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口号大全

北师大版一年级教案(实用18篇)

北师大版一年级教案(实用18篇)



评价标准是指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估标准,我们需要在教案中明确评价标准。在此分享一些一年级教案的范例,希望能够帮助教师们提高教学质量。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购物活动,学生初步体会到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

3、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获得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及已知道用钱才能买到东西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接下来学习­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正处于以直观形象为主向抽象思维发展的初期,注意规律则是以无意注意为主,而且注意力的保持时间短。

教学方法:

依据《新标准》中:“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理念,及低年级学生好动、爱玩、好奇心强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情境激趣、直观演示、引导点拨、启发谈活法等展开教学。

“教法为学法导航,学法是教法的缩影”,因此,学法上主要以自。

主探究为主,观察、比较、操作、小组合作法为辅等多种学法相结合,借助多媒体,通过学生的看、思、试、说等多感官协调参于到学习中。

教学教具:

多媒体课件、音乐、文字补充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课件出示:在碧绿的青草地上,喜羊羊和它的同伴们为即将举行的联欢会而忙着……羊村长要发东西奖励大家:喜羊羊要尺子、沸羊羊要铅笔、暖羊羊要橡皮、美羊羊要小本本,可把羊村长难住了。)。

1、谈话:每只小羊要的东西都不一样,该发什么好呢?

2、交流钱在生活中的用处。

3、揭示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自主探究、引导点拨。

(一)认识人民币。

1、元、角、分。

(2)人民币单位:元。

(3)爱护人民币教育。

(课件闪动人民币左上角的国徽)。

(4)介绍人民币的种类:新币、旧币、纸币、硬币。

(课件出示不同的1元)。

(5)单位:角。

(课件出示纸币1元和1角各一张:这张纸币上也有数字1,为什么它是1角而不是1元?)。

(6)认整套人民币:谁还想当小老师,上台介绍你所认识的人民币?

(课件出示整套人民币)。

(7)单位:分。

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面额太小了,现在几乎都不用。

(8)小结认的方法:我们在认人民币时,不但可以看图案、形状、大小、还可以看数字,更重要的是别忘了数字后面的单位。

2、分一分。

(1)小组合作:把桌面上这些乱乱的人民币分类摆放。

(2)多媒体展示交流。

(3)小结:可以按纸币、硬币分;也可以按人民币单位元、角、分来分……。

(二)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1、认识1元=10角。

(课件出示:羊村长给每只小羊都发了个红包,沸羊羊很得意——红包里有很多张;美羊羊很伤心——只有一张。)。

师:沸羊羊的红包里一共有几张这样的1角呢?全班大声地数出来……(课件闪动10张1角)。

师:10角就是1元,原来1元和10角同样多。咱们安慰安慰美羊羊。(板书:1元=10角)。

2、1元=(2)张5角。

师:暖羊羊也有一个1元的红包。咱们来看看——这是一张5角,一共有几张这样的5角?为什么?(课件出示2张5角)。

3、1元=(5)张2角。

师:美羊羊也有1元钱的红包,瞧瞧吧——这是一张2角,一共有几张这样的2角?为什么?(课件出示5张2角)。

4、1角=(10)分。

5、小结。

三、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课件出示逛福福超市:瞧,柜台的商品可好了——练习本1元、橡皮1角、铅笔2角、尺子的价格怎么没标上?)。

1、猜尺子的价格:买一本练习本的价格可以买两把尺子,尺子一把多少钱?

2、思考:喜羊羊想买一把尺子,该怎么拿5角钱,有几种拿法?

3、汇报展示:一张或一枚5角、5张1角、3张1角和1张2角、2张2角和1张1角四种拿法。

4、1元钱能买什么?怎么买?

师:刚才买的都是同一种物品,如果要买不同的物品还可怎么买?

5、模拟购物:学做小买卖。

(2)小组活动。

(3)请一小组的同学上台展示:你买什么?是怎么付钱的?清点一共卖了多少钱?

6、买这四样物品,2元够吗?为什么?

7、小结。

四、畅谈收获、延伸课外。

1、这节课玩得开心吗?说说有什么收获?

教室北师大版北师大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2.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看图能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

3.正确、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重点。

通过仔细观察,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激趣导入。

二、进入情境,探求知识。

(一)出示图片:主题图1。

1.教师:他们首先来到停车场,猜猜看,小兰和小明会发现什么加法问题呢?

学生1:他们会发现一边有2辆车,一边有3辆车,一共有5辆车,2+3=5.。

学生2:他们会发现一边有3辆车,一边有2辆车,一共有5辆车,3+2=5.。

2.教师:他们说的都对吗?

3.小结:因为他们站的位置不同,就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列出了不同的算式,但得数是相同的,即3+2=5,2+3=5(板书:3+2=5,2+3=5)。

4.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两个算式中3和2的位置变了,得数是相同的.。

教师:两个算式中交换3和2的位置,得数不变,也就是3+2=2+3.。

(教师板书:3+2=2+3)。

(二)出示图片:摆一摆1。

1.他们乘车来到了公园,看到一些美丽的鲜花,你们知道他们又发现什么问题吗?

3.反馈.。

(三)出示图片:小鸟图。

1.他们来到了大树下,发现了几只可爱的小鸟,你能写出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吗?

