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口号大全

北师大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热门22篇)

北师大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热门22篇)



五年级教案是指为五年级学生所设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用于指导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学生在五年级这个阶段已经基本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基础知识,因此教案需要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这些教案的分享是为了促进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和经验分享,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浙江潮》教案

一直以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被灌注了这样一种思想:语文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读课文。

暑期在苏大附中“毛虫与蝴蝶”研修班上,王林老师的一句话却让我振聋发聩:“语文课上要少些无意义的朗读。”

那么,到底该不该读?怎样读?

上完了《浙江潮》,对“读”,我有了新的认识。

《浙江潮》原文: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周密)。

教材说明:

没有既定的模式,也没有设计好流程。课堂上,根据学生实际,即时调控。课毕,竟感觉畅快淋漓。

简单回顾:

1、请学生练读,齐读课文。学生的声音高、直、硬,一点味道都没有。

2、老师范读,指导学生一句一句地读。提醒注意:“之”,“也”,“者”等字,它们在句中不代表具体意思的时候,要读得轻而短。

练习了几遍之后,掌握得基本不错。

3、学生再读,情绪挺高涨,开头声音大且声调高。

师:“开头别太高,就像唱歌,太高了后面的拔不起来。”

于是,声音小了,但也散了,轻飘飘的。

师:“不是这样的,音调别太高,并不意味着声音全部放松,或者没有一点声音,而是更好地控制住自己的气息。就像身体,有适度的紧张,才利于你的学习。如果太放松了,身体就趴下了,就没骨头了。人就显得懒。从声音里也有感觉的。”

声音大了些,也显得有点灵气了。

但读到“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时,声音真的震耳欲聋。但高而平,缺少变化,只感受到声音外在的力度。

师:“不是声音越高,感情越充沛;不是声音越大,感情越充沛;有时,赞叹的声音可以是虚的,但感情可能更深。读到高处时,我们的声音就像一列高速行驶的快车,你要能控制它,需要时能紧急刹车,要能调控声音(音调和音量)。”

范读;

重读描写大潮声势的几句话。

师:“读书要用心读,而不只是用嗓音表达。声音里要有心灵感受到的东西,声音里要有心。”

4、老师用手势指挥同学有声有色、抑扬顿挫地朗读。

师:“老师现在不指挥,不提示,看同学自己能不能做个出色的驾驶员。”

声音里有了思考、感悟,尽管有些地方读得还不是很到位,但声音不再高、直、硬了。

5、读完之后,有的学生两眼放光,想给自己鼓掌了,一副陶醉、兴奋的样子。

看着张张洋溢着光彩的笑脸,我也激动,灿烂地笑:

“瞧,语文课多么有意思!古文多么有趣!只要你愿意投入其中,我们每节课都在旅行,每节课都让人激动、愉快、兴奋,每节课都像在玩,不知不觉就下课。”

对句子的理解贯穿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

一节课下来,学生既读熟了课文(至少半数学生能够背诵),理解了文章所描写的景象,又兴奋地感受到了声音(老师、集体、同学和自己的声音)的魅力及自己通过学习可以拥有的声音的精彩,体验到了语文课的快乐及师生情感交融的愉悦。

不由想到了王林老师的那句话:“语文课上要少些无意义的朗读。”去掉的朗读应该是“无意义”的那部分,把节省下来的那部分朗读时间用在读课外书上,对学生可能会更有好处。而有意义的那部分朗读,是无论如何不能去掉的。

听说读写是语文的任务。语文课上,让学生听,让学生读,让学生感受声音的魅力,并对这种表达方式产生兴趣,愿意去琢磨,去实践,这不也是语文课的成功吗?声音也是一种艺术啊!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草帽计》教案

《草帽计》是“智谋”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讲述的是贺龙在革命战争时期,用智谋指挥部队,迷惑敌军,不发一枪一弹,让敌军自相残杀,取得战斗胜利的故事。这篇课文脉络清楚,对事情过程描写得生动形象。全文运用了很多成语,增强了语言的吸引力和表达效果。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自觉地进行课前预习,如:查阅资料,熟读课文,作批注,写自学笔记;课堂上愿意提问,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对有价值的问题能够合作交流,深入理解;课后能够认真修改、整理、完善自学笔记,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设计作业,弥补不足,巩固提高。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必须深入文本,进入到文本的语言中去,进入到文本深处。教学要注重学习过程,渗透学习方法,扎根于语言文字,从关键词中提取最有价值的信息,使学生在阅读中展开丰富的想像,走进文本情境,获取真实感受。通过对比阅读,解决教学重点,体会人物的神机妙算。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从贺龙想出的办法中体会他的聪明才智;通过比较红军扔草帽和白军抢草帽的场面,体会红军战士虽然面对贺龙的命令莫名其妙,仍然一切行动听从指挥的严明军纪和敌人面对红军扔掉的草帽,麻痹大意,丑态百出的愚蠢;通过比较红军扔草帽前后的想法,感受贺龙同志丰富的斗争经验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2.深入研究课文内容,思考草帽计成功的几个必要因素。

3.用尽量少的文字概述草帽计的过程。

4.找出文中的成语感悟、积累,增加知识储备。

教学过程(计划用3~4课时)。

一、导入教学,就题质疑。

1.由单元主题导入新课。

历史上有许多关于智谋的故事,形成很多有趣的典故和成语。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从课外积累引入,将课堂阅读与课内阅读结合,实行“大语文阅读”策略。]。

2.质疑激趣:读了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是谁使用了草帽计?为什么要用草帽计?他是怎样使用草帽计的?他的计谋成功了吗?)。

二、整体感知,了解梗概。

1.通过课前准备,你们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吗?

介绍、交流课前搜集到的长征、贺龙、蒋介石等相关资料。

[通过介绍、交流相关资料,为学好课文做好铺垫。]。

2.请大家把课文快速读一遍,找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边读、边找、边画)然后与同学交流。

3.用比较精练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先自言自语说,组织好语言;再与同桌交流,互相学习;最后指名发言,受到启发,修改、完善自己概括的主要内容。)。

三、切入重点,自读自悟。

2.要读懂用计的过程,首先要弄清贺龙根据哪些情况设下草帽计的?

(1)请大家默读课文,看看贺龙是根据哪些情况设下草帽计的?

(2)划出相关句子,读一读,抓住重点词语归纳概括。

(3)交流:

贺龙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了解了事情发生的原因后,请大家细读2~4自然段,欣赏草帽计的经过。

(1)送你一把“金钥匙”,它会启迪你的思维,请认真读读,掌握阅读方法。(学生看“金钥匙”)。

(2)根据“金钥匙”阅读提示边读边作批注。

(3)划出文中的成语,用心体会。(本文运用了很多成语,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朗读、背诵、填空等活动进行感悟、积累,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课后指导学生将本课成语和学生平时积累的成语进行组合,组织学生开展成语接龙、成语故事会、成语大串联等活动,提高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用你喜欢的方式学习。抓住重点词语(最好是成语)设计板书,理清写作思路。

(5)小组汇报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四、交流分享,提升感悟。

1.场面比较:

(1)你觉得那个场面描写得好?请谈谈你的理由,读出你的感受。

(2)请大家边听边想像画面,记住印象深刻的镜头。什么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请你说一说。

(3)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咀嚼、品读、想像、评价。

(4)说说哪些成语讽刺了白军的丑态。

(5)以讽刺的口吻读出白军的丑态。

2.想法比较:

(2)感悟,读出疑惑的语气。

(3)战斗胜利了,你又怎么想?你会对贺龙说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将自己的体验真实地表达出来。]。

(4)贺龙神机妙算,“神”体现在哪儿?“妙”又表现在何处?

3.讨论交流:草帽计为什么会成功?白军为什么会中计?引导学生弄清草帽计成功的几个必要因素。

4.感情朗读。

五、总结概述,提炼主题。

1.再读课文,用尽可能少的文字概述草帽计的过程。(先自言自语,再同桌交流。)。

2.指名用最简练的语言描述贺龙的草帽计。

3.学生练笔:将自己概述的草帽计写下来。

六、整理复习,提高运用。

1.熟读课文,根据课堂学习,认真修改、整理、完善自学笔记,做好整理复习笔记。

2.写课后反思。(学生主要分析自学中的问题,发现、记录其他同学好的学习方法、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写通过本课学习自己最大的收获或自己的出色表现。)。

3.自己设计、完成作业。(学生认为有特色的作业设计可以推荐给全班同学,有困难的学生可以与同学商量。)。

七、迁移课外,拓展学习。

1.请你给贺龙同志写封信,表达你的敬意;或以诗歌的形式赞颂贺龙丰富的斗争经验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由组合,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在班内表演,再现文章描写的情境,更加深入地体会文章内容,积累语言。

3.推荐阅读:看得出大家非常敬佩贺龙。是啊,他的一生十分神奇曲折,实践丰富,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我向大家推荐一本书——《中国元帅贺龙》,想必大家一定感兴趣。书中通过大量真实的历史资料,向人们讲述了他从一个普通农民,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在腥风血雨的斗争中走过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以及他在各个阶段的丰功伟绩。

[开拓学生阅读视界,全面了解贺龙这一人物形象。]。

板书设计。

草帽计      。

贺龙  ——  神机妙算。

前:面面相觑 莫名其妙 猜不透  听指挥。

红军 扔草帽                             。

后:拍手称快 称赞贺龙 神机妙算。

白军 抢草帽      喜从天降 得意忘形 眉开眼笑。

血肉横飞 叫苦连天。

评析:

本设计主要体现以下特点:

1.把握阅读特点,教给阅读方法。从课题入手质疑,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阅读欲望,明确阅读目的。整体把握,快速阅读,找出找准故事发生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再读课文,捕捉重点;切入重点,自读自悟。

