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兴趣特点,选取适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的三年级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9、阿姨买了8盒巧克力,每盒20粒,一共有多少粒?吃了28粒,还剩多少粒?
10、有一条长38米的绳子,剪成每段长4米的绳子,可以剪成这样的几段?还剩几米?
11、一个正方形花圃,边长是15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15、一副手套7元,一双运动鞋77元,一双运动鞋的价钱是一副手套的几倍?
16、一个节火车车厢可以装60吨货物,要运480吨货物,需要几节车厢。
19、美术组有24人,体育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4倍,两个组共有多少人?
人教版数学第六册73~74页的例1,做一做及练习十六的1~2题。
教学目标。
2.使学生在推导“单价、数量、总价”这三种数量关系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学习一种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有条理的、清晰的表达、阐述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通过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投影,学生填空。
单价×数量=。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时间=路程。
工效×=工作总量。
2.教师小结。
二、新课。
1)出示题目。
学校鼓乐队买了8个鼓,每个98元,一共用了多少元?
2)读题,列式解答,并说出数量关系。
98×8=784(元)。
单价×数量=总价。
3)师板书算式和数量关系并提问,你是怎样想的?
1)改编应用题:将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乘两道除法应用题。
(学生改编后,同桌交流)。
教学目标:
1.使同学经历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过程,能比较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学会运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算后指名任选一道题说说口算方法。
20530647010053200。
3xxxx00310006232123。
2、抢答:
3、小结导入:以上的练习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今天,我们用这些知识做铺垫,来学习新知识。板书:口算乘法。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情景图,引导同学观察邮递员叔叔每天工作的情况。
(1)同学们从图中发现什么信息?
(2)你能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2、分小组讨论交流。
3、学习例1。
(1)指名说说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同学回答,教师整理板书如下:
问题a:邮递员叔叔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
(2)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怎么解决?小组讨论。
(3)生汇报交流: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口算方法。
2、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第2个问题。
问题b:邮递员叔叔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
(1)同学独立解答。
(2)小组讨论后汇报口算方法: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口算时只要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三、实践应用。
1、生完成第58页“做一做”。
(1)看谁算的对又快。
(2)指名汇报口算结果。并任选一题说说你的口算过程。
2、独立完成第60第3题,然后同桌交流。
3、开火车口算竞赛:第60页第1、2两题。
四、全课总结。
1、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不明白的或需要提醒大家的吗?
2、全课总结。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本单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两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是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第二项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它是在学生学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学生学习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做好必要的准备。并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这样,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单元的笔算乘法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接着,编排进位的,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
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首先,把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报纸(送信)、估座位、购书等。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然后,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是十分有利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
第八课时。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
教材第68~69页例及练习十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进行回顾和整理,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教科书第68页。
提问:这篇文章大约有多少字?你想用什么办法解决?(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汇报。
(1)一个字一个字地数,就能数出这篇文章一共有多少个字,但如果文章长的话,就不太适用。
(2)先数每行有多少个字,一共有几行,就可以。
学生动手操作。
(1)每行最多有22个字,但有许多行的字数都比22少,估算每行大约20个字左右,本篇文章共有13行,所以列式为20×13=260,这篇文章大约用260个字。
提问:20×13你是怎样口算的?
二、教师点评。
完成教科书第69页练习十七的第1题。学生口算后教师讲评。
提问:整十整百数乘数十数应该怎样算呢?
