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评语寄语

幼师读正面管教读后感(精选21篇)

幼师读正面管教读后感(精选21篇)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与他人分享,促进相互的学习和交流。以下是一些读者对畅销小说的读后感,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来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评价。

正面管教读后感

阅读了《正面管教》三四章后,发现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用严厉也不用骄纵的方法。正面管教对孩子和大人都不造成羞辱。正面管教以相互尊重与合作为基础。既不用像严厉控制那样随时捕捉孩子的好行为并加以奖励,随时捕捉孩子的坏行为予以惩罚。从头到尾都是大人在承担责任,当大人不在场的时候,孩子们没办法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也不用像骄纵型那样在教导孩子时不负责,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都放弃了责任。正面管教提出了有效管理的四个标准:和善与坚定并行,让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长期有效果,教给孩子各种技能,培养孩子良好品格。在孩子犯错的时候,用和善的语言和孩子沟通,不惩罚不说教,而是问一些启发性语言,使孩子积极地解决问题,培养孩子良好品格。

文章中提到了大人与孩子之间三种主要互动方式:严厉型—这些是你必须遵守的规则,这是你违反规则会得到的惩罚;骄纵型—我们没有规则。我相信我们会爱对方,并且会幸福,我相信你以后会选择自己的规则;正面管教—我们一起来制定对双方有利的规则。我们还要共同决定在遇到问题时对大家都有益的解决方案。当我必须独自做出决断时,我会坚定而和善,维护你的尊严,给予你尊重。从儿子出生到现在,在教育这条道路上我们自己确实走过很多弯路。曾经觉得批评和指责可以帮助儿子矫正一些不良习惯。在平常的管教中是对孩子严厉地训斥甚至打骂,孩子表面听话了实际心里很不服气,而我们事后也很内疚。对比了下书上说的三种互动方式,我们是严厉型的,常常是我们对他唠唠叨叨,他茫然地被动接受,但下次碰到同样的问题时,错误依旧发生。而我们只能是对他惩罚,收效甚微。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也使用过骄纵的方法,认为这是培养他自信的一种方法。我们一切以孩子为中心,他犯错误的时候我们也不说教,让他自己解决,甚至不指出他的错误,怕伤到他的`自尊和自信,但是这种教育方法似乎也不行,因为这样以后小孩子意识不到很多错误,甚至认为我们家长就不应该管教她了,或者在事情上他总认为他有道理,家长的话根本听不进去,我行我素。

我认为,与孩子交流的方法可总结为以下四步:第一、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第二、表达出对于孩子的同情,但不能宽恕。同情并不表示你认同或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时候再告诉孩子,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会更好。第三、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而友善地进行了前面两个步骤,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了。第四、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这只是本书中成人与孩子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在成人友善、关心和尊重的态度下完全是能够营造出一种让孩子愿意听,愿意合作的气氛。

值得强调的是,太多的父母认为在生气时就要解决问题。其实,这是最不适合解决问题的时候。在生气的时候,人们接通的是“原始脑”——其选择只有“战”(争夺权力)或者是“逃”(后撤,并且无法沟通)。我们不可能用“原始脑”做出理性的思考。我们会说些过后就后悔的话。在处理一个问题之前,先让自己冷静下来,直到能够用理性大脑来思考时再解决问题才有意义。这也是我们应该教给孩子的一项重要技能。有时候,“决定你要做什么”(这是你将在第5章里学到的一个好工具)要比试图让孩子去做什么好得多——至少在孩子愿意合作而不再和你较劲之前是如此。所以,要记住:和善等于尊重。

正面管教读后感

以前在樊登读书会听过这本书,时间久了忘光了,前天偶然机会再听樊登老师讲的时候感悟颇深,有些感悟记录下来。

在本书《正面管教》中心就是一句话:和善而坚定。也就是说,家庭教育有爱也要有边界,有原则。光有爱没有边界就成了骄纵,光有原则没有爱,孩子就不会听我们的,只能解决短暂问题,如果我们感觉教育孩子很费力,那么说你的方式肯定是有问题的,甚至也只能是解决短暂问题。

记得以前看过一句话,爱是一切问题根源,爱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办法,大人问题也是如此,其实孩子也是如此;孩子在3岁之前我们可以给予无条件的爱,哭闹时就要去哄,3岁以后孩子已经懂得很多,这个时候不能光有爱,还有有边界。但是孩子又跟大人不一样地方在于,孩子对于事情的理解方面,更多靠感知力,解读能力很差。书中举例子,二胎来到后,因为小宝宝不会照顾自己,家里更多精力观照老二,老大就错误认为当自己是个小宝宝,爱哭闹,需要奶瓶,尿裤子爸爸妈妈就会照顾自己,结果是适得其反,阿黛尔解释并非事实,只是他通过感知得来的,他的行为取决于他认为的事实。其实这个时候孩子是需要关爱,一个拥抱一个无言的暗号就可以满足孩子。通常这个时候大人往往就会更加气愤,其实越是愤怒,呵斥效果越差。让他感知父母是爱她的胜过千言万语的教训来的快。

爱是教育的前提的话,那么原则才会让这个孩子更加健康自信成长呢。何为原则,何为边界。为何要对小孩有原则,有的人喜欢对出问题孩子说,那是孩子天性,实则是大人对孩子的'骄纵。我们要尊重孩子,但是要知道孩子以后也是社会人。我们不教育,迟早会被社会教育。有人说小孩子不懂法律,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日常小事告知他。这让我们想起前段时间,关于大连14岁男孩猥亵10岁女孩不成将其杀死的案件,如果说14岁还不构成法律责任的话,那么未来这个孩子也将是父母的终生负担与遗憾,因为这个孩子这么小就做出这样事情,没有走向社会,完全是家庭教育造成的,父母还以为对孩子的骄纵是爱,实则是害,今天的结果可以说是父母一手造成的。今天能杀人,并且杀人后如此淡定,还在同学群云淡风轻的谈起此事,可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积纵成害呀,再比如李双江儿子李天一也是一样,孩子后半生就这么让父母给毁了。

本书中介绍几种家教类型,严厉型,顾名思义有原则,缺乏爱的沟通;骄纵型,放任,给予无限自由,没有原则,有爱。正面管教型,是既要有爱也有原则。在现实中,每每遇到问题我们都会头痛,其实每一次问题都要把他看成学习机会,跟孩子一起解决,先给孩子一个拥抱,让孩子感受到归属感,让孩子感觉到被尊重,同时由要告诉孩子我们的感受,当孩子不哭闹时候,再去训练孩子,告诉孩子该怎么做。书中案例,如何解决孩子早晚作息问题。可能我们会遇到,到了该吃饭时候不吃,该刷牙时候,去玩玩具,该睡觉的时候,却要看绘本.....等等一系列问题,也都是我面对的。本书观点是:让孩子参与到日常作息计划中来,征求孩子意见,一起参与制定晚间作息时间表:哪个时间段玩游戏,哪个时间看动画片,哪个时间运动,哪个时间要刷牙洗脸上床,上床进行几个游戏后要关灯睡觉。包括早晨要穿什么衣服,提前一天跟孩子沟通好,这样早上时间就很轻松。甚至早餐吃啥,当让孩子参与制定这些后,早晚时间都会很美好轻松了。通过让孩子参与制定孩子有了归属感和价值感,孩子有动力。这样做起来不费力还有效。

赢得孩子还是赢了孩子这是一个我们选择。当我们赢了孩子,孩子就选择输了。教育孩子的路上,自己还有很长路要走,未来要正视自我问题,自我成长,孩子才会成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正面管教读后感

学校刚推荐《正面管教》这本读物时,我跟他的冷战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星期。当他开始跟我反抗的那一刻,我就已经意识到不当的教育方式,不但起不了作用,相反会造成孩子逆反心理提前。当某种教育方式令你和孩子双方都痛苦,那方法肯定是错了,正所谓强扭的瓜不甜。

冷战期间我做了深刻的反思,也积极寻求了班主任林老师的帮助,林老师说太过严厉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的逆反心更强,并给我推荐了《正面管教》,书中提到的“和善而坚定”的教育方式让我耳目一新。受书中观念的启发,我及时调整了教育方法,以朋友的身份与他沟通,充分尊重他,细心感知他的感受,他的抵触心理和反抗心理也慢慢消失,之前一直暗藏在我心里的那股心力交瘁般的吃力感也烟消云散了。在林老师的帮助下,他也意识到自己耍小性子、发脾气的性格弱点,在此,我要真诚的谢谢这位好老师,谢谢她对每位学生的细心与耐心。

