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是一些成功教师的教学工作计划案例,供大家学习和借鉴。
1、初步了解橘子宝宝的颜色、味道、形状等特征。
2、学念儿歌《橘子宝宝》。
重点:了解橘子宝宝的颜色、味道、形状等特征。
难点:进一步感知橘子宝宝的同时能在同伴面前大胆的讲述橘子的各种特征。
橘子、苹果、梨、香蕉若干,盒子1个。
一、猜一猜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请你们来猜个谜语,你们可要开动脑筋想好哦,小耳朵要听好了。师说出谜面(外面杏黄衣,姐妹抱一起,打开仔细看,都是一瓣瓣),猜一种水果,请幼儿猜谜底。
二、摸一摸,看一看
2、师:老师摸到了一个句子,你们看看橘子长的是什么样子的?(橘子长得圆圆的,黄色的皮)
4、师:你们是怎样吃橘子的?它里面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咱们一起来看看吧
三、体验剥橘子的快乐
1、教师示范一边剥橘子,一边念儿歌,打开之后请幼儿观察橘子肉的排列特征。
2、幼儿尝试剥橘子。师:请你数一数橘子肉有多少片?它长得像什么?
3、学习儿歌,鼓励幼儿在念儿歌的同时并作出剥橘子的相应动作。
4、师小结:橘子是我们平时经常见到的一种水果,它长得圆圆的,有大的也有小的,黄色的果皮膜上去感觉有点粗糙,不过它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大家平常可以多吃点。
师:小朋友都看到了橘子长得圆圆的,穿着黄色的外衣,橘子宝宝排排坐着非常的好看,可是不知道吃起来味道是什么样的?你们想不想尝一口?师一边念儿歌一边把橘子放到小鹏友的嘴巴里,让幼儿品尝橘子的味道,体验与同伴分享食物的乐趣。
秋天到了,橘子妈妈身上结满了又大又圆的、黄橙橙的橘子宝宝,秋风吹来,橘子宝宝在树妈妈的枝头上荡秋千。
有一天,果园里的叔叔阿姨轻轻的把橘子宝宝摘下来,放进一个大大的筐里。橘子宝宝真开心呀!橘子宝宝说:"我们就要开始旅行啦,真开心。"叔叔阿姨们把一筐一筐的橘子宝宝装上车,"嘟嘟嘟……."汽车载着橘子宝宝出发了。
汽车嘟嘟嘟……把橘子宝宝送到了水果市场。橘子宝宝在这里看见了许许多多的朋友:苹果、香蕉、菠萝、葡萄、柿子………..
老师来到水果市场,买了许多橘子宝宝,把它们送到了幼儿园分给了小朋友。
小朋友们吃完了橘子宝宝,都说:"橘子宝宝酸酸甜甜有营养,吃了身体好。"小朋友们吃完橘子,把籽儿种到花园里。大家都在想,到明年春天,这里是不是就会长出一棵一棵的橘树来。
幼儿科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精心呵护与培植,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好奇心、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让幼儿主动发现,获取有关科学知识。一片片小小的秋叶里,蕴藏着多少早春的细雨、盛夏的烈日、金秋的清露和严冬瑟瑟寒风的旋律啊!科学活动《林中漫步》带领幼儿走入树林,欣赏树叶在风中的舞蹈。
1、运用多种感官感受秋天的特征,发现秋天树林的美丽和多姿多彩。
2、大胆表达自己对小树林的感受与发现。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1、选择一处有多种树木的小树林。
2、幼儿用书第1-2页。
3、有集体散步的经验,有较多树的小树林、幼儿人手一个小筐。
一、林中漫步,感受树林的秋色。
1、教师:秋天到了,小树林会有哪些变化呢?我们一起到小树林里去看看吧。
2、师幼共同在小树林中漫步、玩耍、自由交谈。
师幼共同在小树林中看看、听听、闻闻、摸摸,运用多种感受小树林的气息和秋天给小树林带来的变化。
鼓励幼儿边四散自由观察边与同伴交谈。
二、林中讨论,交流对小树林的感受。
1、师幼共同围坐在小树林中,交流自己的发现。
教师:秋天到了,小树林在悄悄地变化,谁来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又是怎样发现的。(请幼儿个别表达。)。
2、用多种感官再次感受秋的气息。
教师:让我们深吸一口气,你闻到了什么味道。
教师:闭上眼睛,让我们静静地听,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教师:用脚踩一踩落叶,你听到了什么?轻轻地踩,声音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让我们仔细地看,你还看到了什么变化?
