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为了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活动而制定的一种计划性的文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找到的一些经典的二年级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第一自然段。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导入
1、板书:秋
2、指板书提问:这是——什么“秋”?
3、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呢?cad:秋天是个()的季节。
学生交流,教师送词语:丰收、五彩缤纷、景色宜人
4、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丰收的季节里,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学生交流,引出——秋游。指导书写“游”字
5、读好课题
二、初读课文
1、cad:秋风起了,天气渐渐凉了。同学们跟老师去郊外游玩。教师描述:这是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啊!我们赶紧打开书本读一读吧!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交流朗读,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听,过会儿评一评
三、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教师陈述:在这金风送爽的日子里,同学们跟老师到哪里去游玩?
2、学生交流——cad:郊外
3、通过图片理解“郊外”,并指导读好相应的语句
教师与学生律动
四、集中识字与指导书写
1、重温《识字歌》
2、集中认识课文中的生字:凉、师、郊
3、学生完成描红与书写
1.教学过程:初读课文、自主感悟、品读课文。
2.教学方法:采用欣赏故事、朗读感悟、联系实际来进行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称赞也是对别人的帮助;体会称赞带来的快乐,学会称赞别人。
体会称赞带来的快乐,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1、以称赞为基点,自主感悟称赞的神奇魅力,体会称赞带来的快乐。课中学生也在不断地获得称赞,体验快乐。
2、朗读感悟,积累语言,在情景朗读中内化语言,升华情感。
3、让称赞花绽放在课堂中,绽放在生活中,美丽自己和别人的生活。
课件、小刺猬和小獾的头饰。
一、欣赏故事,整体感受。
导入:现在我们继续学习18课《称赞》,(板书课题)课文讲到了两个主人公小刺猬和小獾相互称赞的故事,(贴上小刺猬和小獾的图片)先认真听,仔细看,积极思考两个问题。
课件出示:
1、小刺猬是如何称赞小獾的?
2、小獾又是如何称赞小刺猬的?
观看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故事,对故事有个初步的了解,调动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热情。
二、朗读感悟,体会称赞。
老师相机表扬。解决第一个问题。提出要求: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4自然段,边读边想边划出小刺猬称赞小獾的话。
1、学习14自然段
师:小刺猬是怎么称赞小獾的?
出示: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指名读、齐读)
理解一个比一个好的句式:
师:一个比一个好,你是怎么理解的?
预设一个比一个笨,句式对,但不符合称赞,称赞是抓住别人的优点来赞。
指导朗读刺猬称赞小獾的话。
出示句子:他对小獾说: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a、抽个别学生读句子。
b、受到过别人称赞吗?当别人称赞你时是怎样的?
师:称赞别人是语气是真诚的,是热情的。请你们也试着读一读。
学生练读。抽个别学生读(非常真诚、要这样充满热情、发自内心)齐读。
师:听了小刺猬的称赞,小獾的心里如何?(高兴极了)对呀!称赞就像一杯蜜糖水,让小獾从头甜到尾,特别快乐(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边读边想象画面,通过读来理解课文。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喜欢阅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轻松和谐的氛围,抓住称赞的话语品读,使话语开放而富有活力,具体真切地感受课文中的真情实意。
2.学习第二部分510自然段。
师:听了称赞,小獾仅仅是高兴极了吗?这还远远不够呢,不信,请同学们自由朗读510自然段,看看小獾又是如何称赞小刺猬的?用波浪线划出两个小伙伴的对话。
出示句子:
1、我怎么能要你的椅子呢?我可没干什么呢!
2、在我有点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使我有了自信。瞧,我已经会做椅子了。
3、留下吧,这也是我的一点儿心意!
4、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
5、谢谢你,你的称赞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劳!
我们来看看小獾说的这句话。
出示句子:
(在我有点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使我有了自信。瞧,我已经会做椅子了。)
个别同学读。一二组读,三四组读。
理解句子:
过渡:清晨,小獾只会做粗糙的小板凳,可傍晚他竟会做椅子了,那是因为他从小刺猬的称赞中获得了(自信)板书。
要知道一开始小獾做的板凳很粗糙(展示粗糙的小板凳图)这就是粗糙的小板凳,面对这3张小板凳,小獾还真点儿泄气。
理解粗糙:
师:粗糙的小板凳是怎么样的?(不光滑,不精致)
凳子腿有的细,有的粗
有的正,有的歪。
所以小獾有点儿泄气了。
理解泄气:没有了干劲就是泄气。
小獾泄气时会怎么想?
理解自信:充满信心
小獾相信自己能怎么样?
师:是啊,小刺猬的一句称赞,带给了小獾自信、成功和快乐。
带着自信带着成功的快乐,挺起胸膛来读。
出示: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
(请第一组来读,哪一组比第一组读得更棒)
师:小刺猬听了小獾的称赞,心情(高兴极了)板书
所以他说:谢谢你,你的称赞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劳!
板书:消除疲劳
总结板书:称赞会带来快乐,获得自信,消除疲劳,称赞的魔力真大呀!
提问:假如小刺猬不称赞小獾,结果会如何?请同桌商量后再回答。
小结:是呀!称赞就像一朵美丽的小花,开在小刺猬和小獾身边,让我们也像他们一样学学称赞别人吧!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利用各种积极因素为教学服务,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在不知不学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达到了品读感悟的台阶,使学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切身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体会句子蕴含的真谛,用内心的情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称赞的神奇魅力。
三、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我也来称赞别人:
(1)看到班里同学有进步时,我会说。
(2)妈妈做了一桌子好菜,我会说。
【设计意图】通过仿说、仿写,把课堂知识延伸到课外,让课堂与生活紧密结合,让孩子体现到称赞带来的无限魅力。体现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大语文教育观。情境的创设,让孩子有了可交流的话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沟通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2、表演环节
请同学上来当小刺猬和小獾,一生读旁白。
适时让台下的孩子去发现,去称赞。
【设计意图】让每个学生从表演中有所收获。台上表演的孩子更深体会到课文的内涵,体会到了文字背后的乐趣。而台下的孩子通过称赞台上孩子的表演,将称赞与表演有机而融合在一起,相得益彰。
四、总结拓展,升华情感。
结束语:同学们,称赞就像一缕多彩的阳光,温暖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一起来播种太阳吧,让称赞的话语多挂在我们嘴边,它能让我们消除疲劳,让它给我们带来快乐,获得自信。
1、认字、写字;积累词句;以“秋天”为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2、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3、学习自主策划秋游活动。
4、乐于学习,乐于展示。
认字、写字;积累词句;以“秋天”为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自主策划秋游活动。敢于展示。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生字卡片。
1、发现识字方法,学习生字。
(1)激趣:今天我请了一些老师教我们识字,他们是谁呢?
课件出示:郊、枝、笼、球、帆、梨
学生边读边组词。
引导:由这些学过的熟字做老师,教我们识新的字。他们是怎么教的呢?
