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运用的特定方式和手段。这里有一些优秀的教案模板,希望能给各位教师提供一些灵感和借鉴。
学情分析:
在孩子们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他们喜欢发现,喜欢与小动物交朋友,孩子天生对小动物一种好感。
教材分析:
本课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那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读音,重点读准“短、扁、最”的读音,认识两个偏旁“八”和“鸟”。
2、会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云、公、车”三个生字,认识新笔画撇折。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读好问话的语气。
4、知道课文写的几种动物,了解它们尾巴的特点。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朗读疑问语气的句子。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动物园里特别热闹,许多动物都相聚在一起,看,它们来了,认识它们的同学请大声喊出它们的名字吧!
2、多媒体出示动物图及名字
3、学生喊出动物名字。
4、去掉图片,识记生字:重点读好轻声音节
猴子兔子松鼠
公鸡鸭子孔雀
5、这些动物的名字就藏在我们的课文中,请你认真读课文,圈出它们的名字,圈完后请你举手告诉老师。
再次出现动物名字,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二、指导朗读,理解词句
过渡:这些动物在一起,它们要进行比尾巴比赛,导入课题“比尾巴”
1、学生借助拼音试读,认识比尾巴三个生字。
2、指名学生读课文儿歌,看看有几个小节,标出小节序号。通过读儿歌,你知道了什么?这是一首问答式儿歌。他有一个标志就是问号“?”,引导学生读好问号。
3、你们觉得该怎样的语气问人家最棒就怎样问?试一下,看谁问得最棒。
4、指名读
5、想读的同学用自己觉得最棒的语气和老师一起读
(二)学习答句部分
1、同桌一人读问句,一人读答句。
2、男女生一问一答。
3、加上动作读。
4、引导读“最好看”
孔雀的尾巴多美呀!你们喜欢它吗?谁来夸夸这支美丽的孔雀。(指名读,引导学生配上动作)请你们也来夸夸其它5个动物,用上你自己最喜欢的语气和动作。
全班齐读(配上动作),一起夸夸这些可爱的小动物。
出示“短、把、扁、最”四个生字,交流:长——————————短
把一把伞一把()一把()一把()
最好看用最来说一句话。
(三)自由朗读,熟读成诵
1、他把问句分两部分,男女生对答。
2、师生对答。
3、引导学生看着板书背诵课文。
三、编唱儿歌(多媒体播放音乐及画面)
四、自主实践,编说儿歌
出示课件
过渡:还有几个小动物也来参加比尾巴大赛,也请你们来给它们评评奖吧。
1、说说它们尾巴的特点。
2、小组合作编儿歌:谁的尾巴()?()的尾巴()。
3、交流、汇报。
五、指导书写
出示“云公车”三个生字,学生观察,教师指导书写撇折,书写生字。
教材分析:
《比尾巴》要求学生借助汉语拼音和课文丰富的语言环境识字,逐步学会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课文用问答的形式写,需要一一对应,才会知道什么动物的尾巴具有怎样的特点。每句句末押an韵,朗读时要有韵味,问句句末的语调上扬。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已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因此,在教学时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来做小老师,落实生字的音形义,温故而知新。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准“比、尾、巴、短、伞、长、鸭、鸡”8个生字,并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
3.能看图抓住动物的外形特点把话说完整,知道猴、兔、松鼠、鸭、公鸡和孔雀尾巴的特点,引发学生喜爱小动物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
2、能看图抓住动物的外形特点把话说完整。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三支长短不同的铅笔、一根可弯曲的电线、一张绘有六种小动物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1、森林里正举行一场比尾巴比赛,一起去看看。(板书:比尾巴)
2、学生字“比、尾、巴”。
“比”:打开书看看“比”的笔顺,并在书上描一描。一字开花(组词)。
“尾”:想想怎么记住这个字。
“巴”:读“尾巴”这个词时,“巴”要读轻声(开火车正音、齐读),注意“巴”的笔顺,全班书空,在书上描一遍。
3、齐读课题。
4、学习课文
5、听课文录音,比尾巴比赛邀请大家来做裁判,听听有哪些选手参加比赛。
(出示投影片)
学生字“鸡、鸭”。
“鸡、鸭”:说说你还认识哪些字的右半部分是“鸟”字的?
6、小裁判先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动物的尾巴有什么特点?
连线游戏。(上面一排是六个动物的样子:猴、兔、松鼠、鸭、公鸡和孔雀,下面是六个动物的名字,上下顺序不同,通过连线使上下对应起来。)
再听课文录音,说说你听到的和你看到的一样吗?