学生1:树上有2只小鸟,树下有3只小鸟,一共有5只小鸟,算式是2+3=5.。

学生2:地上有3只小鸟,树上有2只小鸟,一共有5只小鸟,算式是3+2=5.。

(四)出示图片:小兔子拔萝卜。

学生1:1只小兔加4只小兔等于几只小兔?

学生2:1个萝卜加2个萝卜等于几个萝卜?

学生3:上面有4只小兔,下面有1只小兔,一共有几只小兔?

学生4:上面有1个大萝卜,下面有2小个萝卜,一共有几个萝卜?

3.小组活动并汇报.。

(五)出示图片:蜡笔图。

小兰的盒子里有5支蜡笔,小明的盒子里一支也没有.。

2.教师:小明被难住了,要列出两个加法算式,该怎么列呢?

(五)出示图片:排队图。

学生1:一共有10个小朋友.。

学生2:小兰排第7。

学生3:从右边数,小兰排第4.。

学生4:从左边数,小兰排第7,从右边数,小兰排第4.。

三、游戏:我摆你说.。

学生2人一组,用1-5个小圆片,一个人摆,另一个人说出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案

针对课前对学生的调查,我发现整理书包并不是难点,关键在于借助整理书包让学生建立分类的概念,学会寻找分类的标准或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为此,我还把全班学生分成10个小组,每组4名同学,每一小组选一名组长。课堂上我放手让学生各自整理自己的书包,把重点放在让学生交流各自不同的整理方法上,以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中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知道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体会分类的作用。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兴趣,培养操作、合作、表达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重难点。

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如形状、颜色、大小)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

五、教具准备。

书本图片若干、人物头像图片若干、帽子图片若干、大小圆纸片、大小正方形纸片等。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猜谜语。

四四方方一口箱,书本文具里面藏,每天上学离不了,它是我们的好伙伴。

小朋友们争相回答:“书包。”

师:老师想知道你们的书包平时都是谁整理的呀?

生:“爷爷”、“奶奶”、“妈妈”、“我自己”。

学生齐答:“愿意!”

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整理书包。

2、自己动手整理书包,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师:小朋友们赶快把书包里的东西拿出来!谁来说一说,今天你们的书包里都装着什么呀?

生:语文书、数学书、语文基础训练、数学基础训练、拼音本子、数学本子……。

学生开始自己动手整理书包,整理好后和小组内同学交流整理的方法。

3、学生汇报整理的情况:有按大小分的,有按学科分的,有按。

书、本子分的……(学生边介绍边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不同分类方法)。

(二)动手操作,深化新知。

活动一:分人物头像。

(2)学生通过小组之间的互相合作、交流之后,纷纷举起手来,要求汇报不同的分类的方法。

(3)分的结果大致有以下几种:按年龄分;按性别分;按是否扎辫子分;按是否眯眼睛分;按是否戴帽子分……(老师请学生上来汇报,同时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分的过程)。

活动二:分帽子。

(2)分的结果大致有以下几种:按颜色分;按款式分……(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汇报、展示不同的分类方法)。

活动三:分车子。

(自行车、卡车、公共汽车、小轿车)。

(1)师:小朋友们有本领把车子也分分类吗?把书翻到第55页。这回有个要求,请小朋友们自己先独立思考,想想我要怎么分,按什么分,分几类?看哪个小朋友想的方法又多又合理。

(2)学生汇报分类的结果大致有:按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按车轮的个数分……。

活动四:给小组同学分类。

(1)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想想,你们组的人可以怎样分?

(三)全课小结。

(四)校外实践活动。

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教案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认识8个生字,会写其中的4个字。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借助拼音和课文插图,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借助拼音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字。

教学难点。

初步具有阅读古诗的兴趣。

教具、学具。

教具:

自制cai光盘,课文放大彩图,生字卡片,画有小鱼、荷叶、东南西北图案的头饰。

学具:

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利用cai课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江南夏季的荷塘人们采莲和水中鱼儿戏游的情景。(学生一边看画面、听音乐,一边想象)。

小朋友,看了刚才屏幕上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觉得这个地方美吗?想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想不想到那里去游玩呢?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那里去游玩一番吧!板书课题。学生借助拼音齐读课题两遍。

教师讲解:江南就是我国的长江以南一带,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的鱼米之乡。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地轻声读课文。要求:先读读拼音,再看看下面的字,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特别要读准生字的音。

2、数一数,课文共有几行,是由几句话组成的。

3、检查自读情况。问: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抽几个同学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用“•”画出生字,教师抽查。

4、教师范读、领读。

三、学习生字。

1、指名分句朗读,结合学习生字词。(出示生字卡片)。

第一句:江、可、采;第二句:叶、何;第三句:鱼、戏、间。

2、学生拿出生字卡自读,教师相机正音。

注意“江”、“间”的读音一个是后鼻音,一个是前鼻音。“采”的读音是平舌音,不要读成翘舌音。“可”和“何”韵母相同,“叶”和“鱼”的读音是自成音节。

3、检查识字情况。先打乱顺序认读生字,师出示生字卡,抽读,开火车读,齐读;再朗读包含这些生字的句子。

4、指导写字:可、江、采、鱼。

(1)记住字形。

分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如何识记生字。可启发学生用学过的笔画和熟字来分析记忆字形。

