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需要根据不同学科和不同年级的特点进行具体制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坐井观天、井沿、大话、一百多里,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课文内容,理解坐井观天的含义,引导学生看问题要全面,不要做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人。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
懂得“做人要开阔眼界,不能像井底之蛙,目光短浅”的道理。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读书效果。
3.再读课文。
找出青蛙和小鸟的几次对话并画出课文中不懂的问题。
4.学生汇报。
(引导学生动笔画出不明白的词句和读不懂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三、细读课文,理解寓意。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教会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本段内容。
(二)学习第一次对话。
1.品读青蛙与小鸟的第一次对话。
2.理解“一百多里”有多远。
3.把自己当作小鸟理解它飞了一百多里后的感受。
4.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再来读小鸟的话,进一步理解小鸟的话的含义。
(三)第二次对话。
1.读青蛙与小鸟的第二次对话,理解“大话”。
2.指导朗读。
3.理解“无边无际”的含义,练习用“无边无际”说话。
4.分角色再读第二次对话。
(四)学习第三次对话
1.小组合作学习。
讨论:为什么青蛙和小鸟都笑了。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笑”的不同含义。
2.引导学生感受“坐井观天”。
(五)展开想象,拓展思维
1.想象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感受。
2.引导学生说出寓意。
四、总结全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重点:认识8个生字,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使学生理解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要站得高、看得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正确看待问题。
(一)谈话导入。
1.师用白板聚光灯功出示“观天”,剩余部分遮盖起来,问:“观”是什么意思?同学们经常看到的天有多大?(生交流)。
2.互动小判断:“老师白板上只有‘观天’二字。”学生判断这个说法对不对,然后老师显示剩余部分,为后文如何看待事物做铺垫。
3.有一只小青蛙坐在水井里看天,它看到的天有多大呢?我们来学习课文《坐井观天》。
(二)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学生小组学习生字,交流识字方法。生开火车读字,识词。
信沿抬际蛙错答还。
井沿无边无际不信抬头青蛙弄错回答还用。
(三)听录音,初步感知课文。
(四)朗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
2.看插图练读第一次对话。
3.感悟第二次对话。
(1)男女生分角色读第二次对话。
(2)说说读懂了什么。思考:小鸟和青蛙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3)比赛读读小鸟人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认为“天小”的句子,看谁读得好。
4.感悟第三次对话。
(1)小组合作学习。分角色朗读。
讨论:小鸟和青蛙都是笑着说的,它俩笑的含义是什么?
(2)朗读对话,读出适当的语气。
(五)戴头饰表演。
(六)拓展活动。
1.思考:如果青蛙真的跳出井口,他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
2.全班交流。指名续编第四次对话(戴头饰)。
(七)谈感悟。
学习了这篇寓言,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1.学会本课九个生字,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故事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读准“沿”字的音,掌握“观、际、答、弄”四个字的字形。
【教学难点】理解这个成语故事的意思。
【教学准备】能活动的挂图、玻璃板、投影仪或生字卡片。每个学生准备一张16开的白纸。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解题。
(一)谈话导题:
今天咱们来学习第六课坐井观天(教师边说边板书课题。)。
(二)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提出下列问题:
“坐井观天”中的“观”字是什么意思?“坐井观天”又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是写谁坐井观天?结果怎样?(启发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初读课文,暂不讨论。)。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一)让学生借助拼音小声自读课文,边读边想:
这篇课文分为几个自然段。
(二)提问:
青蛙与小鸟共有几次对话。
三、分段学习课文。
(一)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段有几句话。
1.青蛙坐在什么地方?(教师板书:青蛙、井里。并把剪好的一只青蛙的图片贴在黑板上放大了的插图上的井底。)。
2.小鸟从哪儿飞来?落在什么地方?(教师板书:小鸟、天上。并把剪好的小鸟图片贴在插图中的井沿上。)。
3.什么地方是井沿?(沿,就是边。井沿,就是井口的边沿。教师指着插图中的那口井来讲解。)。
(二)青蛙和小鸟一共有几次对话?(3次)。
1.学习它们的第一次对话。
(1)青蛙问小鸟什么了?(指导朗读,要读出问话的语气。)。
(2)小鸟是怎么回答的?小鸟为什么要从天上飞下来,落在井沿上?(小鸟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渴。)。
(3)小鸟说“我飞了一百多里”说明什么?(说明天很大很大。)。
2.学习第二次对话。
(1)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又说什么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青蛙说的话,要读出不相信的语气。)。
(2)青蛙说小鸟说“大话”,这“大话”指的是什么?(说小鸟的话是吹牛的话,是不符合实际的话。)。
(3)青蛙认为天有多大?认为天只有井口大。
(4)“弄错”是什么意思?(是搞错的意思)。什么叫“无边无际?”(“际”是靠边的或分界的地方,也就是边际,“无际”就是没有边际,“无边无际”在本课是形容天很大,没有边际。)。
3.学习第三次对话。
(1)让学生小声自读六、七两个自然段。
(2)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后是什么表情?这里的“笑了”是什么意思?(嘲笑)。
(3)青蛙说自己不会弄错的原因是什么?(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
(4)小鸟为什么“也笑了”?小鸟这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它是怎样劝告青蛙的?(教师指导朗读小鸟说的话,要表现出既觉得青蛙可笑,又仍然很耐心,很诚恳。)。
(5)假如青蛙真的从井底跳出来,(教师边说边把插图上的青蛙图片从井底移到井外来。)看看天,它会发现什么?会怎么说呢?(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4.让学生齐读课文,读后提问。
在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上,青蛙和小鸟各是什么看法?它们的看法为什么会不同?(引导学生认识到小鸟是在天空中飞翔,所以它看到的天确实是无边无际的;而青蛙天天坐在井底,它的目光受到限制,它也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空。)。
5.小结。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懂得了什么道理?(启发和引导学生认识到青蛙天天坐在井里,它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盲目自信、自以为正确,不肯接受小鸟的帮助,这是不对的。我们要学会全面看问题,要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6.戴上青蛙、小鸟的头饰,分角色朗读课文。
注意读出青蛙、小鸟对话时的不同语气。
四、布置作业。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原文。
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了,落在井沿上。
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
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的课堂也渐渐地发生着变化。作为一线的老师,在教学中应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巧妙地将课堂教学引向生活,注重课堂之源——生活。在人教版第三册《坐井观天》的教学中,我以文本教材为载体,让课堂教学贴近于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赋予课堂以生命和活力,让语文课堂因生活而精彩。
二、案例描述。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文章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对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有名人曾说,学寓言应该让课堂充满童趣,还孩子一份童真,不能让唯一,标准的寓意来框定学生的思想。案例中我对教学的处理体现了我对童心的珍爱,童趣的珍视。
(生思维活跃,争相发言)。
生:它看到绿绿的小草,还有五颜六色的花儿。
生:它看到校园里开满了桂花,闻到了阵阵花香。
生:它看到了果园里挂满了黄澄澄的梨子,红彤彤的苹果,一派丰收的景象!
