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其他范文

技能人才培养方案范文(17篇)

技能人才培养方案范文(17篇)



计划书是一个详细的规划和安排,它可以帮助我们达成目标,实现梦想。那么现在就来看一些计划书范文,相信会对大家在写作过程中有所帮助。

技能人才培养方案【】

为加快我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共广东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粤办发〔20xx〕29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人才兴业战略,按照“需求定向、企业主导、条块结合、政府支持”的原则,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缓解高技能人才紧缺状况,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加快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等高技能人才,建立科学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基本形成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技能人才新格局等方式,培养专业型人才。

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培养高技能人才。政府指导或组织,企业主办,有针对性地邀请专家学者进行理论讲授和操作指导,实现技术指导上的一步到位;每年选送一批技术好、责任心强、有发展潜力的年轻人员到高等院校或发达地区学习培训,学习先进技术。积极组织高技能人才技术交流活动。依托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人才交流机构或有条件的大型企业(集团)、行业组织、职业院校,或通过科技协会、技师协会、职工技术协会、职业教育培训协会以及高技能人才工作机构等,举办各种形式的高技能人才主题活动,为高技能人才参与高新技术开发、同业技术交流以及与科技人才交流、绝招绝技和技能成果展示等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高技能人才参与国家、省际和国际间职业技能交流活动。

(二)加大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力度。

严格贯彻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每年组织2次技师考评活动,对全市各类培训机构每年培养的高技能人才进行鉴定,经培训高级工鉴定合格率要达到90%。对于鉴定合格者,颁发相应级别全国通用的职业资格证书,做到“就业必须先培训、上岗必须先持证”。定期开展职业技能竞赛,通过竞赛活动促进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认定。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每年要开展2个工种以上的职业技能竞赛和技能比武活动,参赛规模要达到200人,对竞赛优胜者给予表彰奖励。

(三)建立高技能人才库。

在市职介中心建立高技能人才信息库,面向社会收集高技能人才信息,及时了解和掌握本地区拔尖创新人才情况和企业需求,定期发布供求信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从而发挥高技能人才在区域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在劳动保障部门的指导下,成立市技师协会,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在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中的突出作用,做好高技能人才资源的储备和综合开发。各县区职介机构都要开设高技能人才服务窗口,为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和交流搭设服务平台。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建立以劳动保障局为第一责任部门,财政、教育、经贸等部门为责任部门的高技能人才工作协调机制,负责对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政策协调和组织推动。劳动保障部门要进行统筹协调,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各县区和市有关部门要根据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业技术教育的政策,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技术教育(含技工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监督企业按职工工资总额的2.5%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60%以上用于企业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培训的重点要投向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以及在岗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继续学习。

技能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我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是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重要内容。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工作,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精神和劳动保障部关于“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视频会议精神。规范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促进其顺利运行,特制定本方案。

一、 组织管理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旨在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可以有多种形式,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开展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行校、系二级管理,学校负责审核、检查和重大问题的处理,系部负责具体的实施和管理工作。

1、成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领导小组。

各系部根据专业教学的需求,寻求能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合作单位。由系部与合作单位相关人员共同参与成立领导小组,系主任及合作单位领导担任组长,成员由系部分管教学和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及合作单位相关人员组成。领导小组全面领导、组织、实施各专业合作培养的各项工作,督促、检查系部和企事业单位产学合作教育工作的实施完成情况,协调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2、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

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是我校实行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体制的重要内容。各系部要继续聘请企业、行业的专家、学者任校外专业指导委员,不断扩外专业指导委员的队伍。专业指导委员会主要要由行业主流企业的高级技术及管理人员和专业领域的专家组成,来自企业的人员应有较大部分。

各系应由系主任为第一责任人,精心组织、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在专业建设各个环节中的作用。特别是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规格、教学建设和改革等方面的顾问、咨询、信息交流等方面的作用,要邀请专业指导委员参与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的论证工作。此外还要发挥专业指导委员在合作培训、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引进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模式、学生毕业实习和就业等方面的作用,共同完成有具体内容的互惠双赢的合作项目,实现企业与学校的互利互助。

3、加强为企业对口培养人才的工作

产学结合既是一种教学形式,也是一种教育思想。产学结合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它主要反映了高职高专教育要以市场为导向,主动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教育理念。因此,为企业对口培养人才的工作,应从以下两方面开展:

(1)各系在专业设置和确定人才培养规格时,要广泛开展社会调研,了解企业、行业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信息以及对人才培养规格的意见,进行专业论证时要广泛邀请校外专业指导委员参加。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开设新专业、改造老专业的意见,同时要根据企业用人岗位的职业要求,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主动为企业培养人才提供优质的服务。同时各系要积极与企业联系,开拓毕业实习基地和学生就业接收单位,主动向企业输送对口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2)各系还要主动与企业、政府等部门联系,开展“订单式”的以非学历教育为主的培训业务,充分利用学校的师资、教学条件等为企业培训在职人员,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技能和管理能力。

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的设计

1.总体设计原则: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模式,体现以技术应用为主体的教学特色,形成教学、生产相结合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以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为体制基础,以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平台,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改革为关键。本着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提高专业建设质量和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体现一个公共技术平台(即公共学习领域、公共选修学习领域和素质拓展领域)与多个专业方向(即专业一般学习领域课程、专业综合学习领域课程和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本着能反映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反映专业特色建设要求和反映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体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模块化课程;本着课程教学、实验教学合一,产学结合落实校内实训和校企合作落实校外顶岗实习,构建相对独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本着必修选修课相结合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方案制订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以有利于教学管理,构建基于弹性学制的学分制模式下的培养计划。

2.课程体系结构及课程设置的原则和依据。基于专业群规划与设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结构应有五部分组成:

(1)公共学习领域课程。这一学习领域课程应使学生尽可能在人文素质、职业素质、思想道德、数理基础、外语交流及学习能力等方面打好一定的基础。

(2)专业一般学习领域课程。该学习领域课程应能为各专业方向学生构筑一个基础理论较为宽广、核心技能要求明确,能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与迁移提供良好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综合性核心课程及核心技能实训模块。

(3)专业综合学习领域课程。该学习领域课程直接反映高职高专教育的职业特征,具有明确职业价值取向,以能力本位和就业导向为目标的教育教学内容。它是具有“准订单”性质、灵活开放的课程和实训实习模块。

(4)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这是为拓展学生的谋生范围提供其就业(第一次)所需的岗位技能与基本专业知识,能够灵活适应市场(企业)的需求,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设置应紧密贴合市场与企业需求,依托专业指导委员会,根据对应岗位(群)应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所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要素和要求,构建方向课程模块。

(5)公共选修学习领域。公共选修学习领域课程全校开设40-60门,按文学、体育与艺术、哲学与心理学、社会科学、数学与自然科学五个模块设置,要求所有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至少选修4个学分。

3.注重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为了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要求学生不但具备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而且具备交流、创新、创业和组织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还要重视学生共性提高与个性发展,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过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共性的东西,个性常常被忽略。实际上,个性是最重要的,其核心东西是思想的独立性,能够进行独立的思考,不盲从权威。所以,从根本上说,创新首先要有自由的思想作为前提和基本条件,培养个性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和自由的思考能力。为了拓宽学生选择空间,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给学生较大选择空间,因材施教。

对公共选修学习领域课程、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和素质拓展领域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进行选择。公共选修学习领域课程及素质拓展领域项目实行在全校范围内打通,鼓励学生跨专业选课,搭建合理的知识平台。

4、配套的改革措施

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中去理解每一个工作任务。

(2)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传统的“学科本位”课程观,采用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能力本位”课程观。课程体系的构建应根据本专业目标岗位的实际需要,综合各岗位的工作任务、内容、职责等要求,由企业专家组主导起草《岗位职业标准》;在分析职业岗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的基础上,将学科体系的课程内容进行解构,按工作过程中的行动体系选择、序化课程内容,通过理出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并归纳出行动领域;由行动领域并基于真实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学习领域)。

(3)课程设置体现“三通一渗透”的原则,即公共学习领域课程打通,各专业素质拓展领域课程按专业大类打通,第6学期各专业一律进行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领域的课程(公共关系、美育与音乐美术鉴赏、应用文写作)要向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渗透。

(4)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与课程体系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体系,突出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结合,在教学设计课堂与实习地点相统一,采用“教、学、做合一”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真正转变以课堂、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模式。

三、其他

1.由学校教务处组织相关人员,不定期地对校企合作企业的组织管理、教学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给出指导意见。通过学生评价的形式,对企业和兼职教师进行综合考评。根据学校综合考核的情况,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企业或教师要及时整改,确实无法达到学校要求的经双方协商后予以解除。

2.本方案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2015年3月

杭州市工人业余大学根据学校现状,积极探索,努力发掘现有的培训项目、培训场地,扬长避短,寻求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开拓职业技能培训新方向。做好维修电工高技能人才培养项目,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为加快培养一支适应浙杭州市经济转型升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工队伍出力。

一、建设维修电工高技能人才培养项目条件

(一)组织保障

杭州市工人业余大学是1979年由浙江省总工会创办,国家教育部备案的成人高等专科学校,是公益二类的事业单位。学校坚持把工会干部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学历教育作为学校事业发展的支柱。学校工作坚持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并举,稳固学历教育,大力拓展技能培训。技能培训有10名专职管理人员,来完成技能培训招生、管理工作。他们熟悉技能培训管理和教学,具有开拓技能培训与开展技能培训的能力。

(二)硬件设施

学校建筑面积7600㎡,其中办公用房20间,上课教室36个,可同时容纳1500人上课。维修电工实验室3个,计算机房2个,中式(西式)烹调实训室2个。保证了技能培训的理论教学、操作实训、考核鉴定的实施。

(三)办学经费

学校属杭州市财政拔款的事业单位,2016年杭州市财政拨入事业经费800多万元,学校办学收入300余万元。财务管理、财务制度健全,帐目清楚,每年接受杭州市总工会财务审计和考核,考核结果良好。为开展、开拓维修电工高技能人才培养项目工作提供有力的经费保障。

-1-

(四)取得荣誉

从1987年起,开始举办技能培训,获得多项荣誉。2015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工会农民工技能培训示范基地”和“全国职工教育培训优秀示范点”的荣誉;2015年,被杭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六家单位联合授予“杭州市校企合作优秀职工教育培训基地”和“杭州市职工教育培训示范基地”的荣誉;在2012年至2015年的杭州市职业技能定点培训机构年度考核中,连续四年喜获a级技能定点培训机构的好成绩;2015年,2016年,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两度授予我校“杭州市职业技能培训品牌机构”荣誉称号,并奖励专项经费16万元。2016年1月,浙江省总工会授予我校“优秀浙江省工会职工教育培训基地”的荣誉称号,并奖励专项经费18万元。这是一支会做事的队伍,能够完成建设维修电工高技能人才培养项目。

二、通过建设维修电工高技能人才培养项目,加强软硬件投入,提升维修电工培训教学水平

开展技能培训是学校“十三五”规划中,学校事业发展的重点,并得到浙江省总工会、杭州市总工会和各级业务主管单位的大力支持。学校安排专项设备经费,用于技能培训的设备购置,培训设施逐步完善。我校目前建设有电工上岗证实训室、中级维修电工实训室、高级(技师、高级技师)维修电工实训室、技能鉴定无纸化考场2间、中式西式烹调实训室2间。建立宋涵维修电工技能大师工作室后,学校有更多的培训经费投入,来建设维修电工高技能人才培养项目的开展、开拓。

-2-

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培训基地。鼓励技能培训教师到企业中实践,提高实际工作能力、教学业务水平。引进企业生产第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技师、高级技师,来担任技能培训的授课教师,参与技能培训教学工作,提高培训师资的教学水平。

按照学校“十三五”规划对技能培训的要求,培训管理人员下功夫、想办法,将建设维修电工高技能人才培养项目作为技能培训的工作目标,促进我校的技能培训向前发展。

坚持抓培训基础工作,提升培训管理质量。按照学校“十三五”规划的要求,制订培训年度工作计划、月度工作计划,做好年度工作总结。设立培训管理岗位的工作职责,明确工作内容、要求。由专人负责培训档案的管理,培训台帐的登记与整理。加强对享受政府培训补贴工种的管理,在学校网站、对外平面媒体等宣传过程中,明确政府培训补贴的工种,享受培训补贴的条件与要求,对前来报名参加享受政府补贴的学员逐个签订培训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加强技能培训过程监督,提高培训效果。

质量和培训学员的满意度。培训学员问卷调查显示,对我校技能培训内容、时间安排、培训教材、培训教师和培训效果满意率达90%以上。

四、以建设维修电工高技能人才培养项目为契机,坚持校企合作,扩大培训办学规模

2015年,在杭州市总工会开展面向企业的“蓝领素质提升工程”中,作为杭州市总工会直属的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参与和承担企业职工技能培训是我校的一项工作任务。通过产业工会牵头,企业工会组织落实培训学员来我校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我校已与中国烟草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国药大药房有限公司、杭州重型汽车发动机厂、杭州中策橡胶有限公司、杭州市江干区总工会等大型国有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根据各个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培训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采取集中培训、送教上门、就地施教等多种方式,实施培训。利用在杭中、高职院校办学资质的优势,我校与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第一机械技工学校等院校签订合作培训协议,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多种合作,拓宽了我校职业技能培训的招生途经、培训规模。2015年,我校技能培训人数达3305人,培训高技能人才412人,其中维修电工高技能人才280多名,为建设维修电工高技能人才培养项目打好基础。2016年,我校中标“2016年杭州市高技能人才培训补助计划”的维修电工技师培训项目,以及杭州市总工会“关于做好2016年度杭州市职工高技能人才培训和奖励工作的通知”,为我校实施建设维修电工高技能人才培养项目提供机遇;到目前为止,已经开展了100余名的维修电工技师、高级技师的培训,为建设好维修电工高技能人才培养项目,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人才2000多人。特别是维修电工、电工作业上岗证、高压电工、汽车修理工等工种,师资丰富、培训生源稳定、培训市场认可度高。通过建设维修电工高技能人才培养项目的过程,使我校技能培训管理能力、办学规模,达到新高度,新水平。通过弘扬工匠精神,真诚服务社会,建设好我校维修电工高技能人才培养项目,开创我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局面。

