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是为了指导教学工作而制定的一份详细计划,它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在学校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计划有序地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些教学计划范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计划的编写原则。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使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设计思路】。
统计是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四个领域之一,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统计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数学课程标准更加重视学生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
本节课注重体现以下几点:
1、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实践、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并对简单数据进行整理,以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有一些初步的认识。
2、注意学生情感的个性化、价值观的多元化得到充分的展示。
由于低年级儿童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化倾向,当讨论如果只买一种水果,该买哪种水果时,这就形成真实的两难问题.学生既要考虑到个体对水果的喜好,又想照顾大多数同学的喜好,真是左右为难.
3、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根据统计结果,六种水果该各买多少的讨论,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
师:想一想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就能知道?
引出课题。
二、引导探索,认识新知。
1、使学生感受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
2、绘制统计图。
(1)展示学生绘制的统计图,相互评价.
(2)看统计图表提问题。
三、应用知识。 完成书95页的第一题。
四、课堂总结。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统计?
五、课后延伸。
调查本班同学,把喜欢下面几项活动的人数统计出来。(游泳、跳绳、拍皮球、踢足球、跑步)。
六年级下册。
课题。
《统计与概率》备课教师杨红霞。
执教 。
杨红霞 。
备课。
日期
3、11。
学习目标1、综合运用统计知识,学会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够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及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简单的预测。2、引导学生回顾统计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在统计活动中我们一般经历“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做出决策”的过程。体现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重点:在分析统计图时,能准确提取统计信息。难点:在分析统计图时,避免信息产生误导,能综合运用统计知识认真分析数据。
5分。
(1)列出几个你想调查的问题,全班交流后,选择3个问题开展调查。
(2)你需要收集哪些数据?与同伴交流收集数据的方法。
(3)实际开展调查,把数据记录下来,并进行整理。
(4)分析上面的数据,,你能够得到到哪些信息?问题指向,预习先行 。
二、探究新知: 20分1、出示教材第83页第4题图,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怎样整理六(1)班家庭成员人数的调查结果?
2、可以画条形统计图,并提出一些问题。
(1)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月平均气温变化有什么好处?
(2)假如小芳买课外书用了20元钱,那么小芳的零花钱共有多少元?
(3)除了上面的扇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你还学了哪些统计图?举例说明集中统计图各自的特点。
呈现目标,任务导学。
三,当堂检测。
按照要求完成活动单问题检测部分。
15分1、结合实例,说说自己对平均数的理解,并收集生活中应用平均数的例子。
(1)整数与分数的乘法的两种意义之间的联系。
(2)把被除数的分数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每一份都是这个被除数的几分之一,也是所求的商。要结合具体情境与操作来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
(3)除数是分数的除法的意义,是从被除数中能够分出多少个除数的角度来理解的感受1立方米、1立方厘米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能形象地描述这些体积单位实际有多大。
北师大版数学下册第二单元p19-p21页。
1.通过“过河”的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3.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正确理解并运用小括号,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探索“小括号”的应用过程。
一、课前复习。
师:上新课之前,老师想考考你们。
课件出示复习题:
1.比一比,看谁的眼力好。(说出运算顺序)。
2.把二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
5×3=1581÷9=916+12=2825+15=409-9=028÷7=4。
(课前复习,为新知识的学习作铺垫。)。
二、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用谈话法为学生引出一个虚拟的竞争对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竞争意识)。
2.课件出示“过河”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1)理解图意,明确问题。
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图中告诉我们哪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学生回答)。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得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看图。
河岸上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他们想要过河,现在每只船限乘9人,需要几只船?
(通过创设男、女生过河的情境,使学生将计算生活化,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2)独立尝试,合作解决问题。
师: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帮助图中的.小朋友解决问题。
师:我们先估计一下,大概需要几条船?把你的方法告诉大家。
生1:我估计大概需要7条船。我把男生看成30人,女生看成30人,这样用总人数60人除以9,大约需要7条船。
生2:我估计大概需要6条船。方法和前面的同学差不多,只是人数多算了,所以我从7条里减掉1条船,大约需要6条船。
师:那么到底需要几条船?谁会列式解答?
