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口号大全

推敲公开课教学设计大全(15篇)

推敲公开课教学设计大全(15篇)



教学计划是教师为了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而编制的一种详细计划,它能够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进行。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教学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推敲》公开课教学设计【】

(实录)。

(这两个是录像)。

苏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第四期培训会暨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课堂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在江苏扬州举行。培训会上,我们有幸听到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执教的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推敲》一课。《推敲》一文讲述的是唐朝诗人贾岛用词推敲的那段脍炙人口的故事,告诉我们推敲一词的由来,从而让学生懂得遣词造句要善于推敲这个道理。

本课教学过程中,尽管我们看不到时髦、前卫的教学方法,但是学生却学得积极主动,听课老师感觉到亲切轻松。整堂课给人一种清新质朴的感觉,感觉这是一堂实实在在的语文课!本文试图透过本课教学的过程来分析贾志敏老师的一些最基本的教学理念。

一、注重双基,着眼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推敲》一课的教学,教师一直把双基训练贯穿于80分钟的教学过程之中。具体表现在:

1、生字教学。老师专门花时间让学生读字、组词,并引导学生联系熟字记住生字,比较形近字的区别。教学方法简单、实用,教学风格清新质朴。

2、对于练习中的词语,老师在学生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通过问答、比较、表演等形式让学生感悟、理解词语的意思,为学生学好课文扫清了障碍。

3、努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达技巧。如教师让学生试着用“贾岛”、“唐朝”、“诗人”这三个词语按照不同的顺序练习说一句话等。

4、注意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教师采用4个填空题训练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

5、注重朗读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

由此不难看出,教师对于语文知识和能力十分关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对于课标的这种讲述我们无疑是认同的,因为工具性和人文性就像事物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没有离开人文性的工具性,也不可能有离开工具性的人文性。然而就这两个方面而言,我认为工具性更能够体现语文课程的特质,人文性则应该渗透在各门课程之中,只不过在这一点上,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相比较而言则更多的体现出它的优势。可以这样讲,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至关重要,它对于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注重双基就是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应该毫不动摇地坚持把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摆在语文教学的首位!

二、注重训练,着眼于每个学生的进步。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很少听到“训练”这个字眼。似乎一谈到“训练”,学生就失去了主体性,就没有了“自主学习”!笔者认为,训练和自主学习之间并不矛盾。所谓的“自主学习”是就学习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而言的。我国学者庞维国将“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基础上的“坚持学”。可以这样说,只要是学生内在需要的,并且以积极的态度、高昂的情绪所面对的,这样的学习都可以认为是自主学习。只有那些违背学生意愿、无视学生需要、背离教育规律的教学行为才为我们所丢弃。贾老师在上课之前,就提出了“一本二主”的思想,即以学生为本,以训练为主、以鼓励为主,大张旗鼓的提出课堂还是需要“训练”的。

其实,训练并不可怕,关键是看训练什么?怎么训练?《推敲》一课的教学中,从生字的识记到语言的实践,从内容的概括到朗读的指导,都非常好的体现了“以训练为主线”的思想。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表现出一种跃跃欲试的情绪。在训练的方法上,贾老师十分注重训练的层次和坡度,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的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实践和展现自己的机会。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引导之下,学会的是怎样感悟语言、推敲语言、运用语言。我想,当这一班学生下课之后,他们的内心一定会对语文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文字在他们心中,将不再是一个个呆板的符号,而是充满情感、充满睿智、充满活力的生命体。

三、注重实践,着眼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推敲》一课,非常突出地体现了课标的这一理念。主要表现在:

(一)、对课文内容的概括训练。

在学生充分读书的基础上,老师通过四个填空题让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请看下面的一段教学过程。

师:黑板上有四个填空。看黑板。

(1)贾岛在( )去( ),结果( )。

生:贾岛在深夜去看朋友,没有遇到李凝,留下了一首诗。

师:看第二个。

(2)他对诗中的()字究竟是用还是犹豫不决,甚至于( )。

生:他对诗中用“推”还是用“敲”犹豫不决,甚至一路走,一边比比划划。

师:谁能把两个问题连在一起说。

(生把一二两个问题连起来说。)。

生:填写。

师:介绍韩愈。

师:把一、二、三个问题连在一起说。

生:练说。

师:(4)后人把斟酌字词便叫。

自己把黑板上四个问题连起来说,待会看看谁说的好。(学生练习)。

师:我请四个同学。(指名)。

生:贾岛在一个夜深人静时去拜访李凝,没有遇到朋友,留下了一首诗。他对诗中的“推”字犹豫不决,甚至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韩愈和他商量起来,决定用“敲”,理由有三:一是表现自己有礼貌,二是更能衬托出夜色宁静,三是读起来也响亮好听。后人便把斟酌字词叫做“推敲”。

师:真好,表扬。第二位要后来居上。

(第二位说)。

师:第三位不能看黑板,我把它擦了,你说。

对于这篇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教者在课堂上花了很多时间,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反复练说,最后终于能比较流利地说出一段话。阅读是依托教材学习语言,而这一段的教学正是通过课文来让学生实践、运用语言,在教学方法上注意循序渐进,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为学生掌握并熟记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二)、对推敲一词的感悟理解。

