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评语寄语

心的菩提林清玄读后感(优秀13篇)

心的菩提林清玄读后感(优秀13篇)



写读后感是加深自己对书籍理解和体验的一个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对自己思考和表达能力的锻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

读林清玄的《心的菩提》有感

对生命的感想,如作者表述:心若能持平,清净如水,装在圆的或方的容器里甚至在溪河大海之中,又有什么损伤呢?水可以包容一切,也可以被一切包容因为水性永远不二。但如水的心,要保持在温暖的状态才可起作用心若寒冷,则结成冰,可以割裂皮肉,甚至冻结世界。心若燥热,则化成烟气消逝,不能再觅甚至烫伤自己,燃烧世界。一株花如果不用全心来凋谢,就没有足够的养分长出树叶;一粒种子如果不全心地来消失,就不会从内在最深处长出芽来。因此,我们的生命不能打折!

书中精采的话语还有:佛寺里的木鱼有两种,一种是整条挺直的鱼,与一般鱼没有两样,挂在库堂,用粥饭时击之,另一种是圆形的鱼,连鱼鳞也是圆形,放在佛案,诵经时敲之。这两种不同形的鱼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眼睛奇大,与身体不成比例,有的木鱼,鱼眼大如拳头。问了寺里的法师。法师说:“鱼是永远不闭眼睛的,昼夜长醒,用木鱼做法器是为了警醒那些昏惰的人,尤其是叫修行的人志心于道,唇霰长醒。

感想最多的文章则是:《生命的化妆》。写的是作者通过与一位知名的化妆师的对话,感触生命的意义。化妆师说,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上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尤如写文章,三流的文章是文字的化妆,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是的,这个世界一切的表相不是独立自存的,要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下功夫,一定要从内在里改革。

菩提是佛教中觉悟的境界。面对世事纷乱,人心迷惘,作者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和思考,将佛理修养化作美好心情,把读者的心灯点燃。使那些命运多舛、意志消沉、心浮气躁的人们重新充满希望和信心,如拨云见日把读者的心底照亮。

书中文章内容寓意深刻,文字精练优美,风格清新隽永。追求超凡脱俗,淡泊清净,充满着禅境的喜悦,引领着人们进入一种质朴寻常、自主尊严的精神境界。

林清玄读后感

深夜,追随着林清玄的悠悠思绪,沉浸在烟香的温暖燃烧里。

从宝石店里看到一对鸳鸯写起,在小小的神案前,烟香缭绕,记忆游离到童年的梦境。

一缕直直飘上的烟,不仅是香,也是温暖。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听老祖父说故事。鸳鸯香炉造型奇妙,雌雄相依,腹部相通,无论点着那一只,烟会均匀冒出,各生一缕烟,在空中氤氲在一起,相互交缠,不分彼此。

作者由此谈到情感的向往:鸳鸯没有单只,鸳鸯是中国人对夫妻的形容。夫妻就像这对香炉,表面各自独立,腹中却有一点心意相通,这种相通,在点了火的时候最容易看出来。

随着年龄的增长,作者对此又有了新的认识:鸳上面的怨是又恨又叹的意思。有抱怨,有无可奈何,也有苦痛无处诉的意味。鸯上面的央从《诗经》中的“和铃央央”说起,是有求有报的意思。有相互需要,相互依赖,也有相互怜惜求爱。在人世间的夫妻生活中,只有在怨与央之间找到平衡,才能是永世不移的鸳鸯。而这鸳鸯香炉的腹部相通是道伤口,夫妻的伤口只有一种药,那就是怨也温柔,央也温柔。

读到此,内心里竟有细细的潮涌起,每对夫妻之间果真便是如此吧。

应该是吧,两人共点一炉香,共守一炉烟,火虽小,烟虽弱,可它的温暖却可以打开任何一扇敞开的窗。这丝丝的暖意会融入这寒夜里,让我们知道,春天已不遥远。

读林清玄的《心的菩提》有感

林清玄先生是台湾当代重要的新生代散文家,他用一颗菩提之心关注现世人生,显现出博大的悲悯情怀,其散文也呈现出质朴、清新、真纯的特点。悲悯情怀是林清玄的情感内核,悲悯是其散文的精神特质,清真成为其散文重要的美学风格。

