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达到教学目标而规划和安排的一份详细计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1.初步学会解答.
2.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能力.
重点。
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磁力板、投影仪、圆片、小棒.
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出示口算卡片,采取抢答形式.
2.口述算式和得数(出示投影片).
3.导入 .
(1)学生摆圆片,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摆8个.
指导学生明确第一行摆4个圆片,第二行摆8个圆片,摆了2个4,所以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
(2)导入 新课.
如果已知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你们知道第二行摆几个圆片吗?
课题 应用题。
二、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在第一行摆2个圆片,同时在磁力板上也摆2个圆片.
(2)第二行要摆的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第二行应怎样摆?要摆几个圆片?学生边摆边说,巡视.
(3)分组讨论:第二行应怎样摆?要摆几个圆片?
(4)一人到磁力板上摆圆片,并口述摆的过程.
(5)指导学生把例3填完整.
2.完成教科书80页的“做一做”.【可演示课件“应用题”】。
(1)指导学生摆小棒.第一行摆3根小棒,第二行摆的小棒是第一行的4倍,巡视.
(2)引导学生口述摆小棒的过程.
(3)引导学生把此题填完整.
3.例4.【可演示课件“应用题”】。
美术小组做黄花7朵,做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5倍,做了多少朵红花?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明确:
这题的已知条件是黄花7朵,红花是黄花的5倍,问题是红花多少朵?
(3)提示:红花是黄花的5倍,也就是红花有5个7朵那么多,为了加深理解,今天我们用线段图来表示题意,用一条线段表示7朵黄花,用5个线段的长表示红花的朵数,并同时演示课件“应用题”画线段图.
(4)从线段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红花是黄花的5倍,红花多,黄花少,也就是求5个7是多少.
(5)启发学生回答计算过程,并引导学生口述解题思路.
(朵)或(朵)。
答:做了35朵红花.
(6)引导学生把例4填完整.
4.完成81页“做一做”的第2题.【可继续演示课件“应用题”】。
妈妈买了4米白布,买花布的米数是白布的3倍,买了多少米花布?
(1)引导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通过移动投影片出示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题意和数量关系.
(3)学生口头列式之后,指导学生在书上列式计算.
三、全课小结.
四、随堂练习.
1.看图列式计算.
2.学生独立完成81页“做一做”的第1题.【可继续演示课件“应用题”】。
3.列式计算(出示投影片)。
五、布置作业 .
1.小明有5本故事书,连环画的本数是故事书的7本.小明有多少本连环画?
2.停车场卡车的辆数是客车的6倍,客车有8辆,卡车有多少辆?
设计。
点评:
时,首先出示线段图表示题意,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读题理解题意——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掌握解答应用题解题思路。
活动目的。
使学生能够根据条件自己编题.
活动过程 。
1.根据学号每人发一张号卡,然后击鼓传花,鼓停花到谁手,谁编题.
2.所说题的得数必须与手中的号卡相符(注:能编乘、除的加2分,编加、减的只得1分).
3.鼓一停,每位同学立刻举好手中的号牌,拿花的同学马上用自己的号牌当得数,找到另外两个数,进行加、减、乘、除计算(时间限1分钟).
4.最后谁的分高,就是计算能手.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磁力板、投影仪、圆片、小棒.。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出示口算卡片,采取抢答形式.。
2.口述算式和得数(出示投影片).。
3.导入.。
(1)学生摆圆片,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摆8个.。
(2)导入新课.。
如果已知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你们知道第二行摆几个圆片吗?
板书课题应用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可演示动画“应用题”或演示课件“应用题”】。
(1)引导学生在第一行摆2个圆片,教师同时在磁力板上也摆2个圆片.。
(3)分组讨论:第二行应怎样摆?要摆几个圆片?
