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口号大全

数学教案大班(实用20篇)

数学教案大班(实用20篇)



大班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所编写的指导教学文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大班教案范文,供参考。这些教案涵盖了语言、数学、音乐、艺术等多个领域,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可供教师们在日常工作中参考和借鉴。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相信会对你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大班数学教案

1、认识1元、5元、10元人民币,学习钱币的兑换。

2、尝试迁移兑换经验,运用符号表示兑换结果。

1元、5元、10元的`纸币各一张,幼儿玩具纸币若干。

一、认识1元、5元、10元纸币。

1、观察1元人民币。小朋友,你们看这是多少钱?你是怎么知道的?

2、比较和观察5元、10元纸币。你们看,这些又是多少钱?上面有什么?﹙数字﹚还有什么字?﹙元﹚。

3、辨别三种纸币。逐张出示纸币,让幼儿观察纸币。

二、学习1元、5元、10元的兑换。

小朋友,这是1元,5个1元是多少钱?和这张5元一样多吗?(把5个1元放在一只手中,另一只手举起一张5元问幼儿,使他们知道它们是一样多。)10个1元是多少?(同时一张一张地拿10个1元)10个1元和这张10元一样多吗?(一样多)10元钱是几个5元?5元是几个1元?(拿不同面值的纸币让幼儿数一数,了解几种不同兑法。)

三、尝试迁移兑换经验,运用符号标示兑换结果。

1、出示挂图,讲述画面的含义。

玲玲和妈妈买菜,她需要兑换一些钱币,要把10元的分别兑成1元、5元的纸币,请小朋友把兑换到的纸币圈出来。然后在右边圈出与左边硬币相同数量的纸币。

交流兑换结果,同伴间互相检查。

四、游戏"凑钱"。

1、教师交待活动要求"今天小朋友上课很认真,特别棒,老师想到超市去买东西奖励小朋友,可我只有一张10元钱,我想把它换成1元、2元、 5元的零钱去请你们帮我换,你们想想可换几张1元、几张2元、几张5元,请你将每种钱的数目在记录单上记录下来。"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请个别幼儿讲述操作结果,教师将活动结果展示出来。

4、集体检查凑出的每份钱是否都是5元。

5、讨论我们可以用哪些不同的方法凑出5元钱。

1、在幼儿认识人民币面值时,教师应从钱币上的数字上引导幼儿认识不同面值的钱币。

2、本活动结束后,教师还可利用其他时间(活动角、下午活动等)再认幼儿玩凑钱的游戏,巩固幼儿对人民币的认识。

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小朋友特别喜欢帮雪花片积木排队、串珠、穿项链等,结合大班科学领域的活动目标,本次活动使幼儿对有规律的排序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引导幼儿联想生活中有规律排序的.事物,使幼儿感受到规律排序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在活动中,可提供给幼儿多种等级的材料,让幼儿进行操作,重点是鼓励幼儿开动脑筋,发现规律,大胆创造,变换不同的排序形式,体验创造的快乐。如在“给小猫铺路”这一环节中,启发幼儿用求异思维设计各种各样的小路;在“为小猫设计项链和彩环”这一环节中,引导幼儿学习按物体数量的递增或递减的规律穿项链、做彩环。通过这些分类排序活动,培养幼儿认真细心、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1.学习按物体数量的递增或递减等规律进行排序。

2.能大胆创新,探索按多种规律排序。

3.在排序中,体验事物重复变化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1.雪花片每人l份,自制小猫的家每组1座。2.红、蓝彩色珠子,绳子,彩色纸条,胶水若干。3.教室中悬挂红、绿两色按递增和递减规律交替、重复做成的两条彩旗挂饰。

经验准备:观察生活中有规律的现象。

一、观察小猫新房子中物件的摆放,学习按物体数量的递增或递减等规律进行排序。

1.设置情境:小猫家盖了一座新房子,它准备铺一条小路,引导幼儿讨论:怎样帮助小猫铺一条漂亮的小路?如:可引导幼儿发表自已排序的多种方法,绪合教室里悬挂的彩旗,重点引导幼儿按雪花片数量递增或递减的规律,交替、重复地铺一条小路。

2.幼儿操作:用雪花片在小猫房前铺一条重复、交替、有规律的、有创意的小路。

3.幼儿互相观察,说说自己铺的小路有什么特点。

ab、abb、abbb、abbbb式,有的是aaaab、aaab、aab式……这些排列是有规律的,是重复交替的。

二、分组为小猫设计项链和彩环,能大胆创新,探索按多种规律排序。

1.第1组:穿项链。幼儿用长绳将彩珠穿成项链,比比谁穿得漂亮,引导幼儿求异想象,按交替、重复的规律来穿珠子。如:幼儿可按红珠子的数量不变,蓝珠子逐一增加这个规律穿珠子。如图:红蓝红蓝蓝红蓝蓝蓝。

大家推出设计新颖的彩环、项链,送给小猫当礼物装饰房子。

大班数学教案

1.能运用自己的策略为不同等分的馅饼块分发同样数量的红豆,红豆数量为12。

2.感知不同的数数方式及多种不同的等分方法,初步理解部分与总体的关系。

3.积极运用自己的图示策略记录相关的数学问题。

豆子每人12粒以上;自制数数操作器、三等分圆的操作硬卡;圆片多个,笔、记录纸。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做豆豆馅饼,先看看我们都有些什么材料吧。

(初步了解圆片、记录纸、笔、豆子的用途)

今天每个人需要取12颗红豆,不多也不能少,说说你怎么取到正好12颗红豆呢?

