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口号大全

小学一年级数学复习教案(实用21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复习教案(实用21篇)



教学时间是指每一节课所规定的教学时间,我们应该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来保证教学进度。在这里,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一些一年级教案的成功案例,供大家参考。

新课标小学一年级数学《统计》的复习教案

1.理解并掌握连减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能正确并迅速地计算连减应用题.

2.运用迁移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比较思想.

3.看图口编应用题,提高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分析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的第一种解法.

教学难点。

提出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应用题的中间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小黑板、直尺.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投影出示复习题.

学校有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还剩多少张?

2.指名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3.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学生思考、回答:这道题要求的“还剩多少张”是干什么用去后剩下的张数?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前面学习的应用题,都是把复习题的第一个条件改变成两个条件,把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变为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现在,这道应用题前两个条件不变,我们在第二个条件后加上一个条件,看看变成什么样的应用题,该怎样解答.

2.教学例3.

(2)指名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3)初步理解题意:

教师引导学生从条件、问题入手对复习题和例3进行观察、比较、分析.使学生知道:虽然两道题都是求“还剩多少张?”,但复习题给出了两个条件: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所以求出做完纸花后剩下的张数,也就回答了最后问题,只需一步计算;例3给出了三个条件: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做小旗用去9张.由此可知,从30张彩色纸中用了两次,求最后剩下的张数,显然不能一步完成,而需计算两步.

(4)画线段图,进一步理解题意.

学生叙述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教师画出线段图:

指名看线段图说明题意.

(5)利用线段图,分析题中数量关系,找出中间问题,解答应用题.

通过思考、讨论,使学生知道:由题中的前两个条件,可以求出做完纸花后还有多少张彩色纸.

指名在线段图上指出哪部分表示“做完纸花还有多少张”.教师随即在线段图的对应部分标出:

板书:做完纸花还有多少张?

学生看图思考:根据条件怎样求出做完纸花还有多少张?

指名在线段图上指出第一步是从哪一段里去掉哪一段,剩下的是哪一段.

引导学生思考:这19张回答的是不是题中的问题?为什么?

通过分析,使学生知道:例3要求的是从总数30张中做纸花、做小旗用去两次后剩下的部分.19张是从30张中用去一次即做纸花后剩下的,它回答的是应用题的中间问题,而不是最后的问题.

学生看图思考:做小旗用的9张彩色纸是从哪部分中用去的?由这两个条件可以求什么?

指名在线段图上指出是从哪一段里去掉哪一段,剩下的是哪一段.

板书:(2)还剩多少张?

学生叙述算式及得数,教师板书:19-9=10(张)。

答:还剩10张.

小学一年级数学期末复习教案

教科书第38——39页。

1、通过填写100以内的数目表,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能根据数位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能根据10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

一、复习引入。

1、师报数,学生写数。

十六七十三五十一百二十五九十九四十八。

2、谈话引入:刚才我们写了几个数,你们知道100以内还有哪些数?它们之间的顺序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0以内数的顺序及相关知识。

二、问题探究。

1、出示第38页例7的百数表。

引导学生观察这张未填满的百数表,想一想:这些数的排列有哪些特点?

引导学生回答:

1)、第一横行的5个数是双数,而第二横行的5个数是单数。

2)、从左上到右下这个斜行中的数,个位,十位上的数字都相同。

3)、从右上到左下这一行数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数从开始,逐渐增大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从9开始逐渐减小到1。

2、学生独立填表中空格。

两人一组,进行找数活动。

3、按第1题的要求给指定的数涂色。

4、进一步探索百数表的排列规律。

4人一组,讨论并找出规律,然后全班交流:1)、每一横行都是十个数,除第一横排外,每横排中每个数的十位相同。2)、每一竖行也都是十个数,这些数的个位相同,且下面一个数比上面一个数大10。3)、整十数排在最后一行。

三、练习:完成练习八第一题。

学生先独立填数,然后集体订正。

四、学习比较数的大小。

1、提出问题。

2、解决问题。

1)分小组讨论比较,再全班交流。

a、看图来比,只看最后一行,最后一行中左边有3个,右边有1个,所以28大于26。

b、根据数的组成来比,28由2个十和8个一组成,26由2个十和6个一组成,所以28大于26。

c、根据数的顺序来比,28在26的'后面,所以28大于26。

2)、比较学生的各种比法。

3)、思考:如果没有图,怎样来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

引导学生得出用数的顺序和数的组成来进行比较。

4)、同桌同学一起自学例8。

5)、展示学生比的方法,然后归纳比较两个两位数大小的方法: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的,这个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一样,再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3、练习:完成例8下面的做一做。

4、在计数器上分别拨出100和99,问:100和99谁大?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100大于所以的两位数。

五、巩固应用。

1、练习八第2题:同桌拿卡片,一起从小到大把卡片重新排列。

2、练习八第3题。

3、完成第39页的思考题。

六、小结:

略。

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习教案

总复习部分内容及补充内容。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知道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熟记乘法口诀,并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知道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

复习乘法口诀:

齐背乘法口诀。

根据"四六二十四"这句乘法口诀,能说出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吗。

复习乘除法的.意义:

1、问:46=24表示什么意思。

24÷4=6表示什么意思。

师小结:46=24表示4个6相加或者6个4相加得24。

24÷4=6表示24里面有几个6或者把24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

2、问:在46=24中,"4"叫什么"6"叫什么"24"叫什么。

问:在24÷4=6中"24"叫什么"4"叫什么"6"叫什么。

巩固练习:

1、完成总复习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比一比赛一赛谁做得又对又快;

指名说个别题是如何算的;

集体订正;

2、完成总复习第2题。

a、让学生自己在书上完成;

b、指名回答,集体核对;

课堂作业:

1、口算册。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和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复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发展学生的口算能力和自我评估的能力及应用意识。

2、在回顾学习过程中交流自己的体会与进步。

3、在实际的购物活动中,能正确计算应付款和找回的钱,并巩固学生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人民币进行买卖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购物能力和参与意识。

4、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复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发展学生的口算能力和自我评估的能力及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开火车游戏。

出示口算卡片,学生进行计算。

二、比较算式。

出示书86页的第一幅图。

(1)先只算出第1行算式的得数。

(2)根据一、二两行的关系推算出第二行算式的得数。

三、我的成长足迹。

1、提出问题。

我最满意的一次数学作业......

