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合适的范文范本进行学习和模仿,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学习。
摘要:音乐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音乐活动对幼儿的生活、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引入游戏,可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进而提高音乐学习效率。本文主要对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引入游戏教学法存在的弊端进行分析,进而给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给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引入游戏化教学法,既符合幼儿年龄与学习特点,同时使教学活动充满趣味性,进而提升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通过游戏化教学法可以让幼儿在音乐中学习,享受其中乐趣进而提升对音乐的感悟,教师教学效率也得以提升。游戏化教学法具有非常强的互动性,要求每一名幼儿都参与到游戏中。然而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应该怎样引入游戏教学法,是幼儿教师应该思考与研究的问题。
幼儿园教育作为教育的最基础阶段,主要教育任务就是对幼儿进行预备教育,让幼儿在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加深对自然以及社会的认识。幼儿年龄小,对待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是理解能力有限,同时幼儿天性活泼、喜欢活动,可以对各种行为进行模仿与探索。在幼儿园教育中音乐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游戏化教学法成为音乐教学的主要类型。但是,现阶段一些幼儿教师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仍采用比较陈旧的教学观念与形式,创设的音乐活动呆板,无法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在音乐活动中添加游戏环节也仅仅停留在表面,活动缺乏趣味性,无法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导致音乐教学效果不理想。
(一)充分理解游戏化教学法的内在涵义。
对幼儿教师来说,在音乐活动中转变之前的传统教学观念是确保教学质量提升的首要条件。目前,幼儿园教学应该进行观念的更新,转变传统方式,进而充分发展幼儿的兴趣爱好,将培养幼儿性格特点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在音乐活动中采用游戏化教学法,可以给幼儿提供更加快乐及简单的童年。教师应该紧随幼儿园发展的大方向,采用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灵活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师在音乐活动中引入游戏化教学法,应该充分了解并且分析游戏化教学法的内在含义,深刻认识到游戏化教学法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音乐活动中的唱歌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幼儿表达情感,与幼儿情感产生共鸣,同时还可以让幼儿在学习中享受音乐的乐趣,帮助幼儿音乐细胞形成与发展。教学中采用的歌曲通常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对幼儿起到引导与启发的作用。在幼儿学习之后可以加深对事物的认识以及理解能力,并在教师的努力引导下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将游戏化教学法与音乐活动完美融合。
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发展幼儿听觉能力成为重点教学内容,在音乐游戏的引导下,可以将游戏与听觉进行完美的结合。幼儿参与到游戏活动中,相继完成对音乐的听、唱以及表现的学习任务,提高音乐学习效果。
在音乐活动开始之前,幼儿教师首先应该了解幼儿的特点,进而选择适合幼儿的游戏内容,坚持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为主要任务,在音乐活动中巧妙地引入游戏项目。另外,幼儿教师可以按照即将教授的音乐内容展开设计,按照歌曲内容引入游戏形式,在幼儿游戏中渗透音乐教学,最终实现对幼儿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扮家家》这首儿歌时,教师为了加深幼儿印象及激发幼儿兴趣,可以让幼儿进行“扮家家”的游戏活动。在上课之前教师需要准备必要的工具,使幼儿按照歌词中的内容进行分角色扮演,进而形成与我们生活相近的场景,做出相对应的肢体动作。通过这种游戏教学方式加深幼儿对儿歌的理解与记忆。幼儿通过一边唱歌一边游戏的方式,既可以掌握这首歌的唱法,同时对歌词描绘的场景记忆深刻,进而完成一系列相关联的学习任务。这种学习方法不仅符合幼儿本身特点,同时还容易被幼儿接受,提高学习效率。
(三)选择恰当的游戏内容。
教师在幼儿音乐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是否喜欢参与音乐活动,主要取决教师选择的游戏活动内容是否可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需要选择恰当的游戏内容,将设定好的游戏内容进行健全与完善,确保游戏化教学具有高效性。在选择游戏内容之前,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幼儿的认知水平以及发展能力,听取幼儿的意见,从幼儿兴趣爱好出发,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与学习规律的游戏内容。
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存在一定的弊端,幼儿教师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分析,进而给出相对应的解决策略。在幼儿园音乐活动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深入研究与分析游戏化教学模式的内涵,进而将游戏化教学法与音乐活动进行完美融合,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教师要按照幼儿特点选择恰当的游戏内容,确保游戏内容具有可操作性与时效性特点,提高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参与度,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桂兰.音乐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j].未来英才,2016(14).
[2]孙艺苓.音乐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j].都市家教月刊,2017(10).
摘要:心理学家指出:游戏是自然赋予幼儿非人力所能控制的活动,是教学的形式,是符合学前儿童年龄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幼儿教育中运用游戏教学法,不仅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幼儿的智力发展、幼儿身体协调地发展,更能体现幼儿教学对幼儿和幼儿教师的人文关怀,使幼儿教师更好更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让幼儿在快乐有趣的校园环境中学习。为了更好地进行探析,将游戏教学法更好地应用在幼儿教育中,本文将提出具体的策略。
《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个领域描述了幼儿学习与发展,对于幼儿在每个年龄阶段应该做什么、应达到什么发展水平都提出了合理的期望,为幼儿教育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指南》对幼儿好奇心及学习兴趣进行了充分的强调,通过游戏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的目的。本文将就如何发挥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性进行探讨,旨在为幼教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一系列可行建议。
(一)游戏能影响幼儿的智力发展,提高学习乐趣。对于刚接触学校的幼儿来说,面临的环境、同学和教师都是新鲜又充满刺激感的,他们极其渴望新事物,贪玩是他们的天性,所以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不仅会让他们觉得乏味,而且会影响学习效果。而游戏是让处于启蒙阶段的幼儿获得学习知识、获得生活经验的有效方式,它能提高幼儿的智力发展,全面提高幼儿对学习的乐趣。如当幼儿处于情绪低落、不主动参与活动时,教师可以利用2至4分钟进行游戏,通过手指打鼓、手指兄弟、手指谣和手指锁等游戏,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幼儿的学习乐趣,开阔幼儿的.知识视野,是一种能让幼儿锻炼身体的好方法。
(二)游戏能培养幼儿的素质身心,提高综合能力。游戏有内容、情节、角色、动作、语言、活动、玩具和游戏材料,涉及的内容丰富多样,有利于提高幼儿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如可以玩简易脑筋急转弯的游戏,如教师提问幼儿:“a和c谁比较高呢?”回答是c高,因为abcd(a比c低)。这样的简单问题可扩大幼儿的知识面,快速有效地学到英语知识,打通另一条思考的大门;开展密室逃脱和人椅游戏的训练,幼儿坐在椅子上,每一个幼儿的双手抱紧前面幼儿的双肩,再慢慢坐在后面一位幼儿的大腿上,集体向前。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幼儿之间的交流和感情,让他们懂得齐心协力、互相帮助的重要性,而且可以让他们通过参与优秀活动,培养课堂上的纪律性;再者可以开展一些教师和幼儿互动的游戏,教师抓住不同幼儿的兴趣点,有助于更好地沟通感情,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培养幼儿的主体地位,导入游戏。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教育的主体。在游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白幼儿作为受教育者和主体的地位,以游戏为载体,积极开拓思维让幼儿参与游戏,并通过对不同幼儿的接触,发现每个幼儿身上的闪光点,挖掘出他们不同的身体特征,这样才能快速地让幼儿体验到游戏的乐趣,从而乐于在游戏中学习知识。此外,教师可以通过让幼儿扮演游戏角色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如玩拉小猪走游戏,准备好藤圈、小猪头饰,让全班幼儿分成两队,第一名幼儿扮演“拉猪人”拉着藤圈向前走。第二名幼儿戴上小猪头饰蹲着走,然后全班幼儿集体唱儿歌:“耳朵大,眼睛小,猪的全身是块宝。快拉小猪进猪圈,小猪小猪要走好。”最后在第一名“拉猪人”的带领下,所有小猪都找到自己的“家”,游戏得以圆满结束。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幼儿不仅明白了猪的身体构造,而且培养了观察能力和方向感,增进了小伙伴之间的沟通和感情。
