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口号大全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现状和方向论文大全(17篇)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现状和方向论文大全(17篇)



通过研究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不同类型文章的结构和语言运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现状和方向论文

摘要:园林景观设计不可避免地会改变原有自然生态,需要合理的设计施工,否则会对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降低生活适宜度。介绍了生态修复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原理的应用,阐述了生态修复相关技术,分析了生态修复和园林景观设计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为园林生态的合理修复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园林景观;生态修复;植物配置。

0引言。

园林景观作为生态环境绿化的组成部分,一方面装点了自然风景,另一方面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但是在园林建设的过程中,人为的施工设计不可避免地会改变原有的自然生态,如果不进行合理的设计施工将会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对于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降低生活适宜度。在工程建设中需要大量使用钢筋水泥混凝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生活环境的适宜度和绿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越来越多宜居自然的排名将绿化作为重要衡量指标,而园林绿化并不能让生态环境得到修复。园林景观不能盲目建设,需要通过科学的生态学理论,采取合适的生态修复技术让生态系统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1自然生态修复。

1.1生态修复内涵。

一个完整的生态环境不仅具有抗损坏能力,还具有损坏之后的自我修复能力,自我修复是建立在一定程度损坏的基础上的,如果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将会丧失自我修复能力。生态修复的本质并不是人为的强制性改变,而是利用生态环境自身的恢复能力,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原貌或者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这其中当然少不了人的辅助作用,这种辅佐作用可以加快生态环境的修复进程。生态环境修复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第1方面是实现生态系统的地表基底稳定,基底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得以演替和发展的重要保证。第2个方面是恢复植被和土壤,植被作为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重要部分,尤其是在自然的生态环境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而肥沃的土壤可以帮助植被更好地生长。第3个方面是增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少决定着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高低和自我维持能力的强弱[1]。第4个方面是减少环境的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再次破坏,通过一些控制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园林景观作为绿化的一大作用就是装点风景,因此在进行园林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生态系统恢复问题,也要兼顾园林的视觉和美学艺术,这样可以带给人赏心悦目的观感。

1.2生态修复技术。

对于被破坏的自然生态,修复不是简单地种植一些花草,而是需要运用生态学应用领域的技术对退化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重建,不仅如此,在构建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时候还需要对整个生态系统进行优化配置,通过这些措施对生态系统的整体进行调节控制;另外物种与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与维持也是构建过程中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是园林生态系统恢复最重要的实施步骤。与此相关的技术虽然形式各异,但是都离不开“恢复和发展”的本质内涵,还包括生态工程设计与实施、环境规划与景观生态规划[2]。典型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优化等在原理上都是让受到干扰或者损害的系统恢复后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2自然生态修复基本原理。

2.1生态修复基本原理运用。

园林绿化通过人工方式实现,实际上就是通过人工的方式再造第二自然环境,但是自然环境的重造不能只是简单地种几棵绿化植物,而是要运用生态学的诸多原理,考虑生态系统的各方面因素,利用生态学的技术进行精心设计和实施。生态系统的恢复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运用诸多原理实现,这些原理对于园林景观的设计施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主要包括限制因子原理、生态系统的结构理论、生态适宜性原理、生态位理论、群落演替理论、生物多样性原理和斑块-廊道-基底理论等。

2.2生态修复基本原理的要求。

在生态修复过程中所运用的基本原理对于园林景观的设计都有着特定的要求,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尽可能的满足这些要求,才能使得生态系统向着良性发展的方向进行,最终实现生态系统的恢复。生态系统恢复中不得不考虑的是限制因子要求,限制因子要求起到了决定作用。生态系统的结构理论要求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物种结构能充分利用时空资源,这样的结构可以使生态系统具备自我维持能力和抵抗破坏能力,一旦生态系统建立起强大的自我维持和修复能力,将会减少人工维护的频率,节省许多劳动成本[3]。生态适宜性原理对于园林景观设计的要求是多使用当地的植物种类,同时对植物的生长特性和所需的环境条件进行分析,了解这些情况之后再进行园林景观的种植设计。生态位理论可以合理安排种植植被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与尺度,使得植被处于最佳的生长空间。依据群落演替理论,园林绿化这种人工的环境恢复办法,如果实施得当,可以缩短生态系统的恢复时间。然而这种群落演替理论适用的范围必须建立在生态破坏在一定可承受的范围内,当面临生态环境遭到极其严重的破坏时则无法进行现实意义的指导,而且这种生态恢复是极其困难的[4]。增大物种多样性,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可以形成生态环境抵抗外来的多种风险;另外在绿化中,许多地方的面积较小且分散,对于空间的利用是一大考验,斑块-廊道-基底理论在指导景观层次规划,考虑生态环境破碎化的场地中,可以让景观设计更合理利用空间。

3生态修复与风景园林。

生态系统的恢复相比较自然生态系统,有了人的活动因素存在,构成了一种动态复杂的生态系统,这种生态系统中既有自然的因素又有人工的因素,它们共同构成了规模庞大的生态系统。园林景观作为自然绿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平衡、保持水土和美化景观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园林景观中经常出现乔灌木以及藤草植物,这些植物之所以成为园林景观常见的植物选择,是因为它们可以合理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在整个群落中形成复合层次的搭配,且错落有致的景观搭配可以给人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

3.1施工建设对生态的影响。

近几年建筑行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比逐渐加大,尤其是工程建设的大量实施对环境影响很大。目前工程建设中,经常出现人工弃土,裸露土地,改变土表径流,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产生了大量泥沙和生活垃圾造成河道淤积,阻塞排水管道,严重的情况下造成水土资源破坏。

3.2园林设计中植被的搭配。

园林设计过程中,应根据所处生态环境的特点选择植物。生态环境与其他生态系统相比,植被较少,需要的植物应该具备保持水土的功能,一般选择根系发达的植物。工地上生产相对集中,粉尘污染多,需要植物具备抗污吸尘的功能,而且土壤较为贫瘠,需要摘种的植物能够耐贫瘠,易存活[5]。园林植物管理不像农田那样可以打药除虫,因此选择植物需要抗病虫害,同时需要能够进行粗放型管理。植物的选择在考虑生态环境问题的同时,还需要考虑植物的美观性,这样可以增加景观的美化,从而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让人生活其中能够精神愉悦。

3.3园林工程和生态修复。

园林景观的建设工程需要与植物的种植结合起来进行,统筹规划。园林建设工程包含土方工程、给排水工程、水景工程和园路工程等,工程建设过程中可以利用园林植物的防护作用实现受损生态环境的修复。

3.3.1园林排水工程。园林排水主要依靠园林表面和沟渠的建设,一般来讲明渠排水是园林排水的主要方式,建设过程中可以结合园林的道路、地形做成浅沟式排水渠,可有效减少占地面积,同时在沟渠内种植保持水土性能好的植物,在遇到大雨排水的时候可以起到减缓径流速度及防止水流冲刷的作用。排水的另一种途径就是园林的地表层,如果不进行防冲刷设计,会造成道路故障,严重的会造成交通中断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思路可以从竖向和横向两种设计角度进行,从竖向设计角度考虑,应采用铺地植物保护坡地,防止雨水冲刷,从横向设计角度进行考虑,需要采取工程措施,设置谷坊和挡水石,并与植物搭配消减冲刷力。

3.3.2水景护坡工程。考虑观赏性的要求,园林中大多存在水域,在园林中进行人工水域的建设需要配套建成稳定的湖岸。人工水域的边缘为了防止水流冲击,需要建立驳岸和护坡。一般驳岸可以考虑使用石头或者水泥材质建设而成混凝土构件,间隙空格种草,与土工材料配合植草及绿色混凝土模块等。护坡的硬性建设必不可少,软性建设如防护林、植草和生物工程等综合措施也是有效防止河流冲击的因素。河流两岸可以种植一些深根性和浅根性树种结合的乔灌木混交林。为了提高坡面的抗蚀能力,减少径流速度,可以在坡面种植草坪,不但可以增强景观的坚固性,而且具有很好的观赏性。

3.3.3园路铺装。园林中道路的建设是人们观赏园林景观的重要载体,合理的道路设计可以增加园林对于人们的吸引力,而且道路设计可以融合艺术的美感,使得整个园林更加有趣。园林道路建设的路面,按照路面材料可以划分为整体路面、块料路面、碎料路面和简易路面等,不同材质的路面,可以设计出风格多样的园林观景道路。园林的道路设计虽然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但是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规则,首先是尽量利用原地形,以保证路基的稳定,减少土方量及水土流失量;其次是路面应有3%~8%的纵坡和1.5%~3%的横坡。采用透水沥青、透水水泥混凝土、生态透水砖和其他特殊透水材料进行生态铺装路面可以提高对水土流失的防治效果。

4结束语。

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尤其是自然规模的扩张,人口增长导致人口扩张与环境承受力之间发生了矛盾,对工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人们的生活环境,舒适度是首要考虑因素,只有依据生态修复理念和生态学的理论指导进行园林建设才可以打造舒适融洽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5]任海,彭少麟.恢复生态学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xx.77。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现状和方向论文

中华文明上下50,中国传统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在我国民族长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它凝聚了民族历史上先进思想文化、理念、意识形态等作用积淀下表象特征,以独立于世的客体形式存在。设计师若能将我国传统文化元素有效融入到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在设计风格上体现出多民族、多元化的景观特点,加强传统文化元素传递信息的效果,让园林景观彰显出民族、地域、空间、时代感,让全民深切体会到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与力量,并产生强烈的民族归属感。这样中国传统元素便可以得到有效传承,并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产生积极影响。鉴于以上原因,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景观设计之间有一种互相补充,共同进步和发展的良好关系。

作为文明古国,传统元素是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依托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与历史底蕴,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将我国传统文化有效融入现代创意中,设计师更是打破常规,依托现代钢筋铁骨的建筑材料,揉入温情脉脉的古代园林建筑风格,将一些民族传统的古典元素点缀在园林设计中,将历史的风韵与现代的文明融会贯通,更好地表达了典雅妙趣,感受时光的洗礼。与此同时,设计师在创新的包装与运用下,将现代园林朝气蓬勃、历久弥新的魅力展现给世人,达到整体之上,中府和谐的统一境界。

