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其他范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方向范文(18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方向范文(18篇)



通过观摩范文,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地道的表达方式和丰富的词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一些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分层次研究论文

摘要:德育是教育工作的灵魂,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实施者。作者通过加强与学生沟通,将德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注重营造班级文化,合力打造优良班风;开展班级特色活动,寓德育教育于其中;积极进行家校互动,与家长联合营造德育环境等方面,就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如何分层次推进开展实践研究与探索。

青少年德育教育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初中生德育工作还存在一些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在体制机制、思想观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队伍建设、政策措施等方面还有许多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不能适应学生身心发展变化要求。当代初中生生长在改革开放后比较宽松的环境氛围中,思想较为活跃,敢于标新立异。同时,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他们的思想观念普遍比较凌乱,特别在人生价值、道德取向上失去明确导向,出现多样化、多层次的新特点。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教基一4号)指出:“加强中小学德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选择。”初中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期,此阶段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与影响格外重要。因此,有效的德育成为班主任工作的重点。针对当前初中生的差异化状况,德育工作如何有效开展及有层次推进,是每位初中班主任面临思考的首要问题。

一、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将德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传统初中德育教育工作内容较为抽象而空洞,层次模糊且缺乏针对性,已难以适应当代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因此,如何做好初中德育工作是班主任面临的重大挑战。在班级管理中,合理有效的沟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管理者,班主任承担着一定的课务,繁忙的任务有时让我们无暇顾及班级里的一些细微变化。而当学生出现问题需要教育时,不少班主任习惯对学生进行说教或者批评,不但起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反而容易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德育教育工作不能充分展开,更别提取得良好的效果了。这不禁引起我的思考,为什么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我们才想到教育他?是否应该将德育不断渗透到平时日常生活中去呢?答案是肯定的。德育渗透到日常生活需要老师们利用课余时间,融入学生的生活,多和他们沟通。沟通能让人学会换位思考,沟通能增进老师们和同学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可以在无形中避免学生有可能产生的一些小毛病、小问题。同时,让学生觉得老师并不是遥不可及,而是愿意与学生亲近的。如平时课间经常坐到小组中间,和学生聊聊天,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久而久之,学生会更信任老师,愿意和老师成为朋友。当他们遇到困难、烦恼时,第一个想到的是和老师探讨,和老师交流。这样,老师不仅掌握了学生的日常动态,还能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善于换位思考”是教育理论中出现比较频繁的词语,如果我们有耐心经常站在学生立场考虑,那么很多事情就会顺利解决,不然欲速则不达。如进行集体事务管理的时候,班主任利用课间沟通,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凡事经过民主决议,使教师思考更全面,避免武断,在学生中树立公平公正的形象。

二、注重营造班级文化,合力打造优良班风。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聚班级力量的精神支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因此,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使它成为每一位学生成长的精神家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优秀的班级应具有积极向上的核心文化,将德育融入班级管理不断促进班级文化健康发展。这种文化包括和谐、干净、整洁的班级环境,还包括优良的班风、学风。这些都从不同角度反映班级的精神面貌,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学生。班级文化重在加强校风班风学风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文艺活动、体育活动、科技活动,支持学生社团活动,充分利用板报、橱窗、走廊、校史陈列室、广播电视网络等设施,营造体现主流意识、时代特征、学校特色的文化氛围。班级文化需要关注培育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班级小组文化建设,小组章程的制定与实施,小组内部的合作探究,帮助很多孩子克服了“个人主义”。班级整体精神文明建设避免他们的“小集团化”。班级作为一个所有学生共同学习和生活的载体,对于每一位同学来说都富有深刻意义。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在长期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影响和展现一个班级风气的好坏、群体素质的高低,它可以使每位学生深受其益。班级文化需要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如班级名称的创建、班旗班徽的设计、班歌班训的制定。班主任可以努力培养学生具有“主人公”意识,积极参与到班级文化管理中。如将班级名称设计为“启梦”,意蕴是梦想开启的地方;班训为“释放青春,斗志昂扬,我班最强,共创辉煌”。每一句话语都由学生自主设计完成。班级墙壁四周分别有多个小组的小组文化展示。同学们合力将班级打造成为一个环境典雅、优美的家。这些文化气息不断熏陶着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开展班级特色活动,寓德育教育于其中。

加快初中生德育工作改进和建设,还需要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德育资源,深入研究初中生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特点,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等,以班级特色活动形式有机融入日常管理中。初中生本质上还是孩子,有时候我们仅限于口头上的“说教”,是难以达到想要的结果的,学生往往“左耳进,右耳出”,至多也是“热度三天,自动退化”。想要达到集体德育教育的良好效果,与班级特色活动分不开。坚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集体活动,有利于让集体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班主任应定期开展集体活动,大胆将活动的策划放手交由学生,让学生去组织、去实践,从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去感悟,从实践中去学习。通过集体活动,班级可以锻造一支强大的`班级干部队伍,培养大批有理想、有能力的学生。这里列举一些德育案例:《文明中学生―――从我做起》主题班会的召开,让学生明确想要成为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学生书写倡议书,签上自己的名字张贴在班级,时刻提醒自己,不乱扔垃圾,不说脏话……做一名文明的中学生;在春游踏青活动中,我们进行长途拉练,参观了淮扬菜文化馆和西游记博物馆,同学们在春游活动中纷纷“争做环境小卫士”,不丢垃圾,确保每到一处把笑声留下,把垃圾带走。同时,在老师的指引下进行励志教育,鼓励同学们只带一瓶水;在青春读书活动中,我们班所有学生同读一本书,一段时间后,开展了“读书交流大会”、“诗词朗诵大会”等青春读书活动,增强了同学间的友谊,形成了班级良好的学风,并且激发了阅读的兴趣。

四、积极进行家校互动,共建良好德育环境。

家庭是学生成长环境中最重要的地方,学校教育替代不了家庭教育。班主任要想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就必须与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这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关键所在。初中阶段学生受家长影响较多,因此,在开展学校德育教育的同时,不能忽略家庭的影响。初中生有一定的自我发展需求,但是在家庭中,初中生往往是“劣势”一方,行为受到家长的制约和监督。然而并非所有家长都非常关注学生个性和人格发展,相反,很多学生家长对学生的监管行为被“考试成绩”左右,他们过多地关注成绩,忽视学生的心理发展。更有甚者,学生在学校接受的道德、品德教育回到家庭,被父母一盆冷水泼下而消失。因此,班主任应该利用家访、电话、微信等形式加强和学生家庭成员的交流和沟通,指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以正确方式实行家庭教育,在家庭生活中不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一个班级形形色色的人都可能有,加上各自生长的家庭、社会环境不同,更显出各自差异。在《感恩―――母亲》母亲节主题班会中,班级很多同学在课堂上都感动落泪,想到母亲的辛劳,母亲的不易,想要回家为母亲分担一些家务。然而节后,班里有位同学在家校联系本上跟我说道:“回家帮妈妈做家务被骂了,她只要我好好学习。”这件事情引发了我的思考,家长的一些言行可能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和道德发展形成致命打击,剥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再好的德育教育效果都将难以保持。因此,班主任在做好学校德育的同时,必须将德育教育思想传输给家长,可以通过“家校联系本”、“家长网上学校”、“家长会”、“找部分家长交流”等方式,使家校合力,让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和道德情感表现得到老师和家长的一致认同和支持,将德育效果达到最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n].2014.4.

[2]张金平.漫谈初中班主任德育的有效性[j].教育界,(4).

[3]严金洪.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漫谈[j].新课程(中学),(03):8-10.

[4]鲁洁.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的基础―――道德教育当代转型的思考[j].教育研究,(07).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分层次研究论文

摘要:

金融院校通识教育分层次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让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其内容包括教学目标分层、学生基础分析、教学内容分解、教学方法方式分类、课后分层作业以及教学考核分档共六个方面。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进行金融院校通识教育分层次教学改革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金融院校;通识教育;分层次教学;教学改革。

一、分层次教学概述。

1.分层次教学含义。

分层次教学理论是美国教育家harriswt于1868年提出的。分层次教学是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质的差异,在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在教学目标、学生基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作业训练及教学考核上区别对待,通过因材施教,分类指导,使老师的教学更适应学生的学习,从而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较好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分层次教学由于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个体差异性,注重了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状况及学生的兴趣爱好,智力水平和潜质、动机、方法上的差异,就使得教师的教学更有其针对性,使不同层次学生在原有学习基础上都能学有所得、逐步提高,从而使教学更为行之有效。

2.分层次教学的作用。

分层次教学对于金融院校通识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由于分层次教学作为一种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的个性化教学策略,它破除了统一大纲、统一教材、统一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标准化”的教学范式,为通识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支撑。其次,分层次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学生的知识需求和学习愿望,在通识教育中分类施教、分类指导,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切实解决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吃不了”“消化不良”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学习基础上得到提高,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提高通识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再次,实践证明,在通识教育中,由于实施分层次教学改革,可以使学生接受与其知识基础、接受能力相匹配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考核,能使其打牢通识教育基础,为满足其专业发展的高层次需要,奠好基、打好底、夯实根。

3.分层次教学的现实依据。

通识教育也称“通才教育”,从人才培养层次上看,通识教育是一种基础能力素质的教育,是对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意志、兴趣、行为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性教育。数学是金融院校学生的重要工具课和基础课之一。数学教育既可以培养金融专业学生基础的高等数学基础知识,以备专业学习之用,又可以充分发挥通识教育基础工具学科的作用,在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计算统计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学能力、思维品质、意志力和科学的专业行为和能力基础。因此,数学教育是金融院校金融专业的重要通识教育学科之一,分层次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这是因为,金融院校的学生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入学基础好的学生对数学教育要求“吃饱喝好”,而基础差的学生则“消化不良”,造成基础差的学生“厌学”,视数学学习为“畏途”。综上,金融院校通识教育进行分层次教学改革已成为对学生提高能力和素质、打好专业基础的不二选择。

二、分层次教学改革的思路。

1.教学目标分层。

金融专业通识教育的所有课程都有其相应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以数学为例,《大学数学课程教学要求》就对数学教育提出了“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的目标和分层标准。这为在数学教育中的教学目标分层提供了依据。教学目标分层确立是整个分层教学改革的提前和基础。这种分层应从学生入学时就明确下来,如根据学生的数学入学成绩及入学后的数学测试,可以按成绩和学生学习程度,将学生群体目标分为a、b、c等多个层次,分别制定符合“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的教学目标分层。以新生入学后开设的微积分为例,我们就确立了与“一般要求”相对应上级教学目标,即掌握微积分中的微分、积分和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掌握导数、极限和积分的物理和数学意义,学会数理分析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于金融专业的“边界分析”,最后,能顺利地通过数学课方式,基本达到金融数学教学计划的要求。这三种层次的教学目标,从总体上决定着金融院校数学教育分层教学改革的走向。现阶段,应用数学的教学必须把握理论传授与解决问题相结合的方向,提倡学以致用。