“可”:有五笔。扩词:可爱、可口、可以。

“江”:三点水加“工”。江与水有关,所以有三点水。口头组词:江水、江边、江上、长江、江岸。

“采”:上下结构,采要用手,注意上面是一个爪字头。口头组词:采花……。

“鱼”:下边的一横是“鱼”的尾巴,利用课件展示。口头组词:鱼儿、鱼尾巴……。

(2)指导学生按笔顺提示描红。

(3)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写字姿势。

(4)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

(5)生练习写生字后师点评。

四、精读课文。

1、学习诗的一、二行。

(1)指名朗读诗的一、二行。

(2)指导学生看图,观察荷叶。荷花长得怎样。“何”:表示感叹,惊讶;“田田”:指荷叶长得层层叠叠,茂盛鲜亮,非常可爱。

(3)指导反复朗读,展开联想,从这两行诗中你知道了什么?从中感受荷叶茂盛鲜亮、非常可爱的样子。

2、学习诗的后五行。

(1)指明朗读诗的后五行。

思考:在荷塘里除了荷叶、荷花、莲蓬之外,还有什么?(鱼儿)鱼儿在干什么?(游水嬉戏)。

(2)鱼儿在莲叶间是怎样游动的?哪些地方写出了鱼儿的快乐和自在?

指导反复朗读:“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北。”

课件展示鱼儿在莲叶下面游水嬉戏的情景,让学生展开联想,感受鱼儿的快乐和自在、逗人喜爱的样子。

理解方位词:东、南、西、北,并让学生动手画出方位图。这里的东南西北是指荷叶的四周。

展开想象:鱼儿在莲叶间游玩,它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同桌互相描述鱼儿在莲叶间游玩的欢快情景。

教师揭示:鱼儿在莲叶间,一会儿游到东面,一会儿又穿到西面,一会儿钻到南面,一会儿又滑到了北面。五个“戏”字写出了鱼儿的快乐和自在,“东、南、西、北”则写出了鱼儿在水间自由自在、逗人喜爱的样子。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问:小朋友,当你看到鱼儿那样欢快,你心情怎么样呢?

怀着高兴的心情朗读鱼儿戏游的句子,注意重音和停顿。

五、背诵课文。

1、尝试背诵。(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练习背诵课文。)。

2、抽生背诵,说说你用的什么方法背诵课文。(看图记、根据重点字词记、想象记)。

六、戴上头饰表演鱼儿在荷叶中戏游的欢乐情景。

4个同学戴着东、南、西、北的头饰扮演东、南、西、北,3个同学戴着小鱼的头饰扮演小鱼,6个同学戴着荷叶的头饰扮演荷叶,边背诵边表演。

七、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本课的生字,理解了诗句的意思,看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感受到了大自然是多么美好,我们以后要更加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从本课的学习中,我们还体会到了阅读古诗的乐趣,希望今后继续努力,多阅读多积累一些优秀的古诗。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教案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读本课生字,继续练习独立识字。会写田字格中的字,继续培养揣摩字形的习惯。

3、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培养想象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语言环境中学习和积累词语。

2、掌握本课生字。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激趣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丁丁在太空中看到了银河,他现在有许多问题想问银河,你们听!

2、丁丁把这些问题写成了小诗,你们想读读吗?请试着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它。多读几遍。读的时候注意两点:一是要读准生字的字音,二是要注意把句子读通读顺。

3、检查,展示。【出示生词】。

a、这些词你们会读吗?同桌试着读一读,互相听一听。当他读得准确的时候表扬表扬他;读得不对时你就帮他纠正纠正。

b、好,哪位同学得到表扬了?或者得到别人的帮助了?说一说。

c、齐读。

d、选择其中的一个词说一句话。

4、游戏识字:摘星星。如果你摘下一颗星后能迅速读出藏在后面的生字,并且词一个和书上不一样的词语,那么这颗星就送给你。

5、指名分小节朗读。

6、评读。

三、表情朗读,读文感悟。

1、表情朗读。

(1)边读边想像,带着表情读出自己心中对银河的疑问。

(2)自由读。

(3)交流。

四、步入情境,拓展思维。

1、乘坐宇宙飞船去银河看一看。

2、像丁丁这样子问一问银河。

(1)试着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一听。

(2)全班交流。

3、让我们随着这优美的乐曲,再去问问那神秘的银河吧!

五、学写字。

1、观察生字“诉”“落”,写字时应该注意什么?(生答)。

2、师范写,生临摹。

3、展示,评价。

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捆恤北师大版北师大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1、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单元教学要求。

通过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调查及一些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

单元教学重点。

1、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

2、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及初步的推理判断能力。

3、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步的统计知识。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出来。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和初步的推理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出来。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会把统计的结果在统计图上表示出来,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具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如果我们班要组织一次比赛,同学们想一想组织下面的什么活动好?

1、出示:

(1)踢毽子、跳绳、拍球、套圈。

(2)学生自由选择。

(3)为了使大家都满意,我们来统计一下。

2、出示统计图。

3、根据数据在统计图上涂一涂。

4、观察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1)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调查了()名学生。

(2)喜欢()活动的人最多,喜欢()活动的人最少。

(3)如果你们班有一名同学没来,猜测他最有可能喜欢()活动。

(4)你认为你们班最好组织什么比赛?

