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口号大全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大全(20篇)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大全(20篇)



一个完善的教学计划应该包含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评估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以下是一些精选的教学计划模板,供大家参考和制定自己的教学计划。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方案

作者:胡大菊 。

《虎门销烟》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再现了中国历史上让人激动、自豪的一幕。文章语言简练,赞美了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英勇豪迈的精神,荡漾着浓浓的爱国之情。虎门销烟这一壮举离学生生活年代久远,文章字里行间饱含的浓厚情感,学生难以体会。为了帮助学生克服阅读中的这一障碍,本课的设计思路为:课前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有关虎门销烟的时代背景资料,积淀情感;扣住销烟前、销烟时、销烟后的动人画面,通过对具体语言文字的理解和当时历史的回顾,把握文本内涵;通过激情朗读抒发爱国之情。

一、展示课外阅读。积淀丰富情感。

1.上课前教师布置学生预习,查找阅读有关鸦片战争的历史资料,充分认识虎门销烟的大背景,形成对虎门销烟这一壮举的初步印象。

2.以天安门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虎门销烟浮雕图片导人课题,认识这一壮举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齐读课文的第一句话。为什么说1839年6月3日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当时中国历史又是一段怎样的历史呢?请学生交流自己的预习资料和感想,教师引导、补充、归纳:

(1)虎门销烟当时的社会大背景是:中国国内各种矛盾激化,封建统治摇摇欲坠。国外英、法等国正处于资本主义发展、壮大、扩张之时,国力强大,都虎视眈眈地盯着中国。为了从中国市场获得最大的利益,他们把大量毒品——鸦片源源不断地输人中国,使中国的综合国力每况愈下,严重影响了中国社会的稳定。

(2)鸦片是一种毒品,从查阅的资料中可以看出,国人吸食鸦片可使一个国家民不聊生,使清政府大量白银外流,国库空虚,士兵一副病态,战斗力丧失。

(3)让学生初步谈谈对虎门销烟的认识。

[设计说明:(1)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一方面为文本的学习加深认识,积淀情感;另一方面使学生处于蓄势待发的状态。(2)紧紧抓住“1839年6月3日,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这句话,让学生阅读相关历史资料,扣住文本背后的隐l生材料,加深对文本的认识。

二、扣住壮举,丰富文本,精读抒情。

1.对照历史背景,自读自悟。

作者赞叹虎门销烟是一次壮举。“壮举”在字典中的意思是气势盛大的、雄伟的举动,那么在本文中的内涵又是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自由阅读课文2—5自然段,画出印象深刻的字、词、句,多读几遍。联系时代背景,在书边写上自己的阅读感受。(多媒体出示介绍时代背景的文字及图片)。

2.引导交流阅读体会,把握文本内涵。

(1)阅读交流第二段的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从第一句话中品出“壮丽”一词的含义,“蓝天、碧海、绿树”不仅描绘出大自然的美景,更体现老天爷也在为销烟这一壮举而高兴。

从“男男女女”“水泄不通”“彩旗林立”等词中可以感受来的人很多,结合鸦片对人们的毒害,引导学生体会人们早就盼望这一天的到来,销烟是顺应民意的大好事。

(2)阅读交流第三、四段课文,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适时点拨引导。在销烟的过程中“群情沸腾,老百姓跳哇、叫哇,欢呼声响彻虎门上空”,从中感受老百姓会叫什么,会欢呼什么。

再次有感情地朗读,激发爱国情感。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名销烟者,请你用“先——再——又——顿时”说一说销烟的过程,可以加上动作,再说说你的心情。虎门销烟为什么会震惊中外呢?(结合时代背景谈虎门销烟的伟大之处。)。

(3)阅读交流第五段:体会“咆哮”一词的意思。咆哮的大海象征着愤怒的中国人民征服鸦片毒害的决心,象征着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三、激情朗读,升华情感。

1.谈谈你对“壮举”内涵的理解。(大长中国人志气,大灭外国人威风,震惊中外,举国欢呼。)。

2.带着这种情感,先齐读课文最后一段,然后个人练读最后一段,师生互评,陶冶爱国主义情操。

3.出示书上林则徐塑像插图:以“我站在林则徐塑像前”为题,写几句话或诗。学情预设:(1)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销烟的动人场面人手,表达对林则徐壮举的赞叹,抒发爱国之情。(2)今昔对比,表达毒品对人的危害和今天中国人禁毒的决心。(3)虎门销烟以后,中国爆发了鸦片战争,从此陷入被列强瓜分的痛苦之中。充分认识到,空有报国之志是不够的,切记落后就要挨打。

表达能力的最佳时机。]。

(第一范文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虎门)。

此问转载 。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精选】

今天上完了《虎门销烟》,整个教学流畅、清晰,学生学得津津有味。在此,仅谈一点自己的上课心得。备课时,我一直在思考:难道这一课仅仅停留在销烟的过程吗?仅仅是通过品词品句理解到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吗?如何能让学生真正感悟到虎门销烟的重要意义呢?我在思索。

俗话说,要“教给学生一桶水,自己要有长流水”,带这个班,我也一直在想:要做个怎样的老师?对家长和孩子负责就够了!之所以学生喜欢我上这一课有以下原因:

1、补充资料是关键。课前,我让学生查阅了背景资料,课上我为学生补充了当时鸦片战争前夕的国内国际情况(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这个王朝到嘉庆年间,已经危机四伏,日趋没落,政治腐败,军备废弛,财政困难,农民起义连绵不断,道光即位后,封建统治更加衰落。清政府走向衰落的时候,世界资本主义正处在上升阶段,英法美等国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其中美国工业发展水平最高,这些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工业原料,积极对外扩张。英国资本家为了掠夺中国的财富,牟取暴利,竟无耻地把鸦片偷运到中国来。十八世纪中期,英国每年偷运到中国的鸦片为二百箱;十九世纪初期,增加到每年四千箱。1838年——1839年,更猛增到三万五千多箱,美国和沙俄也向中国偷运鸦片,1840年前的二十年里,中国外流的白银达到一亿两。),为学生体会壮举的伟大意义作了很好的铺垫。课后,我为学生补充了销烟后的背景资料(中国人民查禁鸦片完全是正义的,但掠夺成性的英国侵略者,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竟以着一事件为借口,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1840年6月,英国借口保护通商,派舰队到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进行挑衅,英俊侵犯广州,由于林则徐在广州作了充分准备,英军未能得逞,就沿海北上,转攻厦门,也被早有戒备的闽浙总督邓廷桢率军抵抗击退。英国又转攻战备空虚的浙江,侵占了定海县城,并继续北犯。八月英舰闯到天津海口,对清政府进行武力恫吓,提出了鸦片贸易合法化,赔款割地等侵略要求。英军到达天津后,道光帝吓慌了,忙将林则徐撤职查办,改派琦善到广州和英军谈判。琦善到广州后,为了讨侵略者的欢心,他下令裁减水师三分之二,解散了林则徐招募的水勇,撤除了珠江口上的防御设备,英国侵略者见清政府如此软弱无能,气焰更加嚣张。英军采取先发制人,突然袭击,直扑虎门,琦善急忙派人和义律签订了《穿鼻条约》,答应割让香港,赔偿烟价六百万元等。),作为对文章学习的延伸。补充文字资料,增加课文厚度,备课时,我特意看了相关的小说,上课时,补充相关文字资料,如邀请外国官员来观看,外国官员惊叹销烟工作的“细心和忠实的程度”,远出乎他们的“臆想”。

