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心得体会也是对自己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点点滴滴进行回顾和总结的一种方式。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人对同一件事的心得体会,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瑰宝,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古诗词文化,许多教育机构和网站推出了古诗词鉴赏网课。我有幸参与了一门古诗词鉴赏网课,通过学习,我对古诗词有了更深的了解,收获颇多。
在这门网课中,老师首先给我们介绍了古诗词的历史背景和地位。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人士子的艺术创造,是他们细腻的情感的表达。通过学习古代的历史背景,我了解到古诗词与社会时代的变迁紧密相连,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课程还特别强调了古诗词在我国文化传统中的地位,它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和智慧,有着深远的影响。
随后,老师通过讲解经典的古诗词作品,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古诗词的魅力。古诗词的语言浅显而深邃,让人回味无穷。课程引导我们一起品味古诗词中的意境,深入其中,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每当我阅读到一首婉约的词,我仿佛能听到古人的心声,在他们细腻的情感中感受到那份别样的温暖;每当我读到一首豪放的诗,我仿佛感受到了古人的豪情壮志,仿佛身临其境。通过网课的学习,我能更加欣赏和理解诗词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和哲理。
在学习过程中,我也模仿着古代文人,尝试着创作古诗词。通过模仿,我更加体会到了古人当年的创作境界。在写诗的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了古诗词所带来的艺术愉悦。古诗词的大气磅礴和豪情壮志,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内心表达的力量和意境上的自由。通过自己的创作,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
此外,网课中还有许多互动的环节,让我与其他同学交流、讨论。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不仅可以听到老师的解读,还可以听到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见解,促使我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和理解古诗词作品。这样的互动让我受益良多,也进一步提高了对古诗词的认识。
通过古诗词鉴赏网课的学习,我深深地意识到古诗词的价值与魅力。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通过学习古诗词,我们能更加深入地了解我们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意蕴和情感,让人产生深深的共鸣。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学习古诗词,不断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不仅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也是塑造了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古诗词鉴赏是一段独特而美妙的旅程,通过接触、阅读和欣赏古人的诗词作品,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古人的聪慧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学习过程中,我不仅对古诗词的艺术特点和韵律有了更深的理解,还对它们所表达的人生智慧和情感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在此,我愿与大家分享我学完古诗词鉴赏的心得体会。
首先,学习古诗词鉴赏让我感受到了古人的聪慧和才情。古人在受到各种限制的条件下,能够通过文字抒发情感、表达思想,展现出了极高的智慧和独特的才情。古人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等各种事物的观察和思考,深深地感染了我。比如,李白的《静夜思》直接简洁地描绘了一个人在夜晚独自思念故乡的场景,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种简约而富有意境的表达方式让我感受到古人在语言和思维上的高超之处。通过阅读古人的诗词作品,我也受到了启发,学会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其次,学习古诗词鉴赏让我对古代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古诗词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古诗词,我了解到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比如,通过杜牧的《秋夜将晓神秘冷》这首诗,我了解到了唐朝人民在秋天里庆祝丰收的盛况。而通过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这首词,我了解到了元旦这个传统节日在古代人们心中的意义和庆祝方式。这些诗词作品不仅展现了古代文人的才华和情感,也深入揭示了古人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第三,学习古诗词鉴赏让我对古代人们的情感和人生智慧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古诗词不仅是古代诗人们艺术表达的媒介,也是他们对人生思考的结晶。通过学习古诗词,我深刻体会到了古代人们对于爱情、友情、亲情、生死等重大人生主题的思考和领悟。比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通过描绘人生离别的场景,表达了对亲情的思念和对人生短暂和无常的感慨。而杜牧的《秋夜将晓神秘冷》则通过描绘秋天丰收的辉煌景象,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生幸福的追求。这些古诗词作品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和思考,也增加了我对人生的理解和体验。
第四,学习古诗词鉴赏让我发现了古代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启迪和影响。古诗词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意境和情感,对人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具有深远的影响。通过学习古诗词,我不仅对古代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发现了古代文化对于现代生活的启迪之处。比如,通过学习古人的修身养性之道和待人处世之道,我认识到了古人对于人际关系、社会伦理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可以指导我们在现代社会中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和面对生活的困境。
总之,学习古诗词鉴赏是一次宝贵的心灵之旅。通过与古人的对话和接触,我深入领悟到了他们的聪慧和才情,了解了古代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感受到了古人们对于人生智慧和情感的深刻思考,发现了古代文化对于现代生活的启迪之处。通过古诗词的鉴赏,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好的理解和认识,也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心灵世界。希望未来能够继续学习和欣赏古诗词,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修养,感受到更多的人生智慧和情感。
随着古诗词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古诗词的鉴赏和欣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阅读古诗词时,不仅要理解词意,更需要领略其中的美感和哲思,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欣赏效果。在鉴赏古诗词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很多,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对于古诗词鉴赏的体会和心得。
一、观察篇章结构。
想要真正欣赏一首古诗,首先要详细的观察诗歌的篇章结构。古诗的构成是非常重要的,元曲的“长三行”和唐诗的“五言、七言”都有各自的语言韵味,让读者更好的理解诗歌的意境。因此,在阅读诗歌的时候,我们要时常关注诗歌的结构,掌握古诗的基本韵脚和文词结构,这样才能更好地领略诗词之美。
二、抓住语言特点。
古人的诗歌有着清新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同时还有很多句子和表达方式在今天并不常见。因此,在欣赏古诗词时,我们需要对语言特点进行深入的探究,比如用词独到、用典丰富等等。这些语言特点能够更好地突出诗歌的思想和意境,同时也是我们鉴赏古诗时需要留意的重点。