生:它会到处逛逛,看看美丽的风景,看看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
(正当我倾听于学生对生活的赞美之言时,一位学生忍不住叫着他也想说说)。
生:老师,我觉得青蛙有可能没有看到这么美的景色。
师:(师一愣,然后充满好奇疑惑)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它看到路边垃圾成堆,蝇蚊成群,闻到一阵阵很刺鼻的臭味。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众说纷纭)。
生:它看到人们往小河里倒垃圾,河面上还漂浮着鱼的尸体,心里很害怕。
生:它看到有人大量砍伐树木,鸟儿没有了家。
生:它看到捕蛙人在大量捕捉它的同伴,残忍将它的同胞卖给酒店酒楼做下酒菜。
生:它看到汽车在路上疯狂地飞跑根本就不注意行人,汽车排出的污气让它窒息。
生:它感觉外面的世界并不像我们说得那么美,它想回到安全的井中去。
(师灵机一动)。
师: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什么好办法来挽留小青蛙呢?让它安心快乐地和我们生活在一起。
(学生思考片刻,跃跃欲试,兴趣盎然)。
生:我们做个广告牌,上面写上“保护动物,人人有责”来告诉人们应该与动物成为好朋友。
生:发现那些乱砍树,捕杀动物的人要报警,让警察来抓这些坏人。
生:我们要保护好环境,不能把动物的家弄脏。
生:我们不仅自己要知道环保知识,还要向同学、家人、朋友宣传要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知识。
……。
师:同学们说得棒极了!只要大家共同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小青蛙就会被我们挽留下来,动物们才会快快乐乐地生活在我们身边!
三、案例反思。
我真为学生的奇思妙想感到振奋!也庆幸自己没有错过这道美丽的风景线。我没有按照我们“想当然”的观点去框定学生的思维,而是给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想象的余地。我肯定了学生的见解,珍视学生的发现,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受到鼓舞,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创造的光辉,师生都能感觉到生命力的涌动,使我们感到语文因生活而精彩,生活因语文而灿烂。
(一)尊重生活,关注动态生成。
陶行知先生“生活及教育”的理论启示我们:一个自呱呱坠地而长大有为,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其思维、认知、情感、语言、词汇的源泉,乃是生活。生活对语言的感受、认知、学习、发展,是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最具有魅力与渗透力的,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就会学得活泼生动。
本案例中,我本想让学生说出青蛙跳出井口看到那些美丽的景色,让青蛙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多么丰富多彩,进行思维的拓展。但一位学生却说青蛙可能看不到这样美丽的景色。我让他说出了原因——环境被污染。这位学生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就来源于他的生活体验,对生活的关注。而这一石却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举手,说出了现在环境受到了破坏的种种情况。这便是生活给予学生的。有人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途径,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过程。案例中,我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个性化的理解,巧妙地将生成与预设融合起来,现场捕捉,智慧启迪,学生在与教师、文本的思维碰撞中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创造性的见解,学生彼此之间在在交流之中相互启发。《新课标》告诉我们:“跳出备课预设的思路,灵活应变,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批评,寻求个人理解的知识的结构,课堂会因生成而变得美丽。
(二)感悟生活,激发创新思维。
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就孕育着灵感和热望。语文源于生活,让学生从语文中去寻找生活、感悟生活、创造生活,这是实施语文教学的一个出发点。只有感悟生活,才能在生活的碰撞中点燃灵感的火花,感悟生活,从生活之水中激起灵感的浪花,有生活的积累,就有灵感的迸发。
案例中正是学生有了对生活的感悟,才会有了“我觉得青蛙有可能没有看到这么美的景色。”的灵感。而这就需要在老师不断地帮助下,睁开眼睛凝视万物,竖起倾听万籁,敞开心灵关怀、感悟生活,激发兴趣,陶冶热爱生活的情感。案例中,学生在说话的过程中也迸发出了让我们意想不到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涌出意想不到的新问题和新答案,始终使课堂充满着疑点,闪烁出亮点,呈现出课堂精彩。
(三)回归生活,演绎精彩课堂。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确,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生活中处处洋溢着语文气息,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案例中我把握契机,提出“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什么好办法来挽留小青蛙呢?让它安心快乐地和我们生活在一起。”由此展开了一番激烈的讨论。从而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体验,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关爱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协调生存,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为人类正是自然界的精灵,人类如果不能与自然界协调发展,人类就会遭到自然界无情的报复而最终毁灭了自己。老师让学生在一个广阔的天地中,积极自主地探索,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由此可见,让课堂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教师和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平等地对话能调动学生结合生活来学习语文,切切实实地体现了全员参与、有效参与,也真正体现了课堂因生活而精彩,也充分突显了生活是课堂之源!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
2.积累8个词语和句子。
3.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初步领会“坐井观天”这个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积累词句。
教学难点:
分角色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录音。
教学过程:
揭题。
1.师:小朋友,我们都见过天空,你能说一说?