为着力培养基础厚、技能强、后劲足、能吃苦的高素质拔尖型技术应用人才。营造“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良好氛围,全面深化“分类培养、分层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我校《关于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五项工程”的实施意见(试行)》,决定在我校学生中实施技能人才培养工程,为推动工作的顺利实施,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创新引领创业,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加快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不断提高我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学校对行业、企业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二、培养目标

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视野开阔、思维活跃、本领过硬的高素质拔尖技能人才,满足国际、全国技能大赛和企业技能人才需求。

三、组织机构

(一)学校成立技能竞赛人才培养工程项目部,负责统筹全校各专业技能竞技人才培养工作。项目部由实验实训与职业技能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实训中心)牵头组建。

(二)组建培养导师团队,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关于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五项工程”的实施意见(试行)》精神,在全校范围内选拔组建导师团队。

四、培养对象

每年面向全校各专业大一、大二年级选拔不少于40名学生,组建技能竞赛人才班。按照专业群划分进行培养对象分类,分别设立建筑工程技术类、建筑装饰技术类、建筑设备技术类、财经管理类、能源交通类、信息传媒类、机电类等7个类别。

五、选拔条件

(一)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二)专业技能学习成绩突出,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具有钻研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强。

(三)具有强烈的参加技能竞赛的意愿。

(四)有过参加市级以上技能竞赛经历的学生优先考虑。

(五)得到专业教师大力推荐,具有培养潜质的学生。

六、培养方式

(一)技能竞赛人才班采取专业授课、一对一辅导和团队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专业授课。按照专业群成立专业指导教师团队,制定针对性的授课计划,根据计划安排进行集中授课,夯实学员深厚的专业基础。

2.一对一辅导。开展多形式的心理辅导课程,提高学员的心理素质,以适应在各种大赛中出现的各种突发问题。

3.团队辅导。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素质拓展训练体验活动,增强学员的团队协作、应对压力、挑战自我的能力。

(二)实践锻炼。利用寒暑假,安排学员到相关企业进行不少于一个月的现场实践。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各类职业技能大赛。

(三)结业考核。完成所有培养课程,并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学员可以结业,并获得学校颁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五项工程”——技能竞赛人才结业证书。

1.取得职业技能资格证书两个以上。

2.在培训期间获得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励。

3.在省级以上期刊公开发表专业论文一篇。

4.获得与专业相关的专利一项。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考核

项目部组织对学生培训的具体考核,制定量化考核指标,对参加培训、实践的全过程和考核成绩、取得成果进行记录,对学生最终给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次的鉴定。

(二)激励措施

1.学校将技能竞技人才培养工作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工作来抓,并在经费、政策上予以保障,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对导师组成员按照课时进行补贴,获得技能竞赛获奖按照《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进行奖励。

3.完成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学员,统一颁发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五项工程”——技能竞赛人才结业证,注册在案并与评先、评优挂钩。在对优秀学生的综合性表彰中,将设定比例表彰表现优异的学员。

4.学校为技能竞赛班考核成绩优秀以上学生提供推荐专转本自主招生考试名额。

5.学员在国际和地区访学交流方面享受优惠政策。学校设立一定经费资助学员参加国内外学术和文化交流活动。

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

1.为大力倡导20xx年“11.9”全国消防安全活动月,紧紧围绕“人人参与消防,共创平安和谐”的活动主题,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开展一次消防技能竞赛活动。

2.开展一场比思想、比工作作风、比消防业务技能、比业余文化生活的竞赛活动,提升各分厂、部门之间的凝聚力、战斗力、团队意识,相互学习,相互了解和交流,共同提高、共同成长、共同进步,为公司的消防安全防范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提高公司及各分厂的.整体消防业务技能、协同作战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4.进一步推动员工消防安全意识,检验并提升公司义务消防队的消防安全知识和消防技能。

5.通过自身的消防操作,熟练掌握各种消防器材的使用技能,加强公司的消防安全、防火工作。

1、双人3盘水带连接(双人项目)

2、单人2盘水带连接(单人项目)

3、单人手提4kg干粉50米灭石油气(单人项目)

1、方案策划/组织/主持:谭良师、陈一军、刘星民

2、总裁判长:谭良师

3、裁判员:陈一军、刘星民、曾德波、刘成文、肖玉华、梁锶雅、梁亮星、李福生

4、打表记分:曾德波、梁亮星、殴阳攸青等

5、器材准备:各分厂安全小组(使用旧灭火器)

6、拍照摄像:梁锶雅、姚增喜

1、初赛安排:各分厂、部门提前组织员工进行训练,于11月10日前自行组织初赛、复赛,确定决赛人员名单。

2、决赛安排:20xx年11月20日下午14:0018:00分(如有变动另行通知)比赛结束后现场颁发奖状。

1.决赛代表队以分厂或部门为单位,每个代表队约10--15名队员组成(不分男女),总人数约65人。

2.每个队员最多只能参加两个项目的比赛。

比赛奖励:通过比赛,评选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纪念奖品。

1、“双人3盘水带连接”项目获得第一名奖励现金500元,锦旗一面,荣誉证一个;第二名奖励现金400元,荣誉证一个;第三名奖励现金300元,荣誉证一个;第四名奖励现金200元,荣誉证一个,第五名奖励现金100元,荣誉证一个,计1500元。

2、“单人2盘水带连接”项目的第一名奖励现金300元,锦旗一面,荣誉证一个;第二名奖励现金200元,荣誉证一个;第三名奖励现金100元,荣誉证一个;共计600元。

3、“单人50米灭石油气”项目第一名奖励现金300元,锦旗一面,荣誉证一个;第二名奖励现金200元,荣誉证一个;第三名奖励现金100元,荣誉证一个;共计600元。

4、个人表演奖(专职安全人员)三名,每名100元,共300元。其它奖励:1、每位参赛队员65人及工作人员20人发参赛纪念奖品。

5、锦旗3面,荣誉证书11本。

6、本次竞赛活动预算约5500元(不含消防器材费用)。

(一)双人3盘水带连接

(1)、场地器材布置

在58米的平地跑道上标出起点线、器材线(分水器限制线)、终点线。在起点线前1米处划出器材线,13米、33米处划出水带打开线,58米处划出终点线。在器材线处放3盘64毫米口径的双卷水带,1支水枪,消防栓一个,并与器材线相平,参赛队员站在器材后方。

(2)、操作程序

两盘水带打开、连接后必须平整。如有接口自动脱落、卡口、水枪脱落、冲到终点不接水枪、水枪射水不到指定位置等情况,将不计成绩。

(二)单人2盘水带连接

(1)、场地器材布置

在38米的平地跑道上标出起点线、器材线(分水器限制线)、终点线。在起点线前1米处划出器材线,15米处划出水带打开线,38米处划出终点线。在器材线处放2盘64毫米口径的双卷水带,1支水枪,消防栓一个,并与器材线相平,参赛队员站在器材后方。

(2)、操作程序

当裁判喊“准备器材”口令时,参赛队员检查好器材并背好水枪,然后回到起点线站好。当裁判喊“预备、开始”时,参赛队员迅速打开第1盘水带,并拿1个水带接口接上消防栓接口,并迅速把另一水带接口接上第二条水带的接口,接好后把第二水带打开,并对接好接口,同时以最快的速度跑出终点,接上水枪,站成立射姿势抱握住水枪,水枪射水到指定的地点为止为有效时间。

(3)操作要求

两盘水带打开、连接后必须平整。如有接口自动脱落、卡口、水枪脱落、冲到终点不接水枪、水枪射水不到指定位置等情况,将不计成绩。

(三)单人手提4kg干粉50米灭石油气

1、操作程序及场地器材

在长50米的平地跑道上划出起点线、器材放置线及终点线。在25米处放置1支4kg干粉、35处放置1个燃烧的气瓶。参赛队员检查器材,并在起点线站立举手叫好。

当参赛队员听到裁判叫“预备、开始”的口令时,迅速跑到25米处,将灭火器提起,拔掉保险销,冲到32米左右处将灭火器喷咀对准燃烧的气瓶,压下灭火器手把,将燃烧气瓶火扑灭后,带灭火器跑过终点线,并举手叫好,动作完成。

(2)、评分办法及要求

每个参赛队员只有1次机会参赛,参赛者必须站在起点线后,不得踩线,从发出“预备、开始”信号到动作完成跑出终点线为计时时间。若参赛队员失误则不计成绩。参赛队员未将火扑灭、灭火后未把灭火器带出终点线等均不计成绩。

1、每个比赛项目由一名计分员、一名发令打表员及一名裁判员组成裁判组。

2、参加比赛的队伍按顺序进行,每个项目以时间的快慢为标准进行排名次。

3、参赛队必须服从裁判员的安排与指挥,不得无理取闹,带队人员不得干扰裁判员工作,否则取消该项参赛资格,如有违规违纪的,取消该队该项目成绩。如某队对比赛结果有异议可向裁判员提出;若对裁判员做出的裁定仍有异议,可向裁判长提出,由裁判长做出裁决,裁判长的裁决为最终判定。

1.各参赛队员身着厂服,穿运动鞋。

2.各分厂可自行组织拉拉队相关人员前来观看比赛、助威。

3.参赛队员队必须在规定时间到达比赛场地,并做好赛前准备工作,在比赛结束后方可离开。

4.比赛器材由五分厂提供,射水点距终点线约10米左右。

5.请各分厂、部门积极报名参与,并利用空余时间进行排练,各分厂安全员提供赛前培训,示范讲解及技能操练。

技能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我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是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重要内容。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工作,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精神和劳动保障部关于“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视频会议精神。规范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促进其顺利运行,特制定本方案。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旨在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可以有多种形式,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开展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行校、系二级管理,学校负责审核、检查和重大问题的处理,系部负责具体的实施和管理工作。

1、成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领导小组。

各系部根据专业教学的需求,寻求能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合作单位。由系部与合作单位相关人员共同参与成立领导小组,系主任及合作单位领导担任组长,成员由系部分管教学和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及合作单位相关人员组成。领导小组全面领导、组织、实施各专业合作培养的各项工作,督促、检查系部和企事业单位产学合作教育工作的实施完成情况,协调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2、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

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是我校实行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体制的重要内容。各系部要继续聘请企业、行业的专家、学者任校外专业指导委员,不断扩外专业指导委员的队伍。专业指导委员会主要要由行业主流企业的高级技术及管理人员和专业领域的专家组成,来自企业的人员应有较大部分。

各系应由系主任为第一责任人,精心组织、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在专业建设各个环节中的作用。特别是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规格、教学建设和改革等方面的顾问、咨询、信息交流等方面的作用,要邀请专业指导委员参与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的论证工作。此外还要发挥专业指导委员在合作培训、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引进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模式、学生毕业实习和就业等方面的作用,共同完成有具体内容的互惠双赢的合作项目,实现企业与学校的互利互助。

3、加强为企业对口培养人才的工作。

产学结合既是一种教学形式,也是一种教育思想。产学结合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它主要反映了高职高专教育要以市场为导向,主动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教育理念。因此,为企业对口培养人才的工作,应从以下两方面开展:

(1)各系在专业设置和确定人才培养规格时,要广泛开展社会调研,了解企业、行业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信息以及对人才培养规格的意见,进行专业论证时要广泛邀请校外专业指导委员参加。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开设新专业、改造老专业的意见,同时要根据企业用人岗位的职业要求,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主动为企业培养人才提供优质的服务。同时各系要积极与企业联系,开拓毕业实习基地和学生就业接收单位,主动向企业输送对口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2)各系还要主动与企业、政府等部门联系,开展“订单式”的以非学历教育为主的培训业务,充分利用学校的师资、教学条件等为企业培训在职人员,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技能和管理能力。

1.总体设计原则: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模式,体现以技术应用为主体的教学特色,形成教学、生产相结合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以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为体制基础,以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平台,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改革为关键。本着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提高专业建设质量和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体现一个公共技术平台(即公共学习领域、公共选修学习领域和素质拓展领域)与多个专业方向(即专业一般学习领域课程、专业综合学习领域课程和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本着能反映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反映专业特色建设要求和反映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体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模块化课程;本着课程教学、实验教学合一,产学结合落实校内实训和校企合作落实校外顶岗实习,构建相对独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本着必修选修课相结合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方案制订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以有利于教学管理,构建基于弹性学制的学分制模式下的培养计划。

2.课程体系结构及课程设置的原则和依据。基于专业群规划与设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结构应有五部分组成:

(1)公共学习领域课程。这一学习领域课程应使学生尽可能在人文素质、职业素质、思想道德、数理基础、外语交流及学习能力等方面打好一定的基础。

(2)专业一般学习领域课程。该学习领域课程应能为各专业方向学生构筑一个基础理论较为宽广、核心技能要求明确,能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与迁移提供良好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综合性核心课程及核心技能实训模块。

(3)专业综合学习领域课程。该学习领域课程直接反映高职高专教育的职业特征,具有明确职业价值取向,以能力本位和就业导向为目标的教育教学内容。它是具有“准订单”性质、灵活开放的课程和实训实习模块。

(4)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这是为拓展学生的谋生范围提供其就业(第一次)所需的岗位技能与基本专业知识,能够灵活适应市场(企业)的需求,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设置应紧密贴合市场与企业需求,依托专业指导委员会,根据对应岗位(群)应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所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要素和要求,构建方向课程模块。

(5)公共选修学习领域。公共选修学习领域课程全校开设40-60门,按文学、体育与艺术、哲学与心理学、社会科学、数学与自然科学五个模块设置,要求所有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至少选修4个学分。

3.注重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为了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要求学生不但具备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而且具备交流、创新、创业和组织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还要重视学生共性提高与个性发展,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过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共性的东西,个性常常被忽略。实际上,个性是最重要的,其核心东西是思想的独立性,能够进行独立的思考,不盲从权威。所以,从根本上说,创新首先要有自由的思想作为前提和基本条件,培养个性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和自由的思考能力。为了拓宽学生选择空间,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给学生较大选择空间,因材施教。

对公共选修学习领域课程、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和素质拓展领域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进行选择。公共选修学习领域课程及素质拓展领域项目实行在全校范围内打通,鼓励学生跨专业选课,搭建合理的知识平台。

4、配套的改革措施。

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中去理解每一个工作任务。

(2)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传统的“学科本位”课程观,采用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能力本位”课程观。课程体系的构建应根据本专业目标岗位的实际需要,综合各岗位的工作任务、内容、职责等要求,由企业专家组主导起草《岗位职业标准》;在分析职业岗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的基础上,将学科体系的课程内容进行解构,按工作过程中的行动体系选择、序化课程内容,通过理出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并归纳出行动领域;由行动领域并基于真实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学习领域)。

(3)课程设置体现“三通一渗透”的原则,即公共学习领域课程打通,各专业素质拓展领域课程按专业大类打通,第6学期各专业一律进行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领域的课程(公共关系、美育与音乐美术鉴赏、应用文写作)要向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渗透。

(4)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与课程体系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体系,突出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结合,在教学设计课堂与实习地点相统一,采用“教、学、做合一”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真正转变以课堂、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模式。

1.由学校教务处组织相关人员,不定期地对校企合作企业的组织管理、教学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给出指导意见。通过学生评价的形式,对企业和兼职教师进行综合考评。根据学校综合考核的情况,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企业或教师要及时整改,确实无法达到学校要求的经双方协商后予以解除。

2.本方案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学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我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是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重要内容。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工作,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精神和劳动保障部关于“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视频会议精神。规范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促进其顺利运行,特制定本方案。

一、 组织管理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旨在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可以有多种形式,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开展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行校、系二级管理,学校负责审核、检查和重大问题的处理,系部负责具体的实施和管理工作。

1、成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领导小组。

各系部根据专业教学的需求,寻求能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合作单位。由系部与合作单位相关人员共同参与成立领导小组,系主任及合作单位领导担任组长,成员由系部分管教学和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及合作单位相关人员组成。领导小组全面领导、组织、实施各专业合作培养的各项工作,督促、检查系部和企事业单位产学合作教育工作的实施完成情况,协调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2、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

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是我校实行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体制的重要内容。各系部要继续聘请企业、行业的专家、学者任校外专业指导委员,不断扩外专业指导委员的队伍。专业指导委员会主要要由行业主流企业的高级技术及管理人员和专业领域的专家组成,来自企业的人员应有较大部分。

各系应由系主任为第一责任人,精心组织、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在专业建设各个环节中的作用。特别是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规格、教学建设和改革等方面的顾问、咨询、信息交流等方面的作用,要邀请专业指导委员参与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的论证工作。此外还要发挥专业指导委员在合作培训、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引进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模式、学生毕业实习和就业等方面的作用,共同完成有具体内容的互惠双赢的合作项目,实现企业与学校的互利互助。

3、加强为企业对口培养人才的工作

产学结合既是一种教学形式,也是一种教育思想。产学结合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它主要反映了高职高专教育要以市场为导向,主动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教育理念。因此,为企业对口培养人才的工作,应从以下两方面开展:

(1)各系在专业设置和确定人才培养规格时,要广泛开展社会调研,了解企业、行业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信息以及对人才培养规格的意见,进行专业论证时要广泛邀请校外专业指导委员参加。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开设新专业、改造老专业的意见,同时要根据企业用人岗位的职业要求,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主动为企业培养人才提供优质的服务。同时各系要积极与企业联系,开拓毕业实习基地和学生就业接收单位,主动向企业输送对口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2)各系还要主动与企业、政府等部门联系,开展“订单式”的以非学历教育为主的培训业务,充分利用学校的师资、教学条件等为企业培训在职人员,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技能和管理能力。

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的设计

1.总体设计原则: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模式,体现以技术应用为主体的教学特色,形成教学、生产相结合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以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为体制基础,以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平台,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改革为关键。本着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提高专业建设质量和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体现一个公共技术平台(即公共学习领域、公共选修学习领域和素质拓展领域)与多个专业方向(即专业一般学习领域课程、专业综合学习领域课程和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本着能反映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反映专业特色建设要求和反映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体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模块化课程;本着课程教学、实验教学合一,产学结合落实校内实训和校企合作落实校外顶岗实习,构建相对独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本着必修选修课相结合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方案制订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以有利于教学管理,构建基于弹性学制的学分制模式下的培养计划。

2.课程体系结构及课程设置的原则和依据。基于专业群规划与设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结构应有五部分组成:

(1)公共学习领域课程。这一学习领域课程应使学生尽可能在人文素质、职业素质、思想道德、数理基础、外语交流及学习能力等方面打好一定的基础。

(2)专业一般学习领域课程。该学习领域课程应能为各专业方向学生构筑一个基础理论较为宽广、核心技能要求明确,能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与迁移提供良好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综合性核心课程及核心技能实训模块。

(3)专业综合学习领域课程。该学习领域课程直接反映高职高专教育的职业特征,具有明确职业价值取向,以能力本位和就业导向为目标的教育教学内容。它是具有“准订单”性质、灵活开放的课程和实训实习模块。

(4)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这是为拓展学生的谋生范围提供其就业(第一次)所需的岗位技能与基本专业知识,能够灵活适应市场(企业)的需求,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设置应紧密贴合市场与企业需求,依托专业指导委员会,根据对应岗位(群)应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所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要素和要求,构建方向课程模块。

(5)公共选修学习领域。公共选修学习领域课程全校开设40-60门,按文学、体育与艺术、哲学与心理学、社会科学、数学与自然科学五个模块设置,要求所有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至少选修4个学分。

3.注重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为了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要求学生不但具备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而且具备交流、创新、创业和组织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还要重视学生共性提高与个性发展,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过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共性的东西,个性常常被忽略。实际上,个性是最重要的,其核心东西是思想的独立性,能够进行独立的思考,不盲从权威。所以,从根本上说,创新首先要有自由的思想作为前提和基本条件,培养个性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和自由的思考能力。为了拓宽学生选择空间,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给学生较大选择空间,因材施教。

对公共选修学习领域课程、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和素质拓展领域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进行选择。公共选修学习领域课程及素质拓展领域项目实行在全校范围内打通,鼓励学生跨专业选课,搭建合理的知识平台。

4、配套的改革措施

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中去理解每一个工作任务。

(2)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传统的“学科本位”课程观,采用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能力本位”课程观。课程体系的构建应根据本专业目标岗位的实际需要,综合各岗位的工作任务、内容、职责等要求,由企业专家组主导起草《岗位职业标准》;在分析职业岗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的基础上,将学科体系的课程内容进行解构,按工作过程中的行动体系选择、序化课程内容,通过理出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并归纳出行动领域;由行动领域并基于真实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学习领域)。

(3)课程设置体现“三通一渗透”的原则,即公共学习领域课程打通,各专业素质拓展领域课程按专业大类打通,第6学期各专业一律进行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领域的课程(公共关系、美育与音乐美术鉴赏、应用文写作)要向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渗透。

(4)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与课程体系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体系,突出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结合,在教学设计课堂与实习地点相统一,采用“教、学、做合一”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真正转变以课堂、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模式。

三、其他

1.由学校教务处组织相关人员,不定期地对校企合作企业的组织管理、教学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给出指导意见。通过学生评价的形式,对企业和兼职教师进行综合考评。根据学校综合考核的情况,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企业或教师要及时整改,确实无法达到学校要求的经双方协商后予以解除。

2.本方案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2015年3月

杭州市工人业余大学根据学校现状,积极探索,努力发掘现有的培训项目、培训场地,扬长避短,寻求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开拓职业技能培训新方向。做好维修电工高技能人才培养项目,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为加快培养一支适应浙杭州市经济转型升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工队伍出力。

一、建设维修电工高技能人才培养项目条件

(一)组织保障

杭州市工人业余大学是1979年由浙江省总工会创办,国家教育部备案的成人高等专科学校,是公益二类的事业单位。学校坚持把工会干部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学历教育作为学校事业发展的支柱。学校工作坚持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并举,稳固学历教育,大力拓展技能培训。技能培训有10名专职管理人员,来完成技能培训招生、管理工作。他们熟悉技能培训管理和教学,具有开拓技能培训与开展技能培训的能力。

(二)硬件设施

学校建筑面积7600㎡,其中办公用房20间,上课教室36个,可同时容纳1500人上课。维修电工实验室3个,计算机房2个,中式(西式)烹调实训室2个。保证了技能培训的理论教学、操作实训、考核鉴定的实施。

(三)办学经费

学校属杭州市财政拔款的事业单位,2016年杭州市财政拨入事业经费800多万元,学校办学收入300余万元。财务管理、财务制度健全,帐目清楚,每年接受杭州市总工会财务审计和考核,考核结果良好。为开展、开拓维修电工高技能人才培养项目工作提供有力的经费保障。

-1-

(四)取得荣誉

从1987年起,开始举办技能培训,获得多项荣誉。2015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工会农民工技能培训示范基地”和“全国职工教育培训优秀示范点”的荣誉;2015年,被杭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六家单位联合授予“杭州市校企合作优秀职工教育培训基地”和“杭州市职工教育培训示范基地”的荣誉;在2012年至2015年的杭州市职业技能定点培训机构年度考核中,连续四年喜获a级技能定点培训机构的好成绩;2015年,2016年,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两度授予我校“杭州市职业技能培训品牌机构”荣誉称号,并奖励专项经费16万元。2016年1月,浙江省总工会授予我校“优秀浙江省工会职工教育培训基地”的荣誉称号,并奖励专项经费18万元。这是一支会做事的队伍,能够完成建设维修电工高技能人才培养项目。

二、通过建设维修电工高技能人才培养项目,加强软硬件投入,提升维修电工培训教学水平

开展技能培训是学校“十三五”规划中,学校事业发展的重点,并得到浙江省总工会、杭州市总工会和各级业务主管单位的大力支持。学校安排专项设备经费,用于技能培训的设备购置,培训设施逐步完善。我校目前建设有电工上岗证实训室、中级维修电工实训室、高级(技师、高级技师)维修电工实训室、技能鉴定无纸化考场2间、中式西式烹调实训室2间。建立宋涵维修电工技能大师工作室后,学校有更多的培训经费投入,来建设维修电工高技能人才培养项目的开展、开拓。

-2-

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培训基地。鼓励技能培训教师到企业中实践,提高实际工作能力、教学业务水平。引进企业生产第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技师、高级技师,来担任技能培训的授课教师,参与技能培训教学工作,提高培训师资的教学水平。

按照学校“十三五”规划对技能培训的要求,培训管理人员下功夫、想办法,将建设维修电工高技能人才培养项目作为技能培训的工作目标,促进我校的技能培训向前发展。

坚持抓培训基础工作,提升培训管理质量。按照学校“十三五”规划的要求,制订培训年度工作计划、月度工作计划,做好年度工作总结。设立培训管理岗位的`工作职责,明确工作内容、要求。由专人负责培训档案的管理,培训台帐的登记与整理。加强对享受政府培训补贴工种的管理,在学校网站、对外平面媒体等宣传过程中,明确政府培训补贴的工种,享受培训补贴的条件与要求,对前来报名参加享受政府补贴的学员逐个签订培训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加强技能培训过程监督,提高培训效果。