2、学生小组交流,分组汇报,根据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进行解决。

四、购物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1、出示体育运动商品的具体价目表。

2、让学生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

3、小组交流,并汇报。

五、统计。

1、近来一周的天气情况。

师:我们还学习了统计,你能根据统计图说出近来一周的天气情况吗?

出示统计图。让学生说一说晴天、雨天......分别有多少天?

2、实践活动。

(1)先说一说在完成统计图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2)调查的内容:调查一个星期你家扔掉了多少个塑料袋?

(3)反馈预习作业。

(4)学生进行调查活动。

(5)汇报成果。

(6)提出问题。

从你制作的统计图中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六、。

通过今天的.上课,你想说些什么?

七、环保作业:

统计从明天起往后的7天里,你的家庭使用或丢弃塑料袋的数量,在课本的统计图中涂一涂。日常使用的塑料袋严重污染我们的生活环境,根据你的统计结果,你有什么想法?请你写一写。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和复习教案

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加法减法。

2.通过复习,使学生更进一步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8页和第79页。

教具、学具准备。

小鹿头饰、信卡、补充算式的减法表、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设计。

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请小朋友想一想:我们本单元学过了哪些数学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把学过的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比一比哪个小朋友学得好。

[开课直奔主题,节省时间。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联系实际,创设情境。

1.猜一猜。

出示第78页第1题主题图。

师:小朋友们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生:有三个小朋友坐电梯。

生:小男孩住6层,小女孩住8层。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2.联系生活,说一说你的家住在哪道街?几号楼?几单元?几层?学生踊跃发言,介绍自己的住址。

巩固练习,发散思维。

师:我们已经学过10以内数的组成,你都知道哪些数的组成?

同桌两人共同表演,用拍手或对口令的形式告诉给大家,好不好?

学生活动,上台展示。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出10以内各数的组成。

[同桌合作,用身体语言表演,复习旧知,学生兴趣很高,学习气氛浓厚。]。

自行探究,找出规律。

师:咱们来做小小邮递员的游戏,好吗?

生:好!

请一生扮演邮递员小鹿(头戴头饰,肩背邮包)。今天,小鹿送的信可真多呀!这些信的信封上写着10以内的加法算式,如果你能算出得数是几,就送到黑板上的几号信箱。

学生拿到信卡,认真计算后纷纷到黑板上送信。

生:感觉没有顺序,有些乱。

师:怎么排列比较好?

生:按一定的顺序。

(根据学生的汇报,重新排列。)。

师:根据算式的特点和规律,你想想用什么办法能很快记住它?

[扩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思考,找出规律。]。

小组合作,实践操作。

在屏幕上出示如下减法表。

小学一年级数学期中复习教案

一、口算(10分)。

13-7=14-5=4+9=5+8=。

15-5=18-9=59-9=50+8=。

23+4+9=54+30+4=24+30+5=86-6-50=。

二、填空题(32分)。

1.5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由8个一和7个十组成的数是()。

2.一个一个地数,()个一是100;十个十个地数,()个十是100。

3.34的十位上是(),表示()个十;它的各位上是(),表示()个一。

4.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位是十位,第三位是()位。

5.64前面的一个数是(),后面的'一个数是()。

6.把这些数从大到小排一排:2560191008246【小学生期中考试】。

7.18连续减3:18,____,____,____,____。

9连续加7:9,____,____,____,____。

三、数一数。(6分)。

()个()个。

四、在里填上“”、“”、“=”。(5分)。

355378691331。

6560+510090+93736+5。

五、把下面的算式按得数从小到大排一排。(8分)。

七、看图列式并计算。(15分)。

(1)(2)。

(3)。

八、解决问题。(16分)。

1.妈妈买来10米布,做衣服用了4米,还剩几米?

2.明明参加60赛跑,已经跑了20米,还剩多少米没有跑?

3.38只小动物参加运动会,现在已经来了16只,还有多少只小动物没来?

4.商店里有85个风车,又送来10个,商店现在有多少个风车?

聪明题:(10分)。

你能把1,2,3,4,5,6,7,8,9这9个数字填到下面的格子里吗?要求使横行、竖行、斜行上三个数相加都等于15。

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信息(直观的、文字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初步的抽象思维的能力。

3、创设情景,在乐学中感知数学,在用数学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难点:是文字信息的处理。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题。

二、情景导入正题。

1、出示停车场情景图,一个小朋友说:又开来了6辆。

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同桌讨论汇报。

3、教师指导。要求现在有几辆车?,就是把停着的汽车和开来的汽车合并起来,用加法计算。

三、操作演示新题。

问:这道题能算吗?为什么?

四、巩固练习新题。

1、出示堆雪人图(第121页第11题)。

(1)看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谁来说说图中提出了什么问题?

(2)请把你的解答填在书上。(指名反馈)。

2、出示对话图(第121页第12题)。

(1)图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根据对话,提一个问题。

(3)反馈。

五、回顾总结课题。

从你们身边的事物找一找,根据9+5的算式,提出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来。想一想,怎么编?可以与同伴讨论,可以与老师、与爸爸妈妈讨论,看谁编的问题好。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应用数学的能力,通过编题练习,深化所学知识。]。

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习教案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巩固数的组成。

2、进一步巩固数位的概念和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3、进一步体会“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差不多”的含义。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练习,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学情分析评论。

1、六、七岁的一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数的认识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但是缺乏在生活中的运用。因此让他们更加巩固认识100以内的数认识很有必要。

2、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应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以活动为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3重难点。

重点: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差不多”的含义。

难点: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新设计评论。

一、导入:跳跳虎悄悄地告诉我一个秘密,在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智慧岛上,藏有一个智慧宝箱,听说打开宝箱的人就会拥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今天跳跳虎想带着大家一起寻找宝箱,你们愿意吗?但是智慧岛上机关重重,让我们一起闯关吧!