交流。
齐读:学习生字“井”“观”。
整体感知。
1.听录音、思考:小青蛙的看法是怎样的?
2.自由读课文:小青蛙为什么会这么想?
同桌说一说。
大组交流。
3.圈出文中生字。
4.质疑(小青蛙和小鸟为什么争吵?争什么?)。
5.解疑中学习。
沿无边无际弄。
交流学习方法。
表演课本剧。
请学生在读课文,同桌分角色读小鸟和小青蛙的话。
同桌表演3、交流表演4、师生评价。
学习课文。
1、男女生分角色读课文。2、齐读。3、小组讨论“坐井观天”的意思。
4、指导朗读对话:小青蛙说()小鸟说()。
5、齐读全文。6、你有什么话想和青蛙说一说?
复习巩固。
1、开火车读生字。
2、齐读生字、词语。
3、出示2句句子。
1)自由读2)男女生读3)齐读。
拓展并总结。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课后作业:动手做个小实验:理解青蛙为什么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的原因。
教学随笔:课文学完了,我让小朋友讨论,小鸟劝青蛙跳出井口来看看这无边无际的天,青蛙有没有接受小鸟的劝告,结果怎样呢,找好朋友给这个故事编个结尾,并分角色演一演.。学生兴致很高,有的说小鸟带着青蛙飞过田野看到绿油油的麦苗,有的说飞过大海看到大海是一望无际的,天原来是很大很大。又通过表演这一渠道把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紧密地结合起来,给学生留下思维的空间、思考的余地和施展个人才华的机会和天地。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正确理解课文寓意有一定难度。我认为,应该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从而促进学生深刻理解寓意。
教学时可作如下设计——
师:通过学习第二次对话,你们都知道了些什么?
生:我知道了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有不同看法。
生:我知道了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而小鸟认为天是“无边无际”的。
师:理解得很好。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它俩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师:很好。下面,围绕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想想再回答。
生:因为青蛙整天坐在井里,看不到井口范围以外的天,所以它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生:因为小鸟天天在空中飞,亲眼看到天很大很大,所以它认为天“无边无际”。
生:还有一点,文中说“小鸟飞了一百多 里”,“一百多里”既说明小鸟飞了很远的距 离,又说明了“天很大”。
师:说得真好。请同学们走出教室,说说你看到的天有多大?
生:天,的确很大。
生:天,无边无际。
师:你们再用纸卷成纸筒去看看天,说说看到的天有多大?
生:天不过纸筒口那么大。
师:你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呢?
生:因为长长的筒壁挡住了我们的视线,所以看上去天只有纸筒口那么大。而走出教室看天,没有什么障碍挡住我们的视线,所以天无边无际。事实上天的确很大。
师:对。看画面,你们明白青蛙为什么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吗?(多媒体画面演示:青蛙坐在井里看天)
生:明白了。这是因为青蛙的视线被厚厚的井壁挡住了,所以它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生:我来补充,还因为青蛙整日坐在井里看天,从来没有出去过。
师:说得好极了。下面,我们来读读第二次对话。
(学生按四人一组,一人担任引读,另两人分别读青蛙和小鸟的话,一人担任评委。教师巡回指导,并参与小组活动。)
师:自由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青蛙和小鸟都是笑着说的,他俩笑的含义一样吗?
[点评:教师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在读中培养语感。]
生:它俩笑的含义不一样。
师:小组合作学习第三次对话。先分角色朗读,再相互讨论它们的笑各有什么含义。
生:青蛙笑小鸟错了,自己是对的。
生:小鸟笑青蛙过于自信,听不进别人的正确意见。
生:青蛙觉得自己天天坐在井里看天,最了解天的大小,不会弄错的,小鸟居然和他争论,实在可笑。
生:小鸟笑青蛙确实弄错了,还自以为是。
师:说得太棒了。(教师指名两学生分别朗读青蛙和小鸟的话,并说出这么读的理由)
生:我觉得“天天”“不会”要重读,这样就读出了青蛙对自己的看法很肯定、很自信。
师:理解得真好。你真是一只“自信”的小青蛙。
生:我觉得“是”“看一看”要重读,这样就读出了小鸟很有耐心、很讲道理。
生:我来读读小鸟的话。(生朗读)
生:我觉得“不信,你跳出井口看一看吧。”要读得婉转一些,要读出很善意地劝告的语气,这样突出了小鸟很有耐心、乐于帮助青蛙。
师:你真是一只聪明可爱的小鸟。
师:假如青蛙真的跳出了井口,它看到的天是怎样的呢?这时它会怎样想呢?投影仪出示习题: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这下子,它惊呆了,心想: 。于是,对小鸟说:“ 。”小鸟说:“ 。”
(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续编第四次对话)
生:青蛙跳出井口一看,哇!原来天真的无边无际。它不好意思地对小鸟说:“对不起,是我弄错了。”小鸟说:“没什么,你以后多出来看看,有错就改还是好青蛙。”
生:青蛙跳出井一看,天真大啊!心想,外面比井底好玩多了,以后我要多出门看看。它对小鸟说:“是我弄错了,我真不该和你争。”小鸟说:“没关系,以后不要老呆在井底,常到外面来看着走走,就不会再闹笑话了。”
生:青蛙跳出井口一看,天的确大极了。它的脸刷的就红了,心想:小鸟说对了,我确实错了。它不好意思地说:“小鸟,我为刚才的固执向你道歉,希望你原谅我。快到我家喝点水吧!”小鸟说:“你有勇气承认错误,我愿意和你做好朋友。”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
评析:这一教学片断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坐井观天”的比喻义,使学生懂得目光狭小,见识少,就会把事情弄错的道理。
重点:读懂课文,理解内容。难点:理解寓意。
教学软件、头饰。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二、自学生字,检查指导。
三、教给方法,学习1—3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上节课教给学生读—画—议的学习方法,用同样的学习方法学习4—7自然段,也就是小鸟和青蛙的第二和第三次对话。
二、读读课文,质疑问难。
自读课文,勾画出不懂的问题和弄不明白的词语,提出解决。
三、精读课文,引导释疑。
1、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大话”。
2、联系句子和上下文、放课件理解“无边无际”。
3、用“无边无际”练习说话。
4、指名读第三次对话,理解青蛙和小鸟的笑有什么不同。
5、比较句子。
四、带问题读,理解寓意。
1、它俩谁说得对?替它俩找找原因,引出寓意。
2、结合自身谈想法,进一步受到教育。
五、品读课文,角色体验。
1、同桌分角色朗读,争论天有多大。
2、指名表演。
六、展开想象,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
把你想到的说出来或画出来。
坐井观天
小鸟 无边无际
天有多大?
