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是通过对一系列优秀作品的分析和总结,汇编而成的一种文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总结范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
2、学唱少儿歌曲《牧童》。
3、律动少儿歌曲《牧童》。
4、节奏乐器三角铁的认识与演奏。
1、通过聆听歌曲《牧童哪里去了》,感受牧童的放牧生活,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
2、视听结全学习歌曲《牧童》。通过图形谱直观感受旋律的高低、长短;培养学生的初步的视唱能力。
3、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4、通过为歌曲伴奏的过程中学习认识三角铁,学习其演奏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
录音机,投影。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音乐课堂小常识:坐姿、歌唱的常规等。
3.复习前课内容。(唱游为主)。
二、新课学习:
1.小练习:三角铁认识。教师介绍三角铁的演奏方法与姿势,练一练。(也可与学生共同探讨其演奏方法与姿势)。
2.歌曲学习:(出示投影片)。
2)教师范唱歌曲,边唱边指投影歌片。
3)引导学学生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指谱,注意第三段歌词与结束句的位置。)。
4)通过分句唱熟练歌曲的演唱。
5)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牧童》要求自创编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在表演时,选几名学生用三角铁随乐曲进行伴奏)。
3、欣赏歌曲《牧童哪里去了》。
1)初听前,与学生交流“牧童”到底到“哪里去了?”后(完整听全曲)。
2)谈谈感想:牧童到哪里去了?为什么?教育学生珍惜学习时光。
3)复听:自由活动:随歌曲《牧童哪里去了》自由地进行选择表演活动。(时间充许的话,也可让学生分组创编、教师加以指点后。再分组表演。但在最大的程度内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创编能力。)。
三、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教学目标:
1、了解藏族的风俗民情,并学会演唱《多快乐呀、多幸福》这首歌曲;
2、参与歌词创编,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无限魅力;
3、积极学习简单的藏族舞蹈动作,参与歌表演,在唱唱跳跳中体验藏族儿童载歌载舞的快乐。
教学重点:
1、了解、体验和感受藏族风俗民情;
2、参与创编歌词的活动,并能积极参与歌曲《多快乐呀,多幸福》的表演。
教学难点:
1、歌曲中强弱部分的处理。
2、感受藏族的风俗民情。
教学准备:
课件、钢琴、碰铃、沙锤、串铃等。
教学过程:
一、律动:
(1)《我的朋友就是你》(进教室)。
(2)《祖国,祖国,我们爱你》(动作、器乐)。
二、新授内容:
1、导入:
师:看到小朋友们这么开心,这么幸福的笑容,徐老师突然想到另外一个地方,也有一群幸福的小孩,听,他们现在正高兴地歌唱呢!
听(播放课件《多么快乐呀,多么幸福》(师舞蹈)。
2、介绍西藏。
师:小朋友们能够听出,这群快乐的小孩,是来自什么地方的吗?生:……。
师:真棒。藏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的一员,藏族人民热情好客,对外来的朋友都会献上哈达表示欢迎。藏族人民能歌善舞。藏族的服饰色彩鲜艳,饰品多样,非常漂亮。藏族有非常出名的珠穆朗玛峰,海拔很高,大约有8848千米,据说那里是隔天很近的地方。藏族人民居住在海拔很高的高原上。那里的人们勇敢坚强,也非常朴实。藏族人民信仰佛教,修建了很多寺庙。在平日的活动中,藏族人民善于赛马,所以他们非常的快乐。
师:今天,徐老师就带小朋友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藏族的歌曲《多快乐呀,多幸福》,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3、学唱。
(1)听(切换alt+tab)。
(2)读歌词{师:你们能跟着徐老师把歌词读一读吗?}。
师: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歌词中出现了一个很特别的词?
生:……。
师:对了,“查拉羊卓拉”是表示很高兴、很快乐、很幸福的意思。
(3)节奏练习。
师:现在徐老师要来考考大家,我来做一个拍手跺脚的练习,你们来模仿我。
教材分析:
《种玉米》是一首印度尼西亚儿童歌曲,歌曲充满劳动热情,四二拍,音调坚定有力,描绘了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用辛勤的劳动换取丰盛的果实。
教学目标:
1.能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欢快饱满的情绪准确演唱歌曲《种玉米》。
2.通过节奏练习、模唱、对比等方式唱准歌曲中带有附点节奏的乐句。
3.通过听唱法学习歌曲,感受歌曲所表现种玉米的劳动热闹场面,培养爱劳动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能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欢快饱满的情绪准确演唱歌曲《种玉米》。
教学难点:
通过节奏练习、模唱、对比等方式唱准歌曲中带有附点节奏的乐句。
教具:
电子琴、多媒体电脑课件、单响筒,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歌。
二、发声练习曲《我们一起来唱歌》。
三、学唱歌曲《种玉米》。
1、导入:
设问:同学们都知道现在是秋天,那秋季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呢?(丰收的季节,收获的季节)。
师:同学们吃过烤玉米、煮玉米吗?在这个季节里卖烤玉米煮玉米的非常多,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玉米的成长过程。
(播放课件)。
3.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意识和想象力。
体会歌曲中鹅的悠闲自在的音乐形象,并引导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来表现歌曲。
:表现歌曲的意境。
:琴、多媒体。
1、谜语(谜底——鹅)。
“头戴红帽子,身穿白袍子,走路摆架子,说话伸脖子。”(主题音乐做背景音乐)。
2、学生模仿白鹅游泳、走路、叫声。
3、有位小朋友也特别喜欢白鹅,在他7岁时就为它写了一首诗呢,谁知道这首诗?
