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三阶段,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教案,以适应他们的学习需求。这是一份四年级英语教案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11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想办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识写生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投影、生字卡片。
主要板书:
20.司马光
没有慌搬石砸缸缸破人出
遇事不慌积极动脑解决问题
作业安排和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填空、看拼音写汉字、组词、练习说话。
课外: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司马光
2.告诉学生“司马”是复姓,“光”是名。司马光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大文学家,大史学家。本课介绍的是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二.范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1.范读课文。
2.思考:本课写的是司马光小时侯的什么事?
三.看图答问,出示生字新词
1.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古时候)
2.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花园是个什么样儿?(出示:有座、一口、水缸)
3.图上画了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
4.那个小孩掉进缸里,其他的孩子和司马光各有什么表现?(出示:都、找大人、砸、那口缸、哭、喊、使劲、救)
四.教学生字词
1.自学生字词。要求看板书,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词义。
2.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音。
a.指名读,读后讨论:哪些字音容易读错。
b.去拼音读。
c.开火车读卡片上的生字。
(2)检查字形。
a.指名说说哪些字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
b.指名说说哪些字可以用熟部件的方法记忆。
c.师生共同分析“候、都”的字形。
(3)要求学生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读,想想词义。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试读课文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二.讲读课文
1.讲读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指名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3)用自己的话说说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有关人物。
(4)指名看图说说水缸,假山的位置。
(5)再指名说说水缸的样子。
(6)指名朗读。叙述的语气。
2.讲读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那个小朋友怎么会掉进缸里的?他会遇到哪些危险?为什么?
(4)指导朗读。
要用紧张的语气读、指名读、齐读。
3.讲读第三段。
(1)看图。
掉进水缸里的小朋友非常危险,其他的孩子都慌了,司马光这时候会怎么想?(启发想象,练习说话)
(2)指名读课文。
(3)用“--”把写司马光的句子画下来,再读一读。
(4)从哪些地方看出司马光没有慌?
(5)比较句子。
a.他搬起一块大石头。
b.他搬起一块石头。
a.司马光杂那口缸。
b.司马光使劲砸那口缸。
指名读句子。你觉得哪句话好?“使劲”写出了什么?表现了司马光怎么样?
(6)司马光的方法行吗?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7)指导朗读。
速度稍慢,第一句要有力,第二句要放松。
三.总结课文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司马光是个怎么样的孩子,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
四.作业
填空:
别的()()()都慌了,()()哭,()()喊,()()()跑去()()()。()()()没有慌,他搬起一块()()()使劲砸()()()。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
2.在正确的读音下画“--”。
时(sishi)找(zhaozao)座(zhuozuo)砸(zazha)
二.练词说话
1.看图复述故事。
同桌练说,小组练说,各组选一个代表到前面来说。
2.用词练习说话。
(1)不小心
(2)有的……有的……有的……
三.课堂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gushihouyihoujindoulailezhaodaren
2.组词区别。
古()时()候()
石()村()后()
那()缸()找()
都()红()我()
[司马光(苏教版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1、读懂文中大自然的四种文字:北极星指明北方,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有石灰石的地方曾经是汪洋一片,森林中的花岗石是冰块搬来的,森林是后来有的。
2、学会用两种诗的形式说读书收获,用关联词说清前因后果。
3、体会文中用事例说明的方法及问题激趣,拟人手法把科学知识介绍得通俗易懂的方法,并仿写一段内容。
4、让学生懂得要读懂大自然的文字就要善于观察、勤学好问、亲自实践,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小诗《秋》:湖波上/荡着红叶一片,/如一叶扁舟/上面坐着秋天。——沙白
2、指名读,齐读。揭示:俗话说:“一叶知秋”,诗中的“这红叶一片”就是大自然的文字,作者在上面找到了、——(生齐答:秋天)。
出示:红叶一片/是大自然的文字/如一叶扁舟/上面坐着秋天。(生齐读。揭题)
二、初步感知,理清脉络
1、打开课本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的说说,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
交流出示:大自然也有自己的文字,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脚下的每一粒石子也是一个字。
仔细读读这句话,你想到了什么?(大自然的文字无处不在,大自然的文字究竟是什么样的?这些文字到底告诉了人们什么?怎样才能读懂大自然的文字呢?)
