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是提供给学习者参考、模仿的典型范例,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和收集的范例文章,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例题,另一部分是做一做及练习。教材首先安排了一组有关分数单位的复习题,为帮助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做好准备,然后通过三个例题来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例1是加法应用题,例2是减法应用题,例3是着重为说明计算结果而编排的。
做一做及练习中的1、2题是分别练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第3题进行混合练习,主要是强化计算结果的,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题目要求先计算再根据要求填方框,以加深学生对约分的认识。第4题是应用题,选择了学生喜欢的兴趣小组为内容,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二)利用所学的知识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三)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探索,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一)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课件。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规律,并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新理念,我作如下的初步设计:
用“吃蛋糕”这个现实情景引入学习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亲切、活泼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对新知识的探究中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在教学设计时,要努力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教学活动,努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意识。本课在设计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计算的例题时,根据教学内容,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作为教学题材,从学生熟悉的过生日分吃蛋糕的情境出发,让学生从中提炼出与分数有关的数学信息,并且从这些数学信息中,主动地提出数学问题,明确了本堂课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老师则顺水推舟地引领学生去主动探索自己提出的问题。本节课我让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努力给学生提供交流和表达的机会,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归纳、补充、完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力求尽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有的题尽量让学生说,一些例子让学生举,一些问题让学生解答,努力使自己的角色实现转变,做一回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解决自己提出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探究与成功的乐趣,有效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的好坏,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学生发展的有无,都要通过练习来检验。本课中,依据教学重、难点,分散练习边学边练,练习的设计由易到难,逐步深化。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过生日时高兴么?那你们过生日时是怎么过的?
(生回答)。
师:同学们,今天是小红的生日,大家看爸妈为他准备了什么礼物?
(课件出示蛋糕图及吃法)。
师:他们是怎么吃的呢?
(生读:一块大蛋糕,首先妈妈把它平均分成了8份,小红吃了3块,爸爸吃了一块,妈妈吃了1块。)。
(课件出示把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的示意图)。
设计理念:用现实情景引入学习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对新知识的探究中来。
师提问:1/8表示什么?3/8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生回答)。
师问: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
1、小红和爸爸一共吃了多少个蛋糕?
2、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个蛋糕?
3、一家三口一共吃了多少个蛋糕?
4、小红比爸爸多吃了多少个蛋糕?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很好,这些问题能不能自己解决呢?
[设计理念]让学生自己思考,然后按自己的意见探索,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探讨,从中解决一些困惑,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放手探索,自主交流。
学生自己解答以上问题,做完后小组交流。
三、收集信息,总结规律。
1、学生代表性作业展示:
(2)幻灯展示学生其他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说一说你为什么那样计算。如:为什么18+1/8=2/8=1/4?(强调计算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
2、老师也有一个问题:从图上我们知道了小红和爸爸一共吃了4/8个蛋糕,假设我告诉你们爸爸吃了1/8个蛋糕,如何求小红吃了多少个蛋糕?(学生分析,从而得出整数减法的意义对于分数减法同样使用及4/8—1/8=3/8算理)。
你能根据刚才做的题概括出计算方法么?(引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自己归纳、补充、完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使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的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另一方面从学生总结的规律中来发现学生思维的漏洞,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
3、你还有什么问题?