7、根据学生的交流随机学习生字“短、伞、长”。
读音注意三拼音,男女生分读,拿出三支铅笔让学生比较,让他们知道:“短”的反义词是“长”,长短是比出来的。
8、叫号游戏。
师生做“一问一答”的游戏。
学着老师的样,同桌之间做“一问一答”的游戏。
评选“朗读明星”。
评选标准:如能读通读顺课文,并能读出语气、语调,并加以动作就能当选“朗读明星”
教学反思:
一年级的学生尤其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赞许,这往往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因此,千万不能吝啬表扬,课堂上,学生的应变能力还不够敏捷,当学生的回答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时,不能操之过急,应循循善诱,共同找到真正的答案,让学生学得更开心,对自己更有信心。
进入识字阶段已经有一个半月的时间了,对于识字教学的思考,也一直没有停止过。听取了各位老师前辈们的建议,一直以来,在识字上均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方法。基本上都是在初读环节中,当孩子进行初读反馈、逐段读好课文后,我再提取该部分课文里出现的生字,正音,记形,逐个识记。
通过教学实践,也发现了许多问题,比如:1、识字不够有侧重,几乎是字字落实,用力均匀。2、尽管听取了师傅和陈老师等几位前辈的探讨,初步得知了随文识字的基本操作步骤,但是在具体操作上,初读后还是“正音、记形、运用”一股脑儿同时进行,没有分散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去,个人认为,这也可以算是没有侧重的体现吧。3、识字教学花费时间较长,一般都要花费一个课时的时间来进行这一环节。整个过程中,学生的识字兴趣似乎也不能很好的调动起来。在最近的教学中,我也常常反思我的识字教学环节,力求能逐渐改善我的教学行为,提高识字教学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上《比尾巴》这篇课文之前,我对该课的生字进行了分析。这篇课文是一篇十分有趣的文章,里面的主角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动物朋友。而本课要求识记的12个生字中,有近一半的生字与小动物有关,藏在这几个小动物的名字里面。根据这一特点,我舍弃了一直以来沿用的“初读检查时识记生字”的操作,将这几个生字放在了初读之前,与导入环节进行有机结合。
在导入时,我创设了一个小动物在森林王国里参加比赛的情境,然后,有目的、有侧重的逐个请出这些带有生字的参赛小动物,“邀请”的方式也十分与众不同——“猜谜语”,利用这一方式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学生的有意注意。同时每请出一位动物朋友,便出示该动物的图片,就让孩子们记一记这一新朋友的名字,目的也就是对本字进行识记。
尽管识记方法和之前的操作大同小异,都是正音、记形,再适当的组词运用,但是不难发现,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始终都比较高涨,由于创设的识字情境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孩子们乐于接受,在孩子们自主识记字形的过程中,很明显的感觉举手的孩子多了,积极思考的孩子多了,这显然都是孩子的学习兴趣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正面作用。
轻松愉快的识字情境,让孩子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气氛活跃,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二、字不离词,提高识记效果
低段识字教学提倡“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这样能进一步提高识字效果。
在以上的教学片断中,我是先以词语的形式,出示动物的名称,再对里面的生字进行识记,这样,让每一个生字的出示都有了一个确定的语境,如公鸡的“公”,松鼠的“松”等字。从孩子们课后的生字过关率来看,这样进行的识字教学,效果要比初读完课文后再提取出单个的生字让学生识记更好一些。
始终觉得,生字的识记要和字义的理解联系起来,只有理解了字义,生字才能记的更加牢固,不至于“回生”。很多生字单个出现时,由于没有具体的语境,语义不甚明确,孩子们对字义理解不清,可能也是导致识记的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将生字放入词语中,尤其是这类孩子们非常熟悉的动物词语,也无需教师过多解释,孩子读着读着便能理解词义,然后以词带字,建立起语义的联系,有助孩子提高识记效果。
本次的识字教学权作一次识字教学的新尝试,不过也仅仅只是教学形式上的转变,在识字的教学方法和步骤上,仍然是引导学生从正音、记形再至组词运用,没有太大的变化,在今后的`教学中对教学方法和识字的侧重点上这一块还需多摸索多探究。
1、认识部分生字,会写“公”字。认识笔画“撇折”和偏旁“八”字头、“鸟字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读好问句。
3、知道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读好问句,知道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教学准备:词语卡片、幻灯片课件、小动物的彩色照片、问句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你喜欢小动物吗?
2、今天咱们教室里来了好多可爱的小动物,想不想知道他们是谁?这些小动物也急着跟小朋友们打招呼呢。如果认识,就大声叫出他们的名字好吗?(快速出示六种动物图片,依次贴在黑板上)
3、小动物们要来干什么呢?看老师写课题(10、比尾巴)。认识这三个字吗?谁来读一读?学生读课题,师强调“尾巴”是轻声词,师范读、领读。
(教学开始,通过生动形象的小动物图片,创设了一个把学生领入意境的学习情趣,利用儿童的好奇心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1、这些小动物是怎样比尾巴的呢?赶快读读课文吧。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停下来多读几遍。下面请小朋友们开始读课文吧!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
3、小朋友读得很认真,今天,小动物们不仅要来比尾巴,而且还要来考考小朋友,看你们认不认识文中的生字宝宝。(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5、生字宝宝要和大家交朋友了,他们有礼貌地把拼音帽子摘去了,你还能认识他们吗?
6、小朋友,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认识了这么多的字,真了不起。能说说你是用什么巧妙的办法记住他们吗?会说哪个就说哪个。
(“把”左边是扌,右边是巴,组合在一起就是把字。“松”左边一个木,右边是个公。“尾”因为动物的尾巴都有毛,所以尾下面有个毛字。用甲和鸟组合在一起来记住鸭字的。师指导认识鸟字旁。)
同学们真会学习,利用偏旁加熟字、组词、说一句话等都是我们记字的好方法。
(识字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注意变换各种方式认读生字,使学生对生字的接触处于一种常识常新的状态,也使学生无形中接受了由字到词的训练,并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表现欲,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2、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上半场比赛的三个项目。(课件出示3个问句。)请各位小裁判先认真读一读。(生读3个问句)
3、你觉得哪句话读得最拿手?