在这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中,其中有一条就是要理解“推敲”的内涵,让学生学会推敲。我们注意到贾老师在落实这一目标的过程中采用了这样的步骤:

1、借助文本,让学生了解“推敲”的故事;

2、依托文本,让学生理解“推敲”的内涵;

3、超越文本,让学生实践“推敲”的方法。

教师教学的着眼点在于让学生真正学会推敲。推敲不是感性的揣摩,而是对客观现象本质认识基础之上的条清缕晰。因此,在让学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通过“‘推’与‘敲’的比较,理由有三”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推敲;而让学生掌握推敲的方法则是通过大量的语言实例如“我是从小看着你长大的”、“我在冰箱里找东西”、“我的家住在白玉兰小区”这些病句的修改来完成的。这一过程,学生从理解到实践,不但“懂了”,而且“会了”。学生的思维、语言、能力、方法得到了发展,他们的语文素养在课堂上得以提升。

从《推敲》一课的教学中,我们看到的是教师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深刻领悟,对语文教学规律的正确把握,对教材教学价值的敏锐捕捉,对学生发展方向的积极引导。与时俱进,又不盲从时尚;依托教材,又能超越教材。教学中所表现出的对规律的尊重,对传统的继承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过程中,真希望我们的语文课多一点天然,少一点雕琢。如果我们的课堂仅仅靠后期工艺的修饰和装点,那将是我们语文教育的莫大悲哀!

《桥》公开课教学设计

1、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从描写老汉的词句中感悟老汉的崇高精神。

理解“桥”的深刻含义。

(一)创设情境,感受山洪的凶猛。

1、一连下了几天的大雨,一场可怕的灾难降临到这座美丽的小山村,让我们再一次来感受这个可怕的黎明。(播放山洪视频)。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可怕的场面,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来概括山洪的特点。(大、猛、狂)。

(二)扣课后提示,领悟表达特色。

1、导入:同学们,课文一次次地写到山洪和暴雨,请大家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

2、作者是怎样写的,才让我们有了这种可怕的感觉呢?(大屏幕出示句子)。

3、感受三种表达特色。出示三个句子: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天动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第一种表达特色:哪一种有最简短的句子?在哪儿?(像泼。像倒。)指导朗读(读得有力、并猛)。

看,简短,却写出了雨的力度,短而有力,是第一种表达特色。在句后批注雨的力度。

第二种表达特色:由学生说;指导朗读(你觉得怎样才能把这个句子读好?):指名读、齐读。

第三种特色:让学生自己发现。(指名回答);找出文中这样的句子读一读。(教师课件出示);你们看,“跳舞、舔、爬”,单独看,似乎很美好,很亲昵,可是在这里,一点也不美好,反而写出了洪水的——?(可怕、令人畏惧、胆战心惊)句后批注洪魔的恐怖;指导朗读。

(三)抓关键词语,对比中感受形象。

1、在突发的山洪面前,村民怎样?书上是怎么写的?读3————10自然段,划出关键词语。(学生汇报找出的关键词语,并结合句子指导朗读。)。

2、同样是在山洪的突发时刻,谁的表现不一样呢?(老汉)该选哪些词来表现老汉呢?也在3———10处然段中找几个关键词。(学生汇报,指导朗读。)。

3、对比着读这些词语,并放进课文中的句子里读读。

4.解句子“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

(1)引入:在镇定的老汉面前,纷乱的人群终于安静下来。(播放影象:汹涌的洪水。同时出示字幕:人们停信脚,望着老汉。)洪水中想起了老汉的声音:教师出示句子: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生读)。

(2)你觉得应该怎样读,你想读出老汉的什么呢?(指名说,并读一读)。

(3)老汉的声音虽然是沙哑的,但是三个感叹号传出来的声音就像大山一样坚定,就像大山一样铿锵有力,谁来读读这段话,咱们铿锵有力地读读这段话。

(四)寻一个“情”字,走进人物内心。

1、在撤离的过程中还有这样一幅画面(出示画面)。

(2)找出文中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2、出示句子: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1)自已读读,看看老汉此时给你什么样的印象?从哪看出的?

(2)谁能读出老汉的凶(指名读)。

(3)父亲为什么要把把儿子揪出队伍呢?(指名说)是的,是党员就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于是他吼道:

3、理解句子: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老汉用力地把小伙子推上了木桥。

(1)他是在什么情况下把把儿子推上木桥的?

