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口号大全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两汉经济的发展教案大全(17篇)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两汉经济的发展教案大全(17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教学的有力工具,也是学生学习的参考依据,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以下是一些教学工作计划的典型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七年级历史《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教学反思

原本以为《两汉经济的发展》这一课是选学课,我没有必要讲,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学。况且这一课比较枯燥,也比较简单。但是,在准备的过程中,才发现并非我所想的,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极大热情,出乎我的意料,也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历史剧表演的尝试,让师生亲身感受体验了历史,对历史的陌生感与距离感缩小了,以往枯燥的历史学习也变得轻松多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大大的提高了,师生关系更融洽。同时,在创作历史剧的过程当中,师生对历史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与体验,老师适当指导,学生充分发挥,甚至为了设计一个时间,都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最终决定以公元前110年作为剧本的背景时间,这样才能将书本中导言中的材料与第一目治理黄河的材料联系起来等。通过这一活动,对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资料收集与整理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等都有较大的促进。

讲农业的发展环节中,我运用了大量的有关农业发展的农具图片、耕作图片,也进行了讲解,有一张图片中的耧车立马吸引住孩子们的眼球,立即有的学生情不自禁开始讨论这个耧车为何“长三只脚呢?”最终,还是“回答问题专业户们”道出了心声:三只脚的耧车可以同时播种三行,同时耧车又翻松泥土把种子全部覆盖上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七年级历史《两汉的经济》教案

1、通过学生回答犁壁、耧车、水排对生产发展的作用使学生感受到生产工具对生产的巨大促进作用。引导学生观察书中《东汉牛耕图》、《耧车》,分析两种工具的功能,锻炼学生识图能力同时意识到历史文物的价值。

2、通过学生自己填写“战国秦汉经济发展简表”认识到社会生产的不断进步,并培养学生归纳能力。通过了解“两汉农业和手工业有哪些新的成就”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3、两汉是我国封建经济的发展时期,农业、手工业有很大发展,涌现出许多领先世界的成就,我们应该为之骄傲和自豪。

1、教学重点:农业的新成就、手工业的兴盛。

2、教学难点:农具的改进、手工业技术的提高。

充分利用书上的内容和补充的资料吸引学生的兴趣,设计恰当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掌握汉朝农业、手工业的新成就“新”在哪里。

讲解法。

1、导入: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汉朝的统治者,实行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和重视农业的政策,经过人民的辛勤劳动,社会经济呈现出新的面貌,并且有它显著的特点。本课我们将学习两汉农业、手工业的新成就,商业和都市的新气象。

2、讲授新课:

(一)、农业的新成就。

1、兴修水利。

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水,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利建设。两汉重视农田水利的兴修。汉武帝和汉明帝时,两次大规模治理黄河。(出示《关中水利图》)汉初,黄河屡次决堤,造成严重的水灾。汉武帝征调几万民工前去修治,并亲自巡视黄河工地,命随从文官武将都去背柴,堵塞决口。此后黄河在80年间没有发生大的水灾。东汉时,黄河河道南移,黄河下游泛滥成灾,淹没了几十个县,“百姓怨叹”,汉明帝时,在著名水利专家王景主持下,黄河流域的几十万劳动人民用了多种方法,经过一年时间,消除了水患,稳定了河道,使泛区广大土地重新得到耕种,并引黄灌溉大片土地,为发展农业生产创造了条件。此后800年间,黄河没有改道,水灾也减少了。

2、改进农耕技术和农具汉朝的农具有很大改进。

(1)犁壁(展示犁壁图)西汉以前的耕犁没有犁壁,安装了犁壁之后,便于翻土、碎土、起垅亩,提高了耕作效率,因此犁壁的发明是犁耕的改革中一个重大发展,这比欧洲早了近1000年。

(2)耧车(指导学生看书中《耧车》图)耧车是一种播种工具。请同学们想一想种子是怎样通过耧车播到地里去的?它为什么有三个脚?人们是如何操纵它的?这种三脚耧车能同时播种三行。漏斗存放种籽,耧脚末端装有小铁铧,起开沟作用,一人扶犁,一个牵牛,一次可把开沟、下种、覆盖任务全部完成。这种耧车一天能播种一顷地。

