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是为了教师在小班教育中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学习而编写的教学计划。它是教师整体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幼儿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精心准备一份小班教案了吧。下面是一些小班教案的实际应用和效果分析,希望对大家的教学有所帮助。
幼儿非常喜欢跑,跳。这个游戏主要强化幼儿的跑,平衡和躲避能力。使幼儿能够快速反应,并对此作出相应的躲避。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跑,跳,平衡和躲避能力。
2、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玩过木头人的游戏。
2、材料准备:小积木块若干、狼的头饰三个、音乐。
3、场地布置:
活动过程。
(一)调动幼儿的前期经验,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1、引出游戏主角。
2、教师说明游戏的规则,并和一名幼儿演示游戏的玩法。
游戏规则:请出三名幼儿一名扮演大灰狼,两名扮演木头人,教师放音乐表示游戏开始,大灰狼出来觅食,幼儿四处跑开,快被“狼”抓到的时候赶紧说“木头人”并摆个造型,“狼”就不能抓他,被“狼”抓的幼儿要主动站到狼堡里去,其他人继续游戏直到音乐结束。
3、全体幼儿初步尝试游戏,音乐一响大灰狼就出来觅食,抓到的幼儿要到狼堡站着,没抓到的继续游戏,直到音乐结束。
(二)尝试游戏新玩法,发展能力,体验乐趣。
1、第一次游戏:初步尝试、了解游戏新玩法与规则。
※玩法:妈妈带领幼儿来到布满木块的大森林里面,老师演大灰狼抓幼儿,教师放音乐表示游戏开始,大灰狼出来觅食,幼儿四处跑开,快被“狼”抓到的时候,幼儿赶紧跑到森林里踩一块木块或拿起一块木块并摆个造型,“狼”就不能抓他,被“狼”抓的幼儿要主动站到狼堡里去,其他人继续游戏直到音乐结束。
※指导重点:引导幼儿了解游戏新玩法与规则,懂得快速进入大森林踩木块或拿木块。
※评价重点:是否能初步按游戏规则进行游戏。
小结:被抓的幼儿要遵守游戏规则呆在狼堡里,为什么有的被抓,有的没有被抓到?扮。来、源屈、老师教、案网,请一两个没有被抓的幼儿谈谈自己如何没被抓。
2、第二次游戏:进一步了解游戏新玩法与规则。
※玩法:请一名幼儿和老师一起扮演大灰狼,玩法同上。
※指导重点:按游戏规则玩游戏。
※评价标准:大灰狼能否迅速观察幼儿,把目标放在反应慢的幼儿上,而不是胡乱抓,幼儿又能否及时做出反应。
3、第三次游戏:进一步了解游戏新玩法和规则。
※玩法:妈妈带领幼儿来到布满木块的大森林里面,老师扮演大灰狼抓幼儿,教师放音乐表示游戏开始,大灰狼出来觅食,幼儿四处跑开,快被“狼”抓到的时候,幼儿必须跑到大森林踩一块木块并且还要拿起一块木块摆个造型,“狼”就不能抓他,被“狼”抓的幼儿要主动站到狼堡里去,其他人继续游戏直到音乐结束。
※指导重点:按游戏规则玩游戏。
※评价标准:大灰狼能否迅速观察幼儿,把目标放在反应慢的幼儿上,而不是胡乱抓,幼儿又能否及时做出反应。
4、第四次游戏:尝试合作游戏。
※玩法:老师和一名幼儿同时扮演大灰狼抓幼儿,玩法同上。
※指导重点:引导幼儿与同伴协商、合作游戏即幼儿可以在跑的过程中相互帮忙以最快的'速度踩到拿到木块。
※评价标准:能否做到与同伴协商、合作游戏。
5、第五次游戏:尝试自主游戏。
※玩法:请两名幼儿当大灰狼,玩法同上。
※指导重点:引导幼儿尝试自主进行游戏。
※评价标准:能否自主地按游戏规则进行游戏。
小结:幼儿相互合作捕获了不少食物,进一步强调合作游戏的乐趣。
(三)活动结束:
师:今天很多小朋友反应都特别灵敏,没有轻易被大灰狼抓到,而大灰狼们也表现的很勇猛,想办法捕获到了这么多食物。今天的游戏就到这,我们下次再玩,当然老师也很希望你们能在家里与家人分享这个游戏,跟他们一起玩这个游戏。
活动反思。
本次《快乐的木头人》采用了多种游戏的方式,每个步骤紧紧相连,以不同的游戏方式来完成同一个目标,增加了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又强化了活动目标。让每位幼儿都能参与其中,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通过不同的游戏形式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的达到本次活动的目标,既丰富了活动的形式又强化了活动目标。最后送“木头人“回家的环节让幼儿知道“木头人们”累了,该回家休息了,充分尊重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及时调整活动强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活动目标:
1、锻炼孩子的习惯以及听力。
2、体验游戏的快乐。
3、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游戏的快乐。
难点:学会游戏的规则。
活动准备:
空旷场地。
活动过程:
儿歌:山、山、山,山、山、山:
山上有个木头人,不会说话不会动,动了就是皇蜜蜂。
幼儿在结束儿歌的时候停止不动,动了要受到惩罚。