二、练习。

1.第一关:填一填。

我们来到游乐场,闯入第一关填一填,在做题之前,你想提示大家注意什么问题?

第4组:2个+15。表扬:你很会思考,满十进一,方法用的很好。

2.按规律填一填:。

刚才我们顺利的闯过第一关,要进第二关,必须要来乘坐刺激的过山车,要想让过山车开动,我们必须按规律把这些数填完整,在填数之前,你们要先判断什么?顺数还是倒数,几个几个数。请大家动手填一填。

汇报:和它们填的不一样的请举手?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语言准确)。

过山车已顺利开启,你们做的好进入第二关准备了吗?

3.送小鸟回家。

我们进入爱心城堡,这里有一群迷路的小鸟,我们只有把这些小鸟按要求送回各自的家,才能顺利过关。

汇报:小鸟给大家爱心竖起大拇指。

4.第三关:比一比。

离开爱心城堡,我们来到池塘边进入第三关:比一比。

动手画一画,和上面小朋友画得不一样的小朋友请举手。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5.第四关:拨一拨:。

小朋友对100以内的数大小比较掌握得非常好,所以我们才顺利的进入第四关:拨一拨。

小结:不同的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不相同。

6、想一想试一试?

用三张卡片中的两张组成两位数,258。

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

7.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顺利地闯关成功,我们一起打开宝箱吧!

你们每一队派1个代表上来,领取你们的神奇力量吧!

三、小结:。

你们今天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小学一年级数学期中复习教案

一.想一想,填一填。(每空一分,共21分。).

110个十组成的数是().,它前面的一个数是。

256的十位上的数字是(),表示()个();个位上的数字是(),表示()个().。

3.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第二位是(),第三位是()。

474前面的'一个数是(),后面的一个数是().

5按规律填数.

1015()()()()。

()()()424446()。

二按要求填一填。

1看数画珠子(每个2分,共4分)。

十位个位十位个位。

707。

2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把下面各数排列起来.(每空1分,共5分)。

4554405034。

()()()()()。

三.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每空0.5分,共5分)。

15-8=12-9=14-6=11-2=。

6+7=4+8=18-9=5+9=。

12-5=11-6=。

2.在()填上““”“或”=“。(每空1分,共6分)。

14-6()815-2()619-7()14。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每空1分,共6分)。

()-5=87+()=15()-6=6。

18-()=714-()=9()+6=16。

四.动脑筋,想一想(共16分。)。

1.观察物体。

五.用12.5.7三个数写出两个加法算式、两个减法算式.(共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解决问题。(每道小题6分共24分)。

1.我们16人约好一起去郊游,已经来了9人,还缺几人?

2.一辆公共汽车,到和平路下车8人,车上还剩11人,公共汽车中原有多少人?

3.林林已经写好15个生字,还有5个生字没写,他要写多少个生字?

4.少先队员学雷锋,一班和二班共做好事18件,其中一班做8件,二班做多少件?

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习教案

教学内容:复习“百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对10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并能形成一定的计算速度。

2、以解决问题为依托促进知识的系统化,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

3、在经历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对知识有新的认识、提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炼信息:

2.出示课本插图,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这是一幅“儿童乐园”图,从图中你能发现什么?(或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图中的主要景物——飞天轮、龙船、蹦蹦床、电瓶车。(或引导学生发现图中的几个主要活动——有的小朋友在坐飞天轮,有的小朋友在坐龙船,有的小朋友在跳蹦蹦床,有的小朋友在开电瓶车。)。

(2)a: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字信息?

引导学生发现开展几个主要活动的人数——坐飞天轮的有23人,在坐龙船的有16人,跳蹦蹦床的有15人,在开电瓶车的有6人。

坐飞天轮的有23人是情景中以文字叙述方式告知的,开电瓶车的只有6人,以上两条信息学生很容易发现,也不会产生意见分歧。但由于坐龙船的16人拥挤在一起,跳蹦蹦床的15人在排列上没有规律,因而学生对这两条信息的发现可能会有意见分歧,此时,教师就要指导学生阅读,使学生感悟正确的阅读方法,以便形成正确认识——从左到右依次数出坐龙船的16人;把跳蹦蹦床的同学分成几个小的区域,分别去数,然后相加,或依次数出每个区域中的人数。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反思:在数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或开始为什么没有数正确)——要有正确的数数方法,要仔细数,不重复也不遗漏。

b:你还能发现哪些数字信息?

引导学生发现:现在是下午4时;有的小朋友在买饮料,能知道各种饮料的价格;有的小朋友在买票入场,因为身高超过了1米。

二、师生合作,探究学习:

(一)统计信息,提出问题:

1、看来,图中的信息还真不少,怎样才能记住这些信息?(或怎样才能记住每个项目中有多少人?)。

引导学生想到“统计信息”。然后师生共同完成下表。

项目坐飞天轮的坐龙船的跳蹦蹦床的开电瓶车的。

人数2316156。

2、根据表中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利用表中的数据信息,可以提出6个加法计算的问题、6个减法计算的问题以及若干个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问题。在让学生口述问题时,不必面面俱到,但要引导学生注意问题的全面性,如:学生如果仅仅提出的是两个数相加、相减的问题,教师应进一步引导:能不能提出连加计算的问题?能不能提出连减计算的问题?能不能提出加减混合计算的问题?最后教师总结:利用这些数据,不但可以提出加法、减法计算的问题,还可以提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的问题。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请小朋友仔细想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应该怎样列式呢?请你把这些算式写出来,然后计算出得数。自己先列式解答,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一会儿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三)汇报交流,梳理分类:

1、哪个小组愿意说一说你们解决的是哪些问题?应该怎样列式?得数是多少?