(3)牛耕技术(指导学生看《东汉牛耕图》)西汉中期,牛耕得到大规模推广。那时普遍使用二人三牛的耕作方法,还出现了二牛一人的犁耕法。

3、粮食作物的种植。

汉朝水利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小麦的推广,汉朝时候,小麦在北方普遍种植,成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以种植水稻为主。

4、蔬菜的栽培。

汉代蔬菜的品种增多了,今天我国人民常吃的萝卜、芹菜、芋头、韭菜、葱蒜等,汉朝时候都有了。那时人们已经利用温室栽培蔬菜,这项世界首创的新技术,比欧洲要早1000多年。西汉宫廷里有专门的温室,东汉时温室种的菜达20多种。下面请同学分成小组,为汉朝人设计菜谱包括主食和菜。

5、桑麻的种植。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桑养蚕的国家。汉代以前桑麻的种植只局限于某些地方,此时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村,户户房前屋后种了桑树,有的富户拥有上千亩的桑麻。桑麻的广泛种植,促进了丝麻织业的发展。

(二)手工业的兴盛。

西汉时期,农业迅速发展,铁器广泛使用,为手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1、冶铁业的发展。

那时候冶铁业发展很快,作坊多,规模大。考古发现许多汉代冶铁遗址。其中,在河南的西汉冶铁遗址中发现有煤和搀杂了泥土、草茎的煤饼,说明当时冶铁的燃料开始使用煤。(指导学生看《汉代手工业分布图》)请同学们在图中找出汉代冶铁发达的地区。宛这个地方属南阳郡,东汉时南阳有一位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水排是一种水力鼓风机械,用水力推动排扇来鼓风。东汉以前已经有了皮囊鼓风、畜力鼓风,而水排的发明和使用使鼓风技术又前进了一步,它的.优点是供风稳定、供风的能量较大、节省劳动力。这是东汉冶铁技术上的重大成就之一,这比欧洲早1000多年,也是世界首创的技术。东汉的铁器制作精细,那时铁制兵器取代了青铜兵器。

2、冶铜业。

秦汉时,冶铜业仍然很兴盛,汉朝的铜器制作精美,马踏飞燕、长信宫灯等工艺之精、构思之巧,是世界罕见的(指导学生看课本插图,并简要介绍)。

3、丝织业的进步。

两汉的丝织业纺织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以临淄(今山东淄博市)和襄邑(今河南睢县)的产品最为有名。那里的丝织品产量大、种类多、工艺精,有名贵的锦、绢、纱等。当时已经使用提花机,汉代的纺织技术,处于世界前列。(指导学生观看《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衣》)这件素纱衣用罗纱制成,薄如蝉翼,轻如鸿毛,衣长128厘米,折叠好可以握在手中,重量仅49克,可见当时织造水平之高。

(三)、繁荣的东、西二京。

汉朝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兴盛,出现了繁华的大都市,最大的是西汉的长安和东汉的洛阳,人称东西二京。长安有人口50万左右,洛阳人口在百万以上,长安城规模之大超过罗马城三倍以上。长安城商业很繁荣,全城有九个专门的商业区叫“市”,那里商人云集,货物齐全。长安街道上,车马行人熙熙攘攘,一片繁华景象。

这节课我们介绍了两汉的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重点讲了农业和手工业的新成就,请按表的要求填写相应内容,并总结哪些是新成就。

七年级历史《两汉经济的发展》教案

识记和理解:记住商鞅变法的时间,秦国七雄的地理方位。理解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进步的特点,了解秦孝公的继位和商鞅到秦国,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对秦国的影响。

能力与方法:通过对战国时期生产力进步的概括,培养分析历史图片和概括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对秦孝公、商鞅等历史人物的了解和评价,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初步能力。通过对商鞅变法内容和影响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课堂讨论、比较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战国时期的相关知识,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通过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变法遭遇阻力的学习,培养是非分明、爱憎分明的情感,认识到改革也是需要勇气、需要付出的。

初一历史《两汉经济的发展》教案

1.掌握两汉时农业发展的表现:水利的兴修,农具的改进,农作物的`种植。

2.掌握两汉时手工业发展的表现:丝织技术的提高和冶炼技术的进步。

3.掌握两汉时商业繁荣的表现;城市的兴盛,交通的发展,商业场所的出现(专门),商品种类的增多以及了解统治者的“重农抑商”政策。

能力目标。

1.通过思考和概括两汉农业、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2.通过思考和总结两汉时期经济繁荣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两汉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与手工业、商业发展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组收集资料,整理相关信息,编讲历史故事,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通过阅读地图、图片、史料,多方面培养学生获得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3.通过列表形式培养学生比较、概括、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经济是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通过对两汉的经济发展的学习,探索出终极的经济原因,总结一定的经济规律。

