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评价等要素,可以全面指导教学过程。范文四:教学工作计划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1.回顾知识。
提问:上节课,我们已经复习了整数和小数的有关知识。
结合学生交流,板书。
2.揭示课题。
引入:这节课,我们复习因数和倍数的相关知识。
通过复习,能进一步了解关于因数和倍数的知识,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应用这些知识。
二、基本练习。
1.知识梳理。
提高:回想一下,在学习因数和倍数时,我们还学习了哪些相关的知识?
学生回顾,交流,教师适当引导回顾。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整理。
2.做练习与实践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3.做练习与实践第11题。
出示题目,学生直接口答。
提问:怎样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判断是3和5的倍数呢?
追问:这里哪些是偶数,哪些是奇数?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4.做练习与实践第12题。
学生先独立写出质数和合数,再指名口答。
追问:最小质数是几?最小的合数呢?
1、在下面数中圈出3的倍数。
284553873665。
2、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分别满足下面的条件。
3045。
(1)是3的倍数。
(2)同时是2和3的倍数。
(3)同时是3和5的倍数。
(4)同时是2,3和5的倍数。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我们能不能通过观察个位上的数来确定是不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
板书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一)活动一:复习巩固。
1、前面我们研究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能用你的话说一说他们的特征呢?
2、请你举例说明。(请学生说,教师把学生的举例板书在黑板上。)。
3、说说能同时被2和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观察特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二)活动二:探索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1、在书上第6页的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
(先独立完成,看谁找的快?)。
2、观察3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参与到讨论学习中。
先独立思考,想出自己的想法。
然后与四人小组的同学说说你的发现。
生1:3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有0、1、2、3、4、5、6、7、8、9没什么规律。
生2:十位上的数也没有什么规律。
生3:将每个数的各个数字加起来试试看。
3、你发现的规律对三位数成立吗?找几个数来检验一下。
(1)自己先找几个数试一试。
(2)然后在小组内说说你验证的结论。
(三)活动三:试一试。
在下面数中圈出3的倍数。
284553873665。
(先自己圈,然后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四)活动四:练一练。
1、请将编号是3的倍数的气球涂上颜色。
361754714548。
(自己独立完成,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
2、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分别满足下面的条件。
3045。
(1)是3的倍数。
(2)同时是2和3的倍数。
(3)同时是3和5的倍数。
(4)同时是2,3和5的倍数。
(独立完成,说说你的窍门和方法。)。
(五)活动五:实践活动。
在下表中找出9的倍数,并涂上颜色。
(可以在自主实践以后再交流。)。
三、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让学生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运用分析、比较、归纳或猜想、检验等方法,并进一步学会与同学交流。
教学重难点。
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课前准备。
小黑板、学具卡片。
教学活动。
一、引入新课,激发兴趣。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组数:5、6、14、18、25、27、36、41、90,问学生:谁能判断出哪些数是3的倍数?(这些都是一些简单的数,估计学生通过口算很快就能判断出来)。
教师再写出几个数:1540、2856、3075,再问:谁能很快判断出哪些数是3的倍数?当学生出现畏难情绪时,教师说:我能很快地说出这几个数当中,2856和3075都是3的倍数。
学生报数,教师很快地回答,并把是3的倍数的数板书在黑板上,再让学生用计算器进行验证。
谈话:你们一定在想:老师你有什么窍门吗?有啊!你们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来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1.先让学生猜一猜: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举例说明。
2.根据学生猜测的结果,讨论: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吗?
如:84、51、27、90、123、2856、3075,它们用的算珠颗数分别是:8+4—12;5+1—6;2+7—9;9+0—9;1+2+3—6;2+8+5+6—21;3+o+7+5—15。
4.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用的算珠的颗数有什么共同点?
:每个数所用算珠的颗数都是3的倍数。
5.提问:这些数所用算珠的颗数跟什么有关系?小组讨论,交流讨论结果。
:一个数是3的倍数,这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一定是3的倍数。
6.进一步验证。(1)同桌之间互相报数,验证刚才的结论是否正确。(2)用1、2、6可以写成126,还可以组成哪些三位数?这些三位数是3的倍数吗?小组讨论后得出结论:3的倍数,跟数字的位置没有关系,只跟各位数上的数的和有关系。
7.试一试:如果一个数不是3的倍数,这个数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吗?