生:29+25=54(人)。
54÷9=6(只)。
师:第一步先算什么?
生:先算全班总人数,再除以每条限乘9人。
师:说得好!
师:谁能用我们前面学的知识把分步式列成一个综合算式?
生:29+25÷9。
师:小组讨论:这样列式行不行?
生1:不行,因为这样就不是先算加法了。
生2:不行,因为这样就先算女生要几条船,男生没算。
……。
(评析问题的出现为后面小括号的出现做好铺垫。)。
师:好,你们说得都很有道理,那我们该怎么办?
要先算29+25,就必须给它加上一个符号表示出来。现在请同学们试着写一写。
小组合作交流,学生试写并展示:
29+25÷9(29+25)÷9。
师:大家仔细观察,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数据和运算符号一样。
师:观察的非常认真,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后一道算式加了小括号。
师:那咱们计算一下,结果怎么样?
学生计算展示得数后讨论:
为什么两道题的得数不同?多让学生说。
师:大家说的都很好,小括号改变了运算顺序,导致得数不同。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一种新符号——“()”小括号(板书)。每个数学符号都有它所表示的意义。
小括号的作用可大了,以后,大家看到算式中有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现在再来看这道题,应该怎样做才能符合题意呢?
(评析结合具体情境,教师将小括号介绍给学生。)。
师:同桌之间讨论并汇报结果。(引导学生感知小括号在计算中的作用。)。
生:(29+25)÷9。
=54÷9。
=6(只)。
答:需要租6只船。
生1:小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
生2:算式中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生3:小括号里的要先算,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师:老师把大家说的编成了一首儿歌,你们想听吗?
出示:小括号,本领大,
算式有你就变化。
改变顺序少不了,
先算括号要记牢。
学生齐读。
(儿歌的编制进一步让学生认识有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加深印象。)。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比一比,谁的眼睛亮。(说说不同之处及运算顺序)。
18-9×2(18-9)×2。
2.比一比,看谁算得对又快。(学生说说算法)。
3.我帮妈妈算一算。
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是什么?
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能从扇形统计图读出必要的信息。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1.本单元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有关统计图的认识,小学阶段主要是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原义务教材是作为选学内容,考虑到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标准》把它作为必学内容,本套教材将它安排在本单元。本单元是在前面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通过熟悉的事例使学生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学扇形统计图。
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注重与学生已学的条形统计图的联系。通过条形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特点及作用的对比,引导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这样既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又有利于让学生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2)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凸现统计的实用价值。
本单元注重从生活、生产中选取素材,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相关数学元素,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数据收集的渠道,也凸现了统计与生产、生活密切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实用价值。
教学建议。
1.注意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把握新知识的生成点。
本单元的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与所学的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的对比,自然形成新知识的生成点。
2.注重从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出发,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用途。
扇形统计图的优势是能够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数量与总量之间的关系。在学习中,应该使学生体会到,各种统计图有不同的特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数据的特征。
3.本单元内容可用2课时进行教学。
(三)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1.主题图。
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学生在校园里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的情境,为引出有关统计数据提供现实背景。
教学时出示主题图,说明这是六(1)班同学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境。让学生看图说说这些同学都喜欢哪些体育项目,然后教师出示相应的条形统计图,告诉学生:这是六(1)班同学最喜欢的各种运动项目情况。由此引入新课。
2.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编排意图。
教材根据主题图情境给出六(1)班同学最喜欢的体育项目情况的条形统计图,直观呈现出六(1)班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的人数,并说明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即可以清楚地看出最喜欢的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在此基础上提出:“如果要更清楚地了解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扇形统计图表示。”由此引出扇形统计图,并特别说明用整个圆表示全班学生的人数。使学生看到:在表示全班人数的圆中,用扇形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最喜欢的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比。从而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通过看图回答问题并提出问题,加深对扇形统计图特点的认识。
“做一做”用扇形统计图展示了100g牛奶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1)理解整数与分数乘法的意义,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2)理解除数是分数的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重点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认识百分数的意义是重点,探索并掌握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
(5)了解长方体的几何结构。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6)认识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
设计”范文,希望对你有参考作用。
教学内容:
变化的量。
教材简析:
“变化的量”是学习正比例与反比例的起始课。教材通过系列情境,结合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变量和变量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并尝试对这些关系进行大致的描述,从而拓宽学生理解正比例、反比例的背景。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结合具体的数学情境认识“变化的量”,并通过描述活动,了解其中一个变量是怎样随着另一个变量而变化的。
数学思考:通过举例与交流活动,找到生活中互相依存的变量,描述日常生活中一个变量是怎样随着另一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
问题解决:能从图表中获取信息,正确表述量的变化关系;或用数学关系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知道列表与画图都是表示变量关系的常用的方法,积累表征变量的数学活动经验;从大量生活情境中获取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出示一则新闻信息:xxxx年11月14日零时,国家发改委发布了最新的国内成品油最高零售限价,受国际油价持续大跌的影响,国内也出现了罕见的油价“八连跌”现象。
2、交流:你知道油价持续下跌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吗?
