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编写教案,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小学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一、指导思想: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班级情况分析:
全班共有学生36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但接受能力还有待提高,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采取“一帮一”、“小老师”等方法,以全面提高数学成绩。
1、学习情况分析:
从上期单项测查和期末综合测查情况看出,在数与代数方面,小数的的乘除法掌握较好;绝大多数学生掌握了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通过平时长期坚持练习,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都比较好;建立了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能正确画出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推导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面积计算方法。在统计与概率方面,知道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在实践与综合运用方面,学生参与了花边设计比赛、家庭用电调查,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透彻、没有真正内化,因此概念部分的得分率比较低;个别学生计算能力不强,主要表现为看错、算错,导致计算错误;审题不够细致,思维不严谨,不能灵活解决一些变化的问题。
2、学生情况分析:
(1)踏实努力,积极上进:这类孩子上进心很强,热爱数学学习,他们的学习态度端正,书写工整,发言积极,作业正确率高,遇到不懂的问题,能主动向老师请教,不让问题蔓延发展。
(2)自以为是,耍小聪明:这类孩子比较聪明,但对自己要求不高,总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了,上课要么和同学说话,要么自己玩自己的,作业马虎,因此,孩子身上的优势明显减弱。
(3)心浮气躁,贪玩好耍:这类孩子在学习上表现出浮躁,心静不下来,学习责任感差,耍心重,因此完成作业表现得极不专注,注意力容易分散,作业质量不高。
(4)学习懒惰,不会倾听:这类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懒”,懒得听、懒得写,遇到一点困难就逃避,学习欠账越来越多,造成一种恶性循环。如三班的刘兰昌源、四班的雷昊宇等尤为突出。
三、教材分析。
1、全册书教学内容:
本册书共有6个单元,内容涉及“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4个领域。
2、全册书教学目标。
1)能找出10以内两个非零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非零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知道分数的除法、分数和小数的联系,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成分数)。
3)会进行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运算及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会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4)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景中的等量关系,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用方程解答生活中实际问题。
5)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特征,并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6)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m3、dm3、cm3、l、ml),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3、1cm3、以及1l、1ml的实际含义。
7)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这些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8)进一步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能正确判断圆柱体,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2、使学生认识圆柱的侧面,理解和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准备圆柱实物(要有一个侧面贴有商标纸或纸的圆柱体),剪下教材第127页图形、糨糊。
教学重点:
认识圆柱的特征,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认识圆柱的侧面。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提问:我们学习过哪些立体图形?(板书: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
2、引入新课。
出示事先准备的圆柱形的一些物体。提问学生:这些形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吗?说明:这些形体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立体图形圆柱体。通过学习要认识它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认识圆柱的特征。
2、认识圆柱各部分名称。
(1)认识底面。
出示圆柱,让学生观察上下两个面。说明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做圆柱的底面。(板书:——底面)你认为这两个底面的大小怎样?老师取下两个底面比较,得出是完全相同或者大小相等的两个圆。(把上面板书补充成:上下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圆)。
(2)认识侧面。
请大家把圆柱竖放,用手摸一摸周围的面,(用手示意侧面)你对这个面有什么感觉?说明:围成圆柱除上下两个底面外,还有一个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追问:侧面是怎样的一个面?(接前第二行板书:侧面是一个曲面)。
(3)认识圆柱图形。
请同学们自己再摸一摸自己圆柱的两个底面和侧面,并且同桌相互说一说哪是底面,哪是侧面,各有什么特点。
说明:圆柱是由两个底面和侧面围成的。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在说明的基础上画出下面的立体图形:
(4)认识高。
长方体有高,圆柱体也有高。请看一下自己的圆柱,想一想,圆柱体的高在哪里?试着量一量你的圆柱高是多少。(板书:高)谁来说说圆柱的高在哪里?说明: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在图上表示出高,并板书: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圆柱的高是多少,怎样量出来的。提问:想一想,一个圆柱的高有多少条?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高有无数条,高都相等)。
3、巩固特征的认识。
(1)提问: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形的?