在小组里举例验证、讨论交流。得出:一个数不是3的倍数,这个数各位上数的和不是3的倍数。归纳: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三、运用结论。巩固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指名口答。提问:你是怎么判断出67不是3的倍数,84是3的倍数的?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提问:每一题有没有余数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谈话:在没有余数的算式下边画横线,看谁做得快。指名报结果,共同评议。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独立填写,再在小组里交流:你能找到几种不同的填法?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涂完后,指名回答:9的倍数都是3的倍数吗?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各自组数,并把组成的数记下来。
指名报答案,全班学生评议。
6.补充题。
提问:你今年几岁?再过几年你的岁数是3的倍数?
四、
1.学生通过回忆和整理,进一步明确因数和倍数的相关知识,加深认识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公倍数,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2.学生在应用相关知识进行判断和推理的过程中,能说明思考过程,进一步培养归纳概括和演绎推理等思维能力,进一步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1.使学生认识倍数和因数,能判断两个自然数间的因数和倍数关系;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能按顺序找出10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因数,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了解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特点。
2.使学生经历探索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特点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方法的内在联系,能有条理地展开思考,培养观察、比较,以及分析、推理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发展数感。
3.使学生主动参与操作、思考、探索等活动,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受,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乐于思考、勇于探究等良好品质。
基本运算不但应当“会”,而且要熟、要快。这样的要求不但是为了目前的质量,而且更重要的是保证进一步学习的进度与质量,是为了运用自如。应当与“会了就可以,习题可以少做”的思想斗争。
应当尽可能地多做些习题,以达到熟能生巧的境地。不要以为多做习题搞得熟些是浪费时间,少做几个习题,煮成夹生饭那才是浪费时间呢!算术不熟练,做代数题时处处用到算术,每一个基本运算都比旁人慢,因而做代数习题所花的时间自然比那算术熟练的人所花的时间多了。
不仅如此,如果一个人运算熟,在听老师进一步讲课的时候,对于一些与以往知识有关的推导部分很快地接受了,只要专听这一节课的主要的关键性的几点就可以了。
而不熟练的人却必须枝枝节节地每步必细听,每步必细想,这样虽然把自己的神经搞得十分紧张而疲乏,但结果还不能抓住要点。换言之,基本训练熟练的人,他仅仅在已有的知识上添上一点或两点新东西,而不熟练的则势必处处被动,添上一大堆东西,当然也就串不起来了。
客观事物的发展愈来越复杂了,要求愈精密了。如果要求运算一百次的计算中,我们错了一次,那我们的成绩不是99分而是0分,因为答错了!如果是“人造卫星”,它就硬是不肯上天。
怎样来对付“烦”的计算?最好先有一些准备,其中包括思想上的和熟练运算技巧上的。一切应当根据客观需要,客观烦,就不怕烦。如果我们主观上的就怕烦,那我们思想上就解除了武装,在将来深钻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困难。宁可充分准备,而不要被解除武装。
应当培养同学的不怕烦、深入想的本领,在运算方面应当培养同学具有喜欢算,不怕烦,经常练的习惯。我所讲的算,也把符号运算包括在内,也就是包括逻辑推理在内。
数形性质、基本运算、逻辑推理的熟练还不能仅仅依靠一时的锻炼,而必须靠经常的锻炼。“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此之谓也。一有机会就练,经常地练,练熟了,练到灵活运用的程度,练到推陈出新的程度。不仅要常练,还要苦练、活练。
难题还是有计划有重点地做些好,这是一种锻炼。书上的习题再难些,数学书上的习题一定能用数学来解决,数学书上第五章的习题一般是能用第五章的知识来解决的,这就是一个重要的提示,重要的范围。
因此,适当的做些难题,练了思路,对将来处理实际问题是有好处的。不然套得上公式的会,套不上的就不会,这样的人在处理实际问题时,也就能力不大了。对待较难的问题,就要苦练,不达目的不休的苦练。
进一步使学生理解掌握平方差公式,并通过小结使学生理解公式数学表达式与文字表达式在应用上的差异.
