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使他们能够应对未来的挑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计划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播放近期江苏省天气预报(参考材料:11月1日),提醒学生注意发生在江苏省的阴、晴、风、雨等天气现象。选取江阴市为参考地点,注意江阴市在冷空气的影响下天气现象变化。由对冷空气、暖空气的感性认识引入气团的介绍。
〔指导探究、讨论交流〕。
flash课件演示锋的形成,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锋的主要组成有哪些?结合图2.18锋的形成,除掌握锋面、锋线、锋前、锋后等名词,对比锋面两侧空气的温度、湿度、气压等,还应重点引导学生从动态的角度用发展变化的眼光观察冷暖空气的运动、锋的形成。
flash课件演示冷锋及其天气、暖锋及其天气、准静止锋及其天气,引导学生观察各个锋面中气团的运动状况、天气的变化情况及成云致雨的过程,结合图2.19冷锋及其天气、图2.20暖锋及其天气,对比总结冷锋、暖锋与准静止锋的差异,注意重点观察冷暖气团的移动方向及锋面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差异。讨论完成填表:
锋面。
气团移动。
符号。
过境前天气。
过境时天气。
过境后天气。
典型实例。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鼓励学生联系生活,从多角度,用多种形式进行交流,交流参考如下:
锋面。
气团移动。
符号。
过境前天气。
过境时天气。
过境后天气。
典型实例。
冷锋。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阴天、降雨、刮风、降温。
冷气团控制,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晴朗。
寒潮、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北方冬、春的大风、沙暴等。
暖锋。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冷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多云、连续性降水。
暖气团控制,气压下降,气温和湿度上升,天气转晴。
在我国东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活动较为频繁的暖锋。
准静止锋。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
晴朗。
持续阴雨天气。
天气转晴,具体情况受过境后的控制气团影响。
“梅雨”
〔交流点评〕。
突破这一重点难点,要抓住两个运动变化的关键:一是冷暖气团哪个为主动。冷空气主动向暖空气移动形成的锋面为冷锋,暖空气主动向冷空气移动形成的锋面为暖锋,冷暖气团势力相当展开“拉锯战”而形成的锋面为准静止锋。二是锋面两侧的气压、温度、湿度、风等差异明显,所以当锋面过境时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就冷锋而言,冷锋过境前天气晴暖,过境时出现降温、阴雨、大风天气,过镜后气温、湿度骤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暖锋、准静止锋与天气的关系略。
〔知识运用〕。
小组讨论,完成p45活动。从锋面系统活动的一般分析过程,即先判断是什么锋面,其运动状况如何,从该锋面到之前、到之时、到之后的天气情况理解其动态演变过程。
〔联系生活〕。
指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存在的锋面系统活动及其对天气现象的影响。播放寒潮、梅雨的视频短片,结合案例2“寒潮及其危害”,了解寒潮、梅雨对我们日常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巩固拓展有关锋面的知识。
〔承转〕。
在秋季和春季,我们经常听到天气预报说寒潮来袭,造成大风、降温、冻雨等灾害;而在夏季,我们听到更多的可能造成大风、暴雨灾害的是台风。
播放第9号台风“麦莎”8月6日登陆浙江省的视频材料,引入对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的介绍。
〔指导读图〕。
读图2.21“月14日12时世界海平面的气压分布(局部)”掌握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等概念,明确低气压与高气压是指气压分布状况,气旋与反气旋是指气流状况,它们分别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
〔指导探究、讨论交流〕。
flash课件演示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形成、发展及其运动变化,指导学生重点观察不同半球、不同气压系统在水平、垂直方向上的气流运动发展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结合图2.22气旋与天气和图2.23反气旋与天气讨论完成填表:
系统。
气压状况。
近地面气流状况。
南北半球差异。
中心气流。
天气状况。
气旋。
反气旋。
鼓励学生从全面动态的角度进行交流,注意对比近地面、高空气流、气压差异,交流参考如下:
系统。
气压状况。
近地面气流状况。
南北半球差异。
中心气流。
天气状况。
气旋。
低气压。
中心。
由四周向中心辐合。
北半球逆时针旋转。
南半球顺时针旋转。
上升。
阴雨天气。
反气旋。
高气压。
中心。
由中心向四周辐散。
北半球顺时针旋转。
南半球逆时针旋转。
下沉。
天气晴朗。
〔交流点评〕。
水平方向上理解近地面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的气流运动关键是根据气压中心的气压状况判断气压梯度力、所在半球判断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根据三个力的共同作用确定气流运动方向。另外需要指出在高空气流不受摩擦力的影响,最终的流动方向是与等压线平行的旋转运动。
垂直方向上理解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天气特点的关键是气流的垂直运动与气温的关系:低压中心空气上升,温度降低,水汽容易凝结,成云致雨;高压中心气流下沉,温度增高,水汽不易凝结,天气晴朗。
〔知识运用〕。
小组讨论,完成p47活动。引导学生全面地分析问题,给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对于学生给出的各种答案进行科学评价,鼓励学生从生活中总结、从多角度总结。
〔联系生活〕。
回放20第9号台风“麦莎”8月6日登陆浙江省的视频材料,结合案例2“台风及其危害”,读图2.24台风结构示意,巩固拓展气旋的有关知识,了解台风的巨大破坏力,明确科学监测预报的重要性。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气团与锋的概念,能够判断冷锋和暖锋。
2、会说明锋面特征和锋面移动对天气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冷锋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锋面系统的分析,学会分析现实生活中与锋面有关的天气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联系我国的天气现象,能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锋的.组成与分类。
难点:冷锋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运用设置情境导入法,通过分享“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让学生描述该诗句描绘了怎样的场景,通过学生的不同描述,引导学生思考“为何会在一夜之间白雪皑皑?这种天气现象是怎么形成的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锋面的定义。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问学生。
【问题】。
(1)什么是气团?根据温度的差异可以分为哪两种?
(2)什么是“锋面”、“锋线”、“锋”?
(3)回忆冷暖气团的性质,想想冷暖气团相遇时会怎样运动?
【学生活动】大范围空气叫做气团。根据温度的差异可以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锋面与地面的相交的线叫锋线,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
【教师总结】。
(1)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叫做气团。根据温度的差异可以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
(2)锋面就是冷暖气团的交界面,锋面与地面的相交的线叫锋线,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
(3)冷气团密度大而重,在锋面的下面;暖气团密度小而轻,在锋面的上面。
2、锋的分类。
【问题】按照气团主导地位的不同,锋有哪些分类?(在锋面移动过程中,根据冷暖气团所占的主次地位的不同,可以将锋分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等类型)。
【过渡】那冷锋又有什么特点,我们接下来重点探讨。
3、冷锋。
通过画示意图,讲解冷锋的锋面天气及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问题】什么是冷锋?