2、现在就请大家带着问题读课文。圈一圈作者介绍了大自然的哪几种文字呢?对于我们的疑问,他又是怎么回答的。
3、我们先来交流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文字?(板书:星星、云、石灰石、花岗石。)这里的星星具体介绍的是哪一颗,云是哪种云呢?石灰石和花岗石是不同质地的石头。
1
4、星星、云、石灰石、花岗石是大自然的文字,言下之意作者把大自然比作了什么呢?(一本书)
5、为了有条理的介绍作者还把这本书分成了上下两册呢,是哪两册呢?现在就请你再次快速浏览课文,给这两册书分别取个名字。
阅读提示:建议大家注意研究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思考思考,它可能会帮助你很快理清头绪,概括出最符合作者心意的书名来。
(出示第四自然段)
6、交流:你是怎么概括的?(上册:天书,下册:地书)为什么这么概括?(第二段,星星写成的天书;第四段,脚下这块土地,也是一本有趣的书)第四自然段在全文扮演了什么角色?(承上启下)
它是怎么“启下”的?(下面的
5、6两个自然段介绍了地上的两种文字——指板书提示)
它又是怎么“承上”的?(提示仔细读这句话——“也是”的这个“也”字,告诉了我们,
2、3自然段介绍的是天上的文字,所以上册可以概括为天书。)
7、是的,你们很能体会作者的心意。明白了这段的作用,再观察课文的开头结尾,课文的写作思路就了然于心了。出示:……大自然也有自己的文字,天上的没一颗星就是一个字,脚下的每一粒石子也是一个字。(第一段)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在会读他的人看来也是一本有趣的书。(第四段)要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就应当……应……还应该……(第七段)
8、读一读这些选自文中的片段,试着说说课文是怎么样构篇成文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交流:先写大自然有自己的文字,再写天书和地书上的四种文字,最后告诉我们应该怎样读懂。)
三、精读课文【第二段:星星】
1、情境质疑:茫茫大海,没有方向可实在危险,漫漫黑夜,又如何明辨方向?
2、别着急,有经验的水手一点也不怕,他抬头望望天空,伸手一指,大声说道:那就是北方!知道为什么吗?赶快读读第二段。
3、交流答案:(引用书中句子)原来北极星给他指明了方向。
4、你们想看看北极星吗?出示星图,适当介绍:我们熟悉的北斗七星位于大熊星座,它的旁边还有一个小熊星座,小熊星座里也有一个小北斗,熊尾巴方向最亮的那颗就是北极星。由于北极星始终在北天极的方位,所以找到它就能在茫茫大海上辨认出北方。
出示:北极星一颗,是大自然的文字,上面写着北方,(找到它就不会迷失方向)
启发:仅仅只有北极星是大自然的文字吗?不,不,天文学家还会说——出示齐读:满天的星星,都是大自然的文字,里面有无穷的奥秘。
精确观测夜空里的点点繁星可以让我们知道许多关于宇宙天文方面的知识呢!
1、过渡:天上还有什么神奇有趣的文字呢?(云)文中具体介绍的是哪种云?(砧状云)正音。
2、师:砧状云到底什么样?找找书中的介绍。教师补充:铁砧图片,砧状云图片
3、自己读课文,看懂砧状云告诉了我们什么?
4、交流:(书中语言:飞行员知道,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应该离它远点才好。如果在它里面飞行,它会把飞机毁掉。)
5、飞行员看懂了大自然中云的文字,你也明白了吗?也请你把这句话读一读。
师:越听越这句子写的可真好啊,老师为什么这么夸?听——(不但说的很清楚而且说押韵,就像一小节的轻快、流畅的诗歌)
6、一起轻快的读一读,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8、观看更多关于云的图片
【小结学法,自读地书上的文字——石灰石、花岗石,体会神奇之处】小结学法: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天书上的两种文字,细细读书,不仅明白了这些文字的含义,还体会到了大自然文字的神奇之处。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学习地书上的文字,边读边圈画重点词句,读懂这些文字的含义和自己体会到的神奇之处。
·说收获——石灰石也是大自然的文字·在城市里发现石灰石能说明什么呢?
