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计划需要综合考虑个人的能力、兴趣和职业发展的方向,以确保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范文中的规划计划充分考虑了目标的实现路径和关键因素,值得借鉴。
理,小城镇规划建设,新农村规划建设。
3、规划管理:规划地方立法研究,规划实施,规划评估,城市治理,城市规划职业资格制。
度,近期建设规划,城市“大事件”
5、公共参与:公共利益,物权与城市规划,规划公开,规划监督,城市拆迁,包容性发展。
7、住房建设规划:居住区规划,城市规划与房地产业发展,保障性住房规划与建设,社区。
管理。
8、城市基础设施与公共安全:城市能源规划,城市水资源规划,城市防灾规划。
9、城市交通:城际交通与城市交通枢纽,机动化与城市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公共交。
通规划。
学院:
班级:
老师:
学号:
姓名:时间:
概述:
昆明市,由于早期城市规划存在问题,随着城市化发展速度加快,现在尤为紧张的是城市环境问题和交通问题。如何解决好城市交通问题是政府和相关专业的人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认真研究,提出有效方法协交通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才能促进交通的快速健康的发展,从而为市民营造一个便利的交通环境和一个舒适的城市生活。
正文:
昆明市海拔746米至4247米,面积15942平方公里,建成区98平方公里,直辖盘龙、五华、西山、官渡四个区、东川区和呈贡、晋宁、安宁、富民、嵩明、宜良、路南、禄劝八个县,人口363万多人。从公元13世纪起,昆明成为云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我国内地连接东南亚“古南方丝绸之路”以及四川-云南-越南的枢纽和通道。改革开放以来,昆明经济始终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经过多年的发展,成为了云南省的交通枢纽、通讯中心及中国面向东南亚的口岸。昆明机场是中国五大国际航空港之一,约40条航线国际航线,以及省内的7条航线。昆明的公路四通八达,有5000多公里的公路通往省内各地和邻省邻国。以滇池为中心,实施“环湖交通”,实行以往的龟城交通路线。昆明市内现有沪昆铁路、成昆铁路、南昆铁路、内昆铁路、昆丽铁路、昆玉铁路、昆河铁路等12条铁路干支线。昆明市内道路总长10000余千米,京昆高速、沪昆高速、汕昆高速、广昆高速、渝昆高速、杭瑞高速、昆明绕城高速。昆明市现有公交线路290多条,日运量250万人次,共有6951辆出租车。云南80%的运量依靠公路运输,昆明因而拥有多达17个汽车客运站,在2010年新建完成投入使用六大汽车客运站,原来17个汽车客运站调整并优化至这六大汽车客运站内。
昆明市交通存在的若干问题。
昆明城市化进程呈现出明显的“圈层扩展”模式,这一模式导致的交通拥堵、交通安全、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由此引发了对交通发展与城市空间关系这一论题的长期探讨,而交通与土地利用互动作用关系是城市生长、变化的重要内因,这一点已经成为规划界的共识。不同的交通方式对城市发展的不相同,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布局形态。快速私人交通使城市有分散发展的倾向,而公共交通与慢速交通使城市布局紧凑。公共交通线路站式布局及与步行交通的大量联系,决定了城市高密度带状、簇状的布局形态。昆明现在的交通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堵塞现象严重。近几年随着经济和居民生活的水平提高,私家车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而昆明市因交通设施建设相对缓慢,加上城市空间的限制,主要是道路需求与土地供给间的矛盾。这种长时间的供需不平衡导致了城市交通的堵塞拥挤。尤其城市上下班的高峰期,交通堵塞尤为明显。在大都市存在的问题还有:因主城区规划不合理,建筑物密度过大,加上自身的地形因素影响,导致城市道路狭窄,致使人流车流拥挤、交通拥堵;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缺乏,超车挤道导致交通混乱等。
第二、故屡屡发生。着居民汽车拥有量的增加,而交通发展的相对落后,我国交通事故发生的频率大幅增加,这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近十年,我国交通事故发生的次数、伤亡人数、经济损失都呈上升趋势。
第三、共交通存在的问题。(1)因为城市的道路规划大多滞后,甚至存在公共交通用地被侵占或改为其他用途等情况,造成了多种交通方式运转之间不能充分衔接协调。(2)公共交通的基础设施不足。城市中,公交车数量的增长落后于人口增长速度,导致公交车系统无法满足市民的需求。另外,因为对公共交通的调度不够,在高峰期,公交车不能满足市民需求;而非高峰期时又无法有效使用,就造成了资源和成本的浪费。
第四、昆明处在云南高原山区地带,轨道交通较少,进出物资多数是靠公路运输,这也就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公路运输的压力,增加了公路拥堵、事故的频发率。
解决城市发展与交通矛盾的对策。
第一、展公交系统。公交车是城市居民主要的乘行工具,发展好公交系统可大大减轻城市的交通压力。如根据城市地形合理规划交通路线,避免交通路线的重复建设、过度聚集;城市交通实施立体覆盖,增开公交线路和车辆缓解上下班高峰期对公交的需求,以分解人流和缓解拥堵;根据城市情况,开辟公交专用路线,路线内只可行驶公交车辆其他车辆不得驶入,以保证公交车行驶速度,提高运输效率,这样可吸引更多乘客,也减轻了交通压力。
第二、制私家车的数量。城市交通拥堵的一个原因即是私家车数量过多。在城市里,私家车往往与公交车互相占道。因此可通过限制车牌单双号来控制私家车出行数量,还可通过提高停车位收费标准控制小汽车数量;另外提高汽车购买的税收、调控油价、严格控制排污指标都可抑制消费者的买车欲望。这样对缓解交通压力也有很好的帮助。
第三、理规划停车。理规划停车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因为城市的土地资源是有限的,而汽车数量却在日益增加。所以停车规划要因地制宜考虑多方因素。无论在城市商业区、居民区或是其他公共场所,公共停车库要结合当地的交通线路和规划来合理设置。如果有条件则可采用立体停车库以减少土地空间的占用。在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有时也可适当划定路边停车区。总之,做好车辆停放工作,也是对缓解交通压力的有力支持。
第四、展节能交通。城市要发展就会消耗资源,而交通则是消耗资源的领域之一,所以发展节能交通是对城市发展的巨大贡献。首先想到的就是汽车对汽油的消耗问题。汽油是非再生资源,如果要可持续发展,则节能环保就必须提倡。另外,加强研究找到节能高效环保的新燃料,如压缩的天然气、乙醇汽油等,以及已经出现的电动汽车。这些都是对节能环保有利的。
必出站即可到达全国任何太中城市.由于交通发达城市间的联系变得轻而易举中小城市围绕大城市不断形。在昆明,城市的空间拓展方向应以东南、东北两个方向为主,远景向滇池流域外拓展空间。在昆明,以南北向发展主轴,北翼以昆曲高速公路为主,南翼由昆玉高速公路、昆洛公路、南昆铁路、泛亚铁路等组成,是昆明城市空间拓展的主要发展轴。昆明主城区将形成“核心—网络、两轴、两带”的开放式城市空间结构。两轴是中心城——海口,昆明——晋宁。两带是向东北、东南。推进国内其他城市与昆明的高铁连接,并逐渐向东南亚扩展,完善各个城市之间的各种交通联系。
城市要发展则必然考虑城市的交通。城市发展与城市交通不是矛盾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互相辅助的关系。只有认真研究,提出有效方法协调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使两者之间互相促进发展,从而为市民营造一个便利的交通环境和一个舒适的城市生活。
文献检索:
《城市发展与交通关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关系》科教导刊。
《昆明市现状》。
大三这学期我接触了《城市规划原理》这门课程,城市规划是一门自古就有的学问,每个民族都有着它的独特的知识组成。它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通过对这门课程的了解,我对一个城市的规划建设有了浅层的认识,有了这个认识的概念,就能将自己的所学的运用到建设自己的家乡,规划自己的家乡,让家乡变得更加美丽。
我的家乡是美丽的江阴。江阴,简称澄,古称暨阳,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的北端,全市面积983平方公里,虽然在共和国的版图上仅占有万分之一的土地,但也能称得上是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地带。
现状和近期新建居民点的成功经验,在农村居民点规划时充分考虑了耕作半径、耕作面积和历史文化遗存以及特色村庄保留等,合理地确定了农村居民点的规划布点,等等的这一系列规划建设,使得家乡江阴的面貌焕然一新。
江阴市以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营造一流的投资环境和人的居住环境为目标,按照“规划城市、发展城市、经营城市、管理城市”的理念,注重经济与文化、传统与现代、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坚持以规划为先导,超前决策,“一张蓝图绘到底”,积极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完善了功能设施配套,加快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了城市建设和城市化的步伐,极大地改善了投资环境和市民的生活环境。然而,作为“科学发展的先行者”,江阴在阔步向前的时候提出了一个看似有悖常理的决定,率先搞起了“不开发区”。它们包括江阴南部的6个镇:顾山、长径、祝塘、青阳、月城、徐霞客,被划为禁止建设区域,总面积占江阴市区域不开发面积的百分之六十。正因为如此,使得地处长三角发达地区的江阴,被中国国土局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与此同时中心城区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编制了城市道路交通、污水、公共交通、环卫、燃气、绿化等专业规划,正在编制停车场、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城市近期建设规划,这些规划为科学进行城市建设提供了依据。江阴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同时又编制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历史街区控制性详规。为发掘、保护、利用南部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资源,确定环境生态、文化发掘、旅游发展的战略格局,进一步彰显出水乡环境独特的魅力,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
社会迫近、小汽车快速进入每家每户等等问题缺乏研究和应对措施。再次,城乡规划的审批和实施存在薄弱的环节,在规划实施的过程中随意变更规划,违反规划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出让土地的规划设计条件还不够谨慎,各类规划的审批制度还不够完善和健全。最后,就是城市规划的管理力量比较薄弱,因为会受到体制、机制的局限,还有就是规划管理人才的缺乏,从而得不到按照预期规划后的效果。为此,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弥补薄弱之处,主要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规划编制方面,另外一个是规划管理方面。
在规划编制方面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城市总体规划的科学指导下,超前制定市区域综合交通、污水治理、燃气、环卫设施、垃圾处理、水利、供电、通讯等各类专业规划,实现重大基础设施和生态保护空间规划的全覆盖,以便超前预控重大基础设施通道和走廊。第二、依据新一轮城市总规划,合理确定分区人口规模与用地布局,深化、细化城市总体规划,对各类空间资源的开放利用和保护等做出整体安排和综合协调。第三、在水环境整治规划纲要的基础上,开展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引导城市科学、系统、有秩序推进城市水环境整治,使城市河道变成流动的河,清澈的河、美丽的河。结合轨道交通发展、人防设施的规划设计,抓紧编制和实施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合理开发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要按照基础设施现代化的趋势,超前预控市政基础设施通道,逐步推行市政管线共同管沟,通过城市地下管道综合走廊的规划建设,集约使用城市地下空间,将各种管线集中铺设和统一布局。修编完善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全面、系统地研究城市交通问题。要扭转在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做法,致力完善城市交通结构、路网结构,加强道路交通与城市用地布局在规划上的衔接,合理确定城市道路、停车设施配建等各项指标,预控轨道交通用地,幷与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相衔接。要注重城市交通与农村交通的联结,规划不点控制好城市交通枢纽用地,紧密城乡交通联系。加快停车场布点规划,研究停车设施对城市引导和控制,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系统研究公共停车场的布点、停车方式、停车位的配建比等。完善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加快北门历史文化街区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都要作为保护规划和详细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2、加强规划编制各环节的跟踪管理,提高规划设计质量。对外地规划设计单位进市承接业务采用准入制和备案登记制,禁止无证和越级规划设计,运用市场机制,引入竞争机制,促进规划编制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坚持开门做规划,建立和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公众参与制度、审批制度。规划编制的各个阶段都应广泛征求有关部门意见,扩大公众参与度,增强规划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3、组织力量加强城市发展重大问题的前期调研。积极开展工作调研,加强城市发展规律和战略性研究,注重处理好全局和局部、近期和远期、发展和控制、规划和保护的关系,科学研究城市发展时序,统筹整合各类资源,走集聚、生态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程少;城市维护管理有待加强,脏乱差丑现象依然存在;城市统筹发展起步晚、效果不明显;部分市民文明素质不高,城市意识不强等。然而,江阴在城市建设方面的先进理念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这就是始终坚持规划先行,建立完善的规划体系;必须坚持实现城市的协调发展,突出生态绿化,全力建设生态城市;必须配套完善公共设施,提升城市建设标准和质量;必须大力推进管理创新,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必须提高市民素质,增强城市意识。
城市是现代化文明的标志,是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的中心。纵观江阴,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是他们开创城市工作新局面的三大“法宝”。“三分建七分管”,大手笔的城市建设,要依靠长效管理来完善和保持。城市管理秩序井然、文明和谐。
江阴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方法采用“城乡整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框架”“空间管制+政策措施的实施框架”“传统内容+专题研究的技术框架”,以江阴、靖江协同发展为着眼点,探索区域统筹的措施;以乡镇工业、农村居民点的集聚为切入点,探索城乡统筹的途径;以应对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为基点,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完善市域生态系统为支撑,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深化近期建设规划内容为手段,增强的规划的可操作性,对实践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课题题目:xx市城区现状商业或学校等网点布局规划(写自己所在城市)。
1、教学目的通过对此实习的实践和教学,培养学生认识、分析、研究城市问题的能力,掌握协调和综合处理城市问题的规划方法,并且学会以物质形态规划为核心的具体操作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过程的能力,基本具备城市总体规划工作阶段所需的调查分析能力、综合规划能力、综合表达能力。
2、主要教学内容。
城市总体规划或总体规划相关专项规划基础资料的全面调查和分析:
基础资料调查分析员成果的文字、图纸和口头表达;
初步提出城市总体规划相关专项规划的思路或方案设想,作为对调查工作的反馈。
3、实习阶段成果要求。
城市总体规划实习阶段应完成总体规划或总体规划相关专项规划现状资料编写,其中现状图与专项规划基础资料汇编的内容在必要时可以合并或作进一步的细分,其深度要求应符合国家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以及项目所在城市及少、自治区的有关规定。
二、实习内容。
1、内容。
内容包括:现状商业零售(以一定规模为主)、大型商店、批发市场、专业市场的布点方式及规模,选取三处商业网点作为典型调查。
2、规范依据。
1)《xx市总体规划》。
2)《xx市近期建设规划》。
4)现状地形图、道路红线图等。
5)国家及地方有关的规范和标准。
3、正式成果。
分组分区调研,每组编制一份分区基础资料草稿汇编及分区现状草图。
每人汇总编制以下内容:
1)依据学校格式绘制实习报告。
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分析基础资料汇编和说明书,以实习报告的格式进行编制,字数不少于4000字,图文、图表并茂。里面的照片必须是彩色打印。(如模本)。
2)、推荐参考项目。
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4)《城市规划编制方法》及《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5)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假设用地标准》。
7)建筑学报。
8)世界建筑。
心中曾经有过这样的思考,在做设计之时,入手点究竟是什么,现顿悟.一句话,站在城市规划的角度去设计建筑单体.更可谓之,鸟看,人看,虫看.在本书中,对于城市公共用地,及历史古建筑保护等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的看法,而这些都是目前告诉高速发展的中国城市所面临的难题,历史遗迹的拆除应该慎重,应该多加思索,加以保护利用,使其成为一个城市的亮点.书中一个精辟的说法,城市规划过程中不应仅仅看到在未来发展与变化,更应同时注意在规划中这段时间对城市可能会带来的消极影响.所谓的“政绩工程”,应该三思而后行,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过程和结果同样重要...
