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评价与反思,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不断完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接下来是一些经典的大班教案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教学上的启示和思考。
活动目标:
1学习5以内的加减运算。
2讲述购物的过程,学习用算式表示。
活动准备:标有价格的商品图片幼儿活动材料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教师谈话引入。
1.小朋友你去超市购物过吗?你是根据什么选择商品的?(价格)。
2.幼儿个别介绍自己的购物过程。
二、猜猜我们买了什么。
1.今天老师带了了一家图片超市,我们一起来学习购物。(出示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教师幼儿观察:重点提醒幼儿了解商品的价格。
三、我来买东西。
1.幼儿有5元钱,买2件物品正好花完,请自己选择商品。
2.幼儿讲述购物过程,并用算式表示。
3.你有5元钱,买1件物品用了几元,还剩几元,请自己选择商品。
4幼儿讲述购物过程,并用算式表示。
四、小明去购物。
1.今天小明和妈妈一起也去购物,我们一起来帮他完成。
2.教师介绍幼儿活动手册。
3.幼儿分散完成。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会用算式列题。
2,通过讨论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备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后才会用到的。
3,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用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小小文具超市”。
幼儿每人一份钱。(钱的数目从5~10)、每组一个塑料框。
计算用的纸和笔。
有关“文具”的文字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超市买文具。
1,教师:“再过不久,我们小朋友即将读小学一年级,上学时需要文具,今天,请小朋友到”文具小超市“买你们需要的文具。”
2,每位小朋友从塑料框那那一份钱,请你用手中的钱去买文具,!来自教案.!要求买的文具的总价格就是你手中的钱的数字。
3,幼儿根据各自不同的数字购买文具,并用算式列出所购买的文具式题。
4,请个别幼儿说说:我买了……文具,算题是……。
二,讨论:哪些文具是一年级所必须准备的?
1,每组小朋友把买来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是不是一位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2,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并能做出适当调整。
鼓励幼儿把重复或者不需要的文具放回超市,并重新拿回一些大家认为是必须的的文具。
3,集体讨论。
请个别小组展示所购买的文具。
(1),请大家看看,哪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说说你们的理由?
(2),幼儿边说老师边出示相应的文字卡片。
(3),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4),师生共同总结。
课后反思:
1、重视对数学学习兴趣和情感的培养。
幼儿园的数学不象小学一定要掌握多少知识,最重要的是培养学习数学活动的兴趣,所以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老师为某一个数学活动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材料,甚至会结合故事、情景进行数学活动。
2、将数学活动生活化。
生活中的数学比较零散,大班进行10以内加减运算总会结合角色游戏。例如在数学活动“小兔文具小超市”的情境展开:小猪有一张一次性消费的9元券,它想去小兔超市买牙膏,店里有2元、3元、4元、5元等不同价格的牙膏,小猪想了想,买了2支4元的牙膏。
这时老师提问:“小猪券上的钱用完了吗?你觉得怎样买才更加合理?”
出现了3种不同的答案:
1.券上还剩1元钱,小猪这样买就浪费了。
2.小猪应该买2支4元的和1支1元的牙膏,这样正好是9元。
3.买1支4元和1支5元。
3、让幼儿与材料互动。
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是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有关数学经验的。例如,在进行10以内的数的组成时,都是通过动手操作获得数的组成,经过老师的点拨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学习按物体的名称、用途或性质进行分类,初步探索统计方法。
2、乐意与同伴交流探索过程和结果,分工合作,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发动幼儿收集幼儿用品、玩具类、食品类的物品若干、袖套、笔、记录板,幼儿人手一份,橡皮擦六快。
活动过程:
一、分类--按不同的要求分类。
1、师幼共同搬运货物(生活用品、食品、玩具类)过超市。
2、想想怎么样摆放物品能更合理,让顾客一看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3、幼儿讨论如何将物品分类摆放。、
4、教师提出分类要求:
1)任意物品的归类摆放要整齐合理。
2)要轻拿轻放,与同伴商量,互相合作。
5、引导幼儿按物品的名称、用途或性质进行分类归放,让幼儿尝试在总分类进行子分类。
6、组织幼儿观察超市,说说物品的归放是否合理,为什么?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统计--尝试用数字的形式记录。
1、讨论:想知道超市里有什么物品吗?它们的数量是多少?该怎样统计呢?
