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评语寄语

中职舞蹈课说课稿(热门21篇)

中职舞蹈课说课稿(热门21篇)



教案模板是一种教学设计工具,用于规划教学内容和步骤。下列是一些教育研究机构提供的研究成果,包含了先进的教案模板理念。

舞蹈说课稿

音乐与舞蹈是亲密无间的姊妹艺术,在教学过程中,舞蹈技能的学习固然是需要的,而音乐感知、体验及综合艺术素养,也不可忽视。由于本课是高中选修模块《音乐与舞蹈》的第一堂开门课。面对学生舞蹈基础的参差不齐;面对大部分同学没有接触过舞蹈而产生的距离感,因此,激发学生舞蹈学习的兴趣和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成了本课的首要任务。而让学生充分了解学习舞蹈的意义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继续求知的欲望。

2、教学内容

(1)欣赏《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千手观音》等优秀舞蹈作品。

(2)芭蕾基本手位组合训练。

(3)创编实践《天鹅湖》主题音乐。

3、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视听相结合的欣赏方法,让学生了解舞蹈作品的风格和音乐对舞蹈的重要作用。

(2)体验音乐节奏和音乐旋律与舞蹈律动和舞蹈动作歌唱性的完美结合。

(3)舞蹈技能学习及舞蹈创编实践,同时注重对学生音乐感知及综合艺术素养的提高。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舞蹈技能学习及舞蹈创编能力的培养。

难点:激发学生舞蹈学习的兴趣,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

艺术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愉悦感受和积极参与为出发点,以发展提高全体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修养为目的的基本素质教育。这是我构思整堂课的指导思想。本着这个原则,本课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对比式教学:音乐节奏和音乐旋律与舞蹈律动和舞蹈动作的对比。

2、示范教学:教师舞蹈动作示范。

3、启发式教学:贯穿整堂课的教学。

4、多媒体教学:恰到好处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视、听、学有机结合,达到最好效果。

要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首要的任务是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因此这节课将让学生积极实践、积极探索,让学生在活泼的氛围中调动起学生继续求知的欲望。

1、对比法:通过对比,感知音乐节奏和音乐旋律与舞蹈律动和舞蹈动作的内在联系。

2、讨论分析法:学习中积极参与讨论分析,在讨论中总结新知识。

3、实践法:通过实践掌握舞蹈技能。

各教学环节之间是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紧密联系的。

导入新课——音乐与舞蹈的结合——芭蕾基本手位组合训练——创编体验。

以教材为主,参考资料为辅,用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方式,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欣赏体验作品,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和资料,至于结论性的东西则必须由学生来总结。

目的:是为了课型更灵活,课堂气氛更活跃,起到辅助手段的作用。

舞蹈说课稿

本课内容选自高教版〈〈舞蹈〉〉教材第五章第三节,幼儿舞蹈创编过程。本节教材仍然以理论知识的讲解为主,具体的实际操作练习不多。通过对教材的深入领会和学习,针对教材的侧重点,我将本节内容设置成了律动、主题、成品舞创编等三个创编训练模块。而本课正是以《我爱洗澡》作为主题来进行幼儿舞蹈组合的主题创编训练。此前教材对幼儿舞蹈特点、幼儿舞步、幼儿舞种类都有详实的阐发和要求,本章前两节科学的归纳了幼儿舞蹈的创编原则。本模块的内容就是将抽象的原则和已有的感性经验付诸实践,让学生在练习中总结出操作性强的幼儿舞蹈主题创编方法,同时,也为后面的幼儿成品舞蹈创编课程打下基础。《丛林仙子》幼儿舞蹈组合是主题创编模块中的一个综合训练课程,本课程教学课时为2节连堂课90分钟。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主题的发展(丛林仙子——××的丛林仙子——在暴风雨中××的仙子),运用教师投放的创编材料(舞步、队形、道具、情景设置),最后形成四个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幼儿舞蹈组合。让学生明确主题发展步骤,归纳出可操作性的创编方法,完成本模块的教学目标,为此特对本课的做以下三方面的教学构想:

1、在动静结合中,畅想主题

“静”就是利用瑜伽冥想的方式,使学生的身心放松,注意力集中,静想主题。“动”就是将想象中的人物形象通过肢体舞动起来,表现主题。两种方法的结合使用引发学生对下面环节的期待。

2、主题递进和材料投放两条逻辑主线,让教学实施更加严密设定两条主线丰富了本节课教学手段,教学环节连接自然、流畅。主题分:丛林仙子——××的丛林仙子(4个)——在暴风雨中××的丛林仙子三个层次递进。材料的投放为舞步—队形—道具—情景设置的依次投放,通过两条主线的纵向实施,最后达到创作出四个舞蹈组合的目的。主题和材料相辅相成,材料的投放、运用要紧扣主题,主题的表现又要依托对材料的创造性利用。

3、情景设置和风格迥异的音乐加入,使创作的舞蹈作品演变为a+b的结构巧妙的引入幼儿舞蹈中常用的情景表演,给创作带来了延伸空间,集体表演和个体表演结合,体现发展个性化教学思想,同时创作出来的a+b舞蹈结构,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上期学生,她们有一定的幼儿舞蹈基础,但却不能将已有的幼儿舞蹈创编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创编之中。本课我以舞蹈活动课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她们潜在的舞蹈创编知识更容易被激发,从心理上逐渐消除对创编的畏惧心理,提高创编的信心。在创编的教学过程中,舞蹈基础好的学生,可能会在活动中起到带动作用,在个性化的创编和展示中获得成就感;舞蹈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可以在练习中忽略自己的动作姿态,着重去掌握创编方法,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知识目标:能灵活运用舞步、队形、道具三种舞蹈元素,进行幼儿舞蹈组合的创编。

能力目标:深入理解创编元素,能创编出4个不同的幼儿舞蹈组合。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感受到创编的乐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利用舞步、队形、道具,让学生分组创编《丛林仙子》幼儿舞蹈组合。

2、难点:通过情景设置,让学生恰如其分的表演,丰富创编内容。

本节教学组织运用引——想——创——评(下一步的引)这一过程循环进行,体现了启发式教学的模式。教师设计了栩栩如生的描绘、情趣横溢的讲解、有趣的修饰主题、出其不意的材料投放,都能较好的刺激学生,达到“启”的目的。学生积极思考,敢想、敢说、敢创,达到“发”的效果。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兼顾学生个性化发展,形成了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

录音机、视频、多媒体教学课件、纱巾

(一)冥想与即兴——引出主题

首先,教师让学生席地而坐、放松身体闭上眼睛,然后播放一段描写丛林景色和丛林中仙子的暗示引导语音,让学生冥想自己就是丛林里的仙子,在美丽的丛林中穿梭嬉戏。在冥想过程中学生可以调动思维、更好的发挥想象感受《丛林仙子》这一主题。冥想结束后,学生在音乐中自由发挥即兴表演丛林仙子,要求每一位学生必须舞动起来,将想象外化为肢体动作,即兴中学生会发现多种的仙子形象。冥想能让学生身心得到放松,思维更加开阔,即兴活动不仅可以热身,熟悉音乐,并能为主题动作的创编做好准备。

(二)主题的发展——新课讲授

确定主题形象:首先,教师将即兴活动中各种仙子的形象最终设定成4种:嬉戏的仙子、劳动的仙子、飞舞的仙子、梳妆打扮的仙子,然后把学生分成4组,让每组学生选定一种为表现主题的形象。

第一个环节:投放舞步

列出原地与行进,走、跑、跳三类常用的7个幼儿舞步,让学生根据不同的主题来选择2——3种适合的舞步加入上肢动作,形成主题动作。然后再将主题动作进行节奏、高低、方向、旋转等变化发展,形成一个16个8拍的主体舞段。在练习的过程中我会观察学生的情况,根据每组表现内容和主题动作的不同,来引导学生发展和创新。15分钟后就可以完成4个不同的主体舞段。

第二个环节:投放队形

在这一环节里我让学生自由选择常用队形,来配合此前完成的主体舞段,突出舞蹈组合的集体性使动作流动变化起来,表现出同一主题的不同仙子形象和特点。首先,教师将出示表格:表格列出队形的三个种类,然后,教师让学生观看视频,直观的感受9个队形,观看完后让学生讨论将9种队形归类并总结出特点,学生很容易会总结出线条类队形有移动穿梭感的,整体类队形整齐而饱满感,不规则类队形有对比和层次感等等。最后,要求每组选出2—3种队形来丰富主题形象。在练习中学生根据动作的特点和表现内容来进行对比和筛选。教师巡视每组练习时可能会发现:队形变化慌乱,两个队形衔接生硬不流畅,变化单一类型相似等等,此时,教师指出队形的运用不能是一味的好看多变,而是要根据舞蹈表现的内容来进行选择,是编导对舞蹈主题的反映和诠释。另外还应注意:队形的变化要在动作中完成、人员的调配要遵从就近原则、队形类型选择要有、前后、分散集中等对比。20分钟后每组学生已经初步的把选择的队形与主体舞段结合起来,再配上音乐连贯的练习几遍,就可以形成4个动作、队形完全不同的舞蹈组合。

第三个环节:投放道具

这个环节里我运用道具,让舞蹈组合真正的丰富起来,生动的表现丛林里仙子灵性多变的特点。我把五颜六色的纱巾作为道具发给每位学生,提出如下要求:利用纱巾结合舞蹈组合来表现仙子形象。此时教师运用纱巾的意图:

一是让学生在创编中学会运用道具,丰富上肢动作,

二是让学生更容易融入情景,发挥想象,加强表现力。

在练习过程中,教师会根据每组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运用和创新,当练习完成后,请学生分组上台表演,学生会看到四个不同的幼儿舞蹈组合:有的可能将纱巾做成头巾、裙子、丰富仙子的扮相,生动地表现仙子在丛林中嬉戏穿梭;有的.可能将纱巾上下舞动,表现仙子在丛林里的时隐时现;也有的把纱巾折成花球,表现仙子舞动的魔法棒;还有的可能把纱巾做成了仙子的翅膀,形象地表现了仙子在丛林里飞舞。通过新课这三个环节的学习,已经形成了4个《丛林仙子》幼儿舞蹈组合,完成本节课的重点。

(三)、拓展与延伸环节

这个环节里我加入了情景设置,让《丛林仙子》幼儿舞蹈组合更具表现力和童趣。我在音乐中巧妙的加入了一段暴风雨的音乐,让学生想象仙子遇到暴风雨的情景,并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出各种情况,创编一段表演,与此前完成的舞蹈组合一同构成一个ab段的,有情节的幼儿舞蹈组合。创编完成后再次请同学表演,学生会感到舞蹈组合更加生动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了,有的仙子可能在暴风雨中不小心折断了翅膀、有的可能在四处寻找避雨的地方、有的可能仍在雨中嬉戏泼水、还有的可能冒着风雨在艰难的飞行。表演可能并不是很完整、整齐,但却能拓展学生的创编思维,加强学生的表现力,并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中互评、学习。另外,在分组练习中每个学生都可参与,实际感受了舞蹈创编的过程,提高学生创编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培养了团结协作的意识。通过以上环节,形成了有情景表演内容丰富的幼儿舞蹈组合,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四)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本课布置作业

作业:让学生课后完成:暴风雨之后丛林和仙子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把舞蹈组合发展为aba段的小舞蹈,完成课后的延续。

(五)教学反思

作为幼教专业的舞蹈教师,我感受到,教学内容应区别于专业的舞蹈创编教学,不能一味的要求学生创编的完整和系统,要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学到幼儿舞蹈创编的要点,并能独立进行简单的创编活动,因此,在教学的设计上,我强调学生自主练习、协作探究,激发学生的创作思路,让学生在过程中自然体验创编过程方法,培养学生实际的创编能力,为将来职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舞蹈说课稿

热爱音乐是儿童的天性,音乐是表情达意的艺术。大班幼儿具有一定的音乐审美能力,他们对音乐美有了内心体验,并掌握了表现音乐美的初步技巧,渴望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来表达他对音乐美的感受和理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艺术领域中明确提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达美、创造美的情趣。”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其爱好,我设计了音乐活动《螃蟹的舞蹈》。它的节奏鲜明,富有情趣,具有动作性和故事性,深受幼儿喜欢。

依据《纲要》目标中指出:积极运用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进行创造性地表现和表达,在认真研究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大胆对教材进行创编,让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结合大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我制定了适合幼儿最近发展区发展的三个目标:

1、认识螃蟹,知道它的特征和习性,感受音乐的节奏。(认知)

2、能根据音乐的变化,大胆创编不同的、夸张的螃蟹动作;(技能)

3、乐意参与游戏活动,体验螃蟹跳舞、走路、夹钳子等游戏情节所带来的快乐。(情感)

