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其他范文

统计讨论教案范文(18篇)

统计讨论教案范文(18篇)



统计是对一定范围内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以下是一些统计分析的步骤和流程,希望能够帮助大家系统地进行统计工作。

《统计表》教案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百分数统计表的结构及能够准确熟练地进行数据计算与表格填写。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

3.通过制统计表,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1.讲述练习内容。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制作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这节课我们进行巩固练习。

2.复习。

让学生观察教材52页例1统计表提问:制一张合格的统计表的步骤是什么?(要求边看书边讨论,然后回答)。

制复式统计表的步骤:

(1)设计“表头”

(2)定纵横栏目各需几格。

(3)画表。

(4)填写数据(包括总计、合计)。

(5)写上名称、制表日期

3.巩固练习。

在学生掌握复式统计表制作方法的基础上,出示练习十七第3题。

方法:指导做题,让学生研究后再制表。

(1)提问:“各年级”和“全年级”各表示什么意思?

(2)教师巡视指导,然后让学生结合题目说一说制表的步骤。

4.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5题。

方法:独立完成。然后让学生回答第二季度合计数填写的位置,全班齐练。

(2)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4题。

方法:要求学生认真审题,抓住关键词语,弄清数量关系,正确列出算式,准确计算。在做题时一定要注意差后,发现普通的问题要统一纠正。

5.深化练习。

练习十一第6题,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教师提示引导,学生试做。

教师引导,表中各班占总数的百分几中的总数指的是谁平均每人植树的棵数又是什么意思?学生试做后讲评。

6.全课总结。

有关统计部分的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因此这部分知识很重要,同学们一定要牢牢记住。

7.作业(补充)。

(1)请把下面统计表填写完整。

双林衬衫厂去年各季度生产情况统计表1993年1月。

项目件数季度。

计划产量。

实际产量。

完成计划的百分数。

合计。

第一季度。

8000。

125%。

第二季度。

120xx。

120%。

第三季度。

1000。

12500。

第四季度。

18200。

140%。

(2)填表。根据统计要求将下表填写完整。

性别人数年级。

合计。

男生。

女生。

各年级女生占男姓人数的百分数。

总计。

280。

低年级。

90。

47。

中年级。

80。

36。

高年级。

5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制作一些含有百分数的简单的统计表.

2.通过看表,会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在已学过统计表的形式和制法的基础上,会制作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

教学难点。

掌握统计表中数量之间的百分比关系,会分析含有百分比的统计表。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复习旧知.

2.计算.

教师提问:表格中“合计”的数据怎样算?

3.引新.

统计表不仅反映某一类事物的具体数据,而且还能说明有关数据之间的关系,如表中合计的数据表示了三年同类项目收入的总和,现在的表格,还能反映出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的总收入的百分比吗?(不能)。

下面我们就继续学习百分数在统计中的应用.

二、探求新知。

(一)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

教师提问:例题向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

2.增加栏目,扩展统计表含量.

教师提问:

(表格右侧旁边)。

(2)能不能把表格向右侧扩充一下,把有关百分数的数据也纳入表中?

(学生扩充表格,并计算百分数,填入表内.)。

(3)我们再纵向观察,这组百分数表示什么?

(村办企业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4)你们能概括地讲一讲我们是怎么做的?

(把原来的统计表右边增加一栏,再把每一年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百分数填写过去,这样就成了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

3.强调“合计”中“百分数”的计算方法.

学生回答:用村办企业三年收入总和去除三年全村总收入的总和,三年“合计”项目的百分数不是三年中每年的百分数的和,也不是三年中每年的百分数的平均数.

4.看统计表回答问题.

(1)20xx年全村总收入比1999年增加_________万元;

(2)20xx年村办企业收入比1999年增加_________万元;

(4)20xx年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_________%.

教师提问:

(1)通过看表回答问题,你发现全村总收入和村办企业总收入是怎样逐年变化的?(逐年增长)。

(2)其中村办企业收入增长幅度怎样?

(很大)。

教师讲述:仅通过1998-20xx年三年的收入,我们不难看出,坚持改革开放,农村的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村办企业收入增长幅度之大,说明要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不仅要抓好农业,还要大力发展村办企业.

(二)反馈练习。

某洗衣机厂第一季度生产洗衣机情况如下.分别算出每个月完成计划的百分数,并制成统计表.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原来有关统计表知识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学习了百分数在统计中的应用,这就使统计表中反映数据之间关系的内容更充分,更丰富.

四、课堂练习。

1.陈庄三户农民1999年和20xx年平均每人纯收入的情况如下:

陈志刚1999年2186元,20xx年2274元;

李卫民1999年2140元,20xx年2261元;

陈世昌1999年2205元,20xx年2313元;

完成下面的统计表.(百分号前面的数保留一位小数.)。

五、布置作业。

1.完成下面的统计表.(百分号前面的数保留一位小数.)。

六、板书设计。

今天,我上课的内容是《统计表》,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第一小节,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统计表和有关百分数的知识以后而进行教学的。通过对教材的钻研,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学会制作一些含有百分数的简单统计表。2、通过看表,会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重点是在已学过统计表的形式和制法的基础上,会制作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教学难点是掌握统计表中数量之间的百分比关系,学会分析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的知识特点,我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拓展运用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的。

第一、教师引入谈话,复习旧知识,提示本课的教学内容。

第二、教师出示例题,学生齐读,思考:例题向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然后让学生观察已有统计表,小组内展开讨论: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认为应该怎样做?学生汇报后,师生共同分析,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最后教师帮助学生解决所遇到的困难。

第三、在学生学会制作统计表后,让学生看统计表,回答教材上提出的问题。然后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第四、教师对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小结,进行达标检测,反馈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情况,拓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统计表中遇到的问题,突出教材的重点,突破知识的难点。

《统计》教案

1、经历描述和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2、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个代表一单位),能用涂色的方法在条形统计图中描述简单的数据。

3、在调查活动中理解同学的爱好、兴趣,认识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计数、完成象形统计图,观看条形统计图的制作过程,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学习方式:动手操作、交流体验

教学准备:彩笔、橡皮泥、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每人个一份、统计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出示彩虹图片的课件,让学生说一说在图中看到了什么,你最喜欢什么,并说明理由。学生可以自由说,只要与图片相关即可。当有人提出喜欢彩虹时,即问“你知道彩虹都有什么颜色组成吗?”教师将7种颜色及时板书。彩虹的7种颜色中一定有他们所最喜欢的颜色,教师可说:“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咱班到底有多少人和你喜欢同一种颜色?”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他们的积极性一定也会很高,在此条件下,让他们回忆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呢(统计),由此引出主题。由学生所喜爱的漂亮图片来调动他们的兴趣与积极性。

1、整理复习

用“贴橡皮泥“的方法计数: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如教师可说:“我呢,非常喜欢紫色,我就把紫色的橡皮泥粘在黑板写有‘紫’的地方。非常简单,想不想来试试?”这种“玩”法,孩子们一定愿意接受,积极性就出来了。让学生分行来贴,保证人人参与。