【学生回答】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当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时,较重的冷气团插入暖气团下面,暖气团被迫沿锋面抬升,暖气团在被迫抬升过程中不断冷却,水汽易成云致雨。
【教师总结】冷锋在天气图上用直线加三角符号表示。锋面前进的方向是锋前,反之为锋后。
【过渡】冷锋过境对天气有什么影响呢?
【问题】。
(1)过境前本地区受什么气团控制?气压、气温是怎样的?形成怎样的天气?
(2)过境时有哪些天气现象?
(3)过境后本地区本地区受什么气团控制?气压、气温是怎样的?形成怎样的天气?
【学生回答】。
(1)过境前暖气团控制当地,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温暖晴朗。
(3)过境后当地受冷气团控制,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转晴。
【教师总结】冷锋过境会导致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带来雨雪天气。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转晴。
环节三:巩固提高。
【问题】冷锋在我国一年四季都有,大家能说说有哪些影响吗?
【教师总结】北方夏季的暴雨;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或沙暴天气;冬季爆发的寒潮;一场秋雨一场寒。
环节四:小结作业。
根据冷锋的学习思路预习暖锋。
四、板书设计。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种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即锋与天气之间的关系,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投影表格)引导学生复习冷锋和暖锋知识——在提问学生之后再投影答案内容。
冷气团运行。
暖气团运行。
甲(锋前天气)。
乙
(过境时天气)。
丙(锋后天气)。
冷锋。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暖气团_。
抬升。
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
阴天、雨雪、刮风、降温天气。
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晴。
暖锋。
冷气团后退。
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
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朗。
云层加厚,多形成连续性降水。
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晴朗。
师:影响我国天气的锋主要是什么锋?
生:冷锋。
师:冷锋在我国一年四季都有,尤其在冬半年。请举例说明哪些锋是冷锋。
生:冬季及秋末、初春的寒潮,北方夏季的暴雨,北方春季的沙尘暴,都是冷锋快速移动造成的。
生: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是江淮准静止锋造成的。
下面我们将继续学习另一种影响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
(板书)。
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推进(新知识传授)。
[教师精讲]。
师:什么是低气压、高气压?
(板书)。
1.低压、高压。
(投影)教材图2.21。
师:请大家看教材图2.21。
凡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的区域就是低气压。凡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的区域就是高气压。请你指出图中有几处高气压、低气压?说出高压中心、低压中心的气压值。
生:(观察指认回答)。
生:从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低压槽。
师:对了。低压槽好比地形上的峡谷,等压线上弯曲的各点连线叫槽线。
我们再来了解什么是气旋和反气旋。
(板书)。
2.气旋、反气旋。
师:气旋就像江河中的旋涡,气流由四周向中心旋转运动;反气旋与气旋相反,气流由中心向四周旋转流出。下面请大家看图上的这个低气压。请两个同学到黑板上画出这个低气压的气流运动状况。
生:(两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同时画图,要求每个学生根据以前掌握的知识在此图基础上画出南北半球低气压的水平气流运动方向)。
师:(点评及方法指导:以北半球的低压中心为例,选取某一部位的一点,让学生画出此处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再让学生利用以前学习过的关于风向的知识,画出此点的风向;然后再由点及面,画出低压中心控制下的各个部位的风向,这样形成了一个逆时针辐散的平面气流图。学生掌握了方法,很容易理解高低压的气流状况,不必死记硬背)。
北半球和南半球低气压的水平气流运动都是由四周向中心旋转辐合,因此低气压的水平气流运动都是气旋。北半球气旋是逆时针辐合,南半球气旋是顺时针辐合。北半球气旋东部吹偏南风,西部吹偏北风;南半球气旋东部吹偏北风,西部吹偏南风。
师:下面请大家看图上的这个高气压。请两个同学到黑板上画出这个高气压的气流运动状况。
生:(两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同时画图,要求每个学生根据以前掌握的知识在此图基础上画出南北半球高气压的水平气流运动方向)。
师:(同上—点评及方法指导—小结)北半球和南半球高气压的水平气流运动都是气流由中心向四周旋转流出,因此高气压的水平气流运动都是反气旋。北半球反气旋是顺时针辐散,南半球反气旋是逆时针辐散。北半球反气旋东部吹偏北风,西部吹偏南风;南半球反气旋东部吹偏南风,西部吹偏北风。
(动画演示)北南半球的气旋和反气旋的三维运动。
师:请大家观察动画,总结填表。
(投影)学生讨论回答后分别显示答案。
气旋。
反气旋。
成因。
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运动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而成。
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运动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而成水平。
方向。
北半球逆时针辐合,气旋东部吹偏南风,西部吹偏北风。
南半球顺时针辐合,气旋东部吹偏北风,西部吹偏南风。
北半球顺时针辐散,反气旋东部吹偏北风,西部吹偏南风。
南半球逆时针辐散,反气旋东部吹偏南风,西部吹偏北风。
师:低压中心气流不断辐合(气旋),越聚越多的空气将往哪里去呢?高压中心气流不断辐散(反气旋),空气将从哪里过来补充?(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设想与推断)。
生:气旋气流从四周流入中心,中心空气_上升(上升气流),当气流升至高空时,又会向四周流出;反气旋气流由中心向四周流出,高层空气下沉补充(下沉气流)。
师:很好,大家观察很仔细。所以一个由气流垂直运动连接而成的低空辐合、高空辐散的环流系统,是气旋存在和发展的前提;而一个由气流垂直运动连接而成的低空辐散、高空辐合的环流系统,是反气旋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叠加补充投影)学生讨论回答后分别显示答案——垂直气流。
气旋。
反气旋。
成因。
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运动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而成。
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运动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而成水平。
气
流
方
向
垂直。
方向。
低压上升。
高压下沉。
水平。
方向。
北半球。
逆时针辐合,气旋东部吹偏南风,西部吹偏北风。
南半球。
顺时针辐合,气旋东部吹偏北风,西部吹偏南风。
北半球。
顺时针辐散,反气旋东部吹偏北风,西部吹偏南风。
南半球。
逆时针辐散,反气旋东部吹偏南风,西部吹偏北风。
师:请一位同学说一说低气压、高气压与气旋、反气旋的区别。
生:低气压、高气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
师:非常好。为了帮助同学们掌握气旋与反气旋,给大家总结了两个方法。右手定则:大拇指表示中心气流运动方向,四指表示水平气流运动方向。(右手表示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左手定则:大拇指表示中心气流运动方向,四指表示水平气流运动方向。(左手表示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
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活动,大家一起探究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的关系。
(板书)。
3.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投影)p47活动2。
[活动与探究]。
探究课题:气旋和反气旋的差异及其天气。
探究内容:
(1)从中心气流的运动状态看,气旋和反气旋有什么差异?