对,就是骆宾王写的咏鹅。
板书课题:咏鹅。
1、学生朗诵《咏鹅》古诗。
2、师范读(拿扇子带上动作有感情的朗读)。
3、学生为古诗选择适合的音乐。
4、学生跟着音乐带上动作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同学们,这首诗不但读起来非常美,唱起来也很好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曲《咏鹅》。
1、教师播放课件,学生聆听范唱。
2、跟老师学唱歌曲。(老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
3、学生随琴声轻声哼唱。
4、认识音符的唱名do,mi,sol。
5、跟着伴奏用“啦”哼唱。
6、跟琴试唱。
7、跟伴奏试唱。
8、变换形式巩固演唱。(师生开火车演唱、男女生开火车演唱、请小老师教唱、模仿白鹅的样子演唱……)。
1、请一位学生到上面演唱,几位学生伴舞。
2、学生齐唱歌曲并表演。
古诗是古代诗人写的诗,在中国已经有很久的历史了,现在老师还要给小朋友们听另外一首古诗的歌曲。
听完之后再告诉老师这是那一首古诗?
1、播放歌曲《春晓》。
2、播放音乐《静夜思》。
跟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出教室。
教学目标:
能认识八分、十六分音符的形状、时值及其组合,知道一拍里有几个八分、十六分音符;
重点难点:
认识八分、十六分音符时值及其组合;
教具准备:cai课件、音符卡片、音乐房子。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
二、过渡。
读儿歌复习全音符、二分音符及四分音符形状及时值。
(课件展示音符及儿歌图片让学生通过看、唱回忆老知识,从而引出新知识。)。
三、游戏激趣:(课件展示八分、十六分音符以及时值对比的图片)。
1、利用游戏“称天平”认识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
首先通过音符的自我介绍让学生认识两种音符,再利用课件中的天平对比演示让学生感知音符的时值关系。通过课件的直观演示,知道一个四分音符的时值等于两个八分音符的`时值,一个四分音符的时值等于四个十六分音符的时值。
2、利用游戏“找朋友”进一步感知音符时值组合。
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卡片与课件展示的时值组合找到与四分音符时值相等的音符组合,并唱一唱,以便进一步巩固时值组合。
四、小结。
通过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3、积极学习简单的藏族舞蹈动作,参与歌表演,在唱唱跳跳中体验藏族儿童载歌载舞的快乐。
1、了解、体验和感受藏族风俗民情;
2、参与创编歌词的活动,并能积极参与歌曲《多快乐呀,多幸福》的表演。
教学难点:
1、歌曲中强弱部分的处理。
2、感受藏族的风俗民情。
课件、钢琴、碰铃、沙锤、串铃等。
一、律动:
(1)《我的朋友就是你》(进教室)。
(2)《祖国,祖国,我们爱你》(动作、器乐)。
二、新授内容:
1、导入:
师:看到小朋友们这么开心,这么幸福的笑容,徐老师突然想到另外一个地方,也有一群幸福的小孩,听,他们现在正高兴地歌唱呢!
听(播放课件《多么快乐呀,多么幸福》(师舞蹈)。
2、介绍西藏。
师:小朋友们能够听出,这群快乐的小孩,是来自什么地方的吗?生:……。
师:真棒。藏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的一员,藏族人民热情好客,对外来的朋友都会献上哈达表示欢迎。藏族人民能歌善舞。藏族的服饰色彩鲜艳,饰品多样,非常漂亮。藏族有非常出名的珠穆朗玛峰,海拔很高,大约有8848千米,据说那里是隔天很近的地方。藏族人民居住在海拔很高的高原上。那里的人们勇敢坚强,也非常朴实。藏族人民信仰佛教,修建了很多寺庙。在平日的活动中,藏族人民善于赛马,所以他们非常的快乐。
师:今天,徐老师就带小朋友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藏族的歌曲《多快乐呀,多幸福》,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3、学唱。
(1)听(切换alt+tab)。
(2)读歌词{师:你们能跟着徐老师把歌词读一读吗?}。
师: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歌词中出现了一个很特别的词?
生:……。
师:对了,“查拉羊卓拉”是表示很高兴、很快乐、很幸福的意思。
(3)节奏练习。
师:现在徐老师要来考考大家,我来做一个拍手跺脚的练习,你们来模仿我。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古诗歌曲,增进学生对古诗文化的了解,并能用较长的气息和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枫桥夜泊》。
2、了解寺庙中那幽静、悠远的钟声给人带来的思乡愁绪。
3、通过活动复习学过的古诗歌曲,激发学生对古诗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能用较长的气息和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枫桥夜泊》。
教学难点:
歌曲的第二乐段。
教具:
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创设情境:
1、听古筝曲《渔舟唱晚》(由一名学生演奏),学生走进教室。
2、大屏幕出示:《全唐诗》的画卷,学生观看。
二、复习歌曲。
导入新课:
1、导言:听着这优美的古筝曲,赏析这名词佳句,你们有什么感受?刚才大屏幕出示了哪几首诗?(学生说出诗的名字)。
三、学习歌曲《枫桥夜泊》。
2、学生从音乐要素:速度、力度、旋律等来分析。(教师划旋律线引导学生体会旋律特点)。
3、复听:歌曲的高潮乐句在什么地方?这就是歌曲的第二乐段。
教师唱这句最具特色的部分,让学生体验情绪有什么变化?(情绪更激动,突出了思乡的情感。)。
4、学习第一乐段:
教师弹奏旋律,学生用“lu”哼唱,观察歌曲有哪五个音组成?
学生随琴视唱旋律。
5、学习第二乐段:
运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理解第二乐句切分音的效果(寄托着对亲人的无限深情),模唱解决节奏难点。
视唱第二乐段曲谱。
6、完整填词演唱。
7、师:你们知道寒山寺吗?
