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教案是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制定的教学计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1、结合买文具的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2、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3、会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4、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情景图,人民币学具卡片。
同学们,谁自己买过东西?买过什么?花了多少钱?(让学生自由发言)。
星期六,淘气也去超市买文具,却看不懂标价牌上的价格,想请大家帮帮忙,好吗?(板书课题)(出示情境图)。
1、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1)说一说。
认真观察情境图,你知道每种文具的单价是几元几角几分吗?同桌互相说一说,初步感受每个标价牌上小数所表示的意义。
(2)填一填。
让学生动笔填写每种文具的价格,然后集体交流。
2、认识小数的特征。
(1)师介绍小数。
像标价牌上用来表示文具单价的这样的数叫小数。
观察一下,小数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都有小数点)。
小数都有小数点,小数的读法也和以前的数不同。比如:16.85读作十六点八五。(师边介绍,边板书)。
(2)让学生试读标价牌上的单价,再指名读。
(3)师生共同小结小数的读法。
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点右边的部分顺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
(只要学生能正确地读出小数就可以,不要求学生背诵。)。
3、试一试。
认真看图,图中一共是多少钱?既可以用几元几角几分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认真想一想,填一填。
(1)独立完成,师巡视,及时了解情况。
(2)集体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1、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重点讨论“一张20元的人民币与一枚5分硬币”一共是多少钱,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2、统计所有教科书的价格,并填一填,与同伴说一说。3、思考讨论: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评价一下,你自己和同学。
板书设计:
买文具。
小数。
16.85读作十六点八五。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7篇《小学三年级数学备课教案》,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执教教师:
。
课时: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读准生字的读音,学会7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和方法:通过有层次地读课文,让学生了解冰心童年生活中的“大舞台”指的是什么,作者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在这个童年的大舞台上生活的怎样。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童年欢畅、自由生活的怀念和留恋之情,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冰心童年生活中的“大舞台”指的是什么,作者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在这个童年的大舞台上生活的怎样。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
解题知意。
二、通读全文。
了解冰心的童年生活。
同学们,请看这幅图,它能让你想到什么?(教师抓住“舞台”这个字眼进行引导)“人生就像一个大舞台”(板书课题:大舞台)。
提问:作者童年生活中的“大舞台”到底指的是什么(板书:?)默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找出答案。
在这个“大舞台”上,冰心过着怎样的童年生活啊?
出示: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介绍了作者童年生活的哪几件事?默读时,同学门来次比赛,行吗?。
引导学生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这几件事。(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进行板书)。
全班交流。
齐读课题。
默读课文。
学生交流。
默读课文。
思考问题。
同时进行。
默读比赛。
全班交流。
由谈话内容引入本课的主题“大舞台”,自然亲切,便将学生带进课文。
从提问入手,让学生通读课文,明确“大舞台”的意思。
通过默读的记时比赛,培养学生默读课文的速度,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三、引读课文。
感悟真情。
四、课外延伸。
总结全文。
是啊,作者的童年生活真是非富多彩,真让人羡慕----你最喜欢哪种生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内容进行朗读,通过读的方式,告诉大家你独特的感受。
谁愿意用读的方式告诉大家你读出的感受?
在全班交流时,教师注意以下内容:
1、联系课文学习生字:蕊、茸、董、稚、聊、斤、辽。
2、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读出感受。
山上的野化,海上的风光,海上的人,吸引着冰心,使她成了一个关不住的孩子。所以,童年的生活给她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到了晚年,她是怎样回忆这段往事的?在课文里找出这个内容,并读一读。
提问:当你读这段时,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小结:那就让作者童年美好的生活。
也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让我们怀着留念的心情齐读最后一段课文。
你是否也想到了自己的童年生活?----联系课文想一想,哪些感受是你和作者一样的,哪些经历是作者没有过的。
同学们,想把自己的童年往事写下来告诉冰心奶奶吗?----怎样把文章写好呢,别急,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
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同桌互读。
全班交流。
感受。
练习朗读。
自读课文。
指名读文。
全班交流。
齐读课文。
同桌交流。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内容,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和独特的感受,并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
这样设计是想打通阅读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有意识的观察,并进行思考,有所体验,有所发现,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
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是建立在上节课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以及对乘法的进位也有一定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算法。本节课主要通过“电-”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在引导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让学生在经历具体的活动中,拓展学生的思维,体验算法策略的多样化,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算法。
我班学生思维活跃,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并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较强的实践能力;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已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对处理乘法的进位,也有一定的经验,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更进一步的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算法。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电-”的具体情境。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计算方法。
(2)对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能进行估算和计算。
(3)能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归纳总结、与人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及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丰富的情感体验,感知数学的价值,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2)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竖式计算方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最喜欢看的电影是什么?在哪里看的?