教学反思: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幼儿爱游戏,活动中,幼儿情绪很高,他们在生动、活泼、愉快的情绪中积极、主动地进行锻炼,充分体现了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活动量适中,是一节成功的游戏教学课。
游戏目标:
1.锻炼小朋友的习惯以及听力。
2.让小朋友体验游戏的快乐。
游戏准备:
1.在室外选择较平整的场地。
2.儿歌一首。
游戏过程:
1.准备活动。
教师直接告诉小朋友: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木头人的游戏,你们知道木头人是怎么样的吗?多请一些小朋友回答。教师继续讲道:游戏里这首好听的儿歌里面也有一个木头人,你们听听这个木头人是怎么样的?你们认真、仔细听哦。教师展示一遍儿歌——“山、山、山,山、山、山,山上有个木头人,不会说话不会动,动了就是小蜜蜂。”老师儿歌念完了,那小朋友们现在知道儿歌里的.木头人是怎么样了吗?(全班回答即可)。
2.开始游戏。
首先,教师讲解游戏规则——教师在一旁念儿歌,小朋友在结束儿歌的时候要停止不动,动了小朋友要接受惩罚,停止一次游戏。
3.教师小结。
小朋友们都做的很好,那我们给自己鼓鼓掌。那我们下次把这个好玩的木头人游戏跟自己的朋友一起玩,好不好?游戏结束。
注意事项:
儿歌学习不要求背诵,只需小朋友天听懂即可;注意游戏中的安全。
活动反思:
整个游戏比较简单,主要以学习儿歌和遵守游戏规则两项基本任务,虽然比较简单,但是通过活动也得到了很多宝贵经验。第一点,维持纪律的技巧。活动中有小朋友不听指令,独自玩乐。发出很嘈杂的声音。这时候我指着吵闹的小朋友叫他们不要再吵闹,可效果不是很明显。游戏结束后,王老师对我这个事情做出了更好的解决办法——你可以表扬乖乖站好的小朋友,然后说“其他小朋友像他们学习!”这样可能更能让小朋友安静下来。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也试用了老师的方法,果不其然,效果很显著。第二点,表演结合儿歌的形式。在游戏的儿歌教学小环节上我只用好听的语言把儿歌给小朋友念了几遍,发现小朋友的学习兴趣不是很大。回去后,我反思了一下,想到了一个可以改进的地方——我可以一边念儿歌一边配着表演展示儿歌,这样小朋友才能回忆出儿歌的内容。我想,这也可以运用到日常的语言活动领域。
民间游戏《木头人》简单易学适合小班幼儿学习,可以锻炼幼儿的思维敏捷性,通过玩此游戏,初步培养幼儿的控制力和想象力。
希望在玩的过程中带给孩子们无穷无尽的智慧、快乐和满足。
活动目标。
1.初步培养幼儿的控制力和想象力。
2.培养幼儿对民间游戏的兴趣。
活动重点。
初步培养幼儿的控制力和想象力。
活动准备。
老虎头饰、录音机、音乐磁带、活动前学会儿歌“木头人”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幼儿说儿歌进入场地,走走走,慢慢走,一个跟着一个走;不超前,不掉队,我们都是好朋友。
小朋友,我们一起学一学小动物走路好吗?放音乐《走路》。
二、基本部分。
小朋友,我们学了一首儿歌《木头人》,背给老师们听一听。
“山山山,爬高山,山上有个木头人,一不许动,二不许笑,三不许露出小白牙。
”木头人是什么样的?请举手说。
小朋友说的很好,木头人是不会说话、不会笑,也不会动的。
木头人很好玩,我们一起做个木头人的游戏好不好?小朋友手拉手,围着圆圈一边说儿歌,一边走,说到“三不许露出小白牙”时,小朋友赶快学木头人站好,哪个木头人表现得好,老师讲给他一朵小红花,如果谁先动,谁先说话,谁先笑,就让他表演一个节目。
玩游戏三遍。
还有一种好玩的玩法,老师当老虎,小朋友当木头人跟在老虎后面一边走一边说儿歌,说到“三不许露出小白牙”时,小朋友马上停住,任意造型摆一个好看的动作,但是不能动也不能笑,谁先动或笑就输了,被大老虎抓住就让他表演一个节目或罚他停止一次游戏。
幼儿游戏三至四次。
教师指导幼儿控制自己的身体静止不动,提醒不跪或坐在地上。
小结:表扬爱动脑筋摆出不同造型和遵守游戏规则的的小朋友。
三、结束部分。
做《看样学样》活动放松身体,走回活动室。
活动延伸。
户外活动继续玩此游戏,也可以回家和家人玩此游戏。
活动反思。
通过玩游戏,幼儿对此游戏非常感兴趣,游戏效果很好,初步培养了幼儿的控制力和想象力、难度适合幼儿年龄特点,重点、难点把握较好,是值得开展的好游戏,这也是挖掘民间游戏的魅力所在。
《一、二、三,木头人》是一首幽默有趣的歌曲。全曲歌词内容浅显易懂,曲调简单流畅,节奏变化鲜明,富有游戏性,特别适合小班的幼儿来开展音乐游戏活动。因为是小班的幼儿所以我设计的游戏规则就是幼儿在歌曲最后一句句尾处表现木头人的不同动作造型,并在敲击乐器时候保持不动。这样的设计对幼儿来说没有什么负担,利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学习随音乐快慢变化演唱歌曲。
2、能在歌曲最后一句句尾处表现木头人的不同动作造型。
3、体验“木头人”的风趣与幽默,享受活动所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电脑课件,木鱼乐器一只。
活动过程:
1.复习韵律活动“红绿灯”
教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音乐王国去玩,路上我们要注意交通安全,红灯停绿灯行。”
2.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熟悉旋律,初步理解歌词。
教师:“音乐王国到了,我们找个地方坐下来吧。你们看木头人来了,他们在做什么呢?你们来听一听。”
“刚才你们听到歌曲里都唱了些什么呢?”
