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的教案还应该包含课前导入、新知讲解、巩固练习和课后反馈等教学环节,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请大家一起来欣赏这些五年级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明月照长城。
(唐)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唐)刘长卿。
万里辞家事鼓鼙,金陵驿路楚云西。
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
(唐)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岑参。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旁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唐)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唐)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五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唐)来鹄。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唐)章碣。
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唐)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唐)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郑谷。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浦浦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唐)杜荀鹤。
去岁曾经此县城,县民无口不冤声。
今来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
(唐)王驾。
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唐)张泌。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
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唐)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唐)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
(唐)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0、赠别。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唐)王维。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钱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王维。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杜甫。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杜甫。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天俺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俺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爆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同学反馈并质疑。(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同学的质疑)。
铺,铺开。
弄,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
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给同学充分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2.反馈:你读懂了什么?
3.根据同学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同学闭目想象。
2.同学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同学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5.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
(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竞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教师适当点拨抑扬顿挫)。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第二课时(《舟过安仁》)。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
4.用画的方式自由表达所想象的诗冲情景。
教学难点。
以读解意,以画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俺们学习了一首写儿童的诗,这节课俺们还要学习另外一首写儿童的诗。和前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小朋友,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十分顽皮的小小朋友。你们想知道他们怎样顽皮吗?想,那俺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板书课题)。
(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注意强调读准字音:篙、棹)。
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
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
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小朋友,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
3.请同学描述画面,引导同学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请同学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小朋友说的话写在下面。
(诗中两个小朋友的顽皮举动,肯定会让同学有话想说,把这些话写下来,老师加以点拨就是思想感情)。
5.汇报展示:用投影仪展示局部同学的画,并让同学加以解说。
(以伞借风力让船行驶,肯定是行不通的,但这种举动却反映了两个小朋友的聪明和顽皮,同时诗人对两个顽皮小朋友的喜爱和赞赏。)。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感情朗读,带着顽皮、喜爱的情感自由朗读古诗。
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同学读好这首诗。
3.诵读古诗。
(五)拓展活动。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儿童的诗,请读给大家听听。
第三课时(《清平乐·村居》)。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4.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田园生活的情景。
重点难点。
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美好,让同学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解题:
“清平乐”是词牌名,并不是题目。词是诗歌的一个种类,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古代的词,都可以伴乐歌唱,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清平乐”的“乐”要读成“lue”清平乐原本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来当做词牌。
“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闲居的人家”。《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二)初读,正音。
1.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2.难字正音,引导同学读准:茅、檐、相、媚、翁、媪、亡赖、剥。
3.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同桌互读。
4.且读且点评,读出韵律节奏。
(三)再读,解意。
1.自由读文,自主理解词语意思。
2.自由汇报自身第一次读课文的收获,老师引导同学解释重点词语:
茅檐:茅草搭的屋子。
醉里:喝了酒后,微微有点醉意。
吴音:吴地的方言。这里泛指南方方言。
相媚好:相互之间很亲密和睦的样子。
翁媪:老翁、老妇人。
锄豆:在豆田里锄草。
无赖:音同“无赖”,这里指顽皮、可爱。
3.小组合作,结合插图和注释,疏通句子意思。
屋檐低,茅舍小。小溪潺潺,岸上长满了茵茵绿草。一阵吴音,絮絮叨叨,还带着几分醉意,亲切,美好!这是谁家,一对青丝苍苍,公公,姥姥。
大儿子,在小溪东岸,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可巧!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一个逗人喜爱的顽皮佬。
4.再读全文,同学质难问疑。
(营造民主课堂,让同学发表自身的看法,有争议之处,还可以展开讨论)。
(四)精读、悟情。
1.教师配乐范读,同学闭目想象画面。
2.请同学自由谈所“看到”的画面。
3.同学配乐自由读,边读边悟。
4.请同学自由谈所悟到的思想感情。
安定、悠闲、快乐、恬静、幸福的平淡农村生活让人陶醉使人向往。
(五)熟读,成诵。
1.小组内互读,把所感通过朗读表示出来。
2.全班朗读,注意表达思想感情。
3.熟读成诵。
36、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时,从固定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习惯上我们从左面、正面、上面看,把这三种视图统称三视图)。
37、图形的运动:轴对称图形。
(1)沿一条直线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和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沿对称轴对折,两边完全重合。每一组对应点到对称轴距离度相等。对应点之间的连线与对称轴互相垂直。
(3)要能根据对称轴画出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38、数字编码:
(1)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
(2)邮政编码由6位数字组成,前2位表示省;前3位表示邮区,前4位表示县市,最后2位表示投递局(大地基乡投递局)。
(4)根据卡号信息、运动员编号信息、门牌信息填写编码规律。
1.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观察此课题与其他诗歌题目的区别。(中间有个分隔符号,前者是词牌,后面是词的题目。)。
2.师生互动介绍有关“词”的知识。
3.师小结:词原是配乐而歌唱的一种诗体,起源于唐代,宋代是词鼎盛时期,句的长短随着曲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一般分为上下两阙,也就是上下两段。宋代的苏东坡、李清照等都是著名的词人。
1.课题入手,想象内容。
师:课文描写的村居生活是怎样的一幅场景?诗人是怎么描写的?
