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对所学知识的深入思考和应用,是对经历的回顾和总结。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些精心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共同学习和进步吧。
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学中重要的一支学科,它旨在研究经济与政治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每一章节中都蕴涵着深刻的思想和重要的理论,这些都会对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日常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学习政治经济学每章节中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伦理经济学。
伦理经济学是政治经济学中最基础的一个概念,它关注的是人的道德和价值观如何影响经济行为。通过学习伦理经济学,我认识到了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在进行经济活动时,应该注重道德伦理的限制与约束。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只有合法的、正义的和合乎伦理道德的经济活动才能够发挥最大的效力。
第三段: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人如何作出经济决策,以及这些决策如何影响市场的一门学科。这一章的学习让我明白了市场经济是一个相对平等的系统,在市场经济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创造财富和获得个人成功。此外,学习微观经济学让我了解到了市场的行为和规律。市场的发展需要合理的竞争和公正的制度,只有这样,市场才能实现合理的配置资源和实现最大的效益。
第四段: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关注的是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和发展。通过学习宏观经济学,我了解到了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国际贸易等重要经济问题。同时宏观经济学也着重强调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理论,这让我了解到经济成长的过程和道路,让我认识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宏观因素的影响。
第五段:国际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对于我们在现代社会上认识和成长中作用越来越大。学习国际经济学让我了解到了经济全球化的现状和进程,让我认识到国际市场的现状和变化。同时,学习国际经济学,让我认识到经济全球化对于国际政治、文化、环境等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需要学会看待和把握国际经济变化的趋势和规律,这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都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结语:
在学习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我深深认识到了经济与政治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些关系的变化都将会深刻地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通过学习政治经济学中的理论,我不仅获取了知识和经验,更重要的是这些知识和经验指导了我实际生活中的决策和思考方式。
国际政治经济学是一门高层次的学科,它不仅仅关注经济,同时也要考虑政治因素。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国际经济与政治的相互作用关系。这门学科远远不止于一些理论和模型的学习,它是一种思维和方法论的体系。在此,我将分享一些我个人的心得体会。
在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学习中,我们首先需要理解它的核心概念。这些概念包括国际政治、国际经济、国家利益、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等。这些概念相互关联,它们的变化和影响也是相互作用的。例如,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可以会影响到国际贸易,而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也可能会成为引起政治争端的导火索。只有理解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并知道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国际局势的演变。
国际政治经济学不仅仅是一门理论学科,它还涉及研究方法。在这门学科中,研究者多采用实证方法、比较方法和历史方法等。有时,我们需要借助数据调查、问卷调查以及实地调研等方式,去了解国际经济与政治的具体情况。只有掌握了相应的研究方法,我们才能更好地进行实证分析和政策制定。
各种理论模型是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在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学习国际贸易理论、外汇市场理论、国际投资理论等,掌握这些理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解释国际经济与政治的相互作用机制。理论模型帮助我们理性地分析问题和形成政策建议。它们是国际贸易、资本流动、利润分配等问题政策制定者所需要掌握的基础。
国际政治经济学是一个复杂而且变化多样的领域,它需要我们去思考各个层次、各个角度的问题。这些挑战包括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资本流动等等。面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对各种理论和政策进行思考和反思,并且及时地调整我们的政策和行动。
国际政治经济学在我个人的学习中给予了我很多的启示。首先,它让我认识到国际经济与政治的相互作用无处不在,而这些作用可以极大地影响国际秩序的变化以及各个国家的发展。其次,它让我认识到保护、开放两种截然不同的贸易政策,需要在巨大的利益分配中艰难地做出选择。此外,国际政治、经济的模型是理性的分析工具和政策思考的基本框架,但我们需要深思熟虑地应用这些模型。最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需要秉持一种开放、包容、挑战的思维方式,以迎接各种未来可能的经济与政治挑战。
政治经济学是探究人类社会经济制度性质与发展规律的学科,对我们理解和改造现实世界具有重要意义。在学习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认真阅读每章内容,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深刻理解其中的道理和逻辑。以下,笔者将结合个人的学习体会,在每章心得体会中分享自己的思考与感悟。
第二段:生产和劳动力价值的源泉。
生产和劳动力价值的源泉是政治经济学中最基础的理论。在了解这一理论时,我深刻认识到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而企业家和资本家在生产中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探究经济中的活动是如何被组织,以及如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一章节为政治经济学的学生打下了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三段:市场和价格。
市场与价格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在学习市场与价格这章时,我发现实际上市场和价格是受规律和力量控制的。在市场机制中,有价格的作用,而价格又在市场机制中不断调节。市场和价格的运作不仅仅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所决定,还与供求关系、金融市场等诸多因素有关。
第四段:资本主义和经济体系。
资本主义是当前世界上最为主流的经济体系,但它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矛盾。在学习资本主义和经济体系这一章时,我意识到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存在着不稳定性,而这也是产生资本主义所特有的经济危机的原因。在资本主义中,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呈现出许多不和谐的状况。了解这些问题,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体系,还能够促进我们思考如何改善经济体系的问题。
第五段:国际贸易和发展。
国际贸易和发展是经济学中常被关注的问题,也是世界经济的核心问题之一。在学习这章内容时,我深刻体会到不同经济体系之间的发展差距,以及发达经济体与不发达经济体之间的曲折关系。通过了解国际经济体系的一切,我们能够更好地为全球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结语:总结全文内容。
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学问,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了解经济规律,把握未来走向,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学习该学科也可以使我们更好地掌握发展的趋势,尤其是对于经济学专业的学生而言,深入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每章心得体会对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政治经济学是我所学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在这门课上,我学到了很多关于经济和政治之间相互作用的知识,对于我未来的职业发展和对社会现象的理解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学习政治经济学专业课程中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经济与政治的关系。
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研究经济和政治之间的关系。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明白了经济和政治之间的互动关系对国家和全球的发展至关重要。经济决策往往受到政治力量的影响,同时,经济发展也会对政治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帮助我理解了经济政策制定的复杂性以及政治背景对经济效果产生的影响。
第三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政治经济学专业课程的学习,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程中,我对历史发展和实际案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深入理解了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例如,在学习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时,我通过分析历史案例,了解了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不同国家的影响。这样的学习方式帮助我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提高了我的推理和分析能力。
第四段: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的提升。
政治经济学专业课程培养了我对复杂问题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我学会了独立分析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学习经济和政治理论,我能够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辨别信息的真假,并对其进行合理的评估。这种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生活中的决策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第五段:对未来的意义。