推荐一本好书:《采访本上的城市》
这是新华社记者王军的新著。他的上一本书《城记》曾经是洛阳纸贵。现在这本书实实在在的焦点仍然是北京城,尽管我们在书中可以看到许多美国、欧洲的城市以及许多洋人的名字,也可以看到国内的其他城市。但很显然,这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套用《看不见的城市》中的那层意思,所有的城市都是北京,而北京又是所有的城市。
这本书中的大部分文章,零零星星地曾看到过,有的甚至还看过几遍的。但当这些文章集合在一起出现在面前时,仍能使我感受到巨大的震惊:一方面,这本书洋洋洒洒的四十多万字和其所覆盖的时空距离,见证了王军这些年的勤奋和多产;另一方面,是其针对专业性的问题纵横中外古今的思想深度。因此,我会把本属推荐给我的学生去好好学习,而且是作为城市规划原理和理论的基础性文献。此外,本书也值得每一个关心城市建设和发展未来的人予以关注。
王军以记者的敏锐,切中了当今中国城市发展和建设中的问题,透视了种种现象背后的本质,颇有当年雅可布斯()“粪土万户侯”的风范。尽管他还没有像雅可布斯那样直截了当地声称城市规划是伪科学,但通过条分缕析也指出了城市规划中的一些方法和观念所导致的不适宜的后果,把焦点集中在对这些方法和观念的批判上。当然,王军所涉及的范围要比当年的雅可布斯更为广泛,故事性也更强,内容的追溯上则更是从中国现实出发而架接起中国和欧美、理论和实际,明明白白地阐释了我们现在的状况究竟是怎么而来的。
王军的这本书,就我自己而言,感觉要比《城记》更加的亲切,尽管我对城市和规划的历史同样保有强烈的兴趣,而且对王军在哪本书里的深入发掘(包括档案和口述资料)和对一些史实的澄清感到由衷的敬佩。但这本新书所关涉的内容是更为我关注的,这不仅因为其直接揭示了当前的现实,是我们现在面对着的.、共同体验着的,也是我正在思考着的。而更为重要的或者更具震撼力的是,其直接揭示了这些现象及其产生的问题与我所从事的专业工作之间有着最为直接的关联性,而且锋芒直指我们专业领域中在日常工作中已经化为无需再进行思考的规则。对于我们这些只顾埋头拉车的专业人员具有警醒的作用。我相信,真正读懂这本书的人,不管同意或者不同意王军的观点,都会抬起头来,看看自己曾经走过的路,并会好好地思考和探视一下今后要走的路。
我自己尽管并不完全同意王军的观点,但即使是我不同意的观点也确实给了我许多的启示,使我思考了很多东西。我觉得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当然,记者的笔锋则一直是我所羡慕的,尤其是王军愈益成熟的类似于威廉·曼彻斯特(william manchester)般的把大事件与细节描写有机结合、描述与议论相结合的笔法。而其面对现实的批判精神、以事实为依据的说理方式、把古今中外糅合在一起的探根究底的发掘以及流畅而平和的文字表述等等,则更是值得我学习的。
【论文摘要】在城市设计针对的空间范畴中,相当一部分学者更将城市设计的对象界定于城市的公共空间。因为私人领域的设计无论在学术研究还是实践活动中都是建筑师分内的事,对城市设计的理解仍应以公共空间的塑造为主,这样才能真正有效的发挥作用。
【关键字】城市公共空间,广场,商业步行街,主题公园,合肥环城公园,cbd。
【正文】。
(一)概念、作用与类型。
美国学者简•雅各布(janeiacobs)认为,“城市最基本的特征是人的活动”。人的活动是沿一定线路进行的,城市中最富有活力的地方,就是城市的公共活动空间。城市公共空间狭义的概念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公共生活使用的室外空间。它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其广义概念,则可以扩大到公共设施用地的空间,例如城市中心区、商业区、滨水区、城市绿地等,而佐金()将公共空间理解为包容物质安全、地理社会、社会社区、文件识别性多个内容的容器,她认为公共空间是城市活动的容器。公共空间具有“物质”和“社会”的双重属性。物质性注重公共空间的“开放性”的外在形式和物质性功能,是对城市的体型环境特征的展示。公共空间所表现出的社会属性反映着城市的性质、经济特点、传统文化等等,其社会内涵包括了公共性、生产性和公平与公正三个方面。文森特•莫斯可(vincentmosco)等人将公共空间的内涵界定为“实行民主的一系列社会过程,也就是促进整个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决策过程中的平等和最大可能的参与。”空间具有强烈的生产性,顾名思义公共空间保障的必然是“公共”的利益。由市民直接享用公共空间,最终也应该由市民来当家话事,公共领域对于民主、平等是必不可少的过程,是公众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体现。公共空间具有开放性、可达性、大众性、功能性多项特质,方便人们到达、休憩和日常使用,具有提供生活和感受场所、有机组织城市空间和人的行为,构成城市景观和维护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城市防灾等。
(二)构成要素及规划设计。
城市公共空间由建筑物、道路、广场、绿地与地面环境设施等要素构成,除有各种使用功能要求外,其数量与城市的性质、人口规模有紧密关系。城市人口越多,城市公共空间的需求量也越大,功能更复杂,条件设置内容更丰富。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的内容很多,包括总体布局和具体设计,在本质上属于城市设计范畴,需要做城市设计,其目的是创造功能良好、城市空间富有特色的环境。
城市公共空间的重点是城市中心、广场、街道、公共绿地、城市滨水区等。
二、广场型城市公共空间——广场。
(一)定义、地位和分类。
人类进入高度文明的现代城市时期,城市广场的涵义也更为丰富和深刻。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多样的定义:
《城市规划原理》中:由于城市功能的要求而设置的、供人们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空间。----从功能作用角度。日本芦原义信在《街道的美学》中认为:城市中由各类建筑围成的城市空间。他强调边界清晰、围合感好、领域明确、与周围建筑比例协调----从空间的构成角度,城市广场主要是位于城市中心区内的以硬质为主的户外空间,它一般是由建筑物、街道、绿地和水体等围合或限定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在城市中的地位:城市广场是城市外部公共空间体系的一种重要组成形态,是城市空间环境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艺术魅力,最能反映城市文化特征的开放空间,常被称为城市的“起居室”或“客厅”。广场的性质取决于其所在位置与环境、相关建筑与主体标志物的性质。现在广场的功能复合多样,仅能以其主要性质进行归类。按广场的功能性质分为集会广场、纪念广场、商业广场、交通广场、娱乐休闲广场、建筑广场。按广场平面组合分类,归纳起来分为单一形态和复合形态两大类广场。
(二)设计原则及重点和表现形式。
广场设计应在旧城总体规划指导下解决内外交通组织、风貌等问题,提升广场的功能和作用;尊重阳城旧城的历史风貌和旧城特色;尊重与周围环境,交通组织的协调统一。广场设计的重点主要有:功能定位、交通组织、空间层次、比例关系、注重阳城城市特色、设计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得广场,广场风貌及景观轴线、景观节点的创造。
城市广场是一个涉及众多学科领域的复杂的综合体,是环境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空间构成的表现形式有二种:一是物质材料的构成形式,即构成元素——人、建筑、水体、绿化和小品的构成表现形式;二是精神或文化上的构成形式,即空间的主题与文脉,这是环境潜在的内涵。一个优美的空间环境应当是二者的统一体,否则是不科学的、违背人性甚至是乏味的。也不是一个真正的有机的空间,一个有血有肉的活体,更激不起人心灵中的深刻的感受。
三、街道型城市公共空间——步行街。
(一)概念、发展及类型。
代步行街:成为了社会活动中心。步行街有两种类型:一是旧城市原有的中心商业街通过交通管理或改造而成的步行街;二是旧城市的新区或新城市的中心区,按人车分流原则设计的步行街。旧城市的中心商业街,往往吸引大量车流和人流,就地居住的人口少,流动人口多,交通量大,道路拥挤,车辆交通和步行活动混杂,环境质量下降。把这类街区改造。而根据步行街的功能侧重,亦可将步行街分为以下几类:以商业为主要目的商业步行街,以休闲、娱乐为主要目的的旅游休闲步行街,居民小区中所形成的社区、生活步行街及其他特色步行街。
简•格黑在《建筑之间的城市生活》一书中把城市生活分为三类:必要生活——基本的,带有强迫性的日常生活,如购物、上下班;选择活动——户外条件允许时人们乐于进行的活动,如散步、观光、户外休息锻炼;社交活动——公共场所的交往活动,如谈天、打招呼等。后两类活动是高质量的城市生活所追求的,它们受环境质量的影响尤为明显。
作为城市重要建设,步行街应该具有良好的交通系统,完整的空间环境意象,丰富的空间形式以及独特的景观构成。步行是人类最基本的空间易地方式,城市街道最初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徒步行走的人。街道空间自古就是“步行者的天堂”,盛天的礼仪、竞技、狂欢、市场交易都是在步行前提下存在的。我国古代的《东京梦华录》和“清明上河图”中记述的市井生活、京城看灯,街头买解、法场劫人、茶棚献艺等都构成了一幅幅街道生活的画卷。在城市中设置步行街(区),根本目的就是把空间留给市民,改善市民的生活居住环境。据资料表明,中等城市市民平均出行2.245次/人*日,出行耗时24分钟/次,自行车出行比重65.05%,步行出行比重32.95%.城市规划设计必须为市民出行提供方便的交通体系与休憩系统。今天,历史走了一个“之”字形,街道重新回到市民的身边,步行街(区)——作为一种富有活力的街道开敞空间——已成为现代城市设计中最基本的要素构成之一。
四、公园型城市公共空间——主题公园。
(一)概念的起源。
一般认为是主题公园起源于荷兰,后来兴盛于美国。荷兰的一对马都拉家族夫妇,为纪念在二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独生子,而兴建了一个微缩了荷兰120处风景名胜的公园。此公园开创了世界微缩景区的先河。1952年,开业时随即轰动欧洲,成为主题公园的鼻祖。
华特·迪士尼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兴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现代大型主题公园——迪士尼乐园,于1955年7月17日正式开幕。迪士尼乐园将迪士尼电影场景和动画技巧结合机械设备,将主题贯穿各个游戏项目。由于能够让游客有前所未有的体验,结果即风靡了美国,再传到全世界各地。
(二)分类及特点。
根据旅游体验类型,主题公园可分为五大类,分别是:情境模拟、游乐、观光、主题和风情体验。主题公园有如下特点:主题具有独特性,每个主题公园都拥有一个很强烈的主题特色。主题公园里的景观规划设计以及游乐设施都要配合这个主题。一个鲜明而具有独特性的主题,可以给游客带来一种新奇的体验感觉,这就是一个成功主题公园所具有的核心竞争力,也是该主题公园的标志;投入高、占地面积大,主题公园的投入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大面积的用地。中国主题公园投资额在l亿元人民币以上的有142个,超过20亿元的有12个。如深圳欢乐谷投入资金10亿元人民币,总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游乐产品要精致化,主题公园设计必须要符合该公园的主题,一切景观和游乐设施尽量围绕这个主题展开。而一个成功的主题公园的设计施工无不精巧。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高科技越来越多的运用于主题公园产品设计创造。高科技的游乐产品,将是未来主题公园创造娱乐空间的发展趋势。
(三)以合肥环城公园为例谈主题公园功能。
环城公园是在原围绕合肥老城区一周的旧城墙基础上修建而成的多功能,开放式公园。合肥市环城公园的建设始于上世纪50年代,1984年全面展开,环绕老城区的绿带造就了城市“翡翠项链”的美誉,1986年被国家建设部评为中国优秀设计、优质工程一等奖。环城公园生态综合治理自2000年开始,本着保持风格、完善功能、优化环境、挖掘文化的原则,通过污水处理回用、沟通水系、河道清淤、生态型驳岸、绿化的调整与扩建、增加地被以及配套设施的建设等综合治理,形成了水清林绿、莺飞草长的生态环境走廊,为改善合肥市的人居环境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因此城市主题公园应该具有以下社会文化,经济及环境三个方面的功能。城市公园是城市的起居空间,作为城市居民的主要休闲游憩场所。其活动空间、活动设施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大量户外活动的可能性,承担着满足城市居民休闲游憩活动需求的主要职能,这是城市公园的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功能,它为周围居民提供了很好的社会文化活动场所,随着文化活动的展开,不仅陶冶了市民的情操,提高了市民的整体素质,形成一种独特的大众文化,推进了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其次,主题公园的修建其显著作用是能使周边地区的地价和不动产升值,吸引投资,推动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另外,公园还承担着维持城市生态平衡的功能,主要是靠绿化来完成,比如合肥环城公园具有大面积的绿化,整个西山景区被森林环绕,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在防止水土流失,净化空气,滞尘,调节气候,降温,防风引风以及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生态功能,同时还能美化城市景观,具有增进社会交往,提高市民意识等功能。
五、区域型城市公共空间——cbd(centralbusinessdistrict)。
(一)概念及发展。
cbd,中央商务区。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其概念最早产生于1923年的美国,当时定义为“商业会聚之处”。随后,cbd的内容不断发展丰富,成为一个城市、一个区域乃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枢。国外cbd建设已经比较成熟。纽约曼哈顿cbd、巴黎拉德方斯区、加拿大多伦多、日本新宿副都心、德国法兰克福、澳大利亚悉尼、伦敦、新加坡等大都市已经在上世纪后半叶基本形成。国内cbd经历了建设起步和发展建设阶段,现在达到一个调整提高阶段。1992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cbd的相关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实践上,国内的多个大城市以政府为主导提出cbd规划构想。2003年,40多个城市包括一些县级市提出要建自己的cbd;到2009年,全国已经70多个城市提出兴建自己的cbd。有cbd已经成了城市化中的一个新时尚。
(二)分级及构成要素。
一级cbd:包括高端服务业(如银行业、保险业、政府和总部等)集聚形成的传统cbd,主要位于城市中心区的公交枢纽地区。
二级cbd:新型的服务业(如公司总部、媒体、广告业、公共关系和设计业等)在距离核心区5-8公里范围内集聚形成的新型cbd。
三级cbd:由特定的专门化功能(如教育、娱乐和运动、展览和会议等)在距离核心区35-65公里范围内集聚形成的专门化cbd。
构成要素如下:
第六,cbd具有最高的服务集中性(serviceintensity)。cbd所提供的服务,涵盖经济的、行政的、管理的、娱乐和文化的服务多个方面。
结语: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要做到:关注民生,回归大众;强化整体,构筑系统;优化生态,协调自然;功能多样,汇集活力;通达顺畅,步行为先;尊重文化,提升品位;精做细部,宣导人性;鄙弃克隆,倡行创新。将广场型,街道型等类型的城市公共空间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规划设计,从而达到建设现代化环境友好型城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城市景观设计方法》(德)普林茨著李维荣译天津大学出版社。
[2]《环境艺术设计与理论》赵之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3]《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吴志强李德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地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管理要求,或者直接对建设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