(2)做练习一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不是圆柱的要求说明理由。
(3)老师说一些物体,学生判断是不是圆柱:汽油桶、钢管、电线杆、腰鼓……。
4、教学侧面积计算。
(1)认识侧面的形状。
一、指导思想: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的主动为目标,让学生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在认识上,情感上和运动参与中积极发展,通过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进入“乐学、乐练”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在“玩中练、玩中学”,最终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材分析:
体育基础知识是小学五年级体育的基础引导课程,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上好体育课的意义和要求。本课把基础常识与学生身体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指导他们逐步形成正确的体育课观念,以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二、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有着孩子的天真和灵气,他们热情、好动、好奇又善于模仿,对体育基础知识的了解并不是很深入。本节课主要通过讲解体育基础知识,使学生明确课堂常规和要求,懂得体育课应该如何去做,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和按时上下课的良好习惯。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体育课特别感兴趣,课堂上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和竞争意识,乐学、好动、爱模仿、喜欢游戏。但他们对技术动作的学习兴趣不大,认知比较粗浅,注意力不够集中,情绪不太稳定,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难以持久。根据这些特点我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会先准备一个小游戏,先调动起孩子们的积极性与注意力,使学生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下学习、锻炼和娱乐。
四、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体育课和锻炼身体的.好处,知道一些体育课简单的常规要求。2、体验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遵守纪律,与同学团结合作。
五、教材重难点:
重点:了解什么是体育课。
难点:知道上好体育课的要求,遵守纪律、团结合作。
六、场地器材:教室。
七、教学流程:。
1、开始部分:师生问好,教师自我介绍,宣布本次课的内容和任务。
2、基本部分:讲解本学期体育课的要求和任务内容;讲解体育课的课堂常规及要求;讲解游戏规则,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
3、结束部分:教师总结本次课的情况,然后,下课。
授课年级:五年级人数:40任课教师:张鑫鑫。
课后反思:
按照惯例,开学的第一堂体育课我安排为室内课。这是我第一次讲室内课,内容无非还是对课堂的要求、教学习惯、上课时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的讲解。头一次讲这些内容时因为准备的东西很多,所以一堂课都没讲解完。而这学期,我想孩子们已经对我要讲的东西有了大概的了解,所以不打算安排太多的理论知识,下节课我就打算安排外堂课,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我教的知识,注意的一些问题。
第二课时。
一、指导思想: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的主动为目标,让学生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在认识上,情感上和运动参与中积极发展,通过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进入“乐学、乐练”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在“玩中练、玩中学”,最终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材分析:
立定跳远是小学高年级跳跃动作教学的重点教材,是发展学生腿部力量和弹跳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对促进学生的下肢肌肉、关节、韧带和内脏器官机能的发展,提高学生灵敏、速度、力量等身体素质有着积极意义。本节教学内容的立定跳远是学生在基本掌握一些简单单脚、双脚跳跃的技能上加以提升,它是由摆臂、蹬地、起跳、落地四个环节组成,将两脚用力蹬地起跳动作协调作为本课教学重点。为今后学习跳远、跳高等教学内容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体育课特别感兴趣,课堂上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和竞争意识,乐学、好动、爱模仿、喜欢游戏。但他们对技术动作的学习兴趣不大,认知比较粗浅,注意力不够集中,情绪不太稳定,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难以持久。根据这些特点我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会先准备一个小游戏,先调动起孩子们的积极性与注意力,使学生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下学习、锻炼和娱乐。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95%左右的学生掌握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2、学生通过立定跳远的学与练,发展学生弹跳力和身体协调性。3、提高群体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
五、教学难重点:
教学目标:
1.知道日常生活中的常用问候语。
2.愿意学习并使用问候语。
3.以正确使用问候语为荣。
4.知道向别人问候敬意,。对象、时间、唱歌、结清不同,要采用不同的问候语及问候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愿意学习并正确使用问候语。
教学准备:
2.小红花数朵。
教学过程:
一、导入:小朋友们,我们每天都要和很多不同的人相遇、相处,比如爸爸妈妈、叔叔阿姨、老师、同学等等。那么,和不同的人相遇,该怎么打招呼呢?礼仪小使者要出发了,我们赶快跟随他一起去看看吧!
二、出示课件,感知礼貌用语。
板书:妈妈,早上好!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说?(妈妈,早晨好!妈妈,早安!)。
上学路上,小明看到邻居奶奶买菜回来,他怎么和问候奶奶的?
板书:奶奶,您好!
如果是你,还可能怎么问候?
三、礼仪活动实践:
1、看课后题:说说下列场合该如何问候?把序号填在括号中。
a问声:“您好!”
b点头微笑/。
c招招手。
d面带微笑静静的看着。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看见熟人正在讲台上讲话,就面带微笑静静看着,而不是招招手、闻声“您好?”
2、比比看,那个小朋友记得快。
太阳升,早上好,
见面说您好、您早,
遇到老师忙问候:“老师早上好!”
老师对我点头笑。
晚上星星不满天,
爸爸加班才返还,
“爸爸晚上好,您辛苦了!”
爸爸夸我长大了。
四、礼仪链接。
贝老师讲故事:在优美的音乐声中,一个美好的故事发生了??
美的回声。
一个孩子对着群山高喊:“喂,你干吗?”群山回应道:“喂,你干吗?”妈妈告诉孩子说:“你对他说‘我们是朋友!’,听听他会说什么。”孩子又大声喊:“您好,我们是朋友!”大山回应道:“您好,我们是朋友!”孩子听了非常高兴。妈妈说:“孩子,你用什么样的语言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有用什么样的语言对待你。”
五、课堂礼仪实践。
1、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样的语言对待别人呢?