四、反馈练习。
1、课本105页和106页的“做一做”。
2、解决问题。
五、布置作业。
文档为doc格式。
。
复习铺垫有效。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复习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复习通分为这节课扫平障碍。
情境创设有效。出示生活垃圾的资料,引出生活垃圾统计表。让学生收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列式。把枯燥的计算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学生乐学。渗透课标中提倡的理念,学有用的数学。
选材精细。如:复习铺垫中的口算、通分,看似无心,实则有意。等于1的、能约分的、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三对分数的分母有互质的、成倍数关系的、一般情况的。教师备课很充分,课前预设较全面。随后提问:通分的目的是什么?引出本节课的关键:把它们转化成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
重点处理巧妙。学习异分母分数加法时,教师提示学生,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来解决,学生做出来之后,教师用课件演示,直观形象的图示演示通分成同分母分数的过程。
归纳总结算法形式多样,便于学生理解。
今天听了葛老师的同课异构课,通过与靳老师的教学设计相比较,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不同之处:
1、导入新知的不同。
同样是复习旧知导入,葛老师在旧知铺垫时复习比较全面,先口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然后再指名交流,发现问题后及时解决,接着进行总结,最后复习了通分的方法,但是浪费了很多的时间;而靳老师是由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直接过渡到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简单自然,而且节省时间。
2、资源利用的相异。
葛老师在教学新知识时,从生活垃圾统计表入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列出算式,然后提示运用转化的思想,经过通分化成同分母的分数进行计算,学生理解了方法,会说该怎样去做,但是在练习中也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不会通分的,不会写格式的,不化成最简分数的,说明在计算时,不是光靠说就行的,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去实践,去发现学生的不足。在靳老师的课堂上,学生的练习量比较大,出错率也比较少,所以做题多一点还是很有效的.。
3、注重了算法的总结。
两位老师对于计算的方法都给予了语言总结。在这方面葛老师做的比较全面。她设计了表格去总结,然后填空,最后用“化异为同”,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的去理解如何计算。
建议:
在课堂上教师说的再少一些,让学生在练习中去体会算法。这样他们的印象会更深刻一些。
今天听了彭老师的同课异构课,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建议:
老师对于计算的方法都给予了语言总结。在这方面彭老师做的比较全面。她设计了表格去总结,然后填空,最后用“化异为同”,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的去理解如何计算。
建议:
在课堂上教师说的再少一些,让学生在练习中去体会算法,这样他们的印象会更深刻一些。
由于有了上一步解决问题的经验,这里完全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探索,在集体交流时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最后在观察与讨论中对计算方法进行概括总结,完成由直观操作到抽象概括的过渡。
这两步教学中分别讨论加减法计算方法有些费时费力,如教学时将综合起来概括,这样会更加科学有效。
第三步:探索1减几分之几。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为了突破难点,梅老师设计了如下的环节:
1、独立思考。1-5/8这个算式,让学生说一说1代表什么?再利用图形来探索如何计算。接着出示两个带有图形的算式,1-2/5=1-5/6=让学生计算,目的是使学生明确将整体1化成分母是几的分数,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2、讨论概括出1-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由于时间关系,这部分内容没完成)。
以上这三大步教学,采用了“数形结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为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机会。
有效地数学活动不能单纯模仿和记忆,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通过学生涂一涂、画一画等活动展开教学,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探究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总之,本节课主要通过小猴和机灵狗吃西瓜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将数学与生活融为一体。
课堂教学的好坏,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学生发展的有无,一一都要通过练习来检验。本课中,依据教学重、难点,分散练习边学边练,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状况,练习是有效的融入实践练习“绿化校园”请你设计的活动,让学生结合本课的知识,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验数学的价值,同时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学会欣赏自我。
基于上述设想,设计的教学环节如下:
1、复习铺垫。让学生想一个分数,与同(桌互相说说它的分数单位和分数单位的个数,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找到新知的“生长点”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新课的进行做好准备。
2、探究新知。分为三个部分:
(1)总结计算方法。先让学生根据分数单位的个数进行口算,初步感受知算理,再举例验证,通过比较、综合、概括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揭示意义。利用一加一减的两道理算,比较两题的结构,联系整数加减法,利用知识的迁移,揭示加减法的意义。
(3)完善算法。通过几道理算式的计算,强调最后的结果一定要约分。
3、巩固练习,延伸课外。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安排练习,并能做出相应的发展,由两个数的加减发展到三个数的加减,注意联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例如买三种水果,让学生感到亲切,最后通过设计绿化活动,张扬个性,并结合新知发现问题,达到提高。
初步预计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学生的素质相应的会有所发展。谢谢!我的说课完了,请各位批评指正。
