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提高教学质量。尽管每个教学计划都有其独特性,但是通过学习范文可以更好地了解其结构和要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地朗读课文。
趣。
教学重、难点。
题,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人类的“老师”指的是谁呢?齐读最后一句话。
2、过渡:上节课我们还学习了――(学生接)鱼类是人类的老师。
课文还介绍了哪些人类的“老师”呢?它们为什么是人类的老师?我们这节课共同来研究。
二、抓住重点,精读指导。
师:为什么说自然界种种生物真的人类的好老师呢?
1、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这一自然段。
(2)、学生找一找,划一划关键的词句。
(3)、指名交流。
方法。研究苍蝇、蛟子、蜜蜂等动物的飞行特点,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小的飞行家确实都是人类的“老师”。
(2)小结学习方法。
2、学生自学第4、5、6自然段。
(1)学生运用第3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4、5、6自然段。
(2)指名交流。
(3)教师适机引导:科学家为什么要去研究鲸呢?
科学家们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壳结构”?(指名说说)。
过渡: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只有这些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它有什么的作用?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们受到了启发,并有了很多发明创造,真不愧是人类的好“老师”!
更多的启发,产生更多发明创造!
2、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你还知道哪些?
3、集体交流。
察日记,有兴趣的可做实验。
四、板书设计。
种种生物受到启发。
鱼类潜水艇。
鸟儿、蜻蜓新式飞机。
鲸轮船。
鸡蛋壳建筑物。
袋鼠越野汽车。
贝壳坦克。
1、能正确、流利、有感地朗读课文。
2、弄懂三个主要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弄懂三个主要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人类的“老师”指的是谁呢?齐读最后一句话。
2、过渡:上节课我们还学习了——(学生接)鱼类是人类的老师。
课文还介绍了哪些人类的“老师”呢?它们为什么是人类的老师?我们这节课共同来研究。
二、抓住重点,精读指导。
师:为什么说自然界种种生物真的人类的好老师呢?
1、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这一自然段。
(2)、学生找一找,划一划关键的词句。
(3)、指名交流。
(4)教师适机引导:科学家研究鸟儿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从蜻蜓那里找到防止机毁人亡事故的方法。研究苍蝇、蛟子、蜜蜂等动物的飞行特点,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小结:飞机从发明、改进、创优,几乎都是从自然界中相关生物的相应特点得到启示的,看来这些小小的飞行家确实都是人类的“老师”。
(2)小结学习方法。
2、学生自学第4、5、6自然段。
(1)学生运用第3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4、5、6自然段。
(2)指名交流。
(3)教师适机引导:科学家为什么要去研究鲸呢?
科学家们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建筑师根据“壳结构”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你还知道哪些建筑物采用了“溥壳结构”?(指名说说)。
过渡: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只有这些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它有什么的作用?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学了课文,大家知道为什么把自然界中的生物称为人类的“老师”了吗?是啊?自然界的生物让我们受到了启发,并有了很多发明创造,真不愧是人类的好“老师”!
我想,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以自然界的生物为师,相信在走进大自然的同时,一定会得到更多的启发,产生更多发明创造!
2、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你还知道哪些?
3、集体交流。
4、课外自己寻找并阅读介绍人类向生物学习的儿童科普读物,观察大自然某些生物的特征,写观察日记,有兴趣的可做实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
3、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重点段,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具体介绍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类的“老师”是谁呢?
2、那么课文哪些自然段具体说明了自然界里有许多生物是人类的老师的呢?
二、学习三~六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体会理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主学习,把你的收获与小组成员分享,当然,也可提出疑问,与大家讨论。
2.学生交流讨论。自然界的种种生物为什么是人类的好老师呢?请联系课文把你读懂的体会到的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3.集体交流。
读懂并讲述清楚人类在飞行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三个方面向生物是如何学习的?
(1)科学家从鱼儿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现象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
(2)科学家研究鸟儿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
从蜻蜓那找到防止机毁人亡事故的方法。
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动物的飞行特点,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3)工程师模拟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4)建筑师根据“薄壳结构”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5)人们模拟袋鼠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
(6)人们模拟贝壳制成了外壳坚固的坦克。
4、小结介绍方法:
三、拓展延伸。
2、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你还知道有哪些?
3、理解最后一句话。
(1)齐读最后一句(文中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的确是人类的好老师。)。
(2)学到这,你对这句话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能用自己的话说吗?
(3)齐声朗读,再来赞一赞这人类的老师。
4、小结。
大自然是多么奇妙啊!经过对许多动物的研究,人类获得了不少启发,但这还远远不够,更多的奥妙还有待我们去发现。
四奇思妙想。
2、看来,大家一定有许多奇思妙想,能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吗?
五课外迁移。
作业超市。
1、课外自己寻找并阅读介绍人类向生物学习的儿童科普读物。
2、观察大自然中某些生物的特征,写观察日记,有爱好的可做实验。
板书设计:
飞机设计。
轮船设计具体介绍。
建筑设计自然界的种种生物。
汽车设计。
简单列举。
坦克设计。
听课随想:
这堂课,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上课一开始的问题提出,既激发了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又突出了中心问题,为后面的探究学习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从而提高了探究性学习的实效。其次,整个学习过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给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空间,既可交流自己的收获,也可提出问题,并在组内及班内展开讨论,通过大家的各抒己见,互相补充,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体验到了合作、探究的无穷乐趣。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说说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并学习从课外书中找有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激起学生对科学产生热爱之情。
1、说说课文第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并学习从课外书中找有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激起学生对科学产生热爱之情。
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七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复习词语。(课件)。
2、师出示词语,学生各种方式加以朗读,理解。
3、(课件)师出示问题,学生思考、交流。
课文题目上的老师为何加上双引号能呢?
a、学生速读课文后,指名回答。
(课件)(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板书:自然界的种种生物。)。
b、齐读第七自然段。
c、这句话还告诉了我们什么?
(课件)交流:(知道了自然界中人类的“老师“很多。)。
d、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自然界中人类的“老师”很多吗?
e、齐读。
2、(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其实,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鱼类一种。”
a、男生齐读。
b、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鱼类是人类的“老师”。)(板鱼儿)。
c、从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自然界中人类的老师有很多)。
d、这句话和那句句子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呢?有何作用呢?(课件)(首尾呼应)。
3、出示第一自然段(课件)。
a、为什么鱼类是人类的“老师”呢?哪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请大家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用笔在书上划出原因。
b、学生自由读、划。
c、指名交流。(请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
d、齐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课文还介绍了哪些“老师”?请同学们快速读读第3—6自然段,找一找,用笔圈出来。
4、学习3—6自然段。
(1)交流:(鸟儿、蜻蜓、苍蝇、蚊子、蜜蜂、鲸、鸡蛋、袋鼠、贝壳)。
(3)谁先来说说,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例子?