(2)指导朗读:是啊,洪魔在向这对父子张牙舞爪了,读——;木桥已经在发抖了,在痛苦地呻吟了,读——;眼看洪水就要把他们吞没了,读——。

(3)老汉把生的希望给了儿子,因为他——爱他的儿子。老汉的这一推,成了老汉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最简单也是最壮美的动作。一起读——。

(4)真希望小伙子能脱离危险,但。

(5)是的,老汉眼看着儿子被洪水这一恶魔吞噬,是何等地痛心,他也忘了自己离死亡只有一步之遥,眼里、心里只在儿子,他想喊,他还想,可是。

(6)指导朗读:多好的父亲啊,我们把文中的老汉换作父亲,把小伙子换成儿子。当你们读着这两个充满血缘、充满亲情的字眼时,相信你们更能理解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父亲了。

(五)领悟“桥”的内涵。

2、出示课文最后几段: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配乐读)。

(1)她丈夫是谁呢?多么可爱的老汉,多么可敬的老支书啊,我们来夸夸他吧。能用上桥的,尽量用上“桥”。

(2)总结:是啊,他已成为一座摧不毁的桥,永远留在我们每个人心中。

(六)拓展延伸。

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感人的事迹让我们难以忘怀。这又让想起了刚刚过去的5.12大地震,让我们随着祖海的歌声再一次来感受那些催人泪下的画面。生活中也有许多感人的故事,感人的事迹,用你喜欢的方式把它记录下来,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来交流交流。

(七)板书设计:

生命桥逃生桥希望桥。

《独果》公开课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独果》公开课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能在阅读的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延”;能用适当的方法理解并积累“延年益寿”、“聪慧过人”、“叨念”、“飘溢”等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阅读过程中继续学习对课文词语和句子理解的提问,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读出人物不同的说话语气。

3、感受小荣一家人之间浓浓的互相关爱的真情。

1.在阅读过程中继续学习对课文词语和句子理解的提问,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人物说话时不同的语气。

2.感受一家人之间浓浓的互相关爱的真情。

一揭示课题,了解独果

1.齐读:36独果

2.了解独果:什么是独果?一年中,一棵树只结一个果子,这就是独果。独果,百年难遇,所以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在传说中,它有许多神奇的功效,究竟有哪些神奇的功效呢?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划下有关的词语。

3.交流板书:聪慧过人延年益寿(提醒学生关注第四笔)能治百病

4.能连贯地介绍一下独果传说中的神奇功效吗?可以用上黑板上的这些词。

二研读“发现独果”,感受惊喜

1.这独果,可真是个“宝物”啊!发现这个独果以后,我和奶奶的心情怎样?找到有关的句子自己先读一读,有不理解的请提出来。

2.我和奶奶的心情怎样?谁来读出我的惊喜?谁来读出奶奶的惊奇?指导读句:

(1)我一溜烟下了树,就往屋里跑,边跑边喊:“奶奶,我发现了一个橙子,可是独果呀!”

(2)奶奶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惊奇地说:“什么?独果?在哪里?这怎么可能呢?独果可不易见到哇,你可别骗我!”

三研读“互让独果”,感悟谦让

1.同学们,你们通过提示语里的动作、神态,对话中的标点符号读好了句子,感受到了我和奶奶的惊喜,那么接下去围绕着独果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默读5-11节,然后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地说说这件事情。

2.学生交流,在交流的时候帮助学生梳理故事内容,边梳理边板书:

我奶奶妈妈

3.谁能根据黑板上的提示再来概括地说说这个故事吗?

4.他们究竟是怎样让的?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下面请大家自己再读读这部分内容,边读边想他们为什么要这么说这么做。学生合作读文。

5.各种形式的'反馈朗读。

四、研读“分享独果”,升华情感

1.谁都不肯吃,谁都想把这个神奇的独果留给对方吃,这个宝物究竟该怎么处理呢?

2.理解:从此,屋子里飘溢着一股沁人心脾的香气。

交流解疑。

3.是啊,屋子里飘溢着的不仅仅是橙子的香气,还飘溢着一股浓浓的、人和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亲情。

《独果》是一篇充满温情的文章。教学时,我以传统的整体感知入手(关于“独果”,你了解了些什么?),让学生轻声朗读课文,找出“独果”的独特之处。同时运用传统的“咬文嚼字”的教学方法,抓住“百年难遇”、“聪慧过人”、“延年益寿”等关键词的理解让学生充分感受独果的独特与神奇,在此基础上进行完整有序的说话训练。然后运用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我和奶奶”发现独果后的惊喜并与文中人物分享喜悦(其中,要学生知道:朗读时既要注意句子中的提示语如表示动作的、表情的,又要注意语句中的标点符号)。接着我又让学生通过自读、小组合作朗读、班中分角色表演读,充分体验文中奶奶的善良、妈妈的谦让和小荣的孝顺。最后让学生针对“从此,屋子里飘溢着沁人心脾的香气”这句话进行质疑,使学生明白:屋子里飘溢着的不仅仅是橙子的香味,更是一股祖孙三代相互谦让、相互关爱的浓浓的亲情。教学中,我把传统的教学方法与二期课改理念揉合在一起,课堂上,学生培养了语感、发展了思维、积累了语言、积淀了文化、培置了人文精神。

当然,课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如给学生思考、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表演读有“走过场”之嫌,学生表述中的某些语病没有及时指正等,这都有待于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引起足够的重视,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推敲》公开课教学设计