三、课堂总结。
完成教科书第69页练习十七的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提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笔算时还应注意哪些问题。
四、解决问题。
完成教科书练习十七的第3、4题。
五、课堂小结。
练习二十三的`第5-16题。
教学目的。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题的解题能力。
一、计算练习。
做练习二十三的第5、6、11题。
1、第6题,让学生独立口算,共同核对得数。
2、第6题,让学生独立笔算,填出得数,集体订正。
3、第6题,第一行指名板演,并要求学生说说怎样估算,第二行全班学生在练习本上估算,指名口答得数,共同订正。
二、应用题解题练习。
练习二十三的第7-10题及第12、14、15题。
1、第七题,全班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解答,教师巡视,分别指名将两种不同的解法的综合算式抄在黑板上:
7200÷12÷67200÷(12÷6)。
=600÷6=7200÷72。
=100(箱)。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本单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两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是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第二项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它是在学生学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学生学习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做好必要的准备。并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这样,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单元的笔算乘法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接着,编排进位的,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
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首先,把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报纸(送信)、估座位、购书等。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然后,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是十分有利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58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四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正确计算的习惯,能正确、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
3、培养学生口算的能力和认真口算的习惯。
重点难点:
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具准备:
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1、口算下面各题。
30×4。
50×5。
30×4。
300×7。
200×8。
12×4。
43×2。
33×3。
23×3。
11×7。
2、说一说30×4、300×7、12×4的口算方法。
二、快乐体验,探索新知。
1、教科书第58页例题1的。
(1)运用挂图呈现邮递员送报纸、送信的情景。
(2)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的内容,想一想可以提什么问题。
2、研究口算的方法。
(1)请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出算式:300×10300×30。
(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小结:整百数乘整十数,口算是采用把整百整十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这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再在所得的积后面添上几个0,这一种方法最为简便。
学生独立列式并口算出正确的结果,教师讲评时要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小结:整十数乘整十数,口算是采用把整十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这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再在所得的积后面添上几个0。
4、练一练:完成教科书第58页的做一做。
先由学生独立口算,然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运用。
1、教材第69页的练习十四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提问:你是怎样算的,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2、游戏。(完成教科书第60页的练习十四第2题)贴出香蕉摘下来。最后,比一比哪一组摘的香蕉多。
3、教材第60页的练习十四第3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在学生完成后,请几位说一说这一道题解题过程和结果。
4、教材第60页的练习十四第4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前一个问题。然后教师讲评。
(2)第2个问题要我们求什么?要求这个问题我们必须知道邮递员一天的工作时间。邮递员每分钟行100米,那2小时大约行多少千米?如何解答这一道题,请同学们以4人为一个小组讨论一下。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四第5题。
在教学中,我是根据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利用多媒体和直观教具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游戏的形式创设请境,采用启发式提问,揭示矛盾,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为新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接着,又在尝试操作的基础上出示尝试练习,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引导学生观察、对比,运用类比推理,自己尝试解题,主动获取知识,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再接着学生通过尝试练习与课本例题解法对照,又改变例题中的某一条件,进行变式练习,既要求学生列式计算,又要求学生说明算理,促进了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发现解题规律,达到举一反三,逐步形成技能,实现了教学目标,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在整个教学中,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及认知规律,精心组织,运用直观演示,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展示思维活动过程。让学生弄清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发现解题规律,自己总结出已知两个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和方法,同时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与自己的解法对照,及时强化验证。学生不仅获得了巩固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和发展了逻辑思维能力。课堂上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课堂练习形式多样,有讲、有练,讲中有练,练中有议,有研讨,有游戏,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充分让学生大胆尝试,培养了学生勤于动脑,乐于动手,善于表述的好学风。通过课堂和课后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两个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方法。
本节课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这些收获,还有关于教学不足的思考,比如:教学中我的普通话还不够标准,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更加的练习普通话,另外,优带差的互帮互助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练习的设计上考虑的还是有些不到位,在今后教学中,把问题考虑仔细一些。
教材简析:这部分主要是巩固前面两段学习的内容,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相关的计算技能。
教学目的:
1、通过一些对比练习,进一步理清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算理;继续加强估算教学,提高计算能力。
2、在解决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中,注意渗透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如p.4第4题)。
3、通过计算,渗透连除和除乘之间的关系,为后面的相关学习做准备。
教学过程:
1、先估计商是几百多还是几十多,再计算。
228÷3712÷6231÷5。
944÷8543÷2197÷4。
具体操作:先指名一道一道地说说自己的估算方法和估算结果。再指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自己做题,时间到后,在检查是否正确的前提下,比比谁做得更多。
在讲评板演题的时候,注意发现并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
指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有2种可能,或是三位数或是二位数。
2、练习:800÷2÷2900÷3÷3600÷3÷2。
800÷4900÷9600÷6。
先请学生观察这组题目,你觉得上下两题有什么特点?你猜它们的结果会有什么特点?
猜得是否正确呢?请大家算一算。
学生计算。
交流:猜对了吗?谁能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这上下两题的规律?
