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是指教师在一定时间内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计划地安排、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设计。它能够帮助教师有条不紊地开展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我觉得我们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教学计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计划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一起来看看吧。
本册教材是以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为序编排的。教材把《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指导纲要》规定的第三学年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分解成阅读训练、习作训练和听说训练三条线索,每条线索又分解成若干个训练点。这些训练点根据难易程度和三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水平,一半已安排在第五册。余下的一半安排在本册教学。本册教材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横向联系,协调发展的原则,把这些训练点组成单元。各单元按教学目标编选课文和练习。
本册教材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序列如下表:
单元。
阅读训练。
习作训练。
听说训练。
一
查字典,选择恰当的意思。
看多幅图,写一段通顺的话。
记住要点,按顺序复述故事。
二
根据词语意思,读准多音字。
观察制作过程,写一段连贯的话。
三
懂得用总起分述句子写一段话的方法。
围绕总起句写一段话。
听一段话,听出说话中的错误。
四
读日记,了解日记的特点。
写日记。
五
预习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用总分句子写一段话(一)。
听广播,说出主要内容。
六
懂得用并列句子写一段话的方法。
用并列句子写一段话。
七
读出句子的语气。
用总创始句子写一段话(二)。
说一段放大,叙述自己的见闻。
八
说说一段话(自然段)的意思。
根据见闻写一段连贯通顺的话。
本册教材的思想政治教育,分散在各个单元的听说读写训练中进行。有的单元有相对集中的中心,如第一单元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第二单元是遵守纪律的教育;第三单元反映少年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第六单元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第七单元学习革命先烈,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等。介第四、五、八单元,着重进行某一方面的语文能力训练,每篇课文体现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不相同,也是一种类型。
本册教学总的.目的要求:
1、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掌握常用汉字256个。知道多音字要根据在词语中的意思确定读音,,能认读学过的多音字,能用音序、部首方法查字典,能在教师指导下,从字典中选择恰当的意思。初步学会独立识字。
2、会读写460个左右的新词,懂得意思,一部分会口头或书面运用。能给部分学过的词语找出近义词和反义词。
3、铅笔字能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学写毛笔字,初步掌握基本笔画的运笔方法,能临帖写毛笔字。
4、能集中注意听对方讲话,听出别人讲话内容上明显的错误;初步学会听懂别人讲述的事和儿童广播,能复述主要内容;能说一段话叙述自己看到的事。
5、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会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说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总起分述和并列两种连句成段的方法。能阅读程度适宜的儿童书报,了解主要内容。
6、能观察图画和事物,能说语句通顺连贯的话。学会用总分和并列句子写一段话。初步学会写简短的日记。
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使学生了解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流血换来的,培养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学习革命导师和英雄模范,培养遵守纪律、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的品德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和乐观、开朗、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着重进行段的训练——读懂一段话,写好一段话,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扩大训练面,使全体学生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训练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根据课文特点,选择学法指导的时机,有的可以在学习课文前,如查字典确定字义、多音字确定读音等;有的宜在学习课文中,如连句成段的两种方法(总分和并列),有的可在学完课后再次总结,如说一段话的意思。在学法指导时不必过多地讲道理,应多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练习,在实践中达到熟练的程度。
5、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1.阅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
2.了解爸爸对子女的关怀和期望,立志做个热爱学习的人。
(一)导入。
1.出示课题:爸爸和书。
2.爸爸和书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想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初读情况。
(1)分自然段读,纠正或强调容易读错的字或多音字,轻声字的字音。
(2)讨论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
明确: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当年爸爸给我买《皇帝的悲哀》这本书的情况。
(三)深入理解课文。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讨论交流。
(1)我和姐姐的书多吗?
明确:一百来本,有童话,有历史故事,还有关于作文的。
(2)小伙伴们为什么从来不翻《皇帝的悲哀》?
明确:因为这本书很薄,又太旧了。
(3)我是怎样认为的?为什么?
明确:我认为这本书比任何一本书都要珍贵,因为只要一翻开这本书,当年买书的情景就清晰地浮现在我眼前。
(4)理解:珍贵、消晰、浮现。
明确:珍贵:本文指《皇帝的悲哀》这本书是宝贵的,有很大价值,很大意义的。
清晰:指买书的情景清楚地浮现在眼前,浮现:指当时买书时的情最重新显现在眼前,说明这件事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
2.指读第3自然段。
(1)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明确:我家经济条件很差。
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用在书中画出。
明确:工厂倒闭,只好做临时工,妈妈干零活。
3.默读4-13自然段,讨论交流。
(1)爸爸给我买了一本什么样的书?
明确:旧的,很薄很薄。
(2)我得到这样一本书心情怎样?
明确:尽管爸爸给我买的是一本很薄很薄的旧书,捧着它我还是像捧着珍宝似的。
(3)即使这样一本旧的很薄很薄的书买下它还附加了什么条件?
明确:不能乘汽车了,要走回家。
(4)走回家困难大吗?仔细读8、9、10、11自然段读出感情。
明确:路真远哪?寒风呼啸,我还很小。
(5)看图,从爸爸和我的神情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明确:从爸爸和我愉快的神情中,我体会到了爸爸和我即使再冷再累,只要能有书读,心里也是热乎乎的,高兴的,也不觉得苦。
(6)买来的书我们是怎么利用的?
明确:一遍又一遍,念几十遍。
(7)为什么说对我来说,一本薄薄的童话集比任何一本书都要珍贵?
明确:因为在当时家里极其困难的情况卜,我和爸爸顶着呼啸的寒风,走了很远的路,省下坐汽车的钱买的这本书。同时,是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读书的乐趣,所以我觉得这本书是最宝贵的。
4.自由读14、15、16自然段,讨论交流。
(1)后来爸爸生病了,我们的生活更苦了,我们还坚持买书吗?
(2)怎样理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我们异口同声地说,和爸爸一同开心地笑起来。明确:因为我们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在读书中获取了知识,即使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我们也开心,虽然我们的物质生活贫乏,但我们的精神生活是富有的。
(3)爸爸为什么要给我们买书?