8、学生介绍搜集的关于寒山寺的资料。(课件:寒山寺的图片)。
9、师:其实寒山寺是一座小寺,本身并不宏伟,是张继的《枫桥夜泊》增添了寒山寺的魅力。诗的书法作品和意境画更增添了这座古寺的内涵。(课件:书法作品和意境画)。
10、师:书法作品和意境画的赏析,使我们对悠久的历史文化更加崇敬,现在让我们将音乐、诗歌、绘画融为一体,再次演唱《枫桥夜泊》,感受古典文化带给我们的艺术魅力吧。
四、活动:古诗演唱会。
1、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古诗歌曲。
2、采用比赛的形式来复习古诗歌曲。
3、每组组长抽签选曲目。
4、小组设计表演形式进行排练。
5、各小组的展示。
五、教师小结下课。
随笔:除不顾了解了中国的寺庙文化,能用连贯、自然的声音演唱《枫桥夜泊》。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管弦乐曲《打切分音的小闹钟》,切分音。
教学目标。
1、感受《打切分音的小闹钟》欢快活泼的情绪。
2、能听音乐记录空缺的旋律,能分辨切分音。
教学过程。
1、探索身边不同的钟声,新年的钟声,各种形象的钟、小闹钟、八音盒的钟声等。
2、教师出示几种不同的钟,并听一听不同的铃声。
3、欣赏《打切分音的小闹钟》。
(1)欣赏了解《打切分音的小闹钟》表现的欢快情绪。
(2)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想一想,为什么叫打切分音的小闹钟呢并指出切分音的音符。
(3)听音乐分辨切分音。
(4)听音乐填音符。
(5)演唱第一部分主题(唱谱)。
(6)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随音乐在铃声处用打击乐器敲击。
3、拓展欣赏其他表现钟声的音乐:欣赏《基辅大门》并谈感受。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晚钟》,手风琴曲《小苹果》。
教学目标。
1、用较长的气息与和谐的声音演唱《晚钟》。
2、了解一些俄罗斯的民歌。
教学过程。
1、欣赏合唱《晚钟》,感受歌曲的思乡情绪。
(1)欣赏俄罗斯的民歌《晚钟》,听一听是什么演唱形式?
(2)再听一遍,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
2、学唱歌曲领唱部分。
3、学唱合唱部分。
(1)分声部练习合唱部分,教师纠正。
(2)合唱。
(3)学生指挥并演唱。
4、欣赏手风琴曲《小苹果》,了解一些俄罗斯民歌。
5、欣赏手风琴独奏《小苹果》。
歌曲《游子吟》是一首亲切真挚的人性美颂歌,抒发了母子之间深厚的情感。歌曲舒缓优美的旋律,深深拨动着天下儿女的心弦。于是我以亲身感受母子情,向学生介绍作为一位妈妈对孩子的爱的经历为切入点,整堂课以母子情深为依托,让学生在听赏、感受、吟诵、演唱、表现等活动中将音乐本身、音乐画面、音乐情感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最终达到感受母子情,表现母子情的目的。
1、指导学生在听赏时跟唱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通过表演充分感受与表现爱妈妈的朴实情感。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游子吟》,怀着对母亲的赞赏之情演唱,通过学习,教育学生从小就应体贴父母,孝敬父母。
3、引导学生参与感受、表现、体验音乐,使学生充分感受歌曲的思想情感。
1、能在听赏时跟唱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表现爱妈妈的朴实情感。
2、能学会演唱歌曲《游子吟》,并从中感受母子情,得到爱的教育。
3、复习和巩固附点音符,学习和掌握音乐知识前倚音。
任务一:听赏与跟唱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任务二:学唱歌曲《游子吟》。
分组展示、比赛。
课件、电子琴、录音机。
一、激情导课
(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看到你们一个个活泼可爱的样子,老师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样亲切,因为我的孩子和你们的年龄差不多。在学校,老师非常爱自己的学生,在家里,我也是一位很称职的妈妈,因为我的孩子从小到大都是在我的呵护下长大的。记得我的孩子出生后不久,每天晚上我都会给他唱一首歌曲叫《摇篮曲》,摇篮曲是在婴儿入睡时演唱的歌曲,是妈妈唱给孩子的。每次他都会在这首充满母爱的歌声当中甜甜地入睡。大家想听这首歌吗?那么,请大家都趴在桌上闭上眼睛,来感受妈妈对孩子深切的爱吧!(师自弹自唱《摇篮曲》)
(二)明确目标:1、听赏《唱给妈妈的摇篮曲》2、学唱歌曲《游子吟》
(三)预期效果:通过听赏、感受、演唱和表现,使同学们感受母子情深。
二、民主导学
(一)任务呈现:
任务一,听赏《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师:好,请同学们睁开眼睛坐好,一位小朋友听到老师的演唱,说我也要唱摇篮曲,是唱给妈妈的摇篮曲,为什么他要给妈妈唱摇篮曲呢?听完这首歌曲我们就知道答案了。(课件显示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自主学习:
1、听赏《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放录音)
师:听完这首歌曲我们知道答案了吧!对,这首歌表达了孩子对妈妈的爱。我们的妈妈不管从事什么职业都很辛苦,工作回来还要操持许多家务,并且还要关心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妈妈太累了,不知不觉伏在桌上睡着了,孩子看到后,悄悄地为自己的妈妈披上了小花袄。这说明我们不仅要得到妈妈的爱,同时也要关心和爱我们的妈妈。
2、感受《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师:下面,我们再一次感受这首歌曲的意境。在宁静的夜晚,妈妈不知不觉伏在桌上睡着了,孩子悄悄地为自己的妈妈唱起了摇篮曲。好,我们同桌分角色,一个演妈妈,一个演孩子,并试着用亲切柔美的声音随着音乐轻声哼唱。
3、跟唱《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师:大家的表演很到位,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这歌曲的情绪和意境,让我们用歌声表达对妈妈深切的爱,把这首歌曲完整地唱一遍。
任务二:学唱歌曲《游子吟》
1、熟悉歌词
师:母爱是天底下最伟大的爱,其实自古以来,妈妈给予自己的孩子都是无私的爱。今天我还想给大家介绍一为古代的妈妈,请大家看这张图片,请你说一说这张图片上描绘的是什么?(课件出示图片)
师:图片上的这个儿子就是我国唐朝的著名诗人孟郊,他为了表达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感激之情,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歌——《游子吟》(课件出示诗歌)
(1) 教师朗读古诗《游子吟》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首诗歌写得好不好,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句?(生答)
(2)学生齐声朗读古诗《游子吟》
师:母亲为了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是多么伟大,多么可亲可敬啊!好,那就让我们带上对诗歌的理解,有感情的把这首古诗朗读一次,来感受一下母子情吧!
