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优秀的作文,不仅要有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观点,还要有精准的语言表达和恰当的修辞运用。接下来,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些优秀作文的片段,感受作者对于生活、人物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今年寒假,我随我的老爸游览了许多景点,最让我流连忘返的地方则是离绍兴不远的古镇安昌。
有一天,我在游玩古城之余,觉得游兴未减,于是我爸说带我去看看安昌,听了老爸的介绍,我到蛮感兴趣的走进了古街,一到街口,我被眼前四个大字“师爷故里”吸引了,于是迫不及待的想问个究竟。原来啊,安昌这个小镇,在晚清和民国时期出了许许多多的文人秀才,这些文renda都被朝廷衙门招募过去供职,专门为当朝的官老爷出谋划策,称其为“师爷”。古街真的很古,任何一个角落用来拍古装戏,根本不用布置道具,我随处看到的一切,就像回到了电视里常常看到的明清朝代或是解放前的样子……让人回味无穷啊。
我听镇上的一位老者说,这里的习俗很多,比如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人们到腊月时节因不能回家,安昌的百姓就用各种当地的习俗来宽慰四方客人的思乡之情,至今依然能在安昌老街上看到裹粽子、灌腊肠、舂年糕、扯白糖等20多项传统美食工艺,以及每年古镇临河戏台上上演的社戏、越剧、莲花落等。于是,这腊月的各种民俗被一直保留了下来,直到今天当地的百姓也把腊月当成一个盛大的节日。
还有一位婆婆看着我说:“闺女,我再给你讲讲这里最有特色的东西吧。在腊月里,当地人一定要吃腊肠,腊肠是安昌的特产,四季都有,又以冬季所制的为佳。”我在的时候正好是寒冬季节,漫步在街上,浓浓的腊肠味,让我垂涎欲滴。腊肠都是当地居民手工制作,香肠灌好后就挂在自家房前的河边,这里通风,可以很快吹干水份,便于保存。一到了腊月里,一串串腊肠挂在门前,好像棕红色的彩带,自然就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了。
古镇的老街沿着河而建造,整整有1500多米长。河的南面住着民居,河的北面是商市,两岸之间相连。河的南面有带着顶棚的长廊,遮阳挡雨,各种传统特色的店铺作坊错落有致。河对岸则是青石板小路,古朴旧貌的民宅,狭窄的小弄。现保存有旧石板路、店铺作坊、拱桥、台门弄堂等,风貌古朴依旧。沿街的各式传统老店密密麻麻,千姿百态,叫卖的当地土特产品琳琅满目,尤其是百姓现场制作的传统食品,如香肠、扯白糖等,风味独到。
在古街上有着风格一致黑瓦白墙的深宅大院,有保存完好的师爷馆、有收藏古旧的钱币馆,石臼馆等,都让我沉浸在浓浓的水乡风情之中。
安昌的小桥也非常有特色,“拱、梁、亭”各式,千姿百态,古朴典雅,素有“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的美誉。其中最著名的是名为福禄、万安、如意这三座桥。
古镇的景致和特有的民俗着实令人回味无穷,小小古镇有着许许多多可看的内容,你就身临其境去走走吧,让我们跟着课本游古镇吧。
。
今天,我们东胜龙山小队去了安昌古镇玩。
来到安昌古镇,放眼望去,仿佛又回到了古代。你瞧,那石板铺成的小路,用石板铺成的大桥,用石板砌成的柱子。假如让游人穿上古代的服饰,那我们肯定分不出是现代还是古代了。怪不得叫“古镇”呢!
来到一条街上,我们边走边瞧,看见一只只乌篷船在水里游。我们7个便吵着要乘船,张婷爸爸说:“逛完了再乘。”于是我们就先去逛街了。
“龙山七贤”正在寻找古镇的特产。“扯白糖,刚出炉的扯白糖!”正当我们东找西找的时候,后背传来一个老婆婆的叫卖声。我们不约而同地过头去,问:“扯白糖多少钱一包?”“小的5元3包,大的5元1包。”坐在旁边做扯白糖的老爷爷说。看着那一包包可爱的、椭圆的扯白糖,我们忍不住了,纷纷涌上前去抢样子好看,貌似好吃的扯白糖。再走到桥上,每人手里都拿了四五包扯白糖。“嗯,真甜,真好吃!”“嚼劲!”“硬啊!”……在桥上,我们纷纷评论着自己买的扯白糖。
第一个特产找到了。古镇还有第二个特产,就是腊肠。在河边挂满了腊肠,闻起来香喷喷的。如果这腊肠是我的话,我恨不得马上就把它吃了,可惜它不是我的。
之后,我们又去了“中国银行旧址”、“钱庄”、“风情馆”、“绍兴师爷博物馆”。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绍兴师爷博物馆。安昌有9位师爷,9位师爷从小就都很聪明。我想:我们以后也要向他们一样聪明。
最后,我们在桥上拍了几张照片,就回家了。唉,乌篷船还是没坐成。
假期里的一天,我跟着爸爸妈妈,走进了绍兴四大古城之一的安昌古镇。
刚走进古镇边,就看到了一条奔腾的小河,发出“哗哗”的流水声,仿佛跟周围的游客在热情的打招呼。小河清澈见底,调皮的小鱼们在水中你追我赶,时不时还跃出水面,似在欢呼我们的到来。大而粗壮的古树还是那样碧绿、那么茂盛,虽然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可是它还在茁壮成长。
沿着小河边,我走上小桥便停了下来,这里的路和这里的桥,都是用古老的青石板做的,深深浅浅刻满了岁月的印记,我不由得轻轻地抚摸小桥。
这时小股香喷喷的热气飘进鼻子。我们跟随着热气,走下小桥,便来到了一家腊肉店。哇!窗口上挂满了腊过的肉呀,鸭子啊,鸽子等等,琳琅满目,诱人极了!我忍不住买一只小鸽子来啃啃,满口留香。
吃着吃着便闻到了浓浓的黄酒香。顺着味道细细追寻,原来这里还是黄酒的故乡,真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走在街头都能闻到巷子里的酒香。神奇的是,这里会拿各种各样的黄酒来做棒冰!妈妈尝了一下说:“这绝对是原汁原味的黄酒做的,真有一股醉人的美味!”我也小心地舔了一口,哇塞,差点就醉了!
