高中教案包括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等要素,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比以下的初中教案范文,可以帮助大家了解不同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优劣。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关系,体会高矮的相对性。
2.掌握比较物体高矮的方法。
3.渗透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一、图片出示,创设情景
二、引导操作,探究新知
三、拓展性学习
四、小结
学生独立观察,思考问题。
同桌交流。
全班反馈。
集体汇报数数的方法。
学生独立观察,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讨论
生思考,得出结论不能
小组交流
同桌之间开始交流。出示“帮助盲人过马路”情景图
师:从这副图上你们看到了什么?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现在老师有问题问你们,图中哪些物体高?哪些物体矮?
1、讨论图中什么物体高?什么物体矮?
2、探索比较高矮的方法
师:谁愿意上来比较高矮?
请一名小朋友上来,大家能看出他的高矮吗?
请各组同学讨论比较高矮的方法
3、比较高矮游戏
请一名学生上台和老师比高矮,然后学生自己选择高矮的对象。
小结:注意比高矮,比大小都是相对的,我们比高矮和比大小要用同一标准来衡量。
选用哪个钉子好?
(根据生活经验,厚的木版用长一些的钉子,薄一点的木板用短一点的钉子。)
哪跟绳子最长,哪根最短?
说一说,比较的方法以及理由。
今天同学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物体有、有短,有人高有人矮,通过小组同学的讨论,发现了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各种方法,真的很了不起。
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
独立完成课后的练习题
板书设计:高矮
注意比高矮,比大小都是相对的,我们比高矮和比大小要用同一标准来衡量。
备注:
教学目标
1、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认识加法的含义
2、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3、能根据提供的情境,提出简单的加法问题并进行解答
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加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根据加法的意义,正确列出加法算式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激情引趣
二、探索新知,认识加法
学生一起回答:铅笔
学生可能提出:左手和右手拿的铅笔,哪边多,哪边少?
右手拿的铅笔比左手拿的多
学生回答:对
学生回答:能
上黑板表示
仔细思考提出一共有多少枝铅笔
小组内交流、谈论,并汇报本小组的学生成果
学生可能会回答:可以用加法来进行计算
学生回答:同意
3枝
学生写出
1+2=3
“=”和“+”
没有
知道,表示合在一起的意思
学生一起数
3枝
是
等号
会
加法
书中的小朋友左手拿了2枝铅笔右手拿了3枝铅笔
一共有多少枝铅笔
加法
2+3=5
3+2=5
可以
三加二等于五
二加三等于五
有3个苹果,妈妈又给了我2个,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花丛中有2只蝴蝶,又飞来了3只,一共有多少只蝴蝶
教师拿出一些铅笔问:孩子们,看看老师手中都拿了些什么?(左手1枝,右手2枝)
看到老师手中的铅笔,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注:及时肯定并鼓励孩子们提出的问题
孩子们真聪明,那谁来说说,哪只手拿的铅笔更多呢?
换句话说,也就是左手拿的铅笔比右手少,对不对?
那根据咱们前边所学的知识,你们能用比较简单的方法来表示这种关系吗?
找学生上黑板表示,可以让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还能提出更多的问题吗?
认识加法(板书课题)
新课标第一网
小朋友们想一想,怎样表示3枝铅笔和2枝铅笔合在一起是多少枝铅笔呢?
小组合作讨论一下
老师巡视,可作一些小提示
刚刚这位同学提出,可以用加法来进行计算,孩子们,你们同意吗?
那1枝铅笔和2枝铅笔和在一起到底有多少枝铅笔呢?
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能用一个式子将它表示出来吗?
孩子们,仔细观察这个式子,你从这个式子中发现了哪些符号?
孩子们真会观察,“+”咱们学过没有?
那你们知道它的意思吗?
这个算式,咱们就称之为加法
咱们再一起来数一数,老师手中是不是有三枝铅笔
有多少枝?
那1+2是不是和3相等?
所以它们之间用什么符号连接?
在这个式子中1和2都是加数,3是得数
非常棒,那以后咱们再看到合在一起的问题,咱们会解决了吗?