(4)一人到磁力板上摆圆片,并口述摆的过程.。
(5)指导学生把例3填完整.。
2.完成教科书80页的“做一做”.【可演示课件“应用题”】。
(1)指导学生摆小棒.第一行摆3根小棒,第二行摆的小棒是第一行的4倍,教师巡视.。
(2)引导学生口述摆小棒的过程.。
(3)教师引导学生把此题填完整.。
3.教学例4.【可演示课件“应用题”】。
美术小组做黄花7朵,做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5倍,做了多少朵红花?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明确:
这题的已知条件是黄花7朵,红花是黄花的5倍,问题是红花多少朵?
(4)从线段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红花是黄花的5倍,红花多,黄花少,也就是求5个7是多少.。
(5)启发学生回答计算过程,并引导学生口述解题思路.。
(朵)或(朵)。
答:做了35朵红花.。
(6)引导学生把例4填完整.。
4.完成81页“做一做”的第2题.【可继续演示课件“应用题”】。
妈妈买了4米白布,买花布的米数是白布的3倍,买了多少米花布?
(1)引导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通过移动投影片出示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题意和数量关系.。
(3)学生口头列式之后,指导学生在书上列式计算.。
三、全课小结.。
四、随堂练习.。
1.看图列式计算.。
2.学生独立完成81页“做一做”的第1题.【可继续演示课件“应用题”】。
3.列式计算(出示投影片)。
五、布置作业.。
1.小明有5本故事书,连环画的本数是故事书的7本.小明有多少本连环画?
2.停车场卡车的辆数是客车的6倍,客车有8辆,卡车有多少辆?
板书设计。
应用题。
教案点评:
教学开始便通过操作,使学生初步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思路,学生多次体验,为学习应用题做好准备。
教学时,首先出示线段图表示题意,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读题理解题意――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掌握解答应用题解题思路。
探究活动。
击鼓传花。
活动目的。
使学生能够根据条件自己编题.。
活动过程。
1.根据学号每人发一张号卡,然后击鼓传花,鼓停花到谁手,谁编题.。
4.最后谁的分高,就是计算能手.。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以及了解数量关系。首先让学生弄清题意,然后启发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学习策略,画图或摆学具,探求问题的答案,从而沟通实际问题,与乘法意义的联系,使学生发现算法。课堂教学重在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倍”的概念的教学内容,目的是要求学生初步建立并理解“倍”的概念,初步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1、教师的主观分析:对于初次接触“倍”的学生来说“倍”的概念是比较抽象的,难以理解。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此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7的乘法口决》后的一个学习内容,而学习理解“倍”的概念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基础就是乘法,为此应将乘法作为本节课学生学习的基础来展开教学,以旧引新,化难为简。
3、学生认知障碍点分析:本节内容是学生初次接触“倍”这一新概念,在理解“倍”的时候思维迁移存在一定的难度。
综上所述,本节课应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结合直观的方式构建新知,以学习活动为载体,通过探究学习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教学中多给学生感知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做的过程,体验“倍”的意义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自然地探究出并接受新的知识,体验数学即生活,感受数学的`乐趣,数学的价值。
过程与方法:设置情境,复习旧知,引出新知。通过摆一摆的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新知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倍”的意义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动脑的学习习惯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体验数学即生活,感受数学的乐趣,数学的价值。
1、理解并建立“倍”的意义,
一、在本节课中结合教材分析学生的认知现状,主要采用以下几种策略展开教学,通过实践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
1、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小学数学中大部分学习内容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
基于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从学生的生活中提取数学学习的素材,使他们感受到课堂上学习的数学知识来自于生活,感知数学学习的价值,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数学活动。
通过摆小木棍的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经历了做的过程,学生对倍这个概念不仅认识了结果,而且借着直观教具,在做的过程中亲身体验了倍,创造了倍,自然就理解了倍。还培养了学生操作、观察的能力。
3、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学习数学,以旧引新。在教学时让学生结合情境图形以旧知乘法作为学习基础来学习,达到化抽象为直观,化难为简的效果。
4、让学生说,关注学生过程性经验的积累。在教学中让学生结合所摆图形描述倍的关系,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数学地思考,积累经验。
培养了学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5、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
在教学倍的概念时不急于引出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而是先进行概念的巩固,让学生在掌握了倍的概念后再去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这样一来学生的新知识就会比较扎实。
6、巧设凝问。
在本次教学中,故意让学生手中的小木棍不够用,让问题自然产生,让学生发现问题,产生兴趣,为探究新知解决问题而形成主动学习的心理基础。
7、小组合作学习。
在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方式中,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引发思维碰撞,进而使得不同层次学生的新知得到不断更正与整合。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还须改进的一些地方。
1、在第3个环节中,由于只让学生针对一个相同的例子来说“倍”的关系,只要有一个学生说出来了,那么有些学生就不去思考了,这样的锻炼面是狭窄的。
学生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在后来的练习中便暴露出了这个问题。如果再上一次,那么我想在这个环节中,可以让每位学生根据身边“倍”的现象来说说“倍”的关系。
2、在摆一摆的活动中,由于有些学生对于正方形比较熟悉,所以不是很感兴趣,积极性不高。如果能让学生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因为这样一来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的空间思维得以发展。
总结过后,针对问题自己在想想以后的改进措施:上课认真听讲,遇到不明白的要及时请教,多进行练习,举一反三等!