以读促学,以读代讲。初读:整体感知,了解梗概;细读:切入重点,自读自悟;精读:读书入境,读中悟情。

2.加强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训练。

使学生找出故事的六要素,理清文路,找准学路;找出写贺龙巧用草帽计的几个自然段,选中重点(故事发生的经过),集中精力,突破重点。并用尽量少的文字概述贺龙的草帽计。

划出文中成语,用心体会。

抓住重点词语,自己设计板书,理解写作思路,整体把握,重点突破,加深理解。

3.强调习惯的培养与巩固。自觉、主动搜集、交流资料。边读边作批注,设计作业。坚持写自学笔记、整理复习笔记。自主阅读,主动交流,善于积累,勤于学习。在阅读中学习“金钥匙”,使用“金钥匙”,掌握“金钥匙”:看“金钥匙”提示——用“金钥匙”质疑——以“金钥匙”解疑。读(质疑),思(解疑),悟(释疑)。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我们的错误》教案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教学《我们的错误》不能仅仅停留在诗歌的表面,而要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深处,领会作者的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要大胆拓展教材,构建民主、开放的语文课堂模式,不断提升每一个孩子的语文素养。

教材分析:

《我们的错误》是坦桑尼亚小说家、语言学家沙班?罗伯特的一首诗歌。这是一首极受学生喜爱的外国儿童诗。作者借诗歌的形式,用富含哲理的语言,从一个崭新的角度,警醒错误的存在,说明了在人生的道路上直面错误、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生词。

2、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理解、感悟诗歌的内涵。

3、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学习诗歌的表达方式。

4、引导学生养成正确面对错误,积极改正错误的品格。

一、谈话导入。

1、(小黑板)出示有关“错误”的名人名言。

最大的失败是失败了不觉悟。——卡莱尔。

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要重复错误。——周恩来。

只有什么事也不干的人才不会犯错误。——列宁。

错误常是最好的老师。——谚语。

2、指名读后引导比较,有什么特点?(板书:错误)。

3、谈话:同学们,在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中,错误总象抛不掉的尾巴伴随着我们的一生,无论你愿不愿意。错误总是会时不时和我们走到一起,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错误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沙班·罗伯特的一首诗歌《我们的错误》,请打开课本第93页。(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坦桑尼亚,沙班·罗伯特,小说家,语言学家。

二、初读——感知内容:

1、听录音读。(作者的这首诗深受外国儿童的喜爱,相信同学们学习后也会喜欢的。我们先听听录音,感受一下应该怎样朗读好这首诗歌。)。

2、指名读。(谁有兴趣,有胆量再为大家朗读一下。)。

3、引导评价。(你觉得这些同学读得怎样)。

4、那么,现在就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把课文读一遍。

三、品读——感悟内涵:

1、引导思考:课前已经布置预习了,下面请同学们再看看给你印象深刻的句子,说出体会,有不懂的问题或有不同的见解可以标出来,也可以同桌进行讨论。

2、引导交流:你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抓住感受深刻的句子,进行研读。当学生提出重点理解的句子时,教师将相关的内容出示,方便学生交流。可以不按顺序)。

(1)、“学习击鼓总有漏拍的时候,练习舞蹈也会迈错脚步。”

师:作者虽然只举了两种错误,却让我们从中联想到了自己的许多事情,这些错事让我们明白了什么呢?(每个人都会犯错误)。

师:好,你说了一个陈述句。诗中用什么语气说明这一点的?(反问语气)。

师:能读出这种反问的语气吗?(年轻人啊,谁又能不犯错误?)这样表达有什么作用?(加强语气)。

[点评:这一环节教者把语文知识不留痕迹地与导读融合到一起,收效可观。]。

(2)、师:如果犯了错误,该怎么办呢?请全体男同学读第二小节。

“失败也可能是成功之母。”这句话,很多同学都很熟悉,但是未必真正理解这个句子。是不是说失败后一定就能成功呢。(不)。

能具体说说吗?(犯了错误后有两种可能,改正错误后就能成功,一错再错只能继续失败)。

3、人生的道路曲曲折折,当大人物、伟人们遇到错误时会怎样对待呢。,作者提出了什么样的忠告呢?请女生读第三小节。(“可怕的不是错误,可怕的是错误地对待错误。”)。

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其实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错不承认,有错不悔改。我们犯了错误,就要勇于承认,积极纠正,才能早日走向成功。)。

谁有这方面的经历或者材料,不妨和大家分享一下好吗?(爱迪生、诸葛亮、齐秦、王治郅等)。

你看,伟人们也曾经犯过错误,经历过失败。但是他们毫不畏缩,最终还是取得成功。所以,如果我们有了错误,我们更应该积极改正。

4、现在让我们再来默读一遍第四小节,看看作者对于错误,为我们提出什么建议?

“错误是必修的一课,每个人都要细细读。细细读啊,把它读通,读通它啊,你才会成熟。上好人生这一课啊,你将永远不会糊涂。”人生一课,指的是哪一课。解释“必修”一词。(人生一课指的是学习如何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语重心长的叮嘱,有感情的朗读体验。体会这小节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上句尾与下句头重复)。

师:在生活中,错误总是令人讨厌,让人灰心丧气,错误不会像辉煌的成绩那样让人兴高采烈,但是,诗人却告诉我们错误是人生必修的一课,所以,如果我们能正确面对错误,认识错误,反而会让我们少走弯路,早日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四、研读——升华情感:

师:让我们带着感情齐读全诗。

师: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四、诵读拓展延伸。

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小节,进行背诵积累。开展朗读比赛。

讨论:今后,我们要怎样对待自己的错误?又应该怎样对待别人的错误?

我希望大家,当然也包括我,一起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承诺。

五、作业 1、小练笔:《假如我错了》。 2、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六、板书设计: 我们的错误。

认识错误。

重复            纠正。

失败      勇敢面对     成功。

积极改正。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礼物》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1个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读准字音。

3.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礼物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使学生学会用礼物表达自己的心意。

4.仿照课文前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仿照课文前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学生自带礼物。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带来了什么心爱的礼物,谁来说说自己的礼物是什么时候,谁送给你的?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

2.教师抽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卡片。

礼物发芽懂得一套书。

精彩寄托果断滋润。

(2)理解词语。

渐渐指针精美。

期盼幼小博大。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同桌互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出长短句的停顿。教师重点指导第三节。

3.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小节。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小节?

4.组织学生讨论诗歌描述的画面、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重点指导:

我收到了哪些礼物?

我从一粒种子生根发芽,读懂了哪些自然?(种子在春天会生根发芽,生长时需要阳光,水。植物给大地带来了绿色,可以吸收有害气体,释放出氧气)。

看到小鸡渐渐长大,我心里是怎么想的?(小鸡是那么可爱,只要对它们好,它们也会对你友好。它们和人一样,都是有感情的。生命是可贵的,动物长大是多么不容易呀,我们要保护动物。)。

看着手表的指针不停的跳动,我懂得了什么(时间就这样不停歇,当你玩的时候,它就从你的身边悄悄溜走了。我们要珍惜时间)。

为什么说世界是博大和精彩的?能把你知道的精彩的事讲给大家听吗?

为什么说小小礼物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你收到过亲人什么礼物?

5.仿照课文前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第二课时。

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复习巩固。

1.读完课文后你又认识哪些字?你会用吗?

2.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种得。

这两个字你还知道什么。

3.学习会写的字。

在识字教学中要注意以下指导:

礼:左边一个“”,右边一个“”

组词:礼物礼品礼貌。

芽:注意牙的第2笔是“”,不要封口。

组词:发芽嫩芽豆芽。

懂:重的笔顺:

组词:懂得懂事懂礼貌。

套:上面一个“大”,下面一个“”。

组词:套装圈套套话。

精:左边一个“”,右面一个“”。

组词:精神精彩精力。

托:右边第一笔是“”

组词:寄托拜托托人。

三、写字。

1.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横中线上的笔画。

2.写字。注意把字写端正。

四、作业设计:

练习用生字组词,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用课文中的好词进行写话练习。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我们的错误》教案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力求体现课改的新理念:

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以读代讲,把读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有足够多的时间走进文本,碰撞心灵,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及相互间的评价,使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本课设计了自己练读、小组练读、男女生赛读、师生接力读、个人挑战读,品读,默读,齐读等多种读书的方式。

2.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学生在课堂上欣赏语言、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3.教学中要注重知识点,又要关注能力点。学生在学习和交流。

中学到了语文知识又进行了运用语言能力的训练,这样的学习对学生来说具有挑战性,学生乐于自主学习,效果很好,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4、学生在这一课堂上潜移默化地感受到词语表达情感的准确性和丰富性。“是的,错误是一种美丽,是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可怕的是错误地面对错误”,这些语句如一颗颗种子,在教学中巧妙、不留痕迹地把它们播洒到学生生命的土壤里。随着孩子人生阅历不断丰富,这颗颗种子一定会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我们相信孩子们长大后,就能够直面坎坷,笑对人生。

教学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在人生的道路上直面错误、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然而,当我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是否犯错误?犯了什么错误时?学生们大都在说其他同学的错误,一直在说:“他(她)如何如何?”而对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犯的错误熟视无睹,不肯说出来。我让学生又读了课题,认清是《我们的错误》来说说自己的错误,教育学生能直面错误,然而,学生们还是不说。我想:也许是出于害羞,也许是有碍于自尊,而不去说。正好这时,有一个女生没有认真听课,和邻座悄悄的做小动作,我走到她的面前,请她说一说自己现在犯了什么错误?她说:“踢我了。”我又重复了一遍,我说:“那么你现在犯了什么错误?你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么?”这个女生还是再强调“踢我了”。而对自己上课不认真听讲的错误一点也没认识到,觉得自己很委屈。因为下课的时间快到了,我没有让她在说,就是让她在说她也不会说,对于自己的错误他一点也没有认识到。此时此刻,我想:不管这节课再如何去讲,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都是无济于事。由先前的“她、他”,到最后的,学生对于自己的错误却很少去面对,不能正面认识自己的错误,又怎能去改正错误?如果不能,知错就改就成了空谈。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就没有达成。

课后,我布置了这样的拓展练习:学了这篇课文,对你有什么启发?你记忆最深的一次错误是什么?当时是怎样处理的,学了这篇课文后,你觉得当时处理得好吗?今后你打算怎样面对错误?虽然在课堂上,学生也许因为自尊没有去说出自己的错误,我希望在日记中他们能写下自己的错误,去直面自己的错误,从而改正错误。

由此我想:现在的某些学生诚信度低,责任心差,遇到事情互相推诿,不敢去承担责任,也很少去为别人着想。在我们的语文课上,除了教给学生知识,实现知识目标以外,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将来,我们的孩子不一定都成才,但至少,他能成为一个有责任心,讲诚信,有道德的人!