2、以组为单位排演课堂剧:参观的客人来到我们班。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教学的参与过程,更多的了解语言文明知识及讲文明的重要性。
2、通过此次班会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礼仪素养,加深对语言文明礼仪的认识。通过发现身边一些不文明的现象来规范学生的行为。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语言文明是心灵美和讲文明、有教养的'具体表现也是小学生所必须遵守的日常行为规范。但是,我们有许多同学平时不注意自己的语言,说话粗俗、傲慢等,严重的伤害了他人的自尊心,给他人留下了恶劣的印象。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怎样使自己的语言文明,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
活动一:常用的文明礼貌用语和校园礼貌用语。
学生对照教材自己学习,深刻领会这些礼貌用语,活学活用。
活动二:知识问答。
要做到语言文明,首先要会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你会使用这些礼貌用语吗?现在我们来做个问答竞赛,看谁说得又快又准。
你想别人帮的忙,应该说什么?(请帮个忙)。
早上起床后见到别人说什么?(早上好)。
平时见到别人要说什么?(您好)。
晚上睡觉前对人要说什么?(晚安)。
分别应该说什么?(再见)。
别人送你时,你应说什么?(请留步)。
别人帮了你的忙时要说什么?(谢谢)。
不小心碰了别人或打扰了别人,应说什么?(对不起,请原谅,很抱歉)对方向你道歉时你应说什么?(别客气,没关系)。
对老年人应该怎样称呼?(老大爷、老奶奶)。
活动三:语言文明的注意事项。
要待人有礼,就要说话文雅,不用粗野庸俗甚到下流的词语。平时多用请求商量的口气说话,少用命令的语气说话。如“您请坐”、“请打开窗户”、“好吗”、“请你让开点”等。同学之间不要称“小姐、先生、哥们、姐们”。平时,我们对老师,家长以及对他人说话一定要和气,要做到热情而且有礼貌。以前,可能有些同学没有注意到说话要文雅,往往会出言不逊而得罪人,或者说话过程中时不时带些粗话、脏话。这些都是不文明的表现,要注意克服和纠正。
课堂小结。
说话文明有礼是我们心灵美的表现,是一种良好的社会公德,它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融洽。讲话文明和礼貌待人,这也是文明礼貌的基本要求,我们要把这些要求融化在日常生活当中去。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争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小学生。
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较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度和准确度。
课件。
一、复习引入。
1、36+28+17=。
说一说你的计算的.方法。
2、猴妈妈摘了52个桃子,小猴把它们运回家,运了两次后,还剩多少个?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课件出示主题图。
2、说一说图中告诉我们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再解答。
a、先算下来25人,车上有多少人。
b、再算现在有多少人。
c、列综合算式。
还有其他算法吗?
3、总结算法:
说一说,在做加减混合计算时应该怎样做?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相加满十要进位,不够减时要退位;有时可以用简便写法。
三、强化练习。
1、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8题。有3只母鸡带着自己的孩子出来找吃的东西。可三家的小鸡混到了一起。你能帮助鸡妈妈找到自己的孩子吗?教师巡视。指名汇报、订正、评比。
2、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2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明填法。
3、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3题。看了表以后,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和小组的同学交流。指名汇报。选择两个你喜欢的问题列式算一算。同桌的同学互相交换检查,并说说计算的方法。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
能认真观察物体的外形结构,初步感受和认识立体形的轮廓特征。
抓住物体外轮廓线与内部结构线的大致关系,合理地添画立体形。
能具体细致地描画教材中所提供的对象,用线流畅,表现生动。
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能以线条绘画的形式记录对事物的感受。
教学思路。
儿童写生并不需要具体规定应该怎样画,重要的是指导他们怎样观察,怎样自己画,并在画的过程中根据造型原理不断启发、提醒他们。
相关绘画知识技能的传授应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进行。
活动一教学过程建议设置为:尝试添画一作业评析一引导观察一了解方法一再次添画一评析交流。
可以先让学生尝试添画茶杯或纸盒,在作业评析中解决一部分技术问题,如用线是否流畅,
是否抓住物体大小比例特征,然后出示茶杯或纸盒实物引导观察,并利用教具让学生了解圆的透视缩形原理及六面体的透视变形原理。
教材中的火锅图片进一步明确了画立体形的步骤方法。
学生第二次添画作业内容可利用教材提供的图片,也可作适当增添、删补。
活动二教学过程建议设置为:出示竞技游戏规则一闯一关:画简单物体(六面体)一闯二关:画简单物体(圆柱、圆台)一闯三关:画较复杂的物体(立体形组合)一作业互评、心得交流。
学生在竞技状态中发挥潜能快速作画,巩固知识,逐步训练,提升品质。
教师应根据学生普遍水平确定每一关作业的多少、时间的长短。
教学选择。
1、工具材料的使用可以不同:可用铅笔、签字笔、水彩笔或钢笔来画线条,但切忌用尺来画直线。
1、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作出简单的预测。
2、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分析、预测的能力。
1、让学生通过实验经历收集、数据、用统计图表呈现出来,并分析数据的全过程。
2、看懂统计图表,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草稿纸。
这次实践活动安排的是一个小实验,体现了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这一活动,是让学生通过实验用统计的方法表示出豆芽生长的.规律。可以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做这个小实验,并提出实验的要求,如温度、湿度适当,坚持每天同一时间测量记录等。有条件的`班级也可以同时在教室布置一处实验角,由专人负责。没有黄豆用绿豆代替也可以的。实验7天后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这里应该注意,要鼓励每个学生参与实验的全过程。如果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可以去请教家长、老师,也可以自己查阅书本。让学生从小就体验实验的过程,对他们的成长是有利的。
(1)把几十粒黄豆泡在水中,一天后将水倒掉,盖上一块湿布。
(2)待黄豆发芽后,选择一颗豆芽测量长度并记录。
(3)填入下表,并制成统计图。
1自己参与实验的全过程,有问题可以及时向老师或家长请教。
2我们一周后,看看你的统计图。
可以与同伴说一说,从这个图中你看到了哪些变化?