2、要求:统计时要认清楚你统计的是什么物品,数量是多少?
3、自由探索:
1)幼儿自由选择物品进行记录。
2)重点指导幼儿清楚地记录,统计的是什么物品,它的.数量是多少?
3)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大胆尝试,想出更合理的统计方法。
三、延伸--经验提升、迁移。
1、出示统计表,帮助幼儿从随意的统计过渡到表格的统计。
2、进一步激发幼儿统计的兴趣和愿望。
活动反思:
1、小朋友通过活动掌握了基本的分类方式。
2、本活动是在幼儿自由探索中学会了合理的统计方法。
3、活动中能贯穿一点思想教育效果会更好!
幼儿的学习方法与生活不同于成人,提供给他们的学习内容应有助于其生活与发展,并能进行有效的学习。因此,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必须遵循幼儿发展规律与特点,满足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通过幼儿亲身参与,直接感知和体验来学习;对幼儿进行的综合教育,用整合的观念和方法组织课程活动。同时二期课改也提出数学生活化。因此,此次活动用逛超市的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学习的兴趣和快乐的体验。
1、让幼儿在消费的过程中,体验货币的价值。
2、初步认识植物的根、茎、叶。
3、通过讨论了解钱是大人辛苦挣来的,平时要节约用钱。。
不同标价的商品若干、篮子、自制电脑、
幼儿人手10元(用雪花片替代),
1、宣布消息。
顾佳说: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开了一家娃娃超市。里面的东西又多又便宜,欢迎大家光临。
顾佳说:我的超市还缺三个营业员,谁愿意?
幼儿自由聘请营业员。
1、观察幼儿购买的情况,鼓励幼儿购买不同的商品。
2、适时引导幼儿看清标价后再拿。
3、观察幼儿付钱的情况,适时引导。
1、你买了什么商品?(根据幼儿购买的植物介绍植物的根、茎、叶)。
植物都有根、茎、叶,谁能找到这些植物的根?茎?叶?
幼儿指认青菜、芹菜、郝菜、萝卜、土豆等的根、茎、叶。
2、你买了几件商品,他们分别是多少钱?
引导幼儿猜一猜算一算用掉了多少钱?还剩下多少钱?
你们真有爱心!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平时处处想到我们,关心我们,我们也要想到他们,关心他们。
4、引导:我们买了这么多东西,花了不少钱,这些钱是从哪里来的呢?
沈一阳:娃娃超市的东西可多了!请客人老师也来逛逛我们的娃娃超市,好吗?(幼儿邀请客人老师)。
1、在逛超市活动中学习6以内的加减运算。
2、鼓励幼儿积极参加“逛书店”的游戏活动,理解“付钱”和“找钱”的关系。
3.能将自己的活动过程清楚正确地填写在表格中,初步感知用表格的好处。
4.能相互协作,做文明顾客。
1、各种各样的书,上面标有价格。
2、若干二元币、一元币。
一、引入:小朋友们你们看我们的“宝贝书店”已经开张了,里面有许多好看的书,你们想去买吗?(想)那你们知道买书需要什么吗?(钱)。
1、介绍银行。
师:我们应该到哪取钱?(银行)在银行设置有两个窗口,一个是一元钱的窗口,一个是两元钱的窗口。
2、分配角色。
师:小朋友去买书时,想一想我们怎样去买?(可以是一家有爸爸、妈妈、孩子,或跟好朋友一起去买书。)。
要求:不管几个人合作去买书,最多只能取6元钱。
3、理财单。
教师示范讲解表单。
二、逛超。
在孩子们相互协商找到合作伙伴并在表单上填上要取的钱数后就可以陆续进入书店选购书刊了。
1、教师在书店内观察幼儿怎样选书。
2、在收银台观察幼儿交钱和找钱的过程。
3、选好书交钱回“家”后,要在表单上记录今天你都买了几元钱的书,还剩了几元?
三、幼儿对照表单讲述取钱、用钱的.过程。
教师小结附:表单。
取钱数。
买书花了多少?