(这个语言要求不必太高,主要还是在于要摸清学生的知识水平,老师适当引导,使他们初步感知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除数的积。)。
3、(p.4第4题)下面三个图形的周长都是396毫米,每个图形中各条边的长度都相等。说出各图形的名称,并分别求出它们的边长。
读题后问:每个图形中各条边的长度都相等。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学生分别列式计算出每条边的长度。
问:看来你算出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让学生初步感知:同样长的周长,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短。或者说:同样的'数,除的除数大,商就小;除的除数小,商就大。)。
要求学生对照图理解文字内容,并正确解答。
5、布置作业:p.5第1题,p.4第5、6题。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材简析: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有两种情况:一是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的要商0,用0来占位;二是0除以一个不是零的数商是0,这就要涉及到被除数是0的除法。所以这部分内容分两段安排:第一段先以采蘑菇和采桃为素材,引导学生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然后仍结合养鸡场的情景,教学装运用刚学到的知识计算商中间有0的除法。第二段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另一种情况。
(1)同学们做了黄花25朵,紫花18朵,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做了多少朵红花?(即例1)
(2)同学们做了黄花25朵,紫花18朵,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三种花一共做了多少朵?(此题以后再研究)
1.学习例1.
(1) 学生读题,读后回答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2) 独立试算,遇到问题小组内讨论解决.
(3)学生汇报交流,集体研讨辩论,学生可能会用彩色纸条(或画线段图)的方法来分析这道题,也可能用语言叙述.具体的思维过程可能是:
使学生明确: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就是说红花的朵数比黄花的25朵和紫花的18朵的总数少3朵,也就是红花的朵数比黄花的25朵和紫花的18朵的和少3朵.要想求红花多少朵,先求出黄花和紫花一共多少朵用25+18=43(朵),再用433=40(朵).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教师板书课题)
(5)小组互相说一说分析思路.
1.改编例题,合作解答.
(1)把例1第三个已知条件改成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多3朵,该怎么解答?
(2)把例1 第三个已知条件改成做的红花是黄花和紫花总数的3倍,该怎么解答?
(小组讨论分析思路,自己独立解答.)
2.比较归纳,揭示规律.
(1)师问:观察、思考、分析、比较例1与想一想中两题的异同,看能发现些什么?(学生充分讨论后悟出这三道应用题的结构及分析解答方法上的异同.)
(它们都是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且第一步都是先求黄花与紫花的总数,因为第三个已知条件所给出的数量关系都是与黄花和紫花的总数有关系,所以必须先求.也就是说根据题里的第三个已知条件确定解答这道题先求什么,要先求出来.再进行下一步解答.)
1.基本题(教科书第76页做一做).
2.游戏:智力闯关【详见探究活动】.
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及注意的问题.
教学目标:
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学重点:
1、体验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多种口算方法。
2、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
1、体验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多种口算方法。
2、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口算练习。
303。
206。
204。
133。
24。
20xx。
950。
1202。
407。
23。
232。
4002。
让学生任选两题说说口算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41页例1.
出示例1.观察,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师:要求3筐草莓有多少盒,也就是求3个15是多少,怎样列式呢?
生回答,教师板书:153。
教师: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口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方法一:将15分成10和5,口算103=30.53=15.30+15=45.
方法二:根据竖式计算的方法,想53=15,个位上的数相乘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十位上的数1和3相乘得3个十,加上个位上进上来1个十,就是4个十,口算结果是45.
教师对学生的口算方法给予归纳总结并板书,在黑板上加以平价,方便全体学生了解不同方法的口算过程。
教师:想一想,1503=学生分组讨论计算方法,教师板书。
小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看,可以把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与一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相加,就可以算出结果;还可以利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进行口算,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即先口算几百几十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在后面添一个0.
2、学习教材第42页例2.
教学目标:
2、通过举实际例子亲身体验并感受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在亲身体验中通过合作、交流得出连除应用题的两种计算方法。
3、能用两种方法正确解答应用题。
4、通过加强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到生活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教学重点:掌握数量关系,并能用两种方法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数量关系并能说出想法。
教学关键:通过举实际例子体验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谈话:。
(1)(拿起粉笔)工厂里生产出一支一支的粉笔,卖给我们的学校是不是一支一支拿过来呢?(得出先装成盒再装成箱)。
(2)生举例子: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你们还能举吗?(举出不同情况的例子)。
小结:刚才进行了几次平均分?
3、提供材料:假设一个工厂生产了4800支粉笔、每60支装。
一盒、每20盒装一箱、装了4箱。
(1)观察从这些材料中你知道了什么?