三、用肢体动作学一学树叶漂亮的样子。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树叶飘落的样子。
-教师:瞧,小树叶在跳舞,我们仔细看看它是怎样跳舞的。
2、请幼儿用身体动作学一学树叶飘落的样子。
四、林中拾叶,体验收集活动的乐趣。
1、教师:秋叶跳着舞蹈落下来了,让我们把它们捡回教室,再和它们玩吧!
2、师幼一起收集不同形状、大小、颜色的树叶,放到自己的小筐子里,带回教室。
幼儿在模仿游戏和捡落叶的过程中,感受到融入大自然的快乐,也积累了对秋天树叶和树叶的感性经验,在活动过程中幼儿能够大胆表达自己对小树林的感受与发现。
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也是处处蕴含教育契机的季节。在这个美丽如画的日子里,邢台市第三幼儿园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市郊观赏秋天的树叶。一走进树林,孩子们欢呼雀跃,纷纷拿起篮子拾落叶。飘落的树叶引起了孩子们的好奇,也开启了孩子们想象的翅膀,他们兴高采烈地说:“我的叶子像扇子”、“我的叶子像小船”、“我的叶子像……。”活动中老师还对幼儿提出的问题及时应答,巧妙点拨,并有机的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判断,了解不同树叶的特征和规律。此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幼儿的知识,同时也让他们学到了许多在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看到了平常很少见到的东西,同时也让孩子们在幼儿园的生活变得更愉快、更充实、更丰富。
幼教科研是教育科研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探索幼儿教育科学的认识过程,以揭示和发现幼教领域内各种现象的客观规律,研究幼儿教育科学的知识体系为目的。
这一节科学课,教师与幼儿互动良好。充分调动了本班孩子的积极性,这是我值得学习的地方。
1.了解动物翅膀探究其特征及不同作用。
2.能正确的区分各种鸟类翅膀的特征。
3.乐意与同伴交流自己喜欢的小鸟,对鸟类产生兴趣。
课件会飞的动物调查表动物图片若干。
1.了解动物翅膀的形态和不同的特点。
(1)提问:你知道哪些小动物会飞呢?
(2)它们为什么会飞呢?
(4)一般会飞的有两对翅膀的小动物是昆虫,而鸟类一般只有一对翅膀,翅膀上有羽毛。
小结:原来会飞的小动物的翅膀都是不一样的,但是这些小动物都是通过煽动翅膀在天空、在花丛中、在水面上自由飞翔的。
2.了解动物翅膀的`不同作用,动物的翅膀除了会飞还有什么作用呢?
小结:原来,翅膀对于小动物们来说都有着不同的作用。
3.组织交流,激发幼儿对鸟类产生兴趣。
(1)请幼儿介绍自己喜欢的鸟类的名称、特征、本领。
(2)你们希望有一对翅膀吗?假如你们有一对翅膀,你们要像哪个小动物一样用翅膀做什么事情呢?请你去找一个动物朋友,并用一句好听的话来告诉大家。
通过对豆子的观察和实验,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高脚杯6个、黄豆若干、大铁盘6个、记录白纸30张、铅笔30支。
幼儿讨论。
1、豆子被泡大了。
2、豆子会从杯子里跳出来。
3、不会有变化。
(二)试一试。幼儿把黄豆放到高脚杯里,装得满满的,然后加入少量清水,再将酒杯放在大铁盘上并仔细观察。
(三)说一说我的发现。
1、看见一颗颗黄豆陆陆续续地从高脚杯跳到铁盘中。
2、豆子发出蹦蹦的响声,好像豆子在“跳舞”。
3、豆子被水泡大了,杯子里放不下就跳出来了。
(四)数一数,有多少豆子在“舞池”中跳舞,并在记录纸上记录活动的结果。
(五)想一想,还有哪些豆子会跳舞呢?水泡过的豆子与干豆子有什么不同?