(1)鼓励并尝试各种各种不同的数到12的方法。

(2)请你选一种自己能行的办法,数出不多不少12颗红豆到自己面前的小盘子里。

(2)请你把12颗红豆分到馅饼上,每块红豆一样多,12颗红豆都分完。

(3)说说你分的结果是怎样的?

(4)说说我们刚才做了件什么事?请你把刚才做的这件事用自己的办法记在记录纸上,记得告诉别人两个内容:馅饼分成了两块,每一块分到了6颗红豆。

(5)幼儿操作、记录。

(2)操作过程同上,感受分成四块馅饼,每块分到3颗红豆并做记录。

(1)有个难一些的问题,你能把馅饼分成同样大小的三块吗?

(2)把你想到的办法给大家看看,是不是分成了同样大的三块?

(3)给幼儿提供三等分圆的操作卡,一个新的馅饼,运用操作卡,把馅饼分成3份。

(4)给三份馅饼分红豆并记录结果。

(1)请幼儿在三等分圆的基础上,尝试把馅饼分成6份,用笔描出来。

(2)给六等分的馅饼分红豆并记录操作结果。

(1)看自己的记录纸,你记录了几件事情?

(2)从记录的这些事情上,你发现的什么秘密呢?(出示整理好的记录纸,份数从少到多,数量从多到少)

(3)老师总结:看来,一块馅饼可以用不同法方法分成相同的2,3,4,6份或者更多的份数,馅饼等分的份数越多,每一块上能分到的红豆就越少,可它们合在一起,还是原来的馅饼大小,红豆也还是 12颗,做馅饼分豆豆游戏真有意思。

大班数学教案

1、体验一分钟的魔力,知道一分钟很短,但可以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

2、了解时间的重要性,懂得珍惜时间。

穿珠、雪花片、炮弹积木若干;磁带、录音机。

一、导入活动。

1、师:你知道一分钟是多久吗?那让我们一起来静静地感受一下一分钟是多久吧?

2、好,一分钟到了,原来秒针从这里开始,走一圈又回到这里,就是一分钟。

二、体验一分钟很短,但是可以做很多事情。

1、师:那么一分钟可以做些什么事情呢?现在老师就给你一分钟时间,去后面的桌上选择一样你喜欢的玩具玩。教师观察。

2、好,一分钟到了,请你拿着你的玩具回座位。提问:一分钟里你玩到了吗?你玩了什么?(幼儿交流)。

4、小结幼儿回答:原来有些小朋友他一开始就想好了,而且认真的玩,就玩的好玩的多。

5、好,现在老师再给你一分钟机会,你刚才玩的是什么,请你再去玩一玩。

6、请幼儿交流:你跟第一次比玩的怎么样?怎么会这样子的呢?

7、小结:其实,短短的一分钟里,只要你想好了,认真的去做了,还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

三、了解时间的重要性,知道珍惜时间。

师介绍:这是一位世界冠军,叫刘翔,他参加跑步比赛,在短短的几秒钟里,刘翔只比人家快了一点点,终于夺得了金牌,为祖国争了光,真了不起,一起鼓掌表扬。

2、还有哪些人在短短的时间里做了了不起的事,我们来看看他们是谁?在做什么呢?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一起说一说吧!

图一:消防队员在救火;。

图二:医生在抢救病人;。

图三:营救困在屋顶上的老人。

3、总结:时间是非常宝贵的,我们大家都要珍惜每一分钟时间,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本领。

四、结束部分。

接下来老师给你宝贵的一分钟,请你跟着音乐一起唱唱跳跳吧。

大班数学教案

由于孩子们对于枯燥的数学一直不感兴趣,所以学得也不是很好,通过看电视抢答题目,使我不由的想到何不利用这一形式来上数学课,孩子们在这么轻松地环境下学习,肯定会学得轻松,并能增加幼儿的集体荣誉感。

1、复习6以内的加减法,尝试看土口述并懂得运算。

2、培养幼儿的合作与竞争意识,体验数学的魅力。

1、6以内的加减算式卡片若干张,加法图片若干张,口述图片3张。

2、抢答器三个,统计牌,山羊、小熊、小猴图片各一张。

3、水果图若干。

1、引题。

(1)师:小朋友欢迎你来到欢乐大本营,我是快乐数学栏目主持人—小问号,我们的口号是:快乐数学,快乐无限!

让幼儿大声的喊出口号。

(2)教师介绍三个方队:山羊队、小猫队、小猴队。

(3)介绍游戏的奖品(三种水果)。

2、快乐数学第一关必答题:

(1)教师讲解比赛规则:三个方队的每一位选手都要回答一个题目,每答对一题,奖励一个水果,答错不奖励也不惩罚。但要自己独立回答。得到水果的选手要拿到水果贴到自己的英雄榜上,看哪一队的硕果个数最多,请各队的一号选手作好准备。