3、思考:从这些影响中你发现了什么?(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相互依存的变量)。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像这样相互依存的变化的量。(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发现生活中特定时期相互依存的变化的量。
出示妙想6岁前的体重变化的文字信息。
(1)提问:你有什么方式能将这些信息更加简洁明了的表示出来吗?
(2)观察:出示淘气和笑笑呈现信息的表格和图,口答哪些量在发生变化?再说说用表格和图呈现两个变量分别有什么优点。
(3)交流:妙想6岁前的体重是如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
(5)反馈:练一练。
第1。
题,说说圆柱的体积和高之间的变化关系。
2、了解生活中“周期性”重复出现的相互依存的变化的量。
(1)提问:出示情境图2,说一说,图中有哪两个变量?这两个量是怎样变化的?
(2)交流:学生独立看图,并口答教材中的三个问题。
(3)反馈:完成练一练第2题。
(4)讨论:与上一题比较,这里相互依存的变化量变化规律有什么异同点?
3、感知生活中用数学关系式表示的相互依存的变化的量。
出示练一练第3题: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的关系。
(2)引导比较:这里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与前面的又有什么不同呢?
(3)反馈练习:将练一练第1题体积与高之间的关系用数量关系式表示出来。
三、
综合应用。
2、你还能找出生活中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的例子吗?
四、全课小结。
小结本节课所学知识,铺垫下一课时。
板书设计:
变化的量变化形式。
年龄体重特定区域。
时间体温周期性。
nt数量关系。
。
教学目的:通过与青蛙有关的三个问题进行以学过口诀的综合练习,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学生能够找到对应的乘法和加法的算式。
教具: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连一连。
让学生先说说图意,然后再组织练习。可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强调加法算式。
二、比一比。
先让学生观察,准备充分后,再进行比赛,后男女互报答案。
三、算一算。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进行交流、总结。
布置作业:p191。
板书设计:
情景图每只青蛙吃9只害虫,3只青蛙共吃几只害虫?
