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其他范文

生命之树高一范文(21篇)

生命之树高一范文(21篇)



优秀作文是以扎实的基础和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基础,通过合理的结构和有力的论证,使文章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感染力的一种文体。写一篇优秀作文,能够展现个人的思维深度和独到见解,提升自身的表达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欣赏吧。

生命之树作文

阿拉伯半岛上,一刻苍盛的生命之树矗立,烈日照耀着它的坚强,风沙飞舞着它的活力,流淌生命的血化作亮丽的明珠,装饰着沙漠的一角,不幸的种子被风儿吹进了沙漠,茫茫的沙漠就像一个无边的斗兽场,风暴肆意的呼啸撕咬,所到之处,寸草不生,我宁可早早死去,也不愿意在这里生长!是呀,即使我们再努力,也不可能活下去,我们真不幸!种子们唉声叹气,议论纷纷,害怕失败,而不去努力尝试,希望的灯光就这么熄灭了,但是有勇敢的种子,不怕失败,敢于面对,坚持着自己的信念。

冰冷的月夜,沙漠像寂寞的大海安详的伴着月光入睡,信念的考验后活下的种子,长成了小苗。其他的树苗都睡了,唯独这么一棵树苗儿嘶嘶嘶嘶正力地生长着细小的根茎,裹着沙土,如婴儿见到新颖玩具冲动地用嫩小的手抓紧不放开。我要生长,我不会被沙漠打败;树苗用辛苦流淌着汗水,化作激昂的呐喊。

到了化云变幻的白天,沉睡的雄狮苏醒,树苗们被送进了锅炉房炎热干燥,它们只能低着脑袋喘息,狂风也不给面子,卷着尘沙张牙舞爪,发疯似的奔跑。我受不了了,与其忍着痛苦折磨,还不日死了算了,树苗们的决心开始动摇,纷纷抱怨起来,而那颗勇敢的苗儿没有作声,死死地抓紧着沙土。

狂风卷走了那些决心动摇的苗儿它们放弃握紧生命的土,放弃了生命,放弃了成功,它们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成功了一半,只有那些坚强的树苗走向了后半程。

难得下起了雨,也许是被这坚强的树苗感动了吧。它珍惜着这难得的活力与冲动,向外不断的生长,根儿也逐渐的粗壮,向着地下探索。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烈日晒枯了它的枝叶,狂风扯断了它的枝干。

我不会放弃,再多的困难都无法打倒我,只要我的根茎还在,我就不会停止生长,即使从头再来,我也会用毅力顽固的站起来!小树苗对烈日狂风的呐喊,化作一条流淌的动力源泉,流淌在小树苗内心。

岁月如流动的风沙飘洋,不知多少不幸的种子被吹到附近。树哥哥你是如何在沙漠中生存的啊!坚持!然而它们并不能理解短短两个字的含义,多少血与泪凝成的两个字。纷纷在沙漠中折翼。

拜年的洗理,曾经的幼苗长成了参天的大叔,汗水化作一条条纹咯装饰着树干,枝叶上晶莹的绿溢出。风沙见了它只能绕道,烈日的光芒只能让它更闪耀,但它并没有骄傲,默默地生长,默默的守护着沙漠的一片阴凉。

生命之树并在与它如今活的多么精彩而在于它努力生长,不惧困难的坚持。

生命之树高一作文

最先收到钧岚老师推荐的书是《会痛的不是爱》和《生命之树》。女儿选择了前本,我就选读了《生命之树》。看到封面真正吸引我的是文章的副标题:个人成长与能量疗愈。当时就觉得与我们这次的心理疗愈师初阶培训比较贴切。但当我正式阅读的时候,我才发现好深奥哦!好像有点看不懂的感觉……随着一章章的慢慢品味,开始有了一点感悟了。

这本书的作者凯思.雪伍是美国一位享誉国际的导师和治疗师。他的这本书可以让读者初步了解和掌握一些心理学专业的术语、有关人体的七个脉轮与自己身体的切入点是如何紧密联系、教会你如何用你的脉轮来释放堵塞的能量、教会你如何把不良的能量转化为健康的能量的技巧,使你重新与你的自我、你所爱的人和你生活的世界取得平衡与和谐。所以说《生命之树》是一本实用的、易于操作的指南。

歌德说:生命的意义就在于生命本身。我们每一个人自打出生就拥有了鲜活的生命,拥有了精微能量系统,它有脉能(能量转换器)、气场(能量库)、经脉(能量通道)组成。我们平常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其实都是能量事件,有好的,有不好的.。不好的反应在精神、心理、情绪或身体健康层面的问题,其实就是能量系统的堵塞,它导致人不能自由放射能量。那么我们就要通过治疗受堵塞的能量系统来自我疗愈。那如何来打破受堵塞的能量库呢?作者重点讲到了心理-灵性整合,就是把人类能量系统和人类能量场里的不良状况系统地转化为健康的工作状态。就比如我们心理疗愈师初阶班上老师让大家分组去感知和有意识地去体验去回忆旧的自我部分,让旧我重现,然后认识和体验一个真我。很多学员在这个环节都得到了能量的释放,包括我自己。我认为,这就是在打破能量堵塞、打开和平衡脉轮、促进回忆、重拾和重聚,心理-灵性整合帮助人回到自然的完整状态,感觉到从未有过的喜悦!因为自我和真我合一了,所以喜悦!

书中作者把通过人体感官来接受物资世界信息,经神经系统处理,并被理性头脑解读的现象称之为第一注意力,把通过心的直觉感知世界,通过精微能量系统(脉轮、气场、经脉)来处理的现象叫第二注意力。由此我明白了为什么我们平常老让孩子们做事要用心去做,不要凭感官,不要看表面的道理了,原来也是在强调第二注意力呢。如何发展第二注意力,提高对世界感知的准确率,与周围健康的能量场产生共振频率?作者在本书第二章给出了七天的训练指南。

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有的人很成功,而有的人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却失败了?究起根源是因为不成功的人不知道问题的根源在于精微能量系统和个人能量场的失调。或者即使认识到了这一点,也缺少工具来修复先前的能量系统损害。作者通过对自己生活成长经历的记载和剖析证明了自我疗愈和团队治疗对能量系统损害修复的成功。这一点我感同身受:在没有去上7月7-8日的亲子课程前,我与女儿的关系总有一种微妙的,说不清的敏感。当女儿在小组互动环节拉着我的手,哭着对我说“虽然我从小很优秀,但是在你们眼里还是觉得我不够好,达不到你们的要求。我考试得第一名的时候,你们让我继续努力,得第二名的时候,你们说我咋没有得第一名?到现在,我成家了,你们还是觉得我做的不够好,没有想你们期望的那样去走,反正各种不顺眼,各种挑剔”。在这一刻,我的内心一阵阵刺痛和收缩,能量场受到强烈冲击。我开始在自我和真我之间反复撞击,当我平静下来用心去思考时,我才意识到自己犯了多大的错,老用挑剔的眼光去看她,放大她的缺点而忽略她的优点,老拿她和邻居的孩子和同学比,现在又拿她和成功的同学们比,觉得没有给我们光宗耀祖,给她心理上造成了如此大的伤害,直到她现在还在心里恐惧着、痛苦着……我们自以为付出的全部的爱如果造成她能量场的堵塞,这能算是爱吗?直到钧岚老师问我“你想给她什么?”,我回答“幸福”,老师转头问旁边的女儿“你幸福吗?”,女儿回答“我很幸福啊,老公爱我,公婆喜欢我,一双儿女聪明可爱”。这就ok了啊,你还想怎样?老师说我们自认为的这种爱是有条件的爱,那不是真正的爱……通过这次疗愈,我觉得自己好像重生了一样,回来再也没有用挑剔的眼光去看女儿去要求她了,其实,她已经做的很好了!打开了这个卡口,整个家庭都充满了能量!