请你读完书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小组的伙伴们。
读书讨论,发现识字方法:熟字去偏旁,成为新字。
(2)课件出示带拼音生字:交、支、龙、求、凡、利
用各种形式认读、正音。课件隐去拼音。再认读。
(3)识字游戏“汉字妈妈找娃娃”。六个学生手执“郊”等六个字,当汉字妈妈,另六个学生手执“交”等六个字,当汉字娃娃。“妈妈”举字先说:“我是‘郊’字妈妈,我的娃娃你在哪?”“娃娃”举字说:“我是‘交’字娃娃,我找朋友——‘立交桥’去了。”
2、发现汉字的特点(许多字偏旁相同),写相同偏旁的字。
(2)课件展示:四座小屋。每座小屋内分别有一组字:“植橘橙”“脖胳膊”“苍菊著”“字宜察”
(3)学生认读、讨论,按偏旁归类认识。
(4)屋子太大,汉字娃娃太少,请你给它们的家再添几个汉字娃娃,看谁添得多,添得对。
(5)学生互教互学,再书写。
(6)借助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写的字,进行评议。
1、读词语。
(1)自己先读几遍。
(2)找伙伴读,读给伙伴听,互相正音。
(3)看多媒体图片,找相应词语贴于黑板,当小老师带读。
2、朗读背诵儿歌。
(1)创设情境导入:现在已经是秋天了,秋天是丰收的季节。让我们随着优美的音乐走进秋天的田野、果园。
(2)课件展示:秋天田野、果园风光。
(3)看到这些,能谈谈你的感受吗?
(4)请带者美好的感受读一读《秋天到》这首儿歌吧!
(5)读给同伴听,互相正音。
(6)指名读,小组竞赛读。
(7)教师指图画引读。
(8)试着背诵。
(9)抽查背诵情况。
1、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同学们,这一段时间我们每天都与“秋天”做朋友,我们积累了秋天优美的词语,朗读了秋天优美的诗文,还找了秋天,画了秋天,大家更盼望有一次秋天的旅行。今天,我们就成立几家“旅行社”,为我们的秋游各做一个计划。一个小组就是一个“旅行社”。哪家的计划做得好,我们就采用哪家的。评一评,谁是最佳“旅行社”。先请每个“旅行社”给自己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2、挑选景区。
(1)分组商议:第一步应该决定到哪儿去,去干什么。
各“旅行社”把自己收集的秋游资料拿出来,先分别说说自己的建议,然后
大家再讨论,到底去什么地方,可以开展哪些活动,最后选一个代表发言。教师深入小组指导,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及谈话态度。
(2)全班交流:各组代表上台说本组设想,可用实物投影的方式做辅助说明。
3、商讨出游注意事项。
(1)谈话激趣:从秋游的地点、线路、活动安排来看,各“旅行社”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过,秋游出发前,你们还应该提醒游客们要做好哪些准备呢。下面,再比比哪个“旅行社”替游客想得最周到,会写的可以写出来。
(2)学生讨论并说(写)秋游准备,教师深入参与太论并提示要点。
(3)采用“游客提问、导游回答”的形式从“衣、食、住、行、知”五方面谈秋游准备。
4、总结。
(1)总结:各“旅行社”通过研究讨论,为我们的秋游活动出谋划策,拿出了很好的方案。下一步,我们将选定一个方案,快快乐乐地去秋游。其他的方案我建议送给一年级的小朋友,供他们安排秋游活动时参考。
(2)颁奖:给“最佳旅行社”颁奖。
(1)总结式导入。
(2)课件展示:“我们的作品”。学生评论。
(3)建议学生用多种形式把眼中的秋天展示出来,布置出一间秋天的教室。
(4)开一个“秋天来到我们班”的展览会。备注
我的发现
郊——交(立交桥)球——求(要求)
枝——支(一支歌)帆——凡(平凡)
笼——龙(龙灯)梨——利(顺利)
熟字去偏旁,成为新字。
我会写:植橘橙_______脖胳膊_______
苍菊著_______字宜察_______
我会读:娃娃胳膊光盘名片旅游团
山峰巨石枫树菊花风景区
翠鸟甲鱼高粱橘子降落伞
勤劳观察认识尤其奇形怪状
教学后记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效果较好。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给多音字“撒”、“和”据词定音,理解22个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3、感受春天的美丽与笋芽儿自强自立的精神。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
教学难点 :掌握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
读题。说说笋芽儿是什么?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事?
(读的时候注意语气)
1、认读生字词语。
2、指导用形声字的方法记住生字词。
3、多音字“撒”、“和”的组词及成词规律。
4、指名朗读课文。
1、默读课文,根据笋芽儿成长的过程给课文分成三段。
2、讨论分段,说说段意。
1、抄写生字词。
2、作业 本第1、2、3题。
3、朗读全文。
1、能根据提出的问题,复述课文。
2、初步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笋芽儿的几句话,体会笋芽儿从害怕到坚定的感情变化。能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3、使学生知道只有经风雨,风世面,勇于锻炼,才能健壮成长,初步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的精神。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新偏旁“刀”。学会用“帮助”造句。
2.学习默读课文,讲述故事。
3.想象沉香扑进妈妈怀抱时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体会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教学重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朗读理解,体会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
第一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说说沉香刻苦学武艺的故事。
2、沉香练就一身高强的武艺后,是怎样解救母亲的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生字词,标小节号。
3、出示词语:救母血痕在乎诚心打败凶恶激动。
浑身巨响怀抱师傅跨转身。
(1)自读这些生字词。
(2)哪些字音值得注意?
“诚”读翘舌音。
“奔痕”读前鼻音。
“捧诚”读后鼻音。
“转”是个多音字,你能用它的两个读音分别组词吗?
(3)带读,指读,齐读。
4、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在读读,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6、指名比赛读书。
7、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教学生字。
1、分析字形(略)。
2、指导写字。
救:左边的求写得稍微紧凑些,末笔是点。右边的反文旁写得舒展些。
激:中间上面的“白”,下面的“方”写得紧些,左中右依次放开宽度。
3、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
正确美观地临写生字一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图文结合,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会用“帮助”造句。
3、通过学习课文,再次体会小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默写词语。打败凶恶诚心激动。
2、把默写的词语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新授。
1、教学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3)什么叫“救母心切”?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4)请你读出小沉香“救母心切”的感情。指导读。
2、教学第2自然段。
(1)自读。
(2)从该段,你有读懂了什么?
(3)出示:1、他翻过高山,跨过深涧。
2、他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座深涧。
这两句话意思相同吗?
这两句话的不同,你能体会出来吗?
有感情地读读。
(5)齐读第2自然段。
3、教学第3自然段。
(1)从沉香这些做法,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2)是啊,诚心感动了仙人。
4、教学第4自然段。
(1)指名读第4自然段。
(2)(出示图)华山怎么样?此时沉香心情怎样?
(3)有感情地读第一句。
(4)还有哪里体现出沉香心里无比激动?
(5)看到这个感人的场面,你想说些什么?