教学重点和难点:公式的应用及推广.
1.(1)用较简单的代数式表示下图纸片的面积.
(2)沿直线裁一刀,将不规则的右图重新拼接成一个矩形,并用代数式表示出你新拼图形的面积.
讲评要点:
沿hd、gd裁开均可,但一定要让学生在裁开之前知道。
hd=bc=gd=fe=a-b,
这样裁开后才能重新拼成一个矩形.希望推出公式:
a2-b2=(a+b)(a-b)。
2.(1)叙述平方差公式的数学表达式及文字表达式;。
(2)试比较公式的两种表达式在应用上的差异.
说明:平方差公式的数学表达式在使用上有三个优点.(1)公式具体,易于理解;(2)公式的特征也表现得突出,易于初学的人“套用”;(3)形式简洁.但数学表达式中的a与b有概括性及抽象性,这样也就造成对具体问题存在一个判定a、b的`问题,否则容易对公式产生各种主观上的误解.
依照公式的文字表达式可写出下面两个正确的式子:
经对比,可以让人们体会到公式的文字表达式抽象、准确、概括.因而也就“欠”明确(如结果不知是谁与谁的平方差).故在使用平方差公式时,要全面理解公式的实质,灵活运用公式的两种表达式,比如用文字公式判断一个题目能否使用平方差公式,用数学公式确定公式中的a与b,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计算即准确又灵活.
3.判断正误:
(1)(4x+3b)(4x-3b)=4x2-3b2;(×)(2)(4x+3b)(4x-3b)=16x2-9;(×)。
(3)(4x+3b)(4x-3b)=4x2+9b2;(×)(4)(4x+3b)(4x-3b)=4x2-9b2;(×)。
(1)102×98;(2)(y+2)(y-2)(y2+4).
解:(1)102×98(2)(y+2)(y-2)(y2+4)。
=(100+2)(100-2)=(y2-4)(y2+4)。
=9996;。
(1)103×97;(2)(x+3)(x-3)(x2+9);。
(3)59.8×60.2;(4)(x-)(x2+)(x+).
3.请每位同学自编两道能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题目.
例2填空:
思考题:什么样的二项式才能逆用平方差公式写成两数和与这两数的差的积?
(某两数平方差的二项式可逆用平方差公式写成两数和与这两数的差的积)。
练习。
填空:
1.x2-25=()();。
2.4m2-49=(2m-7)();。
3.a4-m4=(a2+m2)()=(a2+m2)()();。
例3计算:
(1)(a+b-3)(a+b+3);(2)(m2+n-7)(m2-n-7).
解:(1)(a+b-3)(a+b+3)(2)(m2+n-7)(m2-n-7)。
=[(a+b)-3][(a+b)+3]=[(m2-7)+n][(m2-7)-n]。
=(a+b)2-9=a2+2ab+b2-9.=(m2-7)2-n2。
=m4-14m2+49-n2.
1.什么是平方差公式?一般两个二项式相乘的积应是几项式?
3.怎样判断一个多项式的乘法问题是否可以用平方差公式?
(1)(a2+b)(a2-b);(2)(-4m2+5n)(4m2+5n);。
(3)(x2-y2)(x2+y2);(4)(9a2+7b2)(7b2-9a2).
(1)69×71;(2)53×47;(3)503×497;(4)40×39.
1、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特征,会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2、通过整式乘法逆向得出因式分解方法的过程,发展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3、通过猜想、观察、讨论、归纳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习建议教学重点:
2.会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运算。教学难点:会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运算教学过程:
一块边长为a米的正方形实验田,因需要将其边长增加b米,形成四块实验田,以种植不同的新品种。(图略)。
用不同的`形式表示实验田的总面积,并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观察得到的式子,想一想:
(1)(a+b)2等于什么?你能不能用多项式乘法法则说明理由呢?
(2)(a-b)2等于什么?小颖写出了如下的算式:
(a-b)2=[a+(b)]2.
她是怎么想的?你能继续做下去吗?