·为什么“挖出石灰石的地方曾经是一片汪洋?”指导:我们还可以用下来的句式理清思路。
那么在森林发现花岗石,又能告诉我们什么呢?指名读、说。
(森林里的花岗石从哪里来?冰川是神奇的搬运工,森林是后来长起来的。)神奇之处:冰川和森林,遥远的历史变迁竟然是小小的石块透露的。这真是一块神奇的石头,你还知道哪些神奇的石头?(陨石、化石、钻石)
小结:真该好好读读大自然这本神奇的大书,好好读读大书上的文字啊。
四、体会写法
2、交流:运用拟人手法
学习第六自然段的内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出示第六自然段)(1)从这些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大自然真的很神奇)
(2)那么你能用你的朗读告诉我们大自然的神气吗?
评:不仅神奇,还很有趣呢?你看冰块还会“爬”呢?这是用的拟人手法。(拟人,用词准确)
谁能再用来读一读这段话,读出它神奇有趣。
用问句激发兴趣,运用了设问的手法
举生动的有代表性的例子
不是单纯的介绍科学知识而是放到具体的事情中写。
3、小结:作者用生动地语言写出了大自然的神奇,你们知道本文的作者是谁吗?(指明说并板书——伊林)
出示补充伊林资料:
伊林是前苏联著名科普作家,他为青少年创作了《几点钟》、《黑白》、《十万个为什么》等十几部脍炙人口的科普文艺著作。,他善于把文学和科学结合起来,用生动的比喻,典型的事例,诗一样的语言,娓娓动听的讲述科学知识。
五、学习最后一段
那么怎样才能读懂大自然的文字呢?我们一起读读伊林的建议齐读
总结谈话:观察、思考、实践是打开自然之书的金钥匙,希望每位同学都去追寻、获得,到广阔的自然中去学习、成长。
六、作业:
1、仿写一段
2、把课文改写成一首小诗。
4附:
照样子,把课文改成一首小诗,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内容。
同学们,提到文字,我们首先会想到书本上的文字,但今天我们要讲的文字却与我们书本上的文字不同,它是新奇的、有趣的。那么它是什么样的文字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前苏联自然科学家、科普作家伊林的《大自然的文字》。(板书)
1.大自然的文字是写在哪本书上的文字?这种文字指的是什么?请大家速读课文,回答这两个问题。(学生读课文,教师画书样)明确:大自然好像一部书,大自然的文字是指书中的星、云、鸟、石等物。
2.大自然这本书可分为两个分册。下面,请大家依据课文给分册取书名并编写目录,让我们共同尝试编书的滋味,好吗?明确:这两本分册,一本叫神奇的天书;一本叫有趣的地书。神奇的天书的目录有星、云、鸟;有趣的地书的目录有石灰石、漂砾。(板书)
3.大自然这部书就像老师画得这么厚吗?这有多厚、多重?(请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大家看板书,根据你所掌握的说明文知识,说说文章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教师小结:本文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比作文字,然后分天空和大地,列举我们周围的自然现象加以说明,读来趣味盎然。
1.请学生从神奇的天书和有趣的地书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某一段文字,讲给大家听,看谁讲得好,可以按照这种形式叙述:文字-情态-破译的内容。(情态主要包括位置、形态、高度、飞姿、叫声等)启发引导:(用多媒体)出示一个画面(雷雨云图片),请学生找出相关的语段,带领学生体味文章是怎样描述和破译这种云的。然后学生自由发言,赏析自己喜欢的语段。
2.引导深入:品味本文语言生动有趣的技巧,重点赏析第14段。
3.知识迁移:出示画面(晴朗天气的云的图片),让学生试着运用本文的语言技巧破译这种大自然的文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看来大家对大自然观察得非常细,要知道这正是破译大自然这部大书的首要条件。那么,如何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呢?我想给大家讲讲作者伊林小时候的故事--伊林小时候就对大自然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有时到乡间去,守在蚂蚁窝旁,观察蚂蚁的生活习性,一呆就是几个小时;父亲工厂制造肥皂的过程使小伊林看得入了迷,他把家里的厨房当成实验工厂,居然成功了;他按照书上的配方制作鞋油,用其把皮鞋擦得锃亮,并高兴地欢呼起来科学胜利了。当然他也有失败的时候,但这让他懂得了科学试验要付出艰苦的劳动的道理。
4.由伊林的故事,我们可以得到如何认识大自然的启示。让我们再看作者是怎么说的,下面我们齐读课文结尾3段,请同学们回答。明确:观察、读书、请教。
同学们,大自然丰富多彩,大自然奥妙无穷,让我们热爱大自然,积极探索大自然,并不断破译大自然。只有这样,我们人类才能与大自然和谐共处;也只有这样,我们人类才会有一个温馨安宁的家园。