我在教学中一贯重视抓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平时班中有犯了错误的学生,全班同学都敢于批评指出,以理奉劝,并能热情帮助其改正错误,班中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风气较浓。所以学习这首诗歌先让学生反复吟诵,在读中感悟,再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与情感的参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用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的事例来丰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感悟诗歌的内涵。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力求体现课改的新理念:

1.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本课设计了快速阅读、自己练读、小组练读、各组比赛读、男女生赛读、师生接力读、个人挑战读,品读,默读,齐读等多种读书的方式。

2.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把阅读学习的主动机交给学生。

3.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师相机引导学生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正确理解反问句的意思,并比较体会反问句的语气。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

一、教学目标: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质,体会他的伟大人格。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一艘名为“诺曼底”号的邮船在夜晚航行时被撞开一个大窟窿,情况万分危急。船上会发生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九课。

板书:9*。

二、整体感知。

1.看诵读动画,进入意境,感受故事内容。

2.自己读课文,继续感悟。

3.初步交流。

(1)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

(2)说出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

(3)说说还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三、深入学习。

1.带着问题,再读课文,深入感悟。

2.小组交流。

3.汇报探究结果。

“船长为什么用枪威胁逃生的人”:

(1)船长开始是怎样指挥救助工作的?指名朗读船长的这番话。

(2)船长在怎样的情况下用枪威胁逃生的人?效果怎样?

(3)船长采取用枪威胁逃生的人的做法怎样?

看图,理解“这尊黑色的雕像”:

(l)“这尊黑色的雕像”指什么?

(2)反复读,抓住“钢铁铸成的,纹丝不动”,体会船长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形象;再联系前面船长争分夺秒救助他人的情形,充分认识船长的人品。

(3)船长是一个舍己救人、临危不惧的人,在被救助的人的眼里,船长则更加可敬可爱,他的形象与品质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4)用“这尊黑色的雕像”暗示了船长这一人物的品质与壮举深深刻在人们心中,永不磨灭。

四、布置作业。

1.摘抄最使你感动的句子或段落。

2.将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教案点评:

激趣导入,抓住相关的段落反复读、感悟,小组讨论“诺曼底”号被碰撞后船长是怎样做的?船长为什么要用枪威胁逃生的人?交流中加上教师巧妙地引导、点拨。学生活动设计丰富:读书、感悟;质疑问难;讨论、交流。

探究活动。

在世界地图上找一找英国和法国,再在英国的南部沿海找一找南安普敦。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

师:同学们好,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完成一个智力测验,大家请看屏幕。(教师出示课件)。

一条木船破了,舱里进满了水,单凭破船本身的浮力已承受不了船上一对夫妻和一个即将成年的儿子的重量,他们又都不会游泳,怎么办?远处有一条船正在驶来,但坐等获救是不可能的。

如果你就是船上那个未成年的孩子的话,请你想一个办法,帮助全家脱离险境。

生:我想我和爸爸先下到水里,让妈妈一个人在破船上,这样船就不会沉了。

师:你真是孝顺的好孩子。为什么船就不沉了呢?

生:因为船上的重量减轻了。

生:我想用木桨把船打碎,一人一块木板趴在上面,借水的浮力飘浮在上面。

师:你可真有办法。

生:我想我可以脱下自己鲜艳的衣服来回晃动,让远处的船发现我们。

……。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办法。可是如果船大人多,又在夜深雾浓之际,你将如何处理呢?请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哈尔威船长救人的过程。

(一生简述后,一生讲评)师:故事我们听完了,不知道同学听了这个故事以后有什么感受呢?(生沉默。)。

师:大家可以随便谈,有一点谈一点,有两点谈两点。一时还没有什么感受的同学,也可以提问题,大家一起探讨。(学生讨论、准备)。

老师:这位同学开始提问题了,哪位同学帮他解释一下?

学生:可能再加上船长,机械师,大副-----。

另一学生:克莱芒。

老师:我想也是这样的。有没有不同意见,谁还有其它的问题需要提出?

师:这个问题很有深度,大家想过吗?

生:(沉默)。

师:这种的权利是不是作威作福、高高在上呢?(生:不是)。

师:是不是个人享乐呢?(生:不是)。

师:这种权利是把死亡留给自己,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是真正的英雄的权利!

老师:这个同学提的问题很有价值,谁能给他解释一下?这需要老师提示一下,这篇文章的体裁是小说,小说就是一种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的文学体裁,当然这并不能成为否定刚才那位同学看法的理由。

生:事由人为,写事当然离不开写人了。

学生:本文运用了很多的描写?

师:具体有哪几种?

生:有语言描写、场境描写还有动作描写。

师:能不能找几例呢?(生找例子,举手回答)。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描写方式?(生沉默)在本文当中还有一种成功的运用另外一种描写方式,叫____细节描写。

生问:老师,什么是细节描写呢?

(生找了几处小学时学过的课文中的细节描写。)。

生:她本是个风尘女子,后来有了自己的意中人,好像叫____李贾的,随着他就走了,不过在回家的路上,李贾把好卖给了一个富家公子。

师:就在李贾把杜十娘卖掉以后,回到自己的房间里,杜十娘打量他的面部表情,“欣欣然若有喜色”,了了数笔,便把李贾的丑陋嘴脸给勾画出来了。

同学们有没有读过《儒林外史》的?(学生有的说读过)。

(学生找细节描写,举手回答)。

师:再请一位同学在刚才那位同学复述的基础上,加上这些细节,再复述一下这个故事。(一生复述,学生评点,认为绘声绘色,生动感人)。

师:生动的描写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第二位同学的复述就成功的运用了这种手法,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也要注意此种手法的运用。

生1:老师,我想谈谈哈尔威船长这个人。师:好啊。

生1:我认为哈尔威船长是一个沉着的人。在突发的灾难面前,他表现得十分英勇、沉着,他利用船长的权利,维持着秩序,使救授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或是殴斗。(师点评后,生将其写到黑板上)。

生2:我认为用“镇定自若”比用“沉着”更恰当一些。“面对着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不是给人而是在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也听从他的调遣。”

师:你能解释一下“惊慌失措”和“镇定自若”这两个词吗?

生:惊慌失措:由于紧张害怕而举止失常,不知如何是好。惊慌:举止失常。

镇定自若: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不乱,好像什么也没发生似的。

(生把镇定自若写到黑板上)。

师:如果换了你,你也会像哈尔威船长一样,做到镇定自若吗?

生:会。

师:勇气可嘉。可时,真的处在那样一种情形之下,怕是就没有大家所说的那样轻松了。在这里,有影片《泰坦尼克号》中的几个场景。请大家切身体验一下。(师展示课件,读课文“震荡可怕极了”“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

师:看完刚才的影片大家感受如何?

生:很害怕。好恐惧等。

师:面对此情此景,你会首先想到什么呢?要实话实说。

生:活命、逃命、哭、什么也没想等。

生:想到是大家,组织抢救工作等等。

师:下面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第十六段以后的“简短有力的对话”。(指导学生朗读,要读出语气、语调来。通过过读体会哈尔威船长的镇定自若。找出几个角色,老师叙述,不时穿插,如学生声小了,师: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你能压得住吗?大声点,不要太吝啬,再大点,要有力,要读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谁来读一些这句:船长喊了一声:洛克机械师在哪儿?要突出喊。“还有多少分钟?” “20分钟。” “够了。” “够了”指导学生用升调、降调、重读等,读出危急时刻的急来,还要读出镇定自若的定来,读出船长的镇定自若。)。

生:因为他是船长。

师:是船长就一定能镇定自若吗?

生:(思考后)他不仅是个船长,而且是个忠于职守的好船长。生读: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请生把忠于职守写到黑板上)。

师:哪一位同学能解释一下“忠于职守”呢?

生:忠于职守:忠诚的对待自己的工作岗位。

生:我觉得,作为一名船长,他最大的职责就是开好船,保证乘客的生命安全。

师:你觉得他尽到自己的职责了吗?

生1:我认为,他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因为作为一名船长,他撞船了,这是责任事故。

生2:我不同意你的观点。因为,撞船的责任不在哈尔威船长。

师:何以见得?

生2:文章以开始就说:哈尔威船长小心翼翼的驾驶着他的“诺曼底”号。轮船缓缓行驶着。可以说哈尔威船长驾驶得很认真。没有吊以轻心。(师:更不是酒后驾驶)。

师:还有没有补充的。

生3:我同意刚才这位同学的观点。因为撞船的责任在“玛丽”号,因为“玛丽”号“行驶速度非常快”,“在一片浪花中飞驶过来”,“负载又特别大”。

师:同学们为哈尔威船长作了很多的辩护,如果他在天有灵的话,一定会感激大家的。

生1:我还是认为,作为一个船长,他毕竟与人撞船了,差点让这么的人葬身鱼腹,这是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

生2:应当说,作为船长,他是尽到了自己的职责的。因为,在关键的时刻,他没有逃避,他积极的组织救援工作,并且使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使60人在短短的20分钟之内全部救出,并且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师:这叫_____(生:以身殉职)那他是一个_____的人。

生:舍己救人。(板书到黑板上)。

师:老师觉得课文中有一句话说得太好了:事情总是这样,哪里有可卑的利己主义,哪里也会有悲壮的舍己救人。请同学看屏幕(师放课件镜头1:送钱,镜头2:有人见死不救,镜头:3救小孩)。

同学们通过电视新闻或是报纸、杂志,还没有看到过类似的情形呢?