2.学生基础分析。

分层教学目标确定后,就要对学生的学习基础、知识状况进行基础分析,这是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前提。一是入学成绩分析。可以按照学生入学成绩,初步对学生学习基础状况分为三大类:基础差、基础较好、基础好,从而确定人数比例及分层次教学的分班依据。二是入学后测试分析。在新生入学后,又组织进行了一次入学后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测试,对学生入学成绩分析分类进行局部调整,匡正入学考试评价的不足。三是每学期学习结束后的滚动式学习状况分析。学生入学后,数学学习成绩通过分层教学有很大提高。每学期都有部分学生由于学习努力,成绩提高,可以相应进入上一层次班级学习。在整个学生基础分析过程中,必须把基础差班的学生的教学工作作为重点,以此推动层次教学滚动发展,教学质量螺旋式上升。

3.教学内容分解。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应对现有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和“分解”。例如,在金融院校应用数学的分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把教学内容分为“精讲、略讲、自学、实例部分”。首先,精讲的内容,主要是指金融专业学生必备的数学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对此,教师要进行透彻分析和讲解,以具体的例子应用和完整的理论推导相结合,使对应专业的学生掌握应用实例所需的基本理论,可以运用计算机软件与教学内容相整合的方式,使其能够初步完成简单实际应用。现阶段的教学课时无法使一个老师将所有的内容都做到精讲,细讲。因此,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把握要领,而且引发学生进一步地思考和联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于略讲的内容,主要是指实际应用上用得较少,过分强调知识系统性对专业可有可无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对此,教师可以只讲粗线条,介绍思想和方法,以多媒体ppt与教学内容相整合的'方式,板书作为辅助,讲授对应理论的推导,让学生重在把握基本定理和公式,以利于实际应用。不求掌握推导过程,如微积分中的牛顿莱而尼兹公式的推导、洛必塔法则的推导等,皆可略讲。自学的内容,仅说明相应知识、理论的意义和作用。如对于极限理论可以让学生以自学为主,辅以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方式沟通,以简单的方式讲解。这不仅有效地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知识面,解决了由于增加实际应用带来的学时短缺问题,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实例也称案例,对于使用实例的内容,重在依专业特征和应用程度进行分解。例如,针对金融院校应用数学对于不同专业学生有不同的实际应用的要求,在分层式教学内容分解中从学生主要专业中提取针对性较强的应用实例,通过例子使学生对所学理论内容以及其对应所能解决的实际问题有所了解。而其他专业的学生只针对理论内容进行学习即可。比如专业i对矩阵理论a和理论c有特殊要求;专业2对理论b有要求;专业3对理论a、b、c都有要求;其他的部分专业(专业4)则只注重理论d的了解。专业的学生只要重点例子a、c以及例子对应的理论内容a、c,而对于理论b以及其应用的实例b,只要有大体了解即可。在之后的应用过程中,学生能做到通过何种方法解决实例b中的问题,再具体深入研究。对相对基础的理论内容d、e,可通过ppt与自媒体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传授。在教学内容的分解过程中,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单纯依赖本科所学习的高等数学与线性代数作为主要的数学工具,已经远远无法满足解决应用中出现的问题的要求,而作为高校数学教学中应用性较高的数学理论之一,《数学建模》的知识涉及面既广又难,所以以《数学建模》课程为突破口,对传统的应用数学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改革以适应学生的实际要求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4.教学方法方式分类。

科学的教学方法是促进分层教学目标实际的保证,在教学方法的分类设计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认知方式和学习基础出发,认真做到经典教学方法和创新教学方法的完美结合。要在传统的任务驱动法、问题导向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的基础上,注重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和小组合作等创新教学方法的运用。对于分层后各班级的教学方法选择也应有所区别。例如,对于基础差的班级学生的教学,要注重激情引趣,强化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例如,对于现实复杂的数学建模的问题,在学生一定编程基础的前提下,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的大量数据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用抽象化思维定性分析,定量化解决,寻求和发现规律,使其完成数学建模理论的把握。在教学方法的分类中,还要注重教学方式分类的改革。一是计算机软件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直观化,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如针对《数学建模》matlab是一款数值计算机软件,其在科研和解决实际问题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不同于c等初级语言,matlab有较好的交互界面和相对简单的语法规则,非常容易上手。它将矩阵的计算、数值分析、可视化科学编程以及动态系统建模仿真等大量科学研究上实用的功能集成起来,大量的函数库、丰富的编程及仿真模型几乎覆盖了应用数学化处理的所有领域,在图形图像显示方面matlab有着先天的优势,因此成了学生必须掌握的利器。所以以计算机软件为主要媒介,实现应用数学中理论与实际问题应用的对接,不仅仅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还能大大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二是多媒体课件与教学内容相整合的教学方式。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图、文、声、影的方式弥补甚至是代替板书成为现在大学课堂的主要工具。选择适当的多媒体,其中微软公司的ppt以简单易用、功能强大著称,成为高校老师幻灯片的首选。在制作ppt的过程中,分为适用课上的课件和适用微课的课件。课上的课件应生动、制作平面或三维动画,内容详细。微课的课件应淡雅清新,不应出现与内容无关的背景画面,ppt内的文字应简练,最好能做到一目了然。只要遵守就可以使ppt生动有效,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微课、微信等自媒体与教学内容相融整合的教学方式。自媒体伴随着手机和网络的发展,在近几年有着爆发式的增长。通过微信、微博的移动教学,微课成为课堂的固定地点、有限时间的教学模式的补充。微课有多种类型,对于应用数学教学而言,讲授式、问答式的微课和作业式微课是传播知识的主要方式。微课要在保证“微小”的前提下能够使学生觉得这些微小的学习资源有用。在《数学建模》的微课中,微课教学视频设计和微课教案设计简练有条理并上传微信平台,使得开发的微课要能对“客户”形成一定的吸引力。在应用数学课程微信方式辅助教学上的研究上,搭建一个微信公众平台,面向所有学生,在该平台上发布一些与课程有关的内容,比如相关定理证明、习题解答、重要知识点、题型解析等,同时还发布一些相关学术研讨和交流的信息,学生也可以通过微信群提出问题,任课教师会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解答,上传到微信公众平台,这样会给学生对学习该课程提供极大的便利和帮助,让学习者可以少受时空与环境限制,随时随地进行碎片式学习。

5.课后分层作业。

课后作业是巩固学生所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在分层教学改革中,教师必须正视学生的知识能力差别,绝不能“一刀切”,按一个模具去要求学生,使学生“厌学”“弃学”。为此,在分层教学中应当对课后作业进行分层布置,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作业量、作业难度和作业方式做适当调整,使得每一个学生都在课后作业中,轻松完成作业,取得成功,提高学习信心,满足其愉快、成功的心理体验。分层作业,即教师根据“以人为本”的精神,为学生个性化发展而设计的课内或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层次性练习题。具体理解为,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去做基本的题目,中等生做一般题目,优等生则做较难的题目,有时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对这些作业进行多选或全选。这样,学生无论能力高低如何都找到了自己的立足点,分类达标,都有信心、有兴趣亲自动手尝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真正获得成功的感受。

6.教学考核分档。

教学考核是分层次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是衡量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措施。在分层次教学改革过程中,应以学生基础不同、知识能力差异、教学内容的难易进行分档考核。所谓分档考核,即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档次的评价标准,努力使教学考核多元化。多元化考核就是采用多种方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档、分类考核。如采用课堂出勤记录、平时作业、课堂提问、专题汇报、课程论文等多种形式考核学生的平时成绩并作为最终成绩的一部分。在试卷考核方面,在期中、期末的考试中,对试卷也要分档,用不同的试卷不同的标准来衡量考核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要降低试卷难度,重在考核其对知识的基本运用的能力;对于基础较好和基础好的学生,适当加大题量和考核难度,更侧重于对他们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核。在分档考核中,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估,只要学生在某些方面取得显著进步,都应给予肯定并记录在档,作为移入上一层次群体的依据。例如,在数学建模课程的考核中,调整考试内容的权重,如对基础差的学生,卷面考试占50%,其他考核方式占50%,加大了平时学习态度,兴趣才能、学习策略等方面的考核权重;对于基础较好和基础好的学生分别以60%、40%或80%、20%的比例把卷面考试和平时表现合理分档结合。为了改变以分数论成败的评价方式,把课堂调研、个人访谈、问卷调查、心理测试等形式也纳入考评体系,以达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新荣.分层次教学在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北方经贸,(2).

[2]张志宏.微课:一种新型的学习资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4).

[3]刘菊青.达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发展研究[j].教育探索,(10).

[4]张敏,于瑶.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探讨[j].教育探索,(6).

[5]林锰,卜长江,柴艳有,王贵艳.基于矩阵论课程的微课微信辅助教学的探索与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6)。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师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这是每一位班主任都熟知的道理。”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爱护和关心每位学生,学生就乐于接受他的教育和管理。为了尽快地使自己对新生产生真诚的师爱,我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与他们接触、交往。课间、饭后找他们聊天、说笑;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想办法帮助解决;在他们出现思想问题时,找他们谈心,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同时与他们的家长保持联系,取得家长的密切配合。在我们共同努力下,学生对陌生环境的焦虑和不安很快被新奇和欢乐所取代,逐渐的喜欢这个集体并安心开始学习。

班主任还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各种活动,既做组织者,又做普通一员,让学生感到班主任不但”可敬“而且”可亲“.在军训期间,我和学生顶着烈日,共同进退,短短四天的共同生活,很快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在他们入校后的第一次运动会,我和同学们一起写标语、做小旗,为运动员们呐喊助威,虽然嗓子哑了、晒脱皮了,但师生情感加深了,也使他们感受到新集体的温暖,增强了新集体的凝聚力。

俗语说得好:”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班风正,学风盛“,班规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约束和纠正。利用通常的强制手段迫使学生遵守往往会适得其反,多设奖励机制,减少惩治手段,如班级量化考核中多加分少扣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往往会为了弥补自己的扣分而积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甚至是额外工作。另外,”人无完人“,我们应该允许学生犯错,班规的制定不需面面俱到,但要不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学生犯错后不要马上处罚,可先提醒、后警告,或罚以娱乐节目等等。

对于新班级,开始阶段的常规工作抓得好,就能为以后的深入教育打下基础,班级会出现积极向上稳步前进的局面。班集体的凝聚力增强了,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班级的综合评比也就会有很大的进步,每月一次的流动红旗既是见证更是进一步前进的动力。

小学的孩子较为单纯,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都希望在参与班级管理时大展身手。如果权力过于集中在几个同学手中,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不利于营造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良好氛围,并且会大大减弱班级自身的教育力和感染力。(班主任论文)实行班级工作”分权“,班干部、课代表、小组长、各级各类管理员以及班主任”小密探“都应当各司其职、分工协作、相互制约,力争做到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做能使班级工作更加有序。

当然,选出的这些班级干部毕竟不是完人,对他们不能过分苛求、指责,特别是在工作出现失误的时候。定期对班干部的工作能力进行培训指导,给他们讲解各部分的工作要点,组织他们学会指定计划及具体措施,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检查落实情况,总结得失,并加以纠正。同时必须严厉批评班干部在班级中的不良行为,鼓励他们以身作则并带动其他同学,促进整个班级树立良好班风。

自信,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前提,它建筑在对自己能力的清醒估计上,并能认清自己潜在的能力,相信今天办不到的事,经过努力明天一定能办到。由此可见,自信是成功的起点。要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培养树立他们相应的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