(二)利用有效手段达到游戏教学目的。通过实际教学实践,处在幼儿阶段的孩子们大多数是性格活泼、可爱开朗的,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这一性格特点,采取音乐教学方式刺激幼儿的身体感官,从而进一步扩大幼儿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视野。如讲解动物的种类时,可以通过各种传播方式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两只老虎》和《小兔子乖乖》等音乐朗朗上口、耳熟详尽,适合幼儿接触和学习。教师可以让幼儿学会演唱这些歌曲,再补充一些丰富的课外知识,如小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要珍惜和爱护这些小动物等,还能让幼儿模仿老虎、兔子等动物,充分抓住这些动物的特征,这样能快速提高幼儿的记忆力,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增强游戏趣味性,融合学习。如何能让游戏与学习有效融合是幼儿教育工作者需要思索的问题。通过丰富鲜明的游戏安排,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实现教学目标,则需要教师确保每一项游戏的趣味性和可接受性。如果安排的游戏只是单纯地塞入知识,毫无创意,就会使幼儿失去参加游戏的乐趣,达不到学习目的。同样如果教师安排的游戏是单纯地玩,没有任何教学意义的话,也达不到学习效果。所以教师要合理安排好每一项游戏教学,增强游戏教学的趣味性,并将学习融合其中,达到互利双赢的局面。在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今天,教育形式和手段得到丰富,利用游戏教学方式有机融合教学内容,已经成为一种更新型和方便的教学方法。幼儿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有一个开心的学习氛围,才是父母和教师首要重视的。所以本文从两项游戏教学对幼儿教育的影响着手,提出三项具体策略,即培养幼儿的主体地位,导入游戏利用有效手段、达到游戏目的和增强游戏趣味性、融合学习,希望幼儿在教育初期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幼儿园音乐游戏的开展是为了丰富幼儿教学,教师通过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开展有益于幼儿发展的音乐教学,能为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创造一个发展空间。然而,考虑到幼儿的性格特点,所以教师在幼儿音乐学习上加入了很多的音乐游戏成分,从而方便幼儿对音乐知识的吸收和理解。
1.正确认识音乐游戏的重要性。
2.对音乐教师进行定期培训或者提供机会进修。
提高教學质量,培养一支专业、高水平的师资团队是首要前提。因此学校应定时对音乐教师开展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水平,也可以为其提供进修的机会,拓展其知识面,增进其对音乐的认知。
3.多与学生互动,准确把握学生心理特点。
音乐游戏的形式有很多种,如何选择适宜的音乐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选材时应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生活特点和班级的实际水平进行选定,根据教育目标进行挑选和改编。选材要具有趣味性的音乐。小班幼儿年纪小,能力相对较弱,选择活动内容要具有生活化的特性,小班幼儿喜欢模仿生活中的事物,他们的学习特点以模仿为主。因此我在选择音乐的时候,要考虑幼儿年纪的特点,选择幼儿熟悉的、喜爱的、感兴趣的内容。例如:歌曲《小老鼠上灯台》,由于孩子生活经验中常常听到家人的哼唱,所以选择为音乐游戏的内容,幼儿感到亲切熟悉。歌曲《小鸭和小鸡》,歌曲中有幼儿喜爱的小动物,幼儿又有一定的认识经验,很容易让孩子对活动内容产生兴趣,当幼儿有了兴趣,便能积极参与到游戏中去,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从而较好达成活动目标。中大班幼儿发展快、能力较强。在为中、大班幼儿选用的音乐材料的时候要以重复性小,节奏感强为标准。音乐游戏中可以适当提高难度,加深环节。游戏的情节应为幼儿所理解,角色的活动应贴近幼儿生活。例如大班音乐游戏《买菜》中,幼儿通过对唱歌曲,来确定自己在音乐游戏中的角色,通过分工表演角色,感受歌曲的内容,更好的达成目标。因此,在选择游戏音乐时,通常选择旋律容易记忆的音乐。
对音乐游戏进行归类和整理,归纳各类的特点和玩法,按类别抓关键,有重点地组织开展游戏活动,这也是行之有效的改善方法。根据多年来音乐教学的实际情况,我将音乐游戏归纳为且大类来开展活动:
1.唱类游戏:以歌唱为主导,通过对歌曲的演唱、表现和声音来进行的趣味性活动的一类游戏。如“头发、肩膀、膝盖、脚”和“张家爷爷的小花狗”及“快来拍拍”等。这类游戏除了可以通过动作进行表现外,还可以用默唱的方法进行游戏。如,在心里默唱规定好的某个字,在唱到那个字时,用拍手的方法空出它的节奏。这种游戏方法可以增强歌曲的趣味性,更能够提高幼儿的节奏感和自控能力,适合小、中、大班不同年龄段的幼儿。
2.动作类游戏:即以动作来作为游戏的重点的一类游戏,目的是训练幼儿的节奏感和动作协调性。如“大家来打麦”、“猜领头人”、“杀鸡宰鸭”等。这类游戏的重点是,动作要与节奏相吻合。对幼儿的节奏感和动作的协调性要求颇高。随着游戏的熟练程度提高,可以逐渐加快速度,这对幼儿是一种挑战,所以这类游戏较适用于中、大班的幼儿。
3.表演类游戏:以扮演角色进行表演为主的一类游戏。如“熊和石头人”、“找小猫”、“三只猴子”等。这类游戏的表演性较强,幼儿可以根据歌词扮演角色,自编动作,自由发挥,只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即可,适合小、中、大班不同年龄段的幼儿。
4.追逐类游戏:以最后的追逐来决出输赢的一种游戏。如“逛公园”、“开锁”、“丢手绢”等。追逐类游戏是幼儿较为喜欢的一类游戏,这类游戏的规则性和竞技性较强,比较适用于中、大班的幼儿。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情绪特别高,往往会忽略音乐游戏的规则,因此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加强对规则的强调,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同时.教师要学会根据场地情况和幼儿的`特点进行合理调控。
5.邀请类游戏:以舞蹈动作为主要元素,促进幼儿交往合作的一类游戏。如“找朋友”、“我们邀请一个人”、“接龙游戏舞”、“猜拳游戏舞”等。这类游戏类似于集体舞,主要是靠舞步、动作来表现的。通过各种各样的邀请,和同伴合作,共同游戏,分享游戏的快乐。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教师要能够合理调整游戏的规则和玩法,鼓励幼儿大胆创新,在游戏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总之,幼儿的学前音乐启蒙至关重要,对于激发其音乐艺术方面的潜能和才华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音乐游戏则是音乐教学中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虽然现在的音乐教学方法存在种种不足,相信通过学校和老师的共同探索、努力,其有效性一定会大大提高。
[1]颜云娥.幼儿教师如何有效组织音乐游戏[j].才智,2011,15:318.
[3]刘迎芳,董娟.幼儿游戏化音乐教育的改革实施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5):241.
摘要:好玩是幼儿的天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幼儿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在外国的发达国家早已经开始在幼儿的教学中渗透进了游戏教学的元素,但在从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历程出发,由于受到传统的教育思想和经验的束缚,使得游戏教学这一理念在幼儿教育中依然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而,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之下,怎样有效将游戏的教育理念渗透到学前幼儿教育之中去,成为了众多幼师们首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文章就将针对游戏教学法怎样应用在学前幼儿教育之中的意义和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关于游戏教学方式有效运用在幼儿教育之中的价值体现。
(一)根据相关的研究资料和数据显示,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之中若有效应用到游戏教学的这一方法,其能够将教育和游戏两者之间的教育价值充分的挖掘出来,并在整合充分的基础上,为优秀的幼儿教育的这一教学目标达到提供条件。
(二)由于教学同游戏相比,自身所具有的某些内涵价值是不相同,因此,可以说它们是分属于两种不同性质的项目表现,由此在幼儿整个的发展教育中各自起到不同的作用。
(三)我们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将幼儿的教育活动主要划分成了以下三方面的典型特征:1.在传统的幼儿教授过程之中,相关的教育工作是在国家出台的有关幼儿教育大纲的总体要求下而实施的教学内容,这样的一种教学内容均是在有计划、有目的以及经过精心安排等情况下制定而成的,并没有遵循幼儿自身的实际喜好表现进行,因而幼儿在传统的教育中逐渐成为了被动方,他们被迫接受了各种形式的教育内容。2.幼儿教育的发起人主要是幼儿教师,其对于幼儿的功利性目标以及认知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传统的教育活动便是教师将重要的教育知识和基本技能有效传授给幼儿的过程。3.较强的强迫性是传统教学方式的一大特征,教学过程中的纪律性是幼儿教师过于强调的话题。
(四)相较于传统的教育模式而言,某些相反的意义及特征存在于游戏教育方法之中。游戏教育对于幼儿在教学在的体验过程,甚至是体验感受等都格外重视,其中,我们所倡导的自主权及主动权均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得到了体现。可见,整个的游戏教育环节结束后,教师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是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模式无法比拟的,而这也正是游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重要的价值体现。
(一)在学前儿童的游戏教学中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让幼儿从游戏中获得游戏体验,如:胜任感、自主性和兴趣性等。幼儿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年龄来进行游戏教学的设计工作,以便进一步提升幼儿的游戏水平、游戏体验以及知识的积累。
(二)针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设计一些专门的教学游戏。在幼儿园所有游戏当中教学游戏应当占据其中主要位置,众所周知,幼儿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隐藏在教学游戏中,对幼儿好玩的天性,对游戏的好奇心的利用是游戏教学发挥作用的原理,幼儿教师应当充分的结合和利用教学因素和游戏因素之间的关系,以便在满足幼儿活动要求的同时,能够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以致在游戏中幼儿便可以获得对游戏的体验。
(三)文章案例的分析:幼儿教师可有必要利用经典的故事或者俗语将一个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游戏设计出来,类似于《蚂蚁搬家》的形式,首先需要确定的是游戏教育的方向,是爱心分享,还是感恩一类的。选择了蚂蚁搬家这个题材后,幼儿就应在幼儿教师的指引下将蚂蚁窝和房子搭建出来,粮食可以用皮球或积木等玩具代替,此过程中需要将动作和儿歌相结合,譬如幼儿可以一边模仿蚂蚁爬行的动作一边清唱儿歌,适当的加入音乐,有利于教学氛围更加和谐、轻松。通过这样的游戏教学,幼儿能够通过自我体验将学习能力增强,发展多元化智力的目标得到促进,在简单的游戏氛围执行中,就能够将教学目标完成。
(四)尽可能的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设置过程中,幼儿教师应当提出具体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明确教学操作的流程。只有做好这方面,才会有针对性的实施教学任务,取得教学效果。