2.1天人合一的景观设计应用。

中国自古就有“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这种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古建筑是从中国自然环境和中国传统文化形态中自然成长发展起来的,其核心的思想就是“天人合一”的建筑居住环境。天人合一并不单指人与自然的简单对应关系,更涵盖了人类在自然环境的适应和改造的过程中,形成的相互作用、协调发展的对应关系。它所展现的是自然与精神的统一,例如,苏州园林,因势利导创造出“巧夺天工”的山水园林。在现代园林建筑设计中,世博会中国馆外形设计就结合了传统歇山式造型元素与现代设计思潮,建筑的外观俨然是一派“风吹麦浪”的动感旋律。配合室外园林景观设计,它营造了浓郁的中国风情,加入了红色的故宫城墙,老北京的胡同元素,剪纸文化及溪流等鲜明的中国元素。这种浓郁的中国风体现了自然山岳构成规律,为此,在设计中,不管以什么样的形式来建造,最终都能突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峰、峦、悬、谷、峭壁等宛如天开的自然景观,充分体现出我国传统元素的自然色彩。

2.2打造具有本土地域特色的园林景观,彰显出中国传统元素。

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充分说明了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点。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同城市逐步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习惯以及文化底蕴,而这种地域文化的特征被广泛应用到园林景观的设计中。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要充分尊重地域文化的特色,根据不同文化景观的要求,设计不同的格局,增强园林的可观赏性,促进地域文化特色的不断更新与创造。让园林景观显得更加独特,让园林景观更好地搭配实现地域性的整体景观美。

3、结语。

随着科学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我们享受到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在不断追逐越来越多的精神文明。若能在营造良好的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更好地将中国传统元素融入到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就可以将中华文化得到传承与积淀,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对进一步创新我国传统文化和促进园林景观的良好发展,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现状和方向论文

摘要:以城市园林绿化为核心,分析了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设计,提出了园林绿化景观的养护管理途径,提高城市园林绿化景观的整体效果,并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同时也为生活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凸显出城市绿化工程和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对此,要加大对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设计的重视程度,根据城市环境条件和绿化需求,制定完善的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设计方案,提高景观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并做好后期养护管理工作,保证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综合质量水平。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探究城市园林绿化的景观设计及养护管理途径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1景观设计内容。

在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中,景观设计工作要依托原有园林设计理论,融合城市建筑学、植物学、美学等相关领域的知识,需要各个学科专业人才对城市自然环境和现有景观的科学设计与规划,符合城市经济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规律。从本质上看,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就是在指定自然环境范围内,由设计人员进行区域地貌设计、植物设计、建筑设计等,并以美学角度入手,设计可供人们休憩和游玩的自然环境,要求园林绿化景观设计的可观赏性和实用性。

1.2设计重点。

1.2.1利用生态元素。在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设计中,要遵循生态平衡原则,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原有自然环境的改造和设计,以保护为基础标准,提升原有地形、生物和植物等相关生态要素利用效率,降低设计投入成本,对该区域环境进行大范围的绿化和改造,以达到生态效益和公共效益的最大化。根据这一思路,在设计实践中,以维持生态平衡为基准,到建设区域现场进行分析考察,通过实地研究,分析该建设区域的地形地貌特点和生物活动因素,寻求满足景观设计需求的自然环境生态元素,但绝不排除设计需求以外的生态元素,综合创作,完成这一生态设计作品。例如,在进行石塑设计中,将原石、地貌、植被等元素综合在一起,形成自然生态面貌,拓展设计思维和想象力,提高设计方案的塑造性与欣赏性,再通过工程技术进行写实与修饰,进而提高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设计的综合质量水平。1.2.2全景协调融合。在设计前,要了解城市历史建筑景观和文化背景,保证建筑景观完整的前提下,加入适当的设计元素,利用碑文修饰建筑景观,让游客不仅看到建筑景观,还了解到历史建筑物的文化背景,不仅保护建筑景观,达到最佳的设计规划效果,提高建筑景观利用价值,为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设计添光加彩,降低施工设计成本,提高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设计的综合质量水平。城市园林绿化景观是城市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标志,也可以反映出城市整体规划力度和人文环境,这对城市园林工程建设十分关键。

2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养护管理。

养护管理工作是园林绿化建设工程的重要内容,一些建设单位过于重视园林建设工作,而没有重视养护管理工作,降低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综合质量。在实际养护管理中,园林绿化工程养护管理时间较长,管理强度和操作力度较大,景观养护管理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金支持,整体投入资源大,建设方很容易由于无力支撑而放弃养护管理工作,弱化园林绿化景观养护管理的作用。同时,在园林景观建设中,植被成活率受很多因素影响,原始绿化面积存在一定限制,增加了园林绿化景观设计难度,使得景观设计效果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现阶段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但环保意识还不到位,园林景观会受到一些破坏,绿色植被和花草被肆意采摘,造成大量植被死亡,经济损失较大。对此,要给予园林绿化景观养护管理工作足够的重视,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第一,制定完善的养护管理制度,引进先进的养护管理技术,规范操作行为,提高养护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有序性;第二,制定完善的'养护管理计划,根据植被生长情况,综合规划,从水、病、虫、修等方面入手,确定养护管理方法和时间,提高园林绿化景观的整体环境质量水平。第三,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思想培育和专业训练,让管理人员意识到园林绿化景观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邀请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和培训,提高养护管理工作质量,保证园林绿化景观的建设效果。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设计过程中,要明确景观设计内容,从生态元素和全景融合等方面入手,提高生态资源的利用率,提高景观设计的综合水平。并加强园林绿化景观养护管理工作,制定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案,提高人员素质,进而达到城市园林绿化景观养护管理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2]王亚军.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理论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xx。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

当前园林景观设计,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园林景观设计的服务功能,不断满足人们对于园林景观的实质性要求,不仅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场所,而且也是人们精神的栖息地,在这里可以放下城市的快节奏生活,达到全身心的放松。而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也是极其注重这方面的特质,不断改善人的居住环境,将人摆在重要的地位和位置。

2.2重视生态化原则。

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注重保持园林景观设计的原生态性,注重对地域性景观要素的保护。这需要结合当地的地域特点及地理特色,针对性地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研究与解读,找出最合理的`方案。与自然高度结合,保持自然最原生态的面貌。对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而言,对保护自然,回归自然,注重身心和谐发展的现代人有重要的意义。

2.3凸出地域文化特色。

中国地大物博,地域上南北、东西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对于我们园林景观设计是一大优势,也提供了最现实、珍贵的素材,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充分挖掘出地方特色,彰显地域文化,是我国园林景观设计的特色与优势,对我国园林景观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利于形成国际影响力。

2.4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

对于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而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是现代追求的一大目标,注重原生态性,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注重人居环境的适宜性,体现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的重要理念与理性追求,这不仅与保护自然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相吻合,也从自然中寻求灵感与创造力,这符合人类世代居住的长远目标,对于城市发展意义显著。

2.5艺术与技术的高度融合。

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当代园林景观设计的人文艺术也充分彰显,艺术也与技术高度融合,体现出浓厚的现代美学特质,不仅符合最新的审美观念,艺术上的诸多构想也依托强大的高新科学技术在园林景观都得到实现,开拓了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空间,这也成为了当前园林景观设计的一大优势与特色。注重艺术性以及与技术的高度融合,设计理念更加合理、科学,设计出美的园林景观,彰显人类的创造力。

3结语。

当前,园林景观设计以全新的理念,与城市发展的水平,与人类对居住环境要求相契合。在设计上,更加符合园林的人文性关怀,这是我国提升城市综合能力、城市建设水平的一大表现,对于人类长远的居住要求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设计上注重挖掘地域特色、以人为本,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体现现代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更能彰显园林景观设计凸显时代特色,体现人类科技水平和人的创造力。我国当前的园林景观设计要迎合这一理念,不断创新,设计出体现中国城市发展特色的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3]李忠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景观设计[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现状和方向论文

摘要:我国小区景观在经过多年实践设计后,已经总结出了很多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就对我国传统园林在现代小区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国传统园林;现代居住小区;景观设计。

1我国小区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1.1景观设计重形式、轻功能。

在“功能第一”的原则上,我国很多的园林景观设计者都没有充分考虑到。目前,很多小区的园林设计都把重点放在了外在景观上,而很少考虑到居民对于停车、活动、休闲的需要。这就造成了园林的景观虽然非常迷人,但是“功能”并不齐全。

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上,为了能够达到促销的目的,有些小区开始追求标新立异,疯狂烧钱,创建出大量的壮观场景。虽然显得非常大气,但是无形间购房者的房贷支出、物业管理费却增大了。

1.3景观设计重人工、轻自然。

对于周围环境与小区景观设计之间的联系,设计者往往由于注重小区的建筑密度和容积率而并没有充分考虑到。这就导致了一些外来的植物景观被带进园林,从而造成了例如水系、山体这些难得的自然景观被推平、改造。使得原有的天然石块、涓涓细流被移走。这样一来,自然面貌就被“人造天堂”给生生的破坏。

1.4景观设计重模仿、轻个性。

现在出现景观类似的园林实在是多,缺乏个性创造。景观设计终究是一门设计学科,追求不同的艺术风格、做好创新意识、给人以不同美感的享受才是根本。而抄袭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为此,在地方文化和所处环境的掌握方面,景观设计师必须要有充分的了解。对地块的分析和开发也要做到认真分析。在策划方面,要依据地块的特征来进行,这样才可以最大限度避免雷同现象的出现。对于本土文化和人的精神需求要格外重视,争取让小区建设的更像是心灵的家园,以此让业主满意。

2.1设计理念的生态性发展。

进入21世纪,住宅景观设计将进入人性化、生态化的时代。在理念上追求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生态平衡。因此,追求进园闻香、出门观景的生态环境要比建设大片中央绿地更加重要。能够在建设林园的过程中多创造出一些自然景观。体现出林中可游、水溪可亲的自然之美,才是园林设计的最高境界。

2.2设计主题的多样化追求。

不同的小区景观要根据不同的居民嗜好、地理位置以及居住文化来设计,这也就出现了对小区风格多样化的需求。而要满足小区景观设计多样性的要求,就必须要让环境景观的艺术性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2.3景观文脉的延续性营造。

小区景观的设计要根据自然环境的特点来进行设计,并以此营造出一种文化气氛。对该地域的历史文化要进行充分挖掘和发扬。同时为了能够让人居住在具有文化品味的小区环境下,设计者要力争创造出具有多元性、连续性以及丰富性的环境文化。所以如果想建设好小区的景观特色,重视居住环境景观文脉的延续性非常重要。

日本、欧洲园林的设计理念受中国的影响很深,因此,中国也享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美誉。这种影响力自从17世纪以来就没有消退过,而且一直影响到今天。如今,已经呈现多个流派,它们个个技艺精深。但无论怎么发展,民族的文化背景和居住习惯不能脱离,而且还要继续发扬光大。