二、课堂作业:

调查本班参加课外小组的人数,整理后制成统计图。

看统计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中看出,一共调查了()名学生。

2、参加哪个组的人数最多?哪个组的人数最少?

3、唱歌组比美术组多()人?

4、电脑组和手工组一共有()人?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统计,统计的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用处非常广泛。我们今天只是学习了初步的统计知识,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它的用处在于可以直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非常直观。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统计的知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统计的过程,掌握统计的方法,会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2、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使学生掌握统计的方法,体验和感受整理数据的过程。

教学难点。

观察统计图,回答提出的问题。

教具准备。

投影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

同学们,新年快到了,我们布置教室需要一些气球,你们说是哪种颜色的气球可以多买一些。

二、制成条形统计图。

红色黄色绿色蓝色。

1、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调查了()名同学。

2、喜欢()颜色的人最多?喜欢()颜色的人最少?

3、如果你们班有一名同学没来,他最有可能喜欢()颜色?

4、布置会场,多买些什么颜色的气球比较好呢?

三、实践活动:

每一位同学调查本组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是什么?做一次统计。

文档为doc格式。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具体情境,体会整十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能正确进行整十数的加减法运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活用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主题图1,谁能看这幅图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学生讲故事,并出示课题(板书:小兔请客)。

二、建立模型。

1.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小兔子先拿出了3盘果子,又拿出了2盘果子。还知道每盘有10个果子。)。

2.请你数数小兔先拿出了多少个果子,又拿出了多少个果子,你是怎么数的?

(10个10个数的,先拿出30个果子,又拿出20个果子。)。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一共有多少个果子?)。

4.谁会列算式?并说说你为什么这么列算式?

(30+20=50,求一共有多少,表示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所以用加法。)。

5.30+20你是怎样计算的呢?请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1捆小棒是10根,摆30+20,就是先摆2捆小棒,再摆3捆小棒,合起来就是5捆小棒,5捆小棒就是5个十,5个十就是50.所以30+20=50。)。

(在计数器的十位上先拨3个珠子,表示30,再拨2个珠子,表示20,合起来是5个珠子,表示50。即30+20=50)。

7.30和20都是整十数,30是3个十,20是2个十,3个十和2个十合起来是5个十,所以30+20=50。

8.因为果子我们都说成是几个,所以我们在算式的结果后面加个“(个)”,(个)就是这个算式的单位名称。

9.这个算式中每个数字还有它的名字呢?你们想知道它们都叫什么吗?

在加法算式中,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都叫做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做和。

10.我们再来看看第二幅图,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小兔一共拿来了50个果子,小刺猬扎走了10个。)。

11.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还剩多少个果子?)。

12.你会列式计算吗?并说说为什么这么列算式。

13.用你喜欢的方法来算一算他说得40对还是不对。

14.老师介绍:在减法算式中,减号前面的数叫做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做减数,等号后面的得数叫做差。

三、巩固练习。

1.p21-1题,先说一说题意,再列算式说出得数。介绍:因为我们通常说几根小棒,所以这道题的单位名称是“根”。

2.p21-2题,计算,先用格尺把所有的等号都画上,然后再计算。

3.p21-3题,讲清要求,连线必须用格尺连直线。

4.p21-4题,先观察,说一说图中的信息,同桌之间相互提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然后再汇报。

四、总结。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减,得几就是几十。

《小兔请客》教学反思。

对于这一节课,我本人觉得上得比较成功,因为在小朋友们已经学习了2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面,再进一步来学习两位数的加法,整十数加减法这课可谓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我先用一个小兔请客的故事来展开今节课的教学,因为每10个果子装在一个盆子上面,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数盘子来进行计算,这个对于小朋友们来说是再简单不过的了,然后慢慢的再引入两位数的加法,情节生动气氛活泼,大家都在玩中学到了新知识,再次用到了计数器,形象直观的让小朋友们感受到了数学以生活息息相关。最后,分组做习题巩固新知,让小朋友们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室北师大版北师大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1、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单元教学要求。

通过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调查及一些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

单元教学重点。

1、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

2、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及初步的推理判断能力。

3、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步的统计知识。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出来。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和初步的推理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出来。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会把统计的结果在统计图上表示出来,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具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如果我们班要组织一次比赛,同学们想一想组织下面的什么活动好?

1、出示:

(1)踢毽子、跳绳、拍球、套圈。

(2)学生自由选择。

(3)为了使大家都满意,我们来统计一下。

2、出示统计图。

3、根据数据在统计图上涂一涂。

4、观察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1)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调查了()名学生。

(2)喜欢()活动的人最多,喜欢()活动的人最少。

(3)如果你们班有一名同学没来,猜测他最有可能喜欢()活动。

(4)你认为你们班最好组织什么比赛?

二、课堂作业:

调查本班参加课外小组的人数,整理后制成统计图。

看统计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中看出,一共调查了()名学生。

2、参加哪个组的人数最多?哪个组的人数最少?

3、唱歌组比美术组多()人?