(2)幼儿学唱。
(3)随音乐快慢变化演唱,幼儿熟练掌握歌词和旋律。
“刚才我们已经会唱木头人的歌了,这次木头人要和你们玩个游戏,注意听这次唱得和刚才有什么不一样?”(教师不断加快演唱速度)。
幼儿学习随音乐快慢变化演唱歌曲。
3.学习音乐游戏。
(1)在教师语言引导下,集体创编木头人不同的动作造型。
“现在你们都是木头人,老师说123变的时候,每个人都要摆一个造型不动,看谁最像木头人。”
(2)观看课件,讲解游戏规则。
“木头人先干什么?敲木鱼的时候木头人动没动?”
(3)幼儿随教师清唱,用手指在自己腿上点拍木头人走的节奏。
(4)幼儿跟着琴声,再次练习。
(5)幼儿四散随乐玩游戏,并在教师鼓励下,寻找空间进行活动。
“木头人准备出发了,注意了这次我们会边走边唱,看谁会找空地方。”
(6)幼儿边看课件边根据音乐快慢变化,完整游戏。
“我们来和动画里的木头人一起来玩一玩,这次更难一点,音乐会越来越怎么样呢?你们来边听边做。”
活动反思。
首先是学习动作,小班音乐游戏的动作编排比较简单,单一,就是按节奏走路和摆造型,所说设计了玩123变的游戏,通过进行的游戏,帮助幼儿可以更好的.进行动作造型的创编。然后是介绍游戏规则,制定的游戏规则相对比较简单,先让幼儿观看多媒体里面的木头人的表演,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游戏的兴趣,然后教师利用清唱歌曲的方法帮助幼儿了解到游戏的歌唱部分是根据节奏走,在敲乐器的时候是要摆个造型不能动了。是让幼儿在敲乐器的时候定住摆一个造型不动。掌握好游戏规则后让幼儿在座位上进行慢的旋律部分的动作练习,并用提示性的言语帮助幼儿记忆规则。对游戏规则的了解后提出新的要求让幼儿可以四散进行游戏。最后继续增加难度,完整听着音乐进行游戏。这样层层递进的活动一步一步带领幼儿挑战自己。最后在我们的歌唱声中,玩着木头人的游戏结束活动。整个活动中,每个幼儿在游戏的氛围中,和音乐一起唱,一起跳,一起玩,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目标:
1、能跟着音乐节奏创编中有趣的动作玩木头人的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2、遵守游戏规则,掌握游戏的玩法。
3、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体会集体合作游戏的快乐。
重点难点:
跟随节奏创编动作玩游戏。
活动准备:
有玩木头人的.经验、音乐、统计表。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玩过的木头人游戏吗?那我们再来玩一次怎么样?
3、追问:还有一个不许笑,那到底是哪一个字的时候要摆造型?
4、小结:原来玩木头人在说到笑的时候就要停下来摆造型。
5、过渡:今天,我想和大家来玩一个音乐木头人的游戏,用音乐来玩木头人,我带来一段音乐,里面有一段特别的声音,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要停下来做木头人了,我们来听听看!
二、熟悉音乐,了解规则。
1、(播放音乐)提问:请大家来说说看,你听到的这段音乐里面有特别的声音吗?
追问:那嘟嘟嘟,很长的声音是什么发出来的?
追问:我们喇叭声响起来的时候我们要干嘛?
2、教师示范听音乐玩游戏。
关键提问,我是在什么时候变木头人的呀?
回应:就是在很长喇叭声后,听到“嘟”马上变木头人。
小结:喇叭声“嘟~~~”响起是告诉我们要准备了,当喇叭声“嘟”响了就是变木头人的时候了。
3、幼儿初次尝试游戏:你们都知道了,来一次怎么样?
“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笑,不许动,123,就快变成木头人,123,就快变成木头人,嘟~~~,变!”
4、这次我要把这个游戏加大难度了,听一听,这次音乐里有几个特别的声音?自己听啊!
(播放音乐)。
关键提问:连续发出的两次喇叭声音,提醒我们怎么办?