3.1传统造林材料的运用。

石头、黛瓦、青砖以及粉墙等是中国传统园林建造常用的材料。对这些材料赋予新的使用手法在使用传统造园材料时应注意,而且最好把新材料也融合进来,以此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例如不锈钢和瓦片的搭配,就能形成视觉上――坚硬与柔和、厚重和轻盈的强烈反差。

3.2传统林园意境的营造。

传统林园的内涵部分,最为重要的内容就是意境气氛的营造。同时这也是现代中国小区景观风格所想要表达。其实我国的古人就十分看重意境,诗画同样表达的就是这种境界。因此,空间、小品、视线以及水体等所有传统园林的表现手法都是为了能够营造出意境的气氛。所以,现在在我国的小区景观设计中,不光是要建造舒适的环境,更要尊重传统观念,营造出一种意境的气氛。

4结语。

中国传统园林的精髓在如今的小区景观设计中仍有着非常旺盛的生命力,可以说借鉴传统园林的理念是发展小区景观建设的关键。因此,小区景观设计师应该结合传统园林的精髓和现代科技理念,打造出更多富有美感和带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小区景观。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现状和方向论文

园林景观建设,呈现现代园林的活力及生机,是设计现代园林景观的一个重要理念。而国家有关部门则应大力支持现代园林景观建设,结合气候特征、地域文化特征以及自然风貌等差异,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园林环境。

我国现代园林景观建设的时间并不长,通过了几十年的创新推广以及园林设计者的努力后,才取得了飞速发展,特别是在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方面,已经逐渐向世界先进水平靠拢。

(1)富有个性化特色的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作品的出现。我国部分城市为了实现城市设计的整体要求,结合世界,通过科学的景观设计,反映整个城市的历史内涵及文化底蕴,进一步健全现代园林绿地系统,并创造出质量高、环境好、指标先进的园林绿化作品、游乐设施以及景观雕塑等。此外,在园林系统绿地的规划方面,已经逐渐形成带状绿地、块状绿地以及混合型绿地等空间布局模式,从而全面展示该城市的乡土风情,并逐渐提高该城市的品味[1]。

(2)现代园林设计已和生态环境相结合。我国部分城市非常注重可持续性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遵循生态优先的发展原则,合理进行园林景观规划,以此确保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的均衡发展。

(3)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较为盲目。中国现代园林景观的迅猛发展,使得园林景观设计的抄袭问题及盲目跟风问题日益严重,已有的园林景观建筑无法满足公众对于现代园林景观的实际欣赏要求。加之园林景观建筑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建筑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盲目复制已存的园林景观,并未结合该地实际情况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这在增加园林景观建设费用的同时,还降低了该园林景观建筑的实际效用[2]。

2.1坚持生态化发展原则。

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规划切不可随意改变该地生态系统,应结合该地生态环境进行科学化改造。中国在发展过程中,遵循的的是可持续性发展原则,这也就要求在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要坚持生态化发展的基本原则。即园林景观建筑在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的基础上,还要实现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平衡。笔者建议从下述三个方面入手,高度关注现代园林景观的生态化设计。

(1)硬质景观应注重质量设计。

(2)充分运用成熟的新材料及新技术,运用先进的性思想及新观念,进行生态景观设计。

(3)注重自然生态系统和园林景观的结合。

2.2注重园林景观的多样化设计。

人们对于现代园林景观的独特性及差异性要求正逐渐提高。这就要求在今后的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应坚持多样化设计发展原则,在凸显自身特色的同时,还应注重设计的多元化。

2.3注重竖向设计。

在合理平面规划的同时,还应强调竖向设计。因为现代园林景观既要有文化内涵、艺术感,还要有诗情画意。高品位的园林景观建筑,能够陶冶青少年的情操,让人们在上班期间放松心情,还能够让老年人更好地享受生活。所以,笔者建议加强园林景观的竖向设计。且竖向设计还能够满足人和园林环境的情境交融,实现园林建筑和环境的整体协调。此外,在竖向设计的过程中,还应充分考虑到居住区的规模大小和设计布局模式等,全面提高现代园林景观的品质,将竖向设计与其他园林要素相结合,加强造景效果,满足文化内涵及实用功能的实际需求,并丰富娱乐活动等。

2.4注重地域性设计特点。

在设计园林景观的过程中,首先应满足园林景观的基本要求,然后融合该地地域特色,创造出独特、且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园林景观建筑。我国各个地区均有自身的地域特征,每个地方的现代园林景观应充满地域风格,并有所创新,还要充分利用该地资源,降低物力成本及人力成本。

3、结语。

通过对中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笔者建议在对现代园林景观进行设计规划的过程中,应结合用户具体使用情况,在满足用户舒适度要求的基础上,还结合当地地形地貌及风土风情,采取新理念及新技术,加强园林景观的现代化建设。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现状和方向论文

摘要:儒家文化流转至今,它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不论是对人的处世之道,还是国家的治国之道,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家文化渗透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也不例外。景观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学科,涉及了不同领域的知识,在当前这个全新的发展形势下,儒家文化思想并没有消失于园林设计中。目前,我国很多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不仅融合了现代文明思想,而且也融合了儒家文化思想。

关键词:儒家文化论文。

园林景观历经了长时间的发展,儒家文化思想始终贯穿于整个设计中,即使在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依然没有消亡。目前,我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理念虽然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是儒家文化始终渗透其中,例如,著名的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就体现了儒家文化的和谐思想。从儒家文化思想的角度来看园林建设结构,可以从审美本质、功能以及形态3个角度进行分析。我国古代园林设计处处蕴含着儒家文化,到目前为止,现代社会文明越来越发达,园林景观设计也凸显了这点,但依然融合了儒家文化精神,使社会文明与儒家文化充分融合于建筑风格中,使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获得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通过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进行系统的分析可以发现,其审美本质可以用2个词语表达,一是“比德”,二是“悦心”,从某种角度而言,其是传统儒家文化思想的一种特殊表现方式。从古至今,在儒家文化的思想体系中,主要的审美基础是道德,人格伦理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理念,这在大自然中得到了很好地彰显。特别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赋予自然植物人的精神,是对人格魅力的一种认可[1]。例如,在现代园林中经常见到梅、兰、竹、菊这4种植物,被称为植物4大“君子”,从设计中可以看出,不论在形式或是底蕴,都蕴含着道德的本质。这几种植物的精神可以从历史众多的文人笔下看到道德精神的存在,如陈毅对于竹子坚韧的品质进行了歌颂,原诗句为“大雪压青松、青松挺又直”。从这就可以看出,现代园林的设计利用了象征手法。同时,园林景观设计满足了观赏者全方面的需求,更是让观赏者达到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享受,获得一个悦心的认知,而这也充分体现出了儒家文化思想。

从审美功能的角度来看,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要求达到成于乐而游于艺的高度,这就充分体现出了传统儒家文化思想。儒家成德思想理念除了体现于园林景观的审美上,还体现于其审美功能上。园林景观具有很大的乐趣,不仅可以体现于精神中,还可以体现于园林功能中,以感性的视角来看,孔子用“兴、观、群、怨”4个词语进行总结。其中“兴”主要是表达人们内心对园林景观的感触,“观”主要是表达人们对景观的欣赏,“群”主要是表达人们表现出来的感情,“怨”主要是一种与群相反的情感[2]。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讲究的是一种美的意境,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主要是让整体的设计给人一种朴素简约、随形就势、轻巧淡雅等感觉。例如,在山顶上设计而成的小亭,它本身是给人提供赏景、休息的一个地方,但是人们从低处仰视小亭时,可以感受到一种凌空欲飞之势,观赏这座小亭可以唤起人的某种感情,而人的情感可以对一个人的行为产生很大影响,这就产生了社会作用。从这就可以看出,孔子对于艺术功能的论述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规律是相似的,因此,儒家文化思想深深额蕴含于现代园林景观的意境中。

从审美形态的角度来看,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充分显示出了“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理念,这也是传统儒家文化思想的一个体现。正是结合了儒家文化思想,现代园林景观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设计特点,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2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人和:人和是孔子的一个重要思想理念,主要是指人和自然是一个相互影响的关系;第二,乐和:主要是指柔和婉转的一种审美乐趣。将这2方面的内容结合起来即为中和,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中庸之道,这是孔子提倡的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当前我国现代园林景观与古代建筑风格发生了较大变化,慢慢融合了一些现代文明思想,但是整体上依然给人一种含蓄婉转的感觉,并没有脱离儒家文化倡导的艺术理念。

4结语。

我国园林景观设计一直以来都受儒家文化思想的影响,现代园林景观虽然融合了一定的现代文明思想,但也渗透了儒家文化,不同文化的结合使得园林景观更加具有文化内涵,进一步提高了园林景观价值。从当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情况来看,儒家文化思想主要是体现于其审美本质、审美功能以及审美形态3个方面,使得园林景观给人一种独具特色的意境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洁,李志民.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基因[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10)。

2王平格.色彩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绿色科技,20xx(13)。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现状和方向论文

摘要:本文对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进行了解析,园林景观设计要与当地环境相协调,要体现地域特色,因此在设计中要融入地域文化。园林景观设计要以地域文化为素材,并进一步继承发展地域文化。园林景观设计在表现地域文化时要遵循独特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对地域文化的解析包括文化元素解析、文化特色抽象事物解析、历史场景解析。

地域文化是指受地理环境和人文特征影响,并随着它们的发展变化而逐渐形成固定的文化。这种文化的特征是独树一帜、历史悠久。园林景观设计是指运用园林和工程的技术方法,结合区域的地形、植被、建筑等进行计划性、人为的改造。使城市景观设计趋于合理,园林景观能保护生态环境,有观赏价值,又能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服务。地域文化与园林景观有紧密的联系,地域文化为园林景观设计提供素材,园林景观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只有在园林景观中融入地域文化,才能使其具有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地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

园林景观设计包括人文艺术和自然环境,这二者在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特色。地域文化为园林景观设计提供独具特色的素材,地域的变化也会影响着园林景观的设计,使其呈现地域特色。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可以对地域文化进行筛选和挖掘,从中寻找设计灵感,再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和自然地理现象,使园林景观呈现地域文化的魅力,独树一帜。

好的园林景观在设计时,应该结合现代文明挖掘吸收传统地域文化中的精华,从而使园林景观极富张力,既有时代特点又有历史韵味。游客在观赏过程中,既能体会到独特的地域文化,又能体会到当地历史的发展、人们的智慧、文化思想和生产生活方式。