2.练习朗读,读准生字音,读顺诗句。
3.边读边划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巡视,发现学生的`困惑,或板书黑板,或与学生个别交流。提倡组内合作,借助注释以和工具书,初步理解词的大意。
4.指名读文。其他同学正音、评价,特别提醒学生注意“亡、剥”两个字在本课的读音。
5.交流比较生僻、不易理解的词。如,醉里、相媚好、亡赖。
6.指名说大意,其他同学补充或纠正。(距离农家低小的屋檐不远处,是一条清澈流淌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绿色的青草,屋檐下,有两个头发发白的老头、老太正借着酒意说着悄悄话。大儿子十分勤快,在溪边的田间地头种豆,老二呢,正忙着编织鸡笼。最顽皮、可爱的莫过于最小的那个小朋友了,瞧,他趴在溪边剥莲蓬,正忙得不亦乐乎呢!)。
2.生各抒己见。只要想象合理,都应该给予肯定。
4.生自由练读。展示读,集体评议,纠正。再读。提醒学生在读的时候是否表示出乡村自然环境的优美,“醉里吴音相媚好”的温馨、和睦,以和“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的轻松、活泼、愉快。
1.师:词自身就是为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建议学生自身尝试配乐演唱。师可范唱苏轼的《水调歌头》,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2.生练习试唱。众评议。
1.师:关于词、关于辛弃疾,我们才刚刚有了很肤浅的认识,希望同学们课外多阅读些经典文学作品,吸取更多保守文化的精华,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
2.诵读全词,结束本课时学习。
1.背诵课文。默写《牧童》。
2.收集、背诵其他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开展一次背诵竞赛。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天俺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俺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爆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同学反馈并质疑。(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同学的质疑)。
铺,铺开。
弄,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
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给同学充分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2.反馈:你读懂了什么?
3.根据同学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同学闭目想象。
2.同学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同学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5.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
(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竞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教师适当点拨抑扬顿挫)。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第二课时(《舟过安仁》)。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
4.用画的方式自由表达所想象的诗冲情景。
教学难点。
以读解意,以画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俺们学习了一首写儿童的诗,这节课俺们还要学习另外一首写儿童的诗。和前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小朋友,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十分顽皮的小小朋友。你们想知道他们怎样顽皮吗?想,那俺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板书课题)。
(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注意强调读准字音:篙、棹)。
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
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
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小朋友,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
3.请同学描述画面,引导同学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请同学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小朋友说的话写在下面。
(诗中两个小朋友的顽皮举动,肯定会让同学有话想说,把这些话写下来,老师加以点拨就是思想感情)。
5.汇报展示:用投影仪展示局部同学的画,并让同学加以解说。
(以伞借风力让船行驶,肯定是行不通的,但这种举动却反映了两个小朋友的聪明和顽皮,同时诗人对两个顽皮小朋友的喜爱和赞赏。)。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感情朗读,带着顽皮、喜爱的情感自由朗读古诗。
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同学读好这首诗。
3.诵读古诗。
(五)拓展活动。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儿童的诗,请读给大家听听。
第三课时(《清平乐·村居》)。
1.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4.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田园生活的情景。
重点难点。
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美好,让同学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解题:
“清平乐”是词牌名,并不是题目。词是诗歌的一个种类,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古代的词,都可以伴乐歌唱,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清平乐”的“乐”要读成“lue”清平乐原本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来当做词牌。
“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闲居的人家”。《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二)初读,正音。
1.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2.难字正音,引导同学读准:茅、檐、相、媚、翁、媪、亡赖、剥。
3.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同桌互读。
4.且读且点评,读出韵律节奏。
(三)再读,解意。
1.自由读文,自主理解词语意思。
2.自由汇报自身第一次读课文的收获,老师引导同学解释重点词语:
茅檐:茅草搭的屋子。
醉里:喝了酒后,微微有点醉意。
吴音:吴地的方言。这里泛指南方方言。
相媚好:相互之间很亲密和睦的样子。
翁媪:老翁、老妇人。
锄豆:在豆田里锄草。
无赖:音同“无赖”,这里指顽皮、可爱。
3.小组合作,结合插图和注释,疏通句子意思。
屋檐低,茅舍小。小溪潺潺,岸上长满了茵茵绿草。一阵吴音,絮絮叨叨,还带着几分醉意,亲切,美好!这是谁家,一对青丝苍苍,公公,姥姥。
大儿子,在小溪东岸,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可巧!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一个逗人喜爱的顽皮佬。
4.再读全文,同学质难问疑。
(营造民主课堂,让同学发表自身的看法,有争议之处,还可以展开讨论)。
(四)精读、悟情。
1.教师配乐范读,同学闭目想象画面。
2.请同学自由谈所“看到”的画面。
3.同学配乐自由读,边读边悟。
4.请同学自由谈所悟到的思想感情。
安定、悠闲、快乐、恬静、幸福的平淡农村生活让人陶醉使人向往。
(五)熟读,成诵。
1.小组内互读,把所感通过朗读表示出来。
2.全班朗读,注意表达思想感情。
3.熟读成诵。
(名人名言——读书)。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陈寿)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思乡诗句。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张九龄)。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杜甫)。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袁枚)。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卢纶)。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刘著)。
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
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陈寿)。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
*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
*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
*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我会读(一)1.一遍又一遍思考编下去一些片段为什么喜欢它们其他部分列个单子想象2.动脑思考,编故事,回头欣赏优美片段。然后,读其他部门,列单子,想象作者的生活经历。(二)1.毅力生活风光大海艰难货物2.比喻把书看成非凡的战舰,把书看成神奇的车骑。3.书可以把我们带到浩瀚的天地,也可以带我们领略人世的真谛,它可以让穷人变成精神上的富人,而且它还装载了人类灵魂中全部的美丽。所以书是神奇的,我们要热爱读书!