重点:认识螃蟹,感受音乐游戏所带来的快乐。

难点:能根据音乐的变化,大胆创编不同的、夸张的螃蟹动作。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活动氛围,采用鼓励、表扬、引导以及个别指导的方法,让幼儿大胆想象、表现,从而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在游戏中让难点得以解决。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年龄特点,在活动中,所运用的方法、手段注重感受性、体验性等。

1、有关螃蟹的图片;

2、与音乐变化相符的螃蟹动态图示一份(跳舞、走路、夹钳子);

3、螃蟹音乐;

4、螃蟹头饰(每人一份)。

教法:本次活动中我运用了启发引导法、情景教学法、游戏法,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改变传统的教师说教模式,以幼儿为主体,教师用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以游戏的方式贯穿活动的始终,再加上生动有趣的形象,让孩子们在情景游戏的体验中快乐得获得知识,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1、情景教学法:把生活经验融入活动,激发幼儿感受与表现的兴趣。

2、启发引导法:教师提出开放性问题,启发幼儿发散性思维,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发挥想象、创造。

3、游戏法:幼儿从小就具备了学习音乐的潜力,而游戏是孩子表现生活,表现学习的重要方式,是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活动。因此,在活动中我将音乐与游戏有机地结合,让幼儿置身于“玩”的过程中,感知到音乐的内涵,更好地掌握音乐的性质,以最自如的方式抒发情感、表现自我。

学法:活动中,我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法、创造性学习法来获得知识。因为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动脑思考、用动作表现,从而全身心地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创造性游戏中,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情表现自己对游戏情节的理解,充分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1、多种感官参与法:音乐活动的表现可体现在用肢体动作及口头语言上,因此,本节活动通过鼓励、引导幼儿用语言、动作、表情、哼唱、绘画等多种表现形式表达自己对乐曲的感受和理解。

2、创造性学习法:以培养想象力和探索精神为出发点,激发幼儿的联想、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直接创造能力。

活动过程是整个教学目标与计划实现的重要过程。

1、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出示螃蟹图片,创设故事情景,通过提问让幼儿正面认识螃蟹。

故事情景:有一只螃蟹,它非常喜欢跳舞,它经常一听到美妙的音乐,就摇动起它的小钳子。

提问:螃蟹是怎样走路的呢?它如何挥动它的钳子呢等等。引导幼儿认识螃蟹与想象螃蟹的行为动作。

2、播放螃蟹的音乐,幼儿完整欣赏乐曲。

从音乐节旋律与节奏上启发幼儿感受螃蟹的动作行为,引导讨论。

师:有一首歌,小螃蟹听了就会跳起舞来,我们来听听,它在跳什么呢?发生了什么事呢?

3、教师情节讲述

帮助幼儿整理出整首乐曲变化的规律,并同时贴出相应的螃蟹动态图示,再完整欣赏一遍。

4、引导分段创编螃蟹动作,鼓励大胆想象、夸张动作。

师:螃蟹的动作有什么呢?

请小朋友来做动作,教师把动作纳入舞蹈创编里。

5、幼儿随乐完整动作。

活动将结束时,我鼓励幼儿可以用其他动物来创编舞蹈,如:兔子的舞蹈、小鸟的舞蹈、小猫的舞蹈等等。大家可以跳自己喜欢的动物舞蹈,在螃蟹音乐将结束时加入进去。

舞蹈说课稿

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快乐的舞蹈》。这是湘版小学美术教材二年级下册的知识内容。接下来我将从设计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为克服重难点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首先,我认为这堂课的设计理念应该是以审美为主体核心,以学生为教育主体,以此达到师生共同体验、表现和享受音乐之美、舞蹈之美、绘画之美的目的。在此基础上,还要将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其中,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怀。

这是一节“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绘画课,它旨在通过让学生充分感受舞蹈的快乐,唤起生活中对艺术活动——舞蹈的观察和记忆,并将快乐的舞蹈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在本堂课当中,有两个最基本的教学内容。

1、用简洁的线条勾画出舞蹈者的优美姿态;

2、回忆、观察、体验舞蹈的姿态,画一幅快乐舞蹈的图画。

由于我所面对的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天真活泼、思维独特,对美术课有着浓厚的兴趣,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也比较强,不过,由于年龄小,他们的注意力集中短暂,在教学中,我注重利用音乐的感染力、游戏的牵引力进行教学,融聆听、观察、模仿、游戏、舞蹈为一体,让他们为我的设计所引领,在玩中乐,在乐中学。

我想通过自己生动的循序渐进的教学,达到以下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初步了解舞蹈及舞蹈动作的形成,并大胆表现出来。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欣赏、体验与练习中,培养学生对舞蹈中运动形象的观察、记忆和表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听听、画画、跳跳等活动,让学生享受舞蹈带来的快乐。

在这些目标里,我根据二年级学生已有的美术知识和年龄特征,把教学重点设为:了解舞蹈动作的形成是靠身体各部分和谐优美的运动产生的。难点是让学生大胆、自信地来画出各种生动的舞蹈动作。

新课标指出:教师的“教”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使每位学生坚信自己都有美术学习的能力,帮助他们在学习美术中去发现自己学习能力的“闪光点”,从而为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树立信心,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做好铺垫。因此,我结合学情,运用情景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情感激励法、游戏教学法等多种教法,让学生积极、愉悦地参与体验,并享受学习的快乐。学法方面,我主要是以观察、体验、感受、模仿、游戏为主,让学生乐于参与、积极思考。以此来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为此,我准备了cai课件和舞蹈剪影人物还有范画用具、花环、魔法棒等,将我的课堂顺序设计为以下六个步骤:

1,音乐欣赏,导入新课。

首先第一个环节,是欣赏一段好听的乐曲。让学生在听赏的过程当中,感受到乐曲明快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产生想要翩翩起舞的欲望。然后请他们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这种感受。以此导入课题《快乐的舞蹈》。俗话说,艺术是相通的,借助乐曲的感染力创设良好的艺术氛围,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教学环节的展开做铺垫。

2,初步感知,认识舞蹈。

在学生浓厚兴趣的基础上,我提出问题:同学们一定都喜欢跳舞,可是远古时候的舞蹈是什么样子的呢?激发他们思考。然后我现场演示远古时期人们劳作时手和脚的活动,手用以拍击,脚用以踩踏,在重复的过程中产生了有规律的节奏。然后让学生跟我一起拍打节奏,我配合他们的节奏模仿呼喊的姿态,这种简单的师生合作,让学生对舞蹈的.起源有了简单的了解。再采用考考他们的形式,通过一组图片,领略现代舞蹈带来的视觉美感。

3,游戏引领,尝试表现。

学生了解了舞蹈的起源,并感受到了现代舞蹈的魅力,那绘画作品中的舞蹈是怎样的?如何表现出造型不同的舞蹈者呢?我先让学生欣赏画家德加的舞蹈者,感受艺术作品的美感,然后出示我国画家赵士英的水墨速写,引导观察画中人物的“s”形动态,引导思考,画家是如何练就照相机一般的眼睛,是怎样把舞蹈者跳跃的瞬间表现出来的。然后故弄玄虚地画出机械的动态,让学生分析发现原因——头、身子、四肢都没有动。接着出示一组舞蹈者的剪影,在学生在我有变化的1—2—3,3-2-1的应答方式下,兴致勃勃地模仿,在歪歪脖子、扭扭身子、伸伸胳膊、动动腿的时候,动态形成的原因自然生成——只有身体各部位和谐地运动,才能表现舞蹈者的姿态。尽管有了这样的认识,我特地加强处理,奖励他们,与他们玩定身法的游戏,将舞蹈视频定格成静止画面,让他们在游戏的趣味中,愉悦地同我一起学习用骨架图的方式表现人物的舞姿,好玩的游戏、轻松的模仿、简单的练习,这些是本环节的实施过程,也是本课的亮点之一。通过这一系列的情景学习,让学生在自然参与的过程中知道了:原来优美的舞蹈动作的形成是靠身体各部位和谐地运动产生的,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后面的练习做准备。

4,深化认识,自主表现。

画出了各异的动态线条,如何让人物形象更加充实生动呢?我播放课件,引导学生对舞蹈者图片进行细致观察,启迪他们回忆、想象舞蹈者的服饰、道具,然后迅速地在黑板上进行示范,将一个骨架人物变成一个形象充实丰满、动作优美和谐的舞蹈者。紧接着,在学生跃跃欲试的高涨情绪中,提出了作业要求,让他们在新的纸材——彩砂纸上大胆作画,尽情宣泄自己的创作热情。通过课件的展示和我的当场示范,学生对描绘出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所需的服饰、道具以及动作的表现有了更深的直观的认识。结合前一个环节中尝试表现的骨架人物,要完成一个完整的人物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了,教学难点在这里得以有效突破。

5,交流评析,欣赏提高。

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我关注每个学生,并适时对他们的每个阶段进行评价。等他们的作品大多完成以后,我用相机将有代表性的作业随堂进行拍摄,用电脑进行显示,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师评三种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尽量给每个学生以鼓励性评价,让他们在这样的展示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自豪感。

6,课堂小结。

带着这样的情绪,播放着新课伊始感知过的音乐,和着明快的节奏,师生一起牵起手感受着舞蹈的快乐,似乎忘了那是课堂,只剩下快乐的我们。在我的课堂小结中,再一次地提到课题,祝愿孩子们每天都能快快乐乐,每天都有“快乐的舞蹈”。他们也会送给我,属于他们的个性的祝福。这既是点题,也是一次情感的升华,告诉孩子们,热爱我们的生活,爱我们因为爱而结识的每一个人。

就这样,我的这堂美术课就轻松地结束了。我的说课到此完毕。谢谢!

舞蹈说课稿

体育舞蹈化具含有艺术的内涵,又具备体育竞技的特点,既能通过锻炼强身健体,又能陶冶情操,娱悦身心,是集体育、音乐、舞蹈于一体的新型体育运动项目,同学们应该好好学习,有机会还可以上舞台表演,展示你们自己的特长。

1、教学目标要求:

(1)学习斗牛舞的基本动作和基本身体姿态。

(2)了解其风格特点,音乐节奏和步伐变化。

2、教学目标反馈

根据的学生的表现,大部分学会了斗牛舞的基本舞步,在组合上也有了一定的配合意识,但在动作准确性和程度熟练应该加强。

根据人体动作技能的形成规律和本课教材的实际,结合中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善于模仿的特点,遵循其直观性和自觉性原则,采取了下列教学法:

1、讲解法:语言精炼、讲解适度。

通过揭题,说明教学目标,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树立学、练信心,精讲,帮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学练结合。

2、示范法:

教师的完整示范,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激发学习愿望。通过示范,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的能力,使之明确要领,学会练习方法。

3、练习法:由易到难,逐步提高。

通过尝试练和模仿学习,教会学、练方法,领会动作要领;学、练结合,开展互学、互帮、互纠、互评,开创一个和谐、平等、高效的学、练平台,掌握动作技术环节,从而产生动力欲望,开拓进取,达到目标。

采用各种练习,不断提高互学、互帮、互纠、互评,好学上进的思想,达到自主学习、快乐体育和探究的能力。

遵循人体生理机能活动的变化规律,依据本课的目标,教学程序分为:第一阶段:导入热身、第二阶段:讲述体育舞蹈的基本分类及其特点。第三、学习与体验、第四阶段:身心放松。

通过两节课的学习,大多数学生表现积极,对斗牛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堂气氛热烈,还发现有几个天生舞感好的学生,下一步准备把这几个学生选入校文艺队。基本完成教学任务。

舞蹈说课稿

本课程授课班级为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二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舞蹈基础,接受能力较快、思维活跃,易于融入本课程学习氛围,但部分学生行为习惯较差,学习态度不端正,有待多方、多时引导教育。

(一)本节课程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维吾尔族舞蹈——奇克提麦》是学生在热身及复习舞蹈动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入队形创编的学习与练习。能让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维吾尔族的风土人情,也能为今后的工作与服务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掌握奇克提麦的节奏特点及动作要领,熟练动作及队形创编的技法。

2、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柔韧、灵敏、反应、协调等身体素质。增强表现能力和创编能力。

3、德育目标:陶冶美的情操,鼓励学生勤奋学习,做一个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人。

本次课程教学中主要运用讲授、启发、示范、动作展示、现场指导等方法将预备知识传输给学生。其中动作展示采用队形编排为实例,将上节课所学动作融入其中,激发兴趣同时能巩固要领,达到熟练掌握。现场指导法在学练时贯穿,及时指导学生易犯错误,达到规范标准。通过以上教学方法体现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本次课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思考、体会、练习、探究等学法掌握知识与技能,下面以队形编排为例进行说明:在学习基础动作之后紧接着运用讨论法,让学生设计下一个队形的设计,给予学生思维空间、活学活用,以较为合理的方式调整保持注意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本次课程的教学环节由信心建立导入、热身、复习基础动作、队形创编、放松小结、布置作业五个部分构成。

