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是指教师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根据学科知识与教学要求,制定出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下是一些教学计划示例,希望对教师们的教学工作有所启示。
借鉴王文丽老师所讲的报告中的要点去寻找文本中的七要素后,然后设计课堂教学流程如下:
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了解这片段写了谁写了一件什么事。
大家都预习了,谁来说说这片段写了谁?写了她的什么事?
二、指导读准字音、词语。这个片段有些不好读,感觉到了吗?我们先来互相提醒一下,哪些字音需要注意。
出示词语让学生读。
纳罕 皆敛声屏气。
放涎无礼 媳妇 。
风骚老祖宗携着。
三、品外貌,指导学生读好描写外貌的部分。
1、在读这个片段时,哪不好读?外貌、服饰不好读的原因是什么?(不识字、绕口,不好段句)。
2、师范读生跟读并随时标记难读字音及断句位置,学生练习读。
3、刚才有同学提出这块不好读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不明白,其实老师讲究竟是这打扮到底什么样,我也说不好,我只知道一点那个髻呀就是盘在头顶或脑后的一种发式,那个钗呢就是插在髻上的一种首饰,哎,我读懂了这么一点,你读懂了哪呢?裉指这儿,你看看你们都能自己读懂了。
你看,虽然我们不懂,这打扮是什么样,我们也没见过,但读了整段文字,我们就有一种整体感觉,她的打扮华贵、华丽……让学生明白服饰外貌突出了人物的特殊地位。那么人物言谈举止也体现人物内心活动。(完成板书)。
四、评语言体会王泼辣的特点。
1、让学生弄清楚文中几个人物的关系,可以提问学生来回答,若答不出则由师讲。
2、弄清王为什么那样说话?问学生读这个片段后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历来她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曹老师想知道在你们十几岁的孩子眼里读了这个片段她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自此,王的衣着华丽,左右逢迎的特点在学生脑海中挥之不去。)。
据生回答的板书师总结:贾母是红楼梦最有权威的一个人物,王作为她的孙媳妇只要得到了贾母的赏识,她也就在贾府站稳了脚跟,所以王就紧紧地抓住贾母恭维她,讨好她取悦她,随着她的喜怒哀乐而改变自己的喜怒哀乐,正如像同学们刚才说的察颜观色的圆滑,有心计,对吧。(板书:有心计、察颜观色……)。
五、想一睹凤辣子的风采吗?想吗?(播放影像)。
六、我们在小组分角色读读这个片段,怎么样?一会儿找同学展示,开始(展示)。
七、拓展阅读。
与王的毒辣、尖酸、泼辣的形象相比,喜欢她的人对她有什么评价呢?
1、模样极标致,言语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
2、嘴甜心苦,两面三刀,深入人心,散发魅力。
3、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
你能找到《红楼梦》中其它与王有关的故事吗?
八、布置作业:
下节课我们要将三个片段的人物放在一起,对比在描写人物的异同,请同学们回去想想我们以前曾学过的写人的文章,看看那些人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留下了一个怎样的印象?(下课)。
板书:
外貌 服饰 特殊地位 有心计。
言谈 举止 人物内心活动 察颜观色。
左右逢迎。
初见就是——第一次见面。
初见林黛玉呢?——第一次遇见林黛玉。
1、学习阅读提示。
打开课文,发现没有,前面有一段阅读提示。读一读,说一说,从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生:是曹雪芹的作品。
生:有一个主要人物,是王熙凤,俗称“凤辣子”
生: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
2、一起走进红楼梦,去了解作者笔下的人物。
红楼梦采取的是古白话文的形式,跟以前的文字有所不同,学习的时候,要把课文读通顺,借助课文底下的注释,联系上下文读懂文章,感受作者笔下的人物形象。(同时出示:对于白话文的解释。)。
3、检查初读情况。
谁愿意自告奋勇来读一读?
生读。
师:对人物有什么印象?
生:王熙凤非常漂亮。
生:性格豪放。
生:口齿伶俐。
生:对林黛玉的关心是无微不至。
生:很多艺术形式都在演绎这个人物。越剧就是一个表现手法,今天推荐的是87年版电视剧的表现形式。看的时候,注意,电视剧是怎样表现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的。
播放电视剧的片段。
师:演员演得怎么样?为了演好这个角色,演员曾经用了3年的时间去读这本小说,她们说,不是我们演得好,而是小说写得好。
1、默读课文,哪几个词语最能展示王熙凤的形象,把它摘录在练习纸上。
学生把词语写在纸上,贴到黑板上。
2、读黑板上的词,注意儿化音。
泼皮破落户儿彩秀辉煌体格风骚……(都是些四字词语)。
3、对词语进行分类。
瞧,老师把这些词语的位置换了一下,左边这些词语(好几个:如彩秀辉煌体格风骚等)都是描写什么的呀?(外貌)。
还有,转悲为喜——神态。
放诞无礼——性格。
泼皮破落户儿——性格。
师把词语串起来引读黑板上所有的词语。
1、学习写打扮的词语,读好,体会所表现的王熙凤形象。
生说(首饰衣服名称)。
师:这些词语非常难读,自己练一练,把音读准确,读出节奏来。
指名读。
指点停顿:缕金百蝶……。
指名读。齐读。
师:发现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吗?
生:都是形容服装的',显示非常美。
师:不同的服饰,点出这些词语的类别:褂裙钗……。
生:有不同颜色。翡翠,大红,银,豆绿。
师:色彩非常丰富。
生:有很多珠宝。
师:非常昂贵。
生:非常富丽堂皇的感觉。
师:虽然没有见过这些服饰,但读了这些词语,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王熙凤?
生:雍容华贵。遍体锦绣,珠光宝气。
师:这个人的出场,服饰就跟别人不一样。
引读:戴着……绾着……戴着……系着……穿着……外罩……下罩……。
师:读了这一段,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全身上下都带满了宝物。
生:很讲究。
生:很美。
师:是不是一股脑儿都套在她身上呢?
生:从头到尾——从头到脚都……。
2、学习对联。
师:描写得非常有条理,读起来朗朗上口。写容貌的,也非常有意思。那是三幅对联。
出示:上联——一双丹凤三角眼。下联——两弯柳叶吊梢眉。
上联——身量苗条。下联——体格风骚。
上联——粉面含春威不露。下联——丹唇未启笑先闻。
你的眼前又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王熙凤?
生:美丽。
生:长得很匀称,五官端正,眉清目秀。
生:婀娜多姿。
生:倾城倾国。美若天仙。闭月羞花,沉鱼落雁。
师:书中其实有一句话概括了王熙凤的外貌。找出来了吗?
生:……神妃仙子。
3、朗读指导。评书形式。
师:推荐一种朗读的方式,听过评书吗?想知道什么调儿吗?老师来学学。
师以评书的形式范读。自由练读。指名读。(2个)。
四、学习神态动作。
除了外貌,还从哪里也看出了王熙凤的形象。
生:非常虚伪。因为她一下子转悲为喜。
生:“我来迟了……”非常放诞无礼。
指导朗读第一句。
生: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王熙凤的圆滑。
生:有钱有势。
穿插王熙凤的身份。
师:推荐其他王熙凤的片段,泼辣的形象。
喜欢她的人是这样评价她的: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
不喜欢的人又是这样评价的:——……。
这个人的形象如此生动形象,不管是喜欢她的还是不喜欢她的,都对这个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
推荐《红楼梦》。(人物众多,以后会懂)。
《红楼梦》一书相较于《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这三本小说,学生对其的了解不多,只能说只言片语。怎么让学生通过这么一个片段描写去体会王熙凤这么一个经典的人物,是本课的重点。
在初读课文阶段,我让学生带着一个问题去思考:“凤辣子是一个怎样的人?”有的说是美若天仙的人,有的说很华贵,有的说很大方,甚至有的说很豪爽、心直口快。很显然,学生的这些认知都是极为表面的。但这也是学生的一种直观的感受,我们不能立马去否决了,这肯定会打击学生阅读的兴趣。于是我说:“看来,这王熙凤真的是一个很厉害的人物,她把你们都给骗过去啦,真的很不简单!”听我这么一说,学生都睁大了眼睛,很好奇,难道自己看到的不是真正的王熙凤吗?都很想一探究竟。
于是在精读课文阶段,我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去体会人物性格。一是人物的外貌描写。小说里对王熙凤的外貌真的可谓是不惜笔墨,浓墨重彩。一身行头雍容华贵,耀眼夺目。这段长长的描写让学生对照着课文插图去感受,然后让学生感受这光鲜的外表背后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有的说,王熙凤权力很大,要是没这权力,她哪有这么多的钱?有学生补充说,肯定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第二板块就是第三段的神态描写与语言描写。一笑,一拭,再转悲为喜,这活灵活现的表情让人物特点尽显无疑。抓住神态的变化,再结合语言去体会人物的内心。在此,我抓住学生先前说的“心直口快”问:“王熙凤真的是心直口快吗?她心里想的和她口里说的真的都一样吗?”然后让学生抓人物的语言描写体会。于是渐渐明白了,她说的这些话都是为了投“老祖宗”所好,有学生说就像变色龙一样,这比喻再贴切不过了。
到此,王熙凤的形象才在我们面前显山露水。
不足:王熙凤出场的这一个描写也是经典之处,因为时间关系,最后草草收场。
文档为doc格式。
。
1.通过品读描写外貌、语言、神态的句子,深刻感悟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
2.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激起学生阅读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兴趣。
3.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能在今后的习作中学习运用。
从外貌、语言方面感悟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
教学课件。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理清人物关系,介绍王熙凤初见林黛玉的背景。
二、初识王熙凤,观其外形。
1、穿着方面。
(1)课件出示:王熙凤衣着打扮的内容。
(2)生读并谈感受。
2.长相方面。
(1)课件出示:王熙凤长相内容。
(2)生读并谈感受。
三、再识王熙凤,察其言行。
1、生读文第三自然段。
2、生谈对王熙凤印象。
四、揭密王熙凤,悟言观色。
1、生谈王熙凤给林黛玉留下的`印象。
2、快速读文第三自然段,生谈对王熙凤新的认识与发现。
预设一(出示课件王熙凤神态变化)。
(1)生关注王熙凤神态的变化,并谈感受。
(2)王熙凤的表情在为谁而变?为要刻意为她而变呢?
预设二(出示课件王熙凤语言一)。
(1)你觉得谁听了这话会高兴?
(2)生谈对王熙凤的感受。
预设三(出示课件王熙凤语言二)。
(1)王熙凤这话是说给谁听的?
