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写作技巧和方法,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范文十:关于职业规划的范文,让我们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
1.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知道机器人是怎样的。
2.就自己感兴趣的地方与同学交流讨论。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独立阅读的能力。
课前准备。
上网查询并下载智能机器人的图文资料及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阅读猜想。
1、同学们,你们刚才看的图片知道是什么吗?
2、(板书:机器人)同学们,喜欢机器人吗?谁来说一说自己对机器人有哪些了解?你是怎么知道的?(同学们想掌握更多的知识可以上网查找、看课外书、请教别人等方法去获得。)。
3、.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一篇有关机器人的课文,就是24课果园机器人(板书:果园机器人)齐读课题两遍。
二、检查预习:
下面老师请二位同学来读一读课文,看看课外是否认真去预习课文,能不能把课文读正确?其他同学认真听,错了用铅笔做记号,等他读完了再指出来。
三、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按黑板上的要求自读课文:
(1)果园机器人是怎样的?用“—”画出来。(板书:样子)。
(2)相互交流自学情况。
2、反馈:
指名回答果园机器人是怎样的?(指名读、机动)(还有谁要补充?)。
3、从文中找出果园机器人新奇有趣在什么地方?自己思考好了可以同座交流学习的收获。(板书:有趣)。
4、反馈:
(1)(出示文中的两幅插图)自选方式,汇报你们小组认为果园机器人_新奇有趣的地方。(课文的第2~5自然)(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如:
a.机器人的样子设计可爱合理:它的外表就像一个淘气的孩子;各个部位都设计得非常科学合理,它的电子眼能够发现浓密枝叶后的每一个成熟的水果;胳膊可随意弯曲旋转伸缩,手上戴有手套,不会将水果抓伤;它的脚能够依据地势保持平衡。
(2)通过有感情朗读段课文的第2~5自然,来表现果园机器人的神奇有趣。
四、拓展学习。
展开想象,说一说自己想发明什么样的机器人,会有哪些本领?
五、小结:
同学们的愿望都非常好,相信你们现在好好学习,将来一定能发明出各种各样的更先进的机器人,来为我们大家服务。
六、作业:
摘抄你感到_有趣的句子,并把它记在脑中。
板书设计:
样子。
24、果园机器人。
有趣。
1.[记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百位够除时商是三位数,百位不够除时是两位数。)。
2.[记忆]商中间有0的除法。(十位不够除时要商0)。
3.[记忆]0乘任何数都等于0。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等于0。
4.[半价出售](原来的价格2=现在的价格)。
6.电池的总个数每盒电池的个数=盒数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7.跳绳的'总个数几分钟=每分钟跳的个数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8.打字的个数时间=每分钟打字的个数。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衬衫、透亮、泡泡、清脆、一眨眼、逃脱、饲养、渔翁、石壁、打消、念头”等词语。
2、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3、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2、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课件展示:翠鸟图片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吗?“这种漂亮的水鸟就是翠鸟,又叫”叼鱼郎“,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的认识一下翠鸟。听,它唱着歌和大家打招呼呢。大家也和它打个招呼吧。齐读课题--《25、翠鸟》(读的在亲切点)同学们,翠鸟的翠字上边和羽相似,但不带钩,请大家注意他的写法。
二、检查预习。
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朗读全文。
在交流中,教师相机出示课件(识字写字指导)。
谁想起来读一下生字?
师,你认为那些生字比较难记?在记忆是需要注意什么?
师:同学们真能干啊,不用老师教就把生字学懂了,真了不起!
三、研读课文,体会翠鸟的外貌和活动特点。
1.谁能说一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翠鸟的?(翠鸟的外形、动作、住处等)。
2.看,老师这儿也有些翠鸟的图片,你觉得它美吗?美在哪里?颜色鲜艳。
师:说的真不错,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一段。边读边画出描写翠鸟外形特点的句子。
生:读第一段。
3思考:这一段话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读书是要抓住关键句,就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4、描写翠鸟外形特点的句子。谁能说一说。
你知道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把翠鸟写的这么美吗?
(生:书上先写了翠鸟的爪子,接着写了翠鸟头上的羽毛、背上的羽毛、腹部的羽毛,然后写翠鸟的眼睛,最后写翠鸟的嘴。)。
咱们写作文时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
5谁能通过朗读把翠鸟的美丽读出来?指名读、全班一起来读。
6翠鸟不仅长得美,它还有一绝就是--捕鱼。
文中哪几段是写翠鸟捕鱼的呢?生:二三自然段。
7现在请同学们读第二三段,划出描写翠鸟动作敏捷的句子,词语,做一下批注。
交流:你认为翠鸟捕鱼的动作如何?生:快、很快…。
那老师写个敏捷来概括可以吗?
同学们你认为哪些话最能体现翠鸟的动作敏捷呢?
(1)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杆上了。
出示:(a)、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飞。
(b)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
指导朗读:读一读比较一下,这两个句子你更喜欢哪个?
比较两组句子,哪个好,为什么?(课件出示)。
老师补充说明,
师:什么是”疾飞“?翠鸟在”疾飞“中,又能”轻轻地停在苇秆上“说明了什么?
疾飞”是指飞得很快的意思,而“飞”就不一定。这句话充分表现出翠鸟行动迅速而敏捷的特点。
(2)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出示:翠鸟离开桅杆,很快地飞过去。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
指导朗读:读一读比较一下,这两个句子你更喜欢哪个?
在这里巧妙地运用比喻句让我们更形象得感受到了翠鸟的速度之快。除了比喻,还有哪里不同,蹬字有力度,能够感受翠鸟的速度之快。同学们体会的真好,谁能把第二句来读一读?谁再来试一试,我觉得他的速度只是一般快。
翠鸟可真是捕鱼能手啊,连老师都佩服!让我们拿起书一起再来品味一下翠鸟那敏捷的动作吧,齐读二三段。
三、感受喜爱之情,启发保护意识。
1同学们,看着这小巧玲珑、动作敏捷的翠鸟,你们有什么想法吗?(饲养一只)。
看来,孩子的心是相通的,你们和小作者想到一块儿去了。你觉得,能不能捉一只翠鸟来饲养呢?(同学们的种种想法,都缘于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文中老渔翁的一番话我认为很有内涵,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感受。
同学们你们现在的想法是什么?