我呢,其实是一名“伪家长”,受姐姐的委托照顾她的两个小孩,同时扮演着爸爸妈妈的角色,幸运的是在老师的帮助与培育下,小外甥成长进步了不少。从一开始整天看电视、玩游戏、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情没有耐心、不懂礼貌、各科平均成绩一直游走在七十分左右,到现在懂礼貌、爱学习,能安安静静地阅读、四门课程达到了九十分以上,这些可喜的进步得益于老师的培养,也得益于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的转变。

在这里,我结合这一年半以来小外甥成长的经历和《正面管教》中给我的一些启发,和大家分享“正确的教育方式是孩子成长的奠基石”的浅见。

很多家长一直存在一个误区,觉得孩子是自己生的、自己养的,自己怎么打骂都没有关系,所以当孩子出现不当行为的时候,经常以大吼大叫的态度去斥责他们。殊不知,久而久之孩子也模仿你对待他的态度,渐渐地开始对身边的人,甚至对你大吼大叫,等他心理怨气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报复或防抗的心态。因为,他们潜意识里觉得,既然家长都可以用这样的态度对待我,那么我也可以以这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在你的斥责声中,孩子是难以感受到爱与温暖,同样他对别人说出来的话也会没有温度,他根本就不知道充满爱的语言需要以怎么样的语气表达出来,所以在跟孩子对话的过程中,采取和善的态度非常重要,它不仅可以帮家长们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家庭矛盾,而且能让孩子少一些急躁,多一些耐心,少一些怨气,多一些温暖,性格逐渐变得温润而有力量。

责任心是人性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品质,可以通过让孩子参与一些大大小小事情的管理,来增强他的规则意识和责任感。既然规则是由自己参与制定的,那么首先他就得学会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负责,也会间接地帮助孩子减少犯错误的几率。如果能让孩子能参与家务劳动,帮父母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也会大大增强他自己对这个家庭的责任心。

现在的小孩子,从小就是在蜜罐子里面长大的,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觉得家长及时满足他们的需求是理所应当的。养成了一些诸如浪费食物、不爱惜物品等不好的习惯,甚至觉得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丢掉是很正常的事情,爸爸妈妈还会满足他们。得之轻易,会使孩子缺失感恩之心。

为了增加小外甥的责任心,我一有时间就安排他参与到爸爸妈妈平时的工作中,让他为父母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渐渐地他也体会到父母为了供他上学的艰辛,懂得了想为这个家庭尽一点自己的力量,不再像以前那样看到什么就想买什么,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浪费食物和物品。

书中说到:“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确实,孩子们需要我们的鼓励,才能健康茁壮地成长。在孩子年幼的时候,家长如果能够抓住时机,及时鼓励孩子,会让他们更加积极勇敢地去表达自己,从而建立自信。外甥进入学校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积极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上讲台也非常羞于表达,我问了之后,得到最多的回答是不敢,害怕自己表现不好。他可能觉得我成绩也不好,参加其他的活动也可能会做不好。好在我及时对他进行鼓励与引导,告诉他多参加一些活动,并不是一定要你获得一些名次与奖项,只要你尽力了,总会有所收获。在我的多次鼓励下,他才勇敢地踏出了那一步,现在比以前勇敢自信了许多。

此外,被鼓励长大的孩子会对别人更加宽容,在看待某件事情首先不会看到事情不好的一面,也不会总是找身边人的缺点,这也是我看完这本书之后才意识到的。之前我对外甥的管教总是批评多于鼓励,也是我自己太急切地想帮助他改掉这些毛病,以至于我自己眼里看到的全是他的缺点,也导致他也觉得自己身上缺点很多,看身边的人和事也是总先看到不好的地方。比如每次吃完东西之后,总说“我并没有觉得这个东西有多好吃,”这让身边的人听到了很难受。每次我也会跟他指出来,教导他凡事都要往好的方面看,但是一直收效甚微,看了《正面管理》之后才发现原来他的这个毛病的根源是出在我这里。在我转变方式之后,他的这个缺点也改善了不少。

教育的成功是能激发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让孩子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学习,提升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帮他们形成独立的自我。不管是学习、解决问题、做决定,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多多启发他们,让被动变为主动。记得去年他刚进入华小那会,各科成绩都非常不理想,对学习也非常排斥,我想,直接跟他补习各门课程,效果不但会不理想,也会加深他对学习的排斥,因为我也听很多妈妈谈过,每个月给孩子花几千块钱报各种补习班,但是效果还是很不理想,孩子依然很排斥学习。

我想的办法是培养他对阅读的兴趣,让他在阅读当中受到启发,从而爱上学习。阅读名人传记,可以让他通过了解名人的成长经历,学习他们优良的品格以及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阅读历史书籍,可以让他能更好的了解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历程;阅读儿童文学,可以让他感受文字传递出来的爱与温暖;阅读各类科普读物,可以让他了解世界万物的生长规律,并激发他的好奇心。在这一年多当中,我陆陆续续地让他读了近一百多本书,不仅让他获得了课堂外的一些知识,也使他渐渐地爱上了阅读、爱上了学习,各科成绩也慢慢上去了,现在自己还主动提出要我帮他补习英语,这也是我这一年多来,最欣慰的一件事情。

如果将人生比喻成一条长河,那么小学阶段就好比这条河的源头,在这个阶段形成的行为习惯打下的各项基础对他们今后成长至关重要。种一棵树的时机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作为家长的我们要做好引路人。正确的方法可以让我帮助孩子更好地自我成长,也能让我们成为更好的家长,《正面管教》值得我们每一位家长好好学习与运用。

《正面管教》读后感

《正面管教》这本书,以前我听说过,但却一直没有看过,也不知道里面到底讲些什么。今天有幸听樊登老师讲到这本书,感到很是受益。说实在,这本书的信息量真的是太大,包含内容也非常的多。早晨,我边做饭边看了一遍视频,感到里面自己要学习的地方太多太多。于是到了中午,我又看了一遍视频,这次我还专门做了笔记。把自己认为重要的点都一一地记录下来,方便自己以后再慢慢地消化。

这本书,让我首先记住的一句话是:和善而坚定,也可以说是温柔而坚定。书中谈到了父母与孩子的互动方式有三种:

1、严厉;

2、骄纵;

严厉的管教方式,易使孩子形成愤恨、报复、反叛和退缩的行为。在这方面,樊登老师还谈到了孩子的自律性与其自尊水平的关系:自尊水平低的孩子往往自律性就较差。

而骄纵的管教方式则会导致孩子操纵、依赖、缺乏责任感与价值感。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其行为看似非常地狂妄自大,其实却非常的缺乏自信心。由于缺乏父母对其行为的必要引导,所以孩子往往不知道自己的行为边界在哪里?也感受不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在这里还谈到了孩子与大人的最大区别就是:孩子的感知能力比成人强,而解读能力却比成人差。这样的例子生活中也会有很多,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爱被夺走后,为了引起成人的关注,行为上往往会出现退行如:尿裤、拉裤、闹人、生病等。成人只有读懂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才能使教育取得成效。

而正面管教的核心便是:和善而坚定。“和善”的重要性在于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坚定”的重要性,则在于尊重我们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书中讲到判断教育行为是否有效要看:

1、是不是做到了和善而坚定。既让孩子感觉到无条件的爱,但是又有确定的边界,让孩子感受到了安全感。

2、有没有给孩子带来归属感和价值感。

3、是否长期有效。

4、是否能传递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和生活技能,以及良好的生活品格等。

怎么做到和善而坚定呢?当孩子生气时,父母先转身离开。离开的原因是:我不能够要求你一定要学会尊重我,但我最起码可以要求我要尊重我自己。这其实是父母冷静的一个过程。一个人在情绪激动时处理问题,是无法做到和善而坚定的。只有在调整好心态后,再重新和孩子进行沟通:我很抱歉你刚才生这么大的气,我尊重你的感受,但我不能接受你刚才的做法。今后,每当你不尊重我的时候,我都会暂时走开一会儿。先给孩子确定一个规矩,然后再说我爱你,继而和孩子一起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书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是赢得孩子,还是赢了孩子。虽是一字之差,但对于教育效果来说,却是相差万里。你要赢,孩子便会输。试想,孩子若经常生活在一个输的环境中,又怎能滋生出自信、自尊和自爱。生活中,孩子犯错并不可怕,就看家长如何去引导,如何对待孩子的错误,是否能将每次犯错都变成一种学习的机会,让孩子从中得到成长。而不是当孩子犯错后,只是对孩子进行无休止的批评与谴责。其实,这是一种自己不成熟的表现,是自己不想承担错误带来的后果,所以,便把自己对承担错误的恐惧心理,转变成了愤怒发泄到孩子的身上。所以,要想教育好孩子,自己是需要不断地学习、成长和进步,才能更好地解读自己的行为!

