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范文的写作需要注重语法和拼写的准确性,以保证传递正确的信息。在这里,你可以找到各个领域的报告范例,从而了解不同类型和风格的报告写作。
(一)工艺设备选型。
(二)工艺说明。
(三)工艺流程。
三、生态农业项目产品营销规划方案。
(一)营销战略规划。
(二)营销模式。
在商品经济环境中,企业要根据市场情况,制定合格的销售模式,争取扩大市场份额,稳定销售价格,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因此,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对市场营销模式进行详细研究。
1、投资者分成。
2、企业自销。
3、国家部分收购。
4、经销人代销及代销人情况分析。
(三)促销策略。
……。
市场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于,任何一个项目,其生产规模的确定、技术的选择、投资估算甚至厂址的选择,都必须在对市场需求情况有了充分了解以后才能决定。而且市场分析的结果,还可以决定产品的价格、销售收入,最终影响到项目的盈利性和可行性。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详细研究当前市场现状,以此作为后期决策的依据。
(四)生态农业项目产品上游原料市场调研。
(五)生态农业项目产品下游消费市场调研。
市场预测是市场调研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延续,利用市场调研所得到的信息资料,对本项目产品未来市场需求量及相关因素进行定量与定性的判断与分析,从而得出市场预测。在可行性研究工作报告中,市场预测的结论是制订产品方案,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参考的重要根据。
(四)生态农业项目产品上游原料市场预测。
(五)生态农业项目产品下游消费市场预测。
=、开办“生态农业与旅游专业”是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需要而进行的一项专业调整改革。
党的十六大提出==世纪前二十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社会转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传统农业应向市场化、产业化、集约化和高附加值的方向改造和提升,而新兴的旅游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生态农业和旅游产业的有效结合正适应了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大力兴办旅游业的客观要求。世界旅游业从==世纪==年代中期已上升为全球第一大产业,==年代中后期,产值已达到了=.=万亿美元,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亿人,年增长速度达=以上。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假期制度的改革,旅游交通的便捷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我国旅游业呈现出高速不平衡增长的态势,旅游业产值增长超过gdp增长速度,截止====年底全国第四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评定后,全国共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处,其中绝大多数为自然风景名胜区,属于生态旅游区的范畴。河南省旅游事业近几年正焕发出生机和活力,生态旅游的地位逐年提高。河南省委省政府旅游工作会议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五计划都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大力扶持其健康快速发展并作为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突破口。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主要是基于生态农业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的一体化趋势和要求,即农业生态资源功能的旅游化和旅游资源开发的生态化。既提升了农业经济的产业效率,又培养了旅游业的经济增长点,使自然生态资源得到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双重开发并发挥生态环境教育功能。
=、开办“生态农业与旅游”专业是农业院校调整办学方向和提高教学竞争力的需要。
首先,农业院校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持久的吸引力,就必须在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充分利用农业院校的基础优势,寻找符合当今社会潮流,具有时代特色的办学方向。我国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轨的过度时期,农业领域正孕育着一场新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的变革,资源配置的手段和方式正日益多元化,农业资源的概念有了新的内涵,它同人的生态定向、生态环境、旅游景观等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就使农业资源开发向更高产业层次转化成为可能,开办“生态农业与旅游”专业能够将农业资源和农业经济的传统办学优势,转化为培养农业转型的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的优势,这是农业转型的需要,也是农业院校办学思路转型的需要,是农业院校的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出路所在。其次,高职高专培养的重点在于具有实践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这与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的产业经营属性、实践操作属性基本一致。经与省内外的一些旅游部门和生态农业园区等企事业单位沟通和了解,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专业人才广受欢迎,已形成生态旅游人才短缺与旅游业整体进步之间的矛盾,生态旅游人才的培养成为今后一定时期旅游业提高竞争力的.战略措施,预示着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生态旅游和旅游农业部门将出现人才紧缺的局面,该专业的设置是其他任何专业不可替代的。再次,河南省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人文旅游资源,而且拥有极其丰富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已成为河南省旅游业结构调整的重点。近几年大力开发山地生态旅游资源和大中城市郊区生态观光农业的实践已充分显示出这一旅游事业在河南省的广阔生命力。“生态农业与旅游”专业的开办,将占居国内在农业旅游、生态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先进行列,有力地促进我省旅游产业、高新农业和高等教育事业向更高层次迈进。
=、开办“生态农业与旅游”专业能够保持该专业教育的入学和就业的人才供求两旺。
传统农业专科教育面临市场就业和生源质量的巨大压力,这与几十年一贯制传统专业设置和教学模式有很大关系,利用现有优势将传统长线专业改造成为当今社会经济新兴的热门专业,必将形成农业院校人才供求两旺的良好局面,高等专科教育尤其是农林高职高专才能办出活力和动力。河南省生态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到====年初河南省共有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家,开发景点景区===多处,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处,星级旅游饭店===多家,各类旅行社近===家。近几年开发力度逐渐加大,对生态旅游人才需求容量巨大,与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人才需求对口的企事业单位和部门包括:各类生态农业实验场、观赏动植物园区、各类自然风景名胜区、生态休闲旅游度假中心、旅游接待和市场开发企业、城市园林生产经营单位、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等。目前,这类与生态农业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相关的单位和部门人才奇缺,难以适应自然资源进行旅游综合开发和保护的需要。上述企事业单位和部门多数属于新兴行业或朝阳产业,一般认为,社会越发展,人类对自然生态的认识水平越高,回归自然、与大自然保持和谐共处的愿望越强烈。抗击非典的教训增强了人们对生命和健康的认识和追求,生态健康旅游将成为旅游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该专业的设置较好地适应了这一旅游业的发展动态。
=、生态农业与旅游专业与高等农林院校学科性质相对口,同农林高教改革的方向相一致。
旅游业是一个与多种产业、多种学科相关联的综合性产业,而生态旅游业重点在于农业生态和旅游生态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郑州牧专是一所以农牧业为核心的农林专科学校,生态农业、生态经济、生态旅游资源等与自然生态资源相关的学科是该校大多数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之一,具有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开发建设和经济管理的丰厚的教学科研资源和学科优势,如动物科学、牧草科学为我校优势学科之一,其师资和教学设施可以转化为观赏动植物资源,农业经济多年积累的许多教学科研成果可以转化为生态旅游市场开发的教学资源。将农业资源和新兴的农业旅游资源相结合,既是农业结构转型的需要,又是农业院校培养现代农业和旅游产业急需人才教学改革的必然结果。
=、学校现有的软硬件教学设施和办学条件比较充分。
一是相关学科专业的图书资料、实验实习设备可以综合利用,基本能够满足该专业的教学科研和实习实训的需要,如图书资料中的动植物生态类、自然资源类、农业经济类、可持续发展类、高新农业类等相关图书资料比较齐全。学校建有多个多媒体教室和图文信息中心,为该专业师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参考书目和教学手段;二是师资力量雄厚,该专业计划安排任课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教授=人、副教授==人,教师学科类型齐全,学历层次较高,教学经验丰富,梯队分布合理。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农业经济管理与旅游经济管理在资源属性、产业属性和社会文化属性等方面本质上有很多共性,它们的很多课程和教学实践可以作到资源共享,教师只需要根据生态农业旅游专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加以必要的调整,即能满足该专业多数课程的教学任务。比如,生态农业园区既属于高新农业产业又属于观光旅游产业,生态旅游资源与生态林业资源、河湖水产资源是同类资源,生态旅游产品的营销与农产品的营销同属于市场开发的范畴,旅游行业法律法规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中的一部分,公关礼仪与导游实践技能属于同种技能的类型,等等。这些相同或相似的教学内容为该校办好该专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只要加强对这一专业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吸取兄弟相关院系兴办高新农业和旅游管理专业经验和教训,就能够较好地实现该专业教学资源的整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这一部分主要应说明项目发起的背景、投资的必要性、投资理由及项目开展的支撑性条件等等。
(一)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
(二)项目发起人以及发起缘由。
(三)……。
(一)……。
(二)……。
(三)……。
(四)……。
(二)政策可行性。
(四)模式可行性。
(五)组织和人力资源可行性。
第三部分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于,任何一个项目,其生产规模的确定、技术的选择、投资估算甚至厂址的选择,都必须在对市场需求情况有了充分了解以后才能决定。而且市场分析的结果,还可以决定产品的价格、销售收入,最终影响到项目的盈利性和可行性。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详细研究当前市场现状,以此作为后期决策的依据。
一、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产品市场调查。
(一)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产品国际市场调查。
(二)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产品国内市场调查。
(三)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产品价格调查。
(四)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产品上游原料市场调查。