明确:他希望我们成为热爱学习的人。
5.你觉得读书有乐趣吗?举个例子说一说。
(四)总结全文。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板书设计。
6爸爸和书。
只好、临时工一百来本、童话、故事、作文。
路远、寒风呼啸《煌帝的悲哀》。
背着我旧的、很薄很薄。
一遍又一遍(读)。
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我们成为热爱学习的人。
阅读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时创造。为大家分享的5篇小学语文第六册《爸爸和书》教学设计就到这里了,希望在啊爸爸我们换个地方c的写作方面给予您相应的帮助。
1.阅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
2.了解爸爸对子女的关怀和期望,立志做个热爱学习的人。
(一)导入。
1.出示课题:爸爸和书。
2.爸爸和书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想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初读情况。
(1)分自然段读,纠正或强调容易读错的字或多音字,轻声字的字音。
(2)讨论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
明确: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当年爸爸给我买《皇帝的悲哀》这本书的情况。
(三)深入理解课文。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讨论交流。
(1)我和姐姐的书多吗?
明确:一百来本,有童话,有历史故事,还有关于作文的。
(2)小伙伴们为什么从来不翻《皇帝的悲哀》?
明确:因为这本书很薄,又太旧了。
(3)我是怎样认为的?为什么?
明确:我认为这本书比任何一本书都要珍贵,因为只要一翻开这本书,当年买书的情景就清晰地浮现在我眼前。
(4)理解:珍贵、消晰、浮现。
明确:珍贵:本文指《皇帝的悲哀》这本书是宝贵的,有很大价值,很大意义的。
清晰:指买书的情景清楚地浮现在眼前,浮现:指当时买书时的情最重新显现在眼前,说明这件事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
2.指读第3自然段。
(1)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明确:我家经济条件很差。
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用在书中画出。
明确:工厂倒闭,只好做临时工,妈妈干零活。
3.默读4-13自然段,讨论交流。
(1)爸爸给我买了一本什么样的书?
明确:旧的,很薄很薄。
(2)我得到这样一本书心情怎样?
明确:尽管爸爸给我买的是一本很薄很薄的旧书,捧着它我还是像捧着珍宝似的。
(3)即使这样一本旧的很薄很薄的书买下它还附加了什么条件?
明确:不能乘汽车了,要走回家。
(4)走回家困难大吗?仔细读8、9、10、11自然段读出感情。
明确:路真远哪?寒风呼啸,我还很小。
(5)看图,从爸爸和我的神情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明确:从爸爸和我愉快的神情中,我体会到了爸爸和我即使再冷再累,只要能有书读,心里也是热乎乎的,高兴的,也不觉得苦。
(6)买来的书我们是怎么利用的?
明确:一遍又一遍,念几十遍。
(7)为什么说对我来说,一本薄薄的童话集比任何一本书都要珍贵?
明确:因为在当时家里极其困难的情况卜,我和爸爸顶着呼啸的寒风,走了很远的路,省下坐汽车的钱买的这本书。同时,是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读书的乐趣,所以我觉得这本书是最宝贵的。
4.自由读14、15、16自然段,讨论交流。
(1)后来爸爸生病了,我们的生活更苦了,我们还坚持买书吗?
(2)怎样理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我们异口同声地说,和爸爸一同开心地笑起来。明确:因为我们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在读书中获取了知识,即使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我们也开心,虽然我们的物质生活贫乏,但我们的精神生活是富有的。
(3)爸爸为什么要给我们买书?
明确:他希望我们成为热爱学习的人。
5.你觉得读书有乐趣吗?举个例子说一说。
(四)总结全文。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板书设计。
6爸爸和书。
只好、临时工一百来本、童话、故事、作文。
路远、寒风呼啸《煌帝的悲哀》。
背着我旧的、很薄很薄。
一遍又一遍(读)。
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我们成为热爱学习的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齐读课题。
2.自读课文。
3.出示词语。
指名读、领读、齐读。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3.继续播放画面,请你说说此刻你的心情怎样?(难过)。
*哪些词语体现了洪水的凶猛?(滔滔、淹没、冲倒)。
*理解“无家可归”(老百姓因为洪水没有住的地方)。
*指名读、齐读。
3、理解“千辛万苦”、“千山万水”
4、从“千辛万苦”、“千山万水”、“走遍”、“察看”等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
(大禹治水的艰辛、他非常能吃苦、治理洪水的方法非常科学)。
5、指名读、齐读。
(“13年”可以看出大禹治水的时间长。“三次路过”、“一次也没有”“还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样子”说明大禹心里一直想着老百姓,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5、齐读。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大禹坚持不懈治理洪水13年,终于把洪水制服了,那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让我们一齐读读第四日秒年第四自然段。
1、读了以后,现在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很开心,因为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生活,不再流浪。)。
2、分组与第一自然段作对比朗读。
3、(出示大禹像)引读最后一句话。
让我们记住这位伟大的英雄――(学生接:大禹)。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无私奉献的伟大英雄――(学生接:大禹)。
4、如果你是老百姓,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小朋友可能会说:大禹,你辛苦了。大禹,你真伟大!
六、总结:
理、伟、姓、制。
板书设计:
千辛万苦・・・・・・。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代代相传。
。
一、引入:
1、出示“平分”,你和谁平分过什么?心里怎么样?
2、出示“平分生命”,质疑。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小声读,读准、读通;
2、认读生字词,正音。
降临、血型、征求、抽血、邻床、震撼。
渗出了汗、我们俩。
3、浏览,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
1、这是一对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的兄妹?相机识“相依为命”。
2、可命运并没有善待这对相依为命的兄妹,灾难再次降临,指名读,发生了什么事?
男孩的什么举动让你感动?
3、出示:“男孩犹豫了一会儿……点了点头。”在这“一会儿”他想了些什么?