体育是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今天学校的体育工作直接影响着21世纪建设人才的素质。
不久前,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卫生部、国家民委、国家科委联合对全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了普查,发现学生的耐力、柔韧性、肺活量等状况较之前有下降的趋势。据专家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学生体育锻炼得不够,包括锻炼时间和锻炼强度均达不到体锻达标要求,情况令人担忧,应该引起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的重视。
当前学校体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场地不足,资金短缺,这是多数学校的普遍问题,制约着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2)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还没有消除,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突出。一些学校随意更改教学计划,任意缩减体育教学课时;有的学校课程表上安排的体育课时得不到保证,经常被挪做他用,或是用于补语、数、英主科课程,或是用来开会,排练节目等;有的学校毕业年级干脆取消体育课,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无法得到保证。
(3)体育器材管理不善,一些学校常用的体育器材残缺不全,球尝跑道坑坑洼洼长年失修,仅有的器械长期束之高阁,闲置不用,造成散失或破损。
(4)体育教师队伍青黄不接。近几年来,青年教师逐年增加,但思想教育、业务培训缺乏强度和力度,教师的思想道德和业务素质还不能达到相应的水平。一些青年体育教师受拜金主义的影响,缺乏敬业奉献精神,在社会上从事第二职业,对待学校的工作往往是课时无保证,课程无进度,教学无计划,体育课处于一种“放羊”式的状态。
如何改善当前学校体育工作落后状况,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认真贯彻实施国家教委颁发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从根本上变升学教育为素质教育。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全民健身计划,开满体育课,上足体锻课,充分应用现有的体育设施和器材,加强体育教学研究和体育活动的指导,切实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有一定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
二、加大教育投入,购置必备的体育用品和器材,建立和完善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的维修、保养和使用的管理制度。
三、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加大思想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的力度。首先,在思想上积极引导,举办科学理论讲座,请模范体育教师做报告,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深入领会体育教师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使他们热爱本职,重教敬业。其次,在业务上悉心培养,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举行教学观摩,开展优质课的评选活动等,多渠道、多层次地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鼓励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使他们尽快成为学科的带头人。
四、改善体育教师待遇,提高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体育工作相对辛苦,学校采取一定的倾斜政策来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是十分必要的。评优、评先要重视体育教学工作的成效;职称评定设置岗位要考虑到体育学科的职称结构。对于贡献大、能力强、素质全面的青年教师要破格晋升,不拘一格地加以重用,使青年体育教师能够自觉地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为学校体育工作多做贡献。
中小学体育课准备活动中的几个问题。
人们在从事比较剧烈运动之前,往往需要做一些准备活动,目的就是使学主在生理和心理上做好准备,克服神经机能惰性,加快运动神经传导作用和反应速度,使人体尽快地由安静状态进入工作状态,作为体育课中的准备活动,中小学体育教师一般都比较重视,但在实际教学运用中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对准备活动的意义认识不足。
运动生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准备活动促使血液循环加快,需氧量增加,机体的代谢速度加快,还能使体温略微升高,肌肉,肌腱的.弹性、伸展性等处于良好的状态,提高肌肉的收缩力和速度以及动作协调性,避免运动损伤。认真做好准备活动直接关系到基本部分的学习乃至整个体育课的任务完成。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对准备活动的认识不足,有的教师存在轻视或盲目地压缩其时间的现象;有的学生思想活跃。好奇心强,只重视基本部分学习,对准备活动,懒懒散散,动作不到位,甚至只把它作为一种形式。
二、准备活动缺乏中小学特点。
中小学生由于年龄不同,在生理和心理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就决定了中小学的准备活动应各具特点。但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区别不大,小学成人化,中学公式化,一套操,一个游戏,小学用,中学也用,甚至把高级运动员的专门性练习也拿来用。这种毫无区别,毫无特点的准备活动,违反了教学规律和中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小学生的准备活动应根据身体发育特点,以游戏或简单易学动作为基本,中学体育课的基本部分相对运动量较大,在准备活动时,既要有一般性练习,又要有专门性练习,并要根据男女生生长发育的明显差异,结合教材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
三、准备活动内容单调乏味。
一套基本体操,一个游戏长期使用,久而久之,学主感到乏味、厌烦。在教学中,选择准备活动的内容应全面、丰富、形式多样。既要有徒手体操,又要有器械操;既要有原地的、也有行进间的;既有单人的、也有双人或集体的;既有一般练习,又有模仿、诱导或辅助性的专门练习。这样使学生感到新颖有趣,既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又激发了学生的运动欲望。
四、只注重一般性准备活动、忽视专门性准备活动。
许多人认为准备活动就是做个游戏,做几节基本操。他们没有充分认识到专门性练习在准备活动中的作用。我们知道,一般性准备活动主要是使全身各主要肌肉群、关节、韧带都得到充分的活动。准备活动是为主教材服务的,因此要有的放矢,使与完成基本部分主要教材有关的肌肉群、器官以及各主要系统机能得到充分活动。它是在一般性练习基础上,采用动作性质相似和结构与基本部分教材相类似的专门性练习。这是一般性练习无法代替的。只有合理地安排一般性和专门性准备活动练习的比重,才能保证体育课任务的顺利完成。
五、准备活动的组织、编排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在实际教学中,准备活动在组织和编排上往往俗套、呆板。一个队形、一个位置、一种形式、一套徒手操,长期下去,学生兴趣索然。要提倡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既要有集体形式,同时也适当采用分组进行。基本操有徒手、有器械,活动有定位,也要有行进间的。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变换运用。在编排上应根据人体机能的生理规律,合理安排一套操的顺序,由慢到快,由易到难,由四肢到躯干再全身。专门性准备活动可安排在一般性准备活动之后,使其与基本部分自然衔接起来,在准备活动中,整理或放松活动不宜安排。在组织指导上应根据目的、任务、场地、气候和学生年龄特点及水平有选择地合理安排。
六、对准备活动的质量重视不够。
准备活动具有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价值,对培养学生正确姿态,增强体质,发展较差肌肉群,特别是对小肌肉群和关节韧带的发展以及掌握基本技术动作都有积极作用,有些老师对此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掌握其难度、强度、时间、次数与学生年龄特点、水平、气候及与基本教材的关系。例如:天气太冷,应选择运动量大些的动作,重复次数多些的连续操等形式活动。