沿着小街继续往前,我却被扯白糖给吸引住了。一个老艺人把透明的糖块放在一根柱子来回拉扯,然后再拿下来,切成一小段一小段装进袋子里。好想吃,但我补过牙不能吃,只好恋恋不舍的走开了。
安昌古镇真是个迷人的古镇,各种传统老店,各式水乡建筑,真希望下次我还能来,感受更多的历史,品味更多的美食。
过年的时候,我们去安昌古镇玩。
我们先乘大巴车来到了另一个车站,就这样来来回回我们终于来到了安昌古镇。哇!古镇真是名不虚传啊!来来往往的游客人山人海,我们就这样走着走着。突然我们看见了一幢又一幢古老而精致的房屋。我们迫不及待地走了进去。我们看见了很多漂亮的古玩,琳琅满目眼花缭乱。
最多的东西要算特产了。比如有扯白糖,龙须糖,色香味俱全的腊肠或者酱鸭等,最有趣的是算扯白糖。别看它听上去普普通通,其实做起来可麻烦了。
扯白糖的制作过程可算是复杂的很呢!首先要把白糖熬成浆,再等它干了之后就会变成一块晶莹剔透的糖泥了,再把糖泥放到大锅里,把大锅和糖泥放在烧滚的水里,再放一根小木棒,像是做拉面一样把融化了的白糖丝缠绕在棒子上。最后就把它搓成长条用剪刀再剪成小段,这样就大功告成了!
我们看到沿河停着很多小船,它们静静的漂浮在河面上,看的我们眼馋死了。经过老师的同意,我们乘上了船,在水面上自由自在的漂来漂去,可开心了。
时间过得真快啊。到了中午了,我们该吃饭了。骆老师带我们来到一家饭店,老板热情的招呼我们,还提议我们去桥上吃饭,我们异口同声的答应了。等了一会,一盘盘美味佳肴出现在我们面前。有小黄鱼,青鱼干,满满的三鲜汤等,看的我们直流口水,于是就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
最后,我们兴高采烈地回家了。
趁着满天旬日的阳光,我们全家三人决定在农历大年初五去安昌古镇感受一番别样的过年风情。
不知不觉间,我的脚步已把我带到了“绍兴师爷博物馆”前。满怀的好奇心,把我领进了这饱经沧桑的住宅。首先,映入我眼底的是一个透出四角天空的天井。在这小小的天井两旁分别摆置着石化架和石凳,还有一口半遮掩、深不见底的石井。再往前,便是正厅,在以前通常是用来接待客人的地方。两旁便是偏房,是主人用来藏书或是取其一间用来做卧室的,在正厅后背还会有一处在光线明暗混杂的楼梯。我小心翼翼地登上了这个历经沧桑和时代变迁的楼梯,踩动中发出吱呀作响的声音,让我不得不依靠这楼梯旁那几根弱不禁风的细小柱子,缓慢向上爬去。不过,直到上楼后。我还有着隐约空虚感。楼上陈列着各种古色古香的家具。
在安昌镇像这样古老陈旧的楼房还有许多如:“当店”,银楼,钱庄,仁昌酱园,作坊等等。由于傍晚的来临,我们没有去观看过大年的作福展览,实在非常遗憾。
安昌是一座有着悠久文化的古镇,古镇的房子都是用木头做的,沿河而建,街边就是清澈的小河,不时有凉凉微风吹来,使人神清气爽。古镇的小吃也是远近闻名,腊肠、扯白糖、龙须糖……我是扯白糖的铁杆粉丝,到了那里就吵着要吃。
这一次我不仅买了扯白糖还看到了制作的全过程。刚走上小吃街,就听到拥有天生小喇叭声的大姐在叫卖:“现做扯白糖了!”人群渐渐围成一个圈,我也迫不及待的跑进去观看。大姐把一勺黄色的糖浆放入锅中,加入清水,用大火煮,当水沸腾之时,她加入几斤白糖,锅中是下黄上白。大姐拿起勺子不停搅拌,白色和黄色混在一起,好似在打架,但最后还是黄队胜利,锅中的水变成金黄的,沸腾着。她的徒弟拿来一只大锅,她把滚烫的黄金水倒入大锅中,再把大锅放在一盆冷水上,等待冷却,黄金水渐渐凝固。一锅糖水,冷却后变成了软软的一大坨金黄色的糖。看着看着,我的疑问来了,为什么这个凝固了的糖是黄色的而不是白色的?看看周围的人脸上都疑惑不解。大姐把软糖套在一根柱子上斜绑着的棒子上,再用手上的一根棒子开始拉扯糖,拉长后套回棒上,再拉长,这可是个力气活。奇迹出现了,每扯一次,糖就变白一次,大姐重复两个动作,拉扯、摔套,每重复一次,嘴里就推销一次:“现做扯白糖!”虽说是个力气活,但大姐没出一点汗,精神抖擞,在大姐的拉扯中黄色的糖渐渐变成了纯洁的白色,大姐好似在挥舞一条白色的哈达,真是神奇。扯好了,为了防止糖冷了变硬,大姐把它放入一个棉袋里,然后拉出一小条,用剪刀一小块一小块剪下来,我偷偷的拿了一块,呀!好甜啊!
神奇的扯白糖,美丽的安昌古镇,这次旅行在我的脑子里永远被定格住了!