(2)从王熙凤所说的这些话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五、总结阅读及写作方法。
1.阅读方法:透过文字表面,探究人物内心。
2.写作方法: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神态等表现人物性格。
六、课后作业。
1.阅读《红楼梦》第十四回,欣赏精彩的人物描写,了解王熙凤的另一面。
2.生活中,你们接触过形形式式的人,他(她)或争强好胜;或乐观;或能言善辩;或懒散;或小气;或倔强……请你们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写写自已印象深刻的一个人吧。
美中含威。
美若天仙。
热情好客阿谀奉承。
细心周到炫耀权威。
关心他人口是心非。
(板书格式不变,具体内容据情境而定)。
教材分析:
本片段重点写的是林黛玉初进大观园,与众人相见的过程中,与“凤辣子”王熙凤见面的经过。通过对这一见面过程的描写,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喜欢使弄权势、炫耀特权和地位的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媳妇”等词语,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外貌、语言描写的句子,感悟王熙凤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红楼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感受王熙凤的刁钻狡黠、泼辣张狂、阿谀圆滑、见风使舵等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
1.指导朗读描写王熙凤外貌的片段。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特点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各位同学,今天老师带来一本书《红楼梦》,你对这本书有哪些了解?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走进红楼梦的一个片段,领略大师的笔下的人物。
2.引出课题,理解“初见”。
二、检查预习。
老师了解到,课前我们已经读过这篇文章了,试试吧!
1.出示易读错的词语,指名读一读。
一语未了媳妇来者系谁系着携着拭泪敛声屏气。
2.评议。
三、初步感知形象(抓外貌)。
1.在预习过程中,你觉得哪些句子读起来有困难?(幻灯片出示:描写穿着打扮的句子)学生试读,教师适时指导。再指名读。
2.读了这段文字,你从这穿着打扮中感受到王熙凤有什么特点?
(珠光宝气、华丽、雍容华贵、高贵……)。
教师点拨:不仅她一个人这样奢侈,整个家族都一样;多么贪婪啊,恨不得再多戴些;贾府当时就是贵族人家;雍容华贵的外表可以看出她在贾府有不同寻常的地位。
3.文中还有哪些句子也是写他的外貌?
(幻灯片出示: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丹唇未启笑先闻。)。
(1)自由读,指名读,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描写特点)这些句子字数相同,语法结构相当,这种写法就叫对仗,用上对仗写法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使语言更具表现力。谁能读出这对仗的味儿来,指名读。
(2)读着读着,在你脑海里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王熙凤?(幻灯片出示人物画面)齐读。
(3)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能从作家的外貌描写中体会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板书:外貌)。
四、进一步感知人物形象(抓语言)。
1.再读片段,还有哪些语句也让我们感受王熙凤的性格特点,把它划出来,找一处细细品味,和同学交流。
2.指导学生汇报交流。
句1:“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
(1)品味这段话,从中你品出了什么?)教师指导,总结:。
(2)品第二句,抓“竟不像……竟像……”体会王熙凤八面玲珑、圆滑之至,有心计,是位人际关系学家。指导朗读。
(3)连起来读,注意语气的变化(自由读)。指名读,生评价。读着读着,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王熙凤?(阿谀奉承等)。
句2: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1)理解“转悲为喜”。(板书:转悲为喜)。
(2)王熙凤为什么而悲?为什么而喜?指导朗读。
(3)从转悲为喜中,你又体会到什么?(察言观色等)朗读。
句3:“妹妹几岁了?……”体会王熙凤热情、炫耀权势。
句4:“一语未了,只听后院有人笑声……”
(1)读读这句话,王熙凤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交流)。
(2)结合林黛玉的纳罕话语体会王熙凤的放诞无礼(因为有这样特殊的地位),所以她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齐读。
五、观看旧版片段和新版片段,做评论。
六、小结。
读《红楼梦》,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王熙凤。王熙凤这个多面的、复杂的角色,我们仅仅读了这么一个片段,就对她有了这么多的了解。(看贾瑞家的和兴儿的评论)《红楼梦》中,还有许许多多有关凤姐的故事,有人说她心狠手辣,有人说她是才干超群,是个“脂粉英雄”。难怪有的红学评论家一生研究凤姐,最后得出了“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的结论。
教学反思: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小学语文第十册中第七组的22课。本组教材以“作家笔下的人”为专题,采取了不同的手法,刻画了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是《人物描写一组》一课的第三个片断。课文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刁钻泼辣、见风使舵,喜欢使权弄势,炫耀特权和地位的人物形象。课文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分别采用外貌、语言、动作三方面描写,在教学中我也刻意从这三方面入手突破教学重难点。
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正如埃德加富尔所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这也符合新标准指出的,必须转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重视自学指导。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教师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是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师生共创情境。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体会作家笔下所描写的人物形象,我还让学生观看剪辑自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片断,把学生带入学习的氛围,让学生亲身感受作家笔下的鲜活的人物形象,养成他们对于优秀文学作品细细品读的习惯。
课标十分强调语文教学“以读为本”,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以“以读悟情”贯彻始终,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细细品味其用词的精妙。
在学生初步地理解了《红楼梦》的大概内容后,再让他们回到课文中,进一步感受王熙凤的人物形象特点。为了突出她的特点,我让学生练习朗读,使他们在读中学习表达。同时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学习情况。在初读课文和学习完生字词后,我再让学生欣赏从电视剧《红楼梦》中剪辑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的片段,使学生进一步直观地感受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看完后指导学生说一说王熙凤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样的设计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突破了本课的重点。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留下了许多遗憾:比如王熙凤穿着打扮一段,有很多字词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陌生,这些词语学生根本就理解不了。对于这种半文言文文章学生到底对文字的理解要到什么程度?可能是一个较难把握的尺度。
由于借班上课,对学生的情况也不甚了解,所以在学生自学能够到何种程度把握不到位,以至于出现前松后紧的情况,到最后还有一部分教学内容没能完成,未能完全达成教学目标。也许,这就是教学吧,一门永远带有缺憾的艺术。
怪不得,有一个人研究了一辈子“凤辣子”最后他说了一句话送给大家“恨辣子,骂辣子,不见辣子想辣子”。说明“凤辣子”这个人物不是简单地用“好人”和“坏人”所能概括地。《红楼梦》像这样精彩的人物描写还有很多,请大家在课外阅读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尽情欣赏吧!
本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组课文“作家笔下的人”中的一篇人物片段描写,《“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篇课文重点写的是“凤辣子”与林黛玉第一次见面的情景。作者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方法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的人物形象。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红楼梦》并不陌生,但是,要通过品味文本语言来解读人物的性格,对于十几岁的孩子们来说并不轻松,因为孩子的思维毕竟要单纯些,这个人物相对复杂一些。
根据本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我设计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
正确读出描写王熙凤外貌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朗读、探究、交流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熙凤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去亲近名著,阅读名著的兴趣。
难点是外貌描写的段落。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熙凤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一)初读以后直接切入难点,首先突破朗读的难点,带读字的正音,朗读的适当节奏把握的指导。理解的难点,这些配饰大概只有红学专家才弄得清楚是怎样的,课堂上时间有有限,我们通过比较句子的传统办法,引导学生感受到打扮雍容华贵这一层面。在读准,读顺,读美的层次上体现不明显,在于设施可以再细化一些,注意朗读的层次性,使语言的训练更为有效。
(二)突出重点: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探究人物性格在这个环节,我主要以学生充分品味文本语言为主,通过品味、研读、析词、等教学手段让学生体会文本语言的精妙。
1首先从体现王熙凤性格的语言描写入手,领略王熙凤的说话艺术。重点理解“标致”、“嫡亲”,体会她说话得体,讨贾母欢心的特点。
2、再通过抓动作神态等关键词,上下文联系进一步体会,感受王熙凤的阿谀奉承,见风使舵。
3、抓住林黛玉、贾母对王熙凤的感觉、评价等侧面描写语言,要学生体会到侧面描写对于刻画人物的重要性。
4、在第三个语段也是颇难理解和体会,因为表面上表现出凤辣子的热情和关心,其实又并不简单,试教几次总感到不理想,最后我们采用了学生对全文的人物形象有了一定的理解后,再通过补充原文后半部分让学生领略文本刻画人物的高超本领。在调研课上感觉突处理的略显仓促,课后反思对文本的补充,可以从贾母的角度来考虑,让学生更直接感悟王熙凤的阿谀奉承。
5、最后让学生观看剪辑自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片断,把学生带入真实的情境中去再次认识王熙凤这个人。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这一环节起到了加深文本的作用,但最后没有落实到度,对文本的回归不够到位。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人物描写一组》中的第三个片段描写,本组教材以“作家笔下的人”为专题,采取了不同的手法,刻画了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本组课文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重点写的是林黛玉初进贾府,与“凤辣子”王熙凤见面的经过。通过对这一见面过程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泼辣张狂、善于阿谀奉承、喜欢使权)(弄势、炫耀特权和地位的人物形象。课文通过两个方面的描写,展示了王熙凤的性格特征,一是从正面对王熙凤的描写,二是从侧面对王熙凤的描写。
班上绝大多数同学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的一些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表述能力,五年级学生对于《红楼梦》并不熟悉,课文又是节选自原文,虽略有修改,仍有很多语言艰涩难懂,甚至连读通都不容易;而且王熙凤语言话中有话,学生没有关于《红楼梦》的背景知识和生活体验,理解更为不易。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感受王熙凤的人物形象。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肖像描写人物的方法。
3、激发学生阅读《红楼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通课文,通过课文中的相关描写感受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
难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肖像描写人物的方法。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取代学生的阅读。”所以,本课时的教学,主要是学生的自读感悟和教师的引导并举,突出学生的自读感悟,同时采用趁热打铁策略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猜测王熙凤性格。
2、这篇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凤辣子”就是王熙凤,是《红楼梦》中的一个主要人物。有些文章的题目可以启示我们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这课题目中你可以知道什么?(课文主要内容)。
3、从“凤辣子”这个词猜测一下王熙凤是个怎样的人?
(二)、初识王熙凤,观其形。
学生说,自己板书。
(四)、又识王熙凤,听其言。
1、文中不仅写了王熙凤的穿着打扮,还写了她的语言、神态,默读课文,想一想她究竟是个怎样的人。(热情、关心别人、开朗、放纵、会说话、会讨人喜欢)。
2、很多同学说她很热情,很关心人,那你们主要从哪里感受到的呢?请你们再一次浏览课文,找出你们觉得体现王熙凤关心、热情的那些句子,把它划下来。
(1)、课件出示:“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年龄、学习情况、身体状况、日常生活)。
(2)、假如你是林黛玉,母亲刚刚过世,又初来乍到,来到荣国府,心理是很复杂地,听到王熙凤的这段话,你会怎么想?然后指导学生把这份热情和关心送进文中读出自己的理解。
(3)创设情景,师生对话。
师:请问妹妹几岁了?她上过学吗?现在吃什么药?
师:王熙凤不是明明已经问了,怎么就不知道呢?为什么呀?
师:对啊,三个问题提完了肯定要停一停听林黛玉回答。如果她很想知道答案,在这段话里边估计她要停三次,对不对啊?每一个问题后面都得停一停。但是,王熙凤根本没有停下来,因为她根本不想知道答案,因为她说这段话别—有—用—意。那么她说这段话用意何在,用心何在呢?小组讨论一下。
(小组讨论,师巡视)。
(她在讨林黛玉喜欢,让林认为她很热情。)(她在炫耀自己的权势)(在讨好贾母,让贾母知道她跟贾母一样关心林黛玉)。
结合学生的交流追问、点拨:就这一段话里边你从哪个关键词看出她在炫耀自己的地位?(只管)。
现在你认为王熙凤是个怎样的人?