2地域文化在园林设计中所体现的意义。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很多城市盲目追求现代化,而忽视了自身地域特色,出现了“千城一面”的现象。园林景观是一个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设计时要突出地域文化,使其变得灵动、绚丽。现代文明、外来文化的不断发展,给传统地域文化带来了严重的冲击,不利于先人精神文明和智慧结晶的传承和发展。因此要把传统地域文化融合到现代的园林景观中,使传统文化焕发生机与活力,实现传承和发展。也能使园林景观具有历史感、时代感和创新感,丰富了其内涵,提高了其艺术价值,因此园林设计体现地域文化既是建设特色城市的要求,也是传承发展地域文化的必然选择。

3.1独特性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要体现地域特色,就要对地域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在景观设计中体现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这样才能丰富园林景观的文化内涵,使其营造出地域性的文化氛围。

3.2整体性原则。

文化的形成与当地的环境有密切联系,地域环境主要包括当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它们构成一个整体,密不可分。园林景观的设计要遵循整体性原则,要融入当地环境中,呈现协调性、一致性。

3.3可持续发展原则。

园林景观的设计在充分利用当地各种资源,体现地域文化的同时,不能破坏当地的自然环境、生态资源,且要与当地自然、人文环境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园林设计要从全局出发,要合理规划利用当地的生态资源,保护当地的生态系统。注重对当地历史遗迹的保护和开发,使历史文化在园林景观中得以继承和发展。

4.1文化元素解析。

不同地域的文化元素具有自身特色,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能使其呈现独特性。但地域文化元素种类形式丰富,不能毫无选择的堆砌在一个园林景观上。而是要认真挑选、规划,使其与园林景观充分结合,相得益彰,既能呈现传统地域文化,又能提高园林景观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地域文化元素整体或一部分直接设计在园林景观中,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椰树是海南具有代表性的植物,被广泛应用于海南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呈现出浓厚的南国风情。眉山是历史文化名人苏轼的故里,这里的园林景观处处都有苏轼的诗词,体现了当地浓厚的文化底蕴。

4.2文化特色抽象事物解析。

除了把地域文化因素直接设计到园林景观中,也可以把这些文化因素进行抽象、简单化的加工,在园林景观中只保留其抽象轮廓、视觉形体等。这种园林景观设计使其既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又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艺术特色。如秦皇岛奥体公园中的海鸥雕塑,并没有详细刻画海鸥,只是用抽象的手法、流畅的线条勾画了海鸥的大致形体。流畅的线条、简单的造型、展开的翅膀在展现海鸥这一秦皇岛海滨城市特有的事物之外,雕塑本身也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这种手法既使雕塑发挥了标识秦皇岛海滨城市的作用,又给人带来审美享受。

4.3历史场景解析。

当地的历史也是一种地域文化,因此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也应该融入历史元素、历史场景。历史元素包括地域性的历史事件、人物、场景,园林景观通过雕刻、绘画等艺术形式表现出来,使观赏者者联想到具体的历史情境,在感悟历史的同时,也会体会到园林景观深刻的文化内涵、浓厚的地域特色。如黑龙江的尚志公园、王府井大街的雕塑等,都是在景观的地面、墙上、木桩等地方展现历史场景。这些历史场景的融入设计,使园林景观具有特殊性,甚至成为获得当地人历史文化认同,吸引游客的点睛之笔。

5结束语。

园林景观与地域文化不可分割,园林景观设计中对地域文化的解析,既能增强园林景观的内涵和艺术价值,使其具有独特性,从整体上提高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又促进传统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可以直接保留完整、典型、历史文化价值高的建筑。也可以抽取典型元素符号,用现代手法把它们融入到园林景观中,使园林景观既有观赏价值、艺术特色,又展现出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

参考文献。

[4]杭慧.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应用[j].工程技术:引文版,20xx(7):316.

作者:吴富荣单位:厦门贝臻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论文

五千年的历史铸就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文化中有许多优秀的具有民族特点的元素可以用于园林景观的设计。在现代的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加入传统文化的元素,不仅是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可以使这些园林景观的设计散发出独特的韵味。本文将主要介绍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以及发展现状,并针对二者的关系和应用情况进行分析。

园林景观在我国应用的十分广泛,早在封建社会我国就有许多优秀的园林设计作品,如圆明园以及苏州园林等。而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应用就更加广泛,对于现在的城市空间而言,园林景观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并且代表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在城市的公共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虽然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一些国外思想和文化的流入影响到了园林景观的设计,但是我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可以使得现代的景观设计更加具有独特的风格。

文化是指人对社会自然等认识时所产生的一种价值观,也是指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而产生的一种生活和精神的享受,也是为了获得财富而使用的一种方式方法,同样也指为了将自身与社会自然间的关系发展的更和谐而创造的法律法规。此外,文化也被认为是一种爱国思想和民族情怀的表述。中国文化在东方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经过悠久的历史沉淀,具有形式多样和内涵丰富的特点,对于我国的发展而言是一笔非常重要的财富,对于景观园林的设计而言是一个巨大的艺术宝库。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在这几千年的历史中所形成的智慧结晶,并以儒家文化作为基础,同时包含着其他种类的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具有不同的题材,涉及不同的领域,主要包含着戏剧、八卦、服饰等等。此外,中国传统文化也具有很大的兼容性,并且仍在不断地发展,时时的吸收着现代一些文化因素,比如奥运会、航天等等。因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它是一种民族精神的展现,是我国思想精神的传承,更是我国品格的重要代表。

园林景观设计是在我国传统园林的概念上,把其它多个方面的知识如文学、美学以及建筑学等结合起来,对一些自然环境进行有规划的改造,并且在改造的过程中运用一些工程技术的手段,加入于园林艺术的元素,使得建筑物的装饰和周围地形的改造更具有美感和舒适感,使得人们处于其中获得精神的享受。园林景观的设计可以具备日常使用的功能和欣赏的价值,也可以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现在的园林景观设计业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了较为鲜明的行业特点,展现了我国建筑业的显著进步。现在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可以帮助人们建立良好的生活环境,改善居住的自然状况,并促进城市的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国外多种文化元素涌入到我国,国人的视角也不再局限于国内,而是逐步的向国际看齐。因而在多元素因素影响的社会中,各个行业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设计作为一种受到时代因素冲击较大的行业,必须紧跟社会的发展,抓住世人眼球,才能保持行业的先进性。拥有独特的个性已经是目前设计行业发展的趋势,而对于园林景观设计而言也是不能例外的。园林景观的设计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而在园林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一种设计的习惯。中国传统文化覆盖面广,可以借鉴的元素多,所以一直以来备受设计者的喜爱。但是有近些年来由于受到外界文化的冲击,一些设计者盲目的追求国际潮流,摒弃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使得一些设计缺乏特色,没有民族的精髓,只是一味的对外国设计进行模仿,缺乏应有的特色;也有很多的设计者为了追求更好的创作方法,出国深造,学习了国外的先进的设计方法,但是却缺乏灵活的运用,没有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和民众的基本需要,从而制约了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虽然已经有部分设计者想到要在设计中加入中国文化的传统元素,但是却没有相应的合适方法,使得其设计作品中国元素的运用稍显突兀,没有灵魂和精神。因而,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应用到园林景观的设计中,使用合适的方法将二者进行结合,设计出符合当今时代特征的优秀作品,并促进园林景观设计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数千年来中华儿女的思想载体,他将自然、哲学以及人文元素进行结合,并兼容了道家、佛家等各个学派的观念和思维,充分的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以及思想境界。比如像一些寺庙、牌坊以及亭台楼阁等优秀的建筑作品就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园林景观的设计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悠久,并且古人往往在园林设计中加入自己的哲学思想,融入自身的精神情怀。古人的智慧是无穷的,他们巧妙的设计了许多闻名于世的园林景观,将“天人合一”的思想展现的淋漓精致。这些园林所体现和营造的意境与现在园景观设计中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及适宜人类居住的思想和意境不谋而合,其特别的创造手法和巧夺天工的工艺非常值得当代设计者进行学习和借鉴。中国的设计者在进行创作时应当继续采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继承和发扬其精髓,并根据时代的发展潮流,并结合先进技术,创造出为世界所惊艳的作品。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广大的劳动人民利用自身的智慧创造了很多的优秀艺术文化如绘画、汉字以及各种传统图案等,这些传统文化的元素被匠人们用到了园林景观的设计之中,从秀丽精巧的南方私家园林到恢宏大气的北方皇家园林无不显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现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精神需求的提高,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景观设计的结合也愈来愈多,在进行景观设计中,很多传统文化的元素都得到了应用。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具有深远的内涵,并且有很好的造型感,被设计者广泛的运用于园林景观的设计之中。在亭台楼阁上装饰书写精美的匾额,来显示其名称或者是主人情操修养,或者是在景观石、石壁上做一些石刻来抒发一种审美的感受和情怀。这样以来,使得园林和景观具有一种诗意,人们置于其中可以感受出诗的美感。比如在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中就加入了传统的篆书的元素,表达无数国人的世博梦。

(2)“天人合一”理念的应用。

“天人合一”来自于我国的道家学派的主要思想,它表达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境,与现在国家所提倡的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具有相近的意义。在我国的古代的.园林设计中,非常提倡自然,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而现在的园景观设计主要倡导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回到自然,感受自然,这说明现代园景观设计与传统的设计之间具有相近之处,因此现代的设计可以借鉴过去的设计方法和技巧,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应用其中,体现天人合一的基本思想,顺应自然发展的基本规律,促进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在进行构思以及材料运用等方面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保证设计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使得设计出来的作品具有自然的美感,实现人与自然间的和谐发展。

(3)民族风俗的应用。

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多民族国家,除了具有中华民族的共同特性外,各个民族也都有自身的文化风俗特点。认识一个民族最基本的方式就是了解他们的民族风俗习惯,即便现在园林景观设计已经逐步地现代化发展,但是民族元素仍是不能放弃的,它是一个民族的代表,体现了一个民族的发展状况,是民族里根深蒂固的精神命脉,因此在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应该加入这些传统的民族文化,实现民族精神的进一步发扬和传承。比如梅、兰竹、菊在古代代表了一种君子之风,所以在设计中加入这些元素,可以提高设计作品精神意境,展现出一种君子之风。又比如桃树,古代的人们认为它可以起到驱邪避灾的作用,在现代设计中加入该元素,可以展现出一种民俗的传承,使人们深感亲切。

(4)传统绘画艺术的应用。

绘画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非常讲究一种意境上的布局和构图,这和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布局具有相同之处。因而在进行园林景观的设计时可以加入一些绘画的技巧,例如高山上种植松树,水中放置莲花等。这些元素的使用可以使得画面具有寓意,更加显现出和谐统一的意境。比如在苏州博物馆的设计中就加入了假山的元素,使得整个设计呈现处于一种画面的美感。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儿女数千年来智慧的结晶,在现代的园林设计中加入中华传统文化的元素,能够实现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和进一步的发展传播,也能够增强人们对于该园林设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现如今社会经济发展迅猛,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一定的满足,因而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的愉悦,在园林设计中加入更多的中国传统因素,可以使得人们获得精神的享受,进一步的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

[1]徐红哲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5.