2、通过影片增加学生感性认识。课中,我通过影片,让学生感受当时销烟过程,再回归课文内容,真正让学生走近销烟场面。

上完课,学生真的是发自内心感悟到了销烟的壮举,孩子们也是乐于学习的。不知道以上所谈对你的教学有没有用,只想与大家共享我的设计。

(第一范文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虎门)。

此问转载。

;id=512。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1、学习课文,读懂课文,了解虎门销烟的经过,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

2、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历史场景,引导学生在感受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走进虎门销烟现场,感受老百姓激动的心情,了解虎门销烟的伟大的历史意义。

教学媒体:自制《虎门销烟》课件(文字、图片、声像),教师运用电脑等现代教学媒体,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

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对象虽已到了中年段的末期,但由于生活的年代与虎门销烟事件相隔久远,因此,对鸦片给当时中国造成的危害不甚了解,所以对老百姓当时的欢呼雀跃、销烟的历史意义也没有直接的感受,这些客观情况造成了对课文理解的难度。

1、我们通过初读课文,了解到1839年6月3日,林则徐领导广东军民在虎门寨销毁了二百多万斤鸦片。

2、这节课,让我们穿过历史长河,跨越时空,去销烟现场看一看那值得纪念的一幕。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默读课文。再次阅读,你们又有哪些疑问呢?请在书中做个记号。

(一)质疑

(二)交流

1、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是怎么销烟的?能找到吗?

出示句子:

先向灌了水的销烟池里撒下盐巴,再……

(1)通过这句的介绍,你能说说销烟有哪几个步骤吗?

(2)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有3个步骤

(3)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方法?

2、害人的鸦片就这样被销毁了,观看的老百姓非常激动,你们从哪儿感受到的?

追问:成千上万的人大声叫喊、大声欢呼,此情此景,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看见?

3、文中还有哪些描写,也让我们觉得这销烟现场像过节一样呢?读一读。

4、千上万的老百姓为什么那样的激动、兴奋,?

(当时的中国老百姓给鸦片害惨了。那时侯,鸦片如同一个恶魔,在中国的土地上肆虐。许多中国人沉迷于鸦片中,中毒上瘾。)

请看下面一组真实的照片:(出示历史照片)

虽然,他们的面容不一,却有着一样瘦弱的身体,为什么?因为鸦片!鸦片使得他们不思劳作,鸦片使得他们倾家荡产!

大片的田地荒芜,大量的白银外流。多少老百姓在痛苦地.挣扎,又有多少年轻的妻子泪眼相伴!

最可怕的是:当时的军队中,许多士兵手拿两杆枪,一杆是作为武器的枪,锈迹斑斑;另一杆就是烟枪,油光锃 亮。当时的中国人被西方称为“东亚病夫”。

现在,深受其害的老百姓看见鸦片被销毁,怎能不激动不兴奋?!

他们会激动地叫什么?喊什么?

谁再读读第四节?

让我们走近些,再看看这激动人心的一刻。(看录像)

(看看中国人销烟的决心,警告)

那,外国商人看到了,会是什么样子呢?

正如第6节所说的,他们的嚣张气焰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据史料记载,销烟前,外国商人根本不相信林则徐会把鸦片全部销毁。此时,亲眼目睹销烟过程的外国商人在懊丧之余,也不得不佩服林则徐。当时,就有外国商人向林则徐脱帽致敬。(出示史料照片)

6、你能勾勒一下心目中林则徐的形象吗?(看图片)

四年级《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通过上网搜集和处理资料,了解林则徐以及虎门销烟的背离景资料。

一、课前准备:观看《鸦x战争》

二、谈观后感受自然导入

(生自由谈论。)

师:影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理由。

(可自由谈,只要说出理由就行,相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引出主人公林则徐)

师:你们了解林则徐吗?

先调动学生已知,大致说说对林则徐的认识,引导学生上网查询。然后师总结。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提醒:不动笔墨不读书。掌握生字词。

出示要求:自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象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检查自学效果。

(3)出示词语。

鸦x 欺侮 盐巴 虎门销烟

历史 装点 顿时 伟大壮举

(4)指名读词,重点读准翘舌音、后鼻音。

(5)解释词义,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6)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四、练习巩固

1、描红。

2、熟读课文。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作者:胡大菊。

《虎门销烟》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再现了中国历史上让人激动、自豪的一幕。文章语言简练,赞美了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英勇豪迈的精神,荡漾着浓浓的爱国之情。虎门销烟这一壮举离学生生活年代久远,文章字里行间饱含的浓厚情感,学生难以体会。为了帮助学生克服阅读中的这一障碍,本课的设计思路为:课前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有关虎门销烟的时代背景资料,积淀情感;扣住销烟前、销烟时、销烟后的动人画面,通过对具体语言文字的理解和当时历史的回顾,把握文本内涵;通过激情朗读抒发爱国之情。

一、展示课外阅读。积淀丰富情感。

1.上课前教师布置学生预习,查找阅读有关鸦片战争的历史资料,充分认识虎门销烟的大背景,形成对虎门销烟这一壮举的初步印象。

2.以天安门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虎门销烟浮雕图片导人课题,认识这一壮举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齐读课文的第一句话。为什么说1839年6月3日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当时中国历史又是一段怎样的历史呢?请学生交流自己的预习资料和感想,教师引导、补充、归纳:

(1)虎门销烟当时的社会大背景是:中国国内各种矛盾激化,封建统治摇摇欲坠。国外英、法等国正处于资本主义发展、壮大、扩张之时,国力强大,都虎视眈眈地盯着中国。为了从中国市场获得最大的利益,他们把大量毒品——鸦片源源不断地输人中国,使中国的综合国力每况愈下,严重影响了中国社会的稳定。

(2)鸦片是一种毒品,从查阅的资料中可以看出,国人吸食鸦片可使一个国家民不聊生,使清政府大量白银外流,国库空虚,士兵一副病态,战斗力丧失。

(3)让学生初步谈谈对虎门销烟的认识。

[设计说明:(1)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一方面为文本的学习加深认识,积淀情感;另一方面使学生处于蓄势待发的状态。(2)紧紧抓住“1839年6月3日,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这句话,让学生阅读相关历史资料,扣住文本背后的隐l生材料,加深对文本的认识。

二、扣住壮举,丰富文本,精读抒情。

1.对照历史背景,自读自悟。

作者赞叹虎门销烟是一次壮举。“壮举”在字典中的意思是气势盛大的、雄伟的举动,那么在本文中的内涵又是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自由阅读课文2—5自然段,画出印象深刻的字、词、句,多读几遍。联系时代背景,在书边写上自己的阅读感受。(多媒体出示介绍时代背景的文字及图片)。

2.引导交流阅读体会,把握文本内涵。

(1)阅读交流第二段的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从第一句话中品出“壮丽”一词的含义,“蓝天、碧海、绿树”不仅描绘出大自然的美景,更体现老天爷也在为销烟这一壮举而高兴。

从“男男女女”“水泄不通”“彩旗林立”等词中可以感受来的人很多,结合鸦片对人们的毒害,引导学生体会人们早就盼望这一天的到来,销烟是顺应民意的大好事。

(2)阅读交流第三、四段课文,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适时点拨引导。在销烟的过程中“群情沸腾,老百姓跳哇、叫哇,欢呼声响彻虎门上空”,从中感受老百姓会叫什么,会欢呼什么。

再次有感情地朗读,激发爱国情感。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名销烟者,请你用“先——再——又——顿时”说一说销烟的过程,可以加上动作,再说说你的心情。虎门销烟为什么会震惊中外呢?(结合时代背景谈虎门销烟的伟大之处。)。

