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口号大全

信息化调查报告大全(16篇)

信息化调查报告大全(16篇)



在写调查报告时,需要收集可靠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读。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不同类型调查报告的写作风格和结构。

零售业信息化调查报告

近年来,零售业的蓬勃发展引来了人们的普遍关注,连锁门店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趋势,在这种大的趋势下,伴随着连锁业的迅速扩大和连锁门店的持续增长,对it网络和信息化依赖程度更为凸出,不断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已成为行业发展和保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据idc发布的报告称,零售业整体it规模为44.2亿元,到这一规模将达到82.5亿元。对于零售业信息化的趋势要求,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跨区域发展、专业分工、体验消费、整体效益和人才的培养。

一、更专业的服务、更个性的需求。

分工更细,专门店走上前台。面向特定群体的专门店、专业店已经走上前台,大商场、购物中心无论面积有多大,其服务的个性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不同的群体、不同的嗜好、不同的生活方式与消费习惯,越来越多的个性需求将主导商场向专门化、专业化方向进行细分。

二、从注重内部品类管理走向服务顾客管理。

对零售企业而言,过去更多的是想知道如何进行品类管理,今后,可能更需要知道顾客的需要和购买路径。比如说顾客进入店铺后,他会在哪里购买哪一件商品?在哪里停留?按什么顺序查看不同的商品类别等。

当顾客再次进入商店时,由于零售商已经知道先前顾客已经来过多少次,都曾买了什么、浏览了什么、放弃了什么,就可以提供顾客正在查看物品的相关建议,以非常个性化、有效的方式与消费者互动,并对其他正在寻找类似产品的消费者提供有用的提示。

三、向整个链条要效益。

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必须进行供应链管理的研究。零售企业不再是盯着一个点上的效益收益,而是从整个供应链上获取效益。

通过供应链管理,是把原料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等在一条供应链上的所有节点企业都整合起来,优化人、财、物等诸多因素的配置,使商品以最快的速度,通过生产、分销环节变成增值的产品,送达消费者手中。

德利多富的杨德宏总经理介绍,零售商通过将自己的数据库向合作的供应商开放,供货商可以随时了解他们的产品在商店里的出售情况,以便做进一步改进。运用开放的数据库平台,可以使生产企业成本大大降低,而这种合作使传统的零售商与供应商之间简单的以利润分配为核心的博奕,转变为整个供应链价值增值的过程。

四、从数据搜集到挖掘价值。

零售商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消费者的购物模式,对将来的趋势和行为进行预测,支持企业的决策,比如,经过对整个公司数据库系统的分析,数据挖掘工具可以回答诸如“哪个客户对我们的促销活动最有可能做出反应,为什么?”等类似的问题。将其运用到客户关系管理中,就能在海量的客户数据库中,将看似无关联的数据进行筛选、净化,提取出有价值的客户关系,对客户需求做出恰当的回应,并预测需求趋势。

杨德宏认为:“真正的价值,并不是拥有不菲的it设备和系统,而是利用这些设备和系统采集到的信息,支持企业决策,加强企业运营管理,使零售企业能更加健康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利润,并最终推动零售行业的信息化建设。”

五、人才培养和电子商务。

人的因素亦然是第一要素,人才培养战略将依然是支持零售企业快速发展与扩张的主要支柱之一。而支持人才培养战略也将是零售企业信息化的未来任务之一。另一方面,虚拟化的电子商务也将成为零售业未来的发展重点,基于些的信息化规划与目标也将令我们期待。

信息化调查报告

20xx年过去了,《中国服饰》杂志社协同北京正略钧策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对国内服装行业20xx年底的信息化现状进行了详细调研,经过两个多月艰苦的努力,调查报告终于出炉,希望对国内服装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有所帮助。

本次调研对象的选择,我们注重被调查企业代表性与标杆性,但总体来讲偏重于中大型企业。从业领域包括丝绸、鞋品、男装、女装、羊绒、童装以及面料等企业;从企业发展阶段来说,既包括奥康、恒源祥、顺美等行业领头羊,也包括品缘、小玩皮等行业新秀;从企业性质来讲,69.23%的被调查企业属于民营企业,30.77%的被调查企业属于外资或三资企业;从企业规模来讲,45.45%的被调查企业门店数量超过300个,53.85%的被调查企业员工人数为1000人以上,58.33%的被调查企业销售额超过10亿人民币。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服装企业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无论是几十个亿销售额的行业巨头,还是只有几千万的行业新秀,都在全力打造适合自已的信息化平台,试图依靠优势信息平台来降低生产成本、缩短反应周期或者加强终端控制能力。