1.初步学会解答.
2.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磁力板、投影仪、圆片、小棒.
教学步骤 。
一、铺垫孕伏.
1.口算,出示口算卡片,采取抢答形式.
2.口述算式和得数(出示投影片).
3.导入 .
(1)学生摆圆片,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摆8个.
指导学生明确第一行摆4个圆片,第二行摆8个圆片,摆了2个4,所以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
(2)导入 新课.
如果已知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你们知道第二行摆几个圆片吗?
板书课题 应用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可演示动画“应用题”或演示课件“应用题”】。
(1)引导学生在第一行摆2个圆片,教师同时在磁力板上也摆2个圆片.
(2)第二行要摆的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第二行应怎样摆?要摆几个圆片?学生边摆边说,教师巡视.
(3)分组讨论:第二行应怎样摆?要摆几个圆片?
(4)一人到磁力板上摆圆片,并口述摆的过程.
(5)指导学生把例3填完整.
2.完成教科书80页的“做一做”.【可演示课件“应用题”】。
(1)指导学生摆小棒.第一行摆3根小棒,第二行摆的小棒是第一行的4倍,教师巡视.
(2)引导学生口述摆小棒的过程.
(3)教师引导学生把此题填完整.
3.教学例4.【可演示课件“应用题”】。
美术小组做黄花7朵,做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5倍,做了多少朵红花?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明确:
这题的已知条件是黄花7朵,红花是黄花的5倍,问题是红花多少朵?
(3)教师提示:红花是黄花的5倍,也就是红花有5个7朵那么多,为了加深理解,今天我们用线段图来表示题意,用一条线段表示7朵黄花,用5个线段的长表示红花的朵数,教师板书并同时演示课件“应用题”画线段图.
(4)从线段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红花是黄花的5倍,红花多,黄花少,也就是求5个7是多少.
(5)启发学生回答计算过程,并引导学生口述解题思路.
(朵)或(朵)。
答:做了35朵红花.
(6)引导学生把例4填完整.
4.完成81页“做一做”的第2题.【可继续演示课件“应用题”】。
妈妈买了4米白布,买花布的米数是白布的3倍,买了多少米花布?
(1)引导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通过移动投影片出示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题意和数量关系.
(3)学生口头列式之后,指导学生在书上列式计算.
三、全课小结.
四、随堂练习.
1.看图列式计算.
2.学生独立完成81页“做一做”的第1题.【可继续演示课件“应用题”】。
3.列式计算(出示投影片)。
五、布置作业 .
1.小明有5本故事书,连环画的本数是故事书的7本.小明有多少本连环画?
2.停车场卡车的辆数是客车的6倍,客车有8辆,卡车有多少辆?
教学时,首先出示线段图表示题意,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读题理解题意——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掌握解答应用题解题思路。
活动目的。
使学生能够根据条件自己编题.
活动过程 。
1.根据学号每人发一张号卡,然后击鼓传花,鼓停花到谁手,谁编题.