用什么方法计算?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翻到第22页,看看书中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那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注:对于孩子们提出的其他对的问题,要及时给与肯定和鼓励
用什么方法计算?
那请小朋友们拿出你们的练习本,在上面写出式子吧
注: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所在
谁把你的式子写到黑板上去
有不同的式子吗?
可以吗?
一起读一读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可以用3+2=5来表示?
对于孩子们所说出的例子一定要给与鼓励
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及提出问题的能力
复习前边所有的知识
引出本课课题让学生初步体会“合在一起”
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活动中不断提高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对前面所有等号的概念引出复习
根据算式找对应的情景,加深对加法的理解,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孩子叙述的能力
三、课堂练习,加深理解
四、全课小结
五、布置作业
妈妈给了我一个桃子,爸爸又给我了三个,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加法
学会了加法
看着书中的摆一摆,第一幅图,你能用一句话来描述它吗?
用什么方法计算?
自己列出式子
用刚刚的方法解决第二幅图和第三幅图中的问题
孩子们,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找一找生活中有关加法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并且同过此环节深化学生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理解
巩固本堂课所学
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认识加法
1+2=32+3=5
3+2=5
备注:
教学目标
1、从活动中体会加法交换律,培养学生数感
2、使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能看图列出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
3、能熟练计算5以内的加法
4、利用各种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得数不变
教学难点
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设计意图
一,复习引入
二、探索新知
三、课堂练习
做了
1、我买了2件衣服,妹妹买了1件衣服,我们一共买了几件衣服
1+2=5
2、树上原来有2只小鸟,又飞来了2只,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2+2=4
3、我家有3多花,妈妈又买回来2朵,一共有多少多花
3+2=5
有小孩,有车
书中有一个小女孩和一个小男孩,小女孩这边停了3辆车,小男孩这边停了2辆车
一共有多少辆车?
小组交流,讨论,小组代表汇报本小组的学习成果
小女孩这边停了3辆车,小男孩这边停了2辆车,一共停了几辆车?
3+2=5
2+3=5
一个同学先看的前面2辆车,再看的后面3辆车
另外一个同学先看的后面3辆车,再看的前面2辆车,所以列出的式子不同
1、两个算式中相加的数相同,得数相同
2、两个加数的位置不同
3、两个算式加数的位置调换了,但得数不同
左边有1多花,右边有2多花,一共有多少多花?
加法
1+2=3
拔萝卜
孩子们上节课老师布置的作业你们做了吗?
那我找几个同学起来说一说,在你的生活中,你都发现了哪些加法问题
注:对于孩子们所提出的有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都应该给与鼓励
5以内的加法(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翻到24页,看着书上这幅图,看一看你观察到了些什么?
你能说的更具体一些吗?
孩子们真棒,观察的非常仔细
那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呢?
小组合作讨论
注:在此过程中,老师要进行巡视,可以对个别小组进行必要的指导
指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述,先提出问题,在提出解决的方案和最后的结果
有不同的意见吗?
问什么同样一幅图,同学们列出的式子不一样呢?
同学们真棒,也就是说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我们可能会列出不同的式子
但是不管你是先看的前面还是先看的后面,车的总数是不变的,停车场一共有5辆车
小组讨论
请同学们看着摆一摆
根据第一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用完整的话进行叙述
用什么方法计算?
请同学们自己列出式子
接着看第二幅图,按照刚刚的方法来做
看着试一试
图中的小兔子们在干什么呀?
检查作业,导入新课,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训练孩子看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和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让学生经历观察、计算、对比的过程,初步体会加法交换律
根据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语言表达能力
四、课堂小结
一共有几只兔子?