[2]邢树堂.中国传统文化造景元素在主题园区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3.

[3]袁媛.中国传统造园中汉字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运用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4.

[6]王露洋.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城市公园景观中的表达[d].安徽农业大学,2012.

[7]张艳.中国传统元素在滇怡苑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林业大学,2010.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现状和方向论文

园林景观建设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至今,人们对园林景观的需求一直在不断提高,良好的园林景观设计,不仅能使人们享受自然、放松心情,还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虽然在不断进步,但是在其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促进我国园林景观设计水平的不断提升,同时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我国部分城市把生态环境问题列为城市发展的第一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视,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上体现很明显,通过科学的园林景观规划和设计,将园林景观与生态环境有机结合,从而促进城市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同发展。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一些城市将管理和创新结合的较好,通过仔细分析本地的历史文化、城市发展、自然风景等实际情况,对园林景观设计理念不断改进、完善,逐步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科学的园林景观设计理念,同时,促使环境规划更好的实现。

我国目前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盲目的拿来主义,很多园林景观大同小异,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不考虑城市自身的历史文化、发展特点以及当地气候等因素,不仅增大园林景观建设成本和后期维护难度,还不能满足当地城市的实际需求,失去园林景观应有的作用。

(二)园林景观缺乏个性。

部门城市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为了追求更快的建造速度、更高的经济效益,将园林景观批量化生产,并制定统一的标准,使园林建设像工厂的定型开发,如此标准化批量生产是导致很多景观“千城一面”的重要原因。园林景观设计属于艺术的一种体现,硬性将其标准化,会严重损害其应有的艺术特色和个性化特征。

(三)选择的植物品种不合理。

一些城市在进行园林规划时,对植物的地域性和多样性考虑不周,或者在园林里种植上百的树木,价值昂贵,虽然增加了数量,但是没有考虑到周围环境和土壤情况,忽视植物生长的实际条件,使园林景观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一些城市往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园林景观建设,忽视了完工后对园林景观的日常维护工作,因日常管理不到位,园林景观很快就会失去活力,许多植被会在短期内枯萎,甚至死亡,使园林景观成为“一次性”工程。

(一)园林景观生态与城市本身生态的完美结合。

园林景观已成为城市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园林景观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否可以实现,与城市本身的生态环境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要结合城市自身生态发展的需求,使园林景观生态和城市本身的生态系统完美结合,这样,园林景观设计能使城市变得更加美丽、迷人,有利于树立新的城市形象,一定程度上带动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另外,为了满足人们对高生活质量的要求,应尽可能的多设计一些开放式的绿地,使人们可以充分感受到自然的气息,而且还能在忙碌的现代化生活中放松心情。

随着人们思想觉悟的提升,人们开始注重节能型城市的建设,通过引进先进的工艺手段、高科技材料,来降低城市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几率,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工作人员要充分考虑城市长期发展的规划目标,确保园林景观设计可以和现代城市发展需求相适应,使得城市将来的生态效益与景观效益保持一致。

园林景观设计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提高人们生活环境的质量,因此,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充分考慮周围居民的实际需求,设计者可以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运用心理学、行为学、美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不仅使园林景观和环境较好的融合,更要使人们可以充分感受到景观的`别致、美好,使他们心情愉悦,全面提升现代城市的科学性、生态性以及艺术性,促进现代化城市的综合发展。

(四)向着多学科、高综合性方向发展。

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会应用到建筑学、规划学、美学、生态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知识,具有很高的综合性,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不仅要进行理性的分析、判断,更要调动感性的一面,解决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这就要求园林景观设计者要加强和相关领域专业人才的沟通,不断拓展自身的知识面和设计思路,综合各领域知识,促进我国园林景观设计水平的提升。未来园林景观设计必定以社会发展的要求为基准,集合众多学科领域的先进知识理论,并体现生态与艺术的特点,实现我国园林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五)遵循生物多样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

在园林景观设计上,要优先考虑生态环境因素,以本地物种为主,在选择多样化物种时,要注意他们之间相互搭配的科学性、艺术性,让乔、灌、草三者有效的结合,促进植物之间的和谐生长,在满足设计者要求的同时,最大程度的为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现状和方向论文

近年来,地域文化发展迅速兴起,成为现代不同城市发展的重要符号与标志,对于提高区域影响力具有巨大作用。选择有效的地域文化传播载体,对于提高地域文化的发展水平极为重要,因此,园林景观即成为当前地域文化发展大环境下的文化传播最佳选择。做好园林景观设计不容忽视,需要其对地域文化进行深度解析,将地域文化的特点及时展现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进而为地域文化发展指明方向。

1地域文化和园林景观的简述。

地域文化泛指2个不同的概念,首先是以地理区域划分的历史文化遗留,即称为地域文化。不同地理区域的地理文化必然有着一定的差距,基础的区分单位受到地形及地理结构与种族群落的影响。其次是秦朝时期的历史文明与艺术传承,该概念的指向性并不广泛,仅包括了秦朝时期及秦朝之前的阶段,所以概念的不同容易产生不同的理解,需要在对概念进行有效区分后,再将其应用于各个领域中。园林景观设计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利用园林工艺和技术工程等方法,将区域地形、植物种类、局部建筑进行计划性的改造,在人为手段的参与下,使城市景观的设计更加合理,也使园林景观更加具有观赏性,并且能保留其日常使用功能,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园林景观设计是以设计为主要表现手段,在综合各种因素的前提下,设计出符合生态环境,通过设计人员的创作灵感,建设出美好的人类生活环境。

园林景观设计主要是强化自然环境的艺术气息,使其勾勒出一幅自然的风光美景。早期的园林景观设计创作过于重视功能性,往往忽略了地域文化在园林景观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现阶段的园林景观设计则考虑更为全面。主要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出发,在保留原有园林景观功能的基础上,融入具有古典气息的地域文化,使园林景观设计生机盎然,提高了园林景观的灵活性,一定程度上使园林景观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均有所提升。对于区域的园林景观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延续了地域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将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提升至新的高度,进而成为物质文明社会的一颗璀璨明珠。

园林景观设计用途决定了其成为文化传递媒介的基础,园林景观的观赏性较强,是各地区游玩的最佳景区,游客的流向性强,分布较为广泛。将地域文化融入园林景观设计中,能够为地域文化的良好传播创造有利条件,同时,有效提高了地域文化的知名度,为区域的发展创造机遇,从而使地域文化的发展不再受到环境的制约,进一步促使各地方的文化通过园林景观设计而融会贯通。在此期间,园林景观设计将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对于提高地域文化的影响力与城市形象均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3.1园林景观的奇特性原则。

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均有不同的特点,需要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进行深度挖掘,使地域文化的特点能够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得以展现,从而保持园林景观的奇特性,让园林景观在投入使用后,游览的游客能够深刻体会到其中所蕴藏的寓意,进一步为地域文化的融入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2地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性原则。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即要突出地域文化的设计宗旨与主题,又要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理念有所体现。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保持地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优化园林景观设计的整体结构,使自然环境与地域文化能够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完美融合,并保障园林景观的设计方案能够在长期发展中经久不衰,打造百年工程,让城市的地域文化得以传承。地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不仅体现在地域文化方面,在园林景观的维护与管理方面,也要不断加大投入,使其能够达到预期设计的效果,进一步保障地域文化课持续发展的原则,能够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4地域文化在园林设计中所体现的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加快,我国园林景观设计的样式越来越缺少城市地域特色,各城市的园林景观也失去了其灵动、绚丽的色彩。因此,需要在城市的园林景观中植入地域文化,一方面能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另一方面还能促进特色城市的建设。

5结语。

现阶段,经济水平的发展使地域文化越发受到重视,在当前生态环境保护的大背景下,将园林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进行有效结合,成为促进区域文化发展与传承的重要举措,同时,对于生态化的保护有着重要意义。地域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融入需要以自然环境为基础,并在主体的设计结构中,着重体现人文艺术与文明艺术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使地域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能够得到良好地展现,进一步为区域的文化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宏俭.基于地域文化的景观设计[j].山西建筑.(3)。

作者:杨楠单位:大庆油田设计院。

现代城市居民区园林景观设计探讨论文

我国传统园林建造方式充分体现了古典艺术中以形写神的要求,通过多种建造方式表达对自然的感悟,并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精炼与浓缩在园林中营造出自然景观。从我国传统园林建造风格来分析,我国园林造园方式呈现出灵活多样、变化的方式,比如在园林设计中以流水、植物等元素来衬景,以山石来为主体建筑点景营造园林效果,或者通过空间的对比和先抑后扬的空间序列来制造园林景致,进而通过这些不拘一格的方式营造出园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整体效果,进而让园林设计更加具有深远韵味。由此可见,我国传统园林丰富多变的设计手法,给现代景观设计提供了许多可供借鉴的素材,进而为现代景观设计的空间处理、意境表达和景观元素搭配等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以传统园林建造过程中的空间组景为例,空间组景主要有以小见大和步移景异2大类,其中以小见大是通过在园林的有限空间内设计丰富的景观效果以此来营造大的意境,而步移景异则是通过改变园林空间的不断变化情况,合理安排景致的层次、抑扬和虚实等,进而营造出高低错落的空间感。所以传统园林这种不拘一格的建造方式让中国传统园林的组景更加具有虚实变化的特点,通过这种组景方式的重复和各类景观元素的巧妙运用和搭配,营造出极具变化色彩的园林空间。

1.2整体构造体现诗情画意的气氛。

在园林建造中体现诗情画意是我国传统园林的重要特征之一,这主要是因为传统园林的建造受到文人雅士所推崇文人精神的影响。受这一因素的影响,我国传统园林大多都具有文人气息,这类园林的主要是以山水鸟虫和花木流水为元素,通过对这些元素的合理营造和搭配,在园林的景象中体现出诗画情趣,进而带给观者无限的遐思和丰富的想象空间。同时,传统园林的建设过程中也受到山水画和田园诗歌等因素的影响,让我国传统园林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中国诗画的淡雅幽静的美感。传统园林整体构造体现诗情画意的气氛这主要源于我国传统园林设计对于自然美的.追求,通过在自然美的基础上对自然元素进行抽象、概括和总结,将自然要素与园林造园艺术的有机融合,实现了传统园林的突破,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空间环境。

