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的编写需要教师对幼儿的认知、情感和动手能力的理解和把握。中班教案范文中的教学思路和策略有助于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活动目标:
1、教幼儿认识数字6,知道它能表示相应数量的物体。
2、让幼儿知道5添上1是6,6可以表示所有数量为6的物体。
3、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小动物磁性教具。
数字卡片5和6。
玩具。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出示小动物)。
老师:小朋友们好,现在冬天来啦,外面可冷了,有一些小动物在外面都要着凉了,我们请它们来教室里面吧!请小朋友们跟小动物们打个招呼吧!
(幼儿跟小动物打招呼)。
老师:好了,我们看看都有谁来啦,每一种小动物来了几只呢?
(幼儿点数动物数量)。
(幼儿回答)。
二、基本部分。
(出示蝴蝶)。
(幼儿思考并回答)。
(幼儿回答)。
老师:请xx小朋友来说一说,我们看看他说的对不对。如果要用数字六来表示蝴蝶,那么蝴蝶的数量也要有六只,现在我们有五只蝴蝶,那再添上一直蝴蝶的话我们就有六只蝴蝶,可以用数字六来表示啦!
三、活动结束。
老师:那小朋友们你们觉得6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幼儿回答)。
(请幼儿根据老师出示的数字卡片来取出相应数量的雪花片)。
1、了解蝴蝶、蜻蜓、蜜蜂等昆虫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惯,了解昆虫与人们的关系。
2、通过猜谜、观察以及倾听活动,了解昆虫的有关知识,理解昆虫的保护色。
3、对昆虫产生兴趣,知道要爱护益虫。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1、《幼儿用书》人手册,实物展示仪台。
2、昆虫挂图张。
3、捕捉到的昆虫,或者是昆虫标本若干。
猜谜语,引出昆虫的活动主题。
教师念蜜蜂的谜语儿歌,提问:这是什么动物?
教师念蜻蜓的谜语儿歌,提问:这是什么动物?
让幼儿猜谜语,引起幼儿对昆虫的关注。
二、出示昆虫,或用实物展示仪放大昆虫标本,感知昆虫主要特征,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叫什么名字?
教师:他是什么样子的?头上有什么?身体下面有什么?有多少对翅膀和脚?
教师:你知道他生活在什么地方?爱吃什么吗?
三、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启发幼儿按照“动物名称身体特征生活习性”讲述。
幼儿自主阅读画面,启发幼儿说说:画面上有哪些昆虫?他们都有什么?
教师小结:画面上的这些虫子有个共同的名字叫“昆虫”。昆虫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嘴和眼睛;胸部长着三对脚,背上般长着两对翅膀;腹部节节的,两侧还有气孔,是呼吸用的。有的昆虫,例如:七星瓢虫,有对翅膀变硬了,还有些昆虫只有对翅膀,例如:蚊子。
四、出示挂图,找找藏在画中的昆虫。
五、介绍几种关于昆虫自我保护的'知识,认识保护色。
教师介绍昆虫利用保护色自我保护的常识,让幼儿了解昆虫会变颜色保护自己,这种变色白虎自己的办法,叫保护色。
介绍几种常见的昆虫保护色。
1、身体颜色与周围环境颜色相同的昆虫,如:螳螂、枯叶蝶;。
2、身体颜色随着周围环境颜色而变化的昆虫,如:蝗虫;。
3、身体颜色鲜艳,警告对方自己有毒,不要伤害自己,如:瓢虫。
教师扩展幼儿思路:你还知道哪些昆虫会利用保护色白虎自己的?
六、初步感知益虫和害虫。
教师:在昆虫的大家庭里,对我们人类来说,哪些是益虫哪些是害虫?
教师:你知道蝴蝶是益虫还是害虫呢?为什么?(蝴蝶在幼虫时有爱吃嫩菜等危害,但在变成蝴蝶后有传播花粉和观赏的益处。
引导幼儿讨论:我们应该怎么对待昆虫?