(a+b)2=a2+2ab+b2。
(a-b)2=a22ab+b2。
教师在此时应该引导观察完全平方公式的特点,并用自己的言语表达出来。
(1)(2x-3)2。
解:(2x-3)2。
=(2x)2-2(2x)3+32。
=4x12x+9。
(1);(2);。
(3);(4).
2.计算下列各式:
(1);(2);(3);。
(4);(5);。
(6).
4.填空:
(1)xxxxxxxxx_;(2);。
1.求的值,其中。
2.若。
对公式的真正理解有待加强。
一、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
2.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
二、重点难点。
重点: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难点:理解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灵活应用平方差公式.
三、合作学习。
你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吗?
1×2998×1002。
导入新课:计算下列多项式的积.
1x+1x-12m+2m-2。
32x+12x-14x+5yx-5y。
结论: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即:a+ba-b=a2-b2。
四、精讲精练。
掌握和运用自我暗示的原理,向潜意识发出指令,将自己的想法同一个或多个积极的情绪联系起来,反复重复这一过程。
清空显意识中所有的其他想法。经过短暂的训练,你将能够把自己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自己想要集中的主题上。这就是目标专注。
带着想要实现目标的炽热愿望,在脑海中将专注的目标形象化。在这一过程中,你应该完全相信自己可以实现这一目标。
当发现自己不能完全专注于自己的目标时,将思绪倒回去,再次重复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目标上,直到你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思想,将无关的想法完全摒弃在外。在专注时一定要掺入自己的情感,否则你的心中所想就无法被记录在潜意识当中。
当你处在一个安静、没有干扰的环境中时,专注的效果最好。
当你怀着极大的热情专注于某一想法、计划或目标时,潜意识最容易受到影响。热情可以唤起你的创造性想象力,并将之付诸行动。
现在,让我们再回到起点。只要主观上愿意,你就可以摆脱过去不良习惯所造成的影响,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来创造生活。同样,因为自己规定了占据头脑的主导思想,所以你可以做想做的自己。
一个想法、计划、目的或销售目标如何能被植入到头脑之中呢?答案是:通过不断地在头脑中将愿望形象化,任何想法、计划或目标都能被植入到头脑里。这也是我们希望你将自己的愿望、目的或销售目标写下来的原因,把它们写出来,然后用心记住,不断地大声诵读,日复一日,直到这些目标进入到你的潜意识当中。
1.在开始创造性想象之前,先清楚地写下自己想要赚的钱的数额。在心中记住这一确切的数额。仅仅说“我要赚很多钱”,这样是不行的。一定要有确切的数额(要求这样准确是有心理学原因的)。
2.决定自己愿意付出什么来换取想要赚取的钱(不劳而获是不现实的)。
3.为实现自己的愿望设定一个明确的日期。
为此,我将尽最大的努力来做好自己的工作。作为xx商品的推销员,我将保质保量地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
我相信自己能够赚到这笔钱。我的自信是如此的强烈,仿佛现在我就能看到钱在我的眼前,甚至可以用手摸到它。它正等着我用劳动去换取。我正在等待达成这一目标的计划的出现,一旦出现,我将坚定不移地去执行它。
每天至少要把这段话念两遍。找一个无人打扰的安静地方,闭上眼睛,大声重复你想赚的钱的数额(大声是为了你能听见自己的话)。晚上睡觉前念一次,早上起床后念一次。
当专注于自己的目标的时候,想象自己在1年、3年、5年甚至后会怎么样。在想象中,看到自己有了想要赚到的钱;看到自己住在用自己推销赚来的钱买的房子里;看到自己在银行存下的丰厚的养老金;看到自己因为善于推销自己,而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人;看到自己从事着一份令人羡慕的职业,再不用担心会失去自己的职位。
用想象力清晰地绘制出这幅图画,这将是你的愿望形象的体现。