第三自然段。
a、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飞机设计)。
b、人类为什么要想发明飞机?人类是怎样发明飞机的?(人类自古就想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
c、是啊,人类有了梦想,就积极地向自然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最后终于发明了飞机,为科学进步做出了贡献。可见鸟儿就是人类的——(读题)(板鸟儿)。
e、出示蜻蜓图片。原来,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而破碎的方法,避免了机毁人亡的惨祸,可见蜻蜓——(读课题)。
(板蜻蜓)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说:(课件)。
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指导读)。
f、现在,飞机设计师吸取了这一教训,又注意研究了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特点,又为科技进步做出了哪些贡献?所以说苍蝇、蚊子等昆虫是人类的'——“老师”。
(板苍蝇蚊子蜜蜂)。
g、总结。(课件)。
h、齐读。
第四自然段。
c、喜欢这个例子的同学齐读。
第五自然段。
a、说说为什么对第五自然段感兴趣?(鸡蛋捏不碎)(板鸡蛋)。
b、为什么小小的鸡蛋这么难捏碎呢?(课件)。
(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单壳的各个部分。)。
c、指导朗读书上的原句。(课件)(用“之所以……是因为……”造句)。
d、从这种“薄壳结构”特点中,建筑师受到了什么启发?
e、下面拿好书,一起把第5自然段读一读,记住人类从蛋壳中获得的启发,进行建筑设计的例子。
第六自然段。
a、课文3—5自然段详细介绍了几种人类的“老师”,为什么还要加上第6自然段呢?
b、第6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指名读。
c、又告诉我们些什么?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与课文哪儿相呼应呢?
(板袋鼠贝壳)。
(自然界中人类的老师很多很多,从课文6自然段的“省略号”看出来,与课文第二、七自然段相呼应)。
d、学生小组读第六自然段。
过渡:是啊,自然界的生物让我们受到了启发,并有了很多发明创造,真不愧是人类的好“老师”!
第七自然段。(课件)。
学生齐读。
1、人类以生物为师的例子太多了,你能列举了两个,说一说。学生交流。(课件)。
2、学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感想和体会呢?
其实本篇课文是有关于仿生学的内容,看来大家对仿生学发生了兴趣,那么我们就要多加关注这一方面的知识。
自然界的种种生物。
(鱼儿、鸟儿、蜻蜓、苍蝇、蚊子、蜜蜂、鲸、鸡蛋、袋鼠、贝壳)。
文档为doc格式。
。
1、检查预习,读词语。理解重点词的意思。
机翼略重颤抖关键。
鲸鱼阻力模仿破碎。
机毁人亡轻而易举。
2读好下面两句话。
1、二三十年以后,由于飞行速度不断。
提高,经常发生机翼因剧烈抖动而。
破碎的现象,造成机毁人亡的惨祸。
2、而有圆圆的大头的鲸,却常常轻而。
易举的超过海轮。这是什么原因呢?
3、短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通过生动的实例,介绍了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4、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出感触深的语句,批划。
(自己组织语言,多谈体会)。
5、指名读,思考: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有圆圆的大头的鲸能轻而易举地超过船头尖尖的海轮?(要用自己的话说)。
书上怎么说,指导朗读。
6、师小结,齐读第3自然段。
7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
(研究大自然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生物的特性,可以从中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指导人类的发明创造活动,更好地指导我们利用大自然的规律,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
8、比较《人类的老师》和《“打扫”森林》两篇短文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介绍了自然世界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不同点:《“打扫”森林》讲的是如果人们破坏了自然的平衡就等于毁灭了自然,是从反面来讲的;《人类的老师》主要是写科学家从生物身上得到启示,有了发明创造,方便人们生活,是从正面讲的。
9、你还知道哪些人类从自然中得到启示,从而方便人们生活的例子?
建筑上的“薄壳结构”一个人握住一个鸡蛋使劲地捏,无论怎样用力也不能把鸡蛋捏碎。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建筑师根据这种“薄壳结构”特点,设计出了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以及其他很多著名建筑,屋顶都采用了这种“薄壳结构”。
响尾蛇与现代军事装备响尾蛇的视力几乎为零,但其鼻子上的颊窝器官具有热定位功能,即使爬虫、小兽等在夜间入睡后,凭借它们身体所发出的热能,响尾蛇都能感知并敏捷地前往捕食。科学家根据响尾蛇这一奇特功能,研制出现代夜视仪、空对空响尾蛇导弹,以及仿生红外线探测器。
长颈鹿与抗荷飞行服超音速歼击机突然加速爬升的时候,由于惯性的作用,飞行员身体中的大量血液会从心脏流向双脚,使脑子产生缺血现象。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从长颈鹿的身体构造得到启发。长颈鹿的脖子很长,脑子与心脏的距离大约是3米,要使血液能输送到头上,血压相对要高,大约是人体的两倍。但当长颈鹿低头喝水时,血液却没有一股脑地涌向头部。原来是裹在长颈鹿身体表面的一层厚皮起了作用。长颈鹿低头时,厚皮紧紧地箍住了血管,限制了血压,使其不能因血压突然升高而发生意外。依照长颈鹿皮原理设计的抗荷飞行服,飞行员穿上后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限制血压的作用,当飞行加速时,抗荷飞行服还能压缩空气,也能对血管产生一定的压力,就此而言比长颈鹿的厚皮更高明了一步。
通楼房在这方面的不足。
遭到强台风的袭击,也不会有倒塌的危险。
(回答时不必和上面的内容一字不差,大致内容说下来就可以了,关键是要流利,用说的语气。)。
1、学习本课12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掌握文中出现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中提到的科学知识。
通过自读自悟,初步掌握课文内容,用列表的方法理清文章的脉络。善于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生活,深入思考问题,勇于探索,发现的习惯。
2、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及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积累科学知识。
突破方法: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用列表的方法理解文章脉络,积累文中的科学知识;利用合作学习的优势探究问题。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问题、探索发现的习惯。
突破方法:根据文中的实例,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在阅读中思考,在生活中感悟。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扫除文字障碍
2、理清文章脉络。
一、提问导入
人类的老师是谁呢?为什么说它是人类的“老师”呢?
二、初读感知
三、学生质疑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点批画。
2、学生找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作上记号,准备在小组内讨论。
3、同桌或小组间相互交流疑问。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精读研讨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问题、探索发现的习惯。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新词。
2、指名学生从文中找出自然界中哪些动物可以当人类的好“老师”。
二、精读研讨
三、拓展延伸
1、学生在读完课文后思考。
2、说一说你的.小发明。
3、收集一些发明家的故事,在小组内讲一讲。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能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
学习概括段落的主要内容。
学习课文重点段,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
课件、鸡蛋、
1、复习词语。
2、同学们,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类的“老师”是谁呢?(各种生物)
出示: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其实,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鱼类一种。
初步认识“首尾呼应”。
3、那么课文哪些自然段具体说明了自然界里有许多生物是人类的老师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的自然段。
1、学习第一段
出示:科学家从鱼儿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现象中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可以说,鱼类是人类的“老师”。
引导学习。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组自学课文3---6小节,找出课文中人类的“老师”。
提示:1.“老师”是谁?
2.“老师”教给人类什么?
3.人类学习的结果是什么
学习第三自然段
(2)卡片:科学家从____得到启示,发明了____。
人们模仿____造出了____。
(3)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飞机设计。
(4)人类为什么要想发明飞机?人类是怎样发明飞机的?
(5)出示:人类自古就想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
(6)指读句子。
(7)是啊,人类有了梦想,就积极地向自然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最后终于发明了飞机。为科技进步作出的贡献。可见鸟儿就是人类的——(读题)
(8)30年以后,人类在飞机上遇到了什么难题,又是怎么向动物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的呢?(学生回答,指名读句)
(9)投影蜻蜓的图片:教师解释,原来,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的关键所在。所以,人类从蜻蜓身上找到了防止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方法,避免了机毁人亡的惨祸,可见蜻蜓是(指课题)——人类的“老师”。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说: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
(10)投影句子: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
(11)指导朗读,读出惋惜、感叹的语气。
(12)现在,飞机设计师吸取了这一教训,又注意研究了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特点,又为科技进步作出了哪些贡献呢?(学生回答,指名读句)所以说苍蝇、蚊子等昆虫是人类的——‘老师’。
(13)现在,你们能仿照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的主要内容吗?