质量和培训学员的满意度。培训学员问卷调查显示,对我校技能培训内容、时间安排、培训教材、培训教师和培训效果满意率达90%以上。

四、以建设维修电工高技能人才培养项目为契机,坚持校企合作,扩大培训办学规模

2015年,在杭州市总工会开展面向企业的“蓝领素质提升工程”中,作为杭州市总工会直属的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参与和承担企业职工技能培训是我校的一项工作任务。通过产业工会牵头,企业工会组织落实培训学员来我校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我校已与中国烟草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国药大药房有限公司、杭州重型汽车发动机厂、杭州中策橡胶有限公司、杭州市江干区总工会等大型国有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根据各个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培训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采取集中培训、送教上门、就地施教等多种方式,实施培训。利用在杭中、高职院校办学资质的优势,我校与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第一机械技工学校等院校签订合作培训协议,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多种合作,拓宽了我校职业技能培训的招生途经、培训规模。2015年,我校技能培训人数达3305人,培训高技能人才412人,其中维修电工高技能人才280多名,为建设维修电工高技能人才培养项目打好基础。2016年,我校中标“2016年杭州市高技能人才培训补助计划”的维修电工技师培训项目,以及杭州市总工会“关于做好2016年度杭州市职工高技能人才培训和奖励工作的通知”,为我校实施建设维修电工高技能人才培养项目提供机遇;到目前为止,已经开展了100余名的维修电工技师、高级技师的培训,为建设好维修电工高技能人才培养项目,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人才2000多人。特别是维修电工、电工作业上岗证、高压电工、汽车修理工等工种,师资丰富、培训生源稳定、培训市场认可度高。通过建设维修电工高技能人才培养项目的过程,使我校技能培训管理能力、办学规模,达到新高度,新水平。通过弘扬工匠精神,真诚服务社会,建设好我校维修电工高技能人才培养项目,开创我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局面。

我院焊接专业是冶金系特色专业,也是学院重点专业。本年度也是我院《焊接实训基地项目》建设之年、为了更好完善和发挥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功能,学院冶金工程系现申请改造焊接实训厂房。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及甘肃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5~2020年)》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提升能力、以用为本、高端引领、整体推动”的原则,通过充实硬件、完善软件、形成机制、汇集发展,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现有教育培训资源优势和行业企业在高技能人才培养和使用中的主体作用,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机制、优化环境,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以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为重点的高技能人才工作体系,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良好氛围,形成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环境和社会氛围,加快本地区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甘肃省的经济和产业发展输送合格的高技能人才。项目建设完成后不仅将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的全面提升,而且在培训模式、培训质量等方面都将发生质的飞跃。同时通过校企合作的创新和不断深化,服务行业企业能力得到提高,通过项目建设,在提高学校高技能人才培训能力的同时,服务范围将辐射周边省区,进一步提升培训基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

二、建设目标

间内,使焊接专业成为在省内领先、有一定社会知名度,能引领相应专业发展的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

三、焊接厂房改造的必要性

随着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产品结构调整和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焊接设备及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我国已成为焊接的第一大国,焊接产业逐步走向“高效、自动化、智能化”。目前我国的焊接自动化率还不足30%,同发达工业国家的80%差距甚远。焊接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技艺。焊接过程的自动化就是要应用更多、更新的科学技术不断地来减少对人的技艺的依赖程度,但是无论自动化水平有多高,也不能完全排除人的技艺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学院焊接专业规模的逐步扩大和酒钢焊工培训任务的逐步增加,实训教学任务急剧加重,冶金工程系焊接实训厂房工位数较少,布局不合理,相应的配套设施也不健全,没有专用气瓶间、焊接检验区、等离子切割间、打磨间等,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现已无法满足实训教学需求;加之焊接是一种高耗能、高污染的加工方法,多工位、长时间的施焊会产生大量的烟尘、有害气体和噪音,而过去焊接实训基地使用的排烟设备简陋,排烟效果较差,导致焊烟大量积聚在实训厂房内,弧光、烟尘、噪音、辐射等污染严重,威胁着师生的身体健康。为了消除焊接实训厂房的安全隐患,改善实训环境,满足焊接实训要求,确保焊接专业师生实训时的身体健康,焊接实训教研室多次组织专业教师进行讨论,对焊接实训厂房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细致、深入的分析,并借鉴其他学校经验,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和专业发展需要提出焊接实训厂房改造可行性方案。

四、焊接厂房改造的可行性

1.有利于优化资源配臵,缓解焊工实训场地紧张的矛盾。

2.有利于建设先进的焊接实训基地,实现焊接专业可持续发展。

3.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突出体现新技术的开发。

4.结合实训基地现有的先进焊接设备,可增加摩擦压力焊接技术、数字化焊接技术、机器人焊接技术等现代焊接技术,开设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及焊接检验的实习内容,将传统焊接技术与高新焊接技术有机结合,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焊接技术,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五、改造方案

焊接实训厂房改造是将原钳工实训间和现有的焊接厂房及厂房外西侧约270平方米的空地合并改造。改造后焊接实训厂房面积为1360平方米,可同时安排200多人进行操作,具备焊前准备区、焊接操作区、机器人焊接一体化教室和气瓶间。焊接操作区包括焊条电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钨极氩弧焊三个部分,机器人一体化教室具备机器人焊接工艺讲解、焊接检验区、机器人焊接等功能,焊前准备区包括等离子切割间、打磨间和空压站,气瓶间可安全容纳焊接常用气体。改造后可对社会及周边企业的焊接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取证以及和企业联合科研,成为甘肃省一流的焊接操作技术培训基地。由于焊接厂房改造与整体厂房互相影响,因此需要对整体厂房进行搬迁,厂房改造将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设备、材料搬迁

1.将现有303机械实训区搬迁到汽修实训厂房。

2.将厂房内废旧桌椅、展示板搬迁到教学楼北4楼。

3.在实训厂房东侧建设料场,将301机械加工区内废旧钢板搬迁到料场。

4.将带锯床搬迁到301机械加工区。

5.将303厂房内旧机床搬迁到302机械实训区内。

第二阶段:焊接料场改造方案

焊接料场改造方案是将焊工东厂房、车工厂房(301)及汽修厂房之间空地充分利用,改造成料场,方便实训教学的管理,解决以往在301车工厂房内堆砌废料、钢管、钢板的安全隐患。说明如下:

2.增设配电箱:料场靠焊工东厂房墙面增设380/220v配电箱4个;

3.地平硬化:料场区域内有约6*10m的场地需硬化;

6.氧气瓶间和乙炔瓶间要有通风装臵和防爆灯,按安全标准施工。

7.砌倒车平台:车工厂房301大门口増砌6*3(m),高于地面平齐的倒车平台;

8.拆钢材库:拆车工厂房301钢材库,便于管理;

9.画安全通道。

注:实际尺寸以现场测量为主,具体改造方案详见料场改造

第三阶段:焊接实训场地改造

1.焊接操作区、焊前准备区、焊接机器人一体化教室加装整体烟尘净化系统,分别配套安装66个、6个、3个排烟装臵,通风和排烟及噪声应达到国家标准。

2.建议将焊接操作区工位改造成整体式3×2.5×2m(长×宽×高)。内加装摄像头监控系统,排烟管,照明、380\220v电路系统。

3.焊接操作区工位工具箱(同时作为焊机支架)1.6×0.65×0.9m(长×宽×高),要求角钢支架工具箱顶板、底板厚3mm、侧板1.5mm。

4.焊接操作区配套61套工位架,5套埋弧焊工位架。

5.一体化教室含代表性焊接设备和焊接机器人,配洗手台、白板、讲桌、讲台、桌椅、380\220v电源闸盒。

6.教室配备白板、讲桌、讲台、桌椅、380\220v电源闸盒。 7.焊接操作区按图示需排水沟,屋顶做带顶天窗。

8.力学检测室、暗室、等离子切割间、打磨间和空压站需要有380v电源,打磨间有220v电源;等离子切割间和打磨间有排烟装臵,空压站要有通风装臵;所有房间装采暖。

9.氩气瓶间和二氧化碳气瓶间要有通风装臵和防爆灯,按安全标准施工。

10.厂房内应设有一个总控配电室;厂房通道要有照明设施,并集中控制在厂房门口。

11.粉刷厂房、画安全通道,刷地面漆。 12.厂房防雨措施改造。

告标志、工作警示灯应符合上述标准的要求;铅房外有斜坡通道便于运输焊接试件;防护铅房的具体做法最终以投标单位经确认的图纸为准。

第四阶段:机械实训场地维护改造

1.厂房房顶照明不亮,且高度太高无法更换灯泡。

2.新加机床电源走线,约6台,每台机床地下电源线出口距离前一机床4-5米。

3.厂房上下水均无,需要重新接通。

4.厂房配电不正常,经常损坏机床变压器和漏电,需要处理。 5.厂房大门经常因质量损坏,建议更换。 6.厂房内安全标语陈旧需更换。

7.大门处钢管材料与带锯按定制管理转移至冶金系相关实训区域。 8.粉刷厂房、画安全通道,刷地面漆。

厂房整体改造后,将按照5s管理要求进行管理,做到场地整洁、设备摆放整齐。

六、项目资金预算

附件1:料场改造图

附件2:射线室平面图

附件2:射线室平面图

附件3:焊接实训厂房改造平面图

--焊工西厂房改造图--说明:所有房间门,单扇门宽为0.85米,双扇门宽为1.8米。

附件4:机械实训场地维护改造图

技能人才培养方案【】

奉城幼儿园即将送走我园又一批毕业生,同时也是展示丰收成果的时刻:我园“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教育理念”,培养出一批健康、自信、活泼聪明的小朋友,为小学输入多元发展人才幼苗。大班的小朋友在老师的辛勤培育下顺利地完成了幼儿园美好幸福的学习生活,他们如同展翅的`雏鹰要离开幼儿园,飞向更广阔的天空。幼儿园处处留下了他们天真烂漫的笑脸和活泼可爱的身影。为了让小朋友们体验毕业离园时的惜别、感恩情,我们将为孩子们举行丰富多彩、具有纪念意义的毕业典礼,更进一步激发小朋友们对幼儿园生活的留念,对小学生活向往的情感。

1、幼儿与老师、家长进行联欢,进一步感受师生之间、同伴之间的情谊,体验离园时的惜别之情。

2、体验与老师、同伴、父母一起参与活动的乐趣。

20xx年x月x日(周x)下午2:30。

x中学大礼堂。

1、礼堂布置:x负责。

2、音乐播放:x负责。

3、拍照、摄像:x负责。

4、座位安排:x负责。

5、安全现场:分部总部各一保安。

6、好宝宝奖状:x。

7、好家长证书:x负责。

8、幼儿化妆:每班教师+家长志愿者。

9、主持人(x)。

10、小、中班参加人员:好家长。

11、结束打扫卫生:保育员负责。

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

为加快我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共广东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粤办发〔2015〕29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人才兴业战略,按照“需求定向、企业主导、条块结合、政府支持”的原则,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缓解高技能人才紧缺状况,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二、目标任务

加快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等高技能人才,建立科学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基本形成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技能人才新格局。

等方式,培养专业型人才。

4.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培养高技能人才。政府指导或组织,企业主办,有针对性地邀请专家学者进行理论讲授和操作指导,实现技术指导上的一步到位;每年选送一批技术好、责任心强、有发展潜力的年轻人员到高等院校或发达地区学习培训,学习先进技术。积极组织高技能人才技术交流活动。依托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人才交流机构或有条件的大型企业(集团)、行业组织、职业院校,或通过科技协会、技师协会、职工技术协会、职业教育培训协会以及高技能人才工作机构等,举办各种形式的高技能人才主题活动,为高技能人才参与高新技术开发、同业技术交流以及与科技人才交流、绝招绝技和技能成果展示等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高技能人才参与国家、省际和国际间职业技能交流活动。

(二)加大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力度。

严格贯彻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每年组织2次技师考评活动,对全市各类培训机构每年培养的高技能人才进行鉴定,经培训高级工鉴定合格率要达到90%。对于鉴定合格者,颁发相应级别全国通用的职业资格证书,做到“就业必须先培训、上岗必须先持证”。定期开展职业技能竞赛,通过竞赛活动促进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认定。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每年要开展2个工种以上的职业技能竞赛和技能比武活动,参赛规模要达到200人,对竞赛优胜者给予表彰奖励。

(三)建立高技能人才库。

在市职介中心建立高技能人才信息库,面向社会收集高技能人才信息,及时了解和掌握本地区拔尖创新人才情况和企业需求,定期发布供求信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从而发挥高技能人才在区域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在劳动保障部门的指导下,成立市技师协会,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在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中的突出作用,做好高技能人才资源的储备和综合开发。各县区职介机构都要开设高技能人才服务窗口,为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和交流搭设服务平台。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建立以劳动保障局为第一责任部门,财政、教育、经贸等部门为责任部门的高技能人才工作协调机制,负责对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政策协调和组织推动。劳动保障部门要进行统筹协调,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各县区和市有关部门要根据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业技术教育的政策,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技术教育(含技工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监督企业按职工工资总额的2.5%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60%以上用于企业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培训的重点要投向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以及在岗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继续学习。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我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是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重要内容。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工作,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精神和劳动保障部关于“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视频会议精神。规范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促进其顺利运行,特制定本方案。

一、 组织管理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旨在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可以有多种形式,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开展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行校、系二级管理,学校负责审核、检查和重大问题的处理,系部负责具体的实施和管理工作。

1、成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领导小组。

各系部根据专业教学的需求,寻求能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合作单位。由系部与合作单位相关人员共同参与成立领导小组,系主任及合作单位领导担任组长,成员由系部分管教学和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及合作单位相关人员组成。领导小组全面领导、组织、实施各专业合作培养的各项工作,督促、检查系部和企事业单位产学合作教育工作的实施完成情况,协调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2、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

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是我校实行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体制的'重要内容。各系部要继续聘请企业、行业的专家、学者任校外专业指导委员,不断扩外专业指导委员的队伍。专业指导委员会主要要由行业主流企业的高级技术及管理人员和专业领域的专家组成,来自企业的人员应有较大部分。

