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口号大全

三年级画杨桃说课稿大全(17篇)

三年级画杨桃说课稿大全(17篇)



教案模板有助于教师准备教学,规范课堂教学的过程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如果你正在苦恼如何编写教案模板,不妨看看下面这些范文,或许会有所启发。

三年级语文《画杨桃》评课稿模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继续练习复述课文。

3、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叮嘱、审视、和颜悦色、教诲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第一课时方法的教育。

一、出示书中的两段对话,研究有感情朗读。

(一)、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二)、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1、学生练读。

2、指名读,师生共评议。

3、从这两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前面说得肯定,后面比较犹豫)。

引入:这两段话是从画杨桃这片文中节选的(揭题),同学们体会得对吗?读得对吗?又为什么会有这么两段相似的对话呢?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读后学生概括主要内容。

3、再读课文,读通课文,读准生字。

4、小组交流。三、三读课文,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理清思路,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指名说,师生讨论)。

4、说说段落大意。

四、再次研读两段话语。

第二课时。

引入: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写画杨桃这么一件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懂课文,进而复述这部分内容。

一、复习学习提示。

1、师问:怎样复述课文?(指名回答)。

2、既然复述时要抓住重点词句,那么我们就先来找出重点词句读一读,理解意思,再进行复述。

二、研读课文,理解句子。

1、学生自由朗读,圈圈点点划划写写.2、小组交流意见.3、全班交流,重点理解。

a、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是:。

(2)、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

(让学生从中懂得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三、练习复述课文。

1、学生自由准备说一说。

2、小组互说,选好参赛者。

复述比赛,完成练习。

第三课时。

三年级语文《画杨桃》课堂实录

生:像五角星一样的杨桃。

生:杨桃从不同角度看样子不一样。

师:杨桃有时又叫阳桃,洋桃。

师:要求学生打开课文,板书课题。

师: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预习后对生字词的掌握。

出示学生的预习本。这么多生字你认为该注意什么?

生:要注意“嘱”字。(学生没读准字音)

师帮忙纠正。

生:还有“晌”字的日字旁不能写成口字旁。

师指导读音。

生:嘱的笔画也要注意。(师画出中间的笔画)

生:还有严肃的肃字。

师示范板演“肃”的笔顺,学生书空。

师:这个字还是这些生字中唯一的平舌音。

学生读一读。

师:还有呢?

生:悉的上面是撇加米字,不是爪字头。

生:诲是言字旁,不是悔字旁。

师板书两个字,让学生比较。

生:教诲是用语言应该用言字旁,后悔是心里想的,应该用竖心旁。

生:靠字是告加上非。

师:还有什么字跟他相似?

生:排字也有非。

生:悦字是竖心旁。

师:这个字不难记,我们给它换个偏旁。

生:“说”。

生:“锐”。

生:“阅”。

师板书

师:还有什么字?

生:审字上面是宝盖头。

生:申字下面不能写成甲字。

生:熟字是一点一横一个口加个子,右边加个小丸子。

师指导读,一边指导学生复习生字一边擦去板书。

生:我想给同学们出个谜语猜个字“猴子戴帽子”。

生:审字

生:因为帽子是宝盖头,而申是申猴。

师指名学生领读,其余学生跟读。

师: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生字词。相信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会对这些生字词有更深入的了解。说说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是讲画杨桃的故事。

生2:直接用文中教师说的话回答

生3;要用自己的眼睛……

生4:我知道了作者的爸爸对作者的叮嘱。

师:你找到了课文中非常关键的语句。

师:还从课文中读出了什么?

生:我知道作者很听父亲的话。

师:你怎么知道?

生1:因为作者按父亲的话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生2:老师说了一段话。当我们看到别人把……

师:是呀!老师不仅没有批评他,反而表扬他。其实你们刚才交流的内容就是我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师: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

生:四年级时……

师:这是故事的前因,结果呢?

生:老师先是严肃,然后和颜悦色地表扬。

师:美术老师表扬了这位同学,还告诉了大家一个道理。我们把这句话记下来。

师:看来,抓住一篇文章的内容难不难?

师:刚才同学们交流的都是预习中了解的`内容。那你们在预习本中记下了哪些问题?一起来和老师交流。

生:和颜悦色是什么意思?

生:老师的脸为什么变严肃?

生:为什么爸爸和老师的话让作者一生受用?

生:同学们为什么嘲笑他?

生:为什么杨桃像五角星?

师:为什么杨桃像五角星?下课的时候,好好过来观察一下。

生:为什么同学们要笑他把杨桃画成五角星?

师:呆会在学习的过程中,你就了解了。

师:最后两个问题了。

师:又冒出两个问题了。

师:刚才大家围绕这个内容对课文中间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了问题。……

师:老师讲台上也有一个杨桃,那么他是坐在哪个位置观察的?

师:这个杨桃,引起了同学的嘲笑,老师的表扬……

师:今天的作业是书写生字书写本。

三年级语文《画杨桃》课堂实录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的朗读理解,引导学生了解由于老师的仔细观察、善于分析而找到了“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从而懂得看问题或做事都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进一步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2、完成相关的作业。

重点:

1、理解重点词句,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老师通过练习画杨桃的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懂得老师和父亲所讲的道理。

2、理解“我”从所坐的位置看到的杨桃的样子。

制作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引入。

1、课件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画杨桃》,齐读课题。

2、谈话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一次美术课上,作者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受到了同学们的嘲笑,那么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呢?老师又是怎样对待的'呢?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研究上节课提出的这两个问题。

二、学习第1、2自然段。(找原因)

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刚才的第一个问题: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用“~~~~”划出有关句子,再认真读读。

2、集体讨论交流:

(1)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

指名说——指导朗读

(2)我是怎样画杨桃的?

