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繁忙的一天之后,我们也许只需要停下一分钟,放空自己。在学习中,如何在一分钟内掌握一个新知识点,以下是一些建议和学习方法。
评课内容:
《一分钟》这篇课文是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内容较为通俗。主人公元元因为早上多睡了一分钟,带来的却是20分钟的迟到,是一路焦急的`等待和一声声的叹息,是深深的后悔和宝贵的教训。故事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听了戴老师的课我受益匪浅,让我倍受启发。戴老师能根据低年级的教学重点组织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识字,使学生能利用“减一减,换一换”等方法来识字,在游戏中巩固识字,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1、稳扎稳打,识字教学扎实。
在生字词的教学中,戴老师采用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了识字平台。有说说记住字的方法识字,如:换一换、减一减、加一加;在游戏中识字,如:组合游戏。这些过程,看似平常,却唤醒了学生以往的识字经验。在识字过程中,戴老师还非常注重正音,尤其是“丁零零”、“哈欠”等词语的轻声正音。在写字这一环节,戴老师花了5分钟让学生写字,并进行展示讲评,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整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体验到学习生字的无穷乐趣。
2、多元评价,学习兴趣高涨。
戴老师上课始终是亲切地和学生交流,在教学中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对学生的发言总是给予及时的激励与表扬。如“你真棒,都读对了!”、“这会儿,xx终于读对了,给他鼓鼓掌!”等等,使课堂充满了人文关怀;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了学困生的自信心。这就是戴老师的教学艺术,善于激励,善于唤醒,善于鼓舞。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完美的课也都会留下一丝不足,戴老师所上的是第一课时,我认为还有以下的不足:
1、对本节课内容的整体把握不够完美。第一课时仅仅安排了识字教学,内容上显得有些单一。
2、叶圣陶先生说过:“读书务必做到正确、流利,‘字字未宜忽’。首先要读正确,然后才能谈到思考。语文姓小,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然而,在这堂课里缺少了朗读,也就缺少了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对于正确地朗读课文这一目标的达成度不高。
听了戴老师的这一堂课我收获了许多的教学经验,充分的了解了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还有很多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这一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她的识字教学如此扎实,真正的是一步一个脚印,步步非常扎实。
江老师能正确处理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紧紧抓住赵州桥的三个特点:雄伟、坚固、美观,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适时的引导与提示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多媒体的运用恰到好处,巧妙地解决了教材中的难点,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
教学中江老师非常重视朗读的指导,而且读的形式非常多样——轻声读、同桌互读、教师范读,配乐朗读、读与评结合、提示朗读要点等穿插于教学的全过程。能面向全体学生做到有所侧重,关注每一位学生读书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当有些学生朗读得不够好时,老师留给了充分的时间耐心地进行指导,使他们的朗读得到进步。
江老师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文本现有的资源对学生进行写的指导。例如:中心句、过渡句的认识,练说栏板上龙的图案等。
为了让学生体会赵州桥的雄伟,江老师能利用现有阶梯教室的长与宽来体会,就地取材,十分直观地让学生体会赵州桥的雄伟。对于一些关联词的运用,学生能活学活用,对于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教师能运用画面给予学生最直观的感受。
张老师执教的古诗《春晓》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对张老师的这节课我从一下几点做一些简评:
1、教学设计清晰条理,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2、体现了“以读为本”的教学特点。体现在教师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领读、接读、齐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读通顺,读熟练,读懂,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注重了写字方法的指导。从题目到作者,再到生字,教师板书,学生随老师一起书空,学生掌握了写字规律。
4、注重了知识的积累。教师既注重了识字方法的积累,又注重了词语的积累。在作业中,让学生搜集有关春天的文章或词语,也注重了知识了积累,同时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5、注重了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教师利用插图,让学生把古诗编成一个小故事,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画春天,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绘画能力。
6、注重了学生的养成教育。教师鼓励学生说话洪亮,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1、低年级的古诗教学不应细细讲解,应以读悟情。
2、朗读指导还不够到位。
1、同学们,看老师这儿:1=20,你觉得这个算式正确吗?
2、板书课题《一分钟》,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将生字词多读几遍。
2、课件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学生再次拼读。
3、去拼音读一读。
4、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5、做猜字游戏。
(三)、再读课文,感悟时间的宝贵。
1、课件范读课文,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元元听到零声后,开始是怎样想的?大家找出来读一读。
3、事情的结果呢?指名读李老师的话。
元元迟到了半节课,你能想象一下元元是怎样走进教室的吗?这时他的心情怎样呢?(后悔)。
(四)、小结。
在元元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五)、拓展延伸。
1、将课文内容演一演。
2、摘抄惜时的名言警句。
今天有幸聆听了王老师带来的《一分钟》展示课。
本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内容较为通俗。主人公元元应为早上多睡了一分钟,带来的却是20分钟的迟到,是一路焦急的等待和一声声的叹息,是深深的后悔和宝贵的教训。故事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听了何老师的课我受益匪浅,让我倍受启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1何老师能根据低年级的教学重点组织教学,通过指导学生正确的朗读课文提出朗读课文的三大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朗读习惯。
2整堂课中何老师始终是亲切的学生交谈,在教学中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读书,鼓励学生发言,对学生的发言总是给予及时的激励与表扬。如“你读的真棒!”“别紧张,再想想”“同学们真是太厉害了”等等,使课堂充满了人文光怀: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3为了体现“多元智能”的课堂教学特色,何老师设计了“演一演”的游戏环节,极大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游戏中更加了解了主人公元元当时的复杂心情。但是由于时间原因该环节并没有完全开展,只有一位同学上台表演,相信如果全班积极加入那么课堂效果一定会更出彩。
4何老师对于本班的教学常规培养的非常好,整堂课学生都是坐得端端正正认真的.聆听,是老师的教学可以有序的进行。
听了何老师的这一堂课我收获了许多的教学经验,充分的了解了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还有很多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这一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她的课品如人品,她的课并不是做秀,也没卖弄,让人所能感受到的是他们对教育深深的挚爱和对学生真诚的关爱!我也要为能成为一位这样的老师而努力!