当你开始“在心中记住这一确切的数额”时,闭上你的眼睛,将注意力集中在钱的数额上,直到你能真实地看到这笔钱。每天至少这么做一次。
你也许会认为,在真正得到这笔钱之前,一个人是不可能看到“自己有了钱”的。这里就需要殷切希望的帮助了。如果你十分强烈地想要实现自己的愿望,甚至已经达到狂热的程度,你就可以轻易地说服自己会达成目标的。
让自己相信你必须赚到这笔钱。让你的潜意识相信,这笔钱正等着你去拿呢。这样,潜意识就会为你提供获取这笔钱的切实计划了。
当在脑海中想象这笔钱的同时,想象为换取这笔钱,自己正在提供相应的服务或推销相应的产品。
在第4个步骤中,提到你要“制订实现自己愿望的详细计划,并立刻开始实施”、“将这一计划付诸行动”。在制订赚钱的计划的时候,不要相信自己的“理性”,只要马上开始想象自己已经有了这笔钱,要求和期待你的潜意识给你送来需要的计划。当计划出现时,它们很可能会以灵感或直觉的形式在大脑中一闪而过。
在第一次尝试的时候,如果你不能控制和引导自己的情绪,请不要气馁。要知道,没有人可以不劳而获。你不能弄虚作假,哪怕你想这么做。要获得影响潜意识的能力的代价就是不断地练习以上的方法。你自己要决定你的收获是否值得你所付出的努力。
使用自我暗示的创造性想象方法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专注于某一特定愿望并将之清晰化、形象化的能力,甚至将这一愿望变为一种“狂热”的能力。
摘自《如何在人生中推销自己》,[美]拿破仑?希尔/著。
(2)切勿把“乘积项”2ab中的2丢掉.
今后在教学中 ,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让学生自编几道符合平方差公式结构的计算题,目的是辨认题目的结构特征.
2.引入完全平方公式,让学生用文字概括公式的内容,培养抽象的数字思维能力.
1、使学生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意义,弄清完全平方公式的形式和特点;使学生知道把完全平方公式反过来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因式分解。
2、掌握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方法,能正确运用完全平方公式把多项式分解因式(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两次)。
教学方法:对比发现法课型新授课教具投影仪。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新课讲解:
(投影)我们把形如a2+2ab+b2与a2-2ab+b2叫做完全平方式,和平方差公式一样,我们也可以利用它把一些多项式因式分解。例如:
a2+8a+16=a2+2×4a+42=(a+4)2。
a2-8a+16=a2-2×4a+42=(a-4)2。
(要强调注意符号)。
首先我们来试一试:(投影:牛刀小试)。
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x2+8x+16;;(2)25a4+10a2+1。
(3)(m+n)2-4(m+n)+4。
(教师强调步骤的重要性,注意发现学生易错点,及时纠正)。
2.把81x4-72x2y2+16y4分解因式。
(本题用了两次乘法公式,难度稍大,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敢于创新)。
将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得到多项式因式分解的公式。运用这些公式把一个多项式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
练习:第88页练一练第1、2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参与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2、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过程,学会归纳推导出某种特种特定类型乘法并用简单的。
数学式子表达出,即给出公式。
2、在探索过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符。
号感和语言描述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
以探索、归纳公式和简单运用公式这一数学情景,加深学生的体验,增加学习数学和使用的信心。培养学生由观察-发现-归纳-验证-使用这一数学方法的逐步形成.