三、诗人的哲思。
古诗词中有一句话:“诗来兴古风,意蕴读史书”。因此,在鉴赏古诗词时,我们需要注意其中的哲思思想,通俗易懂的古诗可以带给我们很多启迪。诗人通过句子和词语,表达了他们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现状的观察,让诗歌不仅是一种美感,更是一种有价值和意义的东西。
四、领略诗歌意境。
古人的诗歌多姿多彩,可以画张画卷,而且诗里的意境也是非常独特和精湛的。因此,在欣赏古诗词时,我们需要特别注意诗歌的意境,通常可以从生活、人物、景色和音乐等方面入手,更好的欣赏它的意境。同时,在欣赏的时候,也要多思考、多想象,感受诗歌中独特的韵味。
五、情感共鸣。
古诗词往往都是情感的表达,诗人通过句子和词语,表达了他们的内心情感。因此,一个好的古诗词不仅是读者的欣赏对象,更是读者与诗人之间的心灵沟通。在欣赏古诗词时,我们需要有情感的共鸣,体验它所表达的情感和情感的共鸣。
总之,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珍宝,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拥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对于我们而言,古诗词的重要性也不容小觑,通过鉴赏古诗词,可以更好地涵养自己的情感,启迪自己的思考。这是一件极为美妙的事情。
古人诗词意境之美,仿佛展开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让人流连忘返。从课堂上学习古诗词的点滴,我不禁品味其中的深意,并在阅读中逐渐体会到其独特之美。下面,我就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学完古诗词鉴赏的心得体会。
首先,学完古诗词鉴赏,我深深感受到了古人情感的细腻和独特。古人诗词常以自然景物为引子,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美丽,表达内心的情感。在我心目中,古人诗词的情感十分细腻,他们能够用极其简练的文字刻画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尤其是在爱情诗中,他们将爱情之美融入到自然景物之中,形成美丽的意境。这使我对古人情感的表达感到十分佩服,同时也让我明白了情感表达的艺术之道。
其次,学完古诗词鉴赏,我能够逐渐领悟到其中蕴含的哲理和智慧。古人诗词中的哲理和智慧是他们对人生、社会和世界的感悟和思考。通过阅读和分析诗词,我发现其中蕴含的哲理和智慧总是那么深远而又贴切。它们让我更加通透地认识到了人生中的种种境遇和处世的道理。譬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简单的几句诗中,隐含着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命运的追问。这让我明白,人生的无常和自己的选择会对命运产生巨大的影响,也让我追问自己的人生究竟何去何从。
再次,学完古诗词鉴赏,我也体会到了古人的儒雅和境界。古人的诗词体现了他们独特的审美观和人生态度,他们追求高尚的品格和境界。比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这句简短的诗句展示了古人的儒雅风范和远大胸怀。从他们的作品中,我感受到了他们虚怀若谷的胸怀和追求卓越的精神。这让我深深地感佩古人的人格魅力和修养,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不断追求卓越。
最后,学完古诗词鉴赏,我明白了诗词的魅力和作用。诗词可以传递情感,表达思想,启迪智慧,打开心灵之门。阅读古人的诗词,我们仿佛与他们进行了一次心灵的对话。诗中的意境、情感和思想,与我们心灵的共鸣相互交融。它们给予我们力量和启示,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感受美好、思考人生,并激发我们追求卓越的动力。
学完古诗词鉴赏,我深深感受到了其中的情感细腻、哲理智慧、儒雅境界以及诗词的魅力和作用。它们不仅成为了我人生中的一笔财富,也让我更加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向古人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审美情操和修养,让古诗词的魅力在我身上绽放光芒。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其渊源流长,博大精深。在现代社会,虽然古代文化受到了时代的冲击,但是古诗词早已扎根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仍然深深影响着我们的心灵。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展示古诗词文化,各种古诗词鉴赏讲座在社会上开始相继推出。下面笔者将与大家分享我的一次古诗词鉴赏讲座心得体会。
第二段:讲座内容。
这次我参加的古诗词鉴赏讲座主题是“唐诗宋词鉴赏”,讲座由历史文化专家主讲。在讲座中,主讲人对唐宋时期的诗词作品进行了讲解。他首先介绍了唐诗的起源、发展和影响,强调了唐诗的“风貌清新,音韵悦耳,意境深远,表现手法优美”的四个特点。接着,他又详细讲述了宋词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宋词的“语言优美,情感真切,愁绪澄清,性情悠远”的四个特色。此外,主讲人还从多个角度阐述了诗词中蕴含的文化底蕴,引领我们走进了唐宋诗词的世界。
第三段:受益与体会。
我从这次古诗词鉴赏讲座中受益匪浅,深深感受到了唐宋诗词的文化魅力。通过主讲人对唐宋时期诗词的解读,我更加了解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加能够体会古人留下的诗词作品带给我们的审美享受。同时,我也对古代文化的保存和传承认识更加深刻。在未来的生活中,我会继续学习和欣赏古诗词,尽自己的一份力保存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第四段:展望未来。
学习古诗词需要持之以恒,是一条漫长的道路。我们应该始终怀着钻研的精神,不断学习古代文化和中华民族的历史。我们的文化传承需在传承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只有如此,我们的文化才能更加生生不息,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
第五段:结尾。
古诗词让我们得到了审美的享受,更让我们领略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次古诗词鉴赏讲座让我更加热爱中华优秀文化,激励我要走进古诗词的世界,用心领略古人的文化意蕴,不断领略中国文化的深厚魅力。
“诗经三百篇,读罢如见一树梨。”这是唐代诗人戴复古对古诗词的概括。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精华之一,海纳百川,充满着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诗歌,是中国文化独具特色的代表。在这些古诗词中,有许多沉淀着人类多年思想和智慧的珍品,被称为“最美古诗词”,今天我们将一起来赏析、品味其中的美。
第二段:古诗词的美。
古诗词的美有很多种,有凄婉悲怆的,有豪放壮丽的,有清新淡雅的,有含蓄隽永的。最美古诗词,不仅仅是语言优美、抒情深沉,更是表达了人类尊崇自然、感悟人生的智慧和洞见,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譬如“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这首《春秋·天问》代表了古代中国人对天地宇宙的探索和尊崇;“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这首《长恨歌》在凄婉悲怆之中表达了人类对于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鉴赏古诗词,首先要注重对文学常识的掌握,从诗歌的背景、意义、人物、情节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解读,深入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情感表达及文化内涵。其次要注重整体感知,尤其是掌握古诗词的韵味和情调,感受其中饱含的感情和意境,领悟其意蕴和寓意。最后要注重与个人的联想和情感结合,从自己的视角出发,进行感性理解和诠释,把古诗词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和情感体验中。
最美古诗词不仅仅是诗歌,更是文化、历史、思想、情感的载体、凝聚和传承。这些文化精粹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启示我们的思维,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譬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它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它寄托了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贪图安逸。
第五段:结尾。
最美古诗词,不仅是文学上的经典,更是生命中的美好。它们象征了我们民族的文化和精神,寓意着我们人类对于生命之美的不懈追寻。在赏析古诗词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掌握其语言特点和艺术风格,更要细品其中的情感和启示,汲取智慧和思想,将其真正化为自己内心的光辉和动力,希望这些最美古诗词能够陪伴我们走过每一天的生命旅程,洒满心中的美好。
文言文古诗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它是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的杰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优美的韵律和深奥的意境,不仅是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的印记,同时也被赋予了国家文化的底蕴和内涵。本文将会分享我在学习文言文古诗过程中的体会和心得。
