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大班教案的制定,教师可以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以下是一些经过实践验证的大班教案,它们经过反复改进和调整,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1、理解不同的加法算式题能表示同一意思,不同的意思也能用同一加法算式题来表示。
2、了解中国人用来表示喜庆的一些特色物件,丰富幼儿关于中国主题的知识。
3、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认知准备)学习过5以内数的.组成。
(材料准备)中国结、鞭炮的图片各五张(3大2小);5的算式卡片若干;5盏灯笼、幼儿操作练习纸等。
进而帮助幼儿理解算式题中各个数字所表示的意思。
一、看看说说。
1、出示图片,观看人们欢度节日热闹的场景。
2、猜猜讲讲中国的节日:“这么热闹,大家可能在过一个什么节日?”
二、看照片找算式题。
1、观察讨论:图片上是什么?在哪里见到过?人们用它表示什么?
重点和难点:各数字表示的意思文——3个大鞭炮用数字3表示;2个小鞭炮用数字2表示;3个大鞭炮加上2个小鞭炮就是5个鞭炮。
3、幼儿读一读共同找到的算式题。3+2=5,解释3+2=5都能和鞭炮、中国结等作“朋友”,体会一道算式题是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的。
三、看灯笼找算式题。
1、观察5盏灯笼,看看说说这些灯笼有什么不一样。
2、为这五盏灯笼找一道算式题。如1+4=5等,交流这些算式题所表示的意思。
四、幼儿操作练习纸。
1、幼儿将撕好的灯笼分成5个一组。
2、为这些灯笼照一道算式题,交流算式题各个数字所代表的意思。
将灯笼粘在一起,装饰练习纸。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1.通过幼儿动手操作,了解总数与部分数的概念以及它你之间的关系。
2.在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幼儿能书面练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式子中的填空题。
活动准备。
1.图片--大皮球4个、小皮球2个;苹果7个、梨子3个。
2.小动物卡片(两个品种,多少不一,总数不越过10);每人一盒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看图列6的算式。
1.出示图片:4个大皮球,2个小皮球。
让幼儿说说图片上有什么、有多少、有什么异同。
2.引导幼儿说出总数,然后让幼儿把水果分类,
并说出:“一部分是大皮球,有4个;一部分是小皮球,有2个。”
3.让幼儿初步理解总体与部分的概念,并列出加减法算式:
如4+2=62+4=66-4=26-2=4。
二、看图列10的算式。
1.让幼儿说说图片上有什么、有多少、有什么异同。
2.幼儿说出总数,然后让幼儿把水果分类,并说出:
“一部分是苹果,有7个;一部分是梨子,有3个。”
3.让幼儿理解总体与部分的概念,并列出加减法式子。
如:7+3=103+7=1010-7=310-3=7。
三、引导幼儿做--对应口头练习。
(1)7+3=10。
苹果是7个(部分数),梨了是3个(部分数),总体是10个(总数)。
同理:3+7=104+2=2+4=6。
引导幼儿说出哪是部分数?哪是总数?部分数有几个?总数有几个?
(2)10-?=7。
水果有10个,苹果有3个,梨子有7个。
10是总数,3部分数,7是部分数。
同理:10-7=36-4=26-2=4。
引导幼儿说出哪是总数?哪是部分数?部分数有几个?总数有几个?
四、引导幼儿说出关键句。
1.在加法式子里,总数在最后,其它是部分数;。
在减法式子里,总数在最前,其它的是部分数。
得出结论:加法总数在最后,减法总数在最前。
2.部分数与部分数合起来是总数,总数去掉(减去)部分数,剩下的还是部分数。
得出结论:要求总数,用部分数相加;要求部分数,用总数减去另一个部分数。
五、幼儿玩卡片。
幼儿取出卡片,倒出小动物卡片,说说有些什么,总数有多少,进行分类,并做好记录。
把自己分类记录的结果说给同伴听。
六、幼儿玩橡皮泥。
规则是每人做2种物品,多少不限。
10分钟后,让幼儿说出捏了多少物品,一部分是什么,有多少,另一部分又是什么,又是多少。
做记录,并说说记录下来的哪是总数,哪是部分数。
七、幼儿认识括号()。
书面练习;。
3+()=45+()=7()+2=5()+6=10。
7-()=3()-2=85-()=1()-3=6。
八、教师总结,检查幼儿练习结果。
1.引导幼儿初步体验编一道加法应用题必须要有一件事情,两个已知数(条件)及一个问题,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自编加法应用题。
2.发展幼儿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5.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教具:1.能反映花园里有一只蝴蝶的背景图及能反映花园里有四只蝴蝶的背景图各一张;。
3.两个大问号。学具:学具盒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复习5的组成。
1.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复习5的组成。
“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嘿嘿,你的1球碰4球。)……。
教师板书:说得真好,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二、引导幼儿看图编5以内的加法应用题。
1.教师出示第一幅图。(花园里有一只蝴蝶在飞。)。
a、教师:小朋友,我们来看看花园里有什么?谁能用简单的话说一说?(花园里有一只蝴蝶在飞)。
教师:说的真好,我们一起来说:花园里有一只蝴蝶在飞。
b、教师出示第二幅图。(又飞来了四只蝴蝶。)。
教师:看看怎么了?(又飞来了四只蝴蝶。)。
教师:现在花园里共有几只蝴蝶呢?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幼儿尝试讲述计算方法。)。
教师:他是用加法算的……,一起来看看这个加法算式怎样列?