小结:有2次特别的声音,而且这2次要连续变2个不同的造型。
5、幼儿跟着音乐尝试。
三、挑战比赛,创编动作。
2、进入第二轮比赛。规则变了,要听好指令来玩。幼儿尝试玩一次。
3、进行第二轮比赛。
4、进入第三轮比赛。
5、第四轮比赛,根据幼儿游戏情况及时间安排看。
活动延伸:
音乐停,每组要变一座桥。
活动反思。
本游戏中要求幼儿边念儿歌边进行游戏,充分体现了语言练习的要求,教师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学念儿歌,在幼儿学习过程中,及时纠正幼儿的不正确发音,孩子们玩得非常开心,很快就学会了儿歌并进行了相应的创编。
学习目标:
1、锻炼控制身体活动的能力。
2、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3、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体验玩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轻快的音乐。
活动过程。
1、播放轻快音乐,幼儿随意走动。
3、可以让先动的小朋友表演节目,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活动建议:
1、幼儿熟悉游戏规则和游戏方法后,。可以由幼儿组织活动,以增强幼儿参加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幼儿的组织能力。
2、组织者可故意做滑稽的动作或说幽默的语言,以增强游戏的趣味性,并进一步考验小朋友的身体控制能力。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流程下来,其实还有很多值得自己思考和反思的`地方。有的幼儿在玩木头人的时候,坚持没几秒,就开始动来动去,觉得很好玩。我就有些着急,提醒乱动的幼儿,木头人是不能动的哦。但是,时间稍长,更多的幼儿也坚持不住,开始微微动起来。在活动到这种过程中,我及时分析自己的教育行为,对遵守规则、表现良好的幼儿给予关注和表扬。在再玩“木头人”这个游戏的时候,我就注重欣赏和关注孩子的造型,夸赞好的造型,来肯定孩子。几个调皮的孩子慢慢地能够控制住自己的行动,不再因为得不到关注而表现出混乱。
设计意图:
民间游戏《木头人》简单易学适合小班幼儿学习,可以锻炼幼儿的思维敏捷性,通过玩此游戏,初步培养幼儿的控制力和想象力。希望在玩的过程中带给孩子们无穷无尽的智慧、快乐和满足。
活动目标:
1.初步培养幼儿的控制力和想象力。
2.培养幼儿对民间游戏的兴趣。
3.熟悉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词内容,跟唱歌曲,提高学新歌的兴趣。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动重点:
初步培养幼儿的控制力和想象力。
活动准备:
老虎头饰、录音机、音乐磁带、活动前学会儿歌“木头人”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幼儿说儿歌进入场地,走走走,慢慢走,一个跟着一个走;不超前,不掉队,我们都是好朋友。小朋友,我们一起学一学小动物走路好吗?放音乐《走路》。
二、基本部分。
小朋友,我们学了一首儿歌《木头人》,背给老师们听一听。“山山山,爬高山,山上有个木头人,一不许动,二不许笑,三不许露出小白牙。”木头人是什么样的?请举手说。小朋友说的很好,木头人是不会说话、不会笑,也不会动的。
木头人很好玩,我们一起做个木头人的游戏好不好?小朋友手拉手,围着圆圈一边说儿歌,一边走,说到“三不许露出小白牙”时,小朋友赶快学木头人站好,哪个木头人表现得好,老师讲给他一朵小红花,如果谁先动,谁先说话,谁先笑,就让他表演一个节目。玩游戏三遍。
还有一种好玩的玩法,老师当老虎,小朋友当木头人跟在老虎后面一边走一边说儿歌,说到“三不许露出小白牙”时,小朋友马上停住,任意造型摆一个好看的动作,但是不能动也不能笑,谁先动或笑就输了,被大老虎抓住就让他表演一个节目或罚他停止一次游戏。幼儿游戏三至四次。教师指导幼儿控制自己的身体静止不动,提醒不跪或坐在地上。
小结:表扬爱动脑筋摆出不同造型和遵守游戏规则的的小朋友。
三、结束部分。
做《看样学样》活动放松身体,走回活动室。
活动延伸:
户外活动继续玩此游戏,也可以回家和家人玩此游戏。
活动反思:
通过玩游戏,幼儿对此游戏非常感兴趣,游戏效果很好,初步培养了幼儿的`控制力和想象力、难度适合幼儿年龄特点,重点、难点把握较好,是值得开展的好游戏,这也是挖掘民间游戏的魅力所在。
反思出了以下几点:
1、在游戏中,有些小朋友不按规则来,每次我都过多关注那些吵吵闹的幼儿,提醒他们不要乱动,而时间一长,其他的幼儿也坚持不住了,也开始动了起来。在这点上,我应该给予遵守规则的幼儿表扬或者奖励小贴贴吸引吵闹的幼儿注意,让不守规则的孩子知道只有遵守规则游戏才能得到老师的奖励,从而避免了孩子有不守规则的机会。