使幼儿知道:我们要注意环境卫生,不乱倒垃圾,不随地大小便,不让脏水聚集是害虫无法无法生存,同时,我们也要保护益虫,不随意捕杀和杀死益虫。
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幼儿感受到了大自然中昆虫的美,认识了常见的昆虫,知道了昆虫的本领,了解了昆虫的生长环境,体验到了制作昆虫标本的乐趣,他们具有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的意识,在活动中不仅体验到了活动的乐趣,而且增长了知识,各个领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本次活动从幼儿兴趣出发,结合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逐步深入,既满足了幼儿发展的需要又提高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但是,在活动中也有个别环节由于知识性强而导致部分幼儿难于理解。如何把幼儿掌握知识的环节游戏化,更好激发幼儿的兴趣,将是下个主题中应探索的课题。
1.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顺序和大小。
2、初步培养想和省的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初步体验计数的发展过程和作用,形成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是学生正确认识11—20各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出11—20各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用数描述具体事物的自觉性,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使学生认识11—20各数。
: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
:电脑课件、小棒、皮筋。
一导入
同学们,听说你们数数的本领特别强,是这样吗?那我们来一次数数比赛好不好!(请同学们从1数到10,再从10数到1。)
师:同学们,你们数数的本领真的很强。但是,我们学习认数,不但要掌握数数的本领,而且还要学会有关数的很多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新授
1.主题图教学
师:请同学们看电视屏幕。
课件显示:(1)
哎,这是什么地方?
谁知道,马路上这一条条的白线是什么标志?
学生自由回答。
师:说得对。它提醒人们过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线,这样才能保证人身安全。师:你们看,这位老师正带着几个小学生过马路,他们多么遵守交通规则啊!请大家在心里默默地数一数,过马路的有多少人?(10人)
再看一看周围还有些干什么的人?(略)
让我们一起接着10的后面继续数,看看一共有多少人。(师指屏幕示意:先数马路这边的,再数马路那边的。)
问:马路上一共有多少人?(互相说一说)
想一想,19人再添上一个人是多少人?
谁知道多少添上1是20?
学生回答。(19个人再添上一个人是20个人。)
2.教学例1
出示课件3
(全体学生随着课件显示过程,一根一根地数小棒。)
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
问:一捆小棒有几根?它表示几个十?
学生回答。
小结:一捆小棒有10根,它表示1个十。大家说一说。
课件出示4-7
(全体学生接着“10”后面继续数,数到“20”。)
问:图中有几捆小棒?这是几个十?
学生回答:有2捆小棒,这是2个十。
问:2个十是多少呢?(指名4人回答)
学生回答:2个十是20。
师:请同学们学着小精灵的样子,迅速地数10根小棒捆成一捆,再数10根也捆成一捆。(生动手操作)
3.教学例2
课件出示8
生动手操作,照样子数小棒。
问:1捆小棒表示几个几?1根呢?(让学生思考后在小组交流,然后指名回答。)
引导学生说出:一捆小棒表示1个十,1根表示1个一。
问:这些小棒是几个十和几个一,也就是多少根小棒?(告诉你的小伙伴)师: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十一。(生齐读“11”)
问:11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多少?(答略)课件出示9
师:同桌互相说说这是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课件出示10:数字卡片13.15
教师:13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学生回答:13里面有1个十和3个一
教师:1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学生回答:15里面有1个十和5个一。
课件出示11:数字卡片:20
师:谁会读这个数?20是几个十组成的?几个十是20?
师:下面请大家先读数再摆小棒,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课件12依次显示各数:18、12、14
(同时指名到实物投影上摆)
4.教学例3
电脑显示课件13:
问:图上的数字是按怎样的顺序排列的?
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生齐读:0——20、20——0。
问:10的后面是多少?(悄悄地告诉同桌小朋友)
问:谁知道,排在15和17中间的是哪个数?
学生回答。
师:你们回答得非常准确,那么大家知道20前面一个数是多少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19)
三巩固练习
1.用你的小棒摆一摆。
课件出示14的数字卡片。同桌位之间可以合作。
注意:第二十张课件让学生仔细看有什么错误?
