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其他范文

乡村振兴个人事迹材料范文(20篇)

乡村振兴个人事迹材料范文(20篇)



事迹材料的撰写应该注重实事求是,尽量避免主观评价和夸张修饰。这些事迹材料范文是一个鼓舞和激励,让我们看到了自己也可以追求更好的未来。

个人乡村振兴事迹材料

李雅文,现任佛山市南海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区委农办、区扶贫办专职副主任,20xx年6月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乡村振兴局授予“全国乡村振兴(扶贫)系统先进个人”称号。

李雅文1993年入读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成为国土与房地产开发管理专业的第一批学生。大学期间,他担任班长,也加入了学生会。“在仲恺校园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老师们也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老师们在学习上对我们要求很严格,在生活上又很亲切,对我们很关心,还经常跟我们一起打羽毛球、打排球,我们管理学院书记李锡儒老师当时就住在学校里面,经常带我们去他家吃饭。可以说,在仲恺校园的这两年,既充实又快乐。”李雅文回忆起仲园的点点滴滴,还是记忆犹新。

李雅文在专业学习上刻苦认真,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大二期间,光荣入党。“李锡儒老师经常教导我们,要多出去锻炼,做事情要多实践。”“务实做人,踏实干事”是李雅文做人做事的宗旨。大学期间,专业的老师常教导他们要肯吃苦耐劳、敢于创新,老师们的教导李雅文一直记在心里,他也养成了务实、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20xx年6月,李雅文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乡村振兴局授予“全国乡村振兴(扶贫)系统先进个人”称号。实际上,早在20xx年响应号召到贫困村挂职任村委副书记时,李雅文便与扶贫工作结缘。

20xx年,为响应党中央“东西协作”的政策,南海区与凉山州的甘洛、越西、喜德三县签订了结对帮扶框架协议,李雅文开始了凉山州扶贫的攻坚克难之旅。

“像是从现代社会穿越回到了原始社会,村民们的住宅分散在山上,地板是泥土,卫生环境很差”,回忆起当初入凉山州时的情形,李雅文仍充满感慨。当时凉山州是我国的深度贫困地区之一,甘洛、喜德与越西是凉山州11个深度贫困县的其中三个,彝族人口占大多数。当地自然条件恶劣,地形比较封闭,原本村民的住宅分散,李雅文每次走访当地居民都需要坐四至五个小时的车程,下车后,李雅文还要徒步走一到两个小时才能到达各个散落的农户。

地形的封闭导致当地与外界的交流较少,思想封闭,村民文化水平低,有些村民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村民们平日仅靠手工种植玉米、荞麦等作物维持生活。有些贫困户家里只有一口锅,一把勺子,也没有区分碗筷的意识,吃饭时一家人坐在泥地板上,用手抓饭吃,这把勺子全家共用。由于当地卫生环境的较差,村民们也不讲卫生,医疗资源匮乏,导致肺结核在当地比较多发,诸多问题摆在李雅文等扶贫工作人员的面前,他们感到时间的紧迫和扶贫的压力。

李雅文觉得扶贫工作千头万绪,不可能一蹴而就,最重要的还是要转变人的观念和思想。“在仲恺学经营管理时,老师一直强调,管理最重要的是激发人的内生动力,发挥人的优势。”他想让“一部分人先走出去,起带动作用”。李雅文牵线搭桥、想方设法让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到珠三角地区打工,一开始他们没有工作技能,李雅文就先对他们进行培训,耐心指导他们。为他们提供工作岗位,让他们尽快适应外面的世界,融入社会。几年间,共有6000多村民走出大山,到珠三角地区务工。这不仅改善了村里的经济,更重要的是,他们开阔了视野,提升了技能,假期回到家乡,也会传播先进的思想、带动周围的村民改变观念,让他们看到依靠勤劳奋斗,可以让生活变得更美好。慢慢地,村里人也开始讲卫生了。一切都在潜移默化中慢慢改变。

李雅文不仅带领村民“走出去”,还采取了“引进来”的方法。他与扶贫队伍一起多方联系,为凉山州北三县引进企业11家,因地制宜,打造7个产业园区,总投资超3亿元,带动2万名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业增收。村民的经济有了很大的.改善。

但村里的卫生条件还是比较差,特别是学校条件简陋,设施也不齐全。没有开水房,学生们只能从家里带水到学校,带来的水喝完就没有了,实在渴了只能喝生水。李雅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成立了“雏鹰助飞扶贫慈善基金”,筹集社会善款310余万元专款为北三县104间学校安装255台净水热水器,使凉山州北三县学生饮上安全热水。

聊起扶贫中遇到的困难,李雅文打趣道:“头发就是这样白的。”他顿了一下,说:“扶贫工作中的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常想起仲恺李锡儒老师的教导: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不要惊慌,保持乐观,一步一步地去解决,要奋进,不要松懈!”这些话给了他前进的力量。

在南海区扶贫干部们眼里,李雅文一直是特别能战斗、特别敢担当、特别能吃苦的“一线操盘手”,务实肯干的他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扶贫路上的“老黄牛”。

李雅文每年都要进凉山十几次,每次短则一周,长则十几天。回忆起刚到凉山的日子,李雅文笑着说:“起初什么都需要我们手把手去教他们,就像父亲教孩子读书一样一遍遍地去教,虽说很辛苦,但是帮人的人是最幸福的,看到群众脱贫走向幸福,我也觉得很幸福。”

“互联网对乡村振兴是大有可为的,而物联网是超越互联网的形式,通过物联网发展农业是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向。”李雅文对物联网发展农业的前路信心满满。李雅文在帮扶地推动5g农业、智能化农业发展。最近几年,南海区配合当地在凉山三县打造起7个产业园:在喜德县,他们打造起鲁基乡现代农业循环产业园,该产业园成为四川省第一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在越西县,打造的现代农业(苹果)产业园区,采用5g信息技术栽种“5g苹果”,成为凉山州首个产供销一体、物联网智能化农业园区……这些举措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促进帮扶地农民实现了增产增收。

李雅文结合云浮罗定地区特点创立了“万亩南药基地”,除了引导利用好罗定当地资源外,他结合南海区的优势,联系南海区制药厂与南药基地对接,为基地引入实力雄厚的合作企业,以“强强联合”做大做强南药基地。同时,李雅文还联动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中科院广西植物研究所,为基地注入先进技术力量。“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的源泉,我们也致力于利用科技智能化推动帮扶地的产业发展。”李雅文说。

扶贫期间,李雅文及其团队为云浮56条贫困村集约土地超过3万亩,落实产业项目326个;为凉山北三县引进企业11家,打造产业园区7个,建立“带不走”的长效脱贫机制。发动企业募集近1亿元款物,助推民生发展。20xx年发动165家企业结对云浮56条村,助力脱贫攻坚。20xx年底,云浮市20607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凉山州北三县全部脱贫摘帽。

“看到群众脱贫过上好日子,我也觉得很幸福!”务实做人,踏实干事,李雅文用自己在大学的所学、所悟,为乡村振兴和扶贫事业贡献力量。他,值得吾辈致敬和学习!

乡村振兴个人典型事迹材料

xxx自担任村支部书记以来,团结两委班子成员,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引导群众苦干实干勤劳致富。

一是加强自身建设,严格要求自己,守纪律、严规矩,提高自身素养,注重理论学习。坚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工作生活中对大病户、特困户、五保户等格外关心,为群众排忧解难。大力发展高山生态蔬菜种植、猕猴桃种植、农家乐等产业,推动村集体经济持续快发展。

二是经常性开展自学和参加业务培训,提高自身业务知识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建设学习型的班子,利用“三会一课”和每季度的党员大会等,采取多种形式与班子成员一起学习党的有关政策和文件。

三是自己率先垂范,打铁还需自身硬,抓班子,带队伍,坚持把党员干部的思想、工作、生活作风建设放在首位,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大力开展乡风文明建设,村风民风和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四是严把村干部入口关,按照高标准、严要求选能人,用强人的工作思路,从入党积极分子、致富能手中选出高素质人才,作为后备干部进行培养,优化了班子结构,增强了两委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乐于奉献,敢于担当。

xxx在决胜脱贫攻坚、建设美丽乡村中,敢于担当,勇于探索,采取摸着石头过河,先行先试,全村133户土坯房,改造建好38户全部入住。

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通过精准识别,三评一公示一入户,62户195人实行项目精准、政策精准、帮扶精准、资金精准,不落一户、不落一人,如期高质量推动全村脱贫。

抓民心工程,解难点问题。

xxx始终坚持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为人民办实事当作头等大事,实打实开展网格化管理,做好了护林防火、抗洪抢险、群众突发事件等,两年间调处矛盾纠纷60余起。

他坚持矛盾不上交,邻里矛盾不出网格,一般事不出村,无聚众上访,邻里关系和和美美。

作为一名村党支部书记,他在工作生活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时刻对照党员标准检查自己,带头遵守党纪党规,带头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组织振兴等,走出了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乡村振兴个人典型事迹材料

xxx,1974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1993年12月入伍,1996年12月退伍,绥德县中角镇延家川村党支部书记。作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他充分发挥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秉持军人保家卫国的责任意识,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解群众之所困,以“三变改革”为有力抓手,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全村居民脱贫致富,以改善人居环境及精神文化建设为重点,带领村委班子成员,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全方位提升村民生活幸福感,把延家川村打造成为环境美丽、农民富裕、产业兴旺、品质提升的美里乡村。