课件出示句子:“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指名读——体会——再读——用几个词概括(师板书: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3)我为什么会这么画呢?(引入学习第1段,体会父亲的话的含义)

课件出示父亲的话: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指名读——理解体会——指导朗读——也用几个词概括(师板书:父亲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三、学习第13—18自然段。(明结果)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13—18自然段:

(1)、读:小组内用平时喜欢的方式读。

(2)、议:老师怎么做?怎么说?“——”划出有关句子再认真读并谈体会。

(3)、做:完成《作业本》第4题,小组内交流检查。

(4)、说:每个小组派代表准备发言。

2、讨论交流:

(1)老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随机组织学习。

课件出示学生的变化理解:

“不像!”“不……像。”

“像五角星!”“像……五……五角星。”

(指导朗读——体会)

(2)老师还怎么说?

课件出示句子:“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这段话中哪句话给你的启发最大?为什么?

引导理解:

【1】要相信自己的眼睛。

【2】角度不同,样子也就不同。(自己站在教室中间演示、看课件上杨桃图片)

【3】说一说。(课件出示:“当我们看见别人()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

指导朗读——再用几个词概括(师板书:老师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四、总结提升。

1、看作者长大后的资料:(课件出示)

2、听了这些,你又有什么体会?

3、再读课文中父亲和老师的话!(课件出示、齐读)

4、总结提升:我们从画杨桃中跳出来,今天所讲的道理可用一个什么词来表示?(随机板书:实事求是)

五、写格言。

导入:通过这堂课的讨论交流,我们真是深有启发,让我们拿起笔把我们心里最想说的,感受最深的用一句话写下来,作为我们的格言。(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摘录课文中的语言作为格言)

1、学生写话。

2、集体交流。

板书: 23、画杨桃

父亲的话 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我的画 认认真真 老老实实 实事求是

老师的话 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三年级语文《画杨桃》课堂实录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叮嘱、哈哈大笑、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相似、受用”等词语。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段。

3、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4、继续练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难点:

1.联系上下文,体会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讲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体会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课件

: 二课时

(一)题质疑导入: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例:(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一)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三)检查自学。

(四)理解词义。

1.理解词义。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五)自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知道本文写的是“我”在图画课上将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引得同学们大笑。老师仔细观察后,肯定了我画的内容是对的,并讲明了道理。

2.让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句,提出质疑。

(六)作业。

1.写词语。

2.熟读课文。

(一)读题导入。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一句话把题目的意思说完整。

例:

(1)“我”在图画课上画杨桃。

(2)“我”在图画课上画杨桃,把它画成了五角形。

(3)“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形,得到老师的肯定。

3.提问引入:

“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形,惹得同学们大笑,老师没有批评,反而肯定了“我”画的是对的,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仔细阅读课文,弄清其中的奥妙。

(二)抓住重点,理解内容。

1.指名让三位同学分三部分朗读课文。

(1)第1自然段为第一部分。

(2)第2至倒数第2自然段为第二部分。

(3)最后一自然段为第三部分。

2.投影出示句子:

“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1)什么是教诲?什么叫受用?

(2)老师讲的是什么话?父亲讲的又是什么话?

(3)指名回答后,引导提问:为什么老师和父亲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呢?

3.指名读第1自然段。

(1)出示句子:“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2)这是谁在什么时候对“我”说的话?(这句话是父亲在“我”读小学四年级初学画画时,经常叮嘱“我”的话。)

(3)经常“叮嘱”是什么意思?(“叮嘱”是再三嘱咐的意思。经常叮嘱说明父亲不止一次地这样教导“我”。)

(4)指名读句子。

(5)“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画走了样?”(“想当然”是凭主观想象,认为事情应该是这样。“画走了样”是指画出来的图形和原来的实物不一样。”)

(6)父亲为什么告诉“我”不要“想当然”?(父亲告诉“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否则就会把东西“画走了样”,失去了原物的本来面目。)

(7)让学生说说自己理解父亲这番话的`意思。

(1)让学生依照课文内容回答。

(图画课上“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个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2)出示句子:“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3)指名读句子后,讨论:为什么图画课上作者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呢?(因为“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所以“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样子。)

(4)作者为什么没有按照他平时看到的杨桃的样子画?让学生联系上文父亲的叮嘱,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从小父亲就教育“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所以“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5)看了“我”的画,同学们有什么反映?老师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同学们哈哈大笑,老师先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让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观察,最后和颜悦色地讲明道理。

(6)老师是怎么说的?指读这段话。

(7)让学生想一想这段话共有几句?

(8)让五位同学分别读句子,说句意。

(9)让学生默读这段话用“‖”号给这段话分层。

(10)讨论:这段话可以分为几层?(分两层)

第一层(1~2句):用具体事例说明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

的就画成什么样。

(11)这两层之间是什么关系?(因果关系)

(12)老师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不要随便讥笑或否定别人,要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问题,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5.老师在这样做,这样说的时候表情有什么变化?

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老师神态的词语。

审视 严肃 和颜悦色

什么是审视?老师审视之后表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

(审视是仔细周密地查看,说明老师看得很认真。看后他发现“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别人却说“不像”。这种现象引起了他的深思,所以他的神情变得严肃了。经过“半晌”认真思考,老师和颜悦色地对学生进行了教育。)

(三)回顾全文,联系实际。

谈话引导: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作者一生受用,你读了这篇文章后受到哪些教育?让学生联系实际谈收获。

(四)总结全文。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父亲教诲 叮嘱

28画杨桃 审视

老师启发 严肃 我一生受用

和言悦色

相信

三年级语文《画杨桃》课堂简评

最近看了特级教师支玉恒今年3 月在广州所讲《画杨桃》的课堂实录。课堂上支老师不但充分展示了他举重若轻、挥洒自如、机智巧妙的教学风格,而且结合教材实际,设计了独树一帜、恰如其分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实现了自主学习、自悟自得,教学效果极佳。本人惊叹之余,不禁情激而命笔。