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交往的过程,传统的教将让位于学生的学,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一切只有从学生出发,才能有效的促进教学,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教者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本节课我没有依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先学意义,后总结计算方法,而是倒过来,先学习计算方法,再学习意义。之所以这样处理,是从学生的知识背景出发,学生已经学过分数的分数单位,并能根据分数单位进行口算,另外,孩子发现一个问题量,最想知道的就是他的结果,为了照顾孩子的学习特点故做出上述处理。教学时让学生举出分数的例子,口答分数加减法,举例列算式,再观察,计算,完全让学生自主探究,使其经历一个口算举例比较交流概括验证这样一个全过程。尽量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同时也努力使学生保持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整体设计,关系到学生发展的水平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预设教学目标时,我力求准确。并依据新课程的要求,本节课我确定以下几个目标: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正确的进行计算。
2、利用所学的知识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探索,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人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我让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努力给学生提供交流和表达的机会,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计划课一开始,激发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让每个学生说出一个分数,并说出它的分数单的个数,旧知进行口算,观察比较这些算式的特点和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其处于欲言不能,欲罢不止的亢奋状态。再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交流想法,互相借鉴,互相学习从而达成共识。教学中力求尽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有的题尽量让学生说,一些例子让学生举,一些问题让学生解答,努力使自己的角色实现转变,做一回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张老师执教了五年级数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本节课张老师能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情境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动手操作,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分数单位不同,无法相加,于是他们通过操作,把两个分数重新平均分,使他们的分数单位相同,再相加。上述过程,完全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小组的学生都在进行合作,每一个学生都在主动的探究,异分母分数相加要先通分这一知识点完全是由学生自己发现的。而且,在整个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主动探究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过程既是一个探究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主动参与的一个特定的数学活动过程,作为一个活动过程,那就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体验,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让学生在直观中理解算法,用图例说明从算理到算法的演变过程,很好地落实数的运算的要求“算法直观与算法抽象”。注重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引导进行信息的处理,培养学生的素养。更形象去体验、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增加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充分地让学生经历了探索问题的过程。
几点意见:
1、引入环节不恰当,用《曹冲称象》的故事导入,教者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故事知道“转化”的策略,但时间控制不够好,长达8分钟,与本课学习的知识虽有联系,但影响了练习的时间。
2、计算方法提炼出来后没有及时让学生说说其中的关键,这样一部分学生会做但容易出错。
3、学生听课习惯不好,课堂上积极发言的同学不多。
1、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创设了吃蛋糕的情景,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展开探究活动。这样的问题便于方法讲解是的演示。
2、在学习方式上力求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一理念。教师不急于交给学生计算方法或是让优秀的学生讲解方法,而是让学生在自学提示的引导下思考交流解决的方法,问题的设计很精练,便于操作。
3、注重让学生独立练习后交流,教师将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展示,让学生发现计算应注意的问题。如计算3/4+1/6时学生未找到最小公数。
4、练习注重基础,有层次。先是尝试练习,然后出现分母不为1的异分母加减和被减数是1的计算,逐步练习,一一订正。
建议:练习中判断练习可先判断,争取展示学生的聪明才智,从不同角度很快发现错。如分母先加了等,然后再让学生改正。
算理的讲解环节是不是有点简短?如利用课件演示会印象深刻。
温xx老师课堂教学中有几个亮点:
1、直接导入,师问看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个题目大家想想这节课我们要掌握什么知识,引起了学生的有意注意,唤起了学生学习新知的强烈欲望。
2、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自学法,自学有助于学生温故知新,通过自学,学生可以复习、巩固一些已有的知识,初步形成知识网络,还有助于学生明确课堂学习目标。通过自学对新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将一些简单易懂、自己有兴趣的内容进行了内化;同时,自学又有助于学生找到困惑和疑问,确定在课堂上参与讨论的重点。这样既能给学生更充分探讨的时间,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听课具有针对性,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精讲精练的高效能课堂教学目标。更有助于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3、本节课的教学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自学中发现问题,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探索,发现分数单位不同,无法相加,想办法变成同分母分数再相加。