(五)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产品下游消费市场调查。
(六)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产品市场竞争调查。
二、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产品市场预测。
告中,市场预测的结论是制订产品方案,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参考的重要根据。
(一)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产品国际市场预测。
(二)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产品国内市场预测。
(三)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产品价格预测。
(四)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产品上游原料市场预测。
(五)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产品下游消费市场预测。
(六)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发展前景综述。
第四部分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产品规划方案。
一、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产品产能规划方案。
二、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产品工艺规划方案。
(一)工艺设备选型。
(二)工艺说明。
(三)工艺流程。
三、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产品营销规划方案。
(一)营销战略规划。
(二)营销模式。
在商品经济环境中,企业要根据市场情况,制定合格的销售模式,争取扩大市场份额,稳定。
销售价格,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因此,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对市场营销模式进行详细研究。
1、投资者分成。
2、企业自销。
3、国家部分收购。
4、经销人代销及代销人情况分析。
(三)促销策略。
……。
第五部分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建设地与土建总规。
(一)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建设地地理位置。
(二)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建设地自然情况。
(三)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建设地资源情况。
(四)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建设地经济情况。
(五)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建设地人口情况。
(一)项目厂址及厂房建设。
1、厂址。
2、厂房建设内容。
3、厂房建设造价。
(二)土建总图布置。
1、平面布置。列出项目主要单项工程的名称、生产能力、占地面积、外形尺寸、流程顺序。
和布置方案。
2、竖向布置。
(1)场址地形条件。
(2)竖向布置方案。
(3)场地标高及土石方工程量。
3、技术改造项目原有建、构筑物利用情况。
4、总平面布置图(技术改造项目应标明新建和原有以及拆除的建、构筑物的位置)。
5、总平面布置主要指标表。
(三)场内外运输。
1、场外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2、场内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3、场内运输设施及设备。
(四)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
1、项目占地。
2、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内容。
(五)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造价。
(六)项目其他辅助工程。
1、供水工程。
2、供电工程。
3、供暖工程。
4、通信工程。
5、其他。
第六部分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环保、节能与劳动安全方案。
在项目建设中,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能源节约和职业安全方面的法规、法律,对项目可能造成周边环境影响或劳动者健康和安全的因素,必须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论证分析,提出防治措施,并对其进行评价,推荐技术可行、经济,且布局合理,对环境有害影响较小的最佳方案。按照国家现行规定,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制度,同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要有专门论述。
(一)项目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二)项目环境保护措施。
(三)项目环境保护评价。
二、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分析。
(一)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标准。
(二)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分析。
(一)项目节能设计依据。
(二)项目节能分析。
四、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消防方案。
(一)项目消防设计依据。
(二)项目消防措施。
(三)火灾报警系统。
(四)灭火系统。
(五)消防知识教育。
五、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劳动安全卫生方案。
(一)项目劳动安全设计依据。
(二)项目劳动安全保护措施。
第七部分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组织和劳动定员。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根据项目规模、项目组成和工艺流程,研究提出相应的企业组织机构,劳动定员总数及劳动力来源及相应的人员培训计划。
(一)组织形式。
(二)工作制度。
二、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一)劳动定员。
(二)年总工资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估算。
(三)人员培训及费用估算。
第八部分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项目实施时期的进度安排是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实施时期亦称投资时间,是指从正式确定建设项目到项目达到正常生产这段时期,这一时期包括项目实施准备,资金筹集安排,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施工准备,施工和生产准备,试运转直到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等各个工作阶段。这些阶段的各项投资活动和各个工作环节,有些是相互影响的,前后紧密衔接的,也有同时开展,相互交叉进行的。因此,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将项目实施时期每个阶段的工作环节进行统一规划,综合平衡,作出合理又切实可行的安排。
一、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实施的各阶段。
(一)建立项目实施管理机构。
(二)资金筹集安排。
(三)技术获得与转让。
(四)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
(五)施工准备。
(六)施工和生产准备。
(七)竣工验收。
二、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实施进度表。
三、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剂项目实施费用。
(一)建设单位管理费。
(二)生产筹备费。
(三)生产职工培训费。
(四)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
(五)其他应支出的费用。
第九部分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财务评价分析。
(二)生态农业项目建设地自然情况。
(三)生态农业项目建设地资源情况。
(四)生态农业项目建设地经济情况。
(一)项目厂址及厂房建设。
1、厂址。
2、厂房建设内容。
3、厂房建设造价。
(二)土建总图布置。
1、平面布置。列出项目主要单项工程的名称、生产能力、占地面积、外形尺寸、流程顺序和布置方案。
2、竖向布置。
(1)场址地形条件。
(2)竖向布置方案。
(3)场地标高及土石方工程量。
3、技术改造项目原有建、构筑物利用情况。
4、总平面布置图(技术改造项目应标明新建和原有以及拆除的建、构筑物的位置)。
5、总平面布置主要指标表。
(三)场内外运输。
1、场外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2、场内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3、场内运输设施及设备。
(四)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
1、项目占地。
2、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内容。
(五)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造价。
(六)项目其他辅助工程。
1、供水工程。
2、供电工程。
3、供暖工程。
4、通信工程。
5、其他。
在项目建设中,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能源节约和职业安全方面的法规、法律,对项目可能造成周边环境影响或劳动者健康和安全的因素,必须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论证分析,提出防治措施,并对其进行评价,推荐技术可行、经济,且布局合理,对环境有害影响较小的最佳方案。按照国家现行规定,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制度,同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要有专门论述。
(一)项目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二)项目环境保护措施。
(三)项目环境保护评价。
(一)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标准。
(二)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分析。
(一)项目节能设计依据。
(二)项目节能分析。
(一)项目消防设计依据。
(二)项目消防措施。
(三)火灾报警系统。
(四)灭火系统。
(五)消防知识教育。
五、生态农业项目劳动安全卫生方案。
(一)项目劳动安全设计依据。
(二)项目劳动安全保护措施。
=、开办“生态农业与旅游专业”是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需要而进行的一项专业调整改革。
党的十六大提出==世纪前二十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社会转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传统农业应向市场化、产业化、集约化和高附加值的方向改造和提升,而新兴的旅游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生态农业和旅游产业的有效结合正适应了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大力兴办旅游业的客观要求。世界旅游业从==世纪==年代中期已上升为全球第一大产业,==年代中后期,产值已达到了=.=万亿美元,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亿人,年增长速度达=以上。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假期制度的改革,旅游交通的便捷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我国旅游业呈现出高速不平衡增长的态势,旅游业产值增长超过gdp增长速度,截止====年底全国第四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评定后,全国共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处,其中绝大多数为自然风景名胜区,属于生态旅游区的范畴。河南省旅游事业近几年正焕发出生机和活力,生态旅游的地位逐年提高。河南省委省政府旅游工作会议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五计划都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大力扶持其健康快速发展并作为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突破口。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主要是基于生态农业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的一体化趋势和要求,即农业生态资源功能的旅游化和旅游资源开发的生态化。既提升了农业经济的产业效率,又培养了旅游业的经济增长点,使自然生态资源得到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双重开发并发挥生态环境教育功能。