各系应由系主任为第一责任人,精心组织、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在专业建设各个环节中的作用。特别是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规格、教学建设和改革等方面的顾问、咨询、信息交流等方面的作用,要邀请专业指导委员参与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的论证工作。此外还要发挥专业指导委员在合作培训、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引进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模式、学生毕业实习和就业等方面的作用,共同完成有具体内容的互惠双赢的合作项目,实现企业与学校的互利互助。

3、加强为企业对口培养人才的工作

产学结合既是一种教学形式,也是一种教育思想。产学结合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它主要反映了高职高专教育要以市场为导向,主动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教育理念。因此,为企业对口培养人才的工作,应从以下两方面开展:

(1)各系在专业设置和确定人才培养规格时,要广泛开展社会调研,了解企业、行业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信息以及对人才培养规格的意见,进行专业论证时要广泛邀请校外专业指导委员参加。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开设新专业、改造老专业的意见,同时要根据企业用人岗位的职业要求,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主动为企业培养人才提供优质的服务。同时各系要积极与企业联系,开拓毕业实习基地和学生就业接收单位,主动向企业输送对口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2)各系还要主动与企业、政府等部门联系,开展“订单式”的以非学历教育为主的培训业务,充分利用学校的师资、教学条件等为企业培训在职人员,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技能和管理能力。

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的设计

1.总体设计原则: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模式,体现以技术应用为主体的教学特色,形成教学、生产相结合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以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为体制基础,以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平台,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改革为关键。本着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提高专业建设质量和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体现一个公共技术平台(即公共学习领域、公共选修学习领域和素质拓展领域)与多个专业方向(即专业一般学习领域课程、专业综合学习领域课程和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本着能反映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反映专业特色建设要求和反映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体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模块化课程;本着课程教学、实验教学合一,产学结合落实校内实训和校企合作落实校外顶岗实习,构建相对独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本着必修选修课相结合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方案制订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以有利于教学管理,构建基于弹性学制的学分制模式下的培养计划。

2.课程体系结构及课程设置的原则和依据。基于专业群规划与设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结构应有五部分组成:

(1)公共学习领域课程。这一学习领域课程应使学生尽可能在人文素质、职业素质、思想道德、数理基础、外语交流及学习能力等方面打好一定的基础。

(2)专业一般学习领域课程。该学习领域课程应能为各专业方向学生构筑一个基础理论较为宽广、核心技能要求明确,能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与迁移提供良好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综合性核心课程及核心技能实训模块。

(3)专业综合学习领域课程。该学习领域课程直接反映高职高专教育的职业特征,具有明确职业价值取向,以能力本位和就业导向为目标的教育教学内容。它是具有“准订单”性质、灵活开放的课程和实训实习模块。

(4)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这是为拓展学生的谋生范围提供其就业(第一次)所需的岗位技能与基本专业知识,能够灵活适应市场(企业)的需求,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设置应紧密贴合市场与企业需求,依托专业指导委员会,根据对应岗位(群)应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所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要素和要求,构建方向课程模块。

(5)公共选修学习领域。公共选修学习领域课程全校开设40-60门,按文学、体育与艺术、哲学与心理学、社会科学、数学与自然科学五个模块设置,要求所有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至少选修4个学分。

3.注重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为了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要求学生不但具备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而且具备交流、创新、创业和组织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还要重视学生共性提高与个性发展,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过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共性的东西,个性常常被忽略。实际上,个性是最重要的,其核心东西是思想的独立性,能够进行独立的思考,不盲从权威。所以,从根本上说,创新首先要有自由的思想作为前提和基本条件,培养个性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和自由的思考能力。为了拓宽学生选择空间,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给学生较大选择空间,因材施教。

对公共选修学习领域课程、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和素质拓展领域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进行选择。公共选修学习领域课程及素质拓展领域项目实行在全校范围内打通,鼓励学生跨专业选课,搭建合理的知识平台。

4、配套的改革措施

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中去理解每一个工作任务。

(2)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传统的“学科本位”课程观,采用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能力本位”课程观。课程体系的构建应根据本专业目标岗位的实际需要,综合各岗位的工作任务、内容、职责等要求,由企业专家组主导起草《岗位职业标准》;在分析职业岗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的基础上,将学科体系的课程内容进行解构,按工作过程中的行动体系选择、序化课程内容,通过理出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并归纳出行动领域;由行动领域并基于真实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学习领域)。

(3)课程设置体现“三通一渗透”的原则,即公共学习领域课程打通,各专业素质拓展领域课程按专业大类打通,第6学期各专业一律进行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领域的课程(公共关系、美育与音乐美术鉴赏、应用文写作)要向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渗透。

(4)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与课程体系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体系,突出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结合,在教学设计课堂与实习地点相统一,采用“教、学、做合一”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真正转变以课堂、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模式。

三、其他

1.由学校教务处组织相关人员,不定期地对校企合作企业的组织管理、教学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给出指导意见。通过学生评价的形式,对企业和兼职教师进行综合考评。根据学校综合考核的情况,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企业或教师要及时整改,确实无法达到学校要求的经双方协商后予以解除。

2.本方案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2015年3月

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商务通常是指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为什么电子商务人才缺口很大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又很难就业?主要的问题是我国大部分高校早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上存在很大问题。

(一)培养方向模糊,课程设置欠佳。

电子商务专业虽然在中国开设已有十多年,但这个专业的培养方向依然存在较多问题比如定位不明确,缺少岗位群细分,缺少具体岗位能力分析,培养的依旧是“万金油式”学生。这从各学校的培养计划及课程设置上就能看得出来,课程设置只是计算机课程和经管类课程简单的堆砌,学生在校期间学的课程多而杂没有系统性,造成学生什么课程都蜻蜓点水般得接触下,但又都没有学精,最后由于缺乏核心竞争力而不被企业所录用。

实践要求都很高。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都有自己的电子商务试验系统,但主要都是电子商务模拟实验,通过这些模拟实验虽然能使学生对电子商务有一个初步认识,但由于软件本身脱离实际商业环境,再加之教师本身很少参与实际运作管理,课程的实习指导、创业指导都受到极大限制。并不能使学生感受到实际工作中电子商务的应用。

(三)师资严重缺乏。

师资是困扰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目前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基本都是从计算机和市场营销等专业转行而来的,在教学中虽能应付部分专业课,但是由于本身缺乏系统的电子商务学习,再加之缺乏电子商务实战经验,所以在教学的时候难免会显得力不从心。

(一)给电子商务专业一个明确的定位。

电子商务的特征决定了电子商务人才知识必须是复合型的,但复合型性决不意味着是一堆现有技术和商务知识的随意组合。作为学院在培养电子商务人才时应给电子商务一个明确的定位,明白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竞争优势来自于什么。这样在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定位上,就可以有依托行业,根据行业特点和要求,比如服装电子商务、旅游电子商务、汽车电子商务、地产电子商务等,确定职业岗位,制定人才培养规格。这样围绕特定行业的企业对电子商务的需求专门设计。

既避免了人才培养目标上的“模糊不清”及“广泛适应性带来的不适用”等不足,又能让高校学生在学习期间努力将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专业知识积累、电子商务应用技能向该行业看齐,继而在就业时候没有太大的难度。

(二)做活电子商务实训。

1、增加校内实训课程所占比重:电子商务专业本身是对实训要求较高的专业,所以根据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要求,可以合理安排与理论教学相配套的实验课,并采取多种实践方式,加大实践课程学时的比重,增强学生各知识层和多种技能的培训。另外就是增加学生的商务类课程设计实训环节;2、建立校内电子商务模拟公司,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学院可以建立电子商务模拟公司并选拔优秀的学生参与到组织与管理中,并进行岗位竞聘,轮岗,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技能,并丰富和充实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更能够加强学生的组织协调及社交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提供实践经验;3、做好校企结合:作为学院应该同各类企业尤其是本经济区域内有关企业加强合作。合作可以采取的形式有,联合办学,例如:企业网络营销推广方案的设计、企业电子商务的实施方案等等,使得学生完成实际项目的同时能够完成课程的学习与操作,并获得一定的收益,提高学生的动手积极性。

(三)加大力度培养师资队伍。

在电子商务师资队伍建设这,作为学院除了重视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外更应该重视双师结构,应采取不拘一格的方式来扩充提升自己的师资队伍。比如:1、从相关行业聘请实战经验丰富的电子商务人才充实到学校的教师队伍中;2、鼓励专职教师参与企业实际营运,每学期选派教师到企业中挂职锻炼;3、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选拔部分教师到更高的学府去深造,并鼓励动员鼓励教师进行一些创新型的教学改革。

总而言之,目前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仍有很多突出问题,致使很多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作为高校应该认真分析在培养电子商务人才时存在的问题,采取合理的解决对策,提高电子商务教学质量。培养出真正“为企业所需,为社会服务”的电子商务人才。

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目前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结合近期国家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分析了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并结合人才培养规格,提出了基于“平台+模块”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模式。平台包括:公共课程平台+专业主干课程平台;模块包括:专业方向课模块+选修课模块+课外拓展模块。在保证学生就业能力的同时,也充分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要求。

高端技能型人才 平台 模块 课程体系

2011年11月3日,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举行的“海峡两岸应用性高等教育学术研讨会”透露,高职院校毕业生目前还存在岗位适应力不强、离职率较高、岗位迁移能力较差等问题,有跟踪数据表明,高职毕业生工作首年离职率达47%。与会专家建议,作为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识教育也应引入高职教育过程,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但要结合高职教育实际,不能盲目模仿和照搬普通大学的通识教育模式。

我国高职院校在实际办学过程中,“职业性”倾向明显,过于强调岗位技能的培养和企业的需要,过度削减甚至取消必要的理论课程,忽视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导致高职学生的知识积累过于简单化,思维和逻辑训练严重不足,缺少创新精神,高职教育的“高教性”体现不足。

一、明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教育部2011年10月12日下发教职成[2011]12号文件,明确了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

技能型人才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线性——工作岗位在生产、建设、服务的一线;

熟练性——技能熟练程度高;

实用性——所具备的技能属于实用技能;

职业性——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习惯。高技能人才的职业特征还表现在高超的技艺性、岗位的针对性、素质的全面性以及突出的创造性。

技能型人才可分为一般技能型人才和高端技能人才。

一般技能型人才在技能等级上以中级为主,主要由中等职业学校培养;高端技能人才在技能等级上位于高级工以上,主要由高等职业院校培养。

高端技能人才分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复合技能型人才和知识技能型人才,企业对他们的需求规格分别是:

复合技能型人才——要求在生产加工或服务一线中掌握至少二门以上操作技能,能够在生产中从事多工种、多岗位的复杂劳动,能解决生产操作难题,如数控加工中心技术师。

知识技能型人才——要求具备较高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同时具备较高操作技能水平的人员,能够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生产实践,创造性开展工作。主要分布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职业领域,如网络管-理-员、信息安全员等。

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目前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结合近期国家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分析了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并结合人才培养规格,提出了基于“平台+模块”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模式。平台包括:公共课程平台+专业主干课程平台;模块包括:专业方向课模块+选修课模块+课外拓展模块。在保证学生就业能力的同时,也充分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要求。

高端技能型人才 平台 模块 课程体系

2011年11月3日,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举行的“海峡两岸应用性高等教育学术研讨会”透露,高职院校毕业生目前还存在岗位适应力不强、离职率较高、岗位迁移能力较差等问题,有跟踪数据表明,高职毕业生工作首年离职率达47%。与会专家建议,作为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识教育也应引入高职教育过程,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但要结合高职教育实际,不能盲目模仿和照搬普通大学的通识教育模式。

我国高职院校在实际办学过程中,“职业性”倾向明显,过于强调岗位技能的培养和企业的需要,过度削减甚至取消必要的理论课程,忽视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导致高职学生的知识积累过于简单化,思维和逻辑训练严重不足,缺少创新精神,高职教育的“高教性”体现不足。

一、明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教育部2011年10月12日下发教职成[2011]12号文件,明确了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

技能型人才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线性——工作岗位在生产、建设、服务的一线;

熟练性——技能熟练程度高;

实用性——所具备的技能属于实用技能;

职业性——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习惯。高技能人才的职业特征还表现在高超的技艺性、岗位的针对性、素质的全面性以及突出的创造性。

技能型人才可分为一般技能型人才和高端技能人才。

一般技能型人才在技能等级上以中级为主,主要由中等职业学校培养;高端技能人才在技能等级上位于高级工以上,主要由高等职业院校培养。

高端技能人才分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复合技能型人才和知识技能型人才,企业对他们的需求规格分别是:

复合技能型人才——要求在生产加工或服务一线中掌握至少二门以上操作技能,能够在生产中从事多工种、多岗位的复杂劳动,能解决生产操作难题,如数控加工中心技术师。

知识技能型人才——要求具备较高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同时具备较高操作技能水平的人员,能够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生产实践,创造性开展工作。主要分布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职业领域,如网络管-理-员、信息安全员等。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我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是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重要内容。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工作,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精神和劳动保障部关于“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视频会议精神。规范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促进其顺利运行,特制定本方案。

一、 组织管理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旨在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可以有多种形式,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开展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行校、系二级管理,学校负责审核、检查和重大问题的处理,系部负责具体的实施和管理工作。

1、成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领导小组。

各系部根据专业教学的需求,寻求能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合作单位。由系部与合作单位相关人员共同参与成立领导小组,系主任及合作单位领导担任组长,成员由系部分管教学和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及合作单位相关人员组成。领导小组全面领导、组织、实施各专业合作培养的各项工作,督促、检查系部和企事业单位产学合作教育工作的实施完成情况,协调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2、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