林清玄的散文创作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这类作品往往包含了深远的禅意,林清玄的散文独树一帜,自成风格,其散文可贵之处在于他的写作能以积极的“入世”态度,关注现代人生存中面临的种种问题,并伴之以人文的关怀和思考。他的散文风格简朴、清新、智慧、幽远,能做到虚实生辉,空灵流动,具有诗性之美。禅理散文以其独特的方式表现对人类的终极关怀,林清玄开台湾当代禅理散文之先河,在当代文坛散放出熠熠光辉,照耀人类被物质文化笼罩下逐渐蒙蔽的心灵。文章对林清玄禅理散文的内容特色展开深入的剖析,揭示其禅理散文创作的精神家园。

第一次接触林清玄,是在《读者》上看到一篇王家俊著的《清而不玄林清玄》。清,说的是林清玄的文章清新淡雅;玄,则是说他的文章平白易懂,从不故弄玄虚。从此,林清玄这三个字便印在我的脑海里。看他的书,轻松自然,不惊意间,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在最细腻的内心感觉中把你感动,走进林清玄,书如其人,随和、亲切,无拘无束。时时读一下他的散文,让自己的心灵有个安静的处所。

《心的菩提》是他写作生涯处于“镜花水月”的时期。作品清净淡泊,语句含蓄内敛,就像一面镜子映照着人世,不断地观照、感悟,不断丰富自我。“菩提”本是佛家语。整本书都充满了佛家的禅味。而正是作家林清玄先生一直保持着一份参禅悟道的虔诚心境,才能写出这些充满哲理,干净励志的文字吧。

苏轼有一首诗:

斜风细雨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

蓼茸高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说的是他和几位友人在小寒的冬日欢聚。清酒,乳花,高笋,吃得极其简单,却是“人间清欢”,滋味无穷。大诗人满腹才气,若只是在官场中摸爬滚打而不懂得经常品味一下如此“清欢”,恐怕也没有那么多脍炙人口的好诗在后世流传了。

生活难免媚俗,也许每个人都应该学会为自己的心地保留一片净土。在现实的污浊嘈杂中待太久,灵魂沾满灰尘,即使外表活得再光鲜,心总是很累的。懂得在身心疲惫时找寻一份“河的感觉”,才不至于在环境中恐惧和迷失,才能活得从容、满足、快乐!

《清欢》一文中说到“人间有味是清欢”。什么是清欢?清欢是清淡的欢愉,是对平静、疏淡、简朴生活的一种热爱。文中说到第一流的人物,是在清欢里也能体会人间有味的人物,是在污浊滔滔的人间,也能找到清欢滋味的人物。现代人没有也不会寻找清欢的滋味,而是一直在羡慕那种烟酒共舞的日子,只看到了他们的潇洒,却无法冷静地感觉到浮华背后的空虚。于是,一直活在别人的光环下,不去寻找心灵的智慧,无法体会生命清明的滋味。以浊为欢,以清为苦,是现代人的生活写照。细细品味《清欢》,是让自己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不管世间繁华怎么演绎,固守心灵的一块净土,才能永久地面对人生。

《猫头鹰人》说的一是个卖猫头鹰人的长相变化,由一个普通的人变成了猫头鹰相。其实,他的样子没有改变,只是作者的观照改变而已。是卖鹰者的习气与生活濡染改变了他的神色和气质。都说相由心生,一个人的职业、习气、心念和环境都会塑造一个人的长相和表情。经常听人说起:一看你就知道你是老师。我不知道这里面包含着多少意思,是老师的职业让我们拥有了一个共同的“长相”吗?那么,这个“长相”是不是受孩子和社会认可?照照镜子吧,我们拥有一张怎样的脸和一副怎样的表情。

我们渴望年轻,渴望美丽,渴望青春永驻。于是,想到了另一文《生命的化妆》。化妆一直是我们渴望改变长相的一个聪明而又无奈的选择。文中说化妆有三个境界,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于是,让我们有了更深的感悟,表相不是独立存在的,一定有它深刻的内在意义。那么,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上下功夫,而是要从内在里改革。我们需要脸上的化妆,但我们更需要的是精神和生命的化妆,用智慧和知识让自己青春永驻。唯有多读书,多思考,学会欣赏,学会接近自然,让自己的心灵时常敏感着,清静着,方能让自己呈现给世人一个平和的表相,一个自然的表相。