一共有几个萝卜?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
那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自己列出式子,请同学起来回答
按照上面的要求做第二幅图
在老师的引导下,从加法交换律、带0的加法计算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总结
通过总结,加深对本堂课知识的理解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5以内的加法
3+2=52+3=5
3+2=2+3
备注:
教学目标
1、学会6、7的加减法
2、在具体情景中理解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3、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序思考的能力和表述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6和7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熟练计算6、7的加减法,对6、7的加减法进行有序整理
教学(具)准备教材情境图,棋子若干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设计意图
一、师生互动,做猜数游戏,认识6的加减法
二、生生互动,认识7的加减法
三、想一想
四、练一练
1、获得肯定,满心高兴,对游戏充满好奇
2、师生互动,做游戏
(1)回答:4颗
(2)回答:2颗
(3)数一数,回答:一共有6颗棋子
明确合在一起用加法算式表示,列式为4+2=6
3、观察、思考,回答:右手有2颗棋子
列式:6-4=2
4、积极配合老师做游戏
5、小组合作,整理算式
汇报整理结果
1、大声表达想法
3、小组代表汇报算式
2、纷纷猜测:可能掉了2个,可能掉了3个等,也可能全部掉光了
3、小组合作,整理算式。
4、发表感想:按顺序写,分类写,这样就又快又不会漏掉
1、理解题意,左边的图是把得数是7的桃子连一连,右边的图是把得数是6的菠萝连一连
2、引导学生做游戏
(1)左右拿4颗棋子,问学生:我左手里有几颗棋子?
(2)右手拿2颗棋子,问学生:我伸右手里有几颗棋子?
(3)现在老师把这些棋子放在一起,数数看,一共有几颗?
(4)能用算式来表示这个过程吗?
4、继续引导学生做游戏。
5、引导学生对以前列出的算式进行整理
组织学生汇报整理结果
1、同学们还想继续做游戏吗?
2、下面的游戏交给同学们自己去做。(引导学生按照上面的方法继续做猜数游戏)
2、组织学生汇报列出的算式。(相应板书)
1、出示“想一想”主题图,引导学生看图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鼓励觉得自己能讲的更好的学生站起来大声讲,活跃课堂气氛
2、提出问题:大灰鼠的口袋里可能还剩下几个?掉了几个?
3、你能把所有的可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作必要指导)
4、小结:怎样才能写得快而且不漏掉算式?
1、出示第一题情景图,引导理解提议并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新知的信心
以5以内的加减法为基础,教师层层指导,扩展计算范围
训练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举一反三、合作学习的能力
以讲故事的形式整理的加减法,激发学习兴趣
五、数学游戏
2看图,理解题意,完成一图二式
2、独立完成,订正答案
同桌两人合作做游戏
3、让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
4、让学生以比赛的形式完成第3题,集体订正答案
组织学生玩数学游戏
凑6游戏:两人游戏,一人先出几颗棋子(不大于6颗),另一人相应地出几颗棋子,使两个人出的棋子凑起来是6颗。
凑7游戏:同上,两人出的棋子凑起来是7颗
通过练习,巩固和熟练6、7的加减法计算
在游戏中巩固6、7的加减法,增加学习的乐趣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6、7的加减法
6的加减法:
加法:
减法:
7的加减法:
加法:
减法:
备注:
教学目标
1、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位置,理解其空间位置的向对性
2、在具体活动中,体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初步培养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在活动中知道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懂得要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点
理解前后的位置概念,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体会由于参照对象不同,前后顺序具有相对性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
二、探索新知
三、练一练
1、知道这个故事的学生起来大声的讲给大家听
2、大胆想象,说出不同的情形
3、初步认识前和后
1、看图,在小组内交流看法,全班汇报,用前和后介绍比赛情况
3、交流、汇报:
小兔的前面是小松鼠,后面是小乌龟,小乌龟的前面是小兔,后面是蜗牛
4、积极参加赛车比赛
踊跃报名参加
做游戏,说说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配合指令全部向后转,再说一说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5、看图,独自完成填一填,不会早的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
6、积极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
3号车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4号车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1、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指名全班说
2、看图回答,小红的前面还有3个人
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
1、同学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谁来给大家讲一讲
2、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4、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现在我们来进行赛车比赛
让5名学生沿教室过道进行赛车比赛
在某一时刻停下,让其中的学生说出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再让其余同学说出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说得越多越好。
如果发家全部向右转,前后顺序有什么变化呢?是怎样的情况呢?