感受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设置小超市(物品都卖一元或两元),一元和一角的硬币若干,垫板,两台取款机,作业纸,油画棒。
一、游戏导入。
教师:今天小超市开业了,你们想去逛逛吗?我们开着汽车去吧。
(评析:生活中幼儿喜欢逛超市,老师以游戏的口吻把幼儿引入情境,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
二、取钱。
1、教师:逛超市买东西,要什么呢?(出示装有硬币的小包,请幼儿听听猜猜里面装的什么。)。
(评析:神秘的小包激起了幼儿的好奇心,幼儿神情专注,听觉参与活动,凭借经验大胆地进行猜测,活跃了思维。)。
2、教师:取款机里有大小不同的各种硬币,请不用眼睛看,用手摸出三枚硬币,要和老师手上的硬币一样,比谁又快又准。(老师手上是3枚1元的硬币)。
(评析:引导幼儿触摸、感知、辨别大小不同的硬币,发展了幼儿的触摸觉。)。
3、教师:请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摸出三枚硬币的?
(评析:引导幼儿交流操作过程,分享经验,增进了幼儿间的相互学习,教师观察幼儿不同的操作方法,了解了幼儿的操作水平。)。
4、好朋友相互检查一下,是不是都摸对了。
三、观察硬币。
1、教师:看看硬币是什么样的?它两面的图案一样吗?正面是什么样子?反面是什么?
(评析:引导幼儿观察硬币的外形特征,增进对硬币的认识,为下面的探索活动做好铺垫。)。
2、教师:你们知道一枚硬币是多少钱吗?那么你们手上有多少钱呢?请用动作告诉大家。
四、抛玩硬币。
1、教师:现在时间还早,超市还没开门呢,我们找空地方坐下玩玩吧。
2、教师:我们一起来玩个抛硬币的游戏,小朋友把3枚硬币轻轻撒到垫板上,看看有几个正面?几个反面?然后用自己的标记记录下来。
五、猜硬币。
教师:我手里有三枚硬币,我将它们藏到两只手上,你们猜猜每只手里藏了几枚?
六、购物。
教师:小超市开门了,超市里的商品真多,它们的价钱是不一样的,你们跟好朋友一起逛逛,商量商量买什么,送给谁,每个人都要把自己手上的钱用完。
将数的分合经验运用到模拟的生活情境中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幼儿进一步体验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及游戏活动的快乐。
1。感受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设置小超市(物品都卖一元或两元),一元和一角的硬币若干,垫板,两台取款机,作业纸,油画棒。
一、游戏导人教师:今天小超市开业了,你们想去逛逛吗?我们开着汽车去吧。
(评析:生活中幼儿喜欢逛超市,老师以游戏的口吻把幼儿引入情境,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
二、取钱
1。教师:逛超市买东西,要什么呢?(出示装有硬币的小包,请幼儿听听猜猜里面装的什么。)
(评析:神秘的小包激起了幼儿的好奇心,幼儿神情专注,听觉参与活动,凭借经验大胆地进行猜测,活跃了思维。)
2。教师:取款机里有大小不同的各种硬币,请不用眼睛看,用手摸出三枚硬币,要和老师手上的硬币一样,比谁又快又准。
(评析:引导幼儿触摸、感知、辨别大小不同的硬币,发展了幼儿的触摸觉。)
3教师:请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摸出三枚硬币的?
(评析:引导幼儿交流操作过程,分享经验,增进了幼儿间的相互学习,教师观察幼儿不同的操作方法,了解了幼儿的操作水平。)
4。好朋友相互检查一下,是不是都摸对了。
三、观察硬币
1。教师:看看硬币是什么样的?它两面的图案一样吗?"正面是什么样子?反面是什么?
(评析:引导幼儿观察硬币的外形特征,增进对硬币的认识,为下面的探索活动做好铺垫。)
2。教师:你们知道一枚硬币是多少钱吗?那么你们手上有多少钱呢?请用动作告诉大家。
四、抛玩硬币
1。教师:现在时间还早,超市还没开门呢,我们找空地方坐下玩玩吧。
2。教师:我们一起来玩个抛硬币的游戏,小朋友把3枚硬币轻轻撒到垫板上,看看有几个正面?几个反面?然后用自己的标记记录下来。
五、猜硬币
教师:我手里有三枚硬币,我将它们藏到两只手上,你们猜猜每只手里藏了几枚?