综上所述,体育课中的准备活动决不是可有可无的,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探索、完善、使之朝着科学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教育教学文件,积极开展课程改革实验,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制度建设,夯实管理基础,着力提高科学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工作重点:
明确实验的目的意义。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努力做到建设符合标准;装备综合配套;管理科学规范;使用注重实效。
组织教师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加强新课程标准的学习研究与讨论,精心组织好公开教学活动,突出专题,保证科学学科的教学质量。
三、具体工作:
对照仪器室布置标准,认真完善仪器室的各种制度,使之有据可依,有规可循。
按照仪器配备目录标准,进一步整理、摆放各种仪器,尽量做到合理、科学、规范,并使之与帐卡一致。
严格履行借交手续续。借领仪器时,并做好记载。按时归还,归还时认真检查仪器是否完好。
爱护仪器,妥善保管。严禁把仪器放到教室里落灰落尘,影响其精密度。加强仪器室卫生。做到经常清扫、擦洗,经常通风换气,保障仪器无霉变现象。
做好期末仪器清查、保管工作。
作好相关实验器材的申报,采购,申购等工作。
每周组织学生打扫仪器室,并处理好仪器室的用电、设备、器具的保管、管理、安全工作,以防意外事故发生。
为了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提高本学期的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教学目标,除了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定期评定学生成绩、优质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外,应采取课内外培优措施,制定培优计划,以高度的责任心投入到紧张的教学及培优补差工作中,力争取得好成绩。
一、思想方面的培优补差。
1、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经常和学生谈心,关心他们,关爱他们,让学生觉得老师是重视他们的,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从而根据学生的思想心态进行相应的辅导。
2、定期与学生家长联系,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思想等各方面的情况。
二、有效培优补差措施。
利用课余时间和晚自习,对各种情况的同学进行辅导、提高,“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根据学生的素质采取相应的方法辅导。具体方法如下:
1、课上差生板演,中等生订正,优等生解决难题。
2、安排座位时坚持“好差同桌”结为学习对子。即“一帮一”。
3、课堂练习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必做题”也就是基础题,第二层:“选做题”也就是中等题,第三层“思考题”也就是拓展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4、培优补差过程必须优化备课,功在课前,效在课上,成果巩固在课后培优。培优补差尽可能“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必要精力”。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练习,才能上好课,才能保证培优补差的效果。要精编习题、习题教学要有四度。习题设计有代表性和针对性,训练要有多样化。
三、在培优补差中注意几点:
1、不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纵容优秀的学生,一视同仁。
2、根据优差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方案,比如优秀生可以给他们一定难度的题目让他们进行练习,学困生则根据他们的程度给与相应的题目进行练习和讲解,已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
3、经常与家长联系,相互了解学生在家与在校的一些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作业情况,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对学习的信心。
4、对于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要及时地检查,并做出评价。
5、不定期地进行所学知识的小测验,对所学知识进行抽测。
6、要讲究教法。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研究不同课型的教法。如上复习课时,要把知识进行网络,把知识进行列表比较,把知识系统,便于学生掌握;上习题评讲课时,做到既评又讲,评有代表性的学生答题情况,讲知识的重点、易混点、热点及考点。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优生率。
四、优生名单。
王金燕。
刘金磊。
方瑞雪。
曾佳颖后进生名单。
崔丽媛。
张美玲刘海玉。
桑心雨林丽艳罗宝俊王凯琪代永娇盖文健陈。
静刘永鑫王亚慧高志新。
李学东。
教材:“数学广角”是新教材从二年级上册开始新增设的一个单元,是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出的新的尝试。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学生学习概率统计的知识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需要用排列组合来解决的知识。作为二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设计中,我通过创设一个完整的、有趣的生活情境来进行教学,力求使学生在经历日常生活最简单的事例中体验到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也感受到数学思想也是依托于生活,来源于生活,是有生命活力的。
课程: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在经历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排列与组合的数学思想。教学难点定为:培养学生全面有序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摆一摆、玩一玩等实践活动中,了解有关简单的排列组合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猜测、比较、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思维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猜测、比较、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教法。
师生互动,学生自主探索。
四、教具及信息技术设备。
多媒体,课件(本校听课和外出交流用的是电子白板的notebook课件,用白板的无限克隆和屏幕遮盖技术能够充分地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而且讲解起来更为直观)。
五、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师:老师想问问大家喜欢看动画片么?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熟悉的朋友。他是谁呢?
生:灰太狼。
师:他的身后就是神秘的狼堡,想不想进去看看?
生:想。
师:狼堡大门紧闭,原来设了密码的。
(课件补充出示:密码是一个两位数,是由1和2组成的)。
师:看来想进入狼堡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赶紧想想办法。这个密码可能是多少呢?
(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了不起,十位和个位的数交换位置就得到两个不同的两位数!
2、自主探究新知。
师:我们再去青青草原上看看吧!(课件出示懒羊羊大哭图片)哎呀,懒羊羊被捉走了,狼堡这次换了密码。(课件出示:密码是一个两位数,是由1、2、3组成的)。
(学生汇报)。
生1:133231。
生2:3231231321。
生3:133123321221。
师:有什么好办法能保证既不漏数又不重复?