(学生说了在克拉玛依事件中见死不救的事情)。

在其实,面对死亡,求生是每个人的本能。可是,上帝在赋于我们生命的同时,也赋于了我们责任和义务,因为,活着固然重要,可是履行做人之道同样重要,能做到舍己救人就更加难能可贵了。

老师:谁能就这个问题谈谈看法?

学生2:我认为不是没有办法救自己,而是船长已抱定了以身殉职的决心。

学生3:我同意的看法,船长在随船沉没时,一人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说明他没有自救的打算。

学生4:船长没有自救的打算,在前面已经显露出来了——船上有61人他却说必须把60人救出去,作者说他把自己给忘了,其实他并不是忘。

老师:好,老师完全同意这几个同学的意见。还有没有要补充的?

学生5:老师,我认为船长死得有点不值得。

师:噢,这位同学提出了一个价值观的问题。你有什么意见?

学生6:我认为值得。

学生6:我认为不值得。因为他不死船要沉,死船还是沉,这么好的船长活下来还可以以做很多好事情。

学生7:我认为值得。船长死了,但他留给了我们一种忠于职守,以身殉职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对人们影响也许更大。

(生将伟大板书到黑板上)。

师:他的可爱、伟大之处在哪里呢?

生:当人们在呼号和嘈杂声中,听到了船长简短有力的对话后,大家立时不出声了。“没有一个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师:这个“伟大的灵魂”指的是什么呢?

(明确:哈尔威船长的精神感召力)。

生: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一个巍然屹立就写出了哈尔威船长的高大形象。

生:还有文章的倒数第三段,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雕像也塑造出了哈尔威船长的伟大的形象。

师:时穷节见,危难出英雄。危急时刻,是放弃责任,违背天良,只求独自活命呢?还是舍己救人、舍生取义呢?哈尔威船长已经用自己的行动给我们做出了响亮的回答。让我们一起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一起朗读课文后三自然段,深情缅情我们敬爱的船长吧!(朗读课文,师指导快速背速,运用重点词语背诵法,找出了“六个一”,学生在两分种之内全部背诵)。

师:我们敬爱的哈尔威船长用自己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伟大人格魅力为我们树起了一座雄伟的丰碑。(师板书)。老师真心的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像哈尔威船长那样用自己的正直与善良,用自己的无私与真诚,在人生的历程中,也筑起一座高高耸立的丰碑,真正成为太阳底下大写的人!(边讲,边板书)。

下课!

附板书设计:

伟大。

舍己救人。

忠于职守。

镇定自若。

一个沉着的人。

点评:

这是赵磊老师在安丘“潍坊市初中语文课程改革暨中考研讨会”上出示的一节示范课。本堂课无论是三个维度的达成,还是学生主体地位的凸现以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培养,都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以充分体现。《“诺曼底号”遇难记》中哈尔威船长的光辉形象,本身就体现着一种人格的魅力,一种精神的力量。在课堂上,赵老师正是通过这些凝聚着作者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情操,影响着他们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他们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______价值观和人生观。

特别是学生在讨论“哈尔威船长死得到底值不值”这一问题时,老师并没有立即亮出自己的观点,更没有大讲特讲“生命的意义”,而是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讨论中来,学生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实际也就是两种不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体现。这时,老师适时的引入时代活水,从“克拉玛依事件”到“泰坦尼克号”,特别是赵老师富有激情的一段独白高潮语,掷地有声,字字镌刻在了学生的脑海中,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情感的熏陶,可以说,实现了教书与育人文道统一。

二、抓住诵读来迁移知识强化能力。这节课有三个高潮,一是引导学生理解细节描写这个环节,他没有生硬塞给学生概念,而是用简笔画的形式深入浅出地使学生明白了什么粗线勾勒,什么是工笔细描,然后顺理成章地引导学生来忆读,即回忆一些以前学习过的课文,或者是一些文学作品中细节描写的句子。通过“忆读”就巧妙利用课文中隐含的迁移因素,将学生正在学习的内容与以往学习过的内容有机地连接起来,从而扩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益,增加教学情趣。运用“忆读”的教学手法,能有力地激发、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形成热情勃发、深入持久、内容丰富的课堂活动。

第二个高潮就是让学生分角色演读那段对白,也为课堂增加了光彩。很多课文就需要这样的演读。演读,就是表演式的诵读,就是表情诵读活动。老师可以根据课文分一下角色,也可以精细地剪辑课文,一旦将文质兼美的课文处理为一篇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的朗诵材料,学生演读的那种教学情景真是让人心醉,让人心动,让人感到那是教师的辛苦讲析永远也达不到的生动境界。

这种读在教学中能收到奇效,学生陶醉还来不及,怎么会打盹?这就是在学生活动,“新课标”所强调的“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的教学要求就真正地被落实了。

第三个高潮是学生的质疑讨论环节,这就叫“悟读”,就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边读边悟,边悟边读、读读悟悟,不是通过老师的讲析,而是通过学生自已的品读感悟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哈尔威船长到底是不是一个好船长。有的学生提出:“他必竞是撞船了,怎么说也说不过去”,而另一此学生就从课文中找论据来为哈尔船长辩护,学生思想越辩越明,思维的火花不断闪现。

悟读的教学价值在于高效与深刻,课堂上既洋溢着学生琅琅的读书声,又涌动着学生揣摩品味的思维潜流,课堂教学的活跃外象与学生思维的深层触动同时生辉。这就把握住了语言训练这一关键中的关键,无论是老师的范读、师生的各种诵读及快速背诵,都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特别是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调来读“够了”这一句时,会场中数次响起热烈的掌声,完全可以说这是用“读”把课堂推向了精采的高潮。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草帽计》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用比较的方法,通过红军扔草帽和白军抢草帽的场面、红军扔草帽前后的想法等作比较,感受贺龙同志的丰富的斗争经验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3、培养学生沉着冷静的处事态度。

教学重难点: 揣摩文章重点词句,感悟贺龙的神机妙算。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学习了《草帽计》这篇课文,大家对课文也有了大概的了解,那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出示填空)。

课文主要写了,贺龙同志带领一支队伍,在敌我的危急时刻,想出了使白军的事。

2、解释“神机妙算”

二、切入重点,自读自悟。

1、自由读课文,找找课文中哪些词句体现贺龙的“神机妙算”并说出理由。

2、小组交流讨论。

3、引导切入重点交流:

(1)引导学生体会贺龙根据当时的天气,选了有利的地形,设下了草帽计。

(2)红军扔草帽和白军抢草帽的场面的比较。

(3)红军扔草帽前后的想法的比较。

4、教师小结。

三、拓展延伸。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从贺龙身上学习到了什么?

四、布置作业:

用尽量少的文字概述草帽计的过程。

板书设计:

贺龙:神机妙算。

敌机(炸)。

红军 追白军。

(扔) (抢)。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楼兰之死》教案

“那时的楼兰与碧波荡漾的罗布泊相临,城中有河、有塔、有树,店铺相接,客商云集,一片繁荣景象。”字里行间中无不显示出楼兰曾是个多么繁荣的古城,可眨眼间却遭到了沙漠侵袭,繁荣变成了荒芜;喧闹变成了死寂。这可怕的变化是谁造成的呢?漫漫黄沙给出了残酷的答案:是人类,这一切都是我们人类对植被的大量破坏所造成的。是人类愚蠢的行为造成楼兰灭亡。它死了,它成了沙漠的一分子。这多么让人难以相信,多么让人震惊呀!楼兰的悲剧真的让世人清醒了吗?不,没有。文中最后一段写道:“新疆墨玉县卡瓦可乡一个林业管理站统计,每年那里要通过10万辆上山打柴的毛驴车。1983年,策勒县‘巴扎’上一天柴车不超过500辆,现在竟高达1000辆。照此下去,总有一天这里仅有的脆弱的生态植被将被破坏殆尽,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还会扩大。”

沙漠在扩大,在进攻。这并非作者的危言耸听。今年三月,电视报道过,北京连续数十天遭受了沙尘暴的袭击,每天降沙量竟高达21吨。21吨,多么可怕的数字呀!一头白鲸的体重也不过如此!有人提议:“大家要一起植树,保护土地。”可威胁人类生存的仅仅是土地沙漠化这个杀手吗?不,还有像温室效应,水资源缺乏,水土流失,河水污染待环保问题也时刻准备着向人类发动攻击。看,我们的保护伞——臭氧层,是它为我们抵挡住了99%的紫外线,可它越来越薄,甚至出现了空洞,这是为什么呢?这也归咎于人类。是人类使用的冷冻剂、消毒剂等化学用品向天空排出的气体破坏了臭氧层,导致了现在的结果。此外,淡水资源紧缺的问题也是日益严重!世界上70%的人喝不到安全的水,1500万5岁以下的儿童因喝了不安全的水而死亡。就连成都这个号称“天府之国”的都市也成了缺水之城!更别提频繁爆发的山洪、海啸、地震等大灾害,这些是多么可怕的事实呀!难道人类真要等到花儿蒙上层灰;土地张开一条条干裂的大口;蔚蓝的天空变成灰色;可爱的小动物全变成尸骨时才知道珍惜大自然的恩赐吗?敞开心扉听听吧,天空在呼唤,土地在呼唤,呼唤我们每一个人从小事做起,保护这个美好的世界,珍惜这个温馨的家园,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五年级的语文课上,我们学了一篇课文《楼兰之死》。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有许多启发和感想。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楼兰是一座美丽的古城与碧波荡漾的的罗布泊相邻,城中有河、有塔、有树,店铺相接,客商云集,一片繁荣景象。可是现在楼兰消失了,只剩下茫茫沙海中的一片废墟,它旁边的罗布泊也已完全干涸。往日繁荣的景象与绿色一同消亡,如果肆虐的风沙暂时停息,那里就笼罩着一片死的寂静。在楼兰和罗布泊旁边就是塔克拉玛大沙漠。塔克拉玛在古代也语是“进得来出不去”的意思,是“死亡之海”。