学习是主要的,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是很有必要的,同时教师很多课上的精彩片段让我受益很多,我还处于学习积累经验的阶段,对于听的课也只是一些比较初浅的认识,我就写一些在蔡老师《水墨山水》课的感受和体会。
首先,从美的导入让孩子们看到了美丽的桂林山水,激发了对美丽山水的向往和联想。
其次,根据美的发现让孩子初步认识了水墨画。再引入到金山画王,细致有趣的讲解了软件中需要用到的工具和方法。
再者,美的升华,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利用刚刚学到的知识在金山画王中尽情的挥洒想象力,完整属于自己的水墨山水画。
最后美的回顾,孩子们总结了这节课的收获与感悟。
提出一点点自己的建议,如果老师能在教学过程中多一些自己亲自使用金山画王绘画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更直观更容易让学生接收新的绘画方法。由于信息技术课的特殊性,学生遇见的很多问题大致都是相同的,所以学生上手操作时,老师巡视不仅只是帮助学生面临的问题,还可以把这些不同的问题收集起来统一解释。
以上是我的一点感受,可能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还请各位教师批评指正。
袁老师执教的这节课《送行》是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九课,本单元的主题是疑为学之始。这是一篇幽默散文,其中蕴含着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聆听袁老师的这节课,让我感受到了老师的魅力及与学生和谐相处的那种非凡的亲和力。
1.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袁老师做到了这一点,且足能看出这种魅力非一朝一夕之功夫。
2.导课借用古诗词名句,一下就把学生拉到了一种优美的境界之中,让学生对浓浓的亲情、友情油然而生。
3.授课理念前沿,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贯穿课堂的始终。
4.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恰到好处,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而不是喧宾夺主。
5.做到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体现了有效教学的理念,能充分大胆地给每位学生发挥的空间。
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本人有以下几条建议,敬请袁老师鉴纳:
1.个别词语的发音不够精准,这一点做起来实属不易。
2.学生点评略有不当之处,教师应及时加以纠正。
3.有关文章的主旨不必深究太多,可以留给学生课下思考。
《一分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内容是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钟,迟到二十分钟的故事。通过这篇课文的的学习,使学生受到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的教育在。
教学。
中。本文篇幅5段,分为原因、经过、结果三个部分。戴老师执教第一课时,重点为识字、写字。
听完本课之后,我对本学期的教研组研讨主题有了新的思考:像这样的识字课,如何探究问题指向性呢?因为在本节课上,涉及到的问题仅为:游戏一分钟后,请说一说一分钟后的感受。在执教过程中,戴老师的问题指向明确,但课堂操作过程中却操之过急,学生一分钟为坚持完毕就开始谈感受,从而使问题没能落实。
根据本节课的识字、写字教学,我结合“目标细化”主题,发现戴老师在课堂上较好地体现了:
1、趣味识字,学生是主体。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戴老师在执教过程中,引导学生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方法识字,使学生乐于学习。同时戴老师还特别注重识字巩固,通过“找朋友游戏”“连一连”等内容,让识字过程生动、丰富。
2、写字教学,基础在夯实。本节课,戴老师用10分钟的时间重点教学识字,从笔画的写法、结构、组词等角度进行多角度的引导,并在写字过程中注重重点突破、全面普及。尤其是反馈过程,戴老师还特别采用中后生的作业进行反馈点评,对后进生帮助挺大。
但是我也发现,戴老师本节课的教学是宽泛、无主题的。结合目标细化,浅谈以下几点:
1、目标一是“学会本课欠、元、包等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钟、零”等9个生字。”虽然目标一写法为通用格式,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通过多样丰富的识字方法让学生自主识字。回顾本节课,戴老师引导学生采用的识字方法较为单一,同时教师也未能对生字进行及时的归类整理,使得生字教学各个独立,无通篇意识。
2、目标二是“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本节课中,戴老师重视识字教学,却忽视了朗读。对目标中的“正确、流利、有感情”没有有效落实,也没有有效的检测方式,学生一节课后的学习结果无所知。
3、目标三是“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目标指向本身就不明确,学习哪个环节未能点明。同时本节课设计情感教育的时间过少。
应该说,本节课突出了识字、写字,却忽视了朗读;看到了优美的书法,却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知道了课文进行的“珍惜时间”的载体,却没有了“珍爱时间”的情感体验。课堂本就是艺术,让我们一起在艺术殿堂里摸索吧。
大班幼儿对时间已有初步认识,他们能够简单地认出时钟所表明的时间,知道时针、分针和秒针,日常生活中也常常出现“这个玩具给你玩5分钟”、“再等我1分钟就好了”等等与时间有关的语言,这说明大班幼儿初步萌发了“时间”的概念。然而虽然所有人都知道“时间”是存在的,但是“时间”看不见,摸不着。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任何科学知识都可以选用理解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儿童。”《纲要》也明确提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因此,为了帮助幼儿感知时间的点滴,感悟时间的意义,同时愿意去节约时间、珍惜时间,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大班幼儿随着年龄增长,各方面能力进一步发展,对自然物理现象萌发了一些最初的概念。然而由于他们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看待事物往往是表面的、浅层次的。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我根据该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确立了本次活动的以下目标:
1、认知目标:感受一分钟时间的长短,知道时间是不可逆转性的。
2、情感目标:能围绕问题大胆分析原因并交流表达自己的看法。
3、技能目标:感受到参与活动的乐趣,愿意守时、惜时。
1、活动重点:感受一分钟时间的长短,知道时间是不可逆转性的,愿意守时、惜时。
【分析】大班幼儿仍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考虑问题更多是经验的、感性的',而非理性的。“时间”是一个完全抽象的概念,它确确实实存在但是看不见、摸不着,而幼儿的思维确实具体形象的。因此,活动用了各种方法将抽象的“时间”具象化,以期用幼儿理解的方式帮助幼儿体验时间、感受时间,从而知道时间的重要性。
2、活动难点:围绕问题大胆分析原因并交流表达自己的看法。
【分析】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他们的思想已逐渐自成体系。《指南》中社会领域明确提出教育者要帮助幼儿“表达自己的目标”。本次活动的内容是幼儿比较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时间”,能充分锻炼幼儿的分析能力。因此,本活动的难点为围绕问题大胆分析原因并交流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师应当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尤其在社会领域应当创造条件以促进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并保持自主学习的状态,从而启发幼儿思考,避免单纯说教:
1、教法。