2. 修建性详细规划
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3. 城市规模
衡量城市大小的数量概念,包括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地域规模两种指标,通常人口规模是衡量城市规模的决定性指标。
4. 城市人口规模
在城市地理学研究及城市规划编制工作中所指的一个城镇人口数量的多少(或大小)。一般指一个城镇现状或在一定期限内人口发展的数量,后者与城市(镇)发展的区域经济基础、地理位置和建设条件、现状特点等密切相关。
5. 城市绿地
广义的城市绿地,指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种绿地。
狭义的城市绿地,指面积较小、设施较少或没有设施的绿化地段,区别于面积较大、设施较为完善的“公园”。
6. 城市景观规划
满足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审美的需要,对城市各项景观要素采取保护、利用、改善、发展等措施,为城市发展提供从全局到个案,从近期到远期的总体性政策要求。
7. 绿地指标(三项)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城市中居民平均每人占有公共绿地的数量。
绿地率: 城市中各类绿地面积占城市总面积的百分比
绿化覆盖率: 城市绿化种植中的乔木、灌木、草坪等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占城市总面积的百分比。
8. 城市用地
指按城市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划分的各类用地的总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城市用地一般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化用地、水域、特殊用地和其他用地等。
9. 城市规划区
我国《城市规划法》第三条指出:本法所称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
10. 城镇体系规划
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
11. 区域规划
是为实现一定地区范围的开发和建设目标而进行的总体部署。
广义的区域规划指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进行总体部署(包括区际和区内);包括区际规划和区内规划,前者主要解决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或区际分工协作问题,后者系对一定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布局进行全面规划。
狭义的区域规划则主要指一定区域内与国土开发整治有关的建设布局总体规划。
1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是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
13. 城镇体系
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镇群体
14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对城市辖区范围内各种不同功能的干道、支路、广场以及附属交通设施所组成的交通运输网的规划。
15交通规划
城市道路系统中交通干道在城市用地面积中所占的比例,通常用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面积内平均所具有的干道长度表示。
17道路红线
一般是指道路用地的边界线。有时也把确定沿街建筑位置的一条建筑线谓之红线,即建筑红线。它可与道路红线重合,也可退于道路红线之后,但绝不许超越道路红线,在红线内不允许建任何永久性建筑。
18道路绿地率
道路红线范围内各种绿带宽度之和占总宽度的百分比。
19城乡一体化
规划学者是从空间的角度对城乡结合部做出统一的规划,即对具有一定内在关联的城乡物质和精神要素进行系统安排。
20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
一年内城市人口因出生和死亡因素的消长,导致人口增减的绝对数量与同期该城市年平均总人口数之比。
21. 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在一定时期内发展的计划和各项建设(或各项物质要素)的总体部署。是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第一阶段,也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22 道路宽度
在城市规划中是指:只包括车行道与人行道宽度,不包括人行道外侧只沿街的城市绿化等用地宽度,主要由交通量来决定。
23 路幅宽度
在建筑设计及其城市规划中是指:路幅宽度是指道路红线之间的宽度,是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宽度的总和。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大全》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1.构成领导活动的三个层面是指( )。
a.上级领导、领导、下级负责人
b.行为、影响、活动
c.领导者、被领导者、领导活动
d.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
答案:d 领导者、被领导者和环境构成了领导活动的三个层面,其活动成果是这三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
2.现代行政管理首先强调的功能是( )。
a.管理功能
b.服务功能
c.维持功能
d.发展功能
答案:b 我国《宪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一切国家行政管理机关,要努力为人民服务,故选b。
3.在行政活动日益复杂和专业化的今天,行政沟通显得尤为重要,下列不属于行政沟通作用的是( )。
a.它是行政和行政管理之间连接的纽带
b.它是有效决策的依据
d.它能改善人际关系和组织气氛
答案:a a选项不是行政沟通的作用。
4.行政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管理权的存在与行使必须( )。
a.依据宪法,符合宪法,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b.依据法规,符合法规,不得与法规相抵触
c.依据规章,符合规章,不得与规章相抵触
d.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答案:d 行政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管理权的存在与形式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5.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为( )。
a.管理者的权利和义务、被管理者的权利和义务
b.国家行政机关的权利和行政管理相对人的义务
c.国家行政机关的权利和义务、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
d.国家行政机关的义务和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权利
答案:c 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必须履行的义务。它包括国家行政机关的权利和义务,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
6.合理性原则与合法性原则的关系为( )。
a.合法性原则适用于行政法的所有领域,合理性原则则适用于自由裁量权领域
b.合理性原则适用于行政法的所有领域,合法性原则则适用于自由裁量权领域
c.合理性原则与合法性原则均适用于行政法的所有领域
d.合理性原则与合法性原则均只适用于行政法的自由裁量权领域
答案:a 因为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管理权的存在与行使,必须依照法律、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而合理性原则的产生是由于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因此可推出答案为a。
7.下面四个选项中,错误的是( )。
a.行政法律关系首先是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其次才体现双方当事人的意志
c.行政法律关系只能发生在国家行政管理过程中
d.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必须要主体和客体双方均表示意思
答案:d d项应改为: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只需主体一方意思表示即可成立。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主体双方处于不对等地位,行政机关一方对行政相对方处于领导、命令、单方面行为产生行政法律关系的地位。
8.下面四个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a.只要达到行政法律责任构成的四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就可以构成行政法律责任
b.追究行政违法行为的行政法律责任,必须严格按照行政法办事
c.确定和追究行为人的行政法律责任时,必须全面衡量
答案:a 因为构成行政法律责任的四个条件是相关一致的,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能构成行政法律责任。所以,确定和追究行为人的行政法律责任时,必须全面衡量。
9.下面有关行政复议代理人的叙述,其中说法有误的一项为( )。
a.代理人只能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而不能以自己的名义参加复议
b.代理人参加复议的目的是维护被代理人的权益,而不是为了维护自身权益
c.代理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代理人承担
d.代理人只能代理当事人一方而不得同时代理争议双方
答案:c 代理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
10.将行政行为划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其划分标准是( )。
a.行政行为的主体不同
b.行政行为的客体不同
c.行政行为的方式和作用不同
d.行政行为的结果不同
答案:c 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是按行政行为的方式和作用不同划分的。
11.行政复议程序的先后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a.受理审理申请决定
b.受理申请审理决定
c.申请受理审理决定
d.申请决定受理审理
答案:c 行政复议程序通常包括行政复议的申请,受理、审理、决定四个环节。
12.城市规划管理决策优化,就是要不断地从传统决策向现代化决策转变,科学的决策结构应该包括( )。
a.支持系统,咨询系统、评价系统
b.信息系统、智囊系统、决策系统
c.监督系统、反馈系统、评价系统
d.支持系统,信息系统、决策系统
答案:b 信息系统是及时获得准确可用信息的关键;智囊系统是决策的组织保证;决策系统是决策的核心。
13.如果城市规划管理的管理对象是城市规划项目,那么被管理者是( )。
a.政府部门
b.建设单位
c.施工单位
1、城市与城镇体系:城市是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在我国是指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城镇体系(urban system)也称为城市体系或城市系统,指的是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中,由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联系密切,互相依存的城镇的.集合。它以一个区域内的城镇群体为研究对象,而不是把一座城市当作一个区域系统来研究,城镇体系具有整体性、等级性或层次性、动态性。
2、城市职能与城市性质:城市职能是城市科学里的专门术语,指某城市在国家或区域中所起的作用、所承担的分工。
城市性质是指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指各城市在全国城市网络中的分工和职能。
3、道路功能与道路断面:
4、城市功能分区与城市总体布局:城市功能分区是将城市中各种物质要素,如住宅、工厂、公共设施、道路、绿地等按不同功能进行分区布置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城市总体布局是指城市物质环境的空间安排,如城市功能分区、各区与自然环境(山、河湖、绿化系统)的关系,以及主要交通枢纽、道路网络与城市用地的关系等。
5、城市形态与城市结构:城市形态是城市整体和内部各组成部分在空间地域的分布状态。
城市结构是构成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主要要素,在一定时间形成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与相互制约的关系。
6、城市建成区与城市规划区:城市建成区是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
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7、田园城市与卫星城:
卫星城是指在大城市市区外围兴建的、与市区既有一定距离又相互间密切联系的城市。
8、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区域规划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对国民经济建设和土地利用的总体部署。
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简述居住用地规划的原则协调与整合城市总体功能空间与环境欢喜、尊重地方文脉及生活方式以人为本、提高生态效应、遵循相关的用地与环境等规范与标准提高土地效用保证环境质量、提供好的社区环境与设施支持。
居住用地规划要作为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组成部分,协调与整合城市总体的功能、空间与环境关系,在规模、标准、分布于组织结构等方面,确定规划的格局与形态;居住用地规划组织要尊重地方文化脉络及居住生活方式,体现生活的秩序与效能,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居住用地的规划,要重视居住地域同城市绿地开放空间系统的关系,使居民更多的接近自然环境提高居住地域的生态效应;居住用地规划要遵循相关的用地与环境等的规范与标准,在为居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的前提下,确定建筑的容量、用地指标,并结合地理的、经济的、功能的因素,提高土地的效用,保证环境质量;城市居住地区作为定居基地,具有地域社会即社区的性质,居住地由规划要为营造安定、健康、和谐的社区环境,提供空间与设施支持。
列举居住区文化商业服务中心的布置方式关键词:沿街线状、独立地段成片集中、综合。
(11)。
沿街现状布置。
这种布置方式应根据道路的性质和走向等综合考虑。
在交通过于繁忙的城市交通干线上一般不宜布置。在沿城市主要道路或居住区主要道路布置时,如交通髢不大,可沿道路两侧布置;当交通量较多时,则宜布置在道路一侧,以减少人流和车流的相互干扰。道路的走向也影响建筑的布置,如当道路为南北走向时.往往产生建筑朝向与沿街面貌要求之间的矛盾,尤其是采用住宅底层商店的形式时更为突出。在这种情况下,一般应在保证住宅有良好朝向的前提下考虑沿街建筑群体的艺术要求。当公共建筑布置在道路交叉口时,应注意人流和车流的合理组织,一般不宜把有大骨人流的公共服务设施布置在交通量大的交叉口。可布置一些吸引人流较少的公共服务设施,并将建筑适当后退,留出小广场,以作人流集散的缓冲。
沿街线状布置公共服务设施,应根据其功能要求和行业特点相对成组集中布置。对一些吸引人流较多且时间集中的项目,如饭店、影剧院等,必须保证有足够供人流集散用的人行道宽度和车辆存放的场地。沿街线状布置公共服务设施时,车行道与人行道圾好用绿带分隔,以保证行人的安全,并减少灰尘和汽车噪声的干扰。