寒假,妈妈和爸爸带我去参观千年镇-安昌。
我们开车到绍兴市绍兴市约十公里到安昌,进入安昌来到千年镇。我们遇到了寒冷的风,路边两侧的石灰反映在我的眼睛,它不像菊花如安娜品种,没有玫瑰如辉煌,没有莲花如美丽,没有牡丹那么丰富,没有米兰花那么简单,优雅,但是这个凌汉一个人打开我所佩服的精神。走进门,你看,路面铺有石板,路面用石板,石柱做的石头。如果你让游客穿着旧衣服,根本不能说是现代还是过去。我们走过,不知不觉来到一家百货公司在前面。看看,里面的货真的是古董,看到,用丝编伞,用竹子做孩子,用木雕刻成茶,真是眼花缭乱,人们把它放下。在百货公司外,我们去购物。在安昌镇的香肠无处不在,你知道什么是香肠的皮肤做吗?它由猪肉的小肠制成,在晒干后充满猪肉。不要看起来像看起来丑陋,吃起来可以是芬芳的英里。
pro街道是一条河流,河流真的清澈,河水草也模糊不清。蓝波,这一次,我坐在吴鹏船上,仰望天空,天空是蓝蓝色的,看着水,水是很安静和安静。然后看看街道,偶尔有几个游客在相机的图片,啊,一切都这么悠闲,安静。
安昌古镇景区位于绍兴县西北部,1.2平方公里的古镇区保存完好,是浙江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安昌古镇现存三里长的依河古街市,传统特色的店铺作坊,错落有致的翻轩骑楼,粉墙黛瓦的台门民居,曲折幽深的石板弄堂,古老多姿的各式石桥,穿梭往来的乌篷小船,风貌古朴迷人,素有“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之美誉。陈从周教授生前曾三临安昌,称道安昌是绍兴保存最完好的水乡古镇。
安昌古镇最动人之处,则在于这里的民俗风情。虽经千年岁月,但古镇人家依然保持着许多传统生活习俗,成为外地游客心仪神往的观赏内容。老街自古商业兴旺,今日古镇的传统商文化依然原汁原味,这在小城镇中,甚至许多江南古镇中也不可多得。特别是腊月时节,古镇人家纷纷忙着操办年事,搡年糕、裹粽子、灌腊肠、扯白糖,“祝福”祭祀,婚礼寿庆,处处风情处处景,体现着浓郁的越地民俗文化特色。景区建有民俗风情馆、绍兴师爷博物馆、石雕馆、穗康钱庄、中国银行旧址、城隍殿等六处人文景点,并已连续举办八届“腊月风情节”。走进安昌古镇,真如置身于“水乡文化的长廊,市井风俗的长卷”,品尝着一盅滋味淳厚的陈年绍兴老酒。
安昌古镇景区包括三里老街、城隍殿、师爷馆、安昌民俗风情馆、义和当台门等。古镇保存有数里长的依河古街市、古色的店铺、凝重的台门,别具特色的作坊,错落有致的翻轩骑楼,曲折幽深的石板小弄。古老的石桥小巧精致,拱、梁、亭各式,千姿百态,古朴典雅,素有"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的美誉。
绍兴几千年的民俗风情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热闹的水乡社戏,喜庆的船上迎亲,传统的手工酿酒、酱油制作,穿梭的乌篷小船……腊月里人们忙着祝福,搡年糕、裹粽子、串腊肠、扯白糖等,构成了喜庆、祥和、古老、淳朴的水乡古镇风情。
安昌可以说是绍兴最原汁原味的古镇了,沿河的三里街市还保留着质朴的生活气息,腊肠和酱油是这里的一大特色。这里几乎没有旅游团,更多的是悠闲生活的当地人,很多人说,这就是十年前的西塘。
古镇依河而建,北岸为商市,南岸是民居,水上众多石桥连接两岸的往来。古镇联票里的收费景点基本分布在河流两岸,在古镇入口的售票可以领到印刷精美的导游图。
从景区入口往里走,北岸依次是文史馆(城隍殿)、穗康钱庄、石雕馆、绍兴师爷博物馆。其中,绍兴师爷博物馆是最值得一看的,绍兴最著名的特产除了黄酒,就是师爷了,博物馆里展有师爷的历史、分类,以及生活用物和日记等等,让人对这个行业有比较全面的了解。石雕馆是一个三进的老台门,收集了大量的绍兴石雕石碑,颇有趣味。沿着河的南岸,可以在中国银行旧址看国有银行的气派,规模宏大的安康寺,而安昌民俗风情馆里大量的图片和生活用品,可以一窥安昌的生活风俗。
如果只是在古镇街上走走,感受安昌的风土人情,是不需要买门票的。走在河边的廊棚下,有许多当地人摆的小摊。不同于其它商业化古镇清一色的义乌小商品,安昌人出售的小玩意更接地气,从毡帽到鞋刷、纽扣,都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还有些扯白糖、箍桶、做布鞋的老手艺人,一辈子坚守着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手艺。
此外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安昌的腊肠和酱油远近闻名,在《舌尖上的中国》中播出后更是火遍全国。挂在河岸边竹架子上密密麻麻的腊肠也是古镇一道特有的风景,古镇上的“仁昌酱园”不仅是一景,也是安昌腊肠好吃的秘诀之一,来到这里的人总要顺手买些回去。
在安昌古镇坐最实惠的乌篷船体验水乡生活,也是许多人选择安昌的理由。这里的乌篷船比绍兴其它地方便宜很多,推荐体验一下。
安昌古镇最好玩的时候是每天元旦3天的腊月风情节,此时虽然天气寒冷,但别有风味。除了乡土气息浓厚的社戏、民间宣卷演唱,还常常能遇到热闹的水上婚礼船队。
来这里游玩的人一般会在游玩后会回到绍兴市区,不太会在古镇过夜,但你一定不能错过古镇上乌毡帽饭店的霉干菜烧肉、笋干,或者在三张桌子的宝麟酒家要一份自制腊肠,来一壶自酿的花雕,非常享受。
新年的第一天,爸爸妈妈带我去安昌古镇体去感受浓浓年味。
到了古镇,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片人山人海的景象。安昌古镇的人气这么高呀!我们汇入了这人的海洋,走在沿河的走廊里感受它的魅力。
每一个小店铺的屋檐下都挂满了腊味,有腊肠、腊肉、酱鸭……犹如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炉灶里煮着热气腾腾的腊味散发着诱人的味道,让我垂涎欲滴。
我让爸爸给我买了一根大大的腊肠,一口咬下去,香香甜甜又带点辣味,好吃极了!这里的腊味果真是名不虚传呀!