《牧童》、《舟过安仁》两首诗以轻松、诙谐的笔调描绘出悠然自得、无忧无虑的牧童和两个张伞使风的顽皮儿童,凝练的诗句中充满了童真、童趣。《清平乐·村居》以轻快、流畅的语言,徐徐铺开一幅恬淡、惬意的农家生活图,令人深深地沉醉其中。
吟诵,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应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情感。在破解文义的设计中,重点抓住描写动作的关键字眼,勾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充分感受其中的情味和韵味,轻松地理解诗意。
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
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2课时。
1.了解诗人的生平。
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1.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而我要说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事。今天,咱就一起来试试。
1.自由朗读两首古诗。注意“蓑”、“遮”的读音和写法。
2.指名诵读,读出诗歌的节奏。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通过评读、赛读、合作读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读通诗歌,读出节奏。]。
1.师提出自学要求,生自由组合,选择其中的一首合作学习。进行品读理解。
自学要求:
(1)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探讨,理解字词,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4)把想象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形象、流畅地描述出来。
(学生自主学习)。
2.交流反馈。
学习《牧童》。
(1)理解字词。
(2)精读诗句,理解诗意,领略诗境,领悟诗情。
a.“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
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两句。
b.“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说说诗句的意思和感受,然后感情朗读。
可以感受到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畅,他的生活是那么无忧无虑,非常惬意。
c.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呢?从哪里看出来的?
是一个可爱、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小牧童。
(3)诵读古诗,感受意境。
学习《舟过安仁》。
(1)理解字词。
(2)品读诗句,入情入境。
a.“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读了这两句,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b.“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两个孩子淘气可爱、天真顽皮。(从“张”、“使风”等动作中看出)。
c.你喜欢他们吗?诗人喜欢吗?为什么?
(3)带着自己的体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孩子的调皮,感受那悠闲的画面。
比较两首诗,你有什么话想对谁说?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默写《牧童》。
(3)选择其中一首古诗,可自创一幅图画,也可改编成一篇小短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哪个孩子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另外几个男孩,走进他们的生活。
[通过回忆,既巩固了旧知,加深了印象,又自然地引出新知,激发了学习兴趣。]。
1.引导学生观察此课题与其他诗歌题目的区别。
2.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3.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
[结合课前预习,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自主发现词与诗的区别,掌握词的有关知识。]。
4.初读全文,读准读通。
(1)自由读词,读准字音。(注意:醉、媚、锄、媪、亡赖、剥)。
(2)合作探究,理解字词。(可以查字典、看图、联系上下文,也可以相互讨论)。
(3)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同桌互读,且读且评,读出韵律节奏。
1.边读边想象画面,谈谈有什么感受,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
2.课文中,什么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1)“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感情练读,读出孩子们的轻松、活泼、愉快。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他们会亲热地说些什么呢?
这句中的哪个字生动地写出了他们的心情?(“醉”。)。
难道仅仅是酒使他们醉了吗?说说你的体会。
(3)“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结合图画,说说感受。
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悟情。
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欣赏到的画面描绘出来吗?