(2)答题开始,请听题2+3=?幼儿:2+3=5(师出示正确答案)回答正确,得一个水果。

(3)请各队的二号选手答题。(依次进行)。

(4)观察英雄榜,数数哪队的水果个数最多。

3、进入快乐数学第二关“我说你算”。

师:今天我带来了一张图片,我给它编了一段话,请你算一算,我的图上有几只小动物?小朋友请你算一算。

(1)我这里还有一张图片,谁能像我一样给它编段话,让我来算一算。

幼儿自由讨论,请幼儿口述。

教师完整讲述,并板书:2+3=5。

(2)我这里还有三张图片,每个方队各一张,请你们把图片编成一段话,把答案悄悄放在心底。

(3)挑战开始,山羊队可以选择小熊和小猴队队当中的一队接受挑战,答对了,就得到一个水果。

(4)关注英雄榜上各队的水果个数,表扬第一名,鼓励其他队。

4、进入快乐数学第三关。

(1)第三关抢答题,我说题目,你们用数字算出来。

(2)各队推选一名幼儿为队长,请队长拿好抢答器,教师讲述抢答规则:我说题目,然后说抢答开始,队长必须在我说开始之后才能敲响抢答器。

(3)抢答开始。

(4)各队关注英雄榜,统计各队总得水果总数。

(5)给优胜的一队发奖。

5、“快乐数学,快乐无限!”今天的节目到此结束。

大班数学教案

活动目标:1、能较熟练地掌握7、8的组成,并进行加减运算。

2、初步学习抄题目,进行加减运算。

3、做练习时不影响同伴。

活动准备:

横卡若干,每人一张白纸,一支铅笔。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复习7、8的组成,玩碰球游戏。

(2)复习7、8的加减。

2、小组活动:抄题并进行运算。

重点:抄题时要一题一题的抄,不能漏抄,做完以后读一读,看看做的对不对。

3、评价活动。

大班数学教案

1、运用自然物接续摆放的方法,测量物品的长短高矮。

2、探索发现测量工具与测量次数之间的关系。

3、乐意进行物品的无间隙接续摆放。

1、教师操作图片卡;

2、教学挂图;

3、插塑积木,古式积木和纸条。

一、故事欣赏。

二、问题解决。

1、围绕故事情节进行提问,激发幼儿进行测量的兴趣。

(1)羽儿用什么为周夫人测量?周夫人的身高有几根筷子长?

(2)到了布料店,羽儿买了多长的布?他买对了吗?为什么?

(3)5根筷子和5根簪子测量出来的数字都是5,可是买来的布却短了,为什么?

2、操作图卡,引导幼儿了解相同数量的不同测量物的长短比较。

——量一量筷子和簪子的长度。

3、引导幼儿操作古氏积木和插塑积木,尝试进行测量比较,理解测量的结果和量具的大小、长短有关。

——引导幼儿操作古氏积木和插塑积木,进行测量纸条长度。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三、巩固拓展。

1、请幼儿操作作业单。

2、集体检查操作结果。

大班数学教案

1.学习8的组成,知道8分成两份有7种不同的答案。

2.感受并体验8的组成所分的两部分数之间的互换关系。

3.能够按“怎么分才能分得又对又快”的操作要求,有序数的分合游戏活动。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人手一份幼儿用书第1页小橡皮图卡8张,记录单,双色花8个(正面为红色,反面喂绿色)

幼儿操作活动

分橡皮

翻片片

老师将8个片片排成一排,然后翻动前面的一部分片片变化颜色,幼儿说出每种颜色的片片各有几个,用数字记录下来,每次翻出的都不相同,最后找出相像的两组,并用标记记录下来(记录单幼儿人手一份)

归纳总结8的分合记录

请幼儿根据记录单上相像的两组答案做出标记,说说8分成两份的7个答案中分别有哪两组分合式是相像的!

大班数学教案

1、对认识“0”的活动感兴趣,积极参加游戏活动。

2、理解“0”的定义意义,知道在加减法算式中一个数减去与它相同的数字于“0”。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找找生活中与“0”相关的事物或现象,5支铅笔、3个苹果图卡片、7颗帖、车牌号、温度计、门牌号。

对认识“0”的活动感兴趣,积极参加游戏活动。

理解“0”表示没有,知道一个减法与它相同的数等于“0”。

通过教师的直观展示,幼儿参与情景游戏等方式,助幼儿理解,“0”的实际意义,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发现“0”、理解“0”的其他含义。

1、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宝贝们送礼物来了,你们猜一猜会是些什么呢?

2、初步感知“0”的意义。

小结:什么都没有我们可以用数字“0”来表示。

3、进一步探索“0”的意义。

教师逐一打开礼物袋并操作演示。

(1)出示五只铅笔并送给一位幼儿。

师:老师这里有5支铅笔,送给了xx宝贝5支,现在老师的手中还剩几支铅笔?(引导幼儿知道得数并说出数字“0”)。

(2)出示3个苹果图卡片,然后送给送给另一位幼儿。

(3)引导幼儿观察得数都是“0”的算式。

师:宝贝们,你们看一看这些算式,他们发现它们有什么秘密吗?(引导幼儿知道算式东中都有“0”)。

(4)教师小结。

师:刚才我们发现了一个数减去与它相同的一个数,它们的得数都是“0”。

4、寻找生活中的“0”。

(1)生活中的“0”。

师:在平时的生活当中,你们有在哪里见过“0”吗?它们又表示着什么意思呢?

(2)出示相关“0”的图片,说一说图片中的“0”表示着什么?