第二段:感受。
在接触古诗文之前,我的语文素质和文化底蕴都相对较少,随着研读古诗文的深入,我逐渐体会到了古人的精神内涵,深入感悟到了其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和思想情感,并被其美妙的语言表达所震憾。文言文风格的古诗,其表现形式简练而明快,同时巧妙地运用了中华民族所珍视的情感和美学观念,这种人文情怀和精神内涵,成为我在诗歌阅读过程中最为深刻的感悟。
第三段:启发。
阅读古代文学作品,不仅仅是为了了解古人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更是为了从中得到启发和巨大的精神财富。读古诗文,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的内心世界,拓宽我们的艺术和审美视野,培养我们开创思维和感性思考的能力。在古诗文中,我们也可以学习到一些哲学思想、美学精神和生活智慧,这些知识和智慧将会启发我们深刻理解人的本质特点和普遍价值。
第四段:鉴赏技巧。
古诗文的鉴赏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巧。首先我们需要学习一些基本的鉴赏方法,例如了解基本常用词汇和修辞手法等。同时,我们也需要理解一些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了解古代的审美标准和文化背景。在鉴赏过程中,要善于捕捉古诗文的意境和感情,理解其内涵,同时也要注意作者的思想和人生哲学的体现。
第五段:总结。
通过学习和鉴赏古代文学作品,我获得了深刻的感悟和巨大的精神财富。这种传统文化的遗产,不仅仅是遗留给我们的,更是我们要继承、发扬和创新的文化宝藏。所以,我们应该通过学习和鉴赏古诗文的形式,扩大我们的知识视野,提升我们的审美能力,同时也拓展我们的人文关怀和维度,这无疑会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了解这个世界。
古诗是我国文学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感情的结晶。通过学习古诗,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情感和思想,也能够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在我的学习过程中,通过鉴赏古诗并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我逐渐感受到了古诗的魅力和价值。
首先,通过鉴赏古诗,我们能够领略到古人的情感与思想。例如《登鹳雀楼》这首诗,作者王之涣借助高台之上的视角,表达了对国家兴盛的希望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的“百里荒凉”和“千古江山”都是对时光作者感到唏嘘的写照。通过鉴赏,我深深感受到古人对国家命运以及人生价值的思考,也对自己的人生态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其次,从古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情感的升华与纯粹。这可以体现在《静夜思》这首诗中。李白通过对静夜中的一切事物的描写,使诗歌充满了清新和安宁之感。诗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句发人深省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离乡背井的思念之情。通过鉴赏这首诗,我深深感受到了古人对家国之情、思乡之愁的深刻思考。
另外,古诗的写意性也是鉴赏古诗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春夜喜雨》这首诗中,杜甫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春雨的降临,展示了春天的美好。诗中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句诗,为我们勾勒出了春雨的时令特征。通过鉴赏这首诗,我深刻认识到了古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并从中体验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而在鉴赏古诗的过程中,我们也不仅仅是被动地欣赏,也可以通过自己的体会,丰富古诗的内涵。例如,《登鹳雀楼》这首诗,作为一位现代人,我从中体会到了人们对国家和家园的深情厚谊。同时,我也通过这首诗更加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希望自己能够不负韶华,活出更有价值的人生。
最后,鉴赏古诗的过程还带给了我审美的教育和熏陶。在阅读和感受古诗的过程中,我开始更加注重诗歌的声调、用字、格式等方面的特点,不仅增加了我的审美观点,还让我从中获得了审美的享受。通过欣赏古人的诗词之美,我逐渐学会了用更加美化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通过鉴赏古诗并结合自己的体会,我深深感受到了古诗的魅力和价值所在。古诗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更是一种情感和思想的表达方式。通过学习和欣赏古诗,我们能够更加了解古人的情感和思想,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同时,鉴赏古诗还能够提升我们的审美能力,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希望能够持续地学习和欣赏古诗,用古诗的智慧激发自己的思考与创作。
文言文古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它具有丰厚的历史底蕴与艺术价值。在现代社会,学习文言文古诗的人越来越少,这让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文言文古诗的鉴赏与欣赏。鉴赏古诗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文化的沉淀,也可以让我们更加珍惜文化遗产的珍贵价值。
第二段:古诗的表达手法以及文化内涵。
古诗无论是表达手法还是文化内涵都是值得学习的。古诗的表达手法在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方面具有独特的魅力。古诗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其中有一部分是历史文化的体现,有些则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尚和思想观念。这些都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和中华文化的内涵。
第三段:鉴赏古诗的能力。
鉴赏古诗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是需要不断提高的能力。鉴赏古诗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语言文化能力,还需要了解作者的背景和时代背景。只有多读多领悟,才能做到深析古诗寓意,准确把握诗人的用心安排。鉴赏古诗也需要大量的阅读和思考,不断领悟诗歌的内涵和精髓。
第四段:古诗的美学价值。
古诗的美学价值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珍视的。古诗的多元性、超越性和反响性是美学价值的特别体现。古诗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体验到生命的美好,它也能够让我们体会到人类文明的价值。从美学角度来看,古诗是我们学习的重点之一。
第五段:如何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
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需要我们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是阅读,我们应该多读不同类型的古诗,以增强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其次是研究,我们需要多方面了解古诗的背景和历史文化内涵,切实掌握古诗的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最后是反思,我们需要通过深入思考古诗的意义和内涵,实现对古诗的深入理解。
结尾:
通过对文言文古诗的鉴赏,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历史文化,还可以感悟到诗歌之美和内涵。通过努力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我们可以让自己更好地领悟古诗的意义,并从中汲取到丰富的思想营养。相信随着我们的不断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更好地欣赏、学习和传承古诗之美。