(1)学生在汇报时,既可以先汇报列出的算式及得数,然后再说明这个算式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也可以先叙述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再汇报如何列式解答这个问题。

(2)如果学生汇报的仅仅是加法、减法、连加、连减算式,老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提出并解答能够进行加减混合计算及带小括号计算的问题,并及时板书算式。

2、伴随着每个小组汇报交流活动的不断深入,教师要把算式分类板书,以便为最后的总结概括作好准备。板书时可以把算式分为加法算式、减法算式、连加算式、连减算式、加减混合算式、有小括号的算式相对独立的六部分,如下所示:

(四)总结概括,理性升华:

1、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对算式进行横向、纵向的对比观察与分析,找到每一类算式的共同特征,抽象出每一类算式的名称——加法(算式)、减法(算式)、连加(算式)、连减〔算式)、加减混合(算式)、有小括号的(算式)。

2、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引导说出计算百以内加减法时要注意的问题——。

用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

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算式有小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当学生总结遇到困难时,教师可利用板书中的例子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梳理。

(五)巩固练习,拓展创新:

1、数的组成:利用计数器,完成如下类似的题目——请小朋友准备好计数器,听老师说要求,大家在计数器上拨数。

……。

2、数的大小比较:

以上述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这些两位数为材料,进行数的大小比较练习:

3、数的计算:

(1)以上述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这些两位数为材料,进行加减法计算练习。

(2)仔细观察这两组数,你能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第一组计算时不需要进位与退位,第二组计算时需要进位与退位。

在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不仅让学生发现计算进位加法、退位减法时不要忘记“进一”和“退一”,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体会竖式计算的作用为“当计算遇到困难时,可以用竖式来帮助解决问题”。

三、总结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从知识与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表述。知识——学会了什么,应该注意什么。方法——引导学生从以“自主探究”为基础的合作、交流、对比、观察、反思“做数学”的角度进行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整时、半时、大约几时认读钟表时间的认识,促进知识的系统化,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

2、以动手实践的自主探究活动为基础,在探究时刻之间变化的。

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认读时间的表象,实现数的认识、图形与。

空间两个领域的互相融合。

3、经历认读钟表时刻探究问题的过程,体会时刻(时间)与人。

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每个同学准备一个玩具钟表(或模型),教师准备演示用钟表。

教学过程:

一、呈现问题:

(1)玩电瓶车的同学是开始的,结束时是4时。

(2)坐飞天轮的同学是4时开始的,结束时是。

(3)坐龙船的同学是开始的,结束时是。

(4)跳蹦蹦床的同学是3时开始的,结束时是4时。

(5)买票的小朋友4时进“儿童乐园”,离开“儿童乐园”。

(6)“儿童乐园”每天下午向社会开放的时间为2时——6时。

二、自主探究:

1、以6个问题为框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以问题(1)为例:

(1)能不能把小朋友开始玩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在钟表上拨出来?

(2)让学生利用钟表(或模型)进行操作。

(3)指名几名同学演示。

(4)教师引领探究——利用教具(钟表),师生共同完成从到一直到的拨针操作活动。

2、画出整时:

a:能不能把问题中的4时、3时、2时、6时画出来?请同学们利用钟面图,画上表针。(每个同学发一张钟面图)。

b:能不能把你是怎么画的展示给大家看一看?指名几位同学上台展示。

c:让画错的同学进行改正。

三、梳理概括:

1、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能发现什么?

2、在认读钟表时应该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把认读钟表要注意的事项说出来:辩认时针与分针,看清时针与分针的位置……。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复习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学生喜欢的体育活动得出相应的四道加减法算式。

2、通过活动可能出现的情况,归纳并学习有关10的所有的加减法算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圆片,数字卡片,小黑板,算式卡片。

教学过程: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踢足球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看一场足球赛,好不好(出示挂图)。

1、联系图,让学生观察图意。

2、对于图里的场景,让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描述。(如“从图上看,左边6人,右边4人”;或“从图上看,黄队6人,蓝队4人”。)。

3、列式让学生独完成。

4、列式后,让学生结合图意讲讲四个算式的具体含义,使他们再次巩固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5、“试一试”的教学。让学生抛花的圆片,(抛正面和反面的次数)写出4道(或2道)加、减法算式。

6、让学生说一说还可能出现哪些情况,分别得出相应的加、减法算式。

1、想想做做的第一题。让学生合作出示卡片,相互说法加法算式。

2、第2题可先让学生用手指着右边的数一道一道地算,然后同桌两人合作,相互各算一遍。

3、第4题让学生先口算,再把算式和相应的花用线连一连。

4、第5题通过直观理解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感知多几、少几的关系,为以后探索这样的数量关系,学会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作准备。要引导学生理解每次是谁和谁比,比的标准不同,结果的表达也不同。

5、小黑板出示两道开放题。通过开放题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总结、归纳有关10的加、减法的算式。

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习教案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共五部分: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图形,认识钟表,用数学。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中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通过复习20以内数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加减的含义。

2.熟练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正确较迅速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会辨认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知道整时和半时。

4.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以内加减法,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约4课时20以内的数

通过复习20以内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使学生加深对数的理解。

难点20以内数的组成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复习读数、写数、数数、数序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学生读20以内的数。

2.教师报数,学生写数,如十九(学生写19)等。

3.学生一个一个地数,从7数到15。

4.两个两个地数,从2数到20。

5.填数,练习二十三的第1题。

学生在书上填,并指名学生口答,后集体口答,检查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的情况。

二、复习20以内数的组成

1.问: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

指2名学生回答。

3.问:谁会在计数器上表示“13'这个数?