4、像这样令人感动的语句还有不少,默读4——7,勾。
5、小组交流、汇报。
四、拓展:
1、引读第5自然段,激情(出示):人间有爱,亲情无价。
2、像这样写出你的感受。(学生写)。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4、了解诗的结构,了解本诗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把诗句写得更加生动、形象。
过程与方法:
1、以读为主,自读、感情读、比赛读,掌握生字,理解内容。
2、边读边想象,迁移学法,由扶到放,理解诗歌,体会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体会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了解运用拟人、比喻把诗句写生动的方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感知诗的韵律美,掌握生字新词。
2、学习诗歌,理解诗歌所描写的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课件演示,激趣导课。
1、导:同学们,平时你们最喜欢在绿色的草坪上追逐、嬉戏。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描写绿色草坪的诗歌――《草叶上的歌》。
2、板书课题,齐读。
3、让学生观看课文动画。
4、指名说说:刚才欣赏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己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
2、课件出示生字词语:淅淅沥沥、溢出、瞳孔、酣睡、蚱蜢、奶浆、梦境等词。
检查生字读音,然后引导学生借助生活记忆生字。
3、指名5个同学分节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评读课文。
(评读课文时,先听听有没有读错的地方,再听听别人的优点,后指出存在的不足,还要想想哪些是自己所做不到的。)。
4、刚才同学们评得真好,请你们每个人都自己读读课文,想想这是一块怎样的草坪?(绿茸茸、亮晶晶、笑盈盈)。
三、朗读理解,感悟草坪的美。
导:你最喜欢哪一段?读给大家听听。
1、朗读第二小节。
师:你最喜欢怎样的草坪?为什么喜欢?读给大家听。
生:我喜欢这一段,是因为草坪像眼睛的瞳孔,清澈而美丽极了。
师:还有哪位同学愿意把草坪像眼睛一样美丽的感觉读出来?
a、指另一名学生读并指导学生进行评价。
b、同学们配乐齐读这一小节,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绿茸茸的草坪。
2、学习第三小节。
师:同学们见过亮晶晶的草坪吗?让我们快来看看它到底什么样子。
学生齐读第三小节诗歌。
生1:亮晶晶的草坪像镜子一样平整,而且很干净,没有污染。
生2:草坪上有露珠,早晨的'太阳一照,它就亮晶晶的,所以成了亮晶晶的草坪。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能试着去理解句子了。谁能把它亮晶晶的美读出来呢?
(多请几名学生读课文。)。
[1][2]下一页。
课件出示句子:“草叶上酣睡的露珠们,快乐的探身相迎。”指名读这个句子。这么可爱的小露珠,作者是怎么写出来的?(引导学生认识拟人的写法。)。
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写得很生动,作者是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呢?找出来读一读。
3、学习第四小节。
师:同学们,笑盈盈的草坪是什么样子的,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指名读,其他同学评读。
4、学习第一、五小节。
男生读第一小节,女生读第五小节。
四、有感情朗读,读出草坪的美。
1、同桌分小节朗读课文,互相评一评。
2、全班配乐读课文。
[设计意图:尽可能创造读的机会,为了使每一个孩子都有读书的机会。]。
五、课外拓展:
1、仔细观察我们周围的草坪,将草坪上美丽的景物描写下来,最好也能用上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2、继续读一读背一背这首诗歌,背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进一步理解诗歌,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的热爱,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诗的结构,了解本诗运用拟。
1、拿起桌上的课文纸,用心地品尝妈妈的葡萄吧!
2、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三、再尝葡萄,品尝母爱。
a、教学课文3、5自然段。
【翻过一座山,翻过两座山,又翻过第三座山,狐狸妈妈终于来到了长着葡萄的村庄。】。
(1)为什么感动?
(2)课文几个地方写到了狐狸妈妈翻山越岭为孩子找吃的?分别在第几自然段?
(3)【示课文第3和第5自然段】。
(4)自由读这两段话,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5)让我们追随狐狸妈妈的脚步踏上艰难的寻食历程吧!你们看这就是档在狐狸妈妈面前的一座座高山,狐狸妈妈一边跑一边寻找食物,翻过……(引读第3自然段)。
(6)看着这一座座高山,读着这个句子,你有什么体会?
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7)狐狸妈妈一连跑过三座山一定很(累)?这么累她为什么不停下来休息一下呢?
(8)是啊,狐狸妈妈一路翻山越岭,但她的心却时刻想着(孩子),牵挂着(孩子),是孩子的哭声让妈妈加快了脚步,是孩子的饥饿让妈妈忘却了劳累,让他翻过……(第3段)。
指名读——齐读。
b【示:第六自然段】。
(1)为什么感动?
指名读——女同学读——男同学读——齐读。
3、故事又会如何发展下去呢?
一二组读第7段,三四组读第8段。
小狐狸吃着一串串葡萄,耳边回响起妈妈那亲切的声音:(等着,妈妈这就去给你找好吃的)。
5、于是,小狐狸终于明白了葡萄是怎么来的。同学们,妈妈留给小狐狸的仅仅是葡萄吗?