(3)阅读交流第五段:体会“咆哮”一词的意思。咆哮的大海象征着愤怒的中国人民征服鸦片毒害的决心,象征着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三、激情朗读,升华情感。

1.谈谈你对“壮举”内涵的理解。(大长中国人志气,大灭外国人威风,震惊中外,举国欢呼。)。

2.带着这种情感,先齐读课文最后一段,然后个人练读最后一段,师生互评,陶冶爱国主义情操。

3.出示书上林则徐塑像插图:以“我站在林则徐塑像前”为题,写几句话或诗。学情预设:(1)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销烟的动人场面人手,表达对林则徐壮举的赞叹,抒发爱国之情。(2)今昔对比,表达毒品对人的危害和今天中国人禁毒的决心。(3)虎门销烟以后,中国爆发了鸦片战争,从此陷入被列强瓜分的痛苦之中。充分认识到,空有报国之志是不够的,切记落后就要挨打。

表达能力的最佳时机。]。

(第一范文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虎门)。

此问转载。

谈《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今天上完了《虎门销烟》,整个教学流畅、清晰,学生学得津津有味。在此,仅谈一点自己的上课心得。备课时,我一直在思考:难道这一课仅仅停留在销烟的过程吗?仅仅是通过品词品句理解到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吗?如何能让学生真正感悟到虎门销烟的重要意义呢?我在思索。

俗话说,要“教给学生一桶水,自己要有长流水”,带这个班,我也一直在想:要做个怎样的老师?对家长和孩子负责就够了!之所以学生喜欢我上这一课有以下原因:

1、补充资料是关键。课前,我让学生查阅了背景资料,课上我为学生补充了当时鸦片战争前夕的国内国际情况(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这个王朝到嘉庆年间,已经危机四伏,日趋没落,政治腐败,军备废弛,财政困难,农民起义连绵不断,道光即位后,封建统治更加衰落。清政府走向衰落的时候,世界资本主义正处在上升阶段,英法美等国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其中美国工业发展水平最高,这些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工业原料,积极对外扩张。英国资本家为了掠夺中国的财富,牟取暴利,竟无耻地把鸦片偷运到中国来。十八世纪中期,英国每年偷运到中国的鸦片为二百箱;十九世纪初期,增加到每年四千箱。1838年——1839年,更猛增到三万五千多箱,美国和沙俄也向中国偷运鸦片,1840年前的二十年里,中国外流的白银达到一亿两。),为学生体会壮举的伟大意义作了很好的铺垫。课后,我为学生补充了销烟后的背景资料(中国人民查禁鸦片完全是正义的,但掠夺成性的英国侵略者,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竟以着一事件为借口,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1840年6月,英国借口保护通商,派舰队到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进行挑衅,英俊侵犯广州,由于林则徐在广州作了充分准备,英军未能得逞,就沿海北上,转攻厦门,也被早有戒备的闽浙总督邓廷桢率军抵抗击退。英国又转攻战备空虚的浙江,侵占了定海县城,并继续北犯。八月英舰闯到天津海口,对清政府进行武力恫吓,提出了鸦片贸易合法化,赔款割地等侵略要求。英军到达天津后,道光帝吓慌了,忙将林则徐撤职查办,改派琦善到广州和英军谈判。琦善到广州后,为了讨侵略者的欢心,他下令裁减水师三分之二,解散了林则徐招募的水勇,撤除了珠江口上的防御设备,英国侵略者见清政府如此软弱无能,气焰更加嚣张。英军采取先发制人,突然袭击,直扑虎门,琦善急忙派人和义律签订了《穿鼻条约》,答应割让香港,赔偿烟价六百万元等。),作为对文章学习的延伸。补充文字资料,增加课文厚度,备课时,我特意看了相关的小说,上课时,补充相关文字资料,如邀请外国官员来观看,外国官员惊叹销烟工作的“细心和忠实的程度”,远出乎他们的“臆想”。

2、通过影片增加学生感性认识。课中,我通过影片,让学生感受当时销烟过程,再回归课文内容,真正让学生走近销烟场面。

上完课,学生真的是发自内心感悟到了销烟的壮举,孩子们也是乐于学习的。不知道以上所谈对你的教学有没有用,只想与大家共享我的设计。

(第一范文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虎门)。

此问转载 。

;id=512。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4、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句外侮的精神。

了解销烟的过程。

懂得销烟的意义。

投影片、配乐录音。

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指导写字。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新课。

2、质疑课题。

二、带问题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出示要求。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标出自然段落。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投影出生字。

2、指名读生字,难读的纠正、强调。[“寨”(zhai)、“渣”(zha)]。

3、齐读生字。

四、轻声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水泄不通:形容十分拥挤或包围的非常严密,好象连水都不能泄出。

用“水泄不通”说一句话。

五、检查课文自读情况。

1、指名逐自然段朗读课文。

纠正错误:身着(zhuo)朝(chao)服;应(ying)邀;

倒(dao)下去。

2、自由读课文,画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连起来谈谈是一件怎样的事?(指名回答)。

六、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练读。

2、重点指导:

“讯”、“泄”、“侮”注意这三个字的笔顺。

“讯”的第四、五笔是“十”;“泄”的第五。

笔是“1”;“侮”的第八笔是“一”。

3、描红。

4、个别评析。

5、临写。

七、作业。

1、生字、词语抄写两遍。

2、熟读课文。

教学内容:

1、读讲课文,抓住表示顺序的词语理解销烟的经过。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默读课文想一想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历史事件?

伟大壮举。

二、读全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体现是壮举。

学生自学先小组交流。

三、集体交流。

1、第二节。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画出其中的句子。(指名回答)。

2、练读,读出不同寻常的感觉。

3、指名读。

四、学习三——五节。

(一)1、用自己的话概括的说说主要讲什么?

2、轻声读第三节,思考:销烟的主要过程是怎样的?

3、指名回答,改革概括:撒盐、抛烟、倒石灰。

4、提问:课文是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顺序。

5、练习用顺序词复述销烟过程。

6、师述:“群情愤腾”反映人们禁烟的强烈愿望,民族英雄的“一声令下”代表中国人们禁烟的坚定决心,正是这激昂的“群情”和坚定的“决心”震惊中外。

7、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8、指名读。

〈二》过渡:看到害人的鸦片被销毁了,人们表现怎样?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2、指名读、练读、指名读。

〈三》过渡:人们这样高兴,那销烟一定非常成功。

1、自由读第五节,画出体现成果之大的词。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3、指名读。

五、小节过渡:

虎门销烟这样大得人心,震惊中外,所以这件事被称为。

“伟大的壮举”,1839年6月3日确实是个值得留念的日。

子,这一壮举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1、齐读第六节。

2、练读、指名读。

六、看看咆哮的大海,看看销烟的场景,再看看林则徐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

七、布置作业。

1、课后词语抄两遍。

2、练习复述课文。

教学内容:复述课文,用上“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默写生字:讯、抛、寨。

2、指名朗读课文。

二、分析课文结构。

1、轻声读课文。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是怎样一步步写的?