2、在第二个环节中,规定幼儿听指令两人摆好造型定住,但有些小朋友在老师指令不断的变化中就不能保持自己的动作了。针对这点我特别关注那些两人合作摆出独特造型的幼儿,请他们出来示范给其他幼儿看,让他们知道游戏不仅仅是一个人快乐的玩,还需要和好朋友一起合作。从此,孩子们都想方设法地变换出各种造型来并能保持不动。经过这一游戏活动的组织,我知道无论在什么活动中,教师都要细心地观察孩子的表现,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向,这样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会更得心应手。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刚来幼儿园,有的孩子口齿不清,还有的孩子缺乏集体意识,不懂倾听,不理解规则。为此,我专门设计了《山上有个木头人》这个听说游戏。
活动目标:
1、会说儿歌《山上有个木头人》。
2、能听懂并理解简单的游戏规则。
3、能听懂指令性语言,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4、增强幼儿与同伴合作的游戏的意识,体验游戏的快乐。
5、让幼儿学会听口令玩游戏,锻炼反应能力和倾听能力。
活动准备:
木偶玩具一个。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木偶人创设情境,吸引幼儿注意力。
教师:小朋友们好。
幼儿:老师好。
(拿出木偶玩具)。
教师以木偶的语气对小朋友们做自我介绍。
教师:小朋友们好,我叫木头人,我想和小朋友们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山上有个木头人》。教师边拉动木偶边念儿歌,让幼儿了解儿歌内容。表演结束,教师用木偶人的语气问幼儿,“小朋友们,谁想和我玩游戏呢?那你必须告诉我,刚才我说了些什么?”引导幼儿回忆儿歌内容,学会念儿歌。
2、向幼儿介绍游戏规则及玩法。
(1)游戏时必须念儿歌,可以自由做动作,儿歌念完,就不许动,不许说话了。
(2)如果谁动了,就必须伸手给同伴,而同伴则拉住他的手说:“本来要打千万下,因为时间来不及,马马虎虎打三下。一、二、三。”
3、游戏时间。
(1)教师和全体幼儿说儿歌玩游戏。
(2)教师和个别幼儿说儿歌玩游戏。
(3)幼儿两两为一组说儿歌玩游戏。
活动延伸:
教师:小朋友们,除了木头人,你们还见过什么材料做的人?(引导幼儿说出稻草人,石头人等)。
游戏时再进行仿编儿歌。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我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木偶人是孩子们喜欢的玩具,一下子就吸引住孩子们的注意力,为活动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好的基础。接着,孩子们为了和木偶人玩,都在练习说儿歌,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有些孩子山、三不分,我一一进行纠正,可能有点太着急,孩子反而不敢说了。
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大部分孩子们能说完儿歌,按游戏规则进行游戏,特别是幼儿两两分组玩游戏的时候。但是,有几个孩子怎么都不能按游戏规则来玩游戏,感觉他们好像想吸引老师的注意力,为了和老师玩游戏,故意发出声音。
教学目标:
1、在学会b段木头人动作的基础上,学玩游戏《小鼹鼠和木头人》。
2、根据动作的提示,能在a段音乐的句尾处快速回到自己原来的位置上。
3、体验控制性游戏的快乐。
教学准备:
音乐、魔法棒、小鼹鼠的图片、有木头人的动作经验。
教学过程:
一、随《木偶舞曲》进场。
幼儿跟音乐随意做木头人动作。
师:今天小木头人要来跟大家玩游戏了,看一看,他来了!你们也来学一下。
二、游戏。
1、通过教师手指游戏熟悉a段音乐。
师:这是谁呀?今天小木头人就带了小鼹鼠来玩游戏。小鼹鼠可调皮了,他会在地里打洞,还喜欢在路上东跑跑,西跑跑。我们跟着音乐看看小鼹鼠的脚在干吗!
2、跟随音乐玩手指游戏,熟悉在每一句的句尾回原位的规则。
用小手当小鼹鼠的脚,跟着音乐听一听,跑一跑,找到音乐停顿的地方。
3、跟随音乐玩小脚游戏,加深对规则的理解。
师:音乐放到什么时候小鼹鼠回来排好队的?现在我要你们的小脚也来玩一下这个游戏。在每段音乐的后面回来,准备好。
4、随教师唱a段音乐玩游戏,探索如何才能快速归队。
请几名幼儿尝试玩游戏。
5、随a段音乐玩游戏,尝试随音乐快速归队。
交换幼儿尝试。
6、随音乐完整游戏。
师:现在我要带所有的小鼹鼠到森林边去玩。
7、再次游戏,增加角色。
魔法棒定造型。
幼儿尝试做木偶人。
三、结束活动。
师:森林里可能会遇见谁呀?一起来听一听。赶快跑啊,快跑回家呀!哇,刚才森林里是谁呀?还可能有谁?这么多可怕的动物都出来了,我吓了一身的冷汗,你紧张吗?这次我们要跟着小木头人到别的地方去玩游戏了,别的地方可能更紧张、更危险,可能有更可怕的东西出来,所以我们要学会躲避,学会保护自己。好,全体起立,今天我们玩的这个游戏叫什么名字啊?叫小鼹鼠和木头人,回去可以跟其他的小朋友玩一玩这个游戏。今天玩的开心吗?那我们就用开心的表情和科任老师们说再见!