生命是伟大而奇妙的。作者在第七章“再次绽放”中对生命进行了不一样的诠释:他从怀孕、分娩、婴儿期、哺乳期到孩子长大和父母分离,以及家庭生活中产生的愤怒、信任、天真分别描述了能量场的玄妙,从而达到降低能量损害,清除能量系统堵塞,让生命享受与宇宙大我的合一。

从本书中我第一次了解人除了医学上的生理结构解剖外,还有相对应的七个脉轮,那就是从下至上的海底轮、生殖轮、脐轮、心轮、喉轮、眉心轮和顶轮。人在外界感官和心里意念的时候,身体的各个部位都会有所反应,其实就是这七个脉轮所产生能量的放射。那么人们要想身体健康就需要打开自己的脉轮、调和脉轮并释放受阻能量来修复脉轮。所以,作者在本书第第十二章至第十六章详尽地介绍了如何使用正确脉轮与脉轮冥想及我们的生命之气从何而来。就像中医用针灸推拿打开我们受阻的经络一样,使我们的精气神通络畅通提升。最喜欢的是每一次脉轮的冥想都和瑜伽的呼气吸气巧妙的结合起来,它起始于第一个脉轮,终结于顶轮,这就是我的生命通道。这也和我们这次学习的乌帕瑜伽的调息法不谋而合。

第一次跨越自己的专业,学习心理疗愈,不知所措的写了这些心得,请大家多多指教!

生命之树作文

最讨厌雾天了。眼睛好像蒙上了一层透明的灰布,整个世界都显得很模糊,还异常地死气沉沉,一点也没了生气。怀着这种郁闷的心情走进家门,偶一抬头,突然觉得有些不对劲。定睛一看,才发现我家门口的发财树一下子长高了许多。

我这才想起来,自己究竟多长时间没有给它浇水了?我有些愧疚地看着它,那于渴的土壤,已经如冻裂了的河床一样,一条条深深的黝黑色的口子,是那样地触目惊心。而它那粗大的根,只是比以前在土壤中扎根扎地更紧,更深,如一个巨人,稳稳地站立着,纹丝不动。底层一大片稠密的叶子,硕大得更像芭蕉,前后径竟有三个食指那么长,但并不宽,自然地下垂着。它们摸起来很厚,只看起来有点褶,大概是长时间缺水的缘故吧。底层的叶子绿得深沉,绿得凝重,绿得成熟中透着宽容和平静,给人以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不知里面积蓄了怎样的生命的沉淀。

再往上看,叶子就并不那样紧密,而是一片片尽情地舒展开来;颜色也并不那样浓郁,而是更鲜明,更强烈。由叶的茎部到顶部,一条条错落有致的脉络都清晰可见,在叶背上划出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完美弧线,它们由粗到细,由深到浅,不愧是大自然的杰作,连细节都如此天工巧夺。我甚至觉得,这些叶子是一群风情万种的少女。

树的最顶端有刚刚长出的嫩芽。它们小小的,尖尖的,还是轻盈的嫩绿色,浑身都散发着新生命的气息,如初生的婴儿,如冉冉的旭日,如含苞欲放的花蕾,它们是那么惹人疼爱。它们纤细的小苗一点一点努力地向上钻,无论它们映出的是太阳的灼热,还是月亮的清幽,是黎明的光芒,还是夕阳的余晖。他们拼搏着,裹着汗水!冰心这样写过: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我知道,这叶子并不是花儿。但我觉得,它们一样美。“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我惊慕的,不是叶子外表的明艳,而是它内在的那股不屈向上的张力和魄力!我知道,这种力量,它的名字叫做生命!

呵,谁说雾天死气沉沉,一点也没有活力?生命没有停歇,无论是雾天还是一时的干涸。

生命之树作文

啊!树的生命是倔强的生命,树的不凡在于它的坚持,树的世界就是一条看不见尽头的大路!

啊!树的生命是奉献的生命,树的不凡在于它的无私,树的世界就是这苍茫大地。

生命如树,一树为木,两树为林,三树为森,它们明白,孤独的个体难以存活,只有手牵手,相拥在一起才能与日月长存。江畔何树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树?树的生命,如同这天地间大多数生灵一样,只是“寄蜉蝣于天地渺苍海之一栗。”但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它们紧紧相拥,一代一代地相拥在一起,但可与日月同辉,天地长存。

啊!树的生命是团结的生命,树的平凡在于它的凝聚立,树的世界就是那一望无际的树海!

愿,我有朝一日可以化入树的整体,虽没有了树的拥抱,但在树的世界里,我可以看见自己看见自己那变得晶莹透亮,白洁无暇的灵魂。

请始终相信,每个人都有一棵属于自己的生命树。你要拥抱它,体会它,感悟它,当你彻悟的那一刻,你便已经溶入了它,便已经与自己的灵魂相拥了。

我坚信,每个人的灵魂中都有责任,坚强,分享等等优秀的.内在。这些都以树的现实形态呈现在我们眼前,在拥抱的同时,我们体会,感悟,当然还要保护这些内在不为外界侵蚀。

生命之树作文

培根说过,人的天性犹如花草树木,而阅读好比修整与剪裁,使其更加美丽、丰富多彩。是的,可还不止这些。阅读像一种仙露,可使生命之树常青。从阅读中,我们汲取营养,使生命之树繁盛;从阅读中,我们吸取教训,使生命之树健康;阅读是智慧的源泉,让生命之树茁壮。

围城的作者,以超凡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想名闻中外的钱钟书,更是立志阅尽北大图书馆里的藏书。他看过的字,一个个接起来恐怕能绕地球转上几圈。是阅读使他的眼睛雪亮,是阅读使他“胸藏万汇凭呑吐,笔有千钧任翕张”,是阅读使他被大家喻为“人中之龙”,是阅读使他生命之树永葆活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阅读就是注入体内的活水,阅读就是滋润思想的甘露,阅读才能使生命之树常青、永葆活力。

仲永是可悲的,可叹的,我们呢?

作业多、于高考无益、浪费时间……这些能成为排斥阅读的理由吗?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用力挤总是会有的。多进次图书馆吧,那里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能充实人生、丰富人生,能点燃心灵的灯,照亮人生,能陶冶情操、改变人生。

“领略书中之美,美不胜收;感受书籍之用,受用无穷。”人生离了阅读,就像蝴蝶失了翅膀,天幕没了星星。所以,请拿起书本,品味人生;请为心灵注入“活水”,让生命之树常青!