青蛙 像井口大
1、懂得学习、做事要眼界开阔,不能目光短浅,所见有限。
2、学会本课两个生字,理解“坐井观天、井沿、说大话、井口、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在朗读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朗读能力。
:懂得人要开阔眼界,不能像井底之蛙,目光短浅。
多媒体课件、剪贴画(青蛙、小鸟)、录音机、磁带。
1、谈话导入。
2、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个故事,好吗?
请小朋友看一段录像。
1、看录像前,老师有个要求,边看边思考:故事讲了谁和谁之间的事?它们在干什么?
2、播放录像。
3、反馈。生答思考题,师板书,结合课件演示。
小朋友真聪明,那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要靠小朋友自己来读懂。
请大家把书翻到第121页,自己找个朋友读一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等会我们比赛,谁读得最好。开始读书吧!
1、自由找朋友读课文。
2、指名接读课文。
3、学生评议。
指名讲。
2、赞成小鸟的请举手,赞成青蛙的请举手。
3、既然小朋友意见不一致,那我们就来开展一次小小辩论赛,同意吗?
赞成青蛙的我们称为青蛙方,请坐到左面,赞成小鸟的我们称为小鸟方,请坐到右面。
学生交换位置。
为了证明自己方是正确的,对方是错误的,我们必须有充足的理由,对吗?
请你们再读课文,找找书上哪一段、哪一句、甚至哪个词可以作为你的证据,同时也拿出你从课外搜集的资料。
开始你们组去研究讨论吧!
1、两组争论。
师说:“现在请小鸟方发言。”学生发言。
师说:“现在请青蛙方发言。”学生发言。
师及时指点。
1、刚才小朋友争论得相当精彩,看来准备都很充分,现在我们进行读课文比赛。
青蛙方读青蛙的话,小鸟方读小鸟的话,直接对话,行吗?要读出认为自己的看法是正确的,很肯定的语气。
自由练习,指两名对话,集体对话。
2、读到这里,哪个小朋友给我们解答一下,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
指名答。
3、看来“坐井观天”这个词是不好的,贬义的,古代这个故事中的青蛙因为生活的范围小,看到的东西少,见识就少,又不相信别人,自以为是,连天大得很这样的简单问题都弄错。
而今天我们这些小青蛙真勇敢,敢于站出来为青蛙说话,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知识,我真佩服你们。
2、现在请你们组里讨论,等会派代表来说,看哪边说得更精彩。请小朋友好好动动脑筋。
3、两边派代表发言。
1、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2、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多用眼睛看一看,并且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那你将成为见多识广的人。
13.坐井观天
青蛙图 天 小鸟图
不过井口那么大 多 无边无际
学习《坐井观天》一课,学生划出的不理解的词语有三个:井沿、大话和无边无际。老师在黑板上画一口井,让学生帮小鸟落在井沿上——把小鸟的剪贴画贴上,学生就理解了“井沿”,这是借助图画理解词语。“大话”的理解可以先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但学生往往说“大话”就是“骗人的话”,这还不够准确,教师指出“骗人的话”是谎话,学生再理解就能理解到“大话”就是“吹牛的话”,就是“与事实严重不符的话”,再联系上文的“飞了一百多里”,并和“不过井口那么大”做比较,认识到“小鸟实事求是的一句话”在“井底之蛙”那里就成了“大话”。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理解“无边无际”,我是这么做的:
师:谁能说说“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
生:天很大,找不到边在哪里。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让人听了你的朗读,感到天很大,大得没有边际?
(学生感情朗读“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师:除了天无边无际,还有什么也是无边无际?你能用“无边无际”说话吗?
生:大地无边无际,大得很。
生:大海无边无际,大得很。
生:我不同意,大海是有边的。
师:当你站在岸边向远处望的时候,怎么样?
生:一眼望不到边。
生:一望无际。
师:用上“一望无际”把刚才的话再说一遍。
生:大海一望无际,大得很。
师:你们还能说什么“无边无际”,什么“一望无际”?
生:宇宙无边无际,大得很。
生:草原一望无际,大得很。
……。
师:大家还可以把话说得更好,让这些图片帮助我们,请看大屏幕。
(师出示雄鹰在蓝天飞翔、轮船在大海航行、骏马在草原奔跑、羊群在草原上吃草、骆驼在沙漠行走、杨利伟坐在宇宙飞船里在太空遨游的图片,引导学生看清楚这是什么地方,有什么,在干什么)。
师:结合图片的内容,用上“无边无际”或“一望无际”再来说话,你会说得很精彩。
生:一只雄鹰在无边无际的蓝天上飞翔。
生:一只轮船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航行。
师:你已经说得不错了,但还可以把“只”改为“艘”,把“航行”换成“乘风破浪”,就可以这么说了:一艘巨轮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乘风破浪。
生:杨利伟乘着“神州五号”飞船,在无边无际的太空中遨游。
师:精彩,为他鼓掌。
生:羊群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吃草。
……。
生:无缘无故。
师:还有吗?想不起来了?请看大屏幕。
(出示无缘无故、无穷无尽、无影无踪、无依无靠……让学生读一读,说说词的意思,积累下来。)。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3、帮助学生理解青蛙对天有多大的看法之所以错误的原因。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课文第4--7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启发学生理解青蛙对天有多大的看法之所以错误的原因。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井图一副。青蛙和小鸟的图象各一副,头饰各一个。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2、齐读课题思考:通过读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3、师:那么天到底有多大呢?(生回答)。
那你们想知道这两个小动物(青蛙和小鸟)有什么看法吗?