六、购物
教师:小超市开门了,超市里的商品真多,它们的价钱是不一样的,你们跟好朋友一起逛逛,商量商量买什么,送给谁,每个人都要把自己手上的钱用完。
将数的分合经验运用到模拟的生活情境中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幼儿进一步体验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及游戏活动的快乐。
1、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会用算式列题。
2、通过讨论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备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后才会用到的。
3、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用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小小文具超市”。
幼儿每人一份钱。(钱的数目从5~10)、每组一个塑料框、计算用的纸和笔。
有关“文具”的文字卡片若干。
一、超市买文具。
1,教师:“再过不久,我们小朋友即将读小学一年级,上学时需要文具,今天,请小朋友到”文具小超市“买你们需要的文具。”
2,每位小朋友从塑料框那那一份钱,请你用手中的钱去买文具,要求买的文具的总价格就是你手中的'钱的数字。
3,幼儿根据各自不同的数字购买文具,并用算式列出所购买的文具式题。
4,请个别幼儿说说:我买了……文具,算题是……。
二、讨论:哪些文具是一年级所必须准备的?
1,每组小朋友把买来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是不是一位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2,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并能做出适当调整。
鼓励幼儿把重复或者不需要的文具放回超市,并重新拿回一些大家认为是必须的的文具。
3,集体讨论。
请个别小组展示所购买的文具。
(1)请大家看看,哪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说说你们的理由?
(2)幼儿边说老师边出示相应的文字卡片。
(3)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4)师生共同总结。
设计意图:
中班的幼儿已能说出许多水果名称,并初步积累了一些有关超市的知识及经验。在生活中,孩子们也非常乐意去超市逛逛或购物。通过“水果超市”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及游戏中掌握一些数学知识,是他们最为乐意的。
活动目标:
1、会商量确定水果的价格,并制作价目标签。
2、初步感知5以内数的组成,感知数字与数量的关系,初步理解加减法运算。
3、培养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鼓励幼儿乐于参与操作、游戏等活动,能大方地与同伴和老师交往。
4、有规律点数,丰富点数经验。
活动准备:
1、已参观过水果店、超市。
2、几种水果玩具(数量为幼儿4倍)、货架、代币券(数字1---5)。
活动过程:
1、教师和幼儿共同布置“水果店”。
让幼儿确定水果的品种,货架的摆放位置。
a、请小朋友按袋上数字将“水果”装进袋子里
b、请小朋友将装错量的“水果”按正确的数量装好。
2、幼儿分组商议水果价格,并给每个水果制作价目标签。
3、参观超市并购物。
(1)教师带领幼儿参观超市,引导幼儿观察水果上的价目表。
(2)商量分成两组,轮流扮演收银员和顾客。
(3)扮演顾客的幼儿每人领1张5元的代币券开始购物。
“每个幼儿只能买5元钱以内的水果”。
“如果让你用5元钱买两样水果,你可以买哪两样?”
请幼儿把自己买的两样水果在记录表上圈出来。
教师小结:共同讨论用5元钱买水果有几种买法?引导幼儿找出5的组成的规律。
“如果让你用5元钱买三样水果,你可以买哪三样?”
幼儿继续在水果记录表上圈出自己买的三样水果。
(4)规则:买的水果价格合起来正好是代币券上的数字。
4、购物游戏可反复进行,并延伸到区域游戏活动中。
目的:
1,在购物游戏中,学着运用加法计算出老师指定的钱款。
2,提高幼儿的心算能力和归类能力。
过程:
一,复习10以内数的组成。
1,游戏:碰球。
2,游戏:猜拳。
二,超市购物。
1,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娃娃数学城去做客,我们要准备一些礼物。我们每一位小朋友有10元钱,请小朋友购物时正好把10元钱用完。
2,幼儿购物,老师随机指导。
3,请个别幼儿说说,你买了几样食物,是几元钱的?怎样算的?