为了充分保证居民的安全和创造一个富于生活气息的居住区中心,宜采用步行街的形式。
(22)。
独立地段成片集中布置。
独立地段成片集中布置公共服务设施时,也应根据各类服务设施的功能要求和行业特点成组结合,分块布置,在建筑群体的艺术处理上既要考虑沿街立面的要求,又要注意内部空间的组合以及合理地组织人流和货流的线路。
(33)。
沿街和成片集中相结合布置。
城市土地使用性质分类:主要包括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绿化用地等。
城市土地兼容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指不同的使用性质在同一地块上共处的可能性,反映了不同使用性质的土地之间亲和与矛盾的程度;其二是指在同一地块中多种用地性质选择的多样性和置换的可能性,反映了该地块的周围环境对其的约束关系。
意义:城市用地分类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有利于土地的利用和管理,在不同城市,不同规划方案之间可以进行类比,以及便于规划之后表的定量与统计。土地兼容性控制可以提高城市规划的弹性、活力和可操作性。
邻里单元组成原则1.规模:以一所小学所服务人口提供住房,用地面积由人口密度来定。目的使小孩上学安全。
2.边界:周边以城市干道为界,避免过境交通从居住单位内穿越。
3.开放空间:提供一系列小公园及娱乐空间构成的开放空间系统,以满足特殊人群和小孩身心发展。
5.当地商店:为邻里单位人口服务,自给自足。
6.内部道路系统:利于邻里内部交通的道路系统。
出入口不能与干道对面邻里单位出入口相接。
应用邻里单位有宽阔的边界和内部街道形式,有助于实现社区目标(社区归属感、认同感、责任感与尊重感。
二战后,苏联和欧洲把邻里单位的概念进一步发展为小区规划理论,规模不限于小学的服务能力,用地边界发展为以城市干道及自然地形为界,公共建筑的项目和规模也相应扩大。
我国的小区规划模式是在邻里单位概念和苏联小区规划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图解。
姓名:班级:学号:专业:
学院:
指导老师:
日期:2013年4月20日
中国城镇化道路的选择。
摘要:城镇化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又是经济加速发展的推动力;在加速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种种误区,并因此带来诸多后遗症,必须来取相应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关键词:小城镇化;小城镇化道路选择。
发展小城镇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应当统筹规划,综合清理。由于在当前小城镇化建设中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持,在小城镇化道路的选择上,陷人了种种误区应当予以澄清,并采取相应对策。
一、误区之一:建设小城镇就是农田变作坊,瓦房变楼房由此产生了小城镇建设出现的以下几种现象:
(一)乱占耕地,盲目建厂。
有些乡村不考虑当地的资源和人口素质等状况,把耕地都建成了厂房;而厂房又建得像小作坊,建成后又无法良好运作。更有甚者,大搞运动,强迫农民出工出劳,“创造”城镇,结果是毁了农业又造不起工业。
(二)不顾实际,拔苗助长。
(二)布局混乱,规划滞后。
城镇建设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用今天的眼光来建设小城镇,还不等小城镇建设起来就已经落后。当前有不少地方的小城镇建设仍然缺少规划,甚至没有规划随处可见“三无”城镇,即规划无特色、建筑无风格、环保无举措。小城镇建设成了“大杂烩”,生活区、生产区、休闲区全都在一块商业区、娱乐区都往一个中心挤,垃圾无人清理,这对长远发展十分不利。
二、误区之二小城镇建设就是把人口集中,让农民进镇。
由于这种片面思想使某些乡政府不用间接手段调节农民进镇数量和速度,而是直接命令式的搬迁和盲目地鼓动、误导结果又导致了下列现象的出现。
(一)盲目进城,大批失业。
小城镇建设需要大批农民进城,有些地方在城建时大力建市场,使农民进城后各就其位。但是也有一些地方人为造城,硬性指派迁人城镇追求“聚集效应”。既没有考虑农民进镇后的就业问题,又不在改善经营环境、培育市场主体、举办实业上下功夫,而仅仅在造声势上做文章。造成进城农民生计无着落,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潜在因素或出现农民退镇返村。
(二)浪费土地,耗费资金。
离土不离乡的农村“农民工”,一旦被划成市民,就在自家地上建起了住宅,占地少则七八分,多则一亩,大大浪费了可居住面积,而住宅一旦建成,便是积重难返,阻碍了小城镇的进一步发展。同时,盲目进镇的农民自发兴办的非农产业,由于资金分散难以形成一定的规模效益,从而使资金的使用成本增高,增值率降低。所以兴办小城镇应是在政策推动下,乡镇企业集中到一定程度,农村自觉有序地流人城镇,而不应当是利用行政手段“建镇”。
(三)保险滞后,缺乏保障。
农民离开土地进人小城镇面临务工经商的压力。一方面,劳动力转移制度不健全,现行政策,户籍制度,土地经营制度等改革不配套,使本来就脆弱的农民承担了完全的市场风险。另一方面,对小城镇的社会保障和生活服务体系,如住房制度、医疗制度、就业制度、教育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都还存在一定的缺陷,造成进城农民的社会保障“断档”。农民的后顾之忧不能较好地解除,是小城镇建设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误区之三:效率的“绝对”优先。
一切以经济建设先行,其它的以后再慢慢考虑,于是忽略得最多、政府最无暇顾及的是—环境。如果在发展小城镇的一片呼声中,引进严重污染的项目,虽然工厂暂时“冒了烟”,机器“转了圈”,一旦造成污染影响了生态平衡,达到人们无法接受程度,再反过来治理污染那就要花很大的代价,将远远超过污染项目本身所产生的效益。
四、走出误区的若千思路。
由“村落”改变为标志人类文明的“城市”是一种巨大的进步,是自然与人类,落后与文明,“自在”与“他在”的激烈碰撞,须正确处理好各种碰撞和冲突。先哲先贤有“天时,地利,人和”之说,小城镇建设也应“天时”之要求,择“地利”而为之,更为重要的是,人作为小城镇建设的主体,必须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念,探索实现城镇化的正确道路,避免再现城市发展以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为代价的悲剧。
(一)应该明确村镇发展的方向不能是绝对城市化。
因为相对城市而言,村镇均是地域范围较小的居民点,它不可能具备多元化的现代功能。更主要的是它负有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经营任务。小城镇的根本目的在于在乡村和城市间建起技术,信息、资金流通的渠道和桥梁,为农业的现代化提供动力。
小城镇能否持续发展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1)能否同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2)能否吸引城乡生产要素的适当集中;(3)能否带动周边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这就决定了小城镇建设必须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统筹规划。从宏观上讲,小城镇的布局必须科学合理,应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诸如人口、资源、交通、通讯、经济结构特点以及市场发展前景等建设小城镇,不能根据现在的行政区划,乡乡建镇,一哄而上,遍地开花,不切实际地贪多求快,否则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效益的下降。同时,应当修订设镇标准,增加对建镇的外部环境、服务设施等指标的考核。根据以前设镇中出现的基础设施滞后和盲目攀比等问题,需要增加硬环境指标,以便依法对设镇质量和数量进行调控。同时制定产业政策鼓励轻工业、服务业、旅游业的发展,限制重工业和带污染项具的开发。
(二)改革投融资体制,实行主体多元化。
以前的小城镇主要依靠政府的投人,但由于财政压力大,各级政府用于小城镇建设的资金非常有限,因而难以支撑大范围的小城镇发展,在今后的小城镇建设中,各级政府给予资金支持仍是必要的。但政府资金的投放重点应当集中到诸如供水、供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上,以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得到集中利用。除政府支持之外,解决小城建设资金问题的根本之道是要逐步建立小城镇建设的多元投资体制,吸收各种投资主体参与小城镇的综合开发。其中包括各类开发公司、工商企业和城市广大居民尤其要注意吸引农民参与进来。
(三)小城镇的发展要同体制改革结合起来。
小城镇的建设从一开始就应注意使经济和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都按新体制运作,避免出现“新城镇,旧体制”的现象。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1)改革土地制度杜绝土地无偿使用。一方面要从保护耕地出发,制定农村非农用地规划,以利于小城镇发展过程中土地的集约使用。另一方面还要探索农民进城身份转变后原有耕地使用权的流转制度,以利于提高农业劳动力的生产效率。(2)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应大力推进小城镇的户籍改革,对于有稳定收人、稳定就业和稳定居住场所的迁移人口应允许登记本地常住人口,并逐步实现城乡户口的一体化管理,取消就业的歧视性政策限制,为农民进入城镇创造条件。(3)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目前全面实行社会保障的条件尚不成熟,现实的最佳选择是对进人城镇而无城镇户口的农民的耕地承包权进行一定时限的保留,以此作为他们的基本生活保障,为进入城镇的农民解决后顾之优。
(四)小城镇的发展要同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进程相协调小城镇的发展离不开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而农村二、三产业的主要推动力量来自乡镇企业。因此应把乡镇企业和发展小城镇结合起来,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分散在村里的企业逐步搬迁到城市来,吸引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到镇上来办企业。
(五)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要与自然环境,资源环境友好相处,使之步人良性循环、协调发展的轨道,最根本的就是要确立“人是自然之子”的现代生态观念,承认自然界本身具有发展权。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充分考虑自然成本。进一步说,在行为准则方向上应当要求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都要注意代际平等和代内平等,体现整体长期发展。代际平等指当代人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后代人的发展为代价;代内平等是指任何地区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别的地区的发展为代价。小城镇作为开发的热点,在保持一个比较高的发展速度的同时,还应当考虑小城镇的发展后劲和发展的均衡性问题。具体地来说,要建立一个资源节约型的经济体系,包括:农业生产以节地节水为中心;工业生产以节能节材为中心;生活服务以适度消费为中心。
环境保护方面要加强城镇环境综合治理,改造现有生产技术,走“洁净生产”和“绿色技术”的道路,谋求资源开发,加工,消费与还原的良性循环;大力值树造林,推广生态农业;保护水资源,控制大气污染和防止噪声污染,引进治理污染工程和净化技术。
总之,小城镇发展方向的主导因素是人,当人的发展目标与自然发展目标相协调时,人才能最终享受到文明的生活环境,才能健康地生活下去。所以,在城镇建设中必须树立起一种生态理念,即:系统内耗的最小化系统扩张的理性化,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协调化。
参考文献。
1.人类第一次大分工:原始群落中产生了从事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
2.3.4.5.人类第二次大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有了剩余产品就产生私有制,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也就逐渐解体,出现了阶级分化,人类开始进入奴隶社会。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度时期出现的城市是有着商业交换职能的居民点。
6.城镇化是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和过程。
7.城镇化水平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8.人口按从事的职业一般可以分为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第二第三产业人口),按目前的户籍管理办法分为城镇人口和农业人口。
9.城镇化分为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
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时,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60%或以上(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10.截止2009年,全国城镇人口按统计口径已达6.22亿,城镇化水平46.6%。
11.中国城镇化已经步入城镇化加速发展的第二阶段。
12.直到2030~2040年,中国的城镇化才会真正达到稳定阶段,届时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将达到城镇化稳定期70%~80%的一般水平。
第二章。
13.春秋战国之际的《周礼考工记》记述了周代王城的建设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15.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大量可见“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观念。16.17.18.19.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强调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强调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是马托斯。莫尔在16世纪提出的。“田园城市”的理论是英国人霍华德在1898年提出的。今天的规划界一般都把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提出作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
20.29页。
21.31也。
22.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四大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行。
23.邻里单位是美国人佩里提出的。
24.全球城市区域是在高度全球化下以经济联系为基础,有全球城市及其腹地内经济实力较雄厚的二级大中城市扩展联合而形成的独特空间现象。
25.城市规划面临的城市发展趋势:城市全球化、区域一体化、信息网络化、全球城镇化。
第三章。
26.规划法规系统是规划行政体系、规划技术系统和规划运作系统的法律固化总和。
27.城市规划的法规体系包括主干法及其从属法规、专项法和相关法。
28.“一书两证”制度: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四章。
列决策保证既定目标在未来能够得到实现。
30.近20年来,永续发展正在逐渐成为城市规划的基本价值观。