(一)导入——信心建立﹙2分钟﹚。

首先提问维吾尔族舞蹈的种类,引出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奇克提麦》及重难点舞蹈队形的创编。作为一名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二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舞蹈基础,也会跳《校园民族舞》,因此本节课程同学们完全有能力学会并跳好维吾尔族舞蹈——奇克提麦。

(二)热身练习﹙3分钟﹚。

本环节是学习的准备部分,要充分活动身体的各个部位,以免在后面的`练习中身体的某个部位受伤。

(三)复习基本动作﹙5分钟﹚。

通过复习基本动作,熟悉动作要领,教师示范讲解并及时纠正易犯错误。

(四)队形创编﹙30分钟﹚。

本环节是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熟练动作基础上加入队形的创编,配上优美的伴奏音乐,使原本简单的基础动作变成一个小型的舞蹈作品,从中获得成就感。首先设定一个基本队形——圆形﹙第一个动作是行礼,应该先向观众行礼,舞者之间再相互行礼,因此圆形是一个较适宜的队形﹚,在圆形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想象和创造的空间,根据动作的幅度编排第二、三个舞蹈队形,并和学生一起探究如何能在不改变队形的前提下,运用高低层次的技法,使此舞蹈更具有艺术性。待舞蹈成形后,再整体练习2—3遍,教师引领并及时纠正错误动作。

(五)放松小结﹙5分钟﹚。

伴随着舒缓、优美的音乐起舞,在乐曲中结束本课。在小结中再次强调奇克提麦的动作要领,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六)作业。

1、课后复习巩固所学舞蹈动作及队形,并尝试创编其他队形。

2、搜集并欣赏其他民族的舞蹈作品。

(一)专业培养的目标岗位。

舞蹈课程的开设为学习旅游与酒店管理的学生适应专业需要,以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作能力为目的,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做到“视、听、跳”一体,使学生更直观地接触音乐与舞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意识。本课程属于艺术修养课。

(二)课程的地位。

1、本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维吾尔族舞蹈》为舞蹈教学主要课程之一,作为一个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新疆学生,应该结合其他相关专业课程,更多了解维吾尔族的风土人情,热爱家乡,热爱民族大家庭。我校是民汉合校,学习维吾尔族舞还有助于民族团结。学会并跳好维吾尔族舞蹈,能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便利,也为五湖四海的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2、本课程教学目标的确立。

通过《维吾尔族舞蹈》课程的学习,主要让学生初步掌握维吾尔族舞蹈的风格特点及动作要领,熟练动作,学会灵活运用队形变换技法。

3、课程安排。

本课程安排在第四学期,共32学时。

新疆自古以来具有歌舞之乡的美誉。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由于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及其他因素的不同,使维吾尔的民间舞蹈既有共性也有个性,维吾尔族舞蹈对身体的表现力要求非常细致,从而形成“挺而不僵、颤而不窜;脚下不离散、上身撒得开”的舞蹈风格。

(一)教学方法。

1、教师用启发式的语言进行引导,教师示范,最后达到师生互动。

2、体会音乐节奏与舞蹈动作。

3、组织学生编排队形,学生互评,教师引导。

(二)教学途径。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当堂消化所讲授内容,加以灵活,搭配应用,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意识。

(一)教师自身条件:为培养学生艺术素质适应社会发展,授课教师应具有相关专业资格,还需具备新疆民风民俗的相关知识。

(二)实训实习基地:为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演出比赛。

舞蹈说课稿

首先,我认为这堂课的设计理念应该是以审美为主体核心,以学生为教育主体,以此达到师生共同体验、表现和享受音乐之美、舞蹈之美、绘画之美的目的。在此基础上,还要将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其中,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怀。

这是一节“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绘画课,它旨在通过让学生充分感受舞蹈的快乐,唤起生活中对艺术活动——舞蹈的观察和记忆,并将快乐的舞蹈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在本堂课当中,有两个最基本的教学内容。

1、用简洁的线条勾画出舞蹈者的优美姿态;

2、回忆、观察、体验舞蹈的姿态,画一幅快乐舞蹈的图画。

由于我所面对的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天真活泼、思维独特,对美术课有着浓厚的兴趣,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也比较强,不过,由于年龄小,他们的注意力集中短暂,在教学中,我注重利用音乐的感染力、游戏的牵引力进行教学,融聆听、观察、模仿、游戏、舞蹈为一体,让他们为我的设计所引领,在玩中乐,在乐中学。

我想通过自己生动的循序渐进的教学,达到以下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初步了解舞蹈及舞蹈动作的形成,并大胆表现出来。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欣赏、体验与练习中,培养学生对舞蹈中运动形象的观察、记忆和表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听听、画画、跳跳等活动,让学生享受舞蹈带来的快乐。

在这些目标里,我根据二年级学生已有的美术知识和年龄特征,把教学重点设为:了解舞蹈动作的形成是靠身体各部分和谐优美的运动产生的。难点是让学生大胆、自信地来画出各种生动的舞蹈动作。

新课标指出:教师的“教”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使每位学生坚信自己都有美术学习的能力,帮助他们在学习美术中去发现自己学习能力的“闪光点”,从而为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树立信心,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做好铺垫。因此,我结合学情,运用情景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情感激励法、游戏教学法等多种教法,让学生积极、愉悦地参与体验,并享受学习的快乐。学法方面,我主要是以观察、体验、感受、模仿、游戏为主,让学生乐于参与、积极思考。以此来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为此,我准备了cai课件和舞蹈剪影人物还有范画用具、花环、魔法棒等,将我的课堂顺序设计为以下六个步骤:

1、音乐欣赏,导入新课。

首先第一个环节,是欣赏一段好听的乐曲。让学生在听赏的过程当中,感受到乐曲明快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产生想要翩翩起舞的欲望。然后请他们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这种感受。以此导入课题《快乐的舞蹈》。俗话说,艺术是相通的,借助乐曲的感染力创设良好的艺术氛围,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教学环节的展开做铺垫。

2、初步感知,认识舞蹈。

在学生浓厚兴趣的基础上,我提出问题:同学们一定都喜欢跳舞,可是远古时候的舞蹈是什么样子的呢?激发他们思考。然后我现场演示远古时期人们劳作时手和脚的活动,手用以拍击,脚用以踩踏,在重复的过程中产生了有规律的节奏。然后让学生跟我一起拍打节奏,我配合他们的节奏模仿呼喊的姿态,这种简单的师生合作,让学生对舞蹈的起源有了简单的了解。再采用考考他们的形式,通过一组图片,领略现代舞蹈带来的视觉美感。

3、游戏引领,尝试表现。

学生了解了舞蹈的起源,并感受到了现代舞蹈的魅力,那绘画作品中的舞蹈是怎样的?如何表现出造型不同的舞蹈者呢?我先让学生欣赏画家德加的舞蹈者,感受艺术作品的美感,然后出示我国画家赵士英的水墨速写,引导观察画中人物的“s”形动态,引导思考,画家是如何练就照相机一般的眼睛,是怎样把舞蹈者跳跃的瞬间表现出来的。然后故弄玄虚地画出机械的动态,让学生分析发现原因——头、身子、四肢都没有动。接着出示一组舞蹈者的剪影,在学生在我有变化的1—2—3,3-2-1的应答方式下,兴致勃勃地模仿,在歪歪脖子、扭扭身子、伸伸胳膊、动动腿的时候,动态形成的原因自然生成——只有身体各部位和谐地运动,才能表现舞蹈者的姿态。尽管有了这样的认识,我特地加强处理,奖励他们,与他们玩定身法的游戏,将舞蹈视频定格成静止画面,让他们在游戏的趣味中,愉悦地同我一起学习用骨架图的方式表现人物的舞姿,好玩的游戏、轻松的模仿、简单的练习,这些是本环节的实施过程,也是本课的亮点之一。通过这一系列的情景学习,让学生在自然参与的过程中知道了:原来优美的舞蹈动作的形成是靠身体各部位和谐地运动产生的,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后面的练习做准备。

4、深化认识、自主表现。

画出了各异的动态线条,如何让人物形象更加充实生动呢?我播放课件,引导学生对舞蹈者图片进行细致观察,启迪他们回忆、想象舞蹈者的服饰、道具,然后迅速地在黑板上进行示范,将一个骨架人物变成一个形象充实丰满、动作优美和谐的舞蹈者。紧接着,在学生跃跃欲试的高涨情绪中,提出了作业要求,让他们在新的纸材——彩砂纸上大胆作画,尽情宣泄自己的创作热情。通过课件的展示和我的当场示范,学生对描绘出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所需的服饰、道具以及动作的表现有了更深的直观的认识。结合前一个环节中尝试表现的骨架人物,要完成一个完整的人物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了,教学难点在这里得以有效突破。

5、交流评析,欣赏提高。

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我关注每个学生,并适时对他们的每个阶段进行评价。等他们的作品大多完成以后,我用相机将有代表性的作业随堂进行拍摄,用电脑进行显示,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师评三种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尽量给每个学生以鼓励性评价,让他们在这样的展示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自豪感。

6、课堂小结

带着这样的情绪,播放着新课伊始感知过的音乐,和着明快的节奏,师生一起牵起手感受着舞蹈的快乐,似乎忘了那是课堂,只剩下快乐的我们。在我的课堂小结中,再一次地提到课题,祝愿孩子们每天都能快快乐乐,每天都有“快乐的舞蹈”。他们也会送给我,属于他们的个性的祝福。这既是点题,也是一次情感的升华,告诉孩子们,热爱我们的生活,爱我们因为爱而结识的每一个人。

就这样,我的这堂美术课就轻松地结束了。我的说课到此完毕。

舞蹈说课稿

根据学院要求,我们学期第一节课要对我们的课程进行说课,让大家对我们这一学期的课程有所了解。我的说课内容主要分为:课程基本情况、学生情况分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介绍、教学过程和学习方法的介绍四个方面。

《舞蹈文化概况及赏析》是我们音乐与学前教育系开设的一门舞蹈理论课程的公选课,本学期我们主要的学习内容是舞蹈知识及如何欣赏舞蹈作品。课程性质为考查课。

本课所针对的全院学生,他们没有任何舞蹈基础。

赏识了几种日常平常不常看的舞蹈,例如古典舞,踢踏舞之类。让我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古典舞,尤其是汉唐古典舞。我感受汉唐古典舞真正浮现了中国特色。

本学期共18周,周课时2节,共计36节。具体课时安排见下表:

(1)通过本节课让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舞蹈和舞蹈的基础知识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欣赏舞蹈作品。

舞蹈的定义与舞蹈的种类

1.讲解:在学习之前学生对身韵的了解还不够多,所以要先给学生说规定和要领,让学生有一个大致的概念。

2.影音欣赏:标准的示范是很重要的,在讲解完以后,应该自己示范给学生看,在示范的同时再给予一定的讲解,如重点、难点、要注意的地方。

1.观察法:学生通过老师的示范,自己开始进行一定的模仿,但是这只是存在于对动作的学习和识记。

2.加强对动作的练习: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不断的练习,已达到动作的规范度。

3.在将动作做到规范的同时,加入身韵中最重要的气息。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练习、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舞蹈说课稿

艺术活动是一种以个体的感受和富有个性的表达为主要方式的活动。《纲要》指出幼儿的艺术活动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韵律活动是幼儿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喜欢的艺术活动形式,能使幼儿在轻松、活泼、愉快的环境中通过身体动作去感受音乐形象,通过表情、动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认知目标: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性质。

能力目标:学习踢跳步、点肩、转手腕等基本动作。

情感目标:体验与同伴一起舞蹈的快乐。

重点: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性质。

难点:学习踢跳步、点肩、转手腕等基本动作。

xxxx

教法:

1.示范法:教师完整或部分难点动作示范,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2.分解组合法:把动作中重点、难点以及基本动作先分解再组合;

3.观察模仿法:教师示范,幼儿跟学;

4.个别教学法:对幼儿进行个别教练,因材施教;

5.讲解、提示、口令法:用语言帮助幼儿理解、感受、掌握和表达舞蹈的内容。

学法:

1.观察法:吸引幼儿注意力,启发幼儿主动性地学习。

2.操作法: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和模仿能力。

(一)开始部分

师幼问好,一起做热身运动操

(二)基本部分

今天呢,我们来学一个新的舞蹈,它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拾豆豆》,是一个东北秧歌舞,小朋友们想不想学呀(想)好,那我们先来听听这首儿歌的音乐旋律。

1.播放舞蹈音乐,让幼儿熟悉音乐旋律。

2.主要动作及要求

a.跳踢步:双脚交替绷脚后踢跳跃跑动。

b.点肩拾豆豆:一手手心向下点于肩上,另一手旁按手。

c.里绕花:从摊手经过团手里绕腕,停至压腕,用手腕带动手巾花。

d.压脚跟:身体前倾,膝盖蓄力,脚跟微抬起,一拍压下,要求有劲儿。

e.蝴蝶花:

(1)双手8点前斜下位交叉里绕花,同时体对1点,拧身至8点。

(2)双手旁斜下位里绕花,同时体对1点。

(3)双手2,同点前斜下位里绕花时体对1点,拧身至2点。

准备位置:3点方位准备,体对7点,双手肩前压腕持巾

准备音乐:幼儿摆好舞蹈动作。

(三)结束部分

1.师幼共同表演舞蹈。

2.小朋友们,这首儿歌好听吗?喜欢这个舞蹈吗?那今天回家以后,把新学的舞蹈表演给你的爸爸妈妈和你的小伙伴看。

今天回家后小朋友们给这个舞蹈重新编几个动作,下次活动的时候表演给老师和小伙伴们看。

中职维族舞蹈说课稿

(一)宗教性。

新疆的宗教氛围十分浓烈,宗教种类也非常多,主要有萨满教、印度教、佛教以及伊期兰教等,其中还存在很多的不同流派分支。

由于宗教与舞蹈有着天然的联系,所以与宗教并存的舞蹈种类丰富。

在众多维族舞蹈中,最具代表性的应该是萨玛舞。

这种舞蹈源自于萨满教,经过与其它文化元素的不断融合,逐渐发展为一种极具观赏性的舞蹈。

萨满舞的艺术特征与赛乃姆有同有异。

相同的地方是舞蹈的形式比较自由,人数也不受限制。

群舞中,除了有一个人居于中心扮演萨满祭神外,其他舞蹈都可以自由发挥,舞者的动作也不用统一规范;萨玛舞与赛乃姆的不同之处在于,舞蹈的整体神韵有所不同。

萨玛舞是由宗教仪式发展而来的,所以比较深沉和稳重。

而且这种舞蹈通常只在大型宗教或民俗集会时表演,萨玛舞的基本特点就是场面比较宏大,伴奏的声音也较为嘹亮。

所使用的乐器通常为唢呐和?鼓,舞曲的节奏虽然简单,却沉重有力。

表演萨玛舞时,舞蹈者的动作虽然存在差异,但必须与伴奏音乐的节奏保持一致。

萨玛舞就是依靠节奏上的一致性,来保证众多舞者在动作不一致的情况下,还可以形成整体上的融合与融洽。

(二)表演性。

新疆维吾尔族的舞蹈还个有较强的表演性,是舞蹈家在民间舞蹈的基础上,将自创或者借鉴来的舞蹈元素融入其中,使舞蹈的表演性更强。

与舞蹈的自娱性和宗教性不同,表演性的舞蹈通常小而精,这种舞蹈的参与人数往往较少,舞蹈的过程也较为短暂。

但是表演性舞蹈比较注重动作的表现,对动作的要求也较严格。

如果是多人共舞,还需要强调参与者们舞蹈动作的和谐统一。

因此,此类舞蹈在技巧性、观赏性以及艺术表现力等方面要求都较高。

维族舞蹈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其特殊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生活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

新疆维吾尔族的舞蹈历史悠久,凝聚着维族人民的聪明智慧与文化内涵。

长期的草原牧骑生活,加上多种宗教的繁衍和发展,使维吾尔族舞蹈带有浓重地域风情和宗教色彩,博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维吾尔族舞蹈在继承了古代鄂尔浑河流域与天山回鹘乐舞蹈传统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古西域乐舞的精华。

具体来讲维吾尔族舞蹈的艺术风格表现如下:

(一)造型。

新疆是我国著名的歌舞之乡,其民族民间舞蹈形式丰富多样,是各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乏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舞蹈艺术美感的获得方面,主要就是通过对舞蹈的外部形态动作开始的。

舞蹈的绝妙动作、优美姿态以及娴熟技巧,都能够在舞蹈过程中展示出来。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造型。

维吾尔族舞蹈的造型可以给人以动静结合的美感,是一种风格美的体现。

比如舞蹈《摘葡萄》在表现摘葡萄和摘到葡萄后,品尝葡萄时,采用了多次的静态造型,造型可谓栩栩如生、优美挺拔。

将葡萄园内采葡萄姑娘们的天真、执着、纯真性格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甚至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在观众的心目中,对《摘葡萄》的舞蹈形象也越加深刻和持久。

维吾尔族舞蹈的舞姿造型主要表现为昂首、挺胸、立腰、拔背的体态特征,从而带给人一种高傲挺拔、外向、积极的感觉。

而且在头部、肩部与腰部等部位的运用方面,也需要形成相互协调,形象生动的优美造型。

(二)动态与动律。

维吾尔族舞蹈不仅造型具有独特的艺术韵味,它根据表演者的动作衔接变化,将优美的动态与动律深刻的印在观众的心里。

维吾尔族舞蹈具有热烈奔放的感情特点,在弦鼓声声、左旋右转、闪胸下腰的过程中,将那种欢快朴实的动态美感充分的展现出来。

维吾尔族舞蹈利用移颈、打指、翻腕等装饰性动作来进行点缀,形成了乐观、热情却不轻浮,细腻稳重却不琐碎的艺术风韵。

女舞者继承与融合了古西域乐舞的主要特征,腰部柔软灵活,舞姿轻盈敏捷,其中常见的动律――微颤,利用膝部的连续性微颤和动作变换前瞬间的微颤使动作看上去更加柔美、衔接自然。

现在的赛乃姆中依然比较常见的扬眉动目,晃头移颈、拍掌以及快速行进中的突然停止等,都带有鲜明的古西域乐舞风格。

维吾尔族舞蹈的下腰有快慢之分,其中的代表性人物――维族舞蹈家迪丽娜尔表演的《摘葡萄》中就有动脖子下腰的动作,其动作轻柔却充满韧性,再与柔肩、手腕、腿等结合起来,配合巧妙,美感十足。

另外,旋转也是维吾尔族常用的舞蹈技巧之一,旋转时要求速度要快,且姿态多样,有时戛然而止。

这种连续旋转过程中不断变换舞姿的舞蹈技巧,对舞者的技艺要求极高,大多数舞蹈都以竞技性旋转来达到表演的高潮,这也是维吾尔族舞蹈动态动律的独特风格之一。

(三)节奏。

舞蹈是一种与音乐结合方可发挥其最大魅力的艺术形式,舞与歌的相互辉映能够让舞蹈的感染力大幅提升。

新疆维族舞蹈非常重视节奏对舞蹈的主导作用,比如《手鼓舞》、《萨巴依舞》等,只凭借简单的道具以及拍点就可以表演出富有感染力的舞蹈动作。

维吾尔族舞蹈不论是跳、转、翻、腾,还是扭、摆、进退,甚至表情与眼神都会和着伴奏音乐的节奏,紧扣音乐的旋律,能够表现出舞蹈过程中微妙的节奏美感。

近年来,很多优秀的维吾尔族舞蹈作品,都在其节奏中恰当的.融合了现代的文化元素与节奏特征,使维吾尔族舞蹈更具时代感。

在节奏方面很多维吾尔族舞蹈改变了固有的节奏规律,注入了一些时代元素,从而使节奏的时代特征更加明显,节奏也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

比如在舞蹈中手鼓与舞蹈紧密结合在一起,在舞蹈中鼓点节奏与舞蹈动作能够和谐统一起来,形成高度的吻合,手鼓音乐快、舞蹈也快,手鼓音乐如果慢,则舞蹈也慢,有时也会出现相反的情节。

手鼓的节奏特点,已经成为当前维吾尔族舞蹈的重要音乐表现之一,使舞蹈的节奏感更加具有艺术特色。

(四)神韵。

“神韵”是一种高级的美感形态。

维吾尔族舞蹈中的神韵是一种感性的、鲜活的、漂移的气质风采。

虽然这种神韵没有具体的表象,但观众可以在整个舞蹈过程中,都切实的感受到。

神韵就是通过不同的韵律和风格,来感染观众,是舞者们自身个性所构成的审美形态。

能够对观众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使观众能够陶醉其中,甚至随之舞动。

比如《摘葡萄》就充满了维族舞蹈特殊的神韵,舞蹈者能够通过热情多变、灵巧轻盈的舞姿来引导人们的联想,使观众被其神韵深深打动。

三、结语。

新疆维吾尔族舞蹈是维吾尔族人民传承下来的宝贵艺术财富,成为新疆具最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

维吾尔族舞蹈以其热情、奔放、积极向上的舞蹈形态,不断感染着新疆少数民族和其它民族的人们,不仅丰富着我国的传统艺术文化体系,也成为我国民族精神的重要组织部分。

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风格美探析【2】。

摘要: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风格美是在舞蹈创作的基础上,结合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以及对民族文化的探究而逐步形成的。

它是对舞蹈更深层次的表达,是将舞蹈上升到了另一个新的高度,从更高的角度来表达了舞蹈的美。

本文首先通过对维吾尔族舞蹈风格美的概念界定,分析了其是如何形成的以及特点,最后探究了维吾尔族舞蹈风格美的创新。

关键词:风格美;风格形成;风格创新舞蹈是一种表现美的艺术形式,而舞蹈中的风格美又是舞蹈美的代名词。

舞蹈作品的好坏不仅仅取决于它的表现形式和内容还关乎其风格和特色,有没有传递民族的传统文化、风土人情、心理素质以及思想情感等。

维吾尔族是新疆主要的民族组成部分,它的歌舞艺术广为人知,所以维吾尔族舞蹈基本上是新疆舞蹈的代名词。

所以对维吾尔族舞蹈风格美的探究对于新疆其他少数民族的舞蹈艺术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疆各个少数民族的舞蹈都有着各自的风格特征,它与这个民族的历史、社会制度、地理环境、文化教养程度以及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但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民族的心理特点。

我们从新疆本土舞蹈演员高超精湛的舞蹈表演艺术中,可以真切明白地感受到来自天山草原人民的豪放与热情,以及对边疆生活的热爱以及可爱率真的新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维吾尔族组舞蹈风格美的形成需要一定的社会经验和时代背景条件,而且维吾尔族舞蹈风格美的形成是通过其舞蹈中特有的独一无二的风格来传递的。

(1)造型。

众所周知新疆享有“歌舞之乡”的称号,民间舞蹈多姿多彩,已经深深扎根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了。

人们感知舞蹈艺术的美最先是从外在的动作以及造型开始的,优美婀娜的舞姿、娴熟高超的舞蹈技巧以及在舞蹈中所传递的神韵都是通过外部形态来给予人们美的享受的。

所以说维吾尔族舞蹈的造型是风格美的一种重要体现,直接给予了人们视觉上的冲击。

维吾尔族舞蹈的舞姿造型主要是昂首、挺胸、立腰拔背的体态特征,给人一种高傲挺拔、外向纤细的感觉,同时加上头、肩、腰、肘、腕、膝部直至脚步动作的灵活运用,衍生出各种不同的姿态和造型。

例如,舞蹈《摘葡萄》通过动静结合的舞蹈表现形式,展现了少女在摘取葡萄以及品尝葡萄时的天真烂漫、憨厚灵巧、执着坚毅的性格特征,惟妙惟肖出神入化,让人忘乎所以深陷在舞蹈的美中,也强化了舞蹈在观众心目的地位。

(2)动态与动律。

维吾尔族舞蹈不仅造型令人神往,其通过舞蹈演员的动作衔接,使观众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共鸣,形成了优美的动态和动律。

维吾尔族舞蹈给人热情奔放的感觉,随着音乐、舞蹈动作的完美配合,让人感受到非同寻常的动态美。

舞蹈中常出现的移颈、打指、翻腕灯动作,形成了热情豪放但又不失矜持的风格特征。

轻盈的舞姿和柔软的腰部动作都是从古西域乐舞中继承而来的,微颤是在维吾尔族舞蹈中常见的动律,其特点膝盖部分的连续颤动和变换动作之间的自然衔接,时至今日在赛乃姆中依然可见,像扬眉动目、晃头移颈、拍掌等动作都是动静结合的典范。

在维吾尔族舞蹈中,下腰有快慢之分,如著名的维吾尔族舞蹈家迪丽娜尔表演的舞蹈《摘葡萄》中的动脖子下腰,弯下去时十分柔软,起来时却力道十足,加之肩部、手腕以及腿部的配合向我们展现了画面感十足的形象。

(3)节奏。

舞蹈和音乐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维吾尔族舞蹈十分重视节奏对舞蹈的控制,如维吾尔族的《手鼓舞》《萨巴依舞》等仅凭借单一的道具和拍点就能表演出具有艺术感染力的舞蹈。

现今,一些舞蹈流于形式,只靠华丽的演出服装和舞台场景以及喧闹的音乐声来撑场面,一旦拿走这些附加因素,舞蹈作品则变得十分苍白无力。

而在维吾尔族舞蹈的表演形式当中,不管是跳跃、扭动还是摇摆等,每一个眼神甚至呼吸都是紧扣音乐旋律的,展示了维吾尔族舞蹈中特有的节奏感。

在层出不穷的维吾尔族舞蹈有些作品当中,就是将节奏和文化意识形态巧妙地结合了起来,是舞蹈与时俱进,具有浓重的现代感。

这种巧妙的融合不仅仅是形式、动作等表层的变化,而是在节奏上产生了深刻的改变,加入了时代的元素,相互碰撞出一种节奏的美感。

比如说在维吾尔族舞蹈中手鼓与舞蹈的配合就是一个典范,在舞蹈中讲究鼓点和舞蹈动作的协调性和统一性,手鼓鼓点快,舞蹈速度也加快,手鼓鼓点慢,舞蹈速度也随之放慢,但有时也相反。

舞蹈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xx师范学校的教师:xxx!