真正的不良行为有四类:

1、寻求过度保护;

2、寻求权力;

3、报复;

4、自暴自弃。

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核心的解决方法是: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感情,表达对孩子的欣赏,更多地关注他的优点,表扬他,让他感受到父母对他无条件的爱。然后,再根据不同的行为,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书中提到了几个非常独特的工具:“积极的暂停”、“鼓励和赞扬”、“肯定动机和过程,而不是肯定简单的结果”、“家庭会议”等,这些理论和事例都让我印象深刻,受益良多。相信这是一本对于教师,对于家长都非常有帮助的图书。希望大家有时间了,都能真正地去拜读一下,一定会让自己终身受益的。

《正面管教》读后感

早听说这本书如何好,终于在这个假期翻开它。的确是本好书!作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理论。使我们能知其所以然地明白书中所介绍的正面管教方法。

合上这本书,可能再遇到问题到底怎样正面管教不一定马上找到最好的方法。但书中很多理论像警钟一样不断敲打着我的心。

“当过度控制对一些孩子似乎管用时,其代价是什么?经常受到惩罚的孩子,要么变得极其叛逆,要么变得因恐惧而服从。用惩罚和奖励的方法控制学生,大人必须随时捕捉孩子的好行为加以奖励,随时捕捉孩子的坏行为予以惩罚。是谁在承担责任?显然是大人!孩子没办法学会为自己的的行为负责。骄纵的道理也一样。”

作为一名老师多希望自己的学生在老师不在的时候能自律,而不是临走前千叮咛万嘱咐。看了这本书才知道这么多年对学生的管理大多情况不是惩罚就是奖励。这都是外在的控制。这样管教的结果都是暂时性的,正确的行为不可能长久。我也常思考:怎样不奖励也不惩罚能让学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也知道这样做不合适,但一直困惑着,没有更好的方法。庆幸的是这本书给了我一些启发。

“对于理解正面管教来说,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孩子们更愿意遵从他们自己参与制定的规则。这样他们就成为有健康自我概念的高效决策者。这是正面管教要达到的长期效果。”刚看到这句话,还挺高兴,觉得学校也提倡让学生共同讨论规则,最起码还有这样的理念,但为什么要这样做,讨论出的规则到底起什么作用,概念是模糊的。

记得班里有一部分学生爱讲话,尤其是在走廊,对于这个问题我很头疼。一天中午,准备让在走廊爱讲话的的孩子一起讨论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坐在一边,孩子们显得很兴奋,七嘴八舌讨论着,他们热情挺高,也很重视,但提出的办法全是惩罚性的:不许出去完,给作业,坐十分钟等。最后我也没别的更好的办法,但本能地觉得惩罚不妥。我打断了孩子们的讨论,问了他们此时有什么感受,这个讨论的过程也也起到了点作用。

等我看到第六章《关于解决问题》还真讲了出现问题该怎样处理的方法。就是大家一起讨论规则。但显然我并没有真正理解解决问题的实质——尊重孩子,让孩子有归属感和价值感。“所有人的首要目的都是归属感和价值感。”这句话在这本书中反复出现,孩子的四种不良行为都是为了寻找归属感和价值感。当每个人都有了这种感觉,就会喜欢一个集体。

当我们了解,就会理解,当我们理解,就会尊重。只有真正尊重,才会给人归属感和价值感。

我并不了解孩子一旦被惩罚后会怎样,所以也不理解孩子,就做不到真正尊重孩子。出现问题每人都积极参与是对的,也是照葫芦画瓢而已。现在知道上述例子中孩子们找的全是伤人的方法,只能排斥爱讲话的孩子,而不是帮人,让孩子获得归属感。

书中那个爱拿别人铅笔的小女孩体验了两种解决方法的感受,一个是当同学们想办法惩罚她时在班里渐渐“缩小”,一个是大家想办法帮助她时慢慢“涨大”,我仿佛亲眼看到这孩子在两中截然不同理念下的“暗淡无光”和“闪闪发光”的眼睛。

当我们关注解决问题时,孩子们就能学会如何与人相处。这正我期待的教育。我一直把怎样教会孩子与人相处作为工作重点,现在明白了不是你告诉他与人要和气,发脾气解决不了问题,孩子就能学会怎样与人相处。在班会中共同就学生的问题一起讨论,并相信孩子能想出帮人的方法,在让孩子体验的过程中,他们就会明白是尊重,爱护会怎样,打击、伤害又会让人怎样。一定会营造出一个健康、和谐、自律的班级氛围。

写到这时,儿子把我的包从凳子上蹭掉到了地上(可能还不知道):“没看见!捡起来呀。”哎呀,不对,应该这样说:“包碰掉了,该怎么办?”

把书中观念当做知识来接纳是一回事,要把它付出实践是另一回事。改变不能仅靠这本书,需要每日三省吾身,改变从小事,一言一行开始,才可能真正改变对学生的教育方法。

正面管教读后感

《正面管教a—z日常养育难题的1001个解决方案》这本书是我从单位借来打算这两天看完的。我用了五天的时间看完了这本书,了解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读完之后,我就特别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读后感。

这本书的结构是非常清晰的,共分为了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正面管教的基础理论,在本书的第1页到第44页。

第二部分是书中第45页到最后的422页。第二部分就是把我们养育孩子过程当中遇到的1001个问题对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本书教会我们要理解我们的孩子,也要理解自己和当时的这种情形。

其次,作者会给出我们几个建议。有了这些建议后,我们还要预防这种问题的发生。在这些解决方案当中,孩子们能够学到的生活技能作者也会指出来。针对这个问题的养育要点,书中会有一两点的提示和说明。

最后,再结合一个具体的案例来开阔我们家长的思路,从而能更好地去帮助家长解决这个问题。

这就是一个问题解决方案的大致框架。

第一部分的基础理论就是告诉我们正面管教理论知识。正面管教的一个原则就是和善而坚定。这个是我们家长面对孩子问题解决时的一个态度问题。

第二就是行动胜于语言。我们中国的家长在管教孩子的时候总是习惯于长篇大论的说教,这样很不利于孩子对于自己行为后果的理解和认识。我们家长如果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就一定要让自己也做到。

比如说,我们要求孩子少看电视或少使用电子产品,那么我们家长就不要整天抱着电视看或拿着手机刷着视频等。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孩子的行为照出了我们家长日常的所作所为。

所以我们教育孩子时,一定要做到行动大于说教。

第二部分的问题解决方案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诸如分离焦虑、家务活等孩子经常会出现的一些问题的列举及解决之道。

比如,孩子有肥胖的问题,我们怎么结局呢?

首先我们要理解我们的孩子,肥胖问题会涉及孩子的健康,我们家长必须重视。我们要了解肥胖可能给孩子带来的危害,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到肥胖可能是由于基因问题或身体问题造成的,我们认清原因和危害后,要清楚地知道减少和消除肥胖症的关键在于多进行体育锻炼、更健康的饮食习惯以及加强健康教育。

其次,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给出的几点建议。然后教给我们怎么做到预防。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可以学到的生活技能有哪些作者也详细地做了说明。

最后针对这个问题会举出例子来开阔家长思路,指出养育要点。

每一个问题都按照这样的解决思路来说明,本书的第二部分真的是一个很实用的工具指南。

当我们家长在遇到各种各样孩子问题的时候,真的.可以静下心来读一读这本书,然后它会教给你怎么去做,怎么去引导孩子和家长保持一致。

这本书是一本不错的管教孩子指南,建议有育儿困扰的家长来读一读哦!