c、教师出示算式1+4=?。
教师:1+4=?你是怎么知道1+4=5呢?(引导幼儿说1和4合起来就是5)他说1和4合起来就是5,所以1+4=5。说得真好,回答问题的声音又好听、很响亮。
教师:我们一起说说这个加法算式中的各个部分分别表示什么?(1表示花园里有1只蝴蝶在飞;4表示又飞来了4只蝴蝶;5表示花园里一共有5只蝴蝶;加号表示一部分和另一部分合起来就是加法。1+4=5。)。
2.a、教师:谁愿意用简单的话把这件事讲给大家听。
教师出示?:这是什么?疑问号是叫我们不把答案告诉别人,而是提一个问题让别人回答。大家想一想,这个问题怎么提呢?(多位幼儿尝试提问)。
教师:请举手的小朋友告诉我吧!
b、教师:现在老师用数字1和4以及你们提出的问题编一道加法应用题,你们要仔细听哦。(教师边指图边讲)“花园里有1只蝴蝶在飞,过了一会儿又飞来了4只蝴蝶,花园里一共有几只蝴蝶?”
3.出示小鸟图两张,引导幼儿完整地看图编应用题。
a、教师:小朋友我们再来看看黑板,这两幅图说了一件什么事?谁能用简单的话告诉大家?(天空中有小鸟)哪两个是已经知道的条件?(我们一起来学:天空中有2只小鸟,又飞来了3只小鸟是已经知道的两个条件)。天空中的小鸟比原来怎么样?(天空中的`小鸟比原来又更多了)大家想一想,这个问题怎么提呢?(出示?)。
教师:谁能完整看图编出一道加法应用题。要想清楚哦,天空中的小鸟是比原来更多了,该怎么提问?教师:××小朋友是这样编的,(教师边指图边讲)刚才××的应用题是怎样编的?(编得真好,送她一个顶呱呱,不仅爱动脑筋回答问题又很大声又好听。)。
b、教师把小鸟图变换一下。
教师:老师把这两幅图变换一下,你们能编出另外一道应用题吗?看谁最爱动脑筋。
教师:天空中有3只小鸟,又飞来了2只小鸟,天空中共有几只小鸟?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朋友编的这道应用题。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有哪两个是已经知道的条件?提了一个什么问题?(说的真好也送她一个顶呱呱。)。
三、看加法算式编应用题。
教师:请看黑板上的这道加法算式,刚才小朋友们都学会了看图编加法应用题,那你们能根据加法算式编出相应的应用题吗?和你的伙伴说一说,(2分钟)。
教师:谁想好了?(老师重复)××小朋友编的这道应用题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表示算式中的4,××表示算式中的1,问一共有……表示算式中的?(教师边指图边讲)说的真好表扬他。
教师:还有谁想出了不一样的?(请多位幼儿尝试编应用题并检查纠正不正确的。)。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有学会了新本领,会看算式编应用题。知道编一道应用题要有两个已经知道的数字及一个问题。如果少了一个数字或少了一个问题,这道就不好编了,更没办法算了。
四、听口编应用题操作数字卡片摆出相应的加法算式。
教师:老师要考考大家,你们听老师编的应用题,摆出相应的算式。桌面上每人都有一个学具盒,学具盒里有1~10的数字看片及+、-、=。小朋友轻轻拿到学具盒,听老师的应用题摆出相应的算式。(教师报5以内的加法应用题的速度放慢,关注每一位幼儿,表扬很快摆对的幼儿。)。
教师:摆对了吗?请摆好了的小朋友举手老师就会过来看看谁摆的又快又准确。(教师评价幼儿操作结果,并对还不能很快摆出的幼儿进行个别指导。)。
教师:小朋友把数字卡片及符号轻轻的送回家。下课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创编加法应用题。
收拾操作材料,活动结束。
1、看图编应用题在大班数学教学中是一个比较难的教学内容,也是幼儿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更是锻炼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努力贯测逻辑思维训练的原则。并要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应用题的基本结构都是已知两件事和一个基本问题组成的。幼儿要解答应用题,必须对题的数量进行分析,了解构成要素的概貌,然后才能解答。这也就是应用题所必须进行的结构训练。当教师出示牛奶瓶图时,很容易激发幼儿的思维兴趣,引起他们的联想。接着把“原来有一只奶瓶,后来又送来四只”这样一个数量关系,寓于结构,融于情境中,幼儿在潜移默化中理解。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分析、综合思维过程,不仅可以使幼儿达到真正理解题意的目的,同时也促进了幼儿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的提高。事实上,幼儿马上就能异口同声地把答案喊出来。。