当土地表层生长着绿色植物时,它是不可能变成沙漠的。当地表的植物遭到了破坏,情况就不同了,一方面是土壤在直接的风吹日晒下,越来越干燥松散,成为细沙,一方面没有了树木和植物的阻挡,风就更肆无忌惮。它吹动着细沙移动,是沙漠不断扩大,淹没附近的土地和村庄,这就是土地沙漠化的形成。

读了《楼兰之死》我明白了:楼兰这座美丽的城市被吞噬是因为没有花草树木有关,风沙来临时没有树木的阻挡,所以楼兰被吞噬。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人类不爱护环境,乱砍伐树木,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我么应该保护环境否则将来受到伤害的是我们自己。让这个水蓝色的球体永远长存。

读了《楼兰之死》这篇文章之后,我知道楼兰这座古城“死”了,它旁边碧波荡漾的罗布泊也干涸了。往日的繁华与绿色也一同消亡,在那里,如果肆虐的风沙暂时停息,那里就笼罩着一片死的宁静。

读过这篇文章之后,我有一种深深的恐惧,人类如果再这样破坏环境,那么只能最终走向灭亡。

我不能让种悲剧再上演,所以我们要保护好环境,爱护绿色,让市郊充满绿色。楼兰消失了,我们不能再让任何一座城市成为下一个楼兰。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浙江潮》教案

在教学《浙江潮》一课后,我进行了认真地反思,认为本课的亮点之一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积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通过对比阅读,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让学生领悟和学习文章结构严谨、语言精练的特点,体会到文章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和烘托、渲染等方法的作用,提高学生品味词句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在字里行间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本课的亮点之二是:能适时地运用学生收集的资料和图片突破重难点。让学生通过资料和图片来了解离自己生活实际较远的浙江海宁,感受到浙江潮的壮观,缩短了学生和文本的距离,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人们常说教学是一种不完美的艺术,一节课后总有感觉遗憾之处,如有些学生在学习古文过程中读错字较多,并不能按古文的节奏去读,因本课容量大,为了节约时间,我们没有过多地去关注,忽视了关注每个学生发展。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培养学生审美、爱美、创造美的精神素质,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全体儿童素质的全面发展极为重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语文教材中有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有很多美好的人,美好的心灵,美好的景物,美好的情境……从不同侧面显示着、蕴涵着自然之美、社会之美和艺术之美。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充分利用这些素材,达到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目标呢?诵读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手段,通过朗读对情操的陶冶、对心灵的感染、以及对思想的启发教育作用,往往比单纯的讲解更细致入微,更感人至深。它在提升学生欣赏美、感悟美、体验美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熟读精思才能领会文意,品读赏析才能体会语言的音律美,使之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这样既加速了学生语言的积累,又使学生在受到思想教育的过程中,提高了审美情趣。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没有读,就不能称其为语文课。

对于《浙江潮》这篇以文言文为主体的课文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更不能忽视读,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读中体会《浙江潮》所表现的自然之美、语言之美、气势之美是我的初衷。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以读贯穿,导读、泛读、自读、品读、比较读……形式多样。视频的展示、作批注的方法、语言文字的训练、写作方法的贯彻、情感态度的表达都是为了更好的促进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收获,在读中提高,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实践证明这样的设计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这一课我前后上了四次,对于读书重要性的认识一次比一次深刻,我们教研组的北京市学科带头人陈延军老师说过一句话“最是基础应该抓,最是读书不能放。”我对此也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当然还有很多遗憾和不足,比如语言文字的训练还显得薄弱,以及教师的语言应在总结学生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更丰富、更真实、更以学生为本,等等。教无定法,需要我们去思考和探讨的还有太多,但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目标和根本应该是永恒的。作为一名教育者,我愿意踏下心来,不停钻研。

《浙江潮》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奇观里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的内容节选自南宋文学家周密的文言文《观潮》,《浙江潮》是周密根据钱塘江大潮写的一篇文言文,教材在《浙江潮》这篇文言文后面附加了一篇现代文的《观潮》。这一篇文言文和一篇现代文编写在一起,成了教材编写的独到特色,这两篇课文在内容和选材上都有共同的地方,他们都描写了号称“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但是它们在言语表达上有着天壤之别,偏偏正是这种巨大的区别学生在预习时便遇到了巨大的困难,文言文对他们来说虽然以前在课后阅读积累中见过,可并不要求学习理解,只是阅读一下了解一下有文言文这么回事就行了,这次把文言文编入了主体课文要求理解学习,看着这些难以理解的说话书写方式,学生犯了愁个个束手无策,怎么才能降低学生对文言文的恐惧感呢???我思考着对付这个拦路虎的方法。

恰好在那天上语文早自习的时候解决了这一难题,也让我体会到什么是教学相长,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随时开动脑筋,体现教学的灵活实用性。在上早自习的时候,我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再去背背课文,可是学生对于《浙江潮》这篇文言文只是简单的读了一下便不闻不问了,他们对《观潮》还比较的感兴趣,读地津津有味,这时一个灵感从我脑子里一闪而过:何不先让学生通过阅读现代文《观潮》了解了钱塘江大潮的特点之后,再带领着学生疏通文言文《浙江潮》的文句意思,最后再让学生对两篇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在现代文《观潮》的语段中找出与文言文《浙江潮》词句相对应的句段。这样不是降低学生学习古文的难度了吗?这样也有效的保护了学生学习课文中文言文的积极性。对!就这么做!

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我指导学生先学习现代文《观潮》,概括课文的写作顺序,作者从声、色、形等不同的角度和大潮到来之前、之时、之后等不同时间段描写了江潮的壮观雄奇。非常细致入微地把大潮展示在了学生面前,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真切地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宏伟壮观的气势。在此基础上学生也了解了什么叫“天下奇观”。在学习文言文《浙江潮》的时候,我先范读课文因为学生初学文言文对停顿和语气的正确把握有困难,不容易读通顺,接着我又带领学生读课文,让他们感受读文言文的韵味,后来我便让学生冲《观潮》中找出与《浙江潮》词句相对应的句子,出乎我的意料之外,除了杨诚斋说的那两句诗之外,学生都找到了《观潮》中与《浙江潮》词句相对应的句子,最后,我便让男女生对比朗读文言文和现代文,在一古一现地比较朗读中,学生对文言文意思的理解不讲自通,同时对文言文用字措辞高度的概括性和简洁精辟的特点有了深刻的体会,也让学生感受到了现代文遣词造句的细致入微、明白实用的特色。这也正是语文课标中,强调语文要让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优美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所倡导的。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幸福在哪里》教案

《幸福在哪里》是一篇童话故事。写三个牧童把一口喷泉挖成一口泉井,得到了智慧女儿的祝福;然后通过各自的寻找、实践。十年后,明白了幸福在哪里的真谛,告诉我们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的道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明确“幸福”的含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幸福,感受幸福。

过程与方法 (学导式教学法)。

1、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合作学习,进行质疑。

3、通过交流理解幸福。

4、通过拓展阅读,进一步理解幸福。

5、通过谈幸福,深化对幸福的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劳动,做一个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人。 。

教学重难点:

感悟幸福的真正含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幸福。理解“领悟”一词的含义。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拓展阅读材料。

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搜集有关幸福的名言警句,拓展对幸福的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课时 二课时。

板书设计。

幸 在清理喷泉、砌石中 幸福要靠劳动,

在做医生使病人康复中 在对人类。

福 在做对别人有用的事中有益的活动中。

在耕作养活许多人中。

一、审题入手,设疑激趣。

1、板书“幸福”,什么是幸福?你有过幸福的感受吗?

板书“在哪里”,幸福在哪里?怎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保加利亚埃林"彼林的童话故事,找寻其中的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由读文。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把不能解决的词提出来全班交流解决。教师重点提示学生要结合上下文解决好“领悟”一词。

四、入情入境,精读课文,领悟幸福的真谛。

(一)课文的前19个自然段向我们展示了三个牧童挖泉井的经历,指导学生从三个牧童挖泉井的语言、动作、神情及智慧的女儿说的话中领悟幸福在哪里。

1、自读这部分内容:。

读懂了什么?把读不懂的地方用笔画出来。

2、重点研读三个牧童挖泉井的段落(1-5自然段)。

三个牧童是怎样挖泉井的?

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划出文中的有关词语、语句。(愉快,高兴极了,心满意足)。

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浑浊的泉水变成了清洁透明、清澈的、如同镜子一般的泉水)。

3、孩子们为什么这么快乐呢?从文中的6-19自然段中找寻答案。朗读孩子们说的话“我们把它弄干净了,就是供大家喝的”,领会其中的意思。

4、回归整体,从三个牧童挖泉井的经历中,领悟到幸福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把自己不懂的问题写下来。

3.收集有关劳动和幸福的名言警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大家上一节课学习了课文,自学了生字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板书课题)“幸福在哪里”

课件出示提问: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2、三个小孩清理喷泉砌石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让别人喝)。

3.由清理喷泉引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幸福在哪里)。

4。那么幸福究竟在哪里呢?十年后三个牧童知道了吗?