2018年3月,绥德县中角镇延家川村退役军人xxx当选了该村新一届党支部书记。他上任当村支书,意味着他要放弃常年在西安经营的高薪酬生意。xxx犹记每次回到村里,乡亲们围住他问长问短,看着老乡们期盼的眼神和延家川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他的内心五味杂陈。这些年,无论走多远,最惦记的还是这个生他养他的老地方,他决定放弃西安的事业,回到生他养他的地方,让乡亲们也富起来,让延家川村旧貌换新颜。

凝聚班子的战斗力。

自18年换届任职后,发现村里存在问题很多,也很严重,如一盘散沙,可如何要处理好这些问题的整合,对我这样的一个新手真的也是难上加难,经村两委多次和村里的老党员,老同志群众代表探讨,研究,商议后,最终我们把这些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得到了妥善善解决,村风,村貌有了很大的变化提高,村里现在不但团结安定,文明和诣,还被列为先进重点文明村。只有解决好问题安稳,才能有下一步的发展。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开展脱贫攻坚以来,该同志始终战斗在脱贫攻坚一线,完成了全村92户188人脱贫,带领群众走上了幸福小康路。他始终坚信“用自己的耐心、真心一定可以换取贫困户的放心”,经常“到户中、面对面”入户了解农户困难,对本村所有贫困户的家庭实际情况均能做到“情况清、底子明、了如指掌”,并且能真正做到把贫困户当做自己的亲人,针对贫困户的困难需求,能够及时到户了解并帮助解决,在当地老百姓口中得到了一致好评。

产业发展创益明显。

他上任后发现,延家川村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全村土地闲置荒芜,村集体经济落后,主导产业薄弱,在家群众增收困难,村民人心涣散。面对这样的现状,他带领村两委班子在深入学习中转变思路,在一系列的探索过程中,结合“三变”改革,围绕盘活集体资产、农村土地、林地、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资源要素,激活发展潜能,先后到山东寿光考察温棚种植,陕南革命老区柞水,天津毛家裕,杨凌农高会等地学习考察;为了使“死资源”变成“活资产”,他决定流转本村土地,使村民有一个长效稳定的收入。2018年9月成立绥德县中角镇延家川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采用三变改革六步法,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2018年11月,合作社流转川地60亩来发展蔬菜大棚项目,建成标准大棚27个,同时大棚基地设施配套400吨蓄水池,管网,电,路,太阳路灯等均己建设安装完成,带动全村387户1089人增收,同时,大棚种植项目雇佣贫困劳动力20余人,户均家庭务工收入增加4000—9000元,这样不但增加村民的收入,同时还能壮大集体经济,尽早实现全村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另一方面流转土地100亩用于栽培高标准、高品质红薯,预计稳定增产40%,可直接带动20户62人增收。腰包鼓起来,日子美起来。看着乡亲们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他说,再苦再累都值了。

基础设施大变样。

村民富裕起来后,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能落后,他多方争取,积极协调,依托政府和社会力量,解决了乡亲们吃水难的问题,新建3口水井,维修2处水井;同时打造村委阵地,对阵地会议室打造和墙面,亮化灯,广场运动器材的安装打造,全村路灯的更换90多盏,热水器56个,新式电表370余户,硬化村里道路一公里,为全村新建厕所235户;同时发展红薯产业一百亩,建成可容纳30人的幸福家园,争取200万包大棚河提解决了父老乡亲们的出行难,用电方便问题,提高了我村形象硬件设施建设,面貌焕然一新。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2019年中秋节,举办了延家川新民风表彰暨中秋大会,为了调动村民们的积极性和凝聚力,评出10名个人先进进行表彰,通过表彰,大力弘扬道德模范的无私奉献精神,教育引导广大村民,以道德为榜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从而弘扬社会正气,倡导时代新风,提升村民思想道德素质,深入推进全村公民道德建设,助力脱贫攻坚。同时营造出勤劳致富光荣、安于贫困可耻的社会新风气,形成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社会风尚。

团结老兵共创共建战疫一线勇敢逆行行。

作为延家川村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为更好地服务退役老兵、团结退役老兵,他采取网格化管理模式,同时建档立卡,每一名退役军人一户一档,收集诉求与建议,定期召开座谈会,交流红色基因故事、致力军人精神传承。将优秀退役军人延维浩选为村环境卫生监督员,号召退役军人群体参与村集体建设,以军人精神的引领示范作用营造全村积极进取氛围。

战役一线勇敢逆行。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他冲在疫情防控一线,为群众筑起一道坚固防线。他从腊月二十八接到镇疫情防控工作任务后,即刻投入到防疫工作中,带领村两委成员,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冲在疫情防控工作一线,带头做好疫情防控宣传,通过网格细化,班子成员与网格员一起挨家挨户走访宣传,确保户户到位、人人知晓。为切实把“内防输出、外防输入”落到实处,在村各出入口设立卡点,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严格排查劝返外来车辆及行人。值班值守期间,他总是主动值夜班,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其他同志,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力量。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始终坚守着军人的性格和气质、纪律性和无私奉献精神,时时处处彰显着一名退役老兵良好政治素养和赤胆忠诚,是退役军人中的优秀代表,是一面旗帜。作为村党支部书记,他始终牢记党的初心与使命,不计个人得失,为了全体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不遗余力。

乡村振兴个人典型事迹材料

延东生,1974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1993年12月入伍,1996年12月退伍,绥德县中角镇延家川村党支部书记。作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他充分发挥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秉持军人保家卫国的责任意识,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解群众之所困,以“三变改革”为有力抓手,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全村居民脱贫致富,以改善人居环境及精神文化建设为重点,带领村委班子成员,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全方位提升村民生活幸福感,把延家川村打造成为环境美丽、农民富裕、产业兴旺、品质提升的美里乡村。

2018年3月,绥德县中角镇延家川村退役军人延东生当选了该村新一届党支部书记。他上任当村支书,意味着他要放弃常年在西安经营的高薪酬生意。延东生犹记每次回到村里,乡亲们围住他问长问短,看着老乡们期盼的眼神和延家川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他的内心五味杂陈。这些年,无论走多远,最惦记的还是这个生他养他的老地方,他决定放弃西安的事业,回到生他养他的地方,让乡亲们也富起来,让延家川村旧貌换新颜。

凝聚班子的战斗力。

自18年换届任职后,发现村里存在问题很多,也很严重,如一盘散沙,可如何要处理好这些问题的整合,对我这样的一个新手真的也是难上加难,经村两委多次和村里的老党员,老同志群众代表探讨,研究,商议后,最终我们把这些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得到了妥善善解决,村风,村貌有了很大的变化提高,村里现在不但团结安定,文明和诣,还被列为先进重点文明村。只有解决好问题安稳,才能有下一步的发展。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开展脱贫攻坚以来,该同志始终战斗在脱贫攻坚一线,完成了全村92户188人脱贫,带领群众走上了幸福小康路。他始终坚信“用自己的耐心、真心一定可以换取贫困户的放心”,经常“到户中、面对面”入户了解农户困难,对本村所有贫困户的家庭实际情况均能做到“情况清、底子明、了如指掌”,并且能真正做到把贫困户当做自己的亲人,针对贫困户的困难需求,能够及时到户了解并帮助解决,在当地老百姓口中得到了一致好评。

产业发展创益明显。

他上任后发现,延家川村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全村土地闲置荒芜,村集体经济落后,主导产业薄弱,在家群众增收困难,村民人心涣散。面对这样的现状,他带领村两委班子在深入学习中转变思路,在一系列的探索过程中,结合“三变”改革,围绕盘活集体资产、农村土地、林地、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资源要素,激活发展潜能,先后到山东寿光考察温棚种植,陕南革命老区柞水,天津毛家裕,杨凌农高会等地学习考察;为了使“死资源”变成“活资产”,他决定流转本村土地,使村民有一个长效稳定的收入。2018年9月成立绥德县中角镇延家川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采用三变改革六步法,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2018年11月,合作社流转川地60亩来发展蔬菜大棚项目,建成标准大棚27个,同时大棚基地设施配套400吨蓄水池,管网,电,路,太阳路灯等均己建设安装完成,带动全村387户1089人增收,同时,大棚种植项目雇佣贫困劳动力20余人,户均家庭务工收入增加4000-9000元,这样不但增加村民的收入,同时还能壮大集体经济,尽早实现全村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另一方面流转土地100亩用于栽培高标准、高品质红薯,预计稳定增产40%,可直接带动20户62人增收。腰包鼓起来,日子美起来。看着乡亲们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他说,再苦再累都值了。