2、学唱歌曲
师:看来大家都被这首诗歌深深地打动了,其实被打动的不光是你们,还有许许多多的儿女们。有一位作曲家为了让人们能够更好的表达母子情,为诗歌谱写了优美的旋律,使它成了一首动听的歌曲——《游子吟》大家用心来听一听。(课件出示歌曲)
(1)初听歌曲(放录音)
(2)学习和巩固附点音符
师;:大家发现了没有,歌谱中的许多地方出现了我们在二年级《粗心的小画家》一课中学过的音符——附点音符,请大家找一找,并仔细观察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对,歌曲的开头就出现了附点音符2..3(板书),而且在这首歌曲中出现了几次,对,三次。接着我们再看第二小节也有6.2(板书),也出现了三次,接着看第三小节4.5(板书),也出现了三次,他们的不同点是什么?对,一个是附点四分音符,一个是附点八分音符,好,让我们共同唱一唱。(课件出示歌曲)
(3)学习前倚音
师:歌谱中除了附点音符,还有我们以前没有见过的音符,请大家找一找,对,在这首歌曲当中有多处出现了这个音符,你们看它的形状像什么?它的形状就好像妈妈紧紧地拉着孩子的手,害怕他离开自己的那种依依不舍的感觉,它的名字叫前倚音。(板书)我们在演唱的时候要将这两个音符连起来唱,就像妈妈和她的孩子紧紧连在一起,我们来按顺序唱一唱。(课件出示歌曲)
(4)教师范唱歌曲
师:认识了前倚音,我们也了解了它的作用是体现了深厚的母子情,好,请同学们完整地听老师把这首歌曲唱一次,来感受这首歌曲的风格特点。
自主学习:
1、教师伴奏生轻声哼唱
师:下面大家随着老师的琴声轻声哼唱旋律,来再一次感受母子情。
2、师生接龙演唱歌曲
师:大家感受到了吗?歌曲的每一句旋律都表达了妈妈和孩子之间的深厚感情,现在老师就是你们的妈妈,我来唱前半句,你们就是我的孩子,请你们接后半句。
3、生生接龙演唱歌曲
师:同学们真聪明,那我们就一起来玩一玩妈妈呼唤孩子的游戏吧!我们分成母子两组,母亲一组唱前半句,孩子唱后半句。
4、完整地演唱歌曲
师:动人的旋律已经让我们出发感受到了母子之间深厚的感情,这样一首感人的歌曲,我们在演唱的时候应该用怎样的情绪来演唱呢?对,深情地,现在让我们深情地把这首歌曲唱一次,来感受孟郊对母亲深深的爱。
展示交流:
师:听了大家深情地演唱,老师非常感动,为了让大家更好地表达情感,我们来分组合作,一位同学演妈妈,一位同学演孩子,其他同学演唱歌曲,我们看哪组表演的最好。(生生评价)
三、检测导结
(一)目标检测:1、通过吟诗、演唱、表演等方式来表现歌曲。
2、学生分组展示。
(二)结果反馈:生生评价,并评选出最佳表现奖。
一、通过讲述《天鹅湖》故事内容,让学生感受体会乐曲的情绪的发展。
二、通过选择彩带表现乐曲的情绪发展,让学生接触了解带再现的三段式结构。
三、通过各种形式的对同一乐曲的欣赏,让学生能记住乐曲的主要旋律。
四、启发学生展开丰富地想象。鼓励学生能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演奏、跳舞、画画、写诗等等)来表现出对乐曲的感受。
感受乐曲的情绪和发展变化,记住主题旋律与乐曲的结构。
理解乐曲所要表达的意境。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
多媒体课件红、蓝两种颜色的丝带白纸油画棒。
合作学习法谈话法创作学习法模仿学习法讨论法。
1、师:孩子们,让我们随着音乐,模仿老师的动作进教室。音乐《天鹅湖》。
2、师生问好。
1、边听边让学生仔细看看这是哪种小动物?