出示“我班同学最喜欢的颜色统计表“课件。把数据添到统计表中,由学生报数,教师在电脑前操作,添数。

出示“象形统计图”课件,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完成他们手中的这张象形统计图(教师课前为每个学生准备好)。在动手做前,让学生说说对“相应颜色”的理解。学生做,教师巡视指导。

2、新授

出示课件,引用兔博士的话“你知道吗?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教师可说:“那条形统计图是什么样子的?想不想认识?”以激起学生对新知的好奇。“请看,这就是。”教师随即出示“条形统计图”的课件。“但它还没完成,这需要咱大家共同努力,齐心协力,好不好?”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体验合作的愉快。再一次由学生报数,教师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观看到条形统计图是怎么制作的,还可以加深印象。

之后,让学生仔细看,认真想,这个统计图告诉你什么?学生可能说出:“喜欢蓝色的最多”“喜欢红色的最少”“一格代表一人”……接着,让他们在比较这个统计图与他们手中的象形统计图的异同。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想,去说,然他们自己发现。

3、巩固练习

教师可说:“通过统计我们知道了咱班同学喜欢颜色的人数情况,其实,统计在我们的生活中作用可大呢。用它还可以调查中华小学二(2)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你们是否也想请自动手完成一个条形统计图呢?”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好,打开书第52页,自由读题,并完成。”对有问题的学生,教师在巡视时可单独指导。

以出示课件的形式代问“用条形统计图统计的方法你掌握了吗?”“想一想:你知道用统计还可也调查什么?”学生可能有好多好多的方案与想法,虽然幼稚,但仍需鼓励。并提议他们将自己的想法在课下实施,进行调查,有困难的可以几个人共同合作完成。

出示“健康饮食”的相关知识与图片,让学生懂得多吃蔬菜多健康。再出示“西红柿、黄瓜、土豆、青菜、豆角”图片。提议学生搞一个“我班同学最喜欢吃的蔬菜”项目调查,调查咱班同学最爱吃以上五种蔬菜中的哪一种。其中所需的统计表、条形统计图在学具袋中已有。

《统计》教案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单元教学重点: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单元教学难点:完成以1格代表5个单位的统计表的制作。

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

统计(一)(教材106、107、108页内容)

1、使学生体验调查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学生填写比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

填写简单的复式的统计表

相关挂图、

1、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问: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测量过体重吗?

测量了几次?

2、读一年级刚入学时,你测量的体重是多少?(学生自由汇报各自的体重情况)

3、怎样才能让大家一看就明白我们班所有人的体重情况呢?

1、电脑出示统计表(1):

体重(千克)15以下16~2021~2526~3031以上人数

师:现在我们就用正字记录法来统计一下刚入学时的体重(集体活动)

2、活动结束后,师生共同将收集的数据整理后填入表格中。

3、二年级时,我们的体重有什么变化呢?

电脑出示统计表(2)

体重(千克)15以下16~2021~2526~3031以上人数集体进行统计活动,并将结果填入表中。

4、讨论:如果想把两年的体重数据填入一个统计表中,该如何表示呢?

学生讨论后,在黑板上出示表格(3):(单位:千克)

【设计意图】:在新课的教学中,创造了学生认识的矛盾冲突,达到激趣探究的目的,从而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明白,复式统计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数据分析,从而让学生更充分地认识的复式统计表的作用。

5、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填空,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指名上台在黑板上填写数据。

6、引导观察讨论大屏幕上的两个单式统计表与黑板上的复式统计表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7、观察复式统计表,回答问题。

(1)一年级时,体重在()千克的人最多

(2)二年级时,体重在()千克的人最多

8、你还能发现什么?先在小组交流,后指名在全班汇报。

9、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组织学生对体重过轻或过重的学生提些合理的建议等。

出示做一做,练习情景图。

1、交流图上的小朋友参加了哪些课外活动?

一班的同学参加各项课外外小组活动人数的情况是怎样的?

你参加了哪项课外活动?

2、讨论:怎样收集我们班参加课外活动人数的数据?

3、活动、统计数据。

4、整理数据并把数据填入复式统计表中。

5、讨论并回答统计表后面的四个问题。

这节课我们干了什么?(板书课题)你有什么收获?

《统计》教案

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统计(一)。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过程,引入对条形统计图系统的学习,并且会看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从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长大去航天等各种活动情境,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巧妙地结合活动、实践操作、分工合作、快乐评价等几个环节做到了教学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统计的必要性。以"问题为先导"构建开放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动手操作、分析数据的能力,处处体现了数学的价值。

1、通过观察和动手等教学活动学会整理数据的不同方法,能把得到的信息填在条形统计图上,知道横轴与纵轴表示什么和一个格表示多少个单位。

2、感受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分析的过程,会看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从中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并能根据统计的结果分析问题。

1、引导学生在经历统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

2、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创新意识以及操作与合作能力,体验数学的魅力。

1、通过各种活动,激发学习兴趣,体验合作的愉快,培养创新探索精神。

2、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和材料,培养统计的数学思想,加强爱祖国、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会填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能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并能根据统计的结果分析问题。

与课堂活动相关的各种统计的资料、"神舟"六号飞天录象和宇航员训练录象、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各种不同形式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纸、水彩笔。

1、引出课题

情境谈话:喜欢看哪些电视节目?经常看新闻,关心国家大事。谁能说说你都知道哪些国家大事?回顾“神舟六号”发射成功的壮观场面。

以放录象的形式提供"神舟" 六号飞天的情境。看完录象,启发学生畅谈感想,引出课题--长大我也去航天。

2、活动导入

情境谈话:要当一名宇航员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要具备过硬的身体素质,要经受许多特殊的训练。

播放宇航员进行身体素质多方面的训练的录象情境,引出宇航员需要进行挑战人体极限的平衡能力训练的信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我们能转几圈呢?"从而激发学生急于亲自体会一下,调动参与转圈平衡试验统计活动的积极性。

3、收集数据

按小组分头进行转圈平衡试验活动,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做好记录。

1、 展示交流

实物投影展示交流各小组记录的原始数据资料。

2、 整理数据

小组合作把刚才活动中所收集的数据稍做整理(如下图)。

同学转圈平衡试验情况统计表

圈数 圈4圈及4圈以下 5圈 6圈 7圈 8圈 9圈及9圈以上

人数

到实物投影上交流各小组统计情况,互相评价整理的情况。想知道全班的转圈平衡情况,怎么办?启发学生想出合计的办法。并在实物投影上汇总全班的数据信息。

3、探求新知

其实,日常生活中我们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很多,不但可以整理成这样的统计表,有时还可以采用另一种方式--统计图。(多媒体课件出示半成品的条形统计图)

请同学们观察这个图,你发现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们进行探究:图上有的箭头、分别是它的纵轴、横轴、一般表示什么?每个小格子都各表示什么、数据怎么表示?注意它的一个格代表多少。

4、动手操作

你能根据刚才全班同学转圈平衡情况的数据把它整理成漂亮的条形统计图吗?