正面管教读后感

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老教师,当班级里出现一些比较难管教的学生,常常产生一种无力感。我没有太好的办法去解决问题,除了说教,就是批评指责。对于这样的一些学生,我们的说教和指责是没有任何效果的。最近,学校给我们推荐了《正面管教》这本书,我阅读这本书时,看到很多事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深受启发。可能再遇到问题到底怎样正面管教不一定马上找到最好的方法。但书中很多理论像警钟一样不断敲打着我的心。

感受尤深的是一条是:“把孩子不良的行为转变为贡献行为”。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就和文中的史密斯老师一样,总觉得对于问题孩子(马克)不良的形为,必须要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然后牢牢地记住,以后才能不再犯。看过这本书,觉得悚然一惊,我们的错误观念是:为了让孩子们做得更好,就得先让他们感觉更糟。书中提到:孩子们在感觉更好时,才会做得更好。

按照这种方法,我在班级管理中做了尝试,原来一个总不写作业的孩子,再怎么教育也不能做到每天写作业。但课堂如果你给她展示的机会,她就会很积极,经常能够主动回答问题,且正确率颇高,在小组合作中,她在课堂的表现得分经常超过了不少同学。这样的调整能够一定程度的调动她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带动了其他小组的4号同学,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起到很好的效果。当然,她不写作业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总体学习情况还不是很好,只是在课堂表现有所好转。不过,能够转变一点也有进步。本次期中考试中,她就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那么对于其他的问题学生,我们也努力做到:把孩子的不良行为转变为有贡献的行为,这对于鼓励孩子停止或大大减少不良行为很有效。

书中还讲了出现问题该怎样处理的方法。就是大家一起讨论规则。以前我并没有真正理解解决问题的实质——尊重孩子,让孩子有归属感和价值感。“所有人的首要目的都是归属感和价值感。”这句话在这本书中反复出现,孩子的四种不良行为都是为了寻找归属感和价值感。当每个人都有了这种感觉,就会喜欢一个集体。对于问题孩子,我们尤其应该注重方法,以尊重为前提进行的活动,才会取得好的效果。

当我们了解,就会理解,当我们理解,就会尊重。只有真正尊重,才会给人归属感和价值感。让孩子感觉好,他们才能做得更好!

《正面管教》读后感

很惭愧,之前为了完成任务囫囵吞枣式阅读,加之对关于家庭教育的积累不够,所以理解得很肤浅。经过几轮的读书交流,不断加深了我对正面教育的理解。当我再次捧起这本书时,原先无法理解或理解不透的地方,一下子有了新的认知。何谓经典,就是每字每句都透着智慧的光芒。我这次细嚼慢咽,再次走进了《正面管教》,进行了整本书阅读,我会在一个页面反复停顿,闭上眼睛,细细回味字句中蕴含的深意,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情况再上心头。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严厉也不娇纵的方法,和其他传统管教方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正面管教既不会羞辱孩子,也不会让我们感觉难堪,它以相互尊重和合作为基础,把和善与坚定融为一体,然后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他的各项能力。正面管教的基石是和善而坚定,这是因为“和善”可以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而“坚定”则可以帮助我们维护自己的权威,同时向孩子表明尊重事实的态度。

教育孩子知易行难。我们教育孩子切忌太容易受情绪的支配而陷入权利之争。我们的目的是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是激励孩子做的更好,而不是让孩子放弃自己;是启发孩子探索式的思考,而不是在命令、责备中招致孩子的戒备;是让孩子决定做什么,而不是剥夺孩子的选择权。

教育伊始,沟通先行。

7——9章用了非常多的例子来告诉我们如何有效地与孩子沟通。

一、核实能改善沟通。我们要多去发现学生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可以通过核实,以友善的方式,问启发式问题来促进沟通。

二、探询会促进沟通。我们可以用好奇心增进情感联结并改善沟通。比如一种简单的探询方式就是要求“多告诉我一些”还可以接着说:“然后呢?然后呢?”孩子们不需很多鼓励就会告诉你他们的想法和感受。他们需要的是知道老师对他们的观点真正感兴趣。只要我们不评判、打断或纠正他们,她们就会告诉我们很多。

三、邀请会鼓励合作。邀请学生多参与一些有助于他们变得能够自我指导的计划和解决问题的活动,如果一味地指挥会招致被动会主动的抵制与反叛。

四、肯定会愉悦沟通。要寻找机会肯定孩子们的成就和独特性,当我们要求过多并且急于求成时,他们就会丧失信心。就像书中讲到一个叫杰森的五年级孩子,在课堂上如何的捣蛋,杰森的老师在开始也试到使用惩罚,留下抄几遍课文,请他站起,送校长办公室,而结果是杰森只会做鬼脸。之后老师怎样运用鼓励,给与尊重和友善的态度,在杰森每取得了一点小小的进步,哪怕是今天的课堂只是比前两天的课堂少了几声乱叫,老师都会鼓励并回以微笑,终于让这个孩子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越来越愉快地相处。

五、尊重会深化沟通。当我们尊重学生时,我们就会认可我们和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尊重会创造一种接纳的氛围,并鼓励成长和有效的沟通。不要因为别人不明白的事情评判他们,而要鼓励学生寻求对自己和他人的理解。

当我们和学生之间建立相互尊重关系时,我们就会发现通过核实、探询、邀请和鼓励、肯定以及尊重赋予学生力量会更容易些。在良好的沟通中,会有大量的倾听、尊重、好奇心和赋予力量。

当然,正面管教不会一蹴而就,过程可能会有反复,这点作者在书中就曾说道:想把《正面管教》的书扔到窗外,不想让人知道写《正面管教》的作者也会反复犯错。

正面管教重点在于创建相互尊重和支持的班集体,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使教室成为一个培育人、愉悦和快乐的学习和成长的场所。作为老师我们,不仅要有一颗爱心,更需要知道如何去爱。知易行难,那就在实践中反复推敲吧!

读书,使大脑充实;思考,则会让智慧开花。教育绝非单方面的冥思苦想,更需要不断摸索和实践中的总结和改进。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努力先充实自己,做好自己,与孩子彼此尊重,彼此信任,在爱与欢乐中相处,在教育的道路上始终温柔而坚定地走下去。

正面管教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正面管教》。这本书是美国的简?尼尔森写的。我和我的父母一起读完这本书之后都深有感触。

《正面管教》是一本如何从孩子的心理情绪方面去管教孩子的书。这本书有12个章节,我最喜欢的是文章的第一章节,因为第一章节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从我们平时吃早饭这个最简单的事情来描绘出不同家庭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在严厉的家庭中,孩子会因为不吃早饭而被家长打,容易造成孩子暴躁自卑的心态;在骄纵的家庭中,孩子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而且他们觉得只有这样不停指挥别人,来满足他们的需求,才会突出自己在家庭的重要性,使得孩子从小就培养成一个自私傲慢的脾性;最后,在正面管教型家庭中,孩子不吃早饭但是家长并不会去责罚他,只会让他体会因为自己的选择所带来的后果,让他自己去意识到错误,家长这样教育孩子即尊重了孩子的选择权,也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所做选择有时候也会有不足之处。这个故事以生动的事例说明了大人与孩子之间三种互动方式的区别,以及从正面管教的效果是多么的有效。

作者还说:只有家长维护了孩子的尊严、尊重孩子并且态度坚定不移时。孩子才会明白,他们的不良行为,不但得不到自己所希望的那样,还会给自己带来伤害。这会去鼓励他们在保持自尊心的情况下改变自己的行为。在这里我也有同感,只有孩子背后家长的鼓励与帮助才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然后孩子才会从根源拔去自己的坏毛病。

这本书我虽然还没有读完,但我已经意识到自己平时就有爱发脾气的毛病,以后如果有我会努力让自己学会控制、克制。如果不行就会寻求大家的帮助。

正面管教读后感

临近暑假,学校推荐给老师们一套教师读书书目,其中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简尼尔森所著的《教室里的正面管教》一下子吸引了我。轻轻地翻开扉页:“正面管教是一种不同的方式,是让学生们参与专注地解决问题,而不是成为惩罚和奖励的被动接受者……”“正面管教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改变……要改变孩子们的行为,必须处理其行为背后的信念……”“在纠正之前先建立情感联结……”简尼尔森仿佛知音、更像一位智慧的长者,娓娓讲述着我一直渴求、一直探寻的教育真谛。

也许是性格的原因,我喜欢孩子。每每看到班里这一个个灵动、活泼、纯真、闪耀着蓬勃的生命力的孩子,都令我欣喜不已。他们有的乖巧可人、有的机灵调皮、有的憨态可掬、有的内敛沉静,都绽放着自己独一无二的光彩。我本能地想要好好爱护他们。于是,当他们迈入校门,走进班级的那一天起,我便为班级起了“七色光中队”的名字,期待着这些孩子不仅能绽放自己独特的光芒,还能相互融合,汇聚成一道绚丽的七彩虹桥。在教育教学生活中,我也不断地摸索实践。一路走来,也有了一些收获。此时边读着《教室里的正面管教》,反观我的一些实际做法,让我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中讲到:“正面管教的方法,是让学生们参与专注地解决问题,而不是成为惩罚和奖励的被动接受者。……老师们普遍实行的是以奖励和惩罚为基础的管教方法,其目的是为了控制学生。然而,研究表明,除非教给孩子们社会和情感技能,否则他们学习起来就会很艰难,并且纪律问题会越来越多。”