(六)注意事项:
1、实验活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各个环节教师要提前做一遍,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2、挑选黄豆时要挑选颗粒饱满的黄豆。
1.感受故事内容的诙谐,并能理解故事内容。
2.能通过倾听故事、看图、游戏等形式匹配动物嘴型与牙印。
3.尝试模仿故事中的对话。
经验准备:幼儿对三角形、圆形、方形有一定的了解,知道牙印是什么。
课件准备:《谁咬了我的大饼》故事音频及图片;《谁咬了我的大饼》故事视频;“连一连”图片。
纸面教具:《动物们的牙印》。
播放音频/图片让幼儿感知嘴型与牙印的关系
1.播放故事音频及图片《谁咬了我的大饼》第一、二段,引导幼儿观察小鸟嘴型与大饼上的牙印。
2.播放故事音频及图片《谁咬了我的大饼》第三、四段。
3.播放故事音频及图片《谁咬了我的大饼》第五、六段。
4.播放故事音频及图片《谁咬了我的大饼》第七段,引导幼儿知道是小猪自己咬了大饼。
播放视频引导幼儿熟悉故事内容模仿故事对话
——你喜欢哪只小动物?
——你能模仿它的对话吗?请你试一试吧。
出示情景图片引导幼儿配对牙印和动物嘴型
1.请幼儿观察不同饼干的缺口形状。
2.引导幼儿将不同缺口形状的饼干与对应的动物头像相连接。
2、提高幼儿的视觉辨别本事。
1、挂图:《视觉辨认》。
2、幼儿用书:《我的数学》第22页;
3、小熊卡片24张,裤子线条、颜色一样的,各6张,分4组;
4、水彩笔、粉笔。
一、故事引入。
小熊哥哥找不着小熊弟弟很着急,所以,想请小警察帮忙小熊哥哥找到小熊弟弟,引出下个环节。
二、游戏:“猜猜我是谁”
玩法:教师依次出示红、黄、蓝、绿四种颜色,让幼儿辨认。
三教师依次出示4张不一样衣着的小熊卡片,让幼儿观察,分别说出每张卡片上小熊裤子的颜色。
四、团体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玩法:
教师将有衣着条纹不一样小熊卡片发给幼儿,幼儿将卡片举在胸前,
然后,在4个圈里找到和自我拿的小熊卡片一样的小熊,就在哪个圈里。
(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能否按照小熊裤子条纹的颜色排列寻找朋友,
找到后要提醒找到的幼儿再次比较)。
五、游戏:找到小熊哥哥与小熊弟弟。
然后让幼儿找出衣着相同的小熊哥哥与小熊弟弟;
2、发书让幼儿自我操作,把小熊哥哥与小熊弟弟用彩笔圈起来。
在细读“健康”领域环节,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成人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所以,有那么一句话:能学会“偷懒”的老师才是一位称职的老师。有时候,我们老师就像妈妈一样,爱孩子总想帮他做好任何事。午睡起床,老师会帮助每个孩子穿衣穿鞋,叠被子;老师都会一把手抓,细致到帮每个孩子拴好衣服;小朋友画画做手工玩区域,老师帮忙拿蜡笔发书收玩具等,看似老师非常称职,做好每一项工作,把孩子照顾的无微不至。其实,在不知不觉中,剥夺了孩子自主学习的机会,阻拦了孩子自理能力的发展。做老师,可以适当的学会“偷懒”,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去体验。与其帮助他做好每件事,不如教给他做的方法。如:我们班的茗文小朋友,在上个学期,每次换鞋、穿鞋都是老师或妈妈帮忙,导致他连鞋都不会自己穿;在这个学期,我们为了加强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让每个孩子都自己穿脱衣服、叠被子,在刚开始的时候,茗文小朋友也是这样,一直说不会,老师教也不学,最后还是老师帮忙,渐渐的,我们觉得这样是不行的,总不能一直这样帮忙下去,会造成他更多的懒惰性。于是,我们开始“不搭理”他,可他还是改不了叫老师,说自己不会,但在我们的不断努力下,茗文小朋友现在终于学会自己穿脱衣服了。所以,在某些时候,老师也要学会“偷懒”,不能剥夺了孩子的动手权,或许,一开始孩子总是做不好,但老师一定要坚信孩子的能力,相信他们能行。