支老师的这一教学,以愚之见,大致可以分为四大步骤。四个步骤构思不同,方法各异,然而环环相扣,逐次加深,最后殊途同归,瓜熟蒂落。整个教学行云流水,自然流畅。

像他以往的教学一样,支老师上课伊始,首先引导学生用各种方式诵读课文三次,然后让学生自由表达质疑。支老师向来主张:孩子们读书后,都应该有一种“读完了就想说一说”的冲动。因此,他不向学生提出任何问题,而是请学生自主地、自由地站起来说一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心得,甚至感觉、感受和疑问。在老师的激励下,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这些发言,不但培养了学生自读自悟、表达质疑的能力和习惯,也使教师了解了学生初读之后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疑难所在,为教师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了学情参考。从学生的发言和质疑看,他们理解的重点放在了“角度不同、样子不同”和“是什么样、画什么样”之上,而疑难也同样产生在这两点之上。(此刻,更重要的理解重点——“认认真真”、“老老实实”、一生受用”等,学生还没有意识到。这自然也在预料之中。)根据这种情况,支老师的教学进入了下一个步骤。

支老师有备而来。他拿出了两只杨桃(广州这个南方都市提供了方便),放在学生们座位的中心,让学生各自去画自己所看到的杨桃。支老师说:“仔细观察,按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去画;不会画的,再读课文,边看、边读、边画;只画轮廊,不必细描。”学生兴致很高,大家都转身面对杨桃静静地画起来。请注意,支老师没有像课文所说那样“把杨桃摆在讲桌上”,而是有意放在教室中间(用一支话筒架竿高高插上,学生坐着能看到杨桃底部)。摆在这样的位置,学生从四面八方去看,就有了四面八方各种不同的角度,比课文所讲的情景增加了不少角度(当然也增加了难度),使学生既有课文作借鉴,又不能照课文所讲依样画瓢。在学生作画的过程中,支老师又请学生朗读“能够指导正确作画”的有关课文(倒数第2自然段)。这样边读、边看、边画的过程,非常明确地表明了作画的目的并不是练习绘画,而是通过“画”这一手段、这一过程,让学生亲身实践、亲自体验课文所讲的事实,并进一步理解这些事实所蕴含的'道理。人们要做到“是什么样,画什么样”,并不像说起来那么容易,必须像课文中父亲和老师说的那样“不要想当然”,“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也必须像文中的“我”那样“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些道理,经过读书思考与实践体验的结合,学生理解较深。这种“明理”的教学设计,表现了支老师一种深刻的哲学思考,与一般的教师板画和学生画画,有着本质的区别。

在学生作画过程中,支老师进行行间巡视,并收集了几幅具有典型性的学生作品。支老师让大家停下来,把学生的作品用投影仪放大到屏幕上,请同学们“以作品的作者读没读懂课文”为题,对作品进行评价。课堂上这个评价的过程进行得巧妙、有趣而精彩。一个男孩子站起来,开始发言。支老师立即请他停下,对全体同学说:“他这样发言评价,恐怕无论如何也说不出正确的意见!”老师这样武断的说法,引起学生的惊诧与怀疑。支老师又说,再读读课文,你们能从课文中找出正确评价别人作品的方法来。学生们又认真读书,经过一阵沉默和讨论,有学生站起来读课文了:“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读了这两句话,支老师对发言评价的男孩子说:“听完了这两句话,请你采取行动!”这个男孩子还是张口就说,支老师又让他停下来。这时其他学生议论纷纷,已经有些学生急不可待地举手。支老师不动声色,只是让男孩子再读一下刚才读过的两句话,并要他用课文语句对照自己的行动。

男孩子读完了,想了想,离开了自己的座位,走到作画者的位子上去观察杨桃,然后开始发言。等他说完,支老师又让其他同学用课文中的话评价这个男孩子的发言是否正确。有的学生又读出了:“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了”等句子,并发言说这个男孩子走到作者的位子上观察是对的,因为只有与作者在同一个角度观察,眼里的杨桃才是一样的。接着,更有趣的事情发生了。在评价第二幅作品时(这幅画画得很正确),评价者走到作者位上观察以后,硬是坚持说画得不对。为什么呢?原来,他是在作者的位子上站着观察的。这个位置正对着杨桃的一个端头,杨桃看起来是一个有五个尖而细的角的五角形。但画上画的却是只有一个上角是尖尖的,其他四个角都画成了半个椭圆形的样子。支老师让评错的学生自己寻找评错的原因。这次他找不到了,说:“我和作者是站同一位置,从同一角度观察的啊!”其他同学也不知怎样解释,一致认为作者画的不对。支老师看看时机已到,就请他坐在作者的位子上观察杨桃。这一坐下,他承认作者画得对了。他说:坐下来,眼睛的位置降低,杨桃下面的四个角的侧边部分也看到了,因而变成四个半边的椭圆。其实还是“角度不一样,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这时,支老师又请作画者来读课文,要他用课文中的语句来说明自己为什么能画得很正确。对于画得不正确的作品的评价,则重点让学生联系课文中父亲和老师的话,来认识画错的原因。

经过这一番评价,学生较深刻地领悟了课文中蕴含的道理。在整个评价活动中,支老师始终坚持联系课文语句去评说实践中的实际事物,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学会阅读,提高认识能力。