4,幼儿之间互相检查是否正确,并加以纠正。
5,把食品按类放回货架。
6,再次购物,并用列式把购物时的计算方法写出。
7,请个别幼儿介绍你是怎样计算的?
三,游戏:计算打比拼。
礼物都买好了,请小朋友把礼物都放在小椅子的下面,我们要到数学城做游戏了。
幼儿按座位分成1—6组。
每组按座位号依次抢答老师出的数学计算题,答对的小组得一分,累计多者为胜。
四,结束整理。
请幼儿按货物的种类有序的摆放货物。
1、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会用算式列题。
2、通过讨论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备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后才会用到的。
3、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用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小小文具超市”
幼儿每人一份钱(钱的数目从5~10)
每组一个塑料框
计算用的纸和笔
有关“文具”的文字卡片若干
1、教师:“再过不久,我们小朋友即将读小学一年级,上学时需要文具,今天,请小朋友到”文具小超市“买你们需要的文具。”
2、每位小朋友从塑料框那那一份钱,请你用手中的钱去买文具,要求买的文具的总价格就是你手中的钱的数字。
3、幼儿根据各自不同的数字购买文具,并用算式列出所购买的文具式题。
4、请个别幼儿说说:我买了……文具,算题是……。
1、每组小朋友把买来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是不是一位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2、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并能做出适当调整。
鼓励幼儿把重复或者不需要的文具放回超市,并重新拿回一些大家认为是必须的的文具。
3、集体讨论
请个别小组展示所购买的文具。
(1)请大家看看,哪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说说你们的理由?
(2)幼儿边说老师边出示相应的文字卡片。
(3)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4)师生共同总结。
幼儿园的数学不象小学一定要掌握多少知识,最重要的是培养学习数学活动的兴趣,所以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老师为某一个数学活动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材料,甚至会结合故事、情景进行数学活动。
生活中的数学比较零散,大班进行10以内加减运算总会结合角色游戏。例如在数学活动“小兔文具小超市”的情境展开:小猪有一张一次性消费的9元券,它想去小兔超市买牙膏,店里有2元、3元、4元、5元等不同价格的牙膏,小猪想了想,买了2支4元的牙膏。
这时老师提问:“小猪券上的钱用完了吗?你觉得怎样买才更加合理?”
出现了3种不同的答案:
1.券上还剩1元钱,小猪这样买就浪费了。
2.小猪应该买2支4元的和1支1元的`牙膏,这样正好是9元。
3.买1支4元和1支5元。
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是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有关数学经验的。例如,在进行10以内的数的组成时,都是通过动手操作获得数的组成,经过老师的点拨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
1、游戏活动中感受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学习4的组成。
2、用不同符号创造性地反映自己的探索结果。
3、体验成功的快乐,乐于与人交往。
1元和1角硬币若干
垫板,硬纸盒做成的取款机每组一只,作业纸、笔
1、游戏导入
师:今天小“超市”开业了,你们想去逛逛吗?我们开着汽车去吧。
2、取钱
师:逛超市买东西要带什么呢?出示小盒子,听听猜一猜里面有什么?(神秘的小盒子能引起幼儿的好奇,摇一摇一下子抓住幼儿的听觉,专注地参与活动,而凭借经验让幼儿大胆的猜测,能活跃思维,使活动气氛活而不乱)
师:这是取款机,里面有大小不同的硬币,请不用眼睛看,用手摸出4枚硬币,要和老师手上的硬币一样,比比谁取的对。
师:请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摸出4枚硬币的?(让幼儿交流操作过程,分享经验,增进幼儿相互之间的学习,便于不正确的幼儿更正)
3、相互检查一下,是不是都摸对了。
4、观察硬币
师:看看硬币是什么样的?它两面的图案一样吗?正面是什么样的?反面是什么样的?
师:你们知道一枚硬币是多少钱吗?那你们手上一共有多少钱呢?(引导幼儿感知数量,同时也为数的分合作铺垫)
5、抛玩硬币
a、现在时间还早,超市还没有开门,我们来玩一会儿吧。
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抛硬币的游戏,小朋友把4枚硬币轻轻撒到垫子,看看有几个正面,几个反面?然后用自己的标记记录下来。
b、幼儿游戏并记录
c、展示记录结果,教师总结
6、猜硬币
我手里有4枚硬币,现在我将它们藏在两只手里,你们猜猜每只手里藏了几枚?