2.所说题的得数必须与手中的号卡相符(注:能编乘、除的加2分,编加、减的只得1分).
3.鼓一停,每位同学立刻举好手中的号牌,拿花的同学马上用自己的号牌当得数,找到另外两个数,进行加、减、乘、除计算(时间限1分钟).
4.最后谁的分高,就是计算能手.
2、通过实物操作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等能力。
3、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4、探索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发展学生的思维。
5、引导学生感悟到美源于生活,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
口算卡片、圆片、小棒。
一、操作导入。
1、按要求摆一摆,说一说。
(1)第一行摆2根小棒,第二行摆4个2根。
第二行小棒的根数是第一行的()倍。
(2)第一行摆4个圆片。
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
第三行摆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
问:你是怎么摆的?你发现了什么?
二合作探究。
1、教学例题,出示挂图,问:看了图,你知道了什么?问我们什么问题?
2、学生独立思考,可以动手画一画,或摆一摆。
3、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说说是怎么想的。
6、学生列式并口答。
7、组织学生讨论:这题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谁能说说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解答后,思考:列式的时候是怎样思考的?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3、做“想想做做”第3-5题。
(1)学生独立做。
(2)交流:数量关系分别根据怎样的数量关系列式的?
四、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2.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磁力板、投影仪、圆片、小棒.。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出示口算卡片,采取抢答形式.。
2.口述算式和得数(出示投影片).。
3.导入.。
(1)学生摆圆片,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摆8个.。
(2)导入新课.。
如果已知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你们知道第二行摆几个圆片吗?
板书课题应用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可演示动画“应用题”或演示课件“应用题”】。
(1)引导学生在第一行摆2个圆片,教师同时在磁力板上也摆2个圆片.。
(3)分组讨论:第二行应怎样摆?要摆几个圆片?
(4)一人到磁力板上摆圆片,并口述摆的过程.。
(5)指导学生把例3填完整.。
2.完成教科书80页的“做一做”.【可演示课件“应用题”】。
(1)指导学生摆小棒.第一行摆3根小棒,第二行摆的小棒是第一行的4倍,教师巡视.。
(2)引导学生口述摆小棒的过程.。
(3)教师引导学生把此题填完整.。
3.教学例4.【可演示课件“应用题”】。
美术小组做黄花7朵,做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5倍,做了多少朵红花?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明确:
这题的已知条件是黄花7朵,红花是黄花的5倍,问题是红花多少朵?
(4)从线段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红花是黄花的5倍,红花多,黄花少,也就是求5个7是多少.。
(5)启发学生回答计算过程,并引导学生口述解题思路.。
(朵)或(朵)。
答:做了35朵红花.。
(6)引导学生把例4填完整.。
4.完成81页“做一做”的第2题.【可继续演示课件“应用题”】。
妈妈买了4米白布,买花布的米数是白布的3倍,买了多少米花布?
(1)引导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通过移动投影片出示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题意和数量关系.。
(3)学生口头列式之后,指导学生在书上列式计算.。
三、全课小结.。
通过学习知道了求一个数的几倍的多少,就是求几个这个数的和,用乘法计算.。
四、随堂练习.。
1.看图列式计算.。
2.学生独立完成81页“做一做”的第1题.【可继续演示课件“应用题”】。
3.列式计算(出示投影片)。
五、布置作业.。
1.小明有5本故事书,连环画的本数是故事书的7本.小明有多少本连环画?
2.停车场卡车的辆数是客车的6倍,客车有8辆,卡车有多少辆?