给学生们纵轴、横轴表示不同的半成品图纸,同桌俩合作探究,制出统计图。然后在实物投影上展示统计的结果。引导学生了解这样的统计图就是--条形统计图。

5、分析获取信息

学会看、会分析条形统计图。启发学生会看图中的信息,能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评价一下这个条形统计图:更形象,更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

6、统计的作用

引导学生找出生活中还有很多应用统计知识的地方,通过统计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1、 分析条形统计图

谈话:通过上面的统计,我们发现有的同学很具备了宇航员的身体素质,有的同学转的不多也不要紧,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刻苦训练也能如愿以尝。可以讲讲杨利伟苦练长跑最后取得优异成绩的小故事。教育学生要有奥林匹克的拼搏精神。(出示课件:我国历届奥运会得金数的条形统计图)

分析:这个统计图是统计的什么呢?一个小格代表什么呢?你还能从中得出哪些信息?分析图中信息的发展趋势,预测下一届北京奥运会我国会取得多少枚金牌?发展学生们的预测能力,并预祝2008奥运会能取得更大的胜利!

2、 综合练习制图、分析图

(多媒体课件显示随机输入的调查单)项目有:跳绳、跑步、球类、其它

要想统计全班同学经常参加这几项体育锻炼的人数,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用同学们喜欢的办法,举手统计各项的人数,填表。独立整理成条形统计图。

交流展示。读信息,谈点对咱班同学体育锻炼情况的适当建议。

请同学们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亲情激励:做一个宇航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要有健康的体魄,还需要具备很多优秀的品质及很多专业知识,象天文学、力学、心理学、外语、数学等等。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发扬优点,改进缺点,用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统计表》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体会到制作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从而认识复式统计表,会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形成、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让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统计的方法,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和欲望,同时提高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逐步“合并”形成复式统计表,并体会制作复式统计图的必要,会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对统计表作简单的分析。教学难点: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并体会其优越性教学准备:课件、作业纸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认知冲突。

1、收集信息,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学校周二下午开展的社团兴趣小组活动使大家的学习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我们也都参加过,你参加了什么兴趣小组呀?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青云小学,看看青云小学五年级同学参加兴趣小组的情况(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师:为了更清楚地看出各组的人数情况,我们可以把这些数据整理到统计表中。(依次出示四个兴趣小组图和相应的统计表)。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统计表。(板书:统计表)。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纸表格。(2)小组交流,全班校对。

3、制造冲突,激发自主探究欲望。(1)眼力大考验。

师:现在老师要来考考大家的眼力了。根据这四张统计表,看看你能不能快速得找到问题的答案。问题1:古筝兴趣小组男生有多少人?葫芦丝兴趣小组男生有多少人?(全班齐答)。

(3)讨论。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讨论交流。(产生把四张合并成一张的需求)。

二、自主探究,经历复式统计表的形成。

(一)尝试、合作、交流。

(1)刚才同学们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一致认为要把四张表的信息合并到一张表中,究竟怎么合呢?请大家拿出老师准备的表格试一试。你可以使用整个表格,或选择表格中的一部分。要求:先独立思考,完成后小组交流,每组选择一张比较满意的作品准备展示。(2)收集答案,展示。

a.(完全是机械性合并的)你有什么感觉?

c.(更加完整的)刚刚四张表格中的信息在这一张表格中都能找到吗?

(这张表格已经和我们数学上规范的统计表很像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书上的统计表。看一看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关注到表头部分)。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思考、交流,把四张表合并到现在的一张表中,很不错,每一种都是你们创造的,了不起。通过进一步比较,大家认为方案三比较科学合理。好现在我们就针对方案三具体来看一看还有什么改进的地方吗?视情况而定:

1、重复的栏去掉。

2、标题错误的修改。添上制表日期。

3、添加“总计”一栏(为了更加方便统计四个组的男生人数和四个组的女生人数,咱们通常还要加上总计一栏,你会填吗?依次说一说是怎样填的,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4、完善表头。说说表格中各个项目。最上面一行表示的是性别,最左边一列表示的是四个不同兴趣小组的名称,就是组别。表格的右下方是数据,这里表示的是人数,单位/人。左上角写性别你觉得妥吗?在这一格中要反映出什么?如何填写呢?(根据学生回答分层完成表头设计)这三部分内容合起来我们称之为这个表格的表头。通过表头我们就可以很快知道这个表格每一部分所表示的内容了。

(上面这一块要调整,重点认识表头,认识统计表的结构,可以说一说每一格表示什么含义)。

(三)归纳小结,揭示“复式统计表”名称。

我们已经把这四张简单的统计表合并成一张比较复杂一点儿的统计表了,简单一点的统计表我们叫单式统计表,比较复杂的这张表就叫复式统计表(板书添上“复式”)复式统计表是由三部分组成,它们分别是标题、制表日期、表格,最主要的部分是表格,在表格中我们主要是要看懂表头,这个表头有三个部分,分别是性别、组别和人数。在这张表中,横栏反映的是性别,纵栏反映的是组别,数据栏反映的是人数。

一齐填写,思考“合计数”怎么填写,“总计数”怎么算。还可以怎样算?(教师可以用不同颜色的比把两种不同算法的数字框起来。)。

师:总计数有两种计算方法,正好起到了相互检验的作用。(总计数非常非常重要,必须要检验,横算则竖算检验,竖算则横算检验)。

(五)眼力再考验。

看着这张复式统计表再玩一次眼力大考验问题(把书上几个问题放进来)(“从复式统计表中,你还能了解到哪些信息?”这个问题要让学生多说一说)。这次你有什么感受,你感觉复式统计图有什么优点?(板书:更集中、更丰富、好比较)(好比较放在最后)。

三、组织实际调查(第85页练一练)。

1、提出问题。

2、收集、整理数据。

怎样来进行这个活动呢?(小组交流,集体评议,引导明确:先在小组内调查统计,分类整理收集数据,再把小组数据汇总到全班完成统计)可以请一名学生来组织全班的汇总。(给四个小组长提供记录表格纸)。

3、描述数据。

把收集到的数据整理到书上的复式统计表中,说一说合计栏和总计栏怎么填写。(表头先不出示,让学生想一想这张统计表的表头可以怎样设计)。

4、分析比较。

(1)全班同学想学习哪种乐器的最多。

(3)根据统计结果,你还能想到什么?