=、开办“生态农业与旅游”专业是农业院校调整办学方向和提高教学竞争力的需要。
首先,农业院校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持久的吸引力,就必须在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充分利用农业院校的基础优势,寻找符合当今社会潮流,具有时代特色的办学方向。我国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轨的过度时期,农业领域正孕育着一场新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的变革,资源配置的手段和方式正日益多元化,农业资源的概念有了新的内涵,它同人的生态定向、生态环境、旅游景观等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就使农业资源开发向更高产业层次转化成为可能,开办“生态农业与旅游”专业能够将农业资源和农业经济的传统办学优势,转化为培养农业转型的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的优势,这是农业转型的需要,也是农业院校办学思路转型的需要,是农业院校的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出路所在。其次,高职高专培养的重点在于具有实践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这与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的产业经营属性、实践操作属性基本一致。经与省内外的一些旅游部门和生态农业园区等企事业单位沟通和了解,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专业人才广受欢迎,已形成生态旅游人才短缺与旅游业整体进步之间的矛盾,生态旅游人才的培养成为今后一定时期旅游业提高竞争力的.战略措施,预示着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生态旅游和旅游农业部门将出现人才紧缺的局面,该专业的设置是其他任何专业不可替代的。再次,河南省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人文旅游资源,而且拥有极其丰富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已成为河南省旅游业结构调整的重点。近几年大力开发山地生态旅游资源和大中城市郊区生态观光农业的实践已充分显示出这一旅游事业在河南省的广阔生命力。“生态农业与旅游”专业的开办,将占居国内在农业旅游、生态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先进行列,有力地促进我省旅游产业、高新农业和高等教育事业向更高层次迈进。
=、开办“生态农业与旅游”专业能够保持该专业教育的入学和就业的人才供求两旺。
传统农业专科教育面临市场就业和生源质量的巨大压力,这与几十年一贯制传统专业设置和教学模式有很大关系,利用现有优势将传统长线专业改造成为当今社会经济新兴的热门专业,必将形成农业院校人才供求两旺的良好局面,高等专科教育尤其是农林高职高专才能办出活力和动力。河南省生态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到====年初河南省共有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家,开发景点景区===多处,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处,星级旅游饭店===多家,各类旅行社近===家。近几年开发力度逐渐加大,对生态旅游人才需求容量巨大,与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人才需求对口的企事业单位和部门包括:各类生态农业实验场、观赏动植物园区、各类自然风景名胜区、生态休闲旅游度假中心、旅游接待和市场开发企业、城市园林生产经营单位、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等。目前,这类与生态农业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相关的单位和部门人才奇缺,难以适应自然资源进行旅游综合开发和保护的需要。上述企事业单位和部门多数属于新兴行业或朝阳产业,一般认为,社会越发展,人类对自然生态的认识水平越高,回归自然、与大自然保持和谐共处的愿望越强烈。抗击非典的教训增强了人们对生命和健康的认识和追求,生态健康旅游将成为旅游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该专业的设置较好地适应了这一旅游业的发展动态。
=、生态农业与旅游专业与高等农林院校学科性质相对口,同农林高教改革的方向相一致。
旅游业是一个与多种产业、多种学科相关联的综合性产业,而生态旅游业重点在于农业生态和旅游生态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郑州牧专是一所以农牧业为核心的农林专科学校,生态农业、生态经济、生态旅游资源等与自然生态资源相关的学科是该校大多数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之一,具有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开发建设和经济管理的丰厚的教学科研资源和学科优势,如动物科学、牧草科学为我校优势学科之一,其师资和教学设施可以转化为观赏动植物资源,农业经济多年积累的许多教学科研成果可以转化为生态旅游市场开发的教学资源。将农业资源和新兴的农业旅游资源相结合,既是农业结构转型的需要,又是农业院校培养现代农业和旅游产业急需人才教学改革的必然结果。
=、学校现有的软硬件教学设施和办学条件比较充分。
一是相关学科专业的图书资料、实验实习设备可以综合利用,基本能够满足该专业的教学科研和实习实训的需要,如图书资料中的动植物生态类、自然资源类、农业经济类、可持续发展类、高新农业类等相关图书资料比较齐全。学校建有多个多媒体教室和图文信息中心,为该专业师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参考书目和教学手段;二是师资力量雄厚,该专业计划安排任课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教授=人、副教授==人,教师学科类型齐全,学历层次较高,教学经验丰富,梯队分布合理。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农业经济管理与旅游经济管理在资源属性、产业属性和社会文化属性等方面本质上有很多共性,它们的很多课程和教学实践可以作到资源共享,教师只需要根据生态农业旅游专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加以必要的调整,即能满足该专业多数课程的教学任务。比如,生态农业园区既属于高新农业产业又属于观光旅游产业,生态旅游资源与生态林业资源、河湖水产资源是同类资源,生态旅游产品的营销与农产品的营销同属于市场开发的范畴,旅游行业法律法规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中的一部分,公关礼仪与导游实践技能属于同种技能的类型,等等。这些相同或相似的教学内容为该校办好该专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只要加强对这一专业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吸取兄弟相关院系兴办高新农业和旅游管理专业经验和教训,就能够较好地实现该专业教学资源的整合。
=、开办“生态农业与旅游专业”是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需要而进行的一项专业调整改革。党的十六大提出==世纪前二十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社会转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传统农业应向市场化、产业化、集约化和高附加值的方向改造和提升,而新兴的旅游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生态农业和旅游产业的有效结合正适应了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大力兴办旅游业的客观要求。世界旅游业从==世纪==年代中期已上升为全球第一大产业,==年代中后期,产值已达到了=.=万亿美元,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亿人,年增长速度达=以上。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假期制度的改革,旅游交通的便捷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我国旅游业呈现出高速不平衡增长的态势,旅游业产值增长超过gdp增长速度,截止====年底全国第四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评定后,全国共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处,其中绝大多数为自然风景名胜区,属于生态旅游区的范畴。河南省旅游事业近几年正焕发出生机和活力,生态旅游的地位逐年提高。河南省委省政府旅游工作会议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五计划都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大力扶持其健康快速发展并作为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突破口。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主要是基于生态农业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的一体化趋势和要求,即农业生态资源功能的旅游化和旅游资源开发的生态化。既提升了农业经济的产业效率,又培养了旅游业的经济增长点,使自然生态资源得到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双重开发并发挥生态环境教育功能。
=、开办“生态农业与旅游”专业是农业院校调整办学方向和提高教学竞争力的需要。
首先,农业院校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持久的吸引力,就必须在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充分利用农业院校的基础优势,寻找符合当今社会潮流,具有时代特色的办学方向。我国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轨的过度时期,农业领域正孕育着一场新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的.变革,资源配置的手段和方式正日益多元化,农业资源的概念有了新的内涵,它同人的生态定向、生态环境、旅游景观等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就使农业资源开发向更高产业层次转化成为可能,开办“生态农业与旅游”专业能够将农业资源和农业经济的传统办学优势,转化为培养农业转型的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的优势,这是农业转型的需要,也是农业院校办学思路转型的需要,是农业院校的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出路所在。其次,高职高专培养的重点在于具有实践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这与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的产业经营属性、实践操作属性基本一致。经与省内外的一些旅游部门和生态农业园区等企事业单位沟通和了解,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专业人才广受欢迎,已形成生态旅游人才短缺与旅游业整体进步之间的矛盾,生态旅游人才的培养成为今后一定时期旅游业提高竞争力的战略措施,预示着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生态旅游和旅游农业部门将出现人才紧缺的局面,该专业的设置是其他任何专业不可替代的。再次,河南省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人文旅游资源,而且拥有极其丰富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已成为河南省旅游业结构调整的重点。近几年大力开发山地生态旅游资源和大中城市郊区生态观光农业的实践已充分显示出这一旅游事业在河南省的广阔生命力。“生态农业与旅游”专业的开办,将占居国内在农业旅游、生态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先进行列,有力地促进我省旅游产业、高新农业和高等教育事业向更高层次迈进。
=、开办“生态农业与旅游”专业能够保持该专业教育的入学和就业的人才供求两旺。