1.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2.学习贾岛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3.能根据课文讲演这个故事。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推敲》一课。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告诉我什么叫推敲?(出示)同学们细细揣摩一下这两个字(在意思上或结构上)有什么特点?(都是动词、意思相近)你能做一下这个动作吗?那么两个表示动作的词合在一起怎么就是“斟酌文字”的意思了呢?这里面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穿越时空,去一千多年前的唐朝看一看吧。

1、出示图画,说说图意。

师: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树上沉睡的小鸟。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出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

师范读:这儿的环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觉?(宁静、美好)你能读出这样的感觉来吗?指导朗读这句话。齐读。

这么美好的环境是谁住的?贾岛为什么要来这儿呢?轻声读第二小节。思考。

从“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等这些地方可以看出,贾岛费了那么大的周折也要去看他,说明他们的友情非常深厚。指导感情朗读。

3、师:可是贾岛月夜访友,却没有见着。而美好的情境却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即兴写了一首诗《题李凝幽居》,并把它留了下来。(指名读)

4、小结:贾岛深夜访友,留诗相赠。这是故事的发生。

1、出示图片:图上画了谁,正在干什么?

2、出示:“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1)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话好,好在哪里。 (第2句比第1句多了“一边...一边...”和“不知不觉”,把贾岛斟酌字句时的那种认真、专注、投入的样子形象地写出来了)

贾岛如此专注,我们还能用那些词来形容?(全神贯注、专心致志、聚精会神)

(2)指导朗读第2句。(要把贾岛此时那样如痴如醉的样子读出来)可配上动作。如果你是长安街上的行人,看到他骑在毛驴上“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你会怎样想?怎样说?指名学生畅说。(神经病,真奇怪、疯子)

3、师:贾岛骑着毛驴到底想什么呢这么入神?请读一读描写贾岛所想的句子,可以看出贾岛的创作态度怎样?(贾岛创作态度认真严肃、锲而不舍) (讲解:即兴)文中贾岛写诗就是即景生情、由感而发的。齐读。

4、师:这一自然段主要讲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难以定夺。这是故事的发展。 (板书:斟酌“推敲”,难以定夺)

1、过渡: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十分投入,已经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以致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行人在纷纷避让,而贾岛却浑然不知,最终闯进了仪仗队。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韩愈是唐代的监察御史(相当于现代纪检部专门负责反贪污的),是个很大的官,而贾岛是个因家境贫寒而出家的和尚,身份悬殊如此之大!因此韩愈会怎样?贾岛的态度又怎样?自读课文4-6,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

2、出示对话。

(1)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韩愈的话用责问、生气的语气,贾岛的话用诚恳的'、请求原谅的语气读。

(2)自由练读,分角色表演朗读。

3、师:贾岛误闯仪仗,恳请宽恕。这是故事的xx。

(2)师:同学们,韩大人正在思考呢,那我们也来帮帮贾岛,到底用哪个字好?为什么?(我们的韩大人跟你想得一样。)呵呵,你跟韩愈想得一样,看来你一点也不比我们的大诗人韩愈差啊!

(3)出示:“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再说,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 (讲解:宁静)

5、看到这句话,大家有没有想起前文哪句话? (齐读:“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

6、“宁静“一词正好符合那样的意境!!贾岛听了韩愈的话,心中的疑问解答了。(板书:韩愈解疑)贾岛有什么反应?(贾岛点头)

7、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这是故事的结局。后来,这首诗中的“推”就改成了“敲”。(师点击“推”,改成“敲”。)当然,贾岛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的创作态度也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他的故事也随着“推敲”流传至今。齐读与“推敲”有关的这首诗吧!

2、学生自由练讲;

(1)可看图想象练讲。

(2)可根据板书提示练讲。

(3)可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后练讲。

3、指名讲。

师:讲故事不同于复述课文,它不仅需要流利的表达,还需要有丰富的表情、夸张的动作和抑扬顿挫的语调,希望你们在这方面能朝这个方向争取进步!!

2、有一位同学正在推敲自己作文中的字眼儿,让我们给他提些意见好吗? (出示:一阵风吹来,湖面(荡、漾)起了绿色的波纹)

1、朗读背诵《题李凝幽居》这首诗。

2、课后把这个千古流传的故事讲给家长或者朋友听。

3、搜集有关古人写诗、作文时推敲文字的故事。

4、小练笔:过了一段时间后,贾岛遇到了他的朋友李凝,把这次的奇遇告诉李凝。

附板书设计:

《枣核》公开课教学设计

4、体会海外华人的思乡心态,培养热爱自己民族和故乡的思想感情。

重点:理解本文朴实的叙述、精巧的结构;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一、导入新课(幻灯片1)。

(播放多媒体课件:歌曲《我的中国心》,全班齐唱)。

这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思想爱国。

这,就是萧乾先生在《枣核》里所要告诉我们的(幻灯片2、3)。

二、初读枣核,认字识词。

1、指名朗读课文(生齐读同窗的话,其余师读,配乐)。

要求:

(1)划出文中你认为应该积累的词语;

2、词语积累:(幻灯片4、5)。

三、读懂枣核(师设计四项问题,引导学生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理解主题,同时指导阅读方法)。