课上到这里,支老师话锋一转,对学生说:“刚才我们作画和评价时,大家发现没有,我们引用的课文语句,大多在哪些段落?”学生一下子指出课文1、2 和倒数第2、3 个自然段。支老师再一次请大家朗读这几个段落,并指出,读一篇文章,要抓住它的重点段落章节,在重点段落章节中再抓住它的重点语句,就能较深入而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和思想,这是一个普遍有用的阅读方法。与此同时,支老师还把上课初几个同学的质疑,回归给提问题的同学,学生已经能够回答当初自己提出的问题。支老师又让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并讨论“相似”和“一生受用”的含义。最后支老师引导学生“跳”出课文,从“画杨桃”这一特定事件中,把思考引向更广泛的领域:画杨桃要“是什么样,画什么样”,那么做其他事情呢?经过师生举例说明,最后归结出“实事求是”四个字。于是,一篇浅显的文章,在支老师的课堂上,讲出了一个辩证唯物主义的大道理。纵观整个教学过程,笔者认为支老师的这次教学,的确是独树一帜,的确是恰如其分地切合教材特点,具有很强的教学个性。

三年级语文《画杨桃》课堂实录

一、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二、体会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学态度。

三、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四、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叮嘱”说话。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一、课件出示,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课文《画杨桃》,读题。(出示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杨桃是什么样子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把自己感受深的段落读给大家听,谈理解。

3、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集体合作,理解内容。

1、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呢?大家从课文中找一找原因,可以小组合作。

2、交流。

(1)“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

位置不同,看到的不同,你能举个例子吗?

(2)“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为什么会这样?

(3)“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4)“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父亲开始教我画画。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样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子,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4、老师是这样做的吗?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找找。

课件出示: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老师为什么要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什么是“审视”?你能表演一下“审视”吗?

5、当老师问大家的`时候,同学们这样回答,是带着怎样的语气的?(嘲笑)我们读读。

发挥想像,当时我的心理会怎么样?想些什么?

6、(课件出示)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他对第一个坐下的同学说:“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这两个省略号,表示什么?怎么会断断续续的呢?他的心理会想些什么?(很惭愧)读一读这段对话。

7、同样一个问题,同学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用上因为……所以)

8、如果你是这位老师,这时你想对你的学生说什么?

9、我们来看一下,“我”的老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生读该自然段。)

什么是“和颜悦色”?用这样的语气读一读。

有没有人对你说过,或你对别人说过“不要……要……”,说一说。

举例子说说什么是角度不同,样子也就不一样?

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

10、老师的话,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几句?你是怎么理解的?你觉得对你有帮助吗?背一背你认为对自己有帮助的话。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2、读。老师学完这篇课文有一些体会和大家一起分享,出示:

3、编。学生自编学完课文后的一则格言,写在书本插图五角星旁。交流。

4、小结:当别人的想法、看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妄下结论,认真分析,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要实事求是。

三年级语文《画杨桃》教案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叮嘱、哈哈大笑、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相似、受用”等词语。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段。

3.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4.继续练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联系上下文,体会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讲的道理。

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体会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课件。

二课时。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例:(1)谁画杨桃?(2)怎样画杨桃?(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1.查字典理解词义。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指名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知道写的是“我”在图画课上将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引得同学们大笑。老师仔细观察后,肯定了我画的内容是对的,并讲明了道理。

2.让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句,提出质疑。

1.写词语。

2.熟读课文。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一句话把题目的意思说完整。

(1)“我”在图画课上画杨桃。

(2)“我”在图画课上画杨桃,把它画成了五角形。

(3)“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形,得到老师的肯定。

3.提问引入。

“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形,惹得同学们大笑,老师没有批评,反而肯定了“我”画的是对的,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仔细阅读课文,弄清其中的奥妙。

1.指名让三位同学分三部分朗读课文。

(1)第1自然段为第一部分。

(2)第2至倒数第2自然段为第二部分。

(3)最后一自然段为第三部分。

2.投影出示句子。

“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1)什么是教诲?什么叫受用?

(2)老师讲的是什么话?父亲讲的又是什么话?

(3)指名回答后,引导提问:为什么老师和父亲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呢?

3.指名读第1自然段。

(1)出示句子。

“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2)这是谁在什么时候对“我”说的话?

(这句话是父亲在“我”读小学四年级初学画画时,经常叮嘱“我”的话。)。

(3)经常“叮嘱”是什么意思?

(“叮嘱”是再三嘱咐的意思。经常叮嘱说明父亲不止一次地这样教导“我”。)。

(4)指名读句子。

(5)“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画走了样?”

(“想当然”是凭主观想象,认为事情应该是这样。“画走了样”是指画出来的图形和原来的实物不一样。”)。

(6)父亲为什么告诉“我”不要“想当然”?

(父亲告诉“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否则就会把东西“画走了样”,失去了原物的本来面目。)。

(7)让学生说说自己理解父亲这番话的意思。

(1)让学生依照课文内容回答。

(图画课上“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个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2)出示句子“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因为“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所以“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样子。)。

(4)作者为什么没有按照他平时看到的杨桃的样子画?

让学生联系上文父亲的叮嘱,回答这个问题。

(因为从小父亲就教育“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所以“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5)看了“我”的画,同学们有什么反映?老师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同学们哈哈大笑,老师先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让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观察,最后和颜悦色地讲明道理。

(6)老师是怎么说的?指读这段话。

(7)让学生想一想这段话共有几句?

(8)让五位同学分别读句子,说句意。

(9)让学生默读这段话用“‖”号给这段话分层。

(10)讨论:这段话可以分为几层?(分两层)。

第一层(1~2句):用具体事例说明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

第二层(3~4句):教育学生不要讥笑别人,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11)这两层之间是什么关系?(因果关系)。

(12)老师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不要随便讥笑或否定别人,要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问题,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5.老师在这样做,这样说的时候表情有什么变化?