生1:翠鸟太可爱了,应该保护它。
生2: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很难捉到。
生3:翠鸟应该生活在大自然里,不能捕捉,如果捉了也活不久,会害了它。
生4: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不能捉。
生5要爱护鸟类,和鸟类做朋友。
听了你们的交流,小作者的脸也红了,他也打消了饲养翠鸟的想法,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愿意读文中最后一段话的同学请站起来。
3.现在请同学们去智慧树挑选自己适合的作业吧。
课后习题。
抄写好词佳句。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学准备。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词语,摘抄含意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并体会表达效果。
3.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关于一个小村庄的故事。那里会发生什么事呢?齐读课文题目。(板书课文题目)。
二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2.出示字词卡片。指名读,齐读。
3.同桌互相说说记忆生字的方法。
4.重点指导。
葱:中间是“匆”不是“勿”。裸:左部是“衣补”不是“示补”。
黎:右上部不是“勿”。
5.理解词语意思。
锋利:(工具、武器等)头尖或刃薄,容易刺入或切入物体。本课指斧头的刀口快。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咆哮:一般指猛兽怒吼。本课比喻洪水奔腾轰鸣。
犁:耕地的农具。把土豁开,便于撒种。
三读课文,粗知课文内容。
1.同桌互相听读课文。
2.指名朗读课文。
3.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由于人们乱砍滥伐,任意毁坏山上的树木,最后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何处去的故事。)。
习作要求:
(1)帮助学生了解外貌描写的意义。
(2)指导学生写人物的外貌时,要有顺序,抓住重点来写,练习由表及里地观察人和由表及里地描写人。
(3)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学生写作能力较低,大都是语言、思维方面的问题,一般表现在语感不强,语病较多,思路落人俗套,思维陷于混乱。因此,本次习作以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为重点。
教学想法:
(1)让学生懂得行动。《我的自画像》是三年级的第二次作文,我觉得指导时重在激发学生产生“心动不如行动”习作激情。课程标准强调要在实践中进行习作。我想这次习作训练可以充分体现其中。
(2)让学生明白文章中还有图。在指导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画画自己,让图走进习作,这是非常有意思的。这也是生活中我们常见的。在这次作文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明白,作文可以有图的加入,使得自己的作文更生动。
(3)重视交流与合作。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作为一种内驱力,还来源于在写作的合作和交流中所产生的成就感。努力创设一种氛围,使学生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并重视修改,以及修改中的合作。
(4)这也是一次幽默习作训练。让幽默走进教材,让幽默走进习作。在指导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写得风趣些。学生自己写自己,是很好玩的,把自己写的读给同学听,课堂内会笑声不断。
通过这次习作。希望学生能在轻松中获得成功感觉到习作不累,习作很好玩,习作很简单。
教学设计:
一、想像练习,引入习作内容放一段音乐,让学生说说听的时候自己想到了什么。
二、指导观察,画画习作。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外貌。
学生讨论后,总结观察法法:一个人物的外貌,可以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头发——脸——眼睛——鼻子——上身——下身——脚,可以从整体到局部,也可以从局部到整体,这样,人物外貌就清晰、有序。
2.学生口述,说说你观察到的外貌特征是什么。学生对着镜子观察自己,然后说一说自己的外貌。
3.引导学生学会抓住自己的外貌特征,有重点地观察,有重点地描写。
4.教师指导:
同学们把自己的眼睛、鼻子、嘴都说了出来,可老师觉得大家好像都差不多,人总有自己的特征,不可能长相都一样,不一样了就有区别了。怎样找到自己的特征呢?就是要抓住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与众不同就是你的特征。这样,大家再照照镜子,看看自己哪儿跟别人不同?)。
5.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身高及喜好。
有的同学说,老师,我画画水平不高,画的不像怎么办?没关系,可以在画的旁边写一段话,介绍一下自己,让人读了如见其人。除了可以描写自己的五官之外,你觉得还可以写什么,让人一看就了解你:原来是这个孩子呀!
6.学生写《我的自画像》。你觉得写哪些内容,能让别人记住你,最能反映出自己的与众不同,你喜欢写哪些内容,就可以写下来。
7.同桌两人交流,修改习作。
同桌两人互相读一读写的《我的自画像》,要求:
(1)找出自己写的最成功的地方,读给同桌听,让他听听这些语句是不是写出了自己的特点,并认真听取同桌的意见。
(2)你觉得哪些句子写得不够合适,读给同桌听,两人共同修改。
1、根据居民身份证号码,知道一个人的出生年、月、日,并推算出他的年龄。
2、学习用统筹的思想去思考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4、经历操作、讨论、交流等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充分感知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并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材分析〗。
“时间与数学(二)”是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的一系列数学活动情境。这些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活动材料,让学生充分感受时间与数学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能够用数学的观点看时间,使数学生活化,同时提供了素材以及进行探索研究的机会。
本节课共设计了三个活动。
1、活动一是认识身份证,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身份证,但是从身份证上能得到哪些信息,有些学生知道,也可能会有少数学生不知道。先让学生把自己家长的身份证复印件拿出来,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有利于学生了解身份证以及身份证的作用。
2、活动二是帮助妈妈做家务,让学生先在家里把烧开水、洗茶杯、擦地板这些活干一遍(因为可能有些学生这些家务只是见妈妈做过,而自己从来就没有亲身实践过),然后把自己劳动时所用的时间记录下来,在小组内交流。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学习用统筹的思想去思考和解决一些简单的有关时间安排的实际问题。
3、活动三是做实验。通过做实验,介绍人类水资源的缺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使学生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这些活动都充分体现了生活中时间与数学的关系,可以使学生从中进一步感知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们的学生多数来自于城市,生活经验比较丰富,这就为学生学习这一课打下了很好的生活基础。另外,学生学习了年、月、日之后,对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认知和体验。有了这些基础之后,让学生根据父母的身份证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计算爸爸妈妈的年龄,并说一说身份证的作用;让学生独立或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完成课本中的第2、第3、第4题,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但由于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三年级学生年龄的不超过9岁,所以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还不是太强。
〖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认识身份证。
同学们,你们喜欢自己的爸爸、妈妈吗?你愿意把你的爸爸、妈妈介绍给同学们认识吗?请你把爸爸妈妈的身份证复印件拿出来在小组内说一说,从身份证上你能得到哪些信息?能推算出他们的年龄吗?请你说一说身份证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在小组交流过之后各组选出代表再在全班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了解了居民身份证的作用,知道在很多场合都需要出示居民身份证,以提供个人的一些基本情况。把教材略加修改,改为通过身份证向同学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学生会更感兴趣,同时,也会有一种自豪感。从而会更喜欢数学。)。
(二)活动二:帮妈妈做家务。
我们每个同学在介绍自己的妈妈时,都表现得非常自豪,可见你们是非常爱妈妈的。爱妈妈就要付诸行动,老师让你们回家帮妈妈烧开水、洗茶杯、擦地板。你们做了吗?在干这些活时至少需要多长时间?把你们各自的活动记录拿出来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并说一说是如何安排这些工作的,怎样安排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些工作?(小组交流之后选出代表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鼓励学生用数学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思想去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并培养学生关爱父母和勤劳的良好品质。)。
(三)活动三:做实验。
这是预测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一天浪费几杯水的小实验。
1、先让学生进行猜测,漏掉一杯水用几分?一时漏掉几杯水?
2、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得出漏掉一杯水用几分(用整分计算)。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负责,在盛满水的纸杯底部用大头针扎一个小孔,把纸杯漏水的部分正对着瓶口,把纸杯坐在瓶子上,并开始记时。注意观察纸杯里的水滴完所用的时间。
在进行“纸杯滴水”实验的同时进行下面的内容。
谁愿意告诉大家“你一天至少要喝几杯水?”,在练习本上算一算你一个月至少要喝多少杯水?半年呢?一年呢?算过之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然后在全班交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算法,要根据一个月、半年、一年的具体天数而定,不同的月份天数不同,上半年和下半年天数也不同,平年和闰年的天数也不同。)。
我们每个人一年需要这么大的饮水量,可见水对我们是多么重要。
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从小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人类居住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3、反馈“纸杯滴水”实验所用的时间。
(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活动,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今后你将怎样去做?
【教学设想】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放飞想象的翅膀,激活学生的表达欲望,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帮助,让学生进行奇思妙想,完成本次的习作教学。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件,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童话故事吗?(喜欢)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童话的特点。
板书:有益的启示。
生动、有趣。
2.既然同学们都喜欢看童话故事,老师想检查一下,看看你们看的童话故事多不多。
3.猜童话:请同学们看图片,猜猜这些图片分别来自哪些童话。
【设计意图:出示学生熟悉的童话图片,把学生不知不觉得带到童话世界中。】。
【设计意图:让学生想自己是什么动物,为下面学生创编具体的故事打下基调。】。
二、根据图文,编写童话。
各位亲爱的小朋友们,童话世界之旅马上开始了,你们准备好了吗?好,出发吧!
(一)出示图片,配乐,看有趣的童话图片,说说你的感受。
(二)出示图片:一条小河边,有一棵大树,树上有一窝鸟儿。
1.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谁能把我们刚才看到的景物连起说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开头?