(6)带着这种感情齐读第4自然段。
5、齐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小结。
四、作业。
1、选适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一件件一针针一个个一线线一道道。
母亲在灯下()()地为我补衣裳。
沉香身上划了()血痕。
我把玩具()地收拾起来。
沉香脚上磨出了()血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1、能正确流利地复述课文。
2、会用“帮助”造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说说课文内容。
2、再次让学生默读要求。
二、指导复述。
1、自己一边默读课文,一边记下故事的情节。
2、看挂图,想情节,说说这个故事。
3、同座位互相复述,指名复述这个故事。
4、把两部分故事一起合起来说说。
三、指导造句。
1、读读练习4中的三个句子。
2、你能仿照句子,也来用“帮助”造句吗?
3、你能用“帮助”造句时,把“帮助”放在句中不同的位置吗?
学生说,师生共同纠正。
四、作业。
1、造句(两个位置不同的句子)。
帮助……。
帮助……。
2、把两课的故事连起来说一说,说给爸爸妈妈或弟弟妹妹听。
1.正确认读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戈壁滩上的古长城,感受到这里今昔的巨大变化,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热爱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
1.识字学词。
2.采用多种方法激发读书兴趣,品味语言,感受课文的内涵。
识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简单交流对长城的了解和认识。然后,出示课件,感受八达岭长城的宏伟壮观。
2.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借助汉语拼音、请教学生和老师等办法,读准字音。
三、由扶到放,认读生字。
1.出示带汉语拼音的生字词,学生认识哪个读哪个,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读生词。
3.去掉拼音,学生认读生词。
4.认读单个生字。
5.通过游戏巩固识字。
四、感情朗读,体会感悟。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自读。
2.请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教师指导学生边朗读边感悟。
五、配乐朗读,深化体验。
教师激情引读,师生共同配乐朗读全文。
六、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
教师展示“弓、戈、兵”三个字的演变过程。
七、布置作业。
1.搜集汉字“故事”。
2.搜集有关长城的其他资料。通过录像,提供生动的视听形象,形象感知长城的气势,激起学生对长城的向往之情,激发民族自豪感。同时激发学习兴趣,为更好地学习课文作铺垫。
看过录像以后学生会不自觉地产生读的愿望和兴趣。教师及时提出读准字音的要求,体现识字和阅读的整合。
3.引导学生养成随时随地在生活中识字的意识和习惯,充分利用无处不有的识字资源。同时,防止“零起点”,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让学生在合作中互补识字。由扶到放,反复强化认读,巩固识字。
(这一环节的重点是读好课文。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边朗读边感悟课文内涵。让学生在音乐中回顾全文,细细回味,感受古长城的沧桑巨变。)
4.汉字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充分利用汉字字形的演变进行识字教学,提高识字效率的同时,以此为窗口,使学生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由古长城的变迁过渡到古汉字的演变,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第二课时
一、背诵课文。
1.诵读全文。
2.怎样背才能背得快呢?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练习背一背。
3.自由练习。
4.比赛背。
二、巩固识字。
1.卡片认读生字。
2.交流汉字“故事”。
3.指导书写田字格里的10个字。
重点指导“戈、蓝、容、兵”。
三、拓展延伸。
1.交流长城的其他资料。
2.再次感受本课语言的魅力,学习语言,积累语言。
3.了解汉字“故事”,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汉字的“生命”,使学生带着情感书写祖国的汉字。
4.指导书写时,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应该注意的间架结构、笔顺笔画等,注重写字习惯的培养。
5.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6.以课文为引子,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板书设计:
两千多年前高长
人喊叫,马嘶鸣
战争激烈
戈壁滩上的古长城
现在变矮
乐滋滋慢悠悠
和平幸福
1、关注学生正确的书写习惯的培养。
2、继续巩固已学笔画:右点、左点、左尖横、上尖竖。
3、学习长横的书写。
4、学习书法,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5、愿意大胆尝试写书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1、学习长横的书写;
2、正确书写习惯的养成教育。
长横的起笔及行笔方向的把握。
一、复习已学笔画
右点:
1、师示范,生说书写方法。(由轻到重,右下行笔,快速停顿,收笔。)
2、师板书,生临摹书空。
3、生练写。
4、指导、点评。
左点:
1、生说写法:由轻到重,左下行笔,略有弧度,停顿收笔。
2、师范写,生临摹书空。
3、生练写。
4、指导、点评。
左尖横、上尖竖:
方法同上。
重点强调行笔方向。
二、学习长横的写法
学习斜顿起笔
1、师示范,生观察斜顿起笔的特点,找方法。
(斜顿即是小右点。由轻到重,短小,有力。)
2、师范写,生临摹书空。
3、生练写,师指导。
4、点评。
学习长横
1、理解长横名字的由来。
2、师示范书写,生观察长横特点。
(斜顿起笔,停顿,转笔向右行笔,停顿收笔。两侧略重,中间略轻。)
3、生根据观察说写法,师小结:斜顿起笔,转笔向右行笔,停顿收笔。
4、师范写,生临摹书空。
5、生练写,师巡视指导。
6、点评,纠错。
7、生再练写。
三、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笔画?(右点、左点、左尖横、上尖竖、长横)
1.了解目字旁和酉字旁的造字规律,结构原则。
2.根据所学偏旁的变化规律,写好课本例字。
同学们在写目字旁这个笔画时,能够做到目字旁内部的短横收笔处与横折的折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一、导入
1.检查课前准备情况。
2.进入新课题。
二、讲授新知识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目字旁、酉字旁。并示范两个字。提示:“目”字做左偏旁时,形态窄长,“目”中的短横均匀分布。
2.教师示范书写“睁”,边写边讲解书写要领。
3.学生在方格本上用钢笔书写“睁、睡、瞪”三个字各四遍,体会结构特点。(放音乐)。
4.教师巡视辅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讲评优秀作业,鼓励大家刻苦学习,课余时间应主动安排书写练习。
第二课时
一、自主学习酉字旁
1.学生读文中说明性文字,观察例字。
2.学生演示由几名同学上台演示“配、酸”。
3.引入:全班同学开始写这几个字,四个小组进行比赛,看哪个组的代表写得最好。注意观察,随即在书本上描红出该字。
4.修正:由同桌上台再写一次同样的字。
5、比较:全班同学来看一看,比一比,两个同样的,哪个写得好,为什么?