(14)小结:课文第三段从人类遇到了难题,到向鸟儿、蜻蜓等昆虫学习,最后找到解决的方法,写得非常具体生动。这样的写作方法就是——(板书:具体介绍)
(15)现在,让我们来仔细体会这样描写的好处吧!一起读。
学习四-六段
1、刚才我们认真研读了课文第三段,收获真大!下面请同学们继续交流自己感兴趣的例子。
第四段
(1)你对这一段中的什么感兴趣?
(引导学生说好:我对人类模仿……)
(2)老师这儿有一组图片,可惜是没有声音的,老师想请你看着图画来介绍你所感兴趣的这个例子,行吗?(投影图片)
(3)你们觉得他介绍的怎么样?(评议,你也来说说看?)
(4)是什么促使人类要向鲸学习呢?科学家从鲸的外形中得到了什么启发呢?(回答,指名读句)
(5)可见鲸是人类的——(读题)
(6)喜欢这个例子的同学一起来读读。
(7)现在,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一段的主要内容吗?(先在下面小声说,再指名说)(板书:轮船设计)
第五段
2、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对第五段感兴趣?
(1)做一个实验:请学生和家长代表上台捏鸡蛋。(三个人)
(2)为什么小小的鸡蛋这么难捏碎呢?投影出示句子: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指名读)
(3)这是一句因果倒装句,你们能用“因为…所以…”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原来这就是鸡蛋壳所拥有的薄壳结构的特点啊。(出示词语:薄壳结构读好!)
(4)从这种“薄壳结构”特点中,建筑师受到了什么启发?(指名读)
(5)投影图片:看,这就是人民大会堂,正因为采用了这种“薄壳结构”,这些建筑风格是既坚固又美观,还大大节约了建筑材料。其它采用“薄壳结构”的著名建筑还有许多:白宫、克里姆林宫:、圣路易斯拱门:、太空针塔,就连我们学校的接替教室也是采用这种“薄壳结构”建造的,其实这样的建筑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很多,同学们课后不妨去调查一下。
(6)下面我们拿好书一起把第五自然段来读一读,记住人类从蛋壳中获得的启发,进行建筑设计的例子。(板书:建筑设计)
3、人类以生物为师的例子就只是这三个吗?你们还知道哪些?(引导学生用前面出示的句式,说说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1)人类以生物为师的例子太多了,我们书本上还列举了两个,谁来读一读。,
(2)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一段同上面三段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4、难怪作者最后要发出这样的感叹——(投影句子)
(1)指读句子。引导读出感叹的语气。
(2)齐读。
1、学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感想和体会呢?
2、其实本篇课文是有关于仿生学的内容,仿生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它是研究生物系统的结构性质、能量转换和信息加工的处理过程,用来改善现有的或创造出崭新的机械、仪器、建筑结构和工艺过程的边缘学科。看来大家对仿生学发生了兴趣,为了让大家得到更多关于仿生学的知识,老师推荐一个网站给大家,相信会给你们带来更多的收获。(投影网站)
1、课外自己寻找并阅读介绍人类向生物学习的儿童科普读物。
2、观察大自然中某些生物的特征,写观察日记,有兴趣的可做实验。
板书:7、人类的“老师”
飞机设计
轮船设计具体介绍
建筑设计
汽车设计
简单列举
坦克设计
3、展开研究活动。
(1)查阅和搜集资料。
(2)分析整理资料。
(3)小组成员交流、探讨。
(4)归纳总结,完成设想,确定班级内的交流方式。
第三阶段:根据第二阶段的研究情况,组织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
1.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新词。
2.抓住重点词语,了解哪些老师启示了人类的哪些发明。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学习课文重点段,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
了解课文具体介绍的方法。
1、同学们,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类的“老师”是谁呢?
2、那么课文哪些自然段具体说明了自然界里有许多生物是人类的老师的呢?
3、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的自然段。(学生回答)。
1、同学们,这三个例子写得很具体很有趣,下面请你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或者说最喜欢的一个认真读一读,注意要一边读一边想,争取把每句话读懂。
2、谁先来说说,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例子?
(2)小黑板出示:科学家从____得到启示,发明了____。
人们模仿____造出了____。
(3)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飞机设计。
(4)人类为什么要想发明飞机?人类是怎样发明飞机的?
(5)出示:人类自古就想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
(6)指读句子。
(7)是啊,人类有了梦想,就积极地向自然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最后终于发明了飞机。为科技进步作出的贡献。可见鸟儿就是人类的——(读题)。
(8)30年以后,人类在飞机上遇到了什么难题,又是怎么向动物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的呢?(学生回答)。
(9)投影蜻蜓的图片:教师解释,原来,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的关键所在。所以,人类从蜻蜓身上找到了防止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方法,避免了机毁人亡的惨祸,可见蜻蜓是(指课题)——人类的“老师”。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说: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
(10)投影句子: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
(11)指导朗读,读出惋惜、感叹的语气。
(12)现在,飞机设计师吸取了这一教训,又注意研究了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特点,又为科技进步作出了哪些贡献?(学生回答)所以说苍蝇、蚊子等昆虫是人类的——‘老师’。
(13)第三自然段详细介绍了人类认真研究鸟类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并从蜻蜓等昆虫身上得到启发,不断提高飞机的性能,为科技进步作出的贡献。我们人类从1903年到现在起,只花了短短的百余年时间,就研制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其实都是从大自然中得到的启示啊!
(15)现在,让我们来仔细体会这样描写的好处吧!一起读。
1、刚才我们认真研读了课文第三段,收获真大!下面请同学们继续交流自己感兴趣的例子。
(1)你对这一段中的什么感兴趣?
(引导学生说好:我对人类模仿……)。
(2)老师这儿有一些图画,老师想请你看着图画来介绍你所感兴趣的这个例子,行吗?(投影图片)。
(3)你们觉得他介绍的怎么样?(评议)。
(4)是什么促使人类要向鲸学习呢?科学家从鲸的外形中得到了什么启发呢?
(5)可见鲸是人类的——(读题)。
(6)喜欢这个例子的同学一起来读读。
(7)现在,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一段的主要内容呢?(先在下面小声说,再指名说)(板书:轮船设计)。
2、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对第五段感兴趣?
(1)做一个实验:请学生和家长代表上台捏鸡蛋。(三个人)。
(2)为什么小小的鸡蛋这么难捏碎呢?投影出示句子: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
(3)这是一句因果倒装句,你们能“因为…所以…”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原来这就是鸡蛋壳所拥有的薄壳结构的特点啊。(出示词语:薄壳结构读好!)。
(4)从这种“薄壳结构”特点中,建筑师受到了什么启发?
(5)投影图片:看,这就是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正因为采用了这种“薄壳结构”,这些建筑风格是既坚固又美观,还大大节约了建筑材料。其它采用“薄壳结构”的著名建筑还有许多。(图片欣赏,教师稍作讲解)就连我们学校的风雨活动教室也是采用这种“薄壳结构”建造的,其实这样的建筑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很多,同学们课后不妨去调查一下。
(6)下面我们拿好书一起把第五自然段来读一读,记住人类从蛋壳中获得的启发,进行建筑设计的例子。(板书:建筑设计)。
3、人类以生物为师的例子就只是这三个吗?你们还知道哪些?(引导学生用前面出示的句式,说说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1)投影第六段,一起读读。
(2)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一段同上面三段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4、难怪作者最后要发出这样的感叹——(投影句子)。
(2)齐读。你们觉得这个自然段跟课文题目和第一、第二自然段有什么联系吗?