31.永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32.三个和谐:人与自然的环境和谐、人与人的社会和谐、历史与未来的发展和谐。
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不仅基本生存与发展的条件能够得到满足,人类还可以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得到更大的愉悦。
34.当个方面冲突最小化到一定的程度,这样的城市可以称之为“永续城市”。永续城市构成了“和谐城市”的基本面,也就是社会、环境和经济各自发展,不相冲突。当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从不冲突上升到相互协同,、实现了人与人的社会和谐,人与自然的环境和谐、以及历史与未来的发展和谐,这样的城市可以称之为“和谐城市”
第五章。
35.城市发展及其空间规划受到生态。经济、社会、文化、技术等基本要素的共同影响。
36.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1,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其主导作用的人工生态系统。
2,城市生态系统是物质和能量的流通量大、运转快、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
3,城市生态系统是不完整的生态系统。(缺生产者和分解者)。
4,城市生态系统的人为性,开放性和不完整性决定了它的脆弱性。
37.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生产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播。
第六章。
38.规模经济、范围经济(103页)。
39.城市人口是指城区(镇区)的常住人口,即停留在该城市(镇)半年以上,使用各项城市设施的实际居住人口。
第七章。
活品质的提高。
之和便是城市人口的增长值。(119页)。
第八章。
42.城市文化:广泛的文化指普遍的物质生产、社会关系和精神生活:生产力(经济活动)。
43.文化的三个层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44.文化的类型:物质环境、制度环境、人文环境。
第十章。
45.一般城市规划分为城市发展战略和建设控制引导两个方面。
46.建设控制引导性的规划根据不同的需要、任务、目标和深度要求,可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建设性详细规划。
47.城市规划的内容(3)划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
第十一章。
外,由于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活动而赋予的土地特性)。
49.影响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自然条件是多方面的,如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等、组成的自然环境要素有地质、水文、气候、地形、植被以及地上地下的自然资源等。
50.用地评定的分类:一类用地,是指用地的工程地质等自然环境条件下比较优越,能适应各项城市设施的建设需要,一般不需或只需稍加工程措施既可用于建设用地。二类用地,指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能修建的用地。三类用地,指不适于修建的用地。
类。
第十三章。
重点和战略措施等内容。
作的要求。(259页)。
用是城市职能的基础,城市与外部(区域或其他城市)的联系和作用是城市职能的集中体现,城市是外部作用于内部功能相统一的整体。
55.城市性质指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负担的主要职能。
城市性质代表了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
56.城市规模指以城市人口总量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包括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两个方面。
布局的城市可划分为组团状、带状、星状、环状、卫星状、多中心与组群城市等多种形态。
第十四章。
58.容积率:是衡量土地使用强度的一项指标,英文缩写far。
60.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平均层数。
行控制。主要包括退线距离和腿界距离两种。
扰。扩大到整个城市,通过对各个地块的交通活动控制,可以正确引导城市的交通需求和影响城市的整体出行结构。(2)通过对城市环境保护相关指标的控制,可以维护城市生态系统,提升城市整体环境容量,为人们的优质生活提供良好的外部自然环境。(3)在控制中通过对行为活动的控制,可以促使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降低城市整体运营成本,实现城市的永续发展。
第十五章。
路系统。(2)按交通性质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3)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作量。(4)要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的要求。(5)要满足各种敷设管线及与人防工程相结合的要求。
64.大部分城市道路的三级划分:(1)主干道全市性干道(2)次干道区干道(3)支路街坊道路。
65.城市道路宽度有路幅宽度和道路宽度两种含义。
66.路幅宽度指道路红线之间的宽度,是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宽度的总和。道路宽度指包括车行道与人行道宽度,不包括人行道外侧沿街的城市绿化等用地宽度,主要由道路的功能来决定。
67.城市道路横断面的基本形式:一块板、两块板好三块板。
68.城市客运交通由步行、自行车、摩托车、小汽车以及公共交通几部分组成。
69.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是我国城市客运的只要交通方式。
了加速物资流通而发展起来的新型运输产业。可分为地区性货物流通中心、生产性货物流通中心、生活型货物流通中心。
第十六章。
71.城市大气环境污染控制方案:可以从宏观战略。中观战略和围观战略控制三个层次制定城市大气环境保护措施。1,宏观战略首先是调整城市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其次从改变观念、革新技术以及建立相关机构等方面着手,加强清洁生产意识,提高清洁能源使用率,推进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从而减少大气环境污染。2,中观管理主要是对本地经济格局、工业布局、景观格局等方面的调整优化,最终建立生态经济发展模式。3,围观控制主要是加强大气环境污染的末端治理,特别是重点污染工业、企业的末端治理。
弃物-再生资源”组成的循环反馈型流程,使物质和能源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环境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从源头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再利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在于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要求产品和包装容器以初始形式多次使用,减少一次用品的污染;再循环原则属于输出端方法,要求物品完成使用功能后重新变成再生资源。
他绿地g5。
76.城市绿化率=(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之和*城市的用地面积)*100%。
第十七章。
78.城市基础设施是为物质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一般条件的公共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系统承担共给城市各类供水、排涝除渍、治污环保的职能;城市能源工程系统承担共给城市高能、高效、卫生可靠、的电力、燃气、集中供热等清洁能源的职能;城市通信工程系统担负着城市各种信息交流、物品传递等职能;城市环境卫生工程系统担负着处理污废物、洁净城市环境的职能;城市防灾工程系统担负着防、抗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减少灾害损失,保障城市安全等职能。
81.城市给水水源可分为地下水源和地表水源两大类。
82.选择城市给水水源的原则:1,水源具有充沛的水量,满足城市近、远期的发展需要。2,水源具有良好的水质。3,坚持开源节流的方针。4,水源选择要密切结合城市近、远期规划和发展的布局。5,选择水源还应考虑取水工程本身与其他各种条件。6,保证安全供水。
方,否则应考虑防洪措施。3,水厂周围应具有良好的环境卫生条件和安全防护条件,并考虑沉淀池、料泥及滤池冲洗水的排除方便。4,水厂应尽量设在交通方便、靠近电源的地方,以利于施工管理和降低输电线路的造价。5,水厂选址应考虑近、远期发展的需要,为新增附加工艺和未来规模扩大发展留有余地。6,当取水地点与用水地点较近时,水厂一般设在取水设施附近。通常与取水设施在一起。
84.管网的布置一般有两种形式:树枝状和环状。
敷设成环状,在允许间断用水的地方,可敷设树枝状管网。
制和不完全分流制)。
87.排水体制的优缺点:447页。
88.污水处理设施的选址要点448页。
学号:081001010006。
一、实习时间:2011年7月6日。
二、实习地点:金阳新区花溪青岩古镇。
三、实习目的和意义:
通过这次实习,使我们了解了城市体系;在现有体制下,如何规划和管理开发区使之能达到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使我们对城市和区域规划的模糊的理论变得清晰起来。使我们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虽然只有短短一天的实习,我们对城市的总体规划、城市的二、三产业分布与结构、城市开发区建设与管理等有了深刻的认识,从中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极大的开阔了自己的视野。为今后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这次实习,了解金阳新区的规划,同时,也是检验学生在校的学习下的成果,弥补课堂学习之不足。
四、实习内容:(1)金阳新区。
金阳新区建设概况:
金阳新区位于贵阳市中心区西南北面,距中心仅5公里,时空距离10—15分钟,是与中心区联系最便捷的片区。东临黔灵山脉,南接三桥马王庙,西靠百花山脉,北与白云区相接。交通、区位优势突出,贵遵、贵黄高等级公路及321、210国道穿境而过,贵阳环城高速公路全面覆盖,黔灵山路、北京西路等让新区与老城实现无缝链接,已经开工的贵广快速铁路和正在规划修建的沪昆、成贵、渝黔、湘黔、黔桂等快速铁路在此汇集,贵阳城际快速铁路、城市轻轨等从金阳始发,快捷、高效的现代交通道路网络正在形成。贵阳新客站和客运站的建设及启用,将使金阳新区成为一个纵贯南北、横接东西的交通枢纽和运输重镇。9年来,新区坚持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效能管理,建设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截止2009年底,通过市场化运作,累计完成投资545亿元。17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正向40平方公里拓展;随着贵阳奥体中心、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等一大批城市配套设施拟于2010年建成使用,城市功能正在完善。(2)了解贵阳新一轮总体规划内容:
在金阳新区的开发建设过程中,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思路,在贵阳城市总体规划、金阳新区分区规划的指导下,先后完成了金阳文化商贸区、实施建设区17平方公里的城市设计和金阳新区然气、给水、排水、消防、公共交通、环卫设施、城市道路、电力、电讯等专业规划的编制和审批工作,通盘考虑建筑、绿化、雕塑、环境、生态、交通、信息等各个方面的综合协调,强化精品意识,为金阳新区的基础建设和规划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区的居住区建设、大型公建项目,在规划上采取招标竞争的方式,按照建筑布局和建筑物要求体现时代性、地方性,注重艺术风格,展示生态型、园林式城市要求,获取最优方案,用于指导建设。
概况:青岩古镇,位于贵阳市南郊,距市区约29公里。它是贵州四大古镇之一,一座建于600年前的军事古镇。古镇内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的明清古建筑交错密布,寺庙、楼阁画栋雕梁、飞角重檐相间。悠悠古韵,被誉为中国最具魅力小镇之一。
青岩镇始建于明洪武十年(1378年),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明初,天启四年至七年(1624~1627),布依族土司班麟贵建青岩土城,领七十二寨,控制八番十二司。作为军事要塞和所占的特殊地理位置,其后数百年,经多次修筑扩建,土城垣改为石砌城墙,街巷用石铺砌。四周城墙用巨石筑于悬崖上,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城内3平方公里范围,文物景点近百处。九寺(九泉寺、慈云寺、观音寺、朝阳寺、迎祥寺、寿福寺、圆通寺、凤皇寺、莲花寺)、八庙(药王庙、黑神庙、川主庙、雷祖庙、财神庙、火神庙、孙膑庙、东岳庙)、五阁(奎光阁、文昌阁、云龙阁、三宫阁、玉皇阁)、二祠(班麟贵土司祠、赵国澍祠),以及青岩书院、万寿宫、水星楼、牌坊等,多为明清建筑,设计精巧,工艺精湛。青岩古镇人文荟萃,有历史名人周渔璜、清末状元赵以炯(贵州历史上第一个文状元)。镇内有近代史上震惊中外的青岩教案遗址、赵状元府第、平刚先生故居、红军长征作战指挥部等历史文物。周恩来的父亲、邓颖超的母亲、李克农等革命前辈及其家属均在青岩秘密居住过。
该镇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级文明市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农耕文化、饮食文化、革命传统文化底蕴,多民族聚居。全镇总人口中,汉族占总人口数的61%,少数民族占总口数的39%。少数民族人口中,苗族、布依族占绝大多数。经济以农业为主,林业为辅。以磷化工、建材、保健三大支柱产业为龙头的乡镇企业发展快速。2003年,全镇乡镇企业营业收入43063万元。依托丰富的历史文物资源和区域优势,旅游经济收入上升趋势明显,与乡镇企业互为补充,行成该镇两大经济支柱。
青岩古镇在贵阳市花溪南12公里处的213国道旁。它是贵州四大古镇之一。古镇四周筑有城墙,分内城和外城,用方块巨石垒砌,城墙上筑有敌楼、垛口、炮台。气势宏伟的定广门城楼与石板古道、古牌坊交相辉映。其实小镇有特色且有着深厚历史背景的建筑还有很多。爬上镇边一侧不算太高的山坡(当地人称黄家坡)可以鸟瞰小镇的全景,由于小镇并不是建造在一个平面上而是建造在高低不平的山坡面上,所以从高处望去,整个小镇的格局给人一种在别的古镇中难以看到的立体美感。寺庙、城门,这些主体建筑在袅袅炊烟缭绕中屹立着,向人们诉说着一个又一个的古老故事。让人诧异的是,小镇中除了众多的寺庙,竟然还保留着一座基督堂和一座天主堂。保护和利用方式:
编制规划,理清保护内容。规划是有序发展的龙头,是古镇建设保护的关键,是解决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好保护原有古镇风貌与发展经济,促进古镇资源的合理配置的重大问题。地方政府委托贵州省建筑设计院编制《青岩古镇保护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古镇保护的内容和具体对象,采取分级分区,“点、线、面”结合的方法进行。“点”是指对分散于古镇范围的历史建筑、文化古迹、革命名人住址、典型民居;“线”是今后的发展计划即城镇新区用地发展方向;“面”是将古镇划分为绝对保护区、严格控制区和环境协调区)编制《青岩古镇区旅游区规划》以及《花溪区青岩镇总体规划》等。依据《青岩古镇保护规划》,地方政府投资2069多万元,对12个项目进行修缮与抢救性修建,促进了古镇保护与旅游发展。