基础设施大变样。

村民富裕起来后,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能落后,他多方争取,积极协调,依托政府和社会力量,解决了乡亲们吃水难的问题,新建3口水井,维修2处水井;同时打造村委阵地,对阵地会议室打造和墙面,亮化灯,广场运动器材的安装打造,全村路灯的更换90多盏,热水器56个,新式电表370余户,硬化村里道路一公里,为全村新建厕所235户;同时发展红薯产业一百亩,建成可容纳30人的幸福家园,争取200万包大棚河提解决了父老乡亲们的出行难,用电方便问题,提高了我村形象硬件设施建设,面貌焕然一新。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2019年中秋节,举办了延家川新民风表彰暨中秋大会,为了调动村民们的积极性和凝聚力,评出10名个人先进进行表彰,通过表彰,大力弘扬道德模范的无私奉献精神,教育引导广大村民,以道德为榜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从而弘扬社会正气,倡导时代新风,提升村民思想道德素质,深入推进全村公民道德建设,助力脱贫攻坚。同时营造出勤劳致富光荣、安于贫困可耻的社会新风气,形成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社会风尚。

团结老兵共创共建战疫一线勇敢逆行行。

作为延家川村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为更好地服务退役老兵、团结退役老兵,他采取网格化管理模式,同时建档立卡,每一名退役军人一户一档,收集诉求与建议,定期召开座谈会,交流红色基因故事、致力军人精神传承。将优秀退役军人延维浩选为村环境卫生监督员,号召退役军人群体参与村集体建设,以军人精神的引领示范作用营造全村积极进取氛围。

战役一线勇敢逆行。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他冲在疫情防控一线,为群众筑起一道坚固防线。他从腊月二十八接到镇疫情防控工作任务后,即刻投入到防疫工作中,带领村两委成员,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冲在疫情防控工作一线,带头做好疫情防控宣传,通过网格细化,班子成员与网格员一起挨家挨户走访宣传,确保户户到位、人人知晓。为切实把“内防输出、外防输入”落到实处,在村各出入口设立卡点,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严格排查劝返外来车辆及行人。值班值守期间,他总是主动值夜班,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其他同志,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力量。

个人乡村振兴事迹材料

作为一名乡村振兴专干,xxx始终不忘组织的要求、为村民服务的宗旨。一场蔓延性的疫情在全国席卷而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仍处于扩散期的严峻形势下,他始终坚定信念、团结一致、服务群众,主动投身疫情防控工作,与全村党员双联户长等共同组建“党员突击队”“双联户长突击队”“人大政协突击队””退伍军人突击队”,坚守岗位、服从安排、随时待命,争当防控一线的“排头兵”、为民服务的“勤务员”。

他始终坚定信念、坚守岗位,将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关键时刻不懈怠、不退缩,在防控疫情斗争中践行宗旨意识、锤炼理想信念。

在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组织下,xxx挨家挨户进行宣传疫情防控措施,并做藏语翻译,细致讲解、宣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情况知识,劝导村民加强自我防护,不参加聚会活动、无特殊情况暂不外出;引导村民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在全村营造浓厚的防疫氛围,提高村民的防护意识。

他主动对对近期返乡人员的工作地点、返乡途径等进行详细登记。每天电话等方式逐一询问反乡人员的身体状况、其中从湖北省武汉市返乡回乡人员,进行居家隔离14天、检测每日体温,做到精准到户、精准到人。同时,监督村里各家商铺,检查商店商品有无涨价,蔬菜、粮食等群众日常用的物资供应情况,有无存在供不应求情况。定期安排人员到市区购买生活用品、满足村里生活必需品,让“制度与温度”并存。

他定期对每家每户进行消毒,对公共垃圾箱、村便民服务中心、村超市等人流量相对多的区域消毒,日夜轮流巡逻。耐心劝导集中聊天、晒太阳消遣的村民回家;提醒不戴口罩就出门的村民做好防护措施。

几天以来,xxx与工作队和党员始终坚守在各村出入口,逐一排查、登记外来车辆人员,耐心劝返前来走亲、串门、拜年的外来人员,牢牢守住防范疫情输入性风险的前沿关口。

他说:“我也会同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为“抗疫情”全面胜利作出更多贡献”。

乡村振兴个人典型事迹材料

xxx,男,1986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青年民营企业家,现任滦南县西泽坨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作为回村任职的大学生,大学毕业后,他俯下身子、亲力亲为,带领村“两委”干部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落成温泉城项目,规范运行自建幼儿园,改造运动健身馆,建造民俗文化馆,筹划建设文娱活动广场及党建文化广场,使一个街道不整齐、环境脏乱差的落后村庄,实现了美丽蜕变。

他始终坚持重在教育、硬在思想的管理理念,不断加大党员教育管理力度。

任职后,他每名党员必访、困难群众必访、现任村干部必访,把思想好、责任强、能吃苦耐劳、有奉献精神的大学生纳入村“两委”骨干后备干部人才库,鼓励他们坚定理想信念、明确参选目的、增强竞选信心,扎根农村,勇挑重担。结合开展“三学三增”活动,使他们更多地与党员、群众接触交流,掌握开展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为他们进入村“两委”班子“铺路搭桥”。该同志带头对照标准给自己照镜子,每月召开一次全党评价会,站好岗,守好责,履行承诺。定期邀请镇包片、包村干部结合重点工作到村讲党课,安排老书记老党员轮流讲党史村史,聘请党校老师入村专题辅导方针政策,七一、十一组织党员到乐亭李大钊纪念馆、全国文明村滦南县姚王庄镇李营村等周边教育基地现场学习。为保证学习覆盖率,带头“送学”“寄学”,村内4名年老多病党员和2名随子女在外居住的党员,每次都将学习材料、会议记录复印一份,送至他们手中或发至外地党员子女的微信。

他始终坚持开门纳谏、走在党员群众中间寻找村级事务管理的路径。

在村中分类设定文明宣传岗、致富带富岗、环境卫生岗等12个岗位,24名党员参与其中,村内专门制定展示牌,将党员定岗及服务村民情况明岗公示。严把发展程序,加强过程管理,切实把好党员“入口”关,发展党员始终做到“三个坚持”:坚持发展立场坚定、政治表现好的人,坚持培养致富能手、高学历人才和退役军人,坚持培养工作积极、维护大局、支持村内工作的人。党支部建立了“两委”干部近亲属备案制度,发展党员时集体讨论,严格审查,防止“近亲繁殖”。他把每名党员视为“家庭”成员,真情关爱,倾心帮助,不断提升党员的认同感、荣誉感。工作中尊重党员,保障党员权利,给话语权,党员声音必听,党员建议必回;生活中关心党员,支部定期走访慰问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每逢节假日,该同志自掏腰包以支部名义慰问,累计达到6万元;发展上支持党员,利用个人企业优势,定期给党员免费培训技能,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村务上依靠党员,所有村务向党员公开、接受党员审议,收到党员意见建议35条,采纳落实21条。

他坚持带领村“两委”解放思想、真抓实干,严格履行职责,定目标、找路径,谋划村庄发展,大刀阔斧进行美丽乡村建设。

投资80万元,建成占地11.3亩的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和排球场、篮球场、羽毛球馆。投资45万元将村委会办公室扩建成二层楼,16间房屋建筑面积达448平米,重修文化广场7700平米。在办公楼一层专门谋划建设一间民俗展馆。主、副街道新增硬化路面3500㎡,硬化率达100%,实现户户通。铺设水泥砖6000平米、沥青路面4000平方米,村内整体路网布局合理。新安装路灯80盏,共达到285盏,主、副街道全部实现亮化。在原有绿化基础上又栽植龙爪槐和低矮绿化苗木。村北绿化带补栽海棠、卫矛、松树等绿化苗木7020棵,花草7万株。村西新栽植白蜡2000棵、小黄杨40000株,小型盆栽40000盆,节点小区绿化覆盖率100%。2020年西泽坨村被被评为省级森林乡村。

他在担任唐山腾飞有限公司总经理期间,于2016年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称号,产品出口到多个国家,“根”牌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他致富不忘乡亲,带领公司积极参与抗旱救灾、捐资助学、扶贫帮困、扶弱助残、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抗击疫情等活动。2015年为公司贫困职工刘翠霞捐款2万元,他为身患癌症的职工家属捐款2万元;2017年为村内安装路灯捐款20万元;2017—2018年捐资助学5万元;2018年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捐款35万元;2019年建设村两室捐款18万元,路面硬化捐款12万元,绿化捐款8万元,亮化捐款10万元;2020年疫情防控捐款5万元。累计已捐款100多万元。

乡村振兴个人典型事迹材料

2016年4月10日,由市委指派,刘艳军来到省定贫困村龙门县东村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4年来,他不忘初心,记住使命,扎根瑶乡,甘于献身,唱响了新时代消除贫困和振兴乡村的雄浑乐章,给村民们带来了消除贫困的成果。目前,上东村劳动力贫困家庭年人均收入突破1万元的村集体收入从扶贫前每年约2.7万元增加到39万元,从贫困村到小康村,从后进村到后进村,从产业空心村到网红打卡地的变化。

用真相赢得民心,激发消除贫困的内在力量。

得知被派往东村时,刘艳军兴奋焦急。市委要求将上东村建成省级扶贫示范村,向全市乃至全省表率。这意味着上东村扶贫工作不仅要做好,还要做好新的、优秀的工作。作为军转干部,他深感重任肩膀,心里暗暗地给自己立了军令状:不拔贫穷的帽子决不接受士兵!