(2)选择其中的一些材料,提出问题编出应用题。
4、呈现学生编的应用题;。
(1)一步计算的、两步计算的、
(2)解决一步计算的与两步计算的连乘的应用题。
(个别学生说说自己的理由)。
如:一个工厂生产了4800支粉笔,平均装了4箱,每20盒装一箱,平均每盒装多少支?(可能也有不同的:如问题是装了几箱。)。
二、展开。
1、独立思考:指着两步计算连除的应用题这样的又该怎么解答呢?看谁的方法多。
2、小组交流:把你的想法说给你们小组的小朋友听;认真别人的不同的法想;小组长作好记录准备汇报。
3、全班交流:刚才每小组的小朋友都非常积极地说自己的想法,且也非常认真地听别的小朋友的不同的想法,每小组肯定都有很好的、很精彩的解法,把你们的想法展示出来吧。
(1)平均每箱装了多少支?
4800÷4=1200(支)。
(2)平均每盒装了多少支?
1200÷20=60(支)。
综合算式:4800÷4÷20=60(支)。
这里学生说这种想法时出示线段图加深理解。
或:(1)一共装了多少盒?
20×4=80(盒)。
(2)平均每盒放多少支?
4800÷80=60(支)。
综合算式:4800÷(20×4)=60(支)。
生选择一种说说想法、同桌互说想法。
小结:刚才做的题目有什么特点:进行了两次平均分。
4、试一试:
(1)独立做(用两种方法解答)。
(2)交流说说解题思路(个别说、同桌互说)。
5、比较、概括:刚才做的这道题目与开始时做的那道连乘应用题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三、练习。
1、针对练:用两种方法解答。
(2)三年级有2个班,每班有42人,一共栽树336棵。平均每人栽树多少棵?
独立做、个别说想法。
2、比较练:
(1)商场运来3箱衬衣,每箱有24件,每件95元。一共卖了多少元?
(2)商场运来3箱衬衣,每箱有24件,一共卖了6840元。每件衬衣多少元?
独立做、个别说想法、比较两题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3、提高练:先补充条件,再列式计算。
食堂运来2车大米,每车有15袋,平均每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独立做、汇报。
四、小结:你有什么新收获?
五、作业:课堂作业第45页。
一个工厂生产了4800支粉笔,平均装了4箱,每20盒装一箱,平均每盒装多少支?
平均每箱装了多少支?
4800÷4=1200(支)。
每盒装了多少支?
1200÷20=60(支)。
综合算式:4800÷4÷20=60(支)。
一共装了多少盒?
20×4=80(盒)。
平均每盒放多少支?
4800÷80=60(支)。
综合算式:4800÷(20×4)=60(支)。
答:每盒60支。
32“小红每小时走3000米,李老师每小时走5000米。李老师两小时走多少米?”用“3×5”计算。
33.用“有10棵苹果树”,编一道求总产量的应用题,再解答出来。
34.用“6小时”,编一道求工作总量和一道求路程的应用题,再解答出来。
35.拖拉机每分钟行300米,卡车每分钟比拖拉机多行300米,卡车6分钟多少米?
38.学校开运动会。16个班共有384名运动员,平均每个班有多少名运动员?
40.学校买来42包练习本,每包20本。每班分84本,能够分给几人班?
3.足球每个92元钱,六年一班买了3个,260块钱够用么?下面比较合理的是。
a、929090x3=27092x3260不够。
b、92。
c、929090x3=27092x3260够。
4.一件上衣需要189元,3年2班有10名同学,2100块够买吗?比较合理的是。
a、189100100x10=1000189x102100不够。
b、189。
c、189。
a、28。
b、28。
c、282020x5=10028x5158装得下。
6、一根绳子长86米,第一次用去38米,第二次用去29米,现在绳子的.长度比原来缩短了多少米?正确的算式是()。
13、大米每袋25千克,面粉每袋25千克,粮店运来40袋,大米和20袋面粉,请根据有关信息提出两步或两步以上计算的实际问题,并解答出来。
问题:?
5.我们8个人用260元钱买门票,够吗(你能用几种方法算呢)6.
11.王爷爷家养的`4头奶牛每个星期产奶896千克,平均1头奶牛每天产多少奶呢?