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古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它们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重要途径。学习古诗词鉴赏,可以让我们更好地领略古人的智慧和才华,也可以启迪我们的思维和情感。在我学习古诗词鉴赏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在此与大家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学会注重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在学古诗词鉴赏时,词语的选择和使用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恰当的词汇能够让一首诗词的含义更为明确,也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体会到古人的感情和思想。因此,在学古诗词鉴赏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深入解析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比如,《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一句,“疑”字便是一枚妙笔,凸显出古人那种幽思冥想的神态,而用“疑”字而不是其他字恰好可以达到这种效果。这种注重品味每个词语的功夫,是学古诗词鉴赏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二段,掌握古诗词的韵律和格律。
韵律和格律是古诗词独特的表现形式,是古人对语言美的追求。在学习古诗词鉴赏时,我们也应当注重掌握韵律和格律,深入理解诗句中的节奏感和音乐感。比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句话就是按照七绝的格律,每句四个字,六言双偶的每句有四个平仄。通过掌握韵律和格律,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把握古诗词的节奏和意境,进一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第三段,加强对古文化的了解。
古诗词是我国文化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对于加深对古文化的了解也是至关重要的。学习古诗词鉴赏,除了要注重诗句的结构和韵律外,还要多了解一些与古诗词相关的文学和文化知识。如了解唐诗、宋词、元曲、词话、曲谱、楹联、故事典故等,能够丰富我们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素养。有时候,古人所言不仅是对当时的时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及文学艺术的见解,而且也包含了不同于现代的感受和思考方式。因此,如果我们要完全理解古诗词,最好是要深入了解古代文化背景和历史环境。
第四段,多读经典名著。
学习古诗词鉴赏,也需要多读经典名著。因为古诗词是与其他文学作品相通的,它本身蕴含的就是文化、历史、语言的精华。如果我们了解典籍,比如《诗经》、《楚辞》、《史记》、《三国演义》、《西游记》等等,那么阅读古代诗词时会有更多的材料可以参照比较了解古人当时社会环境和价值观。通过多读经典名著,我们可以加深对古代文化和文学艺术的认识,增强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也能够提高我们的人文修养。
第五段,培养创造性思维。
学习古诗词鉴赏,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创造性思维,让我们更加开阔视野,增强自己的文学素养和亲和力。通过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在欣赏古诗词的同时产生自己的想象和构思,使自己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我们可以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悟渗透到文学中,创作出有个人风格的好作品。在学习古诗词鉴赏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得到启发和鼓舞,同时,在创造自己的古诗词,也可以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这真是非常美妙的体验。
总之,学习古诗词鉴赏需要我们注重词汇的意义和用法,掌握韵律和格律,加强对古文化的了解、多读经典名著,以及培养创造性思维。这些技巧和心得总结起来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去练习和运用。只有将它们贯穿于实践过程中,才能达到真正的效果,让我们在古诗词鉴赏中有着前所未有的快乐和满足。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古诗鉴赏的讲座。这是一次十分有意义和丰富的经历,我不仅深入了解了古代诗歌的魅力和价值,还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在这次讲座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这次讲座中,讲师通过对一些经典古诗的分析和诠释,为我们揭示了古诗的美妙之处。他指出,古诗不仅仅是一种文字的组织,更是一种抒发情感、表达思想的形式。在古代,人们生活贫寒,物质匮乏,但他们通过诗歌来吟咏自然、描绘人生,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愿望。这些古诗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将情感和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思考。讲师引用了很多古诗的例子,如杜李之间的《月下独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通过深入浅出的分析,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古诗的艺术表现力。
其次,在讲座中,我还初步了解到了古诗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古诗的语言简练而含蓄,常常用意象和隐喻来表达情感和思想。讲师解读了诗中的一些隐喻和意象,如“秋水共长天一色”、“登高壮观天地间”等,让我感叹古人的聪明才智和深入思考。古诗中的词藻也是其独特之处,讲师给我们讲解了很多古代文人雅士喜欢使用的修辞手法和修辞语言,如“借景抒怀”、“对仗押韵”等。通过分析这些技巧和手法,我逐渐明白了古诗之所以能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是因为它们具备了娓娓道来的叙事性和凝练精湛的言辞。
另外,在这次讲座中,我还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古诗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融入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情感。讲师通过对古诗的解读,让我们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如尊重自然、崇尚和谐、追求内心的宁静等。这些思想和价值观在古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使我们进一步领略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内涵。
最后,这次讲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参与讲座,我不仅对古诗的魅力和价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增长了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我感受到了古诗给人以人性启蒙和情感寄托的力量,也让我更加崇尚和珍视我们伟大的中华文化。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更加努力地学习古诗,欣赏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古诗的魅力和价值在我的心中继续发光发热。
综上所述,这次古诗鉴赏讲座是一次十分有意义和丰富的经历,我通过对经典古诗的学习和了解,不仅更深入地认识到了古诗的美妙之处,也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次讲座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也激发了我对古诗的热爱和探索欲望。我相信,在将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古诗,深入领略其中的智慧和情感,让古诗的珍贵遗产继续在我心中绽放。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我国学生语文学习的一大内容。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古诗词鉴赏与教学的研究与实践。通过这些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古诗词对学生的启迪与培养的作用,同时也提炼出了一些心得与体会。
首先,古诗词能够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古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意境深远的创作,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语言素材。通过古诗词鉴赏和学习,学生能够学习到许多优美的词句和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我在教学中常常会引导学生掌握古诗词的特点和技巧,通过模仿和创作,让学生能够运用古诗词的语言特色,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其次,古诗词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文化修养。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能够了解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化风貌,增加自己的文化修养。我在教学中善于选择有代表性的古诗词进行赏析,引导学生了解诗词的背景和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情怀。