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维吾尔族民间舞蹈》。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六个方面来阐述我本次课程的设计理念,下面让我带大家一起走进我的说课课堂。

舞蹈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程之一,维吾尔族舞蹈则是舞蹈教学的主要课程之一。本课是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舞蹈》(基础版)(第二版)第三章民族民间舞蹈的第四节。这是一本专门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三年制学生的书籍。这门课程实施,可以实现学前教育专业对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要求,培养实用性的专业人才。

要制定目标,就要全面、准确的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因此我首先进行的是学情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前教育专业越发受到多方面的重视,幼儿教育越来越正规化、专业化,这就需要一批具有专业技能的学前教育工作者。

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与艺术院校的舞蹈专业训练不同,学生所掌握的舞蹈基础知识和舞蹈基本技能,主要是为了将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而不是要培养专业的舞蹈演员,所以幼师专业的舞蹈课不是专业性的训练而是要适应幼儿教育的素质教育。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学前教育专业二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本教材中的理论基本知识,进行了基本训练,以及民族民间舞中的汉、蒙、藏族舞,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能力,接受能力较快、思维活跃,易于融入本课程学习氛围,但部分学生行为习惯较差,学习态度不端正,有待多方、多时引导教育。

根据这些情况,我把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通过维吾尔族舞蹈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风格,基本造型,动作韵律特点。

能力目标:扩大丰富学生的眼界及知识,广泛积累舞蹈素材,以便不断提高自身鉴赏,舞蹈表演的能力,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的动作融会贯通,能进行简单的创编。

情感目标:培养并提升审美情趣,热爱民族艺术,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重点:步伐中的横垫步、三步一抬

难点:点步摇身,点颤动律中摇身与膝部微颤的协调配合

1、教法分析

根据学情分析情况,以“能力为本,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主要采用了:

(1)直观演示法:利用现代影像技术让学生欣赏一些维吾尔族舞蹈精品,一边欣赏一边向学生讲述其表现内容、风格特点、动作节奏、服装舞美等,让学生开阔眼界,认识到舞蹈之美:人体动作的美、队形的美、服装的美、音乐的领略各种舞蹈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其次,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舞蹈是肢体语言。在教学中优美规范、富有感染力的示范动作和熟练的舞蹈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舞蹈学习中。

(2)谈话讨论法: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活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的责任是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引导和启发学生积极地思维。经常提出问题,与学生相互讨论。及时了解反馈信息,在教学中进行调整。

(3)讲解讲述法:

“口传身授”一直以来都是舞蹈最主要的教学法。

(4)操作练习法:

a、反复练习法。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精准。

b、分组练习与比较练习相结合,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现在的学生自我表现欲非常强,喜欢向别人展示自己较为优秀的一面。我利用这一心理特点,每学完一组动作后,让学生分小组轮流练习,互相观摩。观摩的学生要认真观察、学习同学的优点,对表演中存在的缺点或不足要指出并加以纠正,这样既掌握了学生学习中的难点问题,给老师纠正问题提供了依据,又提高了学生的自我鉴赏辨别能力。为今后的教学打下基础。

(5)总结归纳法:每节课结束前的两三分钟,让学生小结一下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动作名称、风格特点、要领、难点等,避免“踏出教室门,知识还老师”的现象。

(6)考试检验法:学期中、学期末都组织一次考试,事先把所学组合的名称写在小纸条上折起来,让学生任意抽取其中一个作为考试内容,促使学生把每个组合都复习好。另外,提前几周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交给他们一个简单易学的儿童歌曲,利用集体的智慧,发挥集体的力量来尝试小舞蹈的编导,让每个小组轮流表演,大家共同讲评。

2、学法分析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法和学法是相互统一的,有什么样的教

法就有什么样的学法,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的学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观察法

(2)讨论法

(3)操作法

(4)归纳总结法

基于教学方法分析,根据教学内容要求,舞蹈课通常为两节连堂

第一课(多媒体教室)ppt展示,导入新课。

1、现场播放几段音乐,请学生思考问题:

(1)音乐是那个民族的舞蹈?

(2)音乐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

2、讨论维吾尔族音乐特点:

手鼓是维吾尔族舞蹈不可缺少的,它的节奏情绪活泼、愉快维吾尔族舞蹈中几种常用的鼓点:

4/4咚嗒咚咚咚嗒嗒|

3/4嗒咚咚咚

3、维吾尔族舞蹈欣赏。

讨论:

1、和我们之前学过的民族有什么区别?

2、维吾尔族的服饰特点?

3、维吾尔族舞蹈用得最多的动作有哪些?

4、高潮部分都采用了一些什么技巧?

4、回忆巩固之前的各民族民间舞。

学生经过音乐、视频以及复习对比,对维吾尔族舞有了感性认识,有了学习的兴趣,才有学习任务的的动力,引出任务。

5、维吾尔族舞蹈介绍,特点及技巧讲解。

6、引出下节课的步伐组合视频。

第二课(舞蹈教室)讲解内容,演示操作。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活动组合

3、维吾尔族舞蹈开范儿

(1)基本体态

(2)基本手形

(3)基本脚位

(4)基本手位

(5)基本动律

(6)手臂动作

4、步伐组合

(1)示范

(2)分解动作

(3)合音乐

(4)对学生舞蹈反馈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强调分析

(5)练习、纠正(个别教学法)练习、分组(学生找问题)——练习、对比找问题

5、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最后两三分钟,让学生小结一下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动作名称、风格特点、要领、难点等。

作业:

1、加强步代练习,强调腿部的控制性,注意不同步伐之间的转换

2、完整、熟练地掌握所学组合

3、分组,自选音乐(3分钟以内)用所学的步伐加以创编

最后,是我对本堂课教学过程的反思部分。

本课通过维吾尔族舞蹈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维吾尔族舞的基本风格和动作韵律特点,对于难点“点步摇身”的动律不是一下子就能掌握的,也许只有极个别的学生能协调好摇身与膝盖微颤的动律,但单一的“摇身”和“点颤”却是必须掌握的。步伐组合要合每个人都能记住动作,下来再慢慢找感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上我也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真诚的表扬、细致的分析。

真诚的表扬缺乏那些自信的学生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最能激起他的学习热情。尤其对于那些很少得到表扬的学生,真诚的赞扬会让他充分发挥内在的潜力。

二、多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

在课堂上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和舞台,使他们感

受到自己的潜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更好地帮助克服自卑、产生自信。

三、随时巩固学生的自信心。

当看到学生们因不断成功而取得了宝贵的自信时,经常用“你真棒、你能行”等鼓励性的语言,创设出一个温馨、和谐、愉快的舞蹈课堂氛围。不断地支持、鼓励,以巩固他们的自信心。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都会不断地努力舞蹈课的效果也就越来越好。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说课内容,感谢聆听,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舞蹈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讲课的题目是《胶州秧歌基本步伐》,这节课是高教版《舞蹈》(第二版)民族民间舞中的《汉族民间舞》。本节课我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首先我想先将我所选用的教材进行简单的分析:我所选用的教材是高教版《舞蹈》修订版,这一版教材遵循科学性、时代性、广域性、实用性的基本原则,突出“广、浅、实、新”的特点,教材把整本书分为五章,汉族民间舞属于第三章内容之一。为了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知识目标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掌握胶州秧歌的基本步伐”,第二个方面是“将基本步伐与已学过的手臂动作相结合”。知识目标的确立是依据教材的安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系统的掌握本节的知识点而设立的。在掌握了基本的知识点之后,我会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编创一个小组合,这也就完成了本节课的能力目标。能力目标的确立主要是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将理论投入实践当中,巩固所学知识,并可以活学活用。情感目标是通过同学间交流合作,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在知识目标中,“步伐与手臂动作相结合”是学生比较难掌握的一部分知识,因此我将这部分知识点定位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教师示范并讲解的形式,通过感官上的认识来启发学生,从而帮助解决教学的难点。能力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小组练习和创编组合等形式,来提高学生对于常见步伐的表演能力,这是本节课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因此,我将“基本步伐的表演技巧”设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通过学用结合的形式,把课堂教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帮助解决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对于幼师专业的学生来说,舞蹈课是基本技能课之一,学生也喜欢,学习积极性也很高,但是学生底子差、理论知识缺乏,实践经验更谈不上。因此,我会利用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这一特点,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而且还能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会学习。针对以上情况,为了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我主要选用了以下四种教学方法:

这主要是针对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都比较欠缺的情况,在学习新课之前,由教师展示一段小组合,让学生先有感官上的认识,明白胶州秧歌常用步伐有哪些,都与哪些手臂动作相结合,这样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的接受新授知识。

学习舞蹈的第一步是“模仿”,在讲授新知识点时,教师要多示范,而且边示范边讲解,学生则随着老师一起做动作,模仿老师的基本动作和舞蹈感觉,在掌握了基本动作要领后,慢慢形成自己的表演风格。

教师的语言是最能直接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教师的语言生动,学生就会很容易接受。在这节课中,我会不断的用语言来启发学生,将复杂的动作要领简化,同通俗化的语言进行启发,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第一时间接受新知识点,还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这对于圆满的完成教学目标是很有帮助的。

由于本课题的知识点不容易掌握,所以我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引导观察、启发探究、学用结合”等形式,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从而形成“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直观展现胶州秧歌的表演风格。(目的:形象直观的展示,使学生可以很容易掌握教学内容。)。

在开始新课前,由教师展示一小段胶州秧歌组合,组合中包含手臂动作和相配合的常见步伐,即导入了新课,又给学生一个感官上的认识,便于后面新授课的学习。在教师展示前,我会创设问题情境,也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教师表演,还可以相互讨论交流,由学生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设计理念:创设问题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切入,形成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尊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避免了教师的“填鸭式”教学。)。

环节1、教师在讲授新内容时,采取示范讲解的方法进行,教师在前面带领、学生在后面模仿,教师把整体动作进行分解,并逐一进行讲解,包括头部、胯部、腿部、脚部的动作要求。做到简单明了,便于学生接受。(设计理念:在轻松的氛围中接受抽象的发展思想,提高了学习效率。)。

环节2、学生分组练习,在学习了基本动作后,我会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教师则在巡回指导。(设计理念:通过感官的认识来启发学生,对于所讲知识点,学生更容易接受。)。

环节3、已学知识点回顾,新旧知识点相结合,巩固所学知识。

知识回顾的内容是复习已学过的手臂动作,因为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学习胶州秧歌的基本步伐,并要将步伐与手臂动作结合起来,因此在学习新知识点之后,安排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带领学生将上身的手臂动作与基本步伐相结合,共同进行练习。(设计理念:学用结合,巩固所学知识。)。

在学生基本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点后,引导学生将单一的动作相结合,配合音乐,编创出一个小组合。这一环节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我想通过这一环节,在根本上解决教学重点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完成教学目标。(设计理念:将理论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是巩固知识的最好方式。学生角色的转变,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对本课题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进行了检测,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小结交流:为了巩固教学成果,我将这个环节设计成让学生交流学习心得、小结本节课内容,最后教师补充,整合本节所学知识。

2、布置作业:我认为好的教学成果应该延续到课下,因此我准备让学生在本节课结束后,自主学习一个胶州秧歌的成品舞蹈,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我一直认为:一堂好的舞蹈课,不应该是枯燥的,作为教师,应该用自由活泼的教育方式,在课堂上,更应始终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基本原则,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接受难懂的知识。而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基本上遵照了以上原则,比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是这当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不当之处,希望得到各位领导、各位同行的帮助和指导!谢谢!