指一名学生演示,然后问学生13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子。

4.学生做教材第118页的第2题。

5.师生对口令(11一20各数的组成)

如1个十和5个一组成几?十二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等。

三、复习序数的含义

1.出示教材第116页的第3题,先让学生口答,再在书上填写。

(1)从左边起,红珠子是第几个?

(2)把第14个珠子涂上颜色。

2.数字游戏,猜猜我是几。

(1)我是10前面的一个数,我是几?

(2)我比9少1,我是几?

(3)我是12和14中间的一个数,我是几?

(4)我是19后面的一个数,我是几?

(5)我比18少1,我是几?

(6)我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我是几?

(7)我是由2个十组成的,我是几?

四、复习加减法的含义

1.让学生根据这幅图列出两个加法算式。

(1)指名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3+4=74+3=7

(2)这两道加法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学生看这幅图,列出两个减法算式,并计算得数。

指名学生说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五、课堂练习

总复习的第1、2题。

1.先让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教师巡视并针对情况讲解。

2.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

六、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三的第1、2题。

教学后记:

学生很多知识掌握很好,就是数位顺序表不会画,有点不理解,但他们猜数字游戏很有兴趣,看来还是要兴趣促使学生爱上数学。

一年级数学复习教案

1、进一步加深理解,掌握某物体的形状;熟练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及加减法;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进一步巩固掌握钟面的时刻。

2、培养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灵活地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学具,钟表。

一、认识物体。

1、举例说明物体的形状。

说一说我们认识了物体的哪些形状,每一种形状分别举出3个例子。

2、学生动手操作。

师:把铅笔盒放课桌的左上角,把练习本放在课桌的右上角,把小刀放在课桌的左下角,把橡皮放在课桌的右下角。然后打乱顺序,同桌两个人,一个说一个摆。

3、总复习第1题。

左上图长方体有几个?圆柱呢?球有几个?正方体有几个?

二、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1、数一数。

从0数到20,再从20数到0,(一齐数。)完成总复习的第2题的第1个表格。

2、分别观察第2、3个表格。

你发现有什么规律?(可以说都是双数,也可以说每次都加2,还可以说隔一个数写一个数等。)。

3、补充练习:按规律填数。

19、17、()、()、()。

10、()、14、()、18。

三、数位的意义。

1、画一画。

在计数器上最右边的一位是什么位?

15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15的个位上是几?十位上是几?

1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16、17、18、19、20,谁能在计数器上表示?

它们的十位和个位上各是几?

2、完成总复习的第3题。

四、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

1、抢答。

13-6=14-9=15-7=。

6+6=9+9=12-5=。

2、完成总复习的第4题。

五、认识钟表。

谁能说一说我们认识了钟面上的几种时间?

在学具钟表上分别拨出这几种时间:整时、半时、快几时了、几时刚过,然后认一认总复习的第5题钟面上的时间。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掌握某物体的形状;熟练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及加减法;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进一步巩固掌握钟面的时刻;同时培养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年级数学和复习教案

对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归纳,通过对10以内加减法表的观察、分析,从中发现规律,体验探索的乐趣。

教学目标。

1、对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归纳,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并能正确的计算。

2、通过合作交流,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对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归纳、

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用具。

卡片。

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给出规定的数,同桌之间先后出数,使之相加等于规定的数。

二、10以内的加法。

1、交流。

说一说我们学过的10以内的加法算式有哪些,边说边口算,并把能想到的算式写在卡片上,在交流中体会,这样的算式有很多。

2、算式。

我们把这些算式一下吧!

(1)讨论按什么样的顺序排列这些卡片。

(2)算式,初步完成加法表。

3、观察、讨论。

(1)你们这样排列是怎么想的,这样有什么好处?

(2)在小组活动中遇到了哪些问题,你们是怎么解决的?

(3)观察加法表你能发现什么?

三、10以内的减法。

1、玩“送信”的游戏。

让学生算出手中的卡片上的题目,比比谁最快送出手中的“信”。

2、小组游戏结果,完成减法表。

3、讨论、观察。

(1)你们是怎么想的,这样有什么好处?

(2)在小组活动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

(3)观察减法表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四、回顾。

设计意图。

游戏活动。

小组讨论、交流,产生算式的愿望。

小组活动算式,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排列方式,也可能不完整,但可在下面的讨论过程中逐步完善。

游戏活动。

小组讨论,完成加法表。

课后反思。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一起来说说。

我学会了。

我最喜欢,你呢?

一年级数学和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同学发现20以内进位加法表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同学分析综合能力。

2、培养同学仔细看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20以内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看加法表找规律。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口算卡片,指名口算,并说出思路。

9+48+47+65+7。

10—512—25+312+1。

二、练习指导。

1、进位加法表。

(1)出示20以内进位加法表,引导同学发现表中的规律。

a、竖着看,分别读出每行的算式及结果,边读边考虑,每竖行是怎样排列的。启发同学回答。

b、横着看。让同学默读每排的算式及结果,想一想,各排是怎样排列的。(引导同学观察,启发同学回答)。

c、问:从加法表中,还能发现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吗?启发同学回答。

d、想:这张表中,俺们只需记住哪些题就能很快算出所有的20以内进位加法。

教师引导同学观察,边用红笔勾出来,使同学知道只需记熟左边到0道题。就能计算所有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练习。

(1)让同学把和是11、12、13……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2)教师读算式,同学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

(3)说出表中两道相同加数的算式及结果。

(4)针对同学容易弄错的题进行练习。

三、作业:练习二十二。

a、第2题,现时2分的时间,看有多少同学做得全对,若有不对的,查明原因,及时纠正。

b、考虑题:第(1)题。

要求:让同学发现白圆与黑圆排列的规律,确定“往下应该怎样画”

第(2)题。

要求:同学观察每行数排列的规律,找出与其他三行的规律不同的那一行。

c、第3题在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习教案

1、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信息(直观的、文字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初步的抽象思维的能力。

3、创设情景,在乐学中感知数学,在用数学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难点:是文字信息的处理。

1、出示停车场情景图,一个小朋友说:又开来了6辆。

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同桌讨论汇报。

3、教师指导。要求现在有几辆车?,就是把停着的汽车和开来的汽车合并起来,用加法计算。

问:这道题能算吗?为什么?