5、小动物们也在进行赛车比赛,咱们快去看看他们的比赛情况怎么样?
6、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能回答这些数学问题吗?
指多名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决
1、第1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又是谁?
2、第2题
小红的前面还有几个人?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又怎么解答呢?
按照以上的方式做剩下的练习
通过讲故事、续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看图获取信息,用前和后进行描述,发展空间观念
始终让学生在生动的情景中学习新知,体会前后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训练学生提出问题、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前后的认识和理解
四、数学故事
出示数学故事主题图,引导学生根据这两幅图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要求:讲故事时,要用到前和后
讲故事,活跃课堂气氛,巩固新知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前后
森林运动会:
小鹿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小松鼠跑第几?小兔跑第几?小兔的前面是谁?
后面是谁?小乌龟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备注:
教学目标
1、能熟练确定物体的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能有条理地进行表述
2、培养初步的比较、推理、想象等思维能力,认识位置的相对性
3、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性
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位置与顺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难点
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关系
教学(具)准备说一说、练一练的主题图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
二、师生互动,巩固知识
1、配合老师进行谈话
2、看图,先以小女孩为标准,再以小男孩为标准,分别说说他们的前后左右各有什么。
1、先在小组内自由交流,然后全班汇报,有序地说
2、多名学生发言,说一说自己家中物品的位置关系
3、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做
1、同学们,大家到过游乐园吗?游乐园里好玩吗?现在老师就带同学们到游乐园去玩一玩!
2、出示游乐园情境图,引导学生说:你看到了什么?你能用前后左右说点儿什么吗?
1、出示教师图,或根据教室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说说教室里有什么。
2、让学生结合自己家里的情况,自由说说家中物品的位置关系
3、组织学生做以下游戏
排队游戏,明确前后关系
听要求拿放物品,明确上下关系
正说反做:教师说口令,学生做相反的动作
让学生拿出文具盒,摸一摸,指一指,说一说它的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
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自由发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通过多种游戏训练学生对位置和方位反应的灵敏性
三、拓展训练
四、课堂小结
4、独立思考,全班汇报。
5、看图,全班交流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答案:淘气的前面有1个人,后面有2个人
学生积极发言
4、出示练一练第2题图,让学生说一说到火车站的路线
答案不唯一,学生说出的路线正确即可
5、出示学校所在地的地图,让学生用前、后、左、右、上、下说一说图中有哪些建筑物
孩子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认识路线图,发展空间观念
拓展训练,给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平台,训练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教室
教室的前面有:
教室的后面有:
教室的左边有:
教室的右边有:
备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借助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4.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3页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纸,彩笔,食品图片。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提供原始数据
师:大家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这儿有一段非常有趣的动画片,想不想看?
电脑出示配乐动画:
(画外音):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只叫聪聪的猴子。
(小猴聪聪):大家好,我叫聪聪。明天是我的生日,我邀请了许许多多的好朋友来为我庆贺,你想认识它们吗?瞧,这就是我的朋友们。
探索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
1.提问。
a.聪聪的好朋友都是谁?它们各有几只?
b.不知道,没数清,那我们再来看一遍,这次你可要数仔细。
2.电脑再放动画片。
3.提问。
a.三种动物各有几只?谁同时数出来了?
b.没有数出来,(大家数的只数不一样)看来光靠数还不行,还要用笔记一记,我再给大家放一遍,但你们要想出一个又简便又好记的记录方法把小动物的只数记下来,行不行?小组讨论一下,比比看,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最好。
4.汇报整理数据的方法。
a.谁来说说你们组想用什么方法记录?
c.下面就用你最喜欢的方法记下小动物的只数,开始!
5.电脑再放动画片。(慢动作的。)
6.展示整理数据的方法。
a.请你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
b.大家同意吗?
c.还有不同的记录方法吗?
7.小结。
8.比较。同样是用符号来统计,哪种统计方法简便?为什么?
用统计图表表示数据
1.出示统计表。
2.提问。
a.这个同学统计出的每种动物各有几只?学生说教师在表中填出数:7、4、6
b.聪聪的朋友各有几只?请看!