二、学生评价
三、课堂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四、总结:
1.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2.希望同学们课后多加练习。
第二课小字头、春字头
1.使学生学会并掌握小字头春字头的写法。
2.学会并掌握两种偏旁在结字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讨论,学生找出小字头的写法特点,小字头中的三个笔画在田字格中都有相应的具体位置。
一、导入、新授:
1.谈谈起名的原因(缓解情绪紧张)
2.做运腕操。(竖掌、执笔绕圈,画十字、画圆等顺、逆时针方向画)
二、新授:
观察“党”字。引出课题。
1.田字格出示“小字头”。
2.观察笔画特征、摆放位置。(两点:左边挑点,略低;右边撇点,略高)
3.师:字如其人,讲究对称、和谐,相互呼应;笔断意连,情如一家。
4.小字头书写要领:
短竖粗直在中间,
挑点撇点护两边。
左低右高相响应,
穿插避让兄弟情。
5.练习书写。
6.出示《写字姿势歌》。
写字之时身坐稳,
肩平背直头摆正。
胸离桌沿要一拳,
眼离桌面要一尺。
手握笔杆中下方,
两脚平放有精神。
7.生练习书写。师范写并点评。挑点撇点应响应,中间短竖位置较正,
三、练习书写“赏”字。
1.先观察字形,整体呈三角形。
2.提笔书空,揣摩笔意。
3.学生练习,互评。原则:先优点,后缺点。
1、联系生活,学习与户外有关的词语,通过多种形式识字、读词语。认识11个生字。
2、通过演一演的方式,理解动词的意思,感受动词运用的准确性。
3、联系日常生活,用“有时候……有时候……”和“在……在……在……在……”说句子。
4、掌握左右结构的汉字的书写要点。
5、朗读并背诵古诗,发挥想象,理解古诗的内容。
6、阅读《企鹅寄冰》,感受阅读的乐趣。
1、树立在日常生活中识字的意识,掌握两组左右结构的汉字。
2、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通过看插图和反复朗读诗句,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
2课时
第一课时
1、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与户外活动有关的词语,通过多种形式识字、读词语。认识11个生字。
2、通过演一演的方式,理解动词的意思,感受动词运用的准确性。(重点)
3、联系日常生活,用“有时候……有时候……”和“在……在……在……在……”说句子。(重点)
4、掌握左右结构的汉字的书写要点。
一、识字加油站
导入:同学们,去野外观察大自然的时候,你们会准备什么呢?(学生思考问题,指名答。)
1、多种方式认读词语。
课件出示图片(含有课本词语),指名读;师范读,生跟读;生“开火车”读。
2、教师遮掉字词的拼音,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
3、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
首先小组内讨论记忆方法,然后全班交流,最后教师点拨、讲解。
二、字词句运用
1、我会演。
(1)学生自主认读“字词句运用”中的词语,并结合词组理解加点词的意思。
(2)教师讲解加点词“迎、穿、甩甩、追、披、摇摇”。(初步理解动词的用法)
(3)学生分小组表演这些动作。
2、我会说。
(1)教师指名读句子。
(2)学生分小组交流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加点词:有时候……有时候……在……在……在……在……
(3)教师举例讲解加点词。
例:放学了,我有时候走路回家,有时候坐公交车回家。
平常我在书房里看书,在花园里浇花,在树下画画,在院子里骑自行车。
(4)小组派代表用加点词说一说自己的日常生活。
(5)教师点评,学生补充。
三、书写提示
1、师:观察田字格中的字,说一说它们都是什么结构的字。
2、读一读话语框中的提示语,说说明白了什么。
“作”和“法”都是左窄右宽的字,“都”和“别”是左宽右窄的字,注意占位和书写顺序;写字时要保持正确的坐姿和执笔姿势。
3、提示学生“都”左右等长,要上下错位写。
4、练习书写,要求先看后写再对照。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会发现,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收获更多的知识。
[课时目标]
1、朗读并背诵古诗《梅花》,利用插图,理解古诗的内容。(难点)
2、阅读《企鹅寄冰》,明白故事中的道理,感受阅读的乐趣。
一、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多种梅花图片。师:你打算怎样赞美它?(板书课题)
2、初读古诗,感知大意。
师范读、自由读、指名读、师生配合读、齐读。
3、细读古诗,进入诗境。
(1)思考:你从古诗中看到了什么画面?
(2)学习前两句:通过诵读这两句诗,体会梅花不畏严寒的品格。
(3)学习后两句:那一朵朵梅花被雪压住了,诗人王安石是怎样发现它们的?这两句诗要告诉我们什么?(通过朗读体会梅花的洁白和幽香。)
(4)师配乐范读,学生思考: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我爱阅读
1、课件播放《企鹅寄冰》的短文录音,学生听录音。
思考:这篇短文讲了些什么?(指名说,师点评)
3、教师指名回答,然后补充点评,给予鼓励。
在本次语文园地的学习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说一说、演一演中学习新知识,当学生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我再进行适当点拨。学习古诗时,我以师范读、自由读、指名读、师生配合读、齐读等多种方式相结合,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古诗大意,体会梅花不畏严寒的品格。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小于连的英雄行为,学习他那种勇敢机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美好品质。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于连的英雄行为。
难点:掌握本课8个会写字。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1.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为什么称于连为小英雄”这个问题,并产生向他学习的感情。
2.学会讲这个故事。
3.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故事内容,知道为什么称于连为小英雄。
2.理解故事内容,学习小英雄于连聪明机智,遇事果断的品质。
教具过程:
一、看图导入,引出课题。
2.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
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图中的小男孩是什么样子的吗
(这个小男孩有一头卷发,一个翘起的鼻子,显得很调皮。他光着身子,正在那儿撒尿呢。)
教师补充(这是一座小男孩的铜像,有着可爱笑容的小男孩叉腰挺肚,旁若无人地撒尿,只不过撒出的可是洁净的自来水,还有每年狂欢节中的一天,撒出的不是水,而是最上等的啤酒,大家在这一天都会争先恐后地争饮小童撒出的啤酒。为了怕这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在冬天着凉,还有世界各国致赠的精美服装,现在都保存在当地博物馆当中。这个孩子叫于连,是比利时人。在比利时,人们都称他为小英雄。)
板书课题:小英雄于连
3.齐读课题。
二、质疑。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归纳学生的疑问,老师课件演示。
小英雄于连什么样
为什么称于连为小英雄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自己出声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遇到不会的字,查看生字表的读音。
标出课文的自然段。(五个)
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全班齐读,检查字音。
说一说,通过初读课文,你了解了哪些问题
(两个问题:于连的样子和人们为什么要造这座铜像。)
四、深入了解,解决疑问。
学习第一自然段。
自己读第一自然段,把描写小男孩于连样子的语句用“——”画出来。
1.汇报。
电脑演示图片。
指导朗读。(读出小男孩调皮的感觉。)
学习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过渡:人们为什么要造这座铜像呢我们接着学习。
指名接龙读这个故事,把描写当时情况很紧急的句子找出来或自己总结出来。
介绍比利时布鲁塞尔这个城市的大概情况和当时的历史背景。
这时,于连看到了,有什么想法,又是怎样做的请用"~~~"画出来。
讨论:比较前两种方法,为什么说于连的撒尿办法从中你觉得于连是个怎样的孩子
指导朗读。(读出表现于连品质的语气。)(课件演示,在一些重点词语下加重音符号。
学习第五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
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请学生讲这个故事,注意语言流利,通顺,神态大方,自然。其他学生注意礼貌,认真听。
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指名认读后全班齐读。
英雄竖立塑造男孩欢声雷动
二、自主识字。
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同桌两人互相说说记字的方法。
全班汇报交流。
1、认识本课5个生字,正确书写5个生字。
2、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初步学习词语之间的搭配:( )的苹果、( )的山楂、( )的葡萄,并能连起来说段话。
3、正确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出感情。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第3小节。
4、了解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热爱秋天。
5、能够用几句话从形状、颜色、味道简单对一种水果进行描写。
1、由于学生所掌握的形容词有限,所以词语的搭配还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教师应该尽可能的帮助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一些词语进行练习。
2、水果的写话练习,必须基于学生口头表达熟练的基础上,否则很难达到预设效果。教师应当适当的加以引导。
一、提问导入:
2、师:我最喜欢秋天,因为秋天不冷也不热,气候宜人。而且秋天到处都是金色的,金色的庄稼,金色的落叶,好美!不信你们看??(连续播放秋天景色的图片)
3、师:美不美?难怪我们的作者要用“迷人”来形容秋天的景色。迷人:使人陶醉,使人迷恋那就让我们看着这美景大声地朗读课题。全班齐读课题。
二、体会课题,了解第一小节:
1、学习课文第一小节,思考:作者分别用什么词语来形容春天和秋天的。
(1)自由读(2)指名读(3)(学习生字)灿烂:(1)注意字形(2)理解词义(3)搭配灿烂的(笑容、阳光、星光、春天)固然:1虽然2确实选择义项。
2、师:你觉得作者更喜欢哪个季节呢?(秋天)为什么?(“更加”)。
3、难怪作者要大声赞叹:哦!好一派迷人的秋色呀!指名读齐读。
4、过渡:作者写一派迷人的秋色到底写什么迷人?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语来概括呢?(板书:瓜果遍地)完成练习:( )的春天( )的秋天。
5、接下来,老师就带你们到秋天的果园里去感受一下,请看大屏幕。 (显示图片:瓜果遍地的秋景图)。
6、这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非常美丽,非常迷人)喜欢吗?