搞好建设,实施保护工程。青岩古镇现有5座城门、4条正街、26条小街巷,朝阳寺前的大坪为场坝,以此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整座城在布局设计上保持了我国古城的建筑风貌。因岁月沧桑,古镇许多文化建筑破坏严重,有的危在旦夕。按照规划抢救修复,强调“遵照规划、树立精品、机制创新”的原则,投资1600万元完成了万寿宫、定广门、慈云寺、寿佛寺、赵公专祠、文昌阁、北城楼等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景点的修复工程;投资500多万元分批实施了南街古驿道、北街、状元街、背街、下寨山步道及南出口古驿道等古街道的恢复建设工作;从2003年开始,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古镇典型民居和南北明清街的民居抢救修复工作。严格规划审批程序,采取以点带面,政府补助的方式,逐步进行了10多户民居修复改造工程,今年计划完成50户民居改造工作,“点”的保护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发掘文化内涵,提升保护价值。作为贵州省的一个历史文化名镇,青岩融中西文化于一地,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以及独特的人文生态环境。经过收集整理,提炼出青岩古镇独具魅力的三大文化现象:一是“全”,古镇虽小,但文化丰富,既有传统儒家的文化,又有“四教并存”的宗教文化;既有来自中原、江南的汉族文化,又有贵州世居的布依、苗族文化,此外还有汇集华夏诸多省份的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以及长征、抗战留存下来的革命文化等。另外,青岩古镇人才辈出:有《康熙字典》编撰之一,诗作传世的清翰林大学士周渔潢;有名振京华的贵州状元第一人赵以炯;有投身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者、辛亥革命先驱平刚等。二是“神”,古镇选址布局看似自然随意,实为用心独具,九寺八庙五阁二祠一宫一楼五门八座(现存三座)牌坊法天像地,立城像理,是中国古代风水营城理论的现实典范,充满着神秘的色彩,是研究我国古代传统建筑学的活教材。三是“霸”,古城墙用巨石依山而建,易守难攻,是贵阳市南部最近的最佳军事防御点,格局合理,镇外防御体系浑然天成,充分发挥了雄霸贵阳南大门的军事堡垒作用。文化是古镇保护的灵魂,将进一步收集整理材料,让更多的市民和游客认识古镇的文化内涵,充分动员全社会关注和保护古镇。
合理开发,发挥保护作用。开发与保护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古镇恢复建设伊始,镇党委、政府确定了以旅游产业为主导,带动全镇工业、农业、城镇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路,将旅游放在优先产业的位置上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围绕旅游服务、市场营销、文物管理、民族产品开发等项目,按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的模式,合理开发古镇的旅游资源。近年来,以政府主办、公司承办、社会参与的方式,利用“黄金周”、古镇民俗节气等时间,举办“古镇民间艺术游”、“民俗文化周”、“古镇庙会”、“元宵古镇灯会”、“中秋古镇赏月游”等旅游文化活动;借助电影《寻枪》的市场效应,组织《寻枪》原班剧组重游古镇活动等。旅游产业的兴起,促进二、三产业发展,镇财政收入年均递增20个百分点。群众得到了实惠,正逐渐意识到“增加收入靠旅游,旅游发展靠古镇”。因此,古镇保护与我们的切身利益相关,道出了保护工作的真谛,也只有更好地保护,古镇才更有希望发展。
强化管理,经营保护发展古镇。管理是保护的具体体现,建设与管理的同步推进是古镇保护的又一个重要原则。城镇管理对于我们而言,是一场新的考验,如何从农村管理向城镇综合管理转变,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强化领导,对古镇内违法违规建筑、文物景点、城镇环境卫生等实行综合治理。与此同时,继续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规划先行的原则,在严格保护古镇的同时,开发新区,抓好配套,以新区的开发来解决古镇保护工作中面临的社会发展带来的压力,合理布局旅游文化区、配套服务区、居民生活区、行政办公区等城镇分区,有效保护古镇;抓投入,着力改善历史街区的道路建设和管线下埋等工作,搞好污水排放治理的实施工作,多渠道争取资金,全方位筹措资金,搞好文物景点陈列和抢救修复工作,积极完善停车场、公厕、垃圾清运站等市场基础设施;在管好、建好、保护好古镇建筑的同时,注重古镇整体空间尺度的保护,实现古镇历史风貌格局的整体保护;抓机制创新,逐步实现管理权、所有权、经营权分离,各负其责的管理经营模式,变建设历史文化名镇为经营保护古镇,促进发展。
五、实习心得。
通过这次实习,使我们了解了城市体系;在现有体制下,如何规划和管理开发区使之能达到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使我们对城市和区域规划的模糊的理论变得清晰起来。通过城市与区域综合实习,使我们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通过一天的实习,我们对城市的总体规划、城市的二、三产业分布与结构、城市旅游、城市开发区建设与管理等有了深刻的认识,从中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城市规划应从整体、长远的角度出发城市是人们工作和居住的地方。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低矮,破旧的棚房被大量拆除,取而代之的是高楼大厦。随着房地产商加紧开发的脚步,城市的面貌被一天天地改变,直到面目全非,步入城市只能感觉到钢筋混凝土的森林。我国几千年来发展的城市文明一下子湮没在现代的钢筋混凝土之中。
找一座自己熟悉的城市,结合它的发展历程及目前正在进行的规划建设,发现这座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些规律,并用图文图文形式表达出来。
提交截止日:2009年4月30日。
要求:
1、用简图和文字描述结合表达,文字可以用word;
2、平时作业每位学生都必须按时交寄,交寄时间(按周历表)可以提前,但不得迟交。迟交者最后总平分成绩扣30分;(平时作业占考试总分的30%。)。
扬州未来城市布局调整的现实分析。
未来一二十年,是扬州城市化飞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城市布局的问题上如何深谋远虑、未雨绸缪,是关系到未来城市发展方向、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的重大战略课题。“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已明确将推进城市化作为扬州发展的战略重点,提出要“牢牢抓住各种机遇,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把扬州建设得更加富裕、文明、秀美”。在新的历史时期,积极探索、研究扬州城市化发展路径,充分发挥扬州“沿江、沿河、沿线”的区位优势,以“一区五园”为支撑,增强城市经济实力;以“一体两翼”为依托,拉开城市发展框架;以“一湖两古”为重点,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实现“古朴宜赏、生态宜居、秀美宜游”的“魅力古城”的城市化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加快扬州城市布局调整的有利条件。
观上也产生了城市布局调整的冲动。
第一轮区划调整,解决了市县同城、市区面积过小、城市发展受限的问题。区划调整前,扬州市市区面积是全省13个省辖市中最小的,多年来,扬州市区与邗江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相互渗透,邗江的一部分乡镇已经成为扬州市的重要组成部分。99年11月批准的扬州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规划区面积420平方公里,邗江蒋王、瓜洲等11个乡镇位于城市规划区内,是扬州市城市发展“西进南下”和实施沿江地区开发的重要方向。2001年,为加快扬州市城市化步伐,促进扬州市区和邗江县共同发展,决定撤销邗江县,设立邗江区。调整后,扬州辖4县(市)3区。总面积663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97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3平方公里。第一轮区划调整,解决了区域划分不合理的矛盾,为扬州做大、做强和下一步经济发展、城市布局调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扬州城市布局调整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东联西接”,拓展城区发展空间。
江都和仪征分属东西,犹如两翼,扬州要腾飞,必须插上这两只翅膀。所以,季书记曾经说过,扬州就是要“左右逢源、东西联动”。决定扬州城区走向的主要原因有三条,一是交通构造现状使然。扬州业已形成的“四横两纵”交通体系,决定了扬州城区未来的发展格局是“东连西接”,其中:宁启铁路扬州段、宁通高速横卧主城区,犹如双杠,东挑江都、西担仪征,加上逶迤东西的沿江高等级公路,三条交通干线,犹如三根骨架,把江都、仪征连接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西北绕城南接润扬大桥,一路北上东进,穿江都全境,其扬州境内部分与宁通高速一起成不出头“井”字状,构成扬州、江都、仪征境内主骨架,并且在江都境内与京沪线相交,如果未来能打通京沪高速和西北绕城西延伸线,则扬州城区交通脉络十分清晰,撇开江都,则扬州交通失去重要的一纵,犹如断腿,同时失去仪征、江都,则扬州犹如自断“左膀右臂”,而“东连西接”则扬州伸展自如,满盘皆活。第二、“东联”是扬州的现实需要。江都与扬州文脉相连,地域相接,特别是资源优势明显,其中,水系水网密布,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这里有闻名世界的引江水利枢纽工程和中国南水北调的源头。这里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000万吨,是江苏省石油和天然气主要产区。关键是这里有发达的水陆交通体系,京杭运河、通扬运河、盐邵河纵横交错,京沪高速公路、宁通高速公路等国家级和省级公路四通八达;正在扩建的江都港雄踞长江之滨,目前,江都城区已经与市区接壤,扬州对江都的政治、经济影响十分广泛,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城区,接轨是迟早的事。第三、西接是扬州城区拓展的战略需要。如今的仪征不但是一个全国重要的化纤、汽车、化工工业基地。更是宁、镇、扬“银三角”地区的几何中心,区域内有宁扬直达的三条快速交通系统和27公里的长江岸线,西气东输、鲁宁输油等两条管道在此过江。未来扬州要借势六合机场,还要规划建设宁扬快速城际轨道交通,仪征如果不能在区域上整合进来,就成为横亘在宁扬之间的一道槛,不但扬州向西发展的腹地不够,岸线资源也遭到分割。所以出于对未来城市架构的战略考虑,必须把仪征整合进来。
(二)、“西接南延”,策应南京经济圈。
扬州交通区位变化与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走向暗合,这促使扬州重新考虑在长三角经济区域中的定位。不少人把扬州的发展寄希望于上海的产业转移,着眼于接轨上海,但是,统计数据显示,南京与上海的经济联系强度指数仅为5.6,而苏州则高达19.5。上海辐射最好的地区是在100到200公里之内。上海对苏南地区的辐射前几年有明显的显现,近年来已经明显衰弱,对苏中、苏北地区尤其如此,实际上,苏南走的是外向型经济之路,苏中地区还没来得及接受上海的辐射,就已经成为商务成本的高地了。2001年,上海将虹桥机场的国际货运转移到上海浦东机场,对苏南的制造业的影响相当大,其物流成本平均上升了20%。03年4月,上海推出“173计划”,围绕松江等郊县173公里范围内建低商务成本制造业基地,用以吸引外资。这被视为是上海阻挡外资向苏锡常地区流入的信号。接着,宁杭高速一通,沪宁杭“大三角”基本形成并产生极化效应,苏南地区已经感受到压力并力图建立环太湖圈经济圈以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省政府也提出规划建设“南京都市圈”,意在发展苏中、带动苏北。但苏中好像并不领情,而相反,更多的城市热衷于挤进长三角。
宁镇扬地区城市历来山水相连、习俗相近、文脉相通、经济相系,特别是随着城市间高速公路的建成,城市间的经济和社会交往更加频繁。扬州重点产业集中在石化、汽车、纺织、电子信息和船舶等行业,而这几个产业,相邻的南京、镇江都各有千秋。汽车产业,扬州有12家整车生产企业,生产能力达12万辆(含底盘)。但是,仅以一两个企业为龙头,不可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离扬州仅1个多小时车程的南京,现有南汽、南京福特、南京长安、南京春兰、南京菲亚特等产业平台,政府亦在加大对汽车产业的扶持,力争到2010年实现100万辆整车生产规模。仅20分钟车程的镇江,也拥有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厂家近110家,年汽车销售达到58亿元,其规划面积6000余亩、总投资近60亿元的精功汽车工业园也正在建设中。此外,扬州的化纤、化工与扬子乙烯、南京石化等企业也关联密切。在城市架构上,润扬大桥的开通使镇江、扬州成为一座实实在在的双子城,宁扬之间沿江高速、宁通高速、长江三桥四桥的陆续开通,使得宁扬两地连成一体,“宁镇扬经济板块”在空间联系上更加紧密。这意味着,扬州很难跳出“宁镇扬经济板块”自成体系。扬州要加快发展,南京都市圈要提升经济能级,宁镇扬板块的整合显得尤为迫切。宁镇扬如果分崩离析,各打各的小算盘,则很可能在新一轮经济竞争中被各个击破。
(二)、“沿江布局”,呼应沿江开发。
先”的重大战略举措。
扬州新一轮规划强调的是组团式的发展,而不是简单的摊大饼,即形成扬州城区与仪征、江都两市“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一是在产业分工上要有明确的定位,要制定产业布局规划,明确发展重点,力争错位发展,不搞重复建设,达到调整和优化沿江生产力布局的目的。二是交通架构上要相互融合,互相对接,加快立体化道路交通体系建设,且具有前瞻性。三是城市功能分配上要相互协调,互为补充,各区的经济发展必须依托中心城区,加强与中心城区的联系,接受中心城区的辐射。四是要从城市组团的目标出发,深入开展相关规划工作:要编制全市沿江开发详细规划,并加强与全省沿江开发总体规划和南京、镇江等地的对接,深入研究沿江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岸线利用、港口经济、环境保护等重点内容,力争在详细规划中对沿江地区、重点是临江地区的每段岸线、每块土地使用性质做出具体规划;要编制岸线利用专项规划,建立岸线资源与利用的数据库,科学划分岸线利用功能区,促进岸线和港口资源整合,提高和放大岸线利用效率,带动纵深腹地发展;要打破“诸侯规划”,推动分区规划编制工作。各区县在规划时必须置身扬州主城区的发展,放眼长远,通盘考虑,立足扬州的大城市圈来进行各区县的规划;要明确分区发展目标和重点,保证沿江开发各项规划上下衔接、左右衔接、总体与专项衔接。扬州是有条件成为区域中心城市的,但需要将规模做大,从而辐射并带动周边的地区。沿江开发的发展战略可以使城市建设重心从老城区向外移动,使产业和人才等要素的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建设新城,形成“1+4”的发展模式。
(三)、区划调整,推进城区合理布局。
城市化是经济和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结构优化与升级在地域空间上的一种必然反映。在推进城市化的体制安排和政策取向中,行政区划的调整更带有全局性、联动性。对扬州来说,由于历史原因,市辖区的划分不很合理,有的区面积过大,有的区面积过小,而且布局犬牙交错,不利于城市建设的统一规划和城市管理,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经济社会事务管理任务的进一步加重,矛盾和问题越来越突出,需要在新增两个市辖区的基础上,扩展规模过小的区,调整乡镇布局过于分散的区,重新合理划分各市辖区地域面积,逐步形成完善合理的城市体系。
首先,要明确扬州主城区的特色定位。扬州主城区,除了政治、交通、商贸、文化、金融、会(博)展中心外,应主要承担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功能,其中特别重要的是城市旅游和文化保护的功能,要立足创造多样化的环境和景观,统筹保护有价值的文物古迹、人文景观和传统的街区格局和地段、生态景观和湿地资源、水资源等,发展和丰富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文化。“一湖两古”是扬州城区的优势资源,古城保护,古运河和瘦西湖-蜀岗风景名胜区的打造,需要区域上的整合,景区资源以及京杭运河南北端的水系资源也需要一体化经营和管理,地域分割不利于古城、古迹和生态景观资源的整体利用和保护。