1.3园林意境具有自然悠远的特点。

我国传统园林在建造过程中注重对于意境的创设,极力营造一种自然悠远的园林意境,这也是我国传统园林区别于其他园林风格的重要方面,同时受到儒家思想在园林建造过程中的影响,我国传统园林建造过程中通常会通过一定景物来表现园林主人的道德品质和人格操守,正是对园林意境的追求,我国传统园林景观设计充分表达了自然悠远的情感,因此传统园林景象不仅是客观事物的表现,而且也是对园林意境的升华。另外,我国传统园林建造也受到园林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充分融入到当地的自然环境,进而促就了我国传统园林师法自然的风格特点。

2现代景观设计中借鉴传统园林建造方法的建议措施。

现代景观设计中借鉴传统园林文化建造精华,不仅有助于传承中国传统园林艺术,而且也有利于促进现代景观设计的健康发展,所以在现代景观设计过程中要注意本着与时俱进的思想,合理借鉴传统园林建造方法来有效推进现代景观设计工作,建议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2.1遵循自然和谐理念创新设计思想。

传统园林建造理念是推崇师法自然的设计观,我国古人崇尚自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种生态思想对于现代景观设计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这也符合当前我国建设生态城市的总体要求,并且也能够满足环保工作的要求,所以在现代景观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注意景观设计中环境的良好状态,才能更好确保设计品质和效果,也就是说,在现代景观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合理继承和发扬传统园林设计与自然相结合的理念,才能形成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同时在遵循自然和谐发展理念的同时还要注意突破景观设计的局限,不断开拓景观设计内容,尤其在借鉴和发展我国传统园林设计方法的过程中,要注意传统园林的优势和劣势。传统园林原本只是为少数上层人士所服务,这是园林建设时期的封建制度所形成,进而直接导致了传统园林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呈现一定的局限性和单一性,但是现代景观设计的目的是服务大众,故而在借鉴传统园林建造风格的过程中要注意应突破园林设计的局限,不断开拓新的设计领域,将景观设计引入更多建设领域,同时要注意合理规划城市景观建设方案,进而为民众提供丰富多彩的公共活动空间。

2.2实现园林设计手法的多样化发展。

我国传统园林设计手法不仅丰富多样,而且灵活多变,现代景观设计过程中可以借鉴这种方式,创新景观设计方法,通过采用多样化的设计手法来合理表达现代景观的意境、空间和元素搭配,比如沿用我国传统园林设计中虚实结合的方法,在有限空间中运用石、水等元素来表达丰富的景观,其中对水元素的利用要按照科学合理的原则形成不同水体形态,或者通过水声设计来营造园林的整体感觉,而对于园林石材元素的运用,传统园林中较为常用的手法是叠石法,通过这种方式来有效创造多变而丰富的园林地形景观。另外对于现代景观设计不仅要注意借鉴传统园林设计手法,而且还要加强中外园林建设方法的融合,其他国家园林景观的建造理念和方法也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可以将其与我国传统造园艺术进行有机融合,进而有效促进现代景观设计思路的不断丰富。比如借鉴法国几何式园林造景手法可以增强园林的轴线感,运用意大利苔地园造景手法可以有效处理地形起伏的情况,同时借鉴日本枯木山水造园手法,运用抽象写意设计手法来塑造景观的多样性。

在现代景观设计过程中,新技术发展实现了更大的发展,园林建设技术也不断得到更新,尤其是数字技术与景观设计的有机结合,促进了现代景观设计的创新发展。通过运用数学技术对于现代景观设计更好运用传统园林建设元素提供了方便,比如运用数学技术可以对自然元素进行合理分类,同时可以利用图层叠加技术按照景观设计要求进行合理设计,并且可以对景观的场地可以进行数字分析,还可以对景观场地的地形、地貌和坡度等进行数字模拟,更加促进现代景观设计的合理化和科学化。

3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传统园林建设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建设经验,这对于当前现代景观建设仍然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和丰富的借鉴意义,同时在现代景观设计过程中吸收和借鉴传统园林建设手法,有利于促进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所以在进行现代景观设计过程中要加强注意对传统文化层面设计的继承和延续,借鉴传统园林建造手法,不断创新现代景观设计方法,结合设计新技术和新思想,才能实现现代景观设计既能符合本地实际需要,又能体现与时俱进的特点。

作者:张蕾单位:四川省国有通江县空山林场。

参考文献:。

[1]谢海波.浅析中国古典园林和现代景观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18).

[2]冯晖武,涂娟娟,杨壳.中国传统园林与现代景观设计的传承与创新[j].华中建筑,(06).

[3]张小乔.中国传统造园手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4]俞志军.中国传统造园手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运用研究[d].海南大学,2012.

古典私家园林禅境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针对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提出了现代居住区园林设计的发展趋势以及古典园林具备的特点,人们强调以人为本原则,在设计时,追求“生态平衡”,古典园林设计过程中,注重神似、诗情画意、与自然结合。结合这些内容,总结了如何将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应用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当中,主要内容有:虚实结合、密疏融合、空间格局和路线组织的设计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居住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代居民区设计过程中,需要为人们设置相应的休闲园林,在传统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往往倾向于模仿西方园林设计风格,对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手法涉足过少。古典园林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因此,将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应用于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中,对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具有重要影响。

伴随着居住区建筑和园林逐渐向欧美西式景观风格发展,现代居住园林大部分采用模纹花坛等西式元素进行设计[1]。并没有对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以及设计元素等进行充分利用。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过程中,人们强调以人为本原则,在设计时,追求“生态平衡”,并且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过程中,需要对自然进行充分利用,促使自然之美得以充分体现。在这种情况下,将古代园林设计风格和现代园林设计相互结合,符合我国园林设计发展趋势。

二、古典园林的特点。

1、神似。

通常情况下,古代园林设计中,多以自然山水为主要内容,使用植物进行装点,主要是因为山水植被是自然风景的主要内容。但是,古典园林的设计并不是对原态风景进行模仿,这需要设计者针对原始状态做出相应调整,然后对其作出适当加工,最终实现一种神似的境界。

2、诗情画意。

在古典园林设计中,诗情画意是最为突出的表现手法,同时也是园林设计的最高境界。古典园林设计中,主要是创造一定的意境,这也是古典园林设计的基本特征之一。通常情况下,对园林意境进行设计主要是通过构思和创作的形式,进而使园林景观更加形象化和典型化,这也是要求自然环境将要表现出来的思想内涵。和花草树木相似,可以给人带来回味无穷的感受。对于中国园林而言,有人称其为“文人园”,可以将园林和一些诗文书画等联系在一起,为园林增添了诗情画意。

3、与自然结合。

人们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将物质方面的生活以及自然方面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了。人们借助自然山水建造了离宫别馆。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沉淀,建筑景观开始将自然山水融入名族特色和中国特色。对于中国园林建筑而言,其种类繁多,并且具有多种形式和作用,和山水、植被等进行有机联系,能够对其起到衬托的效果。

1、虚实结合。

“虚”主要指的是一些空泛、无定、缥缈的事物;“实”指的是一些有形、人们容易感知的事物。在中国古典园林当中,虚主要指的是空间,而实指的则是形体。对现代景观设计过程中,也应当遵循这一原则,对空间的设计,要结合实的形体,要表达的意境则通过空间变化来实现。但是,对虚实元素进行使用过程中,不能“虚实各半”,需要将两种元素相互穿插,进而形成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效果[2]。以某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为例,在设计中,采用居民区为何形式,形成内庭,内部形态有建筑群以及景观各异的鱼塘和溪流等,进而形成了虚实统一的效果。

2、密疏融合。

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所采用的密疏融合方式,值的现代居住区域景观设计科学借鉴,其中的密所指的是,在内部空间步移景换、组织穿插,为景观设计赋予快节奏元素,进而使人情绪高涨。而疏则是在有限空间内,设计一处景观,借鉴中国画中的留白特点,从而在相对有限的空间内寄托一定的情趣。通过这种形式,营造出一种松弛、恬静的景观氛围。例如,对建筑景观密疏情况进行处理过程中,可以设计一栋独立建筑,或者对其进行密集分布。对植物景观进行密疏处理,如选择孤植还是遍植。

3、空间格局和路线组织的设计。

在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建筑主要是依靠游廊以及道路组织交通,通过这一内容,构成扇形、八角性和方形等建筑景观,通过这种形式形成景换和蜿蜒曲折的意境,促使人获得多样空间体验以及极大的趣味。当下,我国城市居住区中,景观空间有限,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借助中国古典园林当中的三种线路组织方式,对居住区景观空间格局等进行科学设计。第一种为辐射式,这种布局设计方式所表现出来的状态是放射性的,其中中心景观在居住区的中心位置,其属于这一景观中的重点,通过辐射方式的线路组织方式,对周边景观带进行辐射,让人从每一个线路均能够到达中心景观点;第二种方式为串联式,串联式线路组织方式属于一种富有自然变化以及情趣的意境,对廊道等进行科学利用,从而使不同景观之间串联在一起。第三种方式为圆形、闭合观赏路线,通过内向布局形式,突出表现线路的向心性,通过路线周边对不同景观进行设计,从而使园林景观更加生动并充满情趣。

四、结束语。

当下,对居住区进行景观设计过程中,受到广泛关注,新时期背景下,加上新功能的需求,要求设计者不断学习,并且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行大力传承。在设计过程中,不仅是对古典园林设计风格进行单纯的模仿。在施工过程中相对粗糙,或者设计形式相对简单,均会对园林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要对古典园林设计手法进行科学应用,进而提升园林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现代城市居民区园林景观设计探讨论文

2.1应用的整体性。

建设一个居住小区应该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设计建设,同样,整体中的园林景观也应该满足整个建筑的风格,如果不能让园林景观设计融入整个现代住宅小区,就很难使人们体会到绿化的存在感,突兀的设计会让园林景观显得十分陌生。将园林景观的设计融入整个建筑物的风格中,建立独特的设计体系,只有这样,成品才算得上是优秀。