4、电脑组和手工组一共有()人?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统计,统计的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用处非常广泛。我们今天只是学习了初步的统计知识,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它的用处在于可以直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非常直观。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统计的知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统计的过程,掌握统计的方法,会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2、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使学生掌握统计的方法,体验和感受整理数据的过程。

教学难点。

观察统计图,回答提出的问题。

教具准备。

投影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

同学们,新年快到了,我们布置教室需要一些气球,你们说是哪种颜色的气球可以多买一些。

二、制成条形统计图。

红色黄色绿色蓝色。

1、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调查了()名同学。

2、喜欢()颜色的人最多?喜欢()颜色的人最少?

3、如果你们班有一名同学没来,他最有可能喜欢()颜色?

4、布置会场,多买些什么颜色的气球比较好呢?

三、实践活动:

每一位同学调查本组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是什么?做一次统计。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教案例文

《组织比赛》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二)教材的地位、作用。

在一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学过分类、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等相关内容,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本课内容。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能用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的形式呈现数据;进而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这与象形统计图相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另外在对统计图的分析中,学生通过阅读条形统计图作出合理的判断,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进一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同时,也为后续学习相关的知识作铺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自主探索中经历统计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依据信息作出判断和决策。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自制力较差,教学应尽可能有趣味性,可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因此,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激趣法、鼓励探索、引导发现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本课的内容,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也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是为了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在整个学习活动中,我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动手操作、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我把学生分成5个学习小组进行交流活动,并以奖奖品的形式激励学生,同时也为课堂的练习作铺垫。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安排了以下这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为了让学生乐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一开始,我先播放一段动物奔跑的视频:“这些动物跑得真快,它们想去哪呢?哦,原来在大森林里狮子大王组织动物们进行运动比赛,动物们都赶去参加!你们也想去看看吗?”我顺势引出课题:组织比赛(板书)。

(二)参与操作,体验过程。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我通过三个活动来完成。

活动一:数一数,填一填——收集整理数据。沿着新课导入所创设的动物组织比赛的情境:“动物们有的说喜欢跳绳,有的说喜欢跑步,也有的喜欢拍球!哎,狮子大王可头疼了!到底组织什么比赛呢?”我引导学生说出喜欢哪一项比赛的动物最多就组织哪一项。我出示统计表,指导学生根据课件填写,喜欢哪一项比赛的小动物有几只,就在下面的()里填几。观察统计表,比较后得出喜欢拍球的小动物最多。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主要让学生感受整理数据的必要性,并经历数据整理的过程。】。

活动二:数一数,涂一涂——认识条形统计图。这时,我说:“老师有一个更好的办法能让狮子大王一眼就看出喜欢什么比赛的动物最多”,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注意力又一下子集中起来。我接着出示条形统计图,指出----“这是条形统计图”(板书),并让学生观察,并明确在这个条形统计图中一格表示1。我一边讲解一边根据统计表来示范完成条形统计图中的一项,然后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动手完成统计图。从统计图中,一眼就看出喜欢拍球比赛的动物最多,“狮子大王”就决定组织拍球比赛。

活动三:想一想,说一说——分析条形统计图。现代教育论认为,让学生在亲身感受数学中提出问题,在经历数学中解决问题是学生学习数学,形成技能的方式。我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想一想并解决这些数学问题,再请学生说说“根据这个条形统计图,你还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三)开展比赛,反馈深化。

首要教学原理指出,当要求学习者运用知识或技能解决问题时,才能促进学习。对低年级儿童来说,适宜的方法是把问题情趣化,生活化。因此,我请孩子们进行拍球比赛,先提出这样的比赛规则,根据比赛规则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比赛。学生通过拍球——数数——记录——完成统计表等学习活动,收集整理数据,并完成手中的条形统计图。我根据条形统计图,宣布比赛的冠军。再引导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提出并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四)联系生活,巩固新知。

练习是学生巩固新知,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下面这一环节中我紧抓本节课的重点,加以巩固,加以拓展。

1、体会生活中统计的广泛应用。我让学生说说身边哪些问题要用统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然后,我就地取材,进入下一个练习。

2、统计课堂评价情况,应用提高。“这节课哪个小组表现得呢?你能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我请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整理奖品,完成条形统计图。

3、调查最爱看的动画片。我让学生观察“最爱看的动画片条形统计图”,提出并解决其中的数学问题,同时也使学生对统计的认识上升一个新的高度。

(五)互动评价,课堂总结。

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说一说:你学到了什么?