(2)假如空气中含有大量水汽,气旋控制下的地区会出现什么天气?请你解释其中的原因。
(3)请你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冬季和夏季反气旋控制下的地区可能会出现什么天气?
探究办法、过程:分组合作探究,总结提出结论。
探究结果:
(1)气旋中心的气流是辐合上升的,而反气旋中心的气流是下沉辐散的。
(2)假如空气中所含水汽量较大,气旋控制下的地区,会因空气上升容易凝云致雨,多阴雨天气。
(3)冬季,反气旋控制下的地区,可能会出现寒冷、干燥、晴朗的天气,还可能出现大风降温天气,甚至出现寒潮。夏季,反气旋控制下的地区,则可能出现炎热、晴朗的高温天气。
生:气旋过境时,中心地区云量增多,常见阴雨天气。北半球气旋东部刮偏南风,因来自低纬气温高,水汽含量多,所以多云雨。西部刮偏北风,空气来自高纬,降水少,常出现大风降温天气。影响我国的气旋有温带气旋和热带气旋;我国全年都受温带气旋的影响,夏秋季节我国沿海常见的台风,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
反气旋东侧,冬季多寒冷干燥的偏北风,在秋末、冬季、春初时节常会形成寒潮。
(过渡)师:台风,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伏旱和寒潮则是反气旋的杰作。下面请大家看教材第48页案例,一起来了解台风和寒潮。
(播放录像)台风。
师:台风是气旋还是反气旋?
生:气旋。
师:台风作为气旋其特殊性体现在哪里?
生:位于热带,产生于洋面上,中心附近风力12级及以上。
师:台风与飓风是什么关系?
生:台风在太平洋上,飓风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上。
师:台风的灾害由什么造成?
生: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师:我国是台风影响国家之一,台风能带来好处吗?
生:(合作、讨论、辩论)能,干旱季节带来降水缓解干旱,如7、8月份的江淮地区如有台风过境会带来降水缓解伏旱带来的燥热和干旱。
师:我们再来一起研究寒潮。什么是寒潮?
生:寒潮是指冬半年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
师:寒潮是不是一定带来降水?
生:不一定,如果当地原有暖空气比较干燥的话则不能形成降水。
师:寒潮与反气旋是什么关系?
生:反气旋的中心在高纬地区时,反气旋的东南、西南部分容易形成寒潮。
师:寒潮会带来哪些灾害?
生:冻害、大风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牧场、严重的大雪和冻雨压断电线并可能折断电线杆、交通运输受阻等。(开放性的答案,应鼓励学生开拓思维)。
师:我国的寒潮与冷锋有什么关系?
生:是高纬度的冷高压中心辐散出的气流向较温暖的低纬度地区快速运动,形成的大风、降温天气。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常见天气系统”中的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对每天的天气预报不再陌生,更希望同学们能够把所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指导生活。
练习:
(投影表格)由不同学生回答逐个填写。
1.气旋、反气旋的比较。
气旋。
反气旋。
定义。
成因。
中心气压。
气流。
方向。
垂直方向。
水平方向。
天气。
一般情况。
对我国。
的影响。
示意图。
(北半球)。
2.我国北方地区,秋季经常在___________(气压)或___________(气流)系统控制下,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
答案:
1.气旋、反气旋的比较。
气旋。
反气旋。
定义。
低气压中心形成的大型空气“旋涡”
高气压中心形成的大型空气“旋涡”
成因。
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运动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气流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而形成“旋涡”
气流由中心向四周运动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气流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而形成“旋涡”
中心气压。
低气压。
高气压。
气流。
方向。
垂直。
方向。
上升。
下沉。
水平。
方向。
n——逆时针辐合。
s——顺时针辐合。
n——顺时针辐散。
s——逆时针辐散天。
天气。
一般。
情况。
上升空气容易凝云致雨,多阴雨天气。
下沉气流因升温不易冷凝,天气晴朗。
对我国。
的影响。
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天气就是强烈的热带气旋。
夏季,长江流域的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副热带高压。
冬季,寒冷干燥的天气——蒙古高压。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影响我国的几种,能够说明这些天气系统是如何对所到达地区的天气产生影响的,能够结合当地情况分析学校所在地曾经发生的灾害性天气及其影响下的天气系统。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判读原理示意图的能力,并通过图像系统的判读,使学生初步形成地理的空间思维。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关注生活地的天气变化状况,并能够准确解释引起生活地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
教学建议。
关于本节的概要分析。
本节内容力图从生活实际出发,指导学生能够听懂天气形式预报中的一些常用术语,培养学生初步识读简易天气图的技能,使学生能够做到学有所用,但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该使学生对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及其影响下的天气状况等基础知识有所了解,因此在前几节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本节主要讲述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对我国天气的影响较大,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多与锋面有一定的联系,教材中主要讲述了两种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关于准静止锋教材没有涉及,是否补充这一知识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以及当地能否受到这一锋面系统的影响为前提,灵活掌握。
关于本节教学方法的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为密切,教材力图对学生进行关于天气形势预报的入门普及,因此选择了对于我国影响较大的几种天气系统,并配有相关图像,使学生能够初步读懂这几幅原理示意图,结合图像能够说明几种天气系统对所到达地区天气的影响。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运用这些图像,或结合多媒体动画使学生能够形象直观的理解相关内容。
关于“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系统”的教学建议。
关于“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系统”这部分知识,重点在于对气旋和反气旋的分析,气压状况在大气运动一节已经讲述过,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对于气旋和反气旋的了解,教师应该从气压分布入手,在等压线呈同心圆分布,并且气压中心分别为高压或低压时,引导学生分析并绘制水平气压梯度力,以及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影响下,北半球或南半球的风向,通过所绘制的图像,总结气旋和反气旋水平气流运动规律,有水平气流运动进一步分析中心气流垂直方向上的运动规律。由这种运动规律再分析对天气的影响,学生更容易接受,并且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所学的知识,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冷、暖锋的形成及其与天气的关系是本节知识的重点,也是难点,教材主要讲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三,锋面对我国天气的影响,这部分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较为密切,应该将教材中提到的天气现象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从生活体验中获取知识。关于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重点内容应该是气流运动状况以及不同系统对天气的影响,高压系统和低压系统是对气压状况的描述,气旋和反气旋是对气流运动的描述,二者对天气系统的影响是描述一个问题的两个不同方面,这一点学生容易混淆,教师应该讲述清楚,气旋、反气旋影响下的天气,关键在于对中心气流运动特点的理解,气旋中心空气以上升运动为主,多云雨,反气旋中心空气以下沉运动为主,多晴朗天气,锋面气旋在我国中高纬度地区较为常见,教材以图像形式出现,主要是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学生能够阅读图像了解锋面气旋对所到达地区的天气有何影响即可,这部分属于较难理解的知识,主要是暖锋、冷锋与气旋结合在一起,共同影响某一个地区,教学中注意将这些内容分解,再组合,使学习的层次能够递进,便于学生接受。本节配有多幅图像,帮助学生形象直观的理解相关内容,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
