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其他范文

班级管理小组合作模式论文范文(13篇)

班级管理小组合作模式论文范文(13篇)



通过合作,我们可以共同解决难题、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知识交流和技能提升。接下来是一些关于合作的经典案例,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探讨。

班级管理小组合作模式论文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班主任常因其繁琐低效感到疲惫不堪。有没有一种既能给班主任“松绑”又有效的管理模式呢?上学期,我们把“小组合作式”管理引入班级工作中,收到良好的效果。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管理的全过程,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有效地防止两极分化,同时小组整体水平也得到了提高。这不仅给班主任“松了绑”,还挖掘学生的个人内在潜能,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所以,小组合作模式带来了班级管理和教学模式的改变与突破。

(一)什么是“小组合作式”管理?即依据学生不同的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组成若干个小组。各小组组成员“捆绑”成互依赖的合作伙伴,形成“自治州”。在班级各项活动中,小组伙伴团结合作,共同管辖“自治州”,努力实现班级活动的各项目标。在活动过程中,不仅要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

(二)“小组合作式”管理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把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小组);以小组相合作性活动为主体(是“小组合作式”管理区别于传统班级教学最本质的特征);以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

(一)科学分组,合理分工。

科学分组、合理分工是“小组合作式”管理顺利开展、发挥“小组”功能的前提。我们根据学生的性格、品质、认知基础、学习能力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组内异质”就是每个组需要有学习能力强、中、弱和性格内外向的,因为小组成员之间存在合理差异有助于互帮互助,取长补短,人尽其用。“组间同质”就是组与组之间要实力基本均衡,这是开展小组之间公平竞争的前提。

我班人数五十五人,以四人为一小组,共十四个小组。四人小组又以a、b、c、d四种代号分别代表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每种代号都负责班级“四项竞赛”争章活动的其中一项。如“a”同学负责管理小组内的“我爱学习”项目,主要工作是收集一些好的学习方法跟全组人分享,其次记录每次考试的成绩并跟全组人进行分析;“b”同学负责“遵守纪律”项目,主要工作是管理上课和自习课期间的纪律;c同学负责“我爱干净”项目,主要工作是全天小组地面卫生,不要有纸屑等杂物,并且在本周值日的时候分配好卫生负责区域。“d”同学负责“我讲礼仪”项目,主要工作是配合学校的“八礼”教育,提醒组内成员要注意“仪表之礼”“言谈之礼”等文明礼仪。其中,让集体荣誉感和组织能力强的“a”同学兼小组组长。组长是一个小组合作学习的管理协调者,也是老师的左膀右臂。所以,要对“a”同学进行定期培训和指导,并提出明确职责和相关要求。

总之,四人小组在“a”同学的带领下“捆绑”成“自治州”形式,“洲内”a、b、c、d同学分工明确,职责分明。各个“自治州”之间分配的综合实力相对均衡。这样安排不仅使每位学生都参与了班级管理,做到人人有事做,人人展示才能,并在管理中促成全体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弥补,促进各种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能使每个管理小组可以在同一起跑线上相互竞争、相互合作、相互提高,从而达到良好班集体的形成。

(二)“小组合作式”管理评价机制的建立。

在小组合作管理过程中,为了发挥每个组员的最大潜力,实现共同目标和个人目标的统一,需要建立一种促进学生努力并且小组同伴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约机制。这种良性制约机制就是合理的评价机制,它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同时,评价后的反馈要及时,这样有利于第一时间了解自身的优缺点,并在与它组的比较中,及时做出调整和改进。

根据学校规章制度,结合学习生活各环节,我们制定了《班级常规评分细则》。评分项目主要是班级四项竞赛的内容,即“我爱学习”“遵守纪律”“我爱干净”“文明礼仪”。每一项都制定了相应的表格并有值日班长负责每天打分。既然是合作学习,在打分时就落实到第几小组,而非学生个人。这样,就促使大家意识到:一个人好不是真正的好,只有小组大家的好才是真正优秀。为了及时反馈,我在黑板上的左角设计一表格,每天每组的各项得分都直观地呈现在表格中。每天放学前值日班长都会把各个小组的一天得分记录在汇总表中,每周五的值日班长作一周总结,并将分数以累计的形式呈现。得分最高的前三组将成为周冠军,周冠军将获得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每天一根棒棒糖。

(三)适时引导,加强调控。

实施小组合作管理,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不是任其发展,忽视班主任的主导作用。班主任始终是“小组合作式”管理的“导演”,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整个过程中,班主任要深入小组,了解小组动态,及时调控。若有哪个小组出现情况,班主任还要要适时引导,保证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有序、有效的展开,始终把握学风、班风的昂扬向上。

1.增强了责任意识,培养了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在管理过程中,人人都是班级管理的参与者,在小组内每个成员要对小组负责,要维护小组的荣誉和利益,这就促使学生在每一项活动中既要严格要求自己,又要积极与同伴合作,时时感受到自身所肩负的责任,不断增强责任意识。

2.增强了竞争意识,让每一颗珍珠闪光。

“小组合作式”管理构建小组内和小组间的竞争,其内容多样,既有学习成绩、作业质量、课堂表现方面的,也有日常规范、劳动活动方面的,多方面的竞争使学生不断努力改进自我,努力超越自我,努力为小组争光;在竞争过程中,每个人、每个组都各尽其能,散发出各自不同的光芒。

3.培养了与他人齐心协力、共同进步的合作能力。

在“小组合作式”管理模式下,同组同学会时常督促帮助本组成员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或本职工作,在合作中,学生既学会了与他人的沟通交流,又从他人那里得到了知识上的互补,增长自己的知识,又培养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总之,经过一年多尝试,班级“小组合作式”管理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激发了学生的管理热情,在自主管理中,学生学会自我约束,学习合作,学会竞争,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在竞争的压力下,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形成合力,有效地促进了班级的发展。

班级管理小组合作模式论文

21世纪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合作恰是基本的要求之一,是21世纪基本的时代精神,21世纪讲求团队的协作和共赢,这就要求每个人都要具备合作的理念和技能,当然教师也包括在内。与此同时《新课程标准》对于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执行者,而是决策者,对于班级的管理不能一手包办,也不能放任自流,只有相互配合,相互合作,才能使班级管理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无论从教师角度还是学生角度,“合作模式”最能体现民主精神,所以《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教师身份的转换,通过“小组合作”模式,将最能体现民主意识的结果或建议传达给教师,由教师对“小组合作”讨论的结果做出评判,这就是《新课程标准》对班级管理最基本的要求。