生命之树高一作文

请始终相信,每个人都有一棵属于自己的生命树。你要拥抱它,体会它,感悟它,当你彻悟的那一刻,你便已经溶入了它,便已经与自己的灵魂相拥了。

我坚信,每个人的灵魂中都有责任,坚强,分享等等优秀的内在。这些都以树的现实形态呈现在我们眼前,在拥抱的同时,我们体会,感悟,当然还要保护这些内在不为外界侵蚀。

树的责任,去荫蔽一方土地,去净化一片天空,为鸟儿搭建一个家,为花儿提供一个依靠。这些是树必须或不必须担当的责任。请拥抱生命树,去体会它在担当中所经历的苦痛与委屈,去感悟它,曾经的挣扎与最终的坚守。同时,你还需要保护它,安慰它,也是保护自己的灵魂,保护一份珍贵的担当。

树的坚强,有多少狂风暴雨,有多少电闪雷鸣,有多少希望与失望交织的时光,有多少血与泪混合的日子,当沐浴着这些走出来的树,必定是一颗坚强的树,而因为你陪它一起经历,一起成长,你必也有一个坚强的灵魂。

树的分享,没有一颗孤立的树,阳光,土壤,营养是有限的,于是,树是懂得分享的灵魂。当风雨来临时,仅仅只有一棵树,一次你可以承受,二次呢,三次呢,成千上万次呢?有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呀。可是,若是有一片森林,一群靠得很近的灵魂,分享与担当共存,坚强汇聚,那么,那一个个美好的灵魂都会像天空一样完美。

很可笑的是,许多人与自己的灵魂拥抱在一起时,并没有收获担当、坚强、分享这些美好的品质。因为他们让生命树在沉重的责任中迷失,在利益的风雨中压垮,在简单的分享中变得自私。于是,出现了现代社会中无穷无尽造假,出现了“冷漠的哥”缺失了道德,礼敬。

给自己一份信仰,去保护你的生命树,每一棵树都是美好的,并不需要你流入什么,仅仅只需要你的体会,感受与保护。每个人都会收获一个美好的灵魂,一片不落的灿烂。

生命之树作文

流逝的时光一次又一次的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交织成不可触及的回忆,似流水一样,捉摸不透。

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同样的任务,可陪我一起完成任务的却不同了。这不得不使我想起四年前的今天,老师布置了一个任务:回家种一棵树。

于是,我们开始挖坑、施肥、浇水、培土等一系列步骤。经过哥哥细心的教导,我越来越熟悉这些步骤。终于,我和哥哥载完了,这时,我们都已累得满头大汗了。可哥哥并没有管他头上的汗珠和衣服上的汗痕,反而给我扇风、擦汗。就这样,在哥哥的过分关爱下我养成了“公主脾气”,做任何事情稍有一点不顺心就大吵大闹,这时,哥哥便放下手中正在做的事情来哄我。

随着小树一天天的长大,我也长大了不少。秋天到了,为了接受更好的教育我离开了家乡。可从小就体弱多病的我刚一到学校就因水土不服而生病了。一生病,我就开始想哥哥了。于是,我就给哥哥打电话可他总是关机,于是,我不得不打电话给爸爸、妈妈,可他们总是闪烁其词。于是,我心中就有了不详的预感,我越是想这事与哥哥无关,可这事却偏偏和哥哥有关。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怕什么,来什么吧”!

我按捺不住回到家中,发现我和哥哥种的小树在一天天往上长,可哥哥却在一天天往下缩。看着他的脚渐渐肿胀、变形;看着他由篮球场上英姿飒爽的队长变为轮椅上饱受病痛折磨的病人;看着他那狰狞的表情我的心如刀绞一般痛。

目睹着他每天扶着墙壁练习着走路、直到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也不肯歇一下;目睹着他宁愿跌倒也不愿有人搀他一下;目睹着他那坚强而又颤抖的背影,我仿佛看到了那风雨中摇曳的小树。

尽管强风无情地吹落了它的叶子;暴雨冷漠地打断了它的枝条;大雪残忍地压弯了它的枝干。可它从不畏惧、从不退缩。不知是坚定的信念,还是顽强的毅力使它一次又一次的挺直了腰。

哥哥和小树一样,在困苦中发芽,在艰难中成长;在不幸中开花;在痛苦中结果。说它是不幸的但它又是幸运的,因为它的果实比别人的更大更甜。

愿你我一样,在这繁花似锦、春意盎然的春天里,耕下属于自己的一片土地;种下属于自己的一粒种子;结出属于自己的一份果实。

生命之树高一作文

生命如树,无论时光如何流逝,它都在自己的身体里,忠实地刻下一圈圈年轮,不会流连,没有羁绊,因为它们知道,未来才是一个越来越大的圆,……,走下去,走下去,永不停息地走下去,去见证斗转星移,日月交替,直到生命的沙漏滴下最后一粒沙子,也仍旧抬起头,说着:莫有悲伤,莫有悲伤,曾经有过,如此明亮,如此芬芳……啊!树的生命是倔强的生命,树的不凡在于它的坚持,树的世界就是一条看不见尽头的大路!

生命如树,结出果子哺饱飞禽鸟兽,长出树冠荫凉大地,最后的归宿可能是那一叶扁舟,载着它身上那些勇于探索的生灵们,“笑傲江湖”,它似乎从来都不知道去索取些什么,只会从天地间报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汲取一点点水分,寄居一块小小的土块,沐浴着一丝丝阳光,然后,长大了,便将自己的身心奉献给天地,尘归尘,土归土……啊!树的生命是奉献的生命,树的不凡在于它的无私,树的世界就是这苍茫大地。

生命如树,一树为木,两树为林,三树为森,它们明白,孤独的个体难以存活,只有手牵手,相拥在一起才能与日月长存。江畔何树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树?树的生命,如同这天地间大多数生灵一样,只是“寄蜉蝣于天地渺苍海之一栗。”但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它们紧紧相拥,一代一代地相拥在一起,但可与日月同辉,天地长存……啊!树的生命是团结的生命,树的平凡在于它的凝聚立,树的世界就是那一望无际的树海!

愿,我有朝一日可以化入树的整体,虽没有了树的拥抱,但在树的世界里,我可以看见自己——看见自己那变得晶莹透亮,白洁无暇的灵魂。

生命之树作文

每当抬头远望,看到郁郁葱葱的树时,我的心就格外的宁静,好像在风中挺立的不是树,而是我渐渐强壮的身躯,我从小就很喜欢树!树用他坚强不屈的精神鼓舞着我的生命,我愿意倾其所有为我的生命之树鼓掌!

我小的时候住在一个小花园后面,房屋的四周长满了高大茂密的梧桐树,枝叶交错的地方每天都会传来小鸟婉转的歌声,让人感到清新而又幸福。除此之外,小花园里还种满了生命力旺盛的果树。春天时,我看到树枝长出嫩绿的枝叶,偶尔在叶子中间会看到星星点点的小花,粉红的是桃花,雪白的是梨花,淡黄的是枣花这些花刚开放时像一个害羞的孩子躲在叶子间,若隐若现,渐渐地又会一簇一簇的`开满枝头,甚至盖住了所有的嫩叶。这时会有工人忙着给果树浇水,修剪枝叶。顽皮的我也常常会在树丛间钻来钻去,以至于不是在树枝上上把头撞了一个包,就是在树坑里踩了一脚泥,那时我也好想像小树一样快快长大。我为小树的茁壮成长鼓掌!