生选择读3个问句,指名学生评价。
4、我也想来读读,请大家仔细听,好吗?听听教师读出了问的语气了吗?(师选择一句读)。
5、那你们想不想再试一次,读好这些问句呢?指两到三名学生读。
四、学习答句
1、小裁判们,比尾巴大赛的评比结果怎样呢?你能从课文中找到吗?(生一边说,师一边将“长”、“短”、“好象一把伞”等词语卡片贴在对应图片的旁边。)
2、指导朗读
现在各位小裁判的观点一致啦,下面我们就一起把评选的结果汇报给大家吧!(师指着黑板的贴图和学生一起读,并指导朗读。)
3、下面我们男女同学一问一答的读吧,男同学问,女同学答好吗?
读得真不错。谁来说一说,你喜欢哪种小动物的尾巴?你为什么喜欢这种动物的尾巴?(我喜欢猴子的尾巴,长长得可以让它从这棵树跳到另一棵树上。我喜欢松鼠的尾巴,可以当降落伞呢。)
4、(指着图片)是呀,这些小动物太可爱啦!老师跟小朋友一样,也很喜欢这些小动物。那我们一起带着喜欢的感情再来读读课文,好吗?这一次是老师问,你们答。读的时候可以一边读一边想象,也可以拍手呀,做动作呀。
师生一问一答地读。
(在朗读感悟这一环节,我比较注重学生朗读语气的指导。使学生通过读文,自己明白比尾巴大赛的结果,使学生体验到一种成功的喜悦,并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朗读训练,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内化。交流喜欢的动物尾巴一环节,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验,增长了学生的知识,记住了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喜爱之情。)
5、小朋友读得真好,老师要奖励大家一个有趣的游戏了。(出示没有尾巴的小动物的图片和他们的尾巴)瞧,这些贪玩的小动物丢失了尾巴,都有谁呢?(猴子、兔子、公鸡)你能帮它们把尾巴找回来吗?(给动物贴上尾巴)
(以游戏的形式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在记住并巩固三种小动物尾巴特点的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赞赏别人,互相鼓励。此处如果时间许可,可以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画得不错的学生的作品,效果会更好)
五、指导写字
1、动物的尾巴有妙用,我们小朋友的小手作用也大呢。下面我们来学习写字吧,看谁的小手写的字最漂亮。
2、我们来学习写“松”字。同学们先自己观察一下松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来写吧。板书示范。
3、先描红,再自己练习写两个,看谁写得最漂亮。可要注意写字的姿势呀。(通过板书示范,使学生一目了解地看清松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掌握要领,使写字训练落到了实处。)
2.小学一年级语文《比尾巴》教案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云、公、车”三个字。认识1个笔画“”和3个偏旁“矢、八、鸟”。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朗读问句。
3、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教学重点:练习朗读和认字
教学难点:读好问句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那么,你们在观察小动物时,注意到没有,小动物的尾巴是一样的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比尾巴》。板书课题。
注意这三个字的音,把它读准。指名读课题。“巴”读轻声。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课文描写的是哪几种动物来比尾巴呢?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读课文。
3、谁知道这几种动物的尾巴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呢?(长、短、一把伞、弯、扁、看)
三、细读课文:
1、读课文,将课后的生字圈起来,再读一读
2、同座互相交流生字读音
3、出示生字:你认识哪些生字?读给大家听听。
5、指名分节读课文,正音
四、练读课文:
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正音
2、出示“?”,有谁知道这是什么符号?(问号)有疑问的句子就用问号。你有什么疑问呢?同学们可以相互询问。
3、课堂疑问表演:你有什么问题问老师?你们问,老师答。同学们多会提问呀。(旨在活动中学会问句的读法)
4、动物的尾巴有的长,有的短,有的像一把伞。正音。(创设情境)范读。问号应该怎样读呢?听老师读一遍。练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学习第二段:
1、电脑画面:出示三种动物的尾巴图
观察电脑画面: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象一把伞呢?引导学习第二段
师一边提问,谁的尾巴长?一边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短、长、伞。
2、伞图与松鼠尾巴图重合,理解好象一把伞。学生看后兴致勃勃。采访:你笑什么?
3、动物的尾巴太有意思了。听老师读一读。有两种读法,你听哪种读法好呢?
4、练读。指名读。师生赛读。
5、指导朗读:第一段是问话。第二段是回答。我们来一对一问答好吗?
师生对读,生生对读,同座对读。
学习第三、四段
1、自由读。这次又是比什么呢?根据回答板书:弯、扁、看
2、看图理解弯、扁。用“扁”说话
3、师引导学生看板书图,在这些动物中谁的尾巴看呢?(孔雀)出示孔雀尾巴图
说说看。喜欢它的什么?
4、指导朗读:练读、指名读、分组读、问答式读
五、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做做手势,把动物尾巴的特点表现出来
六、熟读成诵,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以分组对读、男女生对读的方式朗读全文
2、尝试背诵
3、戴头饰,找尾巴(在黑板上贴出六种尾巴图)
指名6名同学带上不同的动物头饰,到黑板上取下相应的尾巴,并要求回答一句话。
如:头戴猴子头饰的小朋友,取下尾巴说,猴子的尾巴长
4、每人发一张印有没尾巴的牛、狗、鱼的图画,让学生添出相应的尾巴
电脑画面:(给没有尾巴的牛、狗、鱼加上相应的尾巴)先出示没尾巴的动物,再加上尾巴。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编出一首儿歌。
谁的尾巴细?