(二)提高班级管理和课堂效率的需要。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即使是有经验的班主任也难得偷闲,但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班级管理,发动了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班主任就可以从繁杂的班级事物中挣脱出来以思考班级的未来发展方向,总结学生的其他发展兴趣。班级的自我管理有利于相关规定的落实,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思维模式的习惯,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极大地提高了班主任工作的效率。

(三)学生发展的需要。

义务教育广泛实施后,学校生源质量难免参差不齐,不少学生行为习惯、学习惯不够理想,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不强,教育的难度较以往更大。从学校及班级的现状迫使教学者要更新管理理念和管理策略,借鉴他人的做法,尽快找出一条适合中学班级管理的模式。

以某中学为例,高二文理分科后,学校给文理科班级按分数由高到低分了三个层次:培优班、重点班和平行班,其中培优班和重点班文理各一个,平行班四个,四个平行班的男、女生的比例及平均分都几乎一样。

面对这种情况,首先要全方位地了解新分到班上的学生情况:在原班担任过什么职位,有什么特长,性格怎么样等。之后按了解的情况进行编排座位。刚开始编排座位时,先根据学生各自的异同点将全班分成八组,分组时主要考虑三个方面:一是男女比例分配要适中。男生侧重理性思维和抽象思维,女生则侧重形象思维,在日常学习中可以互帮互助,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个性化,可以共同进步;二是学生性格搭配要能够相互补充。尽量将性格外向的同学平均分配在各个小组中,可以促使外向的同学带动内向的同学。三是偏科问题要注意协调好。在分组时教学者应注意结合学生的学科成绩,在同一个小组内,让各科都有带头人,避免小组成员都偏向某一学科,要将学科优势和劣势进行合理的分配。有效精准的分组可以使得学生充分感受到在班集体中的归属感、权利及义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极大地拓展学生的内在潜力。以学生为本,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可以使班级管理事半功倍,并且可以与学生之间友好融洽地相处,可以真正体会到做班主任的快乐,学生更会发生本质上的变化,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课堂里面也是一片生机和活力,不再是死气沉沉。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得到了诸多好处,比如,在学习中有了安全、自由的感觉,对于学习的压力和畏惧感消除,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等。因为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所以他们有了集体荣辱观,有了协作的精神,他们也会去尊重他人,学会交流,学会倾听,这样就为他们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做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伴随着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不仅仅是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教学管理方面也是一种考验,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将成为班级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而小组合作的班级管理就是对以生为本教育的有益的尝试,对于学生来说,养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班级自我管理解决小组内所产生的各项问题,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及班级管理方面都提供了指导和可借鉴的经验。

小组合作在班级管理中的几点思考论文

“二十四字”教学模式中的“合作交流”,对于我们音乐课的教学也是非常有必要和重要的教学方法。

在唱歌教学中,传统教学的模式是:听赏录音或老师的范唱―学唱歌谱―学唱歌词―艺术处理。学生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体现,这样的教学模式直接影响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我们提出合作学习这一重要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在我们教师主导作用下,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参与面,提高参与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与同学共同讨论、互相交流、一起表演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通过合作,有利于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探讨和表现音乐,培养其参与意识、创造意识,产生创新思维。

一、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上课时,经常观察周围的同学特别要好,经常喜欢聚在一起交流、说笑,其实这就是所谓的小群体。我们学校的班级学生数基本上都有五六十人,如果在课堂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很难做到这个要求,因此,必须得发挥班上的小群体这一特点,使小群体成为学生合作小组。小组学习学生感受到亲切、心情愉快,学习起来也特别愉快,特别认真。

因为每星期只有两节音乐课,而且全班学生有五六十人,在上课的时候,我不可能顾及到每个学生,因此,我按四人小组进行分组,挑选出每一组吹的好的,又比较负责的学生当组长,每次音乐课,我把要教的一首曲子先教给全体学生,然后就由小组长负责,经过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讨论,一堂课下来,基本上都能把我布置的曲子给吹出来,下课以后,我让小组长专门准备一本记分册,把我布置的曲子下课的时候,都到小组长那里去吹出来,并且写上合格。上课的时候都交给我检查,上课的时候,我还通过各组进行比赛,我任意选出各组的几位学生来吹奏,比一比哪组吹的最好,结果各组的积极性都较高,而且也非常有集体荣誉感。如果刚好我抽到一组一个平时吹的不好的学生,他们的组的成员都会鼓励那位同学,当那位同学终于把这个曲子吹出来以后,小组的同伴情不自禁给他以热烈的掌声表示祝贺,我非常的感动,及时的`肯定,并且表扬了这组学习认真,互帮互学做得好,值得其它小组学习,同是为这位同学的进步感受到高兴。这位同学虽然很难为情,但我发现了他脸上有抑不住的喜悦。我相信小组同学的举动会让他树立起学习竹笛的兴趣,并且会喜欢上音乐课,小组学习使学生原来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参与音乐学习。

二、尽情展示自我风采。

合作学习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巧妙地运用了生生之间的互动,把“导”与“演”进行了分离与分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我们每个人至少有七种不同的智力:语言符号智力、数学逻辑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音乐节奏智力、人际关系智力和自我认识智力。七种智力人人都有,但最终一定是在一方面或有限的几个方面形成“特长”。人体是存在个性差异的。小组学习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个性特长,让步学生人人都参与到音乐之中,看到自己心中希望的天空。音乐课堂上我让学生在认真聆听音乐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展示学生爱好与特长,喜欢画画的就简单的描绘出心中的画面;喜欢文学的就写出优美的诗句;喜欢朗诵表演的就尽情抒发;喜欢舞蹈的就跳起来;即使什么也不喜欢的学生专注其他同学学习过程也是一种学习享受……小组学习为学习搭起了尽情展示自我的大舞台。