师:我们来看一看这些图片中的“0”表示什么呢?(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小结:数字“0”不仅表示什么都没有,它还可以表示起点,房间号码、电话号码、时间、车牌号码等等?在不同的场所“0”所表示的意义是不相同的。

本节活动主要围绕感受数字“0”,寻找数字“0”,理解数字“0”等方面来设计,使幼儿懂得了数字“0”在生活中的作用及与人们的关系,激发幼儿探索“0”的兴趣,从而达到了从生活中来,并运用到生活中去的目的。

大班数学教案

xx

跳房子(地面)如图:

三个房子中间圆形的石子路

贝贝羊、嘟嘟牛、宝宝兔;数字卡贴在圆形的石子上

一、出示贝贝羊嘟嘟牛宝宝兔引起幼儿的兴趣

l按要求铺路:

a贝贝羊―嘟嘟牛是顺着铺路1~10。

b嘟嘟牛―宝宝兔是逆着铺路10~1。

l请个别幼儿手拿带有数字的“石子”来铺路,铺好后请幼儿来正数、逆数,引导幼儿观察数字之间的关系,请幼儿说一说,两种顺序唱数有什么特点(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

二、补路(请其他老师拿掉其中几个“石子”)

l“有一天,贝贝羊发现他到嘟嘟牛家的路上少了几个小石子,小朋友帮贝贝羊补路吧”

l请个别幼儿操作,在顺、逆唱数的过程中寻找缺失的石子(即数字)。

三、游戏:

跳房子:由一跳到十,再由十是跳到一(如图)引导幼儿在跳的过程中进行顺数和逆数。

四、请幼儿完成书上的评价练习

l数数看红色箭头上的数字应该怎样数?白色的圆圈里应添上哪个数字(依此类推)

大班数学教案

1.学习2、3、4的分解组成。

2.知道2、3、4各数分成两份各有几种不同的答案。

3.能够按规则进行操作活动,初步体验总数与两个部分数之间的等量关系。

1.教具:自备红、绿篮子各1只,南瓜16个,数字1~4若干。

2.学具:幼儿操作材料第33页《分南瓜》的材料,人手一支铅笔。

幼儿操作材料第33页《分胡萝卜》的材料,人手一支铅笔。

幼儿操作材料第33页《分茄子》的材料,人手一支铅笔。

幼儿操作材料第33页《分西红柿》的材料,人手一支铅笔。

(一)游戏“碰球”。

1.教师出示数字5。

教师:我们来玩“碰球”的游戏,你们的球和老师的球合起来是5。

2.教师介绍游戏“碰球”的玩法:老师先报一个数,小朋友再报一个数,这两个数合在一起是5。

老师边拍手边说“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小朋友则边拍手边回答“嘿嘿,你的1球碰4球”。

3.教师有意识地按从1~4或从4~1的顺序报数,和幼儿玩碰球游戏。

4.此游戏可采用集体、小组和个别的形式反复进行。

(二)游戏“分南瓜”。

1.教师出示贴绒南瓜和红、绿篮子。

2.请幼儿讲述自己的分法。

教师:你是怎样分的?你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的分法。

幼儿和旁边的同伴相互交流各自的分法,如红篮子放1个,绿篮子放3个;红篮子放2个,绿篮子放2个;红篮子放3个,绿篮子放1个。

3.请个别幼儿演示每次将4个南瓜分放到红、绿篮子里的具体分法。

全体幼儿对照上述标准,逐条对照检查,如果有幼儿发现问题或错误,则请他说出和指出,同时进行修正。

(三)幼儿分组操作活动。

1.第一、二组:分南瓜。

2.第三、四组:分胡萝。

3.第五组:分茄子。

4.第六组:分西红柿。

教师强调:

将每种蔬菜分成两份,并将结果记录在方框中,每排的答案都不能相同,分的和记的要一致。

(四)集中交流,感受2.3.4。各数分成两份各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1.分别请几名分不同数量物品的幼儿展示并介绍自己的活动和记录的结果。

2.集体按规则检查记录结果是否按总数要求取分物品,判断其分合是否正确,有无遗漏和重负的,并进行改正。

3.师幼讨论:为什么每种蔬菜分得的结果都不相同?(因为每种蔬菜的总数不同,有2.有有4)。

4.集体小结:2、3、4分成两份各有几种不同的答案并认读分合式。

教师:谁能告诉我们2分成两份有几种不同的答案?是哪种?

教师:谁能告诉我们3分成两份有几种不同的答案?是哪两种答案?

请个别幼儿或集体做回答:3分成两份有2种不同的分法,3可以分成1和2,3可以分成2和1。

教师:谁能告诉我们4分成两份有几种不同的答案?是哪三种答案?

请个别幼儿或集体回答:4分成两份有3种不同的答案,4可以分成1和3,4可以分成2和2,4可以分成3和1。

区域里投放教具,将篮子改成盘子等进行操作练习。

大班数学教案

1、通过操作练习,培养幼儿对数的兴趣。

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主动性。

3、学习8的形成数数,知道7添1是8,认读数字8,并理解8的实际意义。

1、课件:8的数数

2、课件:趣味练习1-68按照线写数字

3、图片小蘑菇、小圆片、小萝卜、小花若干。

一、导入

以招待客人的口吻,引出课题:

教师:今天小兔子要来做客,我们给小兔子准备好吃的萝卜和蘑菇好吗?

二、展开

1.幼儿操作,用对应比较法学习7的形成。

教师以游戏口吻引导幼儿进行操作练习。

(1)请小朋友拔7个萝卜排成一队,幼儿点数并说出总数。

(2)再请小朋友采7个蘑菇排成一队,并于萝卜找好朋友,

幼儿点数并说出总数,

(3)你拔了几个萝卜?萝卜和蘑菇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讨论:怎样把7个萝卜变成8个? 7添1是几?