(1)启发式教学法:运用启发式教学法,不直接告诉幼儿答案,而是让他们通过感受、思考、讨论等方式自己得出结论,这样有助于调动幼儿的思维和学习积极性,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解释新情境、新问题。
(2)提问法:要促进幼儿进行创造性思考,离不开教师有效的、一针见血的提问。高质量的提问不仅能引领幼儿的思路、保持幼儿的学习兴趣,更能启发他们进行深入的思考,锻炼幼儿的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倾听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等等。
2、学法。
(1)体验式学习法:《纲要》和《指南》一再强调,社会领域要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避免枯燥说教。“体验”则是避免说教的良好方法。幼儿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切身体验才能有所感悟,才能真正发自内心愿意去节约时间、珍惜时间。“体验”能够帮助幼儿将获得经验内化,符合幼儿生命内在成长的需要。
(2)讨论交流:在师幼和幼幼互动过程中,大家能在智慧、兴趣等方面碰撞出火花,从而幼儿能够在积极交流、互动过程中发展社会社会交往能力、增强归属感,同时在自己的认知体系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建构。此次活动内容相对抽象,幼儿能够通过交流讨论获得更加深刻、丰富的经验。
良好的活动准备可以更好地促进活动目标的达成,为了将抽奖的活动内容具象化,方便幼儿感知、体验、理解、升华,我做了如下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事先完成调查表《一分钟能做什么事情》、幼儿有认识时钟的经验。
物质准备:筷子、蚕豆;穿珠、线;插花片;时钟、纸、笔、鼓。
今天,我们学了《一分钟》这篇课文,知道了应该珍惜每一分钟。因为在农民心中,每一分钟就是丰收的果实;在商人心中,每一分钟就是金钱;在军人心中;每一分钟就是祖国的安宁;在医生心中,每一分钟就是病人的生命;在我们心中每一分钟就是知识。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明白了时间的重要,你就是有再多的金钱也买不回时间,像我以前就不知道利用时间,经常写作业拖拖拉拉,吃饭慢慢吞吞。这不知道浪费了我多少时间,以后我要充分利用好每一分钟,又好又快的学好每门功课。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任何科学知识都可以选用理解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儿童,趣味性和可接受性就是儿童参与科学活动的重要前提”。本着这一原则并以生活常识为基础,教师设计了这一活动。通过让幼儿看看、说说、跳跳、做做等多种形式,在游戏中感知一分钟的秘密,活动中利用各种感官的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掌握所学知识,另外,心理研究表明:5、6岁是幼儿的认知情感、技能协调发展的最佳时期,遵循这一目标,特设计本活动。
一方面,时间滴答滴,意义大无穷,虽然每个人都知道“时间”的存在,但是“时间”看不见,摸不着,通过活动使孩子们有个相对的时间概念,也明白了短短的60秒却可以做许多有意义的事,可以带来无穷的快乐。
另一方面,现在的孩子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不懂得如何关心别人,如何去帮助别人,和周围的人群、同伴建立一种非常友好的关系,而幼儿园是幼儿体验群体生活的第一站,我们要抓住契机,多方面着手让幼儿在群体生活中获得关爱的体验,感受关爱他人的情感,萌发关爱他人的意识,让幼儿在关爱中体验生活的乐趣!明白“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
幼儿园科学领域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要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科学的有趣。在这次活动中,充分激发幼儿的表现欲望,这也非常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新《纲要》也指出:教学活动的组织要注重幼儿的过程体验,这是唤起幼儿主体意识的核心,是引导幼儿积极的情感态度和学会学习的关键。而时间对幼儿来说比较抽象,他们脑海中时间的概念是模糊的,他们不知道一分钟到底有多长,能做多少事?做事磨蹭、浪费时间的现象随处可见。因此这次科学活动《一分钟》应从幼儿的“体验”为主,让他们通过亲自观察、操作、比较、发现和感知一分钟的时长,知道抓紧时间就能做很多事情,从而珍惜一分一秒,形成初步的时间概念,为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打好基础。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导向作用,根据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设计了三个目标:
1、知道一分钟的长短和价值,初步树立时间概念,懂得珍惜时间,做事不磨蹭。
2、尝试在一分钟里做一件能让别人快乐的小事。
3、学习制定时间计划,并能按计划执行。
目标重点:准确把握一分钟的概念和时长。
目标难点:知道抓紧时间,初步了解应合理的利用时间。
为了有效的突破重点和难点,我采用了一定的方法,如:让幼儿观察、体验、比较等探索,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教师不光要与孩子平等的参与,更应具备对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观察、研究和指导的技能,同时顺应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性,采取相应的适宜的教法和学法。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如下准备:
1、实物大钟:让幼儿直观认识一分钟的时间概念。
2、幼儿处于运动的高峰时期,好动是他们这一年龄段的突出特点,因此,我设计了游戏“秒针蹦蹦蹦”,游戏的引出,为幼儿掌握一分钟的长短做了良好铺垫,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学习更主动更积极。
3、多媒体课件的播放,为本活动掌握的目标起到了一个重要的作用。
4、橡皮泥、水彩笔、球、图书的提供,为幼儿打开了又一知识的通道,通过这些材料的操作,让幼儿更清楚的体验到一分钟的意义。
5、录音机的使用为幼儿的自主学习打开了一扇窗户,孩子们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做着自己认为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既获得了关爱的体验,又体会到给人带来快乐的同时,自己也会得到快乐。
《纲要》强调幼儿是中心,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学决定教,在活动中我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是一个参与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发现、讨论、寻找,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取以下教法:
1、问题设置法:在活动中适当的提出问题,有助于儿童的'思维,启发学习、不断思考、不断进取。
2、多媒体演示法:在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符合幼儿的特点,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
3、游戏参与法: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参与性。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性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和锻炼了能力,更加升华了孩子的情感。
1、多渠道参与法:新《纲要》科学领域当中目标明确提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在活动中我引导幼儿看看、说说、蹦蹦、做做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就对此次的活动产生了兴趣。
2、直观法:让幼儿通过多媒体课件直接获得生活经验。
3、谈话法:让幼儿在交流中说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充分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同时幼儿的口语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六、说活动过程。