(六)课后练习,拓展延伸。

一位数学教学家所言:“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所以,我继续联系生活实际,设计了拓展延伸,让学生把数学应用于生活:请调查我们班的同学最喜欢什么活动,把调查结果记录下来,并完成课本第85页的条形统计图。

四、说板书设计。

这是我这节课的板书设计,力求体现知识性,简洁性,既突出了重点,又击破难点。纵观整节课的设计,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自己的具体活动中主动参与学习,经历一个“体验--感知--理解--概括--运用--提高”的认知过程。在教学中,我立足发展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在探索活动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交流、澄清,享受学习的乐趣与成就。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教案

例3是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教材通过创设用整块的正方形地砖铺满长方形地面的问题情境,应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求方砖的边长机器最大值。

学生已掌握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及求法,本课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通过分析,使学生发现这样的地砖必须即使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在此基础上学习本课不难。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

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方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激趣导入。

(约5分钟)。

课件展示教材62页例3,今天我们要给这个房子铺砖大家感兴趣吗?要求要用整数块。

二、自主学习。

(约5分钟)。

1.几个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

2.16的因数有(),24的因数有(),16和24的公因数是(),最小公因数是(),最大公因数是()。

3.a=225,b=235,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4.用短除法求出99和36的最大公因数。

三、合作交流。

(约13分钟)。

小组合作学习教材第62页例3。

1.学具操作。

用按一定比例缩小的方格纸表示地面,用不同边长的正方形纸表示地砖,我们发现边长是厘米的正方形的纸可以正好铺满,没有剩余,其它的都不行。

2.仔细观察,你们发现能铺满的地砖边长有什么特点?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

3.总结。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把铺砖问题转化成求公因数的问题来求。

四、精讲点拨。

(约8分钟)。

根据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情况明确展示任务,进行展示。教师引导讲解。

五、测评总结。

(约9分钟)。

1.达标练习。

六、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布置。

练习十五5,6题。

板书设计:

最大公因数。

铺砖问题:求公因。

买铅笔北师大版北师大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1.通过给小明过生日这个故事情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性趣.。

2.通过小组合作,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零的减法算式.。

3.培养学生善于思考、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减法得数是零的含义.。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创造情境。

(一)出示图片:生日图1。

二、活动二:观察思考学习新知识。

(一)教师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们猜想到什么?

(四)教师:每一组同学都有×-×=0这个算式,这个算式表示盆里没有一条鱼了.这时,小明又急又气,只好让爸爸、妈妈到超市再买几条鱼.(出示图片:生日图4)。

(五)教师谈话:这时小明和小朋友们下楼做游戏去了.(出示图片:套圈图)。

(出示图片:吹泡泡)。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他们在做什么游戏?在这些游戏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教师:我们在玩游戏中也学到了一些数学知识,可见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三、活动三:结合实际巩固启发思维。

(二)老师:我们为小明唱一首生日快乐歌吧!(出示图片:数学故事)。

从这幅画面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四、本课总结。

教案点评:

紧密结合学生熟悉实际生活的特点,大胆构思,重新创设课件。创设了给小明过生日生活情节,巧妙地将小猫吃鱼这个课题加入这一情节中,从而形成了这一完整的数学故事情境。让学生通过这个情境,体会减法的意义,理解得数是零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教学时采取紧密结合画面,让学生观察、猜想、推理、探索的方法,并采用小组合作、集体交流的方式,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从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的。

探究活动。

鸡毛信。

游戏目的。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竞争意识及集体观念.。

游戏材料。

45封“鸡毛信”.。

制作方法。

在45张硬纸卡片上分别写上5以内所有的加法和减法算式,并在左边画片鸡毛.。

游戏过程。

1.将“鸡毛信”平均分发给参加游戏的学生.。

2.出示六个信箱,英文字母为信箱代号.。

3.学生按要求投送信件:

(1)把得数是5的信投入a;

(2)把得数是4的信投入b;

(3)把得数是3的信投入c;

(4)把得数是2的信投入d;

(5)把得数是1的信投入e;

(6)把得数是0的信投入f.。

文档为doc格式。

北师大版一年级教案

师:看看我们刚才列出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把你的发现跟你的同桌说一说。(同桌讨论、汇报)相同的地方两个算式里都有6、2、8三个数,不同的地方一个是加2,一个是减2、6、2、8在加法中和减法中的待的位置不一样。加法算式中的和跑到减法算式中被减数的位置了。加法算式中的两个加数跑到减法算式中减数和差的位置了。我发现加法与减法的算式是相反的。

师小结:你们的眼睛真亮呀!加法算式中的和就相当于减法算式中的被减数,加法算式中的两个加数就相当于减法算式中的减数和差。(再请几名学生说一说)。

师:(边说边板书)如果老师用一个向右的箭头表示6+2=8,那在这同一张图上我们又要同时表示出8-2=6,我们可以用向哪个方向的箭头来表示?(向左)。

师:在这张图上,从左向右看我们看到了(6+2=8),而反过来从右向左看我们看到了(8-2=6),这幅用箭头来表示加减法的图正是对应着刚才的两道加减法算式,从图上我们也更清楚地看出减法与加法是相反的。

一年级数学北师大教案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自界首一中的数学教师张贺,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华东版数学第一册第四章《直线与角》的第1课时。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教学目标、活动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设计说明几个方面谈谈对本节课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是初中几何教学的开篇,在此之前,学生习惯于数字运算,从本章开始由数量转入到空间形式,从具体运算转入到逐步进行演绎推理的学习。而本节又是几何教学的入门课,如何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对几何产生兴趣,是学习本节的关键,为今后系统学习几何知识做好心里准备。

2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了解几何研究的对象,结合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3教学难点。

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许多图形知识,但大都是直观形象的,主要属于感性认识阶段。在本节教学中关于体、面、线、点以及几何图形、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概念的教学也应从直观教育入手,不易较多上升理性认识。因此如何把握课堂教学深浅尺度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学生情况。