师揭题:今天我们就去电-发现新的知识。
板书:电-。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观察情景图,提出数学问题。
1)课件播放情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
有500人,共有21排座位,每排可坐26人。
2)让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估计学生会提出:
a、电-的座位够吗?
b、这个电-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2、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估算“电-的座位够吗?”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班内反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只要学生讲的合理就给以肯定。
2)计算。
引导学生进行就算求解“这个电-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列式:21×26=。
a、学生独立思考,并把自己的思考过程记录在练习本上。
师进行巡视指导,特别针对一些用竖式计算的学生进行帮助和引导,让他们注意乘法时的进位。
b、小组内交流、讨论算法。
c、班内反馈。
估计学生出现的答案有:
1、26×20=52026×1=26520+26=546。
2、26×21=26×3×7=78×7=546。
3、竖式计算。
重点对竖式计算进行汇报。让学生进行质疑,并在质疑和释疑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有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和算理。
引导学生完整答题。
21×26=546(个)。
答:这个电-一共有546个座位。
3)揭题。
让学生仔细观察今天的乘法竖式,思考今天和昨天学习的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总结出今天学习的是用竖式计算有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师进行板书:电--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
三、巩固练习、拓展运用。
1、让学生计算24×28。
1)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在班内反馈,重点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过程,班内其他学生进行判断。
2)学生汇报后,让班内所有学生同位间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2、计算15×3635×43。
1)让学生同位间进行比赛做题,同位的两位学生每人选择不同的题目进行计算。
2)学生同位交换,相互检查,并让对方讲出计算过程,自己进行判断。
3)班内反馈。
对做正确的学生给以鼓励和表扬。
3、解决课本29页第3题。
1)让学生仔细审题,找出题目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题目。
3)班内反馈。
32×23=736(名)。
答:共有736名运动员参加。
重点让学生说出算式的意义和计算的过程。
对做对的学生给以鼓励。
四、班内汇报总结。
1、谈谈自己今天的收获,可以是学习的内容,也可以是自己学习方法。
2、评价自己所在小组和自己今天的表现如何?
五、作业布置:
做课本29页第2、4、题。
六、板书设计:
电-。
--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
21×26=546(个)。
1、26×20=52026×1=26520+26=546。
2、26×21=26×3×7=78×7=546。
3、竖式计算。
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一首描写春节的古诗。题目叫“元日”[出示,齐读]。
谁能说出题目的意思?(大年初一、正月初一、农历一月一号、春节)。
师补充:古人认为元日是一年的开始,一个季节的开始,一个月的开始,所以又叫这一天为“三元”。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读得正确。
1.这首诗是宋朝的王安石写的,他是一名政治家,也是一位文学家。请大家打开书,请根据自读要求自己读一读这首诗。(出示要求)请一位同学读要求。
2.(出示词语)指名读词语,相互正音,齐读。
3.指名读诗,齐读,提出不懂的地方,集体交流。(出示提出的不懂之处有:屠苏、曈曈日、新桃、旧符)。
三、品读古诗。
2.交流: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句的主要意思?
第一句:在爆竹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来到了。
人们都在“噼噼叭叭”放爆竹,给你什么感受?读出喜庆的气氛。
第二句:春风把温暖送进了屠苏酒中。
过渡:刚才我们知道,这屠苏酒可不是一般的酒,它可是除夕之夜,人们将最新鲜的屠苏草浸入酒中,吊在井里,等到大年初一大早,全家人欢聚一堂,先是孩子,最后是老人,每人一杯。
迎着和煦的春风,品着新年的吉祥酒,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呢?(出示,生发挥想象说话)。
孩子们喝着屠苏酒,会说——。
年轻人喝着屠苏酒,会说——。
老年人喝着屠苏酒,会说——。
点拨:这里的“温暖”仅仅指身体上感到温暖吗?
(1)春风把温暖送进了每一户人家,每一个都感到很温暖,心里充满了希望。
(2)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人们喝了屠苏酒感到很温暖,祈祷新的一年里很健康。
过渡:诗人沐浴着柔和的春风,借着馨香的酒意,喜气洋洋的走出家门,他看到了什么?
第三句:灿烂的阳光普照千家万户,多么美好的景象!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评:你读得真好,千家万户都沐浴着温暖而光亮的太阳光,让人觉得前途一片光明,充满了希望。指名读,齐读。
第四句:这里的“新桃”和“旧符”用的是“互文”的修辞手法,指的都是“桃符”,也就是新的桃符、旧的桃符。谁能说说最后这句的意思?(每年总是拿新门神换掉旧门神。)。
人们的这个举动有什么含意吗?(辞旧迎新,表达祝福)。
4.在诗人眼里换去的仅仅是旧的桃符吗?他的笔下仅仅是一副节日风俗图吗?此时他已度过了人生的第四十九个元日,每一次都是这样,为什么偏偏在这一年写下《元日》呢?有时候我们了解了作者和写作背景后对诗的理解会更加深入。
(生:兴奋、激动、充满信心……)。
请带着这份自信、这份乐观、这份憧憬和激动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三、拓展补充: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政治家,也是一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曾经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让我们来欣赏一下。
出示《梅花》《泊船瓜洲》。
一、教学目标:
1、读准“爆、屠、曈、符”的字音,认清字形,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本诗,并能背诵。
2、通过讨论及合作交流,学会“屠苏、曈曈日”等生词,理解诗意,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3、通过关于春节民俗资料和诗歌背景资料的补充阅读,体会本诗所描写的场景和所表达的感情,引导学生喜爱我国的民俗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能体会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1、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春节民俗,搜集春联。2、教师制作课件。
四、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课前循环播放过年的相关乐曲及图片。
1课件出示一组春联和过年喜庆的画面,师提问:同学们,课件上的画面我们在什么样的日子才能见到呢?生答:春节。
2、孩子们,你们喜欢春节吗?春节和平日有什么不同?
无论何时何地,所有的炎黄子孙都很注重过年。
(一)解诗题。
1、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王安石的《元日》,看看古人是怎样过年的。
2、齐读课题。
3、课题质疑:看到课题《元日》,你有什么问题?