《云水》一文说及云水僧,名为云水,意一为这游方行脚的`僧人如行云流水,自在无碍。二为他们如云在天,如水在瓶,自然地生活着。“云水”的意象竟如此有意思,它呈显了一个人从心灵到生活无可比拟的自由与高洁。云水本身就有禅的本质:自由自在、单纯朴素、身心调柔、流动无滞。它们的生活简单朴素,接近了最真实的生命。他们从容面对生活,行云流水的心灵世界都是我们现代人急切需要而且是非常重要的。它让我们明了我们除了一个叫“身体”的东西,还有一个叫做“心”的东西存在。云和水才是心的实相,身体只不过是云的影子和水的浮沤。

身为人师,除了让自己拥有云水的心灵空间外,更主要是怎样让孩子们也拥有一个如云水的空间,明了自我教育是最好的教育。唯有让孩子们面对学习从容了,自由了,无碍了,他们就会发挥自己最好的潜力,以最好的状态进入学习和生活。

最让我感动的是《柔软心》,“在人间寻求智慧也不是那样难的。最重要的是,使我们自己的柔软的心,柔软到我们看到一朵花中的一片花瓣落下,都使我们动容颤抖,如悉它的意义。唯其柔软,我们才能敏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包容;唯其柔软,我们才能精致;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超拔自我,在受伤的时候甚至能包容我们的伤口。软心是大悲心的芽苗,柔软心也是菩提心的种子,柔软心是我们在俗世中生活,还能时时感知自我清明的泉源。那最美的花瓣是柔软的,那最绿的草原是柔软的,那最广大的海是柔软的,那无边的天空是柔软的,那在天空自在飞翔的云,最是柔软!”

作为人师,拥有一颗柔软心是何其重要。我们要用这样的心去对待每一个孩子那一颗颗水晶般的心灵,去宽容,去爱护。我们心的柔软,可以比花瓣更美,比摹更绿,比海洋更广,比天空更无边,比云还要自在,柔软是最有力量,也是最恒常的。具有柔软心的人,即使面对的是草木,也能将心比心,也能与草木至诚地相见。

合上《心的菩提》一书,闭眼深思,什么是菩提?菩提就是觉悟,心里的觉悟。我宁静,所以我快乐。我认定,如果要做春蚕,也不要到死都吐着幽怨的丝;如果要做蜡烛,也不要永远流着悲伤的泪。守望这方净土,今生今世,我无怨无悔!

林清玄读后感

到如今十年夜雨,醉来时响空弦。

如大师的名字一样,他的文字,带来了一种清丽,一种遥远,一丝古朴,还有一种浩然的禅意。

江湖夜雨十年灯,传说中,古时候的侠士都是佩着一把剑行走江湖的,当年少轻狂时,可以凭着一股子冲劲去做一项事业,同时也时时浮想联翩,传说中有一种武士,他们虽然练剑,身上却不带剑,他们随时都可以以一根筷子一茎稻草代剑器,甚至可以伤人致死,这种传说不无道理,因为将这种功力练到炉火纯青最终化"人剑"为一体,那种境界,也是所有人的奇思妙想。

说到这里,谁没有想象,谁不希望自己每人如丝,气势如虹,什么"一刀一剑走江湖,千古情仇酒一壶?"林清玄在文章中这样写道:"有时候兀自在黑夜中行着,将大街走成一条细细的小巷。那种苍凉古朴的细致便猛然升起,于是想舞剑舞成朵朵剑花……可是长夜将尽,发现囊中已经遗失了剑镞,即使呼风唤雨的手扬起,最多也只是种无效的手势吧。

侠士的情感在多少人心中都是一种梦想,但人一生的苍凉亦无不在他的文章中展现,他渴望义愤填膺的气魄,亦心求宁静的清爽,他以十年为回首,以自己儿时的梦想走到今天,他发现自己在文学上同样走出了一条宽阔的`道路,一种想企及又难以触碰的威严之感,让我们的生命如那侠客一般足以挥霍。

几十年,磨砺地钝了,经历得多了,看出的,也想少些了,一个人不怕自己的缺点与弱点展现开来,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胸襟,自己的历史,民族的历史,又在这纷纷扰扰的江湖,看清了自己,还命运原本的模样,就像那一对鲜红的秋海棠,记载着一首五千年的悲歌。

回忆又是一场轮回,古人的气韵,历史的沧桑,包括童年的幻想,最重要是爱自己走出的小巷,还有秋海棠,一抹鲜红,永远是一场永不磨光的记忆,暗透禅意,裙摆飞扬,千年亦如梦。