特别是开学初,很多学生会因为跟不上进度,出现”消化不良“或”欠债“的现象,严重的还会产生厌学心理,导致恶性循环。我主张学生在自我暗示中培养自信,自我暗示有一种神奇的威力,它能控制并指导人的行为,使之按预想的目标活动,最终达到目的。例如,当一个人心情沮丧时,反复在心里默念:”我精神抖擞,心情愉快。“很快就能帮助人从不良情绪中摆脱出来。所以,经常让学生在心里郑重其事地默念一些暗示语,比如”我一定能学好英语“,”我的语文成绩越来越好“,考前默念”这次考试一定能考好“等,不仅对学生能力的提高,而且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有了自信,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就能引导学生采取相应的对策。开学初,我就邀请了几位学习成绩优异的老生来到班上进行学习经验交流,介绍他们是怎样较快适应中专学习生活的,一方面请他们从整体讲他们的学习经验体会,另一方面讲学好各科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老生的现身说法,对新生是大有帮助的,使他们建立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同时我还经常与任课老师保持联系,请任课老师进行各科学习的具体指导,包括听课习惯、作业要求、学法指导等,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真正地学会学习。对一些学习较差的同学,加强个别指导,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所在,有针对性提出改进措施。

”万事开头难“,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但一个班级的管理如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这位班主任在管理这个班级时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199x年8月,我离开了大学校园,进入了初中校园,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199x年9月,我开始担任班主任职务。我发自内心地喜爱这份工作,正因班主任是桥,是园丁,是雕塑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班主任是蜡烛,是春蚕,不求索取,只讲奉献。班主任是扁担,一头担着国家、社会的期望,一头担着家长、学生的心愿。班主任是天空,是大梅,胸怀坦荡,包容万千。因此,我常对自己说:"我是一块石,一块砖,要在学生心中把一座顶天立地的丰碑修建。"十几年来,我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为塑造一颗颗完美的心灵而辛勤耕耘。

从我参加教育工作的第一天起,学生的影子,学生的表现,学生的一切都牵动着我的心。刘志伟有了困难,我鼎力相助;杨晓飞有了疾病,我去问医求药;憨厚的"大老实"李明可别让他吃亏呀;爱耍小性的“娇娇女"郑侃侃是不是又需要开导指点了;脸皮儿薄的"含羞草"顾海秋是否有了思想负担;屡教不改的"捣蛋鬼"孔庆宇需要诲人不倦。

为了改变学困生成绩不理想的状况,我多次利用周六、周日休息时刻和午后放学时刻为他们义务补习功课,所补课时无法计算。同时在数学课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为学困生带给展示自我的机会。当他们回答对一个问题时,就会得到我和同学们的一阵鼓励的掌声。从笑容中能够看出孩子们获得了一种成功感。学困生的家长十分感激我,给学校党支部写来了多封表扬信,其中一封信中充满激情地写道:“胀老师师德高尚,奉献敬业,我们的孩子能在张老师的教育下学习成长是一种幸福,我们感到一百个放心。"。

损伤,每一天要支付几百元药费,当医大二院的医生和纪伟的父母向社会发出求救时,张哲主动和几名同学把平时节省下来的731元钱捐给了素不相识的纪伟。他们还在信封上写下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完美的人间",这是所有善良人的心愿。当纪伟的母亲用跪拜的形式向同学们致谢时,在场的同学们都落了泪,这件事对他们的感触实在太深了,以致连续几天他们都在议论这个话题。他们感到自己在助人为乐活动中净化了自己的灵魂。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我经常对班千部进行考查,然后启用有正义感、潜质强、进步明显、成绩突出的学生担任班级干部,并透过召开班会、联欢会,利用早、午检工作总结等机会来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潜质,工作潜质和组织潜质。一旦他们在工作中出现偏差,不是求全责备而是主动承担职责,树立他们的信心,使他们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有一次,在学校篮球比赛中我所带的班级失败了,有的同学埋怨班长王莹抽了四号签,有的同学责备体委曲波水平不高,两位千部在同学们的起哄下,难过得流下了眼泪。我应对此情此景,站起来说:“俄十分明白大家,我的情绪和大家是一样的,但我们的干部的确花了很多时刻和精力,失败的原因有多种,最主要的原因是我这个班主任缺少体育细胞......"我诚恳的自我批评使得同学们的起哄声立刻安静下来,当同学们了解到王莹和曲波自费请校外体育教师来指导后,大家都很感动,接下来的拔河比赛,我所带的班级以全胜战绩获得了全校冠军,班干部的威信得到了维护,从此他们的工作更用心、主动和有创造性。

组织培养班群众是班主任的中心工作,在班群众建设中实行学生的民主、自主管理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依据教育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所进行的创造性管理活动。199x年,我在班级中采取了"值日班长制"的教育形式。具体的做法是:把一个班级的学生按座位顺序或学号顺序,每一天安排几人担任当天的“值日班长",负责检查当天各小组到校学习状况,督促做好"两操",检查卫生,处理偶发事件,记载好人好事等。到周末,在我的指导下,分析总结各个小组状况,指出倾向性问题,提出班群众发奋方向,评寻礼貌小组",从而到达学生的自主管理,培养良好班群众的目的。班级在短时刻内出现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多年的学子与教育生涯使我深切休会到丰富的育人形式是培养优才生的重要途径。班会是其中一种很好的教育形式。班会的题目要具备必须的教育好处,还要适应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生所处的时期。我认为,初一入学时,题目可定为"请你认识我",在班会上由每位学生进行自我说,包括学生的姓名、爱好、特长等等,使班主任了解学生,也使学生了解班主任,加强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还能够适时召开题目为“理想与实现理想"、“某班,我爱你"、"毕业相聚某一天"等主题班会,为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培养学生群众荣誉感。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班主任是学生班集体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既是联系各科教师及学生之间的纽带,同时也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桥梁。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职业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教育形式,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务实高效地开展班主任工作,旨使班集体建设卓有成效,以造就大批合格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

一、重视专业思想教育。

在我国,职业教育较之于普通教育,其先天的“营养不足”和后天的“发育不良”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认同度准心的偏移。而家长在指导学生进行专业选择时,又往往因认识的局限表现出各种不理性的举措。以致学生在进校后情绪波动大,思想不稳定,极易掉进“职高无用论”的怪圈,及早并及时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尤为重要。

专业思想教育应以集中教育为主,渗透于学科教学的全过程,并结合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职业道德教育同时进行。首先要给学生讲清楚国家教育结构的调整,使学生了解有关职业教育的政策与发展动态,懂得职高与普高是同一层次的两种不同类型的学校。其次要讲明职业教育在科教兴国、振兴经济、提高全民素质中的重要性,使学生走出认识上的误区,懂得读职高一样有前途的道理。再次,结合市场人才需求现状和专业发展的前景、优势,使学生尽快地了解并熟悉本专业概况及人才需求规格,以便调整自己认识和行动上的偏差。同时,还应结合专业特点组织学生外出参观并参与社会实践,或者请已经就业的优秀毕业生作专题报告会,以唤起学生的自信和激发其专业兴趣。也可就各种媒体上出现的与专业相关素材作针对性的点评和举办专题知识讲座,使学生能把思维面和认识面拓宽到课堂之外。

二、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目标定位。

由于受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应试教育”倾向的影响,无论是社会、家庭,抑或是学校、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片面地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或唯一标准。如此基调和环境,也就促成了学生目标定位的不科学性。部分学生虽然天天都在盟誓,但没有一天对自己满意过;虽然天天都在努力,但最终还是事倍功半。久而久之,信心和斗志丧失贻尽,留下的只有对自己的不满意和不愉快。

因此,我们应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和研究自己:明白自己的优点、缺点所在;明白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在;分清哪些事该做,哪些事该马上做,该怎样做;思考自己的过去,审视自己的现在,设计自己的将来。其次,目标定位要合理并切合自身实际,注意目标定位的多向性和绩效性。再次,要求学生在做到学习上进步的同时,还应加强自身能力和特长的培养,注重专业技能的提高,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保持严谨的生活作风,这是具有现代意义的劳动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三、注重过程,强化管理。

职业中学教师所从事的是把人力转化为智力,把智力转化为生产力的劳动,是把职校生培养成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新型劳动者的职业。因此,我们首先应加强常规管理工作,从严要求并正确引导学生,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其次,要把握正确的心理导向,使之形成正确的消费观、成才观和价值观;再次,应同步地把行业规范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为今后的就业奠定基础和做好铺垫;此外,开展好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多加强指导并充分挖掘和利用活动中的教育因子,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竞争真实的存在,使学生在活动中去认真地玩味发展和表现自我的成功喜悦,以激发学生不断开拓、不断进取和敢于创新的顽强精神。

四、正确看待和理性评价学生。

学生们往往很在乎老师的评价,在意老师能否公平、公正,实事求是,一视同仁。有鉴于此,班主任必须正确看待和理性评价学生。

一是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从学生所处的角度、位置、环境去看待、理解和处理事情,领悟学生的所思所感所为,给与学生同等的关注。

二是学会欣赏和信任学生。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每一个想法、每一次发现,发现他们的可爱之处和闪光点,尽量给与鼓励和热切的期待。

三是不吝惜爱心的投入。多与学生交心谈心,使之觉得老师在乎他、关心他和信任他,确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变学生被动接受管理为主动自我管理。

消息来源/曹。

徐淑娟。

文档为doc格式。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方法研究论文

以德为首是小学阶段教育的重要工作内容,学校特别是班主任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小学阶段,正是小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关键时期,更是小学生良好习惯和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小学班主任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教会他们如何生活,如何为人处世,应该具备哪些优秀品质等,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各个课程里面,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1提升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想在社会立足,首先要学会为人处世,德育是一切教学活动的首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思想道德的起点,这个起点能不能做好直接决定着学生对周围事物认知的对与错。小学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是学生的引路人,在小学生眼中班主任就是全能者,无所不能。因此,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班主任既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小学班主任要重视德育工作,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帮助小学生迈好人生的第一步,为以后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班主任工作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在新形势下,这个工程的主体结构必须是德育。只有把德育工作做好了,整个工程才能取得成功。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班主任要积极迎接各种挑战,在实践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开启德育教育新模式,真正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

2当前小学德育工作存在弊端。

2.1教育急功近利。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市场的竞争性。这些都在影响着教育的发展,无形中使得教育开始带来功利色彩。通过升学深造掌握专门技能来实现人生价值的思想深入人心。与此相伴的是教育的功利化,课堂教学的目标就是为了提高学习成绩,教育更重视升学功利价值,无暇顾及德育教育,忽视了合格人才的培养。在应试教育下,智育放在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德育则无人为津。重知识、轻能力现象非常严重,德育地位仍然被冷落。

2.2德育教学手段单一。目前,班主任即使开展德育教育,教育的方法也是呆板、单一,小学生根本认识不到德育的重要性,甚至对德育教育产生抵触心理。譬如,德育工作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忽视了小学生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一概而论的德育教育效果甚微,也使小学生不买班主任的账。另外,班主任除了管理班级之外,还要担任教学工作,他们会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忽视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无法及时给予小学生德育指导,这和德育教育理念是相背离的。

2.3教育观念滞后。由于小学班主任更多的热衷于学科教学,在开展德育教学的时候只凭借个人经验,自身缺乏系统的德育理论支撑,导致德育教育没有实效性。比如,小学生犯错误后,班主任要不就严厉指责,要不就片面说教,不能耐心引导和帮助,没有把德育理论渗透到日常生活中,这不利于小学生主动认识错误和改正错误。