配乐朗读或背诵。
1.背诵这首词。
2.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优美的短文。
3.改编歌曲,用自己喜欢的曲调唱《清平乐·村居》。
4.收集、背诵其他描写童年趣事的古诗词。
我会填清澈见底凉爽柳枝婀娜悦耳波纹。
我会仿守口如瓶守株待兔守正不阿日久天长日理万机日积月累为了防御外来的侵害,临近的村落协同看守瞭望,遇袭互相帮助。
我会读1.,,。、,,,,。2.家乡的桥大多是石桥,造型却千姿百态。家乡小桥的名称也美极了。3.②4.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1.通过学习了解诗句的含义。
2.巩固学习古诗的方法,体会诗句中朋友的送别情、思乡情。
3.朗读古诗时能表达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会背诵默写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及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古诗句的含义。
2.难点:体会诗中表达的感情。
三、教学准备。
1.有关作者的资料,介绍。
2.有关作者作诗背景的介绍及地名的介绍。
3.有关古诗的积累。
4.“绿”字的典故。
四、教学时间: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每个朝代都有代表的文学形式,晋字、汉文章、唐诗、宋词、元曲、清小说等。每个领域也出现了很多著名的作家,比如,李白,杜甫,王维就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也留下了许多千古名句。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两首古诗。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及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二)回忆学习方法。
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根据注释理解诗意,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诗意,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诗意,学习时可以按字、词、句的顺序学习,体会时可先整体读古诗,再分析,最后加上自己的理解再读古诗。)。
(三)学习《送孟浩然之广陵》。
1.请你们根据刚才总结的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古诗。
2.请同学们看这首诗的题目,你知道了什么?这首诗与孟浩然有关,是一首送别诗。
3.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什么内容?
4.教师引导学生体会:
(2)这么美丽的景色,李白却不能一起去,他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遗憾)心情会怎样?(很不好)。
(3)面对友人的离去,诗人李白又有什么样的感受?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孤帆远影碧空尽(诗人一直看着小船远去,说明作者对诗人的不舍)孤帆:只有一条小船,为什么不用一帆远影碧空尽?“孤”字不仅能说明数量上的单一,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孤寂的心情。
(5)同学们,你们和亲人朋友有没有离别的时候,你当时有什么样的感受?
带着你们的理解。自己读读这首古诗。
(6)想象你与友人分别时的情景,听一听别人读的这首诗。播放录像。
(7)配上音乐,请你读一读。
(8)齐读古诗,带着自己的体会。
小结:诗歌用“黄鹤楼”、“烟花三月”、“孤帆远影”、“碧空”、“长江”、“天际”等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景物,加上每句的一个动词“辞”、“下”、“尽”、“流”,构成了流荡而壮美的意境,在这深远动人的意境里,诗人的深厚惜别情意与所描绘的景物交融在一起。写得豪迈飘逸,热情奔放,唱叹而不哀伤,深沉而不率真。
5.同学们读得真好,听了你们读的诗,我已经体会到了你们送朋友时的那种依依不舍的深情,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你们还知道那些送别诗吗?请你说一说。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
王维《山中送别》《渭城曲》《阳关三叠》《送元二使安西》。
高适《别董大》。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四)学习《泊船瓜州》。
1.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唐代诗是很有名,其实宋朝也有很多著名的诗人,王安石就是其中的一位,下面要学的《泊船瓜洲》就是他的诗。
2.还是请你们先看看课文的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把船停在瓜洲)你们还在哪里学过泊的意思?(枫桥夜泊)对,五年级学的枫桥夜泊。可见古诗之间是有联系的,联系所学诗文学习古诗也是一种理解古诗的好方法。
3.同学们,你们知道王安石是在什么情况下做的这首诗吗?播放录像。
(公元1070年,王安石被任命为宰相,他不顾大官僚的反对,推行新政,受到他们的攻击,被迫辞职。这首诗写于1075年初,当时王安石接到皇帝的命令,第二次要他担任宰相,他乘船从京口渡江到达长江北岸的'瓜洲,钟山是他第一次被免除宰相职务后。居住的地方。
4.作者又去做官,心情如何?从哪里感受到的?京口―瓜洲,隔着长江,钟山只隔数重山。数:很多,说明远,作者觉得远吗?你从哪知道的?只:仅仅。作者觉得不远,你想想你在什么时候会觉得一段很长的路,变得不远?(心情高兴),说明作者此时心情也很高兴。你读读前两句,体会作者的心情。
6.这时作者看到了什么情景?春风又绿江南岸,讲解绿字。
7.作者心情很好,为什么还会有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感叹?结合老师刚才介绍的作诗背景来理解。(重任宰相很高兴,但是他受到大官僚的排挤,不知道到了朝廷又会发生什么事,很担心,你来想一想人在担心无奈的时候,会想到谁?家人在哪里?江南此时的景色怎么样?作者想不想留下来?他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吗?你从哪里看到的?问号,所以作者才会有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感叹。)。
8.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配乐朗诵。播放录像。
六、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虽然只学习了两首古诗,但是我们却从诗中体会到了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被诗人用词的精妙所深深地折服,同时又被诗中浓厚的情感所打动所感染。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留给后人无尽的文学财富,诗歌更是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希望同学们能够博览群书,更多地掌握和运用我们祖国的语言,把祖国的文化发扬光大。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所见——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题秋江独钓图——王士禛。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浪淘沙——刘禹锡。
(其一)浪淘沙。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乡村四月——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题李凝幽居》(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送孟浩然之广陵》《游园不值》。
(唐)李白(南宋)叶绍翁。
故人西辞黄鹤楼,应怜屐齿印苍苔,。
烟花三月下扬州.小扣柴扉久不开.