(在一条小河的岸边,有一棵大树,树上住着一窝小鸟,它们生活得非常幸福。)。
2.一天,小鸟的爸爸、妈妈出去远方找食物,小鸟在窝里闷得慌,于是它挣扎着,爬出了鸟窝,一不小心掉下河里,被河水冲走了。
3.此时,你想到一首什么歌?(学生唱歌:有只雀仔跌落水,跌落水,跌落水;有只雀仔跌落水,被水冲去。)。
4.同学们唱得真好听,可是我们那可怜的小鸟太小了,它不会游泳啊,怎么办呢?来,你们谁是小鸟,假如它就是你,你不会游泳,你掉下水了,你会做什么?又会说什么?(学生表演)。
5.情况危急啊,再不救小鸟的话,它就会被淹死了,谁来救它?(学生想象怎么去救小鸟)(各抒己见)。
6.同学们真有爱心啊,真让老师感动啊,谢谢你们,你们的故事都让老师得到一个有益的启示,那是什么呢?(引导学生归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明白童话里洋溢着善恶美丑,蕴含着一个个道理。】。
7.故事还没完哟,小鸟被救起来后,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请你们发挥想象,把童话故事编写完整,好吗?(板书:我来编)记得要把救小鸟的过程写详细哦,要把故事写得生动、有趣,故事的启示也可以直接写出来。
三、动手写作。
现在请同学们拿起笔,写写你想到的故事吧!
四、教师小结。
你觉得我们今天的童话之旅怎样?(有趣、奇妙)。
童话世界多么的奇妙无穷,它不但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快乐,还让我们感受到真善美的高尚情操,希望大家多看童话故事,多写童话故事。请同学们课后把你还没写完的童话故事写完。
【板书设计】。
我来编童话。
有益的启示。
生动、有趣。
教学内容:新课标苏教版第六册教材第1—2页。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被除数首位够除)。
2、让学生根据已有的除法知识经验,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以及笔算方法。
3、在计算的过程中注意估算意识的培养,注重验算,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重、难点:理解算理,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习例1:
1、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养鸡场。
请把你看到的,用数学语言说一说。
(图上只能看到:整齐地排列着3排鸡笼,还有3排鸡蛋。)。
问:利用这些信息你能解决什么数学问题吗?
补充信息:一共有600只鸡。
现在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平均每层有多少只?)。
2、你会解答吗?说给同桌听听。
交流:600÷3是什么意思?算的时候你是怎么想到200的?
引导学生认识: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可以看成几个百除以一位数,这样就相当于是在算一位数除以一位数,只是在后面别忘了加两个“0”,这样算可以使计算更快。)。
二、学习例2:
1、出示:这些鸡2天共生产鸡蛋986个,平均每天产多少个?
2、读信息后,一起列出算式,指名说说为什么要用除法。
板书:986÷2。
第一步:估计。
现在根据这个算式,你再来估计一下600鸡平均每天下多少蛋?并说明理由。
第二步:竖式计算。
板书竖式(略)。
问:这里的被除数是三位数,你认为该怎么算?
(先算百位上的9除以2)。
问:4写在哪里?为什么?
强调:9个百除以2,得到的是4个百,所以4要写在百位上。
你会接着算吗?学生自己完成在书上。
做完后,同桌互相检查。
请学生说说你有没有发现自己或是同桌的错误的地方?请大家一起说说道理。
3、验算。
请大家写出验算的竖式。
指出: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小结:观察黑板上的除法竖式,你觉得和我们上学期学的有不同的地方吗?(特别长)。
问:怎么会特别长的啊?(这学期学的除法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在用竖式计算的时候要分三步除:百位、十位、个位。)而且在算之前,先要估计得数可能是几百多,算之后还要验算自己的得数是否正确。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计算正确率。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书上的第2页第2题。
练习前问:这4道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请大家认真完成再交流。
2、讨论第5题:
先让学生自己读题,读完了问:你能解答吗?试试看。
把你的想法与你座位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你们的解答方法一样吗?结论一样吗?
全班交流。(注意:这道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
四、布置作业:
第2页第3、4题。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在看一看、想一想、折一折、说一说、估一估一系列活动中,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分数。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分数。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学生用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谈话,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吗?(中秋节)中秋节有什么习俗呢?(赏月、吃月饼)(课件)同学们爱吃月饼吗?(爱)。
师:这里有4块月饼,怎样分给两个小朋友才公平呢?(课件)。
生:一人分2块,这样才公平。
师:数学上把“公平、一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如果有两块月饼,又该怎么分呢?(课件)。
生:每人分一块。
师:现在月饼只有一块(课件),还能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吗?
生:能。(师板书: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生:分数。
师:对!今天我们就来初步认识这个新朋友——分数。(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1、认识1/2:
师:谁能结合刚才分月饼的过程说一说1/2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板书: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师:指名学生再次说说1/2的意思。
师:(师指另一份月饼)那这一份呢?(让学生明白另一份也是这个月饼的1/2)。
师:现在同桌相互说说1/2的意思。
师:1/2怎么写呢?(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先写一短横—,表示平均分;再写下面的2,表示平均分成了两份;最后写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一份)。
师:1/2怎么读呢?(生读一遍,再书空写一遍。)。
2、理解1/2:
(1)体会分数的实际意义。
师:大家想想,半块月饼可以是1/2,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是这样分的?
生:一个苹果、一个蛋糕……(用生活实例完整地说一说1/2所表示的具体含义)。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动手折一折。
师:其实,我们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上也都藏着1/2,想不想把它找出来?
请看要求(课件出示:先折一折,再把它的1/2涂上颜色)。
生:动手操作,动口说含义。
师:(巡视指导),做完的'同学同桌互相小声说说,你是怎样得到这张纸的1/2的?(学生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生1:我把这张正方形纸片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
生2:我把这张长方形纸片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
生3:我把这张圆形纸片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
师:追问,这些图形各不相同,为什么都可以表示出1/2?
生:都是把这些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所以每份都是它的1/2。
师:对!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1/2。
3、判断1/2,引出1/4。
师:老师也折了几种图形,涂色部分是不是它们的1/2呢?请大家用手势判断“对”或“错”,看谁反应快!(课件出示:)。
生1:第一个对,因为它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1/2。
生2:第二个错,因为它不是平均分。
生3:第三个不是1/2,应该是1/4。
【设计意图:通过判断练习,进一步明白1/2的含义,同时巧妙的引出了】。
4、探索1/4。
(1)、认识1/4。
师:谁来说说1/4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把一个三角形平均分成了四份,每份是它的1/4。
师:谁会写1/4?
生:一生上台板演,全班书空。
(2)、探索1/4。
小组活动:折出一张正方形纸的1/4并涂一涂。
师:小组先讨论一下不同的折法,然后再动手,比一比哪一组的方法又多又好。
小组合作,小组交流,小组自愿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和全班交流。
同桌互相说说1/4表示什么意思?
师:追问:这些图形都相同,折法不同,为什么每份都能用1/4来表示?
生:都是把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四份,每份都是它的1/4。
师:很正确!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四份,每份都是它的1/4。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来!睁大双眼到生活中看一看。
1、看:下面的画面让你联想到几分之一?(课件)。
2、播放:多美滋1+1奶粉广告。
东东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四份,一看来了八人,刚解决这个问题,又来了第九个人。
看广告让你能联想到几分之一?
生:能想到1/4。
从哪个画面中联想到1/8?
生:第一幅画面,蛋糕平均分成四份,每人吃到一份。
生:能想到1/8。
从哪个面画中联想到的1/8?
生:第三、四画面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8份,每人吃到一份。
生:能想到1/2。
这里的1/2是整个蛋糕的1/2吗?
生:不是,是小男孩手上蛋糕的1/2。
生:1/9。
如果开始就有9个人,平均分成9份,每人就得到这块蛋糕的?