6、是啊,妈妈留给小狐狸的不仅仅是葡萄,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母爱啊!板书:爱。
望着眼前一串串用妈妈的生命换来的葡萄,他真的很想道一声:【妈妈,谢谢您!】。
望着眼前一串串饱含着浓浓母爱的葡萄,他真的很想大声地告诉妈妈:【妈妈,谢谢您!】。
2、妈妈的爱就在身边,你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你的妈妈也为你种下了一串串葡萄,我们一起来尝尝妈妈的葡萄把!请在每颗葡萄上写上一件妈妈为你做的事。写完之后细细品味葡萄,把你的感受写下来,我想当你用心品尝完这一颗颗葡萄之后,你们会由衷地说:(“妈妈,谢谢您!”)。
反思:
对于本课教学个人比较喜欢其中三个环节的处理:1、本课紧抓狐狸妈妈“翻山越岭寻食”和危险时刻那震撼人心、触动灵魂的一喊,挖掘“母爱”,并通过回忆的形式回读这感人的一幕幕,使情感逐渐升华。2、对于“葡萄”的含义,学生不难理解这一颗颗葡萄就是一份份母爱,本课的处理并没有让学生的理解停留在这一层面上,不仅让学生体会到妈妈的葡萄就代表妈妈的爱,还让学生感受到时光流逝,妈妈的生命虽然结束了,但妈妈的爱还在延续,生命虽然短暂,唯爱用存!3、学生不难感受到狐狸妈妈那伟大而无私的爱,但往往对生活中平凡的母爱却视而不见,在拓展环节设计品尝生活中的母爱,让学生在平凡中感受母爱,学会感恩!将文本中的情感迁移到现实生活中。
这课上了几次,自己始终不能对本课教学设计感到十分满意,主要感觉存在这么几方面的问题:第一,文章处理时片断感过强,整体感不够!比如对课文2、4自然段几乎没处理,在教学3、5自然段翻山越岭时,对2、4自然段的联系不够,对于有些关键性词语比如:“急急忙忙”、“歇一会”等体会母亲急切心情的词语没有让学生自己去挖掘去品味。第二个不足之处,文章教学中感觉老师牵引得过多,还没彻底学生自读自悟,感觉还不够活!第三个缺点,朗读形式还不够多样!这些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有待磨合改进!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瑰丽”“做然”“酷似”“盛誉”“快慰”“栅栅来迟”“屡屡夺魁”“奉为至宝”等词语的意思。
3、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4、能回答课后的问题。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课文描写中国石和表现战士喜爱中国石的部分。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认本课的词语。
2、初读课文,联系课文,理解词语意思,并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战士们对祖国的爱。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问题。
今天我们学习《中国石》这一课,看了《中国石》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吗?(“中国石”在哪儿?它是什么样子的?为么叫它“中国石”?它是谁发现的?怎么被发现的?等等)。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同学们的问题真多,那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大声地来读课文,看看能否解决这些问题。(遇到不认识的生字,用学习过的方法解决)。
2、学生自读课文。
1、检测字词。
2、让我们把这些词语放到课文中去读一读,看一看能否读准它们。
3、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写了驻守在戈壁滩上的“我”拣到一块酷似祖国版图的中国石”,“我”和战友们都很珍爱它。)。
三、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1、把你的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想想你为什么觉得战友们很珍爱中国石?
根据学生回答来学习课文,并指导朗读。(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大小如拳头,色彩为黄白色,形状酷似祖国版图,表面起伏像大陆地貌。)。
2、
3、体会战士们对祖国的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战士们对祖国深深的`爱,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弄清“我”发现中国石的经过,有条理地进行复述。
3、理清课文脉络,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导学过程:
一、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中国石》。同学们想不想读一读呢?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这篇课文。
二、理清层次,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战士对国家的深切的爱。
1、回忆一下,上一节课,我们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给学生标准划分段落。
2、学生讨论分层。
3、交流:全文分为三层:
第一层(2、3自然段〕:讲一个初夏的早晨,”我”到哨所前的戈壁滩上拣石头。
第二层(4、5、6自然段):讲一位小姑娘邀“我”去珍珠泉洗石,我们发现了酷似祖国版图的“中国石”。
[1][2]下一页。
第三层(第七自然段),讲仔细端详“中国石”。
三、再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战士对国家的深深的爱。
1、默读全文,说说读了文章后,你有什么感受?
2、从哪体会到的?切入到文章中去,指导朗读。(根据学生回答来学习课文内容)。
在这里作者是抓住哪些富有戈壁特点的景物来写的?
哪些地方体现了战士对祖国的爱?
a、(挺拨、繁茂的白杨,保露在黄沙上的石头〕这样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戈壁的爱)。
b、“小精灵”是指什么,为什么作者把石头称为小精灵?(小精灵一般指孩子们眼里那些具有超入本领的可爱的小神灵。把石头称为小精灵,说明在作者眼里这些石头仿佛有生命,表达了作者对这些石头的喜爱之情)。
c、我们是如何发现“中国石”的?(小姑娘发现一块石头像雄鸡,“我”联想到祖国版图的形状)。
d、发现“中国石”时,“我”和小姑娘表现得怎样y小姑娘惊叫,“我”不禁喊出声来,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为这发现而惊喜,兴奋,说明心中时时装着祖国。)结合语文天地d4的读一读,注意引号。
拓展:
2、驻守戈壁滩生活根艰苦,但战士们为什么会觉得吉中有乐?“因为‘祖国,在我们身边,祖国在我们心中”里的两个“祖国”分别指什么?(前一个指“中国石”,后一个指祖国,)为什么说祖国在我们心中?(看到“中国石”战士们便想到祖国,心中便激荡起爱国热情,便想到保卫祖国边疆的神圣职责,)。
3、老师小结。
4、战士之所以将这块石头当作宝贝一样,是因为战士在这块像祖国版图的石头上面寄托了自己对祖国深深的爱。这正是这它神奇所在,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关石头的故事,请大家听听,说说这块石头又神奇在哪里?结合语文天地中的《开卷有益》――猎人海力布。
四、指导生字:
1、“姗”、“视”、“酷”、“偎”等字的写法。
2、“戈”、“繁”、“存”、“览”等字的部首。
3、“板”和“版”、“颗”和“棵”的区别。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把海力布的故事请给家人听,并和家人探讨听了这个故事后的感受。
3、练习写生字。
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语文天地。
一、畅所欲言。
查找下面这些石头的相关资料,互相交流。
钟乳石、礁石、雨花石、太湖石、化石。
二、笔下生花:两课时。
1、&nbs。
一、教材说明。
《山沟里的孩子》介绍了大山里的孩子为了寻求改变山沟贫困面貌的“金钥匙”,而起早贪黑,不怕吃苦,不怕山高路远刻苦学习的动人事迹。这篇散文,语言优美,情感动人,是培养学生学习品质的一篇好范文。通过本文的学习,教育学生向大山里的孩子学习,为了家乡幸福美好的明天不怕困难,刻苦学习。
二、学情分析。
本校远离城区,处山区边缘,属纯回民地区,贫困落后。这里的孩子们爱读书,不怕苦。有的学生家离学校四、五公里路,他们不怕严寒,不畏酷暑,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坚持到校求学。可是因多种原因,孩子们预习课文时困难较大,很多孩子连本《新华字典》都买不起。这对教学影响较大。
三、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设计以学生的朗读为基础,以读为主线,以读代讲,以读促讲,通过朗读,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情感。
四、教学目标。
1、在预习时,通过学生自主努力,自己运用喜欢的方法学习本课13个生字的读音,会写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出自己的情感来。
3、通过对课文所描述的孩子上学、回家情景的段落的感情朗读,感悟山沟里的孩子热爱学习的可贵品质。
4、能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6、续写“孩子们是怎样学习的”。
五、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创境激情。
同学们,两年多来,咱们班的同学不怕酷暑严寒,不顾雨雪风霜,每天要走十几公里的路到学校上课,有的人中午连家都不能回,常年吃不上热乎的午饭,老师很感动。那么生活在大山里的孩子每天又是怎样上学的呢?今天,我们学习《山沟里的孩子》。
读课题,想问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学生可能会提出各种各样的想法,比如:山沟里的孩子每天上学要走多少路?他们在路上要走多少时间?冬天下大雪,山里的道路多难走呀!夏天下大雨后,山沟里有洪水怎么办?)。
(二)多种形式读文,巩固识字。
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自己先检查一下生字都会读了没有,字音读得正确不正确。
2、同桌共读一本书,互相检查生字认读情况,看看课文读得是否正确,是否基本流利。
3、小组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采用什么方法由各小组自己来决定)。
4、指名朗读课文,重点检查课文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三)自由读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同桌互相说一说。3、指名说。
[点评: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是正确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
(四)再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划分层次。
默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写了几方面的内容?根据这些内容,你认为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1)边看边思考。
(2)试着分一分,想一想,为什么这样分?