3、你从哪里看出她很会说话,很会讨人喜欢呢?默读课文,边读边画。
生自学交流。
(1)、(课件出示: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
(夸林黛玉长得标致,讨林黛玉喜欢;
生:她故意装作流泪来讨好贾母让她知道她很关心林黛玉。
静静读读整句话,嫡亲的孙女是怎么样的?(天下最标致的人物)。
(体会:因为贾母失去了她最疼爱的女儿是很伤心的,所以她这时候是最心疼林黛玉的,王熙凤这样说,是懂得贾母把所有的爱都转到林黛玉身上,王熙凤这样一说,正好把贾母的心理话都说出来了。
板书:语言、动作。
(2)、(课件出示: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3)、细读之后,你对王熙凤这个人物有什么印象?她是怎样一个人?(虚伪、假情假意)。
生说,板书。
(五)、再识王熙凤,侧面观。
我们通过对王熙凤的肖像描写、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对王熙凤有了一定的了解,像这样直接写王熙凤的描写叫正面描写。除此之外,从别人的话中或别人的心理活动中也能看出王熙凤的为人,叫侧面描写。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
(六)、拓展阅读,引向课外。
师:你看,我们细读之后对王熙凤有了很深的认识,如果你再细读课文,通过林黛玉的思忖、纳闷,通过贾母对王熙凤玩笑般得评价,你会对王熙凤有更新的了解。经典就是值得这样一读再读,而且我们没遍读的时候最好带着不同的任务不同的问题,这样读书才有收获。有一个人读了一辈子红楼梦,最后他是这样评价王熙凤的。课件出示: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可以说对王熙凤这个人,我们不能简单的用好人获坏人来概括她。如果你读完整本《红楼梦》,对王熙凤这个人物还会有其他的理解,要了解王熙凤,走进《红楼梦》。
走进《红楼梦》,你还会读到"高傲人性、多愁善感却又聪颖纯真"的林黛玉,你还会读到心地善良、性格叛逆却又聪明灵秀的贾宝玉,走进《红楼梦》,品味人物描写,精彩无限。
古典名著大都是通过鲜明而内涵丰富的人物形象来打动、感染读者。因此,理解人物形象是读懂名著的关键。本文主人公“凤辣子”正是作家鼎力打造的典型形象之一。本节课旨在品读描写王熙风的外貌与语言的文字,引导学生体会作家笔下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复杂性,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红梦楼》原著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媳妇”等词语,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外貌、语言描写的句子,感悟王熙凤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红楼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人物描写一组》的前两个片段,认识了三个各具特*的人物:张嘎子、胖墩儿和严监生。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三个片段,读课题,这个片段节选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
二、检查预习。
昨天老师已经布置预习,要求你们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出示难读词语)正音。
三、初步感知形象(抓外貌)。
1、在预习过程中,你觉得哪些句子读起来有困难?(出示:描写穿着打扮的句子)学生试读,教师适时指导。再指名读。引读。
2、读了这段文字,你从这穿着打扮中感受到王熙凤有什么特点?(珠光宝气、华丽、雍容华贵、高贵……)(教师点拨:不仅她一个人这样奢侈,整个家族都一样;多么贪婪啊,恨不得再多戴些;贾府当时就是贵族人家;雍容华贵的外表可以看出她在贾府有不同寻常的地位。)。
3、文中还有哪些句子也是写他的外貌?
(出示: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丹唇未启笑先闻。)。
(1)自由读,指名读,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描写特点)字数相同,语法结构相当,这种写法就叫对仗,用上对仗写法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使语言更具表现力。谁能读出这对仗的味儿来,指名读。
(2)读着读着,在你脑海里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王熙凤?(出示人物画面)齐读。
(3)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能从作家的外貌描写中体会人物鲜明的*格特点。(板书:外貌)。
四、进一步感知人物形象(抓语言)。
1、再读片段,还有哪些语句也让我们感受王熙凤的*格特点,把它划出来,找一处细细品味,做做批注,和同学交流。
2、汇报交流。
句1:“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
(1)读,谈想法。
(2)品味这段话(一个人或同桌合作细细品味其中的一句,从中你品出了什么?)。
(3)汇报:你品哪句,品出了什么?
a、品味“真、才”用得好,体会王熙凤语言精妙,夸人夸张,不愧是一位语言学家。指导朗读。
b、品第二句,抓“竟不像……竟像……”体会王熙凤八面玲珑、圆滑之至,有心计,是位人际关系学家。指导朗读。
c、连起来读,注意语气的变化(自由读)。指名读,生评价。读着读着,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王熙凤?(阿谀奉承等)。
3、继续汇报:这篇课文多处写到人物语言,还有哪些语言让我们感受到王熙凤的*格特点?(板书:语言)。
句2:“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1)理解“转悲为喜”。(板书:转悲为喜)。
(2)王熙凤为什么而悲?为什么而喜?指导朗读。
(3)从转悲为喜中,你又体会到什么?(察言观*等)朗读。
句3:“妹妹几岁了?……”
体会王熙凤热情、炫耀权势。
句4:“一语未了,只听后院有人笑声……”
(1)读读这句话,王熙凤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交流)。
(2)结合林黛玉的纳罕话语体会王熙凤的放诞无礼(因为有这样特殊的地位),所以她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齐读。
五、拓展。
1、王熙凤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家曹雪芹就是通过语言、外貌把王熙凤这个人物写得如此鲜活。
2、师:编导根据曹雪芹的《红楼梦》原著拍出了生动的录像,想瞧瞧凤辣子吗?(播放视频选段)。
演员们演得好不好?但演员们说,不是她们演得好,而是小说写得好,那是语言描写的魅力呀。《红楼梦》这本书中像这样精*的描写还有很多很多,如果你能把《红楼梦》这本书读好,就能成为半个作家了,有没有兴趣读?想读就课后去读读。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是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人物描写一组》中的第三个片段描写,本组教材以“作家笔下的人”为专题,采取了不同的手法,刻画了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本组课文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重点写的是林黛玉初进贾府,与“凤辣子”王熙凤见面的经过。通过对这一见面过程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泼辣张狂、善于阿谀奉承、喜欢使权弄势、炫耀特权和地位的人物形象。课文通过两个方面的描写,展示了王熙凤的性格特征,一是从正面对王熙凤的描写,二是从侧面对王熙凤的描写。
我的教学设计分为几个部分:一、整体感知;二、深入感悟,观其形,闻其言。三、读写结合探方法。在这堂课中,我觉得成功的地方:
(一)教学目标明确。
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首先是单元导读,课后练习然后还有语文园地中的题目把他们综合在一起确定一节课的训练点,这样的教学目标才是清晰的。上课之前,老师应该问问自己这节课我应该让学生学什么,不是我讲什么,这是一个基本理念。立足点是学生学什么,检验的效果应该是学生学到了没有,这样的课才是高效的,这样的课堂才是生本高效的课堂。这节课我所定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课文中的相关描写感受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外貌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
借用学生的已知迁移学习,我们可以讨论讨论要把一个人写得鲜活生动,有什么办法?这是学生的已知,我们迁移过来了吧。孩子可以告诉你可以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写一个人,作家给我们介绍了一个人----王熙凤,我们来看看大作家曹雪芹是怎样写的。这样引导学生整体进入,老师怎是从难读的部分入手,缺少了整体感知,同时这个教学难点什么时候解决也是应该商榷的。应该让学生自己感受将自己的感受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找依据,从文本中找依据,孩子们就这样说说读读,读读说说这节课就这样上完了。老师要引导孩子不断辨析这个人物,这就是教学目标的第一个:感受人物的鲜活形象。这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在不断讨论中,孩子们不断的深入,不断的感受,不断的朗读,这样人物的形象就会呼之欲出,在品词析句中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不仅是上课后写作文,在学语文中,学生提高鉴赏水平,理解能力。听说读写都是语言文字的运用。我们总结出人物的特点后让学生想想曹雪芹使用什么描写把这个人表现出来,把这个人物写的好像闻其声,见其人。让学生三言两语描写描写,同时老师也可以示范一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通过学习学会了----人物描写的方法。
不足:在上课过程中,我还是在王熙凤的穿着描写这一部分上来回纠缠,浪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一再暗示自己这里的教学难点应该整体感知去处理,但在上课过程中,我还是不厌其烦的让学生读来读去。这一部分的教学是无效的,也浪费了学生的时间,扰乱了学生的思路。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是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人物描写一组》中的第三个片段描写,本组教材以“作家笔下的人”为专题,采取了不同的手法,刻画了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本组课文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重点写的是林黛玉初进贾府,与“凤辣子”王熙凤见面的经过。通过对这一见面过程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泼辣张狂、善于阿谀奉承、喜欢使权弄势、炫耀特权和地位的人物形象。课文通过两个方面的描写,展示了王熙凤的性格特征,一是从正面对王熙凤的描写,二是从侧面对王熙凤的描写。
我的教学设计分为几个部分:一、整体感知;二、深入感悟,观其形,闻其言。三、读写结合探方法。在这堂课中,我觉得成功的地方:
(一)教学目标明确。
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首先是单元导读,课后练习然后还有语文园地中的题目把他们综合在一起确定一节课的训练点,这样的教学目标才是清晰的。上课之前,老师应该问问自己这节课我应该让学生学什么,不是我讲什么,这是一个基本理念。立足点是学生学什么,检验的效果应该是学生学到了没有,这样的课才是高效的,这样的课堂才是生本高效的课堂。这节课我所定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课文中的相关描写感受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外貌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
借用学生的已知迁移学习,我们可以讨论讨论要把一个人写得鲜活生动,有什么办法?这是学生的已知,我们迁移过来了吧。孩子可以告诉你可以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写一个人,作家给我们介绍了一个人----王熙凤,我们来看看大作家曹雪芹是怎样写的。这样引导学生整体进入,老师怎是从难读的部分入手,缺少了整体感知,同时这个教学难点什么时候解决也是应该商榷的。应该让学生自己感受将自己的感受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找依据,从文本中找依据,孩子们就这样说说读读,读读说说这节课就这样上完了。老师要引导孩子不断辨析这个人物,这就是教学目标的第一个:感受人物的鲜活形象。这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在不断讨论中,孩子们不断的深入,不断的感受,不断的朗读,这样人物的形象就会呼之欲出,在品词析句中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不仅是上课后写作文,在学语文中,学生提高鉴赏水平,理解能力。听说读写都是语言文字的运用。我们总结出人物的特点后让学生想想曹雪芹使用什么描写把这个人表现出来,把这个人物写的好像闻其声,见其人。让学生三言两语描写描写,同时老师也可以示范一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通过学习学会了----人物描写的方法。
不足:在上课过程中,我还是在王熙凤的穿着描写这一部分上来回纠缠,浪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一再暗示自己这里的教学难点应该整体感知去处理,但在上课过程中,我还是不厌其烦的让学生读来读去。这一部分的教学是无效的,也浪费了学生的时间,扰乱了学生的思路。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掌握词语:媳妇、敛声屏气、纳罕、风骚、祖宗、可怜、手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王熙凤的形象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等描述人物的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感受王熙凤的刁钻狡黠、泼辣张狂、阿谀圆滑、见风使舵等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
1.指导朗读描写王熙凤外貌的片段。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特点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1.师生课前活动。
教师学习借鉴远程教育光盘资源,选好相关内容,了解学生中阅读《红楼梦》的情况,写好小黑板;学生课前阅读与本片段有联系的内容,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以及王熙凤、贾母、林黛玉她们之间的关系。
2.资源整合后呈现方式。
光碟、写有生字词的小黑板、资料卡片、教学预案。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交流资料。
(一)谈话引入,揭题,解题。
1.师:《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书中生动刻画了众多人物的形象,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个片段——“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2.师:“凤辣子”指的是谁?从题目中,你想知道这个片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吗?