(五)在学前幼儿教学中会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划分为三个年级,通常是大班、小班和中班。如:对于大班中的孩子,这时候他们对游戏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过于简单的游戏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了,因此,为他们量身打造的《我是小警察》的游戏在合适不过了,但在具体的操作中,由于教学目标的笼统、模糊,幼儿难以理解,实践起来的难度远比想象中的要大。后来经过与其他幼儿教师的沟通探讨,反复的改正教学操作流程,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会交通信号,遵守交通规则等教学目标代替了原来的使幼儿在游戏中掌握交通手势或动作的任务,这样一来,不但明确了教学目标,还增强了可操作性,显著的提高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
(六)在游戏教学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具有一颗细腻的心思,需要将游戏中显露的问题利用充分,尽可能的改善教学活动。教学内容设计完成后并不会一成不变,教师应当根据具体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并总结,再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以防在下一次的游戏中这样的问题发生第二次。同时,幼儿的情绪是不定的,在游戏教学环节中会出现很多不可控的情况,这要求幼儿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快速的应急反应以及事件的预估能力等,尽可能的避免游戏教学的单一、乏味,处理好学生之间的关系,降低幼儿之间发生争吵的机率,幼儿教师自身的职业素养也应当不断提高,才能够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
(七)在教育活动中存在有很多教育意义,因而难以形成可观察的行为,例如:能力、思想品德以及情感的抒发等教学目标的制定,因为幼儿教师必须灵活的利用好这些重要元素,但却不意味着非得在遵守教育部门所下发的相关规定基础上,其中的一些规定是能够灵活变动的,只要是在不影响基本原则的情况下。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游戏教学整个的环节中,幼儿教师都需要仔细地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具体表现,并询问他们的感受,保证学生的参与率,游戏教学方法是一个能够长时间运用的模式,只有长期的游戏经验积累,儿童才可以在不同的游戏中产生不同的体会和领悟,教师的教学计划也就显得有意义。
三、总结。
综上所述,幼师应当根据幼儿不同的成长特点,在教学中适当的采用游戏教学的手段,对于幼儿的成长而言是具有一定意义的。根据笔者相关的走访的调查,国外发达的国家对于幼儿游戏教学模式的应用已经非常的有经验,使得该手段价值的体现过程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而在国内虽然早就有相关学者在强调游戏教学法的重要性,但是其真正想要实施起来的难度却非常的大,这是因为国人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严重限制,使得幼儿教师们在思想上难以充分的认识到游戏教学对于幼儿整体发展的重要价值。因此,针对这样的情况,笔者认为无论是国家教育部门,还是幼儿教育学校都应当鼓励和引进现代化游戏教学模式,并且在前文中已经详细的对了游戏教学作用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进行了阐述,其不仅仅是对幼儿的智力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还促进了幼儿教师整体性教学水平提升,并在最终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2]邵小佩.幼儿园生命关怀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
[3]范元涛.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研究[d].西南大学,.。
活动目标:
1、能跟着音乐较合拍地做动作。
2、能听、看信号,在音乐结束后迅速找到相应的颜色场地。
3、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能跟着音乐较合拍地做动作。
难点:能听、看信号,在音乐结束后迅速找到相应的颜色场地。
活动准备:
1、在场地上画红、黄、蓝、绿等大圈。
2、准备红、黄、蓝的图标。
3、配套音乐cd或磁带。
教师行为:
1、教师随音乐做动作,幼儿欣赏。
2、熟悉音乐,学习律动。
(1)听音乐合拍的拍手。
(2)听音乐做小碎步并加上拍手。
(3)更换动作听音乐做小碎步再分别做拍手、跺脚动作。
(4)跟着老师完整的做律动,重点练习最后一句在头上拍两下手。
活动反思:
教师的感情对于幼儿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因此活动一开始我就运用肢体动作和亲切自然的表情帮助幼儿以最短的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我鼓励幼儿在音乐播放时随意的跟着老师做一些动作,为活动的开展创设了宽松自由的环境,整个活动进行的都很有序,孩子们得小碎步、跺脚等动作都做得很到位,看上去很快活的样子。
活动的第二部分,用语言鼓励幼儿用拍手动作模仿,这时部分幼儿的表现可能还不是很能跟上音乐的节奏,但对于这些幼儿来说能听着音乐模仿节奏也是有意义的。
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游戏,我强调了游戏的规则后,就进行游戏,当我发出指令说:“红颜色”,可是好多幼儿都呆呆的站在原地,还有几个幼儿随便找了个圈站到圈圈里,我想是幼儿生活经验的缘故,孩子刚来幼儿园不久,平时这种游戏又做得不多,后来我们又经过了几次游戏后,孩子们越做越有趣,我们还把幼儿的活动拍下来,放到网上,孩子们看到了,都哈哈大笑起来,说:“下次我们还要来玩这个游戏”。
目前国家对幼儿教育越来越关注,也颁布了一系列的教育文件。在这些文件中提出了注重在教育过程融入游戏精神。游戏精神指的是一种自由精神,融入在教育过程在,学生就能够自动参与到游戏过程中,按照一定的规则参与游戏,并且主动承担起自身的责任,从而达到生命的自由。游戏精神也能够将幼儿内心的快乐体现出来,学生参与到游戏过程中,能够获得精神层面的满足,同时学生的创造力与主动性得到提升。基于此,就需要对如何在幼儿教育中融入游戏精神进行探究,从而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与效果。
一、明确教学目标。
为了保证幼儿教育的顺利进行,在教育过程中就需要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够将游戏精神有目的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在设置幼儿教育目标的时候,要基于幼儿的心理和行为的特点来进行设置,将幼儿本真、自由自在以及幼儿特色体现出来,幼儿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与很大的区别,因此教师就需要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这主要是幼儿的性格、能力以及兴趣都有一定的差异,教师要擅于发现幼儿的这些特点,然后引导幼儿的健康发展。比如在上绘画课的时候,教师让学生画一幅自己眼中的'大森林,教师为了避免对学生思维的限制,不需要给学生设置较多的限制,而是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想象来进行绘画。整个课堂的教学目标就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画出富有创造力的作品。这样幼儿在绘画的时候就将自己眼中丰富多彩的森林展示了出来,有的幼儿将树木画成了粉红色,有的幼儿眼中的大象是长在树上的,有的幼儿眼中的兔子比人还要高……总之幼儿眼中的世界是多彩多样的。尽管幼儿画出来的东西可能在现实中不存在,但是这是幼儿最真实的想象,教师要保护幼儿的这种想法,给予幼儿以表扬,保护幼儿的这种想象力,这样幼儿在以后的思考事物的时候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二、优化教学互动。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也积极与幼儿之间进行互动,将幼儿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和幼儿之间进行自由交谈,逐渐从管理者、保护者向合作者、支持者的角度进行转化。教师要尊重和接纳幼儿,党幼儿提出一些疑问的时候,教师要积极解答幼儿的疑问,在互动中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关心与爱护。这样幼儿在情感交流中才能够获得安全感。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与幼儿进行交流,如果是幼儿不感兴趣的内容或形式,教师要及时进行转变,保证幼儿在活动中能积极参与到其中。比如教师为了让学生了解春天的变化,如果仅仅是通过图片或者文字教学的话,对于专注力不强的学生很容易感到无趣。为了提升学生的探究兴趣,此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开展春游活动,让学生在亲近大自然的活动中了解在春天的时候万物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在春游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表现得很兴奋,幼儿观察完以后,教师和幼儿之间进行积极交流,了解幼儿的观察成果。有的幼儿说看到了发芽的数目,觉得嫩嫩的树芽十分可爱;有的幼儿说看到了鸟儿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叫着,不知道在说些什么;幼儿幼儿说看到了许多化开始长出了花骨朵,非常想看到花朵盛开的样子;有的幼儿说看到河水已经开始流动了,水流哗哗的声音非常悦耳。幼儿在讨论的过程,教师也积极参与到其中,比如有的教师说春天的时候空气都变得十分清新了,每天早上起来也不再那么寒冷了。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幼儿就会了解教师和自己其实是可以像朋友一样进行交流的,在交流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也变得越来越活跃,再遇到问题的时候也能够积极和教师进行探究。
三、完善教学评价。
教师对幼儿进行评价的时候,同样也需要基于游戏精神来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将游戏精神的创生性与多元性体现出来。在具体的评价过程,需要将广度、深度以及梯度体现出来。广度主要是指评价方式的开放性,不仅是教师对幼儿的评价,而且吸引幼儿之间互评或者对幼儿进行评价;深度主要是指评价过程要关注幼儿整体发展状况,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还需要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态度表现、性格气质以及行为习惯等;梯度主要指要关注不同幼儿之间的差异性,避免用统一的标准来评价所有的幼儿,要制定出梯度化的评价标准,从而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例如在班级上有的幼儿比较内向,在遇到问题并且自己解决不了的时候,也不会主动求助于他人,因此学习能力提升就比较慢。教师针对幼儿的这种现象就需要与幼儿进行单独交流,幼儿遇到问题的时候主动对幼儿提出帮助,例如折纸的时候遇到不会的步骤的时候,教师主动帮助幼儿,逐渐幼儿就放下自己的戒心,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主动求助老师,或者是求助于其他的幼儿,教师观察到学生的这种变化,就需要对学生的变化进行积极表扬,让幼儿了解求助于他人并不是不好的事情,正是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才能够促进幼儿的共同提升。再比如一些幼儿上课的时候特别喜欢说话,教师无论说什么,他都能够在后面接两三句话,教师就需要让幼儿了解在别人说话的时候打断别人说话师很不礼貌的行为,在课堂上随意说话不仅会影响教师的教师,也会影响其他幼儿的学习。此后该幼儿在课堂上就学会约束自己,教师讲课过程也不再打断教师,在自由讨论的时候会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针对幼儿的这种变化,教师就需要积极给予幼儿以表扬。综上所述,游戏精神作为一种自由、创新以及充满活力的精神,符合幼儿的生命精神。在幼儿教学过程,教师要积极将游戏精神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让幼儿在教学不仅知识储备得到提升,而且精神的开放性、自由性以及发散性也能够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2]范海霞,卢清.对幼儿区域活动中游戏精神的审思[j].幼儿教育,30期。