小巷、狭窄,

只余秋海棠。

读林清玄的《心的菩提》有感

读台湾当代作家林清玄的散文最大的感受便是恬淡自然,蕴涵佛理,他的文字有种淡淡的香,灵动、飘逸,充满禅意。林清玄的散文平淡而隽永,从一个个的小故事里无不闪烁着大师那哲思的光芒。读完之后能让人心平如水,也能从这些优美的文字汲取丰富的营养,让自己的内心充满关爱与宁静。

林清玄的作品字里行间透露着清雅和娓娓道来的散淡以及那种充满禅意的心境,最让我感动的是《柔软心》,“在人间寻求智慧也不是那样难的。最重要的是,使我们自己的柔软的心,柔软到我们看到一朵花中的一片花瓣落下,都使我们动容颤抖,如悉它的意义。唯其柔软,我们才能敏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包容;唯其柔软,我们才能精致;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超拔自我,在受伤的时候甚至能包容我们的伤口。软心是大悲心的芽苗,柔软心也是菩提心的种子,柔软心是我们在俗世中生活,还能时时感知自我清明的泉源。那最美的花瓣是柔软的,那最绿的草原是柔软的,那最广大的海是柔软的,那无边的天空是柔软的,那在天空自在飞翔的云,最是柔软!”

林清玄运用富有禅意的语言为我们刻画了一颗细腻的柔软心。作为人师,拥有一颗柔软心是何其重要。我们要用这样的心去对待每一个孩子那一颗颗水晶般的心灵,去宽容,去爱护。我们心的柔软,可以比花瓣更美,比叶子更绿,比海洋更广,比天空更无边,比云还要自在,柔软是最有力量,也是最恒常的。具有柔软心的人,即使面对的是草木,也能将心比心,也能与草木至诚地相见。

在紧张的学习工作之后,潜下心来,认真的读读林清玄的散文,这无疑是对我们的情感与心灵世界的一次雨露滋润。读完他的散文确实有一种心灵得到净化,情绪得以安宁的感觉。

读林清玄的《心的菩提》有感

我喜欢黄昏的时候在红砖道上散步,因为不管什么天气,黄昏的光总让人感到特别安静,能较深刻省思自己与城市共同的心灵。但那种安静只是心情的,只是心情一离开或者木棉或者杜鹃或者菩提树,一回头,人声车声哗然醒来,那时候就能感受到城市某些令人忧心的品质。

这种品质使我们在吵闹的车流里,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寂寞;奔逐的人群与闪亮的霓红灯中,看清了这个大城冷漠的质地。

居住在这个大城,我时常思索着怎样来注视这个城,怎样找到它的美,或者风情,或者温柔,或者什么都可以。

有一天我散步累了,坐在建国南路口,就看见这样的场景,疾驰的摩托车上左转的货车。因挤压而碎裂的铁与玻璃,和着人体撕伤的血泊,正好喷溅在我最喜欢的一小片金盏花的花圃上。然后刺耳的警笛与救护车,尖叫与围拢的人群,堵塞与叫骂的司机……好像一团太铁屑,因磁铁碾过而改变了方向,给乱骚动着。

对街那头并未受到影响,公车牌上等候的人正与公车司机大声叫骂。一个气喘咻咻的女人正跑步追赶着即将开动的公车。小学生的纠察队正对不肯停的计程车吐口水。穿西装的绅士正焦躁地把烟蒂猛然蹂扁在脚下。这许多急促的喘气的画面。几乎难以相信是发生在一个可以非常美丽的黄昏。

惊疑、焦虑、匆忙、混乱的人,虽然具有都市人的性格。生活在都市。却永远见不到都市之美。

更糟的是无知。

有一次在花市,举办着花卉大餐,人与人互相压挤践踏,只是为了抢食刚剥下来的玫瑰花瓣,或者涂着沙拉酱的兰花。抢得最历害的,是一咱放着新鲜花瓣的红茶,我看到那粉红色的花瓣放进热气蒸腾的茶水,瞬间就萎缩了。然后沉到杯底。我想,那抢着喝这杯茶的人不正是那一瓣花瓣吗?花市正是滚烫的茶水,它使花的美丽沉落,使人的美丽萎缩。

我从人缝穿出,看到五尺外的安全岛上,澎湖品种的天人菊独自开放着,以一种卓绝的不可藐视的风姿,这种风姿自然是食花的人群所不可知的。天人菊名声比不上玫瑰,滋味可能也比不上,但它悠闲不为人知的风情,却使它的美丽有了不受摧折的生命。

而用什么形式推出才是我们的卖点,和消卖者情不自禁的买点?