《纲要》提出:“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体验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为主导作用,要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表现方式,分享他们的快乐。”为了体现《纲要》精神,这次活动以“一分钟”为线索,引导幼儿多方参与,从而培养幼儿的表现力。整个活动程序共分4个环节来进行。
为了准确感受一分钟的时间概念,在这一环节中设计了3个小环节。
首先出示一个实物大钟,教师指导认识钟面上的三位针宝宝,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对分针、时针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重点直接放在秒针上,教师拿钟比划告诉幼儿秒针的秘密,秒针走一周就是一分钟。然后教师和幼儿一起和秒针走一圈,秒针走一下师幼数一下,这时教师进行小结:秒针走60下,也就是走一圈回到原来的位置就是一分钟;其次引导幼儿看秒针的方法,不管秒针从哪个数字开始走,只要转一圈后回到原来的地方就是一分钟;最后师幼同做“秒针蹦蹦蹦”的游戏,室内地面上提前布置好大钟,幼儿来当小秒针,幼儿不仅积极参与游戏,同时巩固了一分钟的时长。
教师拿出准备好的适合幼儿但不关乎技能的各种操作材料,比如:橡皮泥、水彩笔、纸、球、图书,让幼儿自由选择喜爱的一样,教师计时一分钟,之后记录操作结果,交流汇报。这个环节的体验,幼儿不但对一分钟有不同的体会,同时也知道了短短的一分钟可以做不同的事情。
播放多媒体课件,课件内容:元元由于早上贪睡一分钟,上学却迟到了20分钟,中间遇到了红灯,没有赶上公交车,元元两次叹气: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课件的动画效果不仅吸引了幼儿的眼球,也使幼儿认识到了一分钟的重要。这时教师和幼儿讨论制订时间计划,抓住重要的每一分钟。分发时间计划表,内容包括:早上起床、穿衣、叠被子、刷牙、洗脸、梳头、吃饭、上学路上各用多长时间,回家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做好计划表,贴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让爸爸妈妈监督,按计划执行,这个环节幼儿体会到了一分钟的重要,并懂得珍惜时间,做事不磨蹭。
教师提出问题:一分钟,你准备做一件什么事让别人能感到快乐?幼儿各抒己见,最后一分钟幼儿尝试用各自的方式让同伴和教师在短短的时间里快乐起来。幼儿尝试时教师播放欢快的音乐。
《最后一分钟》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作者倾诉了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的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已久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
孙老师上课设计了四个环节的教学:
第一环节、观看中英两国政府进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录像资料,引入课文。
第二环节、交流预习情况,整体感知。这里主要分2步完成。第一步,交流预习中学生字词的难点,主要抓住“脊梁”“深入骨髓”两个词,感悟诗歌词语的深刻含义,并随机拓展“首脑骨头腰杆眉目”进行选词练习。第2步,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并交流概况诗歌每一节的主要内容。感受这首诗歌一个特点_结构清晰。
第三环节是朗读第一节诗歌,抓住“叩问”这个词展开质疑:“叩问”是什么意思?(热切地询问)所有的中国人在叩问什么呢?从而引入第三节的教学。为了突破重难点,孙老师主要分5步进行引导。第一步,学生细读诗歌第三节,抓住关键词语,自由说说这节都提到了哪些历史事件?第二步全班交流课前搜集的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不平等条约等香港的资料,并师生合作概括诗歌的特点:用最凝练、最概括的语言,展现了丰富的内容和事件。第三步:课件回顾屈辱历史,再一次了解旧中国所受的欺凌,学生畅谈感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激情朗读诗歌。第四步:补充资料,闻一多的《七子之歌——香港篇》,再次感受香港期盼回归的急切、兴奋,并进行拓展写话:此时此刻,香港已近在眼前。此时此刻,作为中国人的你,想对香港说些什么?想对香港的未来说些什么?想给香港怎样的祝福呢?拿起你们手中的笔,把你们的心声写下来。
在交流心声之后,进入第四环节的教学:齐诵诗歌,拓展阅读。这里孙老师想再拓展阅读香港回归时风靡全球的《公元》这首歌。这首歌不仅旋律优美,其实她的歌词中蕴含的感情也非常真挚,孙老师想在配乐中再一次让孩子们好好地读一读。
本单元的主题是:勿忘国耻。孙老师原本是期望通过学生对相关历史事件的回顾,激发起他们对过去旧中国腐败落后的激愤,对比如今香港顺利回归祖国,证明新中国欣欣向荣、日益繁盛从而产生自豪激动的情感,再结合朗读指导,把整堂课的高潮推上去。
但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知之甚少,读这段话可能读不出悲愤的情感来。认知与情感脱节,认知不够,情感体会就难以到位,这是难点一。
难点二是: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概括的,甚至很多地方是抽象的。这首诗歌尤其如此。光靠学生,有很多地方学生读不明白,雾里看花,一知半解,读起来也没有底气。例如第一节导入的时候,孙老师问学生“叩问”是什么意思?学生就有可能遇到了障碍。是啊,诗歌教学不像阅读教学,对一些词语的理解还可以联系上下文,还可以放再语言环境中去理解。这样一个词语突兀地拿出来问学生什么意思,学生根本说不到位。第一个问题出不来,后面的学习直接受到了影响。
《观潮》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要求:多诵读,读出感情,读中进入情境,在读中浮现画面,根据课文特点,继续练习了解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对于课文中的的重点词句,多读多想,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这篇课文是第六单元的略读课文,描写了大自然的奇观钱塘江大潮,作者通过手中的生花妙笔,描写了钱塘江大潮汹涌澎湃的气势,不需要亲眼所见,读着这些清新激昂的文字。一股豪迈之情油然而生,让人不禁赞叹: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祖国语言文字的独特表现力。
作者先用一句话总起: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接着写了潮来之前在江边的等待,通过对江边、江上景色的描述,表现了观潮人盼潮来时的望眼欲穿和翘首期盼。接着用细腻的笔法表现了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色。通过看潮势,听潮声,眼观其排山倒海的巨浪,耳听其震耳欲聋的呼声,胸中激情回荡,最后是潮头过后的余波,尽管潮头已去,但仍感力不减。
经历过与钱塘江大潮的亲密接触,我们惊呼:好一个天下奇观,好一篇写景美文。
阅读教学,读占鳌头。以读为生线,是我在这节课中准备采用策略。如果讲授这篇课文,我会采用五读法,这是我经过实践和提炼得出的一种阅读教学方法。
五读法操作规程及其解读:
1.默读,了解大意。齐读课题之后,你能围绕课题提出哪些疑问。带头这些疑问来默读课文,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培养生动学习的能力。
2.寻读,发掘内涵。学生对哪些内容印象深刻,最喜欢哪些段落或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实现与文本的对话,提倡有个性化的读书新体验。
3.朗读,读出特色,分层推进指导朗读,先指导学生把字音读准,再练习读熟练,读出感情,加上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课文中不同的内容采取适当的形式,读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指各读,分组读,赛读,配乐读,男女生交替读,全班齐到等形式都可以尝试。
4.诵读,当堂积累。语文教学应重视语言的积累,尢其是小学生在现有认知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多读多背优秀课文,背诵重要段落,培养语感,在抑扬顿挫,形式多样的诵读训练中培养他对语言文字的热爱。
5.默读,回归整体。与课文激情对话后,静下心来梳理一下文章的脉络,留给他们品味的时间和空间,做到动静相宜,张弛有度。