四、练习应用,感受联系(练习十五第一题)。

阳阳调查了东山小学各个班级会游泳的人数,统计的结果如下:(课件出示)从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一共六个年级,每个年级都是有3个班,每班都有一些会游泳的同学)你能把这些数据填在下面的统计表里吗?并回答下面的三个问题。独立完成在书上。提醒他们认真填写,确保准确无误。全班校对。指名学生重点说一说合计栏和总计栏应该怎样计算,以巩固对复式统计表的认识。交流表格下面的三个问题。

(计算量非常大,可以尝试使用计算器帮助计算,重点要放在分析解决问题上面)。

五、全课总结。

2、课后实践作业(练习十五第二题)。小组合作,利用课余时间调查本校各年级男、女生人数,并把数据整理到一张复式统计表中。说一说通过调查,你有什么发现。【汪】要注意到复式统计表的几个注意点:

1、复式统计表结构的完整(标题、日期、表格)

2、复式统计表数据的准确(总计这一栏要重点讲,必须要检验)。

3、复式统计表排版的美观(总体布局是横排还是竖排视情况而定)。

《统计》教案

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2.数学思考

学生能根据简单的问题,选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

3.解决问题

学生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4.情感与态度

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的事物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的实践能力。

1.课标解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统计的观念日趋重要。《标准》不仅把“统计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新课标也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要求。本学段要求的是“有所体验”。

要使学生逐步建立统计观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让他们真正投入到统计活动的全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统计活动的体验中,就要留给他们足够的动手实践和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动手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等活动过程的体验,来感受统计的意义,形成统计的观念,体会统计的好处。

2.内容分析

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运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本课的学习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之上,随统计数据的增大,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这是重点;让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这是本课的难点。

3.学情认识

本课时的学习是在学生一年级原有的基础之上来学习的,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数学建模和学习经验来学习本课时的知识内容。

本课时的内容应选择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应尽量增加学生的学习独立性,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要互相交流各自想法的基础上,汲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要经历的过程中重点在注意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合作性,大胆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方法去体验过程,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4.学法点拨

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体系和生活经验,通过小组合作相互讨论研究,选择喜欢的统计方法来体验统计的全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此处用情景引入,激起学生兴趣。从要求学生帮忙,来理解统计的意义。】

所以,陈老师要在我们班进行调查。你们说我们该用什么方法进行调查呢?

1.你觉得你们在进行小组调查时要注意什么?

【培养学生养成一种先思考后行动的行为习惯。】

2.如果你是组长你会怎样又快又好的开展小组调查?给每个小朋友一分钟时间。

【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为下面的讨论做基础。】

请你在小组中说一说,选一种你们组认为最好的方法进行调查。我们将评选最佳合作奖与最佳创意奖。在进行调查之前先把相关的表格介绍一下。

《统计》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98~99页例2及相关练习。

1.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使学生知道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方法,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培养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2.通过对三种统计图的认识、制作和选择,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据处理的能力及统计观念,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和我们的社会、生活密切联系。

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培养统计观念。

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课件。

一、复习引入

1.复习扇形统计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扇形统计图,你对它了解了多少?

课件出示扇形统计图:我国居民平均月膳食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就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它能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2.你还学过了哪些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点击出现相关内容。

(1)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各个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出数量增减变化趋势。

通过刚才的复习,我们发现,生活中有时用扇形统计图,有时用条形统计图,还有用到折线统计图的情况。那么人们在选择统计图时,是以什么为依据的呢?这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和用途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3.揭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对三类统计图特点的复习,唤醒学生对已有知识基础的回忆,为接下来统计图的选择做好准备。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98页例2第(1)组数据。

课件出示

(1)绿荫小学20xx-20xx年校园内树木总量变化情况统计表。

学生:可以用折线统计图。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的横轴表示什么?竖轴表示什么?怎样确定竖轴上的数据每一格表示多少?(课件演示绘制过程)

教师:还可以用其他统计图吗?

学生: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如果学生没有说到条形统计图,教师课件展示。)

教师:我们来看一看,条形统计图能不能把统计表中的信息完整地表示出来呢?

学生:可以把每年的树木总量表示出来;还可以通过条形的起伏看出大致的变化趋势。

引导比较:这张统计表中的信息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也可以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你觉得用哪一种更合适,为什么?可以同桌讨论。

小结:折线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表示出数量随着时间的变化趋势。相对来说,这里用折线统计图更合适一些。

【设计意图】通过对第(1)组数据的分析,让学生明确如何根据统计表所提供的数据特点来制作统计图,不局限于选择某一种统计图,以拓宽学生的思路,最后通过观察比较,选择更为合适的统计图种类。

2.学习教材第98页例2第(2)(3)组数据。

我们还对绿荫小学的树木进行了其他方面的统计,请看下方表格(课件出示统计表)。

请仔细阅读统计表信息,它们可以用什么统计图来表示?试着在练习纸上画一画。

比一比:你认为哪种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表达统计表中的信息?

交流反馈

第(2)张表格: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也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课件演示)。

比较:都能表示出各种树木占树木总量的百分比,但扇形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反映出各种树木的数量和树木总量之间的关系。是的,当需要了解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时,选择扇形统计图更合适。

第(3)张表格:给出了各种树木的数量,只能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

为什么不用其他的统计图?

各种树种处于平等、独立的地位,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是不合适的。

因为缺乏相应的百分比数据,所以也无法用扇形统计图表示。

3.课堂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设计意图】例题反映了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统计图。第(2)张表格可以用不同的统计图,第(3)表格只能用一种统计图,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能更适当、清晰反映数据,通过让学生在自主分析数据以及制作、选择、比较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三种统计图的特点的理解。

三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99页“做一做”。

课件出示题目:在林业科学里,通常根据乔木生长期的长短将乔木分成不同的类型。下面是我国乔木林各龄组的面积构成情况。

以上信息可以用什么统计图描述?哪种更直观?

(1)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2)交流反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统计图(可以用条形统计图完成,也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完成)。

引导比较:用扇形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反映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2.考考你:选择最合适的统计图。

3.教材第103页第7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订正。

《统计》教案

1、进一步认识统计图表。

3、能根据统计图表反映的数据提出并回答问题。

4、尽力简单的统计过程,对数据搜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有所体验。

1、同学们,你知道我们班上有那些课,各有几节吗?

2、出示课程表,学生观察。看右边统计图中是否有?

3、学生数一数,小组交流。

4、学生说方法:有一定的顺序数,横着或竖着数。数一节就划一横线,表示已统计。

5、填统计图时,数一节划一节,用一格表示一节。。

6、根据统计图,你发现了什麽?你可以提什麽问题?