在信息平台成为核心资源的行业趋势下,做为个体的服装企业该如何开展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呢?基于此,《中国服饰》杂志社与北京正略钧策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对国内服装行业20xx年底的信息化现状与管理策略进行了深度调研,调研的内容主要分为信息化投入与制约因素、it组织现状、it应用现状及未来考虑、it策略及管理等4个方面。

被调查企业20xx年信息化投入与销售收入的百分比有所上升,55.56%的被调查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在0-1%之间,11.11%的被调查企业投入达到了1%-2%,3.33%的被调查企业信息化投入水平达到2%-3%。这种信息化投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目前的服装企业信息化处境。

it组织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第一资产,是企业信息规划、信息化建设以及信息化项目落地的有力保障。一支精干、敬业、技能综合的it队伍不仅可以解决企业运营的诸多难题,提高服装企业的运作效率;还可以成为高层决策的信息使者,通过数据挖掘、电脑看板等工具的应用,为高层提供数据依据。

被调查企业20xx年信息化投入与销售收入的百分比有所上升,55.56%的被调查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在0-1%之间,11.11%的被调查企业投入达到了1%-2%,3.33%的被调查企业信息化投入水平达到2%-3%。这种信息化投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目前的服装企业信息化处境。

企业信息化的制约因素方面,58%的企业认为“缺乏技术积累,技术风险大,技术创新成本高”,50%的企业认为是“缺乏高素质人才”,42%的企业认为是“缺乏资金”,调研结果说胆,服装企业的信息化任重而道远,技术积累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讲都将是长期又艰巨的任务。

从本次调研的结果来看,国内服装企业的投入水平普遍偏低,较低的投入水平决定了信息化建设的不如意。服装企业要改变信息化现状,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只有在适当的资金投入下,才有可能组建高素质人才队伍,也才有可能进行技术创新,打造出以高效信息化平台为核心的竞争力。

对it组织层次的调研表明,大部分服装企业充分意识到信息化组织因素对信息化工作影响,55%的被调查企业设置了信息化总监岗位,并直接对总经理或董事长负责,从组织层面上为企业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27%对“副总经理”负责,18%对“其他职能老总”负责。其中对副总经理负责与对其他职能老总负责的区别在于:对副总经理负责指信息化工作是副总多个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对其他职能老总负责,则是指主要职能是财务或行政,而兼顾信息化工作。

20xx年it组织的员工数量与20xx年相比增长幅度为68%,其中普通员工增长比例为93%,软件维护人员增幅为78%,软件开发人员增幅为40%。20xx年服装企业的信息化工作需求与20xx年相比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20xx年,it组织员工流动性调查曲线呈现马鞍型,67%的被调查企业it员工流动率在5%以下,25%的被调查企业it员工流动率在10%-15%之间,两个数据占总量的92%,说明在大部分服装企业信息化建设走向成熟的同时,仍有不少服装企业的信息化存在着较大的管理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服装企业已经拥有一支it队伍,it组织架构也初具雏形,但同时也存在着组织结构多样性、信息化需求多变、合格信息技术人员短缺、信息技术人员流动性高等普遍性问题。正略钧策公司认为,这些问题的本质是企业最高领导层对信息化的定位,定位于行政事务与定位于核心运作平台,其组织效应完全不同。

信息化现状调查报告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可以极大地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是推动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力量。时期,是我省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是加快发展、加速转型的攻坚时期,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对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经济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现有基础。

(一)基本情况。

1.经济信息化快速发展。

第一,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深入推进。

农业信息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覆盖全省2019个乡镇、5万个行政村和40个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业信息网整合了12个涉农部门,建立了农经、农情、农价三级共建共享数据库,设立服务栏目近万个,数据总量达3760gb,连续五年荣获“中国农业网站百强”称号。研制开发了40多个农业专家系统,推广面积达2019多万亩,增收节支10多亿元。“12316”三农热线、“千万农民短信服务工程”等服务平台,提供了快捷、方便的咨询服务。藁城市“三电一厅”模式在全国得到推广。和被列为国家农村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市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农村信息化示范单位”。8个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和8名信息员被国家五部委评为全国先进。