2.2元素合理配设。

在园林设计中,少不了元素的搭配,应该将园林景观中需要的元素进行合理的搭配和设计。传统的中国元素往往都象征着美好和幸福,所以根据园林景观的整体设计将这些寓意美好的元素进行合理的搭配和设计,放置在最合理的地方,才能够给居民带来一种喜气扑面的感觉。

2.3材料适用。

建筑和设计小区园林景观的目的就是要环保节约,所以在使用的材料上,同样应该实现环保的理念。一般来说,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的设计材料会有很大的不同,古典的设计材料偏向稳重和单调,只用黑白灰就将整个园林打造出比较庄重的感觉,而现代的园林设计就用到比较多的现代材料,可以根据建筑风格的不同进行改变。所以,在建设园林景观时,要根据不同的风格选用不同的建筑材料。

2.4配套小设施。

一般来说,园林设计是十分有讲究的,在古典园林中,笼统分为园林小品和一些比较大型的建筑,比如厅、堂、楼、阁等可以算得上是大型的建筑,所以,应该将大型和小型建筑进行合理的搭配。一些配套的小设施是整个园林之中的点睛之笔。有些时候,正是这些细节之处才体现整个设计的精妙。在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同样是这样的,只有将与设计配套的小设施进行合理的摆设和配置,才能更好地体现观赏价值。因此,在设计园林时,要重视小设施。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住宅区的园林景观环境的要求也随着提高,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对住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也充分的体现了园林景观设计的价值和作用。

3.1景观环境效益。

住宅区园林景观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理、心理以及精神生活。渴望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注重环境和绿化,这也是我们设计人员的所要达到的目的。

3.2社会效益。

住宅区园林景观环境还向居民提供公共活动场所。它既可向住户提供开放的公共活动场地,也可满足住户个人的私密空间需求。使之加入公共活动的行列,提供住户之间人与人的交往场所,同时增强居民的家园归属感,提高生活文化品位,进而从精神上创造和谐融治的社区环境。

3.3经济价值。

加快住宅建设,不仅是解决人民住房问题的需要,也是开拓住宅市场、形成消费热点、培植国民经济新增长点的需要。好的住区环境有助于提高住区的市场竞争力,增加销售速度与入住率,提升开发利润。为确保在今后长远期的换房及房产转让中居于有利地位,就不能不在房屋购置时考虑景观环境因素。经济杠杆使人们切实体验到了住宅区园林景观的潜在价值。

4.1忽略园林景观的功能性。

满足功能要求根据居民各种活动要求,布置休息、文化、娱乐、体育锻炼、儿童游戏及人际交往等各种活动的场地与设施。满足风景审美的要求以景取胜,注意意境的创造。充分利用地形、水体植物及人工建筑塑造景观,组成具有魅力的景色。组景园路应当既利于游览观赏,又方便交通。满足净化环境的需要多种植树木、花卉、草地,有利于改善住宅区的自然环境和小气候。

4.2宅旁绿地。

结合住宅的类型、平面特点、建筑组合形式、道路等因素,布置宅旁的庭院绿地景观,区分公共与私人空间领域。住宅区旁的绿地上高矮植物的搭配,不但丰富了小区景观,同时将私人空间同公共空间区分开来。

4.3道路绿地。

住宅区道路绿地是住宅区道路红线以内的绿地,它靠近城市干道,具有遮荫防护、丰富道路景观等功能,可根据道路的分级地形、交通情况等进行布置。靠近主干道的绿地以草坪为主,适当种植一些热带树种,不但丰富了小区景观,亦起到了遮荫的效果。

5发展趋势。

5.1近年来,房地产经营理念发生了一些变化,概念地产开始出现,如景观主题地产、环保主题地产、文化主题地产、休闲主题地产、智能主题地产等。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环境和文化,倡导社区新的生活方式。与传统住宅区相比,现代住宅区环境景观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

5.2强调环境景观的共享性。

这是住房商品化的特征。要使每套住房都获得良好的景观环境效果,首先要强调住宅区环境资源的均好和共享。在规划时应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适当创造人工景观,让所有的住户能均匀享受到。其次,要强化围合功能强、形态各异、环境要素丰富、安全安静的院落空间,达到归属领域良好的效果,从而创造温馨、朴素、详和的居家环境。

5.3强调环境景观的文化性。

崇尚历史、崇尚文化是近来居住景观设计的一大特点。开发商和设计师开始不再机械地割裂居住建筑和环境景观,而在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住宅区的规划和策划,通过建筑与环境艺术来表现历史和文化的延续性。住宅区景观是住宅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区环境设计反映了时代的发展,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把居住小区建设得既方便、舒适,又美丽、迷人,是每个居民的心愿,也是我们每个设计师奋斗的目标。

现代城市居民区园林景观设计探讨论文

【论文摘要】:文章通过对现代景观设计与中国古典园林在形式、风格、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分析与对比,总结出中国古典园林对现代景观设计发展与创新等多个层面意义和作用,使中国园林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并逐步完善中国现代景观规划。

现代景观设计的前身是园林设计,其最基本、最实质的内容还是以园林为核心。追根溯源,园林在先,景观在后。园林经过圃—囿—园三个阶段的形态演变,到现代有了新的发展,有了规模更大的环境,包括区域的、城市的、现代的,综上加在一起,就形成了我们今天所关注的景观。

在众多形式和风格殊异的园林设计中,中国的园林以善于表现情景交融的自然景色在世界园林中独辟蹊径,对世界园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直至今日,有增无减。欧美之园林,以刚制柔,以建筑物为中心,园林陪衬。布局亦受阿拉伯对称和硬直边的影响,使有机之体略显僵化;而日本园林以禅为主干,发展至今,渗入宗教哲学色彩甚浓,园用以助静思,多以静观,少为生活之用;独中国园林可思可用,可观可游,既可脱凡俗,又能使游人置身其中而不损园林之神貌。

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不同文化的交流是整个世界和各民族发展的一大动力,可以说,没有交流就没有发展。同样不同文化背景形成的园林风格也可以互相借鉴,但是,没有经过消化吸收的“文化大搬移”在景观规划中必定会产生一些没有生命的景观垃圾,现阶段对各种园林风格的拿来主义,使得我国现代景观设计没有自己的特色,模仿痕迹严重,而通过分析发现,这些外来园林风格带来一些副作用恰好能在中国古典园林的精粹中得到解决:

一、景观设计的过于平面化。

人们往往惊叹于设计图纸平面图案的美妙绝伦,但事实上,亲身置身于施工完的景观现场,完全体会不到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大尺度的平面布置,使景观设计成为纯粹的装饰品,和人产生了很大的距离。然中国园林注重空间变化,讲究竖向尺度,重视与人的交流与对话。不同境界的次要景象围绕着主要景象,形成一个主次分明,景色多变的园林景观。每种景象本身又是一幅立体式的空间画面,随着观赏方位和角度的改变,都会使画面变化。通过并对景象进行详尽的分析比较和组合,设计出几条最佳的游览路线。这些路线把各种最佳动态观赏点和静态观赏点有机串联在一起,使所观赏的景象形成一幅有开合变化、虚实对比和节奏韵律的、统一的连续画面。现代景观设计者应该把握这其中的设计思想,在设计中把实际情况和平面图纸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一开始就能从空间的角度、与人的交流方面考虑其设计,这样的设计才能散发出勃勃生机。

二、景观设计过于孤立。

这里的孤立是指设计的东西没有与周围的环境和本身的地理条件联系起来。现在的一些建设者常用的方法:先整出一大片平地,然后把景观安排在视线最好,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位置上,原有的天然石块被推土机埋葬了,原有的涓涓细流泉水都填平了,水进入了地下管道,肥沃的表土连着野花都用洗过的砂砾覆盖,引来一些外来的树木花草代替了原有的植物景观……,这样的“人造的天堂”。实际上是破坏了自然面貌,造成与四周极不协调的“风景污点”。中国园林却崇尚“自然”。从老庄思想到以表现自然美为主旨的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园林的出现、发展,都贯穿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哲学观念。这个观念深刻影响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创作,强调“法天贵真”、“天趣自然”,反对成法和违背自然的人工雕凿。计成在《园冶》中论及叠山时,提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也是把“自然”作为园林景象创作的原则和艺术标准。

景观建设最理想的是利用自然界原有的地形,它是亿万年逐步形成的,具有自然界本身固有的协调,利用起来既省工力又有丰富的自然情趣。景观设计师在设计规划中要借鉴一下前人的思想,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向自然风景学习。自然界创造的风景,在宏观方面要了解它的地质构造,了解地形和水系的依赖关系,了解它的形态表现。有一定的熟悉以后,再进一步纪录自然风景在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过程。如果是准备利用开发的自然风景,还要进一步详细调查,要以土地的自然属性来决定它的用途。如果不加调查就武断的决定,它的利用就会遭到失败。

2.要远近结合。自然地形在必要时可以容纳人为的设施,其中包括各种人文构景。在时间上要远近结合,为考虑将来的发展应留有余地。比如在道路景观设计中,如果设计者没有调查清楚地块的性质,将要拍卖出去的地块当作永久地块进行系统的高造价设计,而不是以临时绿化代替,那么无疑造成了人力和财力上的浪费。在空间上也要远近结合,因为任何一个人文构景既用来观赏风景,又被远处的游人观赏,这也正是中国园林中所说的“借景”的艺术手法。“得景无拘远近”,“嘉则收之,俗则屏之”。借景借得巧妙,就能形成美丽的画面。

三、景观设计内容与思想的苍白。

这一点有两层意思:一是设计者本身为建景观而景观,根本就没有想到能结合文化来做点文章;另一是设计者在设计前了解了很多历史文化的东西,在设计说明中也很好的把这些运用进去,并给了它一个响亮的主题,但在最终施工结束后,人们根本不能感受到一点文化的气息,甚至与设计意图大相径庭。换句话说,就是不能把实际的设计与设计思想融为一体。我们自己在学习西方园林的过程中把它的本质和精神丢掉了,只是模仿了一点形式,没有文化底蕴的设计未免显得单薄没有生命力,而且也不利于整个城市,整个社会的发展。而这一点在中国园林中又被诠释的淋漓尽致。

中国园林区别于世界上其他园林体系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不以创造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具体园林形象为最终目的。它追求的是表现形外之意,象外之象,也就是所谓意境。意境,实质上是园主所向往的,从中寄托着情感、观念和哲理的一种理想审美境界。它通过园主对自然景物的典型概括和提炼,赋予景象以某种精神情感的寄托,然后加以引导和深化,使观赏者(包括园主本人在内)在游览观赏这些具体的景象时,触景生情,产生共鸣,激发联想,对眼前景象进行不断的补充与拓展,感悟到景象所蕴藏的情感、观念,甚至直觉体验到某种人生哲理,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一种超脱与自由,享受到审美的愉悦。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不可能像古人一般整日赏花饮酒,闲情雅致,也不会产生那么多丰富的情感。但作为社会整体的一员,必定时刻与周围的一切产生联系。好的设计能洞察人的情感,体会文化与哲理的审美,其必将与社会单体产生更多的共鸣。

综上所述,中国园林仍然具有的强大的生命力,并应该在现代景观规划中得到新的补充和发展。可以相信,一门新的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景观设计学将在社会主义现代景观建设的发展中逐渐充实、完善和成熟。

参考文献。

[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彭一刚.中国古典园分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郦芷若,朱建宁.西方园林.河南科技出版社,1999.