7、小组交流后集体汇报。

115页2题。

先让学生看调查的是什麽事情?要调查那些项目?再让学生分组调查,填统计图。

第1,2问小组交流。

第3问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统计》教案

一、教学内容:

数学书第36—37页例1及相关内容。

二、教材简析:

内容的选择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单元选取的素材都是学生熟悉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例。例如:例1是统计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做一做”是统计学生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练习中安排了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等。这些内容都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设计理念:

本课时教学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引出新知。先引导学生讨论统计的方法,意识到男女生的最喜欢的活动会不同,应分开呈现。让学生自主根据已有经验收集、记录、整理及分析数据。将重点放在寻找“共同点”、制造认知冲突,思考怎样将两个表合成一个表,自主探索,经历过程。突破表头的构成这一难点时,让学生引导学生,通过带着同学们“指一指”、“圈一圈”、“说一说”,从表格内容、三栏构成、填写文字这三点重点突破。学生经历本节课的学习后了解复式统计表的构成,能正确填写表格,并能对表中数据进行合理分析。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学习了“数据收集整理”,学生对收集数据、记录数据的方法已经有初步的体验,会将数据整理后填入单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做简单的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积累了一定经验。在此基础上,本单元教学复式统计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统计的方法和意义。尤其是借助复式统计表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必要性以及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丰富信息及其应用的价值。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复式统计表的格式,进一步体会统计表的意义,能正确的填写表格,并对表中数据进行合理分析。

过程与方法:经历统计的全过程,通过小组合作,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产生及其优越性,增强统计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复式统计表,经历把两张单式统计表合成一张复式统计表的过程,更加深刻理解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和特点,掌握数据的填写及分析。

难点:理解表头的意义及构成。

七、教学准备:

两张空白单式统计表、教学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3分钟)。

出示情景图,请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活动。

师:课余时间你最喜欢什么活动?(每人限说一种)。

生1:课余时间我最喜欢的活动是画画。

生2:课余时间我最喜欢的活动是跳绳。

师:哇,大家的课余活动真丰富!老师在课前收集了6个同学们课余时间比较喜欢的活动,快来一起认一认吧!

出示例1情景图。

生:看书、看电视、踢足球、打游戏、画画、跳绳。

师:这6项中你最喜欢哪一项?和同桌说一说。

生生之间相互交流。

师:我们班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是哪一项呢?

学生猜测,意见不一。

师:那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

生:我们可以调查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

师:那我们通过调查来统计人数,再把人数整理到统计表里。

引出主题——用统计解决问题,板书课题:统计表。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提问“课余时间你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猜一猜男、女生喜欢的活动一样吗?”引出本节课内容——统计表,让学生能够意识到男女生特点不同,喜欢的活动也会不同,应该分开调查统计。)。

(二)自主探索,探究新知(15—20分钟)。

(1)确定统计表中的内容。

师:想一想,统计表里应该都写些什么呢?

生:应该有这6项活动。

师:(手指6个项目)实际上这6个项目的顺序是可以调整调换的。

(2)选择适当的方式收集数据。

师: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调查统计呢?每位同学只能选一项活动。

生1:全班一同举手表决。

生2:可以采用投票的方式来调查。

生3:还可以起立。

师:今天我们就采用起立这种简捷、快速的方式,分别对男、女生进行调查。

(3)完成数据收集与整理。

师:先来统计男生最喜欢的活动,请一个女助手来帮忙统计。男生先考虑10秒,想好了就点点头。

学生思考,点头示意。

师:准备好了吗?那我们就开始吧。

女生组织统计,完成表格。(男生最喜欢的活动)。

师:统计完后,还应该把人数加一加。

(如果出现数据错误,从小数据查起较快速。)。

男生组织统计,完成表格。(请一名男生小帮手统计女生最喜欢的活动)。

(4)分析数据。

师:观察这两张统计表,你们的猜测得到验证了吗?

师:从这两张表统计的数据中,你还获得了那些信息?

学生根据表中数据进行个性化分析。

2、比较与体验。

(1)发现共同点。

师:仔细观察这两张表,有什么共同点?(必要时老师用手指一指给出提示)。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两张统计表的统计项目是相同的,但统计的对象不同,数据也不同。

(2)制造冲突。

出示两张统计表并排放置,提出一些需要对比数据的问题,让学生思考。

师:女生喜欢看书的人数和男生相比,是多还是少?

学生回答。

师:男生喜欢踢球的人数比女生多多少?

学生回答。

师:你们觉得统计表这样放置比较起来方便吗?(最好让学生提出这一想法)。

生:两张统计表这样放置,数据比较起来有点麻烦,要是能放在一张表上就好了。

师:像这样调查内容相同的两张统计表可以合成一个表,那怎么样把两张表合成一张表呢?独立思考一分钟,然后和小组成员说一说你的想法。

学生独立思考一分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合成”统计表。

师:哪位同学愿意和大家说说你的想法?

生1:将女生的表格第一行隐藏到男生的表格下面,并对齐,相同的项目只用写一次,将“人数”改为男生和女生。

生2;表的名称应改为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

师:合好了吗?还有需要调整的吗?(用手指一指表头)。

生:左上角的格子应该分三栏。

师:这个格子叫“表头”,你从哪里知道的?

学生到讲台上来,并用手分别指出项目、人数、性别。

师:一起跟着他圈一圈。

学生一起用手圈,并说这里是活动、人数、性别。

师:那表头还能不能只写活动?

学生齐声回答,应该分三栏。

师:怎么分配,分别应该写什么?猜一猜。

学生代表上讲台指并说出,老师写。

师:像这样合起来的表叫做“复式统计表”,分开的叫做“单式统计表”。(板书课题“复式”)。

3、分析表格,回答问题。

出示数学书第37页统计表下面的三个问题,让学生回答。让学生体验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

师:一起用手指一指,这个表包含哪几项内容?

学生指并回答,活动、人数、性别三项内容。

师:思考这三个问题,选择你愿意的来回答。

学生思考,积极回答。(回答“男生最喜欢哪种活动的人最多?”这一问题时,引导学生说出“横着看”男生这一行。)。

师:还有一个问题谁能解答?喜欢画画的男生多还是女生多?你是怎么发现的?

引导学生说出“竖着看”画画这一列。

小结:看来,这张复式统计表不仅能看出男、女生最喜欢活动的情况,还能对喜欢同一项目的男、女生人数进行比较。我们已经会看统计表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对表格中数据进行分析,给出合理的建议以及做出正确的决策。

4、拓展延伸,体会变换。

师:老师现在想调查三年级各班最喜欢的活动,哪些地方需要做出调整?

生1:表的名称应改为“三年级最喜欢的活动”。

生2:表头中的“性别”应改成“年级”,“男、女生”应改为“三(1)班、三(2)班、三(3)班……”。

师:老师现在想调查全校各年级最喜欢的活动。

学生积极思考发言。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经验,经历收集、记录、整理以及分析方法的过程。通过观察“共同点”、制造认知冲突,引出“合”的思想,学生独立思考、组内交流共同探究“合”的方法以及需要调整的地方。在突破“表头”这一难点时,让已经会的学生引导其他学生,通过“指”、“圈”、“说”,深刻体会表格由三项内容组成。最后拓展思维,不仅可以统计不同的性别,还可以统计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年级等等。)。

(三)巩固练习,拓展运用(5—10分钟)。

1、第37页“做一做”。

(1)现场统计:请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做助手统计,全班记录数据。

(2)选择喜欢的问题回答、交流。

2、观察与比较。

师:观察37页上下两个表,有什么不同?