三、初读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不加字,不漏字,读通句子。
(3).思考:课文介绍了几种水果?用“﹏﹏”划出。
2、自由读
3、借助拼音读好词语
4、交流:柿子苹果山楂葡萄
三、品读感悟抓住比较,学习第二小节:
过渡:在作者笔下,这些水果到底是什么都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走进课文慢慢欣赏。让我们先去西面山洼看一看。
1、师:说到秋天,我们不得不提到枫叶。唐朝的杜牧就曾经在《山行》中留下了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可在作者眼中,它和柿树比就逊色了不少。
2、理解“逊色” 。
3、看,这就是柿子。大声朗读第2小节,你能用文中最美的一句话来夸夸柿子吗?指名读。
4、(学习生字):“简”的写法。
5、评读渗透比喻句齐读:让我们一齐去夸夸它吧。
6、出示练习
四、深入重点,学习第三小节:
1、过渡:红得火一样的柿子固然让人着迷,可迷人的水果不止它呢。
2、自由读第3小节,想想自己最喜欢哪种水果,为什么?
3、解决词语问题:的近义词什么是一串。
4、依次分析:红香蕉苹果、大金帅苹果、山楂、葡萄。
(1)红香蕉苹果:那么??那么??那么??(读出三个“那么”不同的语气)。
(2)大金帅苹果:金光闪闪、黄澄澄(复习abcc、abb式的词语)。
(3)山楂:比喻句。出示玛瑙(强调“缀”字,表示果实累累,沉甸甸的)比较句子:一颗颗强调多和沉。
(4)葡萄:自己大声朗读,把形容葡萄的词语用( )表示。 “水晶”葡萄:长长的、绿绿的、晶莹透明。 “红玫瑰”葡萄:紫中带亮、圆润可爱。
小结:
同学们,当我们走出葡萄园,回头望去,你发现作者是抓住了这些水果的什么来写的呢? (颜色样子)是呀,这些水果的颜色多美,它们红得像火,黄得耀眼,绿得像玉石,紫得发亮。样子也美,有的像玛瑙,有的像水晶和玉石雕刻出来的,还有的像珍珠。
原来,不止春天有着鲜艳的色彩,秋天的色彩也那么明艳动人,怪不得作者不是以迷人的秋天为题,而是以迷人的秋色为题。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迷人的秋色吧。
5、全班齐读课文第三小节。
6、小结文章的结构。
五、复习巩固,说说练练:
1、读词语。
2、用学过的词语说一说:( )的苹果( )的山楂( )的葡萄,
3、小组合作说一说:瓜果遍地的秋色真令人欣喜啊!果园里有_____,有______,还有______。哦!好一派迷人的秋色啊!
4、全班齐读课文(配乐)。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
教学重、难点:
认记生字,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生字卡、课件。
二课时。
(一)
播放早春的课件,学生说说早春的特点。
师:春天刚刚到来的时候,脚步轻轻,若隐若现,羞羞答答,躲躲藏藏。我们必须留心观察,才会发现春天的踪迹。当我们发现春天的时候,心里一定会荡起一阵惊喜,体验到发现的快乐。让我们先读读课文,看看文中的小朋友在春天里发现了什么。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注意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在小组里由组长带领大家学习自己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记住生字。
3.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认识的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4.口头扩词,看谁最能干。
1.读着课文,你感受到“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春天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读第二自然段。
2.读第三自然段,能读出什么?
3.作者找到的春天是怎样的?带着这个问题反复读课文,从找春天的过程中感悟春天,体会找春天的乐趣,体验发现的快乐。
4.带着欣喜的心情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找到春天的欣喜与激动。
可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挑战读。
播放轻音乐,创造想象的氛围。师生一起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
1.同桌抽读生字卡。
2.有感情、流利地朗读课文。
1.展示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或段落,说说自己读后的体会。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可以读读背背,可以读读抄抄,也可以试着默写。
3.背诵课文。
4.个别抽背。
1.认读生字。
2.扩词练习。
3.重点指导“溪、摇、躲、躲”四个字,注意提示和范写容易写错的笔画和部件。
4.学生练习。
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学生画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然后写一两句赞美春天的句子。
六、实践活动。
选择适当的时机,让学生到野外实地观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下自己发现的春天,可以从气候、植物、动物、人们的活动等方面的变化着眼进行观察。
2、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1、挂图生字卡片小黑板
2、查找资料,了解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情况。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找春天》后,我们发现了春天刚来到时的一些景物,如,小草从地下长出来,稀稀疏疏的。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同学们对春天能不能有新的发现。
1、自己读读两首古诗。
2、指名读古诗,读后评议。
3、出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多种形式读,掌握字音。
重点字音:荣宿篱疏
4、再读古诗,读正确、流利。
1、自由朗读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圈出不懂的词语,试着自读自悟。
2、小组朗读
个别读和齐读结合,看看哪个小组读得最好。借助插图感知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和朗读的节奏感。随机解决学生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如,结合“岁月、岁岁平安、辞旧岁”等词语理解诗中的“岁”(“年”的意思),结合“奔走相告”、“走马看花”等词语理解诗中的“走”(“跑”的意思)。
3、小组赛读
注意鼓励有个性的朗读。
4、教师范读
(1)读〈〈草〉〉的第一行,语气舒缓,表现野草的茂盛和草原的辽阔;第二行突出“枯”、“荣”,感觉野草一年一度的枯槁和茂盛;第三行语调稍扬,显示野火的无情和野草的顽强;第四行语调平稳有力,表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2)〈〈宿新市徐公店〉〉的前两行是几笔淡淡的素描,朗读时语调可平稳柔和,快慢有致,渲染农村宁静、柔美的环境气氛;第三行用欢快、跳跃的节奏表现儿童奔跑追逐黄蝴蝶时的喜悦心情;第四行“无处寻”读得慢而稳,表现出失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
5、学生美读
(1)朗读〈〈草〉〉时,脑子里要浮现出野火焚烧枯草和春天野草复生的画面。
(2)朗读〈〈宿新市徐公店〉〉时,想象:金黄的菜花,淡雅的花香,扑蝶的儿童在菜花丛中东找西寻,分不清哪是黄花,哪是黄蝶。
6、畅谈发现
你对小草在一年中的生长情况有什么新的发现?你对暮春时节的景象有什么新的发现?让学生自由讨论,自主发现,自由表达。
,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7、启发感悟
感悟小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春光无限好;春天具有无穷的乐趣!