的确是这样,刚入学的孩子大都是6、7岁,他们天真烂漫、活泼好动。此时的孩子怀揣着对新的学校生活的好奇,带着“我要做个好孩子”的美好愿望,走进校园。他们容易兴奋、对所有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他们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喜爱。此时,正是教给孩子一些方法,帮助他们达成愿望的最好时机。他们需要的就是有人不断关注着他们,在他手足无措时,教给他该怎么做;在他不小心犯错时,给他安全的、宽容的、温暖的但又是是非分明、条理清晰的氛围;在他做对了事情时,可以有人跟他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而不是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地记住一大堆冷冰冰的条条框框,这种如履薄冰的状态只会让孩子们更加的被动与疲惫。

我认为教给孩子们正确的思维、教会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十分重要。于是,入校之初我就着力培养孩子们养成这样的思维习惯——每到一个时间段,都先想一想:“现在是什么时间?在什么环境里?我应该做些什么?怎么做做得更好?”同时,结合学生在校的各个时间段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创编儿歌,让学生在朗朗上口、简洁明了的儿歌提示下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下课了》是教孩子们课间文明的儿歌:下课四件事,大家要记牢。人离凳子进,物品摆放好,先去上厕所,然后再游戏。”这样经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很快孩子们都能积极主动地、愉悦、顺畅地融入学校生活了。

每个新学期开始的第一天,我都会选择一首经典诗文作为孩子们的新学期开启诗。这个学期,我选择的是诸葛亮的《诫子书》。在带领孩子们吟诵《诫子书》的同时,帮孩子树立“静心专一、勤奋踏实,做一个有价值的人”的目标。孩子们本来就对诸葛亮这样的智者十分崇拜,听到这是诸葛亮对儿子的谆谆告诫,自然视若珍宝。我再引导孩子把所学的行为标准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去,再结合平时的“好习惯”评价表,进行量化奖励。教育效果特别好。像这样,我带孩子们吟诵诗经《淇奥》,引导孩子们要做一个“衣着整洁、勤学刻苦、待人宽容、幽默机智”的君子;我带孩子们吟诵《爱莲说》,引导孩子“洁身自好”;我带孩子们吟诵《陋室铭》,引导孩子们“做一个乐观坚强、品德高尚”的人……就这样,我们在一首首饱含着传统文化精华的经典诗词中树立起一个个明确的修身立志的目标!

在《教室里的正面管教》中也明确地提出应帮助孩子们树立在学校和人生中成功的三个信念:

1、我能行。

2、我的贡献有价值,大家确实需要我。

3、我能够以自己的力量做出选择,对发生在我自己身上和我的群体中的事情产生积极影响。

这部分的内容,仿佛是对我的做法的极大肯定。也给了我更多的启发。

孩子都是在不断完善中的独特个体,他们拥有着不可思议的潜力。从作为教师的那天起,我就时刻关注自己的言行:每一个出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新生字,我都一笔一划、规范漂亮地示范给孩子们看;每一次课文朗读,我都要做到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孩子们学的广播操,我都会以最标准的姿势带着孩子们一起做;每一次经过走廊,我都会带着孩子们一起,严格按照学校要求做到“楼内轻轻靠右行”。

刚开学一天,两个孩子怨气满满地跑来找我告状。一边抽噎着,一边重复着对方说他的脏话。我轻轻地给孩子擦了眼泪,问孩子们:“你们喜欢这样吗?现在你们心情好不好?”两个孩子一下从刚才的怨气里跳脱出来,静静地思考着。过了一会儿,两个孩子不约而同地摇着头“不喜欢。”“不喜欢的事情干嘛要浪费时间做呢?你见过老师骂人、打人吗?”“没有——”“对啊,每个人每天的时间都只有这么多。用来做讨厌的事了,就没有时间做喜欢的事情了。老师的时间要用来给同学们讲好听的绘本、教同学们写出漂亮的字、和同学们一起吟诵诗词、跟同学们一起快乐的游戏。那你们的时间应该做什么呢?”就这样,我们班立下了这样的班规“只做对的事”。当孩子们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时,会有意识地思考“什么事情是对的?”养成了这种“冷静选择”的思维习惯。

孩子们年龄小,练字、作业、卫生等方面总是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许多家长都会因为“爱之深、责之切”,花了很多的时间去着急、生气、发火、焦虑。结果发现气急败坏地责骂孩子一顿后,错误也并没有得到改善。我坚持在对学生评价指导时秉承“只做对的事”的原则。孩子写错字了,我会讲评时,只讲正确的那个字;孩子受方言影响,字音读错了,我就一遍遍领着孩子念对的那个。我坚信“只有温和而坚定地带孩子一遍遍做对的事,教他们学会正确的选择、教他们正确解决问题的办法。长此以往,孩子一定会有进步!”

正面教育,就是用正面的思考、积极的行动,正面解决教育中的问题。这不仅仅是从《教室里的正面教育》这本书中去学习一些方法,更需要我们冷静、坚定同时又充满激情地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中去。在让孩子们受益的同时,也锻造一个充满正能量的自己!

《正面管教》读后感

我读了《正面管教》一书,这本书出自美国教育学博士、心理学家简·尼尔森博士,是一本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

读了书中内容让我们受益匪浅,我深刻的记得书中反复强调: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书中主要介绍了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并且用了非常多的案例来告诉我们如何有效地与孩子沟通,以及为什么这样做背后深层的原因。令人信服地讲解了家长和老师为什么必须这么做的深层蕴涵,以及如何正确解读孩子的错误行为背后的信息,该怎样采取最有效的应对方法。虽然这本书还没读完,但是依旧让我获益匪浅。的确,不管是对自己孩子的培养,还是对学生的教育,都离不开正确的管教。

作为一名从事教育事业的年轻教师来说,这本书教给我用另一个角度和方式与孩子交流。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是的,孩子们需要成人的鼓励,才能茁壮成长。那么什么是鼓励呢?首先我们要将鼓励和赞扬有效的区分开来。作者也提出我们给予孩子的是鼓励,而非赞扬,这一时让我十分困惑,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吗?难到我们不应该给孩子们赞扬吗?带着疑问我继续读下去,慢慢地才了解到话中的含义。鼓励的学问非常深,平时我都没有好好地运用鼓励,而书中从若干个方面加以阐述,比如时机、相互尊重、着眼于优点等,让我们了解到什么才是有效的鼓励。

书中的正面管教孩子的方法,给我们老师在与孩子们的相处过程中提供了有效的一些方法,对待学校里课堂上的一些活泼好动的学生们,老师们要学会用正确的、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让孩子们在自信、自立的快乐环境中健康成长。

这本书让我明白,接受教育的方式就是要不断的学习与思考,并且在实际的教学中慢慢感受与改变,给孩子与自己提供成长的坏境,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适合自己的教育。

《正面管教》读后感

《正面管教-儿童行为心理学》6月女儿班主任提议与家长共读的书名,其实当我看到这个书名时,我觉得我的孩子很幸运,因为自己在学心理学的原因,我知道这正是现在的孩子所需要的。

接触心理学有段时间,了解越多就越发现,孩子的问题其实都是父母的认知结构失调所造成。书中的很多观点背后都折射出父母的问题。生活中我们总是喜欢用消极,否定的态度来评判孩子,比如孩子很努力地尝试完成一幅水彩画,我们通常注意到的会是弄得一身满地的颜料,却忽略了孩子的努力。

孩子长期接受到这种态度自然也就变得消极不自信,消极的语言会伤害孩子幼小心灵,会摧毁他们的美好信念,会扼杀他们的天性。唯有放手,孩子才能慢慢拥有自主的能力,现在我们还能管,等到了青春期,管也管不了了,所以趁现在学会放手,给孩子自主的空间。

作家冯尘说过:所谓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是相互滋养。我原本以为自己为你付出了一切,到最后才发现,成全的,原来是我自己。

所以,孩子不是压力,孩子是上天给我们的一份礼物,让我们能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最后读完这本书,我想分享罗森塔尔效应给大家:

罗森塔尔,12世纪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他和助理来到一所小学,他们从一至六年级选出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