(1)请用一句话来概括:

友人托我带几颗生枣核,用以在花园试种一下的事(幻灯片6)。

(2)找中心句。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3)课文中多处写到枣核或与枣核有关的事,可见“枣核”是这篇文章的(线索)(幻灯片7、8、9)(板书)。

(师点明线索的作用;引导学生明白:读书时把握住文章的线索,用助于阅读理解)。

四、体悟情感。

(1)这位华裔老人为什么要种枣树呢?而且不是就地取材,却是让老同学千里迢迢从中国带来枣核试种?她到底为什么要种枣树呢?(幻灯片10)。

推敲公开课教学设计欣赏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14个生字,其中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即使......也......“造句。

4、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严隶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5、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推敲”的含义。复述故事。

一课时。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3、学习生字词语,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4、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给课文分段。

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1、出示:鸟宿池边树,僧(seng)敲月下门。

(1)指名读诗名,注意读准“僧”

(2)说说诗句的意思。

2、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吗?

(1)出示:唐(tang)朝贾(jia)岛

(2)指名认读。

3、简介贾岛。

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早在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他作诗的态度非常认真,字字斟酌,被称为“苦吟诗人”。

(1)认读词语:和尚(shang)(“尚”翘舌音,读轻声)斟(zhen)酌(zhuo)理解“斟酌”。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适当。

(2)贾岛为了斟酌诗句中的“敲”字,至今还流传着一个感人的'故事哩!

4、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板书:11推敲)

二、听读课文

边听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1、轻声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正确。

2、默读,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里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幽居皎洁吟哦妥帖冲撞

宽恕莽撞仪仗队犹豫不决簇拥

四、检查自读效果

1、检查字音,了解词义。

(1)认读生字词。

皎洁骑着妥帖避让韩愈

簇拥宽恕门闩莽撞

(2)指导理解词语。

皎洁:形容月光明亮而洁白。

妥帖:恰当,十分合适。

簇拥:(许多人)紧紧围着。

宽恕:宽恕饶恕。

莽撞:鲁莽冒失。

幽居:隐蔽的或僻静的住处。

吟哦:有节奏地朗读诗文。

仪仗队:在古代,指帝王、官员等外出时的护卫队。

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的散文家、诗人。

2、检查朗读课文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师生共同评议。

指导分段

五、指导写字

1、让学生根据字音、字形、字的书写注意点来进行同桌之间的讨论并上台来进行自主教学。

六、作业

1、抄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春》公开课教学设计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师展示:

学生活动:欣赏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的春天景象的画面,谈谈自己对春天的不同感受。

1、录音范读,注意朗读的节奏、停顿、重音。

2、学生读文,同学间合作学习、纠正。

3、齐读课文。

1、自主阅读,对照注释对文本进行感悟、品味、欣赏,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教师穿针引线,适当点拨引导,释疑、解疑。

a、盼春人盼春大自然报春。

b、赏春人赏春大自然绘春。

c、颂春赞美春春早人勤。

1、你觉得作者描绘的春天美丽吗,课文从哪些方面来描绘春天?

提示:

a、春意盎然、声情并茂、绘声绘色。

b、五个完美的、画面: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春勤图。

2、赏析文章。

a、我最欣赏的一个画面。

b、我最欣赏的一种声音。

c、我最欣赏的一种气息。

d、我最欣赏的一种气氛。

e、我最欣赏的一种感觉。

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合作探究,寻找出自己的最爱,并组织好语言,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作者运用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直抒胸臆,同时运用想象与联想、排比与比喻给读者描绘出一个春意盎然、热闹非凡而又平静如水,色彩缤纷而层次分明的一幅乡村鲜灵的春景图,抒发了作者热爱春天奋发向上的情感。

《学步》公开课教学设计

1、联系自身的成长经历和父母的呵护关爱,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2、抓住重点语句,感悟走好人生之路,远比学步艰难,需要付出勇气和毅力。

3、学习生字,掌握新词。

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1课时。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通过记叙作者看着自己的孩子学会走路时摇晃、踉跄和摔倒的情景,表达了一位父亲对孩子走好人生道路的嘱咐和期望。

2、了解作者:

赵丽宏:赵丽宏,上海市崇明县人。1951年生于上海市区。1968年高中毕业后到故乡崇明岛插队落户,种过田,学过木匠、当过乡村邮递员。在插队期间开始创作诗歌和散文。1977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大学毕业后在《萌芽》杂志任编辑,后聘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现为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上海文学》杂志社社长,华东师大兼职教授,全国政协委员。

3、再读课文,然后交流词语意思,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4、开展自主学习: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或含义深刻的句子,作好旁注。

(2)小组交流,相互启发。

(3)汇报交流,点拨引导:

重点讨论以下句子含义:(尊重学生多元感悟)。

(1)只要不摔倒,你总是乐此不疲。

(2)在你未来的人生旅途上,必然会遇到无数曲折和坎坷,儿子啊,但愿你不要失去刚学步时的那份勇气。

(3)你的额头留下了难以消退的伤疤,这是你学步的代价和纪念。

(4)生命的过程,大概就是学步和寻路的过程。

(请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谈谈你的理解。)。

5、讨论:父亲是怀着怎样的心情看着儿子学步的?