除了孩子身体方面的成长,健康中还包括孩子的心理。幼儿的心理发育尚未成熟,而幼儿期也是孩子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教师关注孩子的心理发育变得尤为重要。开朗、外向的孩子或许较容易受教师的关注,老师也能在第一时间注意他的情绪变化,帮助疏导、开通。但我们更应该关注那些内向、忧郁的孩子。用自己温暖的语言、亲切的态度帮助他建立良好的心态,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只有心理得到释放了,才能有健康的身体投入到班集体中。我们老师平时就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时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想尽办法、使尽其招帮助孩子调控情绪,鼓励孩子积极向上。如:我们班的欧文小朋友,在上个学期,他都是内向的,课堂游戏、户外活动等,他都是自己一个人呆着,不跟同伴玩,不说话;直到这个学期,欧文小朋友逐渐的进步了,早上来园会主动跟老师问好,也开始与老师、同伴一起玩游戏了。所以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对孩子多点耐心,就一定能让孩子进步。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重要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责任就是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变得更好,都能达到能够达到的水平,发挥他们应有的才能。
文档为doc格式。
。
20xx年2月17日(一天)。
了解我国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愿意和同伴一起做汤圆,猜灯谜,庆元宵,感受元宵节的快乐.
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1,幼儿园准备糯米粉一团,汤勺每人一只,大碗六只,白糖若干。
2,灯谜。
3,音乐。
1.认识各种各样的蛋,知道不同的蛋有大小之分。
2.能按照蛋的大小进行排队。
3.知道蛋有蛋清、蛋黄、蛋壳组成,学会爱护蛋宝宝。
1.图片:鸡、鸭、鹅、鹌鹑。
2.实物: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
3.四只透明玻璃碗。
(一)开始部分:情境导入。
1.“鸡妈妈要来看望小朋友,猜一下,他给大家带了什么礼物?”
发挥幼儿想象力,鼓励幼儿说出不一样的答案!
2.“伸出小手摸一摸,看看你猜对了吗?”
教师让幼儿伸手到篮子里摸摸,然后再让幼儿说是什么。
(二)基本部分。
“鸡妈妈不仅带了自己生的蛋,为了让小朋友们获得更加丰富的营养,看看她还带了什么?”
1.出示大大小小的蛋宝宝:鸭蛋、鹅蛋、鹌鹑蛋。“请大家猜一猜,这些都是什么蛋宝宝,瞧一瞧,你见过他们吗?”
2.引导幼儿用比较的方法观察蛋的大小。
-----幼儿比比、看看、掂掂,引导幼儿从蛋的大小、颜色、份量来比较蛋。
教师小结“有的蛋宝宝大(鹅蛋最大)有的蛋宝宝小(鹌鹑蛋最小),有的颜色偏红(如鸡蛋),有的蛋是浅绿色(如鸭蛋),不同的动物的蛋也不一样。”
3.幼儿将蛋宝宝排队。提醒幼儿在拿蛋过程中要小心,不要掉地上。
“最大的蛋宝宝要排在前面,后面依次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给他们排排队”
4.猜猜它们是谁的蛋。
“这些蛋宝宝的妈妈是谁呢?”
出示图片鸡、鸭、鹅、鹌鹑,请小朋友把蛋宝宝送到自己妈妈的身边。
(三)结束部分。
“这些蛋有大有小,颜色也不一样,但是在蛋壳里面它们一样吗?”