最后随机从中选出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他叮嘱一定要保密。罗森塔尔撒了一个“权威性的谎言”,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对那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这就是罗森塔尔效应,这个过程中教师收到实验者的暗示,不仅对名单上的学生抱有更高期望,而且有意无意地通过态度、表情、给予更多提问、辅导、赞许等行为,将隐含的期望传递给这些学生,学生则给老师以积极的反馈。

这种反馈又激起老师更大的教育热情,维持其原有期望,并对这些学生给予更多关照。

如此循环往复,以致这些学生的智力、学业成绩以及社会行为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靠拢,使期望成为现实。

《正面管教》读后感

家长要学会肯定孩子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当遇到问题的时候把每次犯错当做是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学习,要用和善而坚定的爱。最好选择在平静的时候处理问题,这种教育方法既可以教育孩子也可以教育自己。

我们来看看严厉的教育方式:用严厉的方式管教在短期内是有效的,长期来说会产生四个反弹:

1、憎恨;

2、报复;

3、反叛;

4、退缩。

这四个词语是孩子所做的反应。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任何事情都是不知道该怎么做?父母应该像个导游一样,去解读、去告知。

可以学着,用和善而有边界的爱,让孩子找到自我的归属感和价值感,觉得有人爱。当孩子在哭闹的时候,是在寻找归属感,希望有人爱。童年没找到的价值感和归属感会到成年后从配偶哪里获得。

拜托了冰箱第四季,找到教育孩子的长期有效的正面管教方式:和善而坚定。

当与孩子有正面冲突的时候,学会转身离开,告诉孩子:今后每当你让我生气的时候,我都会转身离开。我是充分的尊重你,等我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再回来和你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把孩子的犯错当作是学习,而不是谴责。如果一味的谴责知道结果是什么吗?就是想划清界限和孩子,你认为这不是父母的错,我教过他了,其实是自我怕受到谴责,不能面对问题。读后感·因为父母也有习惯性的不愿意面对困难,这是一种自然性。但是当你能和孩子一起面对他所遇到的问题的时候,你也是和孩子一起成长的。

学会道歉,向孩子。真诚的道歉,寻求原谅,找到解决方法。任何一个家庭都会犯错的,当孩子学会道歉的时候,家庭会出现很多修复的机会。

《正面管教》读后感

教育意味着什么呢?有一位德国的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世界上最好教育是心与心的交流。”刚开始读完这句话,不是特别理解,通过读完这本书我明白了一些,原来孩子的每一个行为都有相对应的心理原因在里面。

记得有一个小男孩,上课不注意听讲,还喜欢做一些小动作,我一直不明白是什么原因,心里很苦恼,脸上还起了几个青春痘,成天焦头烂额的。当我看到了这本书时才明白,要走入孩子的内心才可以,而且书中把原因和解决的方法也说的很清楚,那孩子们会因为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问题呢?有以下五点:

1、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

2、过分溺爱的教育方式;

3、放任不管的教育方式;

4、严格管教的教育方式。

5、误食人工染料,摄入铅量过多导致的。

于是,我通过这几点观察这个学生,才了解到,原来是这个孩子很早就自己跟着妈妈,在父母这方面有所缺失导致的,而且还发现这个孩子很喜欢咬铅笔头,也有可能导致孩子食铅过多。于是,我采取了以下几个方法:

1、跟孩子勤沟通和交流,告诉孩子用正确的方式交流。

2、因材施教,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

3、避免让这个孩子使用残缺的铅笔。

通过这几次的交流和谈心,发现了不一样的一面,其实这个孩子的内心是很细致的,只不过是孩子的自制力差,需要成人的督促,平时上课回答问题非常的积极踊跃,是可以训练出来的,只要多一些耐心,一定会成功。

这本书都会一一指出来,让我们明白孩子们无厘头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方式,真是让我受益颇多。现在,我想把这本书推荐给已经做父母的朋友们,希望这本书可以帮助大家,也许这会成为打开孩子心灵的一把钥匙也说不定哦。

《正面管教》读后感

看到这本书的时候首先吸引我的是书名中的“正面管教”四个字。什么是正面管教?正面管教有哪些独特的方式方法?我们平时对学生进行的管教又是怎样的?带着好奇和疑问,我买下了这本书并认真读了起来。

何谓正面管教?书中的第一章就告诉我们正面管教是“一种鼓励模式”。鲁道夫德雷克斯说:“孩子们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鼓励对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对于“鼓励”一词我们并不陌生,但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用了多少?又是怎样用的?我们是否在进行正面管教?看看书中介绍,我们便可知一二。

“正面管教是一种不同的方式,你可以想象一列试图靠单轨驶向目的地的火车。这是不可能做到的。火车需要两条轨道,我们的学校也一样。第一条轨道是学业的学习,第二条轨道是社会和情感能力的培养。正面管教的方法是让学生们参与关注地解决问题,而不是成为惩罚和奖励的被动接受者。”看到这里我不由得开始回想自己以及身边同事们的种种教育行为和思想,我感到恐慌、害怕。因为我发现,我们普遍实行的是以奖励和惩罚为基础的管教方法,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学生。而这样管教的结果是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只是得到暂时的或短时间的控制,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我们的奖励或惩罚停止或跟不上,学生的种种问题很快会出现反弹。面对这些,我们不由得会愤怒、抱怨,为什么反复强调的问题总是出现?这些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然后我们会继续惩罚或再次强调奖励的方法以此来进一步控制学生。这样一来反反复复一学期,我们会发现原来存在的纪律问题并未减少,反而还会增多,学生的学业成绩也并未得到怎样的提高,反而学习起来越来越难。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正面管教”会帮你找出问题的实质,并帮助你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既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又能变得热爱学习,具有良好品格,能够倾听、与人合作,能够自制、承担责任。但我们在管教中却总是试图通过一条轨道或者是更便捷的途径到达目的地。因此就会出现欲速则不达的现象。要想实施正面管教,我们必须跳上这列火车,走好两条轨道。也就是说我们要做一位既专注于学生的学业,同时又交给他们社会和情感技能,帮助学生找到自我价值感和归属感的和善而坚定的老师。正面管教既有规矩、又有自由。其中“和善而坚定”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正如鲁道夫德雷克斯所说“和善”在于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坚定”则在于尊重我们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专断的方式通常缺少和善;骄纵的方式缺少坚定。和善而坚定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读到这里,我想说的是:要想改变孩子,你得先改变自己。

“正面管教的愿景是,孩子们在学校里遭遇失败时永远不会被羞辱,而是通过有机会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感觉到自己被赋予了力量。”实施正面管教的老师要帮助孩子树立在学校和人生中成功的三个信念和四项基本技能:

1、我能行。

2、我的贡献有价值,大家确实需要我。

3、我能够以自己的力量做出选择,对发生在我自己身上和我的群体中的事情产生积极的影响。

4、我能自律和自我控制。

5、我能与他人相互尊重的共事。

6、我理解我的行为会理解他人。

7、我能通过日常的练习,发展我的智慧和判断能力。

我觉得在开始正面管教之前应该跟孩子建立信任,要赢得孩子的信任、赢得合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但不能宽恕。同情并不表示你认同或者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一位让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时,告诉孩子你也有过类似的行为或感受,效果会更好。

3、做这些要真诚、友善。

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或提出建议,直到达到共识为止。

只有赢得了孩子的信任,才能真正打开孩子的心扉。真正的沟通和交流,才能对孩子、对班级管理起到积极的作用。友善、关心和尊重是实施这些的根本。

我想,从现在开始逐渐改变我们的管理观念,尝试实施正面管教,这应该是一次重大的前进吧!