目录。
第一章项目总论。
1.1项目提要。
1.1.1项目名称。
1.1.2项目承办单位及项目法人代表。
1.1.3项目性质。
1.1.4项目建设地点。
1.1.5项目主要产品及产品方向和生产规模。
1.1.6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1.1.7项目建设期限及进度。
1.1.8投资规模和资金来源。
1.1.9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1.10研究结论与建议。
1.2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2.1.1国家有关政策。
2.1.2地方政策发展规划。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需要。
2.2.2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农业产业经营的需要。
2.2.3是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
2.2.4有利于促进城乡融合,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和谐农村。
第三章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3.1项目区概况。
3.1.1地理位臵及区域范围。
3.1.2自然资源情况。
3.1.3社会经济状况。
3.1.4项目相关产业发展现状。
3.1.5项目建设地点选择。
3.2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3.2.1政策环境。
3.2.2项目建设有较好的基础。
3.2.3项目位于xx白云岩旅游区内。
3.2.4自然地理条件和区位交通优势。
3.3主要障碍因素及解决方案。
3.3.1主要障碍因素。
3.3.2解决方案。
第四章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4.1建设单位概况。
4.1.1发展历程。
4.1.2现有产品。
4.1.3主营业务。
4.1.4企业制度。
4.1.5管理模式。
4.1.6人员结构。
4.2研发能力。
4.2.1企业自身的科研开发能力。
4.2.2技术依托单位。
4.3财务状况。
第五章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5.2市场分析。
5.2.1休闲业态市场需求分析。
5.2.2牲猪市场前景。
5.2.3肉蛙的市场前景。
5.2.4市场供应分析。
5.3竞争力分析。
5.4项目经营策略。
5.5销售策略、方案和营销模式。
5.5.1推销策略。
5.5.2营销模式。
5.6市场风险分析。
5.6.1项目产品市场风险因素分析。
5.6.2防范和降低风险对策。
第六章项目建设方案。
6.1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
6.2项目布局。
6.3项目生产技术(设计)方案。
6.3.1项目技术总路线。
6.3.2牲猪养殖方案。
6.3.2生态观光果园建设方案。
6.3.3休闲渔业区设计方案。
6.3.4农家乐服务区设计方案。
6.3.5美蛙基地扩建方案。
6.4具体建设内容与规模。
6.4.1渔业区建设内容与规模。
6.4.4观光果园建设内容和规模。
6.4.5农家乐服务区建设内容和规模。
6.4.6总体项目公共建设内容和规模。
6.5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第七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7.1投资估算依据。
7.2项目建设投资估算。
7.2.1固定资产投资估算。
7.2.1.1渔业区建设投资估算。
7.2.1.2牲猪养殖场建设投资估算。
7.2.1.3美蛙场地扩建内容和规模。
7.2.1.4观光果园建设投资估算。
7.2.1.5农家乐服务区建设投资估算。
7.2.1.6总体项目公共建设投资估算。
7.2.1.7间接费用估算。
7.2.1.8预备费用估算。
7.2.2建设期银行利息估算。
7.2.3流动资金估算。
7.3资金来源及筹措。
7.4资金使用和管理。
第八章财务评价。
8.1财务评价依据。
8.2销售收入和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
8.2.1销售收入估算。
8.2.2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
8.3总成本费用估算。
8.3.1原材料。
8.3.2外购动力费。
能力满足要求。
(七)项目测算核心指标汇总表。
二、国民经济评价。
值(enpv),经济换汇成本或经济节汇成本。
三、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
行分析,也就是对不能定量的效益影响进行定性描述。
第十一部分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风险分析及风险防控。
一、建设风险分析及防控措施。
二、法律政策风险及防控措施。
三、市场风险及防控措施。
四、筹资风险及防控措施。
五、其他相关粉线及防控措施。
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要部分,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承办单位。
(三)可行性研究工作承担单位。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3.《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号;。
4.《产业结构调整目录版》;。
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
6.《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年审核批准施行;。
7.《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8.企业投资决议;。
9.……;。
10.地方出台的相关投资法律法规等。
(五)项目建设内容、规模、目标。
(六)项目建设地点。
在可行性研究中,对项目的产品销售、原料供应、政策保障、技术方案、资金总额及筹措、项目的财务效益和国民经济、社会效益等重大问题,都应得出明确的结论,主要包括:
(一)项目产品市场前景。
(二)项目原料供应问题。
(三)项目政策保障问题。
(四)项目资金保障问题。
(五)项目组织保障问题。
(六)项目技术保障问题。
(七)项目人力保障问题。
(八)项目风险控制问题。
(九)项目财务效益结论。
(十)项目社会效益结论。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在总论部分中,可将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使审批和决策者对项目作全貌了解。
表1技术经济指标汇总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值。
1项目投入总资金万元26136.00。
1.1固定资产建设投资万元18295.20。
1.2流动资金万元7840.80。
2项目总投资万元20647.44。
2.1固定资产建设投资万元18295.20。
2.2铺底流动资金万元2352.24。
3年营业收入(正常年份)万元36590.40。
4年总成本费用(正常年份)万元23783.76。
5年经营成本(正常年份)万元21954.24。
6年增值税(正常年份)万元2783.61。
7年销售税金及附加(正常年份)万元278.36。
8年利润总额(正常年份)万元12806.64。
9所得税(正常年份)万元3201.66。
10年税后利润(正常年份)万元9604.98。
11投资利润率%62.03。
12投资利税率%71.33。
13资本金投资利润率%80.63。
14资本金投资利税率%93.04。
15销售利润率%46.52。
16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全部投资)%29.32。
17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全部投资)%43.98。
18税后财务净现值fnpv(i=8%)万元9147.60。
19税前财务净现值fnpv(i=8%)万元11761.20。
20税后投资回收期年4.66。
21税前投资回收期年3.88。
22盈亏平衡点(生产能力利用率)%42.05。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对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项目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1.项目总投资来源及投入问题。
项目总投资主要来自项目发起公司自筹资金,按照计划在3月份前完成项目申报审批工作。预计项目总投资资金到位时间在4月底。整个项目建设期内,主要完成项目可研报告编制、项目备案、土建及配套工程、人员招聘及培训、设备签约、设备生产、设备运行及验收等工作。
项目发起公司拟设立专项资金账户用于项目建设用资金的管理工作。对于资金不足部分则以银行贷款、设备融资,合作,租赁等多种方式解决。
2.项目原料供应及使用问题。
项目产品的原料目前在市场上供应充足,可以实现就近采购。项目本着生产优质产品、创造一流品牌的理念,对原材料环节进行严格把关,对原料供应商进行优选,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3.项目技术先进性问题。
项目生产本着高起点、高标准的准则,拟采购先进技术工艺设备,引进先进生产管理经验,对生产技术员工进行专业化培训,保证生产高效、工艺先进、产品质量达标。
这一部分主要应说明项目发起的背景、投资的必要性、投资理由及项目开展的支撑性条件等等。
(二)国家产业规划或地方产业规划。
我国非常中国生态旅游领域的发展,国家和地方在最近几年有关该领域的政策力度明显加强,突出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稳定国内外市场;。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3)加快实施技术改造;。
(4)淘汰落后产能;。
(5)优化区域布局;。
(6)完善服务体系;。
(7)加快自主品牌建设;。
(8)提升企业竞争实力。
(三)项目发起人以及发起缘由。
……。
(一)……。
(二)……。
(三)……。
(四)……。
(一)经济可行性。
(二)政策可行性。
(三)技术可行性。
本项目建设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方案,为保证工艺先进性,关键设备引进国外厂商,其他辅助设备从国内厂商中优选。该公司始建于,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技术改造和生产实践,公司创造出一流的生态旅游工艺和先进的管理技术,完全能够按照行业标准进行生产和检测,其新技术方案的引入,将有效保证本项目顺利开展。
(四)模式可行性。
生态旅游项目实施由项目发起公司自行组织,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土建工程由公司自主组织建设。项目建成后,项目运作由该公司全资注册子公司主导,项目产品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目前,国内外市场发展均较为迅速,市场空间放量速度加快,市场需求强劲,可以保证产品有效销售。
(五)组织和人力资源可行性。
市场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于,任何一个项目,其生产规模的确定、技术的选择、投资估算甚至厂址的选择,都必须在对市场需求情况有了充分了解以后才能决定。而且市场分析的结果,还可以决定产品的价格、销售收入,最终影响到项目的盈利性和可行性。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详细研究当前市场现状,以此作为后期决策的依据。
市场预测是市场调查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延续,是利用市场调查所得到的信息资料,根据市场信息资料分析报告的结论,对本项目产品未来市场需求量及相关因素所进行的定量与定性的判断与分析。在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市场预测的结论是制订产品方案,确定项目建设规模所必须的依据。
(一)工艺设备选型。
(二)工艺说明。
(三)工艺流程。
(一)营销战略规划。
(二)营销模式。
在商品经济环境中,企业要根据市场情况,制定合格的销售模式,争取扩大市场份额,稳定销售价格,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因此,在可行性研究中,要对市场营销模式进行研究。
1、投资者分成。
2、企业自销。
3、国家部分收购。
4、经销人情况分析。
(三)促销策略。
……。
项目运作立当地,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项目建设地交通运输条件优越,目前已形成铁路、公路、航空等立体方式的交通运输网。公路四通八达,境内有3条国道、2条省道,高速公路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将进一步改善当地的公路运输条件,逐渐优化的交通条件有利于项目产品销售物流环节效率的提升,使得产品能够及时投放到销售目标市场。
(一)项目厂址及厂房建设。
1.厂址。
2.厂房建设内容。
3.厂房建设造价。
(二)土建规划总平面布置图。
(三)场内外运输。
1.场外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2.场内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3.场内运输设施及设备。
(四)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
1.项目占地。
2.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内容。