3.1充满爱心,善待学生。平等、尊重、信任是人与人相处的前提。作为学生的引路人,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放下姿态去关爱学生,结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学会换位思考,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和他们交流。学生犯错误之后,老师采用训斥、挖苦的方式只能引起矛盾,导致学生的畏惧心理,严重打击学生的自尊心。教师要善于聆听学生的心声,多为学生着想,尽量帮助他们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耐心引导,善于启发,使他们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班主任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3.2德育教育,手段多样。小学生性格好动、活泼、淘气等等,因此,德育教育的开展方式也应多元化,避免单一的形式,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入游戏,读书读报会,利用多媒体播放德育视频,举办专题讨论会等,在愉快的氛围中对德育知识有深刻的认识。另外,我们要不断创新德育教育工作方式,联合家长、学校等,共同搞好德育工作。例如,在家长的配合下,开展“我是好孩子”互动活动,一起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在参与中形成良好的品德,使学生受益终生。

3.3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小学班主任要与时俱进,多了解德育教学知识,不断探究小学生的行为和心理,深刻理解德育教育内涵,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对其进行德育教育。例如,班级中经常犯错的学生,大都和家庭教育有关,很多家长由于工作太忙,疏于对孩子的教育管理,同时也缺乏对孩子的关心照顾,班主任应告诉父母关爱孩子,多和孩子沟通交流。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原来建立班群qq的基础上,还建立家校通、班级与家长微信群等加强了学校、班主任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

3.4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德育教育的宗旨就是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他们热爱祖国、明白事理、讲究诚信等,促使学生在知、行、意、情方面的统一。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思想意识比较幼稚,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离不开老师的引导,这就要求班主任要以身作则,不断提高自身的德育工作能力。小学生对班主任是充分信赖的。因此,班主任的言语行为都在影响着小学生幼小的心灵。班主任要重视自身修养,保持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正确的道路健康成长。这就要求班主任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陶冶自己的情操,保持乐观心态,拥有健康的心理。在日常工作中,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身作则,对学生良好的品德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作用。总之,德育工作是一项耐心而长期的工作,面对社会的快速发展,小学班主任应强调自身德育观念,一定要勇于创新,通过恰当的方法来实现德育工作目标,提高德育工作质量,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浅谈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渗透论文

班主任是学校完成教学工作的重要主体,同时还肩负着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任,初中生是学生青春期的初始阶段,也是学生思想养成的重要阶段,学生有了强烈的自主意识,这时就需要班主任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加以引导,充分发挥班主任工作的德育教育作用,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打好基础。培养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个性的过程就在于教育者关心人的每一个方面、特征的完善的同时,任何时候也不要忽略人的所有各个方面和特征的和谐,都是由某种主要的,首要的东西所决定的。在和谐里起决定作用的、主导的成分是道德。班主任每天与学生朝夕相处,很多时候胜似父母的教育,因此,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渗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很多益处。一名优秀的班主任一定会特别注重对学生品德的教育,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班级德育工作无处不在,班主任如何把握和实施是关键。

1.注重班级管理中细节渗透德育。

班主任要从学生的一举一动抓起,从学校生活的点点滴滴入手,去帮助和引导学生。班级德育要改变的是学生的思想和心灵,不可能立竿见影,班级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是正常的。班主任老师可能苦口婆心,声情并茂地去给学生讲道理,而学生却无动于衷,或者学生已经有了进步,可不久又重蹈覆辙,出现反复性。所以教师在教育效果不佳时,要不愠不火,坦然接受。不能奢望在学生心田上撒一次种子,洒几次汗水就能收获成长的果实。许多受益一辈子的东西是在学校生活中播种的,但往往来不及开花结果,学生就已经离开了,我们要把学生当成成长中的人。相信“精诚所致,金石为开。”相信“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善教育的老师。”在工作中不断反思自己的得与失,去尝试新的方法,寻找新的突破口。而不能对学生轻言放弃,放任自流。

2.加强班主任的自身道德修养。

在知识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生的思想、意识都在不断的改变,因此,作为班主任老师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班主任老师也要学会和学生交谈。可以利用谈网络游戏、谈明星、谈球赛、微信聊天、谈奇闻异事、谈与父母之间的叛逆心理等等。这样会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学生会认为老师离自己很近。班主任老师深厚的知识阅历,会给学生产生一种崇拜的心理。因此,学生会崇拜班主任老师,对班主任的话言听计从。学生也会自然地和老师沟通,把老师当做最信赖的朋友。一个有道德修养的班主任,一定要把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关爱献给学生,充分把握好学生的心理动态,尊重和理解学生。

3.班主任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育家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如果班主任老师做到身先士卒一次,远比在班上讲十遍有效。看到学生在打扫清洁中有几处没有打扫干净,班主任经常拿起扫帚把不干净的地方打扫干净;讲台上很乱,班主任一声不响地把讲台整理整齐;地上有废纸,班主任亲自拾起来扔进垃圾桶等等。

班主任是学生的楷模,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影响和感染着每一个学生。班主任良好的语言、优雅的行为激励着学生,使他们健康地成长。平常班级管理中,希望学生语言文明,班主任自己首先要做到。在班级中随时说:您好!再见!对不起等礼貌语言。言教永远比不过身教,学生是看你的行动,不是听你的指挥。班主任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知道榜样的力量永远是无穷的。

4.班主任要引导学生晓之以理。

古语讲得好:“读书事小,明理事大。”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一定是w生的楷模,学生心灵的崇拜者。班主任要明白:教育学生成人远比成才更重要的道理。所以既要教学生做学问,更要让学生修身明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他们自立自强、诚实守信、勤劳节俭、助人为乐、尊敬老师、友爱同学等。但学生往往对教师的道德要求表现漠然。教师就要让学生明白你帮助了别人,别人会心存感激。当你遇到困难时,他也必然会倾力相助。如果你总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在你遭遇困难时,别人也会袖手旁观,甚至会幸灾乐祸。所以帮助别人表面上看孤立地看是吃亏,实际上是间接地帮助自己。这样对学生讲清道理,晓之以利害,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才会心甘情愿地按照道德行事。

5.班主任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班主任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交知心朋友。要把握学生的心理实际,有的放矢,看准时机击中要害。要避免盲目发表意见,讲得过多、过频。天下的道理很多,但学生不可能一下子吸收那么多东西,在这一点上光有良好的愿望是不行的。教师的讲解要简洁明了、中肯、深刻而富于哲理,对学生成长有深远意义。绝不是班主任说得越多学生受益越多。班主任还要创造性地开展德育工作,采取多种方式。因为单一的说教会让学生疲沓厌倦,产生零效应甚至负效应。我们可以采用看影视作品、读名人传记、举行演讲会辩论会、有奖征文等诸多更加直观感性、生动活泼的形式使学生受到启迪和感染,从而明是非、辨善恶、懂美丑。

许多教师重教书轻育人,重智育轻德育,片面追求考试成绩,认为只要成绩好就一好遮百丑。目前,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十分突出,许多学生自私冷漠、娇气任性、爱慕虚荣、缺乏正义感和责任心。加强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渗透是切实抓好德育工作的关键所在。

总之,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德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尤其对农村中学来说更是应该加强,但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让学生厌烦,要提高渗透的隐蔽性,注重渗透的灵活性。只要在班主任工作中多渗透德育教育,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接受能力,必然能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分层次研究论文

1.班主任对德育内容认识落后。现代德育内容并不是单方面道德层面教育,包括思想教育、德育、爱国主义教育、价值观教育及心理承受力等。某些班主任简单地归纳为道德认识上的对与错,殊不知,道德认识只是思想层面上的,谁都明白高速公路翻车撒下的物品不应哄抢,可还是热火朝天装载,所以,一切德育都应以“行为”为最终目的,在生活实践中带给学生更多的感悟。

2.班主任对“违德”行为视而不见。成绩优异的同学往往都是备受关怀,小错误可原谅,大错误只做批评。比如,班主任对翻围墙去上网的优等生大多闭口不谈。在他们看来,成绩比道德更为重要,其实这与教师的薪资奖励挂钩,班级排名对教师职效工资有重大影响。所以,班主任应该遵守职业道德,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对“违德”行为零宽恕(每个学生犯错一视同仁),时刻进行内心自省。

初中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在我的班主任德育实践工作中总结了以下几点方法及建议。

1.加强班主任个人修养建设。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策划者与组织者,其工作地位要求与学生打成一片。初中生处于心理建设阶段,其周围接触人群情况决定了未来举止。班主任的自身素质是学生的风向标,指引着学生前进的路线。人们常说“耳濡目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班主任个人品格、行为,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发现,大多班主任都有着强烈的事业责任感,不抽烟、不喝酒,对赌博也敬而远之。平时因班级管理工作繁忙也是常常熬夜,第二天问及为何如此疲惫,他们却欲言又止,后来得知,他们常常因为班级工作寤寐思之。我大为佩服,为我校有此尽心尽责的班主任而感到骄傲。班主任还应该利用课余时间丰富自身文化知识,增加文化底蕴,做到温文尔雅。我就常常看到我的一个同事,在开展班主任工作时,出口成章,说话极有涵养,师生都对他大为尊敬。班主任应严格要求学生,更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使德育工作成效“润物细无声”。

2.做好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工作。

学生成绩、品格好坏,是学校、家庭共同的责任。班主任应该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做好学生情况的沟通交流。班主任可通过校迅平台,每天通过信息方式发送学生在校情况,让家长心里有数。同时,针对一些道德品格存在瑕疵的学生,班主任要先向学生了解情况,谈话,找原因,如果能及时改正,可不通知其家长,让学生信任。现实中也存在留守与单亲学生,没有完整的家庭关怀,学生孤僻、冷淡,向学生索要联系方式时,学生畏首畏尾,支支吾吾。这时班主任不应该强要,以免伤害其自尊心,应该亲自到学生家里与家长交流,以实际行动表示对学生的关怀,保证德育工作顺利进行。

3.以学生为本,平等开展德育。

教师本职在于教书育人,教书过程中更应对学生充满爱意。学生是德育教学工作的对象,也是主体。班主任应该用爱平等对待班级同学,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不是教师一个人的活动,并不是我写你抄、我讲你听那样简单机械化就能达到目的。在进行德育工作时,要取得“教学相长”的效果,班主任就该尊重学生,不要一概否定,不搞专制,摆资格。就算教师犯错误,也要知错能改,当着班级同学面及时自我批评教育。在开展德育工作时,班主任不应该抽取学生发问,摒弃以言传方式教导学生,而应让学生参与道德实践。另外,学生都是平等的,班主任不应带着势利的眼光看自己的学生。比如对富裕家庭的学生不能因其捐助了学校基础设施而视之为宝,也不惯坏成绩优异的学生。对学习成绩或经济条件差的学生视而不见是不道德的,也是不公平的。教师应以身作则,向学生灌输互爱观念。所以,班主任评价学生时,应不护短、不歧视,敢于批评“好生”,同时还要关爱“差生”。

4.准确把握社会道德热点话题,进行针对性德育教育。

德育班会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活跃气氛,班主任变为听者,学生变为说者。在开学第一节课时,教师可以安排大家自我介绍,谈谈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的人生感悟,或者定期组织班级娱乐会,唱歌、跳舞、踏青,这不仅能锻炼学生胆量,也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在劳动节之前,组织学生“我爱劳动,我光荣”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开展“清洁校园活动”,使得学生心智得到锻炼,感觉劳动的艰辛,体会清洁工人的困难,发自内心地爱护环境。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应进行法制宣传,进行普法教育;做学生的“心理医生”,倾听学生苦恼;因材施教,进行针对性教育。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教师教书更要育人。做好德育工作,是班主任的责任,是社会的要求。在人才强国与加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形势下,重视德育,做好德育,提高我国全民文化素质,初中德育必须走前头。