谁的尾巴卷?
谁的尾巴像一把扇?
牛的尾巴细。
狗的尾巴卷。
鱼的尾巴好象一把扇。
3.小学一年级语文《比尾巴》教案
比尾巴(第一课时)
课前透视这首极富童真童趣的儿歌,用对话的形式向小读者介绍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儿歌共四节,第一、三节各有三个问句,引起孩子们的思考,第二、四节,回答了第一、三节的问题。语言通俗易懂,欢快活泼,抓住了孩子们的心理特点,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课文中的六幅插图栩栩如生,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引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生天生喜欢小动物,对于动物的尾巴更是感到神奇和新鲜。在入学前多数孩子接触过这首儿歌,为本课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有效地运用感知原理,尊重和赏识学生,以情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注重引导学生富有个性化地读和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从而激活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公”。认识1种笔画“撇折”,认识两个偏旁“八”和“鸟”。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问话的语气。
3、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教学重点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公”。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问话的语气。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可是王老师只带上课认真、举手发言积极、声音响亮的同学去,你们能做到吗?那我们就出发吧!
3、[.课件]出示,我们乘着大巴车,迎着凉爽的秋风,望着窗外优美的风景,听着美妙的音乐,一路向动物园走去。瞧,动物园已经到了,动物们很有礼貌地站成一排向我们打招呼呢,我们也来跟他们打声招呼吧?学生加手势读词语。学生拼读音节。齐读,指名读,同桌读。
4、[.课件]这些小动物们身后都有一条什么?板书:尾巴
二、朗读课文
1、动物比尾巴大赛马上就要开始了,我们去看看他们先比什么?(.课件出示文中三个问句)
2、自由练读问句,指导认识问句,教师示范问句的'读法。
3、指名读,开火车读这六个问句。(注意对朗读的评价)
5、[.课件]大家猜猜评选结果会是怎样?哪些小动物可能当冠军。
不知道那么猜得对不对,我们去看看评选结果。
齐读,小火车读,同桌读,读得不准的地方互相读。
6、[.课件]猴子、兔子和松鼠到在大赛上捧得了大奖,公鸡、鸭子、孔雀也不甘示弱,他们觉得自己的尾巴也很有特点,还想再比比,看看他们在比什么?自由读,齐读,指名读。
7、出声朗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8、同桌对读课文
三、识字
3、组内交流识字方法。谁愿意向大家提个醒,怎样记住这些调皮的生字宝宝。
《比尾巴》这篇课文是首儿歌,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有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内容是充满儿童情趣的语言,读起来琅琅上口。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识字、写字,认识新笔画“撇折”,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读好问句,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他的兴趣决定了它的学习态度。在孩子们的眼中,小动物是它们最亲近的朋友。就《比尾巴》这篇课文本身而言,浅近的诗歌就比较能让学生感兴趣,读起来也是琅琅上口。教学时,开始我就利用小学生对动物的亲近以及对童话世界里小动物们的比尾巴大赛充满了好奇。创设了森林里的小动物参加比尾巴的比赛,让学生当小裁判帮助小动物们比尾巴,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欲望。
在课文朗读方面,我主要让学生做到读中感悟。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要求做到读准字音,鼓励学生比比谁读得好,读得流利。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而读好文中的问句又是教学难点。对于本课在问句的指导朗读方面,我是这样处理的:首先是出示文中的六个问句,让学生自由读,这样他们让他们有个大体的感知。然后是让学生仔细听老师的范读,让学生自己在听的过程中找出读的要点,再让他们自己按照找出的要点自己读,最后是个别读,在开火车比赛读。在授完新课的时候,又设计了读的环节。这时是继续创设情境,在情境中要求学生能够有感情得读,流利得读,最后在读的基础上能够背诵。
课文中介绍了六种小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中琅琅上口、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课本中的知识毕竟有限,为了丰富课本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设计了拓展这一环节,利用课件出示了另外的六个小动物的图片,生动活泼的画面再次激发了学生的欲望,此时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形式编儿歌。在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之后,他们能够抓住动物尾巴的特点,按照课文中诗歌的样式编儿歌。例如,“谁的尾巴像剪刀?”“燕子的尾巴像剪刀。”“谁的尾巴细又长?”“老鼠的尾巴细又长。”“谁的尾巴断了能再生?”“壁虎的尾巴断了能再生。”
幼儿乡土文化教育是幼儿爱家乡、爱祖国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结合日常生活,开展以方言为载体的教育活动有利于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更好地开展乡土文化教育,让幼儿了解、认知家乡的独特文化,结合班级中开展的语言教学活动,我在日常活动中已经逐步开始引导孩子们学习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简单的上海话。在活动中观察发现孩子们对于学说上海话特别有兴趣,无论是本地孩子还是个别外地孩子都能够较快学会。鉴于上海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在表达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我根据“阿拉上海人”书中收录的一些生活中常用的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对照来指导孩子们学习。目前孩子们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常用的上海方言词汇,所以是开展“沪语儿歌”集体教学活动的时机了。考虑到幼儿的可接受性和学习过程的趣味性、游戏性,我选择了“比尾巴”这首儿歌开展教学活动。
1、指导幼儿学习用沪语念儿歌,理解儿歌的内容。
2、培养幼儿学说上海话的兴趣。
动物图片若干,如猴子、公鸡、孔雀、鸭子、松鼠、兔子。
一、认一认小动物
1、出示动物图片请幼儿说出它们的名称。
2、引导幼儿尝试用沪语说一说这几个动物的名称。
3、鼓励幼儿用沪语说一些其它动物的名称让同伴来用普通话翻译。
二、观察小动物的尾巴
1、引导观察这些动物的尾巴各有什么特点?