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老师神态的词语。

审视严肃和颜悦色什么是审视?老师审视之后表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

(审视是仔细周密地查看,说明老师看得很认真。看后他发现“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别人却说“不像”。这种现象引起了他的深思,所以他的神情变得严肃了。经过“半晌”认真思考,老师和颜悦色地对学生进行了教育。)。

谈话引导: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作者一生受用,你读了这篇文章后受到哪些教育?让学生联系实际谈收获。

三年级画杨桃教案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本课生字词,做到会读、会写、会用。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学习活动中,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构建科学有效的知识技能体系,学会系统思考。

3、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观念、换位思考的思想观念以及尊重他们感受的思想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第二部分。

教学难点:理解教师所说的那段话。

三、教学方法:

整体阅读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

四、教具准备:

杨桃。

五、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二课时:理解课文。

第三课时:字词训练,给课文分段。

六、过程设计:

第一、二课时。

一、课前谈话:

出示智慧树,提出自我评价要求。

二、揭示课题:23、画杨桃。

三、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从流利程度展开评价。(头两个自然段全班合作检查,后几个自然段同桌合作检查)。

2、说说自己觉得在预习中遇到的困难,如:不容易读正确的生字词、不理解的词语,展示在黑板上,教师权衡,能马上解决的马上解决,不能马上解决的先留下来在理解课文时合作解决。

四、理解课文:

1、通过引导学生专心阅读课文(阅读方式可以多样化快读、默读、小声读、略读),解决对文中人物的理解。

2、抓住人物对话部分,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老师说的那段话。

(1)、出示重点句子,读一读。

(2)、问:你认为这段话中的那部分使你印象深刻?为什么?

(4)、出示填空题:

看的角度不同,()也就不一样。因此,当我们看见(),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我们应该()。看到是什么样的就()。

五、拓展练习,让学生自己上网查阅自己感兴趣的与课文有关的其他知识。

第三课时(略)。

板书设计:

23、画杨桃(看的角度不同,样子也就不一样)。

我教师几个同学。

(想起父亲的话)。

认真看、老实画看了看哈哈大笑。

审视()。

神情严肃。

和颜悦色。

相信自己的眼睛!换个角度看问题!

课后反思:

应该说今天这两节课还是给我带来了快乐,因为它使我有了很强的成就感,我终于敢上自己以前不敢上的以事述理的课文了。虽然还存在一些缺陷,但起码在设计和操作上比以前有进步。我觉得自己在这节课做得比较好的是:

1、能始终把学生放在学习活动主人的位置上;

2、能根据新课程标准创造性的处理教材;

3、评价用语比较到位,所以学生能顺着我的思路走。

需要改进的地方是:

3、教师对教材的深挖还是不够,对一些重点词汇自己都没有仔细琢磨,心中没有明确的定义,导致在引导时不明确。

只关注大处,不琢磨小节,始终是我性格的弱项,这也反映在我的课堂教学行为当中。以后我要从关注细节这方面完善我自己的思维和行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美丽的杨桃沟小学三年级作文

今天下午,我们三(1)班吃了杨桃,我自己观察了一下。

杨桃是椭圆的,有绿有黄相间的,切开来是个三角形。

蓝老师把我的杨桃切好,我就给同学们分,分好了,我就留给自己一块。我开始吃了。先吃它的“帽子”,尖尖的帽子非常甜,再吃两只“小手”,最后吃两只“小脚”。吃着吃着,我就说话了:“嗯,真好吃,甘甜可口,汁水又多,还有维生素a和c,能补充人体所需。

杨桃真好吃,我下次还要买。

三年级画杨桃教学反思

《画杨桃》这篇课文的教学,我以问题贯穿始终,有的放矢地将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抓重点句子理解课文,比如父亲的话“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还有老师的话“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教师将这两段话结合起来讲解,引导学生思考老师的话和父亲的话有什么相似之处。

除此之外,我还进行了以下两项课堂环节,学生学习的效果较好。

上课时,我就引导学生用各种方式诵读课文三遍,然后让学生自由表达质疑。孩子们读书后,都有一种“读完了就想说一说”的冲动。因此我先让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地、自由地在小组说一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心得,甚至是感受和疑问。学生确实能提出很多有代表性的问题。这些发言,为理解课堂中我提的问题做了铺垫,还培养了学生自读自悟、表达质疑的能力和习惯,也使我了解了学生初读课文之后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疑难所在,也为我及时调整课堂提供了学情参考。

1、课文的朗读训练,我让学生重点朗读以下句子:“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0它像什么?””“像五角星0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不……像。“那么,像什么呢?””“像……像……五角星。”问号、感叹号、省略号的朗读训练同时出现,孩子们对怎样读好这些语气有了一定的领悟。

2、通过深入研读课文,学生非常明确课文要向我们表达的并不是单纯的练习绘画这件事,而是通过“画”这一过程,让学生体验课文所讲的事实,进一步理解这些事情所蕴含的道理。通过思考理解课文,让学生形成学习语言的思维,对学生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三年级语文《画杨桃》教案

1、知识和能力:学习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学会本课生字词语,理解“教诲”、“审视”等词语。

2、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阅读,合作学习,体会出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3、情感和态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尊重他人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难点是从课文内容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学准备】杨桃、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出示杨桃。大家有吃过吗?它是什么闻到的,同学们想不想尝一尝?我们这节课不是让同学们来吃杨桃的,而是学习一个关于《画杨桃》的故事。

二、初读感知。

想不想看故事?那么现在我们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的时候,我们要读准字音,读通语句,遇到难读的字词还要读读几遍。

出示词语。

师:这是课文里的生字新词,谁来读一读?

同学们竖起你的小耳朵,认真听,他读对了,咱们就和他一块读一遍。

谁再来试一试?

生:同学们齐读词语。

师:教诲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同学们可以试着找一找它的近义词。

生:教训、教育、教导。

师:看来找近义词也是理解词语的好办法。

师:这两个四字词语你会读吗?(神情严肃、和颜悦色)谁来试一试?