板书设计。
应用题。
教案点评:
由于“倍”的概念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我在教学中,以创设情境、自主探索的方式导入,让学生多动手,在画图,摆小棒中将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得东西,从而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情境贯穿整节课的教学,我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学习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提高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首先我用摆一摆的形式让学生巩固“倍”的知识。
在出示课题后,我引出课本主题图,这样就充分利用了本课的主题图,做到了尊重教材。“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是教材在“倍数的认识”之后进行的一个内容,我讲完本节课后,感受颇多,我让学生自己主动获取信息,并提出他们可以想到的问题。重于应用,让学生实践数学。教学源于数学有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本课的教学中,师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倍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依据“份”和“几个几”扩展而来,是通过两个事物的比较,让学生明确,谁和谁比,以谁为一份,谁有谁这样的几份,就是几个几,谁就是谁的几倍。由此引出“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个新知。
1、改变传授式的教学,把教师与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放下教师的架子,成为学生活动和学习的伙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角色转变了,呈现出新的课堂教学理念。
2、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在感兴趣的事物面前,学生无不表现为兴奋、投入、思维敏捷……让学生爱学、乐学,变兴趣为动力,让课堂活起来。运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参与学习,学生积极性很高。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认知规律和思维发展以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我设计了闯关这一环节,包括(我会说、我当小老师、我会算、聪明桥)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在教学中,设计了学生动手实践这一环节,我将学生分为4人一个小组,进行合作探究,讨论交流,让他们通过动手摆一摆,画一画,算一算等多种形式,建立起倍的表象,从而明确应该用乘法计算的道理,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获取新知。
在学生的操作活动中展示知识发生的过程。
因为儿童的思维形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而低年级小学生的思维还有动作思维的成分。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有意识地创设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境,动手操作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生动具体的形象思维,使学生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从而获得学习的快乐。
让学生的实际操作中伴随着观察、思考等活动,展示知识的过程。在这个环节中,我十分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表述她们解题的思路,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最终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3、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教学过程中关注中等生、学困生与尖子生的的培养。能有针对性地把问题、练习投向不同的学生,让其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变成“要我学——我要学——我爱学”。
在最后的练习中,出现了许多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是为了让学生知道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同时也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加深对“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理解,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把“几倍”转化为“几个几”去想。
4、存在问题:
(1)练习中拓展题应再深入一些,就用大船和小船的那幅图,再加上一个问题,现在大船还能上多少人?或求一共有多少人?前一问是本课的知识点,后一问是拓展思维。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
(2)在小组合作时,几个学生同时说自己的想法,没有倾听的,小孩的特点抢着说,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提醒学生以后要注意倾听,再表述自己的想法。
(3)在让学生到黑板上板眼演列式计算这一环节时,应该让全体学生都动手写一写,这样全体学生都能得到锻炼!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所以如何让学生理解并且深刻感悟呢?在课堂中我采用了让大部分的学生说的方法来感悟,但在课堂中也发现了学生不能用规范的语言来表达,这些都是由于学生对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想“几里面有几个几”没有深刻理解与掌握。那如何来使学生不仅会说,而且理解其中的意思呢,我觉得可能动手操作,经历一个建模的过程,这样学生才会有深刻的感悟,才能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真正含义。
练习中虽然显现了层次性与思维性,但我觉得对练习的利用还不够到位,如果可以根据一个或者两个练习把今天所学的内容包含在里面,这样效果会更好。还有如何对练习进行有效反馈也是我课后所思考的,是应该教师挑选几个学生的作业进行反馈,还是让学生自己上台来讲?怎样的形式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呢?我想在以后的课堂中可以把这两种方式都尝试一下,然后根据效果来进行选择。
相对于美术、音乐、语文而言数学就根本没有乐趣可言。而在教学低年级的学生中,兴趣就更加重要了。
当然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不断尝试,联系实际,大胆探索,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会随着你的努力不断增加的。所以在这堂课的设计上创设他们感兴趣的事。首先引入去动物园这一教学环节,这是每个小朋友都很有兴趣,是可以想象的也是一些小朋友遇见过的的事情,于是很快就在小朋友们大脑中出现情景。对于他们来说,去动物园看动物是件很高兴的事情,于是学生很快就被我带如教学情境中,吸引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在课的开始就处于积极思维状态。然而低年级的小朋友专心一件的时间一般只有几分钟的时间,针对这点接着又以生活中的情境再次带学生进入练习巩固阶段,让学生在数学中理解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真正做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教学片段:
师:有一天老师回到家里看到桌上放了些水果,小朋友们看看有些什么水果?(出示图片)。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游戏小棒,用你的小棒来表示一下桌子上的苹果和梨。
好了吗?那么,小朋友们帮老师想想这是()是()的()倍呢?哪位小朋友来告诉老师?