然而,我发现在活动中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我试着让幼儿自己上来创编应用题,细节方面处理的不够经验,幼儿在这个环节花的时间很多,而事实上孩子们创编的应用题前两句基本是一个模型:本来有····后来又来了····。我想针对这个问题,在以后的活动中,可以引导孩子们去丰富。也希望家长多鼓励孩子们在生活中创编应用题,同时还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2、有5个幼儿甚至不会问问题,直接给出答案。最后的看算式编应用题的时候,有的孩子直接独处算式,我稍稍有些许变动,使得幼儿在独立完成列式时遇到了困难,有的观察仔细,有的不能理解题意,我就引导孩子按照刚才的方法进行创编应用题。这可能是老师在我们编好应用题时我没有很好的进行总结,帮助幼儿进行梳理,。这让幼儿在学习的时候没能很好的掌握。在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幼儿逐步掌握转化的方法和要求。转化训练,一方面是符合幼儿思维的水平和特点,另一方面要让幼儿参与转化的整个过程。从而提高抽象、概括的能力。我坚信,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挖掘每个教育环节所隐含的教育价值,努力引领幼儿真正探索学习。
1、熟练掌握8的分合法。
2、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数字卡棋盘不同颜色的棋子旋转六面体各色旗扑克牌。
活动玩法:
每组5名幼儿,一幅棋盘,每位幼儿一套1——7的扑克牌,每名幼儿持一粒不同颜色的棋子,将各自的棋子放在起点,按照自己的标志次序轮流掷旋转六面体,掷出数字几,就向前走几步,如果走到没有图案的格内,就让下一位幼儿掷旋转六面体;如果走到有图案的格子内,就大声说出图案的数量,并向其他幼儿提问该数字和哪一个数字合起来是8,然后与同伴一起从自己的数字卡中拿出相应的数字卡,拿对的幼儿向前走一步,拿错的幼儿原地不动,看谁先走到终点,谁就在城堡的`最底层插一面与自己棋子颜色相同的彩旗。游戏反复进行,谁的彩旗第一个到达城堡的顶端,谁就取得胜利。
1、游戏要按顺序轮流掷旋转六面体。
2、必须按照要求拿对相应的数字才能继续往前走。
1、请幼儿到棋馆下棋,引起幼儿的兴趣。
2、交待游戏的名称、玩法和规则。
3、幼儿进行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4、游戏结束,教师小结。
数学能为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引导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1、能以自我为中心辨别左右,正确指出自己的左右手、脚、眼睛、耳朵以及自己左右边的物体,并知道自己的方向变了,左右边的物体也发生了变化。
2、发展方位知觉。
活动重点:。
能以自我为中心辨别左右,正确指出自己的左右手、脚、眼睛、耳朵以及自己左右边的物体。
活动难点:。
知道自己的方向变了,左右边的物体也发生了变化,发展方位知觉。
活动过程。
一、按老师的指令,指出对应的左右方向。
1、师:请举起你的右手,再请举出你的左手。(拿铅笔写字的手是右手,按着纸的手是左手)。
2、左耳朵在哪里?(幼儿迅速指着左耳朵)右耳朵在哪里?(幼儿迅速指着右耳朵),用同样的形式幼儿指出右眼睛,脚等。
二、请幼儿找一找,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1、教师告诉幼儿,右手这边叫做右边,左手这边叫做左边,并用手势比划方向。
2、说说右边有谁(或有什么)?左边有谁(或有什么)?
3、请小朋友向右转,再找一找,你的左右边有谁(或有什么)?知道自己的方向变了,左右边的物体和人也变了。
三、游戏《谁动作快》。
听教师指令,来进行向右或者向左旋转。
活动反思:
因为之前在体育课中我们刚进行过左右练习,因此大部分幼儿还是能较清楚的知道左右手,而且快速的做出反应的'。还是有个别的幼儿是在模仿别人的动作。
以自己做中心点,开始旋转。教师发号第一个施令向右转时,幼儿也能正确的转对方向。当第二次说向右转时,就出现了集体错误方位朝向不准确会出现在八点的方向,方位有偏差。
1,学会根据两个骰面上的点数写出相应的合成式.
2,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大头子两个;小骰子,笔,记录纸,五角星若干.
一看骰子---小朋友看一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东西?(小骰子)在哪里看到过?
---我们一起来看看骰子由几个面组成?每个面上的圆点都一样吗?(每人一个)。
二玩骰子---老师拿出一个大骰子轻轻的掷在地上,请小朋友看看是几点?是怎么看的?(看骰子应该看最上面)---老师把两个大骰子一起轻轻的掷在地上请小朋友看看是多少点?(是把两个骰面上的圆点合在一起数出来)---老师示范写出合成式.并告诉幼儿几和几合在一起是多少.
---请一个小朋友上来象刚才老师一样掷骰子并写出合成式.
---老师交代操作要求后幼儿进行操作,老师巡回指导.(操作要求:两个人一组,其中一个小朋友把两个小骰子拿在手上,然后轻轻的掷在桌子上,请另一个小朋友写出合成式.掷骰子的'小朋友检查他写得是否正确,正确的话就奖一颗五角星.然后换一个人掷骰子,继续操作.)---请小朋友把他们的记录纸拿上来,老师把它贴在黑板上看看谁奖到的五角星最多.
三游戏:掷骰抱团---老师掷大骰子,小朋友根据骰面上的点数几个人手拉手站在一起.