序号。
建设项目。
建筑结构。
建筑方式。
施工面积(m2)。
1办公楼框架结构多层建筑9011。
2展厅砖混结构单层建筑1802。
3公寓砖混结构多层建筑37847。
4餐厅砖混结构多层建筑2703。
51号车间轻钢结构单层建筑6308。
62号车间轻钢结构单层建筑7209。
73号车间轻钢结构单层建筑8110。
8后序处理、库房轻钢砖混结构单层建筑7209。
9锅炉房及其它辅助实施框架砖混结构单层建筑1802。
10小计80200。
11绿化设施5407。
12厂区硬化周围美化4506。
农业产业化(agricultureindustrialization)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工、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它的实质上是指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过程。这种经营模式从整体上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加速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思路是:确定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实行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动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组织形式。它的基本类型主要有:市场连接型、龙头企业带动型、农科教结合型、专业协会带动型。
农村扶贫攻坚工作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地方政府推动农民积极发展特色农业不能仅限于引导农民积极种植,更应当通过各种新型农业经营实体,推动农业产业化,加强农业产业集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开拓农民增产和增收的渠道,并在适当的时候,拓展农业产业链,发展食品产业园区,提升县域农业的竞争力,从而真正确立“一县一特”产业政策的持续稳定发展,为农民扶贫致富工作提供长久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要部分,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
一、农业产业化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承办单位。
(三)可行性研究工作承担单位。
(四)项目可行性研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3.《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xx)20号;
4.《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xx版》;
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
6.《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xx。
年审核批准施行;
7.《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xx年。
8.企业投资决议;
9.……;
10.地方出台的相关投资法律法规等。
(五)项目建设内容、规模、目标。
(六)项目建设地点。
在可行性研究中,对项目的产品销售、原料供应、政策保障、技术方案、资金总额及筹措、项目的财务效益和国民经济、社会效益等重大问题,都应得出明确的结论,主要包括:
(一)项目产品市场前景。
(二)项目原料供应问题。
(三)项目政策保障问题。
(四)项目资金保障问题。
(五)项目组织保障问题。
(六)项目技术保障问题。
(七)项目人力保障问题。
(八)项目风险控制问题。
(九)项目财务效益结论。
(十)项目社会效益结论。
(十一)项目可行性综合评价。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在总论部分中,可将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使审批和决策者对项目作全貌了解。
表1技术经济指标汇总表。
项目背景:
近年来,国内经济持续发展,国家政治环境稳定,城市日益繁荣,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宏观环境。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5年到2013年期间,我国旅游人数由12.12亿人次/年增长到32.62亿人次/年,增幅高达169.14%,且同期旅游收入更是呈现大幅增长态势。以国内旅游收入为例,2005年,国内旅游收入为5,285.86亿元,至2013年已增长至26,272.12亿元,增幅高达397.03%。目前,我国正处于旅游消费总量迅速扩大的时期,国内旅游市场需求旺盛,其中,以放松心情,追求舒适静谧、愉悦身心等康疗休闲度假为需求的高端消费人群进一步扩大。
旅游业具有资源消耗低,带动力强,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等特点。为加快旅游产业改革,适应消费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2014年8月21日,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到2020年,境内旅游总消费额达到5.5万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推动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
项目概况:
本项目拟投资10亿元,将建设旅游休闲商业服务综合体及自驾游康体休闲基地,形成特色的乡村旅游产业链。为消费者打造轻松休闲的旅游环境。
目录。
第一章项目总论。
一、项目背景。
二、项目简介。
三、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
四、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第二章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第三章市场分析。
一、市场环境分析。
二、我国旅游业市场现状分析。
三、市场发展潜力。
四、市场分析小结。
第四章项目规划。
一、整体方案。
二、布局规划。
第五章项目选址。
一、项目选址。
二、项目建设地概况。
第六章工程建设方案。
一、工程布局。
二、设计依据。
三、项目用地规划。
四、用地规划指标。
第七章节能、节水。
一、编制依据。
二、节能措施。
三、节水措施。
第八章环境保护。
一、建设期环境影响分析与保护措施。
二、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与保护措施。
三、环境保护综合评价。
第九章项目职业安全卫生与消防。
一、安全卫生。
二、消防设计。
第十章项目建设进度。
一、项目实施各阶段。
二、项目实施进度表。
第十一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范围。
二、投资估算。
(二)固定资产投资。
三、资金筹措。
第十二章财务评价。
一、基本假设。
二、收入与成本费用估算。
(一)收入与税费预测。
(二)总成本预测。
三、盈利能力分析。
四、财务评价小结。
第十三章项目综合评价。
项目名称及承担单位。
项目名称:农业循环经济项目。
项目的承办单位:
单位名称:海南xx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单位名称:海南方能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现代农业:现代农业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
农业循环经济:农业循环经济是采用农业资源减量消耗、农产品多次利用和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的闭合循环生产模式的工业型农业。
它是把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农业废弃物通过产业链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资源低投入低消耗,产品互为原料、多次使用,废弃物再利用,实现废弃物资源化的周而复始的循环经济体系。
项目提出的背景。
面对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破坏以及生态失衡的巨大压力,传统农业所面临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耗竭的问题日显突出,永续发展战略已逐步成为全球的共同选择与潮流。
把传统依赖农业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体系转变为依靠生态型农业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体系,通过近年的发展演变,现已被看作是实施永续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最佳模式,同时也是保护环境和削减污染的根本手段,一些发达国家已把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农业循环经济是将农业发展成为一种“食物网”的循环型生态农业系统。
在该系统的各子系统之间形成一种高效、联动式的循环经济体系,使无机环境、动植物以及土壤之间形成闭路式能量和物质循环系统。
在我国,正是农业循环经济的巨大经济社会效益使得发展循环经济逐渐上升为指导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原则和战略,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对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发展循环农业的重要性,把循环农业放到事关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统一谋划,全面推进。
投资的必要性。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
国家高度重视现代农业的发展,至中央连续以六个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业发展的政策。
而建设现代农业,完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是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方向,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目前,我国农业仍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阶段,如何应对诸多挑战,谋划发展对策,是人们关注的热点。
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要求。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意义深远,形式紧迫。
第1章项目总论。
第2章项目背景。
第3章市场预测与分析。
第4章项目地点的选址。
第5章项目总体方案设计。
第6章设备与物质采购。
第7章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
第8章项目的组织与管理。
第9章项目总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10章项目经济评价。
第11章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分析。
第12章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13章结论与建议。
第14章附件。
第1章总论。
总论部分是对某一具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的'总体性和粗线条式概括,并说明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
其主要内容包括:
1、项目提要;
3、主要的技术和经济指标(用表格的方式进行描述)。
第2章项目背景。
这部分主要交代项目的来源,并附带阐述项目区、项目法人的基本情况,使决策者对项目区及项目承担人的有关情况有个大致的了解。
其主要内容包括:
1、项目的由来;
2、项目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3、项目拟建区域(项目区)的基本情况;
4、项目承担单位(即项目法人单位)的基本情况。
第3章市场预测与分析。
这部分主要阐述项目前景,因为每个项目的建成,都必须有产出,这些产出(物品、服务等)如果没有市场,也就失去了项目存在的价值,因为项目建设就是牺牲现在的价值换取未来的效益,这些效益的获得必须通过市场进行转换。
主要内容包括:
1、本地及周边市场现状的调查;
2、本地及外地市场供需情况的预测;
3、产品(或服务)的价格预测;
4、产品(或劳务)的市场竞争能力分析;
5、产品(或劳务)市场风险性分析;
6、产品(或劳务)的基本营销策略。
第4章项目地点的选址。
这部分主要描述拟建项目在何处?为什么选定某一区域?主要内容包括:
1、项目选址原则和基本思路;
2、场址选择(要附上详图);。
3、项目区的建设条件。
第5章项目总体方案设计。
这部分主要描述项目建设总的指导思想,项目建设的基本构架,主要的技术路线,如果土建工程量较大,还必须重点描述工程建设规划等。
主要内容包括:
1、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
2、项目建设总体方案;