(四)回归生活、全课总结。
其实,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分数,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就能发现它们。下面就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今天的内容吧!(播放《幸福拍手歌》)。
【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二分之一。
1/21/4。
(学生作品展示)(学生作品展示)。
课本第4至5页例3和相应的“做一做”题;练习一4至6题。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2、通过实际测量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教学重点:
使学生识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教学难点:
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一把米尺、1米长的小棍、一盘卷尺。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学生自己的哪个手指宽是1厘米。
2、让学生在尺子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实际长度。
3、用学生尺量数学教科书的长和宽,并回答量的结果。
二、导入新课。
教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
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板书课题:认识米和用米量。
三、新授。
1、认识米。
(1)认识1米的实际长度。
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米尺或1米长的小棍,让学生把自己的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
(2)、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两人1组量出1米、2米、3米的长度给大家看。
(4)、认识米与厘米的进率。
量出1米长的绳子,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了解这根绳子有多少厘米。教师提问:“1米里有多少厘米?”“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并让学生齐读两遍。
2、用米量。
(1)、教师出示一盘卷尺,告诉学生这是一盘卷尺,用它可以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或校长的`距离。
(2)找一找,你身边有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指名两个学生用卷尺去量教室黑板的长度是几米几厘米。
四、巩固练习。
1、做课本练习一第4题第。
1、3两小题。
2、1米=()厘米100厘米=()米5米=()厘米200厘米=()米。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米的认识和用米去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还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
六、作业设计。
1、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作单位。
2、1米=()厘米100厘米=()米。
3、5厘米+30厘米=()厘米70米-7米=()米。
4、在下面的()里填上米或厘米。
(1)电线杆高8()(2)教室长8()(3)钢笔长15()(4)小红从家到学校要走100()(5)量篮球场的长度用()作单位(6)一张课桌长1()。
教学目标:
1.领悟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驱、卡、嚓”等5个生字。会写“障、险侧”等13个生字。
教学重点:个性化阅读理解“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对话的语气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课件或网络中包含哪些教学内容)。
1.课件出示句子,体会句子的含义。
2.出示课文朗读,给学生的读提供范例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课前三分钟说话训练:说说自己被别人信任的故事。
一、课前预习(课件出示)。
1、朗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遇到困难的地方用?标出来。)。
2、字:(形近字、多音字)。
3、词:(反义词、近义词)。
4、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事?
5、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6、(1).读课文,大家觉得"我"是个怎样的人呢?请同学们再一次默读课文1-3段,可以在你印象深的地方圈圈划划。
(2).同学们,这则感人的故事学完了,相信你对"诚实和信任"有了更深的理解,此时此刻,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请用一句话写下来。
二、师生交流:(交流内容课件出示)。
1、生字:故障检查侧面反光镜厘米责任环顾联系隔开抱歉收据。
寄来地址职业咔嚓购物。
多音字:系xi联系关系ji系鞋带系扣。
2、近义词:
3、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我”在深夜回家的路上不小心把一辆车撞坏,在四周无人的情况下留下一张纸条,三天过后车主打来电话说明了情况。反义词:
4、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三、说说写写,积累运用。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摘录文中优美语句。
2、完成课后自选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揭题、读题。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5课,看老师写课题(师板书:诚实和信任,写完后引导读题)。
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默读全文,找出含有课题的那句话,用“~~~~~~”划出。
3.生交流读句子,师出示:“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课文中说,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我们该怎样读课题呢?(生再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
过渡: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诚实和信任真的比金钱还重要吗?请同学们轻声读1-3小节,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夜晚。
1.生自由读,用简洁的话说说那个晚上发生的事。
2.在这个故事中,大家觉得"我"是个怎样的人呢?请同学们再一次默读课文1-3段,可以在你印象深的地方圈圈划划。(生读后划句子,并在小组内交流)。
课件出示:我环顾四周,看不见一个人,便在路灯下写了一张纸条,压在小红车的雨刷下。字条上我写明自己的姓名、电话、希望车主与我联系。
“环顾四周、便、压、写明、与我联系”用红色标出,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全班交流:我觉得作者很诚实,从课文第三段中可以看出。(文中句子)。
生:我也有同感,如果作者不诚实,他完全可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走掉。可是他还是留下来,并写下字条,希望车主与他联系。
师:同学们有这样的感受吗?(有)让我们来有感情地读读这段文字。
(出示句子,生有感情地齐读,之后继续交流)。
生:我觉得作者很负责任,当他发现反光镜碎了以后,没有自顾自往前开,而是往回走了五六十米。
生:我认为作者勇于承担责任,当他发现小红车的车主也违反规定以后,还是主动承担了责任。
师:你从哪儿读懂这层意思的?
生:因为"这辆车的车头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但它毕竟是停着的,责任应该在我。""超出停车线"说明小红车主人也违规了,"毕竟""应该"说明"我"把责任承担起来了。(生相机圈点)。
生:按照规定,应该是双方共同承担事故的责任,作者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种精神真令人敬佩。
师:你说得真好,你能带着这份由衷的敬佩之情把这句话读好吗?
师:就是这么个夜晚,作者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主动留下字条,希望车主与他联系。同学们,假如你是小红车主人,当你看到这张字条时,你会怎么想呢?(讨论)。
生:这是一个多么诚实的人啊,在没人知道的情况下,能主动承担责任,真让我敬佩!
生:虽然我的车子被撞坏了,可这位先生对我那么尊重、信任,这是多么让我感动啊!
生:我的车子超出了停车线,也违规了,可这位车主把全部责任承担起来,他的品格多么高贵,我一定要谢谢他!
师:是啊,刚才同学们说的,正是小红车主人所想的。所以,事隔三天,他主动打电话与作者联系,请同桌分角色练读"打电话"部分(生同桌分角色读)。
师:请两个同学合作分角色读第一次对话。
师:读了这一次对话,有什么问题吗?
生:作者把小红车的反光镜撞碎了,为什么小红车的主人还要感谢他?
师:是啊,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读第二次对话。(生自由读,思考)。
生:小红车主人自己也有错,但作者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主动留下字条,这使小红车主人很感动,所以他要感谢他。
生:小红车主人觉得作者是个诚实的,值得敬佩的人。
师:让我们有感情地读读这次对话。(生选择角色读)。
师:让小红车主人感动的仅仅是这张字条吗?(出示第三次对话,分角色读)。
生:使小红车主人感动的是作者那诚实的敢于承担责任的品质,它是最珍贵的。
(师板:比金钱更珍贵。)。
生:小红车主人觉得作者的诚实和对人的信任是很珍贵的,比金钱更重要。
(男女生再一次完整的分角色读对话)。
师:在对话中,"我"再三地表示歉意,让小红车主人深深地体会到"我"的诚实及对他的信任,而小红车主人所说的发自内心的话更让我感到他对我的信任。
(师生接读第三段)。
师:同学们,这则感人的故事学完了,相信你对"诚实和信任"有了更深的理解,此时此刻(生思考,练笔,指名交流,师相机评点)。
生:诚实和信任是一对密不可分的朋友,我一定要拥有它们。
生: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必须以诚实和信任为基础。
生:诚信是沟通人与人心灵的桥梁。
生:有了诚和信,任你走天涯;有了诚和信,伴你事成功!