(3)和同学们交换一下意见。商量一下,还能有别的分法吗?
学习第一部分。
1、找一找,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
(1)轻声读课文中具体描写山沟里的孩子们每天上学情景的段落,找一找具体描写孩子们上学的词句画出来,再读一读。
(2)想一想山沟里的路会是什么样的,想想孩子们上学、放学路上的样子和心情。
(3)把自己想象的情况跟同桌说一说。
&。
这是一首描写陨石知识的诗歌,语言流畅,通俗易懂。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了解陨石的奇妙,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有关天外来客――陨石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积累词语,并能灵活运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读中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三、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有关天外来客――陨石的资料,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四、教具准备。
学生:提前搜集有关陨石的资料,可以问爸爸妈妈,可以看课外书、电视节目。
教师:搜集有关陨石的图片及其它资料。
五、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观察法、谈话法、以读代讲。
六、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谈“石”激趣,导入新课。
1、谈“石”导入。
同学们,这是一个“石”字,谁能变个字形小魔术,在它的上、下、左、右任意一边加一部分,使其成为一个新字?(学生自由说)一个小小的.“石”字就这么有趣,大自然中的石头就更有趣了。
[以游戏方式导入新课,使学生在课开始就充满兴趣]。
2、教师出示“宇宙来客”陨石图。
同学们请看,这是一块石头,仔细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谈自己的发现:这是一块巨大的石头,它上面写着醒目的四个大字“宇宙来客”……)的确,这不是一块一般的石头,它来自浩瀚的宇宙,是天外来客(板书:天外来客)它的名字叫陨石(板书:陨石)。
(二)展示资料,了解陨石。
1、关于陨石你了解了哪些知识?学生展示搜集的资料。
2、教师展示资料: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资料(出示:流星雨)1976年 3月8日,在我国吉林省下了一场奇特的雨,从天空中降落下来的不是雨滴,而是大块的石头,景象十分壮观,这就是流星雨。在这次流星雨中降落下来的石头共有100多块,最大的重达1770千克。(出示各种形状的陨石)陨石的形状各异、大小不一,有的如米粒,有的似龟壳,千姿百态。
(三)自读诗歌,整体感知。
1、关于陨石我们课本上有一首诗歌,同学们想读吗?
2、学生边读边标出不认识的生字,采用识字方法独立解决,教师引导学生辨别重点字词。
3、学生反复读诗歌,要求:读后告诉大家有什么收获?
4、学生汇报读书收获,教师对汇报情况进行点评。
[通过自读诗歌,学生对诗歌进行整体感知]。
[1] [2] 下一页。
(四) 再读,理解内容。
1、同桌合作读书,要求一人读一小节,读后互相评一评。
2、同桌合作读展示,集体评议。
3、教师范读。
4、学生评价教师朗读情况。
5、学生自读:注意每句话后最后一个字的读音。
6、指名读,集体评议。
7、集体交流读懂的内容。
(教后补记:我知道了陨石是石头也是星星、我知道了陨石是与大气摩擦产生的、我发现这首诗歌的每小节后的字的读起来非常顺口,让人越读越能读出其中的韵味来……)。
&nbs。
教学要求:
・ 1.学会本课的三个生字,理解“准是,编队”等词语,能把反问句改・ 成陈述句。
・ 2.能用读懂儿童科普文章的读法读懂文章,培养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兴趣。
・ 3.能初步背诵2-5小节,会仿写诗句。
教材重点和难点:。
・ 1.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 2.学会仿写诗句。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揭示课题。
1.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你们是怎么知道秋天已来到我们身边?(树叶黄了,树叶落了)。
2.出示课件,逐幅展示一年四季的变化,并提问:从这几幅图画中你们看到了什么?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4课 《大自然的语言》 (出示课题)。
读了课题之后你会提出那些问题? (教师总结归纳)。
(用课件出示)・(1)介绍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 (2)这些语言告诉我们什么知识?
(3)怎样才能发现和懂得大自然的语言?
二.组织初读 整体感知。
・1.自渎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 给诗歌的各节标序号,并想想从诗中你了解到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2.能正确流利地读诗句。
三.研读品味 指导朗读。
・1.自渎体会。 哪一种大自然的语言你最感兴趣. 并完成练习:我读懂了第()小节,知道了。
().。
2.互动交指导点拨。(以下教学程序随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
(第二小节) (1)课件展示(蓝蓝的天空,白云高高的飘)看到蓝天,白云,草地你有怎样的感觉。
(2)一词“高高”怎样,“高高”换成“很高”好么?
“准是”换成“一定”好么,“准”是什么意思?