夏天是树木最茂盛的时候,树枝伸展的枝叶像一把大伞,为我撑开一片清凉的天空,我喜欢和小朋友们在树下过家家,更喜欢从楼上看雨噼里啪啦的打在树叶上。经过风雨的洗礼,秋天就会有水灵灵的果实挂满枝头,也会有慢慢变红的枫叶,虽不是层林尽染,但是五颜六色的树木,仍然让人感动。小花园里有坐着聊天的老人,还有肆意奔跑的孩子,这里是一片欢乐的海洋,大家脸上都荡漾着幸福的笑容,看到他们的笑容,我的心就如同喝了蜜一样甜。我为秋林夏木无私的奉献精神而鼓掌!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这些都是是我生命里的幸福之树,那时,我也好想长成一棵大树,一棵缀满果实的大树。

后来我们搬家了。在这里虽然没有缀满果实的树,但我仍然喜欢看树。楼房的后面有一排高大的白杨树,秋风吹起时,它们会用即将凋落的枝叶拍打我的窗户,好像在和我说:明年见。冬天雪花飘飞时,它们又会银装素裹,在风雪中挺直躯干,就像一杆杆坚强的旗帜,也像爸爸伟岸的身躯。在这里的每一天爸爸、妈妈都是我生命里的参天大树,他们庇护我享受幸福的生活。我为他们伟大的爱而鼓掌!

我喜欢树,树给了我很多生命的启示,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会长成缀满果实的秋之树,会成为一棵坚强的站立在风雨中的参天大树,甚至会成为别人的生命之树,得到更多的掌声!

生命之树高一作文

常常想,人是不是也和树一样,切开了会有一圈圈的年轮。我总是忽略了我的年轮到了多少圈,感觉与同龄的`人们开始有了一些代沟。好好的玩伴,突然就宣称当了爷爷或奶奶,我说你们的繁殖周期越来越迅速了啊!

平哥的掌上明珠嫁了英俊的蒙古族后生,我说平哥,你这是为促进民族团结又一呕心沥血的壮举啊!

掌上明珠又得一明珠,平哥拥有了明珠的平方。万千的宠爱凝结于此,外孙的外直接去了,自豪的称为孙子。

社会发展了,蒙古孩子的名字不再是单调的巴图门克毕力格,高娃娜仁格日乐,无节制的重复。也出现了看似高大上的词汇。平哥的外孙叫了阿茹娜。这年头,哪家的孩子都很漂亮,不像我们小时候,歪瓜裂栆属于常态。孩子们智力更是惊人的飞越,大人未必能玩得转的智能产品,小孩子偷看着就会了,看得见的人类进化的步伐啊。

我常常赞叹,上苍赐予蒙古民族太多的天赋。我们当年喜欢随身带一把吉他,伪装成一艺术青年,戳弦轮棍不嫌麻烦,却几十年也玩不出一首像样的歌曲。下牧区偶遇一蒙古大叔,接过吉他,瞬间秒杀的让我们怀疑人生。

后来发现,音乐这东西,不是你喜欢它,它就能喜欢你,没有天赋,再下苦也是机械的声音。

平哥拿出阿茹娜报名,参加各轮选拨赛的资料,图片,视频给我看,孩子果然不同凡响,难怪让平哥如此自豪。

许多人都有把孩子培养成艺术家的愿望吧。我认为,不要抹杀天赋,不要拒绝平庸。祝愿阿茹娜在艺术的路上走的轻松快乐。

写句话送给平哥和孩子:自小随他爱梨李,长成须读五车书。

生命之树也有落叶

看这电影是个奇怪的过程,前半段,镜头东拉西撤,画面无病呻吟,对白不知所以,要不是皮特还有西恩潘在,我应该早退出了,总觉得到后面应该有惊喜出现,《生命之树》观后感。

于是耐着性子继续看。

第二部份,画面突然变的唯美起来,有如漫漫宇宙,浩瀚星空,又或者天体奇观,自然异象,整个一感觉像是探索频道,好吧,导演一定有所表示,只不过我们还没有理解进去罢了。

接下来算是进入剧情了,讲述皮特一家的故事,从小孩出身,到成长,尽管陆续还有莫明其妙的话外音传来,但总算有点“懂”进去了。

孩子越来越大,看得出来内心也叛逆起来了,这个小孩子演得有些邪气,总觉得会做出什么坏事来一样,不过至始止终还算规矩,总算没有被导演强势的镜头所误导,一家子在矛盾过后重新归于团结。

我也只能说是看明白了西恩潘就是长大的那个小孩,然后导演用一种时空交错的方式来解述小孩对父亲的理解,并同时也算是对社会的重新认识,观后感《生命之树》观后感》。

这样的片子和主题需要这样故表达吗?真给人感觉适弄玄虚!超级郁闷。

最后,对于本片,只能说自已道行太浅,暂时还无法理解,但这样的片子我又怎么会有耐性再去看一遍?作为风光片画面唯美而己。

如果看不懂代表的是我的肤浅的话,那么我宁愿承认肤浅也不想再浪费二个小时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生命之树常青作文

我已许久未曾翻开一部文学作品。

因为工作的缘故,夜晚于我是很奢侈的时光。茶几上刻意或无意放了几本文学作品,怕吸引力不够又放了几本篇幅精炼的散文集,意识里是希望茶余饭后不要做其它事,就看看书吧,那确实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当一个人开始关注人生和社会的关系,就会觉得世界很大很复杂而自己很渺小,未来的不确定性会困惑我们的心,然后会开始看书,看以前不曾看过的书,希望找到一些理论解开自己的迷惑,让自己可以不加思索地走下去。

可书本知识实在太多,每一门社会学科似乎都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观察角度的不一样又造成理论不一样,弃其糟粕、留其精华要一一同实际结合,不能脱离生活,这个过程是很痛苦的。我很怕专注,当初看《与霍金对话》,愣是把正事扔一边,原来是舒服坐在沙发上看,后来躺,再后来趴着看,太累人。捧着书入了局基本就这下场,除非书籍质量太差,诱惑力太小。深受夜不能寐欲罢不能的痛苦,以至于拿着书本还未翻开,理智就有反对的声音:别乱翻,晚上不睡觉后果很严重。

人是不断否定的,常对过去一些游离于表面的感叹和浅薄的情绪报以一笑。几大本的手写日记锁在柜子里,好几次搬家舍不得扔,于是每次搬家就会习惯性的翻一翻,里面那个自己多么可爱乎,孩子气的情绪化,见风是雨的想象力,懵懂的价值观,尚处于一片空白的世界观,构成了青苹果乐园。没有责任也就无从谈起承担,肩膀有几分力能笑纳几分折磨能走几里路只有后来才会一一验证,人离不开改造。文字的好处在于可以一直留下来,每当发现漏洞会有拾珍的惊奇咦,又找到一个毛病!毛病是跳蚤,知道它存在,而且就在你身上跳来跳去,咬你的时候不会告诉你,但你事后一定会痒有难受。

日子是不缓不急过去的,人不知不觉越发平庸。

让......

让安全—已渗透到人们学习、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角落。生产安全、食品安全、出行安全、消费安全、饮食安全、住房安全、装潢安全……可以这样说,人们从......