课前谈话:老师很喜欢旅游,也很喜欢听你们说旅途中的所见所闻,你能把自己到过哪些地方,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景点跟老师说说吗?学生各抒己见,点燃他们的激情。
一、揭题导入。
齐读课题(指导读出雄壮的气势),面对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
二、初步感知,大潮之奇。
1.头疑问默读。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
三、深入须司,大潮之奇。
1.课文哪些段落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找出来读一读(估计绝大数同学选择要求背诵的第二、三、四自然段)。
2.有针对性,分层推进指导朗读。
多种形式相结合,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3.当堂背诵积累。
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感受书声朗朗,接受人文熏陶。
四、心潮澎湃,倾情对话。
默读课文一遍后静下心来思考:你想对钱塘江大潮说些什么?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写诗赞美,当堂朗诵,夸一夸我们的钱塘江大潮,快板,顺口溜等,或者用一个词语表达心里的感受。在经历过祖国语言文字的洗礼后,想必他们是有话可说,情真意切。
五、语言积累,妙词佳句。
摘录优美词语和句子,打下扎实的语文功底。
六、课外拓展: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1.把你心中最想说的话写下来,工整地抄写在《心语录》。
2.用上你学过的妙词佳句,用上你掌握的写景妙法,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处景点写下来,一定要表现出特点。
幼儿园科学范畴是一门体系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纪律,要从幼儿的生活现实和知识履历中感觉事物的数目干系并体验科学的风趣。在这次活动中,充实引发幼儿的体现欲望,这也非常切合幼儿的年事特点和学习特点。新《纲领》也指出:教学活动的构造要注意幼儿的历程体验,这是唤起幼儿主体意识的.焦点,是引导幼儿积极的情绪态度和学会学习的要害。
而时间对幼儿来说比力抽象,他们脑海中时间的观点是含糊的,他们不知道一分钟到底有多长,能做几多事?办事磨蹭、浪费时间的征象到处可见。因此这次科学活动《一分钟》应从幼儿的“体验”为主,让他们通过亲身视察、操纵、比力、发明和感知一分钟的时长,知道抓紧时间就能做很多事变,从而爱惜一分一秒,形成开端的时间观点,为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打好基础。
活动目的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活动起导向作用,凭据年事特点及现实环境,设计了三个目的:
1、知道一分钟的是非和代价,开端树马上间观点,明白爱惜时间,办事不磨蹭。
2、实验在一分钟里做一件能让别人快乐的小事。
3、学习制定时间设计,并能按设计实行。
目的重点:正确掌握一分钟的观点和时长。
目的难点:知道抓紧时间,开端了解应公道的利用时间。
为了有用的突破重点和难点,我接纳了肯定的方法,如:让幼儿视察、体验、比力等探索,在活动中发明题目,建构积极有用的师幼互动,新《纲领》指出:老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互助者、引导者,活动应力图形成“互助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因此,老师不但要与孩子同等的到场,更应具备对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视察、研究和引导的技能,同时适应幼儿的创造性、头脑性,接纳相应的相宜的教法和学法。
为了更好的办事于本次的活动目的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如下准备:
1、实物大钟:让幼儿直观了解一分钟的时间观点。
2、幼儿处于活动的岑岭时期,好动是他们这一年事段的突出特点,因此,我设计了游戏“秒针蹦蹦蹦”,游戏的引出,为幼儿掌握一分钟的是非做了精良铺垫,充实变更了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学习更自动更积极。
3、多媒体课件的播放,为本活动掌握的目的起到了一个紧张的作用。
4、橡皮泥、水彩笔、球、图书的提供,为幼儿打开了又一知识的通道,通过这些质料的操纵,让幼儿更明白的体验到一分钟的意义。
5、灌音机的利用为幼儿的自主学习打开了一扇窗户,孩子们在高兴的音乐声中,做着自己以为非常故意义的事变,既得到了关爱的体验,又领会到给人带来快乐的同时,自己也会得到快乐。
《纲领》夸大幼儿是中央,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必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履历来举行,学决定教,在活动中我对自己的脚色定位是一个到场者,我盼望和孩子配合发明、讨论、探求,接纳相宜的方法构造教学,接纳以下教法:
1、题目设置法:在活动中得当的提出题目,有助于儿童的头脑,开导学习、不停思索、不停朝上进步。
2、多媒体演示法:在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切合幼儿的特点,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发学习兴趣和热情。
3、游戏到场法:充实变更幼儿的积极性、到场性。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性条件让幼儿到场探究活动,不但进步和熬炼了本领,越发升华了孩子的情绪。
1、多渠道到场法:新《纲领》科学范畴当中目的明白提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题目,用得当的方法表达,交换探索的历程和效果。因此,在活动中我引导幼儿看看、说说、蹦蹦、做做等多种感官的到场,不知不觉就对这次的活动孕育发生了兴趣。
2、直观法:让幼儿通过多媒体课件直接得到生活履历。
3、发言法:让幼儿在交换中说出自己的明白和见解,充实体验语言交换的兴趣,同时幼儿的口语本领也得到了生长。
《纲要》提出:“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体验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为主导作用,要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表现方式,分享他们的快乐。”为了体现《纲要》精神,这次活动以“一分钟”为线索,引导幼儿多方参与,从而培养幼儿的表现力。整个活动程序共分4个环节来进行。
为了准确感受一分钟的时间概念,在这一环节中设计了3个小环节。
首先出示一个实物大钟,教师指导认识钟面上的三位针宝宝,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对分针、时针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重点直接放在秒针上,教师拿钟比划告诉幼儿秒针的秘密,秒针走一周就是一分钟。然后教师和幼儿一起和秒针走一圈,秒针走一下师幼数一下,这时教师进行小结:秒针走60下,也就是走一圈回到原来的位置就是一分钟;其次引导幼儿看秒针的方法,不管秒针从哪个数字开始走,只要转一圈后回到原来的地方就是一分钟;最后师幼同做“秒针蹦蹦蹦”的游戏,室内地面上提前布置好大钟,幼儿来当小秒针,幼儿不仅积极参与游戏,同时巩固了一分钟的时长。
教师拿出准备好的适合幼儿但不关乎技能的各种操作材料,比如:橡皮泥、水彩笔、纸、球、图书,让幼儿自由选择喜爱的一样,教师计时一分钟,之后记录操作结果,交流汇报。这个环节的体验,幼儿不但对一分钟有不同的体会,同时也知道了短短的一分钟可以做不同的事情。
播放多媒体课件,课件内容:元元由于早上贪睡一分钟,上学却迟到了20分钟,中间遇到了红灯,没有赶上公交车,元元两次叹气: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课件的动画效果不仅吸引了幼儿的眼球,也使幼儿认识到了一分钟的重要。这时教师和幼儿讨论制订时间设计,抓住重要的每一分钟。分发时间设计表,内容包括:早上起床、穿衣、叠被子、刷牙、洗脸、梳头、吃饭、上学路上各用多长时间,回家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做好设计表,贴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让爸爸妈妈监督,按设计执行,这个环节幼儿体会到了一分钟的重要,并懂得珍惜时间,做事不磨蹭。
教师提出问题:一分钟,你准备做一件什么事让别人能感到快乐?幼儿各抒己见,最后一分钟幼儿尝试用各自的方式让同伴和教师在短短的时间里快乐起来。幼儿尝试时教师播放欢快的音乐。