(3)学生自读课题和一二两节,讨论交流,体会前后呼应的写法。
1、课外自己寻找并阅读介绍人类向生物学习的儿童科普读物。
2、搜集有关人类以生物为“老师”的文字或图片资料,下节课交流。
3、补充习题。
总
斑点、防抖。
分
蜻蜓——飞机。
流线体、提速。
鲸——轮船。
薄壳结构、坚固。
鸡蛋——建筑物。
……。
总
1.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新词。
2.抓住重点词语,了解哪些老师启示了人类的哪些发明。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学习课文重点段,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
了解课文具体介绍的方法。
1、同学们,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类的“老师”是谁呢?
2、那么课文哪些自然段具体说明了自然界里有许多生物是人类的老师的呢?
3、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的自然段。(学生回答)
1、同学们,这三个例子写得很具体很有趣,下面请你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或者说最喜欢的一个认真读一读,注意要一边读一边想,争取把每句话读懂。
2、谁先来说说,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例子?
* 第三自然段
(2)小黑板出示:科学家从____得到启示,发明了____。
人们模仿____造出了____。
(3)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飞机设计。
(4)人类为什么要想发明飞机?人类是怎样发明飞机的?
(5)出示:人类自古就想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
(6)指读句子。
(7)是啊,人类有了梦想,就积极地向自然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最后终于发明了飞机。为科技进步作出的贡献。可见鸟儿就是人类的——(读题)
(8)30年以后,人类在飞机上遇到了什么难题,又是怎么向动物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的呢?(学生回答)
(9)投影蜻蜓的图片:教师解释,原来,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的关键所在。所以,人类从蜻蜓身上找到了防止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方法,避免了机毁人亡的惨祸,可见蜻蜓是(指课题)——人类的“老师”。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说: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
(10)投影句子: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
(11)指导朗读,读出惋惜、感叹的语气。
(12)现在,飞机设计师吸取了这一教训,又注意研究了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特点,又为科技进步作出了哪些贡献?(学生回答)所以说苍蝇、蚊子等昆虫是人类的——‘老师’。
(13)第三自然段详细介绍了人类认真研究鸟类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并从蜻蜓等昆虫身上得到启发,不断提高飞机的性能,为科技进步作出的贡献。我们人类从1903年到现在起,只花了短短的百余年时间,就研制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其实都是从大自然中得到的启示啊!
(14)小结:课文第三段从人类遇到了难题,到向鸟儿、蜻蜓等昆虫学习,最后找到解决的方法,写得非常具体生动。这样的写作方法就是——(板书:具体介绍)
(15)现在,让我们来仔细体会这样描写的好处吧!一起读。
1、刚才我们认真研读了课文第三段,收获真大!下面请同学们继续交流自己感兴趣的例子。
*第四段
(1)你对这一段中的什么感兴趣?
(引导学生说好:我对人类模仿……)
(2)老师这儿有一些图画,老师想请你看着图画来介绍你所感兴趣的这个例子,行吗?(投影图片)
(3)你们觉得他介绍的怎么样?(评议)
(4)是什么促使人类要向鲸学习呢?科学家从鲸的外形中得到了什么启发呢?
(5)可见鲸是人类的——(读题)
(6)喜欢这个例子的同学一起来读读。
(7)现在,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一段的主要内容呢?(先在下面小声说,再指名说)(板书:轮船设计)
*第五段
2、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对第五段感兴趣?
(1)做一个实验:请学生和家长代表上台捏鸡蛋。(三个人)
(2)为什么小小的鸡蛋这么难捏碎呢?投影出示句子: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
(3)这是一句因果倒装句,你们能“因为…所以…”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原来这就是鸡蛋壳所拥有的薄壳结构的特点啊。(出示词语:薄壳结构 读好!)
(4)从这种“薄壳结构”特点中,建筑师受到了什么启发?
(5)投影图片:看,这就是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正因为采用了这种“薄壳结构”,这些建筑风格是既坚固又美观,还大大节约了建筑材料。其它采用“薄壳结构”的著名建筑还有许多。(图片欣赏,教师稍作讲解)就连我们学校的风雨活动教室也是采用这种“薄壳结构”建造的,其实这样的建筑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很多,同学们课后不妨去调查一下。
(6)下面我们拿好书一起把第五自然段来读一读,记住人类从蛋壳中获得的启发,进行建筑设计的例子。(板书:建筑设计)
3、人类以生物为师的例子就只是这三个吗?你们还知道哪些?(引导学生用前面出示的句式,说说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1)投影第六段,一起读读。
(2)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一段同上面三段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4、难怪作者最后要发出这样的感叹——(投影句子)
(1)指读句子。引导读出感叹的语气。
(2)齐读。你们觉得这个自然段跟课文题目和第一、第二自然段有什么联系吗?
(3)学生自读课题和一二两节,讨论交流,体会前后呼应的写法。
1、学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感想呢?想干什么?
2、看来大家对……发生了兴趣,为了让大家得到更多关于……的知识,老师送几个网站给大家,相信会给你们带来更多的收获。(投影网站)
1、课外自己寻找并阅读介绍人类向生物学习的儿童科普读物。
2、搜集有关人类以生物为“老师”的文字或图片资料,下节课交流。
3、补充习题。
7、人 类 的 老 师
总
人类的老师 不止是蝙蝠
斑点、防抖
分
蜻蜓——飞机
流线体、提速
鲸 ——轮船
薄壳结构、坚固
鸡蛋——建筑物
……
总
生物界有很多人类的老师
(1)学生速读课文后,指名回答。(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板书:种种生物。
(2)齐读第七自然段。
(3)这句话还告诉了我们什么?
交流:(从“种种生物”知道了自然界中人类的“老师“很多。)。
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自然界中人类的“老师”很多吗?
(4)齐读。
(5)第二自然段:“其实,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鱼类一种。”
a.男生齐读。
b.从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鱼类是人类的“老师”。)。
2.为什么鱼类是人类的“老师”呢?哪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1)请大家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用笔在书上划出原因。
(1)学生自由读、划。
(2)指名交流。(请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
(3)齐读第一自然段。
3.课文还介绍了哪些“老师”?请同学们快速读读第3-6自然段,找一找,用笔圈出来。
(1)交流:(鸟儿、蜻蜓、苍蝇、蚊子、蜜蜂、鲸、鸡蛋、袋鼠、贝壳)。
(3)谁先来说说,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例子?
第三自然段。
a.%???苏庖欢?你知禒?b什么?(飞机设计)。
b.人类为什么要想发明飞机?人类是怎样发明飞机的?(人类自古就想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发明了飞机。)。
c.是啊,人类有了梦想,就积极地向自然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最后终于发明了飞机,为科学进步做出了贡献。可见鸟儿就是人类的--(读题)。
e.出示蜻蜓图片。原来,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而破碎的方法,避免了机毁人亡的惨祸,可见蜻蜓--(读课题)。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说: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指导读)。
f.现在,飞机设计师吸取了这一教训,又注意研究了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特点,又为科技进步做出了哪些贡献?所以说苍蝇、蚊子等昆虫是人类的--“老师”。
g.总结。
h.齐读。
第四自然段。
c.喜欢这个例子的同学齐读。
第五自然段。
a.说说为什么对第五自然段感兴趣?(鸡蛋捏不碎)。
b.为什么小小的鸡蛋这么难捏碎呢?