生命之树也有落叶

最讨厌雾天了。眼睛好像蒙上了一层透明的灰布,整个世界都显得很模糊,还异常地死气沉沉,一点也没了生气。怀着这种郁闷的心情走进家门,偶一抬头,突然觉得有些不对劲。定睛一看,才发现我家门口的发财树一下子长高了许多。

我这才想起来,自己究竟多长时间没有给它浇水了?我有些愧疚地看着它,那于渴的土壤,已经如冻裂了的河床一样,一条条深深的黝黑色的口子,是那样地触目惊心。而它那粗大的根,只是比以前在土壤中扎根扎地更紧,更深,如一个巨人,稳稳地站立着,纹丝不动。底层一大片稠密的叶子,硕大得更像芭蕉,前后径竟有三个食指那么长,但并不宽,自然地下垂着。它们摸起来很厚,只看起来有点褶,大概是长时间缺水的`缘故吧。底层的叶子绿得深沉,绿得凝重,绿得成熟中透着宽容和平静,给人以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不知里面积蓄了怎样的生命的沉淀。

再往上看,叶子就并不那样紧密,而是一片片尽情地舒展开来;颜色也并不那样浓郁,而是更鲜明,更强烈。由叶的茎部到顶部,一条条错落有致的脉络都清晰可见,在叶背上划出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完美弧线,它们由粗到细,由深到浅,不愧是大自然的杰作,连细节都如此天工巧夺。我甚至觉得,这些叶子是一群风情万种的少女。

树的最顶端有刚刚长出的嫩芽。它们小小的,尖尖的,还是轻盈的嫩绿色,浑身都散发着新生命的气息,如初生的婴儿,如冉冉的旭日,如含苞欲放的花蕾,它们是那么惹人疼爱。它们纤细的小苗一点一点努力地向上钻,无论它们映出的是太阳的灼热,还是月亮的清幽,是黎明的光芒,还是夕阳的余晖。他们拼搏着,裹着汗水!冰心这样写过: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我知道,这叶子并不是花儿。但我觉得,它们一样美。“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我惊慕的,不是叶子外表的明艳,而是它内在的那股不屈向上的张力和魄力!我知道,这种力量,它的名字叫做生命!

呵,谁说雾天死气沉沉,一点也没有活力?生命没有停歇,无论是雾天还是一时的干涸。

山东省青岛市第26中学级2班。

指导教师:林诗红。

读《生命之树》有感《生命之树》读后感

美国导演泰伦斯·马力克新作《生命之树》今日在戛纳卢米埃尔厅展映。这部其四十年来的第五部长片不能被称之为“好”电影,因为真正的艺术不能用“好”“坏”来衡量。不管好坏,都无妨它成为又一部意识流电影的经典之作。

网易娱乐5月17日报道(文/帼杰)被誉为“好莱坞诗人”的美国导演泰伦斯·马力克新作《生命之树》今日在戛纳卢米埃尔厅展映。这部其四十年来的第五部长片不能被称之为“好”电影,因为真正的艺术不能用“好”“坏”来衡量。“好”电影可以是卖座的、感人的、发人深思让人快乐的,怎么样都好,就是不能像《生命之树》这样接近纯粹,让审美失去了评判准则,只能用“接受”或者“不接受”来对待它。而不管接不接受,都无妨它成为又一部意识流电影的经典之作。

电影主线故事发生在上世纪50年代美国德州,杰克(成年由西恩·潘饰演)出生在一个中产家庭,父亲(布拉德·皮特饰)是空军,是个要求儿子对他说每一句话都要先说“”yes,sir”的严厉父亲,母亲是温柔的家庭妇女,在这样的环境中,杰克和他的两个弟弟成长起来。出于对父亲的心理反抗,杰克慢慢生出暴力、迷茫等种种负面情绪,然而弟弟的夭折,让他开始思索“生命”这个沉重的命题。

影片充满了哲理意味的内心独白及富有美感与想象力的画面,泰伦斯·马力克对影像和音乐的理解和表现力让人叹服。其影像最打动人之处不在于色彩和构图的美感(当然,它们也确实很美),而在于每一格画面所富有的生命力。马力克已经把简单的物理运动升级到场面调度的艺术层次,镜头内物质的扩散及纵深运动,给人的不仅仅是视觉冲击,更可以在镜头调度里感受到生命韵律。那些影像不是他的电影手段,而是他的演员,是比西恩·潘、布拉德·皮特更本我更娴熟的演员,导演只要将摄影机架好角度,就可以看到它们绚丽的生命之舞。

有观众认为尽管马力克之前的作品里也到处是壮丽的画面,但《生命之树》对影像的表现实在有些过头,高速拍摄岩浆崩裂、海浪翻涌、沙石流动甚至细胞运动、星辰运行……最极致的时候,有长达10多分钟的段落,完全没有人物,从宏观到微观,到史前世界,导演用流畅、没有逻辑痕迹的手法,将他认为的所有美好充满生命力的画面剪辑在一起。有一种观后意见认为美则美矣,但是这些镜头多到不可忍受。其实,导演要讲的是“生命”,那为什么要只关注人?海浪的轨迹,沙丘的纹路,难道就不是生命的真谛?这些看似多余的画面每一个都在渲染生命的张力,因此这里根本不需要剧情,或者说它们已经是情节本身。

睁开眼是绝伦的影像,闭上眼是伟大的乐章,《生命之树》的电影原声就是一部交响诗。抛开电影,金球奖最佳原创配乐得主亚历山大·迪斯普拉特的作品本身就具很高的艺术价值,看看他的创作履历:《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国王的演讲》、《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暮光之城》……《生命之树》这样一部哲学思辨性强的电影给了亚历山大更大的创作空间,恢宏的交响乐和圣歌完美配合了电影“生命”的主题。若不是戛纳没有此类奖项,最佳原创音乐很可能又要落入其手。

在意识流电影中,内心独白向来是重要的。而对马力克这位没毕业的哈佛哲学系学生来说,哲学思辨体现、但不仅仅体现在电影独白中。在这部电影里,导演用画面、音乐、音响效果等一切出现在电影中的东西进行思考,人类的思考反而最浅白无力。演员独白的台词往往呈现迷茫的追问“你可知道我们生来为何?”“我怎么回来?”“他们在哪儿?”,苦苦的追思比不过一朵花绽放的顿悟。所有的水花、岩浆、砂砾、星辰,都用它们的轨迹给出生命的答案。在这部电影中,不仅仅人和动物是生命,导演将他的哲学思辨性体现在展示宇宙万物的生命魅力。影片最后,中年的西恩·潘(儿子)、实际年龄比他小的皮特(父亲)、少年的二儿子(死去的儿子)奇异的出现在同一画面,在隐喻天堂的空间里,父子的最终和解完成了马力克对生命的追问。

这样一部受关注的电影,在放映后得到嘘声一片,其实倒是可以想见的。电影从它诞生以来,就一直在“为受众服务”(商业价值)和“纯粹艺术”这个通常是悖论的夹缝中尴尬前行,就因为它是群体作品,决定了它不能像其他艺术形式那样不管不顾,“迎合”与“妥协”就成了每个导演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区别只在程度多少。但是艺术从来只有约定俗成,没有规矩定论,哪怕电影这个“第七艺术”要受太多制约,也应该允许它向着纯粹前进一步,借用马力克之前作品《天堂之日》的某篇评论“它只能是一部电影,无论把它改编成哪种艺术体裁,诗歌也好,散文也好,戏剧也好,话剧也好,都比不过它是一部电影时的纯粹。”,这就是经典的意义所在。

本届电影节进行到今天,马力克是第一位没有出席影片发布会的导演,全靠皮特一个人撑场。有些媒体猜测导演可能是对毁誉参半的评论战战兢兢。笔者到认为,也许对马力克来说,探讨生命的意义要比应付媒体更重要。