8、朗读两首古诗,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感情。
9、利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给第二首诗编个故事。
1、练习背诵两首诗。
2、读读记记〈〈草〉〉原诗后四行的内容。
3、抄写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我知道”展示交流活动。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5个生字。
2、看图理解课文,懂得应当全面地看待自己和别人。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懂得要正确对待自己和正确对待别人。
一、引言揭题:
二、新授:
(一)图文对照,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划出不懂的生字词。
2、教师范读课文(或录音),请同学读准字音。
3、学生再读课文,划出自然段。看看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有几幅图,每幅图分别和哪一段文字相对应。
4、检查并读生字新词:骆驼他们俩围墙茂盛摇头很窄大模大样评理
5、分段读课文。
(二)借助插图,理解课文重点,懂得其中的道理。
1、出示几幅插图,指着图,提问:骆驼和羊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他们为什么争论起来?
2、讨论:到底高好呢还是矮好?
3、分段、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讲读二、三自然段。
1、看图读思:骆驼和羊来到什么地方?它们在做什么?
2、读第二段,思考:骆驼用什么方法证明高好?请你找出描写骆驼动作的词语。出示插图帮助学生理解。
3、羊认输了吗?羊又用什么方法证明自己的看法对呢?
4、看图理解:“又窄又矮、大模大样”等词语和描写骆驼动作的词语。
三、作业:
熟读课文,熟读本课生字词。分角色朗读二、三段。
一、复习导入:
骆驼和羊都能通过一件事来证明自己的看法是对的,它们互不服输,最后想出什么办法呢?
二、新授:
(一)学习第四段
1、齐读第四段思考:骆驼和羊去找老牛评理,老牛怎么评的呢?老牛的话对不对?
2、“长处”指什么?“短处”指什么?骆驼和羊错在什么地方?
3、骆驼和羊听了老牛的话,会怎么想呢?它们会做些什么呢?
(二)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记忆字形。
2、同学们互相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
3、对同学们认为有困难的字进行重点指导。比如:
茂:注意下边不要多一点。
腿:要先写两边,后写中间。
4、读读生字新词。
5、书写指导。
三、练习:
课后2题、3题。
这次教学实践活动,我们小组准备的是小学二年级语文课《骆驼和羊》。针对学习者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我们更多地采取寓教于学的策略,大部分内容都采取情境引入的方法,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学习。
理论来源于实践,高于实践,然而仅仅有理论的指导并不意味着教学便会无往不利。实现教学目标的道路需要我们自己去探索,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才有可能达到好的教学。这次教学实践活动便给了锻炼我们的机会,只有面对学生和课堂,我们才有更深切的体会。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不充分,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课前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不仅要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还要充分考虑到课程内容与时代的联系,与学生的联系。备课要在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学生的特点,做充分的分析与准备。备课教案内容的任何环节任何内容都要考虑详尽,想清楚,看明白。一堂准备充分的课,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就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针对小学二年级学生,我们小组采取谜语导入课程的方法。谜语导入简单易行,并且能让学生参与进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所以,在教学活动中,不能以教师为中心,而应该把学生作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学习,教学环节的设计就应该考虑怎样能让学生更大程度地参与进来。
课文的讲解也要考虑到学生的特点与教学内容的要求,小学二年级学生,重点在在于朗读课文,培养语感,读准字音,训练他们生词的掌握。同时,应注意对学生书写规范的要求,而此次我们忽略了这一点,这是我们的不足之处。
此外,课文知识拓展是讲课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要从学生的水平出发,以课文内容为基点,向外延伸拓展。比如,要求续写《骆驼和羊》,可以让学生得出他们自己的观点,在原有的认知上获得新的建构。
同时要注重对所学内容的巩固与复习,及时强化。回顾原有知识,联系新知识,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作为老师,上课要轻松自然,面部表情要放松,这是目前我们还欠缺的。上课过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与学生互动,对学生及时予以表扬,讲解连贯,知识点的过渡要顺畅。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发现学习,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课堂更活跃,学习更愉快,这样的教学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1.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和课内交流,知道对联是我国独特而宝贵的文学遗产,是我国文学园地中的一枝奇花异草。
2.丰富、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了解对联的特点,并尝试对简单的对联。
3.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说话和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向学生推荐一些谈对联的书籍和文章,并要求学生摘录一些对联故事、知识,收集精彩的对联,准备课内交流。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引入。
泱泱中华大地,孕育了多少灵秀人物;滔滔历史长河,流淌着多少文化特产。这些文化传统以其形式之奇和意趣之美,如同奇花异草,装饰着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的人类文化大观园。对联就是其中的一种。
古人学语文,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学对联。古往今来,许许多多文人墨客、才子佳人以对对子来展现自己的才华,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丰富的轶闻趣事。
二.说对联故事。
a联讽洪承畴。
洪承畴是明朝万历年间的进士,到崇祯时已是兵部尚书,同时封为蓟辽总督,崇祯把一个朝廷的命运都交到了他身上。他也感戴崇祯知遇之恩,素以忠节自命,在自家客厅上悬挂了自撰的对联一副:
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
有一年春节早上,洪府大门上贴起了副新联,上下联均是当年洪承畴旧句,不过后面各添了一个字,两句成了:
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
两个虚词眼,一叹一问,极尽讥讽。洪承看着也是无可奈何。
b鲁迅先生小时侯在三味书屋从寿镜吾先生读书时,就有对联课。一次老师出题“独角兽”,同学中有的对“二头蛇”,有的对“九头鸟”,老师都不满意。鲁迅对“比目鱼”,老师点头赞同。还有一回,老师出了五字上联:“陷兽入阱中”,鲁迅对“放牛归林野”,也得到了老师的夸奖。
“比”对“独”虽不数目字,但都含有数字之义。“独角兽”是麒麟。属天庭祥物:“比目鱼”是海中珍品。珠联壁合,绝妙无双。所以很绝。
c我们所熟悉的清朝国学大师纪晓岚,他不仅学士渊博,才高八斗,而且思维敏捷,伶牙俐齿,享有“铁嘴铜牙”的美誉。同时,他也是一位对联圣手,在对联百花园里留下了许多佳话。
有一次,纪晓岚陪同乾隆皇帝外出游玩。在休息的时候,乾隆皇帝看见桌子上放着两碟豆,就想考考纪晓岚。于是出了一句上联:
两碟豆;。
纪晓岚环顾四周,略一思考就对出了下联:
一瓯油。
(你觉得纪晓岚对得如何?)。
乾隆见难不倒纪晓岚,便改口道:
“我说的是——两蝶斗”。
(如果你是纪晓岚,你会如何对下联呢?我们来看看纪晓岚的下联,你觉得怎样?)。
纪晓岚随即说:“我说的是—一鸥游”。
乾隆是个很聪明的皇帝,他见纪晓岚又对上了,就在上联前加了两个字:林间两蝶斗;。
这是,纪晓岚又是怎样对的呢?