(4)幼儿复述:7添1是8。

2.课件演示,操作验证。

(1)出示7个苹果,幼儿点数

出示7个桃子与苹果一一对应,幼儿点数。

(2)苹果和桃子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思考:怎样将7个桃子变成8个?7添1是几?

3.利用课件认读数字:8

(1)引导8个桃子用数字几来表示?

出示数字“8”幼儿认读。

(2)讨论字形:8像什么?(8像葫芦)。

4.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1)8除了能表示8个桃子、8个萝卜外,还表示8个什么?

激发幼儿想象许多能用数字7表示的物体。

(2)小结:8可以表示所有数量是7的物体。

5.趣味练习:请拼凑8

在方框里贴上还是数量的贴纸,使总数量是7。

三、结束

讲评:表扬课堂上积极动脑筋、积极回答问题的幼儿。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星期(7以内的数)

大班数学教案

1.按数取出相应的“硬币”。

2.练习“硬币”的换算。

1.“1分”、“2分”、“5分”硬币的拓片若干;摆硬币拓片的图板若干(如图一、图二)。

2.事先认识过硬币。

1.将“2分”、“5分”换算为“1分”的练习。幼儿取一图板(如图一),首先辨认左格内的硬币拓片,说出它们的面值。然后取“1分”币拓片在右格内摆放,其面值总数要与左格内的硬币拓片面值相等。如左格内画有两个“2分”币,则在右格内摆出4个“1分”币拓片,并说出4个‘1分’和两个‘2分’一样多”。

2.将若干个“1分”换算为“2分”、“5分”的练习。幼儿取一图板(如图二),先点数左格内的“1分”币拓片,并说出面值总数,然后分别用“2分”、“5分”或“1分”币的拓片组合起来表示这个面值总数。如左格内有8个“1分”币,则在右格内摆出1个“1分”、1个“2分”、1个“5分”币的拓片,并说出“一个‘1分’、一个‘2分’和一个‘5分’合起来是8分,和8个‘1分’一样多”。

帮助幼儿理解换算的意义。

大班数学教案

1、区分并说出以自身为中心的上、下方位。

2、能正确感知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前后位置关系。

3、发展方位知觉,初步理解方位的相对性。

1.趣味练习:上下(1-47)。

2.毛绒玩具7-8件,分别放与教室内不同物品的的上下、前后位置上。活动过程。

教师:小朋友,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很有趣的游戏,你们愿意做吗?游戏的规则是你自己的身体为中心,听老师的口令,做相应的动作。例如:上面拍拍手(在头顶上面拍手)下面拍拍手(在膝盖处拍手)。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表现适当增加难度,例如:上面拍3下,下面拍4下。

1、教师讲解:上、下。

教师:刚才我们在玩游戏时,你是怎么理解上下的?

(幼儿自由回答)。

(有灯、风扇、屋顶)。

我们的下面是什么?(地面砖)。

2、游戏:变变变。

幼儿三人一组,自由玩此游戏,相互说说方位关系的变化。

3、找一找。

教师:今天我们教室里有许多的毛绒玩具,你们去找一找,它们都在哪里?在什么位置?(请若干个幼儿寻找,并说出玩具所在的位置)。

教师指导幼儿将话说完整,例如:小猫在橱子的上面。小狗在钢琴的下面。

大班数学教案

1.在拼图的过程中感知三角形与正方形、长方形三者之间的拼合关系,体验图形的空间变化,学习用符号记录结果。

2.乐意操作,大胆尝试,感受拼图活动带来的快乐。

1.教具:等腰直角三角形卡片若干,三角形范例板2块,幼儿操作板大图一份。

2.学具:每组一筐等腰直角三角形卡片,三角形拼图操作板每人一块。每组一份固体胶或者浆糊。

1)出示一张三角形的范例板,幼儿观察范例板,并按范例板拼图。

提问1:今天天气怎么样?(很冷)风怎么样?(风很大)昨天夜里挂了一阵很大的大风,把小白兔家的房子给刮倒了。小白兔很伤心,我们要怎么帮助她呢?(给小白兔盖一幢房子)

提问2:(出示房子结构图)这是小白兔家房子的结构图,我们看一看它的墙壁是由什么组成的.?(正方形)它的屋顶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

提问3:小白兔还给小朋友们提供了一些图形片片,你们看这是什么图形片片?(三角形)小白兔想让小朋友们用这些三角形片片给她盖一幢新的房子。小朋友们看看墙壁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拼一下)

提问4:小朋友能用手中的三角形拼出这幢小房子吗?我们一起来拼一拼。(幼儿动手操作)

2)、出示另一张范例板,请幼儿按范例板拼出图形。

提问1:小白兔还想考考我们小朋友了,这还有一张图片,小朋友来看一看,这这是什么?(三角形)这个三角形是由什么组成的?(三角形)一共用了几个三角形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6个)

提问2:原来是用小的三角形拼出了一个大的三角形。你们想不想用你们手

中的三角形来拼一拼这个大的三角形?这次老师请一个小朋友到黑板前拼一拼。

1)讲述规则:

师:小朋友们看,这是一个记录表,在记录表的左边,有什么?(正方形长方形)在正方形的左边有一个大的空格,在这个空格中小朋友们要用小三角形拼出一个大的正方形。拼完后数一数一共用了几个三角形,并用符号记录到后面的空格中。

提问:我们可以用哪些符号来记录呢?(小圆点,波浪线直线数字??)记住,你用了几个三角形拼一个正方形,就在后面的空格中记录几个符号。

2)教师引导幼儿复述规则。

师:(指着长方形)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在长方形后面的空格中我们要干什么?(用小三角形拼出一个大的长方形)拼完后要干什么?(数一数一共用了几个三角形)然后干什么呢?(用符号记录到后面的空格中)

3)介绍操作工具。

面的空格中。

3)教师总结,

师:谁能到前面来介绍一下自己的记录表?