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像把伞;鸭子的尾巴扁;公鸡的尾巴弯;孔雀的尾巴像把扇子。
2、鼓励幼儿尝试用沪语来说一说动物尾巴的不同样子。
三、学习沪语儿歌——比尾巴
1、指导幼儿将儿歌中的一些字、词的沪语发音练习正确。
有关字、词:尾巴、啥人、长、短、像、把、伞、扁、弯、扇。
2、学习儿歌
3、可以引导幼儿用问答的方式来反复进行练习念儿歌。
4、鼓励幼儿试着边念儿歌边适当加入一点动作增加一点趣味性。
5、引导幼儿在来园游戏“小舞台”中表演所学的这个儿歌。
儿歌:比尾巴
啥人尾巴长?猢狲尾巴长。
啥人尾巴短?兔子尾巴短。
啥人尾巴像把伞?松鼠尾巴像把伞。
啥人尾巴扁?鸭子尾巴扁。
啥人尾巴像把扇?孔雀尾巴像把扇。
从活动中可以看到幼儿们对于学说上海话特别有兴趣,都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虽然班中有部分外地来的幼儿,但是他们也可以在活动中较轻松地学会一些简单的沪语。由于选择的儿歌内容与孩子们最喜欢的小动物有关所以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为孩子们已经积累一些有关动物知识,又有一定的表达能力,所以引导他们看看说说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可以帮助他们较快理解儿歌内容。在活动中老师尽量让幼儿先试着将普通话内容让幼儿用沪语来说,这样一来为幼儿提供了尝试和表达的机会,他们说对了给予肯定,说错了给予纠正,这样宽松的学习环境自然能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使他们主动进行学习。
在活动中为孩子们提供的小动物图片都是我自己设计绘制的,看来孩子们很喜欢,对于帮助他们理解儿歌内容也起到了作用。
第一次开展沪语儿歌教学活动我借鉴平时的儿歌教学方法看来还是可行的,无论是普通话教学还是沪语教学都是对幼儿进行有效的语言训练。根据幼儿语言学习活动中的可接受性和学习过程的趣味性、游戏性这些特点只要选择合适的内容一定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开展以方言为载体的教育活动有利于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更好地开展乡土文化教育,让幼儿了解、认知家乡的独特文化,结合班级中开展的语言教学活动,我在日常活动中将继续引导孩子们学习一些沪语儿歌和相应的游戏。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云、公、车”三个字。认识1个笔画“ ”和3个偏旁“矢、八、鸟”。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朗读问句。
3.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练习朗读和认字
读好问句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那么,你们在观察小动物时,注意到没有,小动物的尾巴是一样的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比尾巴》。板书课题。
注意这三个字的音,把它读准。指名读课题。“巴”读轻声。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课文描写的是哪几种动物来比尾巴呢?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读课文。
3、谁知道这几种动物的尾巴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呢?(长、短、一把伞、弯、扁、最好看)
三、细读课文:
1、读课文,将课后的生字圈起来,再读一读
2、同座互相交流生字读音
3、出示生字:你认识哪些生字?读给大家听听。
5、指名分节读课文,正音
四、练读课文:
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正音
2、出示“?”,有谁知道这是什么符号?(问号)有疑问的句子就用问号。你有什么疑问呢?同学们可以相互询问。
3、课堂疑问表演:你有什么问题问老师?你们问,老师答。同学们多会提问呀。(旨在活动中学会问句的读法)
4、动物的尾巴有的长,有的短,有的像一把伞。正音。(创设情境)范读。问号应该怎样读呢?听老师读一遍。练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学习第二段:
1、电脑画面:出示三种动物的尾巴图
观察电脑画面: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象一把伞呢?引导学习第二段
师一边提问,谁的尾巴长?一边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短、长、伞。
2、伞图与松鼠尾巴图重合,理解好象一把伞。学生看后兴致勃勃。采访:你笑什么?
3、动物的尾巴太有意思了。听老师读一读。有两种读法,你听哪种读法好呢?
4、练读。指名读。师生赛读。
5、指导朗读:第一段是问话。第二段是回答。我们来一对一问答好吗?
师生对读,生生对读,同座对读。
学习第三、四段
1、自由读。这次又是比什么呢?根据回答板书:弯、扁、最好看
2、看图理解弯、扁。用“扁”说话
3、师引导学生看板书图,在这些动物中谁的尾巴最好看呢?(孔雀)出示孔雀尾巴图
说说看。喜欢它的什么?
4、指导朗读:练读、指名读、分组读、问答式读
五、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做做手势,把动物尾巴的特点表现出来
六、熟读成诵,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以分组对读、男女生对读的方式朗读全文
2、尝试背诵
3、戴头饰,找尾巴(在黑板上贴出六种尾巴图)
指名6名同学带上不同的动物头饰,到黑板上取下相应的尾巴,并要求回答一句话。
如:头戴猴子头饰的小朋友,取下尾巴说,猴子的尾巴长
4、每人发一张印有没尾巴的牛、狗、鱼的图画,让学生添出相应的尾巴
电脑画面:(给没有尾巴的牛、狗、鱼加上相应的尾巴)先出示没尾巴的动物,再加上尾巴。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编出一首儿歌。
谁的尾巴细?