孤帆远影碧空尽,春色满园关不住,。
唯见长江天际流.一枝红杏出墙来.
《清平乐·村居》《宿新市徐公店》(南宋)辛弃疾(南宋)杨万里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篱落疏疏一径深,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树头花落未成阴.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儿童急走追黄蝶,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飞入菜花无处寻.《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1935年10月)。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北宋)苏轼(南宋)杨万里黑云翻墨未遮山,毕竟西湖六月中,白雨跳珠乱入船.风光不与四时同.卷地风来忽吹散,接天莲叶无穷碧,望湖楼下水如天.映日荷花别样红.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释。
1.李龟年:唐代著名的音乐家,受唐玄宗赏识,后流落江南。
2.歧王:唐玄宗的弟弟李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寻常:经常。
3.崔九:崔涤,中书令崔湜的弟弟,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
4.落花时节:春末。落花的寓意甚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都在其中。
5.君:指李龟年。
译文。
在岐王宅里经常看见您,在崔九堂前数次听到你的歌声。而今江南已是风景如画,在这落花时节又碰见您。
2.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释】:
元夕:阴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是夜称元夕或元夜。
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星如雨:指烟火纷纷,乱落如雨。
宝马雕车:装饰华美的车马。
凤箫声动:奏起的音乐,凤箫:箫的美称,传说萧史与妻弄玉居凤台,曾吹箫引来凤凰。
玉壶光转:月光随月亮而慢慢移动。
鱼龙舞:指舞鱼形,龙形的灯。
蛾儿,雪柳。黄金缕:都是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戴的装饰品。以彩绸或彩纸做成。此指盛装的妇女。
[译文]。
东风仿佛使几千棵树的花朵在一夜间盛开,又如将空中的烟花吹落,象阵阵星雨。华丽的香车宝马在路上来来往往,各式各样的醉人香气弥漫着大街。悦耳的音乐之声四处回荡,如风萧和玉壶流光飞舞,整个热闹的夜晚,鱼龙形的彩灯在空中翻腾。女子的头上戴着亮丽的饰物,装扮地晶莹多彩,在人群中走动。她们微笑,她们低语,美丽的身影消失在人海中,只留下暗暗的香气。我寻找“她”千百次,都没有见到,不经意间一回头,却惊喜地发现她正站立在灯光微弱的地方.
3.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注释】:
即事:就眼前事写诗。
却关:拉开门开门。
译文。
春潮上涨,溪水满溢,小船才会随着风势,由远至近,悠悠荡荡地一直飘进钓鱼湾来。乡村春日,人们都在田间劳作,村里是很清静的,除了孩子们在宅前屋后嬉戏之外,少有闲人。有一位小童正玩得痛快,突然发现有船进湾来了,以为是客人来了,撒腿就跑回去,急急忙忙地打开柴门的扣子,打开柴门迎接客人。
4.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
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
注释。
1.舍弟:对他人称呼自己的弟弟。
2.戍鼓:戍楼上的鼓声。断人行:战争期间夜里禁止行人,如后世所谓“戒严”。
3.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
4.况乃:何况是,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
译文。
戍楼上更鼓咚咚响,道路上行人无影踪。边城荒芜秋风凉,只听见孤雁哀鸣。今夜霜露格外白,月还是故乡的明。兄弟离散各一方,家已残破,生死消息何处寻?书信久已不能抵,何况战火还没有停息。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
1.少府:官名,即县尉,掌管一县的治安和军事。之:去,往。之任:去就任。蜀川:泛指蜀地。
2.阙:古代宫门两旁的望楼。城阙:这里指长安。辅三秦:以三秦为辅,即在三秦的拱卫下。三秦:指古代秦国的地域,在今陕西一带。秦朝灭亡后,项羽将秦故地分为雍、塞、翟三国,后世遂称这一带为三秦。