政治经济学专业课程给我提供了一个丰富的工具箱,让我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复杂的经济和政治问题。这门课程培养了我的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并让我意识到经济和政治的密切关系。这些知识和能力将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无论是在经济界还是政治领域,我都能够通过运用政治经济学的知识和技巧,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复杂的问题,为社会做出更好的贡献。
总结:
学习政治经济学专业课程是一次宝贵的经历,它使我对经济和政治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培养了我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这将对我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参与产生积极的影响。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仅加强理论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成为一个具有广泛视野和深度洞察力的政治经济学专业人士。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国家和社会经济运作的一门学问,它对于把握现代社会的运行规律和预测未来的趋势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是针对政治经济学的学习,来总结我的心得体会,通过学习,我认为政治经济学不仅是一门理论体系,更是对社会现象的深入探究,能够为我们的人生和工作带来极大的帮助和启示,下面我将就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经济发展的主体需要顺应市场发展的当下趋势。
在现代社会中,市场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因此,政治经济学在研究经济发展的问题中,必须要客观分析市场的趋势和预测未来的趋势。经济发展的主体是企业,只有通过跟上市场发展的脚步,才能打造出强大的企业品牌,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为整个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这就需要政治经济学家在研究当今市场的同时,还要不断地预测市场的变化,为企业提供市场规划和战略方案,令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开创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是与国家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国家和社会应该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点。政治经济学不仅具有宏观层面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对于政治经济学家而言,深入研究国家与社会的相关问题,探究政治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趋势,这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因此,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政治经济学家必须要具备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了解各个国家不同的政治体制和文化背景,对于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情境和背景做出全面的考虑。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是一个学科和经验的积淀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各种不同的因素。政治经济学家在研究各种经济体系和问题时,需要从政治体制、市场需求、投资和生产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这样方能看出其问题根源和日益复杂性。只有统合各方信息,分析数据,以及融入全球性的观点和理念,才能较为真实准确地把握社会现象和行业发展的变化趋势。
在这个不断发展变化的世界,政治经济学的学习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有积极的意义。作为一个关乎社会发展的学科,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价值在于可以为我们打开思路,让我们窥见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同时,对于政治经济学家而言,通过各种深入研究,可以发现社会发展和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找到人为因素、社会制约因素和时间和空间因素的相互作用,以更深层次、更广角度的思考问题。
五、结语。
在总结政治经济学的学习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明确,经济发展离不开政治的引导,而政治的成熟又需要在经济发展成果的基础上,吸收外国和自身的文化政治因素,逐渐建立起自己的体系。因此,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需要追踪最新的趋势,为发展提供合理的方向和有力的支撑。相信我们这一代人在不断地学习探索中,将会开拓出政治经济学的新天地,创造出更卓越的成果。
政治经济学是一个复杂的学科,它涉及到“政治”和“经济”两个领域。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不仅是市场和经济体系,还包括政策、制度、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学习政治经济学不仅可以拓宽我们的思路和视野,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在学习政治经济学时的心得体会。
政治经济学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经济方面,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了解市场机制和经济周期;在政治方面,政治经济学则有助于我们推动政策变革和制度创新,从而实现共同繁荣和社会进步。此外,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全球化和国际经济秩序的变化,进而在全球化进程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要素包括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等多个方面。其中政治和经济的关系是最为核心的一部分。政治决策对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健康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政治与经济需要通过协调和互动来实现共同繁荣。同时,制度和文化也是政治经济学不可或缺的部分。好的制度和文化环境可以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在实际应用中,政治经济学具有非常广泛的用途。首先,政治经济学在宏观层面可以为政策制定和经济计划提供决策支持和战略指导。其次,政治经济学在微观层面可以为企业策略制定和管理决策提供参考和建议。此外,政治经济学还可以被运用到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第五段:结论。
总之,政治经济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学习政治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社会现实和经济发展的规律,更好地处理政治与经济的关系,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将继续加强对政治经济学的学习和掌握,为实现共同繁荣和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国际政治经济学是一门涉及国际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等多个领域的学科,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对外交往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性和影响力。我们不仅需要研究和了解本国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还要深入了解其他国家和整个世界的经济形势,以便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国际变化。
第二段:政治与经济相互作用。
国际政治经济学不仅要研究经济问题,还需要考虑国际政治问题对经济的影响和反过来。政治决策对于国际经济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如全球化的进程就是政治和经济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贸易自由化的推进和国际投资趋向自由化都是政策决策造成的,而它们的出发点是政治价值观的导向。因此,我们在学习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时候,不能仅仅关注经济问题,还需要了解国际政治背景对经济的影响。
国际政治经济学还要关注整个国际经济结构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上的世界经济中,曾经出现许多的变革。如资本家的崛起,新兴经济体的增强,地缘政治的影响等等,这些天翻地覆的变化都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和本国的经济发展。我们需要对这些扭曲现象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找到经济建设的方向。
市场环境也是影响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全球化背景下,各种市场崛起,为国际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如美国的华尔街、日本的东京证券交易所、英国的伦敦证券交易所等等,都是世界级的证券市场,直接影响着国际经济的走势。因此,了解市场环境对于研究和分析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五段:政策与实践相结合。
国际政治经济学中,政策和实践的相互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将其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能够更好地指导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对外交往。我们可能要涉及到贸易、投资、汇率、制造业等多方面内容,在处理各种政策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时候,政策和实践的相结合必不可少。
总结:
国际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综合学科,涵盖领域广泛,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性和影响力。在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我们要特别注意政治与经济相互作用,这是制定政策和实践解决问题的重要关键。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国际经济结构的变化,及市场环境对国际政治经济的影响,以更好地指引我们走向成功。最后,合理运用政策和实践,来应对各种挑战和机遇,提高我们国家的国际地位,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发展。
前言:
政治经济学心得体会,是每一个经济学人研究这一门学科,不断思考和探索的过程中所得出的结论和体悟。经济学理论从最初的古典经济学到现代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历经沧桑,广泛传播,对人类的经济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甚至改变了历史进程,改变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在我学习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我也积累了不少的心得体会,这些体会都是我在实践和思考中得出的结论,它们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政治经济学的要义和本质。以下就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段: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性。
当前,全球经济已经实现了高度的全球化,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而政治经济学作为研究经济制度、结构和政治机制相互作用的学科,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全球经济发展的本质和规律。政治经济学探讨经济制度和政治机制之间的密切联系,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下的阶级矛盾、经济周期和危机等根本性问题。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政治经济学在全球化时代的重要性,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充分利用它所能提供的理论和方法,思考全球经济的未来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以便更好地指导和调整国家经济政策。
第二段:生产力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生产力不仅包括物质生产力,还包括科学技术和管理制度等软实力。只有充分调动和利用生产力,才能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全面发展。因此,政治经济学人必须要关注和把握生产力的发展趋势,深入分析各种生产力的特征和作用,探讨科学创新和技术进步在经济中的应用和影响。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经济的本质规律和趋势,同时也可以为政治经济学在经济生活中的运用提供更完善的理论和方法支持。
第三段:经济和政治的相互作用。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不仅是经济和生产力,还包括制度、政治和国家机器等。这些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可忽视。政治和经济的互动关系,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政治体制、领导人的能力、公共管理的效率等多方面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因此,政治经济学人需要通过对此类因素的研究,理解和把握政治和经济的相互作用,深入分析经济与政治之关系,以此来指导政策制定,提高国家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的稳定性。
第四段:分析资本与劳动的矛盾和协调关系。
资本与劳动是生产关系中的两大主体,它们之间的矛盾和协调关系在政治经济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政治经济学人需要深入研究资本和劳动之间的矛盾和协调关系,以充分了解资本主义的本质,探索劳动与资本关系的深度演化,了解现代社会的真实情况。只有把握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平衡社会的发展,保持社会的稳定性,实现社会,而不是只满足个人的私利,去推动社会的进步。
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众多学科的要素和内容,难度较高。为了更好地把握政治经济学的本质,我们需要不断增强自身专业素养,不断深化对政治经济学的理解和认识。我们需要广泛阅读经典著作和最新研究成果,参与学术讨论和学科交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并通过自我思考、反思和实践不断探索和创新,为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结语:
政治经济学是一个深奥而又重要的学科,只有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不断探索和思考,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政治经济学的本质和精髓。相信通过科学研究和实践探索,我们一定能够更好地指导实践,推动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第一个使用“政治经济学”这个词语的人是法国的安托万·德·蒙克莱田,他于16出版了《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亚当·斯密认为是研究“国民财富的产生和分配”的科学,目前国际普遍用宏观经济学这个词来代替。
二.释义。
政治经济学以历史的生产关系或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即是对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生产和再生产中人和人的关系作为自己研究对象的学科。
政治经济学是历史学科的一个分支。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分成了两派。一派是科学实事求是的实践家,他们聚集在经济学自由主义的最深刻的因而也是最成功的代表巴师夏的旗帜下。另一派是以经济学教授科学研究的人,他们追随约·斯·穆勒,辩证综合理论,维护社会稳定。德国人在经济学科学时期,也同在它的古典时期一样,始终是严谨的科学研究者。
广义看,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购买及出售、以及法律、社会习俗惯例,以及政府之间的关系的一门独立学科。起源于道德哲学,主要受到18世纪发展起来的政治、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影响。政治经济学作为经济学范式是与一般经济学、人类经济学相对而言的特殊经济学。
恩格斯说明:“政治经济学,从最广的意义上说,是研究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交换的规律的科学。生产和交换是两种不同的职能。没有交换,生产也能进行;没有生产,交换——正因为它一开始就是产品的交换——便不能发生。这两种社会职能的每一种都处于多半是特殊的外界作用的影响之下,所以都有多半是各自的特殊的规律。但是另一方面,这两种职能在每一瞬间都互相制约,并且互相影响,以致它们可以叫作经济曲线的横坐标和纵坐标。”
马克思强调:“政治经济学不是工艺学。”“生产也不只是特殊的生产,而始终是一定的社会体即社会的主体在或广或窄的由各生产部门组成的总体中活动着。科学的叙述对现实运动的关系,也还不是这里所要说的。生产一般。特殊生产部门。生产的总体。”
三.历史。
产生。
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学科的总名称。政治经济学这个称呼表明了经济学科产生的特殊轨迹。政治经济学中的“政治”(politics)一词,源于希腊文的politikos,含有“社会的”、“国家的”、“城市的”等多种意思。
政治经济学中的“经济”(economics)一词,最早使用这个词的是古希腊的色诺芬(约公元前430-前354)。在他的著作《经济论》中把家庭对生产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称为“oikovouia”,意指家庭经济管理。
“政治经济学”的提法出现于17世纪初,源于希腊文中的”poniz“(原意为城邦、国家以及经济)与“经济学”组成的复合词。而法国重商主义者a.蒙克莱田在1615年出版的《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首先使用该词,目的是说他所论述的经济问题已经超出了自然经济的范畴。1775年,卢梭为法国《百科全书》撰写了“政治经济学”条目,把政治经济学和家庭经济区分开来。
马克思强调:“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工场手工业时期才产生的,它只是从工场手工业分工的观点来考察社会分工,把社会分工看成是用同量劳动生产更多商品,从而使商品便宜和加速资本积累的手段。”
所以,政治经济学作为独立的学科门类,作为“一门科学”逐渐形成,作为解决实践问题的社会科学,并发展成为专门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运动规律的历史理论学科。
发展——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
17世纪中叶以后,首先在英国,然后在法国,工场手工业逐渐发展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这必然要求从理论上说明生产、分配的规律。这就产生了以a.斯密和d.李嘉图为主要代表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兴起和发展,使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点开始转向生产领域和包括流通领域在内的社会再生产过程。
经济学以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代表作,主要强调自由竞争,市场有自动调节的功能,政府不应干扰资本的运营,政府的作用只是维护自由竞争的秩序。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生产逐渐由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劳资矛盾逐渐凸显。1825年经济危机的爆发,使现存经济秩序的内在矛盾日益显露出来。面临这种形势,资产者们更加需要的是对现存经济秩序的辩护。适应这种需要,产生了以萨伊等为代表的政治经济学。
19世纪上半叶,在生产方式形成时期,产生了以西斯蒙第为代表的经济学,它抨击了资本主义制度,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矛盾,但是它们不了解产生的原因,只是站在维护小私有制的立场来反对私有制。在其经济学产生的同时,也产生了英法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40年代初,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了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有科学的地方,总的来说它研究了社会“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
德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运用唯物史观将经济学发展和演变的历史划分为古典经济学和经济学两个历史时期。在新的科学的基础上,经济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经济学家在研究对象上强调资源配置、在研究方法上强化数理工具的应用。应用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对经济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加以分析会发现现代的经济学是真正实事求是的科学的经济学。
起先想着要了解这场经融危机的根源,于是觉得应该重新复习政治经济学,选来选去,我们自己国人专家写的我依然是看不懂,于是选中了这本法国人萨伊18--年写的《政治经济学概论》,从12月初到2月初,足足两个月时间。
全书以很多鲜活的例子来说明财富的产生、分配、消费,整本书以价值生产为中心点,贯穿各个章节。这也是我们专家与外国专家的不同之处,要是国内专家写的,就肯定非常之枯燥!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这个版本翻译得不是很好,对句子的把握几乎都是以英文的原意没有考虑中国人的阅读习惯来翻译,所以读起来部份语句的理解需要举一反三。到现在为止,我也认为还有必要再读一次。
萨依认为,资本、土地、劳动是生产价值的三大必须要素,任何价值的生产,必须是通过根源在人为借助资本及自然资源(土地)来完成;所有非生产性的消费都产生不了价值,我们称之为浪费,作为个人来讲,没有生产价值的消费都是浪费,浪费不仅仅对个人有害,对整个国家财富也是有害的,虽然就像在一棵大树上摘下一枝树枝。
国家的财富是由人民生产的,只有人民勤劳节俭,才能有更多的资本用来创造价值,而所有的奢侈性消费,都是无法生产出实用价值的,所以有些负责任的政府在这方面征收重税。
税收是取走人民所生产出的价值,当然这些价值是以货币的形式体现出来,这价值养活了收税的和其他公务员以及军队、司法部门等,所以以前当有人骂政府公务员说你对不起人民,而公务员则说以自己的劳动来换薪水,不是拿人民的钱,那就是大大的笑话,这个例子来自我们咸丰县政府的某公务员。当然,如果公务员为人民创造出价值,用他们的价值换取人民生产的价值,这个是适当的,也是可行的,也是必须的!