后来,会议陷入了长长地沉默,灼热的烟雾弥漫在空调不敷应用的会议室里。

我绕过狭长的会议桌,走到长长的只有一面窗的走廊透气,从十四层的高楼俯视,看到阳光正以优美的波长,投射在春天的菩提树上,反射出一种娇嫩的生命之骚动,我便临时决定不再参加会议,下了楼,轻轻踩在红砖路上,听着欢跃欲歌的树叶长大的声音,细微几至听不见。回头,正看到高楼会议室的灯光起,大家继续做着灵魂烧灼的游戏,那种燃烧使人处在半疯的状态,而结论却是必然的:没有人敢确定现代的消费者需要什么。

我也不敢确定,但我可以确定的是,现代人更需要诚恳的、关心的沟通,有情的、安定的讯息。就像如果我是春天,这一排被局限的安全岛的菩提树,任何有情与温暖的注视,都将使我怀着感恩的心情。

活在都市的人也一样的吧!除了食物与工作,只是渴求着明流的阳光,新鲜的空气,不被污染的水,以及一点点有良知的关心。

”会议的结果怎样?“第二天我问一起开会的人。

如果有人说:我是你们真正需要的!

那人不一定真正知道我们的需要。

我们其实是像那样沉默的榕树一样渺小,最需要的是自在地活着。走路时不必担心亡命的来车,呼吸时能品到空气的香甜,搭公车时不失去人的尊严,在深夜的黑巷中散步也能和陌生人微笑招呼,时常听到这社会的良知正在觉醒,也就够了。

我们关心的都市新人种,他们耳朵罩着随身听,过大的衬衫放在裤外,即使好天他们罩一件长到小腿的黑色神秘风衣。少女们则全身燃烧着颜色一样,黄绿色的发,红蓝色的衣服,黑白鞋,当他们打着拍子从我面前走过,就使我想起童话里跟随王子去解救公主的人物。

新人种的女孩,就像敦化南路的花圃上,突然长出一株不可辨认的春花,它没有名字,色彩怪异,却关在时代的风里。男孩们则是忠孝东路刚刚修剪过的路树,又冒出了不规则的枝桠,轻轻地反抗着剪刀。

这些领航的大孩子,他们走在五线谱的音符上,走在调色盘的颜料上,走在影院的看板上,走在虚空的玫瑰花瓣上,他们连走路的姿势,都与我年轻的时代不同了。

我的青年时代,曾经跪下来嗅闻泥土的芳香,因为那芳香而落泪;曾经热烈争辩国族亥走的方向,因为那方向而忧心难眠;曾经用生命的热血与抱负写下慷慨悲壮的诗歌,因为那诗歌燃烧起火把互相传递。曾经,曾经都已是昨日,而昨日是西风中凋零的碧树。

”你说你们那一代忧国忧民,有理想有抱负,我请问你,你们到底做了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一位西门町的少年这样问我。

有一次,我在延吉街花市,从一位年老的花贩口里找到一些答案,他说:

”有些种子要做肥料,有些种子要做泥土,有一些种子是天生要开美丽的花。“。

农人用犁耙翻开土地,覆盖了地上生长多年的草,很快地成为土地的一部分。然后,农有在地上撒一把新品种的玫瑰花种子,那种子抽芽发茎,开出最美的璀璨之花。可是没有一朵玫瑰花知道,它身上流着小草的忧伤之血,也没有一朵玫瑰记得,它的开放是小草舍身的结晶。

所以,我们不必苛责少年,他们是天生就来开美丽的花,我们半生所追求的不也就是那样吗?无忧的快乐地活着,我们的现代是他们的古典,他们的庞克何尝不是明天的古典呢?且让我们维持一种平静的心情,就欣赏这些天生的花吧!