在教学《金铃铛》这一课时,我开展了小组学习,我让每组自己用各种形式来歌唱秋天,结果有一小组的协作表演使我相信了小组合作的好处。那一组的同学在短短的几分钟里,分配给各组的组员一些任务,让一个画画比较好的同学在黑板上画了幅秋天的美景,一个唱歌较好的同学深情的来演唱这一首《秋天多么美》,几个女生结伴跳起了丰收舞,还有几个男生则选择各种乐器来为这首歌伴奏,虽然学生的表演还是那么稚嫩,但我却认为是学生给我至高无上的奖赏。因为他们在课堂上品尝到学习的欢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构建合作交往平台。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与音乐的关系日益密切,意味着音乐将会伴随着人们的一生。学生在学校的音乐学习,不仅需要掌握一些必要的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形成独立获取音乐知识,提高音乐鉴赏的能力。如,在学习民歌后为了加深理解民歌的内涵,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课外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一周的时间收集民歌。一周后小组负责人进行汇报。汇报的民歌可真多,有的小组达到二十多首。我问同学们:“是通过什么渠道、方式收集到这些民歌的?”同学们纷纷发言:“问父母、网上查阅、翻阅歌本、在音乐书上收集……”我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表扬。其实学生收集民歌的数量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们通过动口、动手、动脑,亲自体验认知的过程,从中让学生们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与交流。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彩多姿的精神生活。我在音乐课堂中设计了“小组献艺活动”。有歌舞、有配乐、有吹竹笛……虽然节目的质量有些粗糙、不精致,但是献艺活动却时时有精彩,面对精彩的献艺我为学生的快乐而微笑,流露出肯定的目光。每周第一节的音乐课,同学们都在欣赏、赞赏、快乐的氛围中开始音乐的学习。“小组献艺”为学生搭建起一个展示自我团结协作的大舞台。“小组献艺”也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是体验成功、体验挫折、体验探索、体验欢乐、体验生命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满足与发展,使课堂唤发出生命的活力。同时同学们明白了成功靠集体力量获得、成功靠齐心协力换来、成功需要付出汗水和辛劳……增强了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增强了对音乐的兴趣,培养了学习音乐的自信和勇气。

总之,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作为又一轮新课改的一线音乐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我们应当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根主线,使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班级管理小组合作模式论文

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新策略,然而这种学习模式所倡导的多向交流具有动态性和复杂性,只有构建与之配套的课堂管理与班级管理模式,才能保障“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实施和开展。在实践中,需要重点把握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分与合”“动与静”“争与让”“抓与放”的矛盾,在矛盾中建立平衡,确保课堂管理和班级管理的有序和高效。同时,要密切课堂管理与班级管理的联系,使二者相互配合、互相渗透,构建“一体化”的管理机制,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合作学习;课堂管理;班级管理;一体化。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新策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要求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转变师生关系、转变教学方式、转变教学评价方式,将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转变为新模式下的师生、生生、师师之间的多向交流。这种多向交流具有动态性和复杂性,远比单向或双向交流难以控制,只有构建与之配套的课堂管理与班级管理模式,才能保障“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实施和开展,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小组合作模式与传统的班组教学模式相比具有鲜明区别,这就要求基于“小组合作”的课堂管理和班级管理针对其特点采取相应的对策。

在实践中,需要重点把握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分与合”“动与静”“争与让”“抓与放”的矛盾,在矛盾中建立平衡,确保课堂管理和班级管理的有序和高效。

1.平战结合,搞好分组。

小组合作学习,分组是关键。可以将全班作为整体,以全班学生的全面进步和共同提高为着眼点,在“合”的基础上考虑“分”,建立“平时分组与课程分组相结合、课内分组与活动分组相结合、长期分组与随机分组相结合”的动态分组机制,确保“合而不僵,分而不散”。为了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和相互影响,确保各组之间势力平衡、机会均等,全班学生同步提高、共同进步,可以采用“平行分组”的方式,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人数相等并保持适中。同时,根据“强、中、弱”互助式分配原则,将全班学生按照学习习惯、智力水平、行为规范、个人修养、性格特征及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异质分组,使小组成员达到最优组合,以利于学生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为了确保小组合作取得实效,这种分组并非一成不变,可以根据小组运行情况和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的需要进行随机调整。例如,在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特点和实际需要对小组进行微调;学期中间,各个组员还可以在自愿互惠的基础上由组长负责予以调换。小组的调整,以利于学习开展,不影响全班的稳定有序为前提,能少则少,能小则小。

2.动静结合,随机调控。

小组合作学习离不开互动,有互动必然需要调控,及时有效的调控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关键。在实践中,可以采取动静结合的方式,以规章制度为保证、以适时干预为手段,以学生自治为重点,建立“定期调控与随机调控相结合、个别调控与全面调控相结合、自主调控与集中调控相结合”的课堂调控和班级调控机制。课堂管理以任课教师为主,教师上课时可以深入各组,时时调控,和学生打成一片,参与他们的讨论。

当学生讨论时,教师或者旁听,或者与之争辩,并且针对不同情况适时做出反应,准确把握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困惑,合理安排和调整下一步的授课方式和内容。班级管理以“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为目标,充分信任和调动学生,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全面锻炼学生的自主管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例如,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可以只负责宏观调控,具体操作均由班委成员及小组长去完成,组长由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也可根据具体情况由班委兼任。每个小组有响亮的组名,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有因组制宜的规章制度和具体的量化考核细则。通常小组成员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合作,必要时由组长进行调控,组长既是小组的领导者、管理者,又是学习的指导者、统筹者,履行制度规定的职责或教师及班主任赋予的职责。组长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由组长汇报给教师或班主任,班主任可根据情况进行个别指导或者召集班委会研究确定方案,再由小组或班干部解决。

3.点面结合,评价激励。

小组合作学习一改过去单纯鼓励个人竞争的做法,提倡小组成员之间互助合作,将整个评价的重心由激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变为激励小组集体合作达标,因此需要确立全新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和评价标准,同步促进小组集体中学生的个体努力上进及同学间的合作互助。在实践中,教师可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集体评价与个体评价相结合、相互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基础上,突出对过程的评价、对小组集体的评价和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评价,将“小组合作表现”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例如,可以在每周或每月安排总结课,各个小组根据该时期内组员的量化考核与综合表现,评选出本组的“优秀组员”,然后再通过全班评议选出“优秀小组”,“优秀小组”的组长就是“优秀组长”。根据评选结果及时对优秀个人或团队进行物质及精神奖励,从而同步激发学生个体之间、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在全班形成“你追我赶、互助合作”的良好氛围。这样,竞争就不仅局限于组内,而且变为小组间的团体竞争,它既增强了小组的凝聚力,使班级充满竞争和活力,又促进了优等生和优秀团队的出现,更重要的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我约束、组长自主管理的积极性,迅速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4.内外结合,综合管理。