出示投影:

销烟时间销烟地点销烟开始。

百姓欢呼销烟结果销烟意义。

3、提问:哪几节是写销烟经过的?(指名回答)。

三、复述课文。

1、练习复述课文,先逐节复述,再连贯复述。

2、指名复述,师生共同评析。

四、写话指导。

1、出示投影。

一群群光着脊梁、赤着双脚的工人,先向灌了水的销烟池里撒下盐巴,再把收缴来的鸦片抛入池内,然后把一担担生石灰倒下去。顿时,销烟池里像开了锅一样,“咕嘟咕嘟”直冒泡,散发出股股难闻的气味。

2、自由读投影上的文字。

3、同位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分三步以上做的事,练说。

4、指名说说。(师生评析)。

五、布置作业。

1、你认为有哪些词语比较好,把它抄下来。

板书设计。

撒盐。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1、精读课文,在读中感悟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2、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描写动作的话。

在读中感悟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在感悟中培养学生爱祖国、拘外辱的精神。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7虎门销烟(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这里的“烟”指什么吗?(没错,鸦片是一种危害生命极强的毒品。同学们请看,短短的几十年间,帝国主义向中国倾销的鸦片从最初的4千箱递增到4万多箱,在当时,我国吸毒人数达到200多万,使得大量白银外流。这是多么令人气愤!)让我们永记这一天----1839年6月3日,(课件出示齐读)这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让我们来看看伟大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在这一天是怎样禁烟的。

二、赏读课文。

(一)、品读“壮”

生:伟大壮举。(板书)。

2、生交流、汇报。

过渡:哪些句子体现了事件的“壮”,谁来说说。

生a:这一天,天气晴朗,碧海、蓝天、绿树,把古老的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生谈自己的.理解)。

师:写出虎门寨景色的壮丽,暗示今天这里气氛特别。

指导朗读。

生b:一大早从各地闻讯赶来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把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生谈自己的理解)。

师:说得真好!水泄不通是什么意思?形容人多的词还有哪些?(人山人海人流如潮人如潮涌)。

师小结:从这句话中我们体会到老百姓对此事十分关心,反映了销烟行动深得人心。

指导朗读。

生c: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礼台下,一侧是身着朝服的文武官员,另一侧是应邀前来观看的外国商人。(生谈自己的理解)。

师:“彩旗林立”说明场面壮观;前来观看的有老百姓,官员,外国商人,说明此次销烟的隆重意义非同寻常。

3、指导朗读。

生d:这时候,礼炮轰鸣,群情沸腾。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生谈自己的理解)。

师小结:“礼炮轰鸣”、“群情沸腾”也说明场面壮观、隆重,同时反映人民禁烟的强烈愿望,“林则徐一声令下”说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强决心。

4、指导朗读。

5、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小组赛读。

(3)齐读。

总结:这些词句都写出了事件之“壮”。

(二)、品读销烟的方法。

1、哪些句子写销烟的经过。(指名读)。

2、分几步销烟?

3、作者用哪些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

4、指导用“先……再……然后……”说话。

5、齐读第三自然段。

6、观看销烟的场景。

(三)品读人们的表现。

1、老百姓有什么表现?

2、人们为什么这么高兴?

3、出示课件,师总结:正因为这些鸦片,使多少中国家庭卖儿卖女、妻离子散!正因为这些鸦片,给中华儿女戴上“东亚病夫“的帽子;正因为这些鸦片,使我们由一个强国变为一个弱国。今天,我们将这罪恶的鸦片销毁了,怎能不叫人兴奋,怎能不叫人欢欣鼓舞呢?请同学们带着高兴的语气自读第四段。

4、指导朗读。

5、被毁的鸦片太多,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6、齐读最后一段。(读出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气势。)。

7、再齐读(师相机板书)。

(二)观看影片,升华情感。

过渡:多么振奋人心啊!人们将这辉煌的篇章记录下来,请看!

1、观看影片。

2、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三、总结。

同学们,毒品是万恶之首,曾给中华民族带来极其深重的灾难。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保持了三十年“无毒国”的声誉。但是,如今毒品死而复燃,时时刻刻在侵蚀人民的生命,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抵制毒品对人类的毒害!

四、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回去查阅资料,以《珍爱生命,拒绝毒品》为主题,做一份手抄报。

板书设计:

值得纪念,伟大壮举。

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在读中感悟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2、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描写动作的话。

教学重点:在读中感悟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教学难点:在感悟中培养学生爱祖国、拘外辱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7虎门销烟(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这里的“烟”指什么吗?(没错,鸦片是一种危害生命极强的毒品。同学们请看,短短的几十年间,帝国主义向中国倾销的鸦片从最初的4千箱递增到4万多箱,在当时,我国吸毒人数达到200多万,使得大量白银外流。这是多么令人气愤!)让我们永记这一天----1839年6月3日,(课件出示齐读)这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让我们来看看伟大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在这一天是怎样禁烟的。

二、赏读课文。

(一)、品读“壮”

1、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壮举?

生:伟大壮举。(板书)。

2、生交流、汇报。

过渡:哪些句子体现了事件的“壮”,谁来说说。

生a:这一天,天气晴朗,碧海、蓝天、绿树,把古老的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生谈自己的理解)。

师:写出虎门寨景色的壮丽,暗示今天这里气氛特别。

指导朗读。

生b:一大早从各地闻讯赶来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把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生谈自己的理解)。

师:说得真好!水泄不通是什么意思?形容人多的词还有哪些?(人山人海人流如潮人如潮涌)。

师小结:从这句话中我们体会到老百姓对此事十分关心,反映了销烟行动深得人心。

指导朗读。

生c: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礼台下,一侧是身着朝服的文武官员,另一侧是应邀前来观看的外国商人。(生谈自己的理解)。

师:“彩旗林立”说明场面壮观;前来观看的有老百姓,官员,外国商人,说明此次销烟的隆重意义非同寻常。

3、指导朗读。

生d:这时候,礼炮轰鸣,群情沸腾。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生谈自己的理解)。

师小结:“礼炮轰鸣”、“群情沸腾”也说明场面壮观、隆重,同时反映人民禁烟的强烈愿望,“林则徐一声令下”说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强决心。

4、指导朗读。

5、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小组赛读。

(3)齐读。

总结:这些词句都写出了事件之“壮”。

(二)、品读销烟的方法。

1、哪些句子写销烟的经过。(指名读)。

2、分几步销烟?

3、作者用哪些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

4、指导用“先……再……然后……”说话。

5、齐读第三自然段。

6、观看销烟的场景。

(三)品读人们的表现。

1、老百姓有什么表现?

2、人们为什么这么高兴?

3、出示课件,师总结:正因为这些鸦片,使多少中国家庭卖儿卖女、妻离子散!正因为这些鸦片,给中华儿女戴上“东亚病夫“的帽子;正因为这些鸦片,使我们由一个强国变为一个弱国。今天,我们将这罪恶的鸦片销毁了,怎能不叫人兴奋,怎能不叫人欢欣鼓舞呢?请同学们带着高兴的语气自读第四段。

4、指导朗读。

5、被毁的鸦片太多,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6、齐读最后一段。(读出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气势。)。

7、再齐读(师相机板书)。

(二)观看影片,升华情感。

过渡:多么振奋人心啊!人们将这辉煌的篇章记录下来,请看!

1、观看影片。

2、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三、总结。

同学们,毒品是万恶之首,曾给中华民族带来极其深重的灾难。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保持了三十年“无毒国”的声誉。但是,如今毒品死而复燃,时时刻刻在侵蚀人民的生命,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抵制毒品对人类的毒害!