2、提问:动画片中的小动物是谁?(天鹅)哪你对天鹅了解多少?(学生谈)。
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美丽、善良的公主名叫欧得珍。由于她不愿意嫁给邪恶的猫头鹰妖精罗度巴特,被罗度巴特变成了一只不会说话的白天鹅。一天晚上勇敢的王子奇夫里特王子露过天鹅湖边,发现了只有在晚上才能变回人形的公主。王子很好奇便上前询问,公主向他讲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并且告诉他只有勇敢、真诚的人才能解除魔法。罗度巴特知道他们见面非常生气,为了阻止王子解除魔法,他想出了一个坏主意。他让自己邪恶的猫头鹰女儿变公主的模样去参加王子的舞会,而把真正的公主关进了高高的铁笼子里,公主多伤心呀,当王子发现真像以后,便与罗度巴特展开了生死搏斗,最终王子用勇敢消灭了邪恶的魔法师和他的女儿,解除了施加在公主身上的魔法。让她变回了原来的样子,并且快乐的生活下去。
去欣赏由俄罗斯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柴科夫斯基为故事中公主讲述自己不幸遭遇时创作的一段管弦乐曲。
1、请大家认真倾听,感受一下乐曲所要表现的情绪,并充分发挥你所想像力,为乐曲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多媒体播放《天鹅湖》教师轻声的配上讲述,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3、随着故事中公主讲述时情绪的波动,乐曲的情绪也随之上下起伏,大家的座位底下有红、蓝两种颜色的彩带,请大家随着乐曲情绪的变化选择颜色适合的彩带挥动,感受乐曲发展时的情绪变化。并记一记你使用彩带的.颜色顺序。
4、学生谈谈使用的颜色顺序,教师总结:大家在开头和结尾都用了蓝色,中间则是蓝红交替使用,是不是?根据大家所使用的颜色顺序,我们把乐曲分成了三个部分。
7、再来听听第二部分,公主正在说些什么让她的情绪这样激动。大家可以继续挥动红色彩带来体会公主此时此刻的心情。
9、学生发现开头和结尾的旋律很相似,教师总结:像这样开头和结尾情绪、旋律相似,而中间有着较大的差异,我们把这种曲式结构称为:带再现的三段式结构。
10、请三位同学随着音乐把刚刚大家想到的公主的语言加入到相应的旋律情绪中去,来为这首乐曲加上精彩的旁白。
11、欣赏完由管弦乐演奏的《天鹅湖》以后,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由儿童表演的芭蕾舞《天鹅湖》,让我们和小演员们一起跳一跳。用动作来感受一下乐曲表达的内容和情绪。
13、学生自由活动,教师个别指导。
14、分别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
15、教师小结。
16、师生随着《天鹅湖》音乐,由跳舞的同学带领飞出教室。
教学内容:
《鼓和号》。
教学目标:
1、用自然、快乐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初步培养学生的节拍感和乐感;
2、用拍手、拍肩等方式感受、表现歌曲的节拍与乐句;
3、认识多种不同的鼓和号,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去关注各种乐器,鼓励学生动手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乐器制作”。
教学重点:
1、准确并有表现的演唱歌曲;
2、感受三拍子的节拍与强弱关系。
教学难点:
1、歌曲最后一句旋律音准的把握。
2、三所学校学生互动时的配合;
3、运用身边的物品自制乐器,并参与音乐表现。
学生学情:
三所学校的同步课堂,中心校区的学生是一年级学生,乐理知识还很浅,但活泼好动,善于表现自己,且直接面对主讲老师。教学点学生是二年级学生,地处偏远农村,音乐课基本从去年11月同步课堂开设才开始,接触音乐的机会和途径也远不及中心学校,但他们年龄要长一岁,理解能力和自制能力要好于中心校区。三校学生对三拍子不熟悉,但只要初步感受即可。不在同一个空间上课,涉及到设备的时间差、声音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三校学生学习和互动,要尽量仔细,多预留时间,注意力也要多放在教学点。教学内容尽量精简。教学过程:
一、导入。
2、出示号的图片,让学生认一认,说一说。师:这些乐器都属于?(号)师板书:号。
3、导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就叫《鼓和号》。
二、听一听,读一读,唱一唱。
1、初听歌曲,谈谈感受。
a、首先,让我们静静的欣赏这首歌曲,听完后,告诉老师,你有什么感受。
b、再仔细听一听,看看刚才同学们说的对不对。
c、有谁注意到歌曲的节奏是怎样的?你能用动作表现这种节奏吗?
2、读一读。
跟老师一起,有节奏的读一读歌词吧。
(设计意图:先有强弱的、美美的读,再拍手拍肩读,让学生在无意识中感受强弱弱的节拍感,并理解歌词,熟悉歌词。)。
3、唱一唱。
a、教师唱歌谱,学生唱歌词。注意最后一句“鼓”字,一字两音的准确演唱,和整句音准的准确把握。
b、唱好字音,字正腔圆。
c、跟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三、了解、感受三拍子。
管弦乐《糖果仙人舞曲》选自芭蕾舞剧《胡桃夹子》。
芭蕾舞剧《胡桃夹子》是1890年12月,柴科夫斯基应彼得皇家歌剧院的邀请,为该院创作一部芭蕾舞剧的音乐,舞剧根据德国作家霍夫曼的童话《胡桃夹子洋娃娃和鼠王的故事》编写成。
原来,在柴科夫斯基动笔写《胡桃夹子》音乐不久,他接到美国音乐界的邀请,欢迎他三月份去美国去访问。在赴美途中,柴科夫斯基在巴黎等船,闲暇无事到街上一家乐器店逛了逛,在这里,他发现了一种新扫明的叫“莫斯特”的用小锤子敲击发声的键盘乐器,这就是钢片琴。柴科夫斯基对这种乐器发出来的音响十分感兴趣,他马上给出版商尤根逊写了一封信,建议他买一架。待柴科夫斯基从美国返回俄国后,这架钢片琴也到了。他便对它进行了研究,并把它作为《糖果仙人舞曲》的主奏乐器。因为这种琴的.声音比较小,柴科夫斯基在配器时进行了精心设计,他除了圆号之外,没有再用其他铜管乐器,也没有打击乐器。在木管乐器组里,加上了不常用的英国管和低音单簧管,这几种乐器的组合使乐曲更富于童话色彩。
教学目标:
1、了解藏族的风俗民情,并学会演唱《多快乐呀、多幸福》这首歌曲;
2、参与歌词创编,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无限魅力;
3、积极学习简单的藏族舞蹈动作,参与歌表演,在唱唱跳跳中体验藏族儿童载歌载舞的快乐。
教学重点:
1、了解、体验和感受藏族风俗民情;
2、参与创编歌词的活动,并能积极参与歌曲《多快乐呀,多幸福》的表演。
教学难点:
1、歌曲中强弱部分的处理。
2、感受藏族的风俗民情。
教学准备:
课件、钢琴、碰铃、沙锤、串铃等。
教学过程:
一、律动:
(1)《我的朋友就是你》(进教室)。
(2)《祖国,祖国,我们爱你》(动作、器乐)。
二、新授内容:
1、导入:
师:看到小朋友们这么开心,这么幸福的笑容,徐老师突然想到另外一个地方,也有一群幸福的小孩,听,他们现在正高兴地歌唱呢!