活动反思:
《小鼹鼠和小木偶》是由两支乐曲组合而成。根据这两个不同的音乐性质,我设计了小鼹鼠和小木偶这两个角色,并贯穿于整个音乐活动之中。小木偶的音乐主要是帮助孩子们掌握合拍和节奏,这一段音乐中孩子们可以自由发挥,创编。而小鼹鼠的音乐则是培养孩子们动作的控制性。教师给与幼儿一定的提示,并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编与音乐相匹配的形象的动作。最后大家共同设计成完整的游戏,真正体现了双主体。
今天的活动,采用的是渐强模式:上肢+音乐刺激—疲劳时+创编动作—再疲劳时+身体大幅动作+游戏规则,孩子们很容易就通过动作掌握了两段音乐的节奏,抢着要当木头人。在活动的最后还升华了主题,让幼儿明白躲避危险的道理。
民间的传统游戏简单易学,这个游戏就是其中的一个。它是一个集体游戏,但幼儿也可以分组进行游戏。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对游戏规则掌握的并不是很好,自控能力也要提高。所以选择了这个游戏规则性比较强,能够提高自控能力的游戏。
一、热身活动:幼儿学各种小动物走路,进行活动。
二、游戏的玩法和规则:参加游戏的幼儿一起说儿歌,并一边说儿歌一边走路或做动作,当说到儿歌最后一句时幼儿身体做出各种动作,摆出各种姿势不动。如果谁动了或笑了,就要被停止游戏。(儿歌:山连山,水连水,我们都是木头人,一不许动,二不许笑,三不许露出小白牙,最后只能蹦一下。也可以幼儿选用自己喜欢的儿歌来代替。)。
三、游戏反复进行。
四、活动结束,幼儿散步做放松活动。
民间的传统游戏简单易学,这个游戏就是其中的一个。它是一个集体游戏,但幼儿也可以分组进行游戏。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对游戏规则掌握的并不是很好,自控能力也要提高。所以选择了这个游戏规则性比较强,能够提高自控能力的游戏。
1.锻炼幼儿肢体的表现力和控制能力。
2.提高幼儿语言的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一、热身活动:
幼儿学各种小动物走路,进行活动。
二、游戏的玩法和规则:
参加游戏的幼儿一起说儿歌,并一边说儿歌一边走路或做动作,当说到儿歌最后一句时幼儿身体做出各种动作,摆出各种姿势不动。如果谁动了或笑了,就要被停止游戏。
三、游戏反复进行。
四、活动结束,幼儿散步做放松活动。
教师直接告诉小朋友: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木头人的游戏,你们知道木头人是怎么样的吗?多请一些小朋友回答。教师继续讲道:游戏里这首好听的儿歌里面也有一个木头人,你们听听这个木头人是怎么样的?你们认真、仔细听哦。教师展示一遍儿歌――“山、山、山,山、山、山,山上有个木头人,不会说话不会动,动了就是小蜜蜂。”老师儿歌念完了,那小朋友们现在知道儿歌里的木头人是怎么样了吗?(全班回答即可)。
2.开始游戏。
首先,教师讲解游戏规则――教师在一旁念儿歌,小朋友在结束儿歌的时候要停止不动,动了小朋友要接受惩罚,停止一次游戏。
3.教师小结。
小朋友们都做的很好,那我们给自己鼓鼓掌。那我们下次把这个好玩的木头人游戏跟自己的朋友一起玩,好不好?游戏结束。
1.出示木偶人,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以小木偶的口吻向大家自我介绍:“我是木头人,今天我要和小朋友一起玩一个游戏,名字叫‘山上有个木头人’。”接着教师一边操作木偶拉线,一边念儿歌,使幼儿能够初步了解游戏的基本内容。
表演结束后,教师继续以木偶的口吻与幼儿交谈,例如:“谁想和我玩游戏呢?那你必须先告诉我,刚才我说了些什么?”引导幼儿回忆儿歌内容,学会游戏儿歌,正确发出每个字音特别是“山”和“上”的音。
2.向幼儿介绍游戏的规则及玩法。
(1)游戏时必须念儿歌,并不由自主做动作。待儿歌念完后,就不能动,也不能发出声音。
(2)如果谁动了或发出了声响,就必须停止游戏,待整个游戏结束时,动了的幼儿站一排,坚持不动到最后的幼儿站一排,大家对拍手心齐声念儿歌:“本来要打三百下,怕你太疼打三下。一、二、三!”不动者轻轻打动着手心一下。游戏结束。
3.教师带领幼儿游戏。教师以游戏参与者的身份分别与全体或个别幼儿进行交往活动,给幼儿观察和练习的计划。
(1)教师领着全体幼儿边念儿歌,边坐在椅子上自由做动作,鼓励幼儿做出各种动作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儿歌念完后,教师自己故意先动,然后伸出一只手让全班幼儿边说边轻打三下,给幼儿以练习游戏语言的机会。
(2)教师与个别幼儿游戏,对幼儿个别发不准的音及时给予纠正。
4.幼儿自主游戏。
教师让幼儿在同伴中组合,结伴自主开展游戏活动,注意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与同伴友好地合作游戏。
能跟着音乐节奏创编中有趣的动作玩木头人的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跟随节奏创编动作玩游戏。
有玩木头人的经验、音乐、统计表。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玩过的木头人游戏吗?那我们再来玩一次怎么样?