赵晶。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范文

德育是各阶段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内容,尤其是初中阶段学生正处在身心成长,三观建立时期,所以更加需要班主任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做好引导。本文中我将站在一个初中班主任的角度谈谈如何做好德育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学校从设立最初开始,其目标就在于“教书育人”。所谓“教书”顾名思义就是进行知识的传输,也就是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经常做的“传道受业解惑”的基础教学工作;而“育人”则是对学生本身的培养让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能够“修身”然后未来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目标。尤其是从我国古代的私塾制度来看,不论是四书五经还是八股取士,在人才教育和选拔方面都相当注重对于学子品行和道德素养的考量,但是到了现代教育教学制度中,虽然教学体系成熟化、科学化,但是我们却一度丢失了教育中“育人”的部分。尤其是我国应试教育教学体制实施以来,学校教育在考试的目标推动下,基本教学重点都倾向于知识教学方面,从而也就导致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理所当然的认为,学校教育就是传输知识,考试成绩高才是好学生。这表面上看是对于知识传承有利,但从长远的人才培养来看,却容易导致只会纸上谈兵,不是实际运用的“人才”,甚至培养出将知识用在不正当途径,导致高智商犯罪情况的出现。所以对于新时期素质教育教学体制来说,回归教育的本源“教书”和“育人”相结合,才是各阶段学校教育的正道。

班级是学校教育中最为基础的教学单位,而每个班级都会配置一名教师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日常事务统筹者,这个教师的角色就是我们通常所称呼的班主任。相对于其他教师来说,班主任在日常工作开展过程中还要多一项任务,那就是德育,因为对于任课教师来说,日常教学过程中基本会注重知识的教学,和学生接触的时间也相对较少,德育只能穿插在日常的学科知识交流方面。而班主任负责班级所有事物的安排和调度,并且通常还会负责一门学科的教学工作,所以和学生日常接触的时间多且频繁,这就为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并在交流中影响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机会。因此,下文中我将重点针对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开展展开探究,以初中阶段为研究对象,谈谈如何做好初中阶段的班级管理工作。

所谓“为人师表”,教师作为知识的传输者,在班级教学过程中本身就需要树立专业且权威的形象,从而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好的做好示范,起到榜样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一言一行。

首先,作为班主任我们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要严格要求自己,从而给学生树立榜样的作用。一方面,在知识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针对我们所教授的科目做好精细化钻研,不论是在课前准备还是课堂教学方面都做到趣味性和专业性融为一体,让学生首先从知识学习过程中对教师产生信赖和尊敬心理,从课程的喜欢移情到兼爱教师;另一方面,在班级日常交流过程中要做到一言一行都具有正能量,古语有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只有班主任本身具备正确的思维价值导向,才能和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输出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从而让学生从心理上对教师的人品和态度产生认可,并能够在日常学习和交流中以班主任为榜样,主动学习。

其次,我们还有做好规则的制定,并本着公平公正的态度监督规则的實施。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尤其是对于班级管理来说,初中阶段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个性不同、思维各异,并且由于处于青春期学生的心理更为敏感,更容易冲动、暴躁,所以要想做好班级基础管理工作,就给学生画一条明显的“规则线”,让学生在班级学习和生活中明确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做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等,通过这些首先给学生思维和行动上树立规则感,从而为学生未来进入社会适应社会规则打好基础。

教师和学生是日常教学活动中的两大主要因素,而教学活动就是师生的互动活动。作为两个独立的个体,教师和学生在对话和交流过程中一定程度上是绝对平等的,尤其是我们作为班主任,在日常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一定要本着平等的原则去和学生交流互动,主动关爱学生,避免单纯的喋喋不休的说教,反而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

首先,作为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们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和学生进行平等地交流。尤其是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之所以难管不仅是学生正处于逆反时期,更多的是教师高高在上的态度,导致学生有一种被支配感,感受不到尊重。所以在日常交流过程中我们要学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感学生所感,想学生所想。例如对于两个学生打架,我们可以首先针对打架本身批评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然后了解事情起因、经过,引导两个人自主的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提出建议,但尽量避免颐气指使,从而锻炼学生本身的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能力。

其次,在班主任工作过程中我们还要做到平等的关爱每一位学生,不能仅仅依靠成绩就判定学生的性质。尤其是针对各科学习上的后进生,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及时的关注,并且和学生进行交流,发现其学习、生活方面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帮助解决,进而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感受到来自教师和班级的温暖,进而也学会关爱他人,学会付出。

德育存在于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虽然初中阶段学生在校时间多,但也不能仅仅依赖于班主任,还要充分发挥社会、家长等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做好学生的培育工作。

首先,在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和家长进行合作和交流。尤其是对于初中阶段来说,学生不论是在学习还是身心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一定的困惑和问题。就如最典型的早恋问题,就是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先要和家长做好交流,不能盲目的拦截、围堵,而是要慢慢地引导,让学生能够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保持良好的男女交往关系。

其次,在德育开展过程中,我们还要充分利用社会的力量,例如组织学生去养老院看望老人,去特殊儿童教育中心去体验、献爱心等。通过这些实际行动来让学生亲身感受奉献与关爱他人的幸福感和满足感,进而逐渐树立学生关心他人,无私奉献精神。

总之,对于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来说,我们要从自身做起,树立榜样,利用规则规范学生行为,并联合家长和学校,共同实现对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范文

学生的全面发展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而传统的德育教育的内容单一,常见的方法对学生来说比较陈旧,形式呆板,观念滞后,总之,传统的德育教学模式已无法完全满足新课改下学生的德育培养要求。而班主任的德育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起着决定性作用。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已经改变了教育教学,将信息技术融入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中,使信息技术与班主任德育工作高效融合,提高德育教学实效性是现代教育改革的趋势。

班主任的德育教育要与时俱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要更新德育教学观念,创新教学形式,借助信息技术工具改善传统的德育教学模式,构建班主任的德育教学新模式。

(一)新模式是旧模式的补充。

(二)信息技术不仅仅是演示。

“工具”,要与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有效“融合”首先,信息技术与班主任的德育工作的融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当作演示“工具”,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优点与德育教学进行有效的融合。其次,信息技术与班主任的德育工作的融合不是信息技术的展示;不管合适不合适,从头到尾全部是利用信息技术超量堆砌信息,比如全部都是多媒体,视频等,导致教学重点不明,学生德育主体意识不突出。信息技术与班主任的德育工作的融合应用是把信息技术的优势与班主任的德育教育的特点有效的“融合”,提高德育教学质量,这就需要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技能,精心设计,融合研究的实践探索,追求自然无痕的融合。

在信息技术与班主任的德育工作的融合应用实践探索中,不断地反思,追求适合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今后的研究方向是通过调查研究,更深入研究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新思想,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角色互换在初中班主任德育中的应用的论文

摘要:

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是对知识型员工的管理。知识型员工是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的主要载体,他们有着与普通员工诸多不同的特点。针对知识型员工的特点,结合自定义角色理论,提出在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因素,对现实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知识型员工;自定义角色;激励。

一、知识型员工及其特点。

“知识型员工”是美国学者彼得德鲁克最早提出来的,指的是“那些掌握、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

企业之间的竞争,知识的创造、利用与增值,资源的合理配置,最终都要靠知识的载体――知识型员工来实现。知识型员工是一种追求自主性、个体化、多样化和创新精神的员工群体,激励他们的动力更多地来自于工作的内在报酬。

相比于非知识型员工,知识型员工在个人素质、心理需求、价值观念及工作方式等方面有着诸多的特殊性:

第一,具有相应的专业特长和较高的个人素质,具有高层次的需要。知识型员工大多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因此,除了基本的生理和安全的需要,知识型员工往往具有更高的需求层次,更注重他人或组织的评价与自身价值的实现。

第二,具有很高的创造性和自主性。知识型员工从事的大多为创造性劳动,他们运用自身占有的专业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形成新的知识成果。此外,知识型员工具有很强的自主性。一方面,在工作上,他们要求独立自主的开展工作,尽量避免其他部门或人员的干扰。另一方面,他们蔑视权威,渊博的学识是他们成功的资本。

第三,工作过程难以监督控制。知识型员工是在不确定环境中从事创造性知识工作,其工作过程往往没有固定的流程和步骤,呈现出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支配性,灵感和创意可能来源于任意的'时间和场合。因此,知识型员工的工作过程很难实施监控,传统的操作规程应用是没有价值的。

第四,工作成果不易直接测量和评价。知识型员工的工作成果往往以某种思想、创意、技术发明、管理创新的形式出现,它们的价值实现需要很长时间,并且受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采用一般的经济效益指标衡量其成果是片面的。这一特点为企业正确评价知识型员工的个人价值、给予合理的薪酬带来一定困难。

二、角色自定义理论概述。

角色自定义是员工对具体工作份内事情的考量。在日常的工作中,员工会按照自定义的角色对自己的工作内容或者工作范围进行划分,并且按照此标准从事工作。员工与组织、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是以经济契约为基础的,契约规定的行为是员工在组织正式运行体系内的基本身份,即职务内任务。但是由于受到信息不对称、员工和组织长期性发展出社会交换内容的限制,员工自定义的角色往往同职务内任务、组织期望的要求有着很大的差距。

员工对自己工作定义越宽泛(即包括很多非职务内任务,则具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定义),他越容易从事组织公民行为,对组织绩效的影响会越明显。

组织是否能发展的主要标志是员工个体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的能力与机制。而要将员工个体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其关键在于促进组织成员的知识转移,并在此过程中,通过交流、使用派生出新的知识。而在此过程中,作为组织中素质最高、知识最密集的特殊群体,知识型员工的自主性发挥关键的作用,由于知识型员工的过程不易控制、成果不易评价的特点,其自定义角色对组织绩效的影响更为明显。

经过笔者对所掌握文献的总结,员工自定义角色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第一,自我能力感。自我能力感这一概念最早由bandura提出,他认为自我能力感是个体动机、情感、行为最重要的决定成分,主要包括三个部分:能力或效能感、个体控制和社会接受度。自我能力感还具有情景特定性和可变性。一般来说,自我能力感越强,自定义角色的范围就会越宽泛,由此知识型员工的创新思维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组织的绩效也就会越好。

第二,管理者的绩效评价方式、奖励方式和授权方式。绩效评价方式、奖励方式和授权方式共同影响组织的管理方式。而组织的绩效评价方式是否客观、公正、采用的激励是物质还是其他、选择的方式是分权还是集权都会对员工的自定义角色产生极大的影响。

第三,组织文化以及社会化暗示。组织文化是既有力量又有方向的,核心价值观、信仰以及全体员工的共同假设是组织文化的核心。如果组织追求创新、平等、合作的文化,除了职务内任务,员工也会把配合他人工作、创新等定义为自己的角色。此外,社会性暗示对工作要求的认知结构也是影响其自定义角色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对知识型员工激励中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针对以上影响因素,对比知识型员工的主要特点,在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因素,以此影响知识型员工的角色自定义,进而加强组织的绩效:

第一,制定人才战略,融合知识型员工的追求和公司的战略为一体。员工和组织是利益共同体,他们之间并不是零和博弈,知识型员工把自己的隐性知识转化为组织内知识为组织创造价值的同时,从中得到锻炼、学习,进一步的提升自身实力,因此,经常地为员工提供培训、学习的机会,通过工作内容激励员工,赋予他们更大的权力,为他们提供更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会增强员工的自我能力感,扩大其自定义角色范围,极大的开发知识型员工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组织绩效和员工素质同时得到提升。

第二,优化组织的管理方式。这包括:建立全面、准确、有效的评价机制。因为知识型员工具有良好的素质,使得他们比普通员工更加理性化,也更加关注个人的贡献和报酬的相关性。因此,客观、公正的评价机制是十分必要的。满足知识型员工更高层次的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单纯的金钱并不能有效地激励他们,更不能引导他们扩大其自定义角色范围,所以,尽量满足他们更高层次的需要是提高工作积极性的关键。赋予知识型员工充分的自主性。知识型员工具有较强的自主性,他们喜欢接受富有挑战性的工作,这就需要在工作过程赋予他们充分的权利,扩大他们的任务范围,进而促进组织绩效。

第三,建立知识型组织文化。组织文化具有长期的影响力,若组织文化提倡合作、和谐、学习、创新的理念,知识型员工在工作过程中便可以得到更高层次的满足,进而他会把配合有关部门工作、学习和创新定义为自己的角色。因此,组织应该先了解现有的文化类型,对比其差距,对现有文化作相应的改善和补充,进而影响员工的自定义角色,更深层次的发挥知识型员工的潜能。

四、结语。

本文在自定义角色理论的基础上,针对知识型员工的特点,提出了激励知识型员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因素,对现实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关于文中提到的具体的评价体系应该如何设置、知识型文化如何清晰界定,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这也是笔者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思考论文

2005年,教育部就颁布了相关文件来明确约束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其内容不仅包括小学德育方面,还包括具体的工作办法和管理要求。小学德育工作方法其实是连接教育实施者和教育对象之间的桥梁。运用的方法得当,会使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此来构建起老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纽带,对于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小学德育工作的管理要求指的就是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通过相关部门、机构以及教育工作者对一些管理方式的合理运用,来进行教育资源的整合手段,以此来达到德育的最终目的,从而充实小学生的德育生活。小学德育工作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其目的就是让教育工作者能够通过这项工作,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实践以及心理素质的构建过程,能够从根本上反映出德育工作的重点和方向。主要分为四个方面,首先要培养学生们的“五爱”情感,其次要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再次是培养学生们乐观向上的积极性格,最后帮助学生们从小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总结起来就是要通过知、情、意、行这四个方面来培养学生,让他们将来能够成为祖国的可造之才。

1、投入相对不足。

现阶段的德育工作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教育经费的投入都明显的不足,尤其是教育经费上的不足,导致校舍出现住房严重不足的情况。师资力量的不足体现在我国的部分农村,由于农村的很多教师都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城乡德育资源配置出现不均衡的情况,阻碍了德育工作的发展。

2、成人化倾向比较严重。

德育内容在制订的过程中都是按照成人的'思想完成的,没有把儿童放到主体地位进行考虑,过分用成人方式来约束孩子,结果会适得其反。这样的教学模式会令孩子过早地进入成人化,在很多小学教材中都出现了比较成人化的字眼。例如,很多低年级的课本就引入了比较刻板的文言文句式,孩子并不能够理解其中隐藏的深刻意义,学到的只能是空洞的情操和无形的品德,结果加速了孩子的成人化发展。

3、教育方向出现偏差。

教育方向上的偏差主要体现在学生会以自我为中心,尊老爱幼的意识相对比较淡薄。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现在的家庭出现了大量的“小皇帝”“小公主”,照此发展下去,对学生的未来将造成不利的影响。李国阳的事件就为我们敲响了警钟:2010年,因喜欢上同一个女孩,李国阳对同寝室的同学痛下杀手,事后经过有关专家分析得知,真正点燃李国阳犯罪导火线的正是其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缺陷。

1、加强对教育经费的投入。

政府应该对教育事业必要的经费进行合理的规划投入,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城市中的小学。很多农村小学面临经费匮乏的现象,且越来越严重,应下派专业人员对区域内的所有小学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然后根据反馈回来的信息进行经费的投入,把钱用在真正有需求的学校。

2、提高教师的德育工作素质。

很多城市面临着教师资源过于集中的现状,很多优质教师资源往往集中在市内重点小学。就农村小学而言,很多教师没有在德育方面进行过专业的培训,为了提高老师的德育工作素质,政府应该支持教师资源分散或加强德育教师的培训工作,以此来平衡教育资源。

3、家长应该加强对孩子的德育。

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热潮逐步扩大,很多农村地区都出现了留守儿童,他们往往由隔代人进行教育,不仅缺少了父母的关爱,而且受隔代人的过分溺爱,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孩子的童年成长,让孩子认为自己的父母不在身边而产生一种自卑感。所以在外打工的家长应该多抽出时间去看看孩子,让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的关爱,让孩子不健康的行为能够得到及时的更正,让孩子从小在一个快乐、健康的环境中成长。小学德育工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想要提高小学德育工作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为此需要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坚持树立“素质教育,德育为先”的战略目的,争取早日实现小学德育工作具有较高实效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浅谈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渗透论文

德育的教育工作是分不同层次的,大概可以分为基础的也就是小学生的德育教学和中等的一般人的德育教学及高等的也就是说我们高中生时期,这一时期学生们对知识有了比较完备的基础知识,对世界观、人生观也有了一定的理解,也就是说对学生在做人方面进行教育。德育的问题层次很多,是循序渐进的,我们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更好地把德育工作传递下去。作为高中生的班主任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积极地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进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二、高中日常课程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1.完善班级队伍建设树立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很多学生会向着榜样学习,很多学生会觉得榜样就是自己学习的目标。比如说我们在平时学习的时候就会觉得优秀学生就是自己的榜样,他们会模仿优秀学生做笔记,模仿优秀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方法,认为只要什么都向着优秀的学生学习就一定会得到进步,虽然并不一定是正确的,但确实对学差生的学习是有一定影响的。建立得力的班干部,为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向着榜样学习,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好方法。得力的班干部首先对班级集体是有一定感染力的,他们优秀的品德首先会代表整个班级的形象,让别人对班级刮目相看。其次,班干部以身作则,从身边的小事出发对班级进行感染,使班级中的其他学生也对此产生影响,模仿他们的良好品德。班干部是班级的旗帜,同时也是班级的领路人。因此,作为教师也必须严格要求班干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班集体,用具体的'形象来给学生树立榜样。这样做,对其他学生是有感染力和影响力的。这也恰好补充了班主任在树立榜样过程中的威慑作用的局限性,很好地补充了班主任在德育教育过程中的不足。

2.加强对差等生的沟通交流。

对待思想有问题的学生的德育教育,教师很好的处理好他们的逆反心理,是德育成败的关键。但是也正是这些学生让老师头疼,认为这些学生难以管教,甚至有的时候会放弃对这些学生的教育。其实,这是很大的工作失误,逆反心理也有好的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心里缺乏什么,需要什么样的关怀,这样做往往会使学生打开心结,愿意和老师沟通。例如:有的时候老师在找一些问题学生进行谈话的时候,学生明确地会表现出一些逆反心理,这时老师就要善于去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的根源,是沟通问题还是学生家里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教师要善于和学生沟通,改变沟通的方法,让学生接受自己,这样,教师在进行教育工作的时候就会比较轻松。

3.注重课堂和生活相互融合。

在课堂上,平时教师都有课时任务,每节课达到的目标和每个学期要完成的任务,很难有专门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教育,甚至有的时候就不会涉及到德育的教学工作。这样做很容易使学生产生问题,导致学生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忘记了做人的本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德育工作的渗透,尤其是语文老师和政治老师,只要是涉及到关于德育方面的问题就要渗透到日常的生活中,帮助学生成长。例如:语文教师在教学生学习《学记》这篇古文的时候,不要只是单纯地站在古代人的思维上教学生如何翻译,如何学习,教师还可以把课文中的知识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中去,教给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应该怎么处理,教给学生不耻下问的道理,不要觉得是差等生而觉得他什么也不会,也不要小看比自己弱的人,要互相学习,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地方。道德的学习贯穿于我们学生时代的每个时刻,但是作为高中生是进行德育高层德育的关键时刻,这个时期很多学生会产生逆反心理,要对学生进行很好的教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时候要善于利用身边的各种教学资源,以便于德育教学的开展,不要单纯地只是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发展。

角色互换在初中班主任德育中的应用的论文

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忽视内在潜能在幼儿德育中的作用,导致幼儿园品德教育质量不高,存在诸多问题。如,注重灌输,忽视内化,使幼儿处于被动地位,难以发挥自我塑造的教育功能;重视外铄式培养,忽视潜能资源的利用,阻碍幼儿道德智慧的发展;重视整体牵引,忽视个体内在反省、反思,导致道德判断肤浅化和幼稚化;重视内容评价,忽视道德情感体验、个体实践,导致幼儿言行不一。鉴于此,本文侧重从内隐学习理论在幼儿德育中的应用来阐述如何提高幼儿德育的有效性。

一、内隐学习理论在幼儿德育中的优越性。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研究发现,人们学习时能够运用两种不同性质的学习模式,一种是有意识参与的外显学习模式,另一种是由潜能支配的内隐学习模式。[1]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存在不同的表现特点。首先,内隐学习是无意识的,学习过程和结果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其次,内隐学习是自动化的,具有简约性和顿悟性。再次,内隐学习无需付出心理能源,没有容量限制。最后,内隐学习所获得的知识主要是程序性知识,具有广泛的适应性。[2]与外显学习相比,内隐学习对于幼儿品德培养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第一,内隐学习的基础性和强力性有利于发挥幼儿德育的主体性。德育面对的是人,主体性是人之为人最重要的、最根本的、最深刻的性质,只有当人的主体性得到重视时,人的本质力量才会得到最大的发挥。幼儿的心理及行为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受控于潜意识的力量,具有明显的自然冲动和本能倾向,这是幼儿道德活动中主体性形成的内在动机和根源。内隐学习研究证明,内隐加工机制具有基础性和自动化的特征,其作用就是允许个体从环境中自动收集信息,并应用获得的知识来分析、同化和重构新环境中的信息和行为。[3]这种以幼儿先天条件为基础,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对个体进行的德育,相对于外显学习用规范宣讲取代心性修养的纯外铄过程,更具有优越性。

第二,内隐学习的潜意识和抽象性有助于幼儿生成道德的智慧。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布莱兹・帕斯卡尔(blaisepascal)指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具体而又错综复杂的,道德所要处理的资料更是具体而又错综复杂的,不能用清晰而明确的观念进行演绎推论,不能缩减成用几个简单的原理就能说明的那些清晰而明确的观念。[4]因此,道德教育要真正取得成效,必须要有道德智慧参与。道德智慧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程序性知识,可以在某种道德事件中被激活以智慧地应对当前的道德情境。道德智慧能够在事实上保证善的践行,完整的道德教育不应忽视对幼儿道德智慧的培养。只有在道德智慧参与的情况下,幼儿对道德的不断明觉和体验的过程中,才能保证幼儿良好道德品质不断养成与发展。道德智慧的发展只能通过智慧的道德教育才能实现。内隐学习的特征向人们显示了它在道德智慧教育中的优势和魅力,即在适应生存的过程中,个体通过内隐学习所获得的知识、操作中的隐含规则和潜在结构,更容易在现实生活中得到运用,内隐学习对幼儿道德智慧的养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功能,是幼儿道德智慧生生不息的重要保证。