谁的尾巴卷?
谁的尾巴像一把扇?
牛的尾巴细。
狗的尾巴卷。
鱼的尾巴好象一把扇。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云、公、车”3个字,认识1个笔画撇折和两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朗读问句。
3.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激发喜爱动物的感情。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教学难点:读好文中的问句。
学情分析:
一年级小朋友年龄小,在孩子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本课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的尾巴特点,而且配有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语言简明易懂,琅琅上口,极富儿童情趣,能引起学生学习、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它动物尾巴的兴趣。
课前准备:
动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2.谁来公布一下比赛结果,看图用——的尾巴——说话。
3.谁来把比赛内容和比赛结果连起来说给在坐的听课老师听一听呢?
二:学习课文第3、4小节过渡:我们比出了第一小组,第二小组的小动物们都等急了,我们快给他们当裁判吧。
1看黑板动物图,说说公鸡、鸭子和孔雀的尾巴分别是怎样的?
2师:他们是怎样比的呢?学生自由读3、4小节,读好后用行动告诉老师你已经读好了。(指两名学生分别读第3、4小节)
3师:听了同学们的汇报,我知道了比赛的内容,它们(指着黑板)比赛的内容是“谁的尾巴弯?谁的尾巴扁?谁的尾巴最好看?谁来公布第一个问题?”(公鸡的尾巴弯)板书“弯”。第二个问题谁来公布?(鸭子的尾巴扁。)板书“扁”学习“扁”户字头用一次性茶杯演示。鸭子的嘴巴也是扁扁的。
4看孔雀图,猜一猜孔雀比什么会胜出?(比漂亮、比美丽、比好看。告诉学生漂亮、美丽、好看是近义词,意思差不多)。结果是最好看,板书“最好看”认识“最”上下结构,日字头。为什么说孔雀的尾巴最好看?(孔雀的尾巴好像一把五彩的大扇子。)
5师:比赛结果公布好了,让我们来读一读。
6读第3小节读问句时要读出问的语气,谁来试一试。指两三名学生读,
7读第4小节回答的时候要理直气壮。声音响有力。谁来试。(指两三名学生读),
8两组连起来读,同桌互相帮助,你问我答,然后我问你答。注意读准音,读流利。读好后,两人坐端正,用行动告诉老师,你们合作好了。
10师:两场比赛结束了,我们给小动物颁奖,奖状就是图片,不过有一个条件,问到谁,谁就要大声宣布自己的成绩。游戏:6名学生上台分别拿着小动物的图片带表小动物上台领奖。台下的小朋友问,台上的小朋友,注意轮到谁回答,谁就要大声宣布。
三:给动物加上尾巴
1.看到小动物们比尾巴,比得这么热闹。其他的小动物也想来比一比赛一赛,瞧谁来了(实物投影出示牛、马、鱼图片)
3.(学生介绍自己的课外知识,老师加以补充,并引导学生多去看课外书,从书中得到一些知识)
5.实物投影仪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四:指导写字学习:
1师:同学们个个都是出色的裁判员,我们胜利地完成了任务,现在该乘车回家了,还记得这个字吗?出示卡片“车”,指名认读。
2.口头组词
3复习笔画撇折。
4观察投影仪上的笔画,第一笔是什么?撇折是第几笔?共几笔?写得时候要注意什么?
5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写,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6.学生在书上描红,书写。
7.展示,评议
一年级上册语文《比尾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在孩子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本课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的尾巴特点,而且配有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语言简明易懂,琅琅上口,极富儿童情趣,能引起学生学习、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它动物尾巴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意每个环节的衔接,并且用适当的语言把它们串起来,如,一开始,我采用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今天动物园里可热闹了!小动物们要开展一项比赛,邀请每个小朋友做裁判。究竟是一项什么比赛呢?”一下子把同学们的吸引力给集中了,同学们的眼睛“嗖”的一下全盯住老师,很想知道答案。在读课文的时候,我先给学生一个问题:到底有哪些动物来“比尾巴”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读了课文去解决问题。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要指导学生读好问句。在教学时,除了老师范读、录音范读之外,我还根据问句的特点,指导学生把句子最后的一个字音扬上去,还用了一个往上的手势给予提示,让学生自己练习,同座位互相学习等办法去解决难点。
新课标的要求是要学科综合,教师在教学当中也注意和美术与音乐结合。在学习各种动物名称时,我及时出现相应的动物图案,让学生字词和动物样子结合起来,整体认识。课件还配有歌曲,一边看着漂亮的动画一边拍手唱歌,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更高涨了。
我们能够以认真的态度去上好这节课,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体现和解决了重、难点,在学习生字这个环节上我们没把握好,引导还不到位,学生在说出认识这个字后,我们应该立即追问从哪里学会的?怎么学会的?要注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字。
拓展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儿童诗歌的`句式往往可以举一反三,迁移适用。《比尾巴》一课中句式“(谁)的尾巴(怎么样)?”出现了六次,但课本中的知识毕竟有限,为了丰富课本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学完诗歌后我设计了拓展这一环节,利用课件出示了另外的六个小动物的图片(老虎、马、燕子、金鱼、老鼠、乌龟),生动活泼的画面再次激发了学生的欲望,他们能够抓住动物尾巴的特点,展开激烈的讨论,之后,按照课文中诗歌的样式编儿歌。例如,“谁的尾巴象剪刀?”“燕子的尾巴象剪刀。”“谁的尾巴细又长?”“老鼠的尾巴细又长。”这种创编,是学生超越生活经验的创造思维,是发自内心的自由抒发,不仅培养了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在运用积累词语和句子中感受到动物尾巴的可爱,从而对动物充满喜爱之情。