小组合作模式要求管理工作“松紧有度,宽严相济”。这一要求对课堂管理和班级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仅仅依靠课堂管理,将班级管理与课堂教学割裂,那么小组合作模式将难以取得成效,甚至仅仅依靠学校教育,不借助家庭的配合也不行。应该建立“学校内外结合、班级内外结合、课堂内外结合、小组内外结合、身心内外结合”的全面综合管理体系。在实践中,可以建立“校迅通”沟通平台、设置“记事本”联系纽带,健全“家长会”长效机制,全方位实现家校互动,多方面引导与全力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养成规范、加强自控。可以把管理教育融入课堂、融入活动、融入案例,实现对学生的经常性引导教育、随机渗透与多层次帮扶。通过制定行为规范、开展心理辅导、树立先进典型,全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力与抗挫耐受力。例如每周的主题班会,由小组承包,然后组员在组长的引导与帮助下集思广益,最后由两名组员代表或是全组出动共同完成本次主题活动,这样的主题教育最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及时反映学生的心声,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与此同时,主持人的家长也参与到活动中来,这样就实现了师生家长互动,提高主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有助于课堂管理的高效,有效的课堂管理也会积淀成为良好的班风,有助于形成健康的集体舆论及和谐的班级气氛,从而有助于提升班集体的凝聚力。在小组合作模式实践中,要密切课堂管理与班级管理的联系,使二者相互配合、互相渗透,构建“一体化”的管理机制,形成“班主任在与不在一个样、教师在与不在一个样”的良好氛围,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1.课堂管理要紧密联系小组合作小组合作学习对提高教学质量大有裨益,各科教师应该增强认识,提高小组合作模式下的教学组织能力,充分利用班级建立的小组体系,运用多种手段和形式,广泛开展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积极配合班主任搞好课堂管理,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例如,在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可以灵活多样地组织小组内的生生对话、组组对话、师生对话以及全班的情境对话;也可开展“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个性辅导,从而实现生帮生、生练生的互助式教学。

2.小组合作要全面渗入班级管理小组合作虽然是一种学习模式,但其作用优势并不仅限于学习。可以将小组合作作为班级管理的一种常态模式,使班级的各种教学、管理、课外活动等全部纳入班级小组体系,并以这些活动来锻炼小组成员、培养合作意识、协调各组关系、完善规章制度。在提高班级管理水平的同时,检验和优化小组合作模式的运行机制,为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奠定基础。例如,可以开展每日“英语晨练”“数学经典”“物理天地”“名言引路”等班级常规活动,小组内先进行,然后推出小组代表在全班进行讲解,既灵活多变地巩固学习内容,又最大限度地为各个小组及成员提供了个性风采的展示空间。

3.班级管理要重点保障课堂管理良好的课堂管理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而班级管理则是课堂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一个学风优良、积极向上、和谐融洽的班集体无疑会使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乐于参与并彼此支持和欣赏。在实践中,班级管理以保障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为目标,在班级分组、骨干选配、规章制订、评价考核等方面都同各科课堂管理紧密结合,以课堂管理的需要为前提,以是否适应课堂管理的需要为评价标准。

4.教师团队要深入开展小组合作小组合作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也应该成为教师的工作方式。尤其在小组合作模式下,班主任与科任老师之间、科任老师彼此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将一个班的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组成一个班级教学小组,由班主任担任小组长,定期组织小组成员研究班级教学及管理现状,沟通学生信息,共享成功经验,研究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和办法,无疑是增强教学管理和班级管理针对性的好办法。在小组合作模式实践中,班主任应主动向各位老师定期报告班级小组划分、调整、管理等问题,听取各科教师对小组合作教学的要求,适时进行调控,不断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为高效有序的课堂教学保驾护航。

[1][美]弗农·琼斯,路易丝·琼斯.全面课堂管理---创建一个共同的班集体[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2]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北京: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3]黄少君.小组合作学习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j].网络科技时代,2007(14):11.

[4]钱佩玲,王嵘.对合作学习方式的介绍及反思[j].教育科学报,2002.

班级管理小组合作模式论文

2009年,我进行的“合作学习中成员管理研究”课题成功结题,在此基础上,我把该成果迁移到了班级管理中,经过一年半的实践和尝试,探索出了一条比较有效的管理模式——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

小组的组建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小组成员的调配主要采用互补式,将思想素养、文化成绩、行为习惯优秀的同学、中等同学与处于低层次的同学调配在一起。4人组成一个合作小组,小组间各方面量化总分基本相等,如,将调皮、自制力差的同学与稳重、自制力强的同学排在一组,将干部与普通同学排在一起;将性格内向、讷言、胆小的与外向活泼的同学分在一起,这样构成强弱搭配,性格互补。一方面使不同层次的同学相互影响,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共同进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小组间平等地展开竞争。

首先,把小组内的成员根据实际情况编为1—4号,其中1号和4号是同位,2和3号是同位,一个小组为前后位。1号可以更好地帮助4号,2号和3号实力相当,可以互相学习,同时四个人在一起可以互相讨论、互相学习。1号暂定为组长。

其次,确定本组名称及格言,由组长组织全组讨论确定小组名称及本组的自勉格言警句,对此学生兴趣盎然,新意叠出。小组名称诸如“老鹰小组、机器猫小组、孙悟空小组、梦幻组合”等。老鹰小组就希望本组成员能够像苍鹰一样翱翔在学习的天空,能够越飞越高;机器猫小组希望本组成员能够像机器猫那样机智、聪明;孙悟空小组希望本组成员能够像齐天大圣那样具有超群的学习本领,小组格言诸如“我奋斗,我快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志者事竟成”……这些座右铭都是学生自己写出来或者借鉴的,都对学生具有积极的作用,倡导他们用正确的态度面对同学、面对集体、面对学习,将有利于指导学生的生活。

最后,根据学生的爱好特长分配任务,有的负责作业的收交和检查,有的负责卫生,有的负责纪律,有的负责课外学习。真正实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

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没有竞争就没有突破,为此我把竞争机制引入班级管理。

1、组内竞争。

在小组内1——4号的次序不是一成不变的,经过一个月的学习,汇总纪律、卫生、学习、养成习惯等各项评价指标,小组成员的序号随时调整,小组长也会随时变化。3号有可能变成1号,4号有可能变成3号,这就大大加强了小组内成员间的竞争意识,一号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会好好表现,四号为了改变自己的位置,也会努力学习。

2、班内竞争。

在全班内,各小组展开竞争,班长根据各小组的表现情况每天进行记录,如作业完成情况、卫生打扫情况、养成习惯(如佩戴红领巾)等,每周一汇总,在周一的班队上进行公布,每月进行一次评比,前三分之一为优秀小组,进行表彰和奖励。每个人都有上进心,每个小组都想成为优秀小组,小组成员为了小组的名誉,会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互相督促,这样在整个班级内就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局面。

3、个人竞争。

在全班内开展优秀个人评选,首先各小组推报一名优秀组员,班长把每位成员的表现情况进行汇总,根据得分,每月评出三位优秀个人,班内给三位同学照像并把照片贴到光荣榜上。

一年半的实践与尝试,收获如下:

有了小组为单位的竞争和自我管理,班主任所面对的就不再是几十个单独的个体,而是十来个团体,化零为整,只要对每个小组进行管理就可以达到管理班级的效果。

2、小组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在班级管理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学生在小组内的竞争中发展自我,在组与组的竞争中不断进步。