(二)交流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关于《红楼梦》,你了解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读课文。
师出示自学要求:
1.思考:这个片段重点刻画了哪些人物形象?作者分别抓住了人物的哪些方面来写?
2.自学生字词,想想朗读时要注意那些字的读音。
3.你认为哪一部分最难读?为什么难读呢?
(二)汇报交流。
(1)出示小黑板,抽生读生字词,再齐读。
(2)交流自己认为要注意的字词读音。
(3)抽生回答思考题,师小结板书:
外貌。
王熙凤语言。
动作。
(三)指导朗读描写王熙凤穿着打扮的片段。
三、精读品味,感受形象。
(一)品味外貌描写。
1.师谈话引入。
2.从这段描写中,你读懂了些什么呢?
3.看课文插图感受王熙凤的穿着打扮的华丽。
4.用“~~~”线勾出描写王熙凤容貌的句子,说说你的体会。
(1)抽生读句子。
(2)抽生谈体会。(师板书:刁钻狡黠)。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句子。(二)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品味人物性格特点。
1.教师谈话引入。
2.自读第三自然段,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3.播放光碟,学生观看电视剧《红楼梦》中的相关片段,直观感受人物特点。
要求:
(1)认真看,看清人物的动作,说话时的神态。
(2)认真听,听好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4.再读课文,说说王熙凤是个怎样的人。
(引导学生抓住人物语言、动作,感受王熙凤的阿谀圆滑、泼辣张狂、见风使舵的特点,相机指导学生朗读。)。
四、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一)总结全文。
看板书,总结人物的性格特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告诉学生我们以后写关于人物的习作也要注意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写。
(二)课外延伸。
鼓励学生课外阅读《红楼梦》,试着分析二至三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并写下来。
板书设计:
外貌 刁钻狡黠。
阿谀圆滑。
王熙凤语言。
泼辣张狂。
动作见风使舵。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重点是抓住重点词句,感受王熙凤的刁钻狡黠、泼辣张狂、阿谀圆滑、见风使舵等性格特征。在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我首先布置学生课前阅读与本片段有联系的内容,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以及王熙凤、贾母、林黛玉她们之间的关系;其次借鉴远程教育光盘资源,在课堂适时播放,让学生了解王熙凤的特点,第三是充分利用教科书上的插图,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王熙凤的外貌、衣着特点。通过以上途径,促使相关资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很好地完成了课时教学目标。
上节课,我们结识了三个各具特色的人物:小嘎子、小胖敦和严监生。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的第三个片段是节选自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请大家打开书)。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2.谁能说说这个片段写了谁?写了她的什么事?
三、交流学习、读中感悟。
1.这片段的确不好读,感觉到了吗?我们先来互相提醒一下,哪些字音要注意:
纳罕 一语未了 敛声屏气 仍送至。
2.这些老师想提醒大家的,同学们都想到了,老师这里有几个词语,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准确(齐读、指名读、齐读)。
纳罕 皆敛声屏气 媳妇 风骚。
老祖宗 携着。
3.师:同学们在读这几个片段的时候,你觉得哪些地方不好读?(需要帮助)。
4.师:不好读的原因是什么?不认识字?
生:a…………。
b…………。
c…………。
这样行不行?老师读一点,你们跟着读一点(师范读,生跟读)。
5.这样读过一遍,是不是感觉好点了?你就这样多练习多读几遍,就一定能读好了,练习一下吧!
生:练读。
6.师:谁有勇气来试一试(指名读)。
7.师:刚才有同学提出这部分不好读的另一个原因是:王熙凤的这身打扮不明白。究竟王熙凤的这身打扮是什么样的?我们没有见过,我也说不好,我只知道一点:
(具体解释:“髻”和“钗”)。
你们读懂了哪一点呢?
生:(各抒已见)。
生:(各抒已见)。
8.(过渡)下面就写王熙凤见林黛玉的语言了,王熙凤的的话有什么不懂的?
生质疑;解释“嫡亲”
生:
师:这里: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女儿,你搞明白吗?
师:外孙女是贾母女儿的…………。
嫡亲是贾母儿子的…………。
生:(语言、动作、情态变化)。
师板书:圆滑、有心机。
11.师总结:贾母是《红楼梦》这部小说中最有权威的人物,王熙凤作为她的孙媳妇,只要得到贾母的常识,她就在贾府中站稳了脚跟。因此,王熙凤不失时机地恭维她,讨好她,只要随着贾母的喜怒哀乐而改变自己的喜怒哀乐,正如同同学们刚才说的圆滑、有心机。
12.你们想一睹凤辣子的风彩吗?
(出示电视片段)。
三、分角色朗读、加深印象。
1.同学们先分角色在小组内练读整个片段。
2.指名上台表演朗读!
四、总结写法。
本单元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是我们学习目标,课文通过两个方向的描写,展示了王熙凤的性格特征:一是正面描写、二是侧面描写。哪些是正面描写呢?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以及王熙凤的外貌衣着描写,林的思忖、纳闷与贾母对王熙凤的戏谑谈笑的评价是对王熙凤的侧面描写。
教学思路。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是人物描写一组的一个片段,它着重写了王熙凤的衣着和语言,文字不多却将人物写得活灵活现,由于这个片段节选自古典名著《红楼梦》,其中语言跟现代有不少的距离,王熙凤的穿戴对今天的小学生更是陌生,不要说读懂它,就是把它读顺也十分的不容易。因此,怎样化难为易,让学生可读、爱读、会读便成为我教学设计中的重头戏!于是我作了下面四步的安排:先试着读这个片段,大致了解解这个片段写了谁?写了她的什么事?接着指导学生读好王熙凤的衣着外貌;再指导学生谈人物对话,感受王熙凤善于察言观色机变逢迎的性格特点;最后让学生分角朗读整个片段,这样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就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而挥之不去。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是义务教育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组的“人物描写”中的一个片断。“凤辣子”就是王熙凤,她是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里的一个主要人物。本片断节选自第三回,写的是林黛玉初进贾府与众人相见时的情景。通过短短六百字,对这一见面过程的描写,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喜欢使权弄势、炫耀权势和地位的人物形象。
本文是本册教材中典型的“难点不是重点,重点不是难点”的文章。难点是对王熙凤的外表打扮描写,是朗读的难点,也是理解的难点;重点是从王熙凤的言行中品出她的性格特点。而王熙凤说的话,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还是比较难以读出“言外之意”的。
因此,教学前,首先让学生理解《红楼梦》中一些人物关系,特别是涉及到本文的一些人物;然后通过不同的策略,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外表打扮”所传达的信息。通过对王熙凤的语言,层层品读,深深感悟,使学生读出“言外之意”,从而使人物形象丰满起来。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敛声屏气、媳妇、风骚、携着、手帕、祖宗、可怜”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品读人物的语言、外貌、动作、神态描写,揣摩王熙凤的性格特征,体会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红楼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品读人物的语言,外貌,动作,神态描写,揣摩王熙凤的性格特征,体会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录像。
一、导入(3分)。
1那我们开始上课吧!上课!师生问好。相信同学们都知道这篇课文是长篇小说《红楼梦》里的一个小片段。《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他的作者曹雪芹呕尽心血,花了十年时间才写成。《红楼梦》展现了封建大家族由盛而衰的历史,其中人物众多,关系复杂,除去那些媳妇丫鬟,有名有姓的,就不下百人。
2师: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在这篇课文里边,出现了三个非常重要的人物。是哪三位?(生:王熙凤、林黛玉,还有贾母。)王熙凤就是-----凤辣子,刚才讲的三个人物,课题中没有的是谁?-----贾母(在“林黛玉”后板书“贾母”)。
3师:老师先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三个人物。贾母在贾府中年龄最长、辈分最高、权威最大,在荣国府里,说话一锤定音。但由于自己年纪大了,就想把家交给年轻人来管,最后她看中了谁呢?她看中了她的孙子媳妇王熙凤,于是王熙凤成为贾府的实际大管家。这林黛玉又是谁呢?林黛玉是贾母外孙女儿,是贾母口头心头,天天挂念的心肝宝贝。只可惜,林黛玉年纪轻轻,母亲因病去世,贾母非常疼爱她,要把她接进荣国府,于是----(指着课题说)“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同理,林黛玉初见“凤辣子”。
二、初读部分。
1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读读“凤辣子”----王熙凤到底是个怎样的人?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
(生自由读3---4分钟左右。)。
2师:尽管同学们课文读过很多遍了,但是老师发现还是有地方没读好!不能怪大家,这是篇古白话文,里面的一些字现在我们不用了,有些句子表达方式和我们现在的也不一样。3这篇课文中,老师反复读,发现有一段话特别难度。你们觉得哪段特别难读?(2分钟)(生:我觉课文第一段中间部分特别难读——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下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4师:同样觉得这一段难读的请举手(基本都举手)。幻灯片出示。谁来挑战一下?真不错。一起来读一读。读着读着,我们会发现,这一段都是在写——王熙凤的穿着打扮。这段话确实很难读,我国传统的说书先生可以把它读得有滋有味,如果你有兴趣下课可以好好练一练。
这段话不仅难读还难以理解。除了那些专门研究古代服饰的专家,其他人都不太清楚王熙凤究竟穿了什么,戴了什么,围了什么,罩了什么……而且,我们作为一般的读者也没有必要去研究清楚。因此我们可以快速地浏览。来,快速把这段浏览一遍,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王熙凤的穿着打扮给你留下的印象。
(学生回答,请答得好的学生板书。漂亮、富贵、与众不同等)。
5师:我们这篇课文就写了王熙凤的穿着打扮吗?不是的,还有她的言行举止,请大家默读全文,想一想除了这些特点,你还觉得凤辣子是个怎样的人?(生默读)。
6师:看完了吗?好了,来说说你的想法。你觉得王熙凤是一个怎样的人?实话实说。(生回答,答得好的板书:“不拘小节”“泼辣”“热情周到”等)好了,差不多了,这是大家对“凤辣子”的初步印象。(板书“初读”)。
三、细读部分。
(一)第一层次。
1师:下面沈老师带着大家继续往下读,(板书:再读)不然要老师干嘛呢?我把“热情”拎出来,很多同学认为王熙凤很热情,很关心人。课文里面有一段话让我们觉得她很热情,哪段话,你把它画出来。我第一遍读时也觉得凤辣子很热情,对林黛玉很关心。快速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相应的句子。
2生反馈。
(生读)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预设:当我读到“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这一句时特别感动,因为在生活中,我的家里人和亲戚才特别关心我的年龄和学习情况。生:当我读到“现吃什么药?”这一句时特别感动,因为只有你的亲人关心你累不累,身体好不好。生:我觉得“在这里不要想家”这句话特别感动人,因为林黛玉母亲刚刚病逝,虽然她到的是她姥姥家,但毕竟初来乍到,心里总是有些别扭、不舒服,一句不要想家,特别暖人心。生:如果我是林黛玉,当我读到“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这一句时很感动,我感觉王熙凤非常贴心,让我觉得自己找到了依靠。)。
师:是啊,任何一个人听到这样一段话,都会觉得王熙凤是一个热情、周到、贴心的姐姐啊,请大家练习读这一段话,读出这一份关心。(生朗读后,展示读)。