3.从1到20,按顺序把点连起来。
课件订正:第87页练习十四第2小题
4.翻书游戏。课件出示21.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学会了哪些新知识?(分组交流)
1、发展幼儿较敏锐的观察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让幼儿基本掌握梯形的特征。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了解梯形的特征,并能拓展到周围的生活与环境中去,主要运用观察法、观察比较法、讲解法等突破;活动难点是让幼儿能够找出两条平行边,主要运用观察法、讲解法、联系法等突破。
幼儿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梯形学具每人一套。
一、开始环节。
播放动画片,孩子观看动画片(问:动画片里有哪些图形呢?)。
二、基本环节。
1.用魔术棒拼图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
2.分类,说图形名称(目的是认识梯形)。
3.说梯形的特征(梯形是什么样的?)。
4.把图形宝宝送回家。
三、结束环节。
巩固练习。
看视频:找图形。
四、延伸环节。
给图形涂色,展示。
反思:
1、课的目标定位空泛、模糊,活动目标应用词准确、有针对性,目标中要体现本次活动中孩子要达到的程度。目标这样定更具操作性,如:
(1)认识梯形,并在生活中找一找梯形。
(2)让孩子乐于参与活动,体验图形游戏活动中的快乐。
2、教师的课前准备应更充分,消除因细节问题影响活动的顺利开展(如拼图的线条不够紧密,黑板和魔棒色差不大等等)。
3、教师应加强学科知识的学习,数学语言应规范、严密、准确。
4、课的结构应层次清晰,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本课的结构如是这样则更好:
(1)看动画片,找图形,认识梯形。
(2)用魔法棒拼图形,说梯形特征。
(3)涂一涂,送图形回家。
水是我们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幼儿对水一直有强烈的探究欲望,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对水有初步的认识,激发他们对水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活动目标:
1、认识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物理特性,区分水能溶解和不能溶解的物质。
2、了解水的用途,知道节约用水。
3、培养幼儿对周围生活的关注,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
1、每桌一杯清水,一杯牛奶,一杯醋。
2、小勺子,吸管,温开水,白砂糖。
3、彩色塑料物件,石头,洗衣粉。
(一)导入活动:猜谜语,激发幼儿的兴趣“手抓不起,刀劈不开,洗脸洗手,都叫他来”
(二)通过多感官的综合体验,认识水的一些特性。
2、水是没有气味的出示一杯醋和一杯水,幼儿闻一闻醋,再闻一闻水,说说水有没有气味
3、水是没有味道的幼儿尝尝甜牛奶,尝尝醋,尝尝水,比较:水有没有味道?
小结:水是无色,无味而且透明的。
(三)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幼儿认识糖是可以溶于水的,对“溶解”有初步的认知。
2、请个别的小朋友尝尝。
3、问:为什么这杯水会是甜的?糖哪儿去了?
小结:提出“溶解”这一词汇,告诉幼儿糖不见了,因为它被水溶解了,水能溶解糖和盐等。
(四)自己动手操作,区分哪些物体是可以被水溶解的,哪些是不可以溶解的。
2、教师鼓励幼儿大胆猜测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可以被溶解的,哪些是不会被溶解的。
(五)讨论活动
水有什么用途呢?小朋友应该怎样节约用水?鼓励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大胆表述。
总结:水是我们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所以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注意不浪费水,也要提醒周围的人和我们一起来做“节约用水小标兵”
通过这次活动,幼儿对水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因为源于孩子们的兴趣点,也让幼儿有了多感官的学习、操作的过程,他们对本次活动参与度很高,不仅提高了幼儿探索水的欲望,也让孩子从心里产生了节约用水的想法。不足之处在于孩子对水操作的兴趣远不及此,要加强课后的延伸及此类课程学习的次数。
。
活动目标:
1、了解四季里常见的花。
2、知道四季变化的顺序,初步感知四季是不断变化的。
3、学会表达自己对四季变化的认识。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四季,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第一课时。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四季的花儿》、笔。
活动重点:
了解具有季节代表性的花朵。
活动难点:
用连线的方法将各季的花儿与相应的季节连起来。
活动过程:
1、各种各样的花。
看图:"你认识这些花吗?你见过吗?你喜欢什么花?为什么?"引导幼儿从花的形状、颜色来表述。
你家里或幼儿园里是否种植过这些花呢?