税收是回不到社会的,军队保卫国家人民、公务员为人民生产价值而服务、司法部门为保证社会公正性,这些都可以以人民生产的部份价值作为回报。如果一个政府严以律己、节约,将税收用于人民的生产性资本,这个国家必定会走向富强,但人性的弱点又在里面显示出来,贪婪、虚伪的人如果主导了政府的走向,这个国家看似有财富但却没有藏富于民,这样的国家不是真正的富强,那么,这就是我们中国。
他还说到,赌博、彩票都是不利财富生产的,(政治经济学的读书笔记政治经济学的读书笔记政治经济学的不能真正创造价值,那些人只是因为贪婪,想发财所以才去买彩票赌博,而真正掌握大部份财富的阶层,是不会碰这些东西的,因为他们已经不在乎这些,所以赌博的人、买彩票的都集中在社会的近乎最低层也是人群最多的阶层。所以这也是导致穷的阶层就会越穷、富的就会越富,因为富的阶层有资本去创造更多的价值。
作者在文中多次赞同英国人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道德情操论》及柏拉图的《理想国》里的内容,所以上周我特意买了这几本书,希望今年内能将这些书读完。
1、我们需要的各种好东西,大部分是由契约、由交换、由购买得到的。同样,原来被分工引起的,亦是这种互相交换的倾向。人们天资禀赋的差异,实际并不如我们所想象的那么大。
2、分工之起,由于交换力、分工的范围,亦往往受限制于交换的范围,换言之,常为市场范围所局限。市场过小难与人以终生专务一业的刺激。因为在这种状态下,他不能用自己消费不了的自己劳动的剩余生产物,随意换得自己需要别人劳动的剩余生产物。
3、分工的局面,一经完全确立,一己劳动的生产物只能满足自身欲望的极小部分。他有大部分的欲望须用自己消费不了的剩余劳动生产物,交换自己所需要的别人劳动所生产的剩余物品来满足。于是,一切人都要依赖交换而生活,或者说,在相当限度内,一切人都成了商人,同时,社会本身亦就成了所谓商业社会。
4、真实价格与名义价格的区别,在订定永续地租或订结长期租地合约时还有人用到;但在日常生活比较普通的买卖关系上,却很少有人用到。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一切物品的真实价格与名义价格,是正相关比例的。
5、也许有人说,资本的利润,不外是特种劳动得的报酬。换言之,不外是监督指挥的报酬,不外是工资的别名。但工资和利润截然不同,它们受着两个完全不同的原则支配。而且这种所谓劳动的报酬,毫无关于其劳动数量难度与技巧,那完全受支配于所投下的资本价值,利润的多少与资本的大小,恰成比例。
6、商品的市场价格实际上受支配于这商品的供求比例。市场上有多少存货呢?愿支付商品自然价格者,换言之,愿支付商品上市所必须支给的地租、劳动、利润之全价值者,又需要多少这种货物呢?愿支付商品自然价格的人,可称为有效需要者;他们的需要,可以称为有效需要。
7、劳动生产物构成劳动的自然报仇或自然工资。但在普通的争议情形下,要预知当事双方,谁占有利地位,谁能使对方屈服于自己提出的条件,绝非难事。
8、大多数的人,对于自己的才能,往往过于自负。这是历来哲学家。道德家所指称的人类通病。但世人对于自己的幸运,往往发生不合理的妄想,却不大为识者所注意。实际上,对于幸运发生妄想的人,比较对于才能过于自负的人,恐怕还更多数。身体精神还相当健旺的人,对自己的幸运总不免抱有几分自信。他们把利得的机会,评价过高;同时又把损失的机会,评价过低。至少,一个人在身体精神相当健旺的状态下,绝不会把损失的机会,过于重视。
1.读书笔记是什么及读书笔记的种类。
2.读书笔记大全:小学生读书笔记例文。
3.《复活》读书笔记。
4.读书笔记的格式类型。
5.读书笔记50字。
6.《红岩》读书笔记。
7.把时间当朋友读书笔记。
8.小时代读书笔记。
10.《红字》读书笔记精选。
我就我们这本书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吧,我们这本书是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为模板,是引领我们进入经济学的学习的启蒙课本。
这位伟大的学者到底是怎样一个人?拥有如此智慧,我们来看看马克思的生平吧!马克思1820--年5月5日生于德国莱茵河特里尔城一个犹太家庭,小时候家庭还比较富裕。马克思并不是开始就研究政治经济学的,这一段还有个比较波折的小故事。大学时代的马克思加入青年黑格尔学派、之后又学习哲学历史,并在莱茵报当任主编,就在当任主编这段时期(1842——1843年),发生了一件可以说是震惊全国的事,那就是“林木盗窃案”,林木盗窃案到底是怎么回事?观其字面含义,貌似偷林木,但是事实是普鲁士莱茵省议会把捡枯树枝的行为纳入盗窃犯罪,指控那些只靠艰苦只维持艰苦生活的贫苦的劳动人民,马克思是热血青年,他主动为贫苦人民争取利益,在法的制定中,许多人都沉醉于法的表面完备。认为只要有法可依,就算完成了法的制定的使命。如果立法上的法制要求仅是"有法可依",那么这样的法制要求也未免太简单了。事实上,"有法可依"了,也并不是真正的立法上的法制完备。因为立的是什么法,其法的价值追求是什么?还非常重要。制定出来的法是正价值、零价值或负价值的问题,比有无法的问题更加重要。具有负价值即坏的法的制定出来了,比没有法更加可怕。因为没有法还有希望,而制定出来的是负价值的法,留下来的就只有失望和绝望。何以制定有价值的法,避免所立之法在立法时就为无价值或负价值?倘若制定出来的法为零价值,立法就是毫无意义的徒劳;倘若制定出来的法为负价值,立法就只是有害无益的恶行。
在法的执行中,许多人都沉醉于法的表面实施。认为只要是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就要坚决的执行,只管合法性问题,不管合理性问题。所谓的"合法不合理",就是指它违背民众普遍认同的"常识、常理",违背普通民众用以规范自己日常生活的基本行为规则。这样的法,必然是不可能得到普通民众认同的法,必然只能是体现少数人意志的法,只能是少数立法者的法。主张对这种法也要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主张少数立法者可以用法律的手段强迫大多数人接受他们的意志,这难道不是人治、不是专治吗?这肯定是人治,也肯定是专治,至少就立法的层次来讲,只能得出这种结论。立法者的权就是法,立法者即使再错,普通民众也必须服从。
亚里士多德说,法治是良法之治。孟德斯鸠说:有两种坏现象,一种是人民不遵守法律;另一种是法律本身使人民变坏。后一种祸害是无可救药的,因为药物本身就包含这种祸害。在1843年,马克思在他著名的"林木盗窃案的辩论"中,也引用了孟德斯鸠的这句话痛斥当时普鲁士莱茵省议会把捡枯树枝的行为纳入盗窃犯罪,与砍伐林木同样处罚是一种残酷的立法行为。恶法是否法的争论在我国当前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之后马克思便开始了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以保护人民利益作为自己的使命。
最早使用“经济”这个词的是思想家色诺芬(bc430——354),并著有《经济论》。说起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得不佩服他善于结合前者的经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参考了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源泉,他的代表有威廉·佩蒂(1623——1687)以及大家耳熟能详的亚当·斯密(1723——1790)、大卫·李嘉图,亚当的《国富论》是经济学典型杰出的代表著,现在西方很多国家把它奉为经典,并按照上面所说进行实践。
《政治学原理》是山西财经大学mpa核心课程,作为主讲教师参加本次精品课程培训学习,很有必要,也很有收获。周先生深入浅出的讲述,认真负责的教学,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周先生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对我今后改进教学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启发意义。试以“马克思主义政治文明观”为例,谈谈改进教学的学习体会。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原理,我们认为政治文明是人类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为建立公共秩序、推动社会进步而形成的,用于调节公共权力和私人利益关系的价值规范、组织体系和制度安排的有机总和。它通常由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三个部分组成,其中,政治制度文明是核心。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文明的基本理论,正是在这样的政治文明观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结合当代中国政治文明的发展实际,可将之具体归纳为以下若干观点:
第一、人类生活是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文明”体现的是与一定的社会生产发展相适应的社会政治价值规范和制度安排,人类文明的发展,必然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辩证统一的运动过程。
第二、政治文明产生于人的现实活动,必须以现实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为基础。将人的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视为政治文明的现实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政治现象和政治生活本质规定性的深刻揭示。
第三、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国家政权建设,国家政权建设的关键是制度建设。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政权不仅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而且也是政治建设的首要问题。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定包括国体建设和政体建设两方面的任务。
第四、政治文明的发展过程是从古代政治文明向现代政治文明进化的过程。人类的成长过程是人逐渐摆脱外在束缚、最大限度获得自由的过程,这个过程被马克思称为“人类解放的过程”。
第五、民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现代政治文明产生于人的政治解放,而人的政治解放的本质内容就是:一方面,人在社会领域获得自我支配的权力,成为自由的劳动者;另一方面,人在政治领域获得平等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利,成为公民和法人。
第六、“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新型的现代政治文明。与同属于现代政治文明的资本主义政治文明形态相比,“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又是一种新型的现代政治文明。
第七、政治文明建设必须坚持时代性与民族性的有机统一。政治文明的“时代性”特征,要求政治文明必须随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发展,做到与时俱进、与其他文明形式协同发展。
(本学期的政治经济学课程即将结束,犹记开课之初杨老师在讲导言部分时推荐了许多专业书籍和经典文章。受自身浅薄学力所限和对专业大部头天然恐惧感的影响,我在图书馆借到了其中几本只是翻了翻绪论导言就无心继续读下去,最终也没能读完这些书籍中的任何一本。也许是只鳞片爪让人更易接受,反倒是杨老师推荐的几位名家的博客还勾起了我的兴趣,断断续续倒也读了几篇。在此先觍颜承认错误。
我阅览与经济相关的博客的有四个:吴晓波、叶檀、吴思和张五常。其中张教授的博客因其术语和理论较多以及一些领导人士教诲我们“读不得”而读的相对较少。总而言之,这四位对中国的现实和发展前景主要是持审慎悲观的态度。张教授暂不谈,吴晓波主要通过古今对比指出中国经济沿革始终存在的结构性和制度性缺陷以及其导致的偶然和必然的结果;叶檀(在《南方人物周刊》上经常看到她的专栏)主要通过对最新经济金融实例得出她的结论,对房地产和证券市场以及极其严重的通胀现实表达了她深切的忧虑;吴思与其说谈的经济学,不如说是社会学或是历史探究,多是以社会历史事实论证他的观点(可惜我还没有读过他最有名的作品《血酬定律》)。然则悲观未必不如乐观,审慎总好过浮夸。自有人去华言太平盛世,理性分析的声音反而尤其可贵。在此主要谈谈对吴晓波的《跌荡一百年》《激荡三十年》两书的读后感。絮叨完毕,下面引出正文。)。
不记得这两部书上哪一段大致有这么一段话:宏大的关于人类命运的世界战争被平淡的商业叙事所取代,青少年无法忍受这种平庸的生活。然而中国百多年来的商业叙事却因其与国运紧密相连,绝对不能说是平淡的,相反这些历史上充满了汗、泪和血。
《跌荡一百年》讲述的是从1870年到1978年中国由封建社会到近代社会又即将转向现代社会的历史大背景下中国企业走向近代化的历程,《激荡三十年》则描述了从1978年到20xx年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年代走向市场、走向世界的成长、发展之路。两部书合起来基本上就是中国近现代企业乃至工商业的通俗简史。
在这两部书中,吴晓波主要通过分析民间、政府和外国资本三方来建立中国企业分析模型。这个三极模型在晚清时期表现为商办企业、官办(洋务)企业和以买办和洋行为代表的入侵外国资本的争衡,在民国时期特别是蒋政府时期表现为民营企业、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垄断资本和外国资本的博弈,跨过建国前三十多年政治因素导致的单一经济形式时期,在改革开放时期表现为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竞争与合作。在吴晓波看来,国家力量在中国这个从古至今从未变过的高度中央集权国家始终是打破坚冰的政策决定者和确认者,然而在之后却常常沦为利用政策和垄断优势攫取暴利但无比低效且缺乏开拓创新意识的利蠹;外国资本自晚清以来以其独有的资本和技术管理优势在中国长期占据产业上游和利润制高点,又因其可帮助制衡官方戒惧的民间力量常常拥有政策特权;而民间资本在各个历史变革期都觉醒最早,人数最多,混沌草莽阶段也有获利,但因其在政策上和资本上的先天弱势地位常常成为国资和外资口中之食,成为“充满悲情”的牺牲品。
我也勉强算是好好学习的文科学生,历史还算是我的爱好和长项,但是细碎的历史事件始终只是零散的存储在我的大脑里,残章断简般存在完全没有形成体系。吴晓波的书让我感觉到了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的一些内在的逻辑和轨迹。新旧力量之争,民资国资之争,中央地方之争,中资外资之争,形式改头换面,但是规律似乎从未改变过,简直像数学公式可以套用。抛开历史规律,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说,这段历史显然就是资本主义势力全球扩张输出剩余资本攫取利益导致不发达地区经济变革的真实写照,还有国有企业的时而扩张时而收缩,民间资本的大部分行业崛起,这些无不印证了课本上关于垄断资本主义和三次产业革命经济发展的论断。中国百年踯躅和现代崛起毕竟不是脱离了理论基础的历史特例,更不是“书写了新的历史奇迹”,其内在规律性是始终没有发上改变的。毫无疑问,在未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历史规律镜鉴作用依然,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也仍然可以指导我们前行。
由此看来,吴晓波的《跌荡一百年》和《激荡三十年》不失为好的了解近现代中国企业史和经济史的辅助读物。
一、经济管理中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探索。
鉴于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针对目前我国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必须采取一些应对措施,提高经济管理中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1、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