舞蹈说课稿

民族民间舞是幼师专业学生的重点学习内容。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文化古国,各民族民间舞是我国传统舞蹈艺术的源泉,而藏族民间舞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具有纯朴,健壮,粗犷,豪放的特点,种类丰富,形式多样。本节学习的动作及动作组合,难度比学习过的锅庄要大,是为今后创作舞蹈作品和技能考核打基础的。

2、教学目标。

我们幼师班学生,没底子,基础较弱。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藏族舞基本动作及组合的教学,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藏族舞蹈的风格、舞步、造型、动作韵律特点,积累舞蹈语汇素材。

(2)培养、增进学生热爱少数民族文化的情感。

3、教学重点、难点。

(一)的基础上,本节课的重点掌握踢踏步组合风格特点,难点在于把握在每个动作中都要有颤膝的动作在里面。

1、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结合学生能力水平及舞蹈专业的特点,采用面对面示范,直接面授与学生练习相结合。采用“示范——讲解——模仿练习”相结合的动作训练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动作的要领,解决动作规范问题。教学中教师注意让学生多提问、多观察、多动脑、多练习,教师多鼓励、多引导、多帮助的互动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克服传统的一味“传授式”“训练式”的教法。根据教学内容、目的、方式、时段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教法。如示范、讲解、比喻、对比、启发、讨论、提问、练习等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特别强调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要求应有所不同。对学习领悟慢的学生要及时的给以帮助和肯定。

2、在教学中学生以“动”为主,充分感知肢体的感觉,在练习中通过观察、模仿、对比、思考、提问、帮助等方法领悟知识技能要点。特别是难点,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做动作,正确评价学生的问题,尤其让差生多锻炼,多给机会,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让每组的组长以点带面的帮助组员练习好每个动作。

1、复习引入。

(1)首先让学生集体练习颤膝、踏步、踢踏组合。

(2)让学生们谈谈:经过前面的学习,你对藏族舞蹈有了哪些了解?(这一环节主要检查学生在课后对第一部分内容的掌握情况)。

(3)对学生舞蹈蹈反馈中出现的易错动作进行强调分析,并让学生进行完整的练习。

2、新课教授在本教学环节中:

(1)采用示范——讲解——模仿——练习的程序,

首先教师示范,让学生注意藏族舞蹈的'特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这个环节教师把舞蹈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让学生们仔细观察,记住这些动作的空间位置,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随后教师把这些动作进行分解,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使动作深入人心(这一环节教师要用慢动作讲解的方法来突出教学的重难点)。

再来就让学生自己去模仿,领悟,由组长带队进行分组讨论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设置这个环节主要是为了增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让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在这过程中,不时的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对比,“谁的动作做得好看?”“为什么好看”“对在哪里,错在哪里?”;教师的动作与学生的动作进行对比,“老师做动作时,身体的各个部位是怎样的?”;自己与自己对比:镜子是最好的老师,通过镜子,把一些动作上的细节给弄清楚,“一样的动作,我这样做与那样做哪个更漂亮?那个更体现藏族舞的特点?”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找准藏族舞的特点。)。

最后进行分组展示、巩固提高。

(2)为了让动作更加规范化,教师一边示范动作,一边讲解要领,随后把每一个基本动作逐个逐个的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组合。(让学生先做慢,在准确的基础上再做快)。

(3)舞蹈不仅是动作的艺术,还要有灵气、情感和优美的姿态。尤其是我们幼师班学生,因为基础不好,不懂得怎样在舞蹈中运用感情。当他们已能基本完成舞蹈时,我就去引导他们怎样去运用舞蹈中的眼神,处理舞蹈中的感情。从深处去挖掘学生表达情感的本能。(重点在于眼神、面部表情和动作的配合)。

3、布置了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对今天学习的内容进行到位的练习,要识记住每个动作,并融入情感表现,就好像自己是在舞蹈上表演。

4、最后,教师总结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情况,(总体要以鼓励为主,这是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舞蹈说课稿

艺术活动是一种以个体的感受和富有特别的表达为主要方式的活动。《纲要》指出幼儿的艺术活动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韵律活动是幼儿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喜欢的`艺术活动形式,能使幼儿在轻松、活泼、愉快的环境中通过身体动作去感受音乐形象,通过表情、动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认知目标: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性质。

能力目标:学习踢跳步、点肩、转手腕等基本动作。

情感目标:体验与同伴一起舞蹈的快乐。

重点: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性质。

难点:学习踢跳步、点肩、转手腕等基本动作。

xxx。

教法:

1.示范法:教师完整或部分难点动作示范,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2.分解组合法:把动作中重点、难点以及基本动作先分解再组合;。

3.观察模仿法:教师示范,幼儿跟学;。

4.个别教学法:对幼儿进行个别教练,因材施教;。

5.讲解、提示、口令法:用语言帮助幼儿理解、感受、掌握和表达舞蹈的内容。

学法:

1.观察法:吸引幼儿注意力,启发幼儿主动性地学习。

2.操作法: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和模仿能力。

(一)开始部分。

师幼问好,一起做热身运动操。

(二)基本部分。

今天呢,我们来学一个新的舞蹈,它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拾豆豆》,是一个东北秧歌舞,小朋友们想不想学呀(想)好,那我们先来听听这首儿歌的音乐旋律。

1.播放舞蹈音乐,让幼儿熟悉音乐旋律。

2.主要动作及要求。

a.跳踢步:双脚交替绷脚后踢跳跃跑动。

b.点肩拾豆豆:一手手心向下点于肩上,另一手旁按手。

c.里绕花:从摊手经过团手里绕腕,停至压腕,用手腕带动手巾花。

d.压脚跟:身体前倾,膝盖蓄力,脚跟微抬起,一拍压下,要求有劲儿。

e.蝴蝶花:

(1)双手8点前斜下位交叉里绕花,同时体对1点,拧身至8点。

(2)双手旁斜下位里绕花,同时体对1点。

(3)双手2,同点前斜下位里绕花时体对1点,拧身至2点。

准备位置:3点方位准备,体对7点,双手肩前压腕持巾。

准备音乐:幼儿摆好舞蹈动作。

(三)结束部分。

1.师幼共同表演舞蹈。

2.小朋友们,这首儿歌好听吗?喜欢这个舞蹈吗?那今天回家以后,把新学的舞蹈表演给你的爸爸妈妈和你的小伙伴看。

今天回家后小朋友们给这个舞蹈重新编几个动作,下次活动的时候表演给老师和小伙伴们看。

舞蹈说课稿

《采茶》是大班下学期的韵律活动,这4曲子分为四个乐句,讲述了春光明媚,采茶姑娘高高兴兴走到茶园,忙着采茶的欢快场面。音乐节奏欢快,每一句都以长音结尾,让幼儿园小朋友比较容易地区分乐句。现在正是春暖花开,茶香飘逸的时期,苏州名茶“碧螺春”已家喻户晓。前两天还组织了幼儿园小朋友到东山茶庄去亲自尝试了采茶、制茶、品茶的活动。为了能进一步深化这次实践活动的教育功能,表达幼儿园小朋友的内心体验,我选择了这个教材,让幼儿园小朋友将生活化的动作向着细腻化的表达。

《纲要》明确地强调,丰富幼儿园小朋友的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幼儿园小朋友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我班有部分幼儿园小朋友信心不足不愿意表演给别人看,特别是韵律活动中,孩子们大部分趋向模仿教师的示范,创新意识不强。所以结合《纲要》的要求和本班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在幼儿园小朋友熟悉音乐旋律和结构的基础上,学习采茶的基本动作。

启发幼儿园小朋友创编不同节奏、方位及幅度的采茶动作,根据图谱组成一只完整的舞蹈。

通过活动让幼儿园小朋友体验到劳动的快乐。

幼儿园小朋友采茶的活动录象资料

采茶课件一个

茶园情景布置

摄象机一个

本节课的主要步骤分为四个

1、看采茶活动的录象资料,讲述自己是怎么采茶的,学习采茶的基本动作。

2、听音乐,了解音乐的性质。

3、看图谱创编动作。

4、拍摄录象自由表演。

观看录象,讲述生活经验,重点学习采茶动作。

1、提问:小朋友你们看电视里是谁呀?在干什么?那你们都是怎么采茶的?请你用动作试一试。

(这个录象资料是小朋友在采茶时拍摄的,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影象后会非常高兴,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有的幼儿园小朋友会说“我是两只手同时采摘的”有的说“我是左右手交替采的,一根一根放……艺术允许幼儿园小朋友自由参与,自由发挥,容许参与者将自身内在信息与外在信息广泛交流,这种开放性特点给幼儿园小朋友的自我表达提供了丰富而广泛的天地。

2、学习采茶动作,将动作细腻化,体现教师的引导功能。教师除了要不断激发幼儿园小朋友的创造性之外,传播性内容也要把握好。所以将镜头定格在采茶姑娘的手部动作上,让幼儿园小朋友观察她们是那两个手指动的,向什么方向动的,怎么动的?可以运用示范、讲解、练习的方法来学习基本动作。特别致意“凤点头”的手型和拇指、食指的曲伸节奏,接受力强的还可以提示他们通过提压手腕来夸张动作,将韵律感表现得更优美、柔和,协调性差的就将手关节动起来就行了。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曲子,名字就叫《采茶》想听吗?让幼儿园小朋友对音乐有一个初步、完整的感知。

3。听了这首曲子有什么感觉?根据幼儿园小朋友的回答总结:听了这首曲子就能想到茶园里非常热闹,有的托起茶篓,幼儿园小朋友忙着采茶,有的寻找茶叶忙碌得很。通过提问总结将抽象的音乐,情景化、具体化,有利于幼儿园小朋友有内容有动作可表达,而不是空洞的,将音乐于生活经验相结合,儿发展规律中的“建构性”原则。

高中舞蹈说课稿范文

幼儿舞蹈说课稿是为了培养学生在幼儿园舞蹈教学中组织教学。舞蹈教学是艺术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属于美育的范畴,幼儿舞蹈说课稿分享给大家。

我说课的内容是幼儿园教师进修舞蹈教材中的重要一课《幼儿舞蹈教学》。

《幼儿舞蹈教学》这一舞蹈内容,是在学生经过课堂实践学习了幼儿舞蹈常用步法、律动、幼儿歌表演、幼儿集体舞等前提下,初步掌握幼儿园舞蹈教学的一般方法,以及在进行教学时的一般规律,通过幼儿舞蹈全面系统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教学、改编、创编新舞步的能力。

舞蹈教学是艺术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属于美育的范畴,作为未来的幼儿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舞蹈在幼儿教育中,是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重要手段之一。

在了解幼儿舞蹈与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密切关系,和幼儿园舞蹈教学的基本纲要与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还要研究如何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把知识、技能和情感的培养,贯穿教学的始终,并根据教学规律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幼儿园舞蹈教学的一般方法,并懂得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2.培养学生在幼儿园舞蹈教学中组织教学。

3.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由于幼儿舞蹈教学方法是本节课的中心问题,又是最关键的内容,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幼儿舞的几种常用教学方法。然而,在掌握了教学方法时,还要懂得在什么样的舞蹈教学中该选用哪一种教学方法,因此,本课的教学难点是:怎样合理运用幼儿舞蹈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标,本节课我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练习为主线”这一原则,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教学方法选用引导操作、议论、概括、练习的方法和采用录音磁带放伴奏音乐来辅助教学,努力营造一个“实在、有序、轻松”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参与教学全过程,主动探索、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本节课的教学程序如下:

一、激趣引入。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探索的一种动力和成功的诱因”。放磁带让学生回忆所学过的幼儿舞基本步法,歌表演和成品幼儿舞〈〈摘星星〉〉的伴奏音乐,采用以旧引新,创设“悬念”,引入新课,在让学生回忆所学幼儿舞内容时,教师提问:假如你现在站在舞蹈课室讲台上,面对小朋友要把老师教过的律动教给小朋友,那你该采用哪种教学方法,才能使小朋友最易于接受呢?从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

二、引探新知。

在引导学生探新时,为了较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依据大纲有关“幼儿舞蹈有哪几种教学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平时学过的律动、歌表演、表演舞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摸索出哪种方法最适于律动,哪种最适合歌表演等。这部分教学我按照三个步骤设计:1、讲解、演示2、引导议论3、概括运用。

1.讲解、演示。

在教学中,先讲解幼儿园舞蹈教学的一般方法包括:(1)示范法;(2)练习法;(3)分解组合法;(4)观察模仿法;(5)游戏法;(6)语言提示、讲解、口令的方法;(7)个别教学法。让学生用最快的办法了解掌握这些教学方法的作用。在讲解的同时,并且配以以前自己在教学时一些比较有针对性的动作或表演加以演示。

2.引导议论。

比如我现在要教一段集体舞,那么必须先要熟悉集体舞的伴奏曲,掌握基本节奏,然后根据集体舞的形式,进行必要的基本动作、角色动作教练,最后再组合完整,反复练习。而在教基本动作时,同学们应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呢?角色动作又是用哪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议论。