生:同学跟读。

师:同学们毒的真棒,可是有一个字写的时候可不容易了,它的笔顺要特别的注意,就是“严肃”的“肃”,举起你们的手和老师一起写一写。在练习本上写一个,要注意写字的姿势和笔顺。

师:神情严肃和和颜悦色都是描写老师神情的词语,图画课上发生了什么事,让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了呢?请同学们默读2-12自然段。

生1:因为“我“明明画的很准确,但同学们却说不像。

生2:……。

师:那么,“我”是怎样画杨桃的?“我认为画的怎么样?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二自然段。

生:……。

生:嘲笑、取笑、讥笑……。

师:带着这样的想法谁来试着读一读这两句话。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生1:……。

生2:……。

生3:……。

师:同学们嘲笑我,老师是怎么做的?

生: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上审视了一下将桌上的杨桃。

师:同学们,审视,视是看的意思,那么审视是什么意思?

生:……。

师:不错审视是很认真的看,老师审视完和同学有一个简短的对话,我来当老师,你们来当同学咱们来读一读。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师:同学们回答的可真肯定。我画的杨桃为什么像五角星呢?

生:……。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杨桃,同学们来看一看,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椭圆、五角星……。

师:为什么同一个杨桃,同学们看到的形状不同呢?

生:因为看的角度不一样。

“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生:意识到自己错了,感到后悔、羞愧……。

师:同桌互读,注意要读出后悔、羞愧的感觉。

学生展示朗读。

大家仔细比较一下这两段对话有什么不同?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生:……。

师:对两次的标点不一样,表达的意思也不一样,这个省略号放进去,就表示说话吞吞吐吐了,看来我们中国的语言文字可真了不起。

师:老师看到同学们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老师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同学们请看第18自然段,找一找哪个词表现出来了。

生:和颜悦色。

生1:……。

生2:……。

生3:……。

师:看来老师的每句话都很重要,因为这是老师对我的谆谆教诲。

师:是什么样,就画什么样,这是一种什么态度?

生:实事求是……。

师:我们画杨桃要实事求是,其实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

带着自己的理解,我们再把老师的话读一读,最后就让我们从不同角度来欣赏一下杨桃。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画杨桃的故事。

三年级语文《画杨桃》教案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背诵课文最后两段。强化积累意识。

2、诵读老师和父亲的话,启发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观察生活,学会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品读老师的话,父亲的话,悟出其中含义。

实物杨桃,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的有关杨桃资料等。

课前课,由老师向学生问好谈起。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词语去夸奖老师、同学等。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认识这种水果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李老师从大卖场买来了两个杨桃,请仔细看一下(看后,摆放在讲桌上),杨桃是生长在我国南方的一种水果,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件与杨桃有关的事,请认认真真看老师写课题。

你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说一说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

师:你们知道的真不少,相信,今天再读课文,你肯定还会有新的收获。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读完把你印象深刻的地方画下来。

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谁来说一说。

默读你印象深刻的地方,一边读,一边想,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谁愿意把你印象深刻的地方读给大家听?

(这一环节有随机性,根据学生思路、感悟随机进行教学。但有一点,品读老师的话,应放在读懂中间对话的基础上进行。否则,对老师的话的领悟,就没有根基。老师此时要根据学生回答随机调整教案。)。

1、品读父亲的话。

a、指读名,能说说吗?从这一段中你读懂了什么?谁还想说说你读懂得内容。

引导学生说出父亲对我要求严格,严中充满关爱、认真,它反复叮嘱。

师随机板书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b.自由练读。父亲怎样说这段话的?看大屏幕自由练读。

c.指名读。认真听他那里读的好?

d.评完后赛读。

e.最后齐读,记住父亲的话。

我记住父亲的话了吗?你从哪里知道的?

看大屏幕,自己读读下面两句话,体会他们的意思一样吗?

1)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的画,自己觉得画的很准确.

2)我看,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指名说。一生读,其他生听再体会,再说区别。

师小结:少了“认认真镇,老老实实”表达的意思就大不一样,所以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

2、略读中间对话。

老师为什么要说这一段话?引导学生先读中间对话部分。

中间对话部分,你们想怎样读?用喜欢的方式去读中间部分。边读边品味,怎样读出滋味。

分角色朗读。从这一部分读懂了什么?

品读老师的话。

a.自读自悟。

b.小组交流。

c.班中交流,并欣赏不同角度的杨桃图片。

指名朗读(2-3名)注意听他哪儿读的好?

师范读,引导评价老师,在评价的基础上再指名朗读。

最后指生,脱离课本向学生讲好这段话。

师的话与父亲的话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

齐读最后一节。

老师、父亲的教诲让我一生受用,那么“我”到底懂得了什么?

课文学到这里,你们懂得了什么?

师:1)小结:学会从不同角度看事物,学会老老实实做人、做事,是一笔可贵的财富。课下背诵最后两段话。并抄写在读书笔记上,让这些教诲也让我们一生受用。

桃送给大家,爱画画的孩子可以画一画。

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首小诗《题西林壁》。

齐诵。

三年级语文画杨桃教案

(第二课时)。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领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有关的课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词,出示课件“我会认”学生开火车读。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找出爸爸的叮嘱我的话来读,并找出“叮嘱”的近义词。

3、课件出示爸爸的话,要学生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板书:是就)。

4、理解“想当然”

6、学习2~18自然段。

(1)快速浏览,找找哪几段具体写了画杨桃时发生的事。

(2)自由读第2个自然段找出我画杨桃时动作、神态的。句子,从中你体现出什么?{“我”记住父亲的话,对待画画一丝不苟}(齐读父亲的话)。

思考: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呢?(找出有关句子后用实物演示)。

小结:

“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不仅是因为我看的角度不同,还因为父亲平时对“我”严格的教育。

(3)我把画交上去时同学们为什么嘲笑我呢?

(4)讨论:老师的`两次发问与学生的两次回答为什么使用不同符号?

出示课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不像!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它像什么?像五五角星。

像五角星。

(观察前用叹号说明学生自以为是嘲笑我)(观察后用省略号,说明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再也神气不起了!)。

(7)分角色表情朗读。

(8)体会老师的“神态”动作。

多媒体出示第6个自然段理解“审视”一词。

a.为什么老师要对杨桃审视?