在企业管理中,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这是开展思想工作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因此,企业领导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结合经济管理工作实际,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集体主义为主要原则,与时俱进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序开展。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先进的理论武装员工思想,改变员工的精神风貌,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使他们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为企业发展贡献自身的一份力量。
2、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在过去,思想政治工作主要采用下达文件和召开会议的方式来进行。目前,这种工作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实发展需要,所以,我们必须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为了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对新情况和新问题的研究,使思想政治工作与市场经济和经济管理结合在一起,一方面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对经济管理的服务性。比如,除了传统的工作方法,我们还可以领会利用座谈、演讲报告、小组学习、观看视频以及外出学习等多种方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3、完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
完善的工作机制可以为思想中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保证。具体来讲,第一,建立规范自律机制。在企业管理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舆论引导作用,使企业内形成一种自律氛围,建立规范自律机制,使企业内的管理由一种束缚变成一种自然习惯,使他律管理向自律管理转变,从而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竞争力,保证企业各项经济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二,建立监督机制。在现实中,有些企业只是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或者思想政治工作只是走走过场而已。因此,我们要通过企业内部的纪检部门、职工代表大会以及群众监督等多种形式,构成一个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监督机制,保证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
二、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在经济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的思想政治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不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因此,在新时期,我们要使思想政治工作树立起为经济管理服务的理念,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各种工作机制,解决企业内部矛盾,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思想政治保障。
政治经济毕业论文范文二:政治经济学三性研究。
一、时代性。
当今时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对这一命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述。从科技发展角度上说,是后工业化或信息化时代,从经济活动层次角度看,是经济全球化时代,从政治格局角度看,是政治多极化时代。总体上讲,当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它反映着历经两次世界大战浩劫和两极冷战对抗后世界各国绝大多数人们的共同价值取向。换句话说,当今时代的人们更多感兴趣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保持现在的政治经济秩序前提下如何更好地求得国家强大和生活改善,而不是如何毁灭对手甚至主动地树立一个对手然后将它毁灭。于是,合作双赢、建设性态度、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等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流价值,而单边主义、原教旨主义、种族歧视、贸易保护主义等一切人为地倡导对抗、仇视、封闭排外的做法和思想都遭到了人们憎恶和批判。一个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世界给各国的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劳动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带来根本性的变革,一个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共存共处的社会给各国的经济、政治、外交、军事乃至综合国力提出新的挑战。面对如此时代、如此变革、如此挑战,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与教学无法也不能回避。政治经济学教学要如何适应时代、投身变革、回应挑战?有三个现实问题必须予以解决:。
第一,准确把握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技术革命给人类经济生活带来的变化及其影响。人类自20世纪中期以来已经全面跨人了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经济生活、社会生活乃至政治运行模式,也给传统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与教学带来极大的冲击。知识、技术、信息在经济增长中越来越突显的第一位作用使传统的重视资本、劳动力、土地的经济增长理论发生危机;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异军突起同时,也对传统产业进行了深刻改造,使得以往的产业结构理论必须完善;信息时代的网络贸易、电子货币流通的兴起对传统的流通理论形成了冲击;工业经济时代以按资本分配为主的方式已被信息经济时代以按知识分配为主的方式所取代。此外,劳动形式的多样化、消费方式的个性化、社会阶层的多层次化、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也作为当今时代的显著特征而区别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生平年代,这些同样对我们的政治经济学教学构成强烈的挑战。政治经济学必须敏感地捕捉我们生活的这个年代的种种新特性,并给出自己理性的回应与反思。