3、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4、主要生产技术路线(或工艺路线);。
5、工程建设规划(土建工程和附属工程);。
6、原材料、能源(水、电力、煤油等)消耗;
7、项目平面布置与交通运输;
8、方案比较选择;
9、项目实施计划。
第6章设备与物质采购。
对于以改善科研条件,提高科研能力等为基本目的,以物质设备采购为主的建设项目,要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单列一个章节,描述所需采购的物质设备,并详细叙述设备的性能与作用。
主要内容包括:
1、设备采购及说明;
2、物质供应。
第7章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
对于与周边环境联系紧密、噪音、粉尘、副产品及项目废弃物对环境影响较大,以及对消防、技术操作有特殊要求的建设项目,必须在环保及安全生产上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主要内容包括:
1、项目区环境现状分析;
2、项目运行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3、项目运行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及治理措施;
4、项目设计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5、项目运行安全生产分析;
6、主要的安全生产措施;
7、劳动保护。
第8章项目的组织与管理。
这部分主要描述项目准备与建设、运行过程中,主要的组织机构及管理措施。
主要内容包括:
1、项目筹建时期的组织与管理;
2、项目运营时期(包括项目建设后期)的组织与管理;
3、劳动定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工人等)与技术培训。
第9章项目总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这部分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一个重要章节,主要阐述项目投资的需要量与分布、描述资金筹集的方式与渠道,并说明投资的大体计划。
主要内容包括:
1、总投资估算;
2、资金筹措方式与渠道;
3、资本金;
4、投资使用计划。
第10章项目财务估算。
这部分要描述项目的主要运行(经营)成本与收入等。
主要内容包括:
1、价格确定原则;
2、成本估算;
3、销售收入与销售税金估算。
第11章项目经济评价。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是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是项目决策科学化的重要手段。
经济评价的目的是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和行业、地区发展规划的要求,在做好产品(服务)市场需求预测及厂址选择、工艺技术选择等工程技术研究的基础上,计算项目的效益和费用,通过多方案比较,对拟建项目的财务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分析论证,做出全面的经济评价,为项目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其主要内容包括:
1、项目的财务评价。
包括:
(1)盈利能力分析;
(2)清偿能力分析;
(3)不确定性分析;
(4)风险分析。
2、国民经济评价。
第12章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分析。
农业项目的特点是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影响深远,除项目自身的经济效益外,还有很强的社会和生态效益。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
1、社会效益分析;
2、生态效益分析。
第13章结论与建议。
这部分是在充分论证前面各章节的基础上,对该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总体评价与建议。
主要内容包括:
1、可行性研究的结论;
2、主要建议。
第14章附件。
1、附件。
包括:
(1)项目建议书及其批复;
(2)项目用地、用水、用电、用气等的批复、协议或证明;
(3)项目法人证明(营业执照等其他法人资格证明);。
(4)项目法人关于资本金的承诺书(或银行验资的报告);。
(5)项目主办单位近3年的财务报表;
(6)项目所需成果转让协议及成果鉴定;
(7)其他附件。
2、附图。
包括:
(1)项目位置图;
(2)主要工艺技术流程图;
(3)项目总平面布置图(涉及到每项建设内容的分布状况);。
(4)主要土建工程的平面图;
(5)项目协调管理监督组织系统示意图(也可在可研报告文中列出);。
(6)其他图件。
3、附表。
(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摘要表(也可以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第1章列出);。
(2)项目投资概算表。
4、经济评价类基本报表与辅助报表。
xx系xx县xx镇xx村的一个完整小流域,北靠xx湾,东临xx湾,南接xx,西连xx县城和xx村,距县城5公里,与县城小石山、电视塔、炮楼山遥遥相望。
流域总面积2.2平方公里,属白于山系、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梁、峁、沟地形突出。原是县植保植检站的果园示范基地,后拍卖给该站职工陈xx所有,与植保站共同开发种养业综合治理示范试验研究。目前,已建成基地800亩,其中水平梯田200亩。已有人工草地500亩,果园93亩(其中苹果80亩,葡萄、核桃、大桃、李子、大杏13亩)。拥有乔木林4.8公倾,经济林14.8公倾,综合治理度达到了87.3%,林草覆盖率达到61.1%。拥有土窑洞6孔,土木结构房11间,骡、驴各一头(匹),猪100头,羊100只,家禽1000只,果库一处,库窖1320平方米。有农用三轮车2辆,工作人员10名,其中农艺师1名,助理农艺师2名,技术员2名,农工5名。电力设施齐备,交通便利。
二、规划依据。
1、区位优势。xx紧靠县城,交通便利、经济基础较好,而且县城有常住人口3万多人,流动人口近2万人,有强大的消费群体做后盾,具有能消售、能带动的优势和消费群体消费层次较高的优势。
2、地理优势。xx处于白于山脉南端、xx县城的中部,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山、峁、沟、坡、梁特点及黄土特性明显,海拔高1500米,四季分明,黄土风情、黄土风貌浓烈厚重,有利于展示xx特色。
3、开发优势。近几年通过山川秀美工程建设和农业综合治理试验基地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植被基本得到恢复,基础条件得到改善,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产业开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培养了一批农业综合开发科技人才,为进一步开发夯实了发展基础。特别是该区域地域空间相对开阔,空气清新,环境洁净,乡村景观保存良好,农业生产种类多样,特色明显,形成了资源—市场,功能—空间上的互补态势。
4、产权优势。2.2平方公里的区域,产权由同一法人所有,有利于形成产业集聚、规模化发展,对吸纳周边分散农民参与的引力较强,有利于整个山势整体开发。
5、政策优势。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支持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较多,县上以工哺农、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明显加大,且又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同步,为加快开发迎来了难得的战略机遇期。
休闲娱乐功能滞后,开发的目标人群空间大,主要压力是如何引导消费和引领消费潮流。
三、建设思路。
本规划以具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产品、农耕文化为前提,以规划、设计、修建为手段,以创设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为载体,以输出观光、休闲、采摘、购物、品尝、农事活动体验和传统农耕文化回味为目的,把新农村建设与体现传统农庄风貌结合起来,把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结合起来,讲求“原汁原味”,避免“视角污染”,追求设施与农业系统、生态系统、人文景观系统的和谐统一,围绕农庄活动场所,依托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活动、农村聚落及农村传统的.生活习俗资源,向游客提供一种自在、自然、幽静、野趣、新奇的新型游乐空间,尽力体现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消费心态,形成一个集旅游观光、农业高效、优化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功能为一体的原生态农业旅游、休闲、娱乐新型农庄。
四、建设内容。
1、种植园区建设。围绕基本农田,建设50亩以杂豆、小米、糜子、玉米、洋芋、荞麦、黄芥、瓜类为主的小杂粮种植园,种植采取小畦种植、标准化作业,尽力体现田园风光;建设10亩以苦菜、黄花菜等为主的食用野菜种植园;建设5亩食用药材种植园;建设5亩大路菜种植园;建设5亩保护地温室大棚反季节蔬菜种植园,达到陕北粮菜应有尽有。合理搭配,并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四季生产、四季消售,既体现观赏性,又体现食用性。
2、栽植园建设。围绕现有93亩果园,进行改造,提升和扩建,增加新特优时令水果种植面积和土梨、土桃、土杏、小杂果的栽植面积,建设10亩大棚果园,尽力达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果。
4、养殖园区建设。围绕500亩人工种草工程,实施舍饲和围栏养殖,把肉食性和观赏性结合起来,建设百只舍饲养羊区、百头标准化养猪区、千只围栏养鸡区、百只兔养殖区、10只狗养殖区、5匹驴、5匹马、5匹骡、5头牛养殖区,并积极引进新特奇品种,养殖驼鸟、马鹿、鸽子、七彩山鸡等。并建鱼塘一座,投放鱼、鸭、鹅等。
5、生态系统配套。按照山地农业开发的立体框架,以宜则宜配套生态功能。沟底打22米高、坝控面积0.98平方公里的坝一座,建造393.6亩栽植园,提升514.5亩草地,建设751.95亩景观林带,改造103.35亩农田,尽力体现田中绿野、山中绿荫、道中绿廊、沟中碧水、庄中花、草、树相映衬。
6、休闲设施配套。围绕现有村落,把民族性与现代性、观赏性与实用性结合起来,改造6孔土窑洞,新建30—50孔砖石窑洞的休闲宾馆;建3—5户独院民居,一个食府、一个土特产批零门店;建标志性门庭2个,改造提升一条专职旅游公路4公里、开辟旅游登山石阶路1公里;建停车场2个,打通一条观光巡回幽静田间院落小路;建设一处民族文化展示宫、一个演艺广场、一座登高观景标志性阁楼,一处高山流水景观,一处石拱桥式的小桥流水景观;建造20个邮票式点缀小型花园,30个休息亭台、一座游泳池。
7、基础设施配套。新打机井一眼,辅设水网;建造扩大库容为xx立方米的贮藏库一座,建沼气池10口公厕6个,铺设路灯,建设排洪、排水渠等,力争做到设施齐备、功能齐全,节能高效、循环利用。
通过以上“三园区、四配套”的实施,把xx建成xx县城居民的后花园、后粮园、后菜园、后果园、后游园,建成陕北生物、植物品种的展示地、黄土文化的宣传中心、农特产品的集散地、风光展示的写作摄影基地。
五、经营理念。
1、观光。一是风貌观。观赏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特有的山大沟深、山尖坡陡、梁峁纵横、绵延不断、群山环抱、多路相连、多村点缀的风光,观赏黄土高原春花、夏绿、秋黄、冬褐四季分明的山色,观看黄土高原农村田园风光、高山流水、特种养殖。二是物候观。早观日出、晚观霞,晨看浓雾、夜听风;春看山花烂漫,夏尝风雨彩虹,秋品山村秋色,冬眺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原驰蜡像。三是古迹文化观。看尽县城明代城墙、炮楼、红色革命遗址,直接进入民族文化展示宫,了解民情、民意、民风。
2、休闲。住:宿冬暖夏凉土石窑洞、农家小院;吃:坐土炕、吃农家饭;玩:垂钓、游泳、日光浴,骑乘、狩猎、山地健身等;娱:在演艺广场与演艺人员共同参与陕北大秧歌、民间剧演出,进张干大、李干妈家拜访,与民同乐。
3、采摘。根据不同收获季节,指导、组织游客直接进入田间地头、大棚、园子里用农民特制的筐、篮、篓进行有偿采摘新鲜水果、时令蔬菜、瓜果,让游客即体验收获的喜悦,又观赏田园风光,即增长见识,又感受劳作。
4、购物。用自行编织的形状各异、规格不同的筐、篮、篓将生产的杂粮、野菜、蔬菜、水果、肉类或经特殊加工的熟制品盛于其中,进行包装,并收集农村针织、编织、剪贴、手工等工艺,让游客根据喜好、能力自行选购。
5、品尝。在采摘品尝、入住品尝的同时,按照农历12个月每月一节的习俗,推出农村节令大荟萃,让游客真切感受陕北饮食文化。
6、农事活动。根据农事季节,让游客在农艺人员的指导下,参与有偿农事活动,也可以直接将田、园、圈租赁、承包给游客,由农艺人员代管,让游客参与季节管理及生产种植、收获等农事活动全过程。并广泛举办粮、菜、蔬、果生产竞赛活动、赛畜活动及农产品交易活动,吸纳周边村、镇、县农户参与,打造农事活动节令盛会。
7、农耕文化。挖掘文化资源,大力开展农艺展示、大秧歌演示及婚事活动,让游客参与其中,体验陕北文化,做到天天有展示、夜夜有演示、时时有婚事,随到随体验。
六、可行性分析。
1、适应了旅游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客观要求,是旅游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推进了现代旅游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仅拓宽了旅游资源开发的路径,而且把旅游、农业、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加快了结构调整,提升和丰富了旅游的内涵,减少了旅游开发的投资风险,迎合了大众消费心理。