3、请幼儿用连线的方式将各季的花儿与相应的季节连起来。
第二教时。
活动准备:
四季的拼图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1、了解四季有意的变换顺序。
教师有意不按顺序出示四季的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各个季节的主要特征。
引导幼儿根据四季的特征正确排列四季的变换顺序。
2、分组进行拼图游戏。
幼儿分组进行拼图游戏,教师巡回指导,不断提醒幼儿要按不同的季节进行拼图并排序。
鼓励各组幼儿按排列的顺序,相互交流自己知道的四季变化特征。
3、制作册教师引导幼儿在四张纸上分别画出春、夏、秋、冬四季的特征。
将画好的四季特征按顺序装订在一起制作成四季册,并请幼儿写上自己的名字。
幼儿相互交流、展示自己的四季册。
10长得像什么?它由哪两个数字组成呢?这样看是不是10呢(翻身)?(提醒幼儿知道10永远1在前,0在后面)。
3.游戏:连线,。
游戏玩法:根据图片上小动物的数量,找到相应的数字,并用线条连起来。
三、游戏:数贴花。
巩固感知10以内的数量,拓展幼儿思维。
1.师:春姑娘今天很开心,说我们小朋友表现都很棒,要送奖品给你们呢!每个小朋友10个小贴花,请你数一数你的小贴花是不是有10个,如果不满10个你就把它贴满。
2.如果超过10个,你就把它去掉。
3.幼儿相互检查或请客人老师检查。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挖掘活动的教育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
1.情景创设法。
活动导入部分既要让幼儿发现问题,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问及探索,又要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设置悬念,因而我设计了“春姑娘请客送礼物”这一问题情景,并围绕这一问题情景设置环节,通过情景问题的解决启发幼儿思考解决数学问题。
2、演示讨论法。
根据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和幼儿语言发展特点,我采用了演示讨论法。演示就是让幼儿去看,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充分刺激幼儿视觉。讨论就是让幼儿去说,更好的发展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的表述能力。
3.游戏法。
新《纲要》指出:“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整个活动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的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也符合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因此,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们不仅能认识数字10,知道10所表示的意义,进一步感知数字与物体数量之间的关系。而且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通过本节课积累知识,学习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幼儿明白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要通过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及与同伴交流等方法来解决问题。真正体现数学来自生活,服务生活.
不足之处:
1.复习数字9以内的数过多。
3.让幼儿连线这个环节可以让幼儿自己在小黑板上操作一下。
活动目标:1.初步认识数字10,感知10以内的数,。
2.理解10表示的实际意义,学习数字和图片进行匹配。
3.大胆参与数学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每张座位上贴上1-9的数字,每人一张卡(有数量不等的小动物)。
活动过程:
一、复习9以内的数量。
1.导入:春天来了,今天老师请小朋友们看一场电影!
2.游戏:找座位,根据胸卡上图片的数量找相应的座位号。
师:看电影要有电影票才能够进场,老师这儿就有电影票。小朋友们看看你的'电影票上有什么?有几只?那要去找数字几呢?你的卡片上有几只动物就应该找几号座位。
3.分别请幼儿数一数、说一说,并相互检查验证。
师:请你用“几只动物找几号座位”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请你们相互检查一下是否都找到了座位。
1.复习9以内的数量。
10长得像什么?它由哪两个数字组成呢?这样看是不是10呢(翻身)?(提醒幼儿知道10永远1在前,0在后面)。
3.游戏:连线,。
游戏玩法:根据图片上小动物的数量,找到相应的数字,并用线条连起来。
三、游戏:数贴花。
巩固感知10以内的数量,拓展幼儿思维。
1.师:春姑娘今天很开心,说我们小朋友表现都很棒,要送奖品给你们呢!每个小朋友10个小贴花,请你数一数你的小贴花是不是有10个,如果不满10个你就把它贴满。
2.如果超过10个,你就把它去掉。
3.幼儿相互检查或请客人老师检查。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挖掘活动的教育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
1.情景创设法。
活动导入部分既要让幼儿发现问题,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问及探索,又要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设置悬念,因而我设计了“春姑娘请客送礼物”这一问题情景,并围绕这一问题情景设置环节,通过情景问题的解决启发幼儿思考解决数学问题。
2、演示讨论法。
根据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和幼儿语言发展特点,我采用了演示讨论法。演示就是让幼儿去看,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充分刺激幼儿视觉。讨论就是让幼儿去说,更好的发展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的表述能力。
3.游戏法。
新《纲要》指出:“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整个活动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的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也符合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因此,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们不仅能认识数字10,知道10所表示的意义,进一步感知数字与物体数量之间的关系。而且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通过本节课积累知识,学习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幼儿明白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要通过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及与同伴交流等方法来解决问题。真正体现数学来自生活,服务生活.