这篇科普小品文生动形象的介绍了大自然的文字以及辨识这些文字的意义,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大自然,培养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2、通过课文知道知识不仅存在于书本中,也存在于大自然中,懂得要善于观察、了解、研究大自然。
3、从中学习知识,树立探索自然奥秘的志向。
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难点:学习“花岗岩”一段的写作方法。
学情分析:文章浅显生动,通俗易懂,教学时倡导以读为主,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开启思维、积淀情感,并辅以议的方式,使学生对文本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本课的教学,既要教育学生从小学习、认识大自然,又要引导学生树立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志向。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介绍本文的体裁:科普小品文(师板书)
介绍作者:伊林及他的作品。
齐读课题
二、品读课文
(一)检查预习的情况:
1、听写课文中的生字
对照检查批改
读一读这几个词语
2、给“砧”字注音。(学生上黑板注音)
理解它的意思
(二)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1、思考课文写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
2、把大自然的文字分为上下两册,分别给它们起什么名字?
(三)课文哪几段写了天书,选择感兴趣的段落多读几遍
1、转换角色:你来当水手或飞行员介绍天上的文字
a、第二段:你现在是一名水手了,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出示小熊星座)怎样寻找北极星。
引读:水手读懂了北极星,“即使没有罗盘,也照样不会迷失方向。”
b、第三段:谁愿意当飞行员,把你的经验告诉其他飞行员。
如何识别砧状云(出示图片)
2、读懂天书后,用简练的语言把这两句话补充完整
()是()的文字,它告诉我们()。
()是()的文字,它告诉我们()。
(四)再看看脚下的土地,自学5、6段,读懂课文。
1、把这两句话补充完整。
2、你觉的那一段写得最有趣,从文中画下来,体会这样写得好处。
学生交流,品悟文中比喻、拟人的写法。以及质疑的写法。
再读一读,感受作者形象的写法。
(五)你们还懂得那些大自然的文字
自由读第七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小结:打开紧闭的门窗,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读天上的每一颗星,读地上的每一粒石子,感受大自然的无限乐趣。
板书设计:
北极星辨别方向
砧状云大自然的文字识别天象
石灰石(观察,查找,请教)曾是汪洋
花岗岩冰川运动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结合上下文理解课文练习3中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我们伟大的祖国历史悠久、山川锦绣,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在世界上可以说是首屈一指。
2、现在请同学们就你所知道的名胜古迹说一处,要求:一说清楚,二不重复。
3、刚才我们花了不到两分钟的时间,把自己熟悉的名胜古迹检阅了一番,已经巍巍乎壮哉!我们祖国无处没有名胜古迹,真是美不胜收。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莫高窟》也是一处名胜古迹。(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梳理脉络:
1、《中国名胜词典》上这样介绍莫高窟: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现存石窟492洞,里面保存着彩塑多尊。保存的壁画有4.5万平方米,若把这些壁画排列起来,能有20多公里长。19发现的藏经洞里藏有大量珍贵的文物。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这段介绍一共有几句话,每句话都介绍了什么?
3、默读课文,把这段介绍里的每句话与课文中的有关段落对应起来。
4、指名朗读课文,纠正错误读音。
5、你觉得《中国名胜词典》上对莫高窟的介绍与课文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一个好?