3个9。
3×9=27(只)。
一、巩固练习。
1、第一题。
让学生比较熟练地用口诀进行计算。
2、第二题。
引导学生看懂图意,学生完成后,再组织交流。
3、第三题。
引导学生说一说题意,学生解答后,教师要组织学生交流。
1、第四题。
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布置作业:p192。
板书设计:
练习。
问题。
乘法算式。
课后小结: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94页例1和第95页的“做一做”。
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统计数据,使学生体验随机出现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1格代表2个单位),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学生身边有兴趣的事例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统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根据统计图表提出和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的每格代表2个单位。
教学准备:统计表,方格纸,课件。
年级:小学二年级。
学科:数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根据统计图表提出和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的每格代表2个单位。
教学思路:
这节课的重点是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根据统计图表提出和回答问题。在重点的突破上我设计选“最喜欢的小羊”的整个过程让学生参与。因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学的题材来自生活,来自学生熟悉的事情,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了从事数学活动机会,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从而达到了真正的理解和掌握。
本节课的难点是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的每格代表2个单位。在难点的突破上,我预设问题,学生用我所发的统计图统计时用1格表示1单位不够,怎么办?学生通过讨论想出办法。通过预设问题,学生不但回忆了旧知,更重要的是亲自感觉到统计的数据比较大时,还用1格表示1个单位就不方便了,从而理解和掌握了为什么要1格表示2个单位,同时,为以后学习1格表示更大的单位打下了伏笔。
教学的主要手段是设计与学生密切关注的问题进行统计(选取“最喜欢的小羊”,最喜欢的体育运动)。整个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学生熟悉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教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只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学资源的使用上,充分利用投影仪和自制的简单课件。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投票单,统计表,方格纸,投影仪。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师生互相认识。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看动画片吗?那你们都喜欢看哪些动画片呢?(学生自由发言)预设:如果有学生说到《喜羊羊和灰太狼》,老师顺势就说自己也比较喜欢这部动画片,便又提问:你们都喜欢他们当中的哪一个角色呢?(指名回答)一听到你们的回答呀,有那么三只羊就发生了争吵,为什么呢?(课件出示美羊羊、懒羊羊、沸羊羊的图片)因为他们都说自己是最受小朋友们喜欢的那只羊,于是他们又找到了村长来帮忙解决,你们说村长能解决这个问题吗?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于是村长就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帮他这个忙,在这三只羊中,请你们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小羊。
2、这三只当中,到底哪一只才是你们最喜欢的那只小羊呢?我们应想个什么办法呢?(学生出主意)。
揭示课题: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都是统计的方法。
板书:统计。
(二)确定方案,收集数据。
1、投票环节每人领到一张选票,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只羊。(注意,每人只能选一只羊)。
2、让小组长收集选票。
3、计票选票收集好了,现在你们知道它们各自的得票数吗?要知道每只羊的得票数还要把选票进行整理。
(三)整理数据,分析结果。
1、学生说一说自己准备怎样记录他们的票数?
2、教师进行唱票。
3、下面的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也可小组合作(抱票的过程中,要时刻提醒学生要仔细听,认真地听报出来的结果,不要计错,同时到学生中间去看看,学生采用的不同方法,以便接下来的分析反馈)。
4、记录好后,总结每只羊的得票数。
5、让学生把整理好的数据填到课前所发的统计表中。
6、学生填完后,投影展示一两位同学的统计情况。
预设:学生可能有画勾,画圈,写数字。
教师可以用板演的方式,适时介绍画“正”字的方法,让学生比较哪种计票方法最合适。最后让学生得出哪种方法最好。介绍正字方法的好处:为什么要选择“正”字呢,因为正字有5笔,我们五,十,十五,二十的算比较方便。“正”字的笔画不是横就是竖,所以用起来比较方便。
7、师:在生活中为了更清楚,更美观地表示统计的结果,我们还可以把它制成条形统计图。
8、学生拿出课前所发空白统计图,同时投影空白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1)这张统计图上有多少格?(10格)。
2)可是如果他们有的票数超过了10票怎么办呢?(学生分组讨论想出办法)。
9、讨论完后,学生分组汇报讨论结果。
10、师小结:当统计的数据较大时,我们可以用一格表示2个单位。
提问:如果统计的数据更大一些我们可以怎么办?
11、师生共同把空白统计图的数据填上。
1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把统计图作好。
13、展示学生所画的统计图,师生共同进行评判,(特别是单数票时怎样画,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14、说一说,从这张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指名回答)。
15、师小结:经过学生们收集票数、整理票数、统计票数,××羊得的票数最多,它当然也就成了最受小朋友喜欢的羊了。
(四)拓展延伸、解决问题。
1、让学生想办法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选择举手表决,班长点数,老师记录)。
2、学生翻开课本95页,根据整理得统计表完成“做一做”
3、展示学生所填的统计图。(师生共同订正)。
4、总结: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5、布置作业:97页第二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辩认方向,建立东、南、西、北的方位观念。知道地图上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并能在指出一个方向的情况下指出另外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生活观察,能辨认不同的方向,并应用四个方位词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方向感,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能说一说自己的前后左右是谁吗?(指定2—3个学生说一说)。
师:前后左右,我们都知道是表示方向的词。那你还知道有哪些词也是表示方向的吗?