要想脱贫,先改变自己。从机构到乡村,只有扎根,才能把两心变成一心。白天访问贫困家庭了解情况,晚上熬夜整理扶贫资料,到了上东村,刘艳军忙于工作。

第一次来的时候,有些村民给这个从机关下来的扶贫干部打了个问号,推测刘艳军是否来镀金。但刘艳军决心以真心战胜民心,凝聚消除贫困的攻势。从星期一到星期五,吃、住、工作都是村里的工作模式,很快就融入了上东村。他积极深入村民家,嘘寒问暖家,了解村民家庭成员和收入状况、贫困原因等,正确识别建卡贫困家庭47户172人(其中有劳动力贫困家庭35户153人,无劳动力5户12人,五保户7户7人)经常深入田地,与村民寻找财富的良策,与贫困家庭一起工作。四年来,刘艳军通过自己的社会关系为上东村贫困大众筹措扶贫慈善金和物资共计一百多万元,帮助大众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最令村民感动的是,在2020年抵抗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刘艳军一直与村党员干部奋斗在防疫现场,为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健康担当守护者。

刘艳军的辛勤工作和真相深深感动了上东村村民。现在村民们的等、靠、要思想消失了,富奔康的内生力进一步激发了。

寻求良策实际招募,铺设产业兴村新路径。

治贫困要治根。产业扶贫是消除贫困根源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提高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大众就地就业的长期计划。

上东村是龙门县的水源保护地,被列为禁养区和禁采区,注定很难走工业化发展道路。如何打好产业扶贫卡,最大限度地将现有资源转化为现实财富?刘艳军认为,产业扶贫只有根据土地条件、对症疗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稳定的扶贫。

在实际调查和论证的基础上,刘艳军和村两委班寻求构想,提出构想,寻找产业兴村的突破口。他立足于该村温泉、百竹园、古树林等自然生态资源和瑶族特色文化优势,加快推进以温泉为重点的少数民族特色生态旅游产业和多种产业相结合的农村产业发展新路径。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目前该村发展的主要产业有乡村生态旅游、光伏发电、生态种养、广告租赁、竹制品加工等。此外,刘艳军为上东村赢得韶新高速出入口,为今后大型温泉项目落地奠定了交通优势。村民们说他为上东人民做了现代、工作千秋的好事。

刘艳军通过建立财富领导人才库,请相关技术和业务专家培训财富领导人,培养技术、通电商、会管理财富领导人,建立专业合作社3人。四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他和村两委班子、村民们通过开辟切实可行、合理有效的产业发展新途径,帮助上东村和贫困家庭形成造血功能,走上长期稳定的脱贫致富之路。

抓住党建促进和谐,描绘美丽乡村的新画卷。

送钱送货,不如建个好支部。四年来,刘艳军指导省、市、县加强党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实施方案,强调基层组织建设,以标准化、规范化的美丽党建设体系引领上东村党建设,建设不去的扶贫团队。

针对上东村党支部在外务工流动的党员多、经常教育困难组织的特点,村党支部建立了上东村党员之家的微信群,在小组中及时发表了村党支部的工作动态、时政教育内容、党的理论知识等,为在外党员建立了学习教育的便利平台。与此同时,该村党支部重视发展培养党员,近3年发展3名30多岁的大学生预备党员和2名30多岁的入党积极分子,严格执行三会一课、民主评议、民主管理党员等相关制度,重视制度管理党务村务,致力于解决班级执行力、战斗力不强、组织生活不规范等问题。

四年来,通过抓住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发挥了上东村党支部的战斗要塞作用和党员队伍的先驱模范作用。党建促进和谐,现在上东村各社会事务呈现出繁荣景象。该村也相继荣获省文明村惠州市法制建设示范点惠州市先进基层组织等称号。刘艳军坚信,在党建的带领下,上东村的党员干部一定能成为未来描绘美丽乡村新画卷的主力军。

现在的上东村,产业繁荣,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管理有效,生活富裕,村民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富裕奔走的力量更充分。

上东村的蝶变有目共睹,而刘艳军所付出的努力更是让当地村民们感动。2021年4月,因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方面表现突出,刘艳军获评为广东省乡村振兴先进个人,被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通报表扬。

乡村振兴个人典型事迹材料

xxx,男,汉族,1978年12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2016年以来一直参与乡村振兴工作。6年来,他一直埋头本职工作,踏踏实实,任劳任怨。得到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一、不断充实自己,提升工作能力。

在xxx县的乡村振兴领域,xxx的业务能力水平是得到了广大基层干部的认可。而这一切来源于他对业务和政策不断的学习和执着。为做好乡村振兴工作,自参与工作以来,xxx同志十分注重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充实提高自己。他非常重视对乡村振兴领域业务知识的学习。他积极参加省级部门组织的各类业务培训。他还到其他市县实地学习先进的经验。与兄弟市县业务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学习他们好的工作方法。潜心学习,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积极适应不断发展的工作需要。他在主持编写全县的优惠帮扶政策手册编制过程中,为了确保优惠政策手册通俗易懂,他自己对草稿逐条逐句研究,自己先吃透弄懂,几易其稿才最后定稿。从而确保手册既严谨,又通俗易懂,方便广大帮扶人和脱贫户理解掌握。

二、以身作则,为事业全力拼搏。

自从投身乡村振兴工作以来,他兢兢业业,锐意进取,全力拼搏,为推动全县乡村振兴工作,贡献了自己的全部热情和力量。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数据统计工作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在刚开始这项工作的时候,他面临的是一个从无到有,一穷二白的数据库。在工作开展初期,帮扶对象的数据变化较大,而且所有人都在进行系统录入,系统经常卡顿或瘫痪,增加了系统数据录入难度。为了回避各地登录的高峰,他和乡镇的专干人员、系统录入人员十余人采取错峰录入的方式。他们每天早上三点至八点,中午等其他地方的工作人员吃饭休息的时间,他们开始录入,晚七点至十点在单位进行集中录入系统。已过不惑之年的他和年轻人一样连续工作,经常录入的眼睛都花了,看数据和表格都重影,鼠标都点不准位置。为做好帮扶对象的识别,动态管理、退出等系列工作,他和xxx办、乡镇的基层同志一起,研究方案、琢磨流程、假设各种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看似简单的工作,但是却涉及广大农村群众的切身利益,具体的流程、环节把握不好,就容易引发矛盾,增加不稳定因素。为此,他和全县的xxx干部始终严格要求全县x个乡镇x个行政村严格按照规定的流程、步骤开展相关工作。在帮扶对象识别和退出上,严格遵守识别和退出流程,确保识别和退出工作严谨规范,经得起时间和群众的检验。为了让广大帮扶干部能准确做好建档工作,他还制作工作流程及时间安排、相关表格填写模板和说明以及动态管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保证动态管理工作顺利进行。他还和同事到各乡镇给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开展培训,讲解流程和注意事项。在期间,他走遍了全县xx个村。

任劳任怨,默默奉献。为了做好全县动相关业务解答,他公开了自己的联系方式,全县的帮扶责任人、村两委、驻村工作队、乡镇工作人员,随时有问题可以随时咨询,无论早晚、节假日都能得到他的认真细致解答。那段时间,他每天都能接到100多个各类询问电话。电话打到没电是常事,以至于有一段时间他曾经想把手机从智能手机换成电池更抗用的老人机。几年里,他没有休过年假,晚上经常加班到半夜,春节期间也仅休息了四天时间,“五加二,白加黑”,成为他工作是日常写照。为使低收入家庭符合条件的子女都能享受到这项些惠民政策。在每次发放之前他都要对学生申报的材料逐页逐项审核,比对往年度享受过补贴而当年未申报的学生名单,逐个联系确认,以免学生错过申报机会,保证符合条件的学生应补尽补。

三、默默奉献,善作善为。

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他也不例外,他爱人是老师,还是班主任,每天早出晚归,孩子外地读高中,家中老人体弱多病,都需人悉心照看与陪伴,尽管如此,为了全县的工作,他在工作上投入了自己全部精力,舍小家、为大家,每每想到这,都感到对家庭的深深愧疚。这几年来,为了做好各项工作,他不知道牺牲了多少双休日,不记得献出多少个“白加黑”,面对女儿埋怨的语言和妻子抱怨的目光,他只能继续勤勤恳恳的奋战在xxx工作上。妻子做腰间盘手术,手术后需要人全程陪护,他只是陪护了2天,工作忙不开,又找亲戚帮忙照顾,自己又回到了工作岗位。

他深知,乡村振兴工作任重而道远,他将以饱满的热情继续投入到全县的乡村振兴工作中去,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善作善为,为打赢这场新战役贡献自己全部力量。