3.概括运用。

通过学生自己所学过的幼儿舞内容,结合所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这些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是相辅相成的、互相渗透的,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必须从教学目的,教材特点和幼儿实际接受水平出发,从而概括出:例如在进行律动教学时,要熟悉了解律动音乐的形象和节奏,要抓住动作的形象和节奏进行的有效的教学活动,教师要讲明律动动作的形象特点和富有感染力的示范,然后让小朋友观察模仿进行练习。再如在歌表演教学时,首先必须唱好歌,然后教练基本动作,讲解歌曲形象与动作形象情绪配合一致性的要求,分句或分段练习,最后完整练习。

为了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教学方法,要求学生把学过的律动《伸伸手、弯弯腰》,歌表演《摘星星》磁带听一遍,并请几位同学把这三小节舞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最后进行小结,让学生质疑问难,师生共同解答。

三、巩固练习。

幼儿园舞蹈教学大纲,设计了如下练习题:

1.基本题:巩固练习好幼儿舞所有内容。

2.变化题:比如进行表演舞《蜗牛和黄鹂鸟》教学时,应该用哪些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3.操作题:让学生用示范法试讲律动《坐飞机》的教学方法。

4.发展题:放一小节儿歌,让学生即兴创编简易动作,并进行教学演示。

在学生练习中,教师边根据信息反馈,边引导解决存在问题,通过多项练习,既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活跃思维,又培养了能力,练习后,教师结合舞蹈教学方法的广泛应用性,渗透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四、课堂总结。

为突出幼儿舞蹈教学的教学方法及运用,按照运用规律,师生共同进行课堂总结幼儿舞教学方法运用时要注意如下问题:

1.弄清授课内容是基本动作或律动等。

2.运用的教学方法要注意密切结合小朋友的实际接受水平。

最后,布置幼儿舞《春天在哪里》用哪些教法,下一节课分组练习。

这节课通过采用引导操作、议论、概括、训练的方法,既使学生掌握了幼儿舞蹈教学方法,又培养了学生正确运用所学教法,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高中舞蹈说课稿范文

本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音乐课本上册第一单元《青春的旋律》。在《青春舞曲》一课的教学中,主要是体验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引导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相互合作,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表现歌曲的多形式创作练习和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学会歌曲《青春舞曲》,在这个基础之上了解音乐相关知识,产生喜欢民族音乐的情感并能懂得珍惜时光,努力学习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尝试在聆听、模仿、讨论、探究中自主学习歌曲,并能积极参与弹、唱、跳等音乐活动中体验和表现歌曲。

3、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维吾尔族音乐特点,并可结合维吾尔族服装、乐器、舞蹈动作,体会音乐与舞蹈的结合。通过音乐活动,积极参与意识,自我养成节奏感和创造力,训练协调性,加深对歌曲风格的理解。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根据以上三维目标,我制定了如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不同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和了解围绕“青春”主题的不同音乐作品的内容和音乐风格特点,并激发学生对“青春”的更深层次的理解。用自然的声音准确地演唱《青春舞曲》。

教学难点:本单元所选的歌曲和乐曲均属小型作品,在教学中,既要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掌握应学的知识,课堂气氛活跃,充满“青春气息”,同时还要发掘“青春”的思想含义。

二、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具有自主性探索性的年龄特点,八年级学生理解歌曲的能力较好,学习兴趣高,音准。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视、听、动、想”等要素,让学生主动感知。学生表现欲望羞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尤其重要,针对这一点我充分运用直观生动的图像、动作、实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趣。现在的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对于一些本民族及世界优秀的传统音乐不感兴趣。因此,采用一些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教学手段是很重要的。

三、说教法。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导海陆空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重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中课件播放维吾尔族舞蹈片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意识。

2、体验法:倡导完整而充分的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和体验。

3、合作探究法:在为舞蹈创编动作和编配打击乐的过程中,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四、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的去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上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听、唱、跳等活动让学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绪,通过创编活动,让学生体会愉悦学习带来的快乐。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教学过程我设计的主要环节有:形象导入—学唱歌曲—舞蹈表演—课堂小结等环节组成,首先是形象导入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导入环节,我采用音乐加形象展示的方法进行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播放《大阪城的姑娘》,引导学生想一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讨论,自由回答,接着学生从图像、和我的穿着中来对新疆地区有初步的印象,从而引入歌曲能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我的教学活动中。

(二)学唱歌曲,感受体验。

学唱歌曲属于本节课的重点环节,学生随着媒体画面,完整欣赏歌曲,视听结合、动静结合、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求知欲。

在学唱之前我先播放歌曲《青春舞曲》。在欣赏之前我让学生思考几个问题:

1、歌曲的速度如何?

2、这首歌曲的旋律、节奏各有什么特点?

3、歌曲的情绪如何?请同学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选择选项,通过选择把学生对歌曲不为准确的描述正确引导过来。

学生讨论回答后我点评并总结。

学生欣赏完歌曲后不一定能明白什么是鱼咬尾的创作手法。我一边介绍我国民族音乐特殊的旋律发展手法——“鱼咬尾”,一边向学生展示谱例,引导学生将内容与谱例相结合,更加直观的理解“鱼咬尾”的概念。

之后我引导学生通过乐谱、多媒体了解“鱼咬尾”及重复的创作手法,并尝试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来自由创编旋律,强调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

在学唱环节我将采用听唱,教唱,分组唱等方法突破这一难点。在引导学生的同时,让学生反复聆听和观看这首歌曲的视频,让学生在歌声与画面中去体会作品的艺术特色及新疆民歌的旋律特点。

首先我引导学生聆听和观看这首歌曲的视频,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

学唱歌曲环节是这节课的重点环节。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我采取了听唱、模唱等活动,在帮助学生解决难点的过程中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对表现对进步的同学应及时的给与奖励。使每一位学生的音乐潜力都得到发展,在教学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和谐关系。

在学唱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找出难点:大家找一找哪个地方不太好唱?中学生已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我放手让同学们自主地探究学习,改变以前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尽可能地解决问题。也就是把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

学生通过学唱歌曲找出其中难唱的乐句,我将难点范唱,学生跟我模唱,经过练习逐步掌握,解决课程中的难点。

最后跟随视频齐唱歌曲(加深情感体验),学生在歌声与画面中去体会作品的艺术特色及新疆民歌的旋律特点,同时再次巩固歌曲的旋律与演唱风格。

(三)拓展延伸,角色扮演。

在拓展延伸环节,为了使学生能更好体会新疆民歌的艺术魅力,在此我安排了舞蹈表演的活动。通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舞蹈创编,更加深刻的感受新疆民歌的独特的艺术魅力,并通过小组的方式进行表演,加深对歌曲的印象,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四)课堂小结,点题升华。

在这节课的最后,我采用了归纳式的收尾。作为新一代青少年,我们应该珍惜时间、把握时间。并请学生说说自己对如何更好的把握时间的理解,鼓励同学们多多传承我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

舞蹈说课稿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带给我们丰富的情感;艺术是引人入胜的,它用生动的、美的形式装点着生活。而舞蹈作为艺术的一个分支它具备着丰富多彩又富有魅力的艺术表现形式,以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的特点深受幼儿的喜爱。幼儿舞蹈是在音乐的伴奏下根据音乐的性质,以动作姿态来表现音乐,孩子们常常依靠丰富的想象和心灵的感悟去表现这些动作的内涵。而这些又能激发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开拓创造性的思路。

精灵在孩子们的心中总是梦幻美好的,借助这一份美好让孩子通过对树精灵的喜爱随着音乐的起伏不自觉就会产生兴趣,拉手、转圈、交换舞伴,这些对幼儿来说都是一种交流感情的动作。音乐分为两个部分,为的是让幼儿通过感受乐曲ab两段的特点和对图谱的观察来用自己的动作表达出来。大班的孩子已具备一定的方位意识以及识图谱的能力,基本的位置变换对他们来说也没有多大的难度了,整节课的舞蹈动作很简单,重点放在了队形的变化及相互间的合作上。

新《纲要》指出: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所以教学活动的过程必须注重幼儿的艺术感受和创造力的.发展,注重幼儿活动的过程。因此将本活动的目标分为:

1.在感知音乐的基础上,掌握由四拍子变化到三拍子音乐的节奏特点。

2.学习看图谱并能根据图谱的变化分段学习舞蹈内容。

3.感受树精灵之舞的喜悦,体验与同伴舞蹈的快乐。

活动的重难点离不开活动的目标的具体要求,相互间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我将本节课的重难点分为:

重点:在感知音乐的基础上,掌握由四拍子变化到三拍子音乐的节奏特点。难点:学看图谱,根据图谱的变化分段学习舞蹈。

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我将活动准备分为以下两方面:

1、物质准备:课件、音乐、幼儿用的圆点、人手一朵手花。

2、幼儿前期经验准备:理解图谱中各个图形的含义、熟悉ab段音乐。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了让整个教学动静结合以及兼顾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2、情境教学法。

3、自主学习法。

一、听音乐,做律动。

师:孩子们,听着音乐,拉起好朋友的手,一起跳起来吧!

1.男女两人一组,围成圆圈坐下。

(播放这段音乐即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的环境,又作为接下来幼儿舞蹈中的歌曲为接下来的学习做了个铺垫)。

二、看图谱,学跳舞蹈。

1.谈话导入活动。

师: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夜幕降临后,一群树精灵就获得了自由。瞧!它们在跳舞呢。(播放视频)。

师:这是枫树精灵、这是杏树精灵。它们想要来跳一支树精灵之舞,看它们站成了什么队形呢?(圆形)。

师:你们谁是枫树精灵?谁是银杏树精灵?

师:瞧,在你们的右手上也带着代表枫树和杏树的小花,红色是枫树精灵,黄色是杏树精灵。枫树精灵和杏树精灵一个隔着一个站着,围成一个圈,小朋友们一下就看明白了。(这样做是为了帮助幼儿更好的找到自己所扮演角色的站位)。

(设计此环节主要依据是通过情景教学法,让幼儿通过观看画面将自己想象成是树精灵中的一员,引起他们的好奇心以及参加活动的兴趣。)。

2.完整欣赏舞蹈。播放舞蹈图谱全过程:

师:枫树精灵和杏树精灵已经迫不及待要给小朋友们跳舞了。看!它们是怎么跳的呢?(播放视频)。

幼儿根据各自的发现说一说(外圈走向内圈、女生先走再是男生、一起牵手走向外圈等)(接着我运用了分解图谱来帮助幼儿更详细的梳理队形的变化规律,以及对动作的掌握。接下来是a段舞蹈的学习,我分别设计了完整的队形变化以及分解相结合的图谱)。

3.看图谱学跳a段舞蹈(播放分解图谱,教师讲解)。

女孩听音乐节奏先走到内圈,接着男孩听音乐节奏走到内圈。男孩先牵手向上举,女孩再牵手向上举,大家转一圈牵手向外走到外圈,最后手放下面对面站立。

完整练习a段舞蹈。教师边放音乐边说:我们听着音乐完整的跳一遍吧。

(完整的队形变化以及分解动作帮助小朋友在学看图谱的基础上,根据图谱动态的变化学习舞蹈动作掌握其中队形多次变化的规律)。

4.看图谱,学跳b段舞蹈。

师:第一段很欢快是4拍子的,那第二段呢?我们在接下来的音乐中一起来感受。(这样的提问不仅让幼儿在感知的过程中去体验乐曲的节奏,还解决的目标中所提出的重点,掌握其节奏的变化。)。

(3)幼儿自由回答看到了什么?