二、范读课文。
1、师:请听老师读课文,要求:边听边看清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并做上记号.(生汇报有几个自然段)。
2、听完课文,你知道了青蛙和小鸟为什么事在争论?引导学生说出青蛙和小鸟争论“天有多大?”(板书天有多大?)。
师:你们愿意帮助青蛙和小鸟解决这个问题吗?就让我们赶紧走进课文吧。
三、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先自学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开火车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其他同学认真听看有没有读错?(教师随机纠正读音)。
3、全体齐读,要求读得流利。(很多同学已经跃跃欲试了,都想读一读对吗?,那就我们大家一起读,会读的就大点声音,不太熟练的就小点声音.)。
四、教学生字词。
1、请小老师教读生字。
师:刚刚同学们读书的声音很响亮,可是有些字音还不是很准确,谁能来当小老师再教一教大家?(准备小黑板一面是生字,一面是词语)。
2、认读词语,解释词语意思。
小老师教得很认真,同学们学得也很认真,老师发现你们进步多了。谁来接受老师的检查?(出示写有生字词的小黑板)。
信-相信抬-抬头蛙-青蛙答-回答错-说错了。
还-还有沿-井沿,你知道井沿是那里吗?到黑板上指出来。(井沿就是井口边)际-无边无际,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什么可以说是无边无际?(大海、沙漠、天空等)。
3、四人小组谈论交流识字方法。并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
师:同学们识字这么快,能不能把你们的好方法和老师一起分享呢?
五、再读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你们生字已经认识了,相信课文会读得更好了。谁愿意再来把课文读一遍?其他同学也有要求,(要求:找一找青蛙和小鸟一共说了几次话?或者进行了几次对话?)。
生汇报,2、3是第一次对话,4、5是第二次对话,6、7是第三次对话。
2、师:找得非常准确,那我们就先来学习课文第那一段?请女同学把第一自然段读一遍。
3、谁来帮助青蛙和小鸟找到自己的位置?指名上台贴图。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齐读课题,谁来说说课题的意思?
师:对,青蛙坐在井底,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于是两个人为了一个“天有多大”的问题争论了起来。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再次走进课文,了解它们的对话,来帮助青蛙和小鸟解决问题。
二、学习2、3自然段。
师:我们来看到2、3自然段。
(1)引读:青蛙先问了什么?小鸟是怎样回答的?
(指导朗读)。
(3)学生齐读第二、三自然段。
4、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师:我们来看4、5自然段。请同桌之间分角色读第二次对话思考这些问题:
(1)青蛙对小鸟说:“别说大话了”,这里的“大话”指什么?(指小鸟说“飞了一百多里”,青蛙不相信)。
(2)青蛙认为天有多大?它为什么这样认为?(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
(3)小鸟同意青蛙的看法吗?为什么?理解:无边无际。
(4)解决问题。
(5)男女同学分角色读4、5自然段。
(6)提问:总结:青蛙和小鸟为什么争论起来了?
5、学习6、7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自由度第三次对话,想一想:
(1)青蛙认为小鸟是对的吗?为什么?
(2)小鸟又是怎样耐心的和青蛙讲道理的?
(指导感情朗读)。
(3)读课文,引导学生领会青蛙和小鸟在这里各自的“笑”的含义。
生1、青蛙笑小鸟错了,自己是对的。
生2、小鸟笑青蛙过于自信,听不进别人的正确意见。
生3、青蛙觉得自己天天坐在井里看天,最了解天的大小,不会弄错的,小鸟居然和他争论,实在可笑。
生4、小鸟笑青蛙确实弄错了,还自以为是。师:说得太棒了。
生5、我觉得“天天”“不会”要重读,这样就读出了青蛙很傲慢的语气。
生6、我觉得“不信,你跳出井口看一看吧。”要读得很有耐心。
师:你真是一只聪明可爱的小鸟。
三、拓展: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会可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
师总结:是啊,所以我们看问题、认事物要全面,可不要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不接受别人的劝告。
四、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对青蛙说什么?
五、指导书写。
(1)(小游戏:帮助青蛙跳出井口)认识我会写的生字。
师:那我们就来帮助青蛙跳出井口。请你们认读这些词语,读对了,青蛙就会跳一跳。
(3)同学们刚刚说的很好,那就请你自己在书上练习写一写。
生自由联系,师下位置指导。
教材分析: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
学生分析: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他们经常把部分当整体,“管中窥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看问题的方法是错误的,但他们在生活中却常常犯这样的错误。比如学艺,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刚接触时,自我感觉特别好,以为自己会了,待到用时,方才明白,山外有山,学无止境。这异于“坐井观天”啊。因此,进行本课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设计理念:
成语故事《坐井观天》,让学生懂得目光短浅,眼界狭小,见识就会有限的道理。我认为可针对学生喜爱故事的特点,利用插图,激发他们主动读故事,引导他们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从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还可以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续编故事。要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因此,朗读、质疑、讨论、评价、想象是比较好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沿、渴、际”。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力,理解寓意;
4.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
重点难点:
懂得“坐井观天”寓意,明白本词含有贬义。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小青蛙、小鸟的头饰。
教学流程及意图:
一.谈话导入。
在黑板上贴青蛙与鸟的图片。
(以画导课,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文,不认识的字可以问同桌或老师;
2.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3.检查自渎情况。
师:同学们有不认识的生字吗?