生:东南西北。
师:大家真聪明!今天啊,我们就来学习“东南西北”。(板书:东南西北——揭题)。
二、探索新知。
师:那你是怎么判断“东”这个方向的呢?(在上学的路上看到什么,我们就能确定这是东边?)。
生:太阳。
师:那傍晚回家时,太阳又落到了那一方呢?生:西方。
师:你能用手指出东方和西方吗?(学生指)。
很好,通过刚才的指方向,你发现了什么?东和西是什么关系的两个方向啊?生:相反的(相对的)。
师:真棒!除了西和东,你还能指出其他的方向吗?(指明2—3个学生先指一指)我们一边听老师说方向一边一起来指一指好吗?请你用手指出南方(生指出南方)。再指出北方(生指出北方)。再指出东方(生指出东方)。最后指出西方(生指出西方)。
(指明3—4个同学来说一说)。
师:很好,大家都观察的很仔细,也记忆力很好!现在,老师要给大家一个任务,如果老师让大家把我们学校的平面图,画出来,你会怎么画?会怎么布局?请同学们翻开书本第58页,试着完成填一填。看看谁是最棒的小小设计师。
(生做,师巡视,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填法,进行实物投影)师:大家都很有想象力,都有自己不同的学校平面图的布局。可是,如果我们拿着这么多不统一的图去给不是我们学校的小朋友看,他们会不会还是不知道,我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啊?(是)所以,绘制地图时呢,智慧老人给我们出了一招!我们一起看看,他说了什么!
(出示幻灯片:地图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遍!(生齐读)很好,现在注意了啊,老师要给大家再介绍一个这样的符号(黑板演示)你能根据智慧老人的话,把这个符号补充完整吗?(生说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师补充完整。)。
师:真棒!那,现在你能按智慧老人说的方法,再调整一下刚才的学校平面图吗?你们一起说,老师在黑板上再重新演示一遍!先看清楚那边是北哦!
生:树、健身器材、校门口。。
师:很好,那你能说说,你的东南西北都坐了谁吗?
(指明2—3名学生说一说)。
师:同学们学得真快!
三、练习巩固。
生: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北!
师:好,那我们就开始看图完成练习吧,看看谁是看图的小行家!(学生做,师巡视指导)。
师:刚刚,我们看见学校的西面是不是有动物园啊?你们喜欢去动物园吗?我们今天就去看看动物园中的小动物都住在什么方向!(出示动物园图)。
师:小动物们说你们不是喜欢猜谜语吗,那就请大家猜一猜我们住在哪里吧?你能猜出来吗?请大家完成第二道练习。看看谁最快,完成的马上举手告诉老师!(学生写,师巡视。)。
师:大家真是太棒了,把小动物的问题都回答了。那老师还想考考大家,你能模仿上面小动物的提问,同桌互相问问吧。开始。
四、小结。
生:东与西,南和北!
师:那知道了几个方向后,我们就能知道其他的方向?(我们的“十”字都是给出几个方向的?)。
生:一个。
师:那地图是按什么原则来绘制的呢?生: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师:很好,智慧老人满意得笑了!我们一起来读一遍。(生齐读)课后反思。
《东南西北》这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中的起始课这节课的教学思路:
在上这节课前,我先带学生去操场观察了在操场上看,操场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景观,并让学生记录下来作为上课时的材料使用。通过让学生在书上布局学校的地图,来引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这样的地图绘制原则。然后再通过练习,来巩固这一原则。使学生学会辨认东南西北。
这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能在实景中辨认方向,熟悉东南西北,并认识地图上绘制原则“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这节课一共有四个环节:
一、谈话导入,复习前后左右,回顾相关方向的知识,揭示课题“东南西北”。
二、探索新知,通过实际指方向,到绘制没有统一原则的地图,再引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三、练习巩固,通过学校平面图和动物园平面图的练习,加深学生对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体会和掌握。
四、小结,以智慧老人的话回顾这节课的重点内容。
虽然今天上的课,已经是在建芳师傅指导下的二次备课了,但是还是有很多地方没有考虑到位。例如观察操场绘制地图一个环节,昨天的观察今天来用,就比较困难,要全凭学生的记忆去操作,良清校长的用照片的方式呈现很值得试一试。还有,就是在作业上反应了这堂课其实学生还是没有真的掌握。作业本山的绘制自己的座位图,学生除了个别很好的同学,都直接在表示北的方框里填了坐在自己前面的同学的名字。课件上的例题没有选好,特别是第二个例题,方向已经不是正方向,自己在备课的时候也觉得有问题,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去调整,听了吕老师的评课后很有醍醐灌顶的感觉。还有在上课的时候,有的设计过的表扬性的语言还是用不出来。数学上的用语也还是欠规范。学生的抽问面也还是过于狭窄。放得也不够,让学生说的还可以再多一点。
教学目的:
1.巩固复习学过的乘法口诀,比较熟练、准确地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
3.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背一背学过的2、3、5的乘法口诀.(先指名背诵,再同桌互相背一背.)。
2.运用一句乘法口诀说出两道乘法算式.