引导幼儿产生想要打开看看蛋的里面的想法。
(1)教师将蛋逐一打开在玻璃碗中,请幼儿仔细观察蛋壳、蛋清、蛋黄。
(2)让幼儿知道所有的蛋都有外壳,蛋壳很薄、容易碎,蛋壳里面有蛋清、蛋黄。
通过这节课,我了解到给孩子们充分的自主权是很重要的,特别是科学课,在保证孩子们探索兴趣和积极性的前提下给孩子们充分的自主权,让她们自由的探索是很重要的。
1、学习根据自己和客观为中心,辨认左右,并感知左右的相对性。
2、尝试用语言来表达左右以及它们的相对性。
幼儿用书《数学》p6,每人五颗五角星。
以自己为中心区分左右。
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感知左右的相对性。
一、以自己为中心区分左右。
1、找一找自己的右手、右脚、右耳、右腿……
(1)交代五角星的用处。取下一个贴在自己的右手手背上。
(2)教师检验每一位幼儿贴星情况。
2、听指令做动作。
教师随意说一个伸出右手,孩子们快速做出相应的动作。
3、找好朋友。
(1)教师隔一个摸孩子的头,摸到头的孩子坐到自己右边的小朋友身边,面对面坐好。
(2)教师一一验证。
二、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1、找右手。
师:请幼儿举起自己的右手,看一看你和好朋友的右手在同一边吗?为什么?
师: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右手在同一边?
2、用同样的方法观察我们的右腿、右眼……
3、游戏《用你的x手摸摸好朋友的xxx》
(1)第一次先请一边的孩子听指令做动作,另一边的孩子验证对不对,对的奖励一颗五角星。
(2)第二次交换。
(3)两位好朋友一起听指令做动作。
(4)最后五角星最多的小朋友为胜利者。
三、幼儿操作。
1、幼儿翻到幼儿用书——数学p6《区分左右》。
2、幼儿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练习,进一步巩固左右的方位。
1、喜欢观察云朵,知道天空中的云朵是可以变来变去的。
2、能对云朵的形状展开想象,体验想象的乐趣。
3、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制作课件、棉花与粘贴材料
1、导入活动:谈话
宝宝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你们知道哪里有星星吗?天空中除了有星星还会有什么?
2、扩散思维活动:云彩为什么会变色?
师:宝宝们知道云彩为什么会变成黑色吗?云彩除了会变成黑色还会变成什么颜色?(出示火烧云的图片,引导幼儿知道云彩还可以变成其他的颜色)
你想让云彩变成什么颜色?(引导幼儿展开想象)
3、观察内容:云彩像什么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云彩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云彩像什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大胆表述)
4、模范活动:模仿云彩的样子
师:刚才我们说了图片中的云彩像什么样子,你能表演出来吗?来学一学吧。
5、创新想象
6、操作活动与赞赏激励
师:宝宝们想不想自己动手让云彩变成你喜欢的样子?我们来试一试吧。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用自己的小手进行创意粘贴。
7、结束活动
请幼儿互相观看并介绍自己的作品,肯定幼儿的表现。最后把我们的云彩送上天空,让它们一起飞走吧。
幼儿的年龄小,对世界充满着好奇、探索和幻想。他们的思维不受习惯的约束,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观察事物时,仅能关注事物的表面现象,但自身是潜在着创造力的。设计了让小班幼儿所熟悉内容,利用不断变化的形式,在易把握的基础上让幼儿尽情的畅想。本次活动设计了符合小班幼儿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的环节,容易为幼儿所接受,活动进行的顺利。
活动目标:
1.知识技能:
(1)学习5以内的相邻数。
(2)进一步理解相邻两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在操作活动中遵守规则,学习整理。
(2)发展幼儿的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喜欢和同伴合作共同游戏。
活动重点:
学习5以内的相邻两数,理解相邻两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活动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5以内的大数卡各一张、彩条若干。
学具:5以内的数字花朵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活动导入:
师:小朋友,春天来了,我们一起乘汽车去郊游,看看大自然,老师把车票准备好了,每人一张,大家上车前要看着车票对号入座。(幼儿随音乐《小汽车滴滴》进入活动室)(幻灯片出示汽车前进画面)。
二、游戏活动准备:
师:小朋友找到座位了吗?大家一起来看看和你相邻的朋友是谁?你前边的小伙伴是谁?他是几号?你后边的小伙伴是谁?他是几号?(理解“相邻”一词的含义)。
不光我们自己有相邻的好朋友,数字宝宝也有相邻的好朋友,大家想不想为数字宝宝找到自己相邻的朋友呢?(理解相邻数的意思)。
三、游戏活动过程:
1、想一想:
数字2的相邻朋友是几跟几呢?为什么?2的前边是几?后边是几?