关于气旋和反气旋对我国的影响的教学建议。
气旋和反气旋对我国的影响是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突出体现,应该引导学生很好的分析对我国有什么影响?形成什么灾害性天气等?学生对于锋面和气旋等知识有所了解后,借助教材提供的锋面气旋的图像,引导学生逐步分析其对所到达地区的影响,其影响顺序是:首先暖锋到来,形成连续的降水过程,其次气旋移动过来,气旋中心影响形成较大的降水过程,气旋移出此地后,冷锋移动过来,形成大风天气,冷锋移过,气压升高,气温降低,天气晴朗。这个影响过程教师分解后,学生再进行分析能够较为顺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应该注意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地理的空间思维。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的特点。
2.理解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过程、气流运动特点,掌握气旋、反气旋气流运动的规律性。
3.使学生掌握气旋和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二、过程与方法。
1.掌握各天气系。
3.通过研究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初步具备研究问题的方法与步骤。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有关天气系统的知识和进行天气预报的预报分析来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实际生活中发挥作用。
【教学重点】。
1.锋面系统的分类和对天气的影响。
2.气旋、反气旋的形成及其影响下的天气及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1.理解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2.低压系统、高压系统与天气的关系。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天气是时常变化的,本来晴了有半个多月了,这几天又突然变天了,这说明天气是时刻变化的,而天气又与我们大家的日常生活和我们国家的农业生产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全国各地的各种媒体,大至广播电视,小到我们的手机,都有天气预报,而且我们也非常重视天气的变化。在每天天气预报里,我们常可以听到主持人说“受冷锋天气系统影响,未来两天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降温、大风等天气”或”受高压系统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秋高气爽’的好天气”等,像冷锋、高压系统、热带气旋等都是影响天气的天气系统。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些常见的天气系统。
各个天气系统都有其生长、移动和消亡的规律,而且与各种不同的大气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故而出现不同的.天气。我们生活的地球不仅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有阴晴雨雪,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的天气也各不相同,像我们的山区,甚至“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这就是不同天气系统的影响或处于天气系统不同部位的缘故。影响我国的几种主要天气系统是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等。下面我们首先来学习锋面系统。
【板书】锋面系统。
【指导看书】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请大家阅读教材p44,思考:
1、什么是气团?
2、什么是锋面?锋线?锋?
【板书】1.锋面的定义。
【学生回答】。
1、气团是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
暖气团:温度高、湿度大、气压小(暖轻)。
【板书】气团。
冷气团:温度低、湿度小、气压大(冷重)。
2、锋面是冷暖气团的交界面;锋线是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锋是锋面和锋线的统称。
【口述】锋是冷暖气团交界地区,由于冷空气密度大,暖空气密度小,当冷暖气团相遇时,一般是冷气团在锋面下面,暖气团在锋面上面。因为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都有明显的差别,所以在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在锋面移动过程中,根据冷暖气团所占的主次地位的不同,可以将锋分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等类型。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冷锋。
【板书】2冷锋与天气【作冷锋图,并讲解】。
冷锋的形成: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
【生答】。
【讨论】冷锋过境为什么出现较大的风?
【学生回答,老师讲解】。
【提问】冷锋过境后,什么气团控制该地区?出现什么天气?
【生答,老师总结】。
【板书】。
过境前:晴朗。
天气状况过境时:云层增厚,出现雨雪,较大的风。
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好。
【举例】一场秋雨一场寒,寒潮、沙尘暴(快型冷锋),北方夏季暴雨(华北)。
【转折】暖气团平衡爬升过程中出现什么现象?
【生答,老师总结】多产生连续性降水。
【板书】3暖锋与天气。
暖锋的形成: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
【概括总结】【板书】。
过境前:晴朗。
过境时:云层加厚,形成连续性降水天气状况。
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降低,雨过天晴。
【口述】暖锋在我国东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活动较为频繁。
【举例】一场春雨一场暖。
【拓展】怎样判断冷锋还是暖锋:
1、看冷暖气团谁主动;
2、锋前还是锋后降雨;
3、看降雨强度和时间;
4、看看表示符号(齿状还是半圆)。
5、看冷暖气团移动方向的关系。
【板书】4准静止锋与天气。
【提问,学生讨论】何为准静止锋?过境时天气如何?
【生答】略。
【教师总结】准静止锋的形成:冷暖气团势均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的锋。如我国长江中下游的梅雨天气的形成。过境时天气为连续性阴雨天气。
【举例】江淮准静止锋(6月中旬-7月上旬),【作图并解释】昆明准静止锋(冬半年、地形作用)。
【备注】江淮准静止锋:从我国江淮流域到日本南部,每年初夏6-7月间,都有一段连续阴雨时期,降水量大,降水次数多,这时正值江南梅子黄熟季节,所以称为“梅雨”。由于这段时间里多雨阴湿,衣物容易发霉,因此又俗称“霉雨”。那么梅雨是怎么形成的呢?原来,太平洋暖空气在五六月间北移到达长江和南岭之间,六月中旬前后抵达长江两岸,这时控制江淮流域的冷空气势力还较强,不易迅速向北撤退。因此冷暖空气在长江下游地区相遭遇,相持不下,形成江淮准静止锋,造成了连绵阴雨天气。
昆明准静止锋:来自西南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受云贵高原地形阻滞、抬升而形成的阴雨天气。贵州“冬无三日晴”便同昆明准静止锋活动有关。
【总结】无论是暖锋、冷锋、准静止锋,沿锋面上升的都是暖气团。
冷锋:冬半年,北方冬季降水,冬春寒流,沙尘暴。
【板书】锋暖锋:东北,长江中下游。
准静止锋:梅雨、昆明贵阳冬雨连绵。
【课后思考】请从锋面对天气影响的角度解释沙尘暴的成因。
(冷锋过境、锋前暖空气较干燥,不易形成降水)。
板书设计。
锋面系统。