(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单壳的各个部分。)。
c.指导朗读书上的原句。(用“之所以……是因为……”造句)。
d.从这种“薄壳结构”特点中,建筑师受到了什么启发?
e.下面拿好书,一起把第5自然段读一读,记住人类从蛋壳中获得的启发,进行建筑设计的例子。
4.课文3-5自然段详细介绍了几种人类的“老师”,为什么还要加上第6自然段呢?第6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指名读。
5.除了书上介绍的之外,你还知道哪些人类以生物为“老师”的事例?(交流资料)。
6.是啊,自然界的生物让我们受到了启发,并有了很多发明创造,真不愧是人类的好“老师”!再读第7自然段。
三、总结。
1.学了课文,大家有什么感想?
2.我想,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以自然界的生物为师,相信在走近自然的同时,一定会得到更多的启示,产生更多的发明创造。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关于仿生学的课文,重点介绍了人类在飞行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向动物学习的几个例子,具体说明了人类以生物为师,向自然学习的收获。课文有7个自然段。3、4、5自然段列举了三个例子,内容很具体,层次也很清楚,引人入胜。从中可以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新词。
2.抓住重点词语,了解哪些老师启示了人类的哪些发明。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重点段,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具体介绍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类的“老师”是谁呢?
2、那么课文哪些自然段具体说明了自然界里有许多生物是人类的老师的呢?
3、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的自然段。(学生回答)。
二、学习第三段。
1、同学们,这三个例子写得很具体很有趣,下面请你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或者说最喜欢的一个认真读一读,注意要一边读一边想,争取把每句话读懂。
2、谁先来说说,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例子?
*第三自然段。
(2)小黑板出示:科学家从____得到启示,发明了____。
人们模仿____造出了____。
(3)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飞机设计。
(4)人类为什么要想发明飞机?人类是怎样发明飞机的?
(5)出示:人类自古就想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
(6)指读句子。
(7)是啊,人类有了梦想,就积极地向自然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最后终于发明了飞机。为科技进步作出的贡献。可见鸟儿就是人类的——(读题)。
(8)30年以后,人类在飞机上遇到了什么难题,又是怎么向动物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的呢?(学生回答)。
(9)投影蜻蜓的图片:教师解释,原来,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的关键所在。所以,人类从蜻蜓身上找到了防止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方法,避免了机毁人亡的惨祸,可见蜻蜓是(指课题)——人类的“老师”。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说: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
(10)投影句子: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
(11)指导朗读,读出惋惜、感叹的语气。
(12)现在,飞机设计师吸取了这一教训,又注意研究了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特点,又为科技进步作出了哪些贡献?(学生回答)所以说苍蝇、蚊子等昆虫是人类的——‘老师’。
(13)第三自然段详细介绍了人类认真研究鸟类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并从蜻蜓等昆虫身上得到启发,不断提高飞机的性能,为科技进步作出的贡献。我们人类从1903年到现在起,只花了短短的百余年时间,就研制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其实都是从大自然中得到的启示啊!
(14)小结:课文第三段从人类遇到了难题,到向鸟儿、蜻蜓等昆虫学习,最后找到解决的方法,写得非常具体生动。这样的写作方法就是——(板书:具体介绍)。
(15)现在,让我们来仔细体会这样描写的好处吧!一起读。
三、学习四-六段。
1、刚才我们认真研读了课文第三段,收获真大!下面请同学们继续交流自己感兴趣的例子。
*第四段。
(1)你对这一段中的什么感兴趣?
(引导学生说好:我对人类模仿……)。
(2)老师这儿有一些图画,老师想请你看着图画来介绍你所感兴趣的这个例子,行吗?(投影图片)。
(3)你们觉得他介绍的怎么样?(评议)。
(4)是什么促使人类要向鲸学习呢?科学家从鲸的外形中得到了什么启发呢?
(5)可见鲸是人类的——(读题)。
(6)喜欢这个例子的同学一起来读读。
(7)现在,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一段的主要内容呢?(先在下面小声说,再指名说)(板书:轮船设计)。
*第五段。
2、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对第五段感兴趣?
(1)做一个实验:请学生和家长代表上台捏鸡蛋。(三个人)。
(2)为什么小小的鸡蛋这么难捏碎呢?投影出示句子: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
(3)这是一句因果倒装句,你们能“因为…所以…”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原来这就是鸡蛋壳所拥有的薄壳结构的特点啊。(出示词语:薄壳结构读好!)。
(4)从这种“薄壳结构”特点中,建筑师受到了什么启发?
(5)投影图片:看,这就是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正因为采用了这种“薄壳结构”,这些建筑风格是既坚固又美观,还大大节约了建筑材料。其它采用“薄壳结构”的著名建筑还有许多。(图片欣赏,教师稍作讲解)就连我们学校的风雨活动教室也是采用这种“薄壳结构”建造的,其实这样的建筑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很多,同学们课后不妨去调查一下。
(6)下面我们拿好书一起把第五自然段来读一读,记住人类从蛋壳中获得的启发,进行建筑设计的例子。(板书:建筑设计)。
3、人类以生物为师的例子就只是这三个吗?你们还知道哪些?(引导学生用前面出示的句式,说说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1)投影第六段,一起读读。
(2)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一段同上面三段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4、难怪作者最后要发出这样的感叹——(投影句子)。
(1)指读句子。引导读出感叹的语气。
(2)齐读。你们觉得这个自然段跟课文题目和第一、第二自然段有什么联系吗?
(3)学生自读课题和一二两节,讨论交流,体会前后呼应的写法。
四、总结全文,深化感情。
1、学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感想呢?想干什么?
2、看来大家对……发生了兴趣,为了让大家得到更多关于……的知识,老师送几个网站给大家,相信会给你们带来更多的收获。(投影网站)。
五、作业超市。
1、课外自己寻找并阅读介绍人类向生物学习的儿童科普读物。
2、搜集有关人类以生物为“老师”的文字或图片资料,下节课交流。
3、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斑点、防抖。
分蜻蜓——飞机。
流线体、提速。
鲸——轮船。
薄壳结构、坚固。
鸡蛋——建筑物。
……。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人类不断探索的精神。
2、理清文章结构,学习“简单列举”和“详细举例”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学会运用重点词句简要概括课文第3~5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理清文章结构,了解选取事例的“典型性”,学习“简单列举”与“详细举例”相结合的表达方法。
练习运用重点词句简要概括课文第3~5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一、看图导入,读课题,晓引号。
1、今天我们学习《人类的“老师”》。(生读题)。
2、(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图上都有谁啊?它们都是大自然的小精灵,有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喜欢它们吗?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是什么呢?答案就藏在课文中,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
3、是的,它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生物”。(板书:生物)生物是有生命的个体。
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的'?(第2自然段和第7自然段)把这两个自然段读一读。
第2自然段:其实,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鱼类一种呢。
第7自然段: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4、(指课题)知道课题中为什么用引号吗?
这里的“老师”特指自然界的种种生物,所以加了双引号,表示特指。
二、智慧闯关,拎内容,明写法。
1、能正确、流利、有感地朗读课文。
趣。
题,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人类的“老师”指的是谁呢?齐读最后一句话。
2、过渡:上节课我们还学习了——(学生接)鱼类是人类的老师。
课文还介绍了哪些人类的“老师”呢?它们为什么是人类的老师?我们这节课共同来研究。
二、抓住重点,精读指导。
师:为什么说自然界种种生物真的人类的好老师呢?
1、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这一自然段。
(2)、学生找一找,划一划关键的词句。
(3)、指名交流。
方法。研究苍蝇、蛟子、蜜蜂等动物的飞行特点,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2)小结学习方法。
2、学生自学第4、5、6自然段。
(1)学生运用第3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4、5、6自然段。
(2)指名交流。
(3)教师适机引导:科学家为什么要去研究鲸呢?