2.两汉时期的大一统局面,促使经济迅速发展。国家的稳定,民族间的密切交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3.汉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对我国后世的经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4.以两汉时兴修水利和城市中的一些规定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5.两汉时的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这是值得骄傲的,这与两汉长期的政治统一是分不开的。

教学重点。

1.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

2.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

重点突破。

利用书中的地图、文字资料、图片及学生查找的补充资料,通过讲故事、再现历史场景的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两汉在农业和手工业方面的进步。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的进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商业的兴胜。

教学难点。

2.重农抑商政策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辩证关系。

难点突破。

通过引导学生归纳两汉时期的经济成就,找出经济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相互联系,从而归纳出两汉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学方法。

1.联系讲解法。对于黄河在两汉时常决口的原因要联系前面学过的内容讲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问题有一种追本溯源的精神。

2.图示讲解法。这一课涉及到一些农具名称、手工业生产工具名称。因时间久远,学生平时接触又不多,只能用投影或电脑注示,教师边演示边讲,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效果。

3.归纳法。对于两汉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表现,可让学生用看书归纳的方法,这样可使知识更系统、条理一些,有利于增强记忆效果。

4.讨论法。对于西汉盐铁官营和在城市里的一些规定,可采用讨论法。这样有利于使学生加深对课本的理解。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效果。

导入:

[导入语例示一]。

同学们请看导入框中的内容。“举臿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黍禾,衣裳食京师,亿万之口。”这首歌谣是当年民间赞颂汉武帝接受白公建议开凿白渠,给百姓带来的好处。白渠在长安附近,长200里,引泾水注入渭水,灌溉田地45万亩。从这里不难看出,汉武帝重视兴修水利。两汉时除了白渠以外还有哪些水利工程?对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那时的手工业、商业也很繁荣,城市兴旺。这节课将带你回到汉代,看看那时的繁荣景象。

一、农业的进步。

1.水利的兴修。

[教师引导]同学们,黄河是中华民族的一条母亲河,她一方面用她宽广的胸膛养育了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一方面她又桀骜不驯,在历史上曾经多次决口、改道,给两岸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仅在汉朝,就多次决口,给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因此,治理黄河、使黄河变害为利,就成了两汉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面请同学们看书前两段的大字内容。看看两汉是怎样治理黄河的。看完之后,要求同学们要把主要内容复述一次。

[教师过渡]由此看来,两汉时大规模治理黄河有两次,一次是汉武帝时,一次是东汉明帝时王景负责治理。

[板书]汉武帝时治理黄河。

东汉明帝时王景负责治理黄河。

[教师引导]除了治理黄河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水利工程建设?

[教师补充]除了白渠外,还有其他的一些水利工程。如:漕渠、成国渠、六辅渠,龙首渠等。(教师可指图讲解)。

[板书]修建白渠等水利工程。

蚡为什么不让武帝治河?汉武帝为什么会听他的话?

[教师过渡]两汉农业的发展,除了水利兴修之外,它的另一个表现为农具的改进。

[板书]2.农具的改进。

[教师指导]请同学们看第一子目里第二段小字内容,把农业在汉代发展的表现全找出来。

[教师引导]我们先来看一下农具的改进:

[板书]耕作工具:犁壁出现、二牛抬杠法。

播种工具:耧车。

[教师讲解](用模型演示或图片显示,不具备条件的让学生看课本上插图)西汉时犁、镢、铲、锹、镐、锄、镰、耙、刀等铁农具已广泛使用。铁犁有大中小之分,以适应不同的土质和耕作条件。在考古发掘中,不少地方出现了铁犁壁。犁壁能翻土成垄,也能碎土和深耕,是犁的重大更新,这一农具的出现比欧洲要早1000多年。牛耕是当时普遍的耕田形式。武帝时赵过推广耦犁,二牛三人协作。即以二牛挽犁;一人牵牛,一人扶犁,一个控制犁的深度。到西汉末年,牛耕技术又有改进,用二牛抬杠的形式,扶犁者同时用牛鼻穿环来控制牛的方向,用犁箭控制犁的深度,由一人操作即可,又叫二牛一人犁耕法。这是牛耕技术的重大进步。耧车也是赵过发明。耧车是播种机械,有三个铁制耧足,同时播三行,所以又称三脚耧。一人一牛,一天可播种一顷地,效率很高。使用这种耧下种,深浅一致,行距均匀,利于作物生长。