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是我校实行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体制的重要内容。各系部要继续聘请企业、行业的专家、学者任校外专业指导委员,不断扩外专业指导委员的队伍。专业指导委员会主要要由行业主流企业的高级技术及管理人员和专业领域的专家组成,来自企业的人员应有较大部分。

各系应由系主任为第一责任人,精心组织、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在专业建设各个环节中的作用。特别是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规格、教学建设和改革等方面的顾问、咨询、信息交流等方面的作用,要邀请专业指导委员参与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的论证工作。此外还要发挥专业指导委员在合作培训、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引进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模式、学生毕业实习和就业等方面的作用,共同完成有具体内容的互惠双赢的合作项目,实现企业与学校的互利互助。

3、加强为企业对口培养人才的工作

产学结合既是一种教学形式,也是一种教育思想。产学结合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它主要反映了高职高专教育要以市场为导向,主动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教育理念。因此,为企业对口培养人才的工作,应从以下两方面开展:

(1)各系在专业设置和确定人才培养规格时,要广泛开展社会调研,了解企业、行业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信息以及对人才培养规格的意见,进行专业论证时要广泛邀请校外专业指导委员参加。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开设新专业、改造老专业的意见,同时要根据企业用人岗位的职业要求,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主动为企业培养人才提供优质的服务。同时各系要积极与企业联系,开拓毕业实习基地和学生就业接收单位,主动向企业输送对口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2)各系还要主动与企业、政府等部门联系,开展“订单式”的以非学历教育为主的培训业务,充分利用学校的师资、教学条件等为企业培训在职人员,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技能和管理能力。

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的设计

1.总体设计原则: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模式,体现以技术应用为主体的教学特色,形成教学、生产相结合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以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为体制基础,以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平台,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改革为关键。本着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提高专业建设质量和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体现一个公共技术平台(即公共学习领域、公共选修学习领域和素质拓展领域)与多个专业方向(即专业一般学习领域课程、专业综合学习领域课程和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本着能反映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反映专业特色建设要求和反映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体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模块化课程;本着课程教学、实验教学合一,产学结合落实校内实训和校企合作落实校外顶岗实习,构建相对独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本着必修选修课相结合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方案制订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以有利于教学管理,构建基于弹性学制的学分制模式下的培养计划。

2.课程体系结构及课程设置的原则和依据。基于专业群规划与设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结构应有五部分组成:

(1)公共学习领域课程。这一学习领域课程应使学生尽可能在人文素质、职业素质、思想道德、数理基础、外语交流及学习能力等方面打好一定的基础。

(2)专业一般学习领域课程。该学习领域课程应能为各专业方向学生构筑一个基础理论较为宽广、核心技能要求明确,能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与迁移提供良好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综合性核心课程及核心技能实训模块。

(3)专业综合学习领域课程。该学习领域课程直接反映高职高专教育的职业特征,具有明确职业价值取向,以能力本位和就业导向为目标的教育教学内容。它是具有“准订单”性质、灵活开放的课程和实训实习模块。

(4)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这是为拓展学生的谋生范围提供其就业(第一次)所需的岗位技能与基本专业知识,能够灵活适应市场(企业)的需求,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设置应紧密贴合市场与企业需求,依托专业指导委员会,根据对应岗位(群)应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所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要素和要求,构建方向课程模块。

(5)公共选修学习领域。公共选修学习领域课程全校开设40-60门,按文学、体育与艺术、哲学与心理学、社会科学、数学与自然科学五个模块设置,要求所有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至少选修4个学分。

3.注重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为了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要求学生不但具备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而且具备交流、创新、创业和组织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还要重视学生共性提高与个性发展,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过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共性的东西,个性常常被忽略。实际上,个性是最重要的,其核心东西是思想的独立性,能够进行独立的思考,不盲从权威。所以,从根本上说,创新首先要有自由的思想作为前提和基本条件,培养个性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和自由的思考能力。为了拓宽学生选择空间,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给学生较大选择空间,因材施教。

对公共选修学习领域课程、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和素质拓展领域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进行选择。公共选修学习领域课程及素质拓展领域项目实行在全校范围内打通,鼓励学生跨专业选课,搭建合理的知识平台。

4、配套的改革措施

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中去理解每一个工作任务。

(2)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传统的“学科本位”课程观,采用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能力本位”课程观。课程体系的构建应根据本专业目标岗位的实际需要,综合各岗位的工作任务、内容、职责等要求,由企业专家组主导起草《岗位职业标准》;在分析职业岗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的基础上,将学科体系的课程内容进行解构,按工作过程中的行动体系选择、序化课程内容,通过理出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并归纳出行动领域;由行动领域并基于真实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学习领域)。

(3)课程设置体现“三通一渗透”的原则,即公共学习领域课程打通,各专业素质拓展领域课程按专业大类打通,第6学期各专业一律进行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领域的课程(公共关系、美育与音乐美术鉴赏、应用文写作)要向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渗透。

(4)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与课程体系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体系,突出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结合,在教学设计课堂与实习地点相统一,采用“教、学、做合一”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真正转变以课堂、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模式。

三、其他

1.由学校教务处组织相关人员,不定期地对校企合作企业的组织管理、教学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给出指导意见。通过学生评价的形式,对企业和兼职教师进行综合考评。根据学校综合考核的情况,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企业或教师要及时整改,确实无法达到学校要求的经双方协商后予以解除。

2.本方案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2015年3月

为着力培养基础厚、技能强、后劲足、能吃苦的高素质拔尖型技术应用人才。营造“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良好氛围,全面深化“分类培养、分层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我校《关于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五项工程”的实施意见(试行)》,决定在我校学生中实施技能人才培养工程,为推动工作的顺利实施,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创新引领创业,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加快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不断提高我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学校对行业、企业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二、培养目标

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视野开阔、思维活跃、本领过硬的高素质拔尖技能人才,满足国际、全国技能大赛和企业技能人才需求。

三、组织机构

(一)学校成立技能竞赛人才培养工程项目部,负责统筹全校各专业技能竞技人才培养工作。项目部由实验实训与职业技能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实训中心)牵头组建。

(二)组建培养导师团队,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关于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五项工程”的实施意见(试行)》精神,在全校范围内选拔组建导师团队。

四、培养对象

每年面向全校各专业大一、大二年级选拔不少于40名学生,组建技能竞赛人才班。按照专业群划分进行培养对象分类,分别设立建筑工程技术类、建筑装饰技术类、建筑设备技术类、财经管理类、能源交通类、信息传媒类、机电类等7个类别。

五、选拔条件

(一)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二)专业技能学习成绩突出,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具有钻研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强。

(三)具有强烈的参加技能竞赛的意愿。

(四)有过参加市级以上技能竞赛经历的学生优先考虑。

(五)得到专业教师大力推荐,具有培养潜质的学生。

六、培养方式

(一)技能竞赛人才班采取专业授课、一对一辅导和团队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专业授课。按照专业群成立专业指导教师团队,制定针对性的授课计划,根据计划安排进行集中授课,夯实学员深厚的专业基础。

2.一对一辅导。开展多形式的心理辅导课程,提高学员的心理素质,以适应在各种大赛中出现的各种突发问题。

3.团队辅导。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素质拓展训练体验活动,增强学员的团队协作、应对压力、挑战自我的能力。

(二)实践锻炼。利用寒暑假,安排学员到相关企业进行不少于一个月的现场实践。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各类职业技能大赛。

(三)结业考核。完成所有培养课程,并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学员可以结业,并获得学校颁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五项工程”——技能竞赛人才结业证书。

1.取得职业技能资格证书两个以上。

2.在培训期间获得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励。

3.在省级以上期刊公开发表专业论文一篇。

4.获得与专业相关的专利一项。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考核

项目部组织对学生培训的具体考核,制定量化考核指标,对参加培训、实践的全过程和考核成绩、取得成果进行记录,对学生最终给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次的鉴定。

(二)激励措施

1.学校将技能竞技人才培养工作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工作来抓,并在经费、政策上予以保障,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对导师组成员按照课时进行补贴,获得技能竞赛获奖按照《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进行奖励。

3.完成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学员,统一颁发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五项工程”——技能竞赛人才结业证,注册在案并与评先、评优挂钩。在对优秀学生的综合性表彰中,将设定比例表彰表现优异的学员。

4.学校为技能竞赛班考核成绩优秀以上学生提供推荐专转本自主招生考试名额。

5.学员在国际和地区访学交流方面享受优惠政策。学校设立一定经费资助学员参加国内外学术和文化交流活动。

人才培养方案

本文对计算机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进行实践探索。依据多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及行业企业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求,加强理论研究,勇于创新尝试,实现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改革。

1)就业人数与企业需求不成比例。随着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计算机专业技能的培养,也被其他专业及个人所重视。即使不是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在校期间也进行过计算机的相关培训或自主学习。他们的专业性虽然不比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但他们的能力已经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同时他们还具有自己的专业,这样的毕业生对于企业来说可能更为合适。这样用人单位就可以选择其他专业毕业生,从事企业中计算机技能要求不高的岗位。

2)学历不占优势。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具有大量高学历的员工是企业形象的一个提升。同时在大家眼中计算机专业是个高技能专业,很多企业认为学历和能力成正比。就好像大多数人都认为学习能力和学习经历成正比一样。

3)高职院校在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上稍有欠缺,使学生的竞争力减弱。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最大的特点是善于与机器,生活在单一的二进制生活中。而在现实的工作中,这样的非yes及no的情况,使他们在融入企业时缺少灵活性,不善于与他人沟通。

4)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方向缺少目标性。计算机专业知识覆盖面广,学生在学期间没有明确的专业方向。明确的专业方向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为步入社会工作做好准备。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一般对自身的特点及社会的需求不够明确,过分依赖学校的课程规划。

1)从分析学生未来工作岗位和岗位能力入手,科学界定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研究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原有教学进程与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的差距,找到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

2)在改革初期,依据本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及行业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调查、分析,同时配合学院骨干校建设,以学院“百门课程”建设工作为契机,构建“计算机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讨论、分析、建立“项目式教学”、“模拟企业环境真题真做”、“专业能力综合测评”及“项目式教材”模版。

3)正进一步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并且得到了落实。

1)服务滨海高新区经济发展需求,适应计算机相关行业企业岗位的发展需要,培养具备个人发展能力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技能人才,人才的培养是专业发展的源动力。预计在以下方面实现突破:a.结合滨海高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形成符合计算机专业发展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b.构建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为中心、获得计算机行业职业岗位能力,实现入学即入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为引导的分层递进人才培养模式。c.将计算机行业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解,结合实践需求,原有课程重新整合构建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框架、核心课程标准制定,模拟工作场景的操作过程指导课程实施过程及学生学习情况的综合评价。

2)在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积累了经验,同时也发现了问题。a.需要进一步完善与规范项目式教材,教材的内容要符合行业企业项目建设标准及工作流程,要求编制老师有丰富的项目实践经验,对行业某个工种环节要非常熟悉,所以必须为教师提供企业实践机会,要求教师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兼顾企业工作,在时间安排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b.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无借鉴性,需持续进行。c.企业作为供应链式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环节,对学校改革参与的积极性不高。d.课程实施过程中严重缺乏双师素质教师。

3)研究工作的推进计划:a.继续修订和完善四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b.进一步实践“供应链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中心、以取得职业资格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分层次人才培养模式”。c.实施计算机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完成20xx级专业进程修订。配合学院骨干校建设,以学院“百门课程”建设工作为契机,完成“项目式教学”建立、“模拟企业环境真题真做”编写、“专业能力综合测评”建立及“项目式教材”编写等任务。

结合本地区经济特点及学生的就业发展趋势,制定特色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针对计算机相关专业各自的特点、主要就业方向及区域经济引领下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分别制定突出特色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物联网应用技术和软件技术各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稿。在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中挖掘全新切入点。构建以市场人才需求为起点和终点的,供应链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借鉴行业企业员工培养培训计划、社会高知名度计算机专业技能培训机构的目标式培养策略,使得“供应链”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具有时效性。在研究中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物联网应用技术和软件技术分别确定适合本专业未来职业发展的计算机职业资格考取计划,统计取证率作出分析评价。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分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让学生成为实践者、参与者和应用的创新者,学生代表加入专题研讨。依据行业企业典型工作任务,构建计算机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研究。与本学院的课程教学改革相结合,将专业核心课程的优秀改革方案进行分项式研究,一项一项对比总结,提炼科学合理的时序任务课程设计方案,重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在构建项目式课程标准,模拟真实工作过程的课程实施过程及综合能力评价体系研究中加入专业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的研究。结合职业岗位应用需求和教学实践体会,从确立考核目标、建立考评体系、设计考核内容、分配考核权重等方面进行实践,并分析和评价考核方式改革的结果和成效,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做出有益的探索。

[1]李文敬.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专业能力培养[j].计算机教育,20xx(10).

[2]李春杰.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01).

[3]唐先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xx(32).