(预设:1.交换位置2.先确定十位,再确定个位。3.连一连4、1和2、3分别组合。)。
小结:看来我们只要有序地去思考问题,就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对吗?
生:对。
师:同学们,老师真为你们高兴,你们用聪明和智慧救了懒羊羊,同时你们也学会与同伴合作。
3、巩固练习。
师:现在懒羊羊、喜羊羊和美羊羊打算合影,但是拍一次照片太贵了,所以他们决定两个人照一张,帮他们想想,要照多少张照片呢?(提示我和你,你和我只需要照一张)。
(生上台交流)。
师:大家可真聪明。现在美羊羊又遇到麻烦了,快用你们聪明的小脑瓜帮帮她吧!(课件出示:两件上衣,两条裤子,可以怎么搭配?)。
(生发言)。
4、拓展提高。
师:我们来运用刚才所掌握的数学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吧!
1、懒羊羊存了好多的好吃的,你来帮他准备下早餐吧。
2、老师从家到学校又好多条路,可以选择,你来说一说,我可以走哪几条路?
5、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畅所欲言)。
结束语:同学们,其实生活中有很多有关排列和组合的知识,只要你会有顺序地去思考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
6、布置作业。
99页练习二十四1、2、3。
教材第2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导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教学例1(课件出示情景图)。
师: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不一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吗?
2、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3、比较分析。
师:我们先来比较第(1)和第(2)两种方法,请分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预设:
预设: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只是这里的相同加数是一个分数。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板书)。
师:我们再来比较第(2)和第(3)两种方法,这样算可以吗?为什么?
师:再来看这里的第(4)种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吗?结合图形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进行交流。
4、归纳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三个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并且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不同方法呈现和比较。
师:刚才的第(4)种方法用语言描述得出计算结果的过程,结合自己的解题方法回顾一下,的计算过程用式子该如何表示?预设:生1:按照加法计算=(个)。生2:(个)。师:比较一这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同吗?它们的相同点在哪里?(分母都是9)不同之处又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打上方框)这里的2+2+2和2×3都是在求什么?预设:有多少个。
2、归纳算法。
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更简单?那么这种方法是怎样计算的呢?
引导说出:用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板书)。
3、先约分再计算的教学。
师:刚才我看到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计算的。与这里的第二种算法又有什么不同呢?
师: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简单?为什么?
小结:“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使参与计算的数字比原来小,便于计算。但是要注意格式,约得的数与原数上下对齐。
二、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1、例1“做一做”第1题。
师:说出你的思考过程。
2、例1“做一做”第2题。
师: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强化算法,突出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新世纪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科书32页“猜数游戏”
1、使学生掌握得数是6、7的加减法,让学生经历由具体情境抽象出得数是6、7的加减法的过程,能够正确地计算得数是6、7的加减法。
2、通过游戏等方式,使学生在具体的观察与动手操作活动中学会得数是“6”和“7”的加减法,发展学生的数感。
3、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直观的参与到讨论得数是6、7的加减法活动中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掌握“6”、“7”的加减法。
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
磁扣磁板挂图。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能说说你们喜欢做什么游戏吗?今天教师也要和你们一起来做游戏,你们欢迎我吗?那我们今天就来做一个猜数游戏。(板书课题:猜数游戏)。
师:对于能够积极参加游戏并遵守游戏规则的同学老师将会奖励他一枚笑脸,谁得到的笑脸最多,谁就是今天游戏的获胜者。
师:游戏规则是这样的:
1、能认真听老师提出的要求。
2、能倾听小朋友们的发言。
3、回答问题声音响亮,说话完整。听清楚游戏规则了吗?好,下面我们先来做一个单手猜数的游戏。
1、数数。
师:请同学们数出我在黑板上贴了多少枚棋子?(师贴,生数)。
师:好,现在我从中拿出一部分,谁来猜猜我手中有多少枚棋子?
(学生或许猜多了或者是少了,教师给予相应的“多了”或“少了”的提示)。
师:他猜的对不对呢,请同学们一起来数数。(师在黑板上贴出来)。
2、拆分“2”与“4”
生:左边摆了2枚,右边摆了4枚,一共摆了6枚。
师:根据这个你能列出2个加法算式吗?
生:2+4=64+2=6(板书2+4=64+2=6)。
师:那么如果老师把这6枚棋子贴在黑板上2枚,谁知道我手中握着几枚?
生:4枚。
师:你怎么肯定是4枚?
生:因为一共是6枚,减掉黑板上的2枚,所以手中就有4枚了。
师:你能列出减法算式吗?
生:6-2=4(板书6-2=4)。
师:如果我在黑板上贴了4枚,谁知道我手中又有多少枚呢?
生:2枚。
师:你怎么知道是2枚呢?用减法算式表示呢?
生:6-4=2(板书6-4=2)。
3、学生带领做游戏。
师:你向大家说你是怎么摆的,一共摆了多少个?
师:谁能根据他摆的棋子列出两个加法和两个减法算式呢?