[4]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

园林景观设计发展现状及趋势论文

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边缘学科,园林景观设计融合了自然与社会学科,涵盖公园、建筑、度假等多种领域,并且涉及艺术学、建筑学、心理学以及植物学等多个学科。虽然,当前各中职学校在课程开展中提出了“工学结合”的理念,但是学生在实际的课程学习中却很少有实践的机会,如何才能让园林景观设计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完美结合起来,彰显出园林景观设计的综合性,成为了当前中职学校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明确教学目标。

当前,中职学校在开展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时应当明确人才服务与建筑领域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在建筑、景观设计全过程中都渗透着人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思维素养,并具备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针对不同类型的设计都能对园林建筑与环境关系进行协调的能力[1]。要想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首先,要依托建筑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实现园林景观设计教学与建筑学专业知识的有效融合;其次,在教学内容方面,一方面,学生要掌握不同类型的园林景观设计方法以及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在针对不同园林景观设计的原理开展教学时,可以与所在地的园林公司合作,带领学生深入园林实地,边实践边学习,做到理实一体化教学,这样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设计原理,感受到所学课程与实践操作之间的联系,以此来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要开展实地教学、案例教学、园林景观模型制作等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对建筑与园林景观之间的空间联系,提高学生的实践感知,从而使得园林景观设计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最后,要借助市、省乃至国家级技能大赛的机会,鼓励学生参加大赛,一方面借比赛提高自身技能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比赛学习别人的长处,认识自己的不足,从而更好地提升自己。

二、创新教学方法。

要勇于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限制,将以往“填鸭式”“满灌式”教学逐步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模式发展。首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强课程教学的实用性。通过开展案例分析、任务驱动法、微课翻转课堂、信息化教学手段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来拓展教学形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教学课程开展的初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专业词汇进行理解,掌握相关的园林景观构成要素,并且熟练运用这些构成要素开展景观设计。其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充分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年龄特点、兴趣爱好进行教学设计。增强园林景观设计课程与其他相关学科课程的关联性,激发学生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学习[2]。此外,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不断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最后,创新教学模式,开展以培养学生探究意识为主的自动式教学方法。例如,在对专业知识、设计原理等进行讲解时,我就采取了案例教学法,将需要传授的知识以直观、形象的案例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在对不同的案例进行钻研的过程中,能够清晰地看到在改善建筑和环境关系过程中,园林景观设计所发挥出来的作用。接着我向学生展示了同类型园林景观不同设计方法和风格的案例作为学习资料,并将这些资料制作成微课,利用校园网络推送到学习的平台,学生随时可以通过手机查阅。鼓励学生运用景观设计专业语言对案例进行分析,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总之,增强园林景观设计课程的应用型学习,是提高学生课程学习的最佳方式。

三、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由于园林景观设计课程具有较强的学科交叉性,对教师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想学好这门综合性强,具有学科交叉性的课程,不仅仅需要专业的知识技能,夯实的知识体系作为支撑,包含建筑学、植物学、心理学以及文学艺术等,还需要掌握设计技巧以及相关的园林法规。其次,园林景观设计课程的学习同样是园林景观设计语言的学习。园林景观设计的表达是建立在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设计语言理解透彻的基础之上的,并对建筑设计语言以及其他学科语言相互融合,促进多种语言融会贯通。所以,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的素养,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这些语言的运用和融合。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园林景观设计已经成为当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行业,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这门课程的改革和创新,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坚持园林景观设计课程创新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发展,适应未来岗位的真正人才。

参考文献:

[1]范晶晶。《园林景观设计》课程创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验[j]。大众文艺,2016(5):212—212。

[2]黄謇。刍议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目标的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j]。求知导刊,2017(10):146—147。

文档为doc格式。

古典私家园林禅境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如今,饱含着人生情趣的园子越来越少。在现代园林中,层出不穷的新材料和新技术着重表现了园林景观的形式美、功能性,而忽略了园林的本土化设计。立足于现代社会对景观设计的需求,借用禅意空间本质上所反映的设计思想分析了中国古典私家园林中禅意的营造,以推动现代园林文化的发展。

弥漫着浓浓书卷气息的中国古典私家园林书写着文人内心平淡、幽远的宁静生活。文人们将自己的种种情感、志向、意趣投射在园林景观的塑造之中,并融入山水画理论中的三大社会哲学思想。当代美学家李泽厚先生认为,儒家思想是一种“乐以忘忧”的积极入世精神,而道家思想主张的内心的超脱与宁静更像是补儒家之不足。就此看来,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审美趣味更像是满足观赏者的愉悦之情。在佛教与道、儒思想相互融合的过程中,计成早将“刹宇隐环窗”一景写进书中,将世俗园林景观设计与佛寺园景观结合,在园林设计中加入有关佛教文化的元素,由此相得益彰,体现出佛教精神和美学价值,营造出新的园林艺术氛围。而禅文化本身已不是单纯的宗教文化,甚至可以说,禅文化来源于佛教文化,如今已发展为一种有着完善体系的哲学。禅宗思想使人们怀着一种平和的心态去体会世间万物,文人士大夫们将它融入园林创作中,倾向于在有限的空间形态中求得一己性情的自然,构建出内心精神的无限天地。在现代园林中引入禅文化着重表现自由、豁达的心境,弱化了其肃穆的宗教氛围,打造出一个以禅文化为核心的环境,可以为观赏者提供一个可观、可游、可感悟的园林。

2从园林景观的构造品禅文化。

受禅文化的影响,中国古典园林形式主要有寺庙园林和私家园林。寺庙园林的布置严格遵守着伽蓝布局,在氛围渲染上强调威严、肃穆的气息,宗教意味浓厚;私家园林则采用自然布局的方式,园林中没有很多宗教建筑,而是把禅的精神隐喻于山水之中。自秦汉私家园林造园之风兴起,文人士大夫们也开始崇尚自然,通过游历名山大川来寄情于山水,通过叠山、理水的手法,在园林有限的布景中体现无限深远的.空间,营造出超凡脱俗的氛围,造园者不再刻意去模拟和简单地复制园林景观,而是追求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禅境。可以看出,中国园林在布局、色彩和造型方面都力求与环境相地合宜,同时还要考量与叠山、引水、植物配置等各要素互相协调,融为一体,通过对空间的营造来体现园林空灵的禅意。造园者依靠对自然的感悟创造虽有人作,宛如天开的意境。周维权曾提到,中国古典园林绝不是简单地模仿自然状态,而是通过不同的手法表现一个精炼、概括的自然,在有限的园林空间中营造出无限的心灵感受。

禅意所营造的以静谧、素雅为代名词的公共空间让景观不只是空间的平面构成。禅意空间设计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善于利用我们身边很多的自然要素,其目的就是达到景观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古人在禅意思想的影响下,将自然山水与建筑有机组合在一起,在其禅意的营造上推崇“空”中顿悟的思想,十分注重通过空间来烘托空灵的禅意,并利用园林中的山水和植物比拟园中无限的空间,使游园者产生无限的遐想,从而产生共鸣。园子的限定性越小,游园者的内心灵动性就越大,往往越简单的设计,越能够有更大限度的发展空间。在现代遗留的古典园林中,使我们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些围墙,被雨水冲刷过的浓淡不一的墙面,日积月累,变幻出最富深意而又浑然天成的立体山水画。可以看出,在禅宗思想的影响下,园林强调运用简朴的材料,通过简洁的方式去营造宁静与顿悟的意境。这种意境在其构造上表现的简单而抽象,更加注重使用现代感的线条,结合观赏者的心境和诗情画意进行布置。如今,层出不穷的新材料、新工艺让园林景观逐渐走入了一个误区,变幻丰富的园林失去了其原本的生命力。只有真正朴素、淡雅的材料透出的气韵才能让我们静心于自然之中,例如青石、青砖、青瓦、原木、白灰墙面、清水混泥土、砖雕、石雕、花岗岩、文化石等,我们运用它们所蕴含的历史气息,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能够让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禅意空间本生的古朴、宁静就是通过这些材质体现出来,身处自然材质之中,我们仿佛也能够得到心灵的平静。

4现代园林景观的发展。

如今,景观设计的发展越来越缺乏对人文的关怀,景观创作日益表现出对形式的过分强调。过多地运用技术、手段,导致整个设计华而不实,降低了景观设计的价值。现代园林的发展不能只是简单地去模仿古典园林的精美,也不能单纯地拼凑、混搭各个时期的建园特色,而应该从新的社会生活中寻求灵感,学习古典园林中对景致、对建筑、对人文关怀的艺术手法。现代园林在其功能上,除了要继承与发扬传统禅意园林典雅的意境,还需要更为细致地考虑人性化的设计和生态设计。随着生态化意识的提出,传统园林中的“师法自然”原则重新被重视,特别在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对光、风和水的巧妙运用。日本枯山水就是典型的以隐喻的手法将水的某些特质提炼出来,用白沙配以石头,然后用植物点缀,对自然景观进行缩化,让人产生无限的联想,营造出一种静寂与永恒的禅宗之境。营造禅意空间的目的就是给人们提供一个休闲、思考、静养的环境,禅意空间既不像古典园林那样古香古色,也不像寺庙园林那样具有浓烈的宗教色彩,它存在于现代景观设计之中,就必须要符合现代景观的审美需求。现代园林以禅宗理念为指导,借鉴其反映出来的设计思想、生态观和价值观,运用现代主义的外在形式和构成手法,从古典园林的理念中找到适合当前发展的精华要素,不拘泥于古法,又能从中吸取更多精髓,来更好地推动现代园林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周为.相地合宜构园得体[j].中国园林,(4).

[3]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商务印务馆,1994.[4]李波.浅谈园林建筑在造园中应用[j].华中建筑,(6)。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