听(播放课件《多么快乐呀,多么幸福》(师舞蹈)。
2、介绍西藏。
师:小朋友们能够听出,这群快乐的小孩,是来自什么地方的吗?生:……。
师:真棒。藏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的一员,藏族人民热情好客,对外来的朋友都会献上哈达表示欢迎。藏族人民能歌善舞。藏族的服饰色彩鲜艳,饰品多样,非常漂亮。藏族有非常出名的珠穆朗玛峰,海拔很高,大约有8848千米,据说那里是隔天很近的地方。藏族人民居住在海拔很高的高原上。那里的人们勇敢坚强,也非常朴实。藏族人民信仰佛教,修建了很多寺庙。在平日的活动中,藏族人民善于赛马,所以他们非常的快乐。
师:今天,徐老师就带小朋友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藏族的歌曲《多快乐呀,多幸福》,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3、学唱。
(1)听(切换alt+tab)。
(2)读歌词{师:你们能跟着徐老师把歌词读一读吗?}。
师: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歌词中出现了一个很特别的词?
生:……。
师:对了,“查拉羊卓拉”是表示很高兴、很快乐、很幸福的意思。
(3)节奏练习。
师:现在徐老师要来考考大家,我来做一个拍手跺脚的练习,你们来模仿我。
教学目标:
1、这是一节以声乐为主、律动为辅的综合课。学生通过自学和教师指导的学习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
2、为歌曲创编律动。
重点难点:
1、用自然、真挚的歌声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2、为歌曲创编律动。
课前准备:《快乐宝贝》歌片、歌曲磁带。
教学过程:
一、律动。
1、初听。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动感十足的歌曲,请同学们边听边跟着乐曲的节奏打拍子。
生:听音乐活动。
2、复听。
师:同学们的节奏感真强,这一遍我们再听的`时候,请大家跟我一起做律动。
师生活动:跟着音乐做律动。
二、教唱歌曲。
1、范唱。
师:同学们的动作非常优美,现在请大家休息休息,听老师把这首歌曲给大家唱一遍(师范唱)。
2、接龙游戏。
师:这一遍,我请同学们和老师配合,唱的部分老师来完成,说的部分请同学们来完成(师生接唱)。
3、学唱歌曲。
师:请同学们看着歌片,跟着录音自己学唱歌曲。
生:自学歌曲。
4、指导纠正。
(1)说的部分切忌大声喊叫。
(2)衬词“噜啦”的咬字要清晰,突出快乐宝贝的得意心情。
(3)第16小节的“宝贝”用气息支持,唱满四拍。
5、巩固新授。
师:请同学领唱(1~2名)。
生:通过领唱、齐唱,用自然、和谐的声音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三、创编活动。
1、谈话。
师:歌曲中唱到的快乐宝贝是谁呀?
生:是我们。
师:谁来说说你的快乐,让我们大家一起分享。
生:……。
2、创编律动。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的快乐,让我们唱起来、跳起来,尽情展现我们快乐的生活吧!
生:一边唱《快乐宝贝》,一边即兴表演。
一、引导学生欢用快甜美的歌声演唱歌曲《小螺号》,抒发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情。
二、学习和正确运用波音、上滑音,充分发挥其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
多变的节奏和大跳音程:感受和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的情趣。
钢琴、网络资源。 海螺、小螺号、瓶罐等。
1、师生问好。
2、复习《赶海的小姑娘》
1、出示海螺,启发学生说出它的名称和生长的环境,介绍海边的人们就地取材,将海螺加工制作成小螺号以及小螺号的用途。(传递信息)
2、放映大海、沙滩、螺号等幻灯片。(接下来请同学们来看幻灯片,看了这些美丽的图画后,你们知道了这节音乐课和什么有关系了吧?)
3、今天我们将要学唱一首新歌,歌名叫“小螺号”。
(我仿佛见到了宽阔的沙滩,辽阔的大海,海边还有一个小朋友正在吹小螺号)
4、跟着录音学唱歌曲,轻声地模唱几遍。 好,现在请同学们跟着音乐轻轻地哼唱。
5、讲解波音、上滑音,并要求学生找一找歌曲中有波音和上滑音的位置。
6、难点练唱。
(1)大跳音程。 3 2 5 6 6 6
(2)切分音及长音。1 6 1. 1 — 美 吔!
7、逐句教唱(侧重难点)
8、学生跟琴声练唱
9、歌曲处理:
情感要求 :
第一乐段(1~16小节)欢快、跳跃有弹性,表达出螺号声声和孩子们 期盼的心情。
第二乐段(17~28小节)舒展优美、亲切自然。 整体情绪:欢快、活泼、甜美地。
10、分男女生演唱,点唱。
11、学生试吹瓶罐,模仿螺号声,在歌曲合适处加入伴奏(将学生分成两大组,交换唱奏)
12、分小组唱,奏练习。
13、各组推荐两名学生作唱,奏表演。
这一课的学习,大家的积极性高,主动性强,进步很快,还希望你们多利用课余时间练习,一定要背熟歌词。
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内容:我的妈妈叫中华。
教学要求:能有感情的演唱《我的妈妈叫中华》,理解歌词内容,从感受歌曲美的意境中,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妈妈”的情感。
教学重点: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难点:感受音乐形象,唱准附点音符节奏的旋律。 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课时:一课时
生:妈妈。
生:中国。
1、播放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师介绍长江是中华第一江,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好比母亲的乳汁,
哺育着我们成长。
2、师边讲解范唱,学生边模仿体验。
让学生听出第4、5句的音乐是相同
复习从头反复记号。
1、播放多媒体课件,欣赏完讨论看到了什么。
师:我们来欣赏一下我们美丽的妈妈——中华。
2、请学生上台表演,带着亲切,深情的感情歌唱。
3、请四个组的同学比赛,看谁更爱我们的中华妈妈,看谁唱得最有感情。
播放《爱我中华》、《祖国慈祥的母亲》,让学生感受中华情与华夏音韵独具的美感。
师:除了这首歌是歌唱我们的中华妈妈,还有许许多多的歌曲都是唱出我们中华儿女对祖国的爱,我们来欣赏两首。
这节课收获了什么?