四、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回去查阅资料,以《珍爱生命,拒绝毒品》为主题,做一份手抄报。

板书设计:

值得纪念伟大壮举。

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极为重要的历史事件,中国社会以此为分水岭,结束了泱泱大国的天朝梦,逐步跨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开始了最黑暗的历史进程。这段历史进程成为了每个炎黄子孙心中永远的痛,但在这段进程中中国人民表现出来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则成了现代中国人的宝贵财富。

学习《虎门销烟》,最为重要是通过感受、体会虎门销烟这一历史事件中的人物情感、行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那么,什么才是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呢?显然,空喊口号、空有热情、空去景仰都不是爱国主义教育,真正的爱国主义教育应是使学生通过对这一历史事件思考:今天,我们要怎么做才最有益于咱们这个国家。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入大量的历史资料与现代事件,结合学习课文时学生对课文情感内涵的把握,努力使学生明白真正的爱国需要我们认清自己,踏实努力,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

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在具体的教学中,其策略为以读激情、以读促思、以读促写,做到内化语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将工具性和其承载的人文性有机结合起来。

1、以读激情。如第四、第五自然段的教学,我主要通过有效地读的指导,激发学生的爱国情。课文第五自然段,以雄健的笔触描绘了虎门销烟的结果。在教学中,我一层层激发学生情感,如你的朗读似潺潺溪水,你的朗读似奔腾江河,你的朗读似咆哮大海,最终促进了学生情感的爆发,真切地体会销烟之壮——壮我民心,壮我国威。又如课文第四自然段,细腻地描绘了老百姓在销烟后的激动喜悦之情,为了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百姓的喜悦之情,我引入鸦片对人体、对民众伤害的资料,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做到了读有味、读有情、读有思。

2、以读促思。这一教学策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文本的读,二是对补充文本的读,我认为第二种读如能建构在第一种读的基础上,将是相得益彰,互有裨益的,而非是所谓的脱离文本,主次不分。下面谈对文本的读。以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为例,课文详细地描述了销烟时来的各种人等,且每一人等皆以自己独有面目出现,这就非常值得引发学生思考:他们这些人为什么会有如此面目。如百姓为何闻讯赶来,官员何以身着朝服,外国商人何以面对中国百姓?这些问题的思索,必然将学生的阅读引向深入,进而体会虎门销烟的非凡意义。再谈对补充文本的读。我们需要承认的是,思考需要翅膀,语文阅读的思考更需要翅膀,翅膀在何处?——教师补充的恰当的课外文本。一个合格的语文老师必须替学生接好飞翔的翅膀。本课教学末,当学生的情感和文中百姓的情感交融在一起,欢天喜地、憧憬未来的时候,我适时引入虎门销烟后的诸多历史资料,引导学生思考,明白我们今天纪念虎门销烟,是要牢记历史,感怀先贤,更是激发壮志,为国努力,避免悲剧重演。

3、以读促写。语文学习的最直接目的便是学习语言,会读会说会写。第三自然段的教学努力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内化语言,学会表达。首先引导学生自由说说课文的内容,然后读书想想课文是怎么把事情说清楚的,进而学习并掌握课文的表达方法,再用学到的方法进行语言文字的实践。做到了循序渐进,有的放矢,教学效果明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辱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课文。

2、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辱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多媒体课件

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任务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林则徐以及时代背景。

1、了解时代背景以及林则徐事迹。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初步熟读课文,教师正音。

二、学习掌握本课生字词。

1、教师指导本课重点词语

鸦片 欺侮 盐巴 虎门销烟

历史 装点 顿时 伟大壮举

2、练习写字。

三、学习一、六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1、写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发思考

你们知道伊拉克和美国的战争吗?谁能说说美国为什么那么容易就攻占了整个伊拉克并且活捉了他们的总统萨达姆呢?(板书:实力 虎门销烟)

二、读课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要求学生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意义都都说清楚

(教师板书: 伟大壮举 )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教师过渡:

历史的车轮划过一百六十七载,今天我们只能借助影片,去虎门感受这一伟大壮举,回味那激动人心的一幕。

1、教师播放影片。引导学生自由谈谈自己看到的景象。

2、课文中是怎样描写这个场面的?我们来自由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人多的词来。

3、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并汇报。教师帮助学生理解“水泄不通”,并拓展“人山人海”“人流如潮”等描写人多的词语,突出语言文字训练。

4、都有哪些人来了?

2)假如你是“外国商人”,面对虎门销烟,你会怎样想?

5、外国商人是如此厉害,咱中国老百姓怕不怕?相机理解“彩旗林立”。

6、林则徐怕吗?读出文中的话来回答。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读句子,指导读。

午后二时许,林则徐等人健步登上礼台。这时候,礼炮轰鸣,群情沸腾。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

2、读第三自然段后半部分,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主要讲什么?(听读)

3、学生汇报,试着在头脑里中形成清晰形象的“销烟图”,并说一说。

4、快速阅读第三自然段,想想课文是怎么说的?

教师小结:第三节是一段动作描写,用上了“先……再……然后”就使文章更加具体,更加有条理。我们看大屏幕,把这段话记住了。

大屏幕显示:(指导背诵,读写结合)

“只见一群群 ,先再 然后 。”

5、用“先……再……然后”说话。

五、学习四、五、六自然段

1、教师过渡:告诉老师,销烟就一天吗?就这么一点鸦片吗?学生回答。教师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从潺潺的溪流到奔腾的江河再到咆哮的大海,一步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

2、老百姓有什么反应呢?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呢?

3、学生读第四自然段,教师指导。

学生个别读——学生评价——评价学生读——出示资料激发感情——学生再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4、虎门销烟至此结束了,它销去的仅仅是害人的鸦片吗?

5、学生自由谈,教师引读最后一段,体会“壮”。

1)学生快速通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地方能体现“壮”。

2)补充材料,引导学生深入感受“壮”。

6、老百姓对鸦片销毁后的生活有什么期待呢?假如你是孩子,你对未来有怎样的憧憬?假如你是母亲,你对未来有什么有什么期盼?自由说说。

7、引入鸦片战争等资料,引发学生思考。

9、教师激情总结,引读最后一句。

板书:我们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

是啊,只有踏实努力,不断增强实力,我们才能理直气壮地告诉全世界(引读)——我们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

也只有这样,全世界才会明白(引读)——我们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一课时(40分钟)

四年级的学生对于语文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已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学生阅读的重点开始由理解词句的意思转向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关键句子体会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课堂应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营造自主空间,创设展示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大胆地参与朗读、讨论、交流。《虎门销烟》题材距离学生生活遥远,鸦片危害、英国列强的险恶用心让学生不易理解,所以,通过学生搜集、整理、分析资料,自读自悟让学生初步理解清朝政府走向衰败的原因,激发学生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

1、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2、激发学生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

1、通过搜集、整理、分析资料培养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初步学会正确面对历史事件,知道从不同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

2、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了解200多年前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历史,从鸦片对我国的巨大危害中初步认识到我国近代国力衰败的部分原因。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上网搜集和处理资料,了解林则徐以及虎门销烟的背景资料,培养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朗读能力和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1、片的巨大危害及销烟的伟大意义。

2、如何拉近历史与儿童生活的距离。

3、学生民族气节及爱国情怀的激发。

教师自制的《虎门销烟》多媒体课件。

《虎门销烟》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谈话: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七课《虎门销烟》,(齐读课题)从课。

题中我们了解到什么?你知道是什么吗?它对人有什么危害呢?(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及对人危害的课件)。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大意。

2、指名说说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3、你了解林则徐吗?生汇报课前搜集资料,师出示课件:林则徐生平简介。

4、出示词语,检查自读情况。

5、指名读课文,相机正音。

6、同桌互相读课文,说说你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7、四人小组复述课文。指名在班上复述。

8、交流如何识记生字,师范写“寨”、“毁”。

9、描红仿写,师巡视并个别指导。

三、作业。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无能清政府下的中国,,让中国白花花的银子象水一样流入了英国人的腰包;,让中国人面黄肌瘦,骨瘦如柴;,给中国人戴上“东亚病夫”的帽子。,给中国带来耻辱,带来灾难!让我们记住这一天----1839年6月3日,伟大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在虎门销烟。

二、精读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谁来记住这个让人难忘的日子?