这个环节需要小朋友自己来观察形状和颜色,所以较上个环节来说难度又增强了,目的让幼儿探索、比较翻出相对应的图形。在让幼儿在游戏中接触认识。
1、通过幼儿动手操作,了解总数与部分数的概念以及它你之间的关系。
2、在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幼儿能书面练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式子中的填空题。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1、图片——大皮球4个、小皮球2个;苹果7个、梨子3个。
2、小动物卡片(两个品种,多少不一,总数不越过10);每人一盒橡皮泥。
一、看图列6的算式。
1、出示图片:4个大皮球,2个小皮球。
让幼儿说说图片上有什么、有多少、有什么异同。
2、引导幼儿说出总数,然后让幼儿把水果分类,
并说出:“一部分是大皮球,有4个;一部分是小皮球,有2个。”
3、让幼儿初步理解总体与部分的概念,并列出加减法算式:
如4+2=62+4=66—4=26—2=4。
二、看图列10的算式。
1、让幼儿说说图片上有什么、有多少、有什么异同。
2、幼儿说出总数,然后让幼儿把水果分类,并说出:
“一部分是苹果,有7个;一部分是梨子,有3个。”
3、让幼儿理解总体与部分的概念,并列出加减法式子。
如:7+3=103+7=1010—7=310—3=7。
三、引导幼儿做——对应口头练习。
(1)7+3=10。
苹果是7个(部分数),梨了是3个(部分数),总体是10个(总数)。
同理:3+7=104+2=2+4=6。
引导幼儿说出哪是部分数?哪是总数?部分数有几个?总数有几个?
(2)10—?=7。
水果有10个,苹果有3个,梨子有7个。
10是总数,3部分数,7是部分数。
同理:10—7=36—4=26—2=4。
引导幼儿说出哪是总数?哪是部分数?部分数有几个?总数有几个?
四、引导幼儿说出关键句。
1、在加法式子里,总数在最后,其它是部分数;
在减法式子里,总数在最前,其它的是部分数。
得出结论:加法总数在最后,减法总数在最前。
2、部分数与部分数合起来是总数,总数去掉(减去)部分数,剩下的还是部分数。
得出结论:要求总数,用部分数相加;要求部分数,用总数减去另一个部分数。
五、幼儿玩卡片。
幼儿取出卡片,倒出小动物卡片,说说有些什么,总数有多少,进行分类,并做好记录。
把自己分类记录的结果说给同伴听。
六、幼儿玩橡皮泥。
规则是每人做2种物品,多少不限。
10分钟后,让幼儿说出捏了多少物品,一部分是什么,有多少,另一部分又是什么,又是多少。
做记录,并说说记录下来的哪是总数,哪是部分数。
七、幼儿认识括号()。
书面练习;
3+()=45+()=7()+2=5()+6=10。
7—()=3()—2=85—()=1()—3=6。
八、教师总结,检查幼儿练习结果。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用自然物测量物体的粗细。
2、能综合运用目测与自然测量的'方法测量多个物体的粗细,并能根据测量结果进行排序。
3、体验与大自然亲近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在幼儿园中选5棵粗细差异不太明显的树,并随意标上序号1―5。
2、长纸条、绳子、毛线、皮筋、笔等。
3、记录表格、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利用游戏找朋友,激活上个活动中的问题。
“小朋友,你们玩过“找朋友”游戏吗?和小树玩过吗?看,那边有1、2、3、4、5五棵标有数字的小树,我们就找这五棵小树交朋友,一起做游戏,好吗?”(儿歌:走走走,走走走,走来走去找朋友,找找找,找找找,找棵粗(细、高、矮)树做朋友)。
二、学习用多种材料进行测量活动。
“咦?找棵细树做朋友,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找的是3号树?有的小朋友找的是4号?它们到底谁最细?还有那边的1号、2号,谁粗谁细呢?我们坐下来想想办法。”(讨论、交流)“谁有好主意的?”
1、尝试测量,观察幼儿已有经验。
“小朋友说的办法到底行不行呢?老师这儿有绳子、线、纸条等材料,你们可以去试一试、测一测。
“测出来了吗?1号、2号,哪棵最粗?3号、4号,哪棵最细?“。
2、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再次测量。
“某某的方法真不错,先在树上固定纸条、绳子的一头,然后将纸条、绳子绕过来,在接头的地方用笔做一个标记,接着再去测量另一棵树,测量完后,两个标记比较一下,就很清楚地知道谁粗谁细了。”
“我们采用某某的方法再去测量一下2号与3号树,看看到底谁最细。”
3、综合运用目测与自然测量,比较五棵树的粗细,进行排序。
“五棵树请小朋友帮它们排排队,你行吗?你会用什么方法?”“对了,先可以用眼睛看,这种方法比较快,眼睛分辨不出的再选材料去测一测、量一量。然后将排列的次序记录在老师的记录表上。”
(1)出示记录表,讨论理解表格的用法。
“看看这张记录表,想想应该怎么记?”“先读读上面的标记,是从粗排到细还是从细排到粗,然后将序号写在空格内。”
(2)商量分工进行测量、记录。
“可以一个小朋友测量记录,也可以几个小朋友分工,有的测量,有的记录。
“好了,去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看谁最快帮小树排好队。“。
三、和树桩玩游戏,进一步巩固测量、排序。
“小树排好了队真神气!许多树桩朋友也想请小朋友帮它们排个整齐的队伍,一起来玩游戏,你们愿意吗?”
“看,树桩朋友在那边等你们了,和好朋友一起去选几个树桩,测测、量量,帮它们排个整齐的队伍,一起玩游戏吧!