《正面管教》读后感

对于如何做一个好的家庭教育?敏芷君读完《正面管教》后有感,在父母和孩子沟通中,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严厉,后果可能是让孩子产生愤恨、报复、反叛、退缩,让孩子的自尊水平大幅下降,没有自律性。二是娇纵,后果会使孩子不知道行为的边界,没有自信。三是正面的管教,即和善而坚定,孩子有自尊,会自律,有爱心。

那如何做到和善而坚定?首先要冷静,心平气和地跟孩子解释,其次告知孩子问题在那里,再次告知或让孩子知道你爱他,最后表示愿意和孩子一起找出解决方法。而且在制定新规矩或寻找解决方法的过程中,要让孩子也参与进来,给孩子足够的自尊。

培养孩子最主要是培养七项感知能力和技能,分别是:

1、对个人能力的感知(这事我能行,我有我的能力);。

2、对自己在重要价值中的感知力(我的贡献有价值,大家需要我);。

3、对自己在生活中有力量或影响的感知力(我能够影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4、内省能力(理解自己的情绪做到自律和自我控制);。

5、人际沟通能力(善于与他人合作,在沟通协作协商、共同倾听等基础上建立友谊);。

6、整体把握能力(有责任感,适应力,灵活性和正直的态度对待日常中的事情);。

7、判断能力(能根据适宜的价值观来评估局面)。

要让孩子成为心中有爱的人,因为心中有爱的人,便不会太在意外在的事物。

一、教会孩子尊重自己。孩子的自尊很重要,真正的自尊是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价值,自己处理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

二、是要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学会用同理心去倾听,把孩子每次犯错变成学习的机会而不是谴责的机会。一味批评孩子的父母是不成熟的,是希望和孩子共同承担责任,而急于划清界限,是把内心的恐惧变成了愤怒来批评孩子。

三、学会道歉,这是父母和孩子都需要学习的,包括承认错误、道歉、解决问题。

两种方式去识别孩子的不良行为。

一、从内寻找——关注自身感受。

1、自己感觉恼怒、着急、内疚、烦恼——寻求过度关注。

2、感觉到威胁、受到了挑战、被激怒、被打败——寻求权利。

3、感觉受到伤害、失望、难以置信、憎恶——报复。

4、感觉无能为力、绝望、无助——自暴自弃。

二、由外而内——观察孩子的行为,要求停止做某事,孩子的反应可以看出行为的目的。

1、停止一会儿又开始做——寻求关注。

2、言语顶撞、消极抵抗——权力斗争。

3、破坏性行为、说伤害你的话——报复。

4、希望你快点放弃努力、别再打扰他——自暴自弃。

最后,判断一种教育方法是否有效,可以从四点来看:1、是不是做到了和善而坚定。2、孩子有没有归属感和价值感,这两样东西是孩子在童年所追求的。3、方法是不是长期有效。4、是否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品德。

《正面管教》读后感

利用暑假我认真阅读了《正面管教教师指南a-z》一书。书中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做了深度剖析,从一些特殊的行为或者语言、表情等细节上,给出了其心理变化的`解析,然后为我们指出了解决方案和思路,并附有大量的实例供我们参考。我认为这本书是一本实用性非常强的关注学生的工具书。

从书中的一些实例中,我发现老师不经意的一些语言或行为就会对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这让我触动很大。这让我想起,在我还是学生的时候发生的一些事。其中有一件事对我的影响非常大,直接抹杀了我的一项兴趣爱好。那是在小学,老师让我们每个人都画一幅画贴在后黑板上,作为黑板报的一角。我画的是一个房子和一群小鸡,自己觉得还行,就上交了。那个老师看了我的画说,谁家的房子里就群小鸡,你怎么不画人。然后就随手给我扔了。我那时也就才小学二年级,也不会反驳,就只觉得自己画的不好。从那以后,画画这种事,就从我的世界里消失了。到现在,我都不喜欢画画。

其实现在想想,如果我的孩子要是被这样粗鲁的对待,我肯定跟他理论理论。孩子的心理其实很脆弱,很多老师无意识的一些表情就有可能伤害到他。

去年,我教的班里有个女学生,非常喜欢表现自己,我也经常给她机会展示,但是成绩上总是达不到自己理想的高度。时间久了,我也渐渐的给她的机会少了些。后来我发现这孩子不怎么举手了,在课下远远看到我,就有点躲开。我意识到该跟她沟通沟通了。我选了一个晚自习前,找到她,叫办公室里。她非常紧张,低着头不敢看我。当时办公室没人,我就叫他坐旁边老师的板凳上,说:问问你,你知道某某某的情况吗?我问的这个孩子平时和她关系不错。我发现那孩子上课有点走神。她一听,我不是问她自己的情况,稍微的放松了一些,然后说了一些那个学生的情况。我接着说:要是她也想你一样,让老师放心就好了。我明显觉得这孩子听到这话有点开心。我接着说:不过我发现这段时间你也有点小问题,怎么上课不那么主动了?是不是成绩一直上不去很担心啊?她接上我的话茬就说,自己成绩不好,不好意思再主动展示了。我问她:你有没有认真分析过成绩不好的原因?她就说感觉都会,但是成绩下来就不理想。我知道她的自信心受到打击了。接下来我就认真分析了她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并告诉她成绩不是唯一的,对生物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同样重要,只要感觉上课时听讲很认真,也很开心,那就不要太担心,接下来你应该怎样做等等,又为她提供了一些落实基础知识的建议,果不其然,在最后的生物会考中,取得了a的好成绩。她非常开心的跑来对我汇报。这时我说,这都是你自己不放弃,努力的结果。生物能考好,其他的也能考好,要相信自己并为之努力。

作为一名老师,我认为最重要的不是知识有多渊博,而是要有爱学生的心,尊重学生的差异,并有帮助他们成长的耐心。经过了这四年的教学经验,我渐渐的明白了一个道理,老师会的多没啥用,要想教好学生,得让学生听你的,学生学会了多少才最重要。怎样才能让学生听你的呢,如果不知道答案,那就照着《正面的管教教师指南a-z》这本书来吧。

《正面管教》读后感

我想做个好妈妈,可我却天生不是块好料。

有时候我像举着长剑的希瑞,充满力量和希望;有时候我像泄了气的皮球,失落又颓废。承担“妈妈”这个角色,我承认自己演技差,但我有在努力,即便是抓狂、奔溃、抑郁后,我也一直在不懈地努力,努力成为一个好妈妈。

从准备孕育雨儿至今已有15个年头,这期间我看过n本书,听过n多讲座,加入过n个育儿群,尝试过n种方法,目的只有一个:希望把雨儿教育好。可这个“好”又怎么定义呢?我时常觉得应该释放孩子的天性,给她自由,时常又觉得小树不修不直溜。我常常在西方和东方的教育理念间摇摆,时而严厉,时而骄纵,直到我看完《正面管教》,才明白,严厉和骄纵都不对,正确的方式应该是:和善而坚定。在这种既尊重孩子(和善),也尊重自己(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负有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他们受益终生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这一切都要以无条件的爱为基础,真正接纳孩子,把孩子视为一个独立的人,以尊重、平等的态度应对孩子的不良行为,用启发的提问引导孩子自己思考,着眼于孩子的优点,关注于解决问题,给她选择的权力,而不仅仅是听从妈妈的指令。要相信孩子只有在感觉好的时候才会做的更好,尽可能多地给予鼓励,哪怕只是一个眼神,或者一个拥抱。

这本书语言简洁、结构清晰,理论部分通俗易懂,书中有大量的例子可供参考。越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越是简单,我们要做的只是把作者的思想转换成自己的,然后去尝试改变。需要改变的从来都不应该是孩子,而是家长,从改变观念开始,慢慢改变行为,不苛求自己,接纳孩子的同时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看完《正面管教》的那个晚上我失眠了,回想14年来对雨儿的教育,心里满满都是自责和愧疚。我是一个控制型妈妈,事情一旦有一顶点儿失控,我就焦虑、暴躁。雨儿做错事情的时候,更是无比严厉,狠狠训斥她,甚至惩罚她,唯恐稍稍给她点儿好脸色是种放纵,她便不会吸取教训。我太想让她好了,唯恐一点点的失误,耽误了她的前程,教育她的路上不容自己有一丝一毫的错。太看重结果,加上“糟糕至极”的悲观思想,家里经常鸡飞狗跳。雨儿是个心地善良的孩子,从来不计较我的暴躁,分分钟就原谅我的歇斯底里,这让我更加内疚,看着她熟睡中的脸,我时常迷惑。

在不惑的年龄,我开始迷惑起来,不明白生命的意义,特别是近期的新冠肺炎,让我更多地思考生死的问题。芸芸众生,浩渺的宇宙,我只是一粒尘埃,时间轴上,我留不下一点点的痕迹。我来了,世界未曾改变,我走了,世界仍不会改变,谁来证明我这么一个平平凡凡的人来过这个世界,能证明的只有雨儿了吧。只有她的存在证明这世界我曾经来过,那我的存在的意义或许就是养育好雨儿,让她成为一个积极乐观、热爱生命、自食其力,幸福感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我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丰满她的羽翼,在离开我们之后,能够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我想做个好妈妈,可我却天生不是块好料。但,我愿意不断学习,更新理念,改变行为,在彼此成长的路上和雨儿相互扶持,携手共创美好的明天。会的,一定会!