指名读,齐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师:我们来看看这一天的虎门寨与往常有什么不同?

(1)自由读,指名说,相机板书:分外壮丽水泄不通彩旗林立。

(2)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场面的壮观和隆重。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找出描写销烟场面的词语画上横线,在表示销烟顺序的词语下面加“·”,在表示销烟动作的词语下面加“­­”。

(2)指名汇报,相机板书:礼炮轰鸣群情沸腾。

(3)(出示课件)指名赛读第1至3句话。

(4)(出示课件)指名读第4、5句话,生评价读得怎样,指名再读。

(5)播放销烟视频,酝酿感情。

(6)齐读第三自然段,回味难忘的历史一刻。

4、学习第4自然段。

师:看到害人的被销毁了,老百姓们有什么表现?

指名读课文,课件出示重点词语,男女生赛读。

5、学习第5自然段。

自由读,找出有关数字多读两遍。(出示课件)。

指名读,齐读。

1、学习第6自然段。

师:为什么说虎门销烟是伟大的壮举呢?

指名读最后一句话,齐读第六自然段。

2、小结全文:虎门销烟让外国人明白中国人禁烟的决心,虎。

门销烟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虎门销烟将永远载入中国的史册,它是中华雄狮觉醒的标志!让我们铭记这一幕,牢记这一天,一八三九年六月三日!

三、延伸拓展。

1、欣赏林则徐的话:

(1)苟利社稷,敢不竭股肱为门墙辱。

(2)生死见命,成败天也。

2、搜集有关林则徐的故事读一读。

3、办一张“远离毒品”的手抄报。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抿一口茶,略带激动的心情翻开《虎门销烟》这篇文章。仔细地看,品味书中的乐趣。我这才明白,原来《虎门销烟》是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

我还知道鸦片是一种强烈麻醉性的。如果吸食,很容易就会上瘾,每天非吸不可。而慢慢的,人就会变得面黄肌瘦,成为大烟鬼。鸦片原来出产于印度,向中国输入鸦片的是西方英、法、美等国家,只要是英国。据1835年的估计,当时中国有200万人吸食鸦片,白银每年因此外流400多万两。

所以我很恨英国。我恨他们骗中国人吸食鸦片,还向中国大量鸦片;我恨他们瞧不起中国人,事后还称我们为东亚病夫。但是国家和个人一样,往往败在软弱的一面。所以我们要尽量使自己全面发展,保护自己,不受别的国家的人的欺负。我们还不能忘记被侵略者的耻辱,努力为民族的繁荣贡献力量。当然,我们也不可以忘记那些为国家做出牺牲的英雄,我们应该学习他们,敬仰他们。

啊!中国的同胞们,为了祖国的明天更加繁荣,为了祖国不再受到欺凌。我们因该发愤图强,好好学习,报效祖国。加油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虎门销烟教案

2、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感受销烟的壮观场面,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文中的场面描写方法。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感受销烟的壮观场面并感悟朗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具准备:林则徐虎门销烟影片、ppt。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1、读词语:成群结队震耳欲聋浩浩荡荡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欢呼雀跃伟大壮举垂首恭听。

2、用上面的一两个词说说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指名说)。

3、理解“壮举”一词。

过渡:为什么说是“壮举”?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当时那壮观的场面去感受感受吧!

二、细读课文,深感悟。

1、请同学们先认真地看一段视频,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2、课文中哪些句子、段落给我们描绘了这一场面,请同学们找一找,读一读。

3、师出示文中句子:老年人…...至虎门滩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4、结合刚才的视频,你理解了这段文字中的哪些词?从这些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师引读。

过渡:此次销烟中,林则徐等文武官员还亲自监督,场面真可谓壮观矣!

6、销烟民夫是怎样彻底销毁鸦片的?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7、出示句子:销烟民夫先把池子灌上水………至弥漫了整个虎门滩。

8、再读句子,想:销烟是分几步进行的?(一撒盐巴二抛鸦片三倒石灰)。

9、课文写销烟的过程,用了几个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能找出来吗?

(先……然后……又……再)。

想:用上这些词有什么好处?

师:是的,要想把一件事情写清楚、具体,我们可以找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帮忙,今后同学们在写作中也要学会这种写作方法。

10、指名读这段话。

师:销烟的过程大家一句话就读完了,可是据老师的了解,以前销毁鸦片是把鸦片放到架起的锅炉上烧的,但是这次缴获的鸦片数量大,用老方法很难彻底销毁,所以,林则徐为了能彻底销毁鸦片,亲自走访民间,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总结出了这样的好方法。看似短短的几句话却包含了林则徐的艰辛,同时也体现了林则徐销烟的坚定决心。

齐读这段话,读出林则徐的艰辛与坚定。生齐读。

11、播放影片。

12、看了刚才的影片,你的心情怎样?你想到了什么?跟同座说说。

(兴奋、骄傲、自豪)。

带着这样的心情再读这段话,读出我们的兴奋、骄傲与自豪。

过渡:当销毁的鸦片被咆哮的海水卷走的时候,围观的群众欢呼雀跃,整个虎门滩的上空响起了雷鸣般的欢呼声。

13、人们为什么这么兴奋?请看一组图片,你就可以找到答案的。

14、出示吸食鸦片后的人物病态图。

15、看了这些图片,你想说什么?(师引导学生感悟,对鸦片的痛恨,对外国侵略者的痛恨)。

16、引读:围观群众欢呼雀跃。………海水卷走了。

17、读林则徐对外国商人说的话。

师指导学生朗读,读出林则徐禁烟的坚定决心。指名读,师生互评,再读。

18、出示幻灯片:他缴获的()箱鸦片,经过天,全部销毁了。

师:虎门销烟堪称伟大的壮举,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这一壮举,向全世界证明:中国人民不可欺!

三、拓展延伸。

师:此时此刻,你想对林则徐说什么?(幻灯出示林则徐肖像)。

生说……。

师总结:说得好,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惊心动魄的场面,记住这伟大的壮举,记住这难忘的一天——1839年6月3日!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生字词。2、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感受销烟的壮观场面,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文中的场面描写方法。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感受销烟的壮观场面并感悟朗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把所上的内容大致分为三个部分:一、销烟前,虎门滩上壮观的场面。二、销烟的整个过程。三、销烟的结果集意义。在教学第一部分时,我采用影片与文字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理解文中的一些词语,并感受场面的壮观。在教学第二部分时,我让学生找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并结合学生写作的方法,还采用了三次朗读,第一次读,通过教师补充林则徐为更好的设计出彻底销毁鸦片的方法,亲自走访民间,花费了大量的物力、财力、人力才找到了这样好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读出林则徐的艰辛,读出林则徐销烟的坚定决心。第二次读,通过观看销烟过程的壮观场面,让学生体会场面的惊心动魄,指导学生读出兴奋地心情,读出民族自豪感。第三次读,通过观看吸毒后人物的病态图片,让学生了解毒品的可恨之处,明白外国侵略者向我国走私鸦片的不良居心,指导学生读出对鸦片和外国侵略者的痛恨。通过三次不同的感情朗读,让学生更深地感受到销烟场面的惊心动魄,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这句话的含义,让学生懂得了:中国人民不可欺!激发学生的爱国。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由于教者对教案不熟,所以在有些地方驾驭不到位,教师语言方面也还有待加强。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虎门销烟的经过及其意义。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虎门销烟的经过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抓住文章关键词句,理解、体会。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七课《虎门销烟》。(幻灯片1)(齐读课题):通过预习,你们已经知道虎门在我国的什么地方了吗?(广东省东莞市);“销”是什么意思?(销毁);这里的“烟”你知道指什么吗?(鸦片);你了解鸦片吗?(幻灯片23456)。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站出来一位民族英雄——林则徐,他被当时的道光皇帝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并在虎门海滩上将收缴来的鸦片全部销毁。