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正确运用"+""-""="运算符号进行比较和运算。
2、通过逻辑推理,使幼儿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及等值转换的规律。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具:放大的座位票(画有=3,=4);画有魔术师、小和袋鼠。
的格子图形纸;三种冷饮的等值转换图;一组数图娃娃。写有数字6、7、8的.6种颜色色卡纸。
学具:人手一张画有圆形和(或)三角形相加的座位票(并画有=3,=4);画有魔术师、小和袋鼠的格子图形纸;铅笔和橡皮。
1、对号入座。
情景:带幼儿去数学游戏宫玩。
认识座位票,请幼儿把形状(圆形和(或)三角形)相加算出座位号并根据票的颜色找到相应的座位。(=3,=4)。
2、数字组画。
教师边画小、袋鼠和魔术师边念儿歌。
3、变数入宫。
1)、创设情景:三位朋友身上都藏着数字。游戏宫门卫说进数学游戏宫玩,
身上必须带有1~10的数,并要从小到大排列。
教师举例启发幼儿帮助小、袋鼠和魔术师找出身上1~10的数,并从小到大排列。
提示:没有的数可利用自身所带数字通过加减运算算出。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3)、集体小结,展示。
4、等值转换。
情景:门卫给他们每人8元。三位朋友每人买了一种冷饮(一个冰。
淇淋、两支雪人、四支雪糕)。请说出这三种冷饮之间的转换关系。
问:如果一个冰淇淋是8元钱,那两支雪人是多少钱?四支雪糕多少钱?
如果两支雪人是8元钱,那一支雪人是多少钱?
如果四支雪糕是8元钱,那一支雪糕是多少钱?
5、数图娃娃。
问:请在相应形状的空格中填上相应的数字。
请找出这组数图娃娃相同的地方。
请找出这组数图娃娃不同的地方。
6、记忆训练,结束活动。
游戏"说形状"。
"老师说图形娃娃的某个部位,请大家说出部位的形状。"。
本次活动是一节1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复习课。其重点放在: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能准确迅速地进行运算。2.提高灵敏性,养成良好的游戏秩序。《纲要》中所说:“幼儿园数学应以游戏为主要向导,孩子在游戏中得以不同的发展和提高。”如果单一学习数学,孩子们会感到枯燥无味。于是我在活动中设计了《数学宫》这个游戏,将加减法应用于数学宫的闯关中,让幼儿在游戏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增强孩子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大班小朋友特别喜欢帮雪花片积木排队、串珠、穿项链等,结合大班科学领域的活动目标,本次活动使幼儿对有规律的排序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引导幼儿联想生活中有规律排序的.事物,使幼儿感受到规律排序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在活动中,可提供给幼儿多种等级的材料,让幼儿进行操作,重点是鼓励幼儿开动脑筋,发现规律,大胆创造,变换不同的排序形式,体验创造的快乐。如在“给小猫铺路”这一环节中,启发幼儿用求异思维设计各种各样的小路;在“为小猫设计项链和彩环”这一环节中,引导幼儿学习按物体数量的递增或递减的规律穿项链、做彩环。通过这些分类排序活动,培养幼儿认真细心、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1.学习按物体数量的递增或递减等规律进行排序。
2.能大胆创新,探索按多种规律排序。
3.在排序中,体验事物重复变化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1.雪花片每人l份,自制小猫的家每组1座。2.红、蓝彩色珠子,绳子,彩色纸条,胶水若干。3.教室中悬挂红、绿两色按递增和递减规律交替、重复做成的两条彩旗挂饰。
经验准备:观察生活中有规律的现象。
一、观察小猫新房子中物件的摆放,学习按物体数量的递增或递减等规律进行排序。
1.设置情境:小猫家盖了一座新房子,它准备铺一条小路,引导幼儿讨论:怎样帮助小猫铺一条漂亮的小路?如:可引导幼儿发表自已排序的多种方法,绪合教室里悬挂的彩旗,重点引导幼儿按雪花片数量递增或递减的规律,交替、重复地铺一条小路。
2.幼儿操作:用雪花片在小猫房前铺一条重复、交替、有规律的、有创意的小路。
3.幼儿互相观察,说说自己铺的小路有什么特点。
ab、abb、abbb、abbbb式,有的是aaaab、aaab、aab式……这些排列是有规律的,是重复交替的。
二、分组为小猫设计项链和彩环,能大胆创新,探索按多种规律排序。
1.第1组:穿项链。幼儿用长绳将彩珠穿成项链,比比谁穿得漂亮,引导幼儿求异想象,按交替、重复的规律来穿珠子。如:幼儿可按红珠子的数量不变,蓝珠子逐一增加这个规律穿珠子。如图:红蓝红蓝蓝红蓝蓝蓝。
大家推出设计新颖的彩环、项链,送给小猫当礼物装饰房子。
1。认识公用边,初步体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2。在操作活动中巩固对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1。白板课件、电脑、转换仪。
2。记录纸、小kt板、羊羊图片、彩色吸管每人一份。
一、看视频,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你喜欢看喜羊羊和灰太狼吗?一起来看一段动画吧!(幼儿欣赏动画)
师:灰太狼又来抓羊了。喜羊羊想了一个什么好办法?(用食人花消灭灰太狼)
师:慢羊羊村长答应了吗?它说了什么?(要留着食人花做保镖呢)它提出了什么要求?(想得到食人花就得闯过几道难关)
师:那我们一起去闯关吧!
二、闯关游戏。
1。第一关,认识图形,感知图形边的数量。
师:仔细听,村长出了什么题目?
村长:你认识什么图形,它有几根棒拼搭成的?