安昌是一座有着悠久文化的古镇,古镇的房子都是用木头做的,沿河而建,街边就是清澈的小河,不时有凉凉微风吹来,使人神清气爽。古镇的小吃也是远近闻名,腊肠、扯白糖、龙须糖……我是扯白糖的铁杆粉丝,到了那里就吵着要吃。
这一次我不仅买了扯白糖还看到了制作的全过程。刚走上小吃街,就听到拥有天生小喇叭声的大姐在叫卖:“现做扯白糖了!”人群渐渐围成一个圈,我也迫不及待的跑进去观看。大姐把一勺黄色的糖浆放入锅中,加入清水,用大火煮,当水沸腾之时,她加入几斤白糖,锅中是下黄上白。大姐拿起勺子不停搅拌,白色和黄色混在一起,好似在打架,但最后还是黄队胜利,锅中的水变成金黄的,沸腾着。她的徒弟拿来一只大锅,她把滚烫的黄金水倒入大锅中,再把大锅放在一盆冷水上,等待冷却,黄金水渐渐凝固。一锅糖水,冷却后变成了软软的一大坨金黄色的糖。看着看着,我的疑问来了,为什么这个凝固了的糖是黄色的而不是白色的?看看周围的人脸上都疑惑不解。大姐把软糖套在一根柱子上斜绑着的棒子上,再用手上的一根棒子开始拉扯糖,拉长后套回棒上,再拉长,这可是个力气活。奇迹出现了,每扯一次,糖就变白一次,大姐重复两个动作,拉扯、摔套,每重复一次,嘴里就推销一次:“现做扯白糖!”虽说是个力气活,但大姐没出一点汗,精神抖擞,在大姐的拉扯中黄色的糖渐渐变成了纯洁的白色,大姐好似在挥舞一条白色的哈达,真是神奇。扯好了,为了防止糖冷了变硬,大姐把它放入一个棉袋里,然后拉出一小条,用剪刀一小块一小块剪下来,我偷偷的拿了一块,呀!好甜啊!
神奇的扯白糖,美丽的安昌古镇,这次旅行在我的脑子里永远被定格住了!
导游词经典范文。
各位游客:
你们好!
欢迎你们来到绍兴安昌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绍兴安昌古镇是浙江历史文化保护区,位于绍兴县,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著名江南水乡古镇。
安昌古镇景区位于绍兴县西北部,1.2平方公里的古镇区保存完好,是浙江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安昌古镇现存三里长的依河古街市,传统特色的店铺作坊,错落有致的翻轩骑楼,粉墙黛瓦的台门民居,曲折幽深的石板弄堂,古老多姿的各式石桥,穿梭往来的乌篷小船,风貌古朴迷人,素有“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之美誉。陈从周教授生前曾三临安昌,称道安昌是绍兴保存最完好的水乡古镇。
安昌古镇最动人之处,则在于这里的民俗风情。虽经千年岁月,但古镇人家依然保持着许多传统生活习俗,成为外地游客心仪神往的观赏内容。老街自古商业兴旺,今日古镇的传统商文化依然原汁原味,这在小城镇中,甚至许多江南古镇中也不可多得。特别是腊月时节,古镇人家纷纷忙着操办年事,搡年糕、裹粽子、灌腊肠、扯白糖,“祝福”祭祀,婚礼寿庆,处处风情处处景,体现着浓郁的越地民俗文化特色。景区建有民俗风情馆、绍兴师爷博物馆、石雕馆、穗康钱庄、中国银行旧址、城隍殿等六处人文景点,并已连续举办八届“腊月风情节”。走进安昌古镇,真如置身于“水乡文化的长廊,市井风俗的长卷”,品尝着一盅滋味淳厚的陈年绍兴老酒。
绍兴安昌古镇是浙江历史文化保护区,位于绍兴县,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著名江南水乡古镇。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绍兴安昌古镇的。
导游词。
欢迎参考!