2、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改变。旅游业具有极强的关联带动作用,开发农业旅游,向二、三产业交叉渗透深,对第三产业带动作用强。同时充分开发利用了农村丰裕的空间资源和众多的家事活动、传统文化、风俗等无形资产,所需资金少,不但可缓解农村非农化过程中资金不足的矛盾,而且可增强农民的商品意识,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主动性加快,农产品的变现速度加快。
3、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加快脱贫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积极开发农业旅游,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村富裕劳动人口的就业问题(旅游业每增加1个就业机会,就能带来相关行业5个就业机会),缓解社会压力,而且扩大了农产品销售市场,实现农业的多项、多次增值,为传统农业向“高效生态农业”与旅游完美结合拓出新路子、找到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有利于城乡差距缩小。
4、可以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乡交流,提高农村生活质量与品位。项目开发不但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进程,提升了农村生活质量,而且增强城乡交流,加快观念更新、提升品位、推动进步。
5、可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开发农业旅游的生产素材是当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环境,因此对加快生态建设、农地保护、规范开发、资源永续利用力度大,有利于促进农业及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6、可以缓解假日高峰旅游压力,促进城乡消费。不但可以有效地对部分旅游者进行分流,就近带动消费者,同时也提高了游客的游览体验质量,丰富城乡人民的消费及文化生活。
七、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本规划建设设计建设年限为5年,投资约合人民币500—600万元。项目建成后,年可创纯收入300万元,2年可收回成本。如在建设期间逐渐投放运营,收回成本年限可缩短。预期最佳高峰期年收入可达到800—1000万元。因此本项目市场前景广阔,具有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不失为一条促进分工、统筹城乡、推动发展的有效增收途径。
八、实施措施。
1、项目支持。该项目的基础是农业开发,因此要加大农、林、水、牧、文化、陕建等项目的支持力度,并将此项目纳入到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行列给予财政支持。
2、招商引资。采取联合、入股、拍卖、转让、加盟的方式加大吸商、引商力度,欢迎独资开发,加快开发进程。
3、政府扶持。农业旅游的开发,重点要体现完整性,因此镇政府要配合项目实施区,加快周边区和道路的改造、提升建设力度,以体现大旅游、大生态、大服务、一整体功能。
4、创新开发。建议经营者忠实目标消费人群,采取分期实施、逐步完善、适度规模发展。采取对服务内容进行细分,量身定制不同的消费价格,以获得更多的消费群体。并坚持生态优先、方便经济原则,使环境优美、服务体贴到位、提高品味,吸引留住客商及消费者。
5、强化管理。一是要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正确认识农业旅游。二是要合理规划,科学、规范开发。三是要精心设计农业旅游产品,突出特色。四是要强化开发中的安全卫生工作。五是要搞好促销。六是要培养农业旅游管理服务。
一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金寨县兴宏生态养殖园有限公司前身只是一个普通的渔场,但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觉醒,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所有的农业企业的效益有下降趋势,为了使渔场更有活力、更有优势,企业在鱼塘附近建起了猪舍,搞起了循环有机养殖,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但即使这样,要想让企业立于不败之地,除要做大做强畜牧养殖以外,还需结合当地地形地貌、自然环境进一步扩大老规模,拓宽业务范围,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担风险能力。因此,建设立体生态种养殖项目,以满足人们多层次、差异性的需求。建设之初,该项目就按绿色环保的宗旨发展,通过加强和规范管理,加大科技投入,使农业生态养殖发展的有条不紊,提高了企业的效益,也增强了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总之,强化养殖,拓展种植,开展观光旅游,可以提升公司市场竞争与抵御风险的能力,这对公司来说,既是可行的,也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
进一步发挥当地的潜能,公司处于群山环绕、湖水相伴的环境中,自然优势十分明显,因此,必须全面优化现有的存量资产和发挥资产优势,特别是要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与抵御风险的能力。立体生态种养殖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提升市场竞争与抵御风险的能力。这对提升兴宏品牌形象、抵御风险的能力大有裨益,也可以通过政府农业部门的窗口加强宣传,以展示公司的形象与实力,意义重大。
三是提高农业生产资源利用率的需要。金寨县兴宏生态养殖园有限公司原只从事渔业生产,渔塘周边优美的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同时单一的渔业生产,生产成本也难以降低。生态农业示范基地项目的建设,充分利用当地的环境和资源,开展特色种植和养殖业,利用养猪、养鸡、养鸭等产生的粪便作为种植业的肥料和渔业生产的饲料替代品,不仅可以保护环境,也降低了公司的生产成本,同时,开展农业观光旅游,既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省的目标。金寨县政府也提出,要发展、推广现代化的新型农业,要加快城郊型农业的发展,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尽快实现带动城郊农民早日致富的目标。
二是自然条件优越。金寨县兴宏生太养殖园有限公司立体生态种养殖项目区位于金寨县梅山镇,平均海拔500米,年平均降雨量1800毫米,相对湿度80%,年平均温度20.8度,年日照时数2098.8小时,处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和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其特征是季风显著,气候湿润,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光、热、水条件优越。常年平均气温为15度,平均无霜期220天,常年降雨量为1400毫米,平均降雨日为141天,最少111天。园区周边林相良好,为保持园区生态环境,开发时保留部分天然林,陡坡、坑谷留足自然植被,园区远离村落和工矿企业,大气、水质、土壤未受污染,是建设生态园的理想地带。
三是具有丰富的养殖经验和管理基础。在未建立本项目的时候,本企业长期从事鱼类、商品猪的生产和销售,养殖技术成熟,所生产出的畜牧水产商品肉质健康,口感优美,在市场上颇受青睐,在消费者中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且本企业多次前往一些大的、优秀的企业参观考察,积极引进先进的设备,学习最新知识,及时了解最新的科技成果,同时还吸取别人科学和管理,使得本企业一直向前健康稳定的发展着。因此,本项目具有坚实的生产经营与管理基础。
可行性研究报告。
四是具有区域优势和市场优势。项目区位于金寨县新城区之间,座落在群山环抱、山泉清澈的梅山镇江店村,生态环境优越,无工业污染,距金寨新城区2公里、老城区3公里,交通便捷,四通八达。随着周边地区的开发及新城区的建设,些区将成为金寨县旅游、度假、休闲的人口聚集之地。本公司建立至今,雏形已现。目前办公区、后勤区、生太养殖区已开始建设,项目区将成为风光秀丽,景色宜人,以科技示范、科普教育及花卉、果品、地方特产展示为主题,以水为灵魂,自然、恬静、优美的生态园区。
可行性研究报告。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根据项目规模、项目组成和工艺流程,研究提出相应的企业组织机构,劳动定员总数及劳动力来源及相应的人员培训计划。
一、医疗旅游项目组织计划。
(一)组织形式。
(二)工作制度。
二、医疗旅游项目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一)劳动定员。
(二)年总工资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估算。
(三)人员培训及费用估算。
国家旅游局于1月10日印发《关于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到20xx年,建设一批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企业和智慧旅游城市,建成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网络和平台。到20xx年,我国智慧旅游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培育若干实力雄厚的以智慧旅游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形成系统化的智慧旅游价值链网络。
一、总论。
1、项目名称。
2、建设单位概况。
(二)项目实施的背景及必要性。
1、实施背景。
2、实施必要性。
(三)项目概况。
1、拟建项目。
2、建设规模与目标。
3、主要建设条件。
4、项目总投资及效益情况。
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四)主要问题说明。
1、项目资金来源问题。
2、项目技术设备问题。
3、项目供电供水保障问题。
二、市场预测。
(一)项目市场分析。
1、智慧旅游简介。
2、国外智慧旅游建设。
3、国内智慧旅游建设。
(二)市场需求预测。
(三)主要竞争企业分析。
(四)营销策略。
1、服务策略。
2、技术领先策略。
3、客户定位策略。
三、项目架构方案及商业模式。
(一)项目总体架构方案。
(二)重点领域架构方案。
(三)项目b2b、b2c、o2o相结合的商业模式。
四、场址选择。
(一)场址所在位置现状。
(二)场址建设条件。
五、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工程方案。
(一)技术方案。
1、数据中心。
2、公共信息平台。
2.1建设目标。
2.2总体架构。
2.3建设内容。
(二)技术要求。
(三)设备方案。
1、设备及软件选配原则。
2、设备选型表。
3、软件选型表。
(四)工程方案。
1、土建工程。
2、装修工程。
3、供配电。
4、综合布线。
4.2方案设计。
4.3设备购置。
5、照明系统。
6、空调系统。
7、新风系统。
8、消防系统。
9、防雷接地系统。
10、环境监控系统。
11、排烟系统。
12、门禁系统。
13、保安监控系统。
14、旧址与新建比较。
六、主要原材料、燃料供应。
(一)主要原料材料供应。
(二)燃料及动力供应。
(三)主要原材料、燃料及动力价格。
(四)主要原材料、燃料年需要量表。
七、场地使用、公用辅助工程。
(一)场地布置。
1、机房布局。
2、效果图。
(二)公共辅助工程。
1、供水工程。
2、供电工程。
3、通信系统设计方案。
4、通风采暖工程。
5、防雷设计。
6、防尘设计。
7、接地系统。
8、安防系统。
9、消防系统。
八、节能措施。
(一)节能措施。
1、节能规范。
2、设计原则。
3、节能方案。
(二)能耗指标分析。
1、用能标准与能耗计算方法。
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九、节水措施。
(一)节水措施。
(二)水耗指标分析。
十、环境影响评价。
(一)场址环境条件。
(二)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1、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2、项目运营对环境的影响。
(三)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1、设计依据。
2、环保措施。
(四)环境保护投资。
(五)环境影响评价。
十一、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一)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
1、设计依据。
2、设计执行的主要标准。
3、设计内容及原则。
4、职业安全。
5、职业卫生。
6、辅助卫生用室。
7、职业安全卫生机构。
(二)消防。
1、设计依据。
2、总平面布置。
3、建筑部分。
4、电气部分。
5、给排水部分。
十二、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一)组织机构。
1、项目法人组建方案。
2、管理机构组织方案。
(二)人力资源配置。
1、工作班次。
2、项目劳动定员。
3、职工工资福利。
4、员工来源及招聘方案。
5、员工培训。
十三、项目实施进度。
(一)建设工期。
(二)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三)项目实施进度表。
十四、招标方案。
(一)编制招标计划的依据。