:音乐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音乐活动对幼儿的生活、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引入游戏,可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进而提高音乐学习效率。本文主要对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引入游戏教学法存在的弊端进行分析,进而给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给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引入游戏化教学法,既符合幼儿年龄与学习特点,同时使教学活动充满趣味性,进而提升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通过游戏化教学法可以让幼儿在音乐中学习,享受其中乐趣进而提升对音乐的感悟,教师教学效率也得以提升。游戏化教学法具有非常强的互动性,要求每一名幼儿都参与到游戏中。然而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应该怎样引入游戏教学法,是幼儿教师应该思考与研究的问题。
幼儿园教育作为教育的最基础阶段,主要教育任务就是对幼儿进行预备教育,让幼儿在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加深对自然以及社会的认识。幼儿年龄小,对待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是理解能力有限,同时幼儿天性活泼、喜欢活动,可以对各种行为进行模仿与探索。在幼儿园教育中音乐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游戏化教学法成为音乐教学的主要类型。但是,现阶段一些幼儿教师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仍采用比较陈旧的教学观念与形式,创设的音乐活动呆板,无法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在音乐活动中添加游戏环节也仅仅停留在表面,活动缺乏趣味性,无法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导致音乐教学效果不理想。
(一)充分理解游戏化教学法的内在涵义。
对幼儿教师来说,在音乐活动中转变之前的传统教学观念是确保教学质量提升的首要条件。目前,幼儿园教学应该进行观念的更新,转变传统方式,进而充分发展幼儿的兴趣爱好,将培养幼儿性格特点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在音乐活动中采用游戏化教学法,可以给幼儿提供更加快乐及简单的童年。教师应该紧随幼儿园发展的大方向,采用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灵活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师在音乐活动中引入游戏化教学法,应该充分了解并且分析游戏化教学法的内在含义,深刻认识到游戏化教学法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音乐活动中的唱歌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幼儿表达情感,与幼儿情感产生共鸣,同时还可以让幼儿在学习中享受音乐的乐趣,帮助幼儿音乐细胞形成与发展。教学中采用的歌曲通常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对幼儿起到引导与启发的作用。在幼儿学习之后可以加深对事物的认识以及理解能力,并在教师的努力引导下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将游戏化教学法与音乐活动完美融合。
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发展幼儿听觉能力成为重点教学内容,在音乐游戏的引导下,可以将游戏与听觉进行完美的结合。幼儿参与到游戏活动中,相继完成对音乐的听、唱以及表现的学习任务,提高音乐学习效果。
在音乐活动开始之前,幼儿教师首先应该了解幼儿的特点,进而选择适合幼儿的游戏内容,坚持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为主要任务,在音乐活动中巧妙地引入游戏项目。另外,幼儿教师可以按照即将教授的音乐内容展开设计,按照歌曲内容引入游戏形式,在幼儿游戏中渗透音乐教学,最终实现对幼儿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扮家家》这首儿歌时,教师为了加深幼儿印象及激发幼儿兴趣,可以让幼儿进行“扮家家”的游戏活动。在上课之前教师需要准备必要的工具,使幼儿按照歌词中的内容进行分角色扮演,进而形成与我们生活相近的场景,做出相对应的肢体动作。通过这种游戏教学方式加深幼儿对儿歌的理解与记忆。幼儿通过一边唱歌一边游戏的方式,既可以掌握这首歌的唱法,同时对歌词描绘的场景记忆深刻,进而完成一系列相关联的学习任务。这种学习方法不仅符合幼儿本身特点,同时还容易被幼儿接受,提高学习效率。
(三)选择恰当的游戏内容。
教师在幼儿音乐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是否喜欢参与音乐活动,主要取决教师选择的游戏活动内容是否可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需要选择恰当的游戏内容,将设定好的游戏内容进行健全与完善,确保游戏化教学具有高效性。在选择游戏内容之前,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幼儿的认知水平以及发展能力,听取幼儿的意见,从幼儿兴趣爱好出发,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与学习规律的游戏内容。
综上所述,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存在一定的弊端,幼儿教师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分析,进而给出相对应的解决策略。在幼儿园音乐活动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深入研究与分析游戏化教学模式的内涵,进而将游戏化教学法与音乐活动进行完美融合,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教师要按照幼儿特点选择恰当的游戏内容,确保游戏内容具有可操作性与时效性特点,提高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参与度,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1]杨桂兰.音乐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j].未来英才,2016(14).
[2]孙艺苓.音乐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j].都市家教月刊,2017(10).
音乐游戏是在音乐伴随下进行的,整合了游戏和艺术为一体的游戏活动,它是最易为幼儿所接受、喜爱、理解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是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从音乐游戏活动应兼顾音乐性和游戏性,兼顾趣味性和教育性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幼儿园音乐游戏教学的优化策略。
游戏作为幼儿生活中的基本活动,在整个幼儿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音乐游戏是在音乐伴随下进行的,整合了游戏与艺术为一体的游戏活动,它是最易为幼儿所接受、喜爱、理解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是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有效途径,因此,研究如何优化音乐游戏教学的策略,提升音乐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在幼儿园音乐游戏教学中,有的教师过于关注游戏的外在形式,却忽视了音乐的美感以及音乐素养的培养;有的教师又过于注重音乐的感受而忽略了游戏的情境性、趣味性,从而导致活动的无趣,活动目标也很难达成。其实,音乐的选择与游戏的设计是相辅相承的,一个好的音乐游戏教学应该是将音乐的元素与游戏的情境很好的融合。
(一)音乐的选择方面。
音乐在音乐游戏中起着指挥的作用,好的音乐能激发游戏设计的灵感,推动游戏情节的发展,因此,为幼儿选择音乐时应尽量选择便于幼儿哼唱的歌曲或节奏鲜明的音乐,便于幼儿欣赏和感知;选择的音乐还应有工整的结构和富有变化的旋律,便于幼儿随音乐想象和表现游戏情节。
例如:音乐游戏“小鱼和大鲨”,a段乐曲轻快,富有节奏感、韵律感,那是小鱼在海洋里自由穿梭、追逐、游戏;b段音乐沉闷、急促,让人感觉到危险和害怕,那是大鲨鱼正在追捕小鱼,小鱼四下躲闪。两段音乐形成鲜明的对比,幼儿很容易被音乐所感染而很快进入到游戏情境当中。
(二)情节的设计方面。
音乐游戏的情节应具有趣味性且应伴随音乐的变化而变化,随情节的发展达到游戏的高潮。一个好的音乐游戏必定是好玩的,充满趣味性的,这才能激发幼儿参与的热情,也更有助于幼儿去感受音乐的结构、旋律和节奏变化等。
例如:音乐游戏“狐狸和石头人”中的情节,狐狸和小动物们走在森林里,当狐狸一回头,小动物们就要立刻扮成不动的“石头人”骗过狐狸。狡猾的狐狸却不上当,他想尽各种办法“扮鬼脸”、“挠痒痒”等,识破了小动物的伪装。在这个音乐游戏中,情节随音乐变化而变化,当音乐节奏加快,狐狸对着石头人不停地“扮鬼脸”、“挠痒痒”逗得“石头人”哈哈大笑时,游戏达到高潮。这样的游戏情境更容易抓住孩子那颗爱玩的心。
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枯燥乏味的游戏不能吸引孩子的兴趣,于是教师在组织音乐游戏过程中,更多关注游戏的情境性与趣味性。快乐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情节的设计应充分考虑是否有助于幼儿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和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猫和老鼠两个角色,时常被老师运用于音乐游戏教学,有的老师也总是习惯性地将小老鼠的角色定位于“偷吃东西的小偷”,游戏中孩子们得扮演成小老鼠,心惊胆战地去厨房偷吃东西,还得时刻堤防被老猫发现。如果老师设定游戏情境为:小老鼠到森林里为过冬准备食物却遇上了老猫,那么这样的角色定位,显然要高明许多,也更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适宜的音乐游戏教学应重视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环节,强调师幼之间,幼儿之间的有效互动。充分的互动有助于幼儿的主体体验,也有效促进幼儿的交住与合作。但仅仅让孩子身体动起来还远远不够,教师还应为幼儿提供更多自主表现、自由发挥的空间,才能促进幼儿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一)教师应尊重幼儿对音乐有不同的理解和想象。比如,一首舒缓、优美的钢琴曲,幼儿可以想象是飞翔的小鸟、起舞的蝴蝶,也可以想象是轻柔的风、潺潺的水流等。只要孩子在大胆想象和表达,我们都要及时地表扬和鼓励,尊重幼儿的不同感受。
(二)教师应给孩子更多自主表现和创造的空间。教师应充分相信儿童的表现力及创造力,音乐游戏中的角色及故事情节都可以由幼儿自己来创编。如:在音乐游戏《狐狸与石头》中,对狐狸的形象表现可以各不相同,当小动物变成石头时也可以有不一样的造型:可以是独自造型也可以是合作造型等。又如:在音乐游戏《大厨师与小老鼠》中,老师可以引导孩子大胆设计关于小老鼠与大厨师之间发生趣事,然后分别用不同的动作去表现大厨师炒菜的动作及小老鼠嘴饭馋的动作等。
老师在音乐的选择及情境的创设方面,在对传统音乐游戏继承与发扬的同时,还应兼顾时代性和地域性,将地域特点、自域文化及现代元素等整合,为音乐游戏注入新的活力。
(一)融入现代元素。