1.锋面的定义。
暖气团:温度高、湿度大、气压小(暖轻)气团。
冷气团:温度低、湿度小、气压大(冷重)。
2.冷锋与天气。
过境前:晴朗。
天气状况过境时:云层增厚,出现雨雪,较大的风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好。
3过境前:晴朗。
天气状况过境时:云层加厚,形成连续性降水天气状况。
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降低,雨过天晴。
4.准静止锋与天气。
总结。
冷锋:冬半年,北方冬季降水,冬春寒流,沙尘暴。
锋暖锋:东北,长江中下游。
准静止锋:梅雨、昆明贵阳冬雨连绵。
播放近期江苏省天气预报(参考材料:2004年11月1日),提醒学生注意发生在江苏省的阴、晴、风、雨等天气现象。选取江阴市为参考地点,注意江阴市在冷空气的影响下天气现象变化。由对冷空气、暖空气的感性认识引入气团的介绍。
〔指导探究、讨论交流〕。
flash课件演示锋的形成,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锋的主要组成有哪些?结合图2.18锋的形成,除掌握锋面、锋线、锋前、锋后等名词,对比锋面两侧空气的温度、湿度、气压等,还应重点引导学生从动态的角度用发展变化的眼光观察冷暖空气的运动、锋的形成。
flash课件演示冷锋及其天气、暖锋及其天气、准静止锋及其天气,引导学生观察各个锋面中气团的运动状况、天气的变化情况及成云致雨的过程,结合图2.19冷锋及其天气、图2.20暖锋及其天气,对比总结冷锋、暖锋与准静止锋的差异,注意重点观察冷暖气团的移动方向及锋面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差异。讨论完成填表:
锋面。
气团移动。
符号。
过境前天气。
过境时天气。
过境后天气。
典型实例。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鼓励学生联系生活,从多角度,用多种形式进行交流,交流参考如下:
锋面。
气团移动。
符号。
过境前天气。
过境时天气。
过境后天气。
典型实例。
冷锋。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阴天、降雨、刮风、降温。
冷气团控制,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晴朗。
寒潮、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北方冬、春的大风、沙暴等。
暖锋。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冷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多云、连续性降水。
暖气团控制,气压下降,气温和湿度上升,天气转晴。
在我国东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活动较为频繁的暖锋。
准静止锋。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
晴朗。
持续阴雨天气。
天气转晴,具体情况受过境后的控制气团影响。
“梅雨”
〔交流点评〕。
突破这一重点难点,要抓住两个运动变化的关键:一是冷暖气团哪个为主动。冷空气主动向暖空气移动形成的锋面为冷锋,暖空气主动向冷空气移动形成的锋面为暖锋,冷暖气团势力相当展开“拉锯战”而形成的锋面为准静止锋。二是锋面两侧的气压、温度、湿度、风等差异明显,所以当锋面过境时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就冷锋而言,冷锋过境前天气晴暖,过境时出现降温、阴雨、大风天气,过镜后气温、湿度骤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暖锋、准静止锋与天气的关系略。
〔知识运用〕。
小组讨论,完成p45活动。从锋面系统活动的一般分析过程,即先判断是什么锋面,其运动状况如何,从该锋面到之前、到之时、到之后的天气情况理解其动态演变过程。
〔联系生活〕。
指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存在的锋面系统活动及其对天气现象的影响。播放寒潮、梅雨的视频短片,结合案例2“寒潮及其危害”,了解寒潮、梅雨对我们日常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巩固拓展有关锋面的知识。
〔承转〕。
在秋季和春季,我们经常听到天气预报说寒潮来袭,造成大风、降温、冻雨等灾害;而在夏季,我们听到更多的可能造成大风、暴雨灾害的是台风。
播放2005年第9号台风“麦莎”8月6日登陆浙江省的视频材料,引入对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的介绍。
〔指导读图〕。
读图2.21“2003年10月14日12时世界海平面的气压分布(局部)”掌握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等概念,明确低气压与高气压是指气压分布状况,气旋与反气旋是指气流状况,它们分别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
〔指导探究、讨论交流〕。
flash课件演示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形成、发展及其运动变化,指导学生重点观察不同半球、不同气压系统在水平、垂直方向上的气流运动发展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结合图2.22气旋与天气和图2.23反气旋与天气讨论完成填表:
系统。
气压状况。
近地面气流状况。
南北半球差异。
中心气流。
天气状况。
气旋。
反气旋。
鼓励学生从全面动态的角度进行交流,注意对比近地面、高空气流、气压差异,交流参考如下:
系统。
气压状况。
近地面气流状况。
南北半球差异。
中心气流。
天气状况。
气旋。
低气压。
中心。
由四周向中心辐合。
北半球逆时针旋转。
南半球顺时针旋转。
上升。
阴雨天气。
反气旋。
高气压。
中心。
由中心向四周辐散。
北半球顺时针旋转。
南半球逆时针旋转。
下沉。
天气晴朗。
〔交流点评〕。
水平方向上理解近地面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的气流运动关键是根据气压中心的气压状况判断气压梯度力、所在半球判断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根据三个力的共同作用确定气流运动方向。另外需要指出在高空气流不受摩擦力的影响,最终的流动方向是与等压线平行的旋转运动。
垂直方向上理解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天气特点的关键是气流的垂直运动与气温的关系:低压中心空气上升,温度降低,水汽容易凝结,成云致雨;高压中心气流下沉,温度增高,水汽不易凝结,天气晴朗。
〔知识运用〕。
小组讨论,完成p47活动。引导学生全面地分析问题,给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对于学生给出的各种答案进行科学评价,鼓励学生从生活中总结、从多角度总结。
〔联系生活〕。
回放2005年第9号台风“麦莎”8月6日登陆浙江省的视频材料,结合案例2“台风及其危害”,读图2.24台风结构示意,巩固拓展气旋的有关知识,了解台风的巨大破坏力,明确科学监测预报的重要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气团、锋面、锋等基本概念。
2.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冷锋、暖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3.结合生活实际,掌握生活中与锋有关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认识冷、暖锋示意图,分析某地天气变化趋势。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激发学生探究天气变化的兴趣,并树立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冷、暖锋及对应的天气特征。
【教学难点】。
冷、暖锋及对应的天气特征。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
图片导入,提高学生的兴趣;以身边天气变化的现象(12月份当地连续5天天气变化)。
为例,并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过渡]。
要想科学地解释这些现象,需要用到今天的知识。自然导入新课。
[新课推进]。
[提出要求]。
阅读课本第1、2自然段,找出气团、锋面、锋等基本概念。
[图片展示]气团示意图。
[提问]气团的概念是什么?
[学生]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比较均一的空气。
[师生互动]单一气团控制,大气稳定,多晴天。
[过渡、演示]冷暖气团的概念。
[提问]比较两种气团的物理性质?
[提问]当冷、暖气团相遇时,会形成一个交界面,称之为?(锋面)。
[提问]锋面是直立的还是倾斜的?倾向哪一侧?
[学生]倾斜的。倾向冷气团一侧。
[提问]为什么倾向冷气团一侧?
[答案]暖气团密度小,冷气团密度大。
[过渡]。
单一气团控制,多晴天,那么锋面附近,天气又如何呢?