4、“元日”到底是什么意思?看到元日你想到哪一个词语。“元日”就是“元旦”吗?解释:元就是第一,起始的意识。元日指的是农历的正月初一,也就是哪个节日---春节。我们一起把这个词语写在题目前面。(板书:春节)。
二、读诗文。
1、打开课文,读一读《元日》。注意,听清楚要求:第一,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第二,反复朗读,一直读到这首诗顺口了,流利了为止。
2、(按照自己的节奏度,不要受到旁边同学的影响,反复读。)。
(读书一定要投入,就像你们现在这个状态,非常好。
3、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这首诗)。
孩子不着急,你能看清楚大屏幕吗?请其他同学注意听,看读正确、清楚没有?好,开始。
4、读得真好,字字落实。比如:屠苏的苏是平舌音,她读准了吗?总把的总也是平舌音,她也读准了,声是翘舌音,又是后鼻音,她也读准了,这叫一丝不苟。真好。
5、来,谁来教大家教再读这几个词语(爆竹、屠苏、曈曈日、新桃、旧符)。
哪位同学再来读读这首诗。不但字正腔圆了,还有板有眼了。
6、真好,大家一定听出这首诗特有的节奏和味道了。来咱们一起来读。
每句诗的前四个字,你们一起读,后三个字,周老师读。我读题目和作何,你们读每句诗的前四个字。
(再来,要投入,注意力要集中。)。
7、好的,我们反过来,我读前四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要读得想周老师这样。题目和诗人还是我读。准备。
8、好极了,就是这个味道。我们再来(重复第一句)。
三、明诗意。
(一)谈感觉,写感受。
1、诗,不但要读出节奏,读出味道,还要读出感觉,读出情绪。
高兴。
幸福。
你把幸福写下来。那是属于他的感受。
热闹。
好的,把热闹写下来。
3、孩子们就这首诗读出了自己特有的感受和心情,有人说是高兴,有人说是幸福,有人说是热闹。
(二)默读诗,追感受。
再比如读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你会有幸福的感觉吗?
再比如,你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你会有热闹的感受吗?
那为什么你读王安石写的《元日》,你感觉不一样呢?
2、[出示全诗]让我们走进这首诗,静静默读诗句,用心细细去体会。周老师有个建议:请看大屏幕。
(默读)。
3、点评,好,很多同学已经勾画了,这说明你的感觉已经找到了落脚点。
还有一些同学做得更好,不但画了,还在旁边写下了批注,写出了自己的感受。这说明他的感觉正在转为自己的语言。
(继续默读)。
好极了,把笔放下。
(三)抓风俗,谈体会。
风俗一:放爆竹:
1、周老师想提一个问题:我们过年的时候都喜欢放鞭炮,古时候的人们也喜欢吗?何以见得。请问那个词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们了?(爆竹)。
2、同学们想一想:爆竹怎么就是鞭炮呢?
你怎么知道的?真会学习,联系注释理解,很好的学习古诗的方法。
预设:在竹子里安装火药,爆炸,出火花,出声响。
3、没错!那,这“爆”字该怎么写呢?
火药的“火”作形旁,暴躁的“暴”作声旁,两个熟字合起来,很好记,还要注意右边下面不是水字。跟周老师一起,把这个词语写下来,你们写在诗句下面。(板书:爆竹)。
形容一下,除夕之夜,听到了怎样的爆竹声?
(火光冲天的,震耳欲聋的,噼里啪啦的,硝烟弥漫的,)。
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在“噼里啪啦”放鞭炮,给你什么感受?来我们一起把它写在诗句的右边。(板书:热闹)。
多过渡:宋代的春节,人们喜欢放鞭炮。那他们还喜欢干什么呢?
风俗二:喝屠苏:
1、 屠苏是什么意思呢?
2、宋代的人们为什么喜欢在春节喝屠苏酒呢?周老师上网查“屠苏酒”的资料)。
请看。
(屠苏,指古代春节时喝的用屠苏草或几种草药泡的酒。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
3、小结方法:孩子们,学习古诗,可以联系插图,联系注释,还可以借助工具书,网络来帮助我们理解。
4、你想象一下,春节的时候,有哪些人在一起喝屠苏酒?他们一边喝酒,一边在说什么?
5、从这一杯杯屠苏酒,你感受到了什么?
6、是啊,这一杯杯祝福的酒,一杯杯庆贺团聚的酒,一杯杯香甜的酒。一杯杯斟满幸福的酒。(学生写,师板书:幸福)。
7、入:在这里可以理解为:送入,吹入。暖是什么意思呢?
8、同方讨论:这“暖”仅仅指春风吹在人们身上,暖洋洋的吗?还有什么意思?(心里还充满了希望。)。
9、小结:柔柔的春风吹来,人们感受到了温暖;新年到来,人们欢聚一堂,喝着屠苏酒,说着祝福的话,心里感到了温暖,感到幸福,新的一年开始了,人们对生活也充满了希望。
风俗三:换桃符:
1、宋朝的春节,人们还有什么风俗习惯?
2、你怎么知道他们喜欢贴春联呢?从哪个词语知道的?