(点评:引入《中国名胜词典》对莫高窟的介绍,并与课文作比较,让学生明白一个介绍得简要,一个介绍得具体。进一步懂得根据不同的文本要求写出不同的对莫高窟的介绍。)
三、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这一段与词典上的介绍有哪些不同?
3、为什么写莫高窟用“她”而不用“它”?
4、齐读第一段。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词语:
断崖绝壁威风凛凛惟妙惟肖啧啧称赞
精妙绝伦宏伟瑰丽漫天遨游腐败无能
2、朗读词语。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三、四自然段。
2、学做小导游,在做小导游中积累语言,感受祖国文化的灿烂辉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断崖绝壁威风凛凛惟妙惟肖啧啧称赞
精妙绝伦宏伟瑰丽漫天遨游腐败无能
2、用上这些词语说说与莫高窟有关的内容。
(点评:听写关键词语并说说与莫高窟有关的内容,将基础知识的教学落到了实处。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记忆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运用能力。)
二、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
2、你觉得这一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点面结合)
3、读读写“面”上的句子。
4、读读写“点”上的句子。
5、展示莫高窟彩塑的图片。请用“有……有……还有……”说说彩塑的神态。你发现书上的问题了吗?(“力士”后面不应该用句号,应该用省略号。)
6、背诵第二段。
[莫高窟5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莫高窟图片在我国甘肃省敦煌市东南部的漫漫黄沙之中,有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这就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艺术价值最高的石窟艺术宝库-莫高窟。(板书课题)
2、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莫高窟,去感受它那迷人的魅力。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读文要求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读后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莫高窟的?请大家把书轻轻端起,开始吧!
2、看同学们读书这般投入,相信用心读书的你一定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谁来说一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莫高窟的?(相机板书:彩塑、壁画、藏经洞)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这些内容?谁来具体地、完整地说一说。(第二--四自然段)
3、你从文中哪一处描写中知道课文主要介绍这三个方面?再看看课文最后一段写什么?在文章的结构上,你有什么发现?(总-分-总)
三、精读细品、领略风采。
(一)、品味“彩塑”。
(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彩塑很多。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三千多。课件出示三千多红字用你的声音告诉我。再读第一句。这句话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引起下文。)
2、课件出示:莫高窟保存着三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
莫高窟这三千多尊彩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彩塑不仅数量多,而且还有什么特点?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作者又是通过怎样的描写来表现彩塑的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特点?)
你在莫高窟看到了哪些彩塑?(菩萨、天王、力士)
(1)课件出示红字菩萨的神态是怎样的?天王呢?力士是什么样儿的?你读,评价,相机指导美读。
师引读:这些彩塑有的--“慈眉善目”,有的--“威风凛凛”,有的--“强壮勇猛”,样子各不相同,这就叫--“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指名读,谁能用你的声音来展现彩塑的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3、师生评价:谁来说一说他读得怎么样?
4、这句话中“慈眉善目、威风凛凛”都是形容人的神态的,你还知道哪些词语是形容人的神态的?(凶神恶煞、亲切和蔼、笑容满面、满面春风、兴高采烈、虎虎生威、精神抖擞、龇牙咧嘴……)指名领读词语。
课件出示卧佛三张图片
6、课件出示彩塑图片你们想不想看一看这些形象逼真的彩塑?让我们走近他们,感受他们的气息。
8、面对这一尊尊想象力之丰富,色彩之绚丽,气魄之宏伟的彩塑,如果你是一位正在观光的旅游者,你会发出怎样的赞叹呢?(生回答)
9、配乐朗读第2自然段同学们说得真不错,这些彩塑的确尊尊惟妙惟肖,让我们忍不住啧啧称赞!谁来用这种称赞的语气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的读书声仿佛让老师看到了那一尊尊造诣精深、想象丰富、色彩绚丽的彩塑,让老师置身于神秘的艺术殿堂。
(二)、回味“壁画”。