[学生自由发言]。
[总结]锋面附近有降水、风等天气现象。
[图片展示]锋面和地面的交线,称为锋线;锋线和锋面统称为锋。
[提问]锋的移动方向有几种可能情况?(提示:若冷气团势力强,如何?)。
[学生]三种。
[提问]所以,锋的类型有几种?
[学生]三类。
[提问]哪三类?
[学生]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提问]冷锋的概念是什么?暖锋呢?准静止锋?
[学生]冷锋指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锋指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准静止锋指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锋面来回摆动。
[动画1]。
教师强调:观看动画时请大家注意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什么气团主动移动?形成什么锋?
2.锋面附近天气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
[参考答案]1.冷气团主动移动,形成冷锋。2.锋面附近出现大风、暴雨天气现象。
[图片展示]冷锋示意图。
[边问边讲,师生互动]。
(1)a、b哪个在锋前,哪个在锋后?
答案:冷锋锋面移动方向先画出来,以锋线为分界线,前面是锋前,后面是锋后。所以b在锋前,a在锋后。
(2)降水集中在锋前或锋后?
答案:锋后。
(3)冷锋的表示符号。
答案:三角形。
[探究1]。
以重庆为例,分析冷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状况。
[边问边讲,师生互动]。
过境前:重庆受___气团控制,气温___,气压___,天气___。
过境时:_________。
过境后:重庆受___气团控制,气温____,气压____,天气____。
[提问]。
生活中哪些天气现象和冷锋有关?
[学生自由发言]。
[图片展示]寒潮、暴雨、沙尘暴。
[动画2]。
教师强调:观看动画时请大家注意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什么气团主动移动?形成什么锋?
2.锋面附近天气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
[参考答案]1.暖气团主动移动,形成暖锋。2.锋面附近出现连续性降水或雾。
[过渡]。
前面学习了冷锋的有关知识,暖锋的情况又如何呢?
[提出要求]。
与冷锋的学习方法对比,同学们自己完成暖锋的有关知识。
(1)锋前、锋后(a、b)。
(2)降水集中在锋前还是锋后?
(3)表示符号。
[学生讨论,发言]。
[答案](1)a在锋前,b在锋后。
(2)降水集中在锋前。
(3)用半圆表示。
[探究2]。
以重庆为例,分析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状况。
过境前:重庆受___气团控制,气温___,气压___,天气___。
过境时:________。
过境后:重庆受___气团控制,气温____,气压____,天气____。
[过渡]。
学习了冷锋、暖锋的有关知识,下面我运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案例1]用锋的知识分析重庆天气变化。
问:5天的天气状况有什么变化,气温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现象?
学生发言。
总结:第1天属于冷锋过境前,晴天,气温高;后4天属于冷锋过境时,出现阴雨天气,并且降温。
问:预测第5天后天气变化?
学生发言。
总结:第5天后天气转晴,气温降低。
[案例2]谚语。
“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如何解释?
学生发言。
总结:春季暖锋过境,过境时形成降水,过境后升温。秋季相反。
[案例3]音乐短片。
问:歌词“三月里的小雨,淅沥沥沥沥沥淅沥沥沥下个不停”。与哪种锋有关?
学生发言。
暖锋。
[案例4]诗词与锋。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与什么锋有关?
学生发言。
答案:冷锋。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与什么锋有关?
学生发言。
1、知识与技能:理解高压、低压系统的活动规律与天气特点。
2、过程与方法:会运用简易天气形势图分析各地天气系统及天气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论联系实际,增强防灾抗灾意识。了解科技前沿,树立学习科学知识为生产生活服务的理念。
教学重难点。
1、能根据气压分布图判断其气流状况及天气特点;。
2、能读懂简易的天气图,推测近期的天气变化趋势,并用规范的语言来表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导入。
【ppt投影】展示阅兵仪式的照片:英姿飒爽的三军仪仗队、激动得流着泪的抗战老兵、踏着“七彩祥云”而来的空军方阵。
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阅兵仪式上那道最美的风景——湛蓝的天空呢?事实上,如此美丽的天空,来之不易。为了确保阅兵的顺利进行,从8月20日起,北京地区正式启动空气质量保障措施,通过全市上下共同联动,积极协调周边省市协同减排,全力保障阅兵纪活动期间北京的空气质量。至9月1日,北京空气质量已连续天天优良,空气质量保障情况甚至超越了20xx年奥运会期间。当然,如果没有老天爷帮忙,谁也不能保证当天一定是好天气。就像秋游之前,你是否也担心过老天配不配合呢?先让我们来看看专家9月2日的分析预测吧!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我们发现文中在讲到晴的时候,提到了当时“影响北京的天气系统主要是东移的槽脊”。
【讲授】引出“槽、脊、高压、低压”的定义。
教师引导:其实槽和脊是天气系统的名称。天气系统通常指引起天气变化的高压、低压和高压脊、低压槽,锋面等具有典型特征的大气运动系统。而所谓天气预报就是对各种天气系统的预报,通过对未来某时段内各种天气系统的产生、移动和消亡的变化来分析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
请学生根据教材内容了解“高压与低压”、“槽和脊”,并归纳在这些天气系统在等压线分布图上的气压分布特点。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内容,学习到了“高压”和“低压”,“高压”即中心气压高于四周,“低压”刚好相反。由高压中心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高压脊”,由低压中心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低压槽”。
教师引导:为了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教师在等压线分布图上可先找到高压脊,画与之相垂直的一条线,请同学们说说其与等压线相交的点上分别对应的数值,对比后发现,脊线上的气压值高于两侧。所以脊线本质是气压比两侧都高的点集合。
【活动】探究一 高压与低压的大气运动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活动一案例分析,研究控制北京附近的天气系统及其对北京天气的影响。
活动一(1)标出控制北京地区的天气系统的名称。
学生活动:读图后,分析北京附近气压的分布情况,找到天气系统的中心,通过比较中心与四周等值线的数值分布,结合教材内容,找到了“高压”中心,并在图上用“g”标出。在此基础上,画出由它延伸出来的高压脊(脊线)。(一位同学上黑板演示,其余同学在学案上画。)。
活动一(2)画出此时北京和伊尔库茨克的风向。
教师引导:先请同学讲讲风向的画法。
学生活动:画过北京的风向的基本步骤,回答要点如下:。
1、先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
2、北京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偏右(右手定责画法),风向右偏。
3、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确定风向,用箭头标出。
4、准确说出风向:西南风。过伊尔库茨克的风向的画法类似,为西北风。
活动一(3)(4)完成高压(反气旋)示意图(画出高压系统周围四个点各处的风向以及垂直气流的运动方向),并用简要的文字归纳小结。
教师引导:请学生在黑板上标出该高压系统北部和东部的风向。
学生由此发现,在高压系统的不同部位风向是不同的。水平方向上大气好像发生了旋转。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大气水平涡旋,我们把它叫做反气旋。高压和反气旋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一个指气压状况,一个是指气流状况。画过北京、伊尔库茨克等四个风向后,可利用这一方法在高压系统的模式图当中将大气运动的示意图画完整。教师最后引导学生做规律小结。
学生活动:(抽两名学生上黑板画,一个画北半球反气旋示意图,一个画南半球反气旋示意图。其余学生在学案上画。)主要步骤:。
1、在高压中心用“g”标明。
2、画四点的水平风向。
小结:。
1、通过画图,我们得出结论:北半球,反气旋顺时针向外辐散,南半球由于地转偏向力向左,所以逆时针向外辐散。因为近地面水平方向上中心空气会不断辐散,于是垂直方向上,由高空空气下沉来给予补偿。
2、关于天气,高压区,垂直方向上,高层大气自上而下来补充,盛行下沉气流,空气下沉升温,教师可引导“云消雨散”,故少雨。描述为,在高压控制下的地区,天气一般“晴朗干燥”。联系北京9月3日“秋高气爽”的好天气。
【活动】案例分析,研究控制东京附近的天气系统及其对当地天气的影响。
教师引导:【ppt投影】9月3日上午,部分地区的卫星云图。
学生活动:观察北京上空的云层特点,发现此处晴空万里。继而验证了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干燥的规律。
教师引导:那么在该高压系统的东面呢?可能正在受什么天气系统的控制?