其次、要超前进行基础设施改造。扬州经过近些年大规模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社会经济发展的保障能力大幅度提高。但由于过去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发展水平仍然比较低,有待进一步建设完善,尤其是综合基础设施系统建设应得到加强,更加注重城市资源的优化配置,更加注重为产业发展奠定基础,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由适应型向基地化、网络化、功能化方向转变。重点建设“两网”(快速交通网、信息通信网),完善和利用“两港”(现代化内河港和区域性航空港),显著提升城市物流、文化、旅游及其它诸方面综合功能。要有应对区划调整的基础设施建设预案,注意与江都、仪征两地基础设施的融合。要改善扬州城市基础设施的“瓶颈”,包括当前和今后的电力问题、水资源、土地资源等要素。扬州特别要注意以国际化的眼光超前建设扬州的城市基础设施,就扬州而言,有以下几个重点:宁扬、宁镇之间的交通通信建设进一步网络化(延伸一横:西北绕城、打通一纵:京沪和润扬二桥)、高速化(城际轨道、江底隧道);覆盖宁镇扬地区的集疏运体系;城市内部交通的大外环(区划调整后)和现在城区小内环(重点完善北环—瘦西湖湖底隧道,有条件预留轻轨);以生态景观资源、人文古迹、湖泊、江河水体保护为核心内容的环境保护设施。
第三、要充分利用中心城市对人口聚集作用。城市化本质上就是农民市民化,从近五年来全国人口迁移情况统计数字看,地级以上城市人口迁入率最高,平均净迁入率在千分之八以上,而县级市的净迁入率不足千分之二,所以近年来,扬州的一些小城镇发展速度明显降低,一些偏远乡镇甚至出现衰退的迹象,一些县城由于城市基础设施的落后以及就业机会不多,也出现了“空壳”现象,大量的农民愿意在扬州市区置业,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要适时、科学、稳妥地调整行政区划设置,构建适应我市城镇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框架,逐步把城市规模做大,从各地成功的经验看,有利于市区长远发展的比较好的市辖区结构模式是扇形放射式。相对于同心圆模式而言,扇形放射模式更好,各市辖区既有中心城区,也有外围郊区,都有可以进一步向外发展的空间。所以兼并乡镇要重点围绕城市中心区布点,有目的的建立卫星城和卫星镇,促进人口迅速向主城区和各城市副中心聚集。
三、扬州城市布局调整的几点建议。
四、方巷、甘泉三镇收入版图;邗江北进西延,将高邮的送桥、天山、郭集、菱塘,仪征的大仪、刘集、新集、朴席划归邗江,先把高邮湖部分湖面圈进市区,使高邮湖、邵泊湖连成一体,提前谋划“省管县”后邵泊湖以北出口问题,同时,仪征的大仪、刘集、新集、朴席划进后,既可以解决现有的腹地不够问题,也可以整合部分长江岸线,一旦仪征设区计划落空,也可把损失降到最低,如果近期还能把新城整合进来,则为最佳;为便于市区旅游资源的整合,打造中心城区核心竞争力,可将邗江的泰安、原属维扬的平山、城北、双桥划归广陵,与原属广陵区的老城区一带统一组合,设立旅游专属区。把维扬境内的瘦西湖、大明寺、观音山、鉴真纪念堂、汉广陵王墓、史可法纪念馆等名胜古迹与古邗沟、漕河、竹西公园、茱夷湾公园等,连同原属广陵的老城区,原属邗江的凤凰岛等生态、景观资源统一纳入旅游区管委会。
(二)、中期:以扬州主城为核心,把江都、仪征整合到扬州中心城市来,真正形成“一体两翼”的大城市发展格局,如果仪征、江都撤市建区可行,则可撤销维扬区,将现在的开发区、合并汊河、蒋王、瓜州、朴席、新集,成立瓜州区(暂定名),维扬区机构与现在的开发区合并,行政中心迁往瓜州,原维扬区所属乡镇划归邗江区管辖,原维扬区驻地划归旅游区管委会,这样,城市布点基本靠南,既呼应沿江开发,又利于下一步大交通格局形成,而一旦江都、仪征撤市设区成功,则需要对几个区原来的区域作进一步调整,部分乡镇需要作适当的回调,以保证几个区的人口、土地面积、经济总量整体相当,有效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形成竞相发展的态势。
(三)、远期、与镇江组建跨江组合型特大城市。扬州地处沪宁发展主轴边缘,规划中的五条城际轨道交通线没有一条与扬州相连,但如果跨江轨道交通打通,润扬二桥(连接京沪、公铁两用)得以实施,沿江“宁、通、沪高速(苏通与上海对接)”连通,则扬州可以尽得南北两条主轴之便利,成为两条主发展轴的端点城市,宁镇扬经济板块的中心城市,长三角辐射苏北、皖北经济腹地以及联系中原地区的节点城市,双子城的格局既有必要也成为一种可能,那么,南京如果直辖,则可考虑仪征部分并入(近期目标已有阐述),使其成为扬州与南京之间的缓冲带,江都则融入主城区,建立润扬大都市应成为首选。
总之,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城市在成长。扬州从20年前到现在,建成区发展了10倍,及早谋划、科学布局,将会对扬州城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扬州的古、文、水、绿、秀是特色,16.8平方公里的古城与古迹,自然风光与生态园林是未来主城区的灵魂,不可偏离;200多万亩的水面、143公里的古运河、南水北调源头密布的水网、80多公里的深水岸线和良港是优势,不可或缺;四横三纵的交通网、水公铁联运的交通优势是我们起跳的平台,不可忽视;汽车、化纤、化工、船舶、集装箱、电子、电力、纺织、服装是我们发展的产业基础,不可偏废。在确定我们未来的城市框架时,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区内外交通网络、充分利用现有的长江岸线和江、湖、河水系,充分考虑主城区战略定位,充分发展沿江城市群和产业带,为我们城市的未来提供崭新的发展空间,插上腾飞的翅膀。
一、调研地点:
北京市。
二、调研时间:
三、调研目的:
通过综合调查与实践实习将感性认识深入实践,将所学课程在实践中得到巩固,将规划的思想、方法和步骤等内容得到掌握。将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同时也对城市规划管理和规划实施认识有更好的认识。
四、调研地点:
北京的发展空间布局被定为“两轴-两带-多中心”,其中的两轴指的是北京传统中轴线和长安街沿线构成的十字轴。在这种模式下,南北中轴线与东西长安街构成的“大十字”轴,是未来北京城市功能结构中至为重要的政治文化核心轴线,它控制和组织了未来北京东西南北的`各大城市主要功能片区;南北7.8公里传统中轴线与东西朝阜大街构成的“小十字”轴,是体现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中心轴线,它对北京名城的整体保护、古都神韵的展现具有重大意义。北京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社会都城,其城市规划体现了封建社会都城的典型特征。
1、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外部:形状呈半椭球形,为围护钢结构壳体。前后两侧有两个类似三角形的玻璃幕墙切面,椭球壳体外环绕人工湖。整个建筑漂浮于人造水面之上,行人需从一条80米长的水下通道进入演出大厅。其内部:采取下沉式大剧院造型,出入口利用台阶结合树带形。水体下为底层场馆,主体分为三部分,中间为歌剧院,两侧为戏剧厅及音乐厅。
但是我认为,北京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以古建筑来展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而大剧院位于天安门广场的一侧,其外形应设计为符合中国文化的造型,而非半球状的异形体。但是总体而言,大剧院造型新颖、前卫,构思独特,是传统与现代、浪漫与现实的结合。
2、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为北京中轴线上的一个放大节点,内部有人民英雄纪念碑、升旗台、以及毛主席纪念馆,有四周城市道路围合,与天安门都位于中轴线上,两次为沿轴线均衡对称布置的人民大会堂以及人民政协。其建筑本身也是规整的对称式设计,结合中国古代建筑,庄严肃穆,令人肃然起敬。
3、后海片区。
a、恭王府。
颜色以复古色为主,建筑以中国古典大红色为主,辅以绿色等,集我国古典建筑特色于一身,气势宏伟,据说此地为北京最好的一块风水宝地。其整体格局也是轴线式对称布局,形成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居住景观,公共基础设施完善,内部绿化多为高大乔木,其后花园有很多连廊、漏窗结合竹子等很好的运用了障景、组景,从而分别不同的空间。园林为皇家园林与四家园林结合设计山树水等软质与硬质景观结合。
b、什刹海。
包括后海和北海,其中水体有收有缩,收缩有度,没有破坏大水面的水体景观。四周为围栏,有滨河步行道及休息设施和绿化景观,其建筑小品与其周围建筑风格相协调。一侧为一条古香古色的商业步行街,主要提供餐饮、休闲娱乐等商业服务。
c、北海公园。
3、园博园。
北京园博园位于丰台区永定河以西地区,展区占地267公顷,园博湖占地246公顷,总占地513公顷,一“园林城市,美丽家园”为主旨,秉承“文化传承,生态优先,服务民生,永续发展”的理念。园区规划布局“一轴、两景区、三地标、五展园”形状为带状,各出入口沿道路开设,内部道路分级明确,以曲线路网为主。其内部绿化层次丰富,有典型的重复构成及渐变构成。结合草地来设置停车场,用绿化分割每个车位。有最潮的绿化雕塑,包括建筑形状及人形等,并赋予其一定的文化内涵。锦绣谷东西长450m,南北宽160m,深20m,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因地制宜,并利用石块等建筑废弃物来变废为宝,设计成为景观,充分体现绿色生态理念。
城市规划实习目的:运用所学习的专业知识来了解城市规划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加深对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认识,将理论联系于实践,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为成功走向社会做准备。于是,本学期我们进入了实习阶段:
1、通过这次实习,使我们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城市规划相关工作的意义,熟悉现行业单位方案设计方法和规划实务操作技能,使学生对城市规划相关工作实践有较全面的感性认识。
2、通过这次实习,使我们进一步消化和掌握已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检查我们对学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也检查了我们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掌握程度和应变能力。
3、通过这次实习,培养了我们实践中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和计算机绘图技能,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为今后较为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4、通过此次实习,不仅提高我们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还培养了我们事实求是的'工作作风和踏实、谨慎、认真的工作态度,给帮助我们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组织纪律观念。
实习目的:运用所学习的专业知识来了解城市规划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加深对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认识,将理论联系于实践,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为成功走向社会做准备,于是,本学期我们进入了实习阶段:
1、通过这次实习,使我们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城市规划相关工作的意义,熟悉现行业单位方案设计方法和规划实务操作技能,使学生对城市规划相关工作实践有较全面的感性认识。
2、通过这次实习,使我们进一步消化和掌握已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检查我们对学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也检查了我们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掌握程度和应变能力。
3、通过这次实习,培养了我们实践中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和计算机绘图技能,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为今后较为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4、通过此次实习,不仅提高我们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还培养了我们事实求是的工作作风和踏实、谨慎、认真的工作态度,给帮助我们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组织纪律观念。
实习时间:20xx年2月—20xx年7月。
实习地点:xxxx有限公司。
实习的部门或岗位:规划设计部规划实习生。
实习的内容和过程:
一、实习概述:
但这些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应用,做些实际项目,那我们也会是无从下手,一窍不通。
以前,我总以为自己的规划设计理论知识扎实较强,计算机绘图能力比较熟练,设计也如所有工作一样,掌握了规律,照芦葫画瓢准没错,规划设计时可以借鉴一些成功的案例,那么,当一名合格的城市规划设计人员应该没问题了。现在才发现,城市规划设计其实更讲究的是它与实际紧密结合性和可操作性。离开现场实际情况,其它一切都为零,设计不只是一味的绘图,更不是一味的照抄照搬。
自从2月开始,我在北京先后进入两家公司进行工作,均是在规划设计部以实习生的职位在岗工作。在了解城市规划设计的基础工作后,对城市规划有更深入的认识和接触,也使我意识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
其实刚出去实习的心态是浮躁的。过完年第一次到北京,也是我第一次出去找工作过独立的生活。或许是因为自己简历准备充足,工作找起来并不麻烦,第一家面试就可以直接工作。但是“得到的不知道珍贵,失去了才知道其价值”。我只是想多面试几家公司看看待遇和公司情况,这样就和几个差不多的公司失之交臂。
我第一份工作是在中联城建筑规划设计事务所开始的。面试的时候,我们boss亲自面试,问了很多关于专业的问题后,开始了一个重要的环节——两小时快题设计。其实手绘是自己的弱项,这个我也很清楚,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表达不好,我就尽量用语言来说服他。规划设计,其实并不完全在于你是否会手绘,好的设计思路也是一个亮点,但是需要的是能够表达出来并且让对方接受这才是一个不错的方案。否则,也只有自己的水平,跟着boss也只能绘图(手绘和语言表达都不怎么样的)。
大学生活接近尾声,在即将踏入社会,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前,生产实习对我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这是正式工作前的一次演练,同时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锻炼我们实践能力,为未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的大好机会。
生产实习的日子终于开始了,我一直都在盼着它快点到来,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需要结合实践去理解,卷面上的分数说明不了问题,所以我想利用这次生产实习,多学点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让理论结合实际,加深我对城乡规划专业的理解,也有助于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我选择了xx设计院作为实习地点,在设计院里可以更好的了解城乡规划设计方面的工作,这是一家私人承包的设计院,设计院虽然不大,但接下的工程不少,每个人都有一台电脑,和我原先想的差不多。很幸运的是,我刚来就有地方坐,还有台电脑用,听同事说,这里原来有个同事,这段时间外出学习,正好我可以在这里实习。相信融入在这个团队可以丰富我的专业知识,拓宽视野,并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市总体规划课程是城市规划专业最核心课程之一,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对城市规划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通过总规课程的学习,我们对空间的认识由建筑及建筑群体关系转向整个城市,由一类专业知识为主(如某类建筑设计、居住小区设计)的应用转变为将大学前四年所学到的知识(城市规划原理、城市经济学、城市地理、城市道路交通、市政规划设计等)综合运用到城市总体规划设计中,由较为单纯的、感性的空间形体设计转变为综合把握城市社会、经济、环境等各方面因素以及对城市内部功能、结构、形态之间关系的理性分析和设计。老师通过指导、引导以及启发的方式调动我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指导:在课程开始之初,老师通过知道的方式让我们利用课余时间系统回顾和学习城市规划原理及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方法,从而初步掌握城市总体规划工作个阶段所需的知识结构。