乡村振兴个人典型事迹材料

她,虽是一名90后女孩,却有着巾帼不让须眉的勇气和担当;她,虽从小生活在市里,却对农村有着一份特殊的眷恋和情怀;她,虽有拿高薪做白领的机会,却毅然放弃选择服务家乡和父老……,她就是董家街道董家村乡村振兴专员孙晓丹。她入职以来能够迅速转变角色,积极参与村级各项工作,成为董家村的一名得力干将。

做好党员的带头示范员。

作为董家庄村党委第一党支部书记,她始终以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村党委组织安排的各项活动中,积极主动、冲锋在前,为第一党支部其他35名党员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支部日常管理中,她积极下达上级的各项指示和学习任务,对于支部内行动不便的老龄党员,及时将学习材料送达老同志手中,不让第一党支部内的一名党员掉队。

疫情期间,她作为分网格长,积极调配网格内的党员团员防控志愿者分片分段,进行人员排查盯控、村内大集劝离、宣传防控知识、下达防控通知,有效地防止了人员聚集,提高了村民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筑牢了村党委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同时,她带头上交了壹仟元“特殊党费”,支部36名党员全部上交并积极捐赠,为疫情防控贡献了力量。在安置房分房现场,她积极组织本支部党员担任志愿者,为村民提供服务,保障分房现场有序进行,保障村民按时按规进行抽签选房。

做好群众的政策讲解员。

作为董家村第1、2、3村民小组的临时负责人,她积极做好政策的讲解员,让村民真正听懂弄通相关政策,尤其在处理十村整合分房问题过程中,为了协助村两委积极稳定村民情绪,化解存在的矛盾,利用新媒体微信公众号“吾乡董家”在网络上积极发声,弘扬正能量,使区委、区政府的政策、答复意见和声音及时贯彻到全村,点击阅读量每次都能达到三四千,几乎覆盖了董家村全体人员并通过各种微信群向外扩散,使更多不明真相的群众了解实情,及时有力正面宣传引导群众把思想统一到区委、区政府政策意见上来,使矛盾逐步化解,使分房工作得以顺利完成。

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姑娘户土地收益分配问题上,她配合管区、村积极参与到调解中,整理归类相关法律政策文件,为顺利调解提供依据,避免了矛盾升级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做好党建工作的创新策划员。

服务党建,融入党建,开展活动是关键。她积极协助村党委开展好传统学习课堂的同时,改变和创新学习方式,协助策划组织开展了“因为,我是共产党员”宣讲报告会、庆七一“爱诚仁孝虞麓下,乔迁新居颂党恩”朗诵活动暨“中国梦新时代话小康”系列宣讲活动,从“被动听”到“主动讲”,从“倾听者”变成“讲述者”,直观生动的宣讲,身边的党员讲述身边的事,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把纯粹的理论转化变成党员的身边实践,从“细微处”凸显“大格局”,切实激发带动其他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带头做实事,主动担责任。

传承红色基因,秉持初心前行,让实地课堂用起来。在党员教育中,她协助配合村党委运用观摩、体验、讲授、研讨等多种学习方式,采取主动学、走出去、学回来等形式,增强学习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先后协助策划组织党员赴长清大峰山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莱芜战役纪念馆、董家街道甄家村等地学习教育用实地实情实景教育党员、感化党员、激励党员,进一步了强化广大党员的党性修养,学习模范人物典型事迹的积极性,以及对标进行党性自检,汲取精神营养的自觉性。

发挥科技优势,改变教育模式,让网络课堂联起来。在疫情期间,为避免人员聚集接触,她协助村党委利用网络平台,运用学习强国app中的强国视频会议,协助开展多次线上主题党日活动,云学习不断档。每次视频会议后,积极听取党员意见,群策群力,不断优化学习流程,努力让老龄党员也加入到网络学习中,更努力满足年轻党员自主便捷的学习需求,延伸学习研讨时间空间,实现学习资源共享。网络课堂进一步提高了党员的学习积极性,网络课堂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党员可以有针对性的学,带着问题学,从而运用到实践中。

做好党建工作的总结宣传员。

为了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适应村改居管理模式的变化,在管理区崔书记的指导下,她总结归纳出《董家庄村党委“321+6”党建工作法》,是董家庄村党委党建工作的再延续,更是党建工作与社会治理相结合的新探索。

运营“吾乡董家”微信公众号,充分发挥其舆论传播功能,宣传董家庄村党委党建工作、村委会村务工作新动态,广泛收集民意,提升群众对村两委工作的认可程度。同时,她积极协助编写村两委各类汇报材料,如优秀党支部事迹材料、文明单位申报材料等。仔细认真梳理董家庄村文明村创建与文明实践站的相关档案,规范早期档案,提升创建水平,将村两委各类工作切实展现出来,做好文明村创建与文明实践站的档案整理员。

青春因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作为一名乡村振兴专员,一名新时代的青年党员,她将继续脚踏实地,立足本职,为董家的乡村振兴贡献“她”力量!

乡村振兴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郭xx,男,1993年11月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2017年4月参加工作,现任xx省xx市xx镇柏林西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xx普阳钢铁集团董事长、团委书记,兼任全联冶金商会副会长、xx省节能协会会长,邯郸市政协委员、邯郸市青年企业家商会发起人。曾荣获“xx省新时代冀青之星”“中国制造业十大领军人物”“xx省诚信企业建设优秀工作者”“xx省优秀团干部”“xx好人”“邯郸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邯郸青年五四奖章”等称号。

近年来,该同志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以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诚实守信、矢志奋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响应党团组织号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凝聚团员青年,投身乡村振兴实践,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作为一名农家子弟,郭xx热爱自己的家乡,并时刻满怀为家乡做贡献的热情,2018年普阳钢铁集团与xx市xx镇政府签订精准扶贫合作意向书,郭xx第一时间组织各厂部室青年员工,成立青年志愿服务队,主动投入到精准扶贫工作中去,和驻村扶贫干部一起到镇上24个村摸排统计,深入农户家中了解贫困群众状况,最终确定帮扶建档立卡户270户,涉及贫困群众701人;为112名70岁以下有一定劳动能力的留守老人设立了公益性岗位,每年支付工资80余万;出资22万元为19户贫困群众修葺危房;出资100万元建立了“精准扶贫基金”,对全镇失去劳动能力的“特困户”进行帮扶,解决他们的日常开销;每年出资300多万元为建档立卡之外相对贫困的边缘户补助医疗保险,进一步减轻了他们看病就医负担。发起青年志愿者“一对一”帮扶活动,每逢传统节假日,郭xx都会和青年志愿者们为困难群众发放米面油等慰问物资,各村支部书记都说:“每个贫困户都能领一大袋米、一袋面,两壶油,过节可不愁了。”

在郭xx和他的青年志愿者队伍的热心帮扶下,2020年xx镇24个村701名建档立卡群众全部高标准脱贫,当地群众夸赞郭xx为村里新一代年轻人的榜样!

作为一名农村党员干部,身为年轻一代的企业管理者,郭xx一直想为农村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争做工业反哺农业的典范。为了让乡亲们能够享受更加美好幸福的乡村生活,为了让村里的街道更宽敞、房子更漂亮、广场更时尚,为了让大家能够拥有更加丰富的文化生活,2020年郭xx积极落实人居环境改善工作要求,一方面组织青年志愿者经常开展环境卫生治理、关爱留守儿童、走访慰问困难群体等志愿服务活动,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企业发展优势,大力支持本村及周边村庄的乡村治理工作。对xx镇商业街实施复古修缮,建设了便民图书室3处、党史阅览馆2处、健身广场10处、大型停车场4处、地标性文化雕塑3处;种植各类观赏花木7万多平方米,美化墙壁15余万平方米,合计出资8000万元,极大地改善了千年古镇的居住环境。同时,出资1。5亿元美化了柏林村西近万亩荒山,保护了生态环境,并大力扶持发展种养殖等生态农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130余人,通过村企联合的方式,开辟了产业助农新渠道。

秉承着“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员工创建幸福家园”的职责使命,郭xx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全面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出资3亿多元铺设暖气管道400多公里,为周边13个村10000多户居民提供集中供暖,让农村群众温暖过冬;捐资7亿多元建设的邯郸市高等幼儿专科师范学校已经正式投运1年,源源不断为农村地区的幼儿园、小学输送青年教师人才,助力农村教育发展;2021年8月,向河南郑州、xx邯郸抗洪救灾合计捐款3000万元,帮助受灾群众渡过难关。

此外,普阳钢铁集团近几年稳步强健的发展势头也很好地带动着周边各行各业的同步发展,大大促进了周边乡村的商务、餐饮和村镇建设的协同振兴;解决了贫困山区7000多人的就业问题,并安排下岗职工及未分配大中专毕业生900余名,安置退伍军人500余名。40多年前,普阳钢铁集团所在的xx镇,在年收入百元的家庭里,恐怕十户里难有一辆自行车。现如今,许多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早就过上了住二层楼、开小轿车的小康生活。