二、  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下面我请同学来快速再读课文,读后回答提出的问题。再提出你不懂的问题。

1、学生交流后回答问题。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交流学生提出的不懂的问题。

4、教师小结:课文主要讲了三个牧童在智慧姑娘的引导下,经过自身的劳动实践,找到了幸福,弄懂了幸福的真正含义(板书):幸福要靠劳动,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三、拓展交流,情感延伸。

1、学习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呢?联系亲身经历谈谈自己对幸福的理解。(结合拓展阅读材料说)。

2学生出示收集到的和幸福有关的名言警句,学生交流谈感受。

教师举例:(课件出示)“能使大多数人幸福的人,他自己本身也是幸福的——马克思”

“幸福要靠劳动,要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

“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高尔基”

只有在对美好事物的自觉追求中,才有真正的幸福。----高尔基。

想不付出任何代价而得到幸福那是神话。------徐特立。

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苦难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徐特立。

幸福是一个美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

只有整个人类的幸福才是你的幸福。——狄慈根。

为人类的幸福而劳动,这是多麽壮丽的事业,这个目的有多麽伟大!——圣西门。

每一个人可能的最大幸福是在全体人所实现的最大幸福之中。——左拉。

只要你有一件合理的事去做,你的生活就会显得特别美好。——爱因斯坦。

人类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欧文。

唯独革命家,无论他生或死,都能给大家以幸福。——鲁迅。

幸福越与人共享,它的价值越增加。——森村诚一。

好的字眼,提及幸福,对于学生来说,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可幸福在哪里,怎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无形中激起了学生读书找寻答案的兴趣。

《一块烫石头》是俄国的盖达尔写的,主要内容是:有一个老头,靠看果园生活,一天,一个小孩想偷苹果,结果被刺伤了,老头可怜他就放了他,小孩很高兴,小孩看到一块烫石头,上面写着,能返老还童,小孩想报答老头,就把石头那给老头。老头说:我不要还童,做人就要光明正大。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时间不能倒流,要靠劳动活下去。

北师大五年级语文教案

心愿一、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作者是怎么样逐层深入地提示课文的中心思想,表现中法两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3、学习本文对话,通过人物对话,提示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

二、课前准备:找一些有关中法友好往来的文章。

三、教学课时: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

1、“心愿”的意思是会什么?

(指心里的愿望、想法)。

2、课文写谁的心愿?

(写一家普通的法国人和中国工作人员的共同心愿。)。

3、是个什么样的心愿?

(修一座友谊的长桥,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二、理解课文内容。

三、初读课文,自学新词。

四、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17)写我与一位法国小姑娘的对话,说明小姑娘的全家都是是中国迷。

第二段:(18--20)写小姑娘的爸爸两次去中国,把真诚的友谊带进了一个普通的法国家庭,使全家人都爱上了中国。

第三段:(21--29)讲作者与小姑娘一家人的谈话,知道了小姑娘全家的希望:当架设友谊桥梁的工程师。

第四段:(30)写修一座友谊的长桥,是中法两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五、讲读课文第一段。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人物有哪些?

3、哪些词语表现法国小姑娘对中国人民的感情是纯真和朴素的?

4、“闪耀着欢乐的光”说明书了什么?

5、从小姑娘的回答说明书了什么?

6、“我家有好多中国人”指的是什么?

7、小姑娘熟悉中国人的相貌特征,原因何在?表现了什么?

8、有感情朗读课文。

六、课堂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段。

2、抄写生字、新词。

北师大五年级语文教案

(小姑娘的心愿……,小姑娘父母的心愿……我和法国人的共同心愿……)。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抓记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2、找出课文中人物表现的句子,并抓重点句子体会含义。

3、想一想,表达了作者怎能样的思想感情?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相机释词"含苞欲放"。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她爸爸认真地说:"我希望她学中文,以后到中国留学,当架设友谊桥梁的工程师。"。

"当架设友谊桥梁的工程师。"是什么意思?这家法国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

6、人民的感情上朴素的,朴素的东西是最美的。修一座友谊的长桥,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共同的心愿指什么?友谊的长桥指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指导朗读最后一节。

1、整理解释滔滔不绝迷惑不解绘声绘色潜力含苞欲放。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北师大写景五年级小学语文作文

“依山傍水廿八都,古色古香流水家。微风垂荡野花舞,鸟雀啼鸣落云霞。”多少年来,美丽的廿八都古镇还依旧保留着难得的热闹娴雅,趁着过年走亲戚的机会,我领略了一番廿八都古镇的繁荣与古老,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下了车,远远便看见一片古色古香的楼房坐落在一片片群山下,像一颗璀璨的宝石嵌在这青青山水中,被它独特的色彩与风味所吸引。

小镇被小溪环抱着,清澈见底的小溪上,架着一座水安桥,水安桥上的廊亭一直通到小镇那边。久坐在桥上的长凳,看着柔和的阳光温和的投射在朱红色的石柱,情不自禁地把手轻轻搭在精致的扶手上,望着鸭子悠闲的在小溪上游荡,不时地在平静的溪面上激起点点波纹,让人感受到从未有过的轻松自在。

走进亲戚的屋子,一股浓烈的乡下人家的味道扑面而来!精致的小院落,懒洋洋的大黄狗,成群的母鸡,蒙上灰尘的农用工具……让我倍感亲切。热情好客的主人端上了香喷喷的铜锣糕和香甜的桂花茶,玩了一下午的我们便狼吞虎咽的吃起来。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在这里,我们吃的是当地主人自己做的铜锣糕,喝的是秋天时保存的桂花糖做的茶水。在这座美丽悠闲的古镇里,我感受到了难得可贵的娴雅与轻松,也感受到了廿八都古镇的悠久,当然还有那当地人民的热情好客与享受生活的那种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

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简单教案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马吗?你最喜欢马的那些方面?给大家说一说。

2、今天我们学习两首古诗,描写了马。板书课题:古诗二首。

二、讲授新课:

(一)《房兵曹胡马》。

1、这首诗是哪位诗人所写?(唐朝诗人杜甫)。

2、自由朗读这首诗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大面积指名朗读,齐读。

4、要求读准每个生字,读不准的画出来。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指朗读好的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注意听:自己读的不熟练的生字的发音。

2、学生自己再朗读课文。

3、指学生分层次读课文,进一步巩固生字的发音。

(三)再读一读书,深入感受。

1、小组讨论:本诗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汇报,其他同学进行补充,纠正。〖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3、评一评哪个小组讲得最好。

(四)教师指重点词,学生回答。

1、你理解了哪句诗的意思?

指名让学生复述诗的大体意思,教师进行整理。

北师大五年级语文的教案

把握主要内容,学习灯塔坚定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为人类服务的品质。

能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课文。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生活,学习灯塔坚定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为人类服务的品质。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灯塔吗?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

(灯塔在大海中为人们指引方向。)

2.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与灯塔有关的文章。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课文,思考: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文章讲了灯塔不畏狂风暴雨的侵袭,依然坚定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为人类服务。)

3.再读课文,思考文中写了哪几种事物?

(文中写了船只、海鸥、暗礁、灯塔、海浪。)

4.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不同事物的。

5.由这几种事物,你又联想到了什么?

(联想到了有些人为了维护正义,不畏艰险,努力去与恶势力抗争,最终取得胜利。)!

6.分角色朗读课文。

希望同学们都能像灯塔下样做一个坚持正义的使者。

五年级语文北师大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的八个生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在抗日战争中游击队员的英勇风采,体会小兵张嘎的懂事、勇敢、机智。

3、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及所蕴含的感情,学习作者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

重点难点:

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品质。

教学方法:

1、自我研读发、

2、读议法、

3、角色表演法。

4、多媒体演示法。

教具:

1、挂图、生字卡片。

2、搜集【小兵张嘎】的电影片段和当时的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自古英雄出少年”你们都知道那些战斗小英雄呢?(学生自由发言)在抗日战斗的血与火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小英雄。如:把敌人引入包围圈而牺牲的王二小;巧送鸡毛信、勇敢机智的海娃……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小英雄,小兵张嘎。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观看【小兵张嘎】的电影片段、了解故事的内容和背景。(多媒体播放)。

4、看了以后,张嘎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你喜欢他吗?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全文生字、新词:

冀淀伪垮囊腔霎啃。

3、指名读生字,并组词,并把生字,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

4、着重强调:如“淀”的发音,读dian(4音)不读ding。

“霎”的发音读sha(4yin)不读cha(4音)。

指导“霎”的笔画安排。

5、通读课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6、读完全文,你能说说小兵张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吗?

7、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嘎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吗?

8、出示句子:小兵张嘎是一个()的孩子。

三、课堂小结:

课文选取了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成为小侦察兵,与区队长一起消灭日本鬼子的几个画面,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少年的英雄形象,使一个懂事、勇敢、机智、爱憎分明的少年英雄张嘎跃然纸上,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四、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体味人物的形象的特点,在读课文中感悟嘎子的机智,勇敢。

3、绘声绘色的讲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小兵张嘎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二、细读课文,感悟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品质。

1,、默读课文,找出课文写了小兵张嘎的哪几件事?哪件事写得详细?哪件事写的简略?

2、哪件事写得最详细?

3、指名读1——5自然段、思考1——5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4、重点读6——11自然段,抓住关键词、句,感悟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品质。

出示句子:

(2)齐读:边读边体会小兵张嘎的临危不乱、聪明机智。

(4)自由读句子边读边体会,小兵张嘎的聪明机智勇敢以及对敌人刻骨铭心的仇恨。

(5)课文哪几处写到小兵张嘎对手枪的喜爱和渴望?

(7)此时的嘎子会想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

(8)指导朗读出示的重点句子。

(9)齐读出示的重点句子。

(10)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和同学们演一演、比一比谁演的最逼真。

三:根据情节、复读故事。

1、理清课文线索。

2、指导学生复述,同桌互相复述。

3、指名复述课文内容。

4、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

四:总结拓展升华主题。

1、总结全文,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和收获?

2、小兵张嘎给你留下怎么的印象,你喜欢他吗?为什么?