要求:一人说乘法口诀另一人说出这句口诀相对应的两个乘法算式.(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请同学汇报.)。
二、新课教学。
出示教材上18页的主体图,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
生:愿意.
教师把书放在实物投影上,指着左图说:这是小青蛙带来的第一个问题,谁能说说图意.
生:一个小男孩把捞到的一些小蝌蚪放回了水中,池塘里的青蛙妈妈正在迎接自己的孩子.
生:放回池塘里的小蝌蚪找不到自己的妈妈了,我们可以用连线的方法帮小蝌蚪找到妈妈.
师:那就请同学们用直尺在书上自己先连一连,然后四人一组交流,交流时重点说说每个算式的意义,用的哪句乘法口诀.
师趁学生交流时把写有“6、12、18”的青蛙贴到黑板上,集体交流时把写有乘法算式的蝌蚪发给同学,请这些同学帮蝌蚪找到妈妈,把蝌蚪贴到妈妈的身边,并说说每个算式的意义,用的哪句乘法口诀.
师:小青蛙给我们带来的第二个问题是两只青蛙妈妈在河边开展了有趣的过河比赛.请同学们看右图,谁能说说这次比赛的规则.
生:这是两座数学桥,小青蛙答对一道题就可以向前跳一步.
生:它俩谁先到对岸得到红旗,谁就赢.
师:小青蛙做数学题可慢了,我们帮帮它们吧.在比赛之前我们要先做好充分的准备.请同学们把这些数学题的得数写在书上.师这时把数字桥贴到黑板上,请8名女生、8名男生到黑板上比赛,其他同学做裁判.(做的又快又对的一组,师每人奖给一面红旗.)。
师:小青蛙给我们带来的第三题是什么?谁能给大家读读.(请同学们把这道题独立写在课堂练习本上,然后指名汇报)。
三、巩固练习.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书上19页第1题.
你能1分钟做对书上这9道题?师记时生做题.开火车形式汇报.
2、每层大楼约高3米,这座楼大约高多少米?5×3=15(米)。
先请学生说说图意、题意,然后请学生独立完成,最后集体交流.
3、这辆汽车多少钱?
5×3=15(元)15+10=25(元)。
先请学生说说图意、题意,然后请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最后集体交流.
4、开放题: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先请学生说说图意、题意,然后请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最后集体交流.
如:(1)饼干每包5元,买4包需要几元?5×4=20(元)。
(2)汽水每瓶2元,买3瓶需几元?
2×3=6(元)。
(3)点心每块3元,买7块需几元?
3×7=21(元)。
(4)果汁每瓶4元,买5瓶需几元?
4×5=20(元)。
四、课上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指名回答)。
小知识: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每日捕虫120只左右,年吃掉1万至1.5万只小虫,小蝌蚪长大后就变成青蛙.