安昌古镇景区位于绍兴县西北部,1.2平方公里的古镇区保存完好,是浙江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安昌古镇现存三里长的依河古街市,传统特色的店铺作坊,错落有致的翻轩骑楼,粉墙黛瓦的台门民居,曲折幽深的石板弄堂,古老多姿的各式石桥,穿梭往来的乌篷小船,风貌古朴迷人,素有“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之美誉。陈从周教授生前曾三临安昌,称道安昌是绍兴保存最完好的水乡古镇。
安昌古镇最动人之处,则在于这里的民俗风情。虽经千年岁月,但古镇人家依然保持着许多传统生活习俗,成为外地游客心仪神往的观赏内容。老街自古商业兴旺,今日古镇的传统商文化依然原汁原味,这在小城镇中,甚至许多江南古镇中也不可多得。特别是腊月时节,古镇人家纷纷忙着操办年事,搡年糕、裹粽子、灌腊肠、扯白糖,“祝福”祭祀,婚礼寿庆,处处风情处处景,体现着浓郁的越地民俗文化特色。景区建有民俗风情馆、绍兴师爷博物馆、石雕馆、穗康钱庄、中国银行旧址、城隍殿等六处人文景点,并已连续举办八届“腊月风情节”。走进安昌古镇,真如置身于“水乡文化的长廊,市井风俗的长卷”,品尝着一盅滋味淳厚的陈年绍兴老酒。
安昌古镇景区包括三里老街、城隍殿、师爷馆、安昌民俗风情馆、义和当台门等。古镇保存有数里长的依河古街市、古色的店铺、凝重的台门,别具特色的作坊,错落有致的翻轩骑楼,曲折幽深的石板小弄。古老的石桥小巧精致,拱、梁、亭各式,千姿百态,古朴典雅,素有"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的美誉。
绍兴几千年的民俗风情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热闹的水乡社戏,喜庆的船上迎亲,传统的手工酿酒、酱油制作,穿梭的乌篷小船……腊月里人们忙着祝福,搡年糕、裹粽子、串腊肠、扯白糖等,构成了喜庆、祥和、古老、淳朴的水乡古镇风情。
安昌可以说是绍兴最原汁原味的古镇了,沿河的三里街市还保留着质朴的生活气息,腊肠和酱油是这里的一大特色。这里几乎没有旅游团,更多的是悠闲生活的当地人,很多人说,这就是十年前的西塘。
古镇依河而建,北岸为商市,南岸是民居,水上众多石桥连接两岸的往来。古镇联票里的收费景点基本分布在河流两岸,在古镇入口的售票可以领到印刷精美的导游图。
从景区入口往里走,北岸依次是文史馆(城隍殿)、穗康钱庄、石雕馆、绍兴师爷博物馆。其中,绍兴师爷博物馆是最值得一看的,绍兴最著名的特产除了黄酒,就是师爷了,博物馆里展有师爷的历史、分类,以及生活用物和。
日记。
等等,让人对这个行业有比较全面的了解。石雕馆是一个三进的老台门,收集了大量的绍兴石雕石碑,颇有趣味。沿着河的南岸,可以在中国银行旧址看国有银行的气派,规模宏大的安康寺,而安昌民俗风情馆里大量的图片和生活用品,可以一窥安昌的生活风俗。
如果只是在古镇街上走走,感受安昌的风土人情,是不需要买门票的。走在河边的廊棚下,有许多当地人摆的小摊。不同于其它商业化古镇清一色的义乌小商品,安昌人出售的小玩意更接地气,从毡帽到鞋刷、纽扣,都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还有些扯白糖、箍桶、做布鞋的老手艺人,一辈子坚守着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手艺。
此外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安昌的腊肠和酱油远近闻名,在《舌尖上的中国》中播出后更是火遍全国。挂在河岸边竹架子上密密麻麻的腊肠也是古镇一道特有的风景,古镇上的“仁昌酱园”不仅是一景,也是安昌腊肠好吃的秘诀之一,来到这里的人总要顺手买些回去。
在安昌古镇坐最实惠的乌篷船体验水乡生活,也是许多人选择安昌的理由。这里的乌篷船比绍兴其它地方便宜很多,推荐体验一下。
安昌古镇最好玩的时候是每天元旦3天的腊月风情节,此时虽然天气寒冷,但别有风味。除了乡土气息浓厚的社戏、民间宣卷演唱,还常常能遇到热闹的水上婚礼船队。
来这里游玩的人一般会在游玩后会回到绍兴市区,不太会在古镇过夜,但你一定不能错过古镇上乌毡帽饭店的霉干菜烧肉、笋干,或者在三张桌子的宝麟酒家要一份自制腊肠,来一壶自酿的花雕,非常享受。
。
那天一早,刚吃好早饭,女儿就打来电话问,“今天有没有兴趣去绍兴安昌古镇一游?”
安昌古镇?我好像从来没有听说过,再说今天是月底,又是星期六,我还要将下个月全公司的考勤卡填写完毕,而且窗外的天色也是阴沉沉的,梅雨时节,说不定又是阴雨连绵。我有点犹豫地问:“去绍兴。一天能回来吗?”“很快的,开车走高速一个多小时就到,吃了中饭就能回来。”女儿看来热情很高,不可以扫她的兴吧,我自己做主给自己“调休”一天,考勤卡明天再填。“好吧。”我就爽快地答应了。“赶快起床!”电话那头传来她的命令,那是她在叫我的外孙快快起床。
很快,她的小mini就停在了我们公司的门口,带上相机,轻装出发。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了一个多小时,由柯桥出口,根据指路牌的指引,没多少时间就到了古镇牌楼下。
一路上时阴时雨,到了目的地雨就停了,真是天公作美,太阳居然还时不时地露出淡淡的笑脸。
古色古香的水乡古镇,不像其他一些所谓很有名气的地方,她没有过度开发,见不到游人如织,也没有大幅的广告,只见一条小河穿镇而过,古朴的店铺、民居沿河而建,陈旧而厚重。镇口广场边就是售票处,详细地标明了所有的景点和票价。女儿说:“我们先坐船游览,然后从最里面出发,沿着水街一路往回走,参观各个景点。”
于是一行三人就上了一只乌篷船,付了四十元船费就出发了。
游船是典型的绍兴乌篷船,两头尖尖呈橄榄形,三爿乌篷可开可合,既可遮阳蔽阴,还能挡风避雨,前后帆坛以及中舱放着的小凳都可以坐人,精致的小茶桌,上面可以让游客放一些休闲食品或茶水,后艄是船工的座位,他背靠着一块窄窄的木板靠背,腋下夹着舵把,双脚划桨。船头的乌蓬顶上还结着一个大红的彩球,古朴中透着喜气。