(真会学习,抓住了关键词,还联系了注释帮助学习。)。
3、是的,我们的春联就是从桃符发展过来的。请看大屏幕。
4、你知道春节贴春联有什么含意吗?(辞旧迎新,表达祝福)。
5、小结:一副副春联表达了人们新年时的美好祝愿。
四、悟诗情。
(一)说风俗:
1、宋朝的春节,人们喜欢放鞭炮,喝屠苏酒,贴桃符。让我们感受到春节那热闹、喜庆的场面。这都是春节时的习俗。
2、除了放爆竹、喝屠苏酒、贴春联,你还知道哪些春节习俗?四人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3、一声声爆竹、一杯杯美酒、一张张春联,一碗碗热腾腾的饺子,还有那崭新的压岁钱……喜庆的春节让我们感受到了节日的欢乐和热闹。
(二)找变化。
一岁月在变化,二天气变暖,三换新符。
2、其实啊,王安石的心情也在变化。
(出示:王安石不只是诗人,更是政治家,还是著名的改革家。他在任期间,大力推行新政。在新春佳节,王安石不仅期待着新桃“换”旧符,他期待着更大的“变”,更深的“变”,期待着变革政治,变法图强。他对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充满了自信,充满了期待。)。
3、小结:王安石不只是诗人,更是政治家,还是著名的改革家。他看到新的一年到来了,天气变暖了,家家户户换上了新春联了,多么高兴呀。又想到自己的改革就要实施,对新生活充满了信心。因此,在这个春节,王安石感到分外高兴。
(三)激情诵读:(播放背景音乐)。
1、吟诵。
来孩子,开心地:爆竹声中----。
瞧,她摇头晃脑的,读出了诗句的味道。
注意,看着大屏幕,读下去。
(2)当我们全家团聚,享受年夜饭的时候,你一定会幸福地吟诵-----。
看她读得多陶醉啊,是啊,吟诵诗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表情和感情。
2、背诵。
让我们一起背下这首喜庆的诗吧。
指名背,会背的齐背。
(四)总结学法:
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元日》这首古诗。学习时我们是按照这样的方法来学的[出示:学习古诗基本方法]。
这也是今后我们学习古诗可以采用的方法,使我们可以更多更好地阅读古诗,进行有效的积累和运用。
五、布置作业。
小练笔:选择春节里的一个快乐幸福的场面,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35、元日(春节)。
放爆竹热闹、
幸福。
喝屠苏高兴。
温暖。
换新符变化。
1、认识“融、燕”等7个生字;会写“鸳、鸯”等12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教学难点: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
(一)揭题导入,明确任务。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绝句》这首古诗。
3、补充绝句知识。
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按照每句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
1、出示初读要求:
(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正音。
2、逐句朗读检查。课件出示“迟日”“泥融”“鸳鸯”等词语,并正音。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4、齐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三)了解诗意,想象春景。
1、杜甫的诗中有画,结合课本插图自读古诗,看看诗中画了什么?并展开想象。诗中有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用自己的话描述出诗中的画。师相机总结古诗的意思。
2、诗中不仅有美好的春色,还有气味呢?诗中写到: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3、美丽的春色吸引了许多小动物们。自学三、四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四)当堂小结,鼓励背诵。
引导学生根据诗意背诵并能当堂默写。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根据提示复述课文第七节。
3.理解“当我们合家围坐在小圆桌前吃汤圆的时候,我觉得生活实在是多么美好”这句话的意思。
4.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过年吃汤圆所代表的意思,体会家庭带给人们的温馨和幸福。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1.老师先给大家猜个谜语(白白的,圆圆的,黏黏的,甜甜的,各大超市有卖的),是什么?(汤圆)。
(指名、齐读课题)。
二、联系课题质疑,深入理解课文:
1.读了课题以后,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在我国习俗中什么时候要吃汤圆?吃汤圆代表什么意思?课题中的“啊”又是什么意思?……)。
2.相信学了课文以后都能解决。这是一篇充满温馨、充满幸福的课文,想不想读读?现在就请大家带着刚才的问题自由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3.(指名交流)谁能解决?
(1)年初一早上,过年的时候一般要吃汤圆。
(2)过年吃汤圆代表团团圆圆,吉祥如意的意思。
4.你是读了文中的哪句话才了解到的?
(出示:啊,汤圆,原来你是含有团团圆圆、吉祥如意的意思。)。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体会句中“啊”表示明白、顿悟的意思。)。
5.那么课题中的“啊”又是什么意思?请大家再读读课文,你又是读了文中的哪句话想到的?用直线“——”划出。
(1)(指名交流):当我们合家围坐在小圆桌前吃汤圆的时候,我觉得生活实在是多么的美好。
(2)齐读这句话。
(3)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让我们再一次读读课文,用“”划出有关句子。(指名交流)。
(4)(出示:第七节)小组讨论:先四人齐读第七节,再用自己的话来说说理由。
(生1:我觉得不仅汤圆好吃,香甜可口,而且吃汤圆时的气氛温馨极了。
生2:因为汤圆很好吃,而且吃汤圆时全家聚在一起,有说有笑,很幸福,也很快乐,所以我觉得生活很美好。……)。
(5)重点学习:我觉得不仅汤圆好吃,香甜可口,而且吃汤圆时的气氛温馨极了。
(通过朗读,知道“不仅……而且……”是一对关联词,“而且”所表达的意思更进一层,程度更深。)。
你会用“不仅……而且……”说一句话吗?(先同桌互说,再指名说)。
(6)朗读第七节:先老师引读,再男生领女生读,然后女生领男生读。
(7)(出示:课后填空)谁能看着提示复述第七节呢?(先自己准备一下,再指名复述)。
(8)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课题中“啊”所蕴含的意思。(无限高兴、无限欣喜与憧憬之意)。
6.小结:过年时,亲人们能聚在一起,一边吃着香甜可口的汤圆,一边谈笑风生,其乐融融,彼此关心,彼此照顾,企盼着“明天会更好”。那份温暖流淌在每个人的心中,要知道,这是人世间何等幸福、美好、温馨的事啊!