3、加强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监督能力和协调发展能力。

每个成员在组内都不想给本组扣分,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多给小组加分,提高小组的团体总分,这在无形之中就形成了一种相互监督的作用。那么在这个过程中,肯定还是会出现扣分的情况,比如迟到、缺交作业、作业评分不理想、破坏纪律等行为。那么这些学生首先会因为给小组扣分产生自责而自我纠正错误,达到自我管理的目的。另外,组内其他成员必然会想办法帮助该学生改正错误,比如犯错误时的提醒、学习上的帮助等。这就达到了组内成员之间的相互协调、共同进步的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班级管理的小组合作模式,这是一种探索和尝试。小组合作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方面,要探讨的东西还很多。

小组合作在班级管理的作用论文小组合作在班级管理的作用和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合作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那对于于小组合作学习有什么作用呢,下面是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一、合理分配小组成员。

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功能,分好小组是前提。

合理的构建学习小组,既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的基本手段。

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智力状况、性别、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异质同组、同组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个小组4-6人为宜。

如果是4人一小组,应该有一名优等生,两名中等生,一名学困生。

这样做既能保证小组内各个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也便于各个小组间开展公平竞争。

教师应把学生的个别差异看成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实施动态分组教学。

还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进行人员调整,以保证小组间学生竞争的活力,增强小组内学生合作的凝聚力。

二、明确小组成员责任。

建立了合作学习小组后,要明确小组中每一个成员的责任,要突出每个个体的作用,使每一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明确每个人都有帮助他人进步的义务,而且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

一个小组,只有在一个好的小组带头人的带领下,才能始终如一地围绕某一个中心议题开展讨论、探究,最终找到规律、获取方法。

组长又是一个小组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教师的得力助手,是联系教师与全班学生的纽带。

因此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小组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

小组长要选择有一定的号召力、责任心、协调能力强的学生。

小组长为轮换制,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

在4人以小组内,设一名小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汇报员,一名操作员。

小组长主要负责讨论过程中的组织和裁判,检查本组同学对所讨论问题的掌握情况;记录员主要记录整理讨论过程中小组成员发言,要求组织能力强,下笔快的同学担任;汇报员主要负责汇报小组中的讨论结果,要求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担任;操作员主要负责小组中的操作工作,要求心灵手巧的同学担任。

组内分工落实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懂得“分工不分家”的道理,对每一个同学所担任的角色可根据教学情况定期作适当的`调整或轮换,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学习的积极性。

三、做好各个小组的培训工作。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每一个成员都参与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因此培训学生的合作能力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培训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认真思考,大胆发言,学会中心发言,能把自己的探索、发现,清楚的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交流;二是学会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从别人的发言中得到启发,收获更多的知识、方法,养成一人发言,组内其他成员认真倾听的好习惯;三是学会质疑、反驳,能听出与别人的相同点、不同点,能以比较恰当的方式表达个人观点;四是学会更正、补充,能在别人结论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五是学会求同存异,以开放的心态进行学习。

通过培训,使学生初步学会怎样与学习伙伴交流沟通,初步感受合作学习过程,为真正的小学合作活动作好“热身”。

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与指导是分不开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有效,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就越充分。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面对学生对某一问题独立思考与研究后的发现与困惑时,对同一问题有不同见解,意见产生分歧时设计合作,有利于学生相互交流、集思广益,从而达到共同提高。

(2)在教材的重、难点处设置合作,有利于学生集体智慧的发挥,有利于每个学生对教材重、难点的学习,从而使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3)在学生单独试验与操作遇到困难时倡导学生合作,使学生感受到与同伴合作的必要性。

教师在准备课时,首先应该对可能出现的困难或意外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怕出现混乱的局面;其次,教师面对教学意外时,必须镇静从容,及时引导,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形式多样的引导措施。

五、正确进行评价。

强化小组团体激励,对小组成员的评价教师须把握以下几点:(1)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学习过程的评价,要体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理念;(2)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正视学生的客观差异,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3)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活动的秩序,组员参与情况,小组汇报水平,合作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4)教师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注意从以教师评价为主向以自我评价为主逐步过渡,教师要帮助、引导学生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寻找改进的办法。

另外,我们可以定期进行诸如最佳学习小组、最佳小组长、最佳学习伙伴、最快进步奖等评选活动,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使每一位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活动的水平,从而达到由个人目标的达成促进小组团体目标的达成。

记我的班级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摘要:本文以笔者的教学经历为例,简要介绍小组合作学习的“快四步”措施。

关键词:合作学习;组内互管;小组竞争。

上学期,我接手了我校五年级的一个班级。这个班级是全校公认的“烂班”――纪律差,学习差,加之面临新一轮新课程改革,我又是一个非常“惰性”的语文教师,刚开始,我都有些怀疑,这样的班级用我这样的老师来带,能改变现状吗?能管理好吗?对于任教十几年的我是不服输的,于是我便从“管理”的“理”字出发,开始理清思路。一、制定制度导学习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首先,在开学的一两周里,我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的学习、习惯、家庭状况等各方面的情况,然后制定适合本班学生学习的常规制度,规范他们的学习及行为习惯,交给学生具体的做法,并形成文字制度,打印出来张贴于每个学生的课桌上,使其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明确学习任务和掌握学习方法,把精力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上。

二、组内互管促习惯制定了班级学习制度,明确了学习任务,交给了学习方法以后,我将全班分为八个小组,每组八人,每组首先确定一个能起带头作用的组长,由组长一轮一轮挑选本组成员,然后教师给出八个职位和各个职位的具体职责,让小组内商议决定各个成员的职位,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胜任自己的职责。每个小组的八个职位和各个职位的具体职责如下。

组长:全面负责监督本小组,具体组织语文学案学习及完成学案作业的监督。生字检查员:具体负责本组成员学习课文中生字及词语,监督生字及词语的勾画、认读、听写。朗读检查员:负责检查本组成员的课文朗读,要求每位成员在课前必须把课文朗读过去,不会读的,小组内集体帮助。背诵检查员:负责督促本组成员背诵要求背诵的内容。练习册检查员:负责监督和检查本组成员练习册作业。课外积累检查员:负责督促本组成员课外积累的知识,每天积累一条,如好词佳句、名人名言,歇后语等。课堂发言记录员:记录课堂上负责管理小组的主动发言的人次。纪律督查员:负责督促本组的.纪律监督,包括课堂纪律还是课间的纪律。这样,在一个小组内,人人都有明确的任务,个个都有事做,且人人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只是分工不同而已,每个人都会有自信,自然,无论是学习还是纪律都会得到有效的管理。