第二,正确看待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社会生活发生的变革及其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基础上,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呈现出与工业化时期迥然不同的气象。资本占有方式的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跨国公司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涌现,在世界范围内主宰着全球的生产、投资、贸易和金融,也给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注人了强大的活力。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和各种合作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增长明显。市场经济体制运行手段的根本变化使国家对经济、社会的调控和介人越来越普遍和成熟,自由市场经济的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得以克服,人民生活有了比较明显的改善和保障。中产阶层的人数不断壮大,传统产业工人阶级队伍日趋萎缩,民主法治运行机制更趋完善,人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渠道进二步拓宽,国家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物质主义等当代资产阶级主流意识形态地位稳固,国际工人运动和阶级斗争处于低潮。这一切现象都表明,资本主义仍然具有相当的自我调节和适应能力,仍然具有在不改变根本经济政治制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容纳新兴进步生产力的生命力。对此,我们的政治经济学教学不能视而不见、闭目自欺,而应本着客观、全面、开放的态度加以研究和评析。
第三,充分认识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社会现状及其启示。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在二十世纪里有过高歌猛进,也经历了风雨飘零。这里面的经验教训,反应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史诗般的艰难与壮丽。苏东剧变后,世界的社会主义事业仍在经历较长时期的创伤弥合,同时也要酝酿痛定反思之后的重整旗鼓。以中国为代表的坚定走社会主义方向的市场经济改革事业,二十多年来已经取得了令世人惊叹的成就,中国模式的吸引力和说服力正在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国家,重新点燃世人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希望。无论是在改革的烈火中陨灭还是新生,社会主义国家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里就陆续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说明了计划经济与现实国力民情的相违,也说明了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点应该实现从论战式的批判到具体的建设性的运行规律研究的转变。生产资料转归国有之后并没有万事大吉,探究公有制的合理实现形式、建立完善的经济体制和尽快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当前社会主义国家的紧迫而又艰巨的历史任务。并且,建立在相对落后国力基础上、以农业文明为主体前提的社会主义国家还要着力解决国民经济工业化、信息化、二元经济转型,防止区域、城乡和社会差距过大,资源环境与人口协调发展,政府机构职能转变等一系列棘手的问题。对这些时代课题的探求和解答,是今天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和教学的中心任务之一。
二、人文性。
政治经济学是一门人文社会科学。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又是一种价值体系。在研究人与物、物与物的关系同时,更注重对隐含在这些关系背后的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分析,并自觉或不自觉地做出某种价值评判。因此,政治经济学又带有深刻的人文性,体现了对人的关怀。日本著名经济学家山本二三丸教授在《人本经济学》一书中抨击以食利致富为目的的经济学,指出要想配得上称之为科学的经济学,就必须对各种经济法则进行正确的系统的研究。与此同时,还必须致力于探明这个社会是怎么形成和发展的,以及它必须为下一个更高级的历史性社会所取代这一发展规律。也只有这种科学的经济学,才能在这个被货币牵着鼻子走的、人们生活在比动物世界还要恶劣的弱肉强食的社会中,真正把握关于人与社会的正确思想,才能得出真正的科学的结论政治经济学的人文性代表着一国经济思维的主要成就,它使我们每个人在参与经济生活时,能够理解这些活动的意义,而不至于沦为一部缺乏人文精神、不顾经济伦理的机器。政治经济学的人文性从根本上讲就是指它的政治和道德立场,体现这一学科研究和教学中的人文关怀的精神。以讲授市场经济一般理论为例,一方面,我们要解析它作为配置经济资源的最优方式而体现出的生产力意义,另一方面,又不能忘记这一配置中已经内含的为谁配置的主题,这里面就是一个资源所有权益和财富分配归属的人文话题。市场经济体制里通行的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必然造成社会成员的贫富分化,而这与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理想显然背道而驰。因此,这一分配原则必须置于公有制的前提之上和政府对收人分配的合理干预之下,这就是政治经济学教学中的人文性意义。同样的,在介绍gd归,经济增长速度,人均可支配收人的概念同时,我们也要更加关注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人均寿命、青壮年文盲率、失业人数等事关一般群众生存状况和幸福感受的数字。不然,我们的经济学教学就变得六亲不认,冷血无情,我们的经济建设成就也将失去人民的认同。
三、国别性。
政治经济学研究与教学的立足点还是我国的经济改革者建设事业。无论是回顾经济学史还是探讨当代西方经济,目的都是有所借鉴,把自己的事办好。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伟大而艰难的事业,各种矛盾和关系需要得到妥善处理,各种经济理论的难题需要得到破解,这些是发展中国家进行工业化、现代化道路上的普遍问题,也有计划体制转型为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的特殊规律,还有中国自己的政治与文化传统背景,没有任何现成的模式和经验可供借鉴。事实上,当代中国有许多重大经济课题值得我们深人研究。如: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结构、渐进式的改革模式、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与分配制度、现代企业制度与国有企业改革、转轨过程中的失业与社会保障、中国的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中国二元经济结构与农业发展、宏观经济政策与管理体制改革、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等问题。不研究这些,政治经济学就学得不扎实,最多只能说有点理论功夫,很难解决实际问题。所以,经济学教学的任务必须十分注重它的国别性,尤其是结合中国国情。
摘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露了生产关系和人类历史发展的关系,它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政治思想,揭示了人类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发展规律,这对于促进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须创新政治经济思想观念,适应现代化经济的发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这几天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了,一是为了应付我那考试,另外也是在有一次听一个朋友说:马克思主义的很多原理还是真理来的,只是要结合实际。记得大一的时候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只是很记得那个女老师长比较漂亮,有气质,脾气很好。其他的那些都基本上忘记得差不多了。现在毕业了,但又是为了考试而学习马克思主义,只能算是太巧了...