6、感情朗读课文,感悟课文语言美:

本文语言亲切委婉(第二人称),多处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许多话语哲理性强,耐人寻味。

7、布置作业:

(1)完成《天天练》相关作业。

(2)积累有关aabb、aabc等形式的成语。

公开课教学设计

1.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培养自觉学习的态度,珍惜自己受教育的机会。

2.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接受教育,对个人成长和家庭有利,更对国家和社会有利。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依法维护自己受教育权的能力,增强学生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自觉性。

【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懂得教育的含义和作用。

2.通过学习,学生懂得受教育权的含义,义务教育含义和特征。

【教学重点】教育对个人、国家的作用。

【教学难点】义务教育的含义、特征。

【教法】情景教学法探究教学法讨论归纳法。

【学法】体验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归纳学习法。

多媒体课件。

一课时。

【课前准备】《中国梦我的梦》。

(设计意图: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营造学习氛围。)。

【时政导入】。

(设计意图:引用时政热点导课,体现思品课的思想性,引出课题,燃起学生心中的梦想之火,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授新】。

第一环节:感知教育的含义。

交流活动:1.你的未来梦想是什么?

2.实现你的未来梦想要储备哪些知识?

3.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取知识经验?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实际,深化导课问题,沿着学生思维的轨迹,点明“教育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总结教育的含义。)。

第二环节:感悟教育的力量。

1.体验活动——魔术鸡蛋。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步感悟知识带给我们的乐趣与收获。)。

2.活动一:教育成就出彩人生。

(1)现场活动——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学科,为什么喜欢?它带给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的切身体会,加强学生对教育作用的理解。)。

(2)名师引航——出示资料,烘托学习的意义。

活动二教育助圆中国梦想。

1.出示视频《中国十年成就》思考:作为一名中国人你感受到什么?

2.出示十八大资料及教育对经济发展中作用的示意图;

3.概括教育对国家民族的作用。

1.布置自学任务。

受教育权的含义;义务教育的含义、特征。

2.小轼牛刀,角色扮演。

(设计意图:义务教育是本课的难点,学生不容易理解,通过举例,学生不仅掌握了概念特征,而且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课堂小结】。

引领学生概括本节课教学内容。

【课堂延伸】。

1.播放视频《中国梦我的梦》。

2.师生共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时刻勉励自己不断学习,珍惜受教育权,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肩负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板书设计】知识助我成长。

教育。

对个人,知识改变命运。对国家,教育成就未来。

我们需要学习我们必须学习。

权利义务。

珍惜履行。

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知道大禹是怎样治水的,激励学生学习大禹一心一意为人民做事,不怕辛苦的精神。

3、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认识1个新偏旁,会写田字格中的10个生字,理解新词。

教学时间:

两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引入新课。

传说在古时候,有一次发大水,洪水滚滚,淹没了大地,冲倒了房屋,人们离开了自己的家园,到处流浪。有一个部落的首领叫鲧,他多次带领百姓修坝堵水,但是都失败了。鲧的儿子禹看到这种情景,就整天想办法要为人民制伏洪水,那么他是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传说故事——《大禹治水》。

二、初读课文,读中识字。

1、请学生自己先试着读课文,要求:

(1)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2)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

2、同桌之间交流互读。

(1)两人一起读读课文;

(2)向同学读读你圈出的字。

3、学生在小组里分自然段读文,要求认真听,帮同学指出没有读准的字音;

4、指名分段读课文,评议字音是否读准。

三,交流识字情况。

(1)认读词语卡片。

洪水淹没农田冲倒百姓父亲带领。

修筑才能制伏挖洞水势辛苦入学。

a、小组合作认读。b、开火车检查。

(2)做游戏认读生字。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及时评价反馈。

五,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出示生字和词语卡片,开火车认读。

二、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从哪儿可以看出洪水很凶猛“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2、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其中“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要重读。

指名试读。学生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1、指名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写大禹想的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

2、指名读第二,三句,说说大禹是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走遍,吃近)。

“走遍”、“吃尽”说明了什么。

“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这几个数字都不是表示具体数字,而是表示很多。

学生自由想象,充分体会大禹的英雄形象。

3、指导朗读。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2、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中表示数量的词。

(三次一次十多岁)。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

3、指导朗读。

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想: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呢。

引导学生联系第二,三自然段讨论。

2、老百姓会怎样感谢大禹启发想象。

3、齐读,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练习把故事讲下来。

(1)自己练习讲故事。

(2)小组内互相讲述。

(3)指名讲故事,其他同学仔细听,评议。

七、拓展阅读,课外延伸。

回家搜集传说故事,准备召开“民间传说故事会”。

八、板书:

大禹治水。

滔滔洪水千辛万苦引入大海。

无家可归千山万水安定日子。

小班公开课教学设计

“数”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寻找生活中的数字这一活动内容灵活丰富,根据小班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他们对生活事物充满好奇心。《纲要》中指出:“教学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贴近幼儿生活,使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指南》数学领域中指出:体验和发现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关注周围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数的信息,体会各种数代表的含义。本次活动中,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让幼儿在游戏和实际操作中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周围生活中的数字,体验数字与人们生活中的关系。