三、小组竞争激励在小组间进行积分管理,激发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安排了小组内各个成员的具体工作以后,在小组内只能检查督促,不能让其检查记录本组的工作,因为本组检查本组的,不能形成竞争,只能小组间进行交换检查各个方面,才能真正形成竞争,才能激发出每个学生的学习动力。

因此,安排第一组具体检查记录第二组,第二组检查记录第三组,第三组检查记录第四组,第四组检查记录第五组,第五组检记录查第六组,第六组检查记录第七组,第七组检查记录第八组,第八组检查记录第一组,小组长记录一份,张贴教室墙上一份,并且要求随时提醒所检查的小组的小组长,告知其组内的完成情况,便于小组长全面督促。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按质按量完成的,要进行扣分,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小组长要通报给组内的各个成员,让扣分有据,并做好记录。平时的单元测试,老师只负责发放试卷,交换小组长的位置,进行交换监考,任何人都有权利监督,如有抄袭的,发现以后,当场公布,且成绩记0分,小组还要在纪律栏扣分,几乎每个学生成了老师的电子眼,这样就完全不需要老师监考,他们就能自觉遵守纪律,独立完成作业。

四、总结评比一个单元学习和考试完毕后必须总结评比一次,否以加强学生记忆。我班是这样总结评比的:开学初,将每个小组上学期的期末成绩的平均分作为第一单元学习的目标积分,以后每个单元以前面最高分作为目标,每个单元的学习积分算法是:将单元测试的平均成绩减去本小组在本单元各方面的扣分,即为本小组的学习积分。以上升积分的高低进行排名,奖励前四名的小组,每个成员都能得到一份小小的奖品;惩罚最后一名的小组,其方式是让每个成员登台亮相,在班级内念自己写的500字左右的检查书。如果最后一名的小组其总最后得分达到或超过了目标,也不用受到惩罚。这样,他们谁也不甘落后,都争先恐后地学习,不用老师提醒,小组内互帮互助的现象出现了。就这样,小组之间形成了激烈的竞争,每个学生学习的动力就被激发出来。

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论文

文/王猛。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克服了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获。让小组成员在参与活动的合作学习中领悟方法,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提升合作意识和能力,增强自信心。

关键词:合作学习;合作互教;全员参与;互评。

日本佐藤学教授在《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一书中阐明:“课堂上正在发生着宁静的革命,这就是建立学习共同体。这不但是教师们共同的愿望,也是在课堂教学中的挑战,是保障每个人学习权利的挑战。而这一挑战中的关键词就是:尊重、信赖、倾听与交响。”小组合作学习克服了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获。但同时我们也发现现阶段思想品德课堂小组教学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很多思想品德课堂都安排了小组合作学习,对一个话题展开讨论,课堂上出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可喜局面,整个课堂都活了起来,然而、冷静观察后会发现,有些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徒有形式而不具备有效的内容,具体教学设计并没有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小组讨论时看似热闹,实际上学生并没有真正有效地合作探究,甚至可能在讨论与课堂无关的话题。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无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学生以小组名义解决各项课上、课后问题的积极性也大大降低;有些小组合作学习之前缺乏必要的准备,就匆忙展开讨论,小组合作秩序混乱,学生七嘴八舌,没有中心;有些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内容过于简单,缺乏讨论、研究、交流价值,学生在合作时无所事事,小组学习逐渐失去了活力。

教师巧设学生参与活动的方式是学生自主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自主探索这个前提,就如水上浮草,落不到实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要巧设参与活动方式,为学生创设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二、巧设学生参与活动方式,解决小组合作学习困境的尝试。

1.给学生搭建一个合作互教的参与活动平台。

只通过自主探究学习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教师教,也可以通过学生间的互教来解决。正如巴洛赫在《合作课堂让学习充满活力》一文中说:“在一个小组中确实有帮助,因为有些事实一个人永远也想不出来,但通过合作学习和观点的交流,就可以达到更多的理解。”一个学生学会了,就教另一个学生,这样的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就可实现课堂上的生生互教互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氛围。

如,我在学案导学的“自学探究”环节,先让学生在严格限定的时间内“自主自学”,在教材上标注出答案。“自主自学”后由组长组织本组成员互教。因为小组成员构成是按学生的成绩和学习自觉性的优劣组建的,所以优等生教学困生,既有监督、督促其学习的作用,也可以很快地教会学困生自学中遗留的问题。以优促差,使每个小组成员共同进步。再如,学案导学的'“互助探究”环节,七年级下册《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为例:

“自立”大家谈。

学习自立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庭生活自立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集体生活自立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社区生活自立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啃老族”的昨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啃老族”的明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这两个“互助合作”环节,我首先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内讨论交流,并将各自的发言记录,填写在导学案中,并提示组长关注本组中参与热情不高的学生,想办法带动他们多表达、多交流。在小组互助合作交流环节结束,由各组组长代表发言将各组的成果展示给全班同学,这样既丰富完善了答案,又让参与热情不高的学生对自立知识加深了理解。这堂课落实“自立的意义”这一教学重点很扎实,而且在互助合作中每个学生都用自己生活中的实践去感悟“自立的意义”,达到的教育效果是很到位的。“合作互教”最大的意义在于实现了全员参与,以优带差,共同进步,扫清了教育死角。

2.将“参与活动”渗透到课外,培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热情。

思想品德课要想让学生有兴趣学,在学中能受到感染和教育,必须植根于社会生活,植根于时政热点,立足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只有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对最新的新闻热点的关注与讨论,才能使思想品德课堂显灵动,更具吸引力。

但现实的生活只有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和感悟才更具有教育意义,新闻热点只有亲自观看和摘录才更有印象,才能真正做到“观天下”。以小组为单位参与课外活动,既可相互帮助,又可以培养带动学习兴趣,培养协作意识。如,为了让学生感觉学习思想品德课有意义、有兴趣。(本文出自范.文.先.生.网我在课下设计了“观天下新闻纵览”活动,活动要求:(1)以小组为单位,一周为一期,上网或观看新闻电视节目,关注一周的焦点新闻。(2)每位小组成员将自己一周来搜集的焦点新闻图文资料及视频,交给组长进行“观天下新闻纵览”校报栏目编排。在校园网上公开展览。或张贴在班级门口固定展示栏中,供学生浏览。(3)教师进行技术指导和配合工作,及每周的焦点话题提示。小组每位成员积极性很高,有的学生说:“平时看电视就关注电影娱乐节目,上网就玩游戏和聊天,通过这个活动我知道了世界上每天会发生很多事情,让我的作文内容丰富了很多,我也了解了如就业、外交、军事、科技等实事。”我的大部分学生对“新闻30分”是每天必看的。