1、出示堆雪人图(第121页第11题)

(1)看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谁来说说图中提出了什么问题?

(2)请把你的解答填在书上。(指名反馈)

2、出示对话图(第121页第12题)

(1)图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根据对话,提一个问题。

(3)反馈。

从你们身边的事物找一找,根据9+5的算式,提出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来。想一想,怎么编?可以与同伴讨论,可以与老师、与爸爸妈妈讨论,看谁编的问题好。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应用数学的能力,通过编题练习,深化所学知识。]

一年级数学复习教案

1、结合具体实例,经历认识成反比例关系的量的过程。

2、知道反比例的意义,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能找出生活中成反比例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3、对现实生活中成反比例的量的事物有好奇心,在判断和交流成反比例的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1.每袋大米的质量一定,大米的总质量和袋数。

2.每天播种的公顷数一定,播种的总公顷数与播种的天数。

请几名学生发言,重点说出判断理由。

1、读书问题。

师:看来大家已经对成正比例的量不陌生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一种新的比例关系,请看下面亮亮、红红、聪聪和丫丫四人的读书情况。

出示图中文字和表格,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观察。

师:从文字和表格中你都了解到了那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谈到:

他们四人读同一本书,丫丫看的最快,9天就看完了;亮亮看的最慢用了15天。

红红每天看15页,用12天看完了这本书,通过1512=180可以知道这本书的页数是180。

学生在学习了正比例的基础上可能会说出表中的规律,如果学生直接回答出表中的规律,要让学生说说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如果没说出表中规律,教师可提出教材中的问题:

师:从上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可能会说:

每天看的页数越多,需要的天数就越少。

每天看的页数越少,需要的天数就越多。

师:前边我们已经学习了相关联的量,那在表中有相关联的量吗?

生:表中有每天看的页数和需要的天数这两种相关联的量。

师: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如何变化的?

学生可能会说:。

每天看的页数越多,所用的天数就越少;。

每天看的页数越少,所用的天数就越多;并且两个量的乘积是180。

师:这里的180是什么?谁能说出这里的关系式?

生:180是这本书的总页数,这本书的页数是不变的。每天看的页数需要的天数=180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随即板书:

每天看的页数需要的天数=书的总页数(一定)。

师:看书需要的天数是随着每天看书的页数的变化而变化的,每天看的页数扩大,需要的天数就缩小;反之,每天看的页数缩小,需要的天数就扩大。而且,每天看的页数和需要的天数的乘积一定,我们就说每天看的页数和需要的天数这两种量成反比例。

师:像这样,每天看的页数与所需天数的积一定(书的页数一定),我们就把这两个相关联的量称为成反比例的量。

2、换零钱问题。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成比例的量,接下来我们就共同来看一个关于换零钱的问题。请大家观察下面这张表格。

让学生独立观察。

师: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生:要把10元的人民币换成零钱,换成面值1角的需要100张,换成面值2角的需要50张。

师:那么大家能用口算完成表格吗?

生:都换成面值5角的需要20张;换成面值1元的需要10张;面值5元的需要2张。

师:仔细观察表中数据,你都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换的钱的面值越大,需要的张数就越少;换的面值越小,需要的张数就越多;。

表中面值与张数的积是一定的;。

师:你能说出这里的数量关系式吗?

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板书:。

钱的面值张数=10(元)。

师:谁能说出数量关系式的意思?

学生可能会说:

表中有两个相关联的量,钱的面值与张数;。

师:通过刚刚我们对反比例关系的了解,这里的零钱的面值与换的张数这两种量成反比例吗?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指名汇报。

师:我们刚刚遇到的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相对应的积也一定,就说这两种量成反比例,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我们把这种关系称为反比例关系。

师:下面我们就试着来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先自己想一想。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说的过程中,重点让学生说说判断的理由。

让学生自己或者和同桌总结归纳一下,指名汇报交流。

总结:判断两个量成不成反比例关系,只要先看这两种量是不是相关联的量,再看两重量变化时乘积是不是一定,如果乘积一定,它们就是成反比例的量,相互之间的关系就叫反比例关系。

师:我们认识了什么叫做反比例关系,现在你能举一个反比例的例子吗?和同学交流一下。

让学生举例并说明理由。

1、师:相信现在大家对反比例并不陌生了,现在请同学们读练一练的第1题,自己读题并判断。

指名回答,说明理由。这里关注学习稍差的学生。

2、师:请大家认真观察第2题表中的信息,回答下面的问题。

重点交流问题(2)。

3、师:请大家认真观察第3题表中的信息,回答下面的问题。

重点交流问题(2)。

4、师:大家知道大齿轮和小齿轮是怎样转的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明白大齿轮与小齿轮转数的关系,因为30:10=3,所以大齿轮转一圈,小齿轮转3圈。

师:其实成反比例的量不仅仅用表格可以表示出来,我们也可以在方格纸上画图来表示。

出示知识窗的表格与方格图,让学生了解成反比例的量可以用方格纸上的图表示。

一年级数学复习教案

西师版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102页“总复习”,练习二十二的第1~11题,整理和复习0~20各数的认识及加减法。

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组织复习活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1.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和序数及进一步巩固“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2.培养学生数数、读数、写数以及数的大小比较的能力。能正确、迅速地计算2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加减法。

3.让继续感知整理和复习的作用,感受“学生文化”。进一步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的序数含义、数的顺序及数的组成,能正确、迅速地计算2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加减法。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熟练计算20以内加减法。

课件、磁性数字卡片。

作业本等学习用品。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建议:可以预设几个情景来进行导入。如。

回忆小故事导入法、游戏导入法、谈话导入等。

回忆小故事导入法:教师可以选择最近发生的一些数学小故事导入本课。比如。

师:我讲的故事大家还记得吗?谁再讲一遍?