人才培养方案

有人说我们正在经历一个多变无常(volatility)、不确定(uncertainty)、复杂(complexity)、模糊(ambiguity)的vuca时代,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颠覆式的创新也越来越多,企业发展的机会稍纵即逝,要找到风口并快速乘风而起,不可能让企业能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来慢慢的培养人才。这就对企业的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企业扎实做好人才梯队建设,特别是储备更多的高潜力人才,随时送到战场上去,通过战斗历练来实现快速成长。结合这两年我们的实践经验,我们来和大家谈谈快速培养高潜人才的话题:

对于高潜人才的定义,各个企业有各自的认识,我们也看到过不少咨询机构的观点,我个人比较认同合益(haygroup)提出高潜人才的四个特质标准:高度的好奇心和学习能力、高度的跨领域思考能力、高度的社会洞察力和同理心、高度的韧劲和情感成熟度。也就是说,高潜人才是那些始终充满好奇心,勤于学习和善于学习的人;同时,他们也能够超越自己的工作局限、专业局限以及经历局限,进行突破思维、跨界思维;他们又拥有对组织和个人的洞察力,并且能够保持情绪稳定,甚至锲而不舍、屡败屡战。当然要在上述四个领域做到面面俱到似乎并不容易,但企业在选拔高潜人才加以重点培养或任用的时候,确实需要事先对这些素质做到心中有数。否则,选错人可能酿成战略性的失败。

高潜人才的识别,一般都会采用测评的方法来确定,我们在实践中特别推荐问卷测评、关键行为观察、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综合考察。当然在综合测评之前要对测评的维度和关键行为的观察点进行设计,要对各个维度进行定义,关键行为观察点进行行为分级。由于潜力相关的行为表现较多,所以要对被测评人进行360度测评,才能更全面地了解被测对象的情况。在这里通常会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测评工作量巨大,组织测评工作部门依靠自己的力量一般很难完成,在此建议引入专业测评机构。一方面专业测评机构在测评维度和行为观察点上可以给企业更多专业的意见,另一方面可以大大减轻测评的工作量。

其次,为了减少被测评者的人际关系对测评结果的影响,还需要进行重点访谈的方式来收集关键行为事件,作为重要参考依据。关键行为事件可以采用案例采撷的方式进行,依据score法则作整理,再依据行为等级定义进行考察。此外,在重点访谈时直接上司是访谈的关键,上司是下属行为的直接观察者,能提供较为丰富的行为案例,同时为了避免上司凭感觉进行评价,影响评估的有效性,特别建议在访谈前一段时间提前给上司一个对高潜对象进行行为记录的任务,以客观地掌握信息。

对于高潜人才的培养除了常规的培养外,实践中我们通常会建议对高潜人才进行“小灶”培养,主要的方式有:

全业务副位培养就是以未来需要为导向,结合公司业务的形态和组织管理特点,根据高潜人才的教育背景、职业经历、个人职业规划等因素,为高潜对象设置目标导向个性化的培养计划,并以副职的身份进入各培养部门顶岗锻炼的方式。这个培养计划要求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路径,并确立每个阶段的考核标准,阶段结束考核通过才进入下一个阶段。培养结束后回进入高潜人才储备池,随时候用,当然这里需要建立相对应的激励机制。从实践来看,这种培养方式由于目标明确、路径清晰、考核标准确定,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很好的效果。

全业务副位培养的培养方式是让高潜人才在企业内部快速成长,以完成基础性的成长准备,而特殊项目历练则是让高潜人才进入突破性成长阶段。在这个不确定时代,企业面临的挑战性会越来越多,有系统有计划地加速高潜人才关键能力的培养在完成基础性培养后特别重要。这种的培养可以考虑以新市场的拓展、新团队建设、管理不熟悉的专业领域等为契机来历练性高潜人才,让其在新的挑战中快速积累经验。

对于高潜人才的培养,实践中我们还推荐用导师计划进行配合。导师必须由在行业内或者专业上有丰富经历、经验的人来担任,也可以成立联合导师组,让高潜人才随时都能得到指导,同时导师也可以其行为进行纠正和控制,避免风险行为造成损失。同样的这里也少不了导师管理机制的配合。

当然,对于高潜人才的识别和培养还有很多内容和方式,我们也特别期望和大家进行深入地交流!

人才培养方案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统一,具有扎实的经济、管理、法律和工程技术等基础知识,以及房地产经济、管理和经营等专业知识,具备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能力、房地产估价能力、房地产营销策划和销售能力、工程估价能力,以及具备健康的品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在房地产开发、房地产中介、工程估价、物业管理等领域从事全过程房地产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该专业的毕业生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房地产中介、工程估价、物业管理等领域的相关工作。应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房地产估价、房地产营销策划和销售、工程估价等方面的能力。具体的专业培养要求如下:

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2.熟悉房地产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3.掌握房地产经营管理基本理论和方法;

4.掌握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基本原理;

5.掌握工程施工基础知识;

6.了解房地产的前沿理论及相关学科知识;

7.具有阅读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外语文献的基本能力;

8.具有运用计算机辅助解决房地产经营管理问题的能力;

9.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10.具有健康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管理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公共管理。

基本技能:学生具有较好的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能力,对英语具有基本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具有较好的汉语言书写,表达、交际能力,身心健康且有较强心理调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能较好地欣赏文学艺术作品,并写出评论,且具备基本的艺术素质品德、审美观念和思维。

专业能力:能对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能对房地产估价对象的价值进行评估,撰写规范的房地产估价报告。能对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营销策划,能编制房地产营销策划书。

基本技能:学生具有较好的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能力,对英语具有基本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具有较好的汉语言书写,表达、交际能力,身心健康且有较强心理调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能较好地欣赏文学艺术作品,并写出评论,且具备基本的艺术素质品德、审美观念和思维。

专业能力:能对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能对房地产估价对象的价值进行评估,撰写规范的房地产估价报告。能对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营销策划,能编制房地产营销策划书。

工程图学、工程结构、房屋建筑学、工程经济学、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法、房地产合同管理、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行政管理、房地产测绘、房地产估价、房地产开发与管理、房地产营销策划、房地产经纪、物业管理、工程估价(土建)。

房地产估价、房地产开发、房地产经纪。

公共实践,实习(认识实习、测量实习、生产实习、专业软件实习、毕业实习),论文(学年论文、课程论文、毕业论文),设计(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四大类型。

房地产测绘、建筑材料。

四年。

管理学学位。

人才培养方案

本专业培养敬业乐教,一专全科、多才技高,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胜任小学多门学科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小学教师。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从事小学教育各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小学教师职业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在小学各学科中教学、管理、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4.熟悉国家教育法规和方针政策,了解基于小学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能够正确认识和把握小学课程的性质、价值和目标;学会运用符合小学教育规律的教学方法和科学的教学评估原则、方法;能够胜任小学课堂教学、指导小学生课外艺体活动和参与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5.掌握标准的普通话,规范的三笔字和熟练操作计算机的能力。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

标准学制3年。

学生修读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达到120学分,符合毕业要求者,准予毕业,颁发毕业证书。

人才培养方案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而教学工作是各项工作的核心。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教学和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全方面发展。具体计划如下:

3、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大学生特点,以项目教学法及理论结合实践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注意课程中引入案例,以分析案例的形式完成一节课程内容,由思引起学生们的兴趣。

4、积极参加校内教学科研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听老教师的课已经成为我的习惯,取长补短,以便更快的进入教师角色。这个习惯我会一直坚持下去。

习生活态度。

(二)教研方面

协助造价教研室主任完成13级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在毕业班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中,结合毕业生的专业及就业情况,合理的安排教学工作,让学生在做毕业论文的环节能够有所收获,学会查找资料的能力,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2016年协助好教研室主任做好园林教研室的工作,积极参加教研室活动,做好记录工作。

(三)科研方面

争取多发几篇质量较高的论文。

二、学习培训

自觉参加学院每周及二级学院每周的学习培训工作,使“我要学”的内心自觉与“要我学”的制度保证有机地统一起来。扎实学习每周培训内容,不断的思考,写下学结,供日后工作学习使用。本着不断提升自我素质及文化内涵的想法,在周培训基础上,不断扩大学习内容,进一步提升自己。通过二级分院座谈会、讨论会、交流会等形式认真学习、领会文件精神,深入探讨新时代民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明确办学理念,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建立起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抓住机遇,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学习完成之后不断交流,了解不同的想法,学习更广阔的知识面。

三、国学教育

国学经典是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之大成。通过学院讲座、讨论、诵读等形

式的学习,提升自己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管理技能的素质, 全面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深入学习《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大学》、《中庸》等国学经典读物,深刻理解并将其引入课堂,让学生学会知恩、学会感恩。

四、“严”元素

在学习中深刻的知道了三严三实即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三管三严即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通过学习,然后结合自己的工作性质,觉得身为一名职业教育的'教师, “严以修身”尤为重要,在学校我的一言一行都被学生看在眼里,因此,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时,更应加强自身修养,为学生树立榜样。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

1. 正衣冠,做表率。教师就应该有教师的样子,上班期间应该穿正装,塑造良好的形象和师德修养,做好榜样,树立正确的引导形象,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2. 讲务实,守信用。守信用是做人的基础,在工作中要踏踏实实、一丝不苟的做好工作,答应学生帮助解决的问题要做到;与人相处时要表里如一、始终如一。

3. 爱岗敬业,做好本职工作,求真务实,是一种品格,一种境界,一种追求。只有立足教育事业,才会满腔热情地去务实,以诚待人,忠实处世,克服私欲,才会正确处理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树立无私奉献意识,在本职工作中勤恳、无怨、热情、忠诚。

自我提高。

5. 三严三实,铸就优秀师魂,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让我们从根本上改变自己、强大自己、提升自己、锤练自己,真正让我们修成真身,让我们更优秀、更完善、更胜任人民教师这项工作。

6. 敢管,在教学工作中,维持好课堂纪律,为学生负责任,管理他们课堂秩序,让他们上课能够学到知识。具体上课不许学生吃饭、上课管理学生玩手机现象、管理学生睡觉现象、管理学生聊天情况、管理学生早退及迟到和旷课现象。

五、创新理念

创新学习不但是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宽阔舞台,也是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有力方式。在新的一年里通过网上学习、兄弟院校参观学习及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来提升自己;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创新。总结旧的教学方式的基础之上,创新出新的更适合90后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针对自己的教学课程,在总结旧的课程内容的基础之上,通过整合教材结合企业需要创新出新的知识学习大纲。

不断学习今目标、微信、qq及微博等软件的新功能,加快工作的效率。通过自身对创业的学习,灌输学生创业的思想,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六、安全保卫

加强自身安全意识,学校安全问题只能做好预防的工作,从自身来说:不往学校带违规品;见到学生使用违反安全的用品时,及时制止。在办公过程中,不使用违规、违禁品,如小太阳等取暖用品及热得快等加热用品。

七、办公室文化建设及德育基地卫生

办公室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师的素质,中心是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目标是促进学校科学发展。2016年积极配合学院的领导及教研室主任的安排,做好办公室文化建设。积极响应领导的号召,按照办公室制度进行日常教学及办公。遵守学院《教师职称评审的规定》、《考试管理暂行规定(修订)》、《年轻教师担任辅导员的管理规定》、《新任教老师听课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参加学院的周培训学习,并认真学习。

良好的校园环境是工作的基础,在平时上课时不断灌输学生要热爱学院的卫生环境。同时,在校园行走的过程中,做到以身作则,爱惜学院的卫生,见到垃圾主动拾起。做好办公室的环境卫生,积极主动的参加办公室的周卫生打扫活动,保持办公室干净整洁。

八、网络建设

录制好上线课程,录制出质量要求高的视频,通过视频的点击来扩大我院师资的知名度;上传好的教学视频、教学课件等扩大我院的知名度。同时,在qq、微信、微博等传播信息的媒介网络上发表颂扬我院的文章及信息;发表平时课程中学生们的教学成果,比如学生的手绘图纸、手绘设计图、学生栽培出的植物、软件做的图纸等;发表关于学院正能量的视频,如歌咏比赛、学生的象棋比赛及学生参加技能大赛的照片等;及时解答网络中关于对我院的提问,并及时删除网络上对我院不实的描述及指控。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上大力传扬我院是有效的途径,在2016年,要积极的向这方面进行努力。

九、招生工作

“靠”思想,把招生工作提到关系学院盛衰存亡的战略高度来抓,全力学习实行“全员招生、全院招生、全年招生”的基本院策。做好2016年黑龙江密山市的招生工作,在2016年的招生工作中,我会积极参加学校召开的招生会议及各种招生培训,积极向其他招生成绩好的老师学习请教。

具体工作,做好2016年招生工作的计划,提前做好亲朋好友的工作,请他们帮忙宣传我院;提前联系初、高中班主任老师,请其帮忙寻找生源;做好高考、中考前我院简章发放工作;做好暑假期间招生工作的汇报;做好有意向家长及学生的工作,向其大力宣传我院;做好招生工作的总结。在招生工作中,不断向有经验的教师讨教经验,不断学习是,不断提升,做好2016年的招生工作。

二〇一六年一月六日

一、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专业

[专业代码]

二、招生对象

[招生对象]

[学 制]

三、教学类型及学历层次

[教育类型]

[学历层次]

四、就业面向(专业设置与产业要求对接) 主要就业部门:

可以从事的岗位:

五、培养目标与规格

1、人才培养目标

2、人才培养规格

基本素质:身心、人文、职业

六、培养方案框架体系

2、专业课程设计思路

3、专业核心课程简介(6——7门) (一)《××××××》 内容及要求:(不超过150字)

七、教学环节,教学进程,课程结构比例

1、各教学环节总周数分配表(单位:周)