(3)指导朗读.读高高声调高而上扬,准是读得肯定.。
(第三小节) (1)课件展示(蚂蚁搬家)为什么下雨前,蚂蚁要搬家呢?
(2)指导朗读.也读重音.先自由练读,再点评指导.。
(3)自由练读,结合点评指导朗读。
(2)什么叫“编队”?编了什么队?
(3)指导朗读。
学习“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点?”和“大雁编队南飞,不就像省略号一串?”两句反问句。
把陈述句改成反问句。(用课件出示)。
(第六小节) (1)课件展示(一圈一圈的年轮)。什么叫年轮?
树木和我们一样都有自己的年龄,树的主干每长一年就有一圈环行纹理,这就是年轮。
(2)从年轮中你还知道什么呢?
(3)指导朗读。
3.・(1)现在我们知道白云,蚂蚁,蝌蚪,大雁,树木的语言,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从2-6节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小节读一读。(可以个人读,
1、古时候有许多以少胜多的战役,你搜集了哪些故事,咱们来交流交流?(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以弱胜强的故事《田忌赛马》,板书课题。大家注意“忌”字的写法,上下结构,上边是自己的“己”。
2、课题中关键字在“赛”,围绕“赛”字你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3、课文主要讲了(田忌与齐威王赛,赛了两次,第一次齐威,田忌输了,第二次齐威王输了,田忌赢了。)。
我请两位学生上台用准备好的教具马匹进行演示比赛过程。
5、田忌输了,三场下来,田忌都败了,此时他的心情怎样?他会怎样想呢?
6、一个“垂头丧气”不仅让你们看到了田忌的神情,还描摩到他的内心。他把失败的原因都推到马儿头上去,咱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田忌觉得很扫兴,垂头丧气地准备离开马场。)。
7、齐威王获得胜利,此时在做什么事情?
齐威王正在得意扬扬的夸耀自己的马。
生活中你有得意扬扬的时候吗?
二、锁定重点,深入探究。
学生自由回答,引导解决孙膑用什么方法反败为胜。
2、师:这个问题问得好,咱们就来探讨一下孙膑到底用的什么办法?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生默读课文)。
师:谁来说说?
预设:。
我知道,同样的马,孙膑只调换出场序,用田忌下等马对齐威王上等马,输一场,用上等马齐威王中等马了,用中等马对齐威王下等马,2比1胜了。
师:你真会读书,这其实是文中描述的第二次赛马的经过,咱们一起来看看。
请两位同学上台演示第二次赛马的过程。
师:第一场比赛齐威王胜了,他一定沾沾自喜,自认为胜券在握。
3、第二场呢?(输了)齐威王(有点心慌)。
大家做做心慌的样子。他紧张啥?(有点不相信自己怎么输了。)师:第三场?(又输了)。此时齐威王:目瞪口呆。
他输得糊里糊涂。此时齐威王是云里雾里,看不分明。咱们来看看第二场比赛,齐威王的马出场顺序。
(生:仍然是先出上等马,接着中等马,最后下等马。)。
而孙膑就调换一下出场顺序就使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这正像文中所说。
(生齐读: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4、师孙膑为什么就能想出这个好办法呢?在第二次比赛之前,田忌与孙膑有一段精彩的对话,我请个同学读读,其余同学边听边感受。
(生读3-9自然段。)。
三、延伸追问,补白想像。
1、孙膑为什么如此胸有成竹,就断定自己一定能取胜?胸有成竹你们知道什么意思吗?(形容做事非常有把握。)。
2、他为什么那么胸有成竹?刚才齐威王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稀里糊涂的不知道怎么输了,他多么希望有双慧眼,把这糊涂看得清清白白,真真切切,谁借给他一双?(生:孙膑。)。
3、孙膑用他的慧眼看到了什么?オ使自己这样有把握胜利?(从刚才的情形看,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
(就是彼此之间马都差不多。)。
5、也就是田忌的中等马虽然比不过齐威王的中等马,但是胜过齐威王的下等马。(生:我从第二次比赛过程中可以看出。)我们来读读第二次赛马的过程。
6、同等级较量,田忌只能败给齐威王,如果调换顺序就能出奇制胜,还是那句话,齐读(齐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哇……)。
师:他这样一说,田忌瞪了他一眼,生读: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
师:如果再赛,田忌认为自己还是一个字——输。只有在什么情况下,オ能让他赢?生:换马。
7、此时孙膑已是(生:胸有成竹)。
可见,就在这之前,孙膑已经想好了对策,因为他那双慧眼已经看出了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
再读:齐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哇……。
8、田忌看得出来吗?齐威王看得出来吗?而孙膑却看得出来,此时,你觉得孙膑怎样?
预设:孙膑非常自信。
我觉得孙膑非常细心,连那小小差距都看得出来。
9、师:孙膑真是善于观察。赛马场上是风驰电掣,这就一会儿功夫,他竟然把这细微差别,谁的马快,快多少;谁的马慢,慢多少,看得如此(生: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10、小练笔。
课文结束时,只写了齐威王的表情,没有写田忌,田忌会是啥样神情?此时田忌最想干什么?田忌会对孙膑说什么?请大家拿起笔,简单地写一写。
交流。
预设:
你们可知道,当时田忌问了孙膑这样一句话,想知道吗?
田忌说:孙膑老兄,你怎么就知道当时齐威王不会调换顺序,如果他调换顺序,咱们不就慘了!