生:苹果是菠萝的3倍。
师:为什么苹果是菠萝的3倍?(出示图片)。
生:因为苹果有是6只,菠萝有2只,6是2的3倍。
生:苹果里有3个2,所以苹果是菠萝3倍。
……。
生:苹果里有2个2,就是4是2的2倍,就是苹果是菠萝的2倍。
师:知道苹果的只数是菠萝的5倍,也知道菠萝的只数是2,(板书:苹果的只数是菠萝的5倍)也就是说...
生:苹果的只数是2的5倍是多少。
教学反思:
相对于美术、音乐、语文而言数学就根本没有乐趣可言。而在教学低年级的学生中,兴趣就更加重要了。
当然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不断尝试,联系实际,大胆探索,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会随着你的努力不断增加的。所以我在这堂课的设计上创设他们感兴趣的事。
首先老师一回到家里看到桌上放着些水果,这是每个小朋友都可以想象的也是一些小朋友遇见过的`,在生活中很平常的事情,于是很快就在小朋友们大脑中出现情景。而且对于他们来说,水果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而且一般都比较爱吃,可能有些小朋友看着这些水果还直流口水呢?这就吸引了他们的目光。再请小朋友们帮助老师动动脑筋,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帮助老师是非常光荣的事情,当然就非常乐意动起脑筋,所以在课的开始就处于积极思维状态。然而低年级的小朋友专心一件的时间一般只有几分钟的时间,针对这点我就通过动手、动口,来转移他们对别的事情的注意,培养他们的耐心,同时也帮助他们对题目的理解。在摆小棒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小朋友用红色小棒来代表苹果,黄色小棒代表菠萝,这就是他们对颜色、声音、动作等感兴趣吧。
当然,在这堂课中我还有许多不足,比如课堂用语、结构安排等地方还需要我学习进步的。
成功的地方:
2、通过让学生动手摆小棒感受“倍”,变静为动,让学生直观感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实际上就是求一个数里面包含着几个另一个数,然后通过观察、分析、交流,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含义,初步掌握此类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
不足的地方:
学生操作的较少。我让学生摆小棒只摆了一次,应再加强一两次操作,通过操作让学生进一步加强对倍的知识的`理解。
应改进的地方: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的加强课堂教学,不断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今天我们听了邹老师的两堂课受益匪浅,我先抛砖引玉,谈点自己的看法,首先说说邹老师的这堂课,邹老师整堂课给人感觉节奏鲜明,干净利落,充分体现了该位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和对教材的充分把握,练习课本来是枯燥的,但邹老师这堂课的练习形式并不是单一的重复,而是形式的多样化,使本身单调的练习变得生动有趣了,其次,邹老师这堂课还特别突出了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和强化,总之整堂课是比较成功的,但有一个小小的细节我有些不同意见,就是在练习除法应用题时,邹老师问了一个问题,问‘为什么用除法’我觉得这对二年级的学生而言难度太大,应该要老师自己解释,至少要给以提示或启示。吴老师整堂课堂气氛活跃,在纪律,课堂的条理性和基础性上不如邹老师,但老师、学生的思维特别灵活,开放,就教育的长远来说,我更欣赏吴老师的方法方式,好,我的`一点薄见到此为止,现在请各位老师就这两堂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邹教师的一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促成了知识的整合,体现了多元的价值取向,促进了学生认知的整体性发展。课上得很成功,给人耳目一新,无论是指导思想、教学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新的理念,体现了数学学科的本质。
邹老师的教态,语言,节奏非常好。充分体现了一个经验丰富老师的全面素质。教学设计合理。
教学内容:
教材第9、10页例6和“练一练”,练习二第3-9题。
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联系实际问题初步理解“倍”的含义,找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会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小棒、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操作导入。
1、摆一摆。
第一行摆2根小棒,第二行摆的根数是第一行的3倍,第二行摆了几根?你是怎样想的?