引导:在具体工作中,老师引导我们一步一步展开各项工作,如调查分析、资料整理、城市综合背景分析等,老师不断抛出问题,让我们既掌握所做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同时又在思索、探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为什么这么做,以及与未来规划布局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启发:在规划结构、功能布局的设计阶段,老师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该如何做方案、哪个方案较好,而是让我们在各种可能的对与错、优与劣、保留与舍弃等等之间反复争论、质疑、分析、比较,逐渐将众多的不一致趋于统一,逐渐明晰各分析与最终布局的关系,逐渐清晰思路,最终通过理性分析和众人的集思广益,做出各方面较为协调、合理、体现城市特色的规划方案。
此过程是在“城市规划原理”、“城市道路与交通”、“城市详细规划”等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在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培养了我认识、分析、研究城市问题的能力,而且还梳理了之前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更对之前课程学习中晦涩难懂、含糊不清的概念有了新的理解。老师循序渐进的指导让我对城市规划的认识从局部走向了整体,设计理念的形成从感性走向了理性,规划理论的运用从单一进入了相互融合的更高层次。在理论理解和运用方面也受益匪浅,在以往的设计中我们虽然能够做到理论结合实际,运用一些理论来指导设计,但是这些理论的运用比较单一局限。通过总体规划课程中的实例解剖,同学之间的讨论分析和老师的沟通探讨,我发现其实在城市总体规划中不仅仅会用到城市规划原理、城市道路交通原理、市政规划等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对城市的社会、经济、文化综合考虑,其中也运用到了城市经济学、城市地理学等相关理论。总体来说,在城市总体规划课程中,老师扮演的角色不再是一个填鸭式的知识传播者,而是一个以个人丰富经验和阅历来给我们从侧面点拨的长者,是一个喜欢通过发问、质疑让我们主动发现、解决问题的智者,让我们从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发现了学习的乐趣和捷径,能够将所学用于行为,这是老师带给我的一笔很大的财富。
总体规划作为我们专业最主要的实践课程,无论是其现场实习还是课程设计都教授了我很多知识。课程结合了实际规划项目组织施教,使我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相互联系,实现理论与实际的融合;课程中很好的培养了我认识、分析、研究城市问题的能力,使我初步掌握了协调和综合处理城市问题的规划方法,并且学会以物质形态规划为核心的具体操作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过程的能力。城市总体规划课程是本科五年学习过程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一门课,他让我真正的系统地走进了城市规划专业,并培养了我对城市规划专业的热爱,为以后的规划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院:
班级:
老师:
学号:
姓名:时间:
概述:
昆明市,由于早期城市规划存在问题,随着城市化发展速度加快,现在尤为紧张的是城市环境问题和交通问题。如何解决好城市交通问题是政府和相关专业的人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认真研究,提出有效方法协交通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才能促进交通的快速健康的发展,从而为市民营造一个便利的交通环境和一个舒适的城市生活。
正文:
昆明市海拔746米至4247米,面积15942平方公里,建成区98平方公里,直辖盘龙、五华、西山、官渡四个区、东川区和呈贡、晋宁、安宁、富民、嵩明、宜良、路南、禄劝八个县,人口363万多人。从公元13世纪起,昆明成为云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我国内地连接东南亚“古南方丝绸之路”以及四川-云南-越南的枢纽和通道。改革开放以来,昆明经济始终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经过多年的发展,成为了云南省的交通枢纽、通讯中心及中国面向东南亚的口岸。昆明机场是中国五大国际航空港之一,约40条航线国际航线,以及省内的7条航线。昆明的公路四通八达,有5000多公里的公路通往省内各地和邻省邻国。以滇池为中心,实施“环湖交通”,实行以往的龟城交通路线。昆明市内现有沪昆铁路、成昆铁路、南昆铁路、内昆铁路、昆丽铁路、昆玉铁路、昆河铁路等12条铁路干支线。昆明市内道路总长10000余千米,京昆高速、沪昆高速、汕昆高速、广昆高速、渝昆高速、杭瑞高速、昆明绕城高速。昆明市现有公交线路290多条,日运量250万人次,共有6951辆出租车。云南80%的运量依靠公路运输,昆明因而拥有多达17个汽车客运站,在2010年新建完成投入使用六大汽车客运站,原来17个汽车客运站调整并优化至这六大汽车客运站内。
昆明市交通存在的若干问题。
昆明城市化进程呈现出明显的“圈层扩展”模式,这一模式导致的交通拥堵、交通安全、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由此引发了对交通发展与城市空间关系这一论题的长期探讨,而交通与土地利用互动作用关系是城市生长、变化的重要内因,这一点已经成为规划界的共识。不同的交通方式对城市发展的不相同,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布局形态。快速私人交通使城市有分散发展的倾向,而公共交通与慢速交通使城市布局紧凑。公共交通线路站式布局及与步行交通的大量联系,决定了城市高密度带状、簇状的布局形态。昆明现在的交通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堵塞现象严重。近几年随着经济和居民生活的水平提高,私家车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而昆明市因交通设施建设相对缓慢,加上城市空间的限制,主要是道路需求与土地供给间的矛盾。这种长时间的供需不平衡导致了城市交通的堵塞拥挤。尤其城市上下班的高峰期,交通堵塞尤为明显。在大都市存在的问题还有:因主城区规划不合理,建筑物密度过大,加上自身的地形因素影响,导致城市道路狭窄,致使人流车流拥挤、交通拥堵;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缺乏,超车挤道导致交通混乱等。
第二、故屡屡发生。着居民汽车拥有量的增加,而交通发展的相对落后,我国交通事故发生的频率大幅增加,这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近十年,我国交通事故发生的次数、伤亡人数、经济损失都呈上升趋势。
第三、共交通存在的问题。(1)因为城市的道路规划大多滞后,甚至存在公共交通用地被侵占或改为其他用途等情况,造成了多种交通方式运转之间不能充分衔接协调。(2)公共交通的基础设施不足。城市中,公交车数量的增长落后于人口增长速度,导致公交车系统无法满足市民的需求。另外,因为对公共交通的调度不够,在高峰期,公交车不能满足市民需求;而非高峰期时又无法有效使用,就造成了资源和成本的浪费。
第四、昆明处在云南高原山区地带,轨道交通较少,进出物资多数是靠公路运输,这也就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公路运输的压力,增加了公路拥堵、事故的频发率。
解决城市发展与交通矛盾的对策。
第一、展公交系统。公交车是城市居民主要的乘行工具,发展好公交系统可大大减轻城市的交通压力。如根据城市地形合理规划交通路线,避免交通路线的重复建设、过度聚集;城市交通实施立体覆盖,增开公交线路和车辆缓解上下班高峰期对公交的需求,以分解人流和缓解拥堵;根据城市情况,开辟公交专用路线,路线内只可行驶公交车辆其他车辆不得驶入,以保证公交车行驶速度,提高运输效率,这样可吸引更多乘客,也减轻了交通压力。
第二、制私家车的数量。城市交通拥堵的一个原因即是私家车数量过多。在城市里,私家车往往与公交车互相占道。因此可通过限制车牌单双号来控制私家车出行数量,还可通过提高停车位收费标准控制小汽车数量;另外提高汽车购买的税收、调控油价、严格控制排污指标都可抑制消费者的买车欲望。这样对缓解交通压力也有很好的帮助。
第三、理规划停车。理规划停车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因为城市的土地资源是有限的,而汽车数量却在日益增加。所以停车规划要因地制宜考虑多方因素。无论在城市商业区、居民区或是其他公共场所,公共停车库要结合当地的交通线路和规划来合理设置。如果有条件则可采用立体停车库以减少土地空间的占用。在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有时也可适当划定路边停车区。总之,做好车辆停放工作,也是对缓解交通压力的有力支持。
第四、展节能交通。城市要发展就会消耗资源,而交通则是消耗资源的领域之一,所以发展节能交通是对城市发展的巨大贡献。首先想到的就是汽车对汽油的消耗问题。汽油是非再生资源,如果要可持续发展,则节能环保就必须提倡。另外,加强研究找到节能高效环保的新燃料,如压缩的天然气、乙醇汽油等,以及已经出现的电动汽车。这些都是对节能环保有利的。
必出站即可到达全国任何太中城市.由于交通发达城市间的联系变得轻而易举中小城市围绕大城市不断形。在昆明,城市的空间拓展方向应以东南、东北两个方向为主,远景向滇池流域外拓展空间。在昆明,以南北向发展主轴,北翼以昆曲高速公路为主,南翼由昆玉高速公路、昆洛公路、南昆铁路、泛亚铁路等组成,是昆明城市空间拓展的主要发展轴。昆明主城区将形成“核心—网络、两轴、两带”的开放式城市空间结构。两轴是中心城——海口,昆明——晋宁。两带是向东北、东南。推进国内其他城市与昆明的高铁连接,并逐渐向东南亚扩展,完善各个城市之间的各种交通联系。
城市要发展则必然考虑城市的交通。城市发展与城市交通不是矛盾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互相辅助的关系。只有认真研究,提出有效方法协调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使两者之间互相促进发展,从而为市民营造一个便利的交通环境和一个舒适的城市生活。
文献检索:
《城市发展与交通关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关系》科教导刊。
。
开学之后,我们进行了两周的课程认识实习,先后参观了曲江水厂、规划院、咸阳机场、钟鼓楼广场、大雁塔广场、兴庆公园、莲湖公园、高新科技开发区、北郊经济开发区、东南西北四条大街、书院门以及陕西省图书馆、美术馆、体育馆等地。
西安曾是十三朝古都,经历代王朝兴衰,城市规划布局也日见完善。自从公元前11世纪,周原地区的周人把活动中心移至今西安城西南沣河流域。文王在沣河西岸建立丰京,其子武王后在沣河东岸建立镐京,统一华夏,开创了西安长期作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历史。到唐代整个城市布局已经很严整,分区也明确,并充分体现了以宫城为中心,官民不相参和便于管制的指导思想。城市干道系统有明确的分工,设集中的东西两市。整个城市的道路系统、坊里、市肆的位置体现了中轴线对称布局。坊里制在唐长安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坊中巷的布局模式以及道路的连接方式都相当成熟,并且在坊中考虑了城市居民丰富的社会活动和寺庙用地。唐以后,长安城不复为都,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仍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地方性都会。明初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由此得名。明太祖将次子朱木爽封为秦王,镇守西安。明将五代、宋、元的长安城向北、向东加以扩展,形成今天西安古城的规模。清代在西安城的东北隅修建了满城,占有今北大街以东、东大街以北。其他街巷一如明代。
现代的西安城市也基本沿用古代布局,轴对称的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市内规划分为九个区、四个县,进行了多次规划,城市布局日益成熟。通过实习,使我们城市规划有所认识,对所学课程——城市规划原理有了初步了解。
一、城市基础服务用地规划——曲江水厂。
城市基础上设施是指为城市服务的各种市政公用的设施,包括供水、排水、供电、电信、供热、供燃气等设施,水厂作为供水的设施,对城市有着重要的意义。城市基础服务设施的规划,对整个城市有着重要的影响。
曲江水厂位于西安市南郊,水厂总用地203亩;单位水用地0.225米2/米3;单位水造价172元/米3;设计水处理成本0.06元/米3;单位水耗电0.0177度/米3;总建筑面积12840米2;绿化面积占全厂面积40%。曲江水厂是黑河引水工程的一部分,而黑河引水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水源、89公里输水暗渠、水厂至城市管网,都是利用水源与市区的自然地形高差,采用重力流;工程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水厂原水来自黑河,水源没有调节功能,原水水质直接与雨量大小有关,暴雨季节水质浑浊,二期工程黑河建库,原水经水库自然沉淀,水质常年变情。根据一、二期原水水质不同的特点,一期工程水厂处理工艺以沉淀、过滤为主;二期工程采用直接过滤的工艺,设计中有意将一期工程中的'沉淀池尺寸与滤池相同,二期工程只需简单将沉淀池改造为滤池,就可满足二期工艺要求,在不增加水厂占地的前提下,使水厂规模达到80万米3/日,并将一、二期工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了新颖、创新的设计思路。曲江水厂建成投产不仅缓解了西安市供水紧张状况,满足了城市居民的用水需求,提高了供水水质;而且对振兴西安市经济,改善旅游环境,有效控制了因地下水超采所造成地裂缝的不良现象,以及在西部大开发中,改善西安市投资环境等方面起到了显著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曲江水厂建成投产不仅缓解了西安市供水紧张状况,满足了城市居民的用水需求,提高了先引进先进的气水反冲洗滤池及工艺技术与设备,出厂水质及技术经济指标在国内同行业名列首榜,并有显著的社会与经济效益。总体效果达到了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水平,为国内同行树立了典型工程的现象。
二、城市对外交通规划——咸阳机场。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是1984年批准建设,1991年9月1日投入运营的国家一级民用机场。机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咸阳市东北面的黄土塬上,经机场专运线至西安市中心47公里,距离咸阳市13公里。场区占地500公顷,地势平坦,净空良好。
机场一期工程设计年旅客吞吐量200万人次,目前已处于严重饱和状态。12月,机场二期扩建工程正式奠基,8月开工建设,9月16日正式投入运营。机场二期扩建工程总投资15亿元,新老航站楼总面积10万平方米,客机坪面积32万平方米,停机位32个,共有15座登机廊桥,可保证年旅客吞吐量1000万人次,飞机起降10万架次,货邮吞吐量13万吨。可供波音747等大型飞机安全起降,满足前陕西省航空业务发展需要。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pingyujiyu/16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