科学家们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壳结构”?(指名说说)。
过渡: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只有这些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它有什么的作用?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们受到了启发,并有了很多发明创造,真不愧是人类的好“老师”!
更多的启发,产生更多发明创造!
2、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你还知道哪些?
3、集体交流。
察日记,有兴趣的可做实验。
种种生物受到启发。
鱼类潜水艇。
鸟儿、蜻蜓新式飞机。
鲸轮船。
鸡蛋壳建筑物。
袋鼠越野汽车。
贝壳坦克。
学生初读了课文,学会了本课的生字新词,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1.复习词语。
二、精读指导,理解感悟。
1.大家的回答都不够完整,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好这个问题吗?打开书本,从课文中找一找,看谁先找到?(指名回答,板书:自然界的种种生物)。
(出示: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1)读一读,想一想这句话还告诉了我们什么?
交流:(从“种种生物”知道了自然界中人类的“老师”很多。)。
(2)指名读,齐读。
(3)第二自然段:“其实,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鱼类一种。”
a.男生齐读。
(1)请大家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用笔在书上划出原因。
(2)指名交流。(请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
(3)齐读第一自然段。
* 第三自然段。
(2)课件出示:科学家从____得到启示,发明了____。
人们模仿____造出了____。
(3)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飞机设计。
(4)人类为什么要想发明飞机?人类是怎样发明飞机的?
(6)指读句子。
(10)出示句子: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
(11)指导朗读,读出惋惜、感叹的语气。
(13)学习写法。
这一节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这一小节,看看作者是怎样来写的。
交流(先写了科学家从鸟儿身上受到启示,发明了飞机,接着写了提高飞机的速度后的问题,科学家从蜻蜓的翅膀那里得到启示改进了飞机,最后是科学家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动物的飞行特点,创优了飞机。)。
(15)现在,让我们来仔细体会这样描写的好处吧!一起读。
学习四-六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1)你对这一段中的什么感兴趣?
(引导学生说好:我对人类模仿……)。
(3)你们觉得他介绍的怎么样?(评议)。
(4)是什么促使人类要向鲸学习呢?科学家从鲸的外形中得到了什么启发呢?
(5)可见鲸是人类的——(读题)。
(6)喜欢这个例子的同学一起来读读。
*第五自然段。
2.师生共同写题目,围绕题目提出问题。
二、基本部分。
1.学生读课文找出生字和分段。师生齐读课文。
2.老师:大家说说这篇课文中所说的人类的“老师”指的是谁呢?从课文中找一找,看谁先找到。
(1)学生速读课文后师生共得出:自然界中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
(3)老师:为什么鱼类是人类的“老师”呢?哪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请大家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用笔在书上划出来原因。
(4)课文中还介绍了哪些“老师”?请同学们快速读读第3-6自然段,找一找,用笔圈出来。
(5)学生读完文段小组互相交流:鸟儿、蜻蜓、苍蝇、蚊子、蜜蜂、鲸、鸡蛋、袋鼠、贝壳。
3.展示多媒体:师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老师:人类为什么要想发明飞机?人类是怎样发明飞机的?
师生共研讨得出:人类自古就想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
师生共研讨得出:出示蜻蜓图片,原来,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而破碎的方法,避免了机毁人亡的惨祸,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说: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
师生共研讨得出:现在,飞机设计师吸取了这一教训,又注意研究了苍蝇、蚊子、蜜蜂等地特点,又为科技进步做出了哪些贡献?所以说苍蝇、蚊子等昆虫是人类的——“老师”。
4,展示多媒体:师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师生共思考问题:是什么促使人类向鲸学习呢?科学家从鲸的外形中得到了什么启发呢?可见鲸是人类的——“老师”。
5.展示多媒体:师生齐读第五自然段。
师生共研讨问题:为什么小小的鸡蛋这么难捏碎呢?
师生共研讨得出: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单壳的各个部分。
老师:从这种“薄壳结构”特点中,建筑师受到了什么启发?
6.学生展示自己收集有关文字或图片资料,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展示多媒体,师生欣赏得出:
(1)由令人讨厌的苍蝇,仿制成功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已经从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2)从萤火虫到人工冷光;
(3)电鱼与伏特电池;。
(4)水母的顺风耳,仿照水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设计了水母耳风暴预测仪,能提前15小时对风暴做出预报,对航海和渔业的安全都有重要意义。
(5)人们根据蛙眼的视觉原理,已研制成功一种电子蛙眼。这种电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样,准确无误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物体。把电子蛙眼装入雷达系统后,雷达抗干扰能力大大提高。这种雷达系统能快速而准确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飞机、舰船和导弹等。特别是能够区别真假导弹,防止以假乱真。电子蛙眼还广泛应用在机场及交通要道上。在机场,它能监视飞机的起飞与降落,若发现飞机将要发生碰撞,能及时发出警报。在交通要道,它能指挥车辆的行驶,防止车辆碰撞事故的发生。
(6)根据蝙蝠超声定位器的原理,人们还仿制了盲人用的“探路仪”。这种探路仪内装一个超声波发射器,盲人带着它可以发现电杆、台阶、桥上的人等。如今有类似作用的“超声眼镜”也已制成。
(7)模拟蓝藻的不完全光合器将设计出仿生光解水的装置,从而可获得大量的氢气。
(8)根据对人体骨骼肌肉系统和生物电控制的研究,已仿制了人力增强器——步行机。
(9)现代起重机的挂钩起源于许多动物的爪子。
(10)屋顶瓦楞模仿动物的鳞甲。
(11)船桨模仿的是鱼的鳍。
(12)锯子学的是螳螂臂,或锯齿草。
(13)苍耳属植物获取灵感发明了尼龙搭扣。
(14)嗅觉灵敏的龙虾为人们制造气味探测仪提供了思路。
(15)壁虎脚趾对制造能反复使用的粘性录音带提供了令人鼓舞的前景。
(16)贝用它的蛋白质生成的胶体非常坚固,这样一种胶体可应用在从外科手术的缝合到补船等。
1、围绕话题展开训练,在师生、生生互动的交流中继续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清晰、有序地表达,使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口语交际素养得到提高。
2、在情境的创设及说话的训练中,使学生知道学习要做到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懂得从小就要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
3、以口语交际为凭借,在教师评,学生自评与生生互评中提高与人交流的信心和技能。
在口语交际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用普通话完整、清晰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及认真倾听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
围绕中心话题展开语言训练,引导学生学习用具体事例交流自己的想法。
(一)巧设情境,引入话题。
板书:老师发现了什么。
(二)动脑思考,想象交流。
1、请同学们猜猜看,老师会发现什么呢?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对学生表达是否清楚,用词是否恰当作出评价和指导。
2、刚才几位同学说地非常好,你们能不能和他们说的一样好呢?同桌练说,互相评价,互相提建议。
3、指名说一说。谁来把你的看法说给大家听?(再说中师生进行评议,生生进行评议)。
(三)深入分析,自由表达。
同学们想一想,他们写一样的作业,为什么老师会有不同的发现呢?
1、指名说。(在着个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表达是否清楚连贯)。
2、指名学生再说,师生进行相机评价。
4、指名学生回答。你能劝说龙龙吗?