学生活动:该处云层厚,很有可能是多云或降水天气。可能是受低压(气旋)的控制。
学生活动:。
1、标出低压、低压槽。
2、画出此时伯力、东京的风向。
3、完成低压(气旋)示意图(画出a'b'c'd'的风向以及垂直气流的运动方向)。
4、水平方向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垂直方向盛行上升气流,天气阴雨。
小结:教师应引导学生边画、边想、边理解。自然地理难,往往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但是其科学性强,逻辑性强,一环扣一环。这个活动题中,从确定中心气压性质(低压区),到画风向(水平方向上,大气从四面八方向流入中心),到了解垂直气流方向(中心的空气被迫上升,盛行上升气流),最后推测天气变化(气流上升遇冷凝结容易成云致雨,往往形成阴雨天气),一步接着一步。只要学生能把整个过程从头到位不折不扣地理通理顺,那么这个问题就解决,掌握了,甚至可以说,以后都很难忘记。
【活动】探究二 研究20xx年8月6日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示意图,分析有关问题。
教师引导: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不同的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是不一样的,而天气系统的产生、发展和消亡,又时时刻刻使天气也随之变化。生活中,我们研究天气系统,也是为了预测天气的变化趋势,从而更好地指导人们安排好生产和生活。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讨论:。
学生活动1、请根据等压线数值,标出甲、乙分别是何气压中心。
学生答:甲,低压系统;乙,高压系统。
学生活动2、图示时间,影响北京和上海的分别是什么天气系统?
学生答:北京受低压控制,上海受高压控制。
以上两题,难度系数都较低。第二题中,学生答出北京受低压槽控制,超出预计水平,说明对槽脊的概念已经理解掌握,能在图中判断并描述出来了。
学生活动3、假如你是天气播报员,请你来播报一下当时北京和上海的天气情况。
学生答:北京,阴雨天气;上海,高温晴朗。
这一题难度系数略高,一方面需要结合之前刚学的规律,从高低气压来判断天气,这个还不算难;更难的一面是,题目要求“假如你是天气播报员,请你来播报一下当时北京和上海的天气情况”,这就需要学生用规范的术语来回答这个问题。普遍的结果是学生知道意思,却不会表达,或者表达得不够精确。以此作为机会,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所在,既要用准确的文字来表达,也要通过口述,来检验其合理和流畅的程度。教师应要求学生尽量用较为简略的语言来描述,言简意赅,突出天气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特点)。
提供当时的天气预报,ppt展示文字材料,一来验证学生的推测分析,提高趣味性,二来引导学生作出更精确的归纳。北京:天气闷热,降水概率高。上海:高温天气,且无降水。
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就是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引起的。
学生活动4、据图判断当时影响中国台湾的天气系统。
学生答:低压(气旋)。
学生活动:受教师的启发后,思考并得出结论:这是一个强烈发展的低压中心,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就大,表示四周风力很大。学生恍然大悟,是台风。
介绍有关台风的源地、移动路径等知识。
学测要求:
阅读课本p43―45页内容,思考如下问题:1、常见的天气系统分为哪三类?2、锋面系统又分为哪三类?读下面的八幅图,思考回答:
1、图中表示气旋(低压)系统。
的是和;表示反气旋(高压)系统的是和;图中a和b表示的天气系统均在半球;
2、表示冷锋的是和;表示暖锋的是和;
阅读课本内容回答,1、什么叫锋面?