3.毕业要求

4、各类课程结构分配比例表

在总学时××学时中,实践教学××学时,占总课时数的× %。

八、专业办学条件

1、专业教学团队

2、教学设施 1)校内实训基地

2)校外实训基地

九、教学资源条件

十、考核方法与标准

十一、有关说明

1.编制依据 ............ 2. 3. 其他

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学院和企业参与共同编制。

一、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二、培养目标:

三、培养规格:

应包含

1、知识结构:

2、能力结构:

3、素质结构:

四、主干学科:

五、主要课程:

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 实习(含教育实习、专业实习):

2.见习(含教育见习、专业见习):

3.社会调查:

4.讲座及学术报告:

5. 其他课程或环节:

(以上实践环节各专业根据需要选择开设)

七、修业年限:

八、学分要求:

本专业汉语言学生总学分为 ,其中必修课学分为 ,选修课学分为 ,课内教学学分为 ,实验教学学分为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学分为 。

本专业民考民学生总学分为 ,其中必修课学分为 ,选修课学分为 ,课内教学学分为 ,实验教学学分为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学分为 。

本专业双语班学生总学分为 ,其中必修课学分为 ,选修课学分为 ,课内教学学分为 ,实验教学学分为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学分为 。

九、课程类别及学时、学分分配比例表:

表1:******(师范类)专业课程类别及学时、学分分配比例表(汉语言)

表2:******(师范类)专业课程类别及学时、学分分配比例表(民考民)

表3:******(师范类)专业课程类别及学时、学分分配比例表(双语/民考汉)

表4:******(非师范)专业课程类别及学时、学分分配比例表(汉语言)

表5:******(非师范)专业课程类别及学时、学分分配比例表(民考民)

表6:******(非师范)专业课程类别及学时、学分分配比例表(双语/民考汉)

表7:******(转型试点)专业课程类别及学时、学分分配比例表(汉语言)

表8:******(转型试点)专业课程类别及学时、学分分配比例表(民考民)

表9:*****(转型试点)专业课程类别及学时、学分分配比例表(双语/民考汉)

十、授予学位:

十一、毕业与学位授予条件:

十二、教学计划表:

(各专业根据本专业具体生源结构及专业设置选择适当表格填写)

人才培养方案

:对于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来说,对于本科院校来说怎么构建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成为了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而随着我国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我国也在不断的创新和研究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就针对这一问题从科学的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对其如何建设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有效的分析和研究。

如今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是很大的,学校结合自身对应用型人才的定位以及生源特点和办学模式,对于大学生的培养应该是以创新与实践相结合,扎实基础又具备自主学习能力为特征来进行的,这样就能解决实际生产所需的问题。同时,才能进一步的提高专业的教学水平,为整个社会提供更多的应用型人才。作为本科院校,对于如何培养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计划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就针对此来进行分析探讨。

目前,在高校教育与行业需求日益突出的矛盾中,“一刀切”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高校的教育中,所谓的“一刀切”现象是指高校还是把培养“研究型”“学术型”人才作为培养的重点,也就是说重视高分而忽视其实践能力,只是为了考研而存在的理论型人才,这种人才对于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还差着很远的距离,也因为这种教育方式使得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相当的弱。生物工程专业本身就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它既涉及到了化学工程,同时也涉及到生物技术等,也就是说其学习的内容跨度比较大,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就会很分散,难以掌握重点。很多高校为了使课程不显得过重就会删除掉许多的相关专业课时,也就是说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和其他专业的学生课程是一样的,但是比起化工科或者生物专业的学生来说,所学到的专业知识是没有他们深入的,过多的理论课占据了主要的学习时间,使学生没有多余的时间去进行实践课的学习,这就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给耽误了。教育部把生物工程专业划分为正式的专业课程目录后,虽然许多高校都相继开设了专门的课程,这些课程都是与国际本行业的发展进行紧密相连的,也因此就把重点放在了“学术型”人才的培养上。无论是课程的设置还是培养方案都是相同的,就是为了提升考研率,对于社会所需则考虑的过少,这就把高校培养人才的弊端给显现出来,就是有些脱离实际。高校为了提升考研率就会让学生牺牲专业课学习的时间专门只针对考研科目进行补习,对于整个专业的学习来说并没有什么益处,很多学生学完以后对于本专业的学习内容还只是一知半解的了解,知识比较表面,在实践动手能力更是没有什么针对性的练习,这些不能继续考研深造的学生一旦进入社会就无法适应社会的所需,就会出现大量高分低能的现象,所以说这种只在乎理论学习的培养方式是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的。

(一)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

有关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和高职教学中的技术培养和理论培养都有着一定的区别,其主要就是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的需求来设计人才的培养方案,从而对他们进行培养。首先要对课程进行有效的优化,从而合理的安排好每个教学的环节,同时要加强实践课和实验课的教学。在进行项目教学的时候,还可以提高学校的合作教育。然后就是根据当地的经济情况建立起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块。在对人才培养的时候,按照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培养,同时对课程进行有效的优化和调整,把握住其中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相结合。在面对一些公共基础课程中,要做好合理的选择,从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有效的培养,而在专业课程的选择上,主要有一些基础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物质分离工程等,在进行选修的专业课程中,不需要学生把所有的知识都进行系统和完整的学习,而是需要学生结合自己当地的经济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1],从而真正的培养出适合当地市场的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本科人才的主要培养目标就是要满足社会各界的要求,其主要奋战的地方就是社会的各种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的生产和企业的管理当中,这些人才主要就是工作在最为主要的工作岗位上,直接解决实际的问题,同时维持企业正常的运行。根据《普通高校修订本科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高等工程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以及《高等学校本科生物工程专业规范》等文件,结合各大工程学院实际情况,在制定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要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保证他们将来可以为社会的发展和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在对人才进行培养的时候,不仅要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同时还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他们可以真正的为社会服务。在对他们进行专业性培养的时候,主要是对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学科的基本理论,进行有效的培养,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相关的技术水平和基本技能等。然后结合当地地经济实际的发展情况,对学生的应用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对专业方向设置的时候要有针对性,加强实践和实验教学,从而真正的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让他们真正的成为专业的应用型人才。

(三)增加教学实践性。

生物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增加教学的实践性,具体来说,可以增加实验课程的学时数,像实验课课程的学时可以增加到32学时,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实验、基础生物实验等课程的课时增加到32课时;还有在学仪器分析理论时,对授课内容及课时进行有效的调整,根据专业的特点及需求修改教学大纲,增加相关内容的比重及实验学时,相应的减少其他内容的比重及学时;微生物学、化工原理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实验学时也要增加。根据教学计划中一些没有开设实验课的理论课也可以增加的实验学时,像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等,总之通过加大实验比重来促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四)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实训力度。

生物工程专业教学实习是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重要课程,主要目的为了让学生掌握专业课程,并能借助校企合作平台进入到企业实习,学生在实践中可以运用课本中的专业知识,使得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到发展与巩固,还有学生也能在企业中熟悉与掌握一定的企业经营与管理知识的相关体系,帮助学生提前认识社会。

(五)构建合理的生物工程专业体系。

生物工程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学校构建出合理的生物工程专业体系,新型生物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课程体系的设想,构建出重视培养学生应用以及能力为重点的理论课程体系,实践以及素质拓展的教学体系,结合精简、重组、融合、增设等方面的途径,来调整教学内容,开设选修课、实验课,给学生提供培养创新能力的机会;还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2],训练学生的行业能力,开发学生的综合行业能力。由校企联合来对课程进行研究,为学生制定出专业技术课程与技能的实训模块,突出专业课程的行业特点,以学生行业能力培养为课程的基础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重视人文与科学最优结合,使得学生的理论基础为专业理论服务,专业理论为技术的理论服务,使得学生具备综合运用理论基础知识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另外,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提高课堂的多样性,增加教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从而培养出适应行业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六)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生物工程专业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重视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工程意识的培养,对实验、实习、见习等是实现生物工程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的重要途径,由此构建出完善的分类设计、分层施教、分步实施、独立设置等课程,结合实践教学体系,围绕生物工程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出实验课程、认识实习、毕业设计等组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构建完善的实验课程体系的同时,要关注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可以将实验课程课程分为必修实验、选做实验、自选实验等三种类型,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来进行自主选择,为实验课程的发展提供更加广泛的空间。另外,对于实验课程来说,要适当减少验证性的实验比例,增加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比例,逐渐将实验课程转变成为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组成体系。

生物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必须落到实处,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优化,着实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1]李常健,黄光文。新建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xx,12:31—33。

[2]桂林,巫锦雄,柯德森,胡位荣,郭培国,田长恩。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生物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整合[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xx,08:322—325。

人才培养方案

摘要:围绕“培养和造就卓越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上海电机学院软件工程专业按照“需求导向、多元选择、突出应用、促进开放”的原则,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实践教学资源、教学的持续改进等方面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改革探索。

上海电机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作为上海市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在专业建设中,需要制定和实施一套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新方案的指导思想是以“培养和造就卓越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按照基于成果导向的obe(outcomes-basededucation)教育模式,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注重持续改进,完善教学管理与质量保障體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依据上述指导思想,软件工程专业对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研究和修订,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教师队伍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以保证软件工程试点专业建设的顺利进行,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根据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专业建设要求,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坚持“技术立校、应用为本”的办学方略,服务上海及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具有良好的软件工程技术能力与人文综合素养协调发展的,能够在软件工程及信息技术应用领域,从事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应用软件系统开发、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软件项目管理与运维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构建基于能力导向的课程体系。

针对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借鉴国际先进工程教育理念,参考《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研究、使用现代工具、工程与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职业规范、个人和团队、沟通、项目管理与终身学习”的12项指标,设计软件工程专业的具体毕业要求。

软件工程专业成立了企业、认证、高校和考证四个调研组,进行了全面调研:邀请一些国内软件企业的专家们和专业教师一起对软件行业人才应具备的专业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研究;将美国普渡大学盖莱默分校技术学院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专业作为对标专业,引进国际认可的职业培养标准;分析软件设计师认证考核的内容,提炼软件工程专业的核心技术能力。通过分析、研究,结合专业职业证书和专业认证要求,完成了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的二维矩阵表、毕业要求与课程体系的二维矩阵表。

优化后的课程体系结构主要由通识教育课程平台、专业能力模块课程平台组成。专业能力模块课程平台由四大专业能力模块课程群组成: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模块中的核心课程有可视化建模与uml、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技术等课程;应用软件系统开发能力模块中的核心课程有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原理、web系统开发和应用软件系统开发等课程;软件质量与测试能力模块包括了算法设计与分析、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软件项目综合测试等核心课程;软件项目管理与运维能力模块中的核心课程有软件项目管理课程。

通过对课程的重组与改革,对应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课程群的形式组合课程。明确了课程在培养学生能力时的作用,明确了课程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支撑关系,明确了各门课程在能力模块、课程体系中作用,确定了课程对毕业要求、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使得课程体系能支持各项毕业要求的有效达成。

(三)推行多元开放的实践教学改革。

根据专业能力要求,明确每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在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形成实践教学课程标准。通过以“课程实验、综合实验、企业实习、毕业设计”为主的实践教学,并辅以“学科竞赛、创新创业项目”等课外实践,构建基于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课程实验,使学生加深理解课程的专业知识并得以实践技能的锻炼;通过综合实验、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通过企业实习使学生了解软件企业的项目工作过程以及企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条件,在实习中逐渐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提高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将创新创业项目与课程学习有机结合,并通过推行学分转化和认定等政策激发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意识和潜能。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组建教学团队。组建一支软件工程专业教学团队,激励教师以学生为本,以教学为中心,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团队通过定期组织成员相互观摩教学过程以及参加团队外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观摩课,组织开展教学研讨和交流活动,提升整个团队的教学能力。通过选派教师去国内外高校访问进修、利用寒暑假参加各种高水平的业务培训以及组织中青年教师参加软件职业资格考试等各种方式,提升团队教师的科研能力及学术水平。

通过实施“教师教学激励计划”,促进教师关注学生,投入教学,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担任本专业的学业导师,每人需要指导20名左右学生,促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以外更主动地去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关爱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2.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选派教师到相关软件企业和科研院所进行为期一年的挂职锻炼,参加实际项目的管理和开发,提高专职教师的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同时从企业聘请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加强教学团队的创新实践能力。

(五)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建设。

充分利用校内实验中心“软件工程专业实验室”、“网络工程实验室”、“数据库应用实验室”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并利用试点专业建设经费新建完成了“虚拟云桌面实验室”、“创客创新实训平台”和以软件测试和软件项目管理为核心的“创新实验平台”三个实验室,这些校内实践教学资源可基本满足学生的实验教学要求。

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和产学研合作平台,积极开展合作实践教学活动。软件工程专业已与东软睿道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兆民云计算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斐讯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微创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等十多家企业合作建立了实习基地,签订了校企合作产学研共建基地协议。这些都可以为学生提供进行专业认知实习和毕业实习的实践平台。

(六)推动教学的持续改进。

构建课程教学目标、课程评教、课程持续改进的教学持续改进体系,利用各种手段实行教学质量监控,形成有效反馈和持续改进。教务处、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以及二级学院负责收集、整理质量监控中的相关信息,分析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改进教学质量的整改意见。通过教学工作例会、教学工作简报等方式将整改意见及时反馈给各个责任单位以及相关责任人,责任方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实施整改,并将整改信息提供给监控机构以便其核实及对教学质量进行再检查。

随着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以“培养和造就卓越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构建以能力为本的课程体系、推行多元开放的实践教学、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等多方面的改革,软件工程专业将不断探索和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