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一起去感受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情景吧。在读课文之前,老师想先检查一下同学们对生字词的预习情况。(幻灯片7)。

读完生字词后学生齐读课文,如果有读错字音的老师及时纠正。

二、精读感悟。

1过渡:说到虎门销烟这件事,你最关心的是什么?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一天的虎门寨与往常有什么不同?

(1)自由读,指名说,理解“分外壮丽 水泄不通 彩旗林立”

(说明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

为什么会这样呢?

(2)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场面的壮观和隆重。

3、学习第三自然段。

理解“礼炮轰鸣 群情沸腾震惊中外”

(说明仪式很隆重。)。

(1)默读课文,找出描写销烟的场面,在表示销烟顺序的词语下面加“·”,在表示销烟动作的词语下面加“波浪线--”。

(2)指名汇报(先—再—然后)(撒—抛—倒)。

出示课件(幻灯片8)。

(3)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销烟经过吗?(试述用上先-再-然后)。

(4)你能用先-再-然后再说一句话吗?

师:看着鸦片在销烟池里咕嘟咕嘟的冒着泡,你们有什么感受?

4、学习第4自然段。

师:现在,看到害人的鸦片被销毁了,老百姓们有什么表现?

指导朗读。(学生模仿老百姓)。

5、学习第5自然段。

师范读,找出有关数字多读两遍。从这两个数字可以看出什么?

(说明销毁的鸦片数量多。)。

过渡:此时,我们已经充分地了解了鸦片的危害,非禁不可、非销不可,林则徐销得好、销得对,可谓大顺民心、大快人心。

6、学习第6自然段。

齐读。

师:你读懂了什么?

一举两得:打击了外国的侵略,表明了中国的不可欺侮。   。

7、小结:

虎门销烟让外国人明白中国人禁烟的决心,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虎门销烟将永远载入中国的史册,它是中华雄狮觉醒的标志!让我们铭记这一幕,牢记这一天-----一八三九年六月三日!(齐读第一自然段)为了纪念这一天,人们把这一幕雕刻在了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出示幻灯片12)。

三、练习(幻灯片13)。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虎门销烟的经过及其意义。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虎门销烟的经过及其意义。

抓住文章关键词句,理解、体会。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七课《虎门销烟》。(幻灯片1)(齐读课题):通过预习,你们已经知道虎门在我国的什么地方了吗?(广东省东莞市);“销”是什么意思?(销毁);这里的“烟”你知道指什么吗?(鸦片);你了解鸦片吗?(幻灯片23456)。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站出来一位民族英雄——林则徐,他被当时的道光皇帝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并在虎门海滩上将收缴来的鸦片全部销毁。

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一起去感受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情景吧。在读课文之前,老师想先检查一下同学们对生字词的预习情况。(幻灯片7)。

读完生字词后学生齐读课文,如果有读错字音的老师及时纠正。

二、精读感悟。

1过渡:说到虎门销烟这件事,你最关心的是什么?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一天的虎门寨与往常有什么不同?

(1)自由读,指名说,理解“分外壮丽水泄不通彩旗林立”

(说明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

为什么会这样呢?

(2)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场面的壮观和隆重。

3、学习第三自然段。

理解“礼炮轰鸣群情沸腾震惊中外”

(说明仪式很隆重。)。

(1)默读课文,找出描写销烟的场面,在表示销烟顺序的词语下面加“·”,在表示销烟动作的词语下面加“波浪线--”。

(2)指名汇报(先—再—然后)(撒—抛—倒)。

出示课件(幻灯片8)。

(3)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销烟经过吗?(试述用上先-再-然后)。

(4)你能用先-再-然后再说一句话吗?

师:看着鸦片在销烟池里咕嘟咕嘟的冒着泡,你们有什么感受?

4、学习第4自然段。

师:现在,看到害人的鸦片被销毁了,老百姓们有什么表现?

指导朗读。(学生模仿老百姓)。

5、学习第5自然段。

师范读,找出有关数字多读两遍。从这两个数字可以看出什么?

(说明销毁的鸦片数量多。)。

过渡:此时,我们已经充分地了解了鸦片的危害,非禁不可、非销不可,林则徐销得好、销得对,可谓大顺民心、大快人心。

6、学习第6自然段。

齐读。

师:你读懂了什么?

一举两得:打击了外国的侵略,表明了中国的不可欺侮。

7、小结:

虎门销烟让外国人明白中国人禁烟的决心,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虎门销烟将永远载入中国的史册,它是中华雄狮觉醒的标志!让我们铭记这一幕,牢记这一天-----一八三九年六月三日!(齐读第一自然段)为了纪念这一天,人们把这一幕雕刻在了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出示幻灯片12)。

三、练习(幻灯片13)。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虎门销烟》一课记叙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经过,提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因此在教学是要让学生深入到这一历史事件中,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再通过文中的语言文字来深入了解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4、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悔的精神。

5、增强诊断矫治意识,提高自我诊断矫治能力。

一、整体初读,基础性诊断。

1、揭题。

2、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要求读准字音,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学生质疑。

(1)请学生提出读书遇到的不懂的问题。(学生质疑,以学定教)。

(2)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3)交代学法:带着这些问题,边读边思考,深入学习课文。

二、精读品位,引导探究,理解性诊断。

1、学习第一节。

(1)自由读课文,思考:什么样的日子才“值得纪念”?

(2)读书汇报交流、小结。

2、细读第六节。

(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段告诉我们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2)读书汇报交流(注意理解“壮举”“嚣张”“气焰”)。

3、研读第二节。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说说从哪看出虎门寨这一天不同寻常。(相机板书:水泄不通、彩旗林立)。

(3)再读课文,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场面的壮观。

思考:a、为什么来到海滩的人这么多?

b、文武官员到场说明什么?

c、为什么邀请外国商人观看?

(1)汇报交流,师生评价。

(2)小结方法:回顾我们这几小节的学习,我们采用了“一边读一边思考”的方法,下面我们还用这个方法学习下文。

三、自读领悟,自主性诊断与矫治。

1、品读三至五节,感受硝烟的经过。

(在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进行感情朗读,做到读中悟情,读中悟理)。

2、再读第六节和第一节。

(1)引读。

虎门硝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震惊中外,所以这件事被称为——伟大的壮举;它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这件事情意义重大,而它发生在1839年的6月3日,因此我们说这一天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

(2)齐读第一、六节。

四、迁移内外,读说结合。

1、出示:只见一群群光着背梁……然后又把一担担生石灰倒下去。

2、讨论:硝烟时,工人们做了几件事?课文用什么词三件事连起来的?(板书:先……再……然后……)。

3、小结:有时我们要完成一件事,要分几步来做,为了表明这几步的先后顺序,我们可以用上“先、再、然后”来连接。

4、指导说话,引导回忆,生活中哪件事需要分三步以上来完成?