7.最后让我们充满感情朗读全文。
8.出示练习:从课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责怪希望()愉快()。
包含()急忙()进步()。
三、说一说:
(让学生在小组内畅所欲言):向大家介绍春节里你感到最快乐的一件事,让大家分享你的快乐。
(每组派代表交流)。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理解“企盼”、“殷殷”等词语的含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在文中表现的思想感情。
3、理解“当我们合家围坐在小圆桌前吃汤圆的时候,我觉得生活实在是多么美好”这句话的意思。
4、了解吃汤圆是过年的一种习俗以及吃汤圆所代表的意思,体会家庭带给人们的温馨和幸福。
预习:。
1“汤”的第四笔是()。
2、“沸”的第六笔是()。
3、查字典,理解“嗔怪”、“糅合”和“企盼”的含义。
4、收集新年的有关习俗,并说说具有怎样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反馈预习,揭示课题。
1、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收集了新年的有关习俗,并教大家收集之后整理资料,然后根据一定的句式摘抄重点句。现在让我们来交流一下。
2、从同学们的交流中,我们知道中华民族有各种各样庆祝新年的习俗,虽然每种习俗代表了不一样的含义,但是都包含着对未来新生活的美好企盼。
板书:企盼。
3、理解“企盼”。
4、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介绍的是大年初一早上家家户户都要做的一件事——吃汤圆。
板书:啊,汤圆。
(看老师写“汤”这个字,第四笔是……一起读好课题)。
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具体是通过一件事来介绍吃汤圆的习俗。
1、让我们先一起来了解吃汤圆的习俗,吃汤圆到底有哪些约定俗成的规定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划出有关规定的句子。
2、交流出示:
9岁那年的年初一早上,我一起床就往厨房里跑。
父母不让我一个人先吃,说要等弟弟妹妹和外婆到齐了才吃。(合家)。
啊,汤圆,原来你是含有团团圆圆、吉祥如意的意思的。
3、现在老师请同学们把这几个要点连起来介绍一下“吃汤圆”的习俗和所代表的含义。
4、指名交流。
三、重点学习课文的6、7节。
1、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作者回忆了九岁时合家围坐吃汤圆的一件事。对作者来说,合家吃汤圆时感觉非常美好,而且这份美好的感觉直到长大了仍旧是挥之不去。那么吃汤圆时,作者到底有着怎样的感受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一句直接描写作者吃汤圆时感受的句子。
2、交流出示句子。
当我们合家围坐在小圆桌前吃汤圆的时候,我觉得生活实在是多么的美好。
3、指导读句。
(1)自读句。
(2)理解“合家”。
(3)那么对作者来说,全家人指哪些人呢?
(4)指名读句。
(5)师读句,指导质疑。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找课文的哪一小节能帮助你解决这个问题?找到了可以大声地读出来。
出示(第7节):。
5、自读第7节,体会原因。
6、交流,随机板书:
好吃气氛温馨。
7、体会破折号。
作者是怎样写汤圆好吃的呢?和老师配合着来读一读:汤圆好吃,那是因为(那糯米粉的皮子,以及猪油、白糖、黑芝麻糅合的馅儿,那么香甜,那么可口)。
8、理解“糅合”,指导读句。
课前,老师请你们查字典,理解了“糅合”的意思。谁能够根据部首的不同来说说这两个词语的区别。
出示:糅合揉合。
9、理解“洋溢”,指导读句。
作者又是怎样写气氛温馨的呢?你们看……你们听……兄弟姐妹之间又在干什么呢?
8、体会表示递进的关联词。
板书:(不仅)(而且)。
9、体会温馨气氛。
你们体会得非常好。接下来,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感受这温馨的气氛。
(1)父母对我们子女说着以后要继续长进,那是殷殷期望的话语。
板书:父母殷殷期望。
a读词。
b理解词语。
c写父母的殷殷期望。
(2)再来看看外婆,外婆面带着慈祥的微笑,回忆着她小时候关于汤圆的故事。
板书:外婆讲故事。
你们想不想也来听听这样的故事?好,请同学们认真听。
播放故事:
相传汉武帝时,宫中有一位宫女,名叫“元宵”,因为思念亲人,终日以泪洗面。有位名叫东方朔的大臣得知此事后决心帮助她。于是东方朔对汉武帝谎称,火神在正月十五这天要火烧长安,要逃过劫难,的办法是让“元宵姑娘”在这天晚上做很多火神爱吃的汤圆,再让所有臣民进城一起点灯、放烟火,这样就能消灾解难。汉武帝同意了。到了正月十五,长安城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宫女元宵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师:你们看,外婆就是这样一边吃着香甜可口的汤圆,一边把一个动听的故事娓娓道来,一家人真是和乐融融,多么温馨甜蜜啊!
(3)那此时,兄弟姐妹们在干什么呢?
板书:兄弟姐妹相视微笑。
知道他们为什么笑吗?刚才他们听了什么呀?对呀,听了动听的故事相视微笑,还听着父母的殷殷期望相视一笑。这微笑传递的是亲情啊!