(4)点击播放大的图谱:再来仔细看看。

师:他们是伸出右手(贴标记的手)。拉拉手,走走走(教师示范:伸出右手,拉拉手,走走走)。

(5)师:你们发现了什么?(位置换了,背对背,手放开了)。

师:我们一起来试试吧,起立,和好朋友面对面(教师喊口令)。

(师:找到新朋友了吗?位置交换了吗?再来一次,教师语言提示:拉拉手,走走走)。

(6)完整做b段动作:(教师边放音乐边说)我们来跟着音乐跳一跳吧。

师:这下你发现这段音乐和第一段有什么不同吗?儿拍子的?(3拍子)。

5.完整跳《树精灵之舞》。

师:树精灵宝宝们,认清你边上的朋友,我们一起跳快乐的树精灵之舞。

播放音乐,幼儿完整跳舞蹈数遍。

(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之一,让幼儿通过观看、识图谱来学习舞蹈动作,这对他们来说还是可以很好的掌握的。我们采取的对策是运动多媒体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看懂图谱并能学习舞蹈动作,前半段的欢快音乐带动着幼儿的情绪但是慢慢的在教师的引导和幼儿的自主学习下一起解决了一些活动中出现的难题,例如:怎么做才能不让小伙伴互相碰到头?位置应该怎么变换才更有序等。)。

三、听音乐,愉快的退场。

师:树精灵们,天快要亮啦,我们要回家啦。和大家说再见吧。

(动态的精灵跳舞的样子让幼儿从潜意识中跟着小精灵有序的离场,从侧面让幼儿感受到一种规则意识。)。

1、充分运用现代媒体提供信息:让幼儿在体验真实情感的基础上欣赏和学习,提高幼儿的注意力、理解力和对学习的兴趣。

2、从“动”入手,利用与音乐相符的动作来表现,用此方法激发幼儿的动作在音乐的伴奏卜更形象化、具体化。

舞蹈说课稿

今天,我讲课的题目是《胶州秧歌基本步伐》,这节课是高教版《舞蹈》(第二版)民族民间舞中的《汉族民间舞》。本节课我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首先我想先将我所选用的教材进行简单的分析:我所选用的教材是高教版《舞蹈》修订版,这一版教材遵循科学性、时代性、广域性、实用性的基本原则,突出“广、浅、实、新”的特点,教材把整本书分为五章,汉族民间舞属于第三章内容之一。为了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知识目标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掌握胶州秧歌的基本步伐”,第二个方面是“将基本步伐与已学过的手臂动作相结合”。知识目标的确立是依据教材的安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系统的掌握本节的知识点而设立的。在掌握了基本的知识点之后,我会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编创一个小组合,这也就完成了本节课的能力目标。能力目标的确立主要是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将理论投入实践当中,巩固所学知识,并可以活学活用。情感目标是通过同学间交流合作,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在知识目标中,“步伐与手臂动作相结合”是学生比较难掌握的一部分知识,因此我将这部分知识点定位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教师示范并讲解的形式,通过感官上的认识来启发学生,从而帮助解决教学的难点。能力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小组练习和创编组合等形式,来提高学生对于常见步伐的表演能力,这是本节课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因此,我将“基本步伐的表演技巧”设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通过学用结合的形式,把课堂教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帮助解决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对于幼师专业的学生来说,舞蹈课是基本技能课之一,学生也喜欢,学习积极性也很高,但是学生底子差、理论知识缺乏,实践经验更谈不上。因此,我会利用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这一特点,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而且还能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会学习。针对以上情况,为了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我主要选用了以下四种教学方法:

这主要是针对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都比较欠缺的.情况,在学习新课之前,由教师展示一段小组合,让学生先有感官上的认识,明白胶州秧歌常用步伐有哪些,都与哪些手臂动作相结合,这样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的接受新授知识。

学习舞蹈的第一步是“模仿”,在讲授新知识点时,教师要多示范,而且边示范边讲解,学生则随着老师一起做动作,模仿老师的基本动作和舞蹈感觉,在掌握了基本动作要领后,慢慢形成自己的表演风格。

教师的语言是最能直接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教师的语言生动,学生就会很容易接受。在这节课中,我会不断的用语言来启发学生,将复杂的动作要领简化,同通俗化的语言进行启发,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第一时间接受新知识点,还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这对于圆满的完成教学目标是很有帮助的。

由于本课题的知识点不容易掌握,所以我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引导观察、启发探究、学用结合”等形式,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从而形成“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直观展现胶州秧歌的表演风格。(目的:形象直观的展示,使学生可以很容易掌握教学内容。)。

在开始新课前,由教师展示一小段胶州秧歌组合,组合中包含手臂动作和相配合的常见步伐,即导入了新课,又给学生一个感官上的认识,便于后面新授课的学习。在教师展示前,我会创设问题情境,也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教师表演,还可以相互讨论交流,由学生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设计理念:创设问题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切入,形成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尊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避免了教师的“填鸭式”教学。)。

环节1、教师在讲授新内容时,采取示范讲解的方法进行,教师在前面带领、学生在后面模仿,教师把整体动作进行分解,并逐一进行讲解,包括头部、胯部、腿部、脚部的动作要求。做到简单明了,便于学生接受。(设计理念:在轻松的氛围中接受抽象的发展思想,提高了学习效率。)。

环节2、学生分组练习,在学习了基本动作后,我会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教师则在巡回指导。(设计理念:通过感官的认识来启发学生,对于所讲知识点,学生更容易接受。)。

环节3、已学知识点回顾,新旧知识点相结合,巩固所学知识。

知识回顾的内容是复习已学过的手臂动作,因为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学习胶州秧歌的基本步伐,并要将步伐与手臂动作结合起来,因此在学习新知识点之后,安排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带领学生将上身的手臂动作与基本步伐相结合,共同进行练习。(设计理念:学用结合,巩固所学知识。)。

在学生基本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点后,引导学生将单一的动作相结合,配合音乐,编创出一个小组合。这一环节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我想通过这一环节,在根本上解决教学重点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完成教学目标。(设计理念:将理论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是巩固知识的最好方式。学生角色的转变,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对本课题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进行了检测,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小结交流:为了巩固教学成果,我将这个环节设计成让学生交流学习心得、小结本节课内容,最后教师补充,整合本节所学知识。

2、布置作业:我认为好的教学成果应该延续到课下,因此我准备让学生在本节课结束后,自主学习一个胶州秧歌的成品舞蹈,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我一直认为:一堂好的舞蹈课,不应该是枯燥的,作为教师,应该用自由活泼的教育方式,在课堂上,更应始终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基本原则,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接受难懂的知识。而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基本上遵照了以上原则,比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是这当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不当之处,希望得到各位领导、各位同行的帮助和指导!谢谢!

快乐天使舞蹈说课稿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代表作,倍受后人的赞誉和喜欢,是独具特色、脍炙人口的传世词篇,1706年苏轼贬官密州,时年41岁的他政治上很不得志,时值中秋佳节,非常想念自己的弟弟子由,内心颇感忧郁,情绪低沉,有感而发写了这首词。在这里,词人通过对月宫仙境的想象,在一种极富神秘色彩的探索和思考中,表现自己的思想矛盾与波折、人生体验与认识。

1、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词,疏通大意。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赏析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全面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2、过程和方法:通过教师设疑、组织学生讨论、小组交流等方法,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朗读能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教学难点: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豁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

1、自主学习法要求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

2、诵读品味法通过反复朗读,读出文中的韵味,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

3、设疑导思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法:

1、诵读法运用各种朗读方式,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在诵读中体会作者感情。

2、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3、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1、激趣导入,走进作者;

2、诵读诗词,整体感知;

3、合作探究,感悟品味;

4、歌曲欣赏,体会感情;

5、拓展延伸,能力训练。

1、练习:理解默写。

2、作业:

a、背诵全词b、请以“月亮”为内容,写一段景物描写。不少于50字。

水调歌头。

苏轼。

上阕:问天。

自喻清高借下阕:问月衬托离别。

人——,月——,此——。

舞蹈说课稿

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快乐的舞蹈》。这是湘版小学美术教材二年级下册的知识内容。接下来我将从设计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为克服重难点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首先,我认为这堂课的设计理念应该是以审美为主体核心,以学生为教育主体,以此达到师生共同体验、表现和享受音乐之美、舞蹈之美、绘画之美的目的。在此基础上,还要将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其中,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怀。

这是一节“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绘画课,它旨在通过让学生充分感受舞蹈的快乐,唤起生活中对艺术活动——舞蹈的观察和记忆,并将快乐的舞蹈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在本堂课当中,有两个最基本的教学内容。1、用简洁的线条勾画出舞蹈者的优美姿态;2、回忆、观察、体验舞蹈的姿态,画一幅快乐舞蹈的图画。

由于我所面对的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天真活泼、思维独特,对美术课有着浓厚的兴趣,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也比较强,不过,由于年龄小,他们的注意力集中短暂,在教学中,我注重利用音乐的感染力、游戏的牵引力进行教学,融聆听、观察、模仿、游戏、舞蹈为一体,让他们为我的设计所引领,在玩中乐,在乐中学。

我想通过自己生动的循序渐进的教学,达到以下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初步了解舞蹈及舞蹈动作的形成,并大胆表现出来。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欣赏、体验与练习中,培养学生对舞蹈中运动形象的观察、记忆和表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听听、画画、跳跳等活动,让学生享受舞蹈带来的快乐。

在这些目标里,我根据二年级学生已有的美术知识和年龄特征,把教学重点设为:了解舞蹈动作的形成是靠身体各部分和谐优美的运动产生的。难点是让学生大胆、自信地来画出各种生动的舞蹈动作。

新课标指出:教师的“教”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使每位学生坚信自己都有美术学习的能力,帮助他们在学习美术中去发现自己学习能力的“闪光点”,从而为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树立信心,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做好铺垫。因此,我结合学情,运用情景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情感激励法、游戏教学法等多种教法,让学生积极、愉悦地参与体验,并享受学习的快乐。学法方面,我主要是以观察、体验、感受、模仿、游戏为主,让学生乐于参与、积极思考。以此来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为此,我准备了cai课件和舞蹈剪影人物还有范画用具、花环、魔法棒等,将我的课堂顺序设计为以下六个步骤:

1,音乐欣赏,导入新课。

首先第一个环节,是欣赏一段好听的乐曲。让学生在听赏的过程当中,感受到乐曲明快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产生想要翩翩起舞的欲望。然后请他们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这种感受。以此导入课题《快乐的舞蹈》。俗话说,艺术是相通的,借助乐曲的感染力创设良好的艺术氛围,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教学环节的展开做铺垫。

2,初步感知,认识舞蹈。

在学生浓厚兴趣的基础上,我提出问题:同学们一定都喜欢跳舞,可是远古时候的舞蹈是什么样子的呢?激发他们思考。然后我现场演示远古时期人们劳作时手和脚的活动,手用以拍击,脚用以踩踏,在重复的过程中产生了有规律的节奏。然后让学生跟我一起拍打节奏,我配合他们的节奏模仿呼喊的姿态,这种简单的师生合作,让学生对舞蹈的起源有了简单的了解。再采用考考他们的形式,通过一组图片,领略现代舞蹈带来的视觉美感。

3,游戏引领,尝试表现。

学生了解了舞蹈的起源,并感受到了现代舞蹈的魅力,那绘画作品中的舞蹈是怎样的?如何表现出造型不同的舞蹈者呢?我先让学生欣赏画家德加的舞蹈者,感受艺术作品的美感,然后出示我国画家赵士英的水墨速写,引导观察画中人物的“s”形动态,引导思考,画家是如何练就照相机一般的眼睛,是怎样把舞蹈者跳跃的瞬间表现出来的。然后故弄玄虚地画出机械的动态,让学生分析发现原因——头、身子、四肢都没有动。接着出示一组舞蹈者的剪影,在学生在我有变化的1—2—3,3-2-1的应答方式下,兴致勃勃地模仿,在歪歪脖子、扭扭身子、伸伸胳膊、动动腿的时候,动态形成的原因自然生成——只有身体各部位和谐地运动,才能表现舞蹈者的姿态。尽管有了这样的认识,我特地加强处理,奖励他们,与他们玩定身法的游戏,将舞蹈视频定格成静止画面,让他们在游戏的趣味中,愉悦地同我一起学习用骨架图的方式表现人物的舞姿,好玩的游戏、轻松的模仿、简单的`练习,这些是本环节的实施过程,也是本课的亮点之一。通过这一系列的情景学习,让学生在自然参与的过程中知道了:原来优美的舞蹈动作的形成是靠身体各部位和谐地运动产生的,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后面的练习做准备。

4,深化认识,自主表现。

画出了各异的动态线条,如何让人物形象更加充实生动呢?我播放课件,引导学生对舞蹈者图片进行细致观察,启迪他们回忆、想象舞蹈者的服饰、道具,然后迅速地在黑板上进行示范,将一个骨架人物变成一个形象充实丰满、动作优美和谐的舞蹈者。紧接着,在学生跃跃欲试的高涨情绪中,提出了作业要求,让他们在新的纸材——彩砂纸上大胆作画,尽情宣泄自己的创作热情。通过课件的展示和我的当场示范,学生对描绘出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所需的服饰、道具以及动作的表现有了更深的直观的认识。结合前一个环节中尝试表现的骨架人物,要完成一个完整的人物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了,教学难点在这里得以有效突破。

5,交流评析,欣赏提高。

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我关注每个学生,并适时对他们的每个阶段进行评价。等他们的作品大多完成以后,我用相机将有代表性的作业随堂进行拍摄,用电脑进行显示,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师评三种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尽量给每个学生以鼓励性评价,让他们在这样的展示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自豪感。

6,课堂小结。

带着这样的情绪,播放着新课伊始感知过的音乐,和着明快的节奏,师生一起牵起手感受着舞蹈的快乐,似乎忘了那是课堂,只剩下快乐的我们。在我的课堂小结中,再一次地提到课题,祝愿孩子们每天都能快快乐乐,每天都有“快乐的舞蹈”。他们也会送给我,属于他们的特别的祝福。这既是点题,也是一次情感的升华,告诉孩子们,热爱我们的生活,爱我们因为爱而结识的每一个人。

就这样,我的这堂美术课就轻松地结束了。我的说课到此完毕。谢谢!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