5、练习说话。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1、认读本课的1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另有3个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记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能用表示顺序的词语“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1、通过阅读、想象,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2、学生回顾历史,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学习林则徐坚决抵御外敌,维护民族尊严的崇高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情动于中而发于外。

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辱的精神。学生通过认识鸦片的危害,激发学生远离毒品的思想。

学生查找一些背景资料。

一、谈话导入。

学生对自己所收集的资料可以畅所欲言地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二、初步感知。

师:的确,外来的鸦片给中国人带来的是灾难,是痛苦,谁敢在当时挺身而出,救人们于水火之中,这个人的名字就是---林则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伟大的禁烟英雄的事迹。

1、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读通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并圈出本课14个要求认读的生字,注意文中的三个多音字,遇到不认识的通过查字典解决。边读边注意把不懂的词语画出来。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互助识字。(教师要注意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小组内互相拼读生字,解决不懂的词语。实在解决不了的全班共同解决。

3、组织学生朗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

师:生字都认识了,课文也读得流利了,再仔细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想。

学生汇报:

林则徐销烟有深远的意义。

结合课外资料来谈。

林则徐领导的禁烟斗争,不仅在当时给帝国主义以重创,震惊了世界,而且在人类禁毒史上也写下了辉煌的一章。

师:当你了解了虎门销烟后,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朗读的重点应放在三和五自然段上,因为这两段充分的体现了林则徐销烟的决心和销烟给人们带来无限的喜悦。

师:下面我们再认真的读一读书,把你感受最深的段落读给你的好朋友,如果你能背过来那就更好了。

学生选择性的读,并试着背诵。

学生自由选择学习伙伴,选择段落读一读或背一背。

四、书写生字。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1、认读本课的十四个生字,读准三个多音字的读音,会写田字格里的九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学习林则徐坚决抵御外敌,维护民族尊严的崇高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

鸦片销毁的过程。

通过阅读末段,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电影激趣导入新课。

1、观看电影《林则徐》片段。

2、谈观后感,自然导入。

师:作为一名中国人,这部电影所描写的这段历史是永远不能忘却的。你们看完了以后,想说些什么呢?(生自由谈论。)。

师:的确,外来的鸦片给中国人带来的是灾难,是痛苦,是谁敢在当时挺身而出,救人民于水火之中,这个人的名字就是(师生齐说)---林则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这个伟大的禁烟英雄,学习《虎门销烟》。

了解当时的背景,必然会激起学生们内心无比的激愤之情。

激起学生的内心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自主感悟。

1、学生自读课文,并圈出本课14个要求认读的生字,注意文中的三个多音字,遇到不认识的通过查字典解决。

2、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象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学生小组合作,解决不懂的词语。

(教师要注意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全班交流。

5、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学生互评)。

6、说说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有意识的告诉学生要把工具书带进课堂,培养学生遇事自己解决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学生参与评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想象画面激发情感。

师:下面请同学们再仔细地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从课文中你读懂了什么?

结合重要词句来谈读懂的内容。学生可能说到的有:

1、林则徐禁烟行为受到了人们的支持。

重点如下:

(1)、当群众知道虎门销烟的消息后,人们的语言、动作、神态是什么样的?(注意“笑嘻嘻”“兴奋”“大声地喊”以及“三个不怕”,想像当时的场面。)。

这些语言都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观看销烟的人数之多。(注意“人流如潮”)。

(3)、销烟过程中民工干劲十足。(抓住民工的动作,并体会表示顺序的词语的用法)。

人们面对销烟场景所产生的感慨。理解“今天,林则徐当众销毁洋人的鸦片,怎么能不叫人兴奋?(反问句)虎门滩上,围观的群众欢呼着,跳跃着。”

鼓励学生想象当时销烟时的场景,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林则徐禁烟很坚决。

重点如下:

(1)、林则徐高坐台上。(注意从两个“不管”和一个“都”中去体会。)。

(2)、林则徐对外商说的一番话。(理解“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林则徐是什么样的状态和心情。

3、林则徐销烟有深远的意义:。

提问:林则徐为什么要禁烟?(注意理解“东亚病夫”和三个“多少”的含义;人们受鸦片残害之大。)。

林则徐销烟有什么意义?

师:当你了解了虎门销烟的故事后,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生各抒己见,抒发自己个性化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进入学习状态。

让学生体会总分的段落结构。

体会中国人对鸦片的痛恨之情。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通过想象体会销毁鸦片给人们带来的无限喜悦。体会鸦片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学生通过想象更能够近一步的理解林则徐禁烟的决心。

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更激起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有重点的指导朗读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二)熟读成诵提升情感。

师: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读懂了这么多的内容,下面就把你感受最深的段落试着背给你的小伙伴听。

学生从读到感悟,再到背,是一个情感不断提升的过程。鼓励学生熟读成诵,也是在无形中教给孩子一个好的读书方法,让孩子终生受益。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记忆生字说话练习。

1、组织学生自主探究,辨别生字。

2、学生自己找窍门,然后小组内交流。

3、教师要特别强调“妻、历、督”的.写法。

4、指导学生用“首先……然后……再……”说一段话。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

培养学生表达能力,体会表示顺序的词语的用法。

(二)拓展延伸课外积累。

师:林则徐是一位得到过很多赞誉的政治家,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评价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多读一些介绍林则徐的文章,相信大家的收获会更大。

为学生提供参考材料,利于学生针对性的学习。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4、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悔的精神。

5、增强诊断矫治意识,提高自我诊断矫治能力。

教学过程 :

一、整体初读,基础性诊断。

1、揭题。

2、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要求读准字音,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学生质疑。

(1)请学生提出读书遇到的不懂的问题。(学生质疑,以学定教)。

(2)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3)交代学法:带着这些问题,边读边思考,深入学习课文。

二、精读品位,引导探究,理解性诊断。

1、学习第一节。

(1)自由读课文,思考:什么样的日子才“值得纪念”?

(2)读书汇报交流、小结。

2、细读第六节。

(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段告诉我们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2)读书汇报交流(注意理解“壮举”“嚣张”“气焰”)。

3、研读第二节。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说说从哪看出虎门寨这一天不同寻常。(相机板书:水泄不通、彩旗林立)。

(3)再读课文,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场面的壮观。

思考:a、为什么来到海滩的人这么多?

b、文武官员到场说明什么?

c、为什么邀请外国商人观看?

(1)汇报交流,师生评价。

(2)小结方法:回顾我们这几小节的学习,我们采用了“一边读一边思考”的方法,下面我们还用这个方法学习下文。

三、自读领悟,自主性诊断与矫治。

1、品读三至五节,感受硝烟的经过。

(在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进行感情朗读,做到读中悟情,读中悟理)。

2、再读第六节和第一节。

(1)引读。

虎门硝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震惊中外,所以这件事被称为——伟大的壮举;它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这件事情意义重大,而它发生在1839年的6月3日,因此我们说这一天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

(2)齐读第一、六节。

四、迁移内外,读说结合。

1、出示:只见一群群光着背梁……然后又把一担担生石灰倒下去。

2、讨论:硝烟时,工人们做了几件事?课文用什么词三件事连起来的?(板书:先……再……然后……)。

3、小结:有时我们要完成一件事,要分几步来做,为了表明这几步的先后顺序,我们可以用上“先、再、然后”来连接。

4、指导说话,引导回忆,生活中哪件事需要分三步以上来完成?

5、练习说话。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