四、理解课题。
对啊,你们都体会到了。这就是中国年的气氛!大年初一的早上,一家子围坐在一起吃着好吃的汤圆,感受着父母的关怀,听着外婆的故事,兄弟姐妹之间有着说不完的开心话,那么的温馨甜蜜、那么的和乐融融。难怪(当我们合家围坐在小圆桌前吃汤圆的时候,我觉得生活实在是多么的美好)。小作者把千言万语都融合在了这个题目上,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情感一起再来读课题。
对美好生活企盼的情感还不够强烈,再读——。
2、这个题目里可是蕴含着无限的亲情、无限的美好、无限的企盼,那么就请同学们把作者还没说出来的话说下去。
出示:啊,汤圆!。
3、你们真聪明,既读懂了课文,又读懂了作者。作者用这个“啊”字表现的是作者在享受一家人团团圆圆吃汤圆时的其乐融融,享受家人间那份互尊互爱的亲情。要知道,这是人世间何等幸福、美好、温馨的事啊!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一起读好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出示:啊,汤圆,原来你是含有团团圆圆、吉祥如意的意思的。
4、等到来年过新年时,希望同学们也像作者一样和你的家人合家围坐在一起吃汤圆,去感受一下生活是多么的美好。
板书:
2、啊,汤圆。
父母殷殷期望。
(不仅)好吃(而且)气氛温馨外婆讲故事。
兄弟姐妹相视微笑。
1、学会8个字,认识5个字。
2、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人物善良、淳朴的优秀品质。懂得学会分享,才会感受到快乐的道理。
2课时。
一创设情景,设问激趣。
1、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夏天,到了麦收季节,就是杏儿成熟的季节。
2、板书课题。
3、读了课题,你会有什么问题?每个人都试着问一问。
4、提出问题:这小小的杏儿引出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故事又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课。
二、把预习引入课堂,培养自学习惯。
1、按要求预习自学:
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有什么不懂的做上记号。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仔细听,同学是否读正确了。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有不懂的问题做上记号。
三、朗读指导,文中感知。
学习课文1——4自然段。
1、同学们自由朗读这几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全班交流:杏儿好(第2段)杏儿多(第3、4段)。
3、你们能把杏儿的特点读出来吗?分四人小组朗读。
4、指明飞角色朗读。评读。
5、有感情的齐读1-——4自然段。
一、理解感悟,情感升华。
1、(第7段)找出奶奶说的话,并做上记号。
2、把这几句话多读几遍,你听懂了奶奶的话了吗?
3、分小组讨论:说说自己的理解。
4、全班交流:只有让大家分享劳动果实,才会感受愉快和喜悦。
5、在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吗?说给大家听。
二、教师总结全文,学生齐读课文。
三、课堂书写生字。
教学目标:
1、结合句子,联系课文内容,体会小蝴蝶花情感的变化。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到每一个人都拥有一份独特的美,有了自知之明,才做到既不以自己的长处而骄傲,又不因自己的短处而失去自信。
4、写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结合句子,联系课文内容,体会小蝴蝶花情感的变化。
2、教学难点:体会有了自知之明,才能做到既不以自己的长处而骄傲,又不因自己的短处而失去自信。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进入学习情境。
1、板书课题,这节课老师和同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齐读课题。《小蝴蝶花》。
2、同学们读过课文了,回忆一下小蝴蝶花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交流:
过渡语:小蝴蝶花给你留下这么深的印象,想不想感受一下小蝴蝶花的内心世界?
二、角色转化,读中体验。
1、默读课文思考:阅读提示:小蝴蝶花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画出有关句子。写批注。同桌交流(出示课件)。
过渡语:小蝴蝶花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谁愿意把你的学习成果和大家交流一下:
交流:骄傲的自馁的心情舒畅的(板书)。
2、你。从哪看出小蝴蝶花是骄傲的?读读你画的句子?
你从哪看出她很骄傲?
抓住重点词语:“最了不起、可惜、被埋没、什么时候、出头之日”结合句子让学生说说这些词的意思。除了体现出它的骄傲还体现出了什么?(怨恨,对现状的不满)(板书:最了不起)。
假如你就是这朵小蝴蝶花,能读出来她的这些情感吗?自己练练。
展示读——评读。
3、小蝴蝶花为什么这么骄傲?先读读句子。用自己的话说。
小蝴蝶花生长在草丛里,从紫色的花瓣里不时飘散出一丝淡淡的清香,都因这蝴蝶从远处飞来。她多么高兴啊!
小蝴蝶花左瞧右看,旁边不过是些平平常常的小草,有的不开花,有的开出一朵半朵小花,也很不惹人注目,更没有什么清香。小蝴蝶花很骄傲。
(板书:草丛里)。
抓住重点词句:“不过”什么意思?把“有的不开花,有的开出一朵半朵小花”去掉行不行?为什么?体会草丛中我是最漂亮的,而且还能散发出淡淡清香。谁也不如我。
小结:与周围小草相比你觉得很骄傲。为自己被埋没在草丛中,感到沮丧惋惜。
4、骄傲的小蝴蝶花,后来你为什么又自馁了?请自读第3段,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2)体会花园里百花争艳的景色。
a、体会百花的美。学生读读句子。初到这里,她有些头昏目眩。她看看那汉白玉栏杆里的()的牡丹,开得多么();那正在()的碧桃,开得比朝霞还要()……数不尽的()在(),说不清的花香在空气中。
你从哪些词体会到牡丹、碧桃的美与香?结合句子说说意思。
过渡语:小蝴蝶花看见了牡丹、碧桃,还可能看见什么花了?学生交流。
让我们走进花园欣赏这些名花奇葩。分别出示牡丹、碧桃,百花争艳的图片,学生边看图边品读相应的句子。(指名读句子)。
师:你能仿照课文中的句子“什么花,开得怎么样?”说一说其她的花吗?指名说(注意给学生评价)。
b、花园里的花这么美,这么香,自己读读,读出感受。分别指名读花美、花香的句子。
出示课件:小蝴蝶花。
5、此时你什么心情?指名说,读出来。
小蝴蝶花一下子变得自馁了。她想:“看来我是百花中最寒碜的花了,谁也不会理睬我。”
6、在草丛中,你很骄傲,而在花园里,你一下子变得自馁了!变化这么大,能读出来吗?自己练一练。
(1)展示读2、3段。
(2)讨论:在情感的变化中,小蝴蝶花为什么找不到自我了?