初一学生年龄较小,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阶段,也正是由代数运算向几何推理过渡的较好时期。在小学学习的有关图形知识的.基础上系统学习几何知识的条件已经具备,因此从本节开始进行几何教学是切实可行的。

我所任教的班级是界首一中开展“现代化小班教育”的远程实验班,通过前阶段的教学,学生已经初步具有自学能力和分组讨论的经验,这为我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保障。

三教学目标。

初一几何课的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素质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把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结合起来,为创造性人才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节课中能力目标与情感目标的贯彻更为关键。因此,结合本节教材,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几何研究的对象;了解体、面、线、点以及几何。

图形、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概念。

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的能力,拓展空间观念;了解学。

习几何的方法。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了解几何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进行“认识来源于实践”的唯物主义教育;通过小组交流讨论,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集体观念。

四活动设计。

为了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更好的得到贯彻,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创新教育、主体教育、成功教育等教学观,采用自学、讨论、精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在学生发现问题、思维受阻、缺乏勇气时进行引导。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回顾、自学、讨论、精讲、练习五个阶段。

1回顾。

内容。

方式。

师生活动。

1本学期前三章知识要点:

第一章有理数的性质与运算。

第二章整式的概念与加减运算。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与应用。

小结:这些知识属于数与式的运算,像这样的知识称为代数知识。

2在小学里也学习了与图形有关的知识(如长方体,正方形,三角形等),像这类与图形有关的知识,我们称为几何知识。

一年级数学教案北师大版

9.1—9.5。

生活中的数(4)。

9.8—9.12。

生活中的数(4)、比较(1)。

9.15—9.19。

9.22—9.26。

比较(2)、加减法(一)(3)。

9.29—10.3。

加减法(一)(2)。

10.6—10.10。

加减法(一)(5)。

10.13—10.17。

加减法(一)(5)。

10.20—10.24。

加减法(一)(5)。

10.27—10.31。

大家来锻炼(1)、分类(3)、位置(1)。

11.3—11.7。

位置与顺序(5)。

11.10—11.14。

认识物体(3)、加减法(二)(2)。

11.17—11.21。

加减法(二)(5)。

11.24—11.28。

加减法(二)(5)。

12.1—12.5。

加减法(二)(5)。

12.8—12.12。

认识钟表(2)、统计(2)。

12.15—12.19。

迎新年(1)、总复习(4)。

12.22—12.26。

12.29—1.2。

1.5—1.9。

一年级数学北师大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解.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2.组织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3.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教学重点。

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

在实际中应用理解.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步骤。

一、情境引入,进行环保教育.

1.出示图片:主题图。

2.教师谈话。

二、问题摆现,体会计算多样.

(一)教学“8+?”

1.根据问题,同学自己思考.

2.小组交流.

3.全班讨论.(出示图片:说一说1和说一说2)。

(二)比较。

1.计算对比。

9+6=15。

8+6=14。

教师提问:你有什么收获吗?我们再看几组,先计算,如果有收获请你验证你的想法,

如果没有,请你继续总结.

2.口算。

9+9=9+8=9+7=9+6=。

9+5=9+4=9+3=9+2=·。

8+9=8+8=8+7=8+6=。

8+5=8+4=8+3=。

3.小组交流心得.

4.全班交流小结.

9加几就减1,8加几就减2.

5.反馈练习.比一比,谁算得快.(说一道,算一道,并说算的方法)。

8+87+88+4。

5+88+68+3·。

8+52+84+8。

8+79+88+9。

3+86+88+2。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一)出示图片:摆一摆,算一算。

(二)出示图片:蝴蝶。

(三)出示图片:蜻蜓。

(四)组织学生到生活中寻找蕴含的数学问题(如:种树问题、游戏问题、银行问题),

选一些挑战性问题大家进行讨论,并加以解决,使之深刻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四、课外研究.

7+()6+()。

有什么办法计算更快?

教学点评:

本节课创设了故事情境,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掌握了多种算法,并知道哪种算法最简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到了知识。教学中应注意练习的形式应多样化,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北师大版一年级教案

哦,原来是一群可爱的小鸟在唱歌。有几只鸟呢?(6只)。

师:看!你又看到了什么?(飞来了两只鸟)你能编个数学故事?

原来树上有6只小鸟,又飞来了2只鸟,现在树上有几只鸟?

师:要求现在树上有几只鸟,我们用什么方法计算呢?(加法)。

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呢?(求添加用加法计算。)。

你能列个算式吗?(6+2=8板书)。

6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8表示什么?

在加法算式中呀,每个位置上的数(手指6、2、8)。

都有自己的名称,6是加数、2是加数,8是和。(板贴各部分名称)。

2、减法。

师:那么,这张图你们看懂了吗?请你编个数学故事跟自己说一说,好吗?

原来树上有8只鸟,飞走了2只鸟,现在树上还剩几只鸟?

师:谁想来试一试?

算式怎么列呢?