小结:你们认识的图形可真不少,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还知道了每种图形有几根棒拼搭成的。
教师点击按钮,出现鼓掌声。
师:恭喜你们,顺利通过第一关。
2。第二关,认识公用边。
师:第二关,村长出了什么难题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这是两个什么图形?(三角形)共有几根小棒?(6根)拿掉一根小棒,还有几根?请你用5根小棒,拼出两个三角形。
师:谁愿意来试试呢?
幼儿操作白板。
小结:原来这根小棒是上面三角形的一条边,也是下面三角形的一条边。这两个图形合用了一条长短一样的边,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公用边。叫什么?(幼儿重复“公用边”)(教师边说说用笔划出来)什么叫公用边?(幼儿组织语言回答:两个图形合用的一条长短一样的边)
村长:那我来考考你们,下面的图形中,哪根小棒是公用边?
师:请你用蜡笔把公用边划出来!
幼儿独立操作。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找到的公用边?(幼儿用白板笔操作)
幼儿操作时,教师引导其余幼儿讲述“这是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公用边”等。
师:你们都找到了吗?(点击课件)恭喜,闯关成功!
3。第三关,根据要求拼图形。
师:哇,这么快就到第三关了,听听村长又出了什么题目?
村长:请用六根棒,用公用边的方法,拼出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教师用笔点出课件中的数字和图形。)
师:我们先数数,这两个图形原来用了几根棒!(幼儿一起数)
师:听清楚村长的要求了吗?先数六根棒,再用公用边的方法拼出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
幼儿操作。
教师引导幼儿操作时,找找不同的公用边。
师:正方形的四条边都可以作为公用边,赶紧拼一拼吧!
师:来,请你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拼的?它们的公用边在哪里?
师:这条公用边在上面,这个图形是向上的。
小结:(点击课件,出示四个方向的拼图。)小朋友们真聪明,使用不同的公用边,拼出的图形方向也不同。
师:咦,这张表是什么意思?(用九根棒,用公用边的方法拼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梯形。)教师边说边用笔点着表格说。
师:我们先数数这个长方形和梯形用了几根小棒!(11根)梯形的这条长边用了两个小棒,长方形的两条长边也都用了两根小棒!
师:现在,只给你9根小棒,怎样拼出这两个图形呢?动动脑筋哦!
幼儿操作。
师:请你再拿三根小棒,现在我们有9根小棒了,请你用这9根小棒,用公用边的方法拼出一个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梯形。
师:公用边是两个图形合用的一条长短一样的边哦!赶紧动手试一试吧!
师:看,我把你们拼的图形都请上来了。谁来找一找公用边呢?
小结:原来,这两个图形用到的公用边,是长方形的两条长边。你们成功了吗?(点击课件,鼓掌)
4。第四关,游戏“造房子”。
师:最后一关了,村长出的题目一定很难,你们有信心闯关吗?好,请听题!
村长:为了更好的抵御灰太狼,我们的羊村要改造了。请你用公用边的方法,把小样们的房子造在一起!
师:我们看看喜羊羊原来是什么形状的房子?(正方形)美羊羊的是一座三角形的房子,懒羊羊的是长方形的房子,沸羊羊的是梯形的房子。(说图形的时候,教师请幼儿一起说。)
师:这一关有点难,那请一组上的小朋友合作完成任务吧!记住,使用公用边的方法把小羊的四座房子都造在一起!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师:可以先为一只小羊造房子,然后商量一下,再为谁造房子,怎样造就用到了公用边这个方法。
师:房子造好了,别忘了把小羊送回家!
教师观察每一组的操作情况。对比较快的组提出要求:把公用边的找出来,换上黄色的边。
师:你们快完成了,那请你们把公用边找出来,换上黄色的边!
师:已经完成的一组,小朋友可以和边上的朋友说说,谁和谁的房子用到了公用边!
幼儿基本完成。
幼儿说的时候,教师指出公用边是哪条。
三、看视频,唱歌退场。
师:小朋友们真棒,帮助羊羊闯过了难关。看!喜羊羊终于得到村长的食人花了!(播放视频)
师:灰太郎被消灭了,我们一起唱歌庆祝吧!
1、对认识“0”的活动感兴趣,积极参加游戏活动。
2、理解“0”的定义意义,知道在加减法算式中一个数减去与它相同的数字于“0”。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找找生活中与“0”相关的事物或现象,5支铅笔、3个苹果图卡片、7颗帖、车牌号、温度计、门牌号。
对认识“0”的活动感兴趣,积极参加游戏活动。
理解“0”表示没有,知道一个减法与它相同的数等于“0”。
通过教师的直观展示,幼儿参与情景游戏等方式,助幼儿理解,“0”的实际意义,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发现“0”、理解“0”的其他含义。
1、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宝贝们送礼物来了,你们猜一猜会是些什么呢?
2、初步感知“0”的意义。
小结:什么都没有我们可以用数字“0”来表示。
3、进一步探索“0”的意义。
教师逐一打开礼物袋并操作演示。
(1)出示五只铅笔并送给一位幼儿。
师:老师这里有5支铅笔,送给了xx宝贝5支,现在老师的手中还剩几支铅笔?(引导幼儿知道得数并说出数字“0”)。
(2)出示3个苹果图卡片,然后送给送给另一位幼儿。
(3)引导幼儿观察得数都是“0”的算式。
师:宝贝们,你们看一看这些算式,他们发现它们有什么秘密吗?(引导幼儿知道算式东中都有“0”)。
(4)教师小结。
师:刚才我们发现了一个数减去与它相同的一个数,它们的得数都是“0”。
4、寻找生活中的“0”。
(1)生活中的“0”。
师:在平时的生活当中,你们有在哪里见过“0”吗?它们又表示着什么意思呢?