上述过程,完全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小组的学生都在进行合作,每一个学生都在主动的'探究,异分母分数相加要先通分这一知识点完全是由学生自己发现的。而且,在整个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主动探究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在整个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没有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中,而是以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本节课周老师注重学生书写格式的强调,让学生养成认真仔细,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但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情况,我觉得在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方面做得不太够,仍然停留在教师让学生做什么,学生就做什么的层面上。而且有些教学环节的设计,显得没有深度,太淡薄,没有达到本堂课索要培养学生探索,归纳能力的目的。还要多关注学困生,努力使它们当堂达标。在增加一些有层次的练习题,俗话说“熟能生巧”。善用激励性语言调动评价学生。
文档为doc格式。
。
1、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创设了吃蛋糕的情景,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展开探究活动。这样的问题便于方法讲解是的演示。
2、在学习方式上力求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一理念。教师不急于交给学生计算方法或是让优秀的学生讲解方法,而是让学生在自学提示的引导下思考交流解决的方法,问题的设计很精练,便于操作。
3、注重让学生独立练习后交流,教师将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展示,让学生发现计算应注意的问题。如计算3/4+1/6时学生未找到最小公数。
4、练习注重基础,有层次。先是尝试练习,然后出现分母不为1的异分母加减和被减数是1的计算,逐步练习,一一订正。
建议:练习中判断练习可先判断,争取展示学生的聪明才智,从不同角度很快发现错。如分母先加了等,然后再让学生改正。
算理的讲解环节是不是有点简短?如利用课件演示会印象深刻。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在具体情景中对整数加减法的意义进行迁移,进一步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提高学生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养合作意识,让学生体验成功。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2、能熟练掌握并养成最后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出新知:
1、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刚刚学过有关分数的知识,你能举了分数的例子吗?(学生举例。)。
师板书两个分数:看着这两个分数,你能想到哪些有关的分数知识?(学生回答。)。
2、师:同学们复习的很全面,咱们再具体做个练习好吗?
幻灯出示复习题。
温端峰老师课堂教学中有几个亮点:
1、直接导入,师问看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个题目大家想想这节课我们要掌握什么知识,引起了学生的有意注意,唤起了学生学习新知的强烈欲望。
2、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自学法,自学有助于学生温故知新,通过自学,学生可以复习、巩固一些已有的知识,初步形成知识网络,还有助于学生明确课堂学习目标。通过自学对新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将一些简单易懂、自己有兴趣的内容进行了内化;同时,自学又有助于学生找到困惑和疑问,确定在课堂上参与讨论的重点。这样既能给学生更充分探讨的时间,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听课具有针对性,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精讲精练的高效能课堂教学目标。更有助于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3、本节课的教学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自学中发现问题,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探索,发现分数单位不同,无法相加,想办法变成同分母分数再相加。上述过程,完全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小组的学生都在进行合作,每一个学生都在主动的探究,异分母分数相加要先通分这一知识点完全是由学生自己发现的。而且,在整个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主动探究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在整个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没有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中,而是以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本节课周老师注重学生书写格式的强调,让学生养成认真仔细,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但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情况,我觉得在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方面做得不太够,仍然停留在教师让学生做什么,学生就做什么的层面上。而且有些教学环节的设计,显得没有深度,太淡薄,没有达到本堂课索要培养学生探索,归纳能力的目的。还要多关注学困生,努力使它们当堂达标。在增加一些有层次的练习题,俗话说“熟能生巧”。善用激励性语言调动评价学生。
分四个层次:1、根据问题列式,猜想结果;2、同桌合作利用图形动手操作验证猜想;3、讨论交流理解算理;4、练习计算加法算式,在观察讨论中抽象出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法。
这一步是学生初步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探索抽象的数学知识,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1、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和验算。
2、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的精神及迁移推理和概括的能力。
课件、实物投影、练习题纸。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和分数做朋友。能告诉老师你喜欢和哪个分数做朋友吗?(学生举例,师板书分数,在8个左右)。
2、现在请你任选其中两个分数,组成一个加法或减法算式。比一比:谁写的又快又多。
交流汇报,板书算式。
你愿意给它们分分类吗?同桌合作,并说说你分类的依据。
根据学生回答,把板书圈成左右两块。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课。
1、巡视导学、自学尝试:
有勇气向它挑战吗?我们就以+为例,请你用自己的智慧攻克这座新的堡垒。