(二)第二层次。
1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段话,王熙凤热情地一连问了三个问题,林妹妹回答了吗?2师:那林黛玉为什么不回答呢?(生:因为------)。
3师:那你们看看下文,让你们死了这份心。(笑)请看——出示原著后面的句子。
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生:看了原文之后,我想林黛玉没有回答是因为她没有机会回答。生:看来王熙凤并没有兴趣进一步了解林黛玉,王熙凤并不是真正关心林妹妹。)。
4师:那我们再来读读,王熙凤说这番话除了要表明对黛玉的关心之外,还有什么用意呢?,别急着举手,把你的想法和小组成员一起讨论讨论。(小组讨论)。
(生:我觉得王熙凤为了显示自己在荣国府的地位不一般。生:我觉得王熙凤这些话其实是说给老祖宗听的,她是为了讨好老祖宗。)(老师简单解说她为什么要讨好老祖宗)。
(三)第三层次。
1师:同学们很会读书,就在这一段话中,我们可以从一个细小的地方感受到王熙凤在黛玉面前炫耀自己在荣国府内特别的身份和地位。(只管……只管)师:(指导朗读。)。
2师:请大家再读全文,说说,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王熙凤在有意无意显示自己的地位,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生默读)。
(预设:生:文章一开始王熙凤就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我觉得她是故意来迟的。这样就能引起林黛玉的注意,间接地告诉她,她在这里的地位不一般。
师:明知这是重要的时刻,她却故意姗姗来迟。迟到了,一般人总是悄没声儿的,她却那么招摇。明显是暗示大家只有她敢迟到。
生:我看到别人都是敛声屏气、恭肃严整,但是王熙凤却放诞无礼,非常放纵。如果她在荣国府里没有一定的地位,她不敢这样。
师:这就是对比,一对比,很多东西就像秃子头上的虱子——清清楚楚了。
生:我看到课文里写着“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围拥”也说明了王熙凤的地位不一般,没点地位怎么可能前前后后有那么多人簇拥着呢。
师:是啊,你看那气势,那做派。如果把这个情景拍成电影,不知道要多少群众演员呢!(笑)这就是人物的出场,人物的出场往往暗示了很多信息。
生:刚才我们讨论过的描写王熙凤穿着打扮的那一段话也能看出王熙凤的地位高,她是故意把自己打扮得珠光宝气,显摆显摆。
生:还有,王熙凤对林黛玉说:“我今儿才算见了,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王熙凤也是在炫耀自己见多识广。„„)。
3师:这样读课文就有意思了,这样细读课文,我们可以从许多细节,从王熙凤的动作、神态、语言发现王熙凤的“炫耀”。
(四)第四层次。
(生:王熙凤关心自己的外甥女,也就意味着王熙凤重视自己的感受,贾母听了当然高兴。生:贾母听王熙凤这样说,觉得她们两人同时可以友好相处,心里高兴。
生:那时,王熙凤已经负责管理荣国府一些具体的事务,听了王熙凤的话,贾母觉得她心地好又能干,心里放心。)。
2师:同学们分析得很有道理。下面,请大家再细读全文,你还从哪些地方看到王熙凤一直注意老祖宗、讨好老祖宗?(默读)。
3交流:你从哪些细节看出王熙凤在讨好老祖宗呢?如果你是从她的动作感受到的,请举手示意。
(生:我发现王熙凤夸黛玉时携着黛玉的手“送至贾母身边坐下”,说明王熙凤自己说的做的都要让贾母看到。
生:我发现王熙凤说到黛玉的身世时,马上显得很伤心,“便用帕拭泪”,我觉得这个动作太夸张了,是做给贾母看的。)。
师:如果你是从她的神态感受到的,请举手示意。
(生:请大家看这一句“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我发现这王熙凤说哭就哭,说笑就笑,她的情绪变化很快,都是为了贾母满意。)。
师:如果你是从她的语言感受到的,请举手示意。
(生:王熙凤说林黛玉像贾母嫡亲的孙女是为了让贾母高兴。因为古时候的观念,孙女总是自己家里人,外孙女是别人家的人,王熙凤这样说是因为贾母太疼爱林黛玉。
生:在课文里王熙凤说了这样一句话:“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了老祖宗。”这句话完全是假话,她不但没有忘记,而且是时刻记着。„„)。
一、阿谀奉承、爱慕虚荣、有野心„„)。
师:看来细读课文,从王熙凤的语言、动作、神态中,读出了王熙凤的------大家对王熙凤这个人物有了新的了解。
四、鼓励读整本书。
师:但是,我相信,当你有机会读完原著,你对王熙凤这个人物还会有新的更深刻的看法。有个学者研究了一辈子《红楼梦》,他是这样评价王熙凤这个人物的: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因此凤姐这个人物不是简单的好!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2、谁能说说这个片段写了谁?写了她的什么事?
三、交流学习、读中感悟。
1、这片段的确不好读,感觉到了吗?我们先来互相提醒一下,哪些字音要注意:
纳罕一语未了敛声屏气仍送至。
丫环(轻)威不露朝阳撒花。
2、这些老师想提醒大家的,同学们都想到了,老师这里有几个词语,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准确。
(齐读、指名读、齐读)。
纳罕皆敛声屏气媳妇风骚。
老祖宗携着。
3、师:同学们在读这几个片段的时候,你觉得哪些地方不好读?
(需要帮助)。
4、师:不好读的原因是什么?不认识字?
这样行不行?老师读一点,你们跟着读一点。
(师范读,生跟读。)。
5、这样读过一遍,是不是感觉好点了?你就这样多练习多读几遍,就一定能读好了,练习一下吧!
生练读。
6、师:谁有勇气来试一试。
(指名读。)。
7、师:刚才有同学提出这部分不好读的另一个原因是:王熙凤的这身打扮不明白。究竟王熙凤的这身打扮是什么样的?我们没有见过,我也说不好,我只知道一点:
(具体解释:“髻”和“钗”。)。
你们读懂了哪一点呢?
生各抒已见。
生各抒已见。
8、过渡:
下面就写王熙凤见林黛玉的语言了,王熙凤的的话有什么不懂的?
生质疑;解释“嫡亲”。
师:这里: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女儿,你搞明白吗?
师:外孙女是贾母女儿的…………。
嫡亲是贾母儿子的…………。
10、过渡:
生:语言、动作、情态变化。
师板书:
圆滑、有心机。
贾母是《红楼梦》这部小说中最有权威的人物,王熙凤作为她的孙媳妇,只要得到贾母的常识,她就在贾府中站稳了脚跟。因此,王熙凤不失时机地恭维她,讨好她,只要随着贾母的喜怒哀乐而改变自己的喜怒哀乐,正如同同学们刚才说的圆滑、有心机。
12、你们想一睹凤辣子的风彩吗?
(出示电视片段。)。
三、分角色朗读、加深印象。
1、同学们先分角色在小组内练读整个片段。
2、指名上台表演朗读!
《人物描写一组》这一组课文的教学中,我的感受颇深,因为这组课文是本学期我教学中遇到的第二组觉得有挑战性,有难度的一组课文。特别是《红楼梦》中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在上课之前,由于本文的语言比较深奥,多为古文,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比较困难,因此,我先下载了《红楼梦》中这一片段的连续剧给学生欣赏,他学生通过音频、影像的效果来体会王熙凤的性格特点。
在引导学生写人写事时,都是一句话:要写具体,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来写,可是,我们是否想到,怎样引导学生去抓,每个活生生的人又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不同于别人之处,并不是这些特点在一人身上都能体现出来,这就为我们这些教师提了醒,凭空说话是不行的,要发现特点,必须鼓励学生善于观察事物的不同之处,有的人说话有特点,有的人动作有特点,写好一个人,不一定语言、动作、神态都挤在一起,如果是这样的话,就不是特点了。如《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一节中,主要对王熙凤的外貌进行描写,而且非常细致,写王熙凤的性格时,又采用了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描写,这就更难了,连我们老师都不知如何去判断,学生更是困难。
在教学时,因为文章有点半白话,所以,我采用了教师范读,并教读,在学生读熟后,和学生一起分析,在这段话的描写中,作者不仅写得细致,而且还有一定的顺序,活脱脱一个泼辣张狂的形象。告诉学生在写人物时,如果这个人物的外貌有特点,而且能体现人物的性格,那就要细写。对于人物的语言则不是所有的语言都写,而是能体现人物特点的语句,值得推敲的句子才能给文章增光添彩。
学习课文资料搜集整理很重要。课前,我组织学生回顾阅读过的比较精彩的以写人为主的文章,或者写过的自己感到比较满意的写人的文章。在此基础上,阅读各个片段,感受各个人物形象,同时引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最后整合拓展,将三个片段合起来进行阅读比较,看看有哪些相同之处,哪些不同之处。
学习课文调动学生兴趣很重要。我用激趣导入的方式,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全书以男女主角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塑造几百位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贾家荣宁两府的兴衰败落,表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被喻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文章,就是节选自这本古典文学名著。
学习课文背景资料的补充很重要。并补充《红楼梦》写的是一个大家族。这个家族的祖先曾随皇帝出过兵,兄弟二人都受封国公爵位。哥哥贾演封宁国公,弟弟贾源封荣国公,两家府第相连,就叫了宁国府和荣国府。到《红楼梦》开篇时,第一代人贾演、贾源,第二代人贾代化、贾代善都已过世,只有贾代善的妻子贾母还在。如今虽年事已高,把家政交给二儿媳王夫人和孙媳妇王熙凤主持,自己只带着孙儿辈寻开心,享清福,但在宁荣二府中仍握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有两个儿子名贾赦、贾政,一个女儿名贾敏。贾敏嫁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林黛玉。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想到黛玉年纪小没有人照顾,就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本文介绍的就是林黛玉初进贾府,王熙凤与其见面的情景。
学习课文细节处理很重要。我带领学生饶有兴趣地分析人物形象。王熙凤,是贾母的大儿子贾赦的儿子贾琏的妻子,贾母二儿子贾政的妻子王夫人的内侄女。长着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贾府的实际大管家。那么,王熙凤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呢?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课文,画出描写语言、外貌、动作的句子,仔细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以上教学分三块,分别从语言、外貌、动作三方面去分析人物形象,收效甚好!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王熙凤的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2体会人物肖像,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的作用,学习“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
3激发学生阅读《红楼梦》的兴趣。
[反思]:
从教学效果来看,这几个目标设定是比较合理的,符合学生学情。之所以没有要求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是因为课文难读懂,能读懂就不错了,其次课文是古文,学生是第二次接触古文,要读出感情,难。另外,课文里面的人物对话和学生生活不贴近,学生难以读出感情。
学习重难点:学习通过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1课件。
2了解和《红楼梦》有关的信息,注意搜集有关贾母、王熙凤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简介:《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被称为中国小说文学的珠穆朗玛峰。它不仅有很高的思想价值,还有非凡的艺术成就。艺术成就之一是它运用高超的写作手法塑造了六百多位性格鲜明,形象丰满的人物。今天,我们就走进《红楼梦》,学习一个片段,管中窥豹,感受刻画人物的高超本领。
[反思]:
导入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红楼梦》文学成就,激发学生阅读《红楼梦》的兴趣,感觉这样介绍是吸引了学生的兴趣的。
二整体感悟。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写了王熙凤的哪几个方面,把人物形象写丰满了。
2点生说,相机板书:肖像语言动作神态。
[反思]:
因为前面学了几个描写人物的片段,所以学生了解了一些描写人物方法,故能说出。但是提问的时候问的是“哪几个方面”,范围过广,学生一时不知该怎么答,经过提示才知道答哪方面问题,故以后要注意,问问题要明确,不能含糊不清。
三分部分学习其写作方法,感受人物特点。
1肖像描写。
1老师带读难读部分,指导学生读好。
[反思]:
难读部分直接带读,简单明了,效果好。
2从这部分肖像描写中,你感受到王熙凤是个什么样的人?