生命之树观后感

万物所在宏观世界与人内心的微观世界并不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它们是并列共存的,《生命之树》是一部通过万物之生与内心倾诉所延伸的细部纹理来描述两种世界的梦呓之诗,泰伦斯马力克用最唯美琐碎的向阳镜头去询问生命之意义这一终极问题,脱离了传统的叙事模式,《生命之树》插上了诗的翅膀,它飞的太高太远,让脚踏泥土的人仰望不到轨迹,但是似有似无的,它留下了些东西。

《生命之树》博大无边的主题较难存活于传统叙事之中的,正如电影所呈现的那样,终极问题还是用诗歌去表达比较好,表达的清不清楚永远不是衡量诗歌好坏的标准,不论是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塔可夫斯基的《牺牲》或安哲罗普洛斯的《永恒与一日》,此类设计拷问生命终极意义的电影,写意是重要于写形,因为永远没有人可以真正的触及生命的终极答案,而对于艺术家而言,启迪人去思考是高明于直接给人答案的,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有些问题永远没有答案,但是我们不能放弃去思考。

对于《生命之树》这部电影我们很难给予一个衡量标准,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它是一部极具艺术价值的作品,它的电影语言和主题内核实验性意味很强,有很多值得讨论的地方,而泰伦斯马力克对此片的拿捏也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电影前半部分花了很多的时间去描绘生命的形成历程,大爆炸之后的星云、地球初期的岩浆与火山爆发、海的形成与生命的孕育、生命的形成与毁灭,伴着呢喃似的祈祷,这些事关生命终极意义的终极图景构成了影片的前景,而正是这些万物宏观世界部分的引人,使得电影后面关于人内心微观世界的描绘变得更具深意,这些貌似是脱离于叙事的东西其实正是电影叙事的重要表现部分,人有时候过分关注于人类自身而或略了这样一个事实:我们并不是这个世界的唯一主角,除了我们细部的微观世界,还有更大更广的存在。

电影对于人类微观世界的描述琐碎而又具有神谕一般的深意,影片中大儿子杰克的孕育和成长便是描述人类内心微观世界的过程,从一开始,影片便设下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关于顺从自然(nature)与服从规矩(grace)的抉择,一者是关于人类的自然本源,第二个是关于人类文明形成之中所产生的道德和社会规则等约束,对于人类来说,这两者矛盾的存在早已不是一时之事,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这两者的矛盾一直存在着,当然作为个体的选择,我们的选项并不多的由得我们去考虑,影片之中,这个五口之家的发展便是一种微观化的人类世界,孩子一出生,他便开始接触学习人类文明的'各种点滴,从道德、国家、宗教、法律、暴力、纪律、服从、死亡、性等等一切,这些或直接描述,或存在于电影隐喻之中,比如电影之中,父亲教儿子如何打斗和防御,这便是自然界之中长对幼的一种经验传授,使之更容易在这个世界存活,这是生命的延续和继承,是生命终极意义的组成部分;再譬如影片40余分钟时父亲对儿子关于花园边界概念的教育,或是母亲夜晚读故事时对“边界”的反复提及,结合配乐“我的祖国”(斯美塔那),这明显是一种关于“国家”概念形成的隐喻。人类的微观世界之中,各种“细微而庞大”的元素构成了我们的精神世界。

除此之外,影片之中对付“父亲”与“母亲”的定位也是人类内心世界的组成部分,对于人类而言,母亲代表大自然,她的爱是无私无边无条件的,而父亲这个角色代表的是纪律和服从,他的爱是有偿的,影片之中关于父亲与母亲的描绘与德国精神分析学派著名人物爱利希弗洛姆的关于个体成长与的父母角色关系的阐述相差无几,个人的心理过程与理解社会的心理过程是相互结合的,而在影片之中,这两种的关系也是非常紧密深入的,这种人类世界细部纹理的描写也是影片所询问“生命终极意义”的一部分,影片整体关于“爱”的解读,是导演关于终极问题解读的重要线索,而全片弥漫的宗教色彩似乎成为了“爱”的载体。结合泰伦斯马力克自小接受基督的熏陶,这个个人情结化的表达值得商榷,一方面它使得影片气质更加浓郁,一方面它似乎限制了影片的发散性。

把人类微观世界与宇宙宏观世界关联起来使得整部片子博大而深沉,在眼花缭乱的剪辑和梦呓式画外音的作用之下,整片放弃了传统叙事,代以诗性的表达,从电影语言方面来说,《生命之树》开创性不大,但是从整体效果而言它是非常成功的,而对于电影内容尚存在争议,这点争议主要体现在电影关于泰伦斯马力克个人关于“爱”的解答上,西恩潘片尾似有似无的微笑出卖了泰伦斯马力克。其实《生命之树》这部片子并不难理解,但是它对于每个人口味的“兼容性”是比较差的,争议多的电影一般会更有价值,就像当年《2001太空漫游》上映时存在争议一样,时间会遗忘一些作品,也会铭记一些作品,而《生命之树》是前者还是后者其实都并不重要。

生命之树观后感

圣经的题材是永恒的主题,就看导演怎么拍了。作为拍过《奇异恩典》的导演,毋庸置疑对基督信仰是了解的。

影片开头约伯记的经文,就给这部电影定下了调子----死亡,苦难,爱,神。

圣经约伯记的背景是这样的:约伯是个敬畏上帝蒙上帝喜悦的人,但是撒旦在上帝面前控告约伯,说如果没有你的庇佑,约伯不会敬畏你的,于是上帝回答撒旦说:你可以去考验约伯,只是不能取他的性命。于是撒旦对约伯展开了疯狂的折磨。包括:一日之内家人的死亡,财产的毁灭,身体得了绝症等等,但是约伯始终没有抱怨过上帝。后来约伯的3个朋友来看望他,认定约伯私底下做了对不起上帝的事情,所以才有此报应,约伯此时极力争辩,并没有如朋友们所说的那样,并为朋友对他的误解而痛苦,并对自己进行咒诅,咒诅自己在出生的那天就死掉。约伯已经绝望,发出了对生命意义的质疑。

此时,上帝对约伯说话了,就是影片开头的那句话:我立大地根基的时候你在哪里云云。

影片自此才展开了宏大的宇宙生命之旅,包括宏观的宇宙星云,微观的细胞分裂,导演似乎从神的角度来观察世界。

拍摄手法仁者见仁了,哪个场景能够感动我们,那就各取所需好了。这时在巨大的行星作为背景出现旁白:我寻找你,孩子。作为引出上帝宏大的创造计划的目的---人。此时回应的旁白:我第一次被你感动。借着皮特爱上的女人,把观众拉回到了地球上现实的人类生活中,他们的恋爱,孩子的出生成长,人性的各个侧面,嫉妒,爱慕,友情,恐惧,成功,失败,相聚,分离等等一一呈现,这就是生命的常态。

其中有几个场景比较关键:

当母亲指着天空对孩子说:主就在那里。这是人类懵懂的一种神观。家庭经历了一次大的失败,开始迁徙,这是人类在地上暂居的的真相。黑暗中的烛光与旷野,预示人类生命的黑暗与干枯,及人类的寻求与渴望。

最终导演还是借着一个小片段的宇宙场景来提醒,无论人类怎样迷茫,这个庞大的被造界还是一如既往的在显示着某种荣耀,且有些人也要被带进来。

结尾的海滩场景,是指心灵的宁静?爱的融合?可能文化的差异,使我不太能够体会这种感觉。

影片的后半部对于感恩或自然并未提及,可能导演要通过真实的生活场景来让我们观察体会反思,既然影片开头的那句话作为中心,实际上在提醒观众,无论生活状态怎样,又怎么能够与上帝宏大的创造与供应相提并论,我们所有的都是领受来的。