[教师过渡]下面我们再看一下农作物的种植,并用板书表示出来。

[板书]3.农作物的种植。

桑、麻的广泛种植确实可以反映出汉代丝织业、麻织业的发达,这又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汉代手工业的发达。那么,汉代的手工业除了纺织业以外,还有哪些部门?发展水平如何?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第二个问题“丝织和冶炼技术”的提高。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第二子目第一段的内容。根据课本列举出丝织业发展的表现。

[教师板书]工具先进:提花机。

织技高超:花纹精美。

染技非凡:色彩多样。

[教师讲解]丝绸是中国驰名世界的传统产品,古代西方称中国为“丝国”,中国通往西域各国的商路叫丝绸之路。种桑养蚕最早的是中国,而且长期是世界上惟一种桑养蚕的国家。

1972~1973年发掘了长沙马王堆墓。给我们提供了实物证据。仅在一号墓中,就出土了丝织品成衣五十多年(不包括穿在死者身上的),衣料四十多卷,此外,还有绣枕、香巾、鞋袜和香囊等。丝织品种类有纱、罗、绮、锦、绒等,汉代已有者大多有之,简直就是一个汉代丝绸博物馆。其中一件素纱单衣,衣长128厘米,袖长190厘米,薄如蝉翼,轻软透明,总重量才49克,令人赞叹不已。

[教师过渡]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汉代的冶铁技术。还是请同学们看书。在中间找出汉代冶铁业进步的表现。

[板书]2.冶铁技术的进步。

[板书]水排、水力鼓风冶铁。

铁农具数量增多、钢材制作兵器。

[教师讲解]水排是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的,其用途是水力鼓风。

水排鼓风与过去的皮囊鼓风、畜力鼓风比较起来,具有节约人力、畜力、供风稳定,能量大、炉温高、提高冶铁质量的优点。下面我们再看一下水排的工作原理,以加深印象。

冶铁效率和铸造技术的提高,进一步促进了铁器的普遍使用,考古发掘资料证明,东汉时期的铁制用具已普遍应用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教师过渡]关于汉代手工业方面的成就,我们先讲这么多,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个图示:

[投影显示]。

同学们,从这个图示中,我们可以看到,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又是商业发展的前提。前面我们学过了汉代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表现,下面我们就来验证一下汉代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是否促进了商业的进步。

[板书]三、商业的兴盛。

1.统一货币和盐铁官营。

[教师引导]有的同学可能要问了:不是讲商业兴盛吗?怎么课本上的标题是“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板书怎么又写出“统一货币和盐铁官营”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些与商业的兴盛有什么关系?同学们不要着急,请先把课本上第三个子目的内容看了,你就会明白一些,如果再联系前面我们学过的汉武帝实行大一统的背景,你就会明白一大半了。如果老师再讲解一下,你就全明白了。

[教师提问]统一货币和盐铁官营的目的是什么?

[教师引导]前面我们讲汉武帝大一统时期到他实行大一统有一个客观背景(即大一统实行的必要性)是商人势力膨胀,诸侯坐大。由于经商致富快,尽管汉代商人地位很低,但还是有人弃农经商。到汉代中期出现了一些大商人。家财万贯,权势很大,不利于中央的集权统一,因此,汉武帝时开始采取抑制商人的措施,其中统一铸币权和盐铁官营就是实现经济上大一统的重要措施。

[教师过渡]同学们请看一下汉代商业兴盛的第二个表现是什么?