4)幼儿相互检查。

师:今天我们一起用三角形拼出一个大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小朋友们回家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拼一拼,看看能不能拼出更多的图形。

活动反思:

当时在选课的过程中,由于怕自己对课堂的把握不够,所以我选择了这节环节较少,目标目标明确的三角拼图活动。

本节课的重点是在拼图的过程中感知三角形与正方形、长方形三者之间的拼合关系,体验图形的空间变化,学习用符号记录结果。所以在设计上将环节简单化,增加幼儿的操作次数,让幼儿自己在拼拼凑凑中找到诀窍以及拼图的乐趣。

虽然在这节活动中基本做到了环节清晰,语言流畅,但是还是有许多的不足:

一、整个活动显得生硬,游戏性不强,缺少让幼儿感兴趣的东西。

学前儿童的活动主要是以游戏为主,在游戏活动中完成学习目标。虽

然我在第一环节加入了情境以及游戏,但是在整体活动中没有将情境贯穿与整个活动中。尤其是在出示大三角形时,已经有幼儿说出这是屋顶,但是我还是说大三角形。我没有好好把握住幼儿给我的启发,从而导至整个活动有些生硬。我想在以后的活动设计中我会多注意活动的游戏性。

二、没有让幼儿有充分的观察机会,引导不够。

一个活动的导入环节是整个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幼儿能否理解和接

受新的知识关键还要看导入的够不够充分。在导入环节中,我让幼儿观察小房子的结构时没有给幼儿充分的观察时间,在让幼儿观察时我缺少了让幼儿自己思考的过程,我没有让幼儿自己思考正方形是如何用三角形拼成,怎么样才可以拼出一个大的三角形等等。如果幼儿有充分的思考时间的话,那么在后来完成记录表的过程中应该会轻松许多。

大班数学教案

1。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2。通过创设情境、游戏化的教学,让幼儿在操作中理解并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活动的重点为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难点是理解并区分十以内的单双数。

3只小兔子、4只小狗,5只小猫,6只小山羊的动物卡片和火车票若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游戏是每个幼儿都感兴趣的活动。为了使幼儿轻松、愉快地掌握枯燥的数学概念,我采用了游戏法来吸引幼儿的兴趣。正如杜威所说的:游戏就象是一个"糖衣",让幼儿在"糖衣"的诱惑下,把本来难以下咽的"苦药"吞咽下去。让幼儿在游戏的情景中,主动积极、自愿地去探索和发现,以自己的方式获得经验。真正体现幼儿在活动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则以饱满的情绪、适时的指导把游戏贯穿于活动的始终,通过游戏的由易到难,层层深入,进一步使幼儿加深和巩固对单双数的区分以及把握单双数的排序规律。使在攻破难关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样教也正契合了《纲要》中关于"教师应成为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理念。此外,我还采用观察操作法、赏识激励法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从而使本活动达到科学性、趣味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根据『纲要』精神:数学教育要"引导幼儿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大班幼儿处于学前晚期,学习能力显着增强、游戏水平也有很大提高。所以,在一系列循序渐进、富有挑战性的游戏中促进了幼儿对单双数及相关概念有更透彻的理解。丰富的游戏带动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既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也促成了"合作探究式"师生互动的形成。

为了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参与活动,我采用由易到难、环环相扣的'方法组织本次活动:

一、创设情境,感知"单"和"双"

(在谈话中,幼儿说嘴巴是一只,眼睛是两只,教师小结,像嘴巴、鼻子这样只有一个的,叫"单",像鞋子、手、眼睛这样两个两个成双成对的,叫"双"。)

二、参加动物party

1。小动物圆舞曲

故事情境:今天来了3只小兔子、4只小狗,5只小猫,6只小山羊……,他们要结伴条圆舞曲了,帮他们找找舞伴吧!

幼儿操作动物卡片,两个两个拉在一起。

教师:发现了什么?

幼儿:有的小动物剩下一只,没有舞伴;有的小动物都找到舞伴了。

教师:哪些小动物剩下一只没有舞伴?这些小动物是几只?

幼儿:小兔子(3只)、小猫(5只)

教师:哪些小动物都有舞伴?这些小动物是几只?

幼儿:小狗(4只)、小山羊(6只)

教师小结:两个两个找朋友,到最后剩下一个,孤孤单单没有朋友,这样的数叫单数;两个两个找朋友,最后都有朋友,没有剩下,这样的数叫双数。

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一个 "抱双,躲单"的游戏,好吗?

三、巩固单双数——游戏"抱双,躲单"

游戏规则:幼儿根据教

师念或举单数双数,如果教师念的是单数就把头埋在膝盖上,如果教师念的是双数,就用双手抱住手臂。

四、结束

小朋友们真棒,老师非常喜欢你们这些聪明的孩子,老师要奖励每个小朋友一张火车票,一会儿老师要带你们坐着火车去旅游,小朋友们把火车票戴在胸前,并仔细看一看你的车票是单数还是双数,单数的去单数列车,双数的去双数列车,如果上错车,检票员会把你赶下车,你就不能和小朋友们一起去旅行了,大家准备好火车进站了,小朋友们请上车火车马上开啦!