纪晓岚道:水上一鸥游。
乾隆开心大笑。就这样,他们在游玩过程以对对联为乐,充满了情趣。
d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书法盖世,为世人所景仰,他写的对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了春联,惟独自己家门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办法。
王羲之想了又想,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副,写完后,让家人先将对联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张贴与门前: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夜间果然又有人前去偷揭。可在月光下一看,见这副对联写得太不吉利,尽管王羲之是书法家,可也不能将这副充满凶险预言的对联取走张挂啊。他只好溜走了。
初一早晨天刚亮,王羲之即亲自出门将昨日剪下的下半截分别贴好,此时已有不少围观人,大家一看,对联变成: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众人一看,齐声喝彩,拍掌称妙。
1.讨论对联的特点。
从这些对联故事中,你发现对联有什么特点呢?四人小组讨论。
2.教师小结:
教师归纳对联的三个基本特点。
a.字数要等,就是要求两个句子的字数相等,配好成对。
b.词性相同,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
c.结构相当。
d.意义相关,上下联也不是随意的。
e.平仄相对,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
3.对联对古人来说真是不用说文人墨客,上至皇宫贵族,下至山野村妇,垂髫小儿,都能对上一对,甚至有些被传为佳话。那么古人为什么对起来那么得心应手的呢?有没有什么方法?下面向同学们推荐一本书,这本书就是古人学对的一本教科书,我们有兴趣不放也看看,也许会有帮助。
《声律启蒙》是诸多应对训练中的一本,是清朝车万育撰。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
如:(请齐声朗读)。
三.学生交流对联故事。
1.同学们课前都收集了许多有趣的故事,请说给边上的同学听听。
2.指名说。
四.练习写对联。
欣赏了这么多有趣的故事,大家想不想也来写写对联?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试试。
首先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种对对联的简便办法:
1.先来简单一点的,选择题:
楼台藏绿柳。
a.前树夕照明斜阳鸟外落。
b.新日树端生木落山觉瘦。
c.雨晴天似高远渡孤烟起。
d.篱落露红桃四面湖山归眼底。
e.满目春色杏花红云雾拨开天地恨。
f.浪淘洗尽古今愁一片晓烟杨柳绿。
g.万家忧乐到心头。
2.接下来当然要稍难一点了,有没有做好准备了呢?有信心吗?
蚕吐丝——蜂酿蜜辞旧岁——迎新年。
画饼充饥——望梅止渴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家中世界小——网上天地宽处处春光好——家家气象新。
春种满园碧玉——秋收遍地黄金冬去山清水秀——春来鸟语花香。
3.我这里还有不完整的几副对联,请大家帮忙对一对。
(1)填写缺字联:
活到老,学到老,老不服老。画亦精,字亦精,(精)(益)(求)(精)。
(2)猜数字联:
快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忙着贴对联,一个穷得快揭不开锅的老秀才为自己写了。
横批:南北——没有东西。
上联:二三四五——缺一(衣)下联:六七八九——少十(食)。
四.欣赏对联。
对联有着广泛的用途,你在哪些地方,哪些场合看到过对联呢?
请猜一猜一下对联各代表什么行业?
此时此刻,我们趣谈对联将近尾声,但是老师还感到意犹未尽,所以我想到一个上联:阳光普照、谈古论今师生趣味话对联。
面对我们周庄中学如此欣欣向荣的局面,我要求同学们想一个下联,中间必含“周西”二字,而且要体现周庄中学开拓进取的风貌。
继往开来周西励志创辉煌。
五.小结:
对联是节庆贺婚满堂生辉的使者,是华夏民族文墨精华的象征。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我们对对联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让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多多注意对联,用心去感受这一文化精髓所蕴涵的丰富的精神营养。
《不用嗓子的歌手》是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中的一篇童话故事,课文通过小黄莺组织森林合唱队,详细说明了蜜蜂、青蛙、蝉的发音方式。告诉我们,它们都是不用嗓子的歌手,文章以对话为主要形式,内容富有童趣,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小动物奇妙的发音方式。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求知的兴趣。
3、会读、写本课的生字,积累词句,括展知识。
学习生字词,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小动物有趣的发音方式。
一、歌声激趣,谈话导入:
板书课题不用嗓子的歌手。
2.生质疑:多奇怪哦,看着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提出来?
生思考并交流。
3.师归纳:同学们真会动脑筋,老师把你们的问题归纳成以下两个问题:(出示课件,指名读问题)。
(1)课文中提到哪几个不用嗓子的歌手?
(2)这些歌手都是怎样唱歌的?
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来学习课文。
(设计意图:学生课前一支歌自然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归纳问题为理解课文做铺垫。)。
二、检查预习,引导质疑:
1.生小声读课文,用笔标出自然段。
谁来说说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想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指名回答)。
2.师出示字词卡片:检查要求会认的生字、词!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读课文的熟练程度,并引导学生讨论学习课文设计到的问题,逐步锻炼学生初步的自学能力)。
三、品读重点,读中生情: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用划出文中不用嗓子的歌手都有谁?
4.指名回答,师板书:小蜜蜂、小青蛙、蝉(知了)。
5.师提出要求:回到四人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完后讨论学习,用~~~~划出课文中这些不用嗓子唱歌的歌手都靠什么唱歌的句子!我们看看哪组同学读得认真,找问题找的准,读完划出的请坐起来。
生在四人小组:先读课文,再讨论师提出的问题,用~~~~标出。
6.生汇报讨论结果,师随机板书。
(1)小蜜蜂嗡嗡嗡靠翅膀振动发声的。(从哪段知道的?)指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生回答:热情、友好的语气。生试着读,师范读、齐读。
指名带动作模仿读第二自然段。
(2)小青蛙呱呱呱靠声囊发声的。(指名回答,师相机板书)。
师问:a、小青蛙发出什么声音?文中怎样形容青蛙的歌声的?
b、所以小黄莺称赞说什么?这时小青蛙也笑了,说的话应读出什么样的语气?(指名读出语气)。
(3)蝉吱吱吱靠肚子上的弹性的透明薄膜振动发声的。
7.大家都见过蝉了没有?我们这很少见。南方白天一般很多见,出示课件。(相机介绍关于蝉的知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读,感悟课文内容,并从中体会到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仿说训练:
(指名按自然段叙述方式进行仿说)。
9.小黄莺去找金嗓子歌手,而现在听了不用嗓子也能发声的青蛙、蜜蜂、蝉各自的介绍。这时他可能会说些什么呢?(指名回答)。
过渡:这些歌手唱歌的方式多奇妙呀!大家想听到他们的歌声吗?