1、第一句过渡句的学习,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宏伟瑰丽的壁画)这句话中运用了一个关联词语,使二、三段衔接得非常紧密。你发现了吗?这是什么句子,有什么作用?过渡句使文章脉络清晰,今后的习作中我们要学会使用。
课文的哪些地方让我们体会到壁画的“宏伟瑰丽”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找出相关语句。
课件出示: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同学们,我们的教室大约有50平方米,莫高窟的壁画相当于900多个这样的教室。面积之大,实属罕见。你能将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读出来吗?请你读。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莫高窟壁画的宏伟瑰丽吧!你现在的心情如何,带着这样的感情再读这段话。课件出示: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2、丰富多彩的壁画内容中,飞天是最引人注目的,你知道吗?了解飞天
读着读着,你仿佛闻到了什么?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把你闻到的、听到的、看到的读出来。
课件出示五个有的学习排比句式。
3、课件出示飞天图片,让我们一起去瞧瞧这神奇瑰丽的飞天吧。
这么美的飞天你喜欢吗,那就读出来吧。课件出示
5、学到这儿,谁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莫高窟的壁画?板书:宏伟瑰丽
同学们莫高窟有着数量最大、内容最多、色彩最鲜艳的,引人注目的壁画艺术!所以说莫高窟的壁画宏伟瑰丽。
课件出示句子小结:这就是敦煌宏伟瑰丽的壁画。怪不得作者这样赞叹:(生接读)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那栩栩如生的彩塑和这宏伟瑰丽的壁画在那科学不发达的古代是怎样建造、雕刻而成的呢?谁能想象当时的情景。师相机引导学生感悟莫高窟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你认为作者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流露了怎样的情感?(对艺术、对人民的赞叹)
学生齐读第三段。
(三)、体味“藏经洞”。
1、刚才我们欣赏了莫高窟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让我们感受到莫高窟的确是名副其实的艺术宝库。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请大家默读第四自然段,画出你认为用得好的或感受深刻的词句。
2、刚才老师在巡视时发现,许多同学都能准确地抓住文中重要的词语,相信你们的心中一定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现在让我们交流一下吧。
第二句话中的“六万多件”可以看出莫高窟内的文物不仅品种多,而且数量也很多。第二句话可以体会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着无穷的智慧,是他们创造了莫高窟的辉煌。第二句中的一个“曾”字说明了以前莫高窟内有很多文物,但现在都没有了。从这个字体会到作者内心是多么痛苦和无奈。第3句话中的“大量”和第4句话中的“仅存”对比非常强烈,这两个词语充分说明了莫高窟内的损失非常惨重。(“掠”看出帝国主义的野蛮和无耻。)
了解到这些情况,你此时的心情如何?你想说些什么?
藏经洞见证了一个古老民族的屈辱,也激发了中华儿女奋发向上的动力。这种对曾经拥有的自豪、对侵略者的憎恨、对痛失文物的惋惜之情在我们心中交错着。那就用朗读来表达我们此时的心情吧!齐读第四自然段。
四、总结全课、积淀情感。
1、几千年来,在大漠深处,莫高窟静静地守着孤寂,留给后人的,却是永远的辉煌。1987年,因为它有着三千多尊精妙绝伦的彩塑,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和曾经有过的众多文物,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
2、莫高窟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外国的旅游者也这样评价齐读。
“看了敦煌莫高窟,就等于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
“敦煌艺术是人类文明的曙光。”
3、站在这茫茫的沙漠之中,再次举目仰望这闻名世界、光辉灿烂的敦煌莫高窟,作为中国人,我们不得不自豪地说--出示第五自然段,齐读。
(相机板书:艺术宝库智慧结晶)
这些鬼斧神工般的洞窟建筑,这些精妙绝伦的彩塑壁画,无不凝聚着我国劳动人民的血汗和非凡的艺术创造才能。我们不得不骄傲地说---齐读最后一段。
五、拓展延伸、构建联系。
同学们,刚才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欣赏了莫高窟那精妙绝伦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壁画。从这些绝妙的古迹中,我们看到了千百年间劳动人民的智慧,看到了劳动人民坚韧顽强的性格,看到了中华民族古老的文明。它不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假如你是莫高窟的导游,你准备怎样向游客介绍?请同学们将课文改写成导游词,说给家人、同学听。
[莫高窟4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弄清课文写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了解认识大自然的文字的主要途径。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神奇的大自然有它自己的文字,大自然的文字无处不在,今天这堂课,让我们再次走近它,去读一读神奇的天书和有趣的地书。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课文的第一小节
1.齐读第一节。
2.大自然的文字在哪?