3.电脑继续放动画片。
4.提问:这个同学统计的对吗?你们统计对了吗?
5.你能不能把这些数量填到表中?
6.学生在练习纸上填写统计表。
7.展示学生填的统计表,集体订正。
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1.根据这三种小动物的只数,请你在这幅图上涂上颜色表示出来。比一比,看谁涂得又对又快。
2.学生根据数据用水彩笔在条形统计图上涂色。
3.展示条形统计图,集体订正。
a.你涂了几个格子?为什么这样涂?
b.他涂得对吗?
c.我这儿还有几个同学的作品,请看!
d.他们涂的又对又漂亮!你们涂对了吗?
4.观察这幅统计图,你能发现些什么?
练习应用
1.聪聪明天要过生日了,现在它在干什么?我们去看看。
2.电脑继续放动画片。
(小猴聪聪):这么多好朋友来我家,我要买些好吃的食品招待它们。
这么多好吃的,我该买些什么招待它们呢?小朋友,你能帮我选一选吗?
3.大家愿意吗?
4.打开桌上的信封,看看有什么?
5.听清要求:根据聪聪家来的客人和食品的种类以及数量,先小组讨论一下要选哪几种食品,把食品的图片贴在这个表的上面(出示统计表),下面写出所选食品的数量,然后每位同学再根据所选食品的数量,在下图中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来(出示统计图)。
6.展示、评价。
a.××,给大家说一说,你选了哪几样?为什么这样选?
b.还有谁愿给大家说一说?
c.这么多同学想说,这样吧,说给同位听一听。
7.看着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8.同学们帮助了聪聪,聪聪可高兴了。
9.电脑继续放动画片。
(小猴聪聪):谢谢小朋友的帮助,欢迎大家明天到我家做客,再见!
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会用到统计的方法。比如,刚入学时,老师要统计出班中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以便给大家安排好座位;学校要统计出一年级有几个班,每班有多少人,以便给大家订做校服,这些都是运用了统计知识。
实践活动
课下就请你做个小小统计员。咱们学校有这么多树,你能统计一下有几种,各有几棵吗?
现在我们就拿好笔和要填的表到校园里去看一看,统计一下。
反思:
这节课,不仅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而且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会借助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是一节不错的课,感觉较好。
教学目标
1.具体的情境中开展数数活动,体会从有到无的变化过程。
2.认识“0”并理解“0”的含义。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0”可以表示没有
教学难点认识“0”的其它含义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发挥想像力
二揭示谜底,教学0的第一种含义――可以表示“没有”
三.教学书写“0”
(
四.我的发现
五.小结
学生都兴奋起来
学生猜一猜
学生再猜
学生独立思考并与同桌合作
学生书空,再在书本第8页描写“0”。
学生在书第8页的空白田字格中练习写0。
学生总结写0的注意事项
先独立思考5分,然后四人一组进行讨论,要求每次提出在哪里见过0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这里的0表示什么。
1.初步感知0表示“没有”的含义。
师:原来是因为气气没钓到小鱼,那我们用数字几来表示呢?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数字,它能表示“没有”,它就是“0”。板书0并领读。
2.实践体会0表示“没有”的意思。游戏
师:老师手中现在一共有几枝铅笔?(3枝)
师:老师左手现在有几枝铅笔?(2枝)你们猜猜老师右手有几枝铅笔?(1枝)
(教师面向学生,将双手和铅笔放到身后,然后用左手向学生出示2枝铅笔,请学生猜一猜。)
师:现在老师左手有几枝铅笔?(3枝)你们猜猜现在右手有几枝?(0枝)
(教师再次将双手和所有铅笔藏到身后,然后用左手向学生出示3枝铅笔,请学生再猜。)
师:现在老师左手有几枝铅笔?(0枝)你们猜猜现在右手有几枝?(3枝)
(教师再次将双手和所有铅笔藏到身后,然后用左手向学生出示0枝铅笔,请学生再猜。)
请学生利用学具盒中的小珠子,两人一组,模仿教师进行猜数游戏。(对小组游戏中的合作情况进行评价。
3.比较大小。
(0表示“没有”;1表示有1个,1比“没有”多,所以1比0大。)
师:0像什么?同学们的想法真多,有这么多的方法来表示0。
1.教师示范写“0”。
2.一边示范,一边提醒学生,要写好“0”应注意什么(起笔的位置、笔顺、在田字格中书写的格式等)。
师:你们觉得写0时要注意些什么?怎样才能把0写好?