10.下面我们请几位朗读小能手读下面几个句子!
(出示课件)指名读出语气!
11.这三个句子中出现了三个表示声音的词,让我们感受到歌声就在耳边,你还能说出一些表示声音的象声词语吗?(指名说词语)。
12.读了这篇课文,听了歌手的歌声和各自的介绍,你觉得小黄莺刚开始对蜜蜂、青蛙、蝉的称赞准确吗?你能帮小黄莺对这些歌手重新做出准确的评价吗?(指名上台填写或口头填)。
出示课件:(1)、小黄莺听了蜜蜂的歌,称赞说:------------------!
(2)、小黄莺听了-------的歌,称赞说:------------------!
(3)、---------听了-------的歌,称赞说:------------------!
(4)、台下的观众听了合唱队的歌声,称赞说:---------------!
13.分角色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领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模仿课文中的描写方式,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五、展示交流,进行小结:
14.展示交流搜集资料:
你还知道自然界中哪些小动物唱歌的形式?(学生展示交流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师进行肯定与鼓励)。
15.进行小结:
大自然太奇妙了,我们大家要爱护大自然,要留心去观察大自然,你一定还会有更奇妙的发现。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给他们搭设展示的平台,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使内容完整)。
16.板书设计:
小蜜蜂嗡嗡嗡靠翅膀振动发声的。
小青蛙呱呱呱靠声囊发声的。
蝉吱吱吱靠透明薄膜振动发声的。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如何通过环境和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细致的描写。
2.读背并积累中华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
学生收集有关中华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
一课时。
交流平台。
1.学生读例句,讨论这些句子对于抒发美好情感的作用。
a、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侧面烘托出桑娜对家人的热爱)。
b、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表明桑娜非常善良,宁愿自己吃苦也要帮助他人的品质)。
c、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表现了我第一次到林中拉琴时那种兴奋的心情,暗示我对拉好琴充满了信心)。
2.回忆本组课文,找出其他类似的句子,交流各自的体会和感受。
3.交流自己在习作中是如何运用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
4.课后积累相关的句子。
1.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几天我们一起欣赏有关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
2.自由读句子,把句子读通顺。
3.同桌互读,借助工具书理解交流句子的意思。
4.全班交流,交流句意。
轻诺必寡信意思是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民无信不立意思是如果百姓对当局失去信心,那么国家就失去生存之本。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意思是不真诚就不能打动别人。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意思是真诚,是万事万物共同遵循的准则;真诚待人,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有所期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意思是答应给别人的东西,一丝一毫都不能少;与人约好的时间,一时一刻也不能改。
5.学生自由吟诵。
6.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名言警句。
课外书屋。
1.自由读。
2.交流最感兴趣的地方。
3.交流课外阅读的其他歌颂人的美好心灵的作品。
4.拓展阅读:
绿山墙的安妮(片段)。
那天晚上的节目是一连串激动人心的节奏,至少对于观众席上的一位倾听者来说是这样的。当唱诗班唱起《飞翔在远处的娇嫩的雏菊上》时,安妮凝视着天花板,好像那上面有着彩绘的天使;当萨姆?斯隆用动作表演塞克里怎样使母鸡抱蛋时,安妮大笑不止,使得坐在她附近的人们也笑了起来,不过他们是受了她的感染,并非觉得有趣,因为这个选篇即使在阿冯利也已经老掉牙了;当菲利斯先生用最激动人心的语调朗诵马克?安东尼在凯撒遗体前的演说时,安妮感到,只要有一位罗马公民带头,她就会当场站起来参加叛变。
只有一个节目使她不高兴。当吉尔伯特?布莱恩背诵《莱茵河畔的狂欢》时,安妮拿起罗达默里从图书馆借来的书,一直看到他背诵结束,而当她一动不动直僵僵地坐着时,黛安娜却把手掌都拍痛了。
她们回到家里,已经十一点了。她们饱尝了欢乐,又怀着更大的喜悦议论将要到来的幸福时光。每个人好像都睡熟了,房子里静悄悄的,一片漆黑。安妮和黛安娜踮着脚尖轻轻走进客厅。这是一间狭长的屋子,有门通向客房。屋子里温暖舒适,壁炉的余火把屋子照得朦朦胧胧。
1.引导学生围绕语言艺术这个专题,交流读了那些具有艺术魅力语言后的感受与体会。比如,语言的精练简洁,语言的幽默诙谐,语言的生动得体。
2.引导学生读书后要乐于和善于跟别人交流,在交流中达到互相启发、相互学习的目的。
3.引导学生交流对剧本和相声这两种艺术形式的认识和了解。
4.让学生积累形式不同的对联,感受中华语言文字的优美。
5.启发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
引导学生围绕语言艺术这个专题,交流在读了那些具有艺术魅力语言后的感受与体会。
学生搜集喜欢的对联。
启发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
一、交流平台。
(一)结合本单元内容,自由交流。
请两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
听了这段对话,你想说些什么?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感受。
2.全班自由交流。
(二)展开话题、深入交流。
师:小林和小东学了本组课文有这么多收获,老师相信在座同学的收获肯定也不少,那就把你们的收获说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根据学生交流的话题,教师相机引导,使话题展开;并就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深入交流。
鼓励学生把课内和课外的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不是仅仅拘泥于几篇课文。
二、日积月累。
1.学生自由读对联。
2.把你喜欢的对联读给同桌听,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3.齐读对联,然后全班交流你的发现。(简要说说特征)。
4.鼓励学生背诵喜欢的对联。
5.交流课前搜集的对联。
6.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练习写对联。
三、展示台。
1.学生课前准备相关展示。
2.小组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内表演,组员给予意见。
3.全班交流。小组推荐组员上台展示。
4.评价:让学生选出自己心目中喜欢的节目,并说说原因。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首尾呼应的写法,并试着运用。
2.积累革命诗歌。
3.推荐好书,培养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
1课时。
一、回顾“词语盘点”
1.自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积累本组词语,进行听写或抄写。
二、交流平台。
1.读一读对话,说说小林和小东在交流什么?
2.再读《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开头和结尾,体会“首尾呼应”这种写法的好处。
3.课外阅读中,你留意到哪些文章也采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读给大家听。
4.把有这个特点的习作读给大家听。
三、日积月累。
1.谈话导入。
革命战争时期,许多爱国志士用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敌人的仇恨与对革命胜利的向往之情。阅读这些诗歌,透过字里行间,我们会在作者精炼的语言中看到他们视死如归的高大形象。
2.朗读《囚歌》,读懂主要内容。
a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b交流: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提出不懂的问题。
3.背诵《囚歌》。
4.课外再搜集一首革命诗词,练习朗读、背诵。
四、课外书屋。
1.阅读《课外书屋》中推荐的书目。
2.课外找其中一两本读一读。
3.召开“缅怀先烈、继承遗志”读书会。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pingyujiyu/3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