生:爱妈妈一样爱中华。
1.完整地聆听钢琴曲。感受钢琴伴奏《蝴蝶》的生动形象。
2.复听时让学生在课本上画线条,画出自己听到的蝴蝶。
1.本课的编创与活动是一个利用唱名编创旋律的练习。活动拟定是为小蜜蜂的歌填写完整,赋予实践活动一种趣味性。
2.练习可分小组进行,一小组内编唱的旋律不可重复,按编唱的字母提示接着编下去,然后分组唱一唱,吹一吹,看哪一组编唱的旋律流畅,唱奏得准确。
(1843--1907)是19世纪后半叶挪威民族乐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也是当时欧洲乐坛具有进步思想和重要影响的作曲家。在挪威,格里格无论生前或死后,都受到人民的无限崇拜和爱戴。这不仅由于他为发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创作出了具有世界影响的为数众多的经典作品,而且由于他热爱祖国和人民的高贵品格和将毕生献给民族独立解放事业的斗争精神。
格里格幼年在家庭中受到过良好的音乐启蒙教育,使他的音乐才能迅速地成长起来。他的母亲是一位挪威钢琴家,早年曾在德国受过专业音乐教育。在她的教育下,格里格6岁开始学习钢琴,9岁即尝试作曲。15岁时,由挪威著名小提琴家、音乐活动家奥列·布尔的促成,格里格赴德国莱比锡音乐院深造,直到19岁毕业,在那里接受到严格的专业音乐技能的训练。1864年,格里格返回祖国,在一些挪威民族音乐家的影响和帮助下,格里格走上努力探索和发扬民族风格的创作道路。与此同时,格里格还进行了广泛的音乐活动,如担任教学、组织音乐协会、指挥合唱和乐队、举办音乐会介绍欧洲古典音乐和挪威作品等等,努力提倡和发扬挪威民族文化。
格里格的创作具有挪威民族浪漫主义的思想内容和挪威民间音乐的艺术特征。他的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其中以钢琴抒情小品最为著名。在他的晚年曾先后出版10卷这类钢琴抒情小品,是使他获得世界性声誉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其他如歌曲、室内乐、管弦乐及戏剧音乐方面,也有许多富于挪威特色并具有很高艺术成就的典范之作。即《a小调钢琴协奏曲》、管弦乐组曲《培尔·金特》。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快乐的do re mi》,识记do re mi三个音。
教学目标:演唱歌曲《快乐的do re mi》,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认识和演唱音符do re mi。
1、听赏歌曲
(1)、听录音范唱《快乐的do re mi》
(2)请你跟琴唱一唱这三个音。
(3)教师演唱《快乐的do re mi》,学生接唱歌曲中的do re mi。
2、听唱法演唱歌曲
(1) 轻声读歌词第一段
(2) 听教师慢速范唱第一段歌词,学生心里默唱一遍,轻声唱一遍。
(3)引导学生演唱歌曲第一段,教师仔细听学生演唱,加以指导。
“演唱”四分休止符时,可用手势动作代替
(4)学习演唱二、三段歌词。听录音范唱,跟琴直接演唱。
(5)全体演唱全曲二至三遍
1、认识五线谱上的do re mi的唱名位置。
2、跳房子游戏
1、再演唱过程中可不断变换演唱形式:以小组为单位或领唱与齐唱,小组派出代表演唱等形式。
2、表演唱或小组表演唱、个人表演唱
3、进行歌词创编
教学内容:学习歌曲《我是小小音乐家》
1、学唱歌曲《我是小小音乐家》,感受乐曲热烈欢快的气氛。
2、引导学生用do re mi三个音进行音乐创编活动。
一、我是小小主持人: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并和大家一起欣赏。
二、我是小小音乐家
1、初听歌曲:你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受?是几拍子的?