7、购物
b、送礼物
请幼儿把买的礼物送给爸爸妈妈。
设计意图:
我班本月的主题是“我要上小学了”,在数学活动中,小朋友们对钱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对买卖物品非常感兴趣,在科学活动中,对小学学习用品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对小学的生活十分向往,于是我两个内容整合起来设计了这节活动。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玩具小超市》
活动目标:
1、通过购物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进行统计列出算式。
2、通过讨论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备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后才会用到的。
3、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用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文具小超市”。
2、幼儿每人一份钱(钱的数目15元、16元、17元不等)
3、每人一个框、一张统计表、铅笔、橡皮,有关“文具”的文字卡片。
活动过程:
1、教师:“再过不久,我们小朋友即将读小学一年级,上学时需要文具,今天,邓老师就请小朋友到“文具小超市”买你们需要的文具。”
2、小朋友填写文具购物统计表(姓名和日期),每人拿一个框,数数你一共有多少钱?然后用框里的钱去买文具。
3、幼儿根据各自不同的数目的钱购买文具,并进行记录,用算式列出所购买文具的情况。
4、请个别幼儿说说算式的意思。
1、小朋友把买来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是不是一位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2、小朋友之间相互讨论,并能做出适当调整。 鼓励幼儿把重复或者不需要的文具放回超市,并重新拿回一些大家认为是必须的的文具。
1、教师总结,培养幼儿收藏玩具或物品的良好习惯。
2、活动结束:被排除的这些文具,在我们今后的学习中还是会用到,除了这些,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文具吗?让我们到教室外面找找吧!
1.体验超市购物的乐趣以及加减法在生活中的运用,积极主动地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活动过程和经验。
2.能运用算式记录购买物品的过程,并清楚地表述自己购物的过程及算式的含义,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
3.运用己有的数学经验解决购物中“一共用去多少钱”或“还剩下多少钱”的问题,学习10以内的加法和10的减法。
1.经验准备:幼儿已有超市购物的经验。
2.物质准备:画有货架和贴有1——9元价格标签的商品图片布置成“超市”场景图,算式记录卡每人一张,笔若干,《操作材料(二)》中的《超市购物》。
1.玩“一共需要多少钱”的购物游戏,学习加法。
(1)教师出示“超市”场景图,幼儿观察货架。
教师:超市里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的价格是多少?你是从哪里知道的?每行商品有什么共同用途,每行商品可取什么共同名称?(学习用具、玩具、食品)。
(2)教师提出购物要求:到超市买两种商品,总价不超过10元,说一说所买的'两种商品的价格各是多少,再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钱。
幼儿边看场景图边进行“一共需要多少钱”的购物游戏。
个别幼儿用一句话介绍自己买的两种商品,以及总价。讲述自己购买商品的事情。如买了2元钱的口香糖和3元钱的卷笔刀,一共需要5元钱。
小结:买两种商品,总价不超过10元。有多种组合方法。
(3)幼儿学习用算式记录购买商品的事情。