描红后请学生总结写0的注意事项。
1.0表示起点的含义。
课件出示直尺,让学生进行观察,了解“0”的另一个含义。
师:同学们看(出示直尺),直尺上也有“0”。尺子是用来干什么的呢?(用来量东西)
师:那尺子上的0表示什么意思呢?(表示起点)
2.0表示水结冰的温度的含义。
师:(出示课件)噢,温度计上也有0。那这里的0又表示什么意思呢?(表示0度)小企鹅博士也同意同学们的想法,不过,他想补充几句,让我们来听听,企鹅博士会告诉我们什么呢?(课件出示逗趣的小企鹅动画)
小企鹅博士同学们好,你们真聪明!我现在正在南极,这里的天气可真冷,每天都在0摄氏度以下,成天冰天雪地的。同学们肯定都知道,冷到了一定程度,水就会结成冰。水结冰的这个温度就是0摄氏度――出示温度计,0在这里表示水结冰的温度!同学们,等你们学了很多知识,长大了,欢迎你们来南极考察!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要求汇报的内容不能与别的组重复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跟你的同桌讲一讲,回家以后把我们今天所学到的知识跟爸爸、妈妈说一说。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件,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兴趣!
从动手动脑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从生活中发现0表示起点的含义,0表示水结冰的温度的含义.
更好的让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给学生进行梳理。
作业设计:
完成课后练一练1、2、3题
板书设计:小猫钓鱼
挂图
000
备注:
文档为doc格式
教学目的:
1、能正确地计算6、7的加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里有很多计算的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数学意识。
教学准备:学具、挂图、图片、小黑板、卡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二、教学例题
1、通过生活情境和直观图、让学生认识两道相应的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1+6=76+1=7
这两个算式都是求一共几个同学,都是把1个同学和6个同学合起来,体会两个算式结果相同的合理性。
2、教学例2。有括号和问号的题这里是第一次出现。理解后,要让学生讨论能列出哪些算式,计算后讨论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还要交流不同的算法,如果能从3+4=7想到4+3也得7,应该表扬。
3、让学生自己摆学具,然后遍题。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6题。先通过摆一摆的操作和直观图,让学生学习其余的一些得数是6、7的加法,再通过学生感兴趣的练习形式,巩固和是6、7的加法计算,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课堂总结
五、课堂能力检测
(小黑板出示)
2+5=4+3=3+3=2+4=
5+1=5+2=1+6=6+1=
教学目的:
1、巩固5、6、7以内的加、减法,有关0的加、减法;
2、一方面重视加、减法含义的理解,另一方面注意让学生正确地进行计算;
3、使学生对数学的体验更深一些,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逐步培养发现、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小黑板、圆片、挂图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二、计算练习
1、第1题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加、减法口算。指导学生做数字卡片,在小组活动中练习。
2、第2题从几号房子里抽出的卡片,算式的得数都是几。根据得数说出其他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培养学生逆向思考的能力。
3、第3题要注意计算的正确,不宜提速要求。计算后,要了解学生都算对没有,及时帮助他们改错。
三、解决实际问题
1、第4题列出算式后要组织学生交流,对自己的算式作简单的解释,并交流算法。
2、第5题让学生自己确定方法,要求比前面的高了些,可以先让学生说图意,再列出算式,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讨论两题的算法为什么不一样,感知实际问题与数学方法之间的联系。
3、第6题先启发学生提出(1)、(2)两个问题并解决,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启发他们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解决。
四、找规律
第7题先让学生看图找出第一行各种形体排列的规律:即按“长方体、球、正方体、圆柱”这种次序重复,再看图说出3个箱子里各是什么形状的物体。第二行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回答。
五、课堂小结
六、能力检测
(小黑板出示)
3+4=7–1=2+2=4–3=
7–2=6–0=6–3=0+4=
教学目的:
使学生通过实物的辨认,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能识别这些形体。
引导学生认识相应的图形与名称,初步认识这些形体的主要特征。
教学准备:积木玩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合作交流。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说出图上意思。
2、分一分,帮助学生把积木按形状分成四类:
3、假如学生把长方体和正方体分在一起,圆柱和球分在一起,要先肯定是对的,然后再引导可以细分。
4、看一看,摸一摸:感知每类形体的特征,在这基础上再抽象出相应的立体图形
5、教学各形体的名称。
6、感知认识:(1)可以由老师说名称,学生拿出相应的形体。
(2)也可以由老师拿出形体,学生说出名称。