第三,古诗词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思维品质。古诗词多以人情世故和人生哲理为题材,包含着种种情感,如乡愁、爱国情怀、人生感悟等。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表达,思考并与其产生共鸣。在教学中,我常常会借助音乐、图片等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感张力,引导学生从诗词中找到共鸣,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思维品质。
另外,古诗词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古诗词诞生在特定时代背景下,融汇了诗人对社会、自然和人生的感受和思考。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能够了解到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和人生的哲理。深入鉴赏古诗词,学生需要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包括历史、地理、音乐、美术等,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最后,古诗词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作能力。古诗词作为文化遗产,要注重传承与创新的统一。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进行古诗词的写作和创作,让学生不仅仅是古诗词的读者,还是古诗词的创作者。通过创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创作技巧和意境要求,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作能力。
综上所述,古诗词鉴赏与教学是语文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古诗词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同时也能够培养情感和思维品质,提升综合素养。古诗词教学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作能力。让我们一起努力,将古诗词鉴赏与教学工作做得更好,让学生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
采樵人深山,山深树重叠。
桥崩卧槎拥,路险垂藤接。
日落伴将稀,山风拂萝衣。
长歌负轻策,平野望烟归。
8.首联和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这些描写有什么用意?(5分)。
9.颈联和尾联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赏析。(6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感叹自己的命运时,希望与神仙和明月同在的两句是“,”。
(2)李商隐在《锦瑟》中以“沧海”“蓝田”表现人生的恍惚、迷惘的名句是“,”。
(3)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描写“小雨”和“草色”的名句是“,”。
8.首联和颔联描绘了一幅深山采樵图。(2分)通过对山深、树重、桥崩、路险的描写,表现了采樵人劳动的艰辛。(3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
9.抒发了获得劳动果实之后的轻松愉快之情。(3分)太阳落山了,采樵的同伴渐渐变得稀少,山风吹拂,采樵人拄着手杖,放声歌唱,向着炊烟袅袅的村落满载而归,获得劳动成果之后的愉快心情溢于言表。(3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孟浩然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世俗,以隐士终老。其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孟浩然的诗歌风格在这首诗中也有明显的体现。本诗写深山观采樵所见,含蓄地表达了隐居的幽趣。首联上句“采樵入深山”写的是采樵人,意思是说,樵夫打柴进入深山。下句采用顶针手法,“山深”连接上句的“深山”。“山深”以下三句写山林的古老幽深,道路的险阻难行。作者捕捉“桥崩”“卧槎”“垂藤”等生动形象入诗,写得很传神。通过对山深、树重、桥崩、路险的描写,表现了采樵劳动的艰辛。后四句写日暮时拄着手杖唱歌返回,渲染了萧然旷远的意境。太阳落山了,采樵的同伴渐渐变得稀少,山风吹拂,采樵人拄着手杖,放声歌唱,向着炊烟袅袅的村落满载而归,获得劳动成果之后的愉快心情溢于言表。
【原味翻译】采樵人为了打柴进入深山,只见山林幽深,树木重重叠叠。桥梁崩塌了,只能靠横卧的树权来支撑,勉强可以通行。道路艰难险阻,山崖上垂下的长藤互相缠绕着,连接在一起,采樵人就攀着长藤通过险要之地。夕阳西下,采樵的同伴渐渐稀少,山风吹拂着身上的萝衣。采樵人拄着轻便的手杖.放声歌唱,望着平野的炊烟款款而归。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词是丰厚博大的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它给予了我们丰富的精神营养,哺育着一代代华夏子孙。我们祖先的喜怒哀乐、憧憬希望、挣扎痛苦、理想追求等种种复杂感情潜移默化,代代相传,铸造着我们民族的灵魂与性格。
作为中学生,我们不仅要积累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词,还应有意识地在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如何学会初步欣赏古诗词呢?这里,根据中学生的实际,提出以下几种基本的方法,以供参考。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诗人,此所谓“时势造英雄”。了解一个朝代大的背景,对理解一个时代诗歌创作特色、某些作家的创作倾向及某一首诗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如:盛唐时代国力强盛,人民安居乐业,整个时代的创作主流是阳刚之美,作家们是那么乐观与自信。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那是时代的巨人站在最高点提起滚滚狂涛向大海里倾倒是才能找到的感觉,所以,他高呼“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就连忧国忧民的杜甫也能抒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凌云壮志,他对自己的未来是那么的自信。“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而在唐代,我们听到的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自信和“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豁达。战争历来给人们带来的是痛苦,可在唐代,人们却有意于驰骋疆场,建功立业,于是才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和“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悲壮。只是到了“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于是有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回光返照,有了《后庭花》这种亡国之音。
又如元代文学,元朝是蒙古族统治的时代,文人的地位极其低下,如果说六朝文人有庄园可隐、唐朝文人有终南山可隐,而元代文人只能隐于勾栏瓦舍,烟花柳巷,秦楼楚馆,于是有了以关汉卿为代表的斗士精神,有了以马致远为代表的浪子风度。了解这一点,对理解元曲作家及作品有很大的帮助。
阅读欣赏古诗除了要总体了解大的朝代背景外,还要结合作者生平,了解诗词创作的小背景。如唐代两位伟大的诗人:李白,其诗风豪放飘逸,而杜甫诗风沉郁顿挫。不同的诗风与他们生活的背景有一定的关系:若以“安史之乱”为分水岭,李白处于上坡路,他抬头看天,看到的是无尽的蓝天和翱翔的雄鹰,充满了自信与狂放;而杜甫处于下坡路,他看到的是荆棘丛生、坎坷不平的小路,充满了血泪和痛苦。抓住了这一总体特征,我们再看他们的诗作,就不难理解杜甫《春望》《石豪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登楼》等所表现的主题。又如学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帘外雨潺潺》《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等,如不了解他是亡国之君,则无法理解诗词中似滔滔江水、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无法理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绝望。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诗词的语言含蓄、精练,往往一个词、一句诗包含丰富的内容。诗眼往往在结构或内容上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在欣赏过程中,我们应认真思考、反复推敲,去发现那些最能传神的诗眼,从而由点及面、层层深入地领会诗歌的意蕴。