生:没有。
师: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
出示生词,齐读、开火车读、点名读。
师:同学们真是认字小能手,现在老师还有一个小小的`问题:(1).同学们,课文中讲青蛙住在什么地方——(井里)。
(老师简笔画井,把黑板上贴的青蛙移置到井里)。
(2).那么,小鸟从哪儿来的呢——天上飞来,落在井沿上。
师将小鸟图片放在井沿,看图理解井沿就是井边。
(通过图直接观察理解“井沿”,形象又直观。)。
三、熟读精思,领悟旨趣。
(一)学习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
1、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
(用横线画出青蛙说的话,用曲线画出小鸟说的话)。
2、点名读,师生评读,体会青蛙打招呼的文明礼貌行为和小鸟飞了一百多里口渴的情形。
3、分角色练习朗读,再现对话情形。
4、教师引读,男女生分组加上动作表演读。
男生:“朋友,你从哪儿来呀?”
女生:“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水喝。”
(区分“渴”、“喝”;口渴了要喝水,所以是三点水。喝水需要张开嘴,所以是口字旁)。
(二)尝试朗读第二次对话。
1、学生分角色练习朗读第二次对话。
2、理解“大话”的具体含义。(吹牛)。
深入探究:青蛙为什么认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或做实验了解青蛙认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的原因。
3、理解“无边无际”的含义,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练习说话,(无边无际的大海、沙漠、田野、森林等)。
例句:我喜欢无边无际的天空。无边无际的天空有满天的繁星。
我在无边无际的森林里漫游着。
(注重语言学习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达到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和运用祖国语文的目的。)。
4、学生练读对话,想象它们争论的情形,体会语气,要求读出自己的感受来。
5、指导朗读。(青蛙自以为是,小鸟耐心劝说)。
(三)学习青蛙小鸟的第三次对话。
1、教师引读,小鸟说天空无边无际,青蛙却认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青蛙相信了吗?
青蛙笑了,说:“__________”小鸟也笑了说:“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组探究。青蛙为什么笑了?小鸟为什么也笑了?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寓意。
(通过合作、探究,充分挖掘青蛙和小鸟的心理活动,体会“笑”的丰富内涵,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感,又让学生感悟了寓意)。
3、指导朗读。
4、创造想象,读编第四次对话。
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它一下子惊呆了,看见了_______________,于是对小鸟说:“________________”。小鸟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总结全文,感悟寓意。
学习了故事你知道了些什么?
坐在井底的小青蛙看到的天被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其余广阔的天空都没有看到,所以它就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这就是——坐井观天。我们用它来比喻一个人的见识有限,目光短浅。
五、拓展延伸,以文带文:
我们今天再学习一则寓言,来,齐读课题《画蛇添足》。
(一)出示幻灯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学生自由读文,老师指导。
1、学生自己读。
2、教师出示生字词,指名读一读。
3、指名读课文,集体评议。
4、教师范读,学生倾听。
(三)小组合作探究,感悟道理。
小组合作: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四)拓展延伸,警醒学生:是呀,这个寓言说明做了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
六、总结。
今天,我们从两篇寓言故事的学习中不但获得了快乐,而且还懂得了为人处事的道理,希望大家以后多读读寓言故事。最后我建议大家以后要多读书,读好书,你一定能在知识的海洋中有更多收获!
七、作业:回家把这两则寓言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青蛙: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小鸟:天无边无际大得很。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中的生字新词,正确书写,并用“一……就”造句。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区分形近字。
教具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坐井观天的挂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说一说图画的意思,初步感知这个成语的意思,然后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2课《坐井观天》,板书课题。
二、进入新课:
(一)、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标上生字的字音,多读几遍。
2、在小组内读课文,数一数,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标好自然段序号,小组长检查是否正确。
3、指名读课文,订正生字词的读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认识生字:
1、教师用投影列出生字,分小组读一读,比一比:谁读的最正确。
2、观看投影片,说一说下面的生字哪里容易写错?
“沿”(第五笔是横折弯,没有钩)。
“弄”上下结构,上面是个“王”,下面是:横、撇、竖。
“错”左右结构,左边是:金字旁,右边是:横、竖、竖、横、竖、横折、横、横。
“渴”与“喝”怎样区分?(“渴”需要水,所以左边是三点水;“喝”要用嘴,所以左边是口字旁)。
3、自己读一读词语,然后教师指读:
井沿回答口渴喝水别说弄错。
4、结合书上的图指一指,说说“井沿”指的是哪?(井的边)。
(三)、再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1、自由读课文(2——3遍)。
2、同桌按自然段读课文,互查字音。
3、教师指名读,比一比,谁读的正确、流利。
(四)、用“一……就”造句:
1、读句子,想想:这两句话有什么共同点?
投影片:我一抬头就看见天。
爸爸一起床就去跑步。
共同点:都用上了“一……就”的句式,表示一有前边的动作出现,必然就会有后边的行为。
2、自己用“一……就”说句子,互评互改。
(五)、指导生字书写。
1、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占格情况。
2、练习描字。
3、在生字本上抄写字头,教师进行评价。
三、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字面的意思和它其中的深意,引导学生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的理解,不要做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人。
2、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以及插图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的理解,不要做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人。
2、有语气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懂得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道理。
教具准备:
投影片(插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说说“观天”是什么意思?你们有没有看过天呢?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说说,天给你的印象是什么?(大、美、蓝……)。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坐井观天”,板书:坐井。
二、进入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指名按自然段读,说说故事里都有谁,它们在什么地方就什么问题争论起来。(青蛙和小鸟在一口井处就天到底有多大争论起来。)。
板书:有多大?