通过在本园的试课和二幼的上课,我对此项活动有了一些反思,反思如下:
1、《一分钟》活动目标,主要来源于生活,在幼儿已有的一些相关经验的基础上,知道一分钟很短,但可做很多有意义的事,目标达成较好。
2、运动中的质料与情况的投放,为本次运动目的的告竣建立了肯定的条件。如孩子在看大钟体验一分钟中,相识到了一分钟便是60秒,在实验做一件事体验一分钟时,孩子通过自己办事,体验到了短短的一分钟,却可以做很多自己想做的事,同时在运动中我又为孩子建立了很多体验后的交换时间,让孩子们绝不拘泥的大胆报告,扩展了已有目的的涵义。
1、孩子在体验时,自由操纵种种质料玩一分钟,原意是想让孩子通过玩某种工具或画一幅画,还没画完,一分钟就到了,从而体验到一分钟的是非,但在实行历程中,孩子们纯粹是为了完成使命而机器地去操纵,让我意识到了准备上的不敷,由此我想到了革新的计谋,就因今后应该准备孩子们较感兴趣的事变,再加上导语的渲染,信赖结果会纷歧样。
2、末了一个关键,是想让孩子通过大秒针的滴答声和高兴的音乐声,邀宴客人老师舞蹈,使本运动到达一个热潮,但由于孩子胆小,只有个体幼儿敢,大部分幼儿都放不开,这阐明孩子们缺乏自大和体现欲望。因此,必要革新的是,在以后的运动中,应积极培养孩子的自大心,让孩子们敢玩,敢说,收放自若,充实发挥各方面的本领,以得到全面生长。
《神秘的恐龙》是一篇科学常枢的说明文,叙述了恐龙原是地球上的庞然大物,它的灭绝至今是科学上的一个谜。文中列举了科学家推测其灭绝的四种可能出现的原因。一是由于地球上突然变得寒冷;二是宇宙行星撞击了地球,尘埃遮住太阳长达三个月,恐龙因此灭绝了;三是很多动物经常偷吃恐龙蛋,使恐龙绝了后;四是突然出现的传染病,使恐龙灭绝。动物一向是小学生喜欢的,恐龙又因其庞大和神秘使大多数人都为之好奇,所以,《神秘的恐龙》一文是较让学生感兴趣的。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朗读基础,经过一年半的学习,他们认识了较多的字,也阅读了较多的课文。一部分的学生已经在没有教师指导下知道如何声情并茂地读好课文,另一部分学生虽然不能达到这个要求,但是经过课前预习,也能够读通课文,基本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但是,大多数学生课前的读还是仅仅停留在读通课文上,并没有主动去理解课文内容,他们还是需要老师对他们提出读的要求,如边读边划,边读边想。课堂上,需要花费的时间还是应该在有目的的朗读上,让他们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读。
本单元的单元教学重点是:在阅读中能根据要求圈划有关词句,我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制订本课的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尽量体现一定层次性,首先要掌握最基本的:结合课文内容认识本课的十个生字:秘、恐、庞、亿、历、史、测、亡、存、遮。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书写:“庞、历、史、亡、存”。能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然后在阅读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找出关于恐龙消失的原因。知道恐龙曾是地球上的庞然大物,它的灭绝至今是科学上的'一个谜。在达到这个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让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外去查找资料。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而让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首先就得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也就能让学生自愿地去学,才能产生“我要学”的想法。
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课的开头,我就让学生就恐龙谈谈他们的了解,对于能展示自己知识的机会,学生自然比较愿意主动交流。而学生的知识毕竟有限,他们对于神秘莫测的恐龙仍然存在着很多疑问,鼓励学生真质疑,让他们畅所欲言自己的真实问题,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又可以激发他们课后继续探索恐龙奥秘的兴趣。只要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形成愉快的学习氛围,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生字时,以学生自学为主。二年级的小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生字的观念和方法,他们完全可以在自学、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完成识字这一任务。小组自学生字,能锻炼他们的自学能力,同时,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同学之间能够互相帮助,弥补不足,有助于合作精神的培养。教师只需选择一两个进行重点教学。如:“庞”可以查字典理解意思;“恐”进行扩词教学等。
在教学课文内容时,我以自由读、小组读、男女生读等多种形式读,让学生不至于对读产生厌倦感。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的内容,圈划词句。其中穿插一定的有关恐龙知识的短文,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恐龙,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对于课文充满兴趣,对于这一节课充满兴趣,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事半功倍。让学生自由地提出自己的疑问,鼓励他们不拘课题的质疑,可以让他们畅所欲言,充分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以这种情绪引入课文,使一节课的情绪都较为饱满。在整节课的教学中,并没有太多过细的分析,只是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圈圈划划,理解内容。因为这是一篇科学常识课文,恐龙又是拥有太多谜团的动物。所以,课外的补充资料在学习中也占了一定的分量,一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同时又能拓展学生的阅读量。
根据教学设计,本课主要围绕以下五个环节进行实施的。
1、揭示课题,进行质疑。让学生们对恐龙进行质疑,激发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
2、整体感知,学习生字。针对已有一定的自学能力的学生,学习生字以自学为主,因在后面教学中,学生会对课文反复朗读,在此过程中学生对生字会有多次见面的机会,所以,在检查自学情况时,教师检查也以检查词语为主。
3、读课文,圈划词句。由于课文内容比较浅显,对于恐龙灭绝原因的介绍非常清楚,没有太大的阅读、理解困难。因此,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从而能够按照课文要求来进行圈划词句。
4、课外延伸,练习说话。事先让学生收集好一定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合资料的能力,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恐龙,从而激发他们对于探索科学的兴趣。
5、复习巩固,指导书写。书写指导有一定的侧重性,把握难点和重点。
《一分钟》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了元元因为早上多睡了一分钟,却迟到了20分钟。故事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二年级小学生要达到这个理想目标,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的引导更为重要,教学中,我们要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验一分钟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珍惜时间,牢牢把握每一分钟,做一个珍惜时间的孩子。二年级的孩子,由于学生小,时间观念不强,对如何珍惜时间缺乏感性认识,但考虑到部分学生可能也发生有过类似的经历,有过相似的情感体验,所以理解本文难度不大。
1、认识“钟、零”等9个生字。会写“叹、哈”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随文识字,引导法。