乡村振兴事迹材料

王xx,男,1982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20xx年换届后,担任前大章乡永安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xx年轻、有干劲,带领班子成员干实事、强治理、谋发展,村内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村党组织领导有力。20xx年村“两委”换届后,王xx首先对“村两委”干部进行明确分工,细化责任,20xx年确定入党积极分子5名,新发展党员3名,2名党员按期转正,村党支部积极调动党员、积极分子和志愿者等参与村内疫情防控、人居环境治理等工作,进一步发挥了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基层治理规范有效。目前,村内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一监督”“三务公开”“小微权力清单”“党建工作年会”等制度规范,完善村规民约,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实现党组织领导的村级事务运行机制规范有序;进一步完善红白理事会制度,村“两委”班子成员多次出面调解,村内实现白事不穿白、不发烟、不放炮;红事不使用高价烟酒,有效抑制了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

乡村发展充满活力。在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中,一方面村党支部依托村内2个家庭农场、4个合作社和种粮大户等资源,实现对村内2250亩土地进行统一育种,村党支部统一购置化肥、种子,发挥好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作用,以此来增加村集体收入;另一方面该村通过竞价的方式对村内238亩窑坑地进行承包,20xx年度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5万元,2022年预计达到11.2万元。

做好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首先对村内8条主道进行分包,每条街道由一名村干部和一名村民代表分包,明确责任人;村内四个大坑实行村干部分包坑塘制度,每个大坑由一名村干部与一名党员直接分管,对大坑进行机械清理,并进行围档,杜绝垃圾进坑,分包责任人每周对坑塘进行检查,做到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目前坑塘状况维持良好;村内垃圾日扫日清,村“两委”干部带头清除街内墙体小广告,在主要街道书写人居环境、除村霸等宣传标语,起到了美化和警示教育作用;开展绿化、亮化工作,新种植核桃树160余棵,更换太阳能路灯120盏,村内面貌整体提升;目前村内改厕率达到93.8%,争取今年标准化厕所改造完成率达到100%。

乡村振兴事迹材料

xx,青岛市水文局党委委员、副局长,20xx年10月至20xx年4月在省派莒县乡村振兴服务队工作。该同志坚持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学懂弄通上级党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拜周边同事、人民群众为师,以所学所思指导所作所为,扎实转变工作作风,主要负责帮包招贤镇大罗庄村,积极做好五个村的生态振兴、脱贫攻坚、对接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

坚持下沉到村、脚沾泥土,摸清吃透村情民意。工作之初,xx与同事利用一个月时间下到地头、走街串户,摸清吃透所帮包的大罗庄村的产业发展、脱贫扶贫、组织建设、历史文化、生态资源、人口结构、清产核资、帮扶需求等情况,走访全村所有贫困户,并主导完成调研报告。对五个帮包村在生态振兴、脱贫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开展专项调研,形成专题报告,为镇村规划的编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规划先行、挂图作战,建立健全工作台账。在摸清吃透村情民意、形成专题调研报告的基础上,xx逐村走访调研、查漏补缺,以项目化管理的思维将各村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需求细化、实化,明确项目选址、工程总量、预算金额、时间节点、牵头单位等信息近百条,形成工程推进表和项目作战图,并反馈到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等规划编制单位,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干到底。

坚持立足优势、发挥专长,用心尽力当好助手。作为水利系统的一员,xx坚持立足自身优势,积极对上争引,对接省移民局为大罗庄村争引库区移民资金,计划全部用来建设鲜切花种植大棚,带动大罗庄村产业结构由传统的畜禽养殖业转向现代化程度高、经济效益好的特色种植业。同时,积极对接县水利局、环保局等县直单位,先后协助争取多项水利资金投入五个帮包村的水系环境治理,争取污水治理资金投入王家台子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乡村振兴事迹材料

xx,谢菲尔德家庭农场负责人,20xx年秋天,xx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硕士毕业回乡创业,在龙泉街道梁家屯、俞家屯村承包了800多亩土地,创建了谢菲尔德农场。为加快农场发展,xx雇佣了农场附近梁家屯、俞家屯等村庄的五六十位农民在农场里帮工,教会他们标准化林木和庄稼种植等新农业技术,带动周围村民增收。“农场里化肥使用量锐减,经过林木种植、有机肥还田等土壤改良后,土质也越来越好,让农民们多掌握这些种植技术,也方便他们以后自己种植。”xx说。

在为周围村庄村民提供就业岗位的同时,xx还积极将自己学到新技术,传授给周围的村民,并向他们推广优质树木新品种。20xx年,xx考取了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专业的博士,随后便积极与青岛农业大学等高校对接成立了科研基地,自此众多农林方面的老师、同学常常来他的农场做一些实践课题,在开展课题研究的同时,xx还邀请老师们为周围的村民普及林业知识。

在xx的带领下,农场初见成型。农场的建成,一方面树林可以为农场周边的`工业区带来新鲜空气,另一方面通过树林建立起来的小型生态系统,可以提供真正的原生态食材,也可以让家长带着孩子到龙泉来亲近大自然。现在,xx的农场渐有起色,他正信心满满地将农场打造成一个产学研基地。“我和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课题,都可以在这里更好地展开,也可以为龙泉带来更先进的林业技术。”xx坚定地说,“今年我准备和高校合作,做一个森林音乐节,即可以提高农场的知晓度,还可以带动周边村居的消费,一举两得。”截止目前,80后留学海归xx的事迹获《人民日报》、《大众日报》、山东电视台等各级媒体争相报道。“我们80后也要积极响应乡村振兴号召,相信和我一样愿意扎根农村的年轻人会多起来!”

乡村振兴事迹材料

朱xx,西园小学教师。作为一名年轻的特岗教师,自20xx年走进西园小学,她便爱上了教师这个职业,并始终把解决好农村孩子的教育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在担任班主任期间,她了解到班级学生多半是来自农村的留守儿童,这让她在教育教学的同时也倾注了更多的关爱和挂念。

寄宿制的校园生活,让她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孩子,以朋友的方式接触孩子,关注他们的心理动向,关注每一个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经过她的努力,孩子们茁壮成长,乐观积极向上,她也希望孩子们能够学成归来,把家乡的农村建设的更美丽、更富裕。

乡村振兴事迹材料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从大城市返乡创业。村里有了年轻人就有了活力,在带动家乡致富奔小康的路上,他们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小米也是众多返乡创业青年中的一员,只是创业的路并非都是一帆风顺。

20xx年,在广州闯荡的小米回到了家乡平江县,他感兴趣于家乡的文化和手艺,通过一番考察,小米开发了谷雨烟茶品牌,致力于家乡土特产品的开发。但由于经验不足,他的谷雨烟茶项目一度中断,这让小米一筹莫展。

紧要关头,小米的项目遇到了转机。

那是20xx年的3月,小米参加了碧桂园“青创10万+”返乡扎根创业青年清华研修班,这个研修班是企业专门为平江返乡创业青年开设,致力于提高青年们的创富带贫技能,这帮了很多年轻人的大忙。

小米更是从中获得巨大收获。他不仅学到了创业本领,还获得了碧桂园提供的50万债权投资,让曾经的谷雨烟茶项目起死回生,继续落地经营。

至今年9月中旬,生产谷雨烟茶的湖南古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产值已突破700万元。小米说,公司自有和辐射的茶园有20xx多亩,帮助1140名群众增加了收入。

乡村振兴事迹材料

肖xx,本溪市委统战部派驻大牛沟村第一书记。肖xx任职以来,克服环境陌生,交通不便等困难走村入户,了解民情。团结带领村两委班子,奋勇拼搏,埋头苦干,紧紧围绕乡党委中心,服务基层群众。扎实开展扶贫帮困、产业发展等工作,不断夯实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目前顺利实现软弱涣散村的晋位升级。帮助村农业合作社扩大销路,增加收入1万余元,协调联系企业收购村集体大米,实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元目标。

完成全乡6个行政村脱贫人口回头看核查工作。协调修建水泥作业路3500延长米,排水沟200米,农田作业路3000米。为村民实施危房改造,共协调资金5.5万元。他说,新时代奋斗的青春最无悔,要用青春的汗水助力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事迹材料

xx,男,1971年10月出生,大专文化程度,20xx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xx年12月至今任百子庵村党总支书记。百子庵村在他的带领下多次受到市、镇表彰,个人也多次被评为市、镇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