3、追问:还有一个不许笑,那到底是哪一个字的时候要摆造型?
4、小结:原来玩木头人在说到笑的时候就要停下来摆造型。
5、过渡:今天,我想和大家来玩一个音乐木头人的游戏,用音乐来玩木头人,我带来一段音乐,里面有一段特别的声音,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要停下来做木头人了,我们来听听看!
二、熟悉音乐,了解规则。
1、(播放音乐)提问:请大家来说说看,你听到的这段音乐里面有特别的.声音吗?
追问:那嘟嘟嘟,很长的声音是什么发出来的?
追问:我们喇叭声响起来的时候我们要干嘛?
2、教师示范听音乐玩游戏。
关键提问,我是在什么时候变木头人的呀?
回应:就是在很长喇叭声后,听到“嘟”马上变木头人。
小结:喇叭声“嘟~~~”响起是告诉我们要准备了,当喇叭声“嘟”响了就是变木头人的时候了。
3、幼儿初次尝试游戏:你们都知道了,来一次怎么样?
“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笑,不许动,123,就快变成木头人,123,就快变成木头人,嘟~~~,变!”
4、这次我要把这个游戏加大难度了,听一听,这次音乐里有几个特别的声音?自己听啊!
(播放音乐)。
关键提问:连续发出的两次喇叭声音,提醒我们怎么办?
小结:有2次特别的声音,而且这2次要连续变2个不同的造型。
5、幼儿跟着音乐尝试。
三、挑战比赛,创编动作。
2、进入第二轮比赛。规则变了,要听好指令来玩。幼儿尝试玩一次。
3、进行第二轮比赛。
4、进入第三轮比赛。
一组幼儿要统一动作。
5、第四轮比赛,根据幼儿游戏情况及时间安排看。
活动延伸:
音乐停,每组要变一座桥。
1.能在游戏中控制自己的身体,在规定时间内努力做到一动也不动。
2.能根据指令变换模仿动作,体验体育活动的快乐。
3.锻炼幼儿手臂的力量,训练动作的协调和灵活。
4.让孩子们认识到,跟同伴合作是一种精神。有的时候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跟同伴合作会得到更多的帮助,更多的乐趣。
教师启发引导幼儿想像,进行简单的听指令仿编游戏儿歌的活动。教师可提下列问题,如“除了木头人,你看见过用其他材料做成的人吗?”引导幼儿说出“塑料人”“石头人”“稻草人”等。
游戏时,幼儿必须听指令改编游戏儿歌,如发令人说“稻草人”,幼儿就念“山上有个稻草人”的游戏儿歌。具体玩法同上。
1、通过让学生在游戏中学着听口令,提高自控能力。
2、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肌肉控制能力。
3、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1、重点: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肌肉控制能力。
2、难点:体验游戏的快乐,学会游戏的规则。
1、我们小朋友很喜欢照相,对吗?
2、在照相的时候我们要怎么样呢?(尽量保持最好的造型,站在原地不动)。
3、等一下我就要请小朋友来和我一起来玩这个照相的游戏,好吗?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1)请拍照的人叫口令:“一二三,木头人”
(2)口令完毕,不许说话不许动,不许走路不许笑,立即保持静止状态,无论本来是什么姿势,都必须保持不动。
情景一:如果有一人先忍不住说话,或者笑,或者行动,则这个人是这一轮的游戏失败者。这个人必须上去和拍照人“手牵手”(各自牵着绳子的一端),然后再开始下一轮木头人游戏,直到有一个“勇士”上去把绳子“砍断”,拍照人反身抓木头人,已被抓木头人恢复自由身,跟着队友一起跑向安全地带。
情景二:如果没有被抓到的'失败者,那么任意一名木头人上前拍到拍照者的肩膀,则拍照人必须转身去抓木头人,被抓到者成为新一轮游戏的拍照人,若没有人被抓到,拍照人不变,进行再一轮的游戏。
2、学生分组(分成两大组),各自玩游戏,教师巡视指导。
1、请获胜的同学说一说游戏时自己注意了什么?
2、请失败的同学说一说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同学们你们今天学到了些什么?