二、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通过实物和图形的连线,联系生活中的物体,加深对不同形体的认识,并通过举出实例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2)让学生说出在生活中和它们相似的朋友。
2、“想想做做”第2题。
观察图里的物体可以分成几类,再独立地数一数、填一填,然后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题。
第(1)题,可以填一填,再相互交流。
第(2)题,只要求口答,不必进行书面回答。
三、总结拓展
四、能力检验:练习与测试
新知识点:1、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调查及一些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
2、
教学重点:1、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
2、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及初步的推理判断能力。
3、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步的统计知识。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出来。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和初步的推理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出来。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会把统计的结果在统计图上表示出来,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如果我们班要组织一次比赛,同学们想一想组织下面的什么活动好?
1、出示:踢毽子、跳绳、拍球、套圈
学生自由选择。
为了使大家都满意,我们来统计一下。
2、出示统计图。
3、根据数据在统计图上涂一涂。
4、观察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1)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调查了()名学生。
(2)喜欢()活动的人最多,喜欢()活动的人最少。
(3)如果你们班有一名同学没来,猜测他最有可能喜欢()活动。
(4)你认为你们班最好组织什么比赛?
二、课堂作业:
调查本班参加课外小组的人数,整理后制成统计图。
看统计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中看出,一共调查了()名学生。
2、参加哪个组的人数最多?哪个组的人数最少?
3、唱歌组比美术组多()人?
4、电脑组和手工组一共有()人?
三、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统计,统计的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用处非常广泛。我们今天只是学习了初步的统计知识,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它的用处在于可以直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非常直观。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统计的知识。
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验统计的过程,掌握统计的方法,会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2、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使学生掌握统计的方法,体验和感受整理数据的过程。
教学难点:观察统计图,回答提出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同学们,新年快到了,我们布置教室需要一些气球,你们说是哪种颜色的气球可以多买一些。
二、制成条形统计图。
红色:
黄色:
绿色:
蓝色;
1、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调查了()名同学。
2、喜欢()颜色的人最多?喜欢()颜色的人最少?
3、如果你们班有一名同学没来,他最有可能喜欢()颜色?
4、布置会场,多买些什么颜色的气球比较好呢?
三、实践活动:
每一位同学调查本组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是什么?做一次统计。
整理和复习(二)xkb
教学内容:1、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2、统计的知识和人民币的使用。
教学目标:1、通过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整
学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熟练的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新课标第一网
一、100以内的加减法。
1、看图说一说:小熊举的是什么类型的题?(两位数加两位数)
提问:我们在做题时应注意什么?
25+2125+27说一说计算过程。
2、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内容。
出示图片: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计算。
买羽毛球拍和排球公用多少元,应找回多少元?
15+12=27(元)30元5角–27元=3元5角
买足球和乒乓球拍还差多少钱?
30+10=40(元)40元-30元5角=9元5角
篮球、足球和排球一共要用多少钱?
50+30+15=95(元)
二、课题作业xkb
计算下面各题:
三、观察与测量。xkb
1、谁离大树最近。
房屋
5厘米
3厘米
蚂蚁大树
4厘米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qitafanwen/737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