例如,解读杜甫《石豪吏》,只要能抓住“苦”和“怒”,就不难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读李清照的《醉花阴》应抓住诗眼“愁”“凉”“瘦”,这是一种无以名状的浓浓的思念和淡淡的忧伤,恰似“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读马致远的《秋思》应抓住曲眼“断肠人”三字,由景入情、层层深入地去感悟抒情主人的无奈和在困境中挣扎的痛苦。
一般地说,诗歌都有一种主导感情,即诗的基调。要把握诗的基调,须在反复朗诵的基础上,从情与景的关系入手,仔细揣摩诗中景物的色彩、特点、及感情。有的沉痛,如《春望》《虞美人》;有的悲凉,如《潼关怀古》《秋思》;有的激昂,如《秋词》《观沧海》;有的旷达,如《江城子·莫听穿林打叶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等。
下面就以李叔同的《送别》为例,看看如何把握诗的基调。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读这首词应抓住词眼“别梦寒”,“寒”非温觉之寒,而是心理之寒,犹如李清照“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之“凉”和李商隐“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之“寒”,而长亭古道,芳草萋萋,亦使人顿生寂寞之感,“柳”使人联想到“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笛声虽悠扬,着一“残”字,令人卒不忍闻。夕阳西下,倦鸟归巢,而人漂泊天涯,置身山外山之宏阔的背景中,又是那么的'孤独与无助,这一切,足以让人感受出这首诗凄楚的基调。
语感的形成需要语言材料的积累。当有了一定量的诗词积累之后,阅读时就有左右逢源的感觉。我们应调动以往的经验,在比较中求同存异,在比较中深入领会诗的意蕴。
诗歌情感的表现手法丰富多样。有的运用移情手法,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等都运用了这种手法,将诗人主观感情赋予客观外物,正如王国维所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有的运用反衬手法,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用杨柳在风中飘荡的美好景物来反衬士兵的愁苦,春天是欢乐的季节,士兵却在这时被迫出征,所以加倍显得愁苦;士兵回来时,心情是愉快的,诗人写道“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在雨雪中赶路是苦的,用苦景来反衬愉快的心情。[注]又如王维的《渭城曲》中“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以乐景衬哀情,抒发了离别的忧伤;而高适的《别董大》中“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以悲景衬乐情,展现的是诗人的自信与乐观。
可以从表现的内容来比较,如“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都有送别的深情厚谊与送别后的惆怅;夏完淳那“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有如李煜那“一江春水向东流”,都是刻骨铭心的亡国之痛;夏完淳“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和陈毅“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都体现了诗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英雄气概。
可以从风格来比较。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比较,二者同是表现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前者能入能出,多了一份理智与豁达,后者多了一份沉重与忧伤。
还可以从意境方面来比较,下面将谈到这一点。
有人说读诗的最高境界就是领悟诗歌的意境。谈意境,得先谈意象。粗浅地理解,意象就是渗透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外物。一切客观外物只有经过诗人感情的内化与浸润,才能获得灵气与生命。月亮不是意象,但“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中的“明月”是意象,因为此时的明月已经是能理解思念之痛苦并能传递祝福的人性化了的使者;花不是意象,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的“花”是意象,因为它渗透了作者感时恨别的血泪。
意象与意象组合在一起,便会产生新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意境。意境的产生,需要读者的介入。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没有想象就没有意境。我们在读诗的时候,应发挥合情合理的想象,去填补诗中的空白。例如,当我们读到李商隐《无题》中“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时就要想象女主人公对镜梳妆打扮,面对自己日渐消瘦的面庞,顾影自怜的形象,从而体会她对爱情“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想象男主人公因思念而不能入睡,对月抒怀的形象,体会女主人公对他的疼爱之情。又比如,读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中“佳节又重阳”“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就要穿越时空,想象以前重阳节和丈夫把酒吟诗的欢乐场面,就能反衬出诗人如今的孤寂。
领悟意境,要抓住景物特征,入境、入情、入理。
好的诗歌往往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们要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存和生活经验,将诗中描绘的声、光、色、态等描绘出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展现的是清幽明净、活泼新鲜的优美境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为我们展现的是壮阔宏大的境界。
注:参考书目《诗词例话》(周振甫)中国青年出版社。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螟:夜色。
2、浣女:洗衣服的女子。
3、春芳:春草。
4、歇:干枯。
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清朗,
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
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
清泉轻轻地在大石上叮咚流淌。
竹林传出归家洗衣女的谈笑声,
莲蓬移动了,渔舟正下水撒网。
任凭春天的芳菲随时令消逝吧,
游子在秋色中,自可留连徜徉。
这是一首写山水的名诗,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王维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首联写山居秋日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颔联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流于石上,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颈联写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分披,发现了浣女、渔舟。末联写此景美好,是洁身自好的所在。
《山居秋暝》一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实乃千古佳句。
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
星汉空如此,宁知心有忆?
孤灯暧不明,寒机晓犹织。
零泪向谁道,鸡鸣徒叹息。
银河纵横穿流、星斗横竖移动;银河与北斗星都是在无知无情的空自流转,又怎知我心中在想念一个人?空房之内,一盎孤灯半明不灭,不管天寒地冻,依然踏起织机,织起布来。泪流不止可又能向谁诉说呢?只能听着鸡鸣声发出一声声的叹息。
《夜夜曲》,乐府杂曲歌辞的一种,它的创始人便是沈约。《乐府解题》云:“《夜夜曲》,伤独处也。”沈作有二首,皆写同样的主题。此为第一首,写空房独处的凄凉况味尤为具体而细致。
此诗共八句,可分前后两段,段各四句。每段开头二句均用对偶,结尾二句以白描手法抒写思妇惆怅自怜的内心感情。从前段到后段,思妇的感情有发展,有变化,直至结尾,形成一个高潮。
诗歌的开头两句借银河和北斗方位的变化来暗示时间的流逝。“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写思妇长夜不眠,观看天空景象。诗人在这两句诗中交错使用了“纵”、“横”、“直”三个动词,忽纵忽横忽直,使人仿佛看到银河纵横穿流、星斗横竖移动的情景。诗中虽未直截写人,而人物的神情自可令人想见。古诗中用星辰位置的变易反衬思妇感情的愁苦,例子甚多。如《古诗十九首》云:“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壁。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又云:“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前人皆以为本之于《诗经·小雅·大东》,如《文选》李善注“河汉女”云:“《毛诗》曰:‘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毛苌曰:‘河汉,天河也。’”观沈约此诗,当系近承《古诗十九首》,远绍《诗经》之《大东》,当然在具体描写上也有所不同。它开头二句说银河由纵到横,北斗由横到直,通过写景显示了时间的迁延。用一句通俗的话说,便是斗转星移,时间已过了很长。在此漫漫长夜,思妇耿耿不寐,心中必有所想,于是诗人借她的口吻说道:“星汉空如此,宁知心有忆?”星汉本为无知无情之客体,怨它何来?这种写法便是古人所常说的“无理而妙”。仿佛在说:银河啊,你空自流转;北斗星啊,你徒然横斜,你们怎知我心中在想念一个人?接下去二句写思妇因星汉移动、时光流逝而起的惆怅心情。“星汉”句总括上文又作一顿挫,着一“空”字,似乎把前面铺排的两句一下子推倒,令人感到不可思议。“宁知”句把思妇胸中的一股怨气,喷薄而出,着一“宁”字,与前面的“空”字紧相呼应,把人物的感情引向内心深处。二句全系脱口而出,声情毕肖,确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效果。