学生自主尝试。师巡视,吸取信息,选择不同算法的学生板演。学生的算法可能有:+=+==1;+=等。
2、思考质疑:
对这些算法你有什么想法?为什么第一种算法是不对的?(得出结论,只有分数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
3归纳小结:
板书: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法进行计算。
4、尝试巩固。
任选黑板上一加法算式计算,同桌交换批改。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异分母分数的加法,请你猜一猜:异分母分数的减法应怎样计算?(学生主动猜测)。
我们的猜想到底对不对,我想请大家自己来证明,好吗?
提出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择算式进行计算,然后归纳方法,并再次进行尝试。
6、小结。
谁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了什么?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它的方法吗?(补充板书)。
三、课堂百草园。
1.知识窗。
2)分数的分母不同,就是()不相同,不能直接相加减,要先()化成()分数再加减。
3)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4)+=+=。
-=+=。
+=+==()。
2.比一比:小小神算手。
+=-=。
-=+=。
3.填一填:说说为什么这样填,应怎样验算。
(1).()+=(2)()-=。
4.小小观察手:先计算,后观察,再总结.
+=+=+=。
+=+=。
学生计算,相互校对。说说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同桌。
师生交流:分子为1,分母互质的两分数相加,和的分母是加数分母的乘积,分子等于加数分子之和。
你能用字母表示你的结论吗?+=(a、b0,且互质)。
如果中间是减号呢?有规律吗?这个问题留待课后同学们自己去探索。
+=。
(说明,由于分数没有录入,请老师们根据自已需要适当修改)。
2、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
投影、胶片。
转化课。
尝试自学法。
1、在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法则及算理。
3、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及概括能力。
投影、胶片。
转化课。
尝试自学法。
1、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先通分的算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概括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投影、胶片。
训练课。
设疑激思法。
计算的正确率。
投影、胶片。
迁移课。
引导模仿法。
1、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计算方法、书写格式。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灵活确定算法、正确进行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规范的良好学习习惯。
计算的顺序和计算的正确率。
计算的顺序和计算的正确率。
投影、胶片。
迁移课。
引导模仿法。
1、使学生知道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同样适用。
2、使学生认识到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分数计算简便。
3、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简算方法。
简算方法。
投影、胶片。
整理和复习。
训练课。
设疑激思法。
1、进一步更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会口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2、培养学生概括、归纳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及计算的正确率。
投影、胶片。
整理和复习。
训练课。
设疑激思法。
1、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加法同样适用,会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概括、归纳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及计算的正确率。
投影、胶片。
这一教材分为三小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会口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2、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 理解整数加法定律对于分数加法同样适用,并会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计算。
4、 使学生会解答分数加、减法应用题。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
理解“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的算理。
1、 ------------------2课时。
五年级数学第九册全册备课。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包括的内容有:分数加、尊、乘、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长方体和正方体。
在前册已有的基础上重点教学分数四则运算,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能力;培养学生解答比较容易的分数应用题的能力;进一步认识最简单的立体图形,继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结合所学数学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培养思维品质,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1、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会计算分数加、减法(简单的能够口算)。
2、 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会计算分数乘、除法(简单的能够口算)。
3、 使学生会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4、 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
5、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6、 使学生能够解答比较容易的一到二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够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用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
教学目的:
1、通过学生的实践探索,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3、提高计算能力,增强学生的数感。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出示例1的挂图。
我吃这个月饼的五分之一,我吃这个月饼的五分之二。
问:他们一共吃这个月饼的几分之几?