《正面管教》读后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正面管教》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正面管教》看完了,看的时候觉得有道理,但总是觉得实际操作难。而且也有疑虑:每个作者把成功的案例写得那么多,难道他们是神仙,一点问题都没有吗?这本书的作者是个诚实而可爱的人,到后一章,她提到她不能用家庭会议改变孩子的态度的时候,已经是孩子们都大了,她到处宣传正面管教理论成功的.时候,她沮丧、置疑她自己,甚至要把书扔到窗户外面去。

刚刚看的时候,我想试试,想在家里建立一个家庭会议的制度。想地点的时候就有点发憷。客厅应该是首选。但客厅里的人都是脸朝着电视的。不让看电视吧,他们一次听我的,第二次不见得。时间只能每周一次,周六晚上刚吃完饭,正电视节目还没有来。我瞅准时间,准备提出的时候,孩子的朋友电话来了,讲了几句,说“我出去一下”。就整晚不见人影。

后来我改变时间,在孩子刚做完作业,饭还要一阵子的时候15分钟的间隙,地点选择在书房。刚开口说:“我们家每周抽时间一起谈谈好吗?”孩子就说:“我很好,没啥好聊的”。孩子爸也觉得无聊跟着一起出房间了。总之失败了。

“善而坚定的态度”的度的把握也较难,善呢,就容易让孩子看到有机可乘,坚定的态度很容易变成纳粹。另外例子里面的家庭都不止一个孩子,而且爷爷奶奶都不生活在一起,对中国独生子女、三代同堂的情况的处理可能更难一些。不过她一直强调:所有的态度要秉持一点:我无条件爱你们,我的孩子。父母老师的表情会告诉孩子真相。一个人发脾气的时候,面部表情狰狞,肌肉痉挛是表达不出爱的。她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小建议―冷静下来再处理非常有效。但对父母来说需要“忍出内伤。虽然孩子爸爸没有看这本书,但他最近的行事风格很像这一点。

上周,他检查孩子寒假作业,发现有错的地方,吃中饭的时候,他就问孩子:“晚上不出去玩吧?”

孩子答:“暂时不出去。”

他说:“如果晚上不出去,我就给你讲讲数学作业错的地方。”

孩子答:“嗯―好吧。”

晚上――关掉电视机,他说:“现在开始讲题好吗?”

孩子闷闷地答,放下手机游戏,跟进书房。因为心中不愿意,孩子根本不正眼看作业,就那么斜着眼听着,看着真让人想发火。我本来也跟着进去,后来就出来看电子书了。但他不管孩子表情,还是跟他讲,边问:“你这步是怎么想的呢……就是这步骤用错了公式。”

大概20分钟后,他结束了讲解,然后说:“你们现在高中的题目很难呀,我今天为了给你改这几页题,做了一下午。”

“但是,你目前的分数跟你的智力差距太大了,80分以上应该是没问题的。”

“我觉得你分数低是因为你没有用草稿纸,步骤没有一步步写下来,所以有一点小错误,就导致结果不对。如果写下来,错误就容易发现。”(引导孩子关注解决问题)

但孩子不领情,觉得晚上时间被占用,还是斜着眼。

他说:“我们能不能再做一道题,巩固一下?”他的声音也渐渐有点透出不耐烦。

孩子开始觉得委屈:“刚不是说讲题吗?怎么现在要做题呢?”

我担心他们吵起来,就使眼色让他出来到客厅。

他想了一下,决定去冲凉。

冲完凉,已经冷静下来。再次进入孩子房间,说:“那道题做出来没有?我们一起看看吧。”

终于孩子没有反抗,一起做完了题。最后孩子心情也好起来。

这一次案例的效果很好,但持续性不好。因为有时候孩子爸还是会忍不住发脾气。孩子也还会赌气。但经过寒假的连续晚上讲作业,孩子似乎放下面具,跟我们亲近很多。昨晚,我看到孩子用qq给朋友发一条信息:“我爸晚上要我做作业,我不去了。”

我总结一下:父母付出时间,孩子还是会觉察到的。我们总是以忙、累为借口,让孩子孤独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正面管教》读后感

上学期放假前,学校人手发了一本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让假期里认真地读。说真的,我是在群里刘主任每天发的读书感悟的敦促下,才无奈的开始的。但是读着读着我就读进去了。

首先他让我对鼓励和赞扬有了新的认识。之前我把对学生的鼓励和赞扬混为一谈。一度认为鼓励和赞扬都是那么回事。没有什么大的区别。鼓励中有赞扬,赞扬中包含鼓励,鼓励和赞扬是内涵与外延的关系。可以一概而论。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赞扬和鼓励所指对象不同产生的效果也大不一样。赞扬指向了,做事的人,赞扬多了,会使孩子常常基于别人怎么想,怎么看待,考虑来做事。当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可时,就会茫然不知所措。一味的赞扬可能会使孩子依赖于别人的观点变成讨好者。而鼓励是指向人的行为的,能启发对方思考“我是怎么想的,现在该怎么做?”他能让人内心更多的让人思考,并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无需他人的认可,最后形成自信自立的态度。所以以后对学生做的应该是鼓励,而不是赞扬。

其次是关于惩罚。不管教哪些学生,哪个班都会遇到一些另类学生,上课调皮捣蛋。时常会让我们不知道拿他怎么办好。气急之时,往往会让学生站一会儿,多写几遍,或者请家长以示惩戒。这样或许会好,那么三两天让时间一长就有变回原形,然后再占再超再请家长周而复始,让我深有孺子不可教的教育无力感。看了这本书后才认识到,这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办法,学生没有真正的从内心改变,没有爱上学习,反而会对老师产生厌恶。根本没有起到教育的目的。在于类似情况,我就迫使自己冷静,安耐住内心的焦躁,相互是他的种种不可爱,然后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一点点小鼓励,一段时间下来居然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读了正面管教,我还有个感受。要想改变孩子,首先要改变自己,现在的孩子被家长包办代替的多了,抹杀了孩子的办事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很惭愧,我就是一个这样的包办家长,现在我正在逐渐的改变自己,寻找机会,帮助孩子从自己的经历中学习,逐渐放弃对孩子的控制,从而以一种合作的方式与孩子共同努力。

这本书还告诉我一些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其中有几个我非常赞同,比如探险。和孩子一起探寻问题,既增加了孩子的好奇心,自信心、自主性。在解决问题中与孩子真正的感情一举多得。

还有一点就是尊重,当你尊重孩子时,你会认可孩子的一些不同观点,尊重会创造一种接纳的氛围,鼓励成长和沟通。有时候与孩子沟通时,我的语气过于强硬,没有做到完全尊重,这点还需改。

总之开卷有益,正面管教使我受益颇丰,我还得继续。

《正面管教》读后感

这本书早就出现在朋友圈中,终于在这个暑假翻开拜读。这是本非常实用的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经典理论,能“知其所以然”地明白书中所介绍的正面管教方法。

“当过度控制对一些孩子似乎管用时,其代价是什么?经常受到惩罚的孩子,要么变得极其叛逆,要么变得因恐惧而服从。用惩罚和奖励的方法控制学生,大人必须随时捕捉孩子的好行为加以奖励,随时捕捉孩子的坏行为予以惩罚。是谁在承担责任?显然是大人!孩子没办法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骄纵的道理也一样。”

在这点上作为老师的我深有体会,当我出差在外时,心里总是惦记着学生能不能自律?虽临走前千叮咛万嘱咐,但每次回来总会有告状者。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平时在管理学生时大多情况不是惩罚就是奖励,用这些外在的控制教育都只能是短暂性的,正确的行为不可能长久。庆幸这本书给了我一些启发。

孩子们更愿意遵从他们自己参与制定的规则。这样他们就成为有健康自我概念的高效决策者。这是正面管教要达到的长期效果。在平时教育中,让学生们自己讨论解决问题也开展过,而现在才明白这讨论解决问题的实质——尊重孩子,让孩子有归属感和价值感。孩子出现的不良行为都是为了寻找归属感和价值感,当每个人都有了这种感觉,就会喜欢一个集体。

我想以后的班会一定会精彩纷呈,只要学生有了问题,我就可以建议:“你愿意把你的问题放到班会的议程上吗?”而且学生们通常能够比老师更好的解决问题,因为学生的人数比老师多,而且在头脑风暴中会产生许多独特的想法。最终,许多管教问题就被消除了。

在让学生体验的过程中,他们就会明白尊重,爱护会怎样,打击、伤害又会让人怎样。一定会营造出一个健康、和谐、自律的班级氛围。

把书中观念当做知识来接纳是一回事,要把它付出实践是另一回事。改变不能仅靠这本书,需要每日三省吾身,改变从小事,一言一行开始,才可能真正改变对学生的教育方法。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