如,我在教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一课时,我采用了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带领学生走出学校,去采集我村周边河流、沟渠的水样,了解我们这一地区的水污染情况。当我们走到一条条污水横流的河流、沟渠时,学生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原来清澈见底,鱼虾游动的河流,现已污秽不堪,鱼虾绝迹,更可怕的是,我们这一地区的河流几乎全被污染,并且渗入地下,污染了地下水,严重威胁着我们的人身健康和当地的生态环境。我们顺着被污染的河流、沟渠找到了几处正在排污的排污口,这时学生再一次被从排污口涌出的冒着白沫的黑色和黄色的污水震撼了。回校后,我们将这次采集到的水样,反映污染情况、排污情境的资料照片,贴上采集地标签,在学校和新建小区组织了一次以“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为主题的环保展览,引起了师生极大的关注。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不仅使学生从枯燥的文字知识中解脱出来,而且通过亲身体验,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环保法律法规,增强国民环保意识,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此,教育青少年学生,自觉遵守环保法律法规,自觉履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定义务。

3.积极参与互评活动,培养小组团队精神。

首先,对小组内部每个学生日常上课是否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作业质量、课下行为表现、参加文体活动、晨测成绩等具体量化指标进行统计,由组长监督实施,将每周量化结果计入月小组得星统计中。在组员间互评可以激励自己积极学习和积极参加小组互动的热情。其次,组与组之间进行评比,看哪个小组的活动开展得最好,哪个小组的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特别是要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是否积极参与。

各小组要在参与活动中注意观察其他小组的参与情况和达到预期效果,活动结束后要小组间进行互评,并在小组互动评比表上粘贴“成果红星”。每月由班长统计得星数量,公开评比月小组明星个人和明星小组。教师把以前单一对学生成绩评价改为现在的学生互评,改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使评价结果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对学生评价更客观公正,更能引发学生有力而自觉的合作行为。团队精神的形成才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精髓。

让小组成员在参与活动的合作学习中领悟方法,进行学法交流,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让学生学会选择与判断什么是有效的、正确的、最佳的观念与做法,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提升合作意识和能力,增强自信心。

参考文献:

(作者单位天津市沙井子学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班级管理模式创新与新型学习探究论文

公立医院绩效管理不仅与医院内部员工工资存在紧密联系,更与医院内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新医改为公立医院绩效管理模式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公立医院对自身的绩效管理的关注度持续升高。然而,当前公立医院绩效管理过程存在问题,不仅会影响公立医院绩效管理作用发挥,也制约了医院各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新医改背景下开展公立医院绩效管理的意义。

新医改背景下,开展公立医院绩效管理,完善医院绩效管理模式可以造福百姓。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人民对于看病就医有着极大的需求,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对于医疗卫生等方面的需求,需要公立医院健全完善医疗保健指导,加强绩效管理,从根本上解决目前看病难、就医难的问题。同时开展绩效管理有助于促进医院管理体制的改革,提高医院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有助于医护人员更好的完成医疗研究,加强的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通过加强绩效管理,建立完善管理机制,能够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充分体现出深化医疗改革的效果,从而整体提高我国医疗质量。

二、医改背景下的公立医院绩效管理问题。

(一)绩效管理认识不正确。

虽然公立医院已经广泛的开展了绩效管理工作,然而很多人员至今仍然未能正确认识绩效管理工作,由于将绩效管理与考核相混淆,很多公立医院内部频频出现将强化考核工作视为强化绩效管理现象。虽然绩效管理与考核存在一定的联系,但两者却并非是等同的关系,如果想要利用强化考核来实现优化绩效管理,不仅会影响绩效管理的发展、会影响医院方面的整体管理水平,还可能会给医院的良性运营增设障碍。值得一提的是,绩效管理认识不正确还会影响公立医院内部形成良好的绩效管理氛围,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难有较为坚实的群众基础,而这无疑也会影响绩效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缺乏较为稳定的管理体系。

绩效管理体系应该包括完善的理论以及完善的技术,然而就当前公立医院内部的绩效管理体系而言,与绩效管理相关的技术严重缺乏完善性,这就使得公立医院的`绩效管理系统存在较强的不稳定性,与绩效管理相关的数据信息难以准确全面获得,绩效管理方案的制定因缺乏相关参考的数据而难以保证科学有效,绩效管理方案的落实也因此难以尽如人意。

(三)缺乏较为有效的奖励机制。

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有相关的绩效管理制度和绩效管理系统作为支撑,然而公立医院的绩效管理制度普遍存在不完善、不健全问题,尤其在奖励机制方面存在严重的留白问题。不完善的绩效管理制度一方面会影响绩效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容易诱发资源不合理配置问题,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激励机制,因而绩效管理制度很难对绩效管理人员形成鼓励和鞭策,绩效管理人员难有落实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无疑会影响绩效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三、创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绩效管理模式的策略。

(一)端正绩效管理认识。

首先,公立医院内部的领导阶级是公立医院开展各项工作的领头人,在创新公立医院绩效管理方面,应该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内部领导阶级的模范带头作用,领导阶级应首先正确认识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对绩效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善用公立医院内部的广播、刊物等宣传绩效管理,在各种工作之中有意识的强调绩效管理,在潜移默化之中将绩效管理的思想渗透给医院内部的每一个工作人员。其次,领导阶级应该有意识的提高医院内部绩效管理人员的“医院地位”,提高绩效管理人员的各项薪资待遇,帮助绩效管理人员正确认识自身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其创新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发展医院绩效管理创造良好条件。

(二)提升绩效管理系统的稳定性。

首先,基于公立医院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引进与绩效管理相关的先进的现代技术,提高绩效管理系统的稳定性;其次,整合与绩效管理系统相关的各种因素,构建完善的绩效管理链条,全面实施一体化绩效管理,以“绩效”管理医院内部各项工作,提高绩效管理对各项工作质量的控制力度,实现绩效管理系统的有效覆盖。

(三)完善绩效管理制度。

加大绩效管理制度完善工作的推进力度,完善公立医院内部绩效管理制度,并将完善重点落于完善绩效激励机制方面,在绩效管理激励机制中加入人文关怀,要能够充分的激发绩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确保其能够在落实绩效管理工作时“不拘一格”,能够真正将公立医院内部的绩效管理工作“搞活”。与此同时,应该进一步提升绩效管理与医院内部工作人员利益之间的联系力度,让经济效益成为促使医院内部人员参与绩效管理工作的驱动力,减小绩效管理工作落实的阻力,提高绩效管理工作的影响。