12.4辆汽车3次运水泥960袋,平均每辆汽车每次运水泥多少袋?
13.(1)水波小学每间教室有3个窗户,每个窗户安装12块玻璃,9间教室一共。
安装多少块玻璃?
14.小红买了2盒绿豆糕,一共重1千克.每盒装有20块,平均每块重多少克?
23.48名学生在操场上做游戏。大家围成一个正方形,每边人数相等。四个。
顶点都有人,每边各有几名学生?
24.要在五边形的水池边上摆上花盆,要使每一边都有4盆花,最少需要几盆花?
6、有12名学生,其中13是女生,23是男生。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7、学校饲养员养了15只兔子,其中13是黑兔,黑兔有多少只?
8、图书角有45本图书,其中25是故事书,故事书有多少本?
9、一个盘子中有15条鱼,白猫吃了13,黑猫吃了。
15.谁吃得多?
11、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0厘米,离大正方距5厘米。大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12、如图,
都要留45厘米用来打结。捆这两个盒子分别需要多长的彩带?
5.有足球72个,篮球9个,足球的数量是篮球的多少倍?
6.有足球72个,正好是篮球个数的8倍,篮球有多少个?
7.学校买来6箱图书,每箱50本,平均分给4个年级,每个年级分多少本?
8.在3千米长的公路一边,每隔5米种一棵树,一共要分多少段?
9.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200米长的路,如果他来回走2趟共行多少米?
12.学校有14棵杨树,杨树的棵数是松树的2倍,柳树比松树多4棵,有多少棵柳树?
13.三年级(1)班有46人,其中21人是女生,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
14.公园有7只大猴,小猴的只数比大猴多9只,公园一共养了多少只猴?
15.甲有140元,甲的钱数是乙的2倍,甲乙共有多少元?
21.(1)两个因数分别是7和12,积是多少?
(2)250的3倍是多少?
22.一只虎体重180千克,一只熊的'体重是虎的2倍,这只熊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23.水果店运来20箱梨,每箱25千克.卖出32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27.一个数乘10,得到的数比原来的数多72.原来的数是多少?
29.(1)最小的两个两位数的积是多少?
(2)最大的两位数和最小的两位数的积是多少?
30.一次排球锦标赛,有32个队参加,每人有12名运动员.一共有多少名运动员?
32.一个三位数乘6的积,和41乘18的积相等.这个三位数是多少?
34.(1)最大的两个两位数的积是多少?
(2)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几位数?
(1)两种运动服各应付多少钱?(2)一共应付多少钱?
37.下面的题,你能不写竖式,直接口算出得数吗?
11×2212×3314×5515×66.。
40.一个工厂用3辆汽车运煤,一共运煤9750千克,平均每辆汽车运多少千克?
48.先说出下面各题的数量关系,再解答.。
(1)小强每小时能行4500米,2小时能行多少米?
49.判断下面各题的对错.。
(1)知道每袋洗衣粉的价钱和买的袋数,求总价,应用洗衣粉单价乘袋数.正确。
(4)知道每小时走的路程和走的时间,可以求一共走的路程.正确.。
9.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200米长的路,如果他来回走2趟共行多少米?
12.学校有14棵杨树,杨树的棵数是松树的2倍,柳树比松树多4棵,有多少棵柳树?
13.三年级(1)班有46人,其中21人是女生,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
14.公园有7只大猴,小猴的只数比大猴多9只,公园一共养了多少只猴?
15.甲有140元,甲的钱数是乙的2倍,甲乙共有多少元?
解:题中的条件,两个不同的骑车速度,行两地路程到达的时间分别是下午1时和上午11时,即后一速度用的时间比前一速度少2小时,为便于比较,可以以行到下午1时作为标准,算出用后一速度行到下午1时,从甲地到乙地可以比前一速度多行15×2=30(千米),这样,两组对应数量如下:
每小时行10千米下午1时正好从甲地到乙地。
每小时行15千米下午1时比从甲地到乙地多行30千米。
上下对比每小时多行15-10=5(千米),行同样时间多行30千米,从出发到下午1时,用的时间是30÷5=6(小时),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10×6=60(千米),行6小时,下午1时到达,出发的时间是上午7时,要在中午12时到,即行12-7=5(小时),每小时应行60÷5=12(千米)。
答:每小时应行12千米。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kouhaodaquan/637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