光是站在旁边欣赏,好像也缺少一些东西,有一次散步时看到工人正在仁爱路种树,他们把树种在水泥盆子里,再把盆子埋入土中,为什么不直接种到土地里呢?我疑感着。

原来,这是都市路树的真相,也是都市青年的真相。

我们是风沙的中年,不能给温室的少年指出道路,就像草原的树没有资格告诉路树,应该如何住下扎根、往上生长。路树虽然被限制了根茎,但自己有自己的风姿。

那样的心情,正如同有一个晚秋的清晨,我发现路边的马樱丹结满了晶莹露珠,透明得没有一丝杂的露珠停在深绿的叶脉上,那露水,令我深深感动,不只是感动的那种美,而是惊奇于都市的花草也能在清晨有这样的清明的露。

那么,我们对都市风格、人民品质的忧心是不是过度了呢?

都市的树也是树,都市人仍然是人。

凡是树,就会努力生长;凡是人,就不会无端堕落。

凡是人,就有人的温暖;凡是树,就会有树的风姿。

树的风姿,最美的是敦化南北路上的枫香树吧!在路边的咖啡屋叫上好的咖啡,从明亮的落地窗望出去,深深感到那些安全岛上的枫香树,风情一点也不比香树里舍大道的典雅逊色,跗虽然空气是脏了一点,交通是乱了一点,喇叭与哨子是吵了点,但枫香树多么可贵,犹自那样青翠、那样宁谧、那样深情,甚至那样有一种不可言说的傲骨,不肯为日渐败坏的环境屈身。

尤其是黄昏时分,阳光的金粉一束束从叶梢间穿过,落在满地的小草上,有时目光随阳光移坳,还可以看到酢酱草新开的紫色小花,嫩黄色的小蛱蝶在花上飞舞,如果我们用书框框住,就是印象派中最美丽的光影了。可惜有很多人在都市生活了一辈子,总是匆忙走来走去,从来没有看过这种美。

枫香之美、都市人之品质、都市之每株路树,虽各有各的风情,其实都是渺小的。有一回我登上郊外的山,反观这黄昏的都城,发现它被四面的山手拉手环抱着,温柔的夕阳抚触着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天边朗朗升起万道金霞,这时,一棵棵树不见了,一个个人也不见了,只看到互相拥抱的人,它的污染拥挤脏乱都不见了,只留下繁华落尽的一咱清明壮大庄严之美。

回望我所居的城市,这座平常使我因烦厌而去寻找细部之美的城,当时竟陪我跨越尘沙,照见了一些真实的大块的面目。那一天我在山顶上坐到辉煌的灯火为城市戴着光环才下山,下山还感觉至美正一分一分地升起。

我们如果能回到自我心灵真正的明净,就能拂拭蒙尘的外表,接近更美丽单纯的内里,面对自己是这样,面对一座城市时不也是这样吗?清晨时分,我们在路上遇到全然陌生的人,互相点头微笑,那时我们的心是多么清明温情呀!我们的明净可以洗清互相的冷漠与污染,同时也可以洗涤整个城市。

如果我们的心足够明净,还会发现太阳离我们很近,月亮离我们很近,星星与路灯都放着光明,簇拥着我们前进。

就像有一天我在仁爱路的菩提树上,发现了一个小红蚂蚁的窝,它们缓缓在春天的菩提枝上蠕动,充满了生命清新的力量,正伸出触角迎接经过漫长阴雨之后都城的新春。

对于我们来说,那乱车驰的路侧,是不适于生存,甚至不适宜站立的;可是对菩提树,它们努力站立,长出干净的新绿;对小红蚂蚁,它们自在生存,欣然迎接早春;我们都是一样,是默默不为人知,在都市的脉搏里流动的一丝清明之血。

黄昏时,那一轮金橙色的夕阳离我们极远极远,但我们一发出智慧的声音,他就会安静地挂在树梢上,俯身来听,然后我感觉,夕阳只是个纯真的孩子,他永远不受城市的染着,他的清明需要一些赞美。