[板书]2.城市的繁荣、长安和洛阳。

[教师引导]同学们从城市规模、布局、商业活动等方面找出两汉城市繁荣的表现。

[教师讲解]我们以课本上提供的“西汉长安平面图”为例,来看一下汉代城市的盛况。长安是西汉的首都,位于今陕西西安市西北10公里渭河南岸。城墙周长25.7公里,比当时西方著名的罗马城大3倍。全城有12座宽阔的城门和八街(纵街)十陌(横街),中央大街南北长达5.5公里,非常宽广。城内有宫殿、官署、武库,有商业和手工业区,有居民区,布局整齐。商业分城东3市,城西6市,合共9市。市中有进行商业活动的列肆,商业繁盛,下面我们具体看图,长安城地势南高北低。由于当时先建宫殿(先建长乐宫,又建未央宫),后建城墙以及地形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城的平面成不规则形状。未央宫位于城的西南角,长乐宫位于东南角,西市南叫桂宫,东市南叫北宫,长乐宫的北面叫明光宫。长安城墙用黄土筑成,高10米以上,上窄下宽,墙基宽16米。城的每面各有三座门。每个城门有三个门洞。各宽八米,可容四辆车通行。城内主要街道,都与城门相通。当时街道两侧都植有树木。商业区是西市和东市,商业活动和手工业作坊都集中在这里。表明了汉代特有的城市布局和商业活动氛围。

[教师引导]除了我们上面讲过的以外,两汉时期,在城市管理方面还有一些规定:如市场贸易时间有一定的限制;春夏不得掏鸟窝的卵,不得“弹射飞鸟”;城内民宅必须种树,否则要受罚。这些规定对不对,你怎么看?请同学们讨论之后,亮出自己的观点。

七年级历史《两汉的经济》的教案

1、农业的进步。

(1)水利。

汉武帝治理黄河。

汉明帝时王景治理黄河。

(2)农业耕犁:安装了犁壁。

耧车:播种工具。

(3)耕作技术,牛耕普遍使用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

(4)农作物,南方种水稻北方种小麦,桑麻广泛种植。

2、手工业进步。

(1)丝织:使用提花机,丝织品精美。

(2)冶铁: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

3、商业繁荣,长安,洛阳出现专业商业区——市。

4、汉武帝将盐铁经营权和地方铸币权收归中央,增加了中央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中国古代第一个皇帝。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嬴姓,赵氏,名政,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秦庄襄王之子,中国历史上著名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政治人物,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公元前247年,嬴政即王位。公元前238年,在故都雍城举行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并奠定中国本土的疆域。

历史学习方法。

快速阅读法。

初中生要想学好历史一定要学会快速阅读法,要学会快速阅读教材,这样才能学得轻松自如,并逐渐掌握阅读技巧。上课的时候,老师会为大家讲解历史知识,经验丰富的老师,讲课会有层次性,针对性的来启发同学们。所以同学们要在上课时做好养成标记,做笔记的好习惯。

错误排除法。

所谓的错误排除法即按照题目要求排除错误的选项,这里的“错”是指表述错误的选项,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指与题干意思不符合的选项,但选项本身表达的观点没有错误,而是指在题干设定的情景下不符合题干意思而言的错误。这类选择题的设问往往是针对某一历史事件,要求选出关于这一历史事件说法正确的选项,只要排除说法错误的选项,剩下的也就是正确答案。

七年级历史《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教学反思

上好历史学科的导言课至关重要,它是引领学生进入历史知识殿堂的重要一环;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开端。历史教师有必要上好这一课。

我通过谈话式在七年级四个班上了这节导言课,效果不错。通过相互介绍拉近师生的'距离。从学生已知的历史知识入手,让学生畅所欲言,从而了解历史。让学生谈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学生踊跃回答自己的看法,谈了许多。我又适时引导,从这一点真正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欲望。从而达到导言课的目的。我又进一步让学生谈学习历史的方法与途径。同时我也提出了学习历史的要求。总之这节导言课达到了我预期的目的。

当然由于是第一课,无法对学生进行了解,在四个班上的课大同小异,有的班在上课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以有待于进一步备学生,在不同班级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美国经济发展》教案

知识目标:通过回顾美国发展史,加深对美国历史的认识。

能力目标:通过自学、合作探究,能概述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情感价值:通过对美国经济发展的学习,认识到科技、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这节课,咱们就走进美国,探寻美国经济的发展。(出示课题)。

学习目标给我们指明了学习的方向,而历史的发展也有其发展方向。下面我们就来回顾历史,探源美国。

知识链接:探源美国。

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但在世界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咱们已经学习了很多与它有关的知识。就让我们跟随几个伟大的人物,一起回顾美国成长的历程。

自主探究。

1.学生对照屏幕显示的提纲自学,了解不同时期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原因。

2.集体交流,完善答案(用举例子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通货膨胀”)。

3.巩固记忆,重点记忆不同时期的经济特点。(教师巡视检查)。

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为什么会出现这几个不同的阶段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进行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一:得天独厚,高起点造就繁荣。

(2)出示杜鲁门总统的就职演说词,

(3)出示新华网一段文字资料,学生阅读思考:美国还采取了哪些措施促进经济发展?