生命之树抒情作文

前世的我们或许只是风中的一粒尘埃,或许只是枝头的一滴露水,因对生命的强烈渴望而有幸从母亲的怀中来到这个世界,从此便拥有了宝贵的生命。

生根发芽,破土而出。当那粒种子被埋在土壤之下,它就得到了无限眷顾。母亲和子女就如同大地与种子,大地给予了它生命的温床那便是肥沃的土壤,雨露阳光,我们一点点成长;狂风暴雨,有身旁的大树为我们遮挡。待到破土而出,那一抹新绿便饱含着生命的美好与希望。我们的孩提时代,父母扶着我们教我们走路,一字一句不厌其烦的教我们说话。种子在大地的呵护下成长,而我们是沐浴在爱中长大的。还记得那句“孩子,如果你还活着,一定要记得我爱你。”生命本身的确脆弱,但因有了这份生命之爱而变得强大无比,这种保护,让这个世间的生命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长出新叶,渐渐成长。破土的快乐给予树苗无尽的力量,让它们追逐着阳光,拼命生长。并不是所有的树苗都能有那份长成参天大树的幸运,有的在自然的洗礼中过早夭折,这就让我们更懂得了生命的珍贵,更应该常怀感恩之心。近年来的地震、泥石流夺走了太多太多同胞们的生命,有些花季少年还没来得及生命绽放,就被扼杀在那断壁残坦之下,污浊泥流之中。活着的人,难道不该感激上天对我们的特别厚爱,从而尽自己之力来回报社会吗?正是因为生命太过无常,所以更应倍加珍惜,认真享受每一分每一秒,切勿草率了一生。

十六岁,正是我们的花季,我们的花蕾正在慢慢酝酿,每一刻都祈盼着开放。花季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我们应慢慢积累养分,积蓄力量,面朝阳光,享受生命。有一句俗话说“开什么样的花,就结什么样的果”最正确就是过好每一天,不要操之过急,人生没有第二次花季,定要珍惜,过好属于花季的每一天。

生命如树,现在正是我们积累养分的时刻,用书香和知识充实自己,用勤奋与坚持充实自己,命运定会眷顾我们,助我们长成参天大树。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生命之树观后感

生命无价,生命无常,生命的真谛,大爱无疆。这是一部只能以伟大来形容的电影,儿女情长,宇宙洪荒,来看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生命之树观后感:

看这电影是个奇怪的过程,前半段,镜头东拉西撤,画面无病呻吟,对白不知所以,要不是皮特还有西恩潘在,我应该早退出了,总觉得到后面应该有惊喜出现,《生命之树》观后感。

于是耐着性子继续看。

第二部份,画面突然变的唯美起来,有如漫漫宇宙,浩瀚星空,又或者天体奇观,自然异象,整个一感觉像是探索频道,好吧,导演一定有所表示,只不过我们还没有理解进去罢了。

接下来算是进入剧情了,讲述皮特一家的故事,从小孩出身,到成长,尽管陆续还有莫明其妙的话外音传来,但总算有点"懂"进去了。

孩子越来越大,看得出来内心也叛逆起来了,这个小孩子演得有些邪气,总觉得会做出什么坏事来一样,不过至始止终还算规矩,总算没有被导演强势的镜头所误导,一家子在矛盾过后重新归于团结。

我也只能说是看明白了西恩潘就是长大的那个小孩,然后导演用一种时空交错的方式来解述小孩对父亲的理解,并同时也算是对社会的重新认识,观后感《《生命之树》观后感》。

这样的片子和主题需要这样故表达吗?真给人感觉是故弄玄虚!超级郁闷。

最后,对于本片,只能说自已道行太浅,暂时还无法理解,但这样的片子我又怎么会有耐性再去看一遍?作为风光片画面唯美而己。

如果看不懂代表的是我的肤浅的话,那么我宁愿承认肤浅也不想再浪费二个小时了。

《生命之树》是一部有关于洞悉生命价值的影片。

全片通过描述一个美国家庭的生活情态及家庭里三个孩子的成长历程来表达一种要引起大家对生命的价值与生命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

是因为有关于生命的起源与天体运作或是宇宙的诞生是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联系的原因。

)不得不说,对于对生命怀有一种尊敬与谦卑态度的人来说,这将会是一部体验生命价值与探索人类心灵发展的极好的素材。

影片一开头,在全黑的画面中间出现一道似火的光影,依照电影的题材背景,我们可以把那视作是宇宙诞生的初始,也是物质(不管有生命或无生命物质)的诞生的开端。

而这为影片所要体现与探讨的生命的发展与价值埋下了伏笔。

影片的开头旁白是当中那个美国家庭里的那位母亲对生命的.看法:a man’s heart has heard two ways through life: the way of nature and the way of grace.而整个影片也就在人类通过自然的方式去聆听生命的大框架下来谈人如何通过感恩来聆听生命。

我们人类即便发展到再高级的形式都永远无法逃脱自己生命的自然本源;另一方面,影片还试图告诉我们,作为生存在人类社会的我们,在不断进化的过程中,受自然影响的那一面将被掩盖,以致使我们无法轻易的发现作为人类的我们与大自然的重要联系。

因此生活在人类社会里,被各种社会关系牵连着的人类,在已不能通过自然的方式去聆听生命的情况下,就应该懂得通过感恩来聆听生命。

生命之树抒情作文

给我推荐这部电影的人说,《生命之树》我看不懂。他说他看了十几遍但是没看懂,仍是他最喜欢的一部电影。我不知道我看没看懂,我只看了一遍。不同的人看同一件事物会有不同的看法。写下我个人的《生命之树》观后感,仅此而已。

两个小时十八分钟。前面接近半个小时的纯画面,各种绚丽或震撼的画面,爆发、诞生、延伸和生命,和着厚重的音乐声,让人压抑。我跟他说,确实适合你看,极端又神经质的画面,让我看不下去,他说只是因为你看不懂,所以你看不下去。我不知道。但是我还是看完了。每个人都会不自觉的寻找与自己相似的事物,相似的想法,总是想有个人明白自己、理解自己,但太过相似又会排斥,太过理解你又害怕。就是这么矛盾。

我也曾像杰克那样,渴望一个人死去,但后来发现,只是更爱了。我也像他那样,望向这充满未知的世界,新奇,美妙。但是我的矛盾不似他那样来自父亲和母亲,而是来自我自己和父母。就这样一直纠缠着,矛盾着,长大。他丢掉了自己,庆幸,我死守住了。虽然仍旧矛盾,但总归知道自己在哪里。

《生命之树》这部片子,非常文艺,跟我喜欢看的风格有差距,但是,不妨碍我理解它。来自一个孩子的质问,来自内心里的质问。很多东西是说不出来的,就像朋友说他一直没有看懂。这里面包含的东西很难说的'很清楚,个人认为。

他说,《生命之树》是一部电影,你也不必想太多。很多想法是自己冒出来的,你挡不了。可能编剧和导演也没想到的地方,被很多观影者想到了。这是电影的神奇之处,有些你并没刻意表达的竟被人捕捉到了。当然,也有可能只是因为他们想多了。