一、游戏导入。
正式上课前,全体同学立正站好,两臂侧平举一动不动的站立,看谁坚持得最久。然后让同学谈感受,再面向全体同学谈话。
你们觉得一分钟长吗?(学生自由交谈)。
是啊,一分钟可以说很短,也可以说很长;在某种情况下,要能克制自己,坚持一分钟也是不容易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一分钟》,相信学完课文后,同学们对“一分钟”的体会一定会更深。板书7.一分钟。
二、整体感知。
1.同学们,先听老师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说。
2.多睡了一分钟,怎么会迟到20分钟?我们再来读读课文。齐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在你读的过程当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生可能会回答:是元元两次叹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出示这两句话)师追问:他当时会想些什么呢?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呢?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并带有感情地读一读。
4.老师:元元最后“红着脸,低着头”走进教室,他会想些什么呢?你想对他说点什么吗?(自由发言,领悟每一分,每一秒的重要)。
是啊,就这一分钟,使他迟到了整整20分钟;就这一分钟,耽误了学习,使他感到愧疚和后悔。
5.那你觉得这一分钟重要吗?为什么?小组讨论一下。
6.我们再把课文读一读,体会一下元元当时的心情。
三.学习生字。
同学们我们能不能利用好每一分钟呢?大家看,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生字,我看同学们能用几个一分钟把它们记住。准备好了吗?开始吧!
1.出示我会认。钟、零、闹、哈、欠、迟、叹、决、悔。
呵,我看了下表,刚才同学们用了三个一分钟就把这些字记住了。那你们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能不能跟大家说说你记字的好办法。
2.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3.同学们有这么多巧妙的方法,给你的学习伙伴说说吧!
4.好了,小朋友都喜欢用分合的方法记字。请同学们打开书33页,完成课后找找说说。这些偏旁可以和哪些字字组成新字呢?同学们拿起笔连一连,看谁的动作最快,连得最最准。开始吧!
5.你们学得这么好,老师奖励你们一分钟的自由时间,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老师计时)结束后,问问学生:现在你觉得一分钟长吗?(生答)。
6.小结:一分钟可以说很长,也可以说很短。就看你怎么去用。现在,我们这节课还剩下几个一分钟,我们该怎么去用呢?导入写字教学。看看我们能学几个字吧!
四、课外拓展。
组织学生从活动中体会“一分钟”的价值。
(1)通过查找资料说明,人们一分钟能做多少事(如农民、解放军、清洁工)。
(2)以“我一分钟能做什么”为主题,交流自己的切身感受,体会时间的宝贵。
(3)以“第二天的元元”为题,自编自演小故事。
故事发生时间段为:闹钟响了……到学校上课。
说板书:
田字格中写的“叹“和”哈”。
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一分钟》,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分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的主人翁是元元,讲他因多睡了一分钟,带来的是20分钟的迟到,一路焦急的等待和不停的叹息,是步行的辛苦和脸红的尴尬,是深深的后悔和宝贵的教训。以元元两次叹气为线索讲了他上学路上的不顺心,遇红灯,错过公交车,最终决定走路到学校的一个完整故事。结尾说他很后悔,以此引发思考,告诫小朋友们要珍惜每一分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故事贴近生活,道理深刻。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拟定了以下四个教学目标:
1、会认钟、零等9个生字,会写欠、元等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议、演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3、在读中体悟时间的宝贵,要做遵守纪律的好孩子,珍惜时间。
4、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和合理运用时间的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悟时间的宝贵。教学难点:识字、写字。
接下来,我将说说我的教法与学法。
(一)说教法。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就是告诉我们教学方法要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对象等因素进行合理的安排。为此,在这堂课里我选择了以下教学方法。
1、现场感知法。
为了让“一分钟”这个课题深入人心,在课堂开始我采用现场感知法,让同学们现场亲自感受一分钟,并与一堂课40分钟形成对比,从而使一分钟的概念形象化,为整篇课文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2、悟读法。
整个课堂里,我始终贯穿着读。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也是审美传情的极好手段。初读,了解文章大意;再读,领悟时间的宝贵与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生字词的`学习,也是在读中学,学里读。
3、适时点拨法。
学习生字词时,我不仅要解释它们,更多的是创设情境以便适时点拨学生自己去领悟。并时刻与课文内容相结合,依托文本来教学。这就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印象,为第二课时打下基础。
(二)说学法。
根据课程理论标准,在学习过程中,要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于是,本课我准备让学生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现在,我将重点说一说我的教学过程,本节课将分为五个环节:新课导入——初读,整体感知——识字——生字回文——作业布置。
(一)新课导入。
这个环节,我先设置导语:同学们,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情。一分钟可以救助一个生命,也可以创造一个奇迹。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有关时间的课文。接着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最后感知一分钟。
设计意图:平铺直叙的谈话导入,让学生知道本篇课文是与时间相关的,最后设计感知一分钟的环节,也是为了让学生们懂得一分钟的用处以及对时间有个初步的感知。
(二)初读,整体感知。
新课导入后,我将范读,同时让学生注音并把生字词勾画出来。接着叫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把生字词多读几遍,标出段落。初步让学生了解文章大意。然后抽5位小朋友起来分自然段朗读,其余的同学思考提出的问题“课文围绕一分钟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等学生读完课文,初步汇报这个问题,接着简单点评并总结全文大意。
这样设计是因为: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学段目标而言,他们可以自己阅读一些简单的课文了。所以,循序渐进的初读,不仅层层递进,也有利于让学生们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三)识字。
这是第一课时教学的重点环节,在这个环节里,落实了第一学段的识字目标,能学会汉语拼音。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首先,教字音。
带拼音:让学生自己带拼音拼读红苹果和绿树叶里的生字宝宝,并找出难读的字音。接着我教学生读,同学们再自己读。
扩词:把生字组成词语。让学生自己先带拼音读读这些生词,接着请一位同学起来拼读。老师纠音并教大家读。最后全班齐读。
去拼音:把拼音帽子摘掉,请一位同学起来读。老师教读,全班齐读。其次,教字形。
闹:大门里面是个热闹的市场。所以,闹是门市里面写一个市字。
悔:每次想到那件事心里都很后悔。所以悔是竖心旁加一个每字。
最后,教字义。
热闹:闹热。