每天我走完了黄昏的散步,将归家的时候,我就怀着感恩的心情摸摸夕阳的头发,说一些赞美与感激的话。

感恩这人世的缺憾,使我们警觉不至于堕落。

感恩这都市的污染,使我们有追求明净的智慧。

感恩那些看似无知的花树,使我们深刻地认清自我。

最大的感恩是,我们生而为有情的人,不是无情的东西,使我们能凭借情温暖,走出或泠漠或混乱或肮脏或匆忙或无知的津渡,找到源源不绝的生命之泉。

听完感恩与赞美,夕阳就点点头,躲到群山之背面,史只留下满天羞红的双颊。

林清玄菩提系列散文

生命的化妆。

世缘。

飞越冰山。

素质。

不封冻的井。

流浪水。

幸福终结者转动。

求好小心的影子。

百年与十分钟。

戴勋章逛街的人。

飞翔的木棉子。

洪炉一点雪。

看着世间的眼睛。

南国。

平常心不足道。

人生丛林。

射鹿。

十斛芝麻树上摊。

天马的故乡。

行走水上的人。

云散。

云在天,水在瓶。

在微细的爱里。

自由人。

林清玄读后感

然而,我记忆最深的是“水终有澄清的一天”。那足有半人高的水缸和母亲的话常常在焦躁时提醒了我一次又一次。在作者所生活的“三合院”中,摆了一排大水缸,因为让水污浊只要一下子,但要澄清却要等上好几天,所以规定他们不可以玩大水缸里的水。

可是他们家正巧坐落在去中学的必经之路上,每逢有调皮好动的学生经过的时候,都会冲进院子,把水搅得浑浊。以至于不能一直守在院子里的他们愤怒又紧张。这时,母亲心平气和地对他们说:“水,终有澄清的一天”。是的,他们开始做好自己的事,不再去理会那些调皮的孩子。水,终究是澄清了。

母亲虽然是一位十分平庸的农村妇女,但是说的话简明却又富有哲理。母亲是一位洁身自爱的人,以至于使作者终身受益。

任谁身上都会发生误会、错误。但有人平静、理智的面对了;有的人却急于辩解。而那安静如实的人呢,微笑着继续了自己的好日子;过度紧张的人却落了一个一无是处的下场。当我们的心清明,问题也就清晰了。正如林清玄所说:“心境就像水缸里的水,来自天地,自然澄清”。

林清玄读后感

《林清玄散文集》。”林清玄?好名字!想必文章也不错吧!“《心田上的百合花》”夷?真奇怪百合花怎么不是长在土里的,而是长在心田上的?这怎么种得了花呢?“我小声的嘀咕着,于是带着好奇心,开始了阅读之旅。

”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当我读完了文章的最后一句话,轻轻地合上了书。文章说的是一株百合花和一片的野草在一起生长,饱受野草和蜂蝶的鄙夷,而百合却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最终百合花绽开了美丽的的花朵,并把种子撒向大地,多年后漫山遍野都是野百合,引来了人们的观赏。

一株小小的野百合,演绎出一段美丽又令人感动故事。文章通篇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具体的记叙、细腻的描写,层层衬托,塑造了充满灵性,大智大慧的”野百合“的形象。作者认为人的富有即是人心灵中某些高贵物质的展现。

在林清玄看来,人生的美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欲望,物质带来的美;第二个层次是文化、艺术、文明带来的美的满足。第三个层次是灵性、精神的美,这是最高境界的美。林清玄相信”尽心就是完美“,而野百合就是这样一个因”尽心“而近乎”完美“的形象,真正的体现了灵性、精神的美。

读着林清玄优美的语句,和他一起追求做人最高境界: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障碍。

文档为doc格式。

林清玄读后感

读完林清玄的散文,首先我不得不抱歉的是一直把他当成女作家,另外,便得抬头仰望他所处的高度了。同样的汉字,在他的笔下却能演绎出一番扣人心弦的乐章,这是他的文字的声音,他的文字的音乐,他的文字的魅力。

《箩筐》是读下来后最有印象的。这篇散文大概讲述的是一个村庄的香蕉因无法产销且农人为了不让腐败的香蕉污染干净的蕉场而强忍着内心的伤痛将成堆的香蕉丢掉的事。林清玄将环境处理的淋漓尽致,开篇将欲雨的天空与农人们的心是将雨的天空相互映衬,将情感氛围升华到顶峰。标点在这篇散文中既是情感的寄托,亦是内涵的体现:

“我强看到农人收成,挑着箩筐唱简单的歌回家,就冥冥想起托尔斯泰的艺术论,任何伟大的作品都是蘸着血汗写成的。如果说大地是一张摊开的稿纸,农民正是蘸着血泪在上面写着伟大的诗篇;播种的时候是逗点,耕耘的时候是顿号,收成的箩筐正像在诗篇的最后圈上一个饱满的句点。人间再也没有比这篇诗章更令人动容的作品了。

遗憾的是,农民写作歌颂大地的诗章时,不免有感叹号,不免有问号,有时还有通向不可知的分号!