孙膑说:因为齐威王得意洋洋炫耀自己的马,他得意忘形了,不会调换序的。生: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他一心想,如果再比,取胜的还是他,他打心里是不会换马的。
11、总结:哦,原来这一切,都被孙膑料定了,是呀!会观察善分析,再用高超的计谋,打破常规,才能出奇制胜。
四、拓展延伸。
这个故事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史记中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课下同学们不妨去读一读,读史使人明智。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是第十单元“奉献”的一篇主体课文,与后面的《炮手》和《小溪的歌》共同组成一个主题,从不同体裁(神话传说、记叙文、诗歌)、不同国籍、不同的角度诠释了“奉献”这个主旨,让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受到教育、受到熏陶,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大禹治水》是一篇千古流传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洪水肆虐,冲毁了庄稼,冲没了房屋,大禹的父亲偷息壤用“堵”的方法治水,没有成功,反受处罚,大禹继承了父亲的遗愿,历尽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用“引”的方法治水成功,给人们带来幸福的的故事。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其中2、3、4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文章简短易懂,语言精练,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大禹的赞美,一个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课后有两个思考题:1、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意在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加深对大禹治水奉献精神的感悟。2、读第四自然段,体会“才”、“仅仅”、“就”、“却”表达的语气。意在引导学生体会词语的用法及表达的感情。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可能听过许多神话故事,对本文所讲述的故事也许并不陌生,因此很容易对课文内容产生兴趣,所以这篇课文可以让学生自行阅读,把握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就重点内容进行引导点拨。
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已经有了一些体验,初步具备了这方面的能力,课前的资料收集与课上的资料交流可以放手给学生。
对于生字词语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各种识字的方法来读准字音、识记字形,本课出现的10个要求会认的字和7个要求会写的字,学生均能自学掌握,教师只需在个别字形、字音上加以强调即可。
三、教学设想与目标。
1、运用综合识字的方法,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7个。继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在课文情境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3、弄懂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以上目标,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去实现:讲故事,导入新课;初读故事,整体感知;细读故事,体验感悟;搜集故事,拓展延伸。整节课由故事开始,至故事结束,让学生在整个教学流程中调动听、说、读、悟多种感官参与,力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与发展。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课前自己阅读,做到能用简练的语言说出大概的意思。
教师准备:大禹治水的历史及视频资料,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文中词句感受大禹不辞辛劳、公而忘私、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
五、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导入新课:
师:是的,《后羿射日》、《夸夫逐日》、《女娲补天》……等等神话故事都歌颂了真、善、美,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其中的一个动人的传说――《大禹治水》。
(二)初读故事,整体感知。
师:(板书课题)如果让你针对课题来提问,会有哪些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疏理板书:为什么治水?怎样治水?结果如何?)。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边读边为自己的问题找答案。
1、生自读课文,同学互动,检查识字情况。
2、课件出示生字,师生评点正音。
3、分小节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解决提出的三个问题。
【学生已经具备自主识字的能力,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学,在检查学习效果时,注意发挥学生自己的评价作用。让学生自行提出问题,并通过读书解决问题,这样的设计既训练了学生能力,又理清了课文的叙述顺序。】 (三)细读故事,体验感悟。
师:刚才同学们读书为自己的问题找到了答案,对这个小故事有了一定的了解,相信再细读课文,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1] [2] 下一页。
师:究竟哪。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通过学习,了解保护森林的战士们单调寂寞的生活及渴望得到信的迫切心情,激发学生热爱边防战士的思想感情。
3、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主要事件,并体会怎样把事件写具体。
4、了解到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家书抵万金”的深刻含义。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为边防战士写信的热情。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了解保护森林的战士们单调寂寞的生活及渴望得到信的迫切心情,激发学生热爱边防战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主要事件,并体会怎样把事件写具体。
2、了解到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家书抵万金”的深刻含义。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解决文中生字。
2、通过学习,了解保护森林的战士们单调寂寞的生活及渴望得到信的迫切心情,激发学生热爱边防战士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为边防战士写信的热情。
导学过程:
一、导课: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讯方式越来越发达,可在偏远地区,他们唯一的通讯方式还是写信,而且信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
二、初读课文,解决文中生字。
1、自渎课文,想办法解决文中生字。
2、检测字词:对照一类、二类生字条,同桌一起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概括总结主要内容。
2、分小组讨论:为什么“家书抵万金”?这封家书和平常的家书一样吗?
(1)抓重点词句体会森林战士生活艰苦、单调、寂寞。
(2)鼓励学生把自己理解到的读出来。
(3)用语言渲染:信可以使他们消除寂寞,与外界取得联系,点明信对战士来说多么重要啊。
3、当他们得到信时,又是什么表现?
(1)指导员怎样送信?战士们又是怎样拆信、读信?体会指导员对战士的一片爱心,以及战士们对信的珍爱。
(2)怎样才能把那种感情读出来呢?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主要事件,并体会怎样把事件写具体。
2、进一步体会课文,激发学生为森林战士写信的热情。
3、完成语文天地d4。
4、指导写字。
导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内容,说说课文讲的是什么?