《生命之树》很文艺的一部电影,画面那么美。想法有些多,有些是用语言无法形容的,只能用眼睛去看,然后用心去体会,不想说,就这样。

读《生命之树》有感《生命之树》读后感

最讨厌雾天了。眼睛好像蒙上了一层透明的灰布,整个世界都显得很模糊,还异常地死气沉沉,一点也没了生气。怀着这种郁闷的心情走进家门,偶一抬头,突然觉得有些不对劲。定睛一看,才发现我家门口的发财树一下子长高了许多。

我这才想起来,自己究竟多长时间没有给它浇水了?我有些愧疚地看着它,那于渴的土壤,已经如冻裂了的河床一样,一条条深深的黝黑色的口子,是那样地触目惊心。而它那粗大的根,只是比以前在土壤中扎根扎地更紧,更深,如一个巨人,稳稳地站立着,纹丝不动。底层一大片稠密的叶子,硕大得更像芭蕉,前后径竟有三个食指那么长,但并不宽,自然地下垂着。它们摸起来很厚,只看起来有点褶,大概是长时间缺水的`缘故吧。底层的叶子绿得深沉,绿得凝重,绿得成熟中透着宽容和平静,给人以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不知里面积蓄了怎样的生命的沉淀。

再往上看,叶子就并不那样紧密,而是一片片尽情地舒展开来;颜色也并不那样浓郁,而是更鲜明,更强烈。由叶的茎部到顶部,一条条错落有致的脉络都清晰可见,在叶背上划出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完美弧线,它们由粗到细,由深到浅,不愧是大自然的杰作,连细节都如此天工巧夺。我甚至觉得,这些叶子是一群风情万种的少女。

树的最顶端有刚刚长出的嫩芽。它们小小的,尖尖的,还是轻盈的嫩绿色,浑身都散发着新生命的气息,如初生的婴儿,如冉冉的旭日,如含苞欲放的花蕾,它们是那么惹人疼爱。它们纤细的小苗一点一点努力地向上钻,无论它们映出的是太阳的灼热,还是月亮的清幽,是黎明的光芒,还是夕阳的余晖。他们拼搏着,裹着汗水!冰心这样写过: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我知道,这叶子并不是花儿。但我觉得,它们一样美。“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我惊慕的,不是叶子外表的明艳,而是它内在的那股不屈向上的张力和魄力!我知道,这种力量,它的名字叫做生命!

呵,谁说雾天死气沉沉,一点也没有活力?生命没有停歇,无论是雾天还是一时的干涸。

山东省青岛市第26中学2011级2班。

指导教师:林诗红。

生命之树观后感

这时后悔给以前看过的电影打分太高,这部电影只给五星完全是因为豆瓣上没有六星的选择。

片子开头的话是约伯记里的,“我问你,我在立大地根基的时候,你在哪里……在那一夭,群星欢唱,众天使欢呼……”这是一部艺术电影,与许多艺术电影不同的是,这部片子从叙事到抒情没有任何晦涩的地方,结构一目了然,开头提出问题,后面紧紧围绕这个问题展开沉思。最牛逼的作品往往是最简明清晰的。

我时差没倒过来,片子开头已经昏昏欲睡,这时开始了一系列被豆瓣上其他观影人称为“国家地理”或“人与自然”的镜头。很难形容他们是什么,我没有足够的自然科学知识,它们也未必是真实拍摄下来的自然现象,很可能搀了特殊效果。就是这一波一波的镜头象千斤顶一样把我从睁不开眼的状态中生生举起,在宗教感很强的音乐停止后画面的震撼效果更加强大。从那时起到影片结束后四五个小时,我保持欲罢不能的亢奋。

画面的视觉冲击力无可否认,但让我清醒过来的是它们传递的感情。第一样鲜明的感情是恐惧,不是因人或鬼的邪恶阴谋而生的恐惧,是看到宇宙对所有生物一视同仁的不屑而生的恐惧。这恐惧令人绝望而振奋。恐龙出现的那一段非常好,在各样无机物令人目眩的光影后忽然看到肌肉的纹理,这是绝望里的温柔史诗中的孩子气。

这一段奠定全片的视角和感情基调,这视角半浮在人世之外半跨在生死之间,它讲述一个男孩子成长的故事一家人渐渐失散的故事。王朔在《和我们的女儿谈话》、《千岁寒》和《梦想照进现实》中一直努力要讲的是同一个故事,以我对老王这么多年的感情还是不得不说,terrencemalick的故事比他讲得好,真希望老王能看到这部片子。

论叙事之轻盈灵巧,我看过的任何其他电影不能与这一部相提并论。开头从布拉德皮特切换到西恩潘,仅凭服装和场景的变换就写明了时间,寥寥两句对话交代了所有人物关系和重大事件。一段开辟鸿蒙的画面之后回到这几个主角。我们看到男人和女人的结合孩子们一个个诞生,就象一个人在回忆中看到自己的前世。成长中的事件跳跃式展开,把青蛙绑在小火箭上发射、用小枪打了弟弟的手指头、小伙伴在游泳池里淹死,惊恐,悲伤,小哥儿几个参加了葬礼一转眼却穿着黑西服在墓园里开始后滚翻。不完整的情节很少量的对话,只靠一串串细节,眼神动作表情,比任何语言更简练的刻画出人的情感的流动变幻和心思的复杂矛盾。布拉德皮特饰演的父亲深爱他的孩子们,他抚育他们也监禁他们亲吻他们又恐吓他们,他为音乐着迷弹一手好巴赫,却又深陷世俗追求的泥沼。一个个外表幸福光鲜的中产家庭里隐藏着怨恨,最无忧无虑的童年有过那一个永世不能忘记的起了杀父念头的瞬间。然后在某一个时刻,没有任何旁白也不借助任何具体情节和对话,我们忽然清清楚楚的知道了影片开头死去的是三个孩子里的谁,长大成西恩潘的又是谁,一切有如天启,不劳作者费口舌,这是镜头叙事的化境。

语言最密集的部分是教堂里一段牧师布道“不要以为你没做过坏事上帝就不会惩罚你……”显然又回到约伯记。这一段布道没有浮浅的安慰虚假的许诺也不威胁不恐吓,只郑重告诉这些信众包括大人和孩子,苦,痛,是人生的.一部分,不管你是谁也不管你怎么做。

令人惊叹的是导演怎样最大程度的利用了电影这种体裁的优势。在体裁的突破上很多人做过大量努力,有人试图把电影作为思辨的工具,做出来的东西大多很笨拙,因在这方面影像终究拼不过文字,但电影也不该只是有声有色的叙事涂脂抹粉的小说。这部片子融合诗意的结构柔韧性极强的镜头和有如天籁的音乐完成了一段关于成长痛苦和死亡的沉思。它不是借助逻辑讲述前因后果的argument,它是借助情感借助人心之广博从人生最小处想到宇宙最大处的meditation。

结尾一段一家人在海滩上重逢,年老的儿子见到年少如花的母亲。人复活的时候该是什么样子年龄几何?人复活时候的样子是他们在我们的记忆里最栩栩如生的样子。看到这里不知为何泪如雨下,好象在这一家里托生过一世。

电影院里除了我们还有五个人,除了一对唧唧喳喳的老夫妻,另外三人都是独自来的,一位白头发先生和两个年轻女人。字幕向上滚动,他们都坐在原地,眼睛一闪一闪,无人起身。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