(三)幼儿通过亲自操作归纳出单双数的排序规律。

(四)幼儿在游戏"抱双,躲单中巩固单、双数。

结束环节:老师要奖励每个小朋友一张火车票,一会儿老师要带你们坐着火车去旅游,小朋友们把火车票戴在胸前,并仔细看一看你的车票是单数还是双数,单数的去单数列车,双数的去双数列车,本次数学活动以游戏形式开始,在游戏中收尾。整个活动贯穿于一系列动静交替的游戏中,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单、双数。丰富多样的游戏使逻辑抽象的数学知识生动、形象起来,让孩于们更容易接受、更喜欢学习。

如何将枯燥的数学活动融入孩子的生活,激发孩子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是数学活动的主要目标。世界学前教育之父福禄贝尔最早提出对幼儿进行游戏活动的主张,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我设计的这个教学活动,拚弃了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以游戏贯穿于整个活动,让孩子在快乐的游戏中区分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

大班数学教案

感知10以内物体的数量,将数量与数字对应起来。

ppt,数学本子。

师:今天有很多小动物来我们这做客,我们一起来看看有谁?

1、出示长颈鹿(谁来了?我们一起来数数有几只?又来了几只?现在一共有几只?可以有数字几表示?)。

2、出示狮子(谁来了?请小朋友数数有几只狮子?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3、出示斑马(谁也来了?有几只?看看又来了几只?现在有一共有几只?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4、我们来听听谁也来了?(老虎有几只?又来了几只?现在一共有几只了?可以用数字表示?)。

1、出示交警(谁来了?交警会在哪工作呢?)。

2、出示厨师——厨房。

3、(猜猜拿着剪刀,吹风机的是谁呢?)出示理发师——理发店。

4、出示建筑工人(带着安全帽的建筑工人在工地工作)。

5、(猜猜坐着消防车,穿着消防衣。一有火灾就马上赶去的是谁?)消防员——消防大队。

6、出示医院,(猜猜谁会在这工作呢?)。

师:那你们想不想自己来找找这些叔叔阿姨的工作呢?

要求:

1、将同一职业的人用笔圈起来。

2、数一数,有几个?将数字宝宝贴在旁边。

3、把这些叔叔阿姨和他们的工作地方用铅笔连线。

大班数学教案

1、感知立体图形的空间存在形式,正确点数立方体砖块的数量。

2、体验数形关系,有一定的空间概念。

3、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1、各种形状的砖块若干。

2、遮挡关系复杂的图片四张(见活动材料)

3、幼儿用书。

1、复习学习过的立体图形。

教师出示大小和颜色各不相同的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和圆锥体,让幼儿从中找出所有的正方体和长方体,并能说出它们共同的特征(六个面、六条边、六个顶点、立体图形)。告诉幼儿这些图形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立方体”。

2、动手操作:搭积木。

教师请幼儿打开幼儿用书等16页,观察页面上的四个造型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将幼儿分成四组,每组搭建页面上的一个造型。

第一组:搭建页面左上角的造型。

第二组:搭建页面右上角的造型。

第三组:搭建页面左下角的造型。

第四组:搭建页面右下角的造型。

请幼儿在桌面上搭建,四组的桌子依次并排,以便后面的观察和计数。)

幼儿在搭建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教师要实施指导。教师重点观察第三组和第四组幼儿是怎么搭建的,鼓励幼儿想办法解决问题(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搭建方式)。

3、请幼儿依次从各个角度观察,并计数每个造型分别用了几个立方体。

幼儿集团回答每个造型用的砖块数量。待幼儿回答完第三组和第四组造型使用砖块的数量后,教师提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启发幼儿从各个角度观察找出造型看中被遮挡的部分。)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答案呢?(启发幼儿思考验证答案的方法:把造型拆散,数一数它用了几个砖块。)

请第一组幼儿分工合作拆除第三组搭建的造型,并恢复原型。

第一组幼儿商量谁负责拆除并计数砖块数量,谁负责恢复原型并计数砖块数量。

请第二组幼儿分工合作拆除第四组搭建的造型,并恢复原型。

第二组幼儿商量谁负责拆除并计数砖块数量,谁负责恢复原型并计数砖块数量。

教师小结并表扬表现好的幼儿和其他方面取得进步的幼儿。

4、出示遮挡关系较复杂的造型,请幼儿看图数立方体并说出其中被遮挡的部分。完成幼儿书上的练习题。

大班数学教案

1.通过活动让幼儿继续比较宽和窄,能正确地表达比较的结果,在比较中进一步理解物体宽窄的相对关系。

2.除了目测比较外,引导幼儿尝试用物品作自然测量比较。

3.进一步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以及对事物作宽窄比较的兴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及动手操作能力。

1.宽窄不一的毛巾、围巾、手绢、纸板若干。

2.幼儿挂书第16页。

1.使用幼儿用书第16页。

(1)请幼儿看一看:图中有哪两个动物?它们长得怎样?

(2)请幼儿观察比较:哪张床最宽?哪张床最窄?它们分别是谁的?请把动物与相应的床连线。

2.使用准备好的物品作宽窄比较。

(1)教师两两拿出物品,请幼儿说一说:这两个物品哪个宽?哪个窄?你怎么知道的呢?