学生观察后交流,发现调查项目不同。

小结:复式统计表今天统计的是最喜欢的活动,电视节目,将来还可以统计最喜欢的食物、图书等等。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复习掌握复式统计表的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以及对数据进行合理分析。最后发散思维,复式统计表不仅可以统计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将来还可以统计最喜欢的食物、完成作业的时间等等。)。

(四)回顾所学,课堂小结(2—3分钟)。

1、谈谈收获: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每个学生谈自己收获的同时,也是在回忆、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本节课不仅需要学会看复式统计表,更重要的是对表中数据进行合理分析,能够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以及做出正确的决策。)。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先制成两个单式统计表,再根据两个单式统计表的观察与对比,将其“合”成复式统计表。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同桌交流、组内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了解统计的方法,了解复式统计表的意义和作用,尤其掌握表头的构成与意义。

统计教案

(2)交流统计结果,检查自己做对了没有。

(3)交流自己统计的时候有没有出现问题,其他同学可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办法。

最后要提醒学生注意检查的习惯:数据提供的是20个学生的记录,那在后面的表格中,也应该要有20个“合计”,否则就是遗漏或是重复了。

看统计好的表格,说说你从这表格中读懂了哪些信息?

二、条形统计图:

1、看图:

出示第2题:先让学生读懂题目。

回答问题一:这一周的用水量,哪天,哪天最低?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算完后问:有没有哪天正好是这个平均数“9吨”的?

从条形统计图上看一看,它在整体中处于一个怎样的水平?(不高不低)。

从这份条形统计图中,你还想到了什么问题?

2、画图:

出示第3题。先请学生说说各类食品具体所指,按要求分类整理,制成统计图。

完成统计表后继续完成条形统计图,注意不要遗漏了制作时间和直条上的数据。

比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说说你认为它们各有什么好处?

(统计表能清楚地反映各类数据。

条形统计图不仅能反映出各类的具体数据,还能清楚地看出各类之间的多少关系,更加的直观。)。

三、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出示第4题。判断3个游戏规则:

1、正方体的三个面写“1”,三个面写“2”。“1”朝上甲赢,“2”朝上乙赢。

让学生说说是否公平?为什么?

(1和2都有3次出现的机会,是公平的。)。

2、正方体的四个面写“1”,两个面写“2”。“1”朝上甲赢,“2”朝上乙赢。

(1有4次出现的机会,2只有2次,是不公平的。)。

3、正方体的六个面分别写1~6,朝上的数小于3甲赢,否则乙赢。

理解“否则”:小于3的只有1和2,否则就是指剩下的3、4、5、6,有4个,所以是不公平的。

小结:像这样的游戏要判断是否公平,主要看什么?

(决定输赢的次数是否相等)。

四、思考:

可先让学生猜一猜。再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全班交流的时候,适当板书:

正正、正反;反反、反正有2次出现是一样的,2次是不一样的,所以是公平的。

《统计》教案

教学内容:

淅教版数学第五册。

教材说明:

教材先出示有各种小动物的实际场景图,从实际需要出发引导学生分类整理。通过分类整理成象形统计图,让学生初步学习统计,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统计是一种数学思想,也是认识客观事物常用的一种方法。让学生学习统计时,要引导他们经历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经历把整理出的数据用图表形式表达出来的过程,经历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的过程,从中理解并掌握一些有关统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自己动手统计,在学习活动达到教学目标是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己喜爱的情境学习数据整理,感知数学在生活里的应用。

2、感受数据的整理的过程,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3、初步的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应用的意识,体验与同伴的合作。

4、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探索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呢?

生:大象家来了小狗、小猴、小猪。

师:他们分别有几只呢?

生:小猴有5只,小狗有4只,小猪有3只。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现在容易数得清吗?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什么方法能一下子清楚地知道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分别有几只?

二、展开新课:

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引导学生想出分一分、排一排的分类统计的方法。

学生上台操作。引导学生排不同的队形。

师:小动物们还带来了他们的照片,你们也能像刚才一样给他们分组排列吗?

小组合作,先讨论怎么分,怎么排,然手动手理一理,贴一贴。

学生学习小组讨论、操作,然后贴在黑板上展示。(学生可能有从左往右和从右往左横排的、从上往下和从下往上竖排的,还有斜排的等多种情况。)。

师:小朋友,你们觉得哪一组排得最整齐、最漂亮呢?

学生进行评价。教师指导学生以整齐、漂亮作为评价标准,恰当地评价同学的作品。适时引出课本第68页例图。请小朋友把每种动物的只数填在横线下面的括号里。(学生在书上填写)。

师:看了这张图,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师:小朋友们有这么多发现,都是通过我们自己动手分一分、排一排得到的。这是一种很好的统计方法。(揭示课题)。

学生在音乐声中把学具鲜花图片分类整理,粘贴在课本第69页例图上,并统计出鲜花的数量,然后相互交流,学生可以在小组内交流。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一些学生作品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让学生互相评价哪种贴法最清楚,最容易看出花的多少。

师:其他小朋友也想展示一下你的成果吗?把书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学生举书本向老师、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

师:通过统计,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发表意见)。

三、巩固拓展:

师:小朋友说得真好!看,大象奇奇跑来感谢你们了。

大象:谢谢你们的帮助。我想买些水果给你们吃,你们爱吃什么水果呀?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用小组统计的方法。

师提出活动要求:挑一个你最喜欢吃的水果。然后组长带领大家在发给你们小组的纸板上统计你们小组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的情况。(学生在音乐声中选水果并统计。)。

师:小朋友还为大象准备了一首动听的歌,现在就表演给大象听好吗?

生表演唱:假如幸福的话你就拍拍手。

师:大象,你下次还愿意来我们一(3)班过生日吗?

2、统计各小组得的智慧星的数量。

谈话:今天我们帮大象解决了两个问题,每个小朋友都积极动脑,齐心协力,很多同学得到了老师颁发的智慧星,为自己的小组争得了荣誉,那么在今天的活动中哪一小组是冠军呢?有什么办法知道结果?(生:统计每组有几颗智慧星。)。

教师请两个小朋友上来统计一下。两名学生统计黑板得奖栏中各组的得星情况。评出冠军小组。

3、课堂小结:小朋友,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

今天学了统计,课后你准备统计什么?生自由交流。

你们想得真多啊!课后选一项进行统计,然后我们再来交流统计的情况,好吗?