1、坚持。在游戏中,每个人必须学会坚持。在别人没有动之前的最好选择就是不动。这里的不动就好比我们的成功,只要你多坚持会不动你就成功了。学会坚持,让我们与成功不仅仅是面对面,而是让成功与我们融为一体。
2、学会令行禁止。在游戏中,当口令喊完之后,大家必须静止,这就是命令的作用。学会令行禁止,这个游戏的另一心理学意义。俗话说“一切行动听指挥”,当命令下达之后,自己的一切都必须以命令为重。
3、自控和被控制。游戏的最后一层深意就是自控和被控制。在游戏中,想让自己不动就必须自我控制。被控制是为了更好的自我控制,一个人从小到大,首先学会的是被控制其次才是自我的控制,所以在游戏中学会被控制和自我控制同等重要。
维持纪律的技巧。活动中有小朋友不听指令,独自玩乐。发出很嘈杂的声音。这时候我指着吵闹的小朋友叫他们不要再吵闹,可效果不是很明显。游戏结束后,王老师对我这个事情做出了更好的解决办法――你可以表扬乖乖站好的小朋友,然后说“其他小朋友像他们学习!”这样可能更能让小朋友安静下来。
活动目标:
1、要求幼儿正确发出“山、上、三”等字音,区别s和sh,an和ang等音。
2、帮助幼儿听懂并理解游戏规则,提高对指令性语言的倾听水平。
3、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以及听说应变能力。
活动叙事:
首先播放木偶视频,创设游戏情境,引起幼儿的兴趣。其次,向幼儿介绍游戏的规则及玩法,游戏时须念儿歌,并可自由做动作,儿歌说完后就不能动,也不能发出声音。教师以游戏参与者的身份分别与全体或个别幼儿进行交往活动,给幼儿观察和练习的机会。接着,幼儿自主游戏,幼儿与同伴结对,自由组合,自主地开展游戏活动。注意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与同伴友好合作游戏。最后创编游戏,“你还看见过用其他材料做成的人吗?”引导幼儿说出“铁皮人”、“石头人”、“稻草人”等。
活动反思:
本游戏中要求幼儿边念儿歌边进行游戏,充分体现了语言练习的要求,教师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学念儿歌,在幼儿学习过程中,及时纠正幼儿的不正确发音,孩子们玩得非常开心,很快就学会了儿歌并进行了相应的创编。
山,山,山,
三,三,三,
三个好玩的木头人。
不许说话不许动。
活动目标:
1、能在游戏中控制自己的身体动作,在规定时间内努力做到一动不动。
2、能根据指令变换模仿动作,体验体育游戏的快乐。
活动叙事:
首先以“魔法师”带孩子们做小动物的模仿动作进行热身,其次,和孩子玩“山上有个木头人”的'游戏,老师分别出示图片与听口令的方法,要求幼儿及时变换动作,并保持不动。接着,“魔棒”指到哪个木头人,这个“木人”不动,其他木头人变成指定动物。听到“魔法师”吹口哨,“木头人”就要停止动作。“魔法师”不断发出“变成青蛙跳”“变成大象甩脖子”“变成小兔跳”等指令。然后和孩子们玩跳数字游戏,引导“木头人”按照1—10的顺序跳。如跳错“魔法师”就把他“定”在原地不动。最后“魔法师”送“木头人”回家。
活动反思:
本次《快乐的木头人》采用了多种游戏的方式,每个步骤紧紧相连,以不同的游戏方式来完成同一个目标,增加了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又强化了活动目标。让每位幼儿都能参与其中,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通过不同的游戏形式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的达到本次活动的目标,既丰富了活动的形式又强化了活动目标。最后送“木头人“回家的环节让幼儿知道“木头人们”累了,该回家休息了,充分尊重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及时调整活动强度。
不足之处:由于班上个别幼儿自控能力较差游戏中特别兴奋,不能很好的控制住自己的动作,需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自控能力,做到关注每一位幼儿。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节奏,学习用身体语言表现音乐快慢变化。
2、能在乐曲最后一句句尾处表现木头人的不同动作造型。
3、体验“木头人”的风趣与幽默,享受活动所带来的快乐。
活动叙事:
首先让幼儿在音乐里做“山上有个木头人”的游戏,这个游戏孩子已经不陌生,主要是感知乐曲的旋律与节奏;其次以“木头人”去找好朋友结伴同行为话题,做找朋友的游戏,这个环节有一个跟节奏换朋友的活动,这是一个难点,以“上车往里去”来让幼儿感知按顺时针方向走;接着是与好朋友在一起玩耍,这里增加创编的成份,可以随机变换不一样的动物,幼儿随音乐做模仿动作。最后与好朋友一起双手搭肩跟着歌曲“坐”上火车去旅行。
活动反思:
本课以“木头人”去旅行为主线,整个活动以音乐游戏贯穿始终,各环节衔接自然。“木头人”找好朋友游戏是一个难点,这个环节有一个跟节奏换朋友的活动,于是以“上车往里去”来让幼儿感知按顺时针方向走,幼儿很容易掌握;在随着不同的乐曲节奏变换不同的游戏内容时,变化出不一样的队形也是一个难点,这一环节通过“走”、“转”“跑”“笑”的形象的语言,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很快就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在“木头人与好朋友玩耍”的环节,根据音乐旋律的快慢让幼儿自由创编喜欢的小动物模仿动作,形象生动,充分自主地进行游戏活动,极大的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活动过程中,老师与孩子们一起游戏,有效互动,既是组织者又是参加者。幼儿自始至终都十分投入,玩得非常快乐,对音乐游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活动后大多数幼儿能够区分这三个字音,只有部分幼儿不能够区分,还需要进一步在游戏中多多联系。幼儿灵活应变能力较强,但由于孩子们天性活泼好动,所以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在以后活动中要加强进步。这节活动幼儿始终处于愉快的气氛中,所以能将活动兴趣一直延续到活动结束。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kouhaodaquan/656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