音乐游戏里选用的音乐除一些传统的、经典的音乐可供选择外,也可以有甄别地选择一些当下比较流行的音乐为我所用,还可将一些时尚元素恰到好处地运用到音乐游戏中,如“恰恰”、rap(说唱)等,只要运用恰当便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音乐游戏里的角色和情境,也可以结合幼儿当下幼儿最感兴趣的动画形象或影视作品等进行创编,如“喜洋洋与灰太狼”、“蜜蜂智斗光头强”、“有趣的电脑人”等。
(二)考虑地域文化。
不同的地域有其不同的特点,文化、习俗也都不同,其音乐游戏的角色和情境也可以呈现出不一样的地域面貌。如:我园地处两江交汇的涪陵,涪陵又是有名的“榨菜”之乡,于是老师巧妙地将“榨菜娃娃”由一粒种子慢慢长大,变圆的过程融入到音乐游戏中,创造出新的音乐形象及游戏情境。孩子在音乐游戏的过程中既感受了快乐又更多地了解家乡文化。
总之,由于音乐游戏既具有音乐的特点,又具有游戏的特点,所以它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游戏。教师应在幼儿园音乐教学过程中不断尝试,不断优化音乐游戏的组织策略,才能有效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c].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部,2012年9月。
[3]程英.对幼儿园音乐教育游戏化问题的检视与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2(12)。
[4]张祖清.叶红梅,乡镇幼儿园音乐教育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3)。
[6]许卓娅.学前儿童艺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摘要:新课改要求教师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改革创新,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启蒙幼儿。游戏教学凭借其在参与的自主性、教学过程的体验性、教学内容的想象性等方面的优点,逐渐成为幼儿教学中的重要方式。从幼儿发展的层面来说,游戏教学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习惯、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培养灵活性、有益身心健康、推动智力的发展;从教学的层面来说,有助于丰富幼儿的知识与能力、提升自信、培养儿童个性等作用。
关键词:游戏教学;幼儿教育;作用分析;
游戏作为一种活动形式,不仅满足了儿童心理发展和生理的需求,也将这一形式融入幼儿教育中,丰富了儿童情感,启蒙了儿童知识,培养了儿童的基本能力。这种新的教育方式不仅摒弃了传统的强制灌输的弊端,还能够让儿童在游戏中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为将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进的基础[1]。因此这种形式的教育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青睐,并在整个幼儿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参与的自主性。
游戏教学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完全不同于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方式,游戏教学更多体现了自主性,强调学生主动探索知识,主动获取知识。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则是充当一个引导者和辅助者的角色。比如在规定的环境下,儿童可在一定要求下自行组队,选择同伴,寻找游戏素材等,在游戏过程中,让儿童自己与同班进行协商,合作等等,旨在锻炼儿童的自觉意识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在游戏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能够潜移默化地让儿童接受知识,还能够培养儿童的素质能力,这也体现了游戏教学的无限可能性的优点[2]。
(二)教学过程的体验性。
体验性是游戏教学中最重要的优点。教学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其中,而在幼儿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尽量多地增加教师与儿童之间,儿童与儿童之间的互动。人的幼儿时期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阶段,儿童喜欢探索世界,与他人互动,这也是他获得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比如在找朋友的游戏中,随着教师口令的停止,要求两人一组或者三人一组抱在一起,不仅可以增添课堂气氛,还能让儿童之间多一点互动,增加熟悉度,游戏中也存在不确定性,儿童不知道教师会发布三人一组还是两人一组,这些或紧张,或期待的心情正是儿童在游戏教学中的体验性的体现,而且只需要教师正确地引导讲清规则,儿童就能在游戏中获得体验。
(三)教学内容的想象性。
这是游戏教学中最具特点的一项。任何教学形式都没有游戏教学带来的想象性效果显着。不同于其他方式依托实际进行教学,游戏教学则是超脱于实际,不拘泥于实际,发展想象力,营造一种虚幻的环境。在狼捉羊游戏中,有扮演羊的,有扮演狼的,他们通过自己对角色的认知进行扮演,参与游戏,完成自己的任务。游戏中就充分发挥了儿童的想象力,既能让他们体验角色的责任,又能提高儿童团结合作的意识。所以游戏教育所具有的想象性旨在发展儿童的想象力,锻炼儿童的思维能力,从而增强幼儿教育的效果。
(一)掌握基础尝试,形成良好习惯。
儿童好动,喜欢玩耍,由此游戏就成为他们获取尝试,接受知识的重要媒介。由于儿童理解能力还较为低下,很多抽象的知识不能够理解,而运用游戏的方式则可以将这些知识化抽象为具体,更好地让儿童接受常识。在这之中,教师的引导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游戏中教师引导和调动儿童,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久而久之,就能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二)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
游戏教育的特点之一就是多以团队形式进行,无论是两个人还是五六个人,都可以锻炼团队合作的能力,而这种形式也最能提高儿童的团队合作意识。现代社会中大多数儿童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时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但游戏是一种集体性质的活动,他们能在活动合作中获得新知。在团队中也是一个锻炼的契机,让他们懂得一个人的能力不能展现一个团队的能力,要通过一个人的发展来带动团队的发展。儿童也能通过团队锻炼社交能力,他们能够学习基础的协作和人际交往,开发潜能,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培养创新能力。
新时代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很大,因此对幼儿的创新教育与激发创新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在游戏环境中,儿童所处环境相对自由,没有外界条件的限制,因此他们的思维是活跃的,此时也是激发潜能的最好时机。在游戏中可增加一些创新性的规则,突破传统模式,引导儿童进行推理。比如在蛙跳的游戏中,在儿童中指定几个蛙,由儿童互相猜测谁是被指定的蛙。在整个过程中让儿童自行判断,增加了游戏的娱乐性,也锻炼了儿童的思维能力,能够极大地增加学习兴趣,比如可让儿童自己制定游戏规则,在制定规则中不断突破思想,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提升儿童的创新能力。创造性的提升离不开自主性,游戏教学恰恰拥有自主性的特点,只有让儿童亲自参与进去,切实体验到自己是游戏中的一员才能真正提高儿童的兴趣,从而达到游戏教学的目的。
(四)培养灵活性。
众所周知,幼儿时期是人类发育的重要时期,幼儿抵抗力差所以需要多运动来增强身体健康。在平时常规训练中他们难免会感到枯燥无趣,甚至会产生厌烦,抵触,最后影响到心理。所以,游戏教学不仅要求促进学习,还要锻炼身体的灵活性,通过更多带有技巧性的`指导让儿童的身体更加灵活。比如与儿童进行投篮游戏,在投篮过程中,儿童的好胜心驱使着他一定要投进,在多次失败后他会自己寻找角度和方法,教师此时再加以指导,从而使儿童在投篮运动中强健身体,更能学会技巧的运用,使身体变得更加灵活。通过锻炼肢体的灵活性,来促进大脑的灵活性。
(五)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
父母为了让幼儿拥有美好的未来,往往会选择在课余时间为幼儿报名特长班,学习班等课外课堂,他们的时间总是被安排得满满的,因此,游戏教学就要为儿童的身心健康而服务,教师通过游戏的形式,营造轻松自由的气氛,使儿童保持开心轻松的心情。
(六)有助于推动智力的发展。
在游戏教学中,儿童不再拘泥于外界环境和条件约束,能够自由地发挥想象力,拓宽儿童的思维,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各种各样的游戏模式打开了儿童的思维,从而推动了儿童智力的发展。
(一)丰富知识与能力。
开展游戏的过程也是在不断地丰富课余知识,儿童在游戏环境中不受外界拘束或者条件限制,在游戏中发挥想象力,开拓思维,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游戏是儿童获取知识探索外界的一种媒介一种方式,教师适当的引导能够打开儿童的思维。游戏教学的目的除了获取知识以外,还注重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比如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在人类的成长期中语言能力较为缺乏,游戏是练习语言交流的一个契机,在游戏中儿童可以通过活动的发展和人际交往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进行角色扮演的游戏中,通过扮演不同角色,儿童可以学会换位思考,体验不同角色的责任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二)提高自信。
自信的来源是不断的肯定与赞赏,这不是与生俱来的。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拥有自信是极为重要的。儿童心思单纯却拥有极强的好胜心,在游戏中更多的让他感受到成就感会大大提高他的自信心。所以,游戏教学的作用不仅仅是获取知识与锻炼能力,还能够为儿童成长增强自信心。
(三)竞争性的游戏能够培养儿童个性。
儿童思维简单,但好胜心极强,他们在游戏中也会严格要求自己达到一定的目标。所以在游戏教学中,教师在获得胜利时多一些赞美、鼓励和肯定,会大大提高儿童的自信心与参与热情。在开展竞争性的游戏中,比如石头剪子布,跑步比赛,跳绳比赛等,通常会在赢得比赛后极其开心,输掉比赛就闷闷不乐,甚至失去了兴趣而放弃比赛。但在游戏教学中教师通过肯定儿童付出的努力,鼓励他们继续加油,学会分析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正的地方,从而坚定儿童的信念,培养他们形成一个良好积极的个性,陶冶情操。
幼儿教育是整个教育过程的基础与起点,承担着启蒙知识、培养个性、锻炼基本能力的责任。随着教学方式越来越多样,游戏教学的方式更受教师们的青睐。游戏教学不仅能营造一种和谐轻松自由的氛围,还能培养儿童各方面的能力,不仅有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增强创新意识,更能让儿童在游戏的潜移默化中锻炼语言运用的能力和社交能力。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模式,让儿童在枯燥的学习氛围中解放出来,并使其更加自信、更加健康。
参考文献。
[1]浦雪华。品“家具小制作”之趣,悦“游戏”之乐[j]。中国校外教育,(25)。
[2]赵希。自主学习型教育游戏的特点及应用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3):90。