(二)招标内容。
十五、投资估算。
(一)投资估算依据。
(二)建设投资估算。
1、建筑工程费。
2、安装工程费。
3、设备购置费。
4、土地出让金。
5、软件购置及开发费。
6、期间费。
(三)铺底流动资金估算。
(四)项目总投资。
(五)投资使用计划。
十六、融资方案。
(一)资本金筹措。
(二)融资方案分析。
十七、财务评价。
(一)计算依据及相关说明。
1、项目测算参考依据。
2、项目测算基本设定。
(二)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
1、销售收入。
2、销售税金及附加费用。
(三)总成本费用估算。
1、直接成本。
2、工资及福利费用。
3、折旧及摊销。
4、修理费。
5、其它费用。
6、总成本费用。
(四)财务评价报表。
1、项目损益及利润分配表。
2、项目财务现金流量表。
(五)财务评价指标。
1、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
2、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
(六)不确定性分析。
1、敏感性分析。
2、盈亏平衡分析。
(七)财务评价结论。
十八、项目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一)经济效益。
(二)社会效益。
十九、风险分析。
(一)项目风险因素识别。
1、规划风险。
2、组织机构风险。
3、人才体系风险。
4、技术风险。
5、资金风险。
6、实施风险。
7、运营模式风险。
8、信息安全风险。
9、支撑环境风险。
(二)项目风险防控措施。
1、规划风险防控措施。
2、组织风险防控措施。
3、人才体系风险防控措施。
4、技术风险防控措施。
5、资金风险防控措施。
6、实施风险防控措施。
7、运营模式风险防控措施。
8、信息安全风险防控措施。
9、支撑环境风险防控措施。
二十、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附表:
1、附表1项目建筑工程费估算表。
2、附表2项目设备购置费估算表。
3、附表3项目软件购置费估算表。
4、附表4流动资金估算表。
5、附表5项目总投资估算表。
6、附表6项目总投资使用计划表。
7、附表7项目销售税金及附加费用。
8、附表8项目摊销估算表。
9、附表9项目折旧估算表。
10、附表10项目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11、附表11项目损益及利润分配表。
12、附表12项目财务现金流量表。
。
为了巩固退耕还林(草)成果,挖掘本地区的农业资源优势,增强城市服务辐射功能,拉动消费,增加收入,开辟陕北黄土高原农业增收新途径,拓出志丹新农村建设山地新模式,特制定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
王塌系志丹县保安镇新窑湾村的一个完整小流域,北靠孙岔墩湾,东临张家湾,南接新窑湾,西连志丹县城和马岔村,距县城5公里,与县城小石山、电视塔、炮楼山遥遥相望。
流域总面积2.2平方公里,属白于山系、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梁、峁、沟地形突出。原是县植保植检站的果园示范基地,后拍卖给该站职工陈生金所有,与植保站共同开发种养业综合治理示范试验研究。目前,已建成基地800亩,其中水平梯田200亩。已有人工草地500亩,果园93亩(其中苹果80亩,葡萄、核桃、大桃、李子、大杏13亩)。拥有乔木林4.8公倾,经济林14.8公倾,综合治理度达到了87.3%,林草覆盖率达到61.1%。拥有土窑洞6孔,土木结构房11间,骡、驴各一头(匹),猪100头,羊100只,家禽1000只,果库一处,库窖1320平方米。有农用三轮车2辆,工作人员10名,其中农艺师1名,助理农艺师2名,技术员2名,农工5名。电力设施齐备,交通便利。
二、规划依据。
1、区位优势。王塌紧靠县城,交通便利、经济基础较好,而且县城有常住人口3万多人,流动人口近2万人,有强大的消费群体做后盾,具有能消售、能带动的优势和消费群体消费层次较高的优势。
2、地理优势。王塌处于白于山脉南端、志丹县城的中部,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山、峁、沟、坡、梁特点及黄土特性明显,海拔高1500米,四季分明,黄土风情、黄土风貌浓烈厚重,有利于展示志丹特色。
3、开发优势。近几年通过山川秀美工程建设和农业综合治理试验基地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植被基本得到恢复,基础条件得到改善,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产业开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培养了一批农业综合开发科技人才,为进一步开发夯实了发展基础。特别是该区域地域空间相对开阔,空气清新,环境洁净,乡村景观保存良好,农业生产种类多样,特色明显,形成了资源—市场,功能—空间上的互补态势。
4、产权优势。2.2平方公里的区域,产权由同一法人所有,有利于形成产业集聚、规模化发展,对吸纳周边分散农民参与的引力较强,有利于整个山势整体开发。
5、政策优势。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支持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较多,县上以工哺农、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明显加大,且又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同步,为加快开发迎来了难得的战略机遇期。
休闲娱乐功能滞后,开发的目标人群空间大,主要压力是如何引导消费和引领消费潮流。
三、建设思路。
本规划以具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产品、农耕文化为前提,以规划、设计、修建为手段,以创设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为载体,以输出观光、休闲、采摘、购物、品尝、农事活动体验和传统农耕文化回味为目的,把新农村建设与体现传统农庄风貌结合起来,把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结合起来,讲求“原汁原味”,避免“视角污染”,追求设施与农业系统、生态系统、人文景观系统的和谐统一,围绕农庄活动场所,依托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活动、农村聚落及农村传统的生活习俗资源,向游客提供一种自在、自然、幽静、野趣、新奇的新型游乐空间,尽力体现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消费心态,形成一个集旅游观光、农业高效、优化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功能为一体的`原生态农业旅游、休闲、娱乐新型农庄。
四、建设内容。
1、种植园区建设。围绕基本农田,建设50亩以杂豆、小米、糜子、玉米、洋芋、荞麦、黄芥、瓜类为主的小杂粮种植园,种植采取小畦种植、标准化作业,尽力体现田园风光;建设10亩以苦菜、黄花菜等为主的食用野菜种植园;建设5亩食用药材种植园;建设5亩大路菜种植园;建设5亩保护地温室大棚反季节蔬菜种植园,达到陕北粮菜应有尽有。合理搭配,并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四季生产、四季消售,既体现观赏性,又体现食用性。
2、栽植园建设。围绕现有93亩果园,进行改造,提升和扩建,增加新特优时令水果种植面积和土梨、土桃、土杏、小杂果的栽植面积,建设10亩大棚果园,尽力达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果。
4、养殖园区建设。围绕500亩人工种草工程,实施舍饲和围栏养殖,把肉食性和观赏性结合起来,建设百只舍饲养羊区、百头标准化养猪区、千只围栏养鸡区、百只兔养殖区、10只狗养殖区、5匹驴、5匹马、5匹骡、5头牛养殖区,并积极引进新特奇品种,养殖驼鸟、马鹿、鸽子、七彩山鸡等。并建鱼塘一座,投放鱼、鸭、鹅等。
5、生态系统配套。按照山地农业开发的立体框架,以宜则宜配套生态功能。沟底打22米高、坝控面积0.98平方公里的坝一座,建造393.6亩栽植园,提升514.5亩草地,建设751.95亩景观林带,改造103.35亩农田,尽力体现田中绿野、山中绿荫、道中绿廊、沟中碧水、庄中花、草、树相映衬。
6、休闲设施配套。围绕现有村落,把民族性与现代性、观赏性与实用性结合起来,改造6孔土窑洞,新建30—50孔砖石窑洞的休闲宾馆;建3—5户独院民居,一个食府、一个土特产批零门店;建标志性门庭2个,改造提升一条专职旅游公路4公里、开辟旅游登山石阶路1公里;建停车场2个,打通一条观光巡回幽静田间院落小路;建设一处民族文化展示宫、一个演艺广场、一座登高观景标志性阁楼,一处高山流水景观,一处石拱桥式的小桥流水景观;建造20个邮票式点缀小型花园,30个休息亭台、一座游泳池。
7、基础设施配套。新打机井一眼,辅设水网;建造扩大库容为xx立方米的贮藏库一座,建沼气池10口公厕6个,铺设路灯,建设排洪、排水渠等,力争做到设施齐备、功能齐全,节能高效、循环利用。
通过以上“三园区、四配套”的实施,把王塌建成志丹县城居民的后花园、后粮园、后菜园、后果园、后游园,建成陕北生物、植物品种的展示地、黄土文化的宣传中心、农特产品的集散地、风光展示的写作摄影基地。
五、经营理念。
1、观光。
山色,观看黄土高原农村田园风光、高山流水、特种养殖。二是物候观。早观日出、晚观霞,晨看浓雾、夜听风;春看山花烂漫,夏尝风雨彩虹,秋品山村秋色,冬眺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原驰蜡像。三是古迹文化观。看尽县城明代城墙、炮楼、红色革命遗址,直接进入民族文化展示宫,了解民情、民意、民风。
2、休闲。住:宿冬暖夏凉土石窑洞、农家小院;吃:坐土炕、吃农家饭;玩:垂钓、游泳、日光浴,骑乘、狩猎、山地健身等;娱:在演艺广场与演艺人员共同参与陕北大秧歌、民间剧演出,进张干大、李干妈家拜访,与民同乐3、采摘。根据不同收获季节,指导、组织游客直接进入田间地头、大棚、园子里用农民特制的筐、篮、篓进行有偿采摘新鲜水果、时令蔬菜、瓜果,让游客即体验收获的喜悦,又观赏田园风光,即增长见识,又感受劳作。
4、购物。用自行编织的形状各异、规格不同的筐、篮、篓将生产的杂粮、野菜、蔬菜、水果、肉类或经特殊加工的熟制品盛于其中,进行包装,并收集农村针织、编织、剪贴、手工等工艺,让游客根据喜好、能力自行选购。
5、品尝。在采摘品尝、入住品尝的同时,按照农历12个月每月一节的习俗,推出农村节令大荟萃,让游客真切感受陕北饮食文化。
6、农事活动。根据农事季节,让游客在农艺人员的指导下,参与有偿农事活动,也可以直接将田、园、圈租赁、承包给游客,由农艺人员代管,让游客参与季节管理及生产种植、收获等农事活动全过程。并广泛举办粮、菜、蔬、果生产竞赛活动、赛畜活动及农产品交易活动,吸纳周边村、镇、县农户参与,打造农事活动节令盛会。
7、农耕文化。挖掘文化资源,大力开展农艺展示、大秧歌演示及婚事活动,让游客参与其中,体验陕北文化,做到天天有展示、夜夜有演示、时时有婚事,随到随体验。
六、可行性分析。
1、适应了旅游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客观要求,是旅游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推进了现代旅游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仅拓宽了旅游资源开发的路径,而且把旅游、农业、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加快了结构调整,提升和丰富了旅游的内涵,减少了旅游开发的投资风险,迎合了大众消费心理。
2、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改变。旅游业具有极强的关联带动作用,开发农业旅游,向二、三产业交叉渗透深,对第三产业带动作用强。同时充分开发利用了农村丰裕的空间资源和众多的家事活动、传统文化、风俗等无形资产,所需资金少,不但可缓解农村非农化过程中资金不足的矛盾,而且可增强农民的商品意识,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主动性加快,农产品的变现速度加快。
3、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加快脱贫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积极开发农业旅游,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村富裕劳动人口的就业问题(旅游业每增加1个就业机会,就能带来相关行业5个就业机会),缓解社会压力,而且扩大了农产品销售市场,实现农业的多项、多次增值,为传统农业向“高效生态农业”与旅游完美结合拓出新路子、找到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有利于城乡差距缩小。
4、可以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乡交流,提高农村生活质量与品位。项目开发不但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进程,提升了农村生活质量,而且增强城乡交流,加快观念更新、提升品位、推动进步。
5、可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开发农业旅游的生产素材是当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环境,因此对加快生态建设、农地保护、规范开发、资源永续利用力度大,有利于促进农业及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6、可以缓解假日高峰旅游压力,促进城乡消费。不但可以有效地对部分旅游者进行分流,就近带动消费者,同时也提高了游客的游览体验质量,丰富城乡人民的消费及文化生活。
七、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kouhaodaquan/82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