船工大爷是一位很健谈的老人,一路划行,一路介绍。让我了解了不少关于古镇的事情。
安昌古镇说起来在很早以前就有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家”就在此地,他的夫人涂山氏在大禹治水的中,一直就住在安昌古镇。
我们在这条小河中缓缓行进了一点七五公里,河水虽然不能说是清澈见底,比起去年在绍兴鲁迅故居前的那条小河干净了许多许多,一阵阵清风吹拂,微波荡漾,街市和垂柳的倒影在河面上不停地摇曳起舞,一座座古老的石桥小巧精致,拱、梁、亭,栏,各式各样,千姿百态,古朴典雅。向前瞧桥下有桥,朝后看桥上建楼,抬眼望桥沿攀藤,低头见船在“月”中,真不愧有“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的美誉。
船儿缓缓前行,老船工娓娓道来,指点着两岸的一处处景点以便我们回程时进去参观,岸边不时有路人和老人家热情地打招呼,河道上对面来船的船工也是笑脸相迎。船到终点,大爷连忙戴好乌毡帽,手捧紫砂壶,熟练地摆出了一个pose让我们为他拍照。他说他不但给游客拍照,还给中央台、浙江台的记者拍过照呢。(后来我在网上查了一下,此言不假,很多网友的博文里,果然都有他这样的照片)临别,老人家让我猜猜他的年龄,我从六十、七十、一直猜到七十五,他都摇摇头,最后还是他告诉我,今年他七十又九了,说完一脸的自傲。他说:“为人一定要知足,知足然后就开心,开心身体就硬朗。”
是啊,我的信条也是“知足者乐,常乐者寿。”
再见,大爷,祝你笑口常开,健康长寿。
离船上岸,我们继续自己的旅程,开始游览古镇的各个景点。
第一个景点是“师爷馆”,绍兴师爷全国闻名,此馆自誉全国唯一。听起来似乎名气很大,其实门面很小。我们三人进去买票,被告知可以买整个古镇全部景点的联票。我,七十岁以上免票,他们二人每票五十元,女儿付了一百元,拿了票,准备进去参观,售票员叫住了她,说还有二十五元可找,原来她将外孙当成了儿童,想想也对,外孙虽然身高一米五十以上,但毕竟还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与其他地方斤斤计较不同,这儿的人显得特别大方。
“师爷馆”展示的是清末山阴孙云章师爷所遗幕学,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绍兴师爷揭幕佐治的真实情况。前后几进房子简单朴实,但又不失浓厚的书卷之气;“石雕馆”则显得单薄多了,大约只是本镇上收集的一些石雕工件:石窗、石凳、石臼、石磨和石狮子之类的,和我们宁波的“南宋石刻公园”不可同日而语,不过一个小镇能收集、保存这些民间遗存,也实属不易。
我们遗漏了“民俗风情馆”,直接去了“百年中行”,这儿好像是一座清末民初的建筑,单间条石门框的油漆门面给人以厚重的感觉,里边除了接待室、账房以及后院的生活用房外,还特别设有金库,账房内的挂式时鸣钟、台式电风扇,让人好像又回到了从前;后院几间楼房错落有致,绿树成荫。我外孙坐上了帐台体会了一番当账房先生的美好感觉。
前面就是全国闻名的“仁昌酱园”了。说他全国闻名是因为去年风行一时的央视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曾经对他和安昌的腊肠做过专门介绍。酱园就在河边,一进大门就是它的展示厅,往侧门进去,我们看到了很多酱缸,一排一排,好多好大的七石缸,上面都盖着白色的尖顶的盖子,远远望去蔚为壮观,这就是纯天然太阳晒出来的酱制品吧!
快到景区出口,我们进了这个小镇的城隍庙,因为只是一个小镇,所以“城隍庙”规模不大,大殿前有一个古戏台,据说大家称之为“万年台”,戏台正上方挂有“古今鉴”的扁额,两边是“天地大舞台,舞台小天地”的对联。记得这两句是鲁迅先生非常欣赏的早年间中国戏园子里的对联。另外,我觉得庙堂中有一对盘龙柱的确很有特色:
连接各个景点的是那条长长的沿河古街。其实,长街比这一个个景点更能反映安昌古镇的风貌。
据资料记载:安昌镇,很久很久以前就有人沿河而居,直至北宋时期才渐成规模,后因战乱,多次焚毁,至今仍保留着的建筑大部份为明清时期所重建。其建筑风格传承了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一依带水,数里长的依河古街市精彩纷呈:古色古香的店铺、凝重古朴的台门,别具地方特点的作坊,错落有致的翻轩骑楼,曲折幽深的石板小弄等等。因而古镇就成了浙江省重点历史保护地。
从乌篷船上或站在河边一眼望去,河沿的翻杆蜿蜒连绵,林林总总的商铺、摊贩和作坊鳞次栉比,廊檐下挂着的腊肠随处可见。没有翻杆的地方放着店主或居民的桌椅板凳,人们在这儿喝茶聊天,打扇乘凉,吆喝买卖……他们的生活是那么的悠闲舒适。
街市以店铺为主,也有几处很有特色的老作坊,还有规模不大的小商品市场。市上卖的基本上全是安昌本地土产:霉干菜、腊肠、麦芽糖、裙带面、乌毡帽、黄表纸,还有各色小镇生活用品,就是很难见到有人在推销旅游纪念品。
我们选择在“乌毡帽酒店”用午餐。
酒店就在河边,翻杆里边放着一溜木板制作的方桌,每张桌子四周是简易的木制长凳,就像我们家中过去的桌子、长凳,在此落座,不由我产生了一种回到老家的感觉。一位三、四十岁的大嫂,热情地招呼了我们,在她们的店堂内,两张大方桌子上放满了菜肴的样品:大白鹅、白斩鸡,清蒸腊肠、盐水河虾、红烧河鲫鱼、清炒螺蛳、青菜蘑菇、臭豆腐、苋菜等等,旁边还有一只颇具绍兴特色的大酒甏。
女儿根据我们三人的喜好,点了几个菜,再三向大嫂强调,份量不要太多,以免造成浪费,我们点的菜有:腊肠、大白鹅、清炒螺蛳、盐水河虾、臭豆腐和苋菜。我女儿还给我舀来了一壶绍兴老酒。外孙喜欢吃腊肠和大白鹅,我喜欢老酒咪咪,螺蛳啄啄,女儿就爱吃素净的。不过这清蒸臭豆腐和臭咸菜炒的碧绿生脆的苋菜真的是“臭味十足”,将外孙熏得捏着鼻子连说难受。我倒是好像又吃到了当年母亲煮的'“下饭”。我们各取所需,基本上是做到了“光盘”。