出示文字资料,找出美国经济发展尤其迅速的两个地区——西部、南部。

拓展延伸:出示硅谷图片,教师简介华人对硅谷的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图说美国:“土星”号火箭及美国宇航员成功登上月球的图片,了解美国宇航工业的成就。

过渡:知识超链接:出示2008年神七飞天、翟志刚太空漫步的图片,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就,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合作探究二:跌宕起伏,危机中艰难前行。

出示尼克松总统的一段演说词,理解能源战的含义。(教师讲述记忆经济危机时间的方法,引导学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记忆相关内容)。

出示里根总统的演说词,探究美国经济困难的原因及导致的结果。

出示数字资料,进一步认识美国从最大的债权国变成最大债务国。

如果说七八十年代是美国经济发展的冬天,那么经过美国人的努力,进入九十年代,美国经济的春天来到了!

合作探究三:春回大地,新经济唱响全球。

出示克林顿总统的两段演说词,

一个国家在国际地位的提高,其根本原因是经济地位的提高及综合国力的增强。今天咱们留下了豪言壮语,相信明天你会为祖国经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技的发展在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邓小平深谙此道,布什总统也深明此理。

出示布什总统的一段就职演说词,回答问题,得出结论:加大发展教育事业的力度,完成了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也是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

这些得力的措施使美国经济在90年代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进入了新经济时代!

图说美国:用图片说明新经济的特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六)巩固提升。

出示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折线图,请学生用语言做简单的描述。(教师板书:繁荣—危机调整—新经济)。

大胆预测:进入二十一世纪美国经济会怎样发展呢?(结合学生的预测,教师简述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

课后小结。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七上p51)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1、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2、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事。

3、在地方,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划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度为后来的封建王朝长期沿用。

(一)政治——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二)经济——秦统一后,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

(三)文化——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使用更为简单的隶书。

(四)思想——焚书坑儒(p52)。

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五)军事——北筑长城、南修灵渠(p53)。

(1)秦朝统一后,派将军蒙恬北伐匈奴,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

(2)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2、秦朝巩固统一加强统治的措施在我国历的重要作用。

1)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

2)秦朝是我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

3)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4)修筑了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巩固祖国的边疆。

例:秦朝哪些措施对后世产生了影响?

答:1、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3、全国推行郡县制;。

4、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5、修筑了长城;6、开凿了灵渠。

例:材料“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置守、蔚、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统一法度、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1)上述引文是谁实施的?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答:是秦始皇实施的,主要措施有:实行郡县制,统一了度量衡、文字、货币。

(2)实施以上措施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答: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作用是:有利于巩固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

(一)“开元之治”

1.改革措施。

(1)任用等人当宰相。

(2)重视地方。

(3)崇尚节俭,不用物品。

2.改革成效: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

(1):大型水利工程共修建多处。

(2):技术有很大发展。

(3):有许多新品种。

(4):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5):创制新的生产工具和。

2.手工业。

(1)丝织品:花色品种很多,丝织技术。

(2)陶瓷业:越窑最为有名,界工艺的珍品。

3.商业。

(1)大都市有。

(2)长安城内分为,分别是。

(3)长安既是当时的大都市。

4.开元盛世。

(1)时间:统治前期。

(2)概况:充实,唐朝进入时期。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七上p51)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1、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2、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事。

3、在地方,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划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度为后来的封建王朝长期沿用。

(一)政治——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二)经济——秦统一后,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

(三)文化——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使用更为简单的隶书。

(四)思想——焚书坑儒(p52)。

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五)军事——北筑长城、南修灵渠(p53)。

(1)秦朝统一后,派将军蒙恬北伐匈奴,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

(2)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2、秦朝巩固统一加强统治的措施在我国历的重要作用。

1)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

2)秦朝是我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

3)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4)修筑了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巩固祖国的边疆。

例:秦朝哪些措施对后世产生了影响?