3、算一算、张嘎要是活着,他现在多大了?你现在要是见到张嘎,你会问他些什么呢?

五:课堂总结:

课文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懂事勇敢机智爱憎分明的少年英雄形象,让我们永远记住“小兵张嘎”这个名字,永远记住这个少年英雄的形象,永远记住他英勇的抗日事迹。

六:布置作业:

1、将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2、收集并了解关于小兵张嘎的故事。

七:板书设计:

26。

失去奶奶。

成为小兵略写。

勇敢机智。

诱敌入屋临危不惧。

关门加敌详写。

扑敌夺枪。

一、教材解读:

七言律诗的简称。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足联。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党__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路上,红军战士击溃了敌军无数次围追堵截,他们跋山涉水,翻过连绵起伏的五岭,突破了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历经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十一省,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总行程二万余里。

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万里长征是人类历空前的伟大壮举,《七律.长征》是诗歌创作不朽的杰作。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这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无论对革命史而言,抑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2、理解诗句中的词语的意思,了解每一句诗描绘的情景。在了解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地基础上,理解诗句地意思。体会诗句所表达地情感。

3、能按诗句的停顿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课文背诵课文。三、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中的重点词语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能初步按照诗句的停顿读诗。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总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长征的历史背景,了解长征的大致情况。

2、初读课文,初步感知七律的一些特点,初步感知全诗所表达的意思。能比较流利有感情的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3、学习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语。

三、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解题:

(见“关于长征”)。

(二)初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把课文中的生字画出来,把字音读准确。把诗句读通顺,读流畅。

2、边读边想,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把问题写在边上,准备交流。

(三)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相机进行生字教学,指导学社那工读准字音。

2、师:你知道什么是“七律”吗?(生交流)。

师介绍这首诗的体裁:这是一首七律,也就是七言诗。所谓的七言诗就是七言八句。言,就是字,每行有七个字,一共有八句话。就是七律。七律诗中间四句两两相对应,而且朗读的时候还有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

听老师范读课文。(或者课文朗读录音)。

3、指导朗读:

出示下文,提示学生诗句停顿节奏。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学生按节奏试读,反复地读,达到能读上口,会停顿的程度。

(四)读诗句、学生质疑,解释诗句中一些难懂的词。

1、读每一句诗,先理解句中词语的意思。

(远征:指二万五千里长征。

万水千山:“万和”、“千”都不是实数,而是说无数的山、无数的水,实指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

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细浪:翻着浪花的细流。

乌蒙:即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

磅礴:气势雄伟。

泥丸:泥团子,小泥球。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时桥上只剩下13根铁索。

岷山:在四川省北部,绵延四川、甘肃两省边境,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

三军:古时军队曾有分中、上、下或中、左、右三军的,以后泛指整个军队。诗句中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2、再读诗句,同组的同学相互说说诗句的意思。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抄写词语句子。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读懂全文,体会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战胜种种艰难险阻所表现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读,巩固已知。

1、指名朗读课文。

2、说说“七律”代表什么?“长征”是怎么一回事?

二、细读鉴赏,领略诗境。

(交流:跨越五岭、翻过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过雪山)。

2、在这几幅图中,你最欣赏的是哪一幅图?读读说说自己欣赏的“图画”;还可以结合自己收集的课外资料讲一讲自己欣赏的理由。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看来,不过像泥丸一样在脚下滚过去。

我们仿佛看到:……。

(生交流感受)。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水流很急,激流拍岸,给人以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上的铁索悬挂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使人有寒气逼人的感觉。

读着这诗句,我们的眼前仿佛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生练习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翻越大雪山,带给红军的又是什么呢?

(更让红军战士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过了岷山,心情豁然开朗,个个笑逐颜开,表现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的喜悦心情。)。

克服了重重困难,胜利就在眼前,这一切怎么不令红军欣喜若狂、兴奋不已呢?让我们把红军的这种胜利之喜、这种万丈豪情通过声音读出来吧!

4、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遇到的就是这些困难吗?你还知道什么?

(红军国草地更是历尽艰险,九死一生;还有敌人的围追堵截)。

红军战士不害怕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这些艰难困苦在红军眼里被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朗读,把“只等闲”的那种豪迈气概读出来。

三、小结:

1、红军长征,历时一年,行程二万五千里,穿越千山万水,历尽千难万险。然而毛主席只用了七言八句56个字,描绘了战山斗水五幅“征战图”。这五个典型的画面,艺术地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有的艰难困苦。

2、谁能用自己的话练习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这首诗的大意可以这样概括:红军不怕长征途中遇到的千难万险,把跨越万水千山只当作平平常常的事。五岭山脉绵延四省;乌蒙山气势雄伟,然而红军战士却把它们看成是微波细浪和小小的泥丸。红军战士以喜悦的心情和旺盛的战斗热情巧渡了水流湍急的金沙江;以大无畏的精神飞夺天险泸定桥。红军在长征途中经历了无数次大小的战斗。当翻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途中艰苦卓绝的斗争,展望无限美好的革命前景,红军战士怎能不喜笑颜开呢?)。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背诵这首诗。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课后收集毛泽东主席的诗词,读一读,与同学交流一下,感受其诗词的风格。

板书设计:

万水:金沙江大渡河。

远征难只等闲革命英雄主义。

总括革命乐观主义。

千山:五岭乌蒙岷山。

北师大五年级语文教案

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位老人指点商人找骆驼的事。说明遇到问题只有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作出正确判断,才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课文开头先写一个商人因为找不着走失的骆驼而着急,就向一位老人打听骆驼的下落。接着写老人一一说出了丢失骆驼的特点,商人以为是老人把骆驼藏起来了,然后老人说出自己是怎么知道这只骆驼的特点的。最后写商人在老人的指点下找到了骆驼。老人通过仔细观察,从一些不为人们注意的现象中,经过动脑筋思考,对这些现象作认真的分析,判断出那只骆驼的三个特点,并根据其中最主要的特点,指点商人找到了骆驼。

教师在教学中要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老人怎么会做出正确判断的。

1、从老人指点商人找骆驼这件事中,使学生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抓住事物间的因果联系,进行分析和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通过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

本文是一篇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好教材,教学时可采用逆推法。从结果出发,推导出老人观察、思维、判断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

课前准备:幻灯片、图片。

教学时间:1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生字词,理清文章脉络。

第二课时:讲读课文,重点理解第三自然段。懂得只有遇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正确判断,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学习因果关系的句式几种不同表达方法。

第三课时:总结课文,处理课后作业,练习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一、检查复预习。

1、生字词。

2、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讲读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

问:商人最后找到骆驼了吗?从课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来?

2、学习课文。

问:丢失的骆驼有什么特点?

板书:左脚有点跛。

左驮蜜右驮米。

缺了一颗牙齿。

问:老人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吗?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

引读“对话部分”

问:在对话部分,哪几句是老人问的?哪几句是商人说的?

指名分角色朗读。

问:如果在这部分内容中加上“商人问”、“老人说”好不好?

指名分角色朗读(加上提示语)。

问:哪种写法好?为什么?

师:(两人说话时,没有第三人,可省略提示语,在本课中省略提示语使文章语言简洁,对话紧凑,更能表达商人急切心情)。

问:从对话中看看商人说话的语气有什么变化?(着急―高兴―生气)。

从哪些地方看出来?“忿忿”什么意思?

指导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4、学习第三自然段。

问: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有这些特点呢?

读读、划划、议议。

问:老人说的话共有几句?哪几句是说老人怎么知道骆驼的特点的?

板书:看见。

又看见。

还看见。

幻灯:出示一句。

(1)刚才我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有趣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

2.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认识到说话要简明扼要、不说废话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认识不说废话的重要意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的确,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深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就一块来感受我国著名相声演员马季郭启儒合说的相声〈打电话〉的魅力。

二、明确学习目标。

阅读课前提示:想想这篇课文,我们应该弄懂哪些问题?

(1)浏览全文,想想说的是件什么事?

(2)故事里的那个人说话的特点是什么?

(3)这个相声对你的启发是什么?

(4)说说这个相声或听听其他相声,感受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

三、根据目标学习全文。

1.自己浏览全文,想想说的是件什么事?

交流:(这个相声主要讽刺了一个在公用电话亭打电话,缺乏公共道德的年轻人。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小事,结果被这个人东拉西扯,说了两个多小时,既误了自己的事,又耽误了别人的时间。)。

2.再读课文,想想故事里打电话的年轻人说话的特点是什么?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说话啰里罗嗦、废话连篇。)。

3.这个相声对你的启发是什么?

交流,小结:打电话要抓住要点,简洁明了,这样不仅节约时间,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是文明行为的表现!

4.现在请同学们分角色读读这个相声,来感受感受相声语言的艺术风格。

(1)同桌分角色读。

(2)找伙伴分角色读。

(3)师生分角色读读。

5.找学生上台试着说一说这个相声。

6.听两个精彩的相声段子。

7.看一个你们自己搜集的相声。

四、交流相声语言特点。

学了这个相声,听了相声,看了相声,你现在觉得相声的语言怎样?(通俗、贴近生活、幽默、有很浓的讽刺意味)。

五、演一演。

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相声演一演,评一评谁具有相声演员的风采。

六、总结。

我希望同学们记住这个相声段子,时时提醒自己文明地与人交流,交流时注意自己的语言要抓住要点,简洁明了。

七、作业。

1.课余与父母共同看相声、演相声。

2.创作一个短小的相声段子。

北师大五年级语文教案

1、引导同学学习《职业》《十二点钟》《责备》,理解难词的意思,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对自由的向往。

2、指导同学将“四步预习法”的收获运用于课堂学习,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3、激发同学对《新月集》的阅读兴趣,鼓励同学积极进行课外阅读。

引导同学学习《职业》《十二点钟》《责备》,理解难词的意思,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对自由的向往。

1、教师准备:课件。

2、同学准备:用“四步预习法”预习课文。局部同学填“四步预习记录表”。

观课议课主题:深度预习如何促进高效的课堂教学。

一、谈话导入:

1、师生交流:你最想从事什么职业?