一个人道德素质的好坏,源于他从小接受的教育,好的教育,能够告诉孩子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做游戏,则可以提高幼儿的道德素质,让他们明白团结友爱、尊老爱幼、热爱祖国等。例如,小孩子们都爱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这个游戏很经典,在游戏过程中,“鸡妈妈”要全力保护自己的“鸡仔”们,不让他们被“老鹰”抓去,这是鸡妈妈的责任。通过这个游戏,老师可以告诉孩子们什么是责任,告诉他们以后都要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还可以告诉他们母爱的伟大,让他们以后要孝敬父母。如此,有利于提高幼儿的道德素质。
二、游戏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智力水平。
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在动,这种“动”不仅是身体的动,还有思想也在动。通过游戏,孩子们会对具体事物有一定的感知,开始去认识、思考,他们的智力水平也会随之得到发展。例如,现在很多孩子都喜欢玩“积木”游戏,可以用这些木头堆高楼大厦,堆机器人,等等。在这个堆积过程中,孩子们会去想,高楼大厦是什么样,机器人是什么样,要怎样才能堆起来,他们的大脑处在运转中,这样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智力水平。
三、总结。
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首先就要学会做人,而这种教育是从小就培养的,是孩提时代就形成的,所以幼儿教育至关重要。幼师作为孩子们的引路人,带领他们认识这个世界,“任重而道远”,为了帮助孩子们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就应该从他们的天性出发,让他们做游戏,从游戏中学会做人的道理。游戏有利于提高幼儿的道德素质,启发幼儿的智力水平,能够帮助这些祖国的花朵灿烂绽放。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摘要:幼儿期是孩子们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幼儿的各项身体条件、心理素质及接受能力均在发展提升的时期,游戏教育策略比较受幼儿的欢迎,而且游戏的趣味性是幼儿能够有效配合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本文重点探究了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并且探究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游戏教育策略。
关键词:幼儿教育教学;游戏;有效应用;教育策略。
幼儿教育过程中操作最为简易的方法就是运用游戏教学。幼儿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人的各项身体条件、心理素质及接受能力等均处在发展提升的时期,游戏教育策略比较受幼儿的欢迎。游戏教育的第一个特点是游戏的趣味性,它是幼儿能够有效配合提高教育工作的重要方面;第二个特点是娱乐性,爱玩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教育策略的实施运用容易激发幼儿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得良好的教育,不断提升认知水平;第三个特点是启发性,幼儿教师把启发性与开导性项目加入游戏教学方法中,能够潜移默化地使幼儿受到心灵的熏陶与感染,不仅可以提升他们的观察力、感受力,而且可以激发他们的思考力与创新能力;第四个特点是互动交流性,幼儿亲身参与体验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之间需要进行相应的沟通交流,有利于幼儿更加有效地接触人际关系,从而巩固自己的社会属性,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懂得做人的道理,并且取长补短,互相帮助。
1.游戏能够很好地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幼儿教育明确指出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是幼儿教育的首要工作。如果在幼儿教学和教育活动中选择,首先应当顺应幼儿爱玩的天性,为幼儿们开拓较为广泛的游戏空间,让幼儿能够有效开展各类游戏,以保证天性不受到压制,并且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内在需要。游戏会使幼儿有效获得快乐,而快乐的心情能够保持幼儿良好的身体与心理状态,进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2.游戏教育在丰富幼儿知识的同时,可以锻炼发展幼儿的各方面能力。游戏方式内容多种多样,而且多姿多彩,游戏形式中往往包含诸多教育因素。良好有趣的游戏教育,让幼儿可以有效感知自身与周围的一切,使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与创造能力等均得到有效激发与提升。值得注意的是,益智型的游戏项目更能有效丰富幼儿的知识与生活常识,使幼儿开始对生活初步了解。有的`游戏项目要求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幼儿会掌握一些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能力,并且使观察、探索、比较及验证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巩固。有的游戏可以锻炼幼儿的感性能力,有的游戏项目可以锻炼幼儿的理性能力,通过多种游戏方式的综合运用,幼儿的综合能力会得到初步完善。
3.游戏教育能够帮助促进幼儿情感与人格的形成。幼儿教育工作的最重点应放在对幼儿情感与人格的培养上,良好的情感与人格修养会对人的一生产生深远影响。在游戏教学活动中,幼儿既是游戏的参与者,又是情感的体验者。参与游戏活动中,幼儿会带着一定的情感与情绪,在游戏过程中幼儿的情绪变化会受到游戏互动的影响与制约,变化较多的游戏活动类型能够使幼儿获得更多的心情与情绪体验,这样有助于提升幼儿的情感体验,为将来的情感教育奠定良好基础,并且促进完善人格的形成,使幼儿在未来可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自我发展及自我教育的能力。
4.游戏教育可以充分发展幼儿的社会能力。可以说游戏项目是幼儿接受教育期间最为喜爱的活动,同时是幼儿之间互相交往、沟通交流的最好方式,它能够使幼儿在玩中主动学习且在逐渐接触同伴的过程中扩展自身的社会属性,养成愿意与别人交往的好习惯。幼儿教师要注意的是,在教育过程中对幼儿们的引导与告诫也会发挥重大的引导作用。比如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应该告诉孩子友好善待朋友,与小伙伴和谐相处;在一起玩玩具时应当学会礼让与谦虚,不要争抢。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幼儿之间建立起和谐、亲密、友善的关系,并长时间进行巩固充实。在游戏进行过程中,幼儿还可以充分锻炼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不断增加社会交往的经验,不断提升幼儿将来的社会适应能力。
1.游戏教育策略在一般教学项目中的运用。幼儿教师应当适当将游戏教育模式引进一般的教学项目中,通过广泛的游戏项目的开展,激发幼儿接受教育的兴趣与积极性。比如把游戏教育模式带进童话故事的讲述中,在《小红帽》童话故事教学中,可以让儿童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想象力扮演小红帽的形象,并在集体中进行统一展示,增加游戏教育的乐趣。在讲述《丑小鸭》童话故事中,可以采取故事接龙讲述的方式,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游戏教育策略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运用。体育项目游戏教育应当适合幼儿动作发展的顺序和接受规律。充分坚持由浅入深与循序渐进的原则,以有效地发展幼儿的运动能力为目标。体育类游戏应当既满足幼儿个体的兴趣和需要,更发挥他们活动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以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3.游戏教育策略在幼儿自由活动时的运用。在幼儿自由活动的时间,教师应当善于观察幼儿的行为特点及游戏的兴趣点,向幼儿介绍具有适应性的游戏方式,比如传统的跳房子、跳皮筋及沙包游戏等,这样可有效丰富幼儿的课外游戏生活,也能够达到锻炼身心的目的。总之,幼儿教育教学中,游戏教育模式的运用早已不新鲜,在当下幼儿游戏教育受到重视的背景下,幼儿教师应当高度重视游戏教育的重要应用价值与意义,充分掌握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了解游戏教育的基本特点,并探讨科学有效的游戏教育策略,为幼儿的学生与成长提供良好的游戏教学模式。
作者:薛褚亚单位:张家港市德美幼儿园。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第二幼儿园)。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教育的现代化气息越来越浓烈,新型的教育制度和教学方式致使传统教育几近消失殆尽。传统的儿童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儿童民间游戏在教育中的价值和意义进行了浅析。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游戏化是指把幼儿的教育目标、内容、要求融于各种游戏中,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传统的教学形式是将知识灌输给幼儿,重上课、轻游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现代教学形式则是幼儿园通过充分挖掘游戏中的一切可利用资源,将游戏渗透到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使游戏和教学完美的结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本文就游戏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实际运用做浅显地阐述。
一、精心编制各种教学游戏。
我根据幼儿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创编和改编了一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有趣的游戏,使幼儿积极、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如游戏“打电话”,主要渗透了认识数字“6”以及理解6的实际意义的要求;游戏“照相机”则是让幼儿通过想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运用图片进行美术创造活动,使幼儿的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在编制游戏时,我还设计了各种形式的游戏,如个人玩的游戏,结伴玩的游戏和集体进行的游戏,例如在游戏“气球飞飞”中,幼儿既可以单独的玩气球,又可以结伴进行气球训练,还可以进行小组传球比赛,这些游戏一方面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幼儿学习的密度,另一方面适合不同个性、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
二、灵活的指导各种形式的游戏。
在不同形式的游戏中,我分别以不同的角色身份进行指导,在幼儿个别玩的游戏中,我一般只做观察和监督,并以旁观者的身份去感知幼儿的游戏,当幼儿需要帮助时,只作一些间接的指导,最大限度的让幼儿自主活动,以不干预幼儿的游戏活动为准则;在幼儿集体玩的游戏中,我主要贯彻观察的理论导向,并以参与者的身份来向他们提出一些必要的建议,进行间接指导;在合作进行的小组游戏中,我以组织者的身份对幼儿进行教学式的指导,并组织幼儿交流及寻找解决活动中所遇到问题的方案。