(2)出示相关“0”的图片,说一说图片中的“0”表示着什么?
师:我们来看一看这些图片中的“0”表示什么呢?(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小结:数字“0”不仅表示什么都没有,它还可以表示起点,房间号码、电话号码、时间、车牌号码等等?在不同的场所“0”所表示的意义是不相同的。
本节活动主要围绕感受数字“0”,寻找数字“0”,理解数字“0”等方面来设计,使幼儿懂得了数字“0”在生活中的作用及与人们的关系,激发幼儿探索“0”的兴趣,从而达到了从生活中来,并运用到生活中去的目的。
新《纲要》要求幼儿"应从生活中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和合作能力。"在本学期的前一阶段,幼儿已经学习了7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分解,对于数的组成和分解已具备一定的经验基础。前一阶段幼儿的学习让他们掌握了一定的数的组成和分解方法,使数群概念得以发展,能进一步理解数之间的关系,也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打下基础。在《8的组成》的数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操作实物,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数的分解和组成的经验,同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1、探索8的组成,知道8有7种分法。
2、初步了解部分数互换,总数不变的规律。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探索8的组成,知道8有7种分法。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部分数互换,总数不变的规律。
1、小河背景图一张、活动教具小树8棵、1-7的数字卡若干张、教师用大记录纸3份。
2、幼儿每人一份拼板学具、每人8个小钉、记录纸、铅笔。
一、游戏:"碰球",复习7的组成。
今天我们来玩一个"碰球"的游戏,我要找一个和我的数字合起来是7的数字做朋友。
儿歌: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幼儿答:嘿嘿,你的1球碰6球!
幼儿个别或集体玩此游戏,可重复进行!
二、幼儿操作:探索8的组成。
小熊搬了新家,新家很美,可是新家的周围除了一条小河其他什么也没有,每到春天风大的时候大风总是吹起好多的沙子,让屋子里满是灰尘,沙子总是迷住小熊的眼睛不停的流泪,红红的、肿肿的,小熊想了很久,决定在小河的左右两边种上一些小树,朋友们听说后都给小熊送来了树,今天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蘑菇钉和小钉板,请你把小钉当成小树种在小河的左右两边,看看,可以怎么种,把你的种法用分解式记录在纸上。
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记录结果,教师在黑板上呈现:
引导幼儿观察两张记录结果,比较哪张更容易记住,为什么?
小朋友,请你看看黑板,说说发现了什么?(一边的数慢慢变大,另一边的数慢慢变小,像爬楼梯。)。
小结:8一共有7种分法。
三、再次探索8的组成,引导幼儿学用互换规律找出8的几种对应的组成。
出示活动教具:请小朋友一起来数数小熊一共要种的树?(8棵)。
教师示范演示教具,其他幼儿根据操作在纸上查找分解式,并说说每个数字代表的意思。
8棵小树,种在小河的左边1棵,种在小河的右边7棵,8棵树可以分成1棵和7棵。1棵树和7棵树合起来是8棵树。8棵树可以用数字8来表示,1棵树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7棵树可以用数字7来表示。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8的分解式,并带幼儿说说:8可以分成1和7,1和7合起来是8。
看到这个分解式,小朋友还会想到哪一个分解式。(引导幼儿说说8还可以分成7和1)。小朋友看,8可以分成1和7,也可以分成7和1,它们数字没变都是1和7,只是数与数交换了一下位置,合起来的总数没有变,都是8。
以此类推,找出8的另外两组对应分法。8可以分成2和6,8可以分成6和2;8可以分成3和5,8可以分成5和3。
小结:小朋友,今天我们通过自己动手找出了8的7种分法,还运用互换规律快速的找出8的3组对应组成。小朋友只要记住这些规律,以后学习数的组成就会更加简便、快速。
四、结束。
出示车票:1-7数卡若干,老师现在给小朋友发火车票,请你去找和自己手中数字合起来是8的车票的小朋友牵好,只有找对的才能上车哦!
现在我们就坐上小火车去小熊的新家看看吧!(检查一遍组合正确与否),出发!