生答师板书。
4、全体动手操作。
师:刚才老师用这6枚棋子摆出一种方法,又找了一名同学也来摆出了一种方法,并且都列出了相应的加法和减法算式。你们也想亲自来摆一摆吗?好,那就拿出你们手中的学具,边摆边想,看看这6枚棋子还能摆出哪几种方法,并把相应的加法和减法算式记录下来。
生动手操作,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应的板书。
5、小结:
刚才我们把6枚棋子分成两堆,摆出了四种不同的方法,除了左右摆一样多的情况下可以列出一加一减两个算式,其余每种分法都可以列出四种算式。
1、编故事。
师:看到同学们表现的这么出色,老师决定给大家讲个小故事作为奖励。有一天,一只老鼠太饿了,就到处找吃的,正巧他经过一片土豆地,看到满地的土豆他高兴极了,于是他找来了一个大袋子装了7个土豆就往家跑,不料袋子是个漏的,土豆“啪啪”掉出来2个。(师边讲故事边贴板画,并注明7个)。
2、根据故事列算式。
生:5+2=72+5=77-5=27-2=5。
(板书:5+2=72+5=77-5=27-2=5)。
师:同学们继续发挥想象,接下来有可能又会怎么样呢?
生:又掉下去一个。
师:你还能列出四个算式吗?
师:如果继续跑下去,结果会怎么样?
生:可能到家时就都掉没了。
师:是啊,那你还能列出四个算式吗?
师:对于小老鼠这种偷盗行为你们有什么看法呢?
师:是啊,我们不能学习好吃懒做,不劳而获,应该靠自己的劳动去获取,去创造,应该自食其力才是。
师:刚才我们通过做游戏,听故事获得了这么多知识,接下来老师要给大家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看看谁能灵活的运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更多的问题。
1、完成教科书上的33页第一题,让学生明确图意再去做。
2、夺红旗口算比赛。
师:刚才看到同学们口算速度这么快,那你们想不想再来做一个数字游戏,好,先把你们手中的数字卡片依次摆开放在桌子上,我出一个数字,你们就要很快的找出你手中的数字卡片能与我说的数字组合成6的,然后高高的举起来并读出来,看谁的速度最快。
师:同学们知道怎么做游戏了吧?现在你们想不想和同桌小朋友两个人来玩?但是要求和刚才的不同,你们同桌两人手中数字合在一起是7,听懂要求了吗?开始。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老师说数学是一门基础课,我想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直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比如吃饭要数学:一个人能吃下多少饭,就煮多少饭;走路要数学:路有远有近,走哪条路可以最快走到要去的地方等等,所以说生活到处都充满着数学。
有一天,我去叔叔家玩,叔叔给了我一大把一元硬币,没告诉我多少钱,我就开心的数了起来,可是硬币有些多,我一个一个地数太慢了,有什么好办法呢?我想了一想,灵机一动想起了老师教我们的加法和乘法算式,我就2个放一堆,放了9堆还多一个,那不是2乘以9再加上1吗,就是19元,我告诉了叔叔多少钱,叔叔哈哈大笑起来说:我还以为你数不出有多少钱呢!那就把这些钱奖励给你去买东西吧!于是我飞快地跑去超市买了我想要的玩具,然后就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1.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过程,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能运用这一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分析、猜想、验证、合作、交流等具体活动中,提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探索数学规律的乐趣,产生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培养积极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
多媒体课件、三角形、剪刀、三角板、量角器等。
一、游戏激趣,设置悬念。
1、猜角游戏:学生任意报出两个角的度数,教师快速猜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2、你们想知道游戏的秘密吗?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猜想验证。
1.猜想。请同学猜一猜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2.验证。怎样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呢?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讨论讨论,可以怎样进行验证?再选择合适的材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验证。比一比,哪个组验证的方法多,有创意。学生分小组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3、汇报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你们是怎样验证的?
4、归纳。
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得出了什么结论?
板书: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小结:“猜想—验证”是一种很有效的科学研究方法。有很多重大的科学发现,就是通过这一方法得到的。
6、下面,我们来看看书中是怎样验证的。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7、游戏的秘密: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所以用180°减去已知的两个角的度数,就可以得到第三个角的度数。
三、师生互动,拓展提高。
1.猜一猜:猜角游戏”
a已知两个角的度数,求第三个角的度数。b给出一个角,求其它两个角的度数。c等边三角形,求三个角的度数。
2.算一算:四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用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知道了四边形内角和,六边形的内角和,七边形,八边形,n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有没有什么规律可循,希望同学们能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去探究问题,你还会有一些精彩的发现。
四、师生交流,体验成功。
今天你的收获是什么?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板书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1.进一步巩固对11~20各数的认识;巩固认识“个位”、“十位”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算式。
2.继续感知整理和复习的作用,感受“学生文化”。进一步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进一步巩固对11~20各数的认识;巩固认识“个位”、“十位”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算式。
课件,收集学生生活中发生的数学小故事,作业本等学习用品。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建议:可以预设几个情景来进行导入。如。
回忆小故事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等。
回忆小故事导入法:教师可以选择最近发生的一些数学小故事导入本课。比如。
师:上节课我讲的故事大家还记得吗?谁再讲一遍?
学生回答。
师:xxx同学的把这个故事讲得准确又完整,请其余同学向他学习。……。
【设计意图】这个导入法承上启下,既可以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新内容的兴趣。
游戏导入法。
游戏开始。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学生既可以练习巩固十位、个位的知识,又可以烘托出热闹、有趣的气氛,提高数学课的趣味性。
二、探求新知。
1.完成整理和复习的第3题:算一算,议一议。
(1)点名让学生上黑板计算和学生独立计算相结合。
(2)学生说算法和计算步骤,思考怎样算比较快?(引导学生说出)学生:个位相加减,十位写1。
(3)将本班学生易计算错的题整理并进行讨论,让学生自己修正错误。
(4)完成课本第67页第5题。
师巡视辅导了解学情。学生做完后,师选择一些共性问题在班上一起评议。
比如。
小结:现在我们休息一下,唱个“拍手歌吧”。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只有十几分钟,所以适时的休息可以缓解他们的疲劳。
2、完成练习十二的第5题。
师:同学们,今天给你们讲一个数学故事,愿意听吗?