教学重点:公式的简单运用。
教学难点:公式的推导。
教学方法:学生探索归纳与教师讲授结合。
课前准备:投影仪、幻灯片。
九九乘法表是小学生学习数学时一定要学习的内容,为小学生抄写一份九九乘法表也是不少家长的功课之一。其实用excel作一份乘法表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it168曾经发表过一篇利用vba编程实现“九九乘法表”的文章,它就为我们指引了一条很不错的制作乘法表的道路,令我们很受启发。
在excel中,除了用vba编程来制作乘法表以外,我们还可以直接利用公式来写乘法表,效果也是不错的。下面我们以excel2007为例来说明。
一、建立乘法表。
首先我们在excel中建立一份空的表格,在b1:j1单元格区域分别填写数字1至9,在a2:a10单元格也分别填写数字1至9,得到如图1所示表格。
图1excel2007填写基本数字。
图2excel2007填充单元格。
在此公式中其实只用到了一个if函数。所写乘法表中被乘数是b1:j1中的数据,而乘数则是a2:a10单元格中的数据。我们所用公式的意思可以这样理解:首先判断被乘数是否小于或等于乘数,如果是,那么就输出结果,如果不是,那么在此单元格中就输出空值。
二、为乘法表格添加表格线。
感觉那乘法表有些简陋?不要紧,我们为表格加上表格线就好了,
当然,只为那些有内容的单元格添加表格线。办法吗?首先隐藏不必要的辅助数据,然后再用条件格式的方法为乘法表添加表格线。
先点击a列列标选中a列全部单元格,点击右键,在弹出菜单中点击“隐藏”命令,然后再点击第一行的行号,选中全部第一行的单元格,再点击右键,在弹出菜单中点击“隐藏”命令,这样,辅助数据就不见了。
现在,我们再选中b2单元格,然后点击功能区“开始”选项卡“样式”功能组“条件格式”按钮,在弹出的菜单中点击“新建规则”命令,打开“新建格式规则”对话框。然后在“选择规则类型”列表中选择“使用公式确定要设置格式的单元格”命令,然后在“为符合此公式的值设置格式”下方的输入框中输入公式“=b2“””,如图3所示。
图3excel2007编辑格式规则。
再点击下方的“格式”按钮,打开“设置单元格格式”对话框,在“边框”选项卡中设置单元格的边框格式,如图4所示。当然,我们还可以做出其它的设置。确定后,b2单元格就会添加有边框了。
图4excel2007设置单元格格式。
再选中b2单元格,然后点击功能区“开始”选项卡“剪贴板”功能组中“格式刷”按钮,然后“刷取”b2:j10单元格区域复制格式,那么,在乘法表中非空的那些单元格就会自动添加边框线,而没有内容的那些单元格则不会有任何变化。如图5所示。
图5excel2007添加边框线。
好了,不多说了,有兴趣自己试试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一、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第2节乘法公式的第二课时——完全平方公式。
二、教材分析:
完全平方公式是乘法公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乘法运算知识的升华,它是在学生学习整式乘法后,对多项式乘法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的算式的总结,体现了从一般到特殊的思想方法。完全平方公式是学生后续学好因式分解、分式运算的必备知识,它还是配方法的基本模式,为以后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函数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所以说完全平方公式属于代数学的基础地位。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平方差公式的基础上,研究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和应用,公式的发现与验证为学生体验规律探索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模式,培养学生逐步形成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完全平方公式的学习对简化某些代数式的运算,培养学生的求简意识很有帮助。使学生了解到完全平方公式是有力的数学工具。
重点:掌握完全平方公式,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理解公式中的字母含义,即对公式中字母a、b的理解与正确应用。
三、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完全平方公式,并能正确运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推理能力,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感受数与形之间的联系,学会独立思考。
(3)通过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及分析结构特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4)体验完全平方公式可以简化运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四、学情分析与教法学法。
学情分析: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本节课就是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整式的乘法运算及平方差公式的基础上开展的,具备了初步的总结归纳能力。另外,14岁的中学生充满了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创造欲、表现欲,所以只有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本节内容才较易掌握。但八年级学生的探究能力有差异,逻辑推理能力也有待于提高,而且易粗心马虎,这都是本节课要注意的问题。
学法:以自主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使学生在独立思考、归纳总结、合作交流。
总结反思中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
教法:以启发引导式为主要教学方式,在引导探究、归纳总结、典例精析、合作交流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做好组织者和引导者,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处于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
五、教学过程(略)。
六、教学评价。
在教学中,教师在精心设置教学环节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做好组织者和引导者,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教师通过情境引入、提供问题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为出发点,自主探究,发现问题,深入思考。学生解决问题要以独立思考为主,当遇到困难时学会求助交流,教师也要给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让学生经历得出结论的过程,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参与自主探究的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发现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并对学生的想法或结论给予鼓励评价。
(二)、准备阶段:
师:我们先做一个小小的练习,造一个句子。
“我由_____想起了_________”。
下面请同学们把造好的句子念出来给大家听听,好吗?
[生]发言。
师:赞评。
(二)酝酿阶段:
打出课件:
w=x+y+z。
师:知道这是什么?