学生回答。

师:xxx同学的把这个故事讲得准确又完整,请其余同学向他学习。……。

【设计意图】这个导入法承上启下,既可以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新内容的兴趣。

游戏导入法。

师:我们做个口算接龙的游戏好吗?从第一行开始,第一个算1+1,第二个算前一个算式得数+1,算到到20后。游戏开始。

改变第二个加数计算。……。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烘托出热闹、有竞争性的学习气氛,提高数学课的趣味性。

谈话导入法。

师:同学们,本学期的学习即将结束,想一想在这个学期中我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指名回答,教师总结。

师:我们这学期学习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内容是20以内的数,第二个内容是20以内的加减法,第三个内容是认识图形。这节课我们来复习前两个内容:(板书)20以内的数和加减法。

二、复习20以内的数。

1.我们先来将20以内的数数一遍。谁能倒数一遍?

一起顺数,指名倒数。教师注意调控课堂,注意走神的学生。

2、教师引导学生复习这些20以内数的意义。

教师课件出示下图问:这些数可以表示什么?

指名说。

预设: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捆数、盒数、瓶数等。

3、复习数位。

教师:在这个数位表中,左边第一位是?第二位是?学生接答。

4、复习10以内的数的组成。

师出示数字卡片,学生说数的组成。

三、巩固提高。

完成课本第103页第1、2、5、6题。

第1题练习时,可通过第2幅图让学生说说1个十是多少,通过第4幅图让学生说说14的个位上的数是几,十位上的数是几等。

第二题让学生说说怎么比较多少。

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可让学生说说每组数有什么规律,你是怎么发现的。

四、课堂小结。

【】复习告一段落,结束前让学生回忆复习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已经掌握了,怎样掌握的,还存在哪些问题,可以用什么方式展示自己的复习成果。这样学生不但将学到的知识有条不紊地储入到“知识库”,而且培养了探究精神,提高了学习的自信心,增加了合作精神,促进反思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的加强。

一年级数学复习教案

2、提高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创新精神。

3、让同学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一、基本练习。

1、口算卡片出示。

10-34+410-62+55+3。

10-58-77-49-09-8。

6-69-28-24+63+6。

9-02+39-50+74+2。

二、整理知识。

1、前面俺们学习了哪些计算题?

分组看书整理后汇报。

2、观察。

a出示10以内加法题。

b练习,师任点几题让生回答。

c照刚才的观察方法再观察减法表。

它们是怎样排列的?

同座互相点一题考问对方。

3、除了加减法式题,俺们还学了图画式应用题。

师出示p79熊猫图和书包图。

你能说出图意吗?大括号里表示什么意思?

三、练习。

1、看图写出两个加法和减法。

2、图画式应用题。

3、填括号。

4、口算计时完成。

5、连续加2。

3连续加3:3、3、3、

1连续加2:1、1、1、

一年级数学和复习教案

在我们的身边、周围有这样的图形吗?谁发现了?请你指一指、说一说。

(3)回忆生活中见到的所学图形。

这样的图形生活中也有,谁来说一说你在哪里见过今天所学的这几种图形?

像这样的图形生活中还有很多,小朋友课后可以继续去找一找。

四、操作中体验深化。

(1)提问: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全班交流。

(2)提问:在钉子板上能围出一个圆吗?请大家猜一猜,再动手围一围。

(3)讨论:为什么在钉子板上能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而不能围成圆?(让学生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是直的,能围出来,而圆的边是弯曲的,围不出来)。

五、总结延伸:。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通过摸一摸、描一描、分一分、找一找等活动,使学生能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能够辨认和区分它们。

2.数学思考:在摸一摸、描一描、分一分、找一找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类、对比、归纳、概括以及动手操作等能力。在活动中使学生充分体验“面在体上”,明确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问题解决:在各种活动之前,要求学生听清要求,培养了学生理解能力和审题的习惯。

4.情感态度:通过创设多层次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并在交流、讨论、汇报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力,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能够辨认和区分它们。

【教学难点】:体验“面在体上”,明确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复习铺垫。

1.故事引入,猜动物的脚印。

师:冬天来了,大森林里下雪了,小狗、小鸡、小鸭子、小马高高兴兴地来到雪地上玩耍,留下了一串串脚印,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小狗画……(梅花),小鸡画……(竹叶),小鸭子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2.复习学过的立体图形。

师:这时,几个老朋友也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课件出示图形,学生说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3.介绍三棱柱和四棱柱。

师:还有两位新朋友也来了,它们是三棱柱和四棱柱,它们都是立体图形。

4.师:它们手拉着手,也在雪地上留下了自己的脚印,他们可能画出什么图形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知识。

二、自主操作体验特征。

(一)摸一摸,初步感知“平面”。

1.明确活动要求。

师:下面,请同学们从篮子里拿一个自己喜欢的立体图形,摸一摸它的面,感受一下这些面是怎么样的。

2.学生在小组里开展摸一摸的活动。

3.交流、汇报。

师:谁来说说你摸的是哪个立体图形,它的面摸起来是怎样的?

当学生说到圆柱时,要引导学生明确圆柱的上面和下面是平平的,而侧面是弯曲的。

4.揭示“平面”的意义。

师:这节课,我们只研究立体图形上平平的面,我们把这样平平的面叫做平面。(板书平面)。

(二)描一描,体验“面从体生”。

1.引导学生思考画平面图形的方法。

师:同学们,有什么办法能把立体图形上的平面搬到纸上呢?先自己静静地想一想,要是有困难的,可是在小组里一起讨论一下办法。

学生可能会想到以下的方法:描一描,印一印,剪一剪……。

老师要肯定学生想出的各种办法。

2.明确画图要求。

师:我们就用描一描的办法,把立体图形上的平面搬到纸上。活动之前请听清楚老师的要求。第一个要求:每人选择自己喜欢的两个立体图形,描下几个不同形状的平面。第二个要求:描完后,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画的图形是从哪个立体图形的哪个面上描下来的。听明白要求了吗?开始吧!