青蛙在什么地方?(井底)。
小鸟在什么地方?(井沿)。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天有多大?轻声读课文,找一找小鸟用什么词来形容天。(无边无际)请你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2、读读这句话,说说你对这个词怎样理解。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上文提到的小鸟“飞了一百多里”等方面来理解。
3、指导学生有语气的朗读这句话:小鸟非常自然。
4、青蛙认为天有多大呢?找到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出示投影片:上有插图和青蛙的话:“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读一读,说说你有什么体会。然后练习朗读,体会青蛙的语气:非常自信。
5、青蛙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指名读第六自然段,说一说。
投影片:配有青蛙的图和它说的话:“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读一读,谈谈你的理解。青蛙为什么会错了?错的原因是什么?(教师要鼓励中国学习联盟胆的谈出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让学生认真听,进行相互补充。)。
6、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练习分角色朗读二——七段,做到正确、流利、有语气。
(三)整体综合:
1、展开想象,说一说:如果青蛙跳出井口,它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先自己练习说,组织好语言再回答)。
(对自己的无知和自以为是感到惭愧,不再只凭自己所见到的一点来片面看问题,……)。
2、让学生自愿结合,有语气的朗读课文,如果愿意,可加上动作进行表演。
三、练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进行评价。
2、说一说学习这个成语故事的感受。
四、作业:
有语气的朗读课文,家长进行评价。
板书: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有积累词语的兴趣。
2.有感情地朗读对话,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寓意,用学得的道理指导自己今后的学习、生活。
理解寓意,用学得的道理指导自己今后的学习、生活。
小鸟和青蛙的图片;课件
一课时
(一)游戏导入
课件出示一个谜底是青蛙的谜语,引导学生快速进入上课状态。青蛙是本课课文的主人公之一,从而揭示课题。
(二)检查预习
课件出示一组一共八个词语,采取男女擂台赛的.形式比赛朗读。朗读优秀者可代表其一方获得一颗红星。
(三)讲解寓言含义
怎么学习寓言故事(首先要读懂故事,其次要想请道理)
(四)读懂故事
1.带着问题读课文(青蛙和小鸟是在哪里争论的?他们争论的是什么)
2.检查朗读情况(进行男女擂台赛第二回合的较量)
3.解疑第一个问题,引出课文第一段的学习。(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在此过程中,重点让学生掌握井沿的概念,深入理解严“沿”。同时,画一口井,找同学把小鸟和青蛙的图片贴在正确的位置。
5.分析第三段,青蛙认为小鸟说:“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这句话是大话。举例说明一百里究竟有多远,让同学加深体会。并让同学发挥想象小鸟在此过程中都飞过了哪些地方。加强口语表达能力,并锻炼想象力。
6.小鸟的观点:天无边无际,大的很哪!重点解释无边无际,锻炼学生用无边无际造句。
7.总结青蛙和小鸟的观点,让同学们把书卷成桶状看天花板,体会青蛙在井底看天时的感受。
8.引导学生说出青蛙没有认为自己错,(自以为是)从第6段可以看出来,齐读第6段,读出自信、自大的语气。
9.让学生扮成小鸟劝一劝固执的青蛙: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最后一段)
10.拓展思维:如果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
(五)想清道理
1.文章批评了青蛙的自以为是目光短浅,表扬了小鸟的见识广大
2.怎样才能成为见识广大的人呢?同学回答后,课件出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六)分角色表演
找同学进行表演,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七)板书设计
: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2、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教学重难点: 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咱们一起来背诵识字四里的成语,好吗? 2:识字四里有一个成语叫坐井观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成语故事。 教师板书课题:坐井观天 学生齐读课题。
三:再读课文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在文中用 线划出青蛙认为天有多大的句子,用~~~划出小鸟认为天有多大的句子。 2:指名读青蛙的话 教师板书:井口大 3:指名读小鸟的话 教师板书:无边无际 4: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它说一句话吗? 5:同样都是看天,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而小鸟认为 天无边无际,他们的看法相差那么大,为什么? 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 学生拿一本书,卷成圆筒状,然后透过圆筒看天花板,学生说 说自己平时看到的天花板与今天看到的天花板有什么不同。 6、大家观察得很仔细,也善于动脑筋,那你们想想坐在井里的 青蛙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 学生说一说。 7、指名最后两段,教师指导进行感情朗读。 8、青蛙认为自己不会弄错,它错了吗?我们怎样才能让青蛙 知道自己错了? 学生说一说。 9、假如你是青蛙,有一天突然跳出了井口,它会看到什么? 会说些什么? 学生说一说。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咱们都喜欢分角色朗读课文,下面咱们来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 好不好? 同桌互读,男女互读。
五:总结 如果让你选择,你会做哪一个小动物?是在天空中飞翔,见多识广的小鸟,还是整天自以为是的井底之蛙?为什么? 教学反思: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对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这一课内容较简单,因此,我决定让学生自己读读课文,自己来处理相关问题。学生动手画相关句子,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这种感情不是单靠单纯的模仿和朗读技巧的训练得到的,而是在学生入境入情、充分阅读、感悟的基础上,自悟出来的,有了语感读出来的。因此,在本节课上,我让学生多方式朗读,目的是让学生读中感悟。在本节课上,我对每一个问题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每一个问题的设立要达到既要有思考价值,又要能引起学生兴趣。改变了简单的问答式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互相释疑,合作释疑,培养他们勤思善问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把部分当整体,“管中窥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种看问题的方法是错误的,但我们在生活中却常常犯这样的错误。比如学艺,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刚接触时,自我感觉特别好,以为自己会了,待到用时,方才明白,山外有山,学无止境。这无异于“坐井观天”啊。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故事,名字叫:坐井观天。(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1、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插图一,了解“井沿”指的是什么地方,认识“沿”
2、指导学生自读故事,注意把生字读准,了解故事大概内容。
3、指名说说自已读了文章后知道了什么。
4、让学生了解“无边无际”的意思,认识“际”
5、通过分析“信”的字形特点,认识“信”。
6、同桌互相交流对生字的认识。