[生]:一个公式。
师:数、理、化有关这方面的公式多吗?请举例一下。
[生]:多------。
师:大家思考一下,看看你能否对这个公式有个认识。
[生]:思索。
w代表成功。
x代表勤奋y代表方法z代表惜时。
课件显示:
成功=勤奋+方法+惜时。
让我们齐读一遍,共同感受一下它深刻的内涵。
[生]:齐读。
(三)、成熟阶段:
师:一个简单的公式能够表达出如此深刻的含义,这多么有趣啊!
下面我们来试试进行公式演化的.训练,并由此进行联想。
打出课件:
1+1=1。
师:这个公式从数学上讲能成立么?
[生]:不能。
[生]:思考讨论。
提问回答:
师:评议。
备份课件打出:
a、一个南半球加上一个北半球就是我们的整个地球。
b、两根筷子合力能夹起一个鸡蛋。
c、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
d、两个人的力量加在一起就是集体的强大力量。
师归纳:这说明只要我们转换思维方式,展开丰富联想,一定能赋予一个简单的公式许多生动有趣的含义。
那么就请大家展开丰富联想,列出你们感悟最深的公式来吧。
[生]:思考。
[生]:发言交流。
师:对学生的发言作点评。
插入课件一:
中考有7门,我语文成绩不好,若再不努力追赶,即使其他成绩再好,也是白搭,这叫“前功尽弃,一切趋于零。”所以我必须要加倍努力学好语文迎头赶上。
师问:这位同学的公式好不好?好在哪?
[生]评:这位同学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所列的公式赋予了很实在的内容,可谓恰如其分。
课件二:
13。
一个和尚有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启示我们要团结和作,齐心协力。
师问[生]评:的确很不错。联想十分巧妙又有意义。
师:好,我们再来听听同学们的发言。
[生]:交流。
师:评。
(四)、归纳小结:
打出课件:
想象是作文的翅膀。
读书是作文的向导。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听了同学们的发言,真令我感叹不已。本来枯燥无味的公式却能让大家赋予丰富的内涵,同学们的想法很了不起啊!
作文就是表现生活的,要表现生活,就必须要认识生活,而认识生活,靠的是我们对生活的感悟。善于感悟的人,联想、想象力一定是很强的,那么他写作能力也就不言而喻了。
四、布置作业:
写作:以本节课的内容或你所列的公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4)(1-5y)(l+5y)。
例3计算(-4a-1)(-4a+1)。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教师巡视学生解题情况,让采用不同解法的两个学生进行板演。
解法1:(-4a-1)(-4a+1)。
=[-(4a+l)][-(4a-l)]。
=(4a+1)(4a-l)。
=(4a)2-l2。
=16a2-1.
解法2:(-4a-l)(-4a+l)。
=(-4a)2-l。
=16a2-1.
根据学生板演,教师指出两种解法都很正确,解法1先用了提出负号的办法,使两乘式首项都变成正的,而后看出两数的和与这两数的差相乘的形式,应用平方差公式,写出结果。解法2把-4a看成一个数,把1看成另一个数,直接写出(-4a)2-l2后得出结果。采用解法2的同学比较注意平方差公式的特征,能看到问题的本质,运算简捷。因此,我们在计算中,先要分析题目的数字特征,然后正确应用平方差公式,就能比较简捷地得到答案。
课堂练习。
1、口答下列各题:
(l)(-a+b)(a+b);(2)(a-b)(b+a);
(3)(-a-b)(-a+b);(4)(a-b)(-a-b)。
2、计算下列各题:
(1)(4x-5y)(4x+5y);(2)(-2x2+5)(-2x2-5);
教师巡视学生练习情况,请不同解法的学生,或发生错误的学生板演,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解法。
三、小结。
1、什么是平方差公式?
(1)要符合公式特征才能运用平方差公式;
(2)有些式子表面不能应用公式,但实质能应用公式,要注意变形。
四、作业。
1、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l)(x+2y)(x-2y);(2)(2a-3b)(3b+2a);
(3)(-1+3x)(-1-3x);(4)(-2b-5)(2b-5);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kouhaodaquan/623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