我独独看着那个翻仰在烂泥里的箩筐,它是我们今年收成的一个句点。”

三处标点紧密相连,足以将情感浮现在我们的眼帘。此外,还不乏深蕴的内涵,将农人,也许也是人生的辛勤,成功,挫折用标点演绎出来。

当翻仰在烂泥里的箩筐为收成画上句点,一句“我们的心是将雨,或者已经雨过的天空。”与开篇呼应,自然而然的贯穿起了全文的情感。

林清玄的散文,在平实中体现的不那么平实。

林清玄读后感

读林清玄,每一次都好像从城市瞬间落到了田园,满眼的自在,惬意。

可是这样的书就是要让你去翻开,在闲暇的时刻,一杯咖啡或者清茶,一张摇椅,一点阳光和几朵白云,捧着它,便是一生一世的永恒。它们不似柜台上的畅销书,声名大燥间,街头巷尾便都是议论。它们默默,默默地如白云,似流水,不会有成为焦点的时刻,却是长久不衰。

林清玄的散文就像是一副素描,简单的几笔,却勾勒出一个人心底繁杂的世界。

亲情与乡情是必不可少的主题。他写到浴着光辉的母亲,都是一句宝贝不怕,却流露出天下母亲对孩子浓浓的爱意和关心。就是那么一句话,而生活中所见到的也许比一句话更简短粗略,但却实实在在。我们的眼睛就是要像这样善于抓住生活中的点滴,被人遗忘的点点滴滴。而这些被我们忽略的,都在他的笔下重现,带给人们心灵最真实的'悸动。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永远说不尽道不完的,作者有一句话,我觉得说的很好——对于父母亲的爱,我们也是“提得起来,就是我们的”,趁还提得动,行李箱还有空间,就多塞一点爱进去吧!在这些尚在的时间里,也许我们应该对父母说出自己的心意,不带半点羞涩地毫无保留地道明,像他们给予我们毫无保留的爱。

对于故乡,我其实是没有太多的留恋和感慨的,毕竟没有出过远门,没有机会体会到思乡的离愁别绪。但作者在文中将家乡与亲人联系起来,我忽然就觉得,也许它比我想的远有意义的多。作者说,他出门旅行时总带着一杯故乡的水土,那会给他力量,因为那里面承载的不只是故乡之爱,还有母亲的祝福。这是很实在的话,乡情中,更多夹杂的是亲情吧,对亲人对故友的思念。

世事离戏只有一步之远。

人生离梦也只有一步之遥。

不知道听谁说过:生命最有趣的部分,胜过演戏与做梦的部分,正是它没有剧本、没有彩排、不能重来。生命最有分量的部分,正是我们要做自己,承担所有的责任。林清玄的散文里总有一股清新的气息,也许是有流水的声音,也许是洒进了阳光的温暖,又许是有风吹过的清凉。

林清玄读后感

比翼鸟飞久了,总会往不同的方向飞,连理枝老了,也只好在枝桠上无聊地对答。鸳鸯香炉不同,因为有火,它们不老。

——《鸳鸯香炉》。

见过鸳鸯吗?拥有鸳鸯香炉吗?一切尽在不言中。

我虽然没有鸳鸯香炉,但林清玄有。对于他来说,或许羡慕香炉上的鸳鸯,因为它们,无论经过多少劫难,他们总是永不分离,就好像劫难后的它们连得更紧了,是无论如何都是分不开的。而他?它的雌鸳鸯与他说了声:“再见。”或许正因为这样,才使他回想起了‘鸳鸯香炉’。拿出双入对,比翼双飞的鸳鸯香炉。

醉后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

生命中中得很多事,你错过了一小时,很可能就错过了一生了。

林清玄菩提系列散文

家家有明月清风。

怀君与怀珠。

无常两则。

季节十二贴。

谦卑心。

两头鸟。

唯我独尊。

野生兰花。

忧欢派对。

在“我”中觉醒。

以自己为灯。

永远活着。

无风絮自飞。

札记一束。

有情十二贴。

种草。

道心第一。

黄昏月娘要出来的时候。

记忆的版图。

寂寞的沙漠。

践地唯恐地痛。

卡其布制服。

清风匝地,有声。

血的桑椹。

在梦的远方。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