(3)交流:骄傲的时候他用自己的长处与小草的短处比,自馁的时候他用自己的短处与百花的长处比,所以小蝴蝶花找不到自我了。
小蝴蝶花的情感变化受谁的影响?
(4)在生活、学习中同学们有没有找不到自我的时候?
7、正当你自馁的时候,花园里发生了什么事,让你心情舒畅指读后三段。
这时候,一群孩子来到花园赏花。她听见一个孩子大声说:“大家快来看,这是什么花?”
“她叫小蝴蝶花。”另一个孩子回答。
“多么好看的小蝴蝶花呀!”孩子们都蹲在校蝴蝶花的跟前,仔细欣赏起这不起眼的花儿。听了孩子们的话,小蝴蝶花扬起了头,心情舒畅极了。
(1)交流:(板书:欣赏)。
(2)孩子们会说些什么呢?
(3)听了孩子们的赞赏,小蝴蝶花,你感受到什么了?
(4)小蝴蝶花还是不是最寒碜的花?为什么?
8、快看,现在的小蝴蝶花多自信啊!变得更加美丽了!读读这段话,读出你的感受。
四、延伸体验:
1、自由朗读全文体会小蝴蝶花的情感变化。
2、小蝴蝶花经历了这样的情感变化,你想对她说点什么?
总结。
:希望大家都能像美丽的小蝴蝶花一样,正确地看待自己,不因自己的长处而骄傲,也不因自己的短处而自馁,那样我们才会在不懈的努力下,不断进步,永远快乐!
五、作业:
自选角色,以“×,我想对你说”为题,写出自己的感受。
1.本单元共四篇课文.从文体上看各具特包。《黄鹂》是篇寓情于物,具有象征意义的散文;《咬文嚼字》是一篇文学论文.也可看作是一篇杂文::;宽容序言》是一篇序言形式的散文,但又有很强的哲理性:《我和地坛》是篇饱含感情的回忆性散文。文体的选择是与其内容及写作目的密切相关的。
2.本单元的课文无论内容、形式还是语言情感,都有直得仔细体会和分析评价的地方。
3.本单元的课文记叙、抒情、议论手法完美结合,抒情性语言感情真诚质朴,议论性文字论证充分深刻,很值得学习借鉴。
4.本单元的课文都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现实意义。
二、单元教学目标。
1.本单元教学重点目标是对作品做客观分析评价,并学习借鉴吸收。
2.体会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文体.不同文体各自的特点。
3.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理清思路,揣摩浯言,深人体会作者创作意图。
4.学习语言的简明、得体、生动,并做简要分析。
5.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科学文化方面的修养。培养精益求精的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本单元教学重点之一,是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析评价,而对课文进行准确的分析评价需要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应在阅读训练的同时进行思维训练。
2.本单元教学重点之二,是引导学生在对谭文进行分析浮价的基础上去借鉴吸收。从而养成一定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3.本单元教学难点是学生个人学识和经历方面的限制会影响学生的认识能力,而一个人的认识水平的高低又直接影响对作品的深入理解,火而影响对作品的评价、借鉴.因而要从文章的深度和广度上细心揣摩。
4.每课教学难点:《黄鹂》是一篇具有象征意艾的散文.用象征手法来说理。身蓄生动,值得借鉴;《咬文嚼字》是一篇文学论文,怎样使用浯言才算恰当、得体,要从思想情感上把握。
(一)简介李时珍。
教师谈话简介李时珍。李时珍是明朝的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的一生成就很多,他为了编写《本草纲目》,研读过八百多种医药书籍和有关资料,为了考察访问,采集标本,行程一万余里。他编写的《本草纲目》是世界医药科学宝库中的一部经典著作。
(二)学生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体会出“严寒酷暑”在本课中的意思为李时珍无论在非常寒冷的冬天,还是非常炎热的夏天,都在赶路,都在爬山,都在采药。
(三)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
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崇高精神。
疑难病症——疑:不能解决的,不能断定的。病因不明很难医治的疾病。
世代行医——行:实际地做。祖祖辈辈当医生为人治病。
本草纲目——世界医药科学宝库中的一部经典著作。全书共52卷,记载药物1892种,药方11096个,药物形态图1160幅。先后被译成拉丁、法、日、朝、德、英、俄等10余种文字,流传全世界。
病情所收的钱。
(四)作业。
1、书写生字及词语。
2、熟读课文。
1、以不同的阅读方式,读懂课文内容,学习阿玲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助人为乐的美好心灵。
2、边读边想,合作探究,在阅读中与文中人物沟通交流,和作者情感产生共鸣。并深入领会人景情交融的美。
3、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自读自悟,领悟曼谷人景情交融的美。
教学准备。
cai课件,学生课前收集的有关大象知识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流信息,导言揭题。
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大象的信息后,放教师收集的大象活动情况录像(课件1)入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有音节的字多读几遍,课文读通顺。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3、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把自己认为印象深刻的内容做上记号。
4、交流学生印象深刻的内容。
三、细读课文,悟情明意。
1、小象拉车,洗车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象是怎样拉车洗车的呢?(课件3和课件4)课文做了怎样的描述呢?找出相关段落。
2、自由读6。7段中小象拉车洗车内容,把小象动作的词打上圆点。
3、评价读,男女生挑战读。
4、小象这么乖巧聪明都是水谁的功劳啊?哦,阿玲指挥小象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相关内容(第5自然段),边做动作边读,并把阿玲指挥小象的动作做上记号。
5、齐读5段。
6、如果把阿玲的动作变成对小象说的话,可能是几句什么话,小组讨论,交流。
7、美丽的曼谷有美丽的阿玲和小象,美丽的景色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你认为景美的句子找出来读给你的同桌听。
8、你喜欢阿玲和小象吗?为什么?