“审视”是仔细地看的意思,老师之所以要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桌上的杨桃,是因为他是一个严谨认真的老师,不会想当然地评价学生,他要根据事实进行评价。

b.为什么老师变得严肃起来?“半晌”的近义词是什么?(半天)。

因为老师发现我的画画得很准确而同学们又不知道,反而在笑。

因为老师是让大家亲身感受一下看的角度不同,结果是不一样,可谓是用心良苦啊!

d.后来,老师为什么变得和颜悦色呢?()。

因为老师已经知道同学们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哪里了。

e.多媒体出示老师的话,并让大家说说其中的意思。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

要...不要......。

是......就......。

7.学习第19个自然段。

多媒体出示父亲的话,比较他们的话的相同和不同点。(练习背诵)。

说说为什么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找“教诲”的近义词{教导}。

附板书;

父亲:是......就是。

角度不同样子不??

老师:要......不要......。

是......就是......。

语文三年级画杨桃教学设计

1 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叮嘱、哈哈大笑、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相似、受用”等词语。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造句。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段。

3 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4 继续练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思想教育: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1.联系上下文,体会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讲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体会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课件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查字典理解词义。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指名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知道本文写的是“我”在图画课上将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引得同学们大笑。老师仔细观察后,肯定了我画的内容是对的,并讲明了道理。

2.让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句,提出质疑。

1.写词语。

2.熟读课文。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一句话把题目的意思说完整。

例:

(1)“我”在图画课上画杨桃。

(2)“我”在图画课上画杨桃,把它画成了五角形。

(3)“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形,得到老师的肯定。

3.提问引入:

“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形,惹得同学们大笑,老师没有批评,反而肯定了“我”画的是对的,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仔细阅读课文,弄清其中的奥妙。

1.指名让三位同学分三部分朗读课文。

(1)第1自然段为第一部分。

(2)第2至倒数第2自然段为第二部分。

(3)最后一自然段为第三部分。

2.投影出示句子:

“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1)什么是教诲?什么叫受用?

(2)老师讲的是什么话?父亲讲的又是什么话?

(3)指名回答后,引导提问:为什么老师和父亲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呢?

3.指名读第1自然段。

(1)出示句子:

“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2)这是谁在什么时候对“我”说的话?

(这句话是父亲在“我”读小学四年级初学画画时,经常叮嘱“我”的话。)

(3)经常“叮嘱”是什么意思?

(“叮嘱”是再三嘱咐的意思。经常叮嘱说明父亲不止一次地这样教导“我”。)

(4)指名读句子。

(5)“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画走了样?”

(“想当然”是凭主观想象,认为事情应该是这样。“画走了样”是指画出来的图形和原来的实物不一样。”)

(6)父亲为什么告诉“我”不要“想当然”?

(父亲告诉“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否则就会把东西“画走了样”,失去了原物的本来面目。)

(7)让学生说说自己理解父亲这番话的意思。

(1)让学生依照课文内容回答。

(图画课上“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个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2)出示句子:

“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因为“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所以“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样子。)

(4)作者为什么没有按照他平时看到的杨桃的样子画?

让学生联系上文父亲的叮嘱,回答这个问题。

(因为从小父亲就教育“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所以“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5)看了“我”的画,同学们有什么反映?老师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同学们哈哈大笑,老师先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让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观察,最后和颜悦色地讲明道理。

(6)老师是怎么说的?指读这段话。

(7)让学生想一想这段话共有几句?

(8)让五位同学分别读句子,说句意。

(9)让学生默读这段话用“‖”号给这段话分层。

(10)讨论:这段话可以分为几层?(分两层)

第一层(1~2句):用具体事例说明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

第二层(3~4句):教育学生不要讥笑别人,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11)这两层之间是什么关系?(因果关系)

(12)老师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不要随便讥笑或否定别人,要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问题,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5.老师在这样做,这样说的时候表情有什么变化?

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老师神态的词语。

审视 严肃 和颜悦色

什么是审视?老师审视之后表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

(审视是仔细周密地查看,说明老师看得很认真。看后他发现“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别人却说“不像”。这种现象引起了他的深思,所以他的神情变得严肃了。经过“半晌”认真思考,老师和颜悦色地对学生进行了教育。)

谈话引导: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作者一生受用,你读了这篇文章后受到哪些教育?让学生联系实际谈收获。

父亲 教诲 叮嘱

画杨桃 审视

老师 启发 严肃 我一生受用

和言悦色

相信

画杨桃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本课生字词,做到会读、会写、会用。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学习活动中,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构建科学有效的知识技能体系,学会系统思考。

3、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观念、换位思考的思想观念以及尊重他们感受的思想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第二部分。

教学难点:理解教师所说的那段话。

三、教学方法:

整体阅读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

四、教具准备:

杨桃。

五、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二课时:理解课文。

第三课时:字词训练,给课文分段。

六、过程设计:

第一、二课时。

一、课前谈话:

出示“智慧树”,提出自我评价要求。

二、揭示课题:23、画杨桃。

三、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从流利程度展开评价。(头两个自然段全班合作检查,后几个自然段同桌合作检查)。

2、说说自己觉得在预习中遇到的困难,如:不容易读正确的生字词、不理解的词语,展示在黑板上,教师权衡,能马上解决的马上解决,不能马上解决的先留下来在理解课文时合作解决。

四、理解课文:

1、通过引导学生专心阅读课文(阅读方式可以多样化――快读、默读、小声读、略读),解决对文中人物的理解。

2、抓住人物对话部分,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老师说的那段话。

(1)、出示重点句子,读一读。

(2)、问:你认为这段话中的那部分使你印象深刻?为什么?