[反思]:
学生答案五花八门,主要有漂亮,有钱,身份高等。
3这位美丽、尊贵的王熙凤是怎样出场的?(点生读有关话)这种“没看见人,先听见声音”的写法,叫什么呢?(“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是《红楼梦》写人物出场中极其精彩的一笔。让我们再读读这句,体会曹雪芹先写声再写人的写作方法。王熙凤的出场给林黛玉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林黛玉“放诞无礼”)。
[反思]:
因为自己的电脑水平还不够,不会剪辑片段,所以此处没放这段录象,但从后来的情况来看,这里放王进场一段,效果会更好些。有字书要读,无字书也要读,因为它可以还原当时情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段话的内容。
4过渡:在贾母眼中,王熙凤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反思]:
恰当的过渡语可以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学习第二段。
1点读段二,提问:在贾母眼中,王熙凤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书贾母“凤辣子”)贾母喜欢她吗?从哪儿看出来?自读,读出贾母对王熙凤的喜爱。
2过渡:贾母在贾府中是最有权威的人物,只要得到贾母的赏识,地位便会水涨船高。
[反思]:
因为是侧面描写,所以点到为止,不需细嚼。
3学习王熙凤的语言艺术,表演艺术。
1在《红楼梦》中,王熙凤有着“语言学家”“心理学家”“表演家”的美称。让我们看看王熙凤是怎样利用自身的优势讨得贾母的喜欢的。先看一个电视片段,注意人物的表情、动作、和说话的语气。(播放《红楼梦》相关片段)。
2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看的片段,读读第三自然段,看你能读懂什么。
a“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偏就去世了”
(顾此而不失彼,高度赞美了黛玉,奉迎了贾母,照顾了三春。,八面玲珑,圆滑之至)。
[反思]:
这段话比较难理解透,因为从表面看,从没读过整本书的学生眼中,她就是在夸奖黛玉,其他方面需要引导,需要讲解背景。
b“正是呢,------该打该打”
(其实她一心都在老祖宗身上,这正是她见风使舵的表现,她的虚伪性格,暴露得淋漓尽致)。
[反思]:
学生仍不能完全理解此句话,更多的是觉得她会“随机应变”,因为学生的词汇量也不够,不能很好地表达准确意思。所以,平时要注意让学生多积累一些常用的成语。
c“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
(让人感觉热情,在贾母面前向黛玉大献殷勤,二是炫耀身份)。
[反思]:
因为有了前面几句话的理解做铺垫,这句话理解得还比较好。
d通过王熙凤动作和神态了解她察颜观色,见风使舵的特点。
4小结:王熙凤紧紧抓住贾母,恭维她,讨好她。随着她的喜怒哀乐而改变自己的喜怒哀乐。
四体会写作特点。
1对王熙凤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属于什么描写?(正面描写)通过林黛玉和贾母写王熙凤属于什么描写?(侧面描写)。
2总结:课文通过正面描写王熙凤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和侧面描写林黛玉和贾母对王熙凤的感觉和评价,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喜欢使权弄势,炫耀特权和地位的人物形象。《红楼梦》中还描写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同学们课后可以找来读一读,了解一下。
[反思]:
及时总结,可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告诉学生其他性格鲜明的人物,也是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红楼梦》的兴趣。
五作业(任选一题):
1运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写一个人,安排适当的场合让人物登场亮相。
2写一个熟悉的人。通过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体现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
[反思]:
学以至用,让学生了解“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学生比较感兴趣,也写得生动活泼。学生基本上都选做第一题,估计是简单些,好模仿些。二是学生没尝试过这种写法,有新鲜感。第二题后来在基础训练中做过,发现要想写好人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观察力不够,概括力不够,要训练。
[总反思]:
本篇课文是本学期较难学的一篇。一是用人物描写一组的方式学习,学生没学过,老师也没教过,二是教材内容较深,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红楼梦》,节选的文章需要读《红楼梦》才能理解。总的感觉是对文章的重难点把握较好,教学任务设置合理。但在实际教学中,感觉也有些不到位的地方,不足之处是,时间把握不够好,在教学中遗漏掉一些教学环节,面对学生的一些生成的问题,调控能力较弱,说明老师的素质很重要,我个人还需要提高,另外,平时就要训练自己养成语言精炼的习惯。
名著是经过历史长河淘洗的生活经典,就像一坛芬芳的酒,愈陈愈醇,它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底蕴和精湛卓绝的艺术特色而一代一代传承,经久不衰。阅读名著就是与大师对话,与圣贤论道。那么我们在课堂上是否能给学生一条路径,或是为学生打开一扇窗,通过课堂上教师的阅读引领,让孩子们能循着这条路径闻到一路的花香,透过这扇窗望见窗外美丽的风景。今天,宁波市骨干教师黄铁成老师执教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课给了我们一个范例。
黄老师首先从了解课文的结构着手,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比较与以往所学课文有什么不同?学生比较发现《人物描写一组》这篇课文有三个文章片断组成,都是描写人物的。这样,学生对一组文章有了整体的感知。
接着,黄老师要求学生默读导读提示,从中获得对名著《红楼梦》有个大致的了解。黄老师通过评价语言,不仅肯定学生了解的信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的引领,学生明白了读导读提示能帮助我们读懂课文内容。
在初读板块中,黄老师让学生放声读文本,把认为难读之处划出来,多读几遍。这又是读书方法的指导,毕竟学生所学的是白话文,而这篇名著是古白话文,学生在阅读上是有一定的难度,老师也充分把握了学生的学情。在此基础上,老师让学生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交流中,老师通过评价语来指导学习方法:很多名著在导读提示中或文章的题目中就能明白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就是要求学生阅读名著时可以关注导读提示和课题。
最精彩的是黄老师带领学生通过对王熙凤的外貌和语言的研读,来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曹雪芹对人物刻画的独到写法。
在研读外貌板块中,黄老师首先出示一组描写王熙凤穿着打扮的词组,引导学生一层一层读,化解读的难点。一读“髻——钗——圈——佩——袄——褂——裙”,让学生明白这些都是头上戴的,身上佩带的和穿在身上的服装;二读“攒珠髻——挂珠钗——璎珞圈——玫瑰佩——窄裉袄——银鼠褂——洋绉裙”让学生明白前一个词是用来修饰这些服饰的;三读“金丝八宝攒珠髻——朝阳五凤挂珠钗——……”让学生明白前两个词语是用来形容这些服饰的颜色和造型的。在学生明白了这些描写是按一定的结构的词组来写的以后,教师与学生之间展开了各种形式的合作读,读出语言的范式,读出人物的形象,读出曹雪芹大家外貌描写的独到之处。接着,师生一起研读后一组的外貌描写,那是三对对偶语句,互相对对子,以一个“读着读着,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王熙凤?”问题让学生谈谈读书的感受。在学生的交流中,黄老师说:“老师从‘三角眼’和‘吊梢眉’能读出很多……找原著读读吧!”黄老师通过自己的阅读来引领学生的阅读,并让学生去读读名著。然后黄老师让学生拓展读,通过学生自由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读原著中描写贾宝玉的外貌描写,而且告诉学生原著中每一个人物的出场都有一段富有人物个性的精彩的描写。这不仅是对学生前面所学的读的方法的一种学以致用,更是为学生打开名著阅读的一扇窗,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浓厚兴趣。
在研读语言板块的教学中,黄老师首先让学生欣赏了一段课文视频,并提出了一个看的要求“王熙凤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这段视频的欣赏不仅让学生对王熙凤的人物形象(语言、神态)有了更直观的感受,为学习文本感受人物形象做了铺垫,而且让学生明白语言、神态也是人物形象的刻画的方法之一。接着,黄老师给学生充分的自主读书的时间,学生边读边划,边读边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进行交流。面对王熙凤的一连串问题,虚假的关心,黄老师采取师生合作演读,其余学生扮作林黛玉,读后采访其心里想法的方法来学习,让学生移情体验感受到王熙凤的虚伪和在贾府的地位。面对王熙凤的“喜-悲-喜”的神情语言的变化,黄老师则采用引读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感悟王熙凤的会讨好人、见风使舵的人物特点;在第一自然段的语言中,老师引导学生通过王熙凤与众人的对比中来感受她的个性张扬、放诞无礼。
在研读感受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中,学生能悟到什么程度就什么程度,能理解到哪一层次就哪一层次,黄老师决不给人物贴任何标签。黄老师尊重学生的理解,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教师则通过阅读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并通过阅读引领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喜欢上读名著,这样就足够了。
选择上《“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的原因很简单:1、文章语言精彩,我自己喜欢;2、内容有嚼头,值得学生品味;3、所剩文章寥寥无几,没有挑三选四的余地了。然而,真正走进去了便追悔莫及,太难!外貌描写又长又生僻还拗口;王熙凤的语言话藏玄机,所涉及的人情世故恰恰是学生生活中最空白的体验;原著不管是语言还是思想都距离学生太远,绝大部分同学没有接触过……在备课组老师的帮助下,经过“痛苦”打磨,我将教学侧重以下两点:
一、关注语言与精神的共同发展。
本文虽只是《红楼梦》中一个极小的片段,却文质兼美,不仅刻画出王熙凤鲜明的性格形象,在写法上也很有特色,时而泼墨如水,时而惜笔如金,足见出大师的深厚功力。结合本组的单元目标,我将教学重点定位为领会人物形象、迁移写作方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中:
1、课前谈话。我精心挑选了四大名著中描写人物外貌的语句摘录下来,让学生猜猜写的是谁,从何得知?这既是一种兴趣的激发,是对学生已知的人物形象的复习,也在潜移默化中教导给学生一种抓住特点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
2、外貌描写的部分。这部分语言生涩。教学的目标一是让学生读通,大致了解内容,并感受到王熙凤的特殊身份和性格。二是掌握作者描写的规律,领悟写作方法。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找出这段话中的七个中心词,即写了哪七样东西,再将这段话以教师整理好的形式出现,这样,学生很快就发现,其他的内容都是在形容这件东西穿戴的部位以及款式、材质等。有了这样整体的把握,读起来就顺畅多了。读着读着,学生便悟出了王熙凤特殊的穿着打扮与众不同。
二、换位体验,攻克难点。
王熙凤八面玲珑,善于逢迎奉承,理解她的语言对学生来说很有难度。于是,“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一句的教学,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林黛玉,你听了凤辣子这话儿感觉怎么样?”