谈到乡村振兴建设的翻天覆地变化,也许百子庵村的村民感受最深。怡雅新区造型别致的楼群别墅、绿树成荫的乡间道路、独具特色的农业产业、蓬勃发展的工业企业以及村民们一张张纯朴、幸福的笑脸,无不向你尽情展示着乡村振兴建设的丰硕成果。这些成果,都是在该村党员干部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一步一个脚印做出来的,xx就是这个团队的领头雁。

xx自20xx年担任总支书记以来,从各项活动方案的制定到每年党费的收缴,他都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个细节的工作。为了能更好地胜任各项工作,他不断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中他认真做笔记,撰写心得体会,并努力将所学到的理念运用到具体的工作实际中。深入的学习,使他政治理论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组织村党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都能着眼大局,使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增强了党总支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他时时处处以一名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无论开展什么活动,他都能行在前,走在先,努力起到好的表率作用。他以村为家,为了百子庵村乡村振兴建设,为了改变百子庵村的村容村貌。他默默无闻地奉献着,就在这些平凡的小事里,他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xx结合本村地势高朗无遮蔽,湖泊众多取水近的实际,花费了很大精力成功引进了武汉武大天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水稻制种产业。面对群众半信半疑的态度,他多次找到党员种田能手孙文霞和刘吉祥交谈商讨,由他们牵头负责成立了霞松制种合作社,他动员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广大村民积极加入合作社,在他的努力下,很快就有253户村民入社,他还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排除各种阻力为合作社流转土地1000亩,合作社当年亩均收入达20xx多元,每亩增收1000多元。这在全村群众中“炸开了锅”,先后又有15户农户加入到制种合作社。xx趁热打铁,深入群众家中帮农户算经济账、风险账,以身边的例子和切身感受动员群众调整产业结构,激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他又成功引进1家虾稻连作合作社,流转土地150亩,入户农户16户。他还组织村民代表和种田能手到外地参观学习,引进了颇有前景的绿色水稻种植模式----鸭蛙稻再生水稻。他多次与市农业推广中心专家联系,在市农业推广中心专家的指导下,20xx年鸭蛙稻再生水稻种植首次尝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了专家、农户、消费者的认可。入社农户168户,基地面积1200亩,一季双收可让种植农户每亩比常规稻增收1200元。在镇委镇政府“工业兴镇”的总要求下,xx一次又一次北上南下进行招商引资,对外地客商宣传政策、提供优质服务,在他的努力下,终于先后引进了轩阳石材、万富食品、兴红森化等6家企业。目前,这几家企业经营状况良好,20xx年完成工业营业额1亿多元,实现利税600多万元,且年年增长20%以。这些企业的入驻投产,每年为村集体增加经济收入10多万元。

xx抓住高基庙镇建设中心村庄的大好机遇,积极盘活闲置的荒坡荒地,大魄力大手笔支持高基庙镇怡雅新区项目工程建设。他白天跑发改局、国土局、规划局、环保局、设计院等相关部门,忙着办理一系列批复手续和过程设计工作,晚上深入几个拆迁农户,苦口婆心做工作,在他三番五次软磨硬泡下,几个拆迁户终于与村委签订了拆迁协议。在建设过程中,他吃在工地,住在工地,指导、监督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确保了质量达到优质标准。怡雅新区计划投资1.6亿元,规划安置农户260户。怡雅新区的建设大大改变了村容村貌,还让部分贫困户通过土地出让实现搬迁扶贫,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而且还为村集体增收60余万元,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近年来,为了有效改变村基础设施陈旧老化、村民出行艰难、群众幸福指数偏低的现状,xx积极向上争取乡村振兴、便民服务中心、党员群众活动阵地建设等专项资金500多万元,投资260万元改扩建通组公路1.6公里、新修建通组公路4.6公里,投资100多万元实施了“村庄绿化、道路亮化、院落美化”三化工程,投资20万元整修了4座泵站,投资50万元高规格建起了农家书屋和文化娱乐休闲广场。这些工程的实施并投入使用,极大地改善了村基础设施,通组公路修到了每家每户,群众幸福指数大幅提高。正是在xx的带动下,百子庵村乡村振兴建设才如此富有活力和生命力,才能取得如此显著的成绩。

乡村振兴事迹材料

小清,女、侗族、高中文化、1962年9月生,现任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禾梨坳乡古冲村党支部书记。xx年以来,该同志多次被评为全市优秀共产党员,xx年12月被省妇联、省民政厅授予全省优秀女村党支部书记称号,xx年6月光荣当选为xx大党代表,xx年被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

古冲村过去由于村党组织涣散,党员作用发挥不够,基础条件差经济起点低,集体资产流失严重,村级债务较多,党员有情绪群众不满意。当时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仅1万元,村民年均纯收入仅895元,而村集体负债却达5万元。xx年村两委换届时,乡党委将村支部书记人选锁定在致富能手小清身上。亲友们都劝小清:“村里这样的烂摊子,你就是条龙也干不好。村里欠帐多人心又不齐,千万别往火坑里跳。”村里个别群众也有看法,说“古冲村男人都死绝了,要一个女的来当书记?”亲友好意相劝和群众冷言冷语,反而激起她不服输的劲头,毅然走上古冲村党支书岗位。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上任之初小清从规范村务决策机制入手,以规范村民代表会议为重点,建立完善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从制度上保证村民民主决策权。凡与群众密切相关的事项都实行民主决策,由村支两委联席会议商议后,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做到会前向村民广泛征求意见、会后公布表决结果。制定党务公开、村务公开等18项制度,切实规范村支两委班子运行机制,村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逐步增强。同时,小清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以“党员亮身份、同心奔小康”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引导党员主动亮出自己身份,结对帮助群众共同致富。全村55名党员共有41名党员与47户困难群众结成对子,现已帮助29户农户脱贫致富。

要想富拉通村组路。斋公坡组毛玉梅至今也忘不了xx年冬天的三场大雪,当时她为把近2万斤柑橘销售出去,请人挑到乡镇集市租房等客商,结果柑橘一个也没卖掉全部霉烂变质,白白亏损一万多元。毛玉梅的事对小清触动很大,为破解交通瓶颈,她一边号召党员群众投工投劳,一边外出化缘筹资,共投入200余万元硬化水泥公路12.6公里,覆盖12个村民小组,组级公路硬化率达70%。现在全村公路宽阔平坦交通便利,古冲村已成为外商收购柑橘的首选地。

村集体无实力,村支部就没战斗力。为改变落后面貌,小清多方争取资金10万元修建电排两座、对村柑橘场6000余株柑橘进行品改、新建80亩柑橘场一个、投资9万元修建750平方米大型库房一个。如今古冲村不仅还清债务,而且村集体资产已达200多万元,全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达10多万元,成为全县集体经济强村之一。

抓优势发展多元产业。小清在全村大力推行有奖种植、有奖品改,全村柑桔种植面积从3200多亩增加到6120多亩、人均4亩;柑桔品改优质率达90%,价格平均高出老品种20%;年产量从600万斤增加到1350万斤;整个产业规模扩大一倍,仅此一项人均增收800余元。牵头组织成立禾梨坳乡柑桔协会,销售网络遍布全国15个省市,全乡70%的柑桔都通过协会销售。为增强柑桔市场竞争力,引导协会会员注册“舞水牌”商标,并于xx年9月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产品十佳品牌”。凭借品牌影响,“舞水”柑桔成功打入上海、广州等10多个城市,还出口到俄罗斯等国,价格比注册前普遍提高30%。成功举办首届“舞水”柑桔节,湖南电视台等10多家新闻媒体宣传报道节会盛况,招商签约资金达1140余万元。在做大做强柑橘支柱产业同时,古冲村还积极引导村民大力发展烤烟生产和牲猪养殖。去年全村共开发烤烟150亩,创产值50万元;年出栏牲猪4000多头,创产值500余万元。xx年村民年均纯收入达5000元,一举跨入怀化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行列。

经济要发展信息是保障,小清千方百计引进程控电话安装项目。目前全村电视入户率100%,电话普及率100%,手机入户率100%。通过与外界联系,她成功将在外地创业致富村民李小河的100多万资金引回村里搞柑橘开发。如今,李小河已开发种植“山下红”、“沙糖橘”等新型品种1000多亩,有力带动群众致富步伐。

优化生活条件,提高生活水平。先后投入20余万元,统一安装自来水65户,打深水井337户,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95%以上;争取资金42万元建成沼气275口,沼气覆盖率达80%,成为全市沼气第一村;投入资金15万元,进行以“四改”为主的院落环境整改,80%村民实现了“改沟、改厕、改厨、改圈”。

加强教育投入,提高村民素质。设立村教育奖金,对村里成绩优异学生及考取大学的给予奖励。为了增强农民学用科技,依靠科技致富的本领,小清经常邀请技术专家实地开展培训指导。在文化部门支持下,她还开办了“农家书屋”,现有农业科普知识、法律知识等藏书4000余册。

创新载体树文明新风。她牵头组建秧歌队、快板队等5支文艺团队,经常开展文艺活动,极大地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为提高全村文明程度,她以“爱党、爱国、爱家庭”为主题,在全村积极开展“孝心榜上比孝心”、“十星级家庭评比”、“五好家庭”等主题的评比活动,树立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文明新风典型组、典型户,形成人人争当文明标兵的新风尚。

在小清眼里每位村民都是亲人,村民冷暖疾苦都时刻挂在心头。为了让村里孤寡老人安度晚年,小清多次到民政部门争取支持。xx年10月村养老院顺利竣工投入使用,成为怀化市第一个标准化村级养老院。84岁五保老人许修进无人照顾,生活起居困难,她就像老人亲女儿一样照顾他。老人家里没自来水,她就出钱接通自来水。通水那天老人紧紧握住小清的手,热泪盈眶连声说:“你真是我们五保老人的好闺女!”在古冲村走访时群众纷纷说,小清自担任村支书以来,她至少拿出3万多元,帮助20多户困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60多起。为这事家人不是没意见,但她总是笑着对家人说:“我是村支书,我不帮他们谁帮?我不帮他们就是给村支部和党员抹黑!”