第三,内隐学习的自动性和突发性有利于陶冶幼儿的道德情感。德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向善之心。道德情感就是人的“向善之心”对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在情绪上的认同、共鸣,也包含了人对道德理想、道德建构的向往之情。它是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力,深深植根于人的自然天性之中,与人的一定的先定性需要相联系。道德情感一旦在个体的内心生成,就会在各种情境中产生一种积极力量,使个体进入充满快乐和活力的精神境界,促进道德教育从道德规范的.硬性要求转化为个体意志自由的自觉养成。幼儿道德情感更多是属于自我中心化的、无意识的、直觉的范畴,具有显着的、感性的“本我”倾向,要靠内隐学习中的感受、体验、熏陶、感染的作用机制来完成。实验研究表明,内隐学习机制能够在尊重幼儿的天性和顺应其潜意识化的精神特质的基础上,在幼儿自主、自发、自愿的活动中,让幼儿于无意识或不自觉的精神体验中接受性情化的道德情感的陶冶和感化,并从多种道德活动中内隐地抽象出结构和特征信息并以高度概括的方式进行储存,因而有利于促进幼儿道德情感的有效内化,把自然和社会性情感深深地植入幼儿的自然天性之中。这种在道德活动中以内隐方式获得的道德情感潜藏在道德意识的底层结构里,具有普遍的适应性,极大地促进了幼儿道德情感丰富性、直觉性、深刻性的生成。

也就是说,内隐学习在幼儿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过程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其通过循序渐进和潜移默化的形式对幼儿进行渗透性影响,从而源源不断地将道德活动的规范和要求植入幼儿的心底,逐步内化为幼儿恒定的信念和意志,最终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与和谐的道德品质。

幼儿的心理功能发展还不完善,他们的品德、情感、个性具有该阶段特有的年龄规律和特点,如果品德教育仍采用灌输、命令式、空洞无物的成人式说教方法,那么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但幼儿在日常中无意识捕捉到的某些行为、观念等往往在悄无声息之中被接纳。应用内隐学习理论,让幼儿在耳濡目染中接受到优良的德育启蒙,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幼儿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内部潜在的能量,这使得幼儿具有一种不为其所意识的感受力,并自动地吸收周围环境中丰富多彩的信息,自主地利用周围的一切塑造自己。德育应该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观照幼儿的现实生活世界。关注幼儿的需要,意味着对幼儿的尊重,对幼儿道德主体性发展的关注和强调。德育的精湛之处就在于教师要善于将德育内容和要求渗透到各种生活事件中,让德育突破时空限制,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一元走向多元,让德育变得生动有趣、鲜活直观、无所不在,使幼儿无时无刻不受到德育的熏陶和暗示,引发幼儿内在的潜能与心灵的感动,产生自我感受、自我体验。

在游戏中,幼儿摆脱了现实的束缚和压力,进入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自由天地,生活在比现实世界更为宽广宏大的想象世界中。通过参与多种角色扮演的机会,幼儿自我中心化的本能、需要、欲望、好奇、幻想等精神因素及特点都在游戏活动中得以尽情显现。游戏中所蕴含的道德智慧在欢快的情境下不露声色植入幼儿的心灵之中,鲜活而充满生机的道德智慧获得有效培植。教师应通过游戏、童话故事来点燃幼儿心灵的火种,激发幼儿的灵性和潜力,而不是以理性的分析替代幼儿的体验和感悟。此外,教师要想带领幼儿在游戏、童话故事的世界里习得道德的智慧,自己必须是一个充满游戏智慧的导游,要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情”,活动的情景要有精心营造的艺术氛围,有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述,有对美好诗意的捕捉。

第三,注意创设良好的幼儿园环境,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10]良好的幼儿园环境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正向隐性导向的教育效果,环境对幼儿品德形成所起到的教育意义,远远高于单纯的理性说教方式。正因如此,《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11]幼儿园德育环境不但体现在幼儿园德育目的、德育形式、幼儿园生活、幼儿园文化上,而且体现在幼儿园保教体制的渗透性、人文性和发展性上。教育者不仅要给幼儿提供优质的静态教育环境,而且要提供幼儿身心愉悦的隐性、动态环境。

为此,一方面,幼儿园应该注意良好德育环境的创设和利用,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如,可对幼儿园的活动室、寝室、盥洗室、活动区域、楼道、走廊等进行布置,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使幼儿园的每一块活动区域、每一个走廊、每一面墙壁都发挥生动直观的德育功能。[12]另一方面,幼儿园还应为幼儿创设温馨快乐、充满爱心、人人平等、竞争协作的生活环境,让幼儿在生动有趣、协作竞争的生活世界里自由充分体验、领悟,不断展示、彰显、塑造自我,由此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热爱生命和创造未来的生活。

第四,教师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充分发挥榜样育人功能。内隐学习主体人格的感召激发幼儿的人格仿效。这种感召就是利用一个个具体生动、形象感人的人格典型,来引导幼儿对真善美的向往与追求,从而对受教育者进行正确价值取向的启迪教育。幼儿在对道德人格典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将心比心,产生感动、敬慕等一系列积极的情感,在这种积极情感共鸣和推动下激发仿效的动机。同时,因为人格典范往往是幼儿所熟悉的,能让他们感到亲切、自然,所以对幼儿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幼儿美好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幼儿擅长模仿成人的行为。在幼儿园里,教师是幼儿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因而对幼儿最好的教育是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待人接物、穿着打扮、言行举止、处理问题的方式都有意无意地影响着幼儿。教师高尚的道德品质、人格魅力、严谨的治学态度、言语行为、音容笑貌等都能充分调动幼儿内隐学习的心理机制,春风化雨般地滋润幼儿的心灵。因此,教师要时时处处做一个有爱心的人,要用爱和真情唤醒幼儿的心灵,通过爱感化和陶冶、净化幼儿的人格。同时,教师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做知行合一的践行者和示范者,要授之以理,还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幼儿只有在感情上接受了教师,才会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才会将受到的德育教育主动转化为思想和行动,即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教育家如孔子、陶行知、陈鹤琴、苏格拉底、柏拉图、苏霍姆林斯基等便是以高尚的道德风范对学生产生了无穷的道德影响力。

角色互换在初中班主任德育中的应用的论文

组织学生开展郊游活动,对开阔学生视野、培养集体主义精神、陶冶高尚情操、提高爱国主义思想具有积极的作用。班主任在郊游过程中所要做的工作和所面临的问题,与在校园里、课堂上所面对的情况相比,在重点和内容上有所不同。我认为,班主任在郊游活动中要扮演好四个角色。

一、领导者角色。

之所以提出班主任要担当“领导者”的角色,是因为开展郊游活动班主任要考虑的问题,要组织的工作,要面对的情况,比课堂教学、校内团队活动等工作要全面、丰富甚至复杂得多,如晕车、晕船、意外受伤、掉队等情况都有可能在郊游活动中出现。这是对班主任特别是年轻班主任的一种考验,其中有一个环节处理得不好,就可能影响整个活动。因此,班主任作为“领导者”是在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上对班主任工作进行适当的拓展、改变和提升,从一个“领导者”的角度去组织、指挥好有关工作,把自己班几十号人有条不紊地统领在自己的麾下。可以设想,假如没有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班主任要想在郊游活动中做好组织准备、安全预防、后勤保障、协调配合等项工作,是不容易的。所以说,班主任在郊游活动中实际上应扮演一个领导者的角色,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领导能力,保证郊游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解说员角色。

郊游活动中,学生的所见所闻比在课本上读到的要具体形象,生动真实得多。无论是田园风光、锦绣山川,还是人文景观等,都是对学生的阅历和视野的一种丰富和拓展。要使学生在郊游这一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更好地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班主任就要担当起“解说员”的角色。班主任在郊游活动中,不能像学生一样仅做一名参观者,而要兼做一名能帮助学生欣赏景物、解惑释疑、激发求知欲的“解说员”,自然而然地把教书育人、传授知识的崇高职责体现到郊游活动中去,尽自己的能力把蕴含于景物中的知识点表述出来。这样既能使学生增长知识、增加见闻,又能增添活动的乐趣。班主任最好在事前对与本次活动的'内容有关的资料进行查阅,以便胸有成竹地当好解说员的角色。这一看似寻常的工作会深刻地影响学生,比如我曾在一次雷州西湖郊游活动中,在苏东坡塑橡前给学生讲述苏的生平事迹及其在宋词上的文学成就。事隔多年后,当年的一位学生在给我的来信中说:“……我至今还记得那次春游,您为我们讲述东坡词的情景。今天我作为一名主攻宋词的研究生,宋词的魅力从那时就深深地吸引了我。”

三、观察家角色。

学生参加郊游活动,走出了家庭和学校,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新鲜的充满魅力和欢乐的世界。他们暂时离开了紧张的学习,在心理上比较轻松、自由乃至无拘无束。这一相对宽松的环境,是学生们展现真实性格、流露内心情感的时候。班主任要在活动中做“观察家”,细致地观察、了解学生们在活动中的言谈举止,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以便更有效地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只要班主任做观察工作的有心人,就一定会发现是多么丰富多彩,也一定会对自己的学生有一个更全面、真实的了解和认识,甚至一些在日常教学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过程中很难得知的学生情况也会被你察觉。比如,在一次郊游中,一名平时寡言少语的学生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谁捡到我的十字架请还给我,阿门!”这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活动结束后,经过谈话,才知道该同学被人拉入了天主教。后来在家长的配合下,我做了大量工作,终于使该生退出了天主教,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来。可见,在郊游活动中,班主任细致地做好观察工作是有积极作用的。

[1][2]。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思考论文

2.1转变育德理念。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班主任的不仅需要转变教学观念,还应该转变育德工作的理念。一方面,班主任应该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观念,在育德工作中,学生与教师都是有独立人格的主体,其地位应该是平等的,班主任在育德教育工作中,应该认真聆听每个学生的想法以及真心对待学生的意见,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将学生培养成学习的主体,给予所有的学生表达自身情感的权利;另一方面,新背景下的班主任教育工作,应该从单向的师生之间的交流,向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观念转变,进行开放理念的育德教育工作,例如,有的学生因为父母感情不和,父母对其的关系不足,致使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不高,教师可以通过主动的接近与帮助他,通过达成协议:以五道题为基数,多答对一道题,奖励一个“小红星”,通过教师耐心的辅导,帮助其重新建立学习的兴趣。