不足之处:
1.复习数字9以内的数过多。
3.让幼儿连线这个环节可以让幼儿自己在小黑板上操作一下。
1、初步学习看图谱表现简单的节奏型。
2、初步尝试听旋律拍出简单的节奏型。
3、尝试用乐器演奏简单的节奏型。
4、对器乐演奏活动产生兴趣,并喜欢演奏。
活动准备。
1、幼儿对螳螂、蟋蟀的外形特征及叫声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2、《昆虫音乐会》教学挂图、音乐cd。
3、节奏图谱一张,打击乐器:木沙铃、沙锤、沙蛋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播放图片,创设游戏情景,激发活动兴趣。
2、教师出示三种旋律及节奏型,以螳螂、蟋蟀、及蝗虫三种昆虫依次出场为线索,引导幼儿分别认识三种不同的节奏型,并能够用身体进行表现:
(1)教师哼唱旋律,引导幼儿根据图谱用踏脚的方式表现节奏型xxxx︳xxx—︳,并跟随乐曲旋律表现。
(2)教师哼唱旋律,引导幼儿根据图谱用拍手的方式表现节奏型xxx—︳xxx—︳,并跟随乐曲旋律表现。
(3)教师哼唱旋律,引导幼儿根据图谱模仿蟋蟀的叫声表现节奏型xxxxxx︳xx———︳,并跟随音乐旋律表现。
3、播放《昆虫音乐会》乐曲,引导幼儿根据图谱用身体动作连贯的表现不同的节奏型。
4、尝试学习用乐曲进行演奏。
(1)逐一出示沙蛋、沙锤、木沙铃,介绍乐器,分发乐器,让幼儿尝试探索乐器的使用方法。
(2)教师用指令、哼唱旋律带领幼儿尝试演奏乐器。
(3)播放乐曲,教师带领幼儿演奏乐曲。
(4)播放乐曲,带领幼儿看教师指挥演奏乐曲。
1、黄瓜若干。
2、瓜知识相关图片。
1、了解黄瓜秧的结构。
2、我们食用黄瓜的功效。
3、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4、让幼儿了解常见蔬菜的营养价值,知道多吃蔬菜有利于身体建康成长。
一、出示黄瓜。
——看这盘里装的蔬菜,你们都认识黄瓜吧!
——你们知道黄瓜的知识多少那?我们来一起学一学吧。
1、黄瓜长在瓜秧上,通过图片可以看到黄瓜秧和叶的外形,身上有白色柔毛。
2、黄瓜的生长过程中都是绿色的,只有开花时,花是黄色的。
3、黄瓜成熟时,身上有白色的小刺。(教学时出示相关图片)。
二、食用黄瓜的.功效。
——小朋友们在家和幼儿园都吃过炒或凉拌得黄瓜,那你们知道为什么吃黄瓜吗?
1、黄瓜有健脑安神、减肥强体……。
2、黄瓜有提高人体免疫功能,预防疾病。
——小朋友们多吃黄瓜能让我们睡得好,少生病。
——我们来一起来吃黄瓜吧。
活动结束。
活动形式符合幼儿好奇、好动的心理特征。给幼儿提供丰富的物质环境,刺激幼儿去感受美和表现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是好动,对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求知欲望强烈。及时表扬幼儿的点滴进步,肯定和鼓励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举止,树立自信心,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
1、让幼儿感知4以内的数量,认识数字4知道它能表示物体的数量。
2、引导幼儿学习按物体大小的差异进行4以内数的排序。
3、要求幼儿能听清老师的指示语,并能按指示语活动。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实物卡片1—4,贴绒大数卡1—4。
一、复习对数字1,2,3的.认识。
1、拍手数数游戏:
师:今天我要和小朋友来玩一个游戏:现在我们一起来玩看数拍手的游戏。数字是几就拍几下手,听好口令:预备—拍!拍完后说说:数字几,我拍了几下。
2、听听老师拍了几下,在拿出相应的数字。
师:现在老师来拍铃鼓,你们仔细听,数一数,看看老师拍了几下,然后再找出相应的数字。
二、感知4以内的数量。
1、黑板上出示实物卡片:
师:黑板上有什么?它们各有几只?集体点数验证4数量的实物卡。请一个朋友按动物数量多少给它们排队,想一想,谁排在最前面。
1、出示1—4的数卡。
师:
4像一面小红旗。
2、为实物匹配数卡,知道数字能表示物体的数量。
师:请小朋友给小动物找数字朋友,小动物有几个就送几的数字朋友,一边送一边说:几只xx,送数字几给你做朋友。
师:
4除了表示4只猴子一外,还可以表示什么?(数字4还可以表示4个苹果,
4个橘子等)。
四、幼儿操作活动。
1、请给每个数字找实物卡做朋友,找对了就送给它,看谁找的对,说的好。
2、活动评价。
小百科:
4,数字,是3与5之间的自然数,也是正整数、偶数、有理数。
活动背景:
最近我们要求幼儿在双休日中和家长共同收集一些有关昆虫的资料,为开展新主题的`开展作一些准备。今天是主题活动的第一天,幼儿对自己收集的资料肯定急于展示一下,于是我们开展这一活动,便于了解幼儿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点。
活动目标:
1、互相交流有关昆虫的资料,萌发对昆虫的探究兴趣。
2、认识几种常见的昆虫,了解它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及其与我们的关系。
3、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材料与工具:
幼儿收集到的有关昆虫的资料。
过程设计:
一、师提问,引出讨论的主题:
你们收集到哪些有关昆虫的资料?它们的名字叫什么?