3.也就是说大自然的文字无处不在。
(二)学习课文的第二小节。
1.指名读第2节。
2.这一节介绍了哪种大自然的文字?
3.认识它有什么作用?
4.出示图片,认识小熊星座,让生指出北极星。
5.让他们说说自己知道的星座。(结合课文阅读,我在课外书上还知道……)
由此可见,了解大自然的文字可以(生答)辨别方向。(板书)
(三)学习课文第三小节。
1.自读课文的第三小节。
2.读后汇报
(1)砧状云,这个大自然的文字告诉我们什么知识?
所以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可以(板书:观察气象)。
3.拓展阅读,出示谚语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天上勾勾云,地上雨淋淋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大雁南飞,告诉我们“春天再见”;燕子低飞,雨滴就要来临了。(屏显)
用笔写在书的旁边
(四)自学课文的第4-6节。
1.自学要求:默读4-6节,介绍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
2.汇报。
(1)哪几种文字?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2)想象一下,曾经的沧海会是什么样,现在的城市呢?真是沧海桑田啊!
(3)可见,看起来普通的石灰石,在懂的它的人看来,可以反映出(地质的变化)板书
(4)齐读第5节。
(5)同样是石头,这块花岗石又是怎么来的?找出句子中的动词。(搬爬带走)
(6)冰块是一下子把花岗石搬来的吗?你从哪个字体会出来的?(爬)
(7)一个“爬”字,写出速度之慢,可以看出(地质的变迁)板书
(8)这两种文字,向我们介绍了大地的变和迁。让我们齐读4、5、6自然段。
3.同样是介绍地上的石头,作者的叙述重点却不一样。第五节,强调人们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可以了解地质变化中的“变”--海洋变陆地(城市);第六节,着重告诉我们地质变化中的“迁”--远古时代,从寒冷的冰川变迁而来。
(五)学习课文的最后一段
1.要想了解更多的大自然的文字我们有哪些途径呢?自读第七小节。
2.师小结:走进自然走进书本善于请教
3.总结:同学们,我们走进自然,走进书本,善于请教,就可以认识大自然的文字,读懂大自然这本很厚的书,感受自然的无穷奥妙。
(伊林小时候就对大自然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有时到乡间去,守在蚂蚁窝旁,观察蚂蚁的生活习性,一呆就是几个小时;父亲工厂制造肥皂的过程使小伊林看得入了迷,他把家里的厨房当成实验工厂,居然成功了;他按照书上的配方制作鞋油,用其把皮鞋擦得锃亮,并高兴地欢呼起来“科学胜利了”。当然他也有失败的时候,但这让他懂得了科学试验要付出艰苦的劳动的道理。)
三、拓展阅读(以篇带篇)
大自然还有很多文字、很多无声的语言,读读下面的现代诗句,或许你会有启迪:(出示、音乐)
你看那天上的白云/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个晴天
你看那地上的蚂蚁/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蚂蚁忙着搬家/出门要带雨伞
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点”/大自然在水面上写着/春天来到人间
大雁在编队南飞/不就像“省略号”一串/大自然在蓝天写着/秋天就在眼前
大树如果被砍倒/你会把年轮发现/一年只长一圈/这是大自然的语言
你如果钓到大鱼/鱼鳞上也有圈圈/一圈就是一岁/这又是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把“三叶虫”化石/嵌在喜马拉雅山巅/这是在告诉人们/那儿曾是汪洋一片
大自然把一块“漂砾”/撒在江南的庐山/那又在提醒大家/这儿有过寒冷的冰川
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妙不可言/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
大自然的文字仅仅就这几种吗?远远不止,让我们拿起笔,也模仿它的样子写一写吧!
五、课外作业:
同学之间交流自己所知道的大自然的文字,办一份小报。
板书设计;
星座辨别方向
24大自然的文字云观察气象
石灰石地质变化
花岗石地质变迁
[大自然的文字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qitafanwen/735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