教师提问:可以用一道什么算式把“买了2元钱的口香糖和3元钱的卷笔刀,一共需要5元钱”的事情记录下来?教师记录幼儿所讲述的算式。
学习讲述算式中数字与符号表示的意义:2+3=5,买了2元钱的口香糖和3元钱的卷笔刀一共需要5元钱。
用以上的方法猜一猜老师用10元钱买了哪两种商品。
(5)幼儿再次进行买商品的活动并学习用加法算式进行记录。
幼儿两两结伴,每人任意买两种商品,先将算式写在算式记录卡上,再互相讲述自己买商品的情况,最后相互检查算式是否正确。
2.玩“还剩多少钱”的购物游戏,学习10的减法。
(1)教师提出购物要求:用10元钱到超市买一种商品,说一说所买的这种商品的价格是多少,算一算买了这种商品后还剩下多少钱。
边看场景图边进行“还剩多少钱”的购物游戏。
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用10元钱购买一种商品的事情。如用10元钱买了3元钱的饼干,还剩下7元钱。
(2)学习用算式记录购买商品的事情。
提问:用一道什么算式可以把“用10元钱买了3元钱的饼干,还剩下7元钱”的事情记录下来?教师记录幼儿所讲述的算式。
学习讲述算式中数字与符号表示的意义:10-3=7,,10元钱买了3元钱的饼干还剩下7元钱。
(3)幼儿再次进行买商品的活动并学习用减法列算式进行记录。
幼儿两两结伴,每人用10元钱任意买一种商品,算一算剩多少钱,先将算式写在算式记录卡上,再互相讲述自己买商品和找零的情况,最后相互检查算式是否正确。
3.进行操作练习,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检查。
1、巩固认识10元以内的人民币,了解并能清楚地说出不同币值之间的简单换算关系。
2、练习使用人民币买卖文具。
3、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重点:认识10元以内的人民币。
难点:能清楚地说出不同币值之间的简单换算关系。会使用人民币买卖文具。
1、幼儿用书《文具超市》。
2、和幼儿一起在教室内布置文具超市,并制作格牌若干。
教师出示面值10元以内的人民币(包括硬币)若干,引导幼儿复习人民币的不同面值以及简单的换算关系。
请幼儿翻开幼儿用书《文具超市》,观察各种文具的价格,找到手持相应数额人民币的孩子,并连线。
1、幼儿扮演顾客,教师扮演超市的收银员,幼儿用手中的人民币买文具,熟悉不同人民币面值的组合及其用法。
2、教师:10元最多可以买几种文具,引导幼儿动脑筋想一想,算一算,并用人民币去买一买,之后请幼儿交流自己所购买的文具。
3、请幼儿分角色扮演顾客和超市收银员,继续游戏。
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提供文具和其他物品,培养幼儿灵活换算的能力。
1、幼儿对人民币感兴趣。
2、引导幼儿动脑筋。
4、数学问题情境化。
5、教育方法游戏性。
6、活动环节训练要复习序数。
7、要反复做游戏巩固,把文具换其他物品培养幼儿灵活换算能力。
每个孩子都有过许多如帮妈妈分东西的分类经验,我通过模拟生活中的事情,既能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又能丰富生活经验。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此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数学《瓜果超市》要求学习7以内数的组成,学习用数字记录操作结果。如:7可以分成1和6;2和5;3和4;4和3。
1、学习确定瓜果的价格,并制作价格标签。
2、学习7以内数的组成,学习用数字记录操作的结果。
3、培养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
2、已参观过水果店、菜场、超市。价格标签若干张、货架。
3、小记录表(记录表上预先画好各种瓜果,下面价格栏请幼儿自己填写)代币券(1~6)、笔人手一支、大记录表(同小记录表)。
学会商量确定水果的价格,并制作价目标签并且初步感知7以内数的组成,初步理解加减法运算。
培养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看,有没有发现我们的小超市又多出来新的物品了呢?