课程目标。

1.认识并巩固数字1---9。

2.发现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数学并尝试找到身边的数字。

3.体会数字代表的'不同意义。

课程准备绘本ppt、数字卡片。

课程过程。

一、数字捉迷藏。

1.根据数字的特点,猜出每个格子中的数字。

(1)师:今天有一群数字宝宝要和我们捉迷藏,它们已经藏好了,我们一起去把它们找出来吧。

(2)幼儿猜一猜这里都有哪些数字。

(3)哇,你们都找到了,好厉害。

二、我和123。

1.出示绘本封面。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有趣的书,我们来找找这本书里藏了哪些数字。

2.逐页阅读绘本,找到绘本中的数字,并说一说。

(1)你找到数字了吗?在哪里?(身高尺)。

(2)这是健康的数字,这些测量出你健康身体的数字,对我们来说就是健康的数字。

(3)这里哪有数字呢?(邮箱、门牌)是数字几?

(4)这是幸福的数字,这些代表我们幸福的家,对我们来说就是幸福的数字。

(5)数字在哪里呢?(电话号码)。

(6)电话上显示的是号码是01012345678,原来是奶奶的电话呀,对我们来说这就是高兴的数字。

(7)看看这街道,能不能看到奔跑的汽车?是什么数字?(公交车)。

(8)这些公交车上呼呼奔跑的数字,就是忙碌的数字。

(9)这些又是什么数字呢?(图书)。

(10)这些数字可以告诉你,你喜欢的书在哪里,喜欢的内容在第几页,是喜欢的数字。

(11)这些又是什么数字呢?(食物)这些数字是什么意思呢?

(12)这些都是出现在食品包装上的数字,对我们来说就是美味的数字。

三、身边的数字。

1.你们找到的这些数字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真是很有用,对吗?其实,我们班级里也有很多的数字哦,一起来找一找吧。

(1)你在什么东西上面发现了数字,告诉小朋友吧。

四、延伸活动。

1.生活中的这些数字真是太有用了。如果有一天,我们身边的数字全部消失了,那可就太糟糕了,等一下我们去数学区把消失的数字找回来吧。

课程反思。

整个活动用游戏、绘本等幼儿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游戏“找身边的数字”,让幼儿将学到的知识又回归到生活,在游戏中巩固和知识,让幼儿体验和发现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但是考虑到活动在小班开展,如果导入环节“猜数字”的游戏时用实体数字卡,实物揭秘,更能激发孩子的积极性。

公开课教学设计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准两个多音字的字音,认识一个偏旁。

3、通过朗读课文,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二、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的生字词,通过朗读感知大意。

三、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感情诵读,学习字词,质疑解疑,了解课文大意,体会感情。

(第二课时)品读课文,学习写法,指导背诵,课外知识交流,写字练习。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板画小河,讲述洪水的形成,引出洪水泛滥的画面。

2、通过观看画面谈感受,揭示课题,板书。

3、介绍时代背景,解释课题,齐读课题,提出问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课件出示本课十个生字,学生开火车读。

(2)读了这十个生字,你发现了什么?

(3)学习衣字部,学写“通”“被”两个生字。

(4)读生词,做拼图游戏:会读的同学请站起来。

(三)读中有悟,体会感情。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自己读,也可以找小伙伴一起读,看看你们能不能做到:(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2、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名朗读,生生交流点评,老师指导点拨,适时予以范读。

4、读中悟,悟中读:读了课文,刚才提出的问题,你们解决了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动画出示帮助理解,指导朗读,质疑解疑。

第二自然段:了解大禹治水的方法,感受治理洪水的艰辛。

第三自然段:大禹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还有什么事让你感动的?

13、三、一、十(出示,让学生填空,体会大禹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

第四自然段:治理洪水的结果是怎样的?质疑解疑,指导朗读。

(四)总结全文,激发情感。

总结全文,回顾98抗洪场景,激发学生情感,课外知识延伸,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15大禹治水。

感激。

大禹、老百姓。

治、制、安。

理服、定、无家可归。

(简笔画)河水。

公开课教学设计

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初步感受古诗的语言美。

体会从平凡之处发现美的思想感情。

抓住关键字体会小池的小而美。

学会从平凡之处发现美。

一、西湖荷花图片导入。

(设计意图:引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体会西湖的“大”。

(设计意图:《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小池》均为杨万里的作品,取景一大一小,心境一开阔明朗一淡然喜悦,故以前者之“大”反衬后者之“小”,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出示小池图片(无景),对比小池和西湖。