板书设计:
(1)饼干每包5元,买4包需要几元?5×4=20(元)。
(2)汽水每瓶2元,买3瓶需几元?2×3=6(元)。
(3)点心每块3元,买7块需几元?3×7=21(元)。
(4)果汁每瓶4元,买5瓶需几元?4×5=20(元)。
教学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的学习中已认识大部分的真分数,为了引出和帮助学生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教材创设了“分饼”的情境活动,并分成两个层次展开教学。通过直观了解,动手操作让学生掌握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从而较全面地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总结“真分数”“假分数”的特点。。为了避免给学生造成分数可以分为3类的错觉,应在学生总结“真、假分数”的特点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讨论的形式加以强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假分数和带分数,了解假分数和带分数的关系,理解带分数与整数的联系。
能力目标:在探索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
德育目标:在探究活动中懂得知错就改,公平、公正、同学之间合作共进,使自已的生命之花有价值地绽放;教育养成知错就改的好品质。
心育目标:能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对学习有浓浓的兴趣,使之乐学、爱学。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分饼的情境中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假分数和带分数表示同一事物,感受假分数与带分数的关系。
教学用具。
电脑课件、圆形纸若干片、剪刀、
教学过程。
课前布置预习提纲:
1、自学数学书第37—38页内容。
2、记下你的收获和你的问题。
3、尝试解决课后习题。
4、创编习题。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3分钟)。
2、提出问题:3张大饼怎样能够平均分给唐僧师徒四人呢?每人得到大饼的多少张呢?
3、揭示课题:分饼。
(设计意图:在一上课开始,通过讲学生听熟悉的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故事来创设情境,既能吸引学生的探索知识的欲望,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探究与思考。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23分钟)。
活动操作一:3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10分钟)。
1、要求学生用准备好的圆纸片代表饼,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巡视并进行指导。
(设计意图:让学生与小组合作交流完成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从实践中感受到多种思维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去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
2、各小组汇报分法及分得的结果。(指名回答)。
第一种分法:把一张一张的饼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每张饼的,共分一张饼的。并请学生上台演示分的整个过程。
第二种分法:把3张饼叠起来,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3张饼的,也是张饼,请学生上台演示分的整个过程。
3、演示学生两种分法的图片:
4、请观察,这个分数有什么特点,分子比分母小,你还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像这样的分数叫作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随机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一动,想一想,说一说,在整个活动中感受数学,体现学习的自主性,要求学生上台演示不同的方法从中培养学生的情感与学生大胆发言回答问题的能力。)。
活动操作二、9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13分钟)。
1、提出问题:9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张饼?
2、小组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分法及分得的结果。老师巡视并进行指导。(指名回答)。
第一种分法:把9张饼叠起来,平均分成4份,每人得到9张饼的,就是张。
让学生按照这个特点试说几个假分数。
第二种分法:先把8张饼分平均分给4人,每人得2张饼,再把另1张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得张,每人共得2张加上张饼。
引导学生观察第二种分法的结果:2张加张,如何来表示?让学生进行讨论,像这样一个整数带着一个分数的数,叫什么分数呢?然后板书:带分数。然后出示写作:2,读作:二又四分之一。并让学生跟读。让学生列举几个带分数并读写。
4、提出跟2是否相等?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再进行小结:这两种分法得到两个分数,因为分法都是正确的,所以这两个分数是相等的。
像,,,,…这样的分数叫作真分数。特点:分子比分母小。
像、,,,…这样的分数叫作假分数。特点:分子和分母相等或分子比分母大。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像2,1,…这样的分数叫作带分数。带分数大于1。
(设计意图:由活动操作一做了铺垫,学生能够独立地操作第二个活动。所以这一环节着重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理解“假分数”、“带分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特点。)。
三、练一练。(11分钟)。
1、课堂练习: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4、谜语:根据所给词语猜分数,并说说这个分数属于哪一类。
七上八下 百发百中 九九归一 举一反三。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加深理解真分数与假分数的特点。这样的练习既注重了基础,也可以跃了课堂气氛,调动学会的回答积极性。同时也进行了知识的整合。)。
5、创编习题展。
(设计意图:给学生编空间,让学生根据预习所得,学习所思设计习题,通过此方法教会学生学习,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四、课堂总结。(3分钟)。
2、交流体会。
五、家庭作业。
任选其一:
1、请写一篇数学日记记录下今天的收获。
2、设计一份自留作业,对本节知识加以巩固。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kouhaodaquan/516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