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课堂上教师应努力为学生营运一个宽松、民主、探索合作的空间,以唤醒、激活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
一、总体设计
本课内容有四小节构成,内容涉及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内容较多,依据教学参考安排两个课时完成。我以“读”贯穿整堂课: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让学生从读中感悟课文内容,升华到课外内容,让学生观察其他动物的身体特征,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回答碰撞中拓展视野,不断发展自我,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二、重难点突破
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认识动物尾巴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这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观察图片和多媒体课件相结合以达到学生对各种动物尾巴特点的把握,拓展学生们的视野以及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
三、教学优点
本节课的重点基本达到落实,难点也得到解决,师生配合默契,整堂课有条不紊的进行,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及时引导,适时点拨。学生通过不同方式的“读”真正做到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通过自己的认真观察锻炼了观察力和想象力。三维目标基本得到有效完成。
四、教学缺点
教学过程中遗漏了一个环节,虽然在随后的过程中发现并及时完善,但效果大打折扣,影响了部分目标的完成。字词教学中虽通过各种方式的“读”,但部分学生仍然掌握的不够好。一年级学生自控力较弱,部分学生不能很好的遵守课堂秩序。在写字环节,由于没有展台,学生们当堂写的字无法展示给大家看,造成反馈不及时。
五、教学改进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自控能力,及时恰当的'处理一些突发状况。在平时备课中就要预设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些状况,自己做到心中有数,能收放自如。运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注重字词等基础知识的教授,做到扎实教学。并且在课堂实际操作中,不能只抱住教材内容或教参中的答案,而应教会学生活用教材,把教材作为向导,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能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发表自己不一样的见解。
唐诗《春晓》是(赣教版)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是作者春晨即兴之作,这首诗写春眠香甜,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春晨鸟鸣婉转此起彼伏。字里行间,流荡着春晨的浓浓气息,流露着作者喜春、爱春、念春、惜春的春恋之情。
《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指出:要引导儿童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及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春晓》这篇课文,图文并茂,是激发学生热爱春天,培养审美情趣的极好教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依据课标理念,充分发挥文本的资源优势,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形成良好的语感。
一年级儿童在学前班就已接触古诗和儿歌,对古诗有了初步的认识,也表现出极大学习兴趣。但是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性格好动活泼,注意不易持久、分散走神。
为此,我预设本课的教学目标为: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学会8个生字,辨认多音字“觉”,有感情地背诵全诗。在过程与方法上,利用工具书理解重点词义,教给学生边读边想的学习方法,培养想象能力和语感。在情感价值观上,激发学生热爱春天,和作者产生共鸣,一起分享春天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为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文,根据儿童认知水平,来理解诗意;难点是通过诗文的学习,体会作者恋之情,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一)情境再现策略
主要通过cai课件,图文对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引领学生进入诗的意境。
(二)以读促悟策略
在教学中,实行多向互动,通过多种形式导读,使学生读中感悟,把文本中“美丽的春晨”的意境内化为学生脑中的图视,为学生勾勒了了一幅美丽的春晓图,尤其是鸟雀的啼叫,风雨的声响,更为学生创设了鲜明的听觉形象,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与作者产生共鸣。
(三)拓展延伸策略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用自己的经验自学相关古诗,把教与学,学生行紧密联系,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
本课的教学将用一课时完成(不含课外延伸)
依据课堂教学灵性化,情感化的理念,本课的教学流程大致为四个环节。
(一)激情导入轻松游戏,揭示课题
根据低年级学生爱玩的特点,上课前,我就以学生们爱玩的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导入:
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做了游戏好吗?