分析、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 =。
设疑:我们应该怎样计算呢?
小组讨论。
先将 涂上颜色,再用另一种颜色涂上。
可以直接观察,就是。
也可以:1个 加上2个 就是3个 ,就是 。
二、教学例2。
出示方块图,让学生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
变化图,要求去处其中两个阴影的小方块,引导列式:
--- =。
可以用图示法,去掉两个就剩下5个,就是。
也可以是:7个 减去2个 就是 。
三、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把加减法归入一起:
强调是:同分母。
四、课堂活动。
1、先图色,再计算。
此题练习的是加法。
2、看图计算。
此题练习的是减法。
第四课时 练习。
教学内容:书110--113页。
教学目标:
3、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过程:
一、宣布本课的任务。
完成练习二十的1--7题。
二、基础练习。
1、1题 看图填空。
生独立完成,教会学生看懂图意。
2、2题 计算。
由生独立完成。
3、3题 乘车。
出示图片,先计算答案,进行一一对号乘车。
三、发展练习。
4题 给健康的叶子涂上颜色。
四、解决问题。
1、5题 。
读懂题意,列出算式,再解答。
2、6题。
(1)同上。
(2)扩大思维角度 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
3、7题。
说出得数是 的算是?
2.理解和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解决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应用题。
3.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师:我们在三年级的时候已经学过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新知探究】。
1.教学例1的第(1)题。
(1)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引导学生看图,提出问题: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
(2)学生思考该怎样列式?为什么?(+,表示把两个分数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3)师:你能算出结果吗?是怎样想的?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归纳:是1个,是3个,合起来是4个,即。
(4)师:+的和是,为什么分母没变?分子是怎样得到的?你会写出计算过程吗?
同桌商量后举手发言,教师归纳:因为和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所以可以直接用两个分子相加,分母不变。
(5)课件动画演示上面的计算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示,可以看出结果是,也就是。强调: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2.教学例1的第(2)题。
(1)组织学生观察情境图,指名学生说一说求“爸爸比妈妈多吃了多少张饼”应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2)师:为什么-的分子可以直接相减?
因为它们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3个减去1个,得到2个,即,也就是。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师生共同小结出分数加、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加、减法的含义相同,加法表示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
4.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巩固训练】。
1.完成教材第90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91页第1~5题。
3.完成教材第92页第6题。(提示: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连加或连减)。
课后小结。
课后习题。
板书。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教学目标:
3.情感目标:初步渗透转化、建模等教学思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彩笔、正方形纸片(同样大的)、练习本、尺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谈话激趣:
师:“玩过折纸吗?在折纸当中我们也可以学到许多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找一找。
大家把你们准备好的正方形纸片拿出来,取出其中的一张纸折一折,然后在折的一部分上涂上颜色,并说一说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2、折一折,涂一涂。
生折纸涂色,师巡视。
3、生汇报折纸与涂色情况及表示的分数是多少?(及时表扬奖励)。
4、幻灯片显示学生折纸与涂色情况(老师这收集了一些同学们的折纸和涂色情况,请一个同学快速用分数表示出涂色部分。)。
4、生列式并分类(同分母分数和异分母分数)。
据分数的分母特点,这些算式可以分成几类?(同分母与异分母两类)。
这些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的算式就是我们今天要来探索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出示例题:同学们在手工课上折纸。小红用了一张纸的1/2折一只小船,小明用同一张纸的1/4折一只小鸟。(学生提出问题)。
(1)在练习本上算一算,生自主尝试(先估,再计算,板演)。
(2)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计算过程及方法(生小组合作交流,方法)。
汇报质疑:(生生互动)。
在汇报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分析。
师:(站出来提示)能不能用你们手中的正方形纸片来折一折,先拿一张折1/2,再拿一张折1/4,两张合起来看看。
生提问:谁还有不同的方法?(可以用通分把它们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
师总结:一种用折纸的方法算,一种用通分。
例题出示:能提一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吗?