“迎春、探春、惜春们,你们听了怎么想啊?”
“这么一来,王熙凤岂不是太不会说话了?是这样吗?”
在教学王熙凤最后的一连串问话时,我这样安排教学: 。
(1)师生配合读,学生读王熙凤的话,老师回答。
(2)换过来,老师问(很快的,不给学生回答的时间)。
这样一来,学生内心的体验被唤醒,通过换位体验感受到王熙凤语言中的丰富内涵。
1、能正确读写“媳妇”等词语,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外貌、语言描写的句子,感悟王熙凤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红楼梦》的兴趣。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人物描写一组》的前两个片段,认识了三个各具特色的人物:张嘎子、胖墩儿和严监生。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三个片段,读课题,这个片段节选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
二、检查预习。
昨天老师已经布置预习,要求你们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出示难读词语)正音。
三、初步感知形象(抓外貌)。
1、在预习过程中,你觉得哪些句子读起来有困难?(出示:描写穿着打扮的句子)学生试读,教师适时指导。再指名读。引读。
2、读了这段文字,你从这穿着打扮中感受到王熙凤有什么特点?(珠光宝气、华丽、雍容华贵、高贵……)(教师点拨:不仅她一个人这样奢侈,整个家族都一样;多么贪婪啊,恨不得再多戴些;贾府当时就是贵族人家;雍容华贵的外表可以看出她在贾府有不同寻常的地位。)。
3、文中还有哪些句子也是写他的外貌?
(出示: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丹唇未启笑先闻。)。
(1)自由读,指名读,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描写特点)字数相同,语法结构相当,这种写法就叫对仗,用上对仗写法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使语言更具表现力。谁能读出这对仗的味儿来,指名读。
(2)读着读着,在你脑海里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王熙凤?(出示人物画面)齐读。
(3)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能从作家的外貌描写中体会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板书:外貌)。
四、进一步感知人物形象(抓语言)。
1、再读片段,还有哪些语句也让我们感受王熙凤的性格特点,把它划出来,找一处细细品味,做做批注,和同学交流。
2、汇报交流。
句1:“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
(1)读,谈想法。
(2)品味这段话(一个人或同桌合作细细品味其中的一句,从中你品出了什么?)。
(3)汇报:你品哪句,品出了什么?
a、品味“真、才”用得好,体会王熙凤语言精妙,夸人夸张,不愧是一位语言学家。指导朗读。
b、品第二句,抓“竟不像……竟像……”体会王熙凤八面玲珑、圆滑之至,有心计,是位人际关系学家。指导朗读。
c、连起来读,注意语气的变化(自由读)。指名读,生评价。读着读着,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王熙凤?(阿谀奉承等)。
3、继续汇报:这篇课文多处写到人物语言,还有哪些语言让我们感受到王熙凤的性格特点?(板书:语言)。
句2:“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1)理解“转悲为喜”。(板书:转悲为喜)。
(2)王熙凤为什么而悲?为什么而喜?指导朗读。
(3)从转悲为喜中,你又体会到什么?(察言观色等)朗读。
句3:“妹妹几岁了?……”
体会王熙凤热情、炫耀权势。
句4:“一语未了,只听后院有人笑声……”
(1)读读这句话,王熙凤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交流)。
(2)结合林黛玉的纳罕话语体会王熙凤的放诞无礼(因为有这样特殊的地位),所以她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齐读。
五、拓展。
1、王熙凤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家曹雪芹就是通过语言、外貌把王熙凤这个人物写得如此鲜活。
2、师:编导根据曹雪芹的《红楼梦》原著拍出了生动的录像,想瞧瞧凤辣子吗?(播放视频选段)。
演员们演得好不好?但演员们说,不是她们演得好,而是小说写得好,那是语言描写的魅力呀。《红楼梦》这本书中像这样精彩的描写还有很多很多,如果你能把《红楼梦》这本书读好,就能成为半个作家了,有没有兴趣读?想读就课后去读读。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3.感受经典魅力,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重难点:体会人物性格,感受经典魅力。
一、读课题,明题意。
1.齐读课题,(凤辣子就是……)。
2.知道王和林的关系吗?(王是文中贾母的孙媳妇,林是贾母的外孙女,林的双亲死后,贾母疼外孙女,就把她接进贾府,课文写了两人第一次见面的情景,咱们就通过这个片段来认识王熙凤。)。
二、感知课文。
1.自由读文。
2.教师正音。
3.教师范读。
4.释疑:讲解“螭、璎珞”
5.学生再读。
三、品读课文。
1.观看王熙凤的剧照。
2.这是一段对王熙凤外貌的描写,这段描写使你能认识了怎样一个王熙凤?
(富贵、奢侈:头上、项下、裙边的首饰以及通身的华服,足以看出他的富有、派头)。
(笑里藏刀: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美丽: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3.还能从哪些描写中认识王熙凤?四人小组讨论,可以把讨论结果写在黑板上。
4.学生板书(放诞无礼、拍马屁、巧舌如簧、放纵、不拘小节)。
5.交流。
语言描写。
1)学生先朗读,再谈感受。
2)观看影片。
3)学生再朗读(个别读)。
此刻,如果你就是林黛玉,初来贾府,听了王熙凤的一番话语,会有什么感受?(看,多么会说话,简直就是巧舌如簧)。
动作描写(携、围拥) 神态描写(转悲为喜) 心理描写(纳罕)。
6.红学家对王的评价,学生谈看法。
四、课外拓展。
猜人物。
五、小结。
外貌描写 美丽、奢侈、笑里藏刀。
学生板书内容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1、通过品读描写外貌、语言、神态的句子,深刻感悟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
2、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激起学生阅读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兴趣。
3、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能在今后的习作中学习运用。
从外貌、语言方面感悟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
:教学课件。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理清人物关系,介绍王熙凤初见林黛玉的背景。
二、初识王熙凤,观其外形。
1、穿着方面。
(1)课件出示:王熙凤衣着打扮的内容。
(2)生读并谈感受。
2、长相方面。
(1)课件出示:王熙凤长相内容。
(2)生读并谈感受。
三、再识王熙凤,察其言行。
1、生读文第三自然段。
2、生谈对王熙凤印象。
四、揭密王熙凤,悟言观色。
1、生谈王熙凤给林黛玉留下的印象。
2、快速读文第三自然段,生谈对王熙凤新的认识与发现。
预设一(出示课件王熙凤神态变化)。
(1)生关注王熙凤神态的变化,并谈感受。
(2)王熙凤的表情在为谁而变?为要刻意为她而变呢?
预设二(出示课件王熙凤语言一)。
(1)你觉得谁听了这话会高兴?
(2)生谈对王熙凤的感受。
预设三(出示课件王熙凤语言二)。
(1)王熙凤这话是说给谁听的?
(2)从王熙凤所说的这些话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五、总结阅读及写作方法。
1、阅读方法:透过文字表面,探究人物内心。
2、写作方法: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神态等表现人物性格。
六、课后作业。
1、阅读《红楼梦》第十四回,欣赏精彩的人物描写,了解王熙凤的另一面。
2、生活中,你们接触过形形式式的人,他(她)或争强好胜;或乐观;或能言善辩;或懒散;或小气;或倔强……请你们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写写自已印象深刻的一个人吧。
板书设计:
美中含威。
美若天仙。
热情好客阿谀奉承。
细心周到炫耀权威。
关心他人口是心非。
本片段重点写的是林黛玉初进大观园,与众人相见的过程中,与“凤辣子”王熙凤见面的经过。通过对这一见面过程的描写,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喜欢使弄权势、炫耀特权和地位的人物形象。
1.能正确读写“媳妇”等词语,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外貌、语言描写的句子,感悟王熙凤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红楼梦》的兴趣。
抓住重点词句,感受王熙凤的刁钻狡黠、泼辣张狂、阿谀圆滑、见风使舵等性格特征。
1.指导朗读描写王熙凤外貌的片段。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特点刻画人物的方法。
一、谈话导入。
1.各位同学,今天老师带来一本书《红楼梦》,你对这本书有哪些了解?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走进红楼梦的一个片段,领略大师的笔下的人物。
2.引出课题,理解“初见”。
二、检查预习。
老师了解到,课前我们已经读过这篇文章了,试试吧!
1.出示易读错的词语,指名读一读。
一语未了媳妇来者系谁系着携着拭泪敛声屏气。
2.评议。
三、初步感知形象(抓外貌)。
1.在预习过程中,你觉得哪些句子读起来有困难?(幻灯片出示:描写穿着打扮的句子)学生试读,教师适时指导。再指名读。
2.读了这段文字,你从这穿着打扮中感受到王熙凤有什么特点?
(珠光宝气、华丽、雍容华贵、高贵……)。
教师点拨:不仅她一个人这样奢侈,整个家族都一样;多么贪婪啊,恨不得再多戴些;贾府当时就是贵族人家;雍容华贵的外表可以看出她在贾府有不同寻常的地位。
3.文中还有哪些句子也是写他的外貌?