2、画一画。
二、自主探究,教学新知。
1、出示情景图。
(1)谈话:看着这图,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松树有多少棵?柏树有多少棵?......)。
(2)要求松树有多少棵,可以怎样想呢?我们先来画一画。
根据题意老师和学生一起画图。
杨树。
松树。
(3)要求松树有多少棵,你准备怎样来计算?你是怎样想的?
(4)学生独立计算。
(5)谈话: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6):要求松树有多少棵就是要求3个11是多少,用乘法来计算。
(7)要求柏树有多少棵,你准备怎样列式计算?为什么?学生独立计算后说说想的过程。
2、练一练。
(1)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
(2)集体订正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要求白兔有几只,就是求()个()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二第4题。
(1)理解题意后,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要求书包要多少钱,就是要求()个()是多少。
2、练习二第5题。
(2)学生独立思考后完成。
(3)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3、独立完成练习二第9题。
四、全课。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学会了什么?
五、课堂作业。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乘法,掌握了乘法意义的基础上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它为以后解决比较复杂问题奠定基础。整节课的教学设计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1、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新知识的现实背景,激活与新知识有关的学生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形成数学活动氛围。这节课的设计是以红花和黄花的朵数为背景,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亲切感和熟悉感,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轻松、愉快、平等的氛围里去感悟数学。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以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谈话、实验操作等方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讨论交流,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通过动手摆小棒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在教学的关键处,教师进行适时的启发、点拨,开阔学生的思维。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建立起“第一行几个,第二行有多少个同样多的几个就是几的多少倍的表象,从而明确应该用乘法计算的道理。
3、练习中还出现和解决了许多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这对于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增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
教学片段:
师:有一天老师回到家里看到桌上放了些水果,小朋友们看看有些什么水果?(出示图片)。
生:苹果和菠萝。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游戏小棒,用你的小棒来表示一下桌子上的苹果和梨。
好了吗?那么,小朋友们帮老师想想这是()是()的()倍呢?哪位小朋友来告诉老师?
生:苹果是菠萝的3倍。
师:为什么苹果是菠萝的3倍?(出示图片)。
生:因为苹果有是6只,菠萝有2只,6是2的3倍。
生:苹果里有3个2,所以苹果是菠萝3倍。
……。
生:苹果里有2个2,就是4是2的2倍,就是苹果是菠萝的2倍。
师:知道苹果的只数是菠萝的5倍,也知道菠萝的只数是2,(板书:苹果的只数是菠萝的5倍)也就是说...
生:苹果的只数是2的5倍是多少。
教学反思:
相对于美术、音乐、语文而言数学就根本没有乐趣可言。而在教学低年级的学生中,兴趣就更加重要了。
当然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不断尝试,联系实际,大胆探索,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会随着你的努力不断增加的。所以我在这堂课的设计上创设他们感兴趣的事。
首先老师一回到家里看到桌上放着些水果,这是每个小朋友都可以想象的也是一些小朋友遇见过的,在生活中很平常的事情,于是很快就在小朋友们大脑中出现情景。而且对于他们来说,水果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而且一般都比较爱吃,可能有些小朋友看着这些水果还直流口水呢?这就吸引了他们的目光。再请小朋友们帮助老师动动脑筋,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帮助老师是非常光荣的事情,当然就非常乐意动起脑筋,所以在课的开始就处于积极思维状态。然而低年级的小朋友专心一件的时间一般只有几分钟的时间,针对这点我就通过动手、动口,来转移他们对别的事情的注意,培养他们的耐心,同时也帮助他们对题目的理解。在摆小棒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小朋友用红色小棒来代表苹果,黄色小棒代表菠萝,这就是他们对颜色、声音、动作等感兴趣吧。
当然,在这堂课中我还有许多不足,比如课堂用语、结构安排等地方还需要我学习进步的。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kouhaodaquan/398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