(同样用能通分的方法)。
1、看图填一填。
2、小小神算手。
3、火眼金睛(连线)。
4、解方程。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如果给同学一个温馨小提示的话你想说点什么?
五、课后延伸:(作业)。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121页)。
:1、理解的算理,掌握的算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和验算。
2、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的精神及迁移推理和概括的能力。
:的计算法则。
:课件、实物投影、练习题纸。
1、谈话: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和分数做朋友。能告诉老师你喜欢和哪个分数做朋友吗?(学生举例,师板书分数,在8个左右)。
2、现在请你任选其中两个分数,组成一个加法或减法算式。比一比:谁写的又快又多。
交流汇报,板书算式。
你愿意给它们分分类吗?同桌合作,并说说你分类的依据。
根据学生回答,把板书圈成左右两块。
3、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究。
1、巡视导学、自学尝试:
有勇气向它挑战吗?我们就以+ 为例,请你用自己的智慧攻克这座新的堡垒。
学生自主尝试。师巡视,吸取信息,选择不同算法的学生板演。
学生的算法可能有:+=+==1;+=等。
2、思考质疑:
对这些算法你有什么想法?为什么第一种算法是不对的?(得出结论,只有分数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
3归纳小结:
板书: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法进行计算。
4、尝试巩固。
任选黑板上一加法算式计算,同桌交换批改。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异分母分数的加法,请你猜一猜:异分母分数的减法应怎样计算?(学生主动猜测)。
我们的猜想到底对不对,我想请大家自己来证明,好吗?
提出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择算式进行计算,然后归纳方法,并再次进行尝试。
小组交流。交流渗透验算的方法。
6、小结。
谁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了什么?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它的方法吗?(补充板书)。
1)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 ),然后按照( )法则进行计算。
2) 分数的分母不同,就是( )不相同,不能直接相加减,要先( )化成( )分数再加减。
3) 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
4) +=+=。
-=+=。
+=+= =( )。
-= +=。
+ = +=。
学生计算,相互校对。说说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同桌。
师生交流:分子为1,分母互质的两分数相加,和的分母是加数分母的乘积,分子等于加数分子之和。
你能用字母表示你的结论吗?+ =(a、b0,且互质)。
如果中间是减号呢?有规律吗?这个问题留待课后同学们自己去探索。
+=。
(说明,由于分数没有录入,请老师们根据自已需要适当修改)。
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检验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自主探索的精神。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一、创设情境。
生1: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
生2:我们要保护环境,不随便扔垃圾。
生3:……。
师:对,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能随便扔垃圾,但是我们日常生活能产生很多的生活垃圾,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呢?我们可以对垃圾分类处理。一般情况我们把生活垃圾分为四类(课件出示例1的垃圾分布图),其中纸张和废金属可以回收再利用,从而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二、探索新知。
(1)采集信息。
师:从这个表上你都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指名2—3名学生回答。
(2)处理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纸张和食品残渣一共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
师:我们一起列式解答。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师:你能说说计算过程吗?
指名回答。
师: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提出废金属和纸张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
生2:危险垃圾比食物残渣多多少?
生3:食品残渣和危险垃圾一共占几分之几?
(教师根据需要在黑板上板书。)。
(3)探索方法。
师:现在我们先来解决废金属和纸张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你能自己列出算式吗?
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
师:这个加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分数加法有什么不同?
生:以前我们学习的分数加法分母都是相同的,今天学习的加法分母不同。
师:你能想办法把它转变成我们学习过知识进行计算吗?