1.促使幼儿动手、动脑能力的发展。在组织幼儿玩“小服装设计师”的游戏中,我和幼儿共同设计了一系列操作性活动。如让幼儿从家中收集各种旧的东西,设计组动脑筋设计出裙子、裤子、衬衫等不同款式的服装,裁剪组按样裁剪,描绘组进行图案装饰,绣花组再给服装锦上添花,一件件精美的服装真是惹人喜爱。为了节省用料,追求式样新颖、图案美观,他们还找来一些图书做参考,整个活动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幼儿的动手、动脑的能力。2.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游戏对幼儿语言的掌握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许多事实已经表明,我们决不能依赖大量说教来发展孩子的语言,因为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就在于使他们有机会以各种方式练习说话。在游戏中,同伴之间的交流使他们相互表白,而贪玩和玩得更开心的欲望,能激发他们用在其他场合中难以说出来的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种种想法。幼儿在游戏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或表述不清,经老师的指导或自己平时的观察模仿,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越来越强,于是幼儿在不断的.游戏、观察、在游戏的过程中不断的发展了自己的语言。3.增强幼儿的运动能力。生命在于运动,幼儿的运动能力表现为对肌肉的控制力,身体的平衡力,动作的协调性等。这种能力的发展正是在游戏活动中得以实现的。如在体育游戏“搬家”中,通过让幼儿过障碍,搬东西等,发展幼儿的钻、爬、平衡等能力,促进幼儿大肌肉群的发展,使动作趋于协调。另外,各种体育游戏中,包含了如攀登、追逐、跳跃等形式的运动,使幼儿在彼此之间的游戏中得到锻炼,使运动能力伴随着游戏水平的提高而增强。4.提高幼儿认知能力。我们知道,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知开始的,没有任何其他活动能比他们在游戏中获得的感知更深刻的了。在游戏中,幼儿通过眼看、耳听、手摸等各种感官的参与,来了解各种陌生事物的特性,而经过这样的实践,往往会使幼儿所感知到的事物深深记忆在心中。如在认知工具的游戏中,通过为幼儿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在玩游戏中观察这些物体特征及表征的情况,通过幼儿对各种工具的亲自感受,使他们对这些工具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也收到了较为令人满意的效果。5.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在游戏中既有角色之间的关系,也有游戏组之间的关系,这就为幼儿提供了频繁交往的机会。如在“小商店”的游戏中,“营业员”热情的接待顾客,在买卖过程中正确的使用礼貌用语,主动介绍商店里一些货物的特点等。出人意料的是有些小朋友在当营业员时,看见一位“老奶奶”来买东西时,就赶紧要求其他顾客为其让路及帮助。难能可贵的是这一类现象的发生是在毫无预备的情况下发生的。这样一种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在这个模拟的小商店中得到较好展现。6.提高幼儿的适应能力。儿童游戏始终处于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幼儿为了实现游戏目的,就要不断适应发展着的新情况,开拓新领域,玩出新花样。如在“小小玩具店”的游戏中,幼儿见顾客很多,就主动增加了玩具,我因势利导组织幼儿开展了“小新星”讨论,让他们为进一步扩大玩具店的规模和影响多想办法,幼儿争先恐后积极发言,有的说到电视台做广告,有的说画些宣传海报贴出去……这不仅促进了“玩具店”游戏情节进一步发展,也是幼儿适应与创造能力的初步显露。
当前社会,对幼儿园小学化现象明令禁止,专家学者纷纷提出让游戏伴随幼儿的健康成长。面对这种社会趋势,幼儿园应作何反应呢?一直以来,我们都提倡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在幼儿园里积极创设各种游戏活动,特别是围绕主题的角色游戏创设。那什么是主题角色游戏呢?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如娃娃家、商店、医院等,所以又称为主题角色游戏。它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在组织幼儿主题角色游戏活动时应该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然而,在主题角色游戏的创设中,常常会出现教师对主题把握不够明确,流于表面,场面热闹,形式单调,一副花架子的景象。由此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创设一个符合幼儿年龄特征,促进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展,满足幼儿全面发展需要的主题角色游戏呢?本文将以我园主题角色游戏“小鬼过新年”为例,探讨有助于幼儿发展的角色游戏创设。
1.缘起。
元旦前夕,大班组正在筹备新年活动。业务园长赵园长将应彩云的一篇随笔《过新年》给大班年级组长刘老师看。应彩云的随笔大意是:要过年了,老师问孩子:“你们以前都在哪里过年?过年开心吗?都玩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有的说:“过年回老家,不好玩,大人都在打麻将。”有的说:“在上海过年可有意思了,可以逛超市,可以放烟火,可以看电影,可以跳舞等。”为了让所有的孩子都体验一次快乐的过年场景,应老师在班上和孩子一起玩起了“快乐新年”的游戏。她鼓动孩子们带来小食品,玩起了“影院”“超市”“舞厅”“放烟火”的游戏,游戏持续了一周,孩子们意犹未尽……很快,刘老师提议将此游戏延伸到整个大班组进行。由此我们也就有了“小鬼过新年”主题角色游戏的初步设想。
2.创设。
“小鬼过新年”游戏的创设得到了全园师生和家长的支持,大班组的教师策划由每班准备一个游戏场景,调动家长准备物品。而其他年级组教师帮忙将走廊环境装扮一新。影楼工作的家长送来了大型拱形门,左右垂吊上小红灯笼,上挂“小鬼过新年”牌子,“年味”顿时浓了。超市工作的家长送来了气球、广告宣传纸。在其他年级组教师的倾力帮助下,走廊顶部的大红色和金黄色的布悬挂得错落有致,大一班的“新年剧场”,大二班的“梦幻舞吧”,大三班的“年货小镇”,大四班的“皮包水饺子馆”牌子也都一一挂起,商品价目表、广告语、电影剧目介绍等,一应俱全。
3.实施。
快乐的一天终于到来了,孩子们看着焕然一新的环境,窃窃私语,脸上不时流露出得意、快乐的笑容。当老师带着孩子们参观过各个游戏场馆,并将新年的压岁钱“20元”发到孩子们手上后,孩子们便像快乐的小鸟一样。他们立刻分散开来,有的去看电影,有的在“超市”选购自己喜爱的物品,有的去“梦幻舞吧”展示自己的舞蹈,有的在“皮包水饺子馆”享受美味……整整一天,孩子们穿梭在各个游戏场馆,百玩不厌。
“小鬼过新年”的活动在幼儿园开展得有声有色,获得了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但在热闹背后,我们却可以探究出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去分析,以下是我们截取几个情景所做的简单分析。
情景一。
辰辰来到了“年货小镇”,先翻了翻“旺旺雪饼”,后又到达2元区,翻看自己的“压岁钱”,从1元区到2元区跑了两个来回,没轻易下手,最后选择了“碗仔糖果”,又到1元区拿了一块“雪饼”,直接将钱要交给服务员,经过服务员的提醒,到收银处交钱。给了收银员一张10元钱,但收银员答复:“这里没有7元啊!”
分析:在购物的过程中辰辰表现出了犹豫与不决,表明在这一角色游戏中他对自己所需求的物品还没有充分地准备,经过艰难的比较才进行了取舍。而将钱直接交给服务员,说明他缺少在超市购物付款的经验。(论文范文)而收银员找钱的过程,说明孩子们不知道7元可以用5元加2元代替,不能将学过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导致了乱收钱、乱找钱的现象。
应对策略:提前干预,做好前期知识经验的储备。
主题角色的创设总是来源于生活,对于超市购物,孩子们经验还是有的,但是出现以上的问题,关键还在于不能将游戏生活化。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采取提前干预的策略,在主题游戏开始前,可以组织孩子们有目的地参观超市,或者让父母带孩子到超市进行一次消费体验,然后和幼儿进行沟通,谈一谈超市购物的情景,说一说自己想买什么,准备怎么买,了解基本的购物规则,特别是排队、付款、找钱等。通过这样的沟通,将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预设给孩子,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自主游戏。
情景二。
圆圆拿着买好的零食来到了影院门口看电影,她买了票进入了影院,拆开了零食看起了电影,还不时地和同伴说:“我最喜欢喜羊羊。”终于议论声在老师的提醒下停止了。看完了电影,离开时垃圾被遗忘在了地上,结果又在老师的提醒下她尴尬地捡了起来。过了一会儿,她来到了影院门口,这回她没有进去,而是一直在门缝使劲往里瞧,原来,从门缝可以看到免费的电影啊。
分析:从圆圆整个看电影的过程可以看出,她对看电影时的基本礼节还不太了解,以致出现了不能保持安静、乱丢垃圾的现象。另外,看免费电影的情节虽然无伤大雅,却表明教师在组织游戏时还不够细致,考虑的还不够周全。
应对策略:及时干预,根据问题调整游戏规则。
在本案例中,面对孩子出现的问题,教师及时给予了干预,提醒幼儿保持影院安静,将垃圾扔进垃圾桶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这种及时干预面向的只是个别幼儿,不具备普遍性,因此教师可以采取游戏前预设、游戏中调整、游戏后评价等多种方式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集体讨论:看电影时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充分调动孩子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孩子们自制宣传图标张贴悬挂在电影院中。同时增设了一名检票员,他的工作任务有宣传和提醒两方面。首先提前5分钟播报:还有5分钟就要放映电影了,请观众抓紧时间购票入场,这可以解决看免费电影和误场的问题。另外在观众入场时提醒他们遵守秩序,安静地观看电影,保持影院整洁等。这样的策略调整在现场就可以实现,对幼儿来说又多了一种角色体验。
情景三。
在“皮包水饺子馆”里,挤满了前来吃饭的小朋友,甜甜在收银台交了5元钱后领到了一张就餐券,乐滋滋地找了个位置坐下。吃着超市里买来的薯片,等着服务员送餐,可美了。当美味的馄饨端上来时,甜甜却有些吃不下了,勉强吃了几个,嘴也不擦就离开了教室。
分析:从甜甜游戏前后的表情和动作来看,这一次的就餐过程她并不满意。显然,在准备就餐时她的情绪是高涨的,充满了期待,结果由于吃不下东西而不乐意地离去了。造成这样的结果是因为她几乎把所有的钱都用在了吃上,她遇到的问题是不合理的`消费。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例如有的人一会儿将20元钱花完了,而有的人却是一分钱都舍不得花。而最后嘴也不擦地离开教室,则显示出孩子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还需要加强。
应对策略:层层递进,积极建立理性消费理念。
孩子的自控能力是有限的,而理性消费、适度消费的理念是我们想通过游戏渗透给孩子的,利用这个游戏的平台,可以实现这样的目的,关键还在于教师如何抓住契机。当教师发现有类似情况发生时,可以和孩子进行深入交流,首先关心她的情绪:“甜甜有点不高兴,这是怎么啦?”当幼儿愿意和你述说委屈时,再进一步深入:“为什么吃不下了呢?”“如果刚才的5元钱不用,你想用来做什么呢?”通过层层递进式的提问,帮助幼儿分析事件,积极建立理性消费的理念。而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则是在生活中慢慢培养出来的,虽然孩子每天都要吃饭,但饭后擦嘴、收拾桌子等行为却没能内化为自觉行为,需要进一步培养。
情景四。
浩浩在超市里买好了食品,还没等付钱,就忍不住吃了起来,这时遇到了好朋友奕奕,他高兴地对奕奕说:“我刚才买了个面包,你呢?”奕奕正伤心呢,因为他不小心丢了10元钱。浩浩知道后,爽快地说:“你去和老师要啊,她还有呢。”结果奕奕找到了老师,说明了情况,老师请奕奕去当服务员,自己挣钱来用,奕奕欣喜地答应了。
分析:在本案例中,浩浩和奕奕的对话很有趣,对于丢钱以后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奕奕是伤心,不知道该怎么办,而浩浩则理所当然地认为可以向老师索要。而教师采取的策略则是鼓励幼儿通过“打工”赚钱。另外,浩浩在超市里边买边吃的行为说明他对游戏规则不了解,缺少购物经验。
应对策略:将计就计,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金钱概念。
对于物质生活从不匮乏的孩子来说,金钱概念的建立需要合适的途径。而浩浩和奕奕对待钱的态度就好像对待玩具一样,这是金钱概念的缺失。大班的幼儿已经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了钱,知道其用途,但不劳而获的思想却怎么也转变不了。在案例中,教师巧妙运用游戏手段,设置“打工”的情节,让幼儿知道钱是来之不易的,是需要劳动付出的,在帮助幼儿初步建立金钱概念的同时,也充分体验到角色游戏的真正内涵。