生:诚信+毅力=成功。
师:同学们一句句发自内心的话,讲得多好啊!确定,诚实和信任是人生幸福成功的重要基石,愿大家也能和作者一样,拥有他们。
布置课外作业:
1.把自己最喜欢的关于"诚实和信任"的一句话写下来,做成书签,送给好朋友。
2.搜集身边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事例,在小组内交流;还可以上网读一读今年高考的作文。)。
引导学生对学习的向往,具有良好的兴趣和动机,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快乐和享受,无一不是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追求的目标。然而兴趣和动机并不是天生就固有的,而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来满足学生的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而在课堂教学中媒体是教学情息的载体,是传输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它的作用不仅是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多媒体cai课件具有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图像等直观媒体信息可同步进行的优点。在同一屏幕上同时显示相关的文本、图像或动画,这是其它教学媒体无法达到的。
二、能更广泛地拓展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培养创新精神。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老师的教决不是要束缚孩子们的思维空间,相反,是要去鼓励他们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也就是求异思维。呈现思维过程,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构成一个跃动的思维场,为学生实现由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架设桥梁,培养创新精神。
能达到这一目的的最好手段就是多媒体的运用。例如《称象》一文,同学们通过多媒体看到了曹冲称象的四个步骤,通过这些活动的画面,学生们不但了解、掌握了这些步骤,还萌发了新的想法。
三、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递式教学方法,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学习的基本过程是学生感知、理解、巩固和运用。教师在讲台上讲述、示范、演示,学生相应地吸收、记忆、存储,课堂上圈划重点,课后反复抄写、背诵。事实证明,这种以应试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式,最大的弊端是扼杀了儿童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信息化教育环境下,不再以教师是否能够把教材讲解得清楚明白、分析得深入透彻,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标准。信息化教育环境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变化,由前台?quot;演转为后台的导,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事先的备课上,这就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为学生提供丰富有序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创设最佳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组织学生深入到学习过程中去思考探究,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而自觉主动地学习,让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
四、提供更多、更新、更广的知识点,开阔视野。
传统教学,老师都是依赖于课本讲课,特别是自然、社会等课程,由于教材提供的材料有限,一节课的时间有限,作为老师只有让学生掌握几个知识点便完成任务,不过,多媒体的应用,就马上使的这一现象有了明显的改观。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1、交流感受到的父母之爱及对父母之爱的回报,注意用具体事例表达真情实感,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2、写父母对自己的爱要表达真情实感,语句通顺。
3、能发现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述。
4、认读与树木有关的形声字,背诵古诗《游子吟》。
5、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
多义字据词定义。
口语交际。
一、导入课题,激发交际兴趣。
二、回忆感人事例,同桌交际。
三、全班交际。
1、各组代表轮流上台,展示综合性学习收集的物品,并介绍物品后面所蕴藏的感人故事。
2、对自己的父母说几句话,说说自己应该怎样爱他们。
3、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
习作。
一、拓展思路,激发习作兴趣。
1、同学们,我们刚刚上完一节洋溢着爱的口语交际课,那些感人的事例我们终生也不会忘记。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父母对自己的爱。先自己想一想写什么。
2、自由发言,互相启发,拓展思路:可以写自己在口语交际课中讲过的事,也可以写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到的其他事,还可以写自己和父母之间其他感人的事。记住:只要是爱的故事,无论大小,无论远近,都值得我们用心去写。
二、进行习作,注意书写工整、语句通顺。教师对部分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三、延伸课外。
1、同学们,我相信我们的每一篇习作都表达了我们与父母之间最真挚的爱,就让我们把这篇充满真情实感的作品献给爸爸妈妈。回家后,请读给父母听。
2、让爸爸妈妈对你写的内容提出意见,我们认真改一改,再请他们在我们的习作后写上批语,做上“星级评价”。
我的发现。
1、自读两组句子。
a、读句子,注意加点的字,想想它们的意思。
b、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2、交流自己的发现。
a、指名说说“光”和“抽”在不同句子中不同的意思。
b、联想发现:你还发现了哪些字也有这个特点?
3、总结,拓展:我国的汉字大多一字多义,了解一字义的现象,对阅读、写作都大有好处。理解一字多义并不困难,可以联系上下文,可以查字典,还可以向人请教。
读读认认:
1、自由读儿歌,不会的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2、比赛读,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3、自由认读生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识记生字的窍门。(大部分字为形声字,左形右声)。
读读背背:
1、自由读古诗,有不认识的字主动请教别人。
2、小组练习读,试着说说诗的大意,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3、练习背诵。
学习《我家的小狗》,学习描写动物的方法:抓住特点,细致观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1.出示多媒体课件:不同形态的狗。
2.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近博•希哈先生家的狗——“王子”。
【设计意图】(兴趣是的老师,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此环节,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懂字词。圈划出生字新词和不理解的地方。然后和小组同学交流。
2.预习汇报。
【设计意图】(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预习学生可对新知识有初步的理解,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就可以学会,从而提高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你觉得文中的“王子”是一只怎样的小狗?(淘气、可爱)。
三、读中感悟,理解“王子”的“淘气、可爱”
(一)学生自由读文。思考“王子”的“淘气、可爱”表现在哪些地方?找出相关的句子,边读边作批注。
(二)小组合作交流学生汇报,师生讨论交流。
1.从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王子”的“可爱”呢?
(1)学生读句子,教师放课件(狗学认字的样子)。
(找出重点词语:“连一个字母也没学会”“挺爱上课的”“教它念‘狗’字的时候,它叫得最欢”)。
(2)谁能把“王子”的这种可爱的样子用朗读表达出来呢?
(3)“挺爱上课”本来是用来形容小孩子的词,这里却用在了狗的身上,从中你看出了什么?这句话我们该怎么读呢?试一试,读出你的喜爱来。
2.从哪又能看出狗很“淘气”儿呢?
(1)学生读句子,教师放课件(狗和火车赛跑的图片)。
(找出重点语句:“每次都是它输,可它从不在乎”“冲着远去的火车汪汪叫上几声”)。
(2)想一想,“王子”还有可能和什么赛跑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动口动脑,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让学生在反复品读中,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当,体会作者蕴藏于文字间的对狗的喜爱之情。)。
四、课堂小结,提纲挈领。
1.博•希哈家的狗真是淘气又可爱。(引读:“它既---又--”学生接读)。
2.结合板书,梳理全文。
作者在写“王子”的时候,用了哪些事例来写具体的呢?(学认字和跟火车赛跑。)。
3.小练笔。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注意观察要细致,抓住特点写,写出事情的变化。
【设计意图】(一堂课的结尾不止是画上了一个句号,而是寻求一种延伸和开放。学以致用,课文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本,在结尾之处,设计课堂小练笔,既能增加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的理解,又使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处发展,学生的能力得以运用和提高。)。
苍溪县陵江镇教育学校特殊。
李珍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美的思想感情。
2.继续运用“读文章,想画面”的方法,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自能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欣赏美的能力。
4.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读懂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学生搜集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古诗《咏柳》,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感知美。
1.课前唱歌《春天在哪里》,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2.揭题解题,简介作者:这节课,我们就带着愉快的心情一起来学习一首。
3.课件出示春柳图,使学生初步感知柳树的美。
4.过渡:柳树真美啊,连诗人贺知章也被柳树的美所陶醉了,所以写下了这一首赞美柳树的诗。(课件出示诗歌)师:同学们已经按课文的预习要求预习了课文,接下来请大家在预习的基础上把这首诗再朗读几遍,等一下向老师展示一下你们的朗读能力好吗?读的时候要注意找出能体现柳树美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一下,不懂的地方要做个记号。
二、朗读全诗,初知大意——领略美。
1.生自由朗读。
2.检查朗读情况。
3.检查自学情况:通过预习和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请大家自由来说说。
4.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读懂的地方。
5.看来大家通过预习,都能自己理解词语跟句子的意思。学到这里,大家发现这棵柳树的什么地方最美呢?(树高、绿;枝多;叶细)。
6.小结:这棵柳树多美啊,它长得又高又绿,树上垂下无数的柳条,它的叶子细细的,多么惹人喜爱啊!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首诗呢?(赞美、喜爱)我们一起读一遍好吗?(学生齐读)。
三、
质疑问难交流朗读——品味美。
1.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读懂的内容,那你们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2.学生质疑问难。(教师梳理疑问,重点问题再交流朗读)。
3.交流朗读:(主要运用课件帮学生理解,让学生通过反复读及小组讨论体会课文三个比喻句的精妙,品味课文语言的美及柳树的美)。
(2)出示第二句诗课件,体会用“绿丝绦”来比喻“柳条”,写出了柳条随风飘拂,轻柔美丽、颜色翠绿的特点,让人觉得它的样子很美.(3)出示第四句诗课件,体会用“剪刀”来比喻“二月春风”的精妙之处以及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4.指导朗读,齐读全诗。
5.小结过渡: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用什么方法来写出柳树的美呢。(生:比喻)是啊,诗人一连用了三个比喻句,用碧玉来比喻柳树的枝和叶,写出了柳树的颜色美,又用丝绦来比喻柳枝,写出了柳枝的样子美,然后展开大胆的想象,由柳树想到二月春风,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从而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接下来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配乐朗诵边想象一下这首诗的意境,等一下我要请同学们把你们想到的意境描绘出来。
四、想象意境,熟读成诵——欣赏美。
1.学生闭目想象意境。后先让学生交流想到的画面,再指名描绘意境。
2.出示本诗配歌课件,让学生欣赏诗境的美。
3.吟诵本诗:现在,你们面对的就是美丽的春景,想不想做一回诗人,也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呢?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来吟诵,能背下来的同学还可以背一背。
4.学生吟诗,背诗,互相评价。
五、选读诗歌,拓展思维——丰富美。
1.大家吟诗的时候多投入啊,可见这一首诗写得多好啊!想不想多读一些这样的好诗呢?