师:我们来想想我的超市给这些瓜果标上多少价钱呢?(价格在1~6)。
出示大记录表,幼儿共同商议瓜果的价格后,教师把数字填在大记录表的价格栏中,幼儿也在自己的小记录表上填上相应的数字。
师:好了,现在每种瓜果都有自己的价格了,我们来给它们都贴上价格标签吧。
1)教师带领幼儿参观“瓜果超市”,引导幼儿观察瓜果上的价格标签。
2)游戏“买买瓜果”
请幼儿轮流扮演收银员和顾客用7元钱买两种瓜果,两种瓜果价格合起来正好是代币券上的数字。并要求幼儿买完瓜果后把自己买的两样瓜果在记录表种圈出来。
3)分先交流。共同讨论用7元钱买瓜果有几种买法。教师用笔进行记录梳理,引导幼儿找出5的组成规律。
4)教师将幼儿记录的结果有规律的摆在黑板上,并进行归纳。
1)教师在相对应的记录表旁边用7的分式来表示结果。
2)幼儿跟读7的分式。“7可以分成1和6”,“7可以分成2和5”等等。
《瓜果超市》是模仿水果超市让孩子们进行自由、合理购物的一个开放式活动。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自己自由购物的机会不多,但经常陪同家长一同购物,有点购物经验,活动就让他们将所见所闻运用于实践购物,在模拟式游戏中学习并得到经验上的提升。
商议价格是活动的重点,孩子们的金钱概念不等同于成人,所以在价格的确定上我不指定水果本身的价值体现,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制定价格,体现游戏的自由化。
布置水果超市我也请孩子们帮忙,根据自己在超市中的所见模拟布置环境,在这个活动中他们的积极性很高,乐意参与布置。接下来就是购物环节,它是一个快乐环节,是让孩子购物、学习记录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突破。购物中,我发给每位孩子10元的代币券,可以根据水果的价格自由购物,但是总价刚好是10元。
活动中,孩子们的个别差异比较明显,用10元代币券有的能选择4种不同水果,说明他们对10的组成已经运用自如,但是有些孩子却只会单独选一种水果进行相加,这方面还有待提高,也可以家园合作,让家长在平时多带孩子进行购物,增加生活经验。
1、在说说讲讲中,体验超市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2、通过游戏感知数的组合。
课件、记录表、超市物品若干(图片)、固体胶、记号笔。
(一)分享交流。
根据孩子已有的社会生活经验,谈谈对超市的了解。
1、师:“超市里都有些什么?”
2、师:“商品是怎样摆放的。”
幼儿讨论(超市中可以买到的东西,物品摆放是有规则的)、小结:超市里可真热闹啊,这么多的商品摆放的既整齐又有规则,能让我们很快的找到想要买的东西,超市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
(二)请个别幼儿分享“五元购物”的经历。
师:“你是怎样购物的?”
小结:数字的.作用可真大,我们学会了数的本领就可以自己买这么多的东西了,可真了不起。
(三)操作(逛超市)。
师:“现在老师给你们6元钱,你们来购物好不好?”
1、教师示范操作。
2、请个别幼儿演示操作。
3、提要求:做的时候一定要看好商品的价格。
一次买两件东西。
4、幼儿操作。
(四)讲评。
1、请幼儿介绍自己用了几种方法来选购物品的。
2、教师为幼儿总结数的组合。
1学习5以内的加减运算。
2讲述购物的过程,学习用算式表示。
标有价格的.商品图片幼儿活动材料数字卡片。
一、教师谈话引入。
1.小朋友你去超市购物过吗?你是根据什么选择商品的?(价格)。
2.幼儿个别介绍自己的购物过程。
二、猜猜我们买了什么。
1.今天老师带了了一家图片超市,我们一起来学习购物。(出示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教师幼儿观察:重点提醒幼儿了解商品的价格。
三、我来买东西。
1.幼儿有5元钱,买2件物品正好花完,请自己选择商品。
2.幼儿讲述购物过程,并用算式表示。
3.你有5元钱,买1件物品用了几元,还剩几元,请自己选择商品。
4幼儿讲述购物过程,并用算式表示。
四、小明去购物。
1.今天小明和妈妈一起也去购物,我们一起来帮他完成。
2.教师介绍幼儿活动手册。
3.幼儿分散完成。
1、学习5以内的加减运算。
2、讲述购物的`过程,学习用算式表示。
标有价格的商品图片幼儿活动材料数字卡片。
一、教师谈话引入。
1、小朋友你去超市购物过吗?你是根据什么选择商品的?(价格)。
2、幼儿个别介绍自己的购物过程。
二、猜猜我们买了什么。
1、今天老师带了了一家图片超市,我们一起来学习购物。(出示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教师幼儿观察:重点提醒幼儿了解商品的价格。
三、我来买东西。
1、幼儿有5元钱,买2件物品正好花完,请自己选择商品。
2、幼儿讲述购物过程,并用算式表示。
3、你有5元钱,买1件物品用了几元,还剩几元,请自己选择商品。
4、幼儿讲述购物过程,并用算式表示。
四、小明去购物。
1、今天小明和妈妈一起也去购物,我们一起来帮他完成。
2、教师介绍幼儿活动手册。
3、幼儿分散完成。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kouhaodaquan/657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