3.五津:蜀中的长江自湔堰至健为一段有五个渡口,即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合称为五津。
4.宦游:为了做官而远游四方。
5.比:古代五家相连为比。比邻:近邻。这两句化用了曹植《赠白马王彪》中“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
6.无为:不要,不用。歧路:岔路,指分手的地方。
译文。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6.西江月·井冈山。
1928年秋。
--毛泽东。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注释】:
井冈山:在江西西部及湖南东部,方圆五百里。
鼓角:本指古代军中所用的.战鼓和号角,此处借指军号。
岿(kui1)然:高峻独立。
黄洋界(gai4):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另四个是八面山、双马石、朱沙冲、桐木岭。
【译诗】。
战旗在山下摇荡,
战鼓及军号声响彻山头,
任凭敌军团团围困,
我依然傲岸不可撼动。
整饬的防御工事已严阵以待,
所以更加团结一心如筑成的堡垒。
黄洋界上我军炮火轰鸣,
快马报之敌军在渐浓的夜色中逃去。
【题解】。
一九二八年八月,湖南省委特派员杜修经命令红二十八团和二十九团下井冈山开赴湘南。赣军乘虚进攻井冈山。八月三十日,四个团的敌军攻打黄洋界。当时山上只有红三十一团一营的两个连。打到下午,红军子弹所剩无几,靠石块御敌。在此关键时刻,红军扛来一门坏的迫击炮和仅有的三发炮弹。前二发都是哑炮,第三发不但响了,而且恰巧落在敌军指挥部,上山之敌慌忙撤退。红军在哨口守了一夜,第二天发现山下空无人影,原来敌军以为红军主力二十八团(只有南昌起义的正规军改编的二十八团有炮)已经回到井冈山,因此连夜撤走了。
7.咏露珠。
唐韦应物。
秋荷一滴露,
清夜坠玄天。
好来玉盘上,
不定始知圆。
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生动地描绘了秋夜由天空掉下的一个露滴,落到展开的碧绿的荷叶面上,成为晶莹透亮的水珠,滚来滚去,煞是好看。“不定始知圆”是说,由于看到露珠在荷叶面上滚来滚去,方知它是圆球形。其实,秋荷上的露珠也并不一定是从天空掉下来的,秋天的后半夜空气湿度大、温度低,在荷叶上凝结的露水,也可形成露珠。但由现代科学来看,韦应物这首诗正是描述了一滴露珠在荷叶面上不润湿的力学现象。
8.示儿。
宋陆游。
死去原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毋忘告乃翁。
注释。
1.元:同“原”。
2.但:只。
3.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4.王师:指南宋军队。
5.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译文。
本来就是知道人死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为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朝廷的军队收复北方领土的那一天,在家里祭祀祖先的时候,不要忘记(把这件事情)告诉我。
9.蚕妇。
宋张愈。
昨日入城市,
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
注释。
1.蚕:养蚕的妇女。蚕,一种昆虫,吐出的丝是重要的纺织原料,主要用来纺织绸缎。
2.市:做买卖,买卖货物。这里是指卖出蚕丝。
3.巾:手巾或者其他的用来擦抹的小块布。
4.遍身:全身上下。
5.罗绮:丝织品的统称。罗,素淡颜色或者质地较稀的丝织品。绮,有花纹或者图案的丝织品。在诗中,指丝绸做的衣服。
译文。
一个住在乡下的、以养蚕为生的妇女,昨天到城市里去赶集并且出售蚕丝。回来的时候,她却是泪流不断,伤心的泪水甚至把手巾都浸湿了。因为她在都市中看到,全身上下穿着美丽的丝绸衣服的人,根本就不是像她这样辛苦劳动的养蚕人!
10.朝天子*咏喇叭。
明王磐。
喇叭,唢呐,
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
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
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
吹伤了那家,
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注释。
1.腔儿大:犹言声音大。
2.官船:指各级官派出来收刮民脂民膏的官员所乘的船。
3.抬声价:抬高声价,显示威风。
4.吹翻了这家:谓百姓在这喇叭声中倾家荡产。
5.水尽鹅飞罢:象征老百姓倾家荡产。
译文。
喇叭和唢呐,曲儿虽然小,腔调却很大。官船来往乱糟糟,全靠你来抬身价。军人听了军人愁,百姓听了百姓怕。哪里能辨别出真和假?眼看着吹翻了这一家,又吹伤了那一家,又吹得水流干枯鹅也飞跑啦!