幼儿:2的前面是1,2的后面是3,2相邻朋友是1和3。
2、从桔子班开往郊外的火车准备出发,请大家坐好。汽车开到郊外,大家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幻灯片出示郊外美丽的花图片)。
幼儿:美丽的鲜花。
游戏规则:老师请三个小朋友上来玩游戏,给幼儿按顺序带上小花数字头饰1--3站成一排。
师说:1号小花开门,带有数字头饰1的那个小朋友做开门的动作,向前走一步。
师提问:小朋友看一看1号小花旁边是小花几号?幼儿回答,继续游戏。
3、田野里的鲜花很美丽,既然我们来了就在田野里再种些花好不好,好咱们来做个种花的游戏。种花了,种花了,我在2号花园种了(2)朵蓝花,带蓝花头饰的来2名小朋友站在2号花园;种花了,种花了,我在3号花园种了(3)朵黄花,带黄花头饰的来3名小朋友站在3号花园;种花了,种花了,我在4号花园种了(4)朵红花,带红花头饰的来4名小朋友站在4号花园。
4、小朋友们看一看,蓝花和黄花谁多,多几个?红花和黄花谁少,少几个?继续做种花游戏。
四、游戏活动延伸:
游戏“相邻朋友在哪里”。
师出示数字卡片,嘿嘿小朋友,我问你3的相邻数是几和几?
是3相邻数的小朋友请起立,说嗨嗨我是数字4,我是你的好朋友,说嗨嗨我是数字5,我是你的好朋友,三个小朋友抱在一起,说:“我们三个是好朋友。”
五、活动结束:
我们度过了愉快的一天,现在该回家休息了。小朋友们上车了,我们回家喽。(幻灯片出示汽车前进画面,播放音乐《小汽车滴滴》)(幼儿随音乐带出活动室,结束课堂)。
活动目标:
1.能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不锈钢勺子凹凸面成像倒立和正立的不同,体验探索、发现的乐趣。
2.能仔细观察,用清晰的语言描述勺子凹凸面成像倒立和正立的不同。
活动准备:
1.不锈钢勺子(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
2.幼儿摸箱。
活动过程:
一、照平面镜,玩镜面游戏,感受平面镜的成像引入。
二、创设“魔法情景”,出示勺子,感受勺子的凹面和凸面。
师:这个魔法勺和刚才小朋友们找的镜子可不一样,它不是平的,请你们用手摸一摸魔法勺用来舀东西吃的一面,感觉下它是弯进去还是鼓起来的呢?哦,弯进去的这面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凹面,我们一起用这个凹面再照照自己的小脸蛋,看看我们的小脸蛋是朝上还是朝下呢?哦,原来勺子的凹面照出来的小脸蛋是倒立的。另一面如上。
:小朋友真聪明,发现了勺子用来舀东西的弯进去的那一面叫做凹面,照出来的小脸蛋是倒立的,鼓出来的那面叫做凸面,照出来的小脸蛋是倒立的。
三、巩固凹面和凸面,摸箱游戏。
师: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个魔法箱,魔法箱里有许多小朋友用魔法勺照出来的魔法卡片,待会儿我会请表现好的小朋友从魔法箱里摸出一张魔法卡片,并要说出这张魔法卡片上的小朋友是用魔法勺的凹面还是凸面照出来的,你是怎么知道的?答对有魔法礼物奖励!