四、赏读课文,升华情感。
1、课件5,学生闭目听录音,感受情景交融的美。
2、课件6,感受小象和阿玲助人为乐后的愉悦心情。
3、学生再次带着美好愉悦的心情自由赏读课文。
4、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下来,抄下来。
1.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
2.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科学探究目标。
1.给冰块加热,观察冰块的变化。
2.观察并记录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
1.初步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
2.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在自然环境里,水蒸气、水、冰三态共存,水的三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冰融化过程中的各种变化。
难点:持续观察并记录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冰块、吸管、蒸发皿、结冰的试管、烧杯、热水、记号笔、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出示图片:冰慢慢融化的场景。
提问:冰在什么条件下融化成水呢?
2.出示一块冰。
提问:如果给这块冰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
3.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冰融化的场景,唤起学生前概念“温度升高,固态的冰会融化成液态的水”,并将冰融化需要吸收热量的道理暗含其中。
二、探索。
观察一:冰块融化了。
1.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给冰块加热?
2.教师出示吸管并指导:用吸管对着冰块的某一部分不断吹热气。
3.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4.引导学生说说发现:
冰块发生了什么变化?
冰融化成水的原因是什么?
观察二:冰融化的过程。
1.引导小组讨论实验方法。
(1)预测冰在融化过程中会有哪些变化?
(2)我们可以怎样用实验验证?
2.出示实验材料:一杯热水和一支试管(内有冰)。
提问:你能利用这些材料使试管中的冰温度越来越高吗?
3.明确实验步骤和观察重点。
(1)在试管的冰面处做好标记。
(2)将试管浸入水中,观察变化。
(3)冰完全融化后,标记水面的高度。
4.分发材料,小组观察,教师指导。
5.引导学生汇报发现。
冰在融化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是怎样变化的?
6.小结:冰吸收热量,温度上升,固态的冰融化成液态的水,体积变小。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预测冰融化成水可能出现的变化,是希望学生能注意到试管里冰的体积、形态等方面的变化。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冰融化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冰如何融化成水这一现象的直接认识。
三、整理水的三态变化。
1.呈现资料。
冰是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冬季下的雪也是固态的水。
水是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中。
2.小组讨论。
(1)水、水蒸气和冰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2)用箭头表示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画转化图的方法,引导学生整理概括水的三态变化,进一步感受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以及水的三态变化的规律。
四、研讨。
1.水、水蒸气和冰是同一种物质吗?
2.出示图片(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界中,水的三种状态是怎么样转化的?
设计意图:通过思考、讨论,明确水、水蒸气和冰三者是同一种物质,只是状态不同。让学生通过对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变化的思考,将课堂中的观察所得与自然现象进行联系。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十个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寓意,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知道要听众朋友的提醒和忠告。
1、认识十三年生字,会写十个生字。
2、理解课文寓意。
师生共同准备生字卡,写字卡。
一、导入
吸引学生,请一名学生向相反方向取一物品,学生们会立即发现老所指方向有误,追问为什么取不到,由此引出本文,在古时候也有这样的一个人,他要去的地方在南方,偏要往北走,现在我们就一起看看他,出示课题。
二、新课
(一)自学
1、自读。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你喜欢的方法记住他们。
2、正音,指名读,注意听准字音。
3、互检,同桌互相读,检查字音。
(二)识字
1、把你认识的生字卡找出来,贴到黑板上,并读给大家听一听。
2、一起给生字扩词,看谁想出来的多。
3、在小组内以游戏形式读一读,考一考。
(三)写字
1、观察。仔细观察字形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出你认为难写的地方,提醒大家来注意。
2、指导,就小朋友们提出的难点,老师进行指导,其他字学生对照田字格自己写。
3、评价,自评,互评想结合。
(四)交流
1、解题。看图解题,结合图理解“辕”和“辙”
2、自学。自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借助工具书找答案。
3、交流
(1)小组内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2)组内交流,解决问题。
4、汇报
(1)小组内喜欢的形式汇报朗读,可以分角色,加动作。
(2)交流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5、练习
(2)这个人这样固执,走错了方向,能到达他要去的地方吗,为什么呢,他的马很好吗,请试着用“虽然可”来解释其他两项优势,换成“尽管但是”读读看,意思有没有改变。
(3)无论条件多么好,他的方向走错了,也永远不会到达他要去的地方,所以我们不管做什么都要先弄清方向,不然就不能到达目的地,就成了南辕北辙,你能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吗,(可以往后推,给学生机会去观察发现然后再说)。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kouhaodaquan/584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