11.浣溪沙。
宋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
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注释。
1.漠漠:像轻清寒一样的冷漠。
2.清寒:阴天,有些冷。
3.晓阴:早晨天阴着。
4.无赖:词人厌恶之语。
5.穷秋:秋天走到了尽头。
6.淡烟流水:画屏上轻烟淡淡,流水潺潺。
7.幽:意境悠远。
8.自在:自由自在。
9.丝雨:细雨。
10.宝帘:缀着珠宝的帘子。
11.闲挂:很随意地挂着。
译文。
暮春三月,人在小楼。一早起来,阴霾不开,轻寒恻恻。“节过清明冷似秋”,对这种天气,畏寒不出的词人十分厌恶,不禁诅咒了一声“无赖”。回头看看室内,画屏上一幅《淡烟流水图》,迷蒙淡远,撩人意绪,于是一丝春愁油然而生。他定睛望了望窗外:落花随着微风,自在飘舞,宛如梦幻;纤细的小雨,无边无际,好似愁丝。
1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南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我是一名五年级的学生,最近我们学校开展了一次古诗词的学习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我对古诗词有了更深的认识,并且从中获得了很多的体会和心得。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和大家分享我对古诗词的感悟和思考。
首先,古诗词让我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课堂上,我们学了很多古人的名篇,比如杜甫的《春夜喜雨》、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这些诗词展现出了深深的思考和丰富的情感。通过欣赏这些古人的作品,我感到古代文人的胸怀和情感是无穷无尽的,他们能够运用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人读后倍感温暖和震撼。
其次,古诗词让我学会了用心去感受自然。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忙得显得没有时间去欣赏自然的美。而通过学习古诗词,我才意识到自然是如此的美丽和动人。比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描述了秋夜中的凉意和明亮的月光。读完这首诗,我仿佛置身于秋夜的凉爽之中,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丽与宁静。古诗词让我懂得了欣赏自然的重要性,也让我开始去关注和去感受身边的自然环境。
古诗词还给了我很多写作的灵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我不仅仅是读懂了诗的意思,还开始思考如何运用诗词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古诗词的表达方式独特而精细,通过音韵、押韵和象征性的意象,使诗词更富有表达力。这让我在写作的时候有了很多新的尝试。比如,我曾经模仿过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运用了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景色的描绘。这样的尝试让我的写作不再单调,而是更加丰富和有趣。
同时,古诗词还培养了我对语言的细腻和审美能力。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我不仅仅是读懂了诗的意义,还去欣赏诗词的美。古诗词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优美的语言,通过对诗词中的象征和意象的理解,我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得到了提高。在接下来的作文中,我发现自己更加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和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这让我的作文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也更有说服力。
总而言之,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我不仅仅是学会了欣赏和识别古诗词,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很多的体会和心得。古诗词让我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我学会了用心去感受自然,也给了我很多写作的灵感和提高了我的语言能力。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继续努力,更好地学习和运用古诗词,将古诗词的美和智慧融入到我的生活中去。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人的一份子,我们应该学习和继承古诗词。在五年级的学习生活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古诗词的魅力和诗人的智慧。下面我将从学习古诗词的过程、古诗词给我带来的启发、古诗词的美丽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四个方面,谈一谈我的心得体会。
学习古诗词是一件乐事,而学习的过程中充满了挑战。初学古诗词时,我总是感到难以理解,头疼得厉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领悟到了诗词的深意。我明白了古诗词不是一句句被拼凑而成的词句,而是一幅幅生动的画卷。通过朗读、解读古诗词,我可以感受到其中的美丽和情感。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学会了欣赏、赏析古诗词,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其中的艺术魅力。
古诗词给我带来的启发和思考是无尽的。在课堂上,我明白到古人对自然的赞美和感叹,深深感受到了古人向往自由和追求幸福的精神。例如,杜甫的《登高》中有“临上蜀会,归去青松门下,四季发荣歇”。通过这句诗,我明白到了古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古诗词教会我懂得审美,从而更好地去欣赏和理解自然的美丽。同时,我也被古人勤奋不息的精神所鼓舞。如柳宗元的《江雪》中有“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通过这句诗,我知道古人对于逆境坚持不懈的精神。这些经典的句子启发我要坚持努力,不断追求卓越。
古诗词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媲美天堂的意境吸引着我。诗人们能够通过简洁的文字将世界的美妙呈现在我们眼前。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七个字带给了我一种无限想象的空间,我仿佛能够看到黄河奔流入海的壮丽景象。古诗词展现了诗人的艺术天赋和才思,也给了我对世界的新的看法和认识。
学习古诗词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独特财富。作为中华儿女的一员,我要自豪地传承和发扬古代诗词的精神,用现代的语言去书写自己的心情和感受。未来,我会继续努力学习古诗词,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爱上古诗词。
通过学习古诗词,我深刻的感受到了古诗词的魅力和诗人的智慧。古诗词使我明白到了诗词的深意,了解到古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憧憬。古诗词给我启发和思考,教会我审美,赏析自然的美妙。古诗词对于我来说是美的享受,也是一种精神寄托。希望未来的日子里,我能继续保持对古诗词的热爱,用自己的方式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情感体验。在五年级的学习中,我对古诗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会。通过学习和吟诵古诗词,我不仅受益于文化的传承,还获得了心灵的滋养和思维的开阔。
首先,学习古诗词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从小学开始,我就开始接触到一些简单的古诗词,如《静夜思》等。随着学习的深入,我渐渐发现,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邃的思考。例如杜甫的《登高》中写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给人一种勉励自强不息的力量;而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描绘的秋夜景色,更令人感受到萧瑟寂静中存在的一丝宁静和美好。通过学习这些古诗词,我深深体会到了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的底蕴和灵魂。
其次,吟诵古诗词给我的心灵带来了滋养。在学习过程中,我不仅悟出了一些古诗词的含义,更培养了婉转细腻的情感表达能力。例如,在学习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时,我深深感受到了离别的苦涩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每次吟诵这首诗,都会引发我深深的共鸣,感受到自己内心的波动和情感的释放。这样的体验让我感到古诗词中蕴含的力量和美妙。