(四)不断提高管理效率。

对于我国目前体制下的公立医院而言,日常工作涉及的范围较大,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各个部门局需要密切配合,认真完成工作,确保医院整体工作质量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在实施绩效管理过程中,应从绩效计划、考核和反馈三个方面入手,梳理绩效管理工作计划,制定相关流程,同时要求员工必须将计划内目标工作完成,同时需要从工作的质量、态度以及工作方法等方面综合分析,对员工实施绩效考评,同时将绩效考评结果与实际薪酬相挂钩,用以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在绩效反馈方面,重视员工对于绩效管理模式的反应,实现双向沟通模式,及时了解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所存在的困难,并根据员工实际情况进行绩效调整,适当对员工进行鼓励,确保绩效工作能够顺利完成。

(五)构建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

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公立医院员工绩效管理的有效性,需要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才能够正确的认识有效绩效。新医改规定,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应进一步突出员工有效薪酬等级,重视薪酬绩效管理,故而在薪酬管理方面,应体现出公平、公正、平等,构建合理的薪酬体系,是员工能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保证积极的梯度。另外医院可将医护人员优秀工作方法和治疗方案等纳入到整体薪酬体系中,将其作为独立缓解,在薪酬管理体系中充分体现出人性化、全方位等特点。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人们对公立医院的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医院和医生的责任与负担不断加大。为了契合广大人民群众对医院服务工作的要求,医院方面必须积极开展绩效管理模式的创新,利用绩效管理模式创新改革传统的医院薪资体系,推进医生服务工作质量提升,在最大程度满足患者需求的同时推进医院医疗卫生事业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丽琼.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绩效管理模式的研究[j].新经济,2016(15)。

[2]王东梅,李玉民,范颖飞等.新医改背景下大型公立医院绩效管理模式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6(14)。

[3]陈婷婷.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绩效管理模式的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5)。

[4]熊季霞,苏晓艳.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对综合绩效影响的研究综述[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11)。

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论文

[1]约翰逊,d..w,约翰逊,r..t,史密斯,卡尔.a.著,刘春红、孙海法编译,2001,《合作学习原理与技巧》。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约翰逊,d.w.,约翰逊,r..t著,伍新春、郑秋、张洁译,2004,《合作学习》。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3]约翰逊,r..t,约翰逊,d,w.著,高艳、王坦译,1994,学习中的合作:一个被人们忽视却又十分重要的问题,《教育改革》第5期。[4]曾琦,2000,合作学习基本要素,《学科教育》第6期。[5]曾琦,2002,合作学习研究的反思与展望,《教育理论与实践》第3期。

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论文

[1]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学苑出版社..[2]曾琦.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j].学科教育.,(6).[3]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4[4]郭砚冰.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的实施与评价[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2,(9).[5]章兼中.外语教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6]曾琦.合作学习研究的`反思与展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3).[7]李俏.合作学习的研究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材教法,,(6).

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论文

[1]唐晓杰等.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刘上扶.英语写作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2).[3]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z].北京:北师大出版社..[4]陈玉玲,“合作学习理论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第3期.[5]陈琴、庞丽娟,,论学生的发展与合作因素,《教育理论与实践》第3期。[6]张斌,,合作学习及其对学生行为和态度的影响,《教育理论与实践》第9期。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分析论文

传统教学方式下,课堂上学生很少有直接交流的机会.往往是教师一言堂,学生的大脑好比容器,只是在被迫接受“新知”,没有独立思考的空间、时间,思维如同一潭死水,整个课堂也死气沉沉.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自由的交流”提供了平台,让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想法、疑问、思路有了及时分享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个体的思维与集体的思想的碰撞,迸出与众不同的火花,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发展品质,自主提升。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需要”只有被人所意识并且试图采取措施来满足时,才有可能转变为动机.学生固有的表现欲与好奇心在小组合作中得到满足,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以保证,自我提升的动机更强烈[2].在小组活动中,学生动手操作,充分经历体验,知识的生成更具有生命力.交流的过程,也是学习解惑的过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同的学生在面对同样的知识点接受程度有所不同,在小组互帮中知者帮助未知者,优生帮弱生,不仅知识上的阻碍及时疏通,更重要的是在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主动与别人交往的能力,培养团队意识.笔者在尝试小组合作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原本内向沉默的学生越来越开朗,越来越渴望与教师的交流.一些上课爱捣乱说话的学生由于团队意识的增强,与课堂的节奏越来越合拍.

三、深化互动师生和谐。

和谐的师生关系下的学生更愿意和教师交流,提问,也更爱思考,探索.也更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做到有的放矢.笔者在教学“普查与抽样调查”知识时,先是总结了普查与抽样调查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然后学生练习.由于知识点比较简单,在以往的课堂学习中笔者认为到此就水到渠成了.但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其中一道题的错误率比较高:下列调查方式中,合适的是:a了解徐州市每天的流动人口数采用抽查方式.b了解徐州市居民某一天的平均用水量,采用普查方式.我请小组总结分析错误原因,原来很多学生对“流动人口”这一概念理解模糊,是造成错误的根本原因.这是在课前没有预设到的,如果没有交流很难“真相大白”,更让笔者意识到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课堂中和学生的互动不仅是师生知识的分享更是情感上的和谐提升.然而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中,发现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合作活动”不仅没有锦上添花反而弄巧成拙,不仅浪费时间,效率低下甚至会偏离教学目标,影响进度.我总结以下几条:。

1.流于形式,合而不作。

2.两极分化,参与不均。

学生参与程度不均衡.在教学实践中,极易出现“好学生高谈阔论,差学生默默无闻”的现象.好学生对话语权的霸占,表现在对话题的探讨总是以“舍我其谁”的心态交流,而差学生由于自信不足,或者本身就有不好的学习习惯仅充当听众、陪衬,游离于讨论之外,这样使更多的困难生成了仰望者或者“漠不关心者”,逐渐在小组的合作中被边缘化.

3.合作散乱,偏离主题。

问题提出后,看似每个小组成员都很积极讨论,一片“生机”,实则是有些学生趁机“浑水摸鱼”,说题外话,甚至胡说八道,做一些与学习无关事情.同时由于小组活动缺乏一定的规则,分工不明确,导致合作效率底下,配合不默契.笔者认为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真正俯下身子参与其中,“想生之所想,思生之所思”,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监督者和合作者的作用,更应该教会学生怎样去管理好自己的合作学习.这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结合实践多思考、多探索、多积累经验、多创新研究,使其更加完善合理、更加科学有效,真正让小组合作学习为我们的课堂学习注入源源动力,焕发勃勃生机.

作者:孙翠微单位:江苏省丰县初级中学。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