5、出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按课件的形式练习劝说龙龙。
(四)结合实际,明理导行。
1、教师扮演记者,对学生进行采访。
2、同桌互相采访,教师明确要求:采访者要把问题问清楚,要引导被采访者结合具体事例谈,被采访者要回答要清楚明白,有条有理。
3、指名学生扮演小记者,对班级学生进行采访。相机进行评价。
(五)总结升华。
老师发现了什么。
态度大方表达清楚。
说普通话。
班级。
四(4)。
学科。
语文。
课题。
教时。
两课时。
日期
2012、2。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第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4、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
二、制定依据:
1、内容分析:
《人类的“老师”》是一篇仿生学的课文,重点介绍了人类在飞行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向动物学习的几个例子,具体说明了人类以生物为师,向自然学习的收获。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仿生学方面的知识,激发起探索自然的强烈愿望。
2、学生实际:课前可布置学生看课外书收集一些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的例子,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便更好地揣摩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把课文读好。让学生通过阅读,体会到大自然是多么奇妙啊!经过对许多动物的研究,人类获得了不少启发,但这远远不够,更多的奥妙还要待我们去发现。
第一课时:
时间。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3分。
一、实验激趣。
做小游戏——谁是大力士。
学生做“手握鸡蛋”的实验。
让学生做实验,激发兴趣。
25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
过渡:同学们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吗?答案就在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里。
读了课题之后你最希望课文介绍些什么内容?
2、 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按要求听读。要求:(1)标出自然段序号;(2)听准生字的读音;(3)用心听、看,嘴巴不出声地跟读。
3、指名朗读课文,朗读时思考揭题时提出的问题。
4、 你会给课文分段了吗?
交流:
学生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会读新词。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正确。
用“从……得到启示,发明了……”句式说话。
人类从“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如:科学家从鱼儿在水里自由升降的现象中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
开篇引路—举例说明—点题作结。
第一段(1)。
第二段(2—6)。
第三段(7)。
让学生通读全文,感知文章主要内容,文章结构。
12分。
三、学习生字。
交流中。
1、 教师相机板书:
自由升降 潜水艇 何止 机翼。
剧烈抖动 破碎 机毁人亡 惨祸。
蜻蜓 防止 末端 吸取教训。
略重一些 苍蝇 蜜蜂 大头鲸。
厚斑点 颤抖 关键 轻而易举 阻力。
模仿 速度 捏碎 承受 薄薄 均匀。
蛋壳 建筑师 轻便省料 袋鼠 跳跃。
越野汽车 贝壳 坦克 某些 新式。
坚固 薄壳结构。
2、 多音字:模(mo)(mu)。
行(sxing)(hang)。
薄(bao)(bo)。
3、写生字《习字册》。
学生自己学习后交流注意点(从字音、字形、字义上交流)。
通过学习生字交流自己学习生字的好方法,从而相互启发,相互帮助。
第二课时:
时间。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25分。
一、继续感知课文内容,重点感悟。
1、 读课题质疑:人类的老师是谁?他们为什么是人类的老师呢?我们这节课共同来研究。
2、 为什么说自然界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细细地体会,可以把关键的词句圈圈划划,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还可以做上记号。
3、 交流人类在飞行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三方面向生物是如何学习的?
学生自读课文,体会理解。
学生交流讨论:
(1)科学家从鱼儿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现象得到启示,发明潜水艇。
(2)科学家研究鸟儿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从蜻蜓那儿找到防止机毁人亡事故的方法。
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动物的飞行特点,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3)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4)建筑师根据“薄壳结构”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5)人们模仿袋鼠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
(6)人们模仿贝壳制成了外壳坚固的坦克。
通过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从而体会自然界种种生物为什么会成为人类的老师?在读中体会、感悟。这样更能激发探索自然、获取知识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
5分钟。
二、拓展延伸。
1、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只有这些吗?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交流自然界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
从“……”中看出来了。省略了自然界还有很多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
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材料,其他学生补充、老师点拨。
通过合作的形式,交流课外知识,培养孩子自主合作的能力,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10分钟。
三、小结并进行小练笔。
1、 齐读课文最后一节,说说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以“ 的自述”来介绍文中的一种生物。
3、小结:大自然是多么奇妙啊!经过对许多动物的研究,人类得到了不少启发,但这远远不够,更多的奥妙还待我们去发现。平时我们要多观察,要用慧眼去观察,从中发现获得启发。
学生思考、讨论,从而全面而深刻地理解课文。
总结全文、呼应了全文、又点了题。
学习写作。
让学生思考、讨论,从而全面而深刻地理解课文。这样,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作业。
设计:
小练笔“ 的自述”介绍文中的一种生物或课外的生物。
板书设计。
鱼儿(自由升降)鸟儿(飞行原理)苍蝇 蚊子 蜜蜂(飞行特点)。
自然界的种种生物 鲸(体形) “薄壳结构”的特点。
袋鼠(跳跃) 贝壳(外壳坚固) 。
反思与重建:
1、学会8个生字,认识13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掌握本课生字。
正确书写生字。
2课时。
课件、卡片。
:对手的一些认识。
:掌握识记生字的方法。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1、师在黑板上写一个“手”,这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一个字,大家还认识吗?
3、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题。
4、那么老师的手可以做哪些事呢?一起走进这篇课文。
二、朗读课文画出生字:
1、听老师范读课文。
2、借助书后拼音,自己试着读文,注意读准字音。
三、集中识字:
1、看黑板上的字,你们画出的字和黑板上的字一样吗?
2、小组内互相合作,运用多种方法集中识字。
3、小组选派代表汇报结果,让其他同学可进行补充。
四、指导书写:
1、在黑板虚宫格上范写。
2、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五、小结: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哪些知识?
特色作业设计: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巩固生字:
1、拿出生字卡片,认读。
2、课件播放词语。
二、朗读课文深入理解:
1、老师的手平时做什么?
3、齐读这一段。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完成课后习题:
1、读一读。家庭赐给佳肴永恒握手兴致勃勃。
2、写一写。班级上课表扬桌椅。
3、读一读,说一说。
(1)你都和谁握过手?
(2)读了《温柔的手》,再读《老师的手》说说老师的手是什么样的?
(3)如果你是道格拉斯,你想对老师说什么?
4、随老师读诗歌《握手》。
5、各种形式读诗歌《握手》。
特色作业设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说说第三、四、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并能从课外寻找有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指导学生说说三——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激发主动探索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指导学生介绍课外搜集的资料。
1、认读词语。
(指名回答)。
(2)出示第七自然段,指名读。
(3)这句话还告诉了我们什么?