答:1、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3、全国推行郡县制;。

4、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5、修筑了长城;6、开凿了灵渠。

例:材料“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置守、蔚、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统一法度、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1)上述引文是谁实施的?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答:是秦始皇实施的,主要措施有:实行郡县制,统一了度量衡、文字、货币。

(2)实施以上措施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答: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作用是:有利于巩固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

播放《甲骨文》视频,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的?

2.甲骨文有什么历史意义?

3.甲骨文的内容?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最初甲骨文是用来做占卜的,比如,当时的人们生育、筑城和征伐都要先进行占卜,包括生育和疾病这样的事情也要进行占卜。记录占卜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因此称其为甲骨文。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记载了当时商王朝和贵族活动的重要方面,反映了当时的历史情况,是我们现在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教师展示甲骨文的相关图片,使学生了解发现的甲骨文的字数已有约4500个,现在能释读的有近2000个,并举例几个甲骨文文字,请学生识别甲骨文。对比甲骨文和汉字。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二部分“青铜器”的内容,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并作答。

1.青铜器是用什么做成的?

2.青铜器有哪些的种类?

3.青铜器有哪些特点?(可以通过和旧石器时代、新时期时代工具进行对比,总结归纳。)。

教师展示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青铜器图片。

教师介绍“青铜器时代”和“青铜文明”的概念。

七年级历史教案人教版

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隋唐时期,我国人民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2)北宋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3)15世纪,欧洲出现活字印刷术,比中国晚约四百年。

2、指南针的应用。

(1)战国时期,制成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

(2)北宋,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3)南宋,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事业;。

(4)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3、火药的应用。

(1)唐朝中期,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

(2)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

(3)宋元,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4)13、14世纪,火药及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二、史学成就。

《资治通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史学上的“两司马”史学家年代著作体例。

叙事范围司马迁西汉。

《史记》。

纪传体通史。

黄帝到汉武帝时期司马光北宋。

《资治通鉴》。

编年体通史。

战国到五代。

三、宋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

慷慨激昂,气势豪迈。辛弃疾4、元曲。

(1)由杂剧和散曲组成。

(2)最优秀的剧作家:关汉卿,其代表作是《窦娥冤》。5、绘画(1)宋代绘画,突出表现在:山水画、花鸟画和风俗画的创作中。(2)李公麟,人称“宋画第一”。

(3)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4)赵孟頫的画,人称“神品”6、书法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

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距今约70—20万年的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使用打击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是早期人类原始社会。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山顶洞人距今约三万年前,在北京人活动过的地区生活,仍用打击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他们生活的集体也进入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氏族: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由一个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他们居住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生活,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的这样一种集体。

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代表文化。

距今时间。

体质形态。

工具制造。

生产活动。

观念。

社会组织。

北京人。

约70万-20万年。

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打制石器。

采集、狩猎。

原始人群。

山顶洞人。

约180。

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开始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骨针。

采集、狩猎。

懂得爱美。

氏族。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和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使用磨制石器,开始原始农耕的定居生活。河姆渡人住着干栏式房子便于通风防潮;半坡人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

炎帝和黄帝是我国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涿鹿之战中两部落联合起来,大败蚩尤,随后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

部落是指在原始社会中许多近亲的氏族共同组成部落,若干部落又组成部落联盟。

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

尧舜禹时期采用“禅让”的方法推举部落联盟首领。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从此,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约公元前1600年黄河下游的商部落国君——汤战胜桀,建立商朝。

商王盘庚迁都到殷,故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

周文王任用贤人姜尚,重视农业生产,使国力逐步强大起来。公元前1046年,文王的儿子周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灭亡商朝建立西周,定都镐京。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

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是与商周同期的我国成都平原盛行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著名的有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商朝早期就开始烧制原始青瓷。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

春秋五霸是指先后称霸的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城濮大战,晋军大败楚军,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战国七雄是指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的局面。

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无力抵御强秦的进攻。

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使用牛耕去向都始于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秦国蜀太守李冰在岷江修筑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的“天府之国”。

甲骨文是指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我国现在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的。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年代是从商朝开始的。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是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的日食。