2、锋面过境时常为什么天气,而单一气团控制下多为什么天气?3、读p44图2-2-17,“冷锋与天气”,回答:
1
(3)典型的天气实例:如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北方夏季的暴雨,北方地区的沙尘暴等天气;4、读读p44图2-2-18,“暖锋与天气”,回答:
读下表,完成第2―3题。
我国某地气象站某月18~21日气象观测部分记录。
2
4.冷锋降水主要是冷气团沿锋面上升形成的。(学测判断题)活动三。
阅读课本p45页图2―2-19,思考下列问题:。
2、反气旋(高压)系统,从中心向四周气压值越来越,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流向,北半球呈,南半球呈;垂直方向上,盛行气流,在其控制下多为天气;比较典型的如:
3、思考讨论如何使用最快最简单的方法来判断南北半球的气旋与反气旋?图1为“夏秋季节某时刻卫星云图”。读图完成1―2题。
观课议课活动结束了,经过认真的总结及反思,我认为: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学案教学体现了教学的有效性。
本节课是一节复习课,为了提高复习效率,我采用了学案教学,设计好学案让学生提前回家进行复习并带有问题的参与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感觉到学案教学的确可以提高复习效率,而且使复习更有针对性。
2、反思性教学的有效性。
平时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缺少预习环节和自我反思环节,于是在对本节课设计的时候我就在学案中设计了两个环节,一个是预习体会,另一个是课堂反馈,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完成整个的学习过程。预习体会是在课前完成的,可以帮助学生找出知识的遗漏点,并带着自己的问题听课,听课更具针对性。课堂反馈是在课堂上完成的,是学生在学习完本节课内容之后,通过简单的问题帮助学生进行反思。学生在课前和课后反映的比较好。
3、设疑导课,激发学生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采用视频导入,并让学生观看冷暖锋过境的动画,来自己分析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通过自己的观察,自己思考,自己回答,来解答课堂的知识点。有针对文科生有拓展训练。讲练结合能够做到及时巩固。
4、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参与。
本节课以多样的形式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如“知识整合”部分采用了提前预习,课堂学习的方法。对于冷暖锋示意图,采用了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图的方法加深印象。对于冷暖锋的判定,采用了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共同完成,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5、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本节课遵循新课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理念,尽可能地挖掘教材中可以联系实际的内容,如:讲课时正好经历寒潮天气,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到处有地理,学好地理大有用处,增强学习的兴趣。
6、讲练结合,习题设计有层次性。
不足之处:
1、本节课最大的遗憾是在时间分配上没有安排好,出现了前松后紧的情况,以至于“直击高考”和“课堂反馈”内容没有完成,使教学过程不完整。
2、学生在平时太缺乏课堂探究的机会,已经养成了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的习惯,喜欢老师把知识都总结出来,自己只要记下来就万事大吉,不愿也不会动脑,懒得动脑,这种教学方式只能扼杀学生的创造思维,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更加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让他们会学习,从而达到爱学习的目的。
3、在设计反思性教学过程中,有部分同学对“预习体会”不知道怎么去写,也看出平时学生在预习环节上的缺失,应该在以后的教学上提高重视。
4、提问学生的面还是有限,应使课堂上的学习真正地面向所有的同学,真正实现每一位学生都有收获、有兴趣、有动力。
6、由于知识点多,显得时间紧张,导致个别知识点强调不够到位。
总之,在本节课的备课和授课过程中,我得到了很多的收获,我也要把一些好的做法延续到以后的常规教学中去。我也要向组内的其他教师学习,取长补短,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更大提升。
本节课内容抽象而且难懂,为了能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锋面系统的特点与其天气特征,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问题引导法、flash动画演示法,读图比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力争使学生能够动起来,让教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并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来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具体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实现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并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如:导入使用的是前一天的天气预报的视频,并且联系近期的大雪,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地理随处可见,培养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利用flash动画演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尤其是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天气状况,让同学们非常直观的掌握这一知识点;借助学生熟知的古诗词,将语文和地理完美结合,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什么锋过境?“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又是哪类锋的天气?这些诗句本来就很美,学生又都特别熟悉,无疑会增强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而且,最后鼓励学生走上讲台来播报天气,既巩固了他们应识应会的知识点,又培养了他们敢于展示自己的勇气。
教学过程中让能力的培养贯穿始终。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对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并通过做练习使学生能够对重要的知识点举一反三,这样才能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应用,并加深印象。如:学习了冷锋和暖锋以后,我立即在媒体中展示两幅冷锋和暖锋的示意图,引导学生读图:判断锋面类型,指出判断的依据及冷、暖气团的位置,分别比较冷锋和暖锋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天气特点。及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讲练结合,提高效率。
经过反思我发觉了自己在本节授课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并对今后的教学提出一些改进的方法。
第一:上课时间被压缩,课件存在一定问题。由于本节课中需要使用很多的flash动画演示,但是学校的电脑设备中无法打开,必须重新安装软件,安装新软件后有一些flash动画位置发生改变,必须重新挪动;而且在讲课前录课室的电脑突然无声了,天气预报视频无法播放,所以临时决定重新安排教室,所以占用了一些讲课时间。讲课之初,有点慌乱。
第二:自己与学生的互动方式需要改进。本节课中,学生单独演示、回答讲解虽然比较多,但是学生集体回答的比重仍然偏大。让学生集体回答问题,不容易及时发现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使得原本很有代表性的问题被掩盖。今后的教学中我要鼓励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存在的问题;课堂提问时更多地使用:"你说呢?""你认为呢?""你的观点呢?""你的看法呢?""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再想想看?"等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观点的话语,改进自己教学中在这方面的不足。
携带的,并引导学生回忆前面关于对流层气温变化规律,得出结论。
第四:板书过于简单,缺少板画。板书的设计知识一个简单的知识轮廓,没有透彻的分析冷锋、暖锋的区别,应该画出冷锋,暖锋的板画,分析冷锋和暖锋的区别,加深学生印象。反思是为了今后更好的教学,以后我会更努力!
1、能说出气团与锋的概念,能够判断冷锋和暖锋。
2、会说明锋面特征和锋面移动对天气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冷锋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锋面系统的分析,学会分析现实生活中与锋面有关的天气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联系我国的天气现象,能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重点:锋的组成与分类。
难点:冷锋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环节一:导入新课。
运用设置情境导入法,通过分享“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让学生描述该诗句描绘了怎样的场景,通过学生的不同描述,引导学生思考“为何会在一夜之间白雪皑皑?这种天气现象是怎么形成的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锋面的定义。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问学生。
【问题】。
(1)什么是气团?根据温度的差异可以分为哪两种?
(2)什么是“锋面”、“锋线”、“锋”?
(3)回忆冷暖气团的性质,想想冷暖气团相遇时会怎样运动?
【学生活动】大范围空气叫做气团。根据温度的差异可以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锋面与地面的相交的线叫锋线,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
【教师总结】。
(1)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叫做气团。根据温度的差异可以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
(2)锋面就是冷暖气团的交界面,锋面与地面的相交的线叫锋线,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
(3)冷气团密度大而重,在锋面的下面;暖气团密度小而轻,在锋面的上面。
2、锋的分类。
【问题】按照气团主导地位的不同,锋有哪些分类?(在锋面移动过程中,根据冷暖气团所占的主次地位的不同,可以将锋分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等类型)。
【过渡】那冷锋又有什么特点,我们接下来重点探讨。
3、冷锋。
通过画示意图,讲解冷锋的锋面天气及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问题】什么是冷锋?
【学生回答】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当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时,较重的冷气团插入暖气团下面,暖气团被迫沿锋面抬升,暖气团在被迫抬升过程中不断冷却,水汽易成云致雨。
【教师总结】冷锋在天气图上用直线加三角符号表示。锋面前进的方向是锋前,反之为锋后。
【过渡】冷锋过境对天气有什么影响呢?
【问题】。
(1)过境前本地区受什么气团控制?气压、气温是怎样的?形成怎样的天气?
(2)过境时有哪些天气现象?
(3)过境后本地区本地区受什么气团控制?气压、气温是怎样的?形成怎样的天气?
【学生回答】。
(1)过境前暖气团控制当地,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温暖晴朗。
(3)过境后当地受冷气团控制,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转晴。
【教师总结】冷锋过境会导致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带来雨雪天气。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转晴。
环节三:巩固提高。
【问题】冷锋在我国一年四季都有,大家能说说有哪些影响吗?
【教师总结】北方夏季的暴雨;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或沙暴天气;冬季爆发的寒潮;一场秋雨一场寒。
环节四:小结作业。
根据冷锋的学习思路预习暖锋。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kouhaodaquan/437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