小组内讨论怎样变成学过的知识。
学生汇报,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生1:我把分数化成小数进行计算,四分之一就是0.25,十分之三就是0.3,所以0.25—0.3=0.55。
生2:我用画图的形式表示出来的。(实物投影显示学生的表示方法。)。
(对于两种方法老师都予以肯定。)。
生3:我用的算式的方法。
师:你们能看懂这是什么意思吗?
3/10+1/4=6/20+5/20=11/20。
生:把1/4的分子分母同时扩大5倍,把3/10的分子分母同时扩大2倍。
师:为什么要一个分数同时扩大5倍,另一个分数同时扩大2倍?
生:因为我们已经学过通分,而且也知道了同分母相加的方法。
师:他的'意思是说,原来分母是不一样的,现在用通分的办法使分母一样,这时候用同分母的方法来做就可以了。
(4)教师总结。
刚才的几位同学都说得非常精彩,无论是画图,还是把分数转化成小数,还是通分,都是想要把单位统一,然后再相加。具体请看课件演示。
(5)自主选择二次探究,方法择优。
师:接下来还有几个算式,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计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1/2+1/81/3+2/92/7+1/3。
师:你们都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生:通分。
师:为什么不用化成小数的方法?
生:因为除不尽。
师:为什么不用画图的方法?
生:画图太麻烦了。
生:还是通分比较简便。
师:请你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说。
生:如1/3+2/9=3/9+2/9=5/9。
生1:分母不同没法直接相加的,通分以后分数单位一样了,也就是分母一样了,所以这样就可以直接相加了。
学生独让解答,
师:你能和你的同桌说说你的计算过程吗?
同桌交流完,指名说说计算的过程。
生:我是先通分,然后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三)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生:通分。
师:通分之后再怎么计算?
三、方法应用。
(学生选择问题,并解答。)。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谈话: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
教学板书:
3/10+1/4=6/20+5/20=11/20。
教学反思: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在实际计算中经常遇到,是分数加、减法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不提任何规定性的要求,让学生自主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并让学生形成共识,分数单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再按同分母相加、减的方法进行计算,这样化新知为旧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教学目标:
1、经历操作、观察、归纳等数学活动,知道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的道理,发现异分母分数的计算方法。
3、在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过程中,发展数学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等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答结果并说说计算方法:
2、最后一题你为什么直接不能得出结果?这节课讨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板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四色图。
(1)红色部份占整个正方形的几分之几?蓝色部份呢?
(2)这两部份共占整个正方形的几分之几?你能列式吗?猜一猜:会是几分之几?
(4)小组内交流:
l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结果的?
l他人是怎样算的?
(5)全班汇报:
l折的思路(一起折一折:先折出1/2,画上红斜线,再折出1/9,展开在其中一份没有颜色的地方画上蓝斜线,观察:两种颜色一共占了几分之几?)。
l画的思路(课件演示)。
l计算:
2、讨论:红色部份比蓝色部份多几分之几?你能列式计算吗?算一算。
(1)同学计算。
(2)折纸验证。
3、小结:两个不同的分数单位相加减,不能直接计算,要先通分,再计算。(板书:通分)。
1、出示绿色部份,是几分之几?
2、你能算出红色部份和绿色部份共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吗?先估计一下:是几分之几。
3、独立计算并与同桌交流方法。
4、汇报:
(1)是多少?与你的估计一样吗?
(2)怎样算的?你能验证吗?(在同学回答的基础上课件演示)。
(3)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
(4)你有什么结论?(异分母分数相加,不能直接计算,要先通分,再计算)。
5、红色部份和绿色部份哪块大?大多少?你能列式计算吗?试一试。
7、汇报,选择两题计算。
三、拓展练习:
1、看图列式计算。
(1)。
(2)。
2、用,,三个分数组成分数加减算式,可以写几个?请你写出来。
3、计算这些算式的结果:
+;+;+;-;-;-。
4、填方框: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疑问或新的见解?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pingyujiyu/42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