如果说前半段以天空之景烘托思妇孤栖之苦,那么后半段则转而以室内之景映衬人物独处无聊的心态。诗人的笔锋由夜空转入闺房。空房之内,一盎孤灯,半明不灭,那暗淡的灯光,正象征着思妇的情怀。她孤独难耐,于是不管天寒地冻,踏起织机,织起布来。在这里,诗人没有照搬《诗经》与古诗,光写天上织女,而是将天上移到人间,写思妇亲理寒机。因此使人读来,更富有现实感。从对偶方面讲,这一联比前一联更为精当。因为前一联并列两件性质相近的事物,其弊如后人评价近体诗时所说的“合掌”。而这一联则意不相重,且层层推进,前句说灯不明,是在深夜;后句说晓犹织,则已到天亮了。从深夜到天明,思妇由独守孤灯到亲理寒机,层次鲜明,动作清晰,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她的孤独之感。
结尾二句,承上文而来。思妇彻夜未眠,所忆之人缥缈无踪,眼望孤灯,手理寒机,心中分外凄苦,于是她情不自禁地哭了。尽管泪流不已,也没有人同情她,她不能向人诉说单身独处的苦闷。她只有哀哀自伤,徒然叹息。结句“鸡鸣”二字,紧扣上句的“晓”字,而“徒”字又与前段的“空”字遥相照映。此刻女主人翁的孤独之感已达到了顶点,天上的星汉也好,自己的忆念与叹息也好,一切的一切,都是空幻而徒然的。她只有默默地流泪,独自咀嚼着悲伤。听到鸡叫的声音,她不由发出长长的叹息。
海浪中心小学:柴寿和。
教学前,觉得这首古诗没什么好教的,本打算一课时教完。等到走进课堂,才发。
一首诗可以教的内容很多,于是就整整花了一课时教《寻隐者不遇》。
这首诗的意思不难理解,昨天,我布置预习作业:查阅《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理解《寻隐者不遇》诗句的意思。课上一检测,学生十分准确地说出了“言”“深”“不知处”等词的意思,每句诗的意思也说得很清楚。
在此基础上,我重点站在“鉴赏”的角度,引领学生深入学习:
1、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主要写谁?通过比较“诗人、童子、隐者”,学生明确了歌咏对象是隐者。原来书写的对象竟然隐藏在看似平淡的一问一答之中,体现出构思的精妙。
2进一步思考:隐者有什么特点?从字里行间推敲推敲。学生抓住“云深不知处”“言师采药去”概括出“学问高深、神秘莫测、飘忽不定”的特点。
3、教师接着从“隐者”这个社会现象谈起。了解隐者的性格特征。在古诗里,诗人也通过一个字隐隐地赞誉了隐者的高贵品格,是哪一个字呢?(松)“松竹梅岁寒三友”自古以来被文人墨客称颂,贾岛在诗中用“松”描写了隐者居住的环境,隐藏着对隐者高洁品格的赞美。
4.从课题入手,思考:诗人为什么要“寻隐者”?从而领悟诗人对隐者的崇敬、仰慕之情。“寻隐者不遇”有一丝遗憾,但更多的是对隐者的赞誉,通过“不遇”之行,诗人对隐者的仰慕之情更深了。练习朗读、背诵。
5.拓展阅读《补充习题》四中宋朝诗人魏野的《寻隐者不遇》,这首诗与书上的诗互为补充,可以帮助学生想象贾岛一路上的所见,为课后编写这个故事服务。
以上是我校本课,古诗鉴赏《寻隐者不遇》一课的教学反思,反思的不细,多望领导指点。
投笔事戎轩。
纵横计不就,
慷慨志犹存。
杖策谒天子,
驱马出关门。
请缨系南越,
凭轼下东藩。
郁纡陟高岫,
出没望平原。
古木鸣寒鸟,
空山啼夜猿。
既伤千里目,
还惊九逝魂。
岂不惮艰险?
深怀国士恩。
季布无二诺,
侯赢重一言。
人生感意气,
功名谁复论。
《述怀》又作《出关》,是魏征的代表作,也是初唐抒情诗的名篇。
作于唐高祖李渊称帝初期。当时,魏征初投唐不久,高祖以礼相待,极重其才。为报答高祖的知遇之恩,魏征便主动请缨赴华山以东地区去劝降李密所领导的瓦岗军旧部。临行之际,作此诗以抒怀,表达了他重意气不畏艰险,誓报知遇之恩的思想。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3.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6.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8.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9.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1.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2.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3.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6.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7.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8、观刈麦(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9、.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20.过零丁洋(文天祥)。
20、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1.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2.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3.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4.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5.无题(李商隐)。
相间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6.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西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27.水调歌头(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8.关雎(《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9.蒹葭(《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0.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1.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32、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3.行路难(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紫宫夫人绝世歌。圣君三万六千日,岁岁年年奈乐何。
注释:
【1】“绿杨”句:谓柳条桑枝被轻烟缭绕,在微风中摇曳。此句在修辞上为互文,意为柳条桑枝二者共同在烟中、风中摇曳。
【2】披香殿:汉宫殿名,在长安。
【3】飞燕皇后:汉成帝宫人,善歌舞,以体轻号为“飞燕”。先为婕妤,后立为皇后。平帝即位,废为庶人,自杀。事见《汉书·外戚传》。
【4】“紫宫”句:紫宫,天帝的居室。也指帝王宫殿。《文选·西京赋》:正紫宫于未央。李善注:未央宫,一名紫微宫。然未央宫为总称,紫宫其中别名。“紫宫夫人绝世歌”指汉武帝李夫人。《汉书·外戚传》:孝武李夫人本以倡(乐人)进。初,夫人兄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爱之。每为新声变曲,闻者莫不感动。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上叹息曰:“善!世岂有此人乎?”平阳主因言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见之,实妙丽善舞,由是得幸。
【5】“圣君”二句:意谓皇帝活一百岁,乐一百岁。
作品赏析:
南朝吴迈远有《阳春歌》,梁沈约有《阳春曲》,此诗为李白拟前人之作。此诗写帝王宫中的享乐生活,隐含对帝王荒废政务的讽刺。前六句写景,后六句叙事。写景为叙事烘托环境。“飞燕”、“紫宫夫人”非专指。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译文。
我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帽子被顶飞了。独自登高凭栏远眺,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抬头远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洗。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赏析。
这首词曾被谱成多种曲调,广泛传唱。它之所以流传千古,不仅因为其借助音乐的翅膀飞到千家万户,更是由于词中表达的爱国情怀激励着历代人心。
词的上阕重点在写“壮怀”。词人凭栏远眺,见到强敌入侵,满目山河破碎。作为爱国将领,他怎能不怒恨满腔,乃至“怒发冲冠”,“仰天长啸”?这正是他“壮怀激烈”的自然流露。“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尽管他已经屡建奇勋,但他视功名如尘土,还要继续长途征战,不计“八千里路”之遥,不怕日夜劳顿之苦。“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是励人之词,更是自勉之语。他要同军中官兵和社会贤达一起,及时再建奇功异勋。此其志不在小,其怀可谓壮!