用完午餐,继续我们的旅程。
一家“箍桶作坊”吸引了我的眼球。箍桶师傅是我们乡下人的叫法,城里人称他们“圆木师傅”,因为他们做的全是圆形的木器,当然乡下人也有道理,因为所有圆形的木器都得有“箍”,这“箍”材质多样,有竹子、铁丝,还有铜质的。如果没有“箍”,桶不就散板啦!所以叫“箍桶师傅”还是名符其实的。
你看,这位师傅,当我们饶有兴趣地站在他的作坊门口指手画脚说个不停时,他还是专心致志地在干着自己的活,他的身边放着用来打洞的拉钻子;这正在操作的圆刨子不但可以将木板刨平,还能把整个木桶刨平,还有斧子、大刨子、小刨子、粗刨、弓刨、平刨等多种工具。过去这些师傅不但在作坊里箍桶,而且还经常挑着担子走街串巷为乡亲们修桶、打箍(我们宁波乡下叫“打串”);可惜现在由于塑料制品的出现,改变了他们的命运,如今他们制作的提桶、蒸笼、水桶、浴盆、锅盖等等基本上都无人问津,只有那些怀旧的人们才在婚丧祭祀时还会来买一些子孙桶、祭盘之类的木器,人们日常用的圆形容器大多都是塑料制品,也就不必修补、箍桶啦。
其实木头做的东西虽然笨重,但是耐用,并且环保,据说还有保健作用,不是吗?当今市面上出售的木制洗脚桶就很行销!而且价格不菲。
这位师傅作坊里摆设的除了极少数的生活实用品外,大多数全是“袖珍型”的,就像那只“子孙桶”,只有成人手掌那么大,看来是给有兴趣的“遗老、遗少”们买回去留作纪念或是做女儿陪嫁的。我想师傅是即使不用吆喝,也有游客自己想买的缘故吧,这儿陈列的样品真的不少哦。
为了打破沉默,我打趣问师傅:“师傅,你女儿是不是九斤姑娘?”,他抬起头笑了一笑,没有回答。爱好越剧的人都知道聪明伶俐的九斤姑娘,她的父亲就是诙谐幽默的“张箍桶”。
告别“箍桶”师傅,我们沿着街市又见到了几家理发店。
这儿的理发店就像我们过去乡下的“剃头店”。不像城里有些所谓的“美容美发a”,门窗半遮半掩,几个“美女”在那儿搔首弄姿,里边全是“现代化武器”,吓得我们乡下人望而却步,这里是大门正开,一排大镜子挂在墙上,一溜木制长柜上放着理发工具,几把转椅上坐着正在理发的顾客,理发师一边忙忙碌碌剪剪、轧轧,一边和顾客说东道西,另一边墙根的长凳上坐着等待理发的人们,他们正捧着茶杯喝茶,有的在看报、有的在看电视,店堂里热热闹闹,一片和谐。
听说这儿的“扯白糖”很有名,我们一路寻访,终于见到了现做现卖的糖摊,一位身板壮实的大嫂正在那儿大显身手,可是她做的不是扯白糖,这种糖就是过去在我们乡下叫“生姜糖・糖饼”中的糖饼,其实就是饴糖(麦芽糖)。很多兑糖担与小孩子换废品用的就是这种糖。
这儿最有名的扯白糖,可能是我机遇不好,没有找到,有点可惜。
这儿虽然没有名山大川,也找不到什么名胜古迹,但是古镇那原汁原味的江南水乡的人文风情却令我们久久难以忘怀。我们的脑海里一直浮现着古镇那条幽幽小巷,宁静中透着无限的雅韵。
里长的依河古街市,古色古香的店铺、民居,别具特色的作坊、错落有致的翻轩骑楼、曲折幽深的石板小巷、古老小巧的小石桥,使得安昌古镇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到此游览观光。
小桥非常有特色,“拱、梁、亭”各式,千姿百态,古朴典雅,素有“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的美誉。
资料。
据师爷故居等古民居整修而成的“绍兴师爷馆”、“安昌民俗风情馆”和“安昌文史馆”等景点的开馆迎客,给古镇又凭添一份浓浓的人文气息,使古镇真正成为“水乡文化的长廊”、“市井习俗的长卷”、“特色商品的长街”。
然后从绍兴客运中心或汽车北站乘坐安昌中巴车,从早上6点至晚上5点,每5分钟一班。因为安昌距离绍兴较近,所以推荐住在绍兴。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绍兴安昌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绍兴安昌古镇是浙江历史文化保护区,位于绍兴县,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著名江南水乡古镇。
安昌古镇景区位于绍兴县西北部,1.2平方公里的古镇区保存完好,是浙江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安昌古镇现存三里长的依河古街市,传统特色的店铺作坊,错落有致的翻轩骑楼,粉墙黛瓦的台门民居,曲折幽深的石板弄堂,古老多姿的各式石桥,穿梭往来的乌篷小船,风貌古朴迷人,素有“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之美誉。陈从周教授生前曾三临安昌,称道安昌是绍兴保存最完好的水乡古镇。
安昌古镇最动人之处,则在于这里的民俗风情。虽经千年岁月,但古镇人家依然保持着许多传统生活习俗,成为外地游客心仪神往的观赏内容。老街自古商业兴旺,今日古镇的传统商文化依然原汁原味,这在小城镇中,甚至许多江南古镇中也不可多得。特别是腊月时节,古镇人家纷纷忙着操办年事,搡年糕、裹粽子、灌腊肠、扯白糖,“祝福”祭祀,婚礼寿庆,处处风情处处景,体现着浓郁的越地民俗文化特色。景区建有民俗风情馆、绍兴师爷博物馆、石雕馆、穗康钱庄、中国银行旧址、城隍殿等六处人文景点,并已连续举办八届“腊月风情节”。走进安昌古镇,真如置身于“水乡文化的长廊,市井风俗的长卷”,品尝着一盅滋味淳厚的陈年绍兴老酒。
安昌古镇景区包括三里老街、城隍殿、师爷馆、安昌民俗风情馆、义和当台门等。古镇保存有数里长的依河古街市、古色的店铺、凝重的台门,别具特色的作坊,错落有致的翻轩骑楼,曲折幽深的石板小弄。古老的石桥小巧精致,拱、梁、亭各式,千姿百态,古朴典雅,素有"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的美誉。
绍兴几千年的民俗风情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热闹的水乡社戏,喜庆的船上迎亲,传统的手工酿酒、酱油制作,穿梭的乌篷小船……腊月里人们忙着祝福,搡年糕、裹粽子、串腊肠、扯白糖等,构成了喜庆、祥和、古老、淳朴的水乡古镇风情。