2.课件出示与本诗相关的几首古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读。
六、自主作业,迁移能力——延伸美。
学了这首诗后,(转载自本站http://,请保留此信息。)你回去想给自己布置什么作业?(可找一些描写春天的诗来朗诵;可画一幅春天的画,可以《咏柳》为题写一篇作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10个一类生字,理解课文内容,感悟重点词语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已有知识储备,鼓励多种方法查阅资料,感悟文章内容;多种方法识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动、植物的“生物钟”,充分感悟大自然的奥妙,激发学生热爱,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0个一类正字。
2、了解动植物的生物钟。
教学难点:
1、“熟”“勤”“拜”“貌”“窝”的字型的掌握。
2、理解文章的内容。
教具准备:课本以外动植物生物钟的简介课件。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思考:在课文中找出“生物钟”的定义。读一读。为下一步的了解文章内容做铺垫。
二、师范读全文,注意字音。
本文一些字音难于掌握,教师要领学生多读。
1、小组合作读文。
思考: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2、学习一类生字。
注意指导几个特殊字:熟貌窝勤拜。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一自然段。
1、知道“公鸡报晓”是生物钟的一种表现。
2、理解“自然界是一座奇妙的活时钟”的含义。
二、读二自然段。
思考:
1、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主要介绍了几种花开放和凋谢的时间?
3、认识分号,并了解其用法。
4、你还知道哪些花开放及凋谢的时间,仿照书中的写法为大家介绍一下。
5、有感情读文。
思考:1、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主要介绍了几种小动物的活动休息时间?
3、抓住好词佳句为大家讲一讲这样用的妙处。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课后一题中的词语。
二、学习制作问题树。
讲几点要求:
1、敢于针对文章提出问题。
2、把问题归类。
3、将问题写在问题树上。
4、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板书设计:自然界的时钟。
植物各种花(十种)。
动物百鸟鸡老鼠猫头鹰奇妙的活时钟(生物钟)。
昆虫蜜蜂夜蛾。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底村庄的奇妙之处,让学生体会到海底物产丰富,但要合理开发和利用。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产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4、边读边想像,画出文中描述的海底村庄,体会文章是怎样有顺序地介绍海底村庄的。
重难点、关键。
体会海底的奇妙,懂得要合理开发和利用的道理。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城市或村庄的挂图:同学们,这是我们熟悉的景物。因为我们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中,能说说我们现在居住的房子或是其他生活环境吗?(学生可以看图,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自由反馈)。
2、有一个村庄,它建在美丽的大海里,它是什么样的呢?(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录音读课文,学生动手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2、反馈生字新词。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学生字新词。
4、教师请各小组反馈学习的情况。
5、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检查学生生字的认读。
6、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想一想: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7、指名反馈。(21世纪后期的一天,我到海底村庄参观看到的景象)。
8、我都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具体介绍的段落。
9、指名反馈。
10、指名读课文第一和最后一个自然段,想一想各写了什么?
11、在弄清上面两个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三、再读课文,再请第二部分主要内容以及作者的顺序。
1、学生读课文,了解各自然段的内容。(作者到海底村庄都参观了哪些地方?)。
2、指名反馈。
(1)海底村庄的建筑。
(2)海底牧场。
教学目标:
1.了解续写的相关知识;学习编写习作提纲;积累把一件事写清楚,写具体的方法。
2.通过思维训练、创设情景、自主构思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法为学生理清思路,使学生明白怎么写,如何写好等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及思维方式。
教学重难点:
通过思维训练、创设情景、自主构思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法为学生理清思路,使学生明白怎么写,如何写好等问题。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学生——搜集习作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思维训练,认识“续写”。
1.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个句子,请你们发挥想象,将句子补充完整。(出示扩句)。
(1)春天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啪”,花瓶打碎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春天的景物是什么样的?花瓶打碎和我有什么关系?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2.引导学生想象填充。
过渡:刚才我们是进行扩句训练,大家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丰富的想象力把句子补充完整。今天咱们要完成的作文——续写形式跟扩句相似,不过有一定难度。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续写?(指名读)。
出示:续写就是抓住“续”字,在原文的基础上想象和推测,接着原材料的故事情节延伸下去,直至完成一篇完整的作文。
二、提炼要点,明确要求。
1.出示习作要求:
第一幅图:
同学a:“我上个星期过生日,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很大的生日蛋糕。”
同学b:“我也刚满九岁,全家人一起给我庆祝了生日。”
同学们围在一起议论起自己的生日。
第二幅图:
李晓明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心想:我的生日也快到了,可是……。
第三幅图:
同学a对同学b说:“李晓明的爸爸妈妈在外地,我们一起为他庆祝生日吧……”
第四幅图:
结果会是什么呢?
以上是这幅图中提炼到的信息,即:只讲了事情的开头,没有详细地讲述事情后来怎样了,结果又是怎样的。请你根据自己的想象,把事情的经过和结果写清楚,写具体。
思考:从习作要求中你弄懂了什么?
2.教师引导归纳出示:
(1)范围:记事材料作文(给出开头,续写经过,结果)。
(2)顺序: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3)要求:展开想象;写清楚;写具体。
三、创设情景,师生续编故事。
1.谈话出示语言片断:(既然根据材料续编故事,那么我们就得弄清材料内容。)。
同学们,想一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板书:准备生日】。
结果又会怎样?【板书:庆祝生日】今天咱们一起把故事编下去。
小结:在续写之前我们首先要【板书:理清线索】。
3.师生口头共同续编故事。
怎么为他庆祝生日呢?
(过渡)在续写过程中,除了理清线索之外还要对发生的事情进行合理想象。
(4)出示:常用的过渡方法有:
a.用一个句子过渡;。
b.用表示时间或空间的词语过渡;。
c.用提示语过渡。
(5)对于这件事,我有什么感受或收获?
(6)试着给这个故事拟定一个合适的题目。
过渡:刚才我们共同续编了一个故事,这只是一种情况,可能还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请大家充分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根据材料内容展开合理想象。
四、各抒己见,发散思维。
1.出示讨论提示:
(1)我们为什么打算为李晓明庆祝生日。
(2)我们为李晓明的生日做了哪些准备。
(3)李晓明当时有什么反应?他会怎么说?怎么做?
(4)结局如何。
(5)我有什么感受或收获。
2.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
板书设计:
续写指导。
理清线索。
语意连贯。
合理想象。
教学反思: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
第四单元习作指导。
续写故事。
写作思路:
1.审阅题目:看课本插图的内容,我们可以将本次习作的题目定为“过生日”。
2.选定内容:
(1)写同学们课间讨论自己的生日怎样过。
(2)写李晓明为自己的生日发愁。
(3)写同学们打算为李晓明过生日。
(4)同学们为李晓明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生日会,李晓明感动得哭了。
3.表达方式:记叙、描写。
4.表现手法:开门设疑。
开生面的生日会,李晓明感动得哭了。
下水文:
过生日。
铃铃铃,下课了,同学们都跑到李梅和王明的座位旁聊天。有同学问:“你们的生日是怎么过的?”李梅开心地说:“我上个星期过生日,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很大的蛋糕。”王明也抢着说:“我也刚满九岁,全家人一起给我庆祝生日。”刘东问:“李晓明的生日到了吗?”