四、“魔法经验”,结合ppt拓展幼儿实践运用。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勺子有这样的魔法,还有很多东西都有这样的魔法,小朋友们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用凸面镜做成的呢?哪些东西是用凹面镜做成的呢?我们一起去找一找。
目标:
1.激发观察事物的。
2.初步发展幼儿的观察。
3.让幼儿知道西瓜清凉、解渴、多吃西瓜好。
活动准备:
大西瓜、大口袋、图片、刀子、盘子。
活动过程:
1.导入:神奇的口袋(口袋里放着西瓜)。
小朋友,今天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神奇的大口袋,里面藏着一个小朋友的好朋友,你们知道它是谁吗?现在老师就让小朋友上来摸一摸,猜猜它是谁。(让幼儿摸一摸,说说摸上去的感觉,猜猜里面是什么)。
2.观察西瓜。
现在老师就把它请出来。看,它是谁啊?它是什么形状的?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让幼儿般一般,试试沉不沉,最后老师以大西瓜的口气总结)。
3.讲。
现在老师给小朋友讲一“大西瓜和小老鼠”的故事。(出图片,讲故事)。
(1)图片a:太阳高照,小老鼠在路上走。小朋友,谁走在路上?
(2)图片b:小老鼠在姥姥家大口大口吃西瓜。小老鼠在做什么?
(3)吃完西瓜,小老鼠说了什么呀?
小朋友想一想,小老鼠又热又渴的时候吃了西瓜有什么感觉?
4.切西瓜,观察西瓜里面的颜色。(幼儿先发言,再总结)。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搅一搅、摇一摇、搓一搓等方法变泡泡,萌发初步探索泡泡的兴趣。
2、能用动词大胆的表达操作的过程。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放有洗洁精饮料瓶、放有洗衣粉的杯子、放有水的杯子、筷子、放有水的脸盆、肥皂、毛巾等。
2、经验准备:在生活中见过泡泡。
3、环境创设:桌子上贴有小圆点(操作的材料都放在小圆点上)。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泡泡。
出示吹泡泡的玩具,老师演示吹泡泡,引起幼儿兴趣。
二:变泡泡。
1、看看说说桌子上出示的材料,引导幼儿用提供的材料变泡泡。
2、观察幼儿操作,引导幼儿有意识的操作材料变泡泡。
3、教师小结:我们刚才用洗洁精加点水摇一摇,变泡泡,洗衣粉加点水搅一搅,肥皂加点水搓一搓,变泡泡,我们的本领真大。
三:再次变泡泡。
观察幼儿操作,引导幼儿尝试不同的方法变泡泡。
四:教师总结。
教师小结:原来泡泡可以洗掉脏东西,使东西变干净,泡泡的本领真大!
五:延伸活动:玩玩泡泡枪。
1.知道绳子会发出声音。
2.会运用观察比较与分析法验证自己的猜测。
3.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喜欢探索。
比较与分析法的运用。
幼儿自己探索使绳子发出声音的方法。
1.经验准备:有在老师的指导下探索事物的经历,会通过比较发现事物的不同之处。
2.物质准备:若干个两孔的扣子和数条细且结实的绳子。
1.教师自制一个能使绳子发出声音的装置,请幼儿闭上眼睛,使绳子发出声音,并拆开装置,让幼儿看到教师手中的绳子和扣子,请幼儿睁开眼睛,猜测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
2.给幼儿一人发两颗扣子,一跟绳子,请幼儿使绳子发出声音。(幼儿自行探究)。
3.成果展示:请幼儿展示出自己的组合,轮流用自己的绳子做乐器演奏并伴唱。
4.猜测自己的绳子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5.讨论你的乐器是绳子发出的声音还是扣子发出的声音。
一起唱什么乐器在歌唱,并用自己的小乐器伴奏。
请小朋友在家长的帮助下制造一个不一样的乐器。
幼儿平时对警察等英雄人物兴趣浓厚,愿意能主动尝试扮演此类英雄人物、帮助受害人,所以设置了本次活动。
1、在案件侦破过程中引导幼儿细致观察、迁移经验,尝试运用比较、分析、推理、排除等手段进行案情分析。
2、感受对人物、场景等的细致观察在侦破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提升思维的准确性与扩散性。
重点:根据相应线索推理、分析案情。
难点:根据局部线索合理的推理案件走向。
自制课件ppt。
1、画面一:鸡大婶带小鸡出去散步。
师:今天天气很好,鸡大婶决定带她的三个鸡宝宝去散步,路上,她们遇到了小鸭、小白兔、小猫、河马和小狗。她们相互打招呼,小狗和小猫还问鸡大婶知不知道哪里可以抓到鱼。鸡大婶告诉小猫、小狗后就带着鸡宝宝走到了花园里,里面好多美丽的花儿,还有一只又美丽又大的蝴蝶在空中跳舞。
2、画面二:鸡大婶离开。
师:可是小鸡宝宝说想喝水,鸡大婶就离开了。
3、画面三:鸡宝宝少了一个。
师:鸡大婶回来后发现鸡宝宝少了一只,鸡大婶想请小朋友帮她想想,还有一只鸡宝宝去哪儿了?。
(一)猜测。
(1)师:你们说说看,不见的那只鸡宝宝到哪里去了呢?