师放映课件。(课件按照顺序播放课本第68页图片)。
于是他就去问他的当数学老师的妈妈:“0-9既然叫‘阿拉伯数字’,那么肯定是阿拉伯人发明的了,妈妈对吗?”
妈妈摇摇头,说:“你可真是个爱提问题的聪明孩子。请看:(播放图1)人类祖先有用手指数数的,(播放图2)也有用小石头或小树枝数数的,(播放图3)还有用绳子打结、刻痕等方法来计数的。(播放图4)阿拉伯数字实际是印度人发明的。大约在1500年以前,印度人就已经用一种特殊的字来表示数目,这些字有10个,只要一笔两笔就可以写成。(播放图5)后来,由于各国之间的接触,这些数字传入欧洲,阿拉伯人觉得它们很简单,于是在自己的国家开始广泛使用并且把他传到全欧洲。就这样,它们慢慢地就成了我们今天使用的数字。因为阿拉伯人在传播这种数字方面,起的作用很大,人们也就习惯了称这种数字为‘阿拉伯数字’。”
小明高兴地说:“原来是这样。妈妈,这可不可以叫做‘将错就错’呢?”小明和妈妈都笑了。
师:这个故事很有意思,大家喜欢听吗?
三、达标反馈。
完成练习十二的第7题。
师介绍题意后,学生列式。然后追问:“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指名口头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列式解决这个问题。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呢?你觉得哪些同学值得你学习?
【设计意图】回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同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同学的学习过程在脑海里重放,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也能帮助学习注意到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布置作业。
回家将书上的故事给家长听。
整理与复习(2)。
个位相加减,十位写1.
计算时,要看清数字,写清数字,看清符号,算清得数。
在教学中,能渗透数学文化的熏陶,这很有意义的:数学课堂充满数学的味道,又有不错的趣味性。如果可以的话,可以在一些课堂中穿插一些数学小故事,效果会很好。
本节课包括加法的初步认识和5以内的加法两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掌握了5以内的顺序及各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数学意识。
本课虽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问题,但学生都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学生缺少的是对于加法含义的理解,说不清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因此,教师要根据这个年龄段的特点提供生动、有趣的学习素材,让学生不仅通过具体、直观、形象的方式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还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实际问题体验,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学会计算5以内的加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5以内的加法。
难点:掌握5以内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ppt。
1、按要求读数。
2、游戏(快速抢答。)。
师:看来小朋友们对前面所学的5以内数的合与分掌握得非常好。
1、教学第24页的主题图。
出示气球图。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数一数有几个红气球和几个绿气球?(指名回答)。
课件演示。(把3个红气球和1个绿气球合起来。)。
让学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演示点子图。(三个红点子和一个绿点子合起来)。
说学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数一数把3个红气球和1个绿气球合起来,一共是几个气球?(指名回答)。
全班一起数气球。
师:3个红气球用几表示?(生:3)1个绿气球用几表示?(生:1)(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师:3个红气球和1个绿气球合起来一共是4个气球,我们可以用一个算式来表示。(板书:3+1=4)。
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十”。(说明:“+”表示合起来的意思,在算式里读作加。)。
领读两遍(3加1等于4。)。
2、“3+1=4”表示什么呢?谁能结合图片再说一说吗?(集体回答)。
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让学生先读算式,再说一说算式的含义。
小结:把两个数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揭示课题并板书)。
3、教学5以内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出示图片。
引导学生发现什么数学信息?
你能根据信息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指名回答)。
引导学生列算式。(3+2)。
学生交流计算方法。
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会回答:生1:生2:生3:)。
(板书=5)。
集体读算式。
课本第25页“做一做”的第1题。
数学游戏。
那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加法的意义)。
你知道了什么?
加法的意义。
3+1=43+2=5。
加号。
1、通过阅读例文《“护蛋”》,了解只有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才能把体验写生动。
2、在参与体验活动的基础上,回味自己在活动过程中行为和心理的发展变化,把过程写具体,把感受写深刻。
重点: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的体验、感受更清晰,能组织成文。
难点:习作指导过程中,突出学生个性化的体验。教学过程:
一、回顾例文,领悟写法。
3.要写得精彩写得具体,要抓住人物的什么来写?(抓住动作、心理、语言方面来描写,把活动最精彩的瞬间展现给读者。)。
过渡:我们在描写活动瞬间时可以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神态来再现当时的精彩场面,今天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写昨天的活动。
二、回忆体验。
1.出示捕捉到的画面,口述活动的瞬间。师:昨天活动的名字你们还记得吗?
2.出示习作要求,生齐读。
3.老师还拍了几张同学们活动时的瞬间,请同学们选取自己喜欢的一个瞬间,从动作、心理、神态某一个方面进行描写。
三、书写体验,师巡视指导。
四、分享体验。
2.同学们他写的活动瞬间好不好,好在哪里?
这节课我们只是写了活动经过的精彩瞬间,回去以后请同学们完整的把活动的起因、经过、结果写出来,重点是要描写活动经过。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qitafanwen/267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