(孩子们一听,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
我马上做了一个动作,嘘,老师有一个要求,谁输了要给大家背古诗,孩子们欣然同意,纷纷和我做起了这个游戏。
当有个输了的学生有背这首古诗的,我就顺势说:“你真棒!居然背出了咱们今天要学的古诗。”
以“玩”的形式导入,不仅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而且也给枯燥无味的古诗教学注入了活力,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爱学的兴趣,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二)创设情境,介绍背景
我通过cai课件将李白在春晨即兴作诗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我扮演李白边演示,边渲染气氛。
(三)自主合作感知诗意
当学生对诗题,诗人有初步了解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自主读诗,合作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在交流中解决问题。
第一步出示目标,让学生自学。
第二步检查识字情况。通过添砖加瓦、找朋友、配对子、贴树皮等活动检查识字。重点指导“觉”这个多音字的读法,并让学生记住“晓、啼、知”的结构,查读诗情况,看是否读通、读顺、读准。
第三步交流评价。对不理解的词语,鼓励学生互动学习,自行解决。重点理解“晓、闻、啼”等词语。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让学生互相说说这首诗的大意,教师相机点拨。
(四)品读揣摩入诗境、悟诗情
这一环节,我力求通过“二读一画”,把文本中“美丽春晨”意境内化为学生的图视,达到学生个性化体验,使之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1、图文对照导读
首先,出示课件,(春天早晨的景色),在散发着花香的导读第1句,早晨体会作者不愿醒来的尽情。
接着,出示课件2,(鸟雀到处鸣叫),在鸟雀声中体会景美人欢,体验读第2句。
再出示课件了,(课文上的插图)经过一夜的风雨,地上到处是落花,体会作者惜春之情。
美读第3、4句。
最后放轻音乐,看着动态的画面有创意地齐读,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
2、个性体验品读
在导读的基础上,学生闭上眼,边品读边驰骋想象,老师相机诱导:你在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让他读哪一句,教师通过激励评价,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悟,读出自己的体验,张扬自己的个性。
3、整体感悟
当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读出对诗的理解后,我提议学生用自己灵巧的小手画一画自己心中所想的“春晓图”。
短短的几分钟,力求孩子们就将心中所想、所悟表达在画纸上,用那绚烂的颜色,动情的语句,描绘着他们自己心中对春天的畅想。看到那一幅幅五颜六色的图画,我真的为孩子们这种创造灵感的喝彩。
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课外知识积累的开始,所以我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自学其它诗文,促使能力迁移。
本课的板书设计由春晨、鸟啼、落花等背景和整首诗构成,通过cai课件将图文并茂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以突出教学的重点。
在孩子们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比尾巴》一课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课文那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
我在教学《比尾巴》的第一课时,目标是在认读生字的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理解其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的情感。
年幼的孩子非常喜欢小动物,对于奇特的动物尾巴更是兴趣盎然。在学前教育中大多数孩子们都接触过有关动物尾巴的故事或儿歌,生活中也积累了一定的常识。这些有利因素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低年级的每一课识字教学都是重点,所以生字的学习应该贯穿始终。我通过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对学习本课生字的兴趣,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并利用集体的智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一编”)从而使学生相互交流,畅所欲言。生字学习贯穿课堂始终,在大量复现、说话中落实会读会认的生字学习目标。无论是识字、记字,还是课文学习大多是孩子用自己的方法得到的,或合作学习,或两人讨论,或独立思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较好的锻炼。整堂课我还加入写字的环节,学写三个字,要求按照笔顺规则写,而不是把写字放到另一课时去完成,这样可以分散写字的难度,每节课都动笔写几个字,孩子们能更加轻松地把字记牢、写好。
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反馈也反应出了一些问题。其中,关于朗读尤其促发我深思。怎样才能读得深入,怎样才能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学生的朗读水平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对此我做了如下反思:在指导学生读好一句话时,首先不要急于要求他们读出感情。如指导“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在不加字、不漏字、不错字的前提下,让学生在自读中体会句中的停顿之处,形成一定语感之后再试着读出问的语气。如部分学生仍没有读好,千万不能着急,或是就此草草结束进入下一个环节。而是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继续进行耐心的指导,同时注意保护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这时仍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问答对话的语气等方式,通过范读、赛读等形式,反复练习把句子读好。
在孩子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本课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的尾巴特点,而且配有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语言简明易懂,琅琅上口,极富儿童情趣,能引起学生学习、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它动物尾巴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意每个环节的衔接,并且用适当的语言把它们串起来,如,一开始,我采用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今天动物园里可热闹了!小动物们要开展一项比赛,邀请每个小朋友做裁判。究竟是一项什么比赛呢?”一下子把同学们的吸引力给集中了,同学们的眼睛“嗖”的一下全盯住老师,很想知道答案。在读课文的时候,我先给学生一个问题:到底有哪些动物来“比尾巴”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读了课文去解决问题。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要指导学生读好问句。在教学时,除了老师范读、录音范读之外,我还根据问句的特点,指导学生把句子最后的一个字音扬上去,还用了一个往上的手势给予提示,让学生自己练习,同座位互相学习等办法去解决难点。
新课标的要求是要学科综合,教师在教学当中也注意和美术与音乐结合。在学习各种动物名称时,我及时出现相应的动物图案,让学生字词和动物样子结合起来,整体认识。课件还配有歌曲,一边看着漂亮的动画一边拍手唱歌,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更高涨了。
我们能够以认真的态度去上好这节课,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体现和解决了重、难点,在学习生字这个环节上我们没把握好,引导还不到位,学生在说出认识这个字后,我们应该立即追问从哪里学会的?怎么学会的?要注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字。
拓展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儿童诗歌的句式往往可以举一反三,迁移适用。《比尾巴》一课中句式“(谁)的尾巴(怎么样)?”出现了六次,但课本中的知识毕竟有限,为了丰富课本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学完诗歌后我设计了拓展这一环节,利用课件出示了另外的六个小动物的图片(老虎、马、燕子、金鱼、老鼠、乌龟),生动活泼的画面再次激发了学生的欲望,他们能够抓住动物尾巴的特点,展开激烈的讨论,之后,按照课文中诗歌的样式编儿歌。例如,“谁的尾巴像剪刀?”“燕子的尾巴像剪刀。”“谁的尾巴细又长?”“老鼠的尾巴细又长。”这种创编,是学生超越生活经验的创造思维,是发自内心的自由抒发,不仅培养了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在运用积累词语和句子中感受到动物尾巴的可爱,从而对动物充满喜爱之情。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课堂上教师应努力为学生营运一个宽松、民主、探索合作的空间,以唤醒、激活他们。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qitafanwen/734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