李晓明听了李东的话默默地回到自己座位上。他看着窗外,心里想:我也快生日了,但是……想着想着就流出了眼泪。
李梅看见了李晓明哭了,就问“他怎么哭了?刚才还好好的呢?我记得过几天就是他生日了,应该高兴啊。”王明说:“李晓明的爸爸妈妈在外地工作,我们一起为他庆祝生日吧,怎么样?”李梅立刻赞同。
到了李晓明的生日那天,当他走到教室门口,发现教室的门关着,窗帘也拉下来了,教室黑黑的。他一边嘀咕:“同学们在搞什么鬼?难道同学忘记上学了?”一边推开门。这时候,他惊呆了:他看到了李梅和王明笑眯眯地捧着点燃了生日蜡烛的生日蛋糕向他走来,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唱着“祝你生日快乐……”。他激动得流下眼泪,说:“谢谢大家……”李晓明在同学的祝福声度过一个幸福快乐的生日。
提出问题,激起读者读下去的欲望。
心理描写,写出当时李晓明的想法。
结尾恰到好处地点明中心,语言朴实而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我也能找个自己感兴趣的故事来续写。
1、知识与技能:
进行口语交际;完成习作教学;学习多音字;积累古诗词;学习新生字;展示作品。
2、过程与方法:
(1)在口语交际中锻炼流利语言,学会写作。
(2)在发现、研究中学习多音字、新生字。
(3)在背诵中积累。
(4)在展示中扩大见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读、写、背中训练语言能力。
重难点、关键:1、进行口语交际。2、完成习作。3、背诵古诗。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展示课余生活的照片。
二、交流看相片的感受。
三、分小组讲自己的课余生活。
1、交流自己做了什么事。
2、交流自己有什么收获。
3、交流有什么感受。
4、讲讲今后的打算。
四、请讲得好的同学上台讲述自己的课余生活。
1、生讲,师略记条理。
2、予以讲解、梳理。
五、评比。
1、每组选出一个上台。
2、评比谁讲得好。
六、作业:回家讲给妈妈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完成习作。
教具准备:带上各自与课余生活有关的器具。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出示几个同学课余生活的用品:书、画画、乐器……。
2、让学生自由讲自己的课余生活。
二、引导写作。
1、请几个同学上台讲述。
2、老师点评。
三、写作。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多音字。
2、背诵古诗。
3、从生字中学生字。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读生字、区别、组词、掌握多音字。
二、古诗。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2、师范读,学生跟读。
3、议议诗意:一个小孩坐在河边学钓鱼,他倾斜着身子坐在草丛中,绿草半掩着他的身体。过路人向他问路,他一句话也不回答,只是摆手示意不让问路人靠近,唯恐发出响声把要上钩的鱼儿吓跑了。
三、学习新生字。
四、作业:背诵古诗。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理解难点句子,知道只在常常感激,才会幸福快乐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理解难点句子,知道只在常常感激,才会幸福快乐的道理。
课前准备:
生词卡、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板书设计:略。
试教流程:
一、引入:
1、同学们,一个有礼貌的人常常把“感谢”两个字挂在嘴边。在生活中,你感谢过哪些人或哪些事吗?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篇略读课文,请齐读题目——花开了,就感激。
2、大家感谢的都是我们的亲人和对我们有过帮助的人,其实不仅仅只有他们值得我们感谢。我们今天就要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叫——齐读“花开了,就感激”。
二、初读:
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把不懂的词勾画出来。(生勾读)。
2、交流生字词:
(1)你勾画了哪些词?(生提、解答)。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只有两个带拼音的生词。(示“钢琴、硕果”,正音、读)。
3、浏览一下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什么?(爸爸给蓝蓝安排的任务是在睡觉前心中默默感激三个人或三件事,一天晚上,蓝蓝谢过了奶奶和钢琴老师,在爸爸的建议下学会感激花开)。
三、细读体会:
(一)提问思考。
2、提问梳理。
——爸爸为什么要蓝蓝感激三个人或三件事?板:?安排。
——为什么花开了就感激?或蓝蓝为什么要感激开放的茉莉花?板:?感激花开。
——到了冬天,蓝蓝还会感激什么?板:冬天……。
——为什么“一个人……”?板:?体会。
过渡:好了,同学们,为了方便你们的学习,老师把大家刚才的问题稍微作了一下梳理。
3、独立思考:有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地要解决这些问题了。为了让我们的思考再深入些,请大家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或集中思考一个你最想弄明白的问题,在书上圈画标注。
(二)探究理解。
1、体会爸爸的安排。
爸爸为什么要安排蓝蓝每天晚上感激三个人或三件事?(指名)。
出示:“爸爸想让她从小学会看到人生的美好,并真心地感激。”
(1)爸爸给蓝蓝安排这个任务的目的是——齐读。
(2)那这天晚上,蓝蓝感激了哪三个人或三件事呢?
(3)蓝蓝是不是像爸爸说的那样在真心地感激呢?请仔细默读3、4自然段,勾画相关的词语。
——自读勾画;。
——交流:你勾了哪些词?为什么这些词语能说明蓝蓝是在真心地感激?
——齐读,把蓝蓝的真心感激读出来。
2、讨论为什么感激花开?
(1)为什么花开了蓝蓝就感激?哪一段讲的?(出示)。
——朗读。
(2)你们感受到蓝蓝的快乐了吗?回忆一下,你见过花开吗?有什么感受?
——欣赏花儿图片,谈感受。
(3)是呀,花儿不仅赏心悦目,芳香醉人,所以蓝蓝才觉得阳台上的茉莉开了,给她带来了快乐。谁来分享蓝蓝的快乐朗读这一段?(出示指名、齐读)。
3、体会人生的美好:
——原来,让我们快乐的事就值得去感激。蓝蓝以前懂这个道理吗?这以前她知道哪些人和事可以感激?(奶奶:这是疼爱蓝蓝的亲人;钢琴老师:这是教蓝蓝知识,帮助她成长的人。)。
——她现在知道了还有哪些是值得去感激的?
——小结:不仅获得亲人的疼爱、获得别人的帮助是人生中美好的事,只要令我们快乐、令我们有收获的一切都是人生的美好,都值得我们去感激。所以爸爸就是要蓝蓝——(出示朗读)“从小学会看到人生的美好,并真心地感激。”
4、交流冬天感激什么:
爸爸的目的达到了。因为——“9岁的蓝蓝已开始会感激花开。到了……”引读第6自然段。
——到了冬天,蓝蓝还会感激什么呢?(指名)。
5、体会句子:
出示:“一个人只有常常心存感激,才会幸福,才会快乐,心灵才会充满阳光!”