先让同学们“看”: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写时应特别注意什么?再让同学们“说”:它们都是左右结构,都是“左窄右宽”。写“沿”时,注意右上方与“几”不同;写“际”时,注意双耳旁是两笔完成的,“耳朵”要写得高而窄。指导“还”的笔顺规则,先写“不”,再写“辶”。再让学生观察字的结构特点,独立描红、临写最后通过课后的“读读抄抄”巩固所认的字和所写的字。
复习生字后继续学习。
1、图文结合,以读带讲,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可以设计如下口头填空:
青蛙坐在(),小鸟落在()。
2、自读第二至七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讲青蛙和小鸟对天的不同看法的句子。找出文中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看插图练读第一次对话。
3、感悟第二次对话。
(1)通过学习第二次对话,让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
(2)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3)围绕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想想再回答。
(4)用“因为......所以......”谈谈自己的理解。
4、比赛朗读小鸟认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认为“天小”的句子,看谁读得好。老师指导朗读青蛙和小鸟的话。
青蛙的`话用自信、傲慢的语气;小鸟的话用劝告、诚恳的语气。
5、感悟第三次对话。
(2)小组合作学习。先分角色朗读,再讨论上面的问题。
(3)朗读对话,读出适当的语气。
朗读提示: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诚恳态度。
6、分角色朗读。
1、小组合作,续编第四次对话:青蛙如果真的跳出井口,他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续编第四次对话,并分角色读一读。
2、查查资料或者向别人请教,看看地球、太阳和月亮谁大。
xxx。
1.出示投影片,说句子。
2.读一读,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他们经常把部分当整体,“管中窥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看问题的方法是错误的,但他们在生活中却常常犯这样的错误。比如学艺,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刚接触时,自我感觉特别好,以为自己会了,待到用时,方才明白,山外有山,学无止境。这异于“坐井观天”啊。因此,进行本课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成语故事《坐井观天》,让学生懂得目光短浅,眼界狭小,见识就会有限的道理。我认为可针对学生喜爱故事的特点,利用插图,激发他们主动读故事,引导他们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从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还可以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续编故事。要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因此,朗读、质疑、讨论、评价、想象是比较好的学习方式。
1、认识3个生字:“沿、渴、际”。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力,理解寓意;
4、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
懂得“坐井观天”寓意,明白本词含有贬义。
1、生字卡片;
2、小青蛙、小鸟的头饰。
一、谈话导入。
在黑板上贴青蛙与鸟的图片。
(以画导课,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文,不认识的字可以问同桌或老师;
2、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3、检查自渎情况。
师:同学们有不认识的生字吗?
生:没有。
师: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
出示生词,齐读、开火车读、点名读。
师:同学们真是认字小能手,现在老师还有一个小小的问题:
(1)、同学们,课文中讲青蛙住在什么地方——(井里)。
(老师简笔画井,把黑板上贴的青蛙移置到井里)。
(2)、那么,小鸟从哪儿来的呢——天上飞来,落在井沿上。
师将小鸟图片放在井沿,看图理解井沿就是井边。
(通过图直接观察理解“井沿”,形象又直观。)。
三、熟读精思,领悟旨趣。
(一)学习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
1、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
(用横线画出青蛙说的话,用曲线画出小鸟说的话)。
2、点名读,师生评读,体会青蛙打招呼的文明礼貌行为和小鸟飞了一百多里口渴的情形。
3、分角色练习朗读,再现对话情形。
4、教师引读,男女生分组加上动作表演读。
男生:“朋友,你从哪儿来呀?”
女生:“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水喝。”
(区分“渴”、“喝”;口渴了要喝水,所以是三点水。喝水需要张开嘴,所以是口字旁)。
(二)尝试朗读第二次对话。
1、学生分角色练习朗读第二次对话。
2、理解“大话”的具体含义。(吹牛)。
深入探究:青蛙为什么认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或做实验了解青蛙认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的原因。
3、理解“无边无际”的含义,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练习说话,(无边无际的大海、沙漠、田野、森林等)。
例句:我喜欢无边无际的天空。无边无际的天空有满天的繁星。
我在无边无际的森林里漫游着。
(注重语言学习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达到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和运用祖国语文的目的。)。
4、学生练读对话,想象它们争论的情形,体会语气,要求读出自己的感受来。
5、指导朗读。(青蛙自以为是,小鸟耐心劝说)。
(三)学习青蛙小鸟的第三次对话。
1、教师引读,小鸟说天空无边无际,青蛙却认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青蛙相信了吗?
青蛙笑了,说:“__________”小鸟也笑了说:“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组探究。青蛙为什么笑了?小鸟为什么也笑了?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寓意。
(通过合作、探究,充分挖掘青蛙和小鸟的心理活动,体会“笑”的丰富内涵,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感,又让学生感悟了寓意)。
3、指导朗读。
4、创造想象,读编第四次对话。
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它一下子惊呆了,看见了_______________,于是对小鸟说:“________________”。小鸟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总结全文,感悟寓意。
学习了故事你知道了些什么?
坐在井底的小青蛙看到的天被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其余广阔的天空都没有看到,所以它就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这就是——坐井观天。我们用它来比喻一个人的见识有限,目光短浅。
五、拓展延伸,以文带文:
我们今天再学习一则寓言,来,齐读课题《画蛇添足》。
(一)出示幻灯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学生自由读文,老师指导。
1、学生自己读。
2、教师出示生字词,指名读一读。
3、指名读课文,集体评议。
4、教师范读,学生倾听。
(三)小组合作探究,感悟道理。
小组合作: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四)拓展延伸,警醒学生:是呀,这个寓言说明做了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
六、总结。
今天,我们从两篇寓言故事的学习中不但获得了快乐,而且还懂得了为人处事的道理,希望大家以后多读读寓言故事。最后我建议大家以后要多读书,读好书,你一定能在知识的海洋中有更多收获!
七、作业:回家把这两则寓言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qitafanwen/222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