2、导入。

二、检查预习,学习《职业》:

1、检查预习:指名说说预习中的字词收获。

2、交流文章的大意。(分层说或总说都可以)。

3、默读课文,找出“我”想当小贩、园丁和更夫的原因之句,标上记号。

4、交流句子,体会这些职业的自由自在。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6、考虑:作者为什么这样向往自由?

(同学结合课文和课外查到的资料谈理解。)。

三、自主交流,学习《十二点钟》《责备》:

1、师生总结学习一篇课文的方法。

2、引导同学运用总结的方法学习《十二点钟》。

(教师重点引导同学学习运用方法,引导同学理解难句)。

3、同学自主交流《责备》。

4、带着感情读文。

四、总结,优秀书目:

1、指名交流学文后的感受。

2、优秀:《新月集》《飞鸟集》。

北师大写景五年级小学语文作文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当我一次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2、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是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二、理解填空。

1、第四组课文的主题是(生活中的启示)。

2、《钓鱼的启示》给“我”的启示是: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课文中“我”心情变化的过程是:得意——(急切、委屈、沮丧)——(乞求)——无奈(依依不舍)。

3、与“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类似的名言是(条条道路通罗马)。

4、《落花生》的作者是台湾作家(许地山),笔名(落华生)。课文的主要内容用小标题可以概括为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其中(议花生)是重点描写。课文的中心句是:“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5、《珍珠鸟》的作者是作家(冯骥才),课文的中心句是(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6、成语故事“水滴石穿”的主人公是(张乖崖),现在比喻学习或者做事只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三、日积月累。(关于生活启示的谚语)。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

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人物形象的个性特点。

《童年的发现》:费奥多罗夫是个幽默天真、单纯、爱探究、善于想象的人。

《杨氏之子》:杨氏之子个聪明、机智、幽默的人。

《晏子使楚》:晏子是个机智过人、临危不惧、爱国、能言善辩的人。

《金色的鱼钩》:赞扬了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桥》:赞扬了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梦想的力量》: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

《将相和》:蔺相如个机智勇敢、足智多谋、临危不惧、对友人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人。廉颇是个知错就改、豪爽直率的人。

《草船借箭》:诸葛亮是个神机妙算、足智多谋、宽厚待人(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人。周瑜是个智谋过人、心胸狭窄、妒贤嫉能的人。鲁肃是个忠厚守信的人。曹操是个谨慎多疑的人。

《景阳冈》:武松是个豪放、倔强、机智勇敢的人。

《猴王出世》:孙悟空是个自由自在、快活逍遥、亲和友善、顽皮可爱的人。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小嘎子是个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人。胖墩儿是个豪爽、随和的人。

《临死前的严监生》:严监生是个爱财如命的守财奴、吝啬鬼。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王熙凤是个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的人。喜欢炫耀特权和地位的人。

《刷子李》:刷子李是个技艺高超、自信、心细如发的人。

《金钱的魔力》:反映了老板等小市民以钱取人、金钱至尚的丑态。

语文学习方法技巧。

一、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复习?复习的意义是什么?

(一)复习的概念。

复习就是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避免遗忘。

(二)复习的意义有三点。

1.复习是一种强化。

课堂上教师讲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学完之后就能记住和理解的。复习则是一个克服遗忘、强化理解的过程,复习的越及时、越连贯、越系统,学过的知识就巩固得越扎实。

学生在复习的时候,可以把平时学到的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完整化。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由于受时间和课节的限制较为零散、杂乱,通过复习可以把许多知识系统化。另外,复习也是对以前学过的知识的重新认识,从这个角度讲,复习也是重新学习的过程。它也可以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自信心。

2.复习可以弥补教学的薄弱环节。

教师平时没有讲明白的地方或者在某个环节出现疏漏,通过复习可以查缺补漏,使薄弱环节得到加强。

3.我们明确了复习的意义后,知道期末的总复习时间长、任务重、要求高,所以还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指导复习工作,将复习落到实处。

二、制定复习计划。

如何才能将复习落到实处呢?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制订复习计划,认真备好复习课,精心设计教案,研究复习方法,提高复习课质量。

(一)系统复习。

一天一单元。对本单元课文逐课进行复习。复习期间一天至少两课时,等一课时可进行精读课文的复习,第二课时进行略读课文及学习园地的复习。复习要有侧重点,重点课文可多用些时间,非重点课文可少用些时间,可自行调控,把时间安排好。

(二)归类复习。

在系统复习之后应留有三到五天的时间进行归类复习,将本册书的知识点进行归类梳理。

三、明确复习内容掌握复习方法。

(一)系统复习。

内容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学习园地。

1.精读课文主要以生字词、背诵、本课知识点(课后习题、作者及时代背景、对重点课文的重点段落进行预设阅读习题)为主。

2.生字词:以《语文教师用书》学习目标中给出的词语为主,可采用课前预习(明天要复习第一单元的内容,今天晚上的家庭作业就可以让学生先自己复习这部分内容,老师第二天听写、默写,全对的同学可以不写家庭作业或发小红花进行奖励等等。)上课前五分钟听写本单元的词语,低、中年级由老师批改,高年级可让学生同桌互批下课订正。对听写中普遍存在的错字,老师一定要在全班进行强调,找到识记和区分这些易错字的方法和窍门。

背诵:要求背诵的部分,除让学生会背,老师可出一些按课文内容填空的试卷让学生练习,从而达到不仅要求学生会背还要会写。可利用早读课的时间,在学生熟背的基础上留五分钟时间写,一次写的内容不易过多,对填写中错得多的字也要进行集体订正。当然,在制定复习计划时,各年段的侧重点是不同的。一、二、三年级以基础知识为主,四、五、六年级以作文、阅读为主。

北师大五年级语文教案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学习在叙述一件事情时,把重点部分说详细、说具体的方法。

4、通过人物的外貌和神态描写,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把握人物的内心情感。

5、体会人民军队战友间深厚的情谊,学习他们在危难的时刻心中始终装着他人,甘愿牺牲自己的利益,也要去关怀自己战友的伟大精神品质。

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学习在叙述一件事情时,把重点部分说详细、说具体的方法。

洋思教学模式。

师生查阅关于“上甘岭战役”的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1、书写课题,齐读。

2、一个苹果对于我们来说再普通不过了,可在志愿军抗美援朝时的朝鲜战场上,在七天七夜没有一口水喝仍坚持作战的志愿军战士们眼中,它就显得弥足珍贵了。战士们又是怎样对待这一个苹果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读书要求:快速浏览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2、检查字音,尤其注意订正以下词语的读音。

血迹斑斑血丝烟熏火燎。

3、交流: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入情入境,读中感悟。

1、课件出示背景资料,学生阅读,交流感受。

1952年冬,我志愿军在朝鲜金城以北的上甘岭阵地上,粉碎了敌人对这个阵地的大规模进攻,取得了歼敌两万五千人的巨大胜利。

在这次战役中,敌人为了攻占我军扼守在上甘岭前沿的两个阵地,在43天的战斗中,出动了大批兵力,向这个总面积只有3。7平方公里的山头上,倾泻了290万发炮弹和5千多枚炸弹。这是世界战争所没有过的最密集的炮火,山头被削低了两米,岩石被炸成一米多厚的粉末。但是,疯狂的敌人最后还是遭到了可耻的失败。在这次战斗中,我志愿军指战员在给予敌人严重杀伤之后,转入坑道作战,在极端艰苦的情况下,不仅守住了坑道阵地,并且经常向敌人发起反击,大量地杀伤敌人。战斗中涌现出许多激动人心的英雄事迹。《一个苹果》写的就是这次战斗中的一个动人的故事。

2、渲染情景,凸现矛盾,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1)敌人继续疯狂地发动攻击,战士们在防炮洞内坚守阵地,敌人的狂轰滥炸使他们已经七天七夜没喝上一口水,水成为战士们维系生命的源泉。就在这个时刻,五连派来的火线运输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苹果。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苹果?请同学们画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它青里透红,散发出诱人的香味。”

(3)你是从文中的哪些语句感受到此时此刻,每一个人都无比需要这个苹果?请你找一找,画一画,读一读。

3、品评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指导感情朗读。

(1)关于连长,抓住一个词语“烟熏火燎”和一个句子“这会儿,不用说一个,就是十个二十个,我也能一口气吃完。”引导学生进行体验。

(2)关于步话机员小李,除了抓住一个词语“沙哑”和一个句子“他的嘴唇干得裂了好几道口子,脸上挂满灰尘,深陷在黑色眼眶里的两只眼睛布满了血丝。”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外,还可以利用文中对他的这段描写:“小李出神地看着我,回头看了看另外几个人,又看了看躺着的伤员小蓝。他接过苹果,转手给了小蓝。”进行一段语言拓展训练,让学生尝试填补此时小李的内心活动,补写他关心战友胜于关心自己的伟大品质。

(3)关于通讯员小蓝,除了抓住一处外貌描写“他的脸黑黄黑黄的,嘴唇干得发紫”之外,还要抓住他的动作描写“张开嘴正要吃”,“突然向周围望了望”,“立刻把嘴闭住”,体会他的情感变化。

5、这是多么可爱的八位战士,残酷的战争没有击垮他们顽强的意志,反而把他们的心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凝聚成一股更强大的战斗力。当谁也不肯吃这个苹果的时候,连长只得动员大家分吃一个苹果,感人的一幕再次发生了。

(1)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2)出示这个句子:“这样一个挨一个传下去,转了一圈,苹果还剩下大半个。”再出示一个句子:“这会儿,不用说一个,就是十个二十个,我也能一口气吃完。”引导学生对比性地阅读这两个句子,说说原因,谈谈感受。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