针对“小鬼过新年”游戏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在为幼儿创设主题角色游戏时还需要考虑所创设的游戏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能否在游戏中增长经验,得到发展。通过“小鬼过新年”的主题角色游戏创设,我们也得到了几点启示。
(一)勤思――发挥教师聪明才智,在主题背景下创设角色游戏。
幼儿角色游戏的主题内容往往是幼儿所处的实际生活的反映,是幼儿感知生活,或者经过幼儿的思维加工以后所形成的生活经验的表现。因此幼儿所处的生活是角色游戏内容的直接来源。“小鬼过新年”来源于新年这一生活题材,经过教师的巧妙设计,就生成了以上的活动。而幼儿的生活经验有很多,如何取舍、怎样运用就需要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发挥聪明才智了。这里的勤思一方面指的是教师要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为他们创设适宜的角色游戏,做到主题生活化、内容多样化、材料科学化。另一方面是指教师对自己所创设的角色游戏不断思索、探究,通过“主题生成――幼儿实践――调整发展”的模式,使游戏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促进幼儿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展。
(二)擅思――关注幼儿游戏进程,灵活调整和引导。
创设角色游戏往往是教师发起的,幼儿处于被动的地位,幼儿缺少应有的自主选择权利和自由活动的空间,如何使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发展呢?这就需要教师关注幼儿游戏进程,灵活应变,及时调整,适时引导。首先是游戏创设的时候,教师就要有相应的规划,做好初步的预设和生成,想好为什么创设这样的主题,怎样提供材料给幼儿更合适,根据幼儿的兴趣、特点、发展水平将教育意图有计划地渗透进主题角色创设上。其次,把握教育契机,即时调整。“小鬼过新年”中发生的孩子吃不下的案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游戏中的偶发事件,有效推进游戏的深入。当幼儿游戏出现问题时,教师可以适时介入,丰富幼儿解决问题的经验;当幼儿游戏出现倦怠,失去兴趣时,教师要提供材料满足幼儿继续游戏的愿望;当幼儿与同伴游戏发生冲突时,教师要和幼儿一起建立合理的游戏规则,并使之自觉遵守。总之,要关注细节,做好随机教育。
(三)悦思――反思游戏创设过程,积累快乐的情感体验。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工作的风格,主题角色游戏创设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游戏的进程、幼儿的发展,也要重视情感的体验。我们提出“悦思”,就是要教师在快乐中反思,让她们感受到繁琐工作中的平凡与快乐,在肯定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小鬼过新年”的活动中,我们虽然反思出了很多的不足,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工作情绪,相反,我们通过思考与分析,总结出很多有益的经验,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活动。怎样帮助教师积累快乐的情感体验呢?一是帮助教师正视工作中的问题,对游戏过程的追究不是计较教师工作的得失,而是促进他们成长,只要心态摆正了就不是问题。二是重过程轻结果的工作方法,我们肯定教师的不是最后的结果,在游戏创设中,我们更看重教师在过程中思考、调整和指导。三是挖掘闪光点,推广学习。诚然,每个教师的能力有强弱,但总有值得别人学习的地方,挖掘每个教师的优点,使之互相学习,促使教师队伍整体提高。
主题角色游戏有助于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培养积极的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在主题角色游戏创设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只要教师勤思、擅思、悦思,就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并鼓励幼儿通过游戏去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获得积极的游戏体验。
科学的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幼儿教学中,幼儿还没有形成学习的思维,他们对一切新鲜的事物都存在着极大的乐趣,他们爱玩、喜欢游戏,如果不加以利用他们这一特点,将会使幼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游戏教育通过实践证明,对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思维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要深入研究和分析幼儿的特点,在幼儿教育阶段利用游戏教育更好地指引幼儿教学。要结合幼儿特点选择科学正确的教学方法,积极改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教学措施与游戏形式和内容,从而更好地与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为推进幼儿教育顺利开展和提高教育实效性创造条件。
一、结合幼儿特点科学选择游戏教育形式。
有效有趣的游戏形式,需要深入研究和分析幼儿的需求和性格特点,这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从而积极参与到幼儿教学活动中来,为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具有积极的作用。具体的应该结合幼儿兴趣、幼儿教育内容考虑:一是要深入研究和分析幼儿的兴趣,选择和制定幼儿感兴趣的、喜欢的游戏形式。对于幼儿教学来说,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是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开展教育教学的起点,要根据他们的兴趣来选择游戏形式,满足他们的兴趣,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幼儿学习阶段,他们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思维,错误的教学方式会大大降低教学效果,甚至导致他们学习走神、态度不佳,从而产生哭闹等影响。要深入研究和分析幼儿的心理特点,制定科学的游戏形式,根据幼儿的个性正确运用游戏形式,增强游戏的可行性、趣味性,激励幼儿学习,让他们在独立作战和朋友相互帮助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二是要深入研究和分析当前幼儿教育内容,选择和制定与教育内容相符合的游戏形式。在幼儿教学中开展游戏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幼儿教学阶段他们学习的内容有限,更多的是培养他们良好的素质,要根据他们学习内容选择和制定有针对性的.游戏形式。比如,在幼儿学习识字过程中,可以与画画结合起来,开展画图与看图识字比赛的游戏,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容易画的内容筛选出来,在其中再加入举手竞猜等方式,通过这类游戏形式来引导和助推幼儿更好地学习。
幼儿教学并没有固定统一的教学内容和体系。尤其是当前农村幼儿教育中主要以拼音、简单数学加减、画画和跳舞等项目为主,具体的教学内容并没有限制。要根据每个地区幼儿的实际情况和需要,不断调整幼儿教育内容,从而调整游戏教学内容。在幼儿游戏教育中要深入研究和分析教学内容,这就需要进一步明确游戏教学目标,高度重视游戏作用的基础上,促进游戏与幼儿教学内容相结合,从而提高游戏教育内容的针对性。一是要深入研究和分析幼儿教学目标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来分解教学内容,明确幼儿游戏教育目标,立足于幼儿个性发展和喜好来对传统游戏项目进行创新,促进游戏活动与教学内容结合,提高游戏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执行效果。二是要通过游戏教学来丰富幼儿教学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将幼儿难以掌握的内容穿插进去,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要深入研究幼儿阶段的学习内容,选择多样性、趣味性和变化性的教学内容,根据幼儿喜好不断调整游戏教学内容,充分遵循循序渐进、由简入深的原则,合理安排游戏教学项目与内容。其中,要促进个人游戏项目与团队作战游戏项目结合,通过个人游戏项目培养幼儿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能力,通过团队作战游戏项目培养幼儿团队协作的能力。
三、对幼儿教学对象分层提高针对性。
要明确游戏教育对象,根据小、中、大班幼儿的特点,分层制定幼儿游戏活动,提高游戏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提高幼儿游戏教育的针对性,必须明确教学对象。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锻炼,小中大班幼儿在学习思维上会呈现一定的差异。因此,要深入研究和分析不同阶段幼儿的特点,分层次制定教学内容与游戏活动。首先,要对幼儿进一步进行分层,明确各个阶段幼儿的教学内容与游戏活动,基于幼儿需求不断调整游戏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重等特点,设计不同的游戏活动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同时在设计游戏活动中也要考虑课堂纪律与可行性,重点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习惯。其次,要把握好游戏教育的性质,作为教学方式它被赋予了特殊性,要设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游戏项目,结合幼儿应变能力、思考能力与学习兴趣来合理编制游戏,并根据幼儿的现实需求不断修改游戏活动。最后,要分层次制定差异化的游戏教学活动。比如当前我国幼儿家长及其部分教师存在着教学误区,认为早重视教育对幼儿学习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幼儿阶段开展大量的学习活动,反而会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要正确区别对待这种现象,以培养幼儿健康人格、发展个性为目标,结合幼儿特长和兴趣去分小组开展游戏活动,从而通过层次化活动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四、结语。
游戏教育通过实践证明,对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思维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而幼儿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学习思维,他们对一切新鲜的事物都存在着极大的乐趣,他们爱玩、喜欢游戏,好奇心重。因此,要充分利用他们这些特点,结合幼儿特点选择科学正确的教学方法,积极改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教学措施与游戏形式和内容,从而更好地与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为推进幼儿教育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李华。幼儿习惯养成的几点思考[j].科教新报,(28)。
[2]刘晶晶。浅议综合室美术活动与幼儿的健康成长[j].群文天地,2014(08)。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qitafanwen/50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