——请你用心地读读这句话,联系上下文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四人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师:是呀!因为感激,所以幸福;因为感激,所以快乐。因为幸福快乐,心灵就会充满阳光,就会形成乐观向上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带着自己的体会读这句话。(指名、齐读)。
四、拓展:
——生写,播放歌曲《感谢你》。
——全班交流交流。
总结:感激这篇文章,它让我们学会了感激人生的一切美好。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热爱与向往,体会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美好的情感。
2、学会写一类生字7个,认识二类生字。
3、完成课后练习,复习巩固词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4、掌握略读方法,学习略读。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训练略读。注意字、词的积累。
教学难点:教学生学会略读课文,把握课文的顺序,通过字词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一、二类生字。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1、板书课题、读题。
2、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教学新课。
1、师范读课文。
2、生略读课文,概括课文大意(结合课后第一题)。
3、课文有哪几个主要人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4、学习生字。
(1)正音字垒(lei)、瓮(weng)、窝(wo)、嘛(ma)。
(2)多音字。
jiang(将军)。
将
jiang(将领)。
(3)生字。
梯:tti左右结构查木字旁。
组词:梯子云梯人梯。
碌:llu左右结构查石字旁。
组词:忙碌骨碌。
踮:ddian左右结构查足字旁。
组词:踮脚。
陆:llu左右结构查耳刀旁。
组词:陆地大陆着陆。
嘴:zzui左右结构查口字旁。
组词:嘴巴张嘴快嘴顶嘴。
喳:zzha左右结构查口字旁。
组词:叽叽喳喳。
饿:ee左右结构查食字旁。
组词:饥饿饿肚子。
衔:xxian左中右结构查双人旁。
组词:衔泥学衔军衔。
抢:qqiang左右结构查提手旁。
组词:抢夺抢险抢救。
将:jjang左右结构查旁。
组词:将军将来将要。
5、学习二类字。
6、复习巩固。
(1)同桌互相听写一类字。
(2)指导书写。
三、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生字,每个字写一行,组一个字。
第二节。
教学内容:
1、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生发表自己对文中词语和句子的独特感受。
3、表演课本剧。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自由读文。
你对文中的那些词语有独特的感受?画出来,先来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三、你对文中的那部分感兴趣?读给。
大家听。读的时候要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在此过程中,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a)分角色朗读。
b)自由组合排练课本剧。
c)课本剧表演。
d)布置作业。
人类和动物之间友好相处的故事有很多。搜集一下,读一读,下堂课进行交流。
第三节。
教学内容:巩固练习。
教学过程:
1、分角色朗读课文2、做课后练习题。
3、听写生字4、做形近字组词练习。
作业:读后感。
[板书设计]:
燕子回家的路。
田田看窗户关心燕子。
我关心。
窗户韩奶奶。
单元习作教学目标:
1、学习使用阅读教学中学过的观察和写作方法,在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愿意展示自己的习作,与父母分享快乐。
2、在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自己课余生活,感受课余生活的乐趣。
单元习作教学整体设计:
教学《我们的民族小学》一课,体会到学校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并感受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友爱。学习作者怎样观察和写出民族学校的特点,写出自己对学校的喜爱之情的。
组织、安排综合性学习活动《我们自己的课余生活》。在学习本单元课文的过程中,同时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
教学《金色的草地》一课,体会可爱的草地和有趣的蒲公英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快乐,给“我”带来了探索发现的喜悦,体验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和乐趣。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观察和具体写事的。
教学《爬天都峰》一课,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克服了种种困难爬上天都峰的。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和写一件事的,是如何观察和写出人物的对话把事情写具体的。
略读《槐乡的孩子》一课,交流读后的感受,了解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体会作者劳动的快乐,学习课文是怎样具体写事的。
交流自己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记录和资料,做《语文天地》的展示台活动,展示自己的课余生活。
在《我们的课余生活》口语交际活动中,说说自己在课余都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收获和感受,说说自己今后课余生活的打算。
在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选择内容,学习课文的观察、写作方法,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写完以后读给父母听,和他们分享习作的快乐。
1、能够叙述课文内容给学生。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赶海时的乐趣。
3、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4、充分利用插图,激发学生想像,练习说写。
【教学重点】。
通过抓螃蟹、捏大虾体会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赶海给“我”带来的乐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活“趣”
(生:想到海边玩水,想到海边抓螃蟹……)。
师介绍:大海退潮后,人们常去海边捡贝壳、捞海带、玩耍等,我们把这些活动称为赶海。
师:你们喜欢赶海吗?想不想去赶海?也难怪“我”闹着要舅舅带“我”去呢!(出示句子:那是暑假里的一天,我闹着要舅舅带我去赶海。)。
(引导学生从“闹”字中体会因为赶海有趣,好玩,所以我要“闹”)。
(教师板书:有趣)。
二、自学思考--寻找“趣”
1、那赶海有趣在什么地方呢?请小朋友听课文朗读,(打开朗读课件)注意从第二三自然段中,动笔划出你认为课文中写得有趣的地方。
2、读读你觉得最有趣的地方,看看怎样读才能让别人感到这个地方确实有趣。(在四人小组内读读自己画的句子,互谈感受。)。
三、精读品悟--体验“趣”
1、(汇报学习成果)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你的读书成果?我们按顺序一处一处找,你觉得哪里有趣,就读哪里。想读的同学举手!这么多同学要读,真爱表现自己。好,我就先请你读吧!(教师点拨)。
生:赤着脚在海边追赶浪花。和浪花抓迷藏……。
师:追赶浪花。和浪花抓迷藏该是多么有趣地情景,小朋友想不想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师:海水一浪一浪往下退,小朋友最喜欢在海边玩水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这时浪花会来个回马枪和“我”相碰(板书:追赶浪花)是多么有趣呀!
2、刚才我们体会了追浪花的乐趣,那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写得有趣呢?
生:因为摸海星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要小心地摸,慢慢摸。
师:你体会得真好!从你的读中,老师体会到你摸得真认真。
3、你们摸得这么慢,摸得这么小心,摸得这么认真,摸到什么。
东西了呢?谁来读读下半句话。(指读):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师:一只小海星被你抓住了,应该很高兴的呀!你怎么还不够兴。
呀?老师教你一个办法,笑着读,你试试?
生:笑着朗读: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师:进步真大!这下可把小作者抓住小海星的兴奋劲全读出来了。特别是“嘿”这个字,读得又轻又高,看得出小作者是多么高兴呀!
4、除此以外,你还觉得哪里有趣,谁来读一读。
5、看小伙伴捉螃蟹也很有趣,谁来读一读?
理解“哎哟”
出示:“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是螃蟹用大螯夹住了他的手。”
师:你从“哎哟”中听出了什么?
生:疼。
生:我除了听出了疼,还听出疼中夹杂着高兴。
师:被螃蟹夹得疼吗?(有点)以后还抓不抓了?
生:还去,因为抓螃蟹太有趣了!
师:谁再试试读读“哎哟”?
师:老师也想读读,能不能给老师这个机会?(把“哎哟”我读得快,因为没想到螃蟹用大螯夹住了自己的手。)。
生:“哎哟”我读得高兴。
生:……板书:抓螃蟹。
6、你还觉得哪里有趣,愿意来读一读吗?
生:我划出了这句话,觉得写得很有趣,我来把它读一读:“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师:(创设情景)指着一名学生故意说:“咦,你不是五年级的学生吗?怎么跑到三年级来上课呀?(学生作解释)哦,原来是老师弄错啦!”
(1)师引导谈体会:这段话中“咦”和“哦”两个语气词能交换吗?我们把这两个语气词交换顺序后再读读,看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生谈体会:不能,小作者开始不知道怎么回事,所以发出了疑问“咦”?后来当知道大虾在逗我时,恍然大悟,“哦”。)。
(2)指导读好“咦”和“哦”两个语气词。
生: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生:我想抓住它。我捏住它。……。
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老师请两组同学上台来演示动作。好不好?每组同学一个当大虾,一个当“我”。一组同学演示“抓”的动作,另一组同学演示“捏”的动作。伸出你的双手,当作长须,也威武地摇摆吧?其他同学注意从他们的动作中体会用“抓”大虾好呢?还是用“捏”大虾好?想一想,为什么?(让学生从中体会用力的力度不同,大虾会有什么表现。)。
生:别看大虾长得威武,很神气的样子,我只轻轻“一捏”就被我束手就擒了,再也神气不起来了。(板书:捏大虾)。
四,观察想象——延伸“趣”
1、刚才我们同小作者一起捏大虾、抓螃蟹、摸海星,感受了其中的乐趣,沙滩上其他人在干什么呢?(指导学生观察插图)。
(1)生读相关句子。
(2)练习用“他们有的……有的……有的……”说话.
(3)指名说,师生共同点评。(还有什么趣事呢?让学生延伸赶海的有趣)。
2、赶海的趣事真是太多了,我们怎么说也说不完.但是,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不知不觉,太阳偏西了,赶海的人们三三两两地离去,这时的大海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师范读,从中营造大海此时平静的情景。)。
生:沉甸甸地背篓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贝壳。
生:背篓里面有大龙虾。
生:背篓里面还有螃蟹、海星。
3、有这么多的收获,小作者的心里可真高兴了,他通过什么来表达他高兴的心情?这不,你听,(播放多媒体课件歌曲《大海啊故乡》前两句)我们一起跟小作者一起唱。
4、这首歌在课文的哪儿也出现过?他在文章的开头,结尾都用了《大海啊故乡》的歌词,首尾呼应,使文章更加吸引人了。这可是写好文章的一个小秘诀哦。
【教学结束】。
课后作业:
大海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可时间不早了,我们得跟大海告别了,你们还有什么话要跟大海说吗?回去以后把你想对大海说的话写下来。(让学生尽情抒发对大海的留恋、热爱之情。)。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kouhaodaquan/563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