安昌可以说是绍兴最原汁原味的古镇了,沿河的三里街市还保留着质朴的生活气息,腊肠和酱油是这里的一大特色。这里几乎没有旅游团,更多的是悠闲生活的当地人,很多人说,这就是十年前的西塘。
古镇依河而建,北岸为商市,南岸是民居,水上众多石桥连接两岸的往来。古镇联票里的收费景点基本分布在河流两岸,在古镇入口的售票可以领到印刷精美的导游图。
从景区入口往里走,北岸依次是文史馆(城隍殿)、穗康钱庄、石雕馆、绍兴师爷博物馆。其中,绍兴师爷博物馆是最值得一看的,绍兴最著名的特产除了黄酒,就是师爷了,博物馆里展有师爷的历史、分类,以及生活用物和日记等等,让人对这个行业有比较全面的了解。石雕馆是一个三进的老台门,收集了大量的绍兴石雕石碑,颇有趣味。沿着河的南岸,可以在中国银行旧址看国有银行的气派,规模宏大的安康寺,而安昌民俗风情馆里大量的图片和生活用品,可以一窥安昌的生活风俗。
如果只是在古镇街上走走,感受安昌的风土人情,是不需要买门票的。走在河边的廊棚下,有许多当地人摆的小摊。不同于其它商业化古镇清一色的义乌小商品,安昌人出售的小玩意更接地气,从毡帽到鞋刷、纽扣,都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还有些扯白糖、箍桶、做布鞋的老手艺人,一辈子坚守着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手艺。
此外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安昌的腊肠和酱油远近闻名,在《舌尖上的中国》中播出后更是火遍全国。挂在河岸边竹架子上密密麻麻的腊肠也是古镇一道特有的风景,古镇上的“仁昌酱园”不仅是一景,也是安昌腊肠好吃的秘诀之一,来到这里的人总要顺手买些回去。
在安昌古镇坐最实惠的乌篷船体验水乡生活,也是许多人选择安昌的理由。这里的乌篷船比绍兴其它地方便宜很多,推荐体验一下。
安昌古镇最好玩的时候是每天元旦3天的腊月风情节,此时虽然天气寒冷,但别有风味。除了乡土气息浓厚的社戏、民间宣卷演唱,还常常能遇到热闹的水上婚礼船队。
来这里游玩的人一般会在游玩后会回到绍兴市区,不太会在古镇过夜,但你一定不能错过古镇上乌毡帽饭店的霉干菜烧肉、笋干,或者在三张桌子的宝麟酒家要一份自制腊肠,来一壶自酿的花雕,非常享受。
安昌是古城绍兴中带有地方特色的小镇。我相信很多人都去过那,每年腊月前后年味非常浓郁,偶有晾晒的腊肠增添气氛,特别是廊下向阳处挂着酱鸡酱鸭像极了训练有素而随时准备起飞的鸽子。
雨中的安昌,蒙蒙胧胧的,所有的房子、河流,都很模糊,还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像仙境一样,使古镇更加充满了神奇色彩。晴天的安昌,太阳照亮了她的每一个角落。特别在夕阳里,古镇变成了一座“金子做的城”啦!
一条时而窄时而宽的河流贯穿古镇东西,每天都有无数条乌蓬船在河面上划过,与古镇相映成趣。腊月期间,临河的廊檐下挂满了腊肠,别有一番趣味;而腊肠散发出一股酱香味,还蛮好闻呢。人们望着这些腊肠,口水都快引出来了。河旁走廊用古老的石板铺就,岸上边的房屋是一些店铺,运气好时还能看到师傅在廊下纯手工制作扯白糖,那股甜味着实诱人。可我最喜欢卖麦芽糖的铺子,麦芽糖有金色、粉色、白色……还很甜,令多数小孩喜欢吃。古镇的房子很漂亮,上面的屋顶是黑色的砖瓦,偶尔还会停一两只白鸽,墙壁是纯白色的,没有一点污渍。房前走廊上人山人海,非常热闹。
我第一次来古镇东望望西望望,觉得什么都好看,还品尝了棉花糖呢。
古镇真美。其实绍兴古城哪里都美,我喜欢这里――绍兴,我的第二故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安昌古镇位于柯桥区西北部,北靠杭甬高速公路,南距县城柯桥7公里。辖11个行政村、7个居委会,镇域面积2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6万人。是浙江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近又被评为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古镇风貌保存完好,民俗风情氛围浓郁,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社会经济综合实力居浙江省百强乡镇前列,全镇国内生产总值16.5亿元,人均gdp超过6600美元。三大产业各具特色,公益事业设施完备,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充满历史韵味与现代生机活力的名副其实的“魅力名镇”。
始建于北宋时期,后因战乱,多次焚毁,又于明清时期重建,其建筑风格传承了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一依带水,古朴典雅,为浙江省重点历史保护地,其特产安昌腊肠、扯白糖远近闻名。现存白洋新石器时代越族先民遗址。相传大禹曾在镇东涂山娶妻成家。公元8,钱镠奉唐王朝之命屯兵该地平董昌之乱,因命其乡为安昌。安昌除保持了绍兴水乡城镇的一般传统特色之外,还有一条长达1747米的老街。数百年来,棉、布、米集散旺盛,蔚为越北大市重镇。抗战前夕尚有商号933家,是城区外市集之最。安昌的小桥非常有特色,“拱、梁、亭”各式,千姿百态,古朴典雅,素有“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的美誉。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kouhaodaquan/460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