昨天看到:
政治经济学具有很强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因为有阶级,所以会有利益,因为有利益,所以会有矛盾,因为有矛盾,所以会有各自的隔阂。
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和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或制定经济规律。但是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也许睿智的人才能够洞悉经济规律,在经济上有所创新吧。
这学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让我有机会第一次真正地有机会接触了经济学原理和知识。经济学是当今非常热的学科领域,我一直对经济学非常感兴趣,但始终没有能够很好地了解它,更别说是掌握和运用了。幸运的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课给我提供了一个最好的平台,让我得以开始对经济学原理的学习。
关于经济学,课本上的概念公式等非常多,记忆和理解起来也就相应得非常困难。所以,我个人认为我们前段时间的那次讨论课这样的形式特别好,通过自已认真思考您提出的问题并在上课时听同学们的发言,了解同学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这对于我正确深刻理解学习内容有着很大的帮助。比如说,您提过这样的问题:知识能否创造价值,资本能否创造价值?我在课下想了很多,课上也想来发言了,而且当时课堂上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也非常激烈。在综合了同学们的观点和自已课下的查阅资料之后,我对这个问题有了自己的想法,理解也更加深刻了。我下面想谈一下我对这个问题的想法,以及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理解。
首先讨论一下劳动价值理论,这个对于解释老师提出的问题是很重要的。劳动价值理论讨论的是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源泉的问题。马克思曾经多次明确地指出,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源泉和实体,但对于“劳动”的定义却不是特别清楚。所以说,现在的问题主要是如何去认识这个“劳动”。根据查阅的资料,按照传统的政治经济学观点,只有物质生产部门的体力为主的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劳动。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个以知识创新为特征的新经济时代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以信息技术和知识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和资本成了除劳动力之外的两项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而且在生产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很明显,现代社会劳动的形式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劳动要素由以体力劳动占绝大部分变成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共存,而且体力劳动的地位还是迅速提高。我们对当代社会劳动形式这一新特点,在分析、研究劳动创造价值时必须给予充分的考虑。
再回到老师提出的问题:知识能否创造价值和资本能否创造价值。我的答案是能。因为,首先,知识和资本本身就是从劳动中获取的,没有了劳动,知识和资本就无从谈起,所以从本质上说,知识和资本本身实际上就是劳动,只不是可以看作是经过转化的劳动,从这点上说,知识和资本是可以创造价值的;第二,知识和资本的运用过程实际上是脑力劳动的过程,这就到了刚刚在上面的讨论了,脑力劳动也是劳动,也可以创造价值。所以说,知识和资本是可以创造价值的。
在我查阅的资料中,有很大一部分学者认为马克思所说的劳动单纯指的就是体力劳动。因而在知识经济到来的时候他们提出:商品中所含的体力劳动的成分越来越少了,因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也不再适用了,商品价值应该从由劳动和劳动时间决定变为由“知识含量”决定、由知识来计量。我觉得这些都是不对的。事实上,马克思从来就没有忽略过脑力劳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每当人们创造某种使用价值时就使用体力和智力的总和。也就是说,无论是生产何种商品,都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生产的,只不过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所占的比例不同罢了。由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是体力劳动居于主体地位的时代,因而《资本论》中更多的是以体力劳动为例来分析。但以体力劳动为例分析并不代表所有的情况都是体力劳动创造价值,坚决不能这样认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也提到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体力劳动最终会被脑力劳动所取代,但由于他处的时代的局限,马克思并没有深刻地讨论这一现象。不过,体力劳动会被脑力劳动取代并不代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不再适用,因为马克思所说的劳动从始至终都包括了脑力劳动,机器劳动归根到底也是劳动者的劳动创造的。所以说,在知识经济的形势下,劳动价值理论不仅没有失效,反而还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不管如何发展,商品的价值仍然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原理是不会变的,只不过这种劳动具有高效性的新特点。
所以说,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必须深刻地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原理,并用它来指导自身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门课就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真理并运用到实践中去的平台。很幸运能通过这门课接触到真正的经济学,也希望老师能再组织一次类似上次的讨论课,帮我们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
才放那么短短的30多天假就要被导师要求看着这两本书过年,一开始,我真不懂为什么,单单只看书的名字,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安排看这本无聊的书,又有点不爽,但耐心去看,又觉得其实没有那么难接受,内容也还是可以的,就硬着头皮把书用最短的时间读完了。看完之后才发现,把《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这本书比成继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之后的第二部最著名的经济学著作并没有夸大,那是名副其实的。
大卫李嘉图作为古典经济学派的继承人,其思想深深地受到亚当斯密的影响。《国富论》正是李嘉图接触学习经济学的第一本作品,我个人认为这就是他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研究的几大主题和《国富论》的主题有相似之处的最主要原因。当然,这两本如此著名的作品有再多的共同之处,还是各有优劣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在所涉及的范围上也比不上《国富论》,《国富论》所讨论的更加广、内容更加多。即使思想上被影响,李嘉图还是能够对亚当斯密批判地学习而非盲目认同、全盘接受的,还是能够就这些话题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的。
这本书一开始并不是讨论“分工”的问题,而是就“价值”展开叙述。而且李嘉图并没有按照常理只是谈论价值问题,而且他还假定了商品的存在,假定了工资、资本、利润、一般利润等等的存在,并且就这几方面也论述了一番。这些问题本应该在价值分析的基础上才需要进一步说明的,但李嘉图却有着其自己独特的一面。
接着就是“地租”问题了,其实我个人认为相比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里面的对地租问题的讨论,李嘉图在这方面对这个问题的见解有点逊色、不够深刻、不够有针对性,李嘉图是以整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见解为前提展开论述的,而亚当斯密是围绕自己独到的看法,围绕如何让国富民强去写的。因此,就这一主题,李嘉图还是比不上“老手”,思想上稍稍劣了点。
接着所说的价格、利润、工资什么的其实说白了,就是对前面几章价值、地租的概括、补充。其实这本书看下去真的觉得内容很少,但里面的思想却是我们可以学习、借鉴的。例如他的价值论就认为生产中所耗费的劳动决定了商品的价值,别出心裁,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提到的二元观点就有所不同,也正正因为他的思想有其独特的一面,让他的作品一面世就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其作品也一度热销,供不应求。
其后,李嘉图还谈及了许多赋税原理,对税种进行了分类、分析了各种税种的来源还有征收税对各阶级的收入与发展生产的影响。他还认为税收是一个国家的土地和劳动的产品中由政府所支配的一个部分,最终是由这个国家的资本又或者是由这个国家的收入来支付的。税收是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公司和个人的收入水平,从而影响到他们的消费水平和再生产的能力,但是从长远来看,税收却又是一个国家收入必不可少的重要的一个部分,一个国家要实行一切有利于民生的措施又或者是要加强国家实力、加快国家的发展速度,金钱是很重要的,没有了金钱,一切都只会是空谈、只会是纸上谈兵,因此,税收还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国家也有这个责任让每一分每一角纳税人上缴的税款都用得其所,而不是成为某些官员贪赃枉法的工具。李嘉图个人主张遵循亚当斯密的“公平、确实、便利、经济”四项税收原则,并且还依据这个原则详细地分析了各种赋税的利与弊及其对各个阶级收入的影响。
纵观全书,我作者李嘉图认为资本家追逐的只是个人利益,追求的是利润,但是他又认为利润也是资本积累的来源,积累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条件,生产力的发展有能够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从而就可以提高全社会人们的物质生产的水平。他认为资本的利益不仅代表着资本家自身的利益,同时又代表着全社会的利益,而他认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社会的利益却是矛盾的。
我个人认为大众给予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如此之高的评价是十分正确的,尽管还有些许的不足之处,但李嘉图在思想上深受亚当斯密的影响之下,他还是能够做到批判地学习,在相同的问题、不同的问题上都能够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而不是人云亦云,也是很难做得到的。
所以我也明白了导师让我们读这本书的缘由,《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还有《国富论》这两本书是我们学习经济学必须一览的好书,这两本书都会有助于我们专业的学习,如果我们能够多多少少地掌握里面的一两条原理,对于我们以后的学习是十分有帮助的,也会有助于我们更容易地去理解其他问题、加强了我们对经济类问题的分析思路以及逻辑思维。因此,在假期里、平日里多读好书还是百利而无一害的,要养成这种习惯才像是个真真正正的大学生。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kouhaodaquan/513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