体会三名森林警察是为了保护祖国最北部九十七万公顷的原始森林,宁愿自己过上这样艰苦的生活,他们是多么伟大啊。
二、读了作者写的这篇课文,我们深受感动,想想作者为什么能写这么感人?他怎样把事情写具体的呢?结合语文天地d4。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2、抄写生字。
四、布置作业: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是第十单元“奉献”的一篇主体课文,与后面的《炮手》和《小溪的歌》共同组成一个主题,从不同体裁(神话传说、记叙文、诗歌)、不同国籍、不同的角度诠释了“奉献”这个主旨,让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受到教育、受到熏陶,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大禹治水》是一篇千古流传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洪水肆虐,冲毁了庄稼,冲没了房屋,大禹的父亲偷息壤用“堵”的方法治水,没有成功,反受处罚,大禹继承了父亲的遗愿,历尽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用“引”的方法治水成功,给人们带来幸福的的故事。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其中2、3、4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文章简短易懂,语言精练,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大禹的赞美,一个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课后有两个思考题:1、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意在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加深对大禹治水奉献精神的感悟。2、读第四自然段,体会“才”、“仅仅”、“就”、“却”表达的语气。意在引导学生体会词语的用法及表达的感情。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可能听过许多神话故事,对本文所讲述的故事也许并不陌生,因此很容易对课文内容产生兴趣,所以这篇课文可以让学生自行阅读,把握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就重点内容进行引导点拨。
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已经有了一些体验,初步具备了这方面的能力,课前的资料收集与课上的资料交流可以放手给学生。
对于生字词语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各种识字的方法来读准字音、识记字形,本课出现的10个要求会认的字和7个要求会写的字,学生均能自学掌握,教师只需在个别字形、字音上加以强调即可。
三、教学设想与目标。
1、运用综合识字的方法,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7个。继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在课文情境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3、弄懂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以上目标,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去实现:讲故事,导入新课;初读故事,整体感知;细读故事,体验感悟;搜集故事,拓展延伸。整节课由故事开始,至故事结束,让学生在整个教学流程中调动听、说、读、悟多种感官参与,力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与发展。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课前自己阅读,做到能用简练的语言说出大概的意思。
教师准备:大禹治水的历史及视频资料,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文中词句感受大禹不辞辛劳、公而忘私、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
五、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导入新课:
师:是的,《后羿射日》、《夸夫逐日》、《女娲补天》……等等神话故事都歌颂了真、善、美,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其中的一个动人的传说――《大禹治水》。
(二)初读故事,整体感知。
师:(板书课题)如果让你针对课题来提问,会有哪些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疏理板书:为什么治水?怎样治水?结果如何?)。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边读边为自己的问题找答案。
1、生自读课文,同学互动,检查识字情况。
2、课件出示生字,师生评点正音。
3、分小节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解决提出的三个问题。
【学生已经具备自主识字的能力,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学,在检查学习效果时,注意发挥学生自己的评价作用。让学生自行提出问题,并通过读书解决问题,这样的设计既训练了学生能力,又理清了课文的叙述顺序。】(三)细读故事,体验感悟。
师:刚才同学们读书为自己的问题找到了答案,对这个小故事有了一定的了解,相信再细读课文,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1][2]下一页。
师:究竟哪。
教材分析:
《送往小木屋的信》,是三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书信》这一主题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课文通过描写三名森林警察部队的战士为了保护祖国最北部九十七万公顷的原始森林,在小木屋中过着单调寂寞的生活及渴望得到信的迫切心情。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体会战士们为了保卫祖国的原始森林勇于奉献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边防战士的思想感情,并激发学生为边防战士写信的热情。体会“家书抵万金”的深刻含义。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保护森林的战士们单调寂寞的生活及渴望得到信的迫切心情,激发学生热爱边防战士的思想感情。
2.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家书抵万金”的深刻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边防战士为了保卫祖国的原始森林勇于奉献的精神,激发学生为边防战士写信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想先问大家一个小问题,哪位同学曾经有过给别人写信或者收到过别人来信的经历?(指2~3名学生说一说)。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也是和信有关的,请大家齐读课题――送往小木屋的信。
二、检查预习。
1.请同学们打开书109页,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那么在读课文的过程当中,你觉得哪些生字在读的时候容易出错呢?谁愿意起来说一说,提醒大家。
2. 学生提醒大家哪些生字容易读错,教师相机出示“公顷”“疙瘩”“牛虻”,引导学生齐读,指名读含有“揣”字的句子,并让学生通过演示“揣”的动作,理解揣的含义。
3.出示“隔绝”。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词语吗?谁能来读一读。请大家认真观察“隔”这个字,这个字在书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相机出示课件提醒学生右边下半部分里面是一条横,不要多写(1~2生)。
三、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2.学生读完后,引导学生说一说:“同学们,谁来说一说,送往小木屋的信和同学们收到的信有什么不同呢?”
3.学生交流,相机引导。课文当中哪一句话最能体现出信的珍贵呢?(家书抵万金)为什么这句话最能体现出信的珍贵呢,你能谈谈你的理解吗?你是从哪体会到的?还有哪位同学谈谈自己对“家书抵万金”这句话的理解?(1生)课文当中的家书为什么抵万金呢?(板书)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课文,从课文当中寻找答案。
四、学习课文1~5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1~5自然段,看看从这几个自然段当中,你能了解到什么?
2.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相机引导学生体会战士们生活的困难和单调寂寞。
3.同学们,战士们的生活非常单调、寂寞,除了没有电、没有电视机、带来的书籍也十分有限外,还会因为什么呢?请大家结合我们现在的生活,想象一下。
4.学生交流,进一步体会战士们生活的单调和寂寞。(如不能和父母在一起,节假日不能和家人团聚等等)。
5.同学们,战士们的生活这样单调、寂寞,他们为什么不从大森林中走出来,去享受外面丰富多彩的生活呢?(引导学生体会战士们为了保卫祖国的大森林,保卫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
5.小结:同学们,为了保护祖国的原始森林,战士们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常年住在这里,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他们不仅要克服了生活上的各种困难,还要接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单调和寂寞,他们是多么了不起呀!
6.同学们,学到这里,你们知道战士们为什么觉得“家书抵万金”吗?(2~3名学生)。
7.在这样单调寂寞的日子里,能收到一封信对战士们来讲真是太珍贵了,真是“家书抵万金”哪!
五、学习课文6~8自然段。
[1] [2] 下一页。
2.・・ 学生默读自学,画出相关语句,教师巡视指导,相机评价学生学习方法。
3.同桌互相交流,从哪些语句中可以体会出“家书抵万金”?
4.全班交流。
5.教师根据学生谈到的句子或者段落随机出示,请学生谈体会。
随机出示:
a:只要不当班,他们就拼命写信,给战友写、给父母写、给朋友写。写完,还要在信封背后重重地写上“见信速回”的字样。
(1)你是怎么体会出家书抵万金的?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谈自己的体会,并相机板书(战友、父母、朋友)。
(2)小结:从战士们的表现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他们真是太渴望得到信了。同学们,你们能再来读一读这段话吗?把战士们渴望得到信的心情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
(3)指名读,评价后再指名或者齐读。
b:半路上,他发现身上的汗把口袋里的信浸湿了。指导员懂得这些信对战士们多么重要,他不敢把信揣在口袋里了,而是用手捏着边走边吹。当他走到小木屋时,信被他吹干了。信封上留下了他的指印,也印着指导员对士兵的爱心。
(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段话,看看指导员在送信的途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他又是怎么做的呢?(1生)。
(3)引导学生想象,指导员在送信途中遇到危险或困难时,会怎样对待手中的信。
(3)学生谈自己的想象。(2~3名)。
(4)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了解到指导员克服了重重困难,小心。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kouhaodaquan/658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