(设计意图:先抑后扬,体会小池的平凡。)。

四、多种方式诵《小池》。

(设计意图:设置疑问,如此平凡的小池,如何让诗人写诗赞颂?)。

五、抓住“惜”和“爱”两个关键字,依托“细流”和“树荫”两个意象体会首联、颔联。

(设计意图:体会平凡中的美与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珍爱。)。

六、生在空白小池中绘画。

(设计意图:颈联、尾联画面感极强,用绘画的方式直观地感受小荷与蜻蜓相互依偎的画面。同时让学生体会在平凡之处发现美,创造美的感受。)。

七、说说喜欢西湖还是小池。

(设计意图:首尾呼应,诗人在创作这两首诗时的心境是不同的,借这个问题,学生深入理解小池平凡却细致的美。)。

《示儿》公开课教学设计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他的诗风格多样,内容丰富。最受人们推崇赞赏的,是他表现杀敌报国志愿、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诗篇。

注词释义。

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

九州:指中国。古代中国分为九州。

同:统一。

王师:指南宋军队。

定:平定,收复。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乃翁:你的父亲。

古诗今译。

注释1: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爸爸!

注释2:我知道人死后万事皆空,只悲叹看不到九州统一。大宋军队收复中原之日,家祭时别忘了告我亡灵。

名句赏析——“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是南宋宁宗嘉定二年(1210)除夕前夜,作者临终前留下来的最后一首绝笔诗。从他两岁时北宋灭亡,到他85岁即将去世,北方大好山河始终没能收复。他原本知道死去之后,万事皆空,个人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惟一悲愤的就是山河破碎,念念不忘的仍是国家统一。80多年来,驱除敌虏、统一河山的.强烈愿望,在他心里始终没有动摇过。所以在他临终前,仍然叮嘱孩子们,将来这一天到来时,一定不要忘记祭祀他的亡灵,把这胜利的喜讯告诉他。全诗文字质朴自然,情感沉痛真挚,催人泪下,表现了作者相信恢复中原大好河山的壮志一定能够实现。导课:

1、先以自己的理解读读这首诗。

2、理解这首诗讲的内容。

(借助资料,并讲给同桌听,并能纠正有错误的地方)。

3、解释诗意并板书。(讲清楚难懂字词并翻译)。

1、自己读这首诗,谈谈自己读完后最强烈的感受。

2、知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为什么还告诉儿子“家祭无忘告乃翁”?

(体会作者至死不忘国家统一的爱国之情)。

3、体会陆游这一声声的嘱咐中的感情。

(悲愤又充满希望)。

4、带着体会出来的感情,朗读这首诗。

(个读,齐读)。

1、学会本课生字词,在理解每个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2、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古诗《示儿》,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的方法。

学习方法:自学、讨论法。

1.会读并背诵这首诗。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自学古诗,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3.通过小组讨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4、简介作者: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山阴人。12岁即能诗文,一生著述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种存世。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

5、知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为什么还告诉儿子“家祭无忘告乃翁”?

6、现在你了解陆游逝世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了吗?

7、带着体会出来的感情,朗读这首诗。

8、课外延伸。

(1)一位怀着满腔爱国之情的老人,带着他的毕生的遗憾和无限的希望离开了,陆游南宋统一的愿望实现了吗?(生讨论)。

(2)为什么朝廷会灭亡,国家会衰败呢?请看南宋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卞州。

知道这首诗的含义吗?请你找出国家衰败的根源是什么!

(3)那么,如何才能国富民强呢?中国近代改良主义者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有这样一个片断: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过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光大道……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中国少年,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9、拓展总结:

推荐阅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一)》。

《鲸》公开课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依据教材自身的特点,采用读书自悟,讨论式学习方法。

二、教学目标:

1、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三、教学重点。

学习并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难点。

了解鲸的进化过程。

五、课前准备。

搜集一些有关鲸的文字、图片或录象。

六、教学课时:第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学习生字“鲸”教师告诉学生本课学习内容为世界上最大的鱼类“鲸鱼”。

2、学生反驳教师“鲸是鱼类”这一观点。

3、学生汇报交流搜集的相关资料,并说明资料来源。

(这样设计是教师故意给出错误的信息,这样可以马上调动学生已有的常识性的信息,加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鲸的资料,使学生急于表现交流,充分调到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出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本文介绍了关于鲸的哪些方面的知识?启发学生运用抓中心句的方法概括段意。

(1)鲸非常大(2)鲸是哺乳动物。

(3)鲸的种类(4)鲸的生活习性。

(这样设计,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自学字词)。

三、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1.默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鲸很大呢?把相关语句画一画,还可以写一些批注。

2.集中交流。指名学生汇报,教师借机点拨。

出示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很大,这段话中还有描写鲸很大的数字吗?

出示句子: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很大.体会用列举数字方法来说明的好处.

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举数字的方法.

全班交流,试着用举数字的方法说明一事物.

同学们已经知道这一段主要介绍了鲸的大,那么除了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外,作者还有没有用到其他的好方法呢?大家试着找找吧!

课件出示学生汇报的句子:

句2不仅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还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出我国一个真实的例子,更增加了说明的力量。

四、引导学生小结写作方法:作者运用了作比较和列数字、举例子的方法把鲸的大描写得非常具体.

五、作业超市(自由选择)。

1、文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这些说明方法,试着找找。

2、尝试用所学的说明方法说明某件事物。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