结合幼儿用书完成练习。
5、大班社会活动欢欢喜喜去种树教案反思。
目标:
1、指导树木对环境的益处。
2、尝试与父母一同进行种植活动,了解粗浅的种植知识。
3、感受大自然、周围环境的美好。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5、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准备:
1、与本地区的公园、绿化部门联系,确定种植地点、种植内容。
2、与园林部门的专业人员联系,请他们在种植过程中指导幼儿及家长。
3、幼儿设计好种植树牌(参照幼儿用书)过程:
1、教师带领幼儿及家长来到种树地点。
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种树活动和注意事项。
幼儿交流、讨论。
2、幼儿与家长共同进行种树的准备。
引导幼儿集体念一首关于种树的诗歌。
家长和幼儿与专业人员进行交流,了解种植知识和注意事项。
幼儿与家长一同领取树苗、工具。
3、幼儿与家长一起种树。
幼儿与家长互相配合种树:摆放树苗-填土-浇水。
幼儿将自己制作的植树牌在小树上。
幼儿和家长与小树合影留念。
幼儿相互参观同伴种植的小树。
活动反思:
这节课的设计就是考虑小班孩子对小动物会非常感兴趣,仿变其实也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难。只要孩子们感兴趣、爱说就可以成功。因此我想尽量形式多样化一些、有趣一些抓住孩子们的兴趣,这点我想做到了。课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我把:“欢欢喜喜”临时给改成了“乐呵呵”,更易于孩子接受,让我知道了其实没必要非让老师的来,叫声如果改成孩子们喜欢的三次,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下面我来说说我的课:
优点:
1,形式多样化,抓住了孩子们的兴趣,图片准备充分,吸引幼儿。
2,层次性不错,由易到难。结尾运用歌曲孩子们喜欢,而且新颖结束自然。
缺点:
1,孩子们说的过少,应让孩子们仿编的时间应多一些,多给他们说的机会。
2,仿编时形式单一,可以增加一些趣味的形式,如把孩子们感兴趣的歌曲录下来边唱边学习孩子们更加感兴趣效果会更好。
1.能运用自己的策略为不同等分的馅饼块分发同样数量的红豆,红豆数量为12。
2.感知不同的数数方式及多种不同的等分方法,初步理解部分与总体的关系。
3.积极运用自己的图示策略记录相关的数学问题。
豆子每人12粒以上;自制数数操作器、三等分圆的操作硬卡;圆片多个,笔、记录纸。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做豆豆馅饼,先看看我们都有些什么材料吧。
(初步了解圆片、记录纸、笔、豆子的用途)
今天每个人需要取12颗红豆,不多也不能少,说说你怎么取到正好12颗红豆呢?
(1)鼓励并尝试各种各种不同的数到12的方法。
(2)请你选一种自己能行的办法,数出不多不少12颗红豆到自己面前的小盘子里。
(2)请你把12颗红豆分到馅饼上,每块红豆一样多,12颗红豆都分完。
(3)说说你分的结果是怎样的?
(4)说说我们刚才做了件什么事?请你把刚才做的这件事用自己的办法记在记录纸上,记得告诉别人两个内容:馅饼分成了两块,每一块分到了6颗红豆。
(5)幼儿操作、记录。
(2)操作过程同上,感受分成四块馅饼,每块分到3颗红豆并做记录。
(1)有个难一些的问题,你能把馅饼分成同样大小的三块吗?
(2)把你想到的办法给大家看看,是不是分成了同样大的三块?
(3)给幼儿提供三等分圆的操作卡,一个新的馅饼,运用操作卡,把馅饼分成3份。
(4)给三份馅饼分红豆并记录结果。
(1)请幼儿在三等分圆的基础上,尝试把馅饼分成6份,用笔描出来。
(2)给六等分的馅饼分红豆并记录操作结果。
(1)看自己的记录纸,你记录了几件事情?
(2)从记录的这些事情上,你发现的什么秘密呢?(出示整理好的记录纸,份数从少到多,数量从多到少)
(3)老师总结:看来,一块馅饼可以用不同法方法分成相同的2,3,4,6份或者更多的份数,馅饼等分的份数越多,每一块上能分到的红豆就越少,可它们合在一起,还是原来的馅饼大小,红豆也还是 12颗,做馅饼分豆豆游戏真有意思。
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重点: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媒体课件、桃子卡片、圆片、学生准备圆片、小棒。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课前导入。
二、教学新课。
三、巩固练习。
四、小结。
同学们,新的学期又开始了,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将一起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本领,解决新的问题。
1、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1)、出示桃子图片,让学生随意分。
小朋友手里都有6个桃子,你能把它们分成两份吗?小朋友可以互相合作,也可以自己动手分。
(2)、展示学生分的成果。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呢?
学生会有很多种分发,教师用媒体课件都展示出来。
(3)、发现“平均分”。
让小朋友发表意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有两种分法的每一份都是相同的。
小朋友们都发现了有两种分法与别的不同,那么我们就仔细来观察这两种分法:我们发现这两种分法的每一份的数目都是相同的。我们把这样的每一份都一样的分法就叫做“平均分”。让学生和教师共同读几遍。
教师接着演示:把4个桃子分成左边2个,右边2个,引导学生说出这是平均分。并连贯说:“把4个桃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分得2个。”
2、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1)、教师出示几种物体的分法,让学生说说是不是平均分。
(2)、如果是平均分,分成里几份,每份有几个?
3、让学生动手平均分。
(1)、让学生小组合作将手中的8个圆片平均分,并互相说说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分得几个。
(2)、发表意见。
(3)、表扬说的好的小朋友。
4、动手操作。
(1)、教师提出意见,让学生边操作,边说出结果。
有8个桃子,每只小猴子分得2个,可以分给几只猴子呢?
(2)、让学生动手,找学生演示。
(3)、连起来说说。
(4)、在书上填写出来。
1、完成“试一试”的题目。
(1)、让学生相互合作,边操作边得出结果,填写在书上。
(2)、集体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1)、完成第一题。
说出哪种是平均分,并说出理由。
(2)、完成第2题。
教师读题目,让学生先圈一圈,再填写。
填写后读一读。
(3)、完成第3题。
这道题目不让学生动手操作,看学生能否回答出。
回答后教师出示教具演示。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什么样的分法叫做“平均分”?
本节课是让学生发现什么叫做平均分的,所以有些学会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含义,而有些学生却不十分理解。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kouhaodaquan/401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