3.学生开展描一描的活动,师巡视指导,收集学生的作品。

4.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都描好了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同学描出的图形。看看哪位小朋友最会听,最会学习。

师:能说说你这个图形是从哪个立体图形上的哪个面描下来的吗?

让学生指着立体图形的面,说画法:我描出的是长方体上这个长长的面。我描的是正方体上这个方方的面。我描出的是圆柱上这个圆圆的面…………。

5.揭示“平面图形”的意义。

师:这么多的图形,全都是从立体图形的平面上描下来的,它们都叫做平面图形。(板书:图形)。

(三)分一分,体验特征。

1.明确活动要求。

师:同学们,你能把这些平面图形按形状分一分类吗?(能)在活动之前,先听清楚老师的要求。第一个要求:请小组长把袋子里的平面图形卡片倒在小白板上,四人小组一起想一想,哪些图形是同一类的,就把它放在一起。第二个要求:分完后,说一说每一类图形都有什么共同特点。(为每个小组准备各种图形若干个)。

2.小组开展分一分的活动,师巡视指导,请一生到黑板上进行分类。

3.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都分好了吗?请小组长上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成果。

小组长上前展示小组的分类情况。

师:能说说你们是怎样分类的吗?

4.认识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名称。

(1)认识长方形。

师:你们为什么把这三个大小一样的平面图形分成一类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手指着长方形这类图形)。

引导学生说特征:这类图形都有四个尖尖的角,四条直直的边,其中有两条长长的边,两条短短的边。(说明:由于学生还没有认识边的概念,在这里,要跟学生介绍边的意义。)。

师小结特征:说的多好啊!只要有这些特点的平面图形,我们就把它叫做长方形。(在这类图形的上面板书:长方形。)。

(2)认识正方形。

师:这一类图形又是怎样的呢?(手指着正方形这类图形)。

引导学生说特征:这类图形也是有四尖尖的个角,四条直直的边,并且每一条边一样长。

师小结特征:同学们真会观察,像这样有四个角,四条边,每一条边一样长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正方形。(在这类图形的上面板书:正方形。)。

(3)认识平行四边形。

师:这一类图形又有哪些特点呢?(手指着平行四边形这类图形)。

师进一步引导:你能用手比画一下这两条边是怎样斜的吗?

学生比画并说明:这两条边都是向同一个方向斜的。

师小结特征:你真会对比啊!像这样有四个角,四条边,其中有两条边向同一个方向斜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平行四边形。(板书:平行四边形。)。

(4)认识三角形。

师:这一类图形又是怎样的呢?(手指着三角形这类图形)。

引导学生说特征:这些图形都有三个尖尖的角,三条直直的边。

师小结特征:像这样有三个尖尖的角,三条直直边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三角形。(板书:三角形)。

(5)认识圆形。

师:最后一类图形又有哪些特征呢?

引导学生说特征:这些图形没有尖尖的角,没有直直的边,圆溜溜的。

师小结特征:像这样没有尖尖的角,没有直直的边,圆溜溜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圆形。(板书:圆形)。

5.深化“面从体生”的思想。

利用课件,师进行引导:在长方体上,我们能找到长方形,在正方体上能找到正方形,在圆柱上能找到圆形,三棱柱的上面能找到三角形,三棱柱的侧面还能找到长方形,四棱柱的前面是平行四边形,上面则是长方形。

小结:同一个物体的表面可能找到不同的平面图形,我们在讲的时候一定要指明是哪个物体的哪个面是什么图形。

(四)找一找,进一步感受“面在体上”。

2.学生在小组里找一找、说一说。

3.交流、汇报。引导学生进行完整的表达。如:书本的上面是长方形……。

4.欣赏生活中的平面图形。(课件出示)。

三、分层作业、拓展提高。

1.猜一猜,白云下面是什么图形。

师:你能猜一猜白云下面是什么图形吗?

学生猜图形。

师:学生可真会辨别啊!一下子就猜中了白云下面的图形。要是老师都把他们混在一起,你还能辨认出来吗?(课件出示第二个练习)。

2.填一填。(书第5页第2题)。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第5页,自己独立完成第2题,做完后请在小组里交流做法。

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在小组里交流。

3.数一数(书第5页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让个别学生点着图案数出各种图形的个数。

四、创意图案、延伸创造。(书第3页第2题)。

1.师:用立体图形上的不同图形,能画出许多美丽的图案。请欣赏。(课件出示图案)。

2.师:请同学们用立体图形上不同图形,描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3.学生自主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并在小组里交流画法。

4.展示同学的作品。

五、回顾全课、畅谈收获。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能说说长方形是怎样的吗?正方形呢……。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数学一年级复习教案

13、在下面的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一个三角形,一个平行四边形。

14、在钉子板上能围出一个圆吗?能不能。

15、用正方体画出的每个面是形。

16、用能画出种长方形。

17、1张拾圆可以换()张壹圆,可以换()张贰圆,还可以换()张伍圆;1张20圆可以换()张伍圆;1张50圆可以换()张20圆和()张拾圆;1张100圆可以换()张50圆。

18、书包的`价钱是65元,小明的钱正好可以买一个书包,小明最多有()张十元。小丽买书包付的全部都是十元,小丽最少要付()张十元。

20、小白兔和小松鼠一起去拔萝卜。

上午下午。

小白兔38个41个。

小松鼠47个49个。

(1)小松鼠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

(2)小白兔上午比小松鼠少拔多少个?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