二、请幼儿自由发表各自所了解的知识和经验,教师作适当的记录。
三、展示资料,幼儿互相参观并交流有关昆虫的话题。
小结:幼儿共同感兴趣的内容,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昆虫的奥秘。
活动反思:
幼儿第一天开展有关于昆虫的知识讨论,兴趣非常浓厚,个别幼儿带来的书籍中介绍的昆虫的知识也较为丰富详尽,可在接下来的时间中截取有针对性的昆虫开展探索与讨论!
1、知道不同的蔬菜有不同的生长方式。
2、按照蔬菜的食用部分,对蔬菜进行简单的分类。
3、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记录能力。
蔬菜图片若干、疏菜整株与部分的课件、蔬菜分类统计表每组一张。
一、回忆蔬菜?
1、帮助幼儿回忆都吃过什么蔬菜?
2、是什么样子的?
二、蔬菜是怎样长出来的?
教师出示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几种蔬菜如:西红柿、白菜、土豆、藕请小朋友辨别一下是哪种蔬菜,并找出我们吃的部分。
教师出示蔬菜的整体余局部的课件,帮助幼儿理解不同的蔬菜有不同的生长方式。(有的长在土里;有的长在水里;有的吃地上的茎叶;有的吃底下的茎)。
分析与反思:看到整棵蔬菜的图片,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叹:“原来西红柿是长在树上的”“土豆原来长在土里,土豆树还开白色的花呢”“原来荷花的根就是藕呀”随着孩子们的阵阵惊叹声,他们的好奇心被充分的激发出来,学习兴趣也被充分的调动起来,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图片呈现”的方式总感觉遥远不真实,如果活动当时能带孩子参过一下菜园,相信孩子们的印象会更深刻,理解也会更透彻。
三、蔬菜分类。
出示多种整株蔬菜,请幼儿根据我们吃的部分进行分类。大体分为(叶菜类、瓜果类、根茎类)。
幼儿分组讨论确定记录的方法,完成常见蔬菜分类统计表。
在幼儿分组完成蔬菜种类统计表这个环节,我给孩子们留下了充分发挥自主性的空间,每组幼儿可以共同讨论并确定本组的记录方法(有的绘画、有的用符号代表)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并且培养了他们相互合作的能力。
1、了解气象知识,萌发乐意关注天气的兴趣。
2、在交流讲述中,感受天气变化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ppt,统计表格。
一、交流天气(价值点:了解一些常见天气及其图标。)。
提问:(出示“天气”两字)你们认识字吗?这是什么字?
关键提问:你们知道哪些天气?
追问:(教师点击出天气标志)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天气?你从哪里看出来?(重点讲解雾霾和沙尘暴的标志)。
小结:这些就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一些特殊的天气情况。
二、天气预报(价值点:知道天气预报的组成和出处。)。
关键提问:你一般可以从哪些地方了解这些天气情况?(可共同找报纸上的天气预报)。
小结:原来电视上、手机上、报纸上、电脑上、以及生活中的许许多多的地方都能了解到天气预报。
关键提问:天气预报会播报哪天的天气?有哪些内容?
小结:报纸上、电视上播报的都是今天的、明天的以及未来几天的天气,所以才叫天气预报。
提问:为什么我们要预先知道未来几天的天气呢?
小结:不同的天气我们需要做不同的准备,了解天气预报跟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关系。
三、幼儿操作(价值点:体会天气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关键提问:天气情况的改变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出示表格)这张表上有什么?
引导语:左边一排是各种天气,上面是很多物品,这张表是在问你这些天气要带上面的哪些物品,要带的在物品的下面打钩。
四、统计结果(价值点:交流自己的想法,进一步体会天气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1、教师用举手的方法统计结果。
引导语:这是老师的统计表格,请你看好自己的小格子。
2、根据结果提问幼儿选择的理由。
小结:答案没有规定,只要是适合的、需要的都是对的。
五、活动延伸。
(出示中国地图)。
提问:如果我要去北京、海南岛旅游,我的包包里需要带哪些物品?请你回家了解一下这几个地方的天气,明天来告诉我。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qitafanwen/149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