哈欠:我问学生“什么时候我们会打哈欠呢?”学生会说“犯困的时候会打哈欠。”接着我让学生做个打哈欠的动作。再读两遍这个词。
叹气:我让学生来做个叹气的动作?再问道,你在什么情况下会叹气?同学们会答,失望、心情不好、后悔的时候。然后读几遍这个词。
后悔:我会问“你知道后悔是什么意思吗?”他们肯定会说,不知道。我也顺势回答,老师也不知道,可是老师查了字典。字典里面说:后悔指事后懊悔。接着,立马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做过后悔的事情吗?”有的会说有,就请他起来说说。然后评论总结:是啊,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动脑筋想一想再做,不然,很多事情做错了,是没办法弥补的。
决定:指对如何行做出主张。我就先用决定造个句子,我决定去逛街。逛街是我的行动。你能用决定造个句子吗?请一位同学起来造句,然后我点评总结。
丁零零:什么东西的声音是丁零零的响声?同学们会说门铃、闹铃的响声是丁零零的。我再教读,接着请小老师带读,最后全班齐读。
(四)生字回文。
我会请班上朗读最好的小朋友起来再为我们读读这篇课文,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把黑板上的生词勾画出来,并找出元元两次叹气的句子,用横线勾画出来。
(五)作业布置。
这一环节,我让学生把词语抄写两遍。先举一个珍惜时间的名言,如: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先生说的)下面请你们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名句,像老师举得例子一样,要有作者。
最后,我说一说我的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在板书中,我用自己手工制作的生字卡片当板书,既美观又实用。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将生字词多读几遍。
2、课件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学生再次拼读。
3、去拼音读一读。
4、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5、做猜字游戏。
1、课件范读课文,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元元听到零声后,开始是怎样想的?大家找出来读一读。
3、事情的结果呢?指名读李老师的话,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模仿教师的语气,朗读“元元,今天你迟到了20分钟”,可读出不同的语气。
元元迟到了半节课,你能想象一下元元是怎样走进教室的吗?这时他的心情怎样呢?(后悔)。
在元元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1、将课文内容演一演。
2、摘抄惜时的名言警句。
这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内容较为通俗。主人公元元因为早上多睡了一分钟,带来的是20分钟的迟到,是一路焦急地等待和不停地叹息,是步行的辛苦和脸红的尴尬,是深深的后悔和宝贵的教训。故事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由于学生小,时间观念不强,对于如何珍惜时间缺乏感性认识。本文是一篇十分优秀的文章,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创设情境,在读中感悟,从中体会元元的焦急与尴尬,也使这件事成为宝贵的教训,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对自己严格要求,珍惜时间、科学利用时间。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在朗读中体会元元的心情,感悟时间的宝贵。
1、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就是读、写。作为二年级的学生,自读探究的能力还没有形成,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行有效引导,潜移默化地渗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让学生知道要“分秒必争”。
3、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气氛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初步了解“一分钟”,珍惜“一分钟”、科学利用“一分钟”。
教是为学服务的。选择适当的教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依据课标理念、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课我采用“一法为主、多法相辅”的策略,以“读悟结合法”为主,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为辅,优化结合。
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为了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本节课我将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具体的教法学法我会在下面的教学流程中结合着展开来说。
本课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初步感知课文,通过范读、自由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熟悉课文内容,在交流合作中认识9个生字,并会写“叹、哈”等8个生字;第二课时在竞赛和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体会元元的心情,感悟时间的宝贵。我今天说课的内容为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本环节以游戏活动的形式展开,每个活动以一分钟时间为限。
(1)“一分钟”组词。让学生听从教师指令,从“我会认”和“我会写”的生字中选择几个,进行组词比赛,看谁组的词多。
(2)“一分钟”找朋友。让学生听从教师的指令,用“找找说说”中的偏旁和字组成新字,看谁组得多。
(3)“一分钟”猜谜。教师把生字编成谜语。如:门里有市场(闹),每人都用心(悔),过去一寸来一尺(迟),人戴大盖帽(欠)……以组为单位让学生猜谜,看哪组猜得多。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既巩固生字识记,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在活动中体会“一分钟”时间的意义,同时也完成了课后“找找说说”的练习,可谓一举多得。
二、动画复述。
按顺序出示课文的几个镜头:睡觉、过马路、等公交车、迟到进课堂、后悔,请同学们边看边读有关的课文段落,然后进行复述。
设计意图:故事复述的引导,一是可以内化课文的语言与情感,二是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训练,三是复习课文主要内容,为重点问题精读感悟做好准备。
三、精读品味。
1、讨论。在上述复述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为什么会迟到20分钟呢?”然后,让同学们再读课文,自己思考,最后小组讨论、交流。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用课文的语句来谈谈自己的见解,从而知道前因后果。
2、品味。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的2—6自然段,然后说说自己从课文中感受到了什么。教师可让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感受,但要说清从哪个句子或词语,体会到了什么。
品读2—4自然段。第二自然段,要注意抓住“刚刚走过去、红灯亮了”来体会元元“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的叹息和心情,并指导朗读,读出叹息、自责的语气。第三自然段,要注意抓住“好一会儿”、“才”、“跑”、“眼看”、“车子开了”来体会元元又一次的叹息“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并指导朗读,读出焦急、后悔、自责的语气。第四自然段,要注意抓住“等呀等”、“一直”来体会元元的焦急心情。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pingyujiyu/43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