幼儿猜测,自由交流可能发生的情况。引导幼儿说出被抓走了。
(2)师:你们说被抓走的,那到底是被抓走的?我们来看看现场有没有线索。
师:在来的时候,她们遇到了谁呢?(图片展示)。
(3)师:刚刚都是你们的猜测,还不能证明是对的,那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回小侦探,找找线索,帮鸡大婶侦破这个案子。
(二)根据线索,圈定嫌疑人。
线索一:半个脚印。
师:看,地上有什么呀?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些脚印会是谁的。
师:你们猜会是谁的?谁的脚印和现场留下的脚印不一样呢??我们找到了几个嫌疑人呀?你们真厉害,原来有3个小动物在现场留下了脚印,现在我们把小鸭排除掉了。
线索二:鱼骨头。
1、点击画面。
2、点击画面:列出小猫、小狗。
线索三:知情者。
1、点击ppt画面:知情者。
师:除了发现了脚印和鱼骨头外,我们走访了一些周围的人,还找到了一位知情者。
2、这位知情者告诉我(点击声音):我正在录歌,好像听见了有什么声音,我的歌里面有,可以给你们听听!
师:这位知情者说了些什么呀?
3、师:谁走路会发出刚刚我们听见的声音呢?
4、请幼儿说说找到了哪位嫌疑人,并说出理由。
师:哦!是小狗。因为它脖子上有铃铛。原来是小狗呀!小狗说:它路过那里时,听见一只鸡宝宝说想去旁边树下休息,小狗就带鸡宝宝过去休息了,给大家带来的误会,真是对不起!
总结:你们果然是小侦探,找线索很仔细,接下来鸡大婶请你们到她家去吃水果,大家一起出发吧!
此类活动在日常教学中设计较少,活动一开始,便引起了幼儿的浓厚兴趣;幼儿在根据局部线索推理时基本可以说出案件走向,初步达成了本次活动的目标,且在推理过程中享受每一次线索带来的悬疑感;但我在语言引导上给予幼儿的支持较少,应给予充分时间让他们仔细的思考、讨论,而不是让自己一直占据主体地位。
活动目标:
1.知道绳子会发出声音。
2.会运用观察比较与分析法验证自己的猜测。
3.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喜欢探索。
活动难点:
比较与分析法的运用。
活动重点:
幼儿自己探索使绳子发出声音的方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在老师的指导下探索事物的经历,会通过比较发现事物的不同之处。
2.物质准备:若干个两孔的扣子和数条细且结实的绳子。
活动过程:
1.教师自制一个能使绳子发出声音的装置,请幼儿闭上眼睛,使绳子发出声音,并拆开装置,让幼儿看到教师手中的绳子和扣子,请幼儿睁开眼睛,猜测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
2.给幼儿一人发两颗扣子,一跟绳子,请幼儿使绳子发出声音。(幼儿自行探究)。
3.成果展示:请幼儿展示出自己的组合,轮流用自己的绳子做乐器演奏并伴唱。
4.猜测自己的绳子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5.讨论你的乐器是绳子发出的声音还是扣子发出的声音。
结束部分:
一起唱什么乐器在歌唱,并用自己的小乐器伴奏。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在家长的帮助下制造一个不一样的乐器。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kouhaodaquan/457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