指名交流。(从“种种生物”知道了自然界中人类的“老师”很多)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自然界中人类的“老师”很多吗?指名读,齐读。
(4)(第二自然段)出示:为什么呢?(何止……一种)鼓励。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好?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从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鱼类是人类的`“老师”)鼓励。
2、为什么鱼类是人类的“老师”呢?哪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第一自然段)请大家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用笔在书上划出原因。
(1)学生自由读、划。
(2)指名交流。(用“因为……所以”的句式)。
(3)齐读第一自然段。
3、课文还介绍了哪些人类的“老师”?请同学们快速读读第三——五自然段,找一找并用笔划出来。
(1)学生快速读、划。
(2)指名交流。(鸟儿、蜻蜓、苍蝇、蚊子、蜜蜂、鲸、鸡蛋、袋鼠、贝壳)。
(3)再读三——五自然段,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小节细读,并想想这些“老师”教了人类什么?向“老师”学习的收获是什么?(出示要求)同桌交流。
相机出示段落,教师适时引导:
a研究鸟类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研究蜻蜓的翅膀,解决了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特点,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小结:飞机从发明、改进、创优,几乎都是从自然界中相关生物的相应特点得到启示的。看来这些小小飞行家确实都是人类的“老师”。
b鲸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体”,放在水中阻力是最小的,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人们为什么会去研究鲸的呢?(发现头是尖尖的轮船速度比不过头是圆圆的大头鲸)发现了问题并善于思考研究,这样才能有收获。
c发现鸡蛋捏不碎,研究后发现是因为它那薄薄的外壳能把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建筑师就根据这种“薄壳结构”设计出轻便省料而又坚固的建筑物。
你还知道哪些建筑物采用了“薄壳结构”?指名说。
(4)了解了这几段的内容,下面老师要求大家用“我读了第自然段,知道了是人类的‘老师’,人们通过……”为开头进行介绍,先四人小组练习。
指名介绍,师鼓励评价。
4、课文三——五自然段详细地介绍了几位人类的“老师”,为什么还要加上第六自然段呢?第六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指名读。
(说明人类的“老师”很多,从“……”也可以看出来)。
(5)除了书上介绍的之外,你还知道哪些人类以生物为“老师”的事例?课前让大家搜集了有关的资料,下面就一起来交流一下。
同桌自由交流,指名交流。师评价鼓励。
4、学了课文,大家知道为什么把自然界中的生物称为人类的“老师”了吗?
(指名回答并板书:受到启发发明创造)。
是啊!自然界的生物让我们受到了启发,并有了很多发明创造,真不愧是人类的好“老师”!让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第七自然段。
学习了课文,大家有什么感想呢?指名交流。
师总结:我想,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以自然界的生物为师,相信在走近自然的同时,一定会得到更多的启示,产生更多发明创造!
(种种生物)受到启发。
1.能从个人和社会进步两方面认识老师工作的意义。
2.懂得应与老师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
1.感激老师对自己的培育之恩。
2.对老师从内心产生崇敬之情。
1.尊重老师的劳动,听从老师的教导,对老师有礼貌。
2.学会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本课是依据课程标准中“尊敬老师,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一教学内容和相关基本要求设置的。尊师教育在以往的思想品德课中已进行过多次。本课教育的重点在:从教师工作的社会意义上认识为什么要尊敬老师,以及学会与老师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这一教育重点是符合该年级学生实际的。十二岁左右的学生,知识面扩大了,独立性增强了,在现实生活中师生之间常常会产生一些矛盾。因此,既有必要也有可能抓住上述重点对他们进行尊师教育。通过教育,使他们的尊师行为建立在更加自觉的基础之上。
本课的引入部分“述说”:“用你印象最深的一件事,说说你是怎样在老师的教育下成长的。”这一“述说”与学生贴得近,每个同学都可以讲出一些,同时这也与三至五年级的尊师教育相衔接。在教学中,要多请几位学生发言,以激发大家对老师的情感。
本课课文主要讲两个问题。
2.尊敬老师的主要要求。
本课的练习共有三个栏目。
1.帮助学生认识老师工作的社会意义,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在教学中要按照上述层次逐步展开,并需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充满感情地进行讲解。
2.如何正确处理与老师之间的矛盾,是本课教学的又一重点。在教学中要按照课文中讲的三个层次一步步推进,并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三层次上。可以举一些事例尤其是本校、本班学生中的实例,来说明当老师有错时学生应怎样正确对待。
1.能从个人和社会进步两方面认识老师工作的意义。
2.懂得应与老师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
1.感激老师对自己的培育之恩。
2.对老师从内心产生崇敬之情。
1.尊重老师的劳动,听从老师的.教导,对老师有礼貌。
2.学会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从个人和社会进步两方面认识老师工作的意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懂得应与老师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
师问:老师每天为我们做了哪些事情?
学生回答。
师答:老师每天都要备课、讲课、辅导我们、批改作业。很辛苦,我们应该理解和尊敬老师。在我们的小学学习生涯中,你是怎样在老师的教育下成长的,讲一讲你印象最深的一件事。
请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段。
播放录音故事:《外国尊师风尚》下载。
师问:在国外人们是怎样尊敬老师的?
学生回答。
板书:全社会都应当尊重老师。
师问:有的同学提到了教师节,那你们说说教师节你怎样做老师才最高兴?
出示扩展资料1《教师节最好的礼物》。
师问:佳佳同学是怎样做的呢?
学生回答。
师问:其实还有一个同学给教师写了这样一封信。
出示扩展资料3《给老师的一信封》。
请同学有感情地朗读。
师小结:老师以他们的无私奉献赢得了全社会的尊敬。1985年我国还专门设立了教师节。在日常生活中,有时难免与老师发生误解或分歧,我们应该理解老师,以平和的态度交换意见。
板书:9月10日是教师节。
学生回答。
师小结:或者现在就给老师写封信吧!写下你最想跟老师说的话,和你最大的困惑,希望老师给你点建议等等,或就是跟老师说说心理话。
板书:
二向教师致敬。
全社会都应当尊重老师。
9月10日是教师节。
《我当老师》是一首天真活泼、极富儿童情趣的歌曲。节奏活泼明快,旋律幽默诙谐,歌词具有很浓的童话色彩,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歌曲采用了二四拍,节奏较复杂,每个乐句都采用问答式的一呼一应,前几个乐句都用了休止符来停顿断开,而最后一句则运用了扩充的手法,将乐句拉长,表现了小动物的可爱。演唱歌曲时应做到吐字轻巧,声音有弹性,唱出俏皮、幽默、快乐的.情绪。
1、用活泼、轻巧的声音唱出《我当老师》的幽默天真。
2、了解作曲家潘振声及其作品。
琴、课件等。
一、发声练习。
1.读一读“小鬼当家”第五单元的口号:我能做点啥,你快猜一猜,扫地洗衣钉扣子,小鬼当家人人夸,人人夸。
2.唱一唱《小孩不小歌》。
二、学唱《我当老师》。
1、播放视频,听歌曲范唱。问题:歌曲中老师教了哪几个小动物?教它们学什么本领?
2、学生回答后,老师出示歌词一起读一读。要求:吐字清晰。
3、学唱歌曲。
a跟琴默唱。听琴声分句唱。重难点:四分休止符、八分休止符的演唱。
b师生接口唱。
c完整的唱全曲,找找歌曲中哪一句你觉得自己唱得还不够好?
d完整有感情地唱。
4、创编动作表演唱。
三、播放视频,介绍作曲家:潘振声。
潘振声(1932--20xx)蒙古族作曲家。生于上海。主要从事儿童年音乐创作。曾任音协宁夏分会主席、宁夏文联副主席、中国音协常务理事等职。作品包括儿童歌曲《小鸭子》、《一分钱》、《好妈妈》、《红太阳照山河》、《嘀哩嘀哩》等(均为本人作词作曲)。
对于每一位教师,当上完一节课后对这节课后的感受,肯定会比课前备课的感受更为深刻,结合作业批改,更能从中体会该课教学的“得与失”、“成与败”。因此,教师课后反思自己的`备课与课堂教学,记录自己的感受、体会、评价及修订,总结积累教学经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其如何完成的教学设计,是上课的指南、备课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是否科学,课题的引入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概念的形成与分析是否准确、透彻并利于学生理解,定律、公式的概括与推证是否简明、严谨和具有启发性,实验操作是否清晰可信,例题的选取是否具有代表性、能否突出本课重点,学生练习题的份量、难度是否适当,小结是否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些通过课后反思与体验,结合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便会一清二楚。然后再对原有的教学设计进行审视和修订,扬长避短、保优弃劣,使之更科学、更完善,从而能够切实提高教学设计的质量。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kouhaodaquan/445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