教后反思: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需要的数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创造性地重组教材,创设情境,从有趣的生活场景中引出问题,使学生自己产生要解决问题的需要。通过学习探索,经历“分一分、理一理、排一排、数一数”的过程,逐步理解“统计”的含义,再将“统计”的方法应用于探究生活中的其他问题。

在教学中,我注重了情境的创设:课始,选择了学生喜欢的小动物、设计学生熟悉的“过生日”的生活场景引入教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中,通过向大象赠送生日礼物——五颜六色的鲜花,使学生又一次充满激情,从而自觉地投入统计鲜花的自主活动中;课末,设计大象买水果感谢小朋友的内容,使学生产生了帮大象统计水果种类和愿望的需要,使课堂比较自然流畅。教学中,我还注重了学习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从学生动手分一分、理一理、排一排啊、贴一贴、数一数的操作活动到动脑筋思考怎样帮大象统计客人、水果及自己准备的鲜花的思维活动,都让学生有意识地经历和体验了学习统计的过程。

在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如有的环节还不能面向全体,如展示小动物、鲜花整理统计的过程,只有一部分学生能进行交流。还有对学生活动中出现的意外情况要巧妙地点拨,语言的简洁精练这些方面都要不断的努力。

《统计》教案

教学内容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认识目标:体验调查、收集、整理及展示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复式统计表,并能制作简单的统计表;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

情感目标: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

能力目标:培养观察、思考、归纳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能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学生记录的南宁市九、十月份天气记录情况表。(在教师带领、指导下记录每天的天气情况)。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把属鸡、属狗的同学数涂上颜色。

(评析:复习旧知识,进一步了解统计知识,为新知做好铺垫。

师:把你看到的说给大家听。

生1:二(3)班属狗的同学有13人,属鸡的同学有27人。

生2:属鸡的人数比属狗的同学多。

师:这句话还可怎么说、

生:属狗的人数比属鸡的同学少。

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属鸡的比属狗的同学多几个、属狗的比属鸡的同学少几个、

生2:属狗的和属鸡的共有多少人、

2、课件出示(新闻联播)天气预报的情景在符号上定格。

(用图形板书)。

师:今天我们就学习如何统计天气情况。

二、新授知识。

1、课中出示第92页九、十月份天气记录情况表。

生:(无人回答)。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九月30天,十月31天。

师: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一年里的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

教师带领学生填出九月晴天的天气天数。(16)。

师:九月的阴天有多少天、

生:8天。(自己填入表格)。

师:九月的雨天有多少天、

生:6天。(自己填入表格)。

师:你们能像刚才一样把十月每种天气的数据填入表格吗、有困难的可请同学帮助,也可请我帮助完成。

(有大部分的同学能独立完成,有些是同桌一起完成)。

师:你们知道“合计”的意思吗、举例说一说。

生:就是把上下两个数加起来,如:把晴天的16和10加起来是26,填在第一格。

(评析:学生准确说出了合计数的表示意思,为“你还能提什么问题”作好了准备,培养学生动手、动口的能力。)。

师:你能告诉我26表示什么吗、

生:26表示九、十月晴天共有26天。

师:谁来说其他的数表示什么、

生:22表示九、十月份的阴天天数,九、十月的雨天共有13天。

师:书上需要回答什么问题、

(学生读第92页上的两个问题,同桌互相交流)。

师:你还能提什么问题、

(小老师游戏,一个学生提出问题,请其他学生回答)。

生1:九月的晴天比十月的多还是少、

生2:十月的雨天比九月雨天多几天、

生3:九月、十月共有多少天晴天、

生4:这两个月晴天、阴天、雨天共有多少天、

……。

师:谁能在2秒内说出哪个月的晴天多,哪个月的雨天多,九、十月的晴天、雨天、阴天各有多少天、(学生很快回答完毕)。

(评析:让学生充分体会统计表的好处,感受成功的喜悦。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收集、整理归纳的过程。)。

三、巩固与发展。

1、课件出示学生记录的南宁市九、十月份天气情况表。

(1)哪个月的晴天少、

(2)哪个月的阴天少、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学生学习与交流活动。

师:请把你看懂的、发现的,说给同学听,也可以互相提问题。

四、全课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你学会了什么、你看懂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九、十月天气情况统计表天。

《统计》教案

1、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统计物品,提高计数能力。

2、感受统计给生活带来的帮助。

3、体验同伴合作完成任务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1、记录纸4张、记录板8块、计数条4套、记号笔8支。

个橱子内摆放4种物品:文具、食品、水果、玩具。

1、创设情境,幼儿初次合作,分享统计结果。

(1)交代任务,分组记录。

"今天,请你们来统计每个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幼儿分组统计商品并记录,教师指导。

(2)交流分享统计结果。

"每组请一个小朋友来介绍,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你们是用什么办法记下来的?你们用了数字、图画、表格的办法进行了统计,知道了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有多少。可是不能很快看出哪种商品最多,哪种商品最少。

2、尝试用计数条进行二次统计,分享新的统计经验。

(1)介绍材料,提出要求。

"请你们用记录板和计数条再来做一次统计,看能不能很清楚地看出哪种东西最多?哪种东西最少?"

(2)指导幼儿使用计数条再次统计。

(3)分享新的统计经验。

"货架上有几种商品?哪种最多?哪种最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小结:用计数条统计,能够很快地知道货架上有几种商品,哪种最多,哪种最少。还会知道最高的计数条代表的商品是最多的,最矮的计数条代表的商品是最少的。

(4)引导幼儿根据统计结果确定进货商品。

"一起说说看,需要进哪种货?"小结:你们用不同的统计方法让我知道了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还能很快知道哪种商品最多,哪种最少。

3、观看课件,激发兴趣,拓展生活经验。

"在我们生活当中,很多时候还会用到统计,能帮助我们解决更多更复杂的问题。一起来看一看,还有什么时候会用到统计。"分别观看幼儿身高、营养搭配、全年平均气温、奥运会奖牌榜统计图表,再次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幼儿对统计的兴趣。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统计》教案

1、让学生进一步学会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2、使学生学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并作出简单的预测。

3、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脑课件

(一)谈话引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以讨论的方式继续深入认识统计图表。

(二)探索新知

课件显示如下统计表和讨论4个小问题

(1)身高和年龄有什么关系?

(2)什么年龄长得最快?什么年龄长得最慢?

(3)预测到8岁时,小军可能有多高?

(4)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读懂统计表

2、小组内讨论,交流以上(1)、(2)、(3)、(4)四个小问题。

3、全班交流

(1)小军的身高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3)预计8岁时高5cm,有117+8=122cm

(三)、巩固练习

书p89“练一练”练习题

1、指导学生读懂统计图

2、讨论以下三个问题:

(1)哪天卖得多,哪天卖得少?

(2)一周内大约卖了多少台?

(3)预测接下来的周六、周日、周一可能卖多少台?

3、全班交流

(四)、统计实践活动

1、制成统计表

2、制成统计图

3、展示学生填写的统计图表

4、讨论、交流

5、质疑、解惑

(五)、全课

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很重要的途径,科学家的许多发明、创造是从无数次的科学实验中获得的,所以我们从小要学会做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

1、按实验要求认真进行实验的全过程,如定时观察、定时记录有关数据等。

2、要持之以恒,遇到困难不要泄气,能虚心请教他人。

3、能灵活统计表示实验中的相关数据

(六)作业

选用随堂练习作业

《统计》教案

教学内容:课本p106~111页,第八单元(统计)。

第一课时统计(一)。

教学内容:

统计(一)(教材106、107、10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调查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学生填写比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

教学重难点:

填写简单的复式的统计表。

教学准备:

相关挂图、

教学过程:一、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1、多媒体出示例1主题图,问: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测量过体重吗?