词的下阕主要是写“雪耻”。“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论耻,再无大于国破家亡;论辱,再莫过于二帝被掳。如此的奇耻大辱,一日不雪,臣子的冲冠之怒、凌霄之恨便一日不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他要统率“岳家军”,驾起战车反攻,直捣敌人老巢,将其夷为平地。并且,还要饥餐敌肉、渴饮敌血,彻底洗雪国耻,完全消除国恨。“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阕。”以驱除敌寇、收复失地的赫赫战功去朝见皇帝。作品写出了岳飞与敌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和为国报仇雪耻的坚定信念。
上阙抒报“壮怀”,下阙叙雪耻“壮志”,全词构成一曲爱国壮歌,真可谓气壮山河、威慑敌胆、震古烁今、撼人心魄,直令弱者奋起抗争、勇者一往无前。正如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所说:“何等气概!何等忠向!千载下读之,凛凛有生气焉。”词中的爱国情怀不知鼓舞了多少仁人志士。
南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译文。
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赏析。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一生之中创造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尤其是死前的最后一首《示儿》,更是家喻户晓,表达了陆游的强烈爱国之情。这首词一反以往的情调,以梅花自喻,表现他孤芳自赏的孤独情调,坚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北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欢醉江月。
译文。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伤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赏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起笔颇有气势,从长江着笔,巨大的空间;千古风流人物,广阔的历史时空,无数的英雄豪杰;将此二者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极为辽阔悠久的时空背景;浪淘尽,历史长河的冲刷。是悲哀,也是一种通脱,通古今而观之的气度。“故垒西边,人道是周郎赤壁”:如果说前边是一个气势非凡的大场景,那么,此时出现的则是一个细致精确的小场景,作为三国古战场的赤壁究竟在何处,历来众说纷纭,但可以确定的是苏东坡所写之赤壁与历史上赤壁之战的赤壁绝非一处,对此,东坡有自知之明,因此在此处点出“周郎赤壁”在西。此句在文中作用极大,既拍合词题,又为下阙缅怀周公瑾预伏一笔。“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集中写出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色: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
北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遗憾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赏析。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方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北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译文。
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遥远无垠的银河今夜我悄悄渡过。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共诉相思,柔情似水,短暂的相会如梦如幻,分别之时不忍去看那鹊桥路。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
赏析。
《鹊桥仙》原是为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乐曲。本词的内容也正是咏此神话。
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伤离合,古已有之,如《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李商隐的《辛未七夕》等等。宋代的欧阳修、柳永、苏轼、张先等人也曾吟咏这一题材,虽然遣词造句各异,却都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相形之下,秦观此词堪称独出机杼,立意高远。
北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译文。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赏析。
这首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词中,作者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
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此词之所以脍灸人口,是因为它艺术上颇具特色,成就甚高。早宋代,就有记载说,以此词的缠绵悱恻、深沉婉约,“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这种格调的形成,有赖于意境的营造。词人善于把传统的情景交融的手法运用到慢词中,把离情别绪的感受,通过具有画面性的境界表现出来,意与境会,构成一种诗意美的境界,绘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全词虽为直写,但叙事清楚,写景工致,以具体鲜明而又能触动离愁的自然风景画面来渲染主题,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末尾二句画龙点睛,为全词生色,为脍灸人口的千古名句。
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文。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赏析。
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象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
“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往事知多少?”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历历在目。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以上六句,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词》“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比拟、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
已是秋天了,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仍散发着残留的幽香,睡在竹席上,已有了一些凉意。轻轻地提着丝裙,独自登上那精致的小船,想去散散心,排遣掉相思的苦情。仰望长空,白云悠悠,谁会将书信寄来?排成“人”字形的雁群飞回来时,清亮的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落花独自地飘零着,水独自地流淌着。我们两个人呀,患着一样的相思,却两地分离,牵动着各自的忧愁。这相思的愁苦实在无法排遣,刚刚离开了微蹙的眉梢,却又隐隐地涌上了心头。
赏析。
喜欢李清照的这首《一剪梅》。权词所透出的真挚的“情”让人看了便有和“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样的难舍。
所有的字都藏着一个名叫赵明诚的人,从“独上兰舟”由景而生的孤独,到“云中谁寄锦书来”的盼望,从“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遗憾,到“花自飘零水自流”的伤感,直到最后,才坦白地写出了自己的思念。构思迂回辗转,语言却又明白如画。
每一个字,都盛满了思念;每一个对偶,都工巧到完美。又何止是一首词?
词人笔下清婉的几声慨叹,荡气回肠,道不尽情丝千千缕,诉不完离愁事事休。一首千古不绝的词,牵出深深切切缱绻不断的缠绵,一声咏叹,缕缕相思。远古的忧愁,似一泓不息的脉流穿透千年的逆反时光,踏破沧桑沉默的烟尘岁月,清晰哀怨般缓缓而来,就这么生灵灵地占据了女人心,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世间情,醉了过往,醉了今生。
在风月两相清的寂寥里,在极目而视的彷徨里,令人一遍一遍地吟诵起李清照的千古佳作《一剪梅》。
北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译文。
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相望。千里之外那座遥远的孤坟啊,竟无处向你倾诉满腹的悲凉。纵然夫妻相逢你也认不出我,我已经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
赏析。
中国文学史上,从《诗经》开始,就已经出现“悼亡诗”。从悼亡诗出现一直到北宋的苏轼这期间,悼亡诗写得最有名的有西晋的潘岳和中唐的元稹。晚唐的李商隐亦曾有悼亡之作。他们的作品悲切感人,或写爱侣去后,处孤室而凄怆,睹遗物而伤神;或写作者既富且贵,追忆往昔,慨叹世事乖舛、天命无常;或将自己深沉博大的思念和追忆之情,用恍惚迷离的文字和色彩抒发出来,读之令人心痛。而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苏轼的这首悼亡之作与前人相比,它的表现艺术却另具特色。
南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译文。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赏析。
作为一首婉约词,这首《青玉案》与北宋婉约派大家晏殊和柳永相比,在艺术成就上毫不逊色。词从开头起“东方夜放花千树”,就极力渲染元宵佳节的热闹景象:满城灯火,满街游人,火树银花,通宵歌舞。然而作者的意图不在写景,而是为了反衬“灯火阑珊处”的那人的与众不同。此词描绘出元宵佳节灯火的热闹场景,梁启超谓“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认为此词有寄托,可谓知音。上片写元宵之夜灯火辉煌,游人如云的热闹场面,下片写不慕荣华,甘守寂寞的一位没人形象。没人形象便是寄托着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把这种境界称之为成大事者,大学问者的第三种境界,确是大学问者的真知灼见。
全文主要运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表达出作者不与世同流合污的追求(词人对理想的追求的执着和艰辛)。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kouhaodaquan/595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