(8-2=6板书)。

想想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呢?(求剩余,就用减法计算)。算式中的8、2、6分别表示什么呢?在减法算式中,每个位置上的数也有自己的名称,8是被减数、2是减数,6是差。(板贴各部分名称)。

师小结:你们真是太聪明了,不仅会编加法故事、列加法算式,而且还会编减法故事、列减法算式呢!(边小结,边出示课题:加与减)。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本领:加与减。

北师大版一年级教案

师:你是怎么这么快想出答案的?对,根据加减法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加法来知道它对应减法的答案,这就是做减法想加法。

(2)师:再来一题,4+5=。

(3)师:你们是不是都想来比一比,我们就进行一次口算比赛,请大家把书翻开到p32,第3题,找到的举手,准备开始!

2、从四个数中选出三个数组成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

3、看图写算式。

(按颜色)(按大小)。

一年级数学教案北师大版

1、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2、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3、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单元教学建议:

1.能按照给定的标准选择某个标准(如数量、形状、颜色)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在比较、排列、分类的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3.课时安排:2课时。

题目整理房间备课人邹艳华。

教学。

目标。

通过活动,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渗透爱劳动、爱家庭的教育。

教学。

重难点。

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

准备水彩笔、各种学具、课件课时。

安排1。

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体会分类的重要性。

1、师:看见淘气的房间,你想说点什么?

生1:感觉太乱了。

生2:我发现很漂亮。

生3:我觉得应该帮他整理一下。

师:那你想为淘气做点什么呢?

生:帮淘气整理房间。

(板书:整理房间)。

生:衣服、裤子、帽子、鞋子……。

3、师:安静的想一想,这么多物品,你会这么整理?

师:想好了吗?拿出信封里的学具,摆一摆。

学生独立操作。

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生:我把玩具和玩具放在一起,把衣服、裤子和帽子放在一起。

……。

师:谁愿意到上面了,带上你整理好的物品,把你是怎样整理的介绍给大家。

学生介绍。

师:哦,大家的意思就是把衣服和裤子、帽子放在一起,……这样我们把淘气房间里的物品分成文具、玩具、衣物三类。

师:下面,老师要请一个小朋友到上面来,把我们整理好的物品摆放到房间里。

师:我们把衣服裤子帽子放在?书本铅笔盒放在?

7、小结:

师:大家把学习用品放在一起,玩具放在一起,这个过程就叫作“分类”。

二、拓展巩固,练一练。

1、引导学生完成“练一练”中的第2题。

师:刚才我们帮淘气整理了房间,为了感谢小朋友,淘气请大家吃水果。(出示一盘只有一样是水果的水果蔬菜盘)。

生:不对,有些不是水果。

师:(出示第二盘)现在对了吗?

生:不对有些不是水果,是蔬菜。

师:那你把它们按水果和蔬菜分一分吗?

先想一想。

师:和你的同桌小朋友说一说,你想怎么分?

生:

师:哪一桌小朋友愿意到上面来分一分,最好能边说边分。

师:你们听明白了吗?谁能完整的来说一说?

香蕉、是水果把它们放在一起。

青菜、红萝卜都是水果,把它们放在一起。

生说,教师引导。

师:除了这些是水果外,你还知道哪些是水果呢?

生回答。

师:你还知道哪些蔬菜呢,和你的同桌小朋友说一说!

2、练习1。

师:帮淘气,整理好了房间,就让我们一起去大自然看一看。呀,你发现了什么?

生:有鸟、毛毛虫…。

师: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

生:我把鸟、蝴蝶、蜻蜓放在一起,把毛毛虫、小狗放在一起。

师:你是怎么分的呢?

生:天上的和地上的。

师:原来你是按天上的和地上的分,把鸟、蝴蝶、蜻蜓放在一起,把毛毛虫放在一起。

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引导:我是按。

师:他们分的对吗?为什么?

小结:分的标准不同,分的结果就不同下面请小朋友按能不能飞来分一分,把能飞的涂上颜色。

(1)学生练习。

(2)汇报,小结。

三、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呢?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要用到分类的知识,你能举个例子吗?

四、实践活动。

师: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把在教室里的人分分类吗?

(1)生:……按男的和女的分一分。

师:请男同学站起来。

生:按学习认真的和不认真的分。

师:请认为自己是学习认真的小朋友坐正。

师:看来分的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所以请小朋友在分类的时候,一定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去分。

板书设计。

整理房间。

修改及补充内容。

题目整理书包备课人卓敬敏。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2、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分类的思想及其在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

重难点。

按照确定好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

准备学习用具,几何图形。课时。

安排1。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让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

组织讨论:说一说是怎样整理的,

2、让学生看一看教科书的图。

说一说这两个小朋友怎样整理的。

3、小结:

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是一样的,在不同标准下呈现多样性。

二、练一练。

1、分一分,说一说。

(1)怎么分?说标准。

可以按年龄分类,按性别分类。

(2)图上有什么,怎么分?

可以按颜色分类,按样式分类,按样式和颜色分类。

(3)图上有什么,怎么分?

可以分成机动车和非动车两类:大车、小车、自行车三类,按分配个数分成三类。

2、看一看,可以怎样分。

(1)图上画着什么,可以怎么分。

(2)汇报,交流:可以按大小分类,按形状分类。

3、想一想有哪几种分法。

看图,可以怎样分。

按大小分类,按颜色分类,按用途分类。

三、小结,实践。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2、实践活动。

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

板书设计。

修改及补充内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