2、听歌曲:学生可以跟着小声唱一唱、动一动。
3、教师分句教唱歌曲。要特别注意歌曲的弱起小节和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
4、在涂颜色处拍手或用打击乐(铃鼓)伴奏并演唱。
在学生会演唱的基础上,按照教科书的要求,在涂颜色处拍手或用打击乐(铃鼓)伴奏并演唱。
5、听歌曲、自由表演
三、我是小小作曲家
1、游戏《找朋友》。
2、活动《小小作曲家》
(1)教师做一个范例:选图片、节奏、分析创编乐曲。
(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图片进行创编、教师指导
(3)小组汇报展示,集体评价。
四、自我评价
五、教学反思:学生能在演唱歌曲时表达欢快热烈的情绪,并能在涂色处用打击乐伴奏。
教学内容:欣赏歌曲《多来咪》,并进行律动表演。
教学目标:听赏歌曲《多来咪》,进一步巩固对音符do re mi的识记,并在欢快的歌声中进行律动表演。
教学过程:
一、跳房子游戏;复习音符do re mi
二、听赏歌曲《多来咪》
1、初听歌曲录音,教师简介歌曲,引导学生读一读歌词。
2、听歌曲(教师演唱或录音)
3、师生共同演唱歌曲并自由表演
教师唱第一乐段,学生分为七组分别演唱do re mi fa sol la si 七个音。衔接处全体演唱。
三、音乐表演《多来咪》
1、教师讲解 《音乐之声》的故事情节
2、讨论表演《多来咪》片断
可以分为:歌唱组、表演组、伴奏组、制作头饰组等,由学生自由选择小组。
3、进行音乐表演
四、补充欣赏歌曲《孤独的牧羊人》《雪绒花》
感受乐曲的情绪,了解演唱形式
五、自我评价: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六、教学反思:能跟着录音轻声演唱歌曲;能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即兴的音乐表演。
谢福艳。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深入,多媒体课件在音乐教学中越来越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它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言简易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变枯燥为形象,图文、音视、动画栩栩如生,犹如身临其境,大大激发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视野,激发学生思维,把老师的讲转化为引导学生主动的学,使枯燥、呆板的教学模式变得丰富多彩,使学生能直观感受音乐所表现出的美,对推动学生进一步展开丰富的音乐想象起了催化作用,大大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一、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音乐课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是实现形象教学、寓教于乐的最好选择。它能清晰、生动、形象地展示音乐的特点,从而改变学生学习的单调性,使学生在欢乐愉悦的形式和气氛中得到知识,还能形象地表现出语言难以描摹的情境。如在讲《两只小鸟》一课时,我是这样导课的。首先我用多媒体播放了小鸟清脆的叫声,同时,屏幕中出现了两只正在站在树枝上的小鸟。我于是借机问:“这两只小鸟在干什么呢,小朋友你们想知道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想!”就这样,在接下来的听一首歌这一环节中学生很自然的融进歌曲中。又如在导入新课时,用流动的画面来体现教学意图,创设出绚丽多彩、声情并茂的环境,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及享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例如,我在新授《柳树姑娘》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用课件展示):寒冷的冬天过去了,春姑娘来了,飘逸的长裙播洒着滋润万物的雨露,枯黄的小草冒出了嫩芽,花儿露出了久违的笑脸,池塘里的冰融化了,干枯的柳树抽出了嫩枝,就像是春姑娘的一头秀发,在春风中飘动„„同时,播放出欢快的鸟叫声,使声音与画面融为一体,营造出这首儿歌所描绘的意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孩子们动脑、动手,不断想象、创造中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动画与音乐融合的同时,也把春天的美好融入孩子们的心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演唱这首歌曲的浓厚兴趣。
二、深入浅出,解决教学难点。
当前小学音乐教学所追求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审美力、表现力及创造力。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以其独特的功能,把抽象的音乐理论形象化,使虚幻的音乐形象变的直观具体,更好地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如:学唱歌谱,只要点击鼠标,学生就能轻声跟着电脑录音哼唱,学起来既快又准。部分难点节奏,点击鼠标,难点界面放大,重点进行训练。“休止符”及“换气符号”都事先用醒目的色彩标出,引起学生的注意。这些平时被视为棘手的教学难点,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有的放矢地的再现,由远及近,化繁为简,化深为浅,变得形象直观,通俗易懂,节省了大量的教学时间。
三、直观的视听,感受并理解歌曲。
在解决了重难点之后,进入到歌曲的演唱这一环节,演唱歌曲是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如果能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巧妙地把vcd中的范唱运用到教学当中,不仅能让孩子体验歌曲,而且能对学生学习歌曲,把握歌曲的情绪起到很大的作用。例如:教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假若由教师范唱,无论唱得有多好,也仅仅是独唱,怎么唱都唱不出合唱的效果。我播放了少儿合唱团演唱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让大家欣赏。雄壮、有力的歌声和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少先队员敬队礼等画面让学生充分体会了国旗的神圣,队礼的庄严,少先队员的自豪,让歌曲充满了丰富的情感,让学生有直接的感知,能轻易地去认识和理解音乐。通过欣赏,再来演唱这首歌,学生的情绪、咬字吐字、节奏的把握等等,都令人满意。省去了很多老师讲了,学生也未必理解的尴尬,对歌曲的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身临其境,感受并表现歌曲。
教师创设特定的情景,使学生在学会歌曲后充分宣泄情感,例如,在学习《请来看看我们美丽的村庄》的最后环节,运用多媒体课件放映出农庄的一些画面,营造出一个与音乐相符的环境气氛,然后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爱好每人扮演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有的同学可爱的小鸡,有的同学扮演正在水中游泳的小鸭,有的同学边蹦边叫扮演正在吃草的小牛;他们边演唱边自由地舞动,全身心地融入音乐情绪中。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又起到了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作用。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招一式地教给学生,学生的积极性也不一定高,当利用电教手段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给学生放一段与教学内容相关或相同的舞蹈录像资料,让学生观看并自由模仿,然后再利用学到的动作,自己根据歌曲进行动作的创编。将教学融于多维互动的学习活动之中,并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闪光的思想火花进行精彩的质疑提问,点拨引导,既促进了教师的教学,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现代化多媒体的应用,使传统课堂教学不便或无法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扩大了信息,充实了容量,加快了节奏,提高了效率。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把音乐的情感与艺术形象结合起来,可以使学生在美的氛围和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中学习,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通过倾听音乐和媒体动画的不同表现,使孩子们对音乐的理解更加深刻。美丽的动画,结合了音乐和图片,可以使孩子们潜移默化的喜爱音乐课,逐渐培养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多媒体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当然,在音乐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课件,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音乐学科的特点,严格遵循使用多媒体的原则,做到使用得恰到好处。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实现多媒体与音乐教学的最佳整合,实现多媒体在音乐课上的真正价值。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pingyujiyu/44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