小清对群众的无私奉献和关爱,使她成为群众最可爱的人,反之却亏欠了家人许多许多。xx年在修建组级公路时,小清要丈夫许积富义务为村里移动电线杆。工作时许积富不小心从电线杆上摔下来,当即不醒人事。等她得知消息赶回来时,丈夫已在医院抢救了1个多钟头。当她看到丈夫时,眼泪再也控制不住哗哗地流了下来。在任村支书5年多时间里,小清一心扑在村里,农活、家务活、照顾公婆、小孩的责任全都由丈夫承担。为此有人戏称许积富为“家庭主夫”,曾经有村民问小清的公婆:“龙书记没有照顾好你们,你们怪她吗?”他们总是笑着说:“没办法她也是为群众做事,我们又怎么好怪她?”可小清知道,她亏欠家人太多太多。

真心换来真情。村民见小清太忙无法料理家务,就主动帮她做家务为她送菜送水果。面对这些推却不了的真情,小清总是笑着收下回头又转手送给困难群众。她深情地说:“党的富民政策给了我一切,能够为困难群众谋福利,带领群众致富是我的本份,更是我应尽的职责。”

乡村振兴事迹材料

小西,西藏日喀则市江孜县人,2019年从武汉理工大学毕业,2019年10月份担任岗巴县岗巴镇琼修村乡村振兴专干。作为一名乡村振兴专干,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他服从组织指挥,第一时间投身到战“疫”中,在战疫中磨练自己,服务社会,以一名年轻干部的担当与使命,为琼修村防疫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防疫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任务紧急。1月23日,武汉市正式封城,1月24日镇政府要求统计岗巴籍湖北省就读学生后,他主动配合驻村、村两委及时入户对本村群众外出情况及身体健康情况进行全面细致排查,要求如实报告个人外出行程,对有感冒、发烧等症状,近期返藏特别是有湖北出行经历或有与武汉人员接触史的群众进行重点关注,排查出的1名返藏人员进行居家隔离14天,并跟踪测温。他主动担任返藏人员“一对一”管理任务。他制定疫情防控应急方案,带头成立了青年志愿队,为打好防疫战斗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他配合村医护人员做好重点人员的集中隔离和居家隔离工作。在为了不影响居家隔离人员的正常生活,在配合村医做好日常体温检测等工作后,还为其送去一些必要的生活物资,方便日常的生活。

按照镇党委和村党支部的部署,小西积极配合村委做好村内设卡处防守工作。一方面通过以身作则积极号召更多党员参与到防守工作中,并成立了党员突击队,村内设卡处防守的工作任务,有效保证琼修村在疫情下能够固若金汤。在发挥在村干部带头前提下,他找出先进方法提升防守效率,在他的建议下村里暂停一切聚集性活动、所有经营场所暂停营业,并签订了《琼修村人员车辆出入协议书》。琼修村采用组建封路网、建造临时检查站等方式,对村进出口实行半封闭式管理,24小时对外来人员和车辆进行盘查、询问,消毒,提醒佩戴口罩,并测量体温,做好登记,加强本村人员的管控。在提升防守效率的同时,也保证成任务的质量。

疫情发生以来,琼修村全体上下,思想重视、认识统一、宣传到位、服从指挥、戮力同心、迎难而上,展现出良好的政治素养、大局观念和精神风貌,以强烈的责任担当投入到疫情防控斗争中去。

琼修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一是组织带头全村党员成立党员突击队,及时传达学习致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一封信,疫情防控工作中党员先锋队争当宣传员、巡逻员、管控员,监督员,努力做到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的作用。二是由小西带头的青年志愿服务队用通俗易懂语言和发放宣传单子形式各家各户进行宣讲疫情防控措施,并由他负责每天早上和下午两个小时村广播播放疫情防控知识,截止目前,带头入户宣讲6次,受益群众125人,发放宣传单84份,消毒清洁22场次,监督巡逻32次,发放口罩130只,脸盆、毛巾、香皂各122个,洗洁精22瓶,并开展科学规范的疫情防控宣传教育,引导农牧民群众扎实做好防疫工作。

他说:疫情是对我们年轻干部的一次考验,我会努力面对考验,坚持战斗在“疫”线,用担当奏响青春凯歌,与全村广大干群一道,更好地履职尽责,相信在镇党委和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我们也一定会战胜疫情,“疫”去不复返。

乡村振兴事迹材料

2016年4月10日,受市委办指派,小刘来到了省定贫困村——xx县xxx族乡xx村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四年来,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根瑶乡、甘于奉献,唱响了一曲新时代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雄浑乐章,让村民们收获了脱贫奔康的成果:目前,xx村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年人均收入突破1万元;村集体收入由扶贫前每年约2.7万元增至39万元,实现从贫困村向小康村、从“后进村”向“后劲村”、从产业空心村向网红打卡地的蜕变。

得知被派驻xx村时,小刘既兴奋又焦急。市委要求将xx村打造成省级扶贫示范村,向全市乃至全省作表率。这就意味着,xx村的扶贫工作不仅要做得好,还要出新、出彩。作为军转干部的他深感重任在肩,心里暗暗给自己立下军令状:不拔穷根不摘穷帽绝不收兵!

要改变贫困,先改变自己。从机关到乡村,扎下根来,才能把“两条心”变成“一条心”。白天走访贫困户了解情况,晚上熬夜归整扶贫资料,一到xx村,小刘就忙活开了。

初来乍到,有些村民对这个从机关下来的扶贫干部打了个问号,猜想小刘是不是来“镀金”的。但小刘决心以真心赢民心,凝聚脱贫攻坚向心力。周一到周五,吃、住、工作都在村里的工作模式,让他很快就融入了xx村。他主动深入村民家中,嘘寒问暖拉家常,了解村民们的家庭成员和收入情况、致贫原因等,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47户172人(其中,有劳动能力贫困户35户153人,无劳动能力5户12人,五保户7户7人);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共寻致富良策,与贫困户同劳动。四年来,小刘通过自己的社会关系为xx村贫困群众筹措扶贫慈善款和物资共计100余万元,帮助群众解决各种实际问题300多人次。最让村民们感动的是,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小刘始终同村党员干部奋战在防疫一线,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健康甘当守护者。

小刘的辛勤付出和真情奉献深深打动了xx村村民。如今,村民们的“等、靠、要”思想不再有了,致富奔康的内生力得到了进一步激发。

治穷要治根。产业扶贫是铲除穷根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

xx村是xx县的水源保护地,被列为禁养区和禁采区,注定难以走工业化发展道路。如何打好产业扶贫这张牌,最大限度地将现有的资源禀赋转化为现实财富?小刘认为,产业扶贫只有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长效稳定脱贫。

在实际调研与论证的基础上,小刘与村“两委”班子一道谋思路、出主意,找准产业兴村突破口。他立足该村温泉、百竹园、古树林等自然生态资源和瑶族特色文化优势,加快推进以温泉为重点的少数民族特色生态旅游产业和多种产业相结合的农村产业发展新路径。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目前,该村发展的主要产业有乡村生态旅游、光伏发电、生态种养、广告位出租、竹制品加工等。另外,小刘还为xx村争取到了韶新高速的一个出入口,为今后大型温泉项目落地奠定了交通优势。村民们称他这是为xx人民做了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好事。

小刘还通过建立致富带头人人才库,请相关技术和业务专家对致富带头人进行培训,培养了一批懂技术、通电商、会管理的致富带头人,成立专业合作社3个。四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他和村“两委”班子、村民们一道通过开辟切实可行、合理有效的产业发展新路径,帮助xx村和贫困户形成了“造血”功能、走上长效、稳定的脱贫致富之路。

“送钱送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四年来,小刘以省、市、县《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的实施方案》为指导,突出重点抓好基层组织建设,以标准化、规范化的“美丽党建”体系引领xx村党建,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针对xx村党支部在外务工流动的党员较多、经常性教育难组织的特点,村党支部建立了“xx村党员之家”微信群,在群里及时发布村党支部的工作动态、时政教育内容、党的理论知识等,为在外的党员搭建起一个学习教育的便捷平台。与此同时,该村党支部注重发展培养党员,近三年来发展3名30多岁的大学生预备党员和2名30岁左右的入党积极分子;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民主管理党员等相关制度,注重以制度管理党务村务,着力解决班子“执行力、战斗力不强”、组织生活不规范等问题。

四年来,通过抓基层党组织建设,xx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党建促和谐,如今的xx村各项社会事务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该村也先后荣获了“省文明村”“惠州市法制建设示范点”“惠州市先进基层组织”等称号。小刘坚信,在党建的引领下,xx村的党员干部一定能成为未来描绘美丽乡村新画卷的主力军。

如今的xx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村民有了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致富奔康的劲头更足了。

xx村的蝶变有目共睹,而小刘所付出的努力更是让当地村民们感动。2021年4月,因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方面表现突出,小刘获评为广东省乡村振兴先进个人,被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通报表扬。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