另外,学习古诗词也促使我对生活、自然和人生等问题有了更为深刻的思考。古诗词中蕴含着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和思索,有时候甚至把复杂的哲学问题娓娓道来。例如李白的《静夜思》,其简洁明了的表达方法唤起了我的共鸣,使我意识到夜晚的静寂与自己内心的冷静思考相互呼应;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对人生无常的思考,给我启示:要珍惜眼前的时光,积极面对生活的挑战。这些古诗词不仅教会了我欣赏美的能力,也引导了我对生命和世界的深刻思考。
最后,通过学习古诗词,我也培养了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学修养。在学习过程中,我时常感受到古诗词所独有的韵味和美感。通过反复吟诵和品味,我逐渐学会了欣赏古诗词的美,感受到其中所包含的丰富情感。同时,我也尝试着写一些自己的诗歌,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思考。通过这样的实践,我发现自己的文学修养得到了提升,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
总结起来,学习古诗词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也是对自己心灵的熏陶。通过学习和吟诵古诗词,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丰富了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古诗词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并培养了我的审美能力和文学修养。古诗词就如同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了世界的多彩和美好。未来,我会继续学习和吟咏古诗词,不断充实自己的心灵,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悯农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3.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4.寻隐者不遇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5.山行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6.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7.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8.蜂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9.江上渔者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里。
10.元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符。
11.泊船瓜洲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还?
12.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4.饮湖上初雨后晴苏轼。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5.惠崇春江晓景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6.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7.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8.三衢道中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19.示儿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0.夜游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
2、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学习并掌握。体会“既……也……”的用法并造句。
1、了解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的。
2、从神鸟讲的三个小故事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感情和善良愿望表达出来的。
一、自主探究。
1、默读课文,找到描写神鸟的语段,想一想:神鸟的神奇之处体现。
在哪儿?新|课|标|第|一|。
2、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的?
(用“_”标画出依尔特戈尔可汗叹气的三句话)。
二、合作学习。
1、学习1-3自然段:找关键词句,说说神鸟的神奇之处体现在哪儿?
2、学习4-16自然段: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那里逃脱的?为什么能一次又一次的从可汗手中逃脱?(抓要点:有约定。故事中的动物遭遇。可汗叹气。)。
3、你对这些小故事里的人物和动物是什么?通过读这些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4、文章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心愿?
6、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将感受表达出来:对聪明伶俐的神鸟的喜爱之情,可汗叹气话语里的同情与善良,对狗、猫、乌鸦忠于职守、勇于救人品质的赞美。
三、汇报展示。
小组按合作学习中的问题汇报交流,老师相机点拨。
四、达标检测。
1、给下列句子加上合适的关联词。
(1)、他们()派出很多人捉神鸟,()谁也没捉到。
(2)、狗()对猎人很忠心,()猎人却将它打死了。
(3)、乌鸦()牺牲自己,()让阿尔拜被毒蛇的口水毒死。
2、修改病句。
(1)、发现前边不远处有一个石崖裂缝。
(2)、读了《神鸟》这课文,使我深受教育。
3、拓展延伸。
《神鸟》这课文,小故事里的一个个动物品质高尚,可都被错杀了,令人痛惜。请你参照故事,结合自己的感受,为其中一只动物写一悼词。
卜算子咏梅(咏物抒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示儿(爱国)。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爱国)。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元朝(1)。
王冕墨梅(咏物抒情)。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明代(3)。
1、骆宾王咏鹅(动物)。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唐寅画鸡(动物)。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3、于谦石灰吟(咏物/爱国)。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清代(6)。
1、高鼎村居(四季/景色)。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袁枚所见(情趣)。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3、查慎行舟夜书所见(景)。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4、纳兰性德长相思(思乡)。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5、郑燮竹石(咏物抒情)。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龚自珍己亥杂诗(政治)。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画(诗谜)。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作者一说是王维,或说为大川禅师。
90、十七日观潮。
宋代:陈师道。
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
晴天摇动清江底,晩日浮沉急浪中。
91、过零丁洋。
宋代: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92、题临安邸。
宋代: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93、游园不值。
宋代: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若,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94、石灰吟。
明代: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95、竹石。
明代: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96、村居。
清代: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97、己亥杂诗。
清代: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98、己亥杂诗。
清代: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99、论诗。
清代: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00、狱中题壁。
清代: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kouhaodaquan/448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