公元前6,鲁国天文学家留下了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最早的有确切时期的记载。

一年有24个节气始于战国时期。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七上p51)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1、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2、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事。

3、在地方,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划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度为后来的封建王朝长期沿用。

(一)政治——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二)经济——秦统一后,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

(三)文化——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使用更为简单的隶书。

(四)思想——焚书坑儒(p52)。

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五)军事——北筑长城、南修灵渠(p53)。

(1)秦朝统一后,派将军蒙恬北伐匈奴,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

(2)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2、秦朝巩固统一加强统治的措施在我国历的重要作用。

1)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

2)秦朝是我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

3)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4)修筑了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巩固祖国的边疆。

例:秦朝哪些措施对后世产生了影响?

答:1、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3、全国推行郡县制;。

4、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5、修筑了长城;6、开凿了灵渠。

例:材料“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置守、蔚、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统一法度、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1)上述引文是谁实施的?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答:是秦始皇实施的,主要措施有:实行郡县制,统一了度量衡、文字、货币。

(2)实施以上措施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答: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作用是:有利于巩固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

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都阳城。我国古代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启开始了“家天下”的王位世袭制。

2.约公元前16,汤建立商朝,都亳。约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殷。商朝又称殷朝。

3.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1世纪),牧野之战,周武王建立周朝,都镐京。史称西周。

4.公元前771年(公元前8世纪),犬戎杀死周幽王。

5.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6.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后期贫富分化的出现和私有制产生的必然结果。由“公天下”到“家天下”是历史的进步。

7.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荒淫无道,暴虐成性的国君必将被人民所抛弃。

第5课。

1.西周的分封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等级制:贵族、平民与奴隶。宗法制:)。

目的: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内容:授民授疆土。分封对象及受封者的义务:略。

分封制的作用及影响:加强了周王室与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密切了西周与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巩固了国家的统治。

第6课。

1.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2.齐桓公称霸原因:东方大国;管仲改革;“尊王攘夷”

3.标志: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

4..晋楚争霸:晋文公城濮之战退避三舍;楚庄王问鼎中原邲之战。

5、吴越争霸:勾践卧薪尝胆。

6.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三家分晋——秦的统一。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7.战国典型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

第7课。

1.春秋时期铁器牛耕(战国开始使用两牛牵引的犁)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个体小农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都江堰:战国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岷江流域。“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防洪灌溉水利工程,维护了生态平衡,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灌溉农田上千万亩,使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成为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时最久的水利工程;代表了我国当时的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2.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

主张执照现实需要改变治理国家的政策,不必因循守旧。

原因:富国强兵。

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意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成败:一场改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最后被处死了,但变法取得了成功。因为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意义)。

3.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第8课。

1.甲骨文是商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金文:商周时期。大篆:西周晚期;战国发明毛笔,写在竹木简或帛上。

2.历法:夏朝:就是今天的农历,也称夏历;商朝历法完备,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1个月。战国测定了24个节气。

3.扁鹊的四诊法:望、闻、问、切。

4.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创造新体诗歌“楚辞”,代表作:《离骚》;世界文化名人。传统节日: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等。名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钟鼓之乐:编钟湖北随州。

2.铜、锡、铅的合金。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三星堆文化: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

七年级历史教案人教版

唐朝唐玄宗时高僧鉴真东渡日本,设计了唐招提寺,传播了唐朝文化,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

唐朝唐太宗时高僧玄奘出使天竺(古印度),在那里的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写成《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x疆地区的历史和佛学典籍。

7、隋朝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p33。

8、宋朝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史实p56。

农业:唐宋时期,从越南引进占城稻。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粮仓,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宋朝时,水稻居粮食生产首位。

手工业:北宋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发展成著名瓷都。宋朝造船业居世界首位。

商业:宋朝大都市开封(北宋都城)和杭州(即南宋都城临安)。广州和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宋朝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纸币的出现: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纸币的产生,利于商业发展。

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p59纸币图识记,北宋称为交子,南宋称为会子)。

9、宋朝社会风俗(p61--p64)。

宋朝由于一些士大夫的提倡,妇女缠足陋习逐渐传开。北宋肉食以羊肉为多,南宋以吃鱼多。

宋朝交通发达,供住宿的邸店很多,宋诗里“邸店如云屯”,就是形容旅店业的兴旺。

宋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城里有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反映的节日是春节。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