2.2拓展育德教育的内容。班主任的育德教育工作,不但应该符合相关的教育纲要,还应该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并正确的处理好两者之间的联系。新背景下的育德教育工作内容,应该包括下面三个方面:其一是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可以说是育德工作的重中之重,注重学生的心理咨询与指导,是培养学生高尚人格的重要途径,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其二,法制教育,一个高度文明社会的基本就是完善的法制与健全的法制意识,现代的学生中不乏犯罪的现象,因此在育德工作中,应该进行普法宣传与学习,例如通过分析具体典型的案例,帮助学生们提高法制意识;其三是育德教育的实践化,例如,将教育的目光从学校的“小课堂”转向社会的“大课堂”,广泛的组织学生们参加各种爱心互助、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并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通过敏锐的感受、体会学生的思想、观点与情感,并认真的与学生进行心交心的活动,强化学生大道德体验,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健康的'价值、情操、道德观念以及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3创新育德教育的方法。正确的选择方法,能够使班主任在育德教育工作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班主任在进行学生的育德教育时,应该重视工作方法的创新,具体的方法包括:

2.3.1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配合型的教育方法。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子女无法选择的任期最长的老师,也就是说,家庭教育的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基础,例如,有的学生很少受到父母的关心,对其学习的成绩也在意,致使学生的性格相对内向,很少交朋友,但是其内心是极其渴望得到同学与老师的认可,这时候教师应该与学生的家庭入手,向学生家长传输“孩子的成长需要欣赏,没有欣赏就没有教育”的思想,然后再结合学生的行为、思想与情感等方面,从细节入手,从易到难,首先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不断的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并动员同学对其进行帮助,重新促使其建立学习的信心。这些都需要班主任具有一双“火眼金睛”,善于从细节中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关心学生的家庭与学习,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在帮助学生解决具体问题之后,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2.3.2强化隐性教育。通过隐性教育能够对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起到规范、激励、导向、陶冶等方面的作用,因此强化隐性教育,是提高班主任进行育德教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途径。班主任在进行隐性教育的时候,首先应该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规范自身的举止、言谈等方面,并创建良好的班级环境。想要创建良好的班级环境,教师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应该制定严格的纪律,将班级管理制度化,不能体罚学生,但是可以对旷课、迟到、早退、抽烟、打牌等犯错行为进行耐心的批评教育,通过自身的经验,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然后通过对其实施“力所能及的”的清洁打扫除;其次,精心挑选班干部,教师在开学伊始,通过各种形式挑选班干部,例如有学生们写自荐信,或者由大家投票选举等,班干部是班主任开展工作的好帮手,通过鼓励他们在班级上开展活动,然后加强指导,帮助他们尽快的成熟起来;再者,加强学生交流,教师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在班上进行书面调查,从早自习、上午上课、下午上课、晚上自习等各个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班级纪律、清洁卫生、同学关系等生活情况,并进行跟踪管理与引导,在日常的管理中尽可能的保持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3结束语。

学生是育德教育的主体,班主任应该想方设法的调动学生在自我教育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引起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强化自我认识与自我约束,将学生作为育德教育的主体,才能实现育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2]金菊菊.浅淡班主任德育工作[j].文学教育,2012(4);57.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思考论文

(一)教育主体分层。

人们习惯把学生分为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三类。这样的分类在大多数人心中主要的依据是学生成绩的好坏。因此所说的优秀生便一好代百好,造成教师在工作中容易忽视对这类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是值得其他学生学习的,但其中一部分学生自私行为比较严重,只读圣贤书,很少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工作中应针对他们的弱点,讲究方法,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牢固树立“德是为人之本”的观念。让成绩好的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优秀生。这样才能树立真正的榜样,起到带头作用。对于大部分中等生,我们常常任其自然,对他们的长处熟视无睹,对其缺点、错误也心不在焉。但他们可塑性强,如果我们能够热情关心,积极引导,严格要求,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条件,用心拉他们一把,他们也可以慢慢成为优秀生。对于后进生,我们需要花更多的心思、更大的气力,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找出他们落后的原因,真心的去帮助他们。

(二)德育目标分层。在学生的整体教育中,德育教育是重中之重。

一切教育活动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要逐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真正懂得生命的意义,明确人生的目标。但德育工作目标过高,过于理想化,会造成学生基础性的、应该做到的道德要求被忽视。这种缺乏针对性的高标准、高要求,会导致对大多数学生的品质培养和训练重视不够,造成学生只会说不会做的现象。科学合理的德育目标必须从学生发展的实际出发,分层进行。很多教育学家提出自己的观点,我比较赞成下面这一德育目标的分层:一是必须的层次;二是基础的层次;三是弘扬的层次;四是追求的层次。

(一)要静心聆听,真诚理解,充分信任,循循善诱。

教育的前提是了解,了解的前提是尊重。经过多年的实践,我觉得谈心是做好学生工作最有效的方法。与学生谈心要做到四点:静心聆听,真诚理解,充分信任,循循善诱。一次两名学生发生争执,恶语伤人,险些动起手来。这一幕正巧被我撞见,我努力控制住情绪,把其中一人叫到走廊。有几秒钟的时间,我一言未发,只是平和地看着他,然后说:你现在一定很后悔。告诉我原因之前,你能说说谁应该负主要责任吗?他立即承认负主要责任的应该是他自己。我在谈话的过程中得知,他母亲的忌日快要到了,他心里难过,所以一点点小事竟引发了这样的冲突。谈话中我让他知道老师能够理解,心里也为他难过,并相信他今后无论遇到多大的事情都能保持冷静,控制好情绪,还跟他一起探讨控制情绪的办法。然后找来另一名学生,两人互相道歉,原谅了对方。

(二)寻求家长配合,探索沟通技巧。

学生良好道德的培养,学校虽是主体力量,但必须有家庭的配合和支持。大家都有同感,学生最怕的是找家长。原因很简单―――怕告状。找家长的效果是被公认的,但也有一定的弊端:学生的抵触情绪会很强烈,改正缺点或错误完全是被动的,很难进行深刻反省。我在当班主任最初的几年里,许多问题都要深入调查才能弄清来龙去脉。因为他们害怕承担责任或是找家长。后来我试着改变方法,努力让学生懂得一个人要敢于面对自己,敢于承担责任。要做一个让别人和自己都看得起并欣赏的人。同时让他们相信,事情若不是严重到只有家长才能解决的地步,老师决不会轻易找家长。若必须得找,老师也有能力说服他们不会对你大发雷霆,会让他们相信你一定能够痛改前非。与家长谈话时,无论学生在不在场,都要在指出问题的同时,明确表示你对他的信任,以及对他优点的欣赏。并在单独与家长交流时,一定提醒他注意教育方法,切不可粗暴,否则会造成学生逆反心理更为强烈,适得其反。

(三)将教育融入生活中,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曾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我曾给学生布置过这样的假期作业:帮父母做一件或几件事。问一问父母一年收入多少,用在你身上的是多少,用在他们自己身上的又是多少。目的是让学生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懂得勤俭。培养劳动意识也是德育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劳动是我们几代人在小时侯曾被耳提面命的一个话题。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对于培养他们的良好品质具有实际操作层面上的意义。培养集体荣誉感是德育工作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它能使学生自觉自愿地为争取和维护集体荣誉而努力。集体荣誉感是一个人重要的心理品质,它使人体验一种道德上的责任。注重学生意志品格的培养也不容忽视。许多学生对于出早操心怀不满,我告诉他们,其实我自己也很怕起早,但作为学校的统一规定,早操除了可以锻炼身体以外,还提供了很好的锻炼意志力的机会。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养成,教学就是养成学生求知的习惯,德育就是养成学生求善的习惯。我们要在一种宽容和温馨的环境中,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形成高尚的品格。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范文

:小学是每个人一生的第一步,心理学相关知识表明,小学时期是人性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是整个人生的基础。小学班主任在教学活动中拥有特殊地位,他们要认识到做好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认真分析小学班主任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重视养成教育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树立整体观念,强调整体意识等途径积极进行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探索。

学做人是做学问的前提,德育工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根本。小学是每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第一步,这一步打下良好的基础将为小学生们对人生和世界的认知的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小学生心目中,班主任是个无所不知的人,班主任在小学生心目中有崇高的地位,这决定了小学班主任的言行对小学生有巨大影响。小学班主任应该重视德育工作,认真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帮助小学生健康成长。

班主任的工作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工作。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班主任要时时刻刻地牢记住这一点。目前,中国进入了各种矛盾突发期,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变化,为了迎合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小学班主任必须在了解学生状况的前提下,勇于尝试新的方法和途径,扩展德育工作的内涵、创新德育工作的模式,真正地把德育工作做好。

(一)教书与育人工作相互脱节。

目前,部分地区的学校不重视学生的德育工作,将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看作可有可无的课程。部分学校将德育工作的教学任务分给了其他任课老师。这样,学生很难获得专业的思想品德知识,很难讲德育方面的知识转换为自己的实际行动。这样学校的做法缺乏必要的监督,势必将影响学生整体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势必将影响每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没有选择合适的德育方法和途径。

部分学校和老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没有弄清楚每个学生在思想观念、家庭教育、生活环境、身心发展等方面存在的不同。没有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德育方法。由于没有选择合适的德育方法和途径,使得每位学生难以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每位学生没有学会收集与德育相关的资料的能力,也没有积极性参与相关的活动。

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对德育的认识水平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主要目的。培养学生爱国、勤劳、诚信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方面的全面发展。由于小学生的思想比较幼稚,需要班主任以身作则,积极引导。但是目前,部分小学班主任还没有认识到德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在德育教学中采取机械讲授的教学形式,这样势必影响了德育教学工作的效果。

(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和领导者。班主任工作对建设良好的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班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校中,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接触的时间最长,交往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大。班主任的形象具有示范作用,他们的举动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班主任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就必须先提高自身的素质,要规范学生的行为,就必须先规范自己的行为,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在学校这样的环境中,班主任是学生最直接的榜样,是学生最值得信赖的老师。在全面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班主任更应提高自身的素质,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以自己高尚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和教育学生,使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学生。

(二)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班主任要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班主任通过学校的合唱比赛、运动会和日常活动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使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统一到班集体的建设上来。各种类型的主题班会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小学班主任要精心策划主题班会,通过班会,引导学生做一个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人。

小学班主任要培养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培养学生与他人和谐相处的意识,塑造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作为小学班主任,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要不断加强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小学班主任要做好小学生的德育工作,使小学生走好人生的第一步,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航人。

(三)树立整体观念,强调整体意识。

小学生性格的养成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仅依靠小学班主任自己来完成德育教育是不可能的。小学班主任要紧跟时代步伐,利用家庭和社会的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小学班主任在强调学校教育的基础上,要利用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小学班主任要保持和每位学生家长的沟通,与家长就学生的教育问题进行交流,共同制定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学校领导和班主任都要着眼于整体性的教育改革,依靠家庭和社会的作用共同塑造学生完整的人格品质,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在加强道德教育的同时,学校内部要形成统一的整体,树立整体观念,互相配合、互相补充。学校、家庭和社会也要协调一致、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促进小学生的德育成长,全面提高小学生的德育素质。

作为培养孩子成长过程当中不可或缺的几个元素,不管是学校还是父母,我认为我们都有义务去陪伴孩子一同成长,逐渐在逆境中赋予孩子正能量,始终秉承为孩子成长负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支持孩子。在还是成长的道路上,更多的付出是浸润着德育教育的汗水,而不是应试教育的阴影。从现实情况来看,过去的状况在逐渐发生转变,而我们也十分期待所有的家长都能够肩负起孩子成长的重担,在打造孩子内心的高度和品德的深度上默默坚守和付出,而不是在追逐分数和学历的道路上做无谓的牺牲,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就一定看到转变,就一定能够让孩子成人成才。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