测量了几次?

2、读一年级刚入学时,你测量的体重是多少?(学生自由汇报各自的体重情况)。

3、怎样才能让大家一看就明白我们班所有人的体重情况呢?

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

1、电脑出示统计表(1):

体重(千克)15以下16~2021~2526~3031以上人数。

师:现在我们就用“正”字记录法来统计一下刚入学时的体重(集体活动)。

2、活动结束后,师生共同将收集的数据整理后填入表格中。

3、二年级时,我们的体重有什么变化呢?

4、讨论:如果想把两年的体重数据填入一个统计表中,该如何表示呢?

学生讨论后,在黑板上出示表格(3):(单位:千克)。

5、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填空,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指名上台在黑板上填写数据。

7、观察复式统计表,回答问题。

(1)一年级时,体重在()千克的人最多。

(2)二年级时,体重在()千克的人最多。

8、你还能发现什么?先在小组交流,后指名在全班汇报。

9、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组织学生对体重过轻或过重的学生提些合理的建议等。

三、整理数据,巩固练习。

出示“做一做”,练习情景图。

1、交流图上的小朋友参加了哪些课外活动?

一班的同学参加各项课外外小组活动人数的情况是怎样的?

你参加了哪项课外活动?

2、讨论:怎样收集我们班参加课外活动人数的数据?

4、整理数据并把数据填入复式统计表中。

5、讨论并回答统计表后面的四个问题。

四、汇报收获,回顾总结。

第二课时统计(二)。

教学内容:

统计(二)(教材第109、110、111页内容及练习二十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

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

2、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

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表现形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cai。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车,各种车辆每天都在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服务。(播放录像)同学们请年,这是一条道路上过往车辆的录像片,请同学们帮助记录一下其中四种车辆的数量。

二、探究新知。

1、组织记录:

(1)分组讨论:

如果用每个表示2辆汽车,最多要画几个格?

太麻烦了,怎么办呢?

讨论后得出结论:用1个表示5辆车比较合适。

(2)师生共同完成以一格代表五个单位的统计图的制作。

先让学生独立绘制,指名上台涂色绘制,然后共同订正。

(3)在书上完成例1统计图1、2、3小题,指名口答。

(4)组织讨论:20分钟后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哪一种车?为什么?

3、师生总结绘制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三、形成应用。

1、独立完成第111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

四、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4题,课后从小组为单位调查班里同学看电视的时间,把调查得到的数据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使学生在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中互相交流和促进。

《统计》教案

以下是一年级数学《统计》说课稿,欢迎借鉴!

一、说教材:

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一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的《统计》。这节课是在学生对用数杠进行统计,100以内数的数数和写数的一定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为此,我设定了:

1、认知目标:

(1)能将信息整理分类。

(2)能对每类的对象进行统计并将结果登入表内。

(3)会在格子纸上画简单的统计图。

2、情感目标:

(1)通过信息的整理、分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将数学知识融入日常生活。

3、思维拓展目标:

使学生通过学习,初步了解统计的优点,会对生活中的简单事例进行统计。

二、说教法学法:

一年级的学生对统计的认识非常的浅薄。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本来是用学生的生日作范例,进行统计认识的教学。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日并不了解,也不感兴趣!所以,我利用书本第55页的小调查作为新授的切入口。从学生喜爱的水果入手,引起他们的兴趣与注意力。从学生自己的需求出发,作为一项游戏来完成信息的整理、分类与统计。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发挥他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总体设计:

这节课,我安排了两个环节。

1、详细对学生喜爱的水果进行统计。

第一个环节是这堂课的重点。我来重点说一说我设计的教学环节。

在开始时,第一个步骤是通过实物的出示。用摆放在桌子上的水果,对学生进行感官上的刺激,使他们很快投入到注意的状态中。通过对个别学生最喜爱的水果的调查,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并请回答的学生尝一尝水果,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着学生都要吃水果,自然地引入第二步骤。

第二步骤是通过要分这些水果给学生,首先要知道每人喜爱的水果,再进行分配。从此开始新授内容的探究。又通过学生自己的讨论,运用举手表决或排队分组等形式进行,完成了对所需信息的整理和分类以及统计表的填写。这样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中,把新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

第三步骤是请学生根据统计表来绘制统计图。通过教师绘制一条到学生小组完成一条到最后每人在书上绘制一条。通过统计图很清楚看出信息的多与少。突出了统计图的优点。

2、学生自己对生日进行统计。

这一环节在前面环节的基础上,估计学生没有什么难度。只要按照第一环节的步骤,一一分析、逐步深入,就可以完成了。把它作为巩固练习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统计的认识。

以上就是我对《统计》节课的说课。

《统计》的教案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并继续注意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这样就把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统计观念。例如,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例1通过对某地区不同时期的城乡人口分别进行统计,再引导学生把两个统计图合并,形成一种新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接着引导学生对上述统计结果进行分析,进而发现该地区近年来人口不断增长,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人口不断转为城镇人口,因而乡村人口不断减少,城镇人口不断增加。让学生经历“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考过程,体会统计对于事物发展趋势的判断作用。

本单元的编排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提供丰富的联系实际的素材,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统计的功能。

3.加强例题和习题的开放性,培养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你们知道全球有多少人?中国有多少人吗?那你们知道自己所在的区有多少人吗?

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1、根据统计表,分别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

学生观察统计表。

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学生思考老师的问题,自主探究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3、展示学生绘制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4、讨论交流:

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5、全班汇报交流。

1、完成102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九的第1题和第2题。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103—104页3、4、5学生展示统计图。

《统计》的教案

1、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2、掌握好大、小和多、少的顺序。

掌握好大小和多少的顺序。

一、【学前准备】:

用事先准备好的`印有数字及大于号和小于号图案的卡片让学生认识,等认识后就让2个队伍开始趣味性的比赛。

14-9○64○1-2918-9○813-9○5。

19-9○016○1-6915-9○612-9○7。

二、【趣味数学题】:

1、黑兔、兔和白兔三只兔子在赛跑。黑免说:“我跑得不是最快的,但比白兔快。”请你说说,谁跑得最快?谁跑得最慢?()跑得最快,()跑得最慢。

2、三个小朋友比大小。根据下面三句话,请你猜一猜,谁最大?谁最小?

(1)芳芳比阳阳大3岁;

(2)燕燕比芳芳小1岁;

(3)燕燕比阳阳大2岁。

()最大,()最小。

3、根据下面三句话,猜一猜三位老师年纪的大小。

(1)王老师说:“我比李老师小。”

(2张)老师说:“我比王老师大。”

(3)李老师说:“我比张老师小。”

年纪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