(幻灯片出示: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丹唇未启笑先闻。)。
(1)自由读,指名读,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描写特点)这些句子字数相同,语法结构相当,这种写法就叫对仗,用上对仗写法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使语言更具表现力。谁能读出这对仗的味儿来,指名读。
(2)读着读着,在你脑海里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王熙凤?(幻灯片出示人物画面)齐读。
(3)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能从作家的外貌描写中体会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板书:外貌)。
四、进一步感知人物形象(抓语言)。
1.再读片段,还有哪些语句也让我们感受王熙凤的性格特点,把它划出来,找一处细细品味,和同学交流。
2.指导学生汇报交流。
句1:“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
(1)品味这段话,从中你品出了什么?)教师指导,总结:。
(2)品第二句,抓“竟不像……竟像……”体会王熙凤八面玲珑、圆滑之至,有心计,是位人际关系学家。指导朗读。
(3)连起来读,注意语气的变化(自由读)。指名读,生评价。读着读着,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王熙凤?(阿谀奉承等)。
句2: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1)理解“转悲为喜”。(板书:转悲为喜)。
(2)王熙凤为什么而悲?为什么而喜?指导朗读。
(3)从转悲为喜中,你又体会到什么?(察言观色等)朗读。
句3:“妹妹几岁了?……”体会王熙凤热情、炫耀权势。
句4:“一语未了,只听后院有人笑声……”
(1)读读这句话,王熙凤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交流)。
(2)结合林黛玉的纳罕话语体会王熙凤的放诞无礼(因为有这样特殊的地位),所以她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齐读。
五、观看旧版片段和新版片段,做评论。
六、小结。
读《红楼梦》,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王熙凤。王熙凤这个多面的、复杂的角色,我们仅仅读了这么一个片段,就对她有了这么多的了解。(看贾瑞家的和兴儿的评论)《红楼梦》中,还有许许多多有关凤姐的故事,有人说她心狠手辣,有人说她是才干超群,是个“脂粉英雄”。难怪有的红学评论家一生研究凤姐,最后得出了“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的结论。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小学语文第十册中第七组的22课。本组教材以“作家笔下的人”为专题,采取了不同的手法,刻画了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是《人物描写一组》一课的第三个片断。课文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刁钻泼辣、见风使舵,喜欢使权弄势,炫耀特权和地位的人物形象。课文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分别采用外貌、语言、动作三方面描写,在教学中我也刻意从这三方面入手突破教学重难点。
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正如埃德加富尔所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这也符合新标准指出的,必须转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重视自学指导。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教师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是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师生共创情境。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体会作家笔下所描写的人物形象,我还让学生观看剪辑自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片断,把学生带入学习的氛围,让学生亲身感受作家笔下的鲜活的人物形象,养成他们对于优秀文学作品细细品读的习惯。
课标十分强调语文教学“以读为本”,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以“以读悟情”贯彻始终,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细细品味其用词的精妙。
在学生初步地理解了《红楼梦》的大概内容后,再让他们回到课文中,进一步感受王熙凤的人物形象特点。为了突出她的特点,我让学生练习朗读,使他们在读中学习表达。同时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学习情况。在初读课文和学习完生字词后,我再让学生欣赏从电视剧《红楼梦》中剪辑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的片段,使学生进一步直观地感受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看完后指导学生说一说王熙凤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样的设计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突破了本课的重点。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留下了许多遗憾:比如王熙凤穿着打扮一段,有很多字词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陌生,这些词语学生根本就理解不了。对于这种半文言文文章学生到底对文字的理解要到什么程度?可能是一个较难把握的尺度。
由于借班上课,对学生的情况也不甚了解,所以在学生自学能够到何种程度把握不到位,以至于出现前松后紧的情况,到最后还有一部分教学内容没能完成,未能完全达成教学目标。也许,这就是教学吧,一门永远带有缺憾的艺术。
5月26日在铁岭小学聆听了凌辰老师执教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节课让在场的每一位聆听者都赞叹不已、回味无穷。透视这堂课,不但让我们看到了凌辰老师扎实的教学功底,也让我们能看到了巧妙的导读策略。
师:第二次见面,对老师你想进一步了解些什么?
生:年龄、学习、身体……(板书)。
师随机出示“凤辣子”的一段话:“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生:年龄、学习、身体情况问到了。又问了吃什么,玩什么。
师:这是在问需要 板书需要。
生:丫头老婆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师:这是在问心情 板书心情。
师:从这段话中你看出了人物有什么特点?
生:有钱、想的周到 学生把自己的想法板书到黑板。
师:你们知道问话人是谁吗?生:王熙凤。
师随机板书课题。
师配乐诵读(背诵)文本,生思考:“凤辣子”还有什么特点?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书,找出最能突出人物特点的句子,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句子旁边。
生汇报:泼辣、爱美、热情、善良、会说话……。
师:请同学们任选一处和你的同桌交流人物特点。
师:那我们就来先聊聊王熙凤爱美的特点。
学生从这些打扮中的重点词语感悟到了王熙凤爱美、有钱。
师:文中还有一处把王熙凤描写得更美。
生读句子:“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生发现:第二段文字缺少了“三角眼、吊梢眉、体格风骚、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师:从这些词语中你又能读出一个怎样的王熙凤呢?
生:善变、善伪装、刁蛮……。
师:到文中再找找描写王熙凤泼辣的语句。
师:凤辣子,“辣子”什么意思?学生困惑。
师:你们听说过辣子鸡吗?生顿悟,想到了辣椒。
师:辣椒咬一口什么感觉?生表现辣的样子。
师:王熙凤就像这辣椒一样,谁敢惹他呀!你们说是不是很泼辣。
师:除了这里能感悟到王熙凤的泼辣,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了人物泼辣的特点。
生读句子: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生结合放诞无礼这个词体会王熙凤的泼辣之处。
师:我们再找找王熙凤会说话特点的句子。
生:“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师:王熙凤说的这段话中共有几句话,提到了哪些人物?
生:四句话,分别提到了黛玉、贾母、姑妈。
师:猜猜贾母听了心里会想什么?黛玉心里会想什么?
生体会到了贾母、黛玉心里会很高兴,进一步体会到了王熙凤会说话的人物特点。
师引导学生读描写王熙凤的语句:“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该打该打。”
师又引导学生找描写王熙凤动作的句子,进一步体会王熙凤的八面玲珑。
师结合板书引导学生学习人物描写方法,此环节在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怎样通过描写来刻画人物特点。
师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播放“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的视频片段,让学生谈谈对哪个人物认识更清楚。
师出示:“……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
师让学生根据人物特点猜测人物语言,将人物语言补充完整。
学生汇报自己的想象,教师告知学生的想象都不对,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研讨中,我提出了自己的困惑,但经过大家的点拨,使我茅塞顿开,学生只有把书读明白了,才能学明白。读学分开,不一定是在形式上区分开来,实际教师在引导学生读懂文本时,学生潜意识也学到了写作的方法,这种能力是需要经过日积月累才能实现。我想这就是“厚积而薄发”吧!
初见就是——第一次见面。
初见林黛玉呢?——第一次遇见林黛玉。
二、初读。
1、学习阅读提示。
打开课文,发现没有,前面有一段阅读提示。读一读,说一说,从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生:是曹雪芹的作品。
生:有一个主要人物,是王熙凤,俗称“凤辣子”
生: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
2、一起走进红楼梦,去了解作者笔下的人物。
红楼梦采取的是古白话文的形式,跟以前的文字有所不同,学习的时候,要把课文读通顺,借助课文底下的注释,联系上下文读懂文章,感受作者笔下的人物形象。(同时出示:对于白话文的解释。)。
3、检查初读情况。
谁愿意自告奋勇来读一读?
生读。
师:对人物有什么印象?
生:王熙凤非常漂亮。
生:性格豪放。
生:口齿伶俐。
生:对林黛玉的关心是无微不至。
生:很多艺术形式都在演绎这个人物。越剧就是一个表现手法,今天推荐的是87年版电视剧的表现形式。看的时候,注意,电视剧是怎样表现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的。
播放电视剧的片段。
师:演员演得怎么样?为了演好这个角色,演员曾经用了3年的时间去读这本小说,她们说,不是我们演得好,而是小说写得好。
三、品读形象。
1、默读课文,哪几个词语最能展示王熙凤的形象,把它摘录在练习纸上。
学生把词语写在纸上,贴到黑板上。
2、读黑板上的词,注意儿化音。
泼皮破落户儿 彩秀辉煌体格风骚……(都是些四字词语)。
3、对词语进行分类。
瞧,老师把这些词语的位置换了一下,左边这些词语(好几个:如彩秀辉煌体格风骚等)都是描写什么的呀?(外貌)。
还有,转悲为喜——神态。
放诞无礼——性格。
泼皮破落户儿——性格。
师把词语串起来引读黑板上所有的词语。
四、学习外貌。
1、学习写打扮的词语,读好,体会所表现的王熙凤形象。
生说(首饰衣服名称)。
师:这些词语非常难读,自己练一练,把音读准确,读出节奏来。
指名读。
指点停顿:缕金百蝶……。
指名读。齐读。
师:发现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吗?
生:都是形容服装的,显示非常美。
师:不同的服饰,点出这些词语的类别:褂裙钗……。
生:有不同颜色。翡翠,大红,银,豆绿。
师:色彩非常丰富。
生:有很多珠宝。
师:非常昂贵。
生:非常富丽堂皇的感觉。
师:虽然没有见过这些服饰,但读了这些词语,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王熙凤?
生:雍容华贵。遍体锦绣,珠光宝气。
师:这个人的出场,服饰就跟别人不一样。
引读:戴着……绾着……戴着……系着……穿着……外罩……下罩……。
师:读了这一段,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全身上下都带满了宝物。
生:很讲究。
生:很美。
师:是不是一股脑儿都套在她身上呢?
生:从头到尾——从头到脚都……。
2、学习对联。
师:描写得非常有条理,读起来朗朗上口。写容貌的,也非常有意思。那是三幅对联。
出示:上联——一双丹凤三角眼。下联——两弯柳叶吊梢眉。
上联——身量苗条。下联——体格风骚。
上联——粉面含春威不露。下联——丹唇未启笑先闻。
你的眼前又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王熙凤?
生:美丽。
生:长得很匀称,五官端正,眉清目秀。
生:婀娜多姿。
生:倾城倾国。美若天仙。闭月羞花,沉鱼落雁。
师:书中其实有一句话概括了王熙凤的外貌。找出来了吗?
生:……神妃仙子。
3、朗读指导。评书形式。
师:推荐一种朗读的方式,听过评书吗?想知道什么调儿吗?老师来学学。
师以评书的形式范读。自由练读。指名读。(2个)。
四、学习神态动作。
除了外貌,还从哪里也看出了王熙凤的形象。
生:非常虚伪。因为她一下子转悲为喜。
生:“我来迟了……”非常放诞无礼。
指导朗读第一句。
生: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王熙凤的圆滑。
生:有钱有势。
穿插王熙凤的身份。
五、拓展。
师:推荐其他王熙凤的片段,泼辣的形象。
喜欢她的人是这样评价她的: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
不喜欢的人又是这样评价的:——……。
这个人的形象如此生动形象,不管是喜欢她的还是不喜欢她的,都对这个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
推荐《红楼梦》。(人物众多,以后会懂)。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kouhaodaquan/641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