(2)教师提问:"我们除了用眼睛看,还能够用其他方法来比较两个物体的宽和窄吗?"鼓励幼儿积极动脑筋思考。

(3)请幼儿尝试用书本、积木等物品来对对别的物品作宽窄的测量。

继续引导幼儿关注教室里面、幼儿园里面、家里面有哪些东西宽,哪些东西窄。请幼儿用绳子或者其他东西量一量家里面自己的小床和爸爸妈妈的大床,餐桌、书桌和茶几。看看有什么不一样请幼儿学习用跨步、脚印、竹竿、绳子等在户外进行自然测量,比较路的宽窄、墙的宽窄等。

小百科:宽是三维空间里相对较短的某一维尺寸。其他含义有广阔面积大、度量宽宏、舒缓、富裕等。

大班数学教案

我们从幼儿在数学活动室的操作和集体活动表现看出:幼儿已对抽象的加减算式有一定的立即,但字实践运用中比较欠缺。此外,我们经常将计算与应用题分开教学,使幼儿无法把抽象的加减算式和实际应用有机结合。为此,我们试图通过集体活动为幼儿创设一个运用的情境,即帮助幼儿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又激发幼儿在生活中继续主动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的兴趣。

1.让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进一步立即10以内的加减,学习用编题三要素表述计算过程。

2.在编题表述的过程中,学会运用加减法结局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小菜场场景布置:青菜1.00、西红柿2.00、大白菜3.00、鱼6.00、肉7.00、螃蟹8.00.供幼儿操作的小菜图卡各18张,调价标牌2个。

幼儿操作记录纸1份,笔1支。

一、了解价格。

1.今天,我们一起去娃娃城的菜场买菜吧。这些菜都要多少钱?

2.今天的菜价有什么变化?

分析:从幼儿原有经验出发,关注调价牌,调动孩子参与的积极性,运用了情境游戏的创设来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二、调价。

1.用编题三要素表述加价的菜。

例:谁能用三句话把青菜价格的变化说出来?

提问:你们都是用什么方法算的?为什么?

2.用编题三要素表述减价的菜。

荤菜价格有什么变化?(降2元)。

例:您那个用编题的方法说说肉的价格变化吗?

第三句话有什么不同?

3.降价了你是怎么算的?

请幼儿摆减法算式。

分析:运用编题的三要素,学会以陈述的方式讲述调价的过程,并且在教师的引领下,尝试编带提问句的应用题。发现幼儿在编题的时候按照自己的方式表达,编题的严密性不够,而且自己在执教的时候,也不敢回应孩子,如有的幼儿说:"青菜原来是1元钱,现在涨价了1元钱,现在又变成了多少钱?"编题的两个条件和提问的精炼不够,对于孩子懂的意思,课堂上的我只是提醒了孩子们注意表达更清晰,忽略了编应用题的严密性和孩子们适当要选择富有逻辑的编题关键词。如"原来……现在……",应该给与孩子们更为确切的表述。

三、买菜算钱。

1.如果我给你10元钱,你可以买2样什么菜?

2.幼儿买菜。

3.算两种菜的价格。

(1)谁能用你们买的菜来编一道三句话的应用题?(提示:第三句话要问问别人。)。

(2)算得出你用了多少钱吗?请把算式列在红线上。

4.算还剩多少钱。

(1)拿了10元钱去付钱,营业员该找给你多少钱?用什么方法算?

(2)算算,还要找你多少钱?

结束:你们会用加法算自己买菜花了多少钱,还会用减法算出营业员找你多少钱,那我们一起领钱去菜场玩买菜的游戏。

分析:该环节是控股幼儿编应用题的能力,让幼儿学会随情景转换编题,并列式计算。从课堂效果看,孩子们买菜之后,表述一共用掉多少钱是可以的,基本编题的元素也是能够体现的。但是在算还剩下多少钱的时候,孩子们拘泥于操作的材料,对自己花掉多少钱在课堂上没有针对性的提示,因此孩子们在编这道题目的时候,出现连减的方式编题,如"我有10元钱,先去买了青菜2元,又去买了鱼6元,请问还剩下多少钱?"这个编题的失误最大的原因是我在设计的时候把这个环节作为延伸活动,因此没有考虑孩子们仍旧有很大的兴趣去编题和计算,因此对用掉多少钱这个部分数没有给与孩子们强调,所以出现连减,以及总数是10元钱还是用掉的8元钱没有让孩子们清晰。而且买菜环节中设计的是幼儿自主购买两样菜,没有规定不超过十元,所以有的孩子超支了,有的孩子刚好十元,这个就导致了最后算账环节的时候有的孩子不能够编题,有的孩子等于0的计算还比较模糊,其实这个环节可以省略,只要个别幼儿编题以及列算式,对于特殊情况做回应即可。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首先要能够以一对用用相应的雪花片数量去买相应价格的蔬菜,否则就会算错价格,最后在菜篮子里的菜就不是10元了。但是在活动的检验环节,还是有部分孩子没有买对菜,并且对于价格和雪花片数量不能一一对应。所以我就扮演买菜人。幼儿扮演菜宝宝,每一位菜宝宝根据自己的价钱再去找一位好朋友,两种菜的价钱合起来是菜篮子上的价钱。然后一同跳到菜篮子中。以这样互相检查的方式让孩子自己检验。另外,在检验环节,孩子们的数连加能力也要提高,否则孩子是没有办法进行自我检验的。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