(4)、出示填空题:

看的角度不同,也就不一样。因此,当我们看见(),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我们应该()。看到是什么样的就()。

五、拓展练习,让学生自己上网查阅自己感兴趣的与课文有关的其他知识。

第三课时(略)。

教师。

几个同学。

(想起父亲的话)。

认真看、老实画。

看了看。

哈哈大笑。

审视。

神情严肃。

和颜悦色。

相信自己的眼睛!换个角度看问题!

三年级画杨桃教学反思

结合语文课题,我总想让课题理论指导教学实际。对于《画杨桃》一课,如果按照平常的教法,肯定很枯燥,没什么可以说的,因为文章内容看上去并不难懂。可是要真正读懂它也并不是件易事。怎样设计既能有新意,又能使学生乐于接受,容易学懂呢?上完这一课,我有几点感触:

1、亲身实践,思考体验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是现代社会的要求,也是各个学科的共同责任。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并不亚于一些自然科学的学科。因此,在教学时,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学习方式,把学生从被动压抑的状态下解放出来,让学生在主动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于是我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使阅读教学活动成为学生实践的过程。为了上好《画杨桃》,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特地从水果市场挑选了一只杨桃。并有意将杨桃放在教室的中间,让学生从各自的角度去画自己看到的杨桃。学生兴致很高,都转过身静静地画起来。展示中间与前排旁边同学的画,看看有什么不同。或者让同学从前排靠边的座位上实际观察一下,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并激发阅读与思考的兴趣。让学生亲身实践、亲身体验课文所讲的事实,并进一步理解这些事实所蕴涵的道理。人们要做到“是什么样,画什么样”,并不像说起来那么容易,必须像课文中父亲和老师说的那样“不要想当然”,“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也必须像文中的“我”那样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些道理,经过对比、读书、思考与实践体验的结合。学生理解较深,学习效果很好。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我在理清第二大段的小脉络时。以杨桃为主线,写“我”、老师和同学三看杨桃。不同的人物在看杨桃时候,体现出不同的思想感情。请同学们仔细研读第二大段,选择其中一个人物研究一下。我们可以怎样研究?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变化来研究。学生寻找研究同一人物的.学习伙伴,合作学习,共同研究。给学生以最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凋动其积极、饱满的情绪参与语言实践,在合作中培养实践的兴趣,从而掌握实践的方法,逐渐形成自觉开展语言实践的习惯,这对学生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3、联系生活,想像拓展。

让语文拓宽,走出课本,利用资源,让学生搜索在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这样的事情。并通过学习和联系生活实际都有哪些体会、感受,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请大家也拿起笔用概括性的语言写一写自己的这些体会、感受和明白的道理。把它写在大家准备好的小书签上。写后让学生读一读把书签送给老师或自己的好朋友,让他们与你共同分享。活跃了大家的思维。

如果在整体感知课文后,提炼出学生的两次对话,进行研读。在每一句对话前加上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又会是怎样的神态,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想象。再根据学生想象提示,进行朗读指导。在这里我再设计口语训练:“如果面前的杨桃会说话了,它们会对这几位同学说什么呢?”即:杨桃看着面前这几位红着脸的同学,语重心长地说:———— ,接着引出爸爸与老师说的话,体会他们话中所包含的意思。老师说的话是全文的重点,也是难点,再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讲清三点意思。这样设计不知可否,这样会大量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能力。笔者浅显的看法与同仁共同思索。

语文三年级画杨桃教学设计

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1.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2.观察实物帮助理解。

3.借助实物、插图想象描绘。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能力训练点:

2.通过理解教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培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4.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生字新词卡片,杨桃实物,重点句子小黑板。

1.(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板书:杨桃)

2.谁能来和我们介绍介绍杨桃吗?

师小结:杨桃基本上是椭圆形的,大多数有五条棱。在我国华南地区经常能见到这种果实。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

3.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出示思考题: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1.指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

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

提出不懂的问题。(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1.熟记生字新词,上作业本。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呢?

今天我们继续学校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1)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是……就……不要)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是“想当然”?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这两个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

(1)第二自然段分为几层?

(2)找一找哪几层是回答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

(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a、老师根据桌上的杨桃讲解现在看到的杨桃就像五角星一样。

b、出示图片,一椭圆形带棱的杨桃。

c、实物演示,让从不同角度看的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样子。

(让学生亲自实践看一看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d、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这是通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

让学生把两个原因结合起来讲。(再一次加深理解。)

3.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

默读第四至六自然段。

(1)出示讨论题:

a、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副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b、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指导朗读,注意语气的变化。

(3)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进一步明确学生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4.学习第七自然段,自由读这一自然段。

提问:

(1)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

(2)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3)举例子说说什么就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4)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

(5)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受别人的影响。)

在逐句分析这一自然段的基础上,再读并试着背诵。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提问:

(1)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2)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板书:一生受用)

(板书:要……不要……;是……就……)

(4)谁能用“要……不要”说一句话?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并试着背诵。

这节课,将完成课后作业中的说话练习,并进一步巩固生字词。

1.教师导入

《画杨桃》这一课,是作者上小学四年级的事情。在他作为成年人写这件事的时候,仍然记忆犹新,说明这件事让他难忘。我们现在读来也觉得很有意思,而且从中学到了一个道理。今天我们也来回忆一下自己生活中类似的事,讲给同学们听。

2.明确要求

小黑板出示:在你身边每天会发生很多事,你遇到过类似的事吗?讲给同学们听,要把事情经过说清楚,重点地方说具体,语句要连贯,还要把从中明白的道理说出来。

1.回忆自己想说的事,先和同桌说一说。比一比,谁说得好。

2.全班交流。师生评议,补充修改。

3.你在听了别人说的内容后,觉得自己哪些地方需要修改、补充?(学生说,师生评议。)

把刚才说的写下来,算作一次练笔。

画杨桃

父亲:是……就……

老师:角度不同 样子不一

(要……不要……是……就……)

我:一生受用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