第二,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加速融合。

据不完全调查,大中型制造企业70%实现了生产过程关键环节自动化控制,90%建设了管理信息系统,62%采用了数字化研发设计系统,85%建立了企业门户网站,48%应用了不同程度的电子商务。钢铁、三友、水泥、天威等33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钢铁、装备制造和石油化工的部分骨干企业开展了信息化综合集成应用,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丝网、管道管件等一批产业集聚区建设了以信息化为支撑的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促进了中小企业和产业的聚集发展。建立了省市两级污染源监控中心,实现了对全省752家企业、1176个排污口的联网自动监控,建设了覆盖40多万家污染源企业的基础数据库,有效抑制了企业的偷排和超标排放。唐钢等13家钢铁企业能源管理中心被列为国家示范项目。2019年暨曹妃甸被国家工信部批准为首批国家级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

第三,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稳步发展。

培育了国大、晨砻等30家电子商务以及**集团、港等10家现代物流示范试点企业,网上购物人数迅速增加,形成了以网上订货和物流配送为一体的电子商务运营模式。依托商务部新农村商务网,从**年开始,每年举办三次“新农村农副产品网上购销会”,累计成交额达47亿元。中华标准件网、中国耐材之窗网、中国枣网、中国辣椒网等一批特色经济网站迅速崛起,辐射和带动了县域特色经济发展。被国家确定为首个县域经济信息化试点县,并已通过国家专家验收,丝网机械设备数字化率达30%,企业网站拥有率达92%,经常使用电子商务的企业占70%,网上贸易额占比超50%。

2.电子政务建设成效明显。

全省电子政务框架初步形成。实施了“112工程”,构建了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和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重点推进了12个跨部门应用系统。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为26个部门提供了纵向业务专网服务,支撑网上审批、财政网上支付等多个跨部门应用。人口与人力资源、法人、基础地理等五大基础数据库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依托全省统一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实现了工商、国税、地税、质监等部门间企业基础信息交换共享,促进了财税增收。网上审批与电子监察系统提前两年完成了提出的60%行政许可实现网上办理的目标任务。省级49个部门473项行政许可事项中,除25项因涉密外,其余448项全部实现网上审批与电子监察,走在了全国前列。省直部门核心业务已不同程度地实现信息化,上报省的政府的文件已全部实现网上传输。全省的政府门户网站体系已基本形成,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有效载体,有力地促进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网民使用政府的网站的比例达到25.5%,通过政府的网站查询政务信息的比例达到74.1%。**市和**市区政府门户网站位列全国30强。我省被国家列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试点省份,探索形成了“**省基于信息资源规划的信息化应用建设与管理模式”,属国内首创。

社会信息化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远程教育网覆盖了全省所有中小学校,初步形成了集教育教学、科学普及、服务“三农”和人才培养为一体的综合教育服务平台,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社保信息系统开通了12333电话咨询服务热线,全省企业养老保险监测数据库入库率达97.3%,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管理信息系统投入运行;**市“五险合一”服务模式实现了基金统一征缴和支付,在全国得以推广;、承德、被评为“全国金保工程示范城市”。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实现了新农合管理、妇幼卫生监测、社区卫生服务等功能,提高了卫生系统行政管理效率及公共服务与应急处置能力,实现了重大疫情的网络直报。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形成了专业艺术、群众文化、文物博物、民间艺术等大文化信息资源框架体系,每年可提供万册以上电子图书、200小时视频资源,信息总量达27tb,位居全国前列;建设了全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服务范围覆盖全省5万个行政村。实施了城市和社区信息化试点示范,11个设区市建设了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等市探索了社区综合管理服务模式,提高了城市精细化管理和社区服务水平。城乡一体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城乡服务等值化。光彩集团“全国联网家庭服务信息支撑平台”被国家民政部命名为全国独家国家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范围已覆盖56个城市。、先后启动建设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并成为“全国数字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被评为“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

4.信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信息网络实现跨越式发展。通信方面,**年底全省光缆总长度达45.6万公里,是2019年末的2.33倍;局用和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分别为961.4万门和8080万户;电话用户数为5604.9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数达4353.5万户,是**年末的2.44倍;电话普及率达79.7%,较**年上升29.5%。广电方面,全面推进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和双向网改造,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370万户,双向网覆盖用户接近300万户;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覆盖11个设区市城区,用户达50万户;完成了全省20户以上自然村的“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覆盖25万户农村家庭。互联网方面,**年底全省互联网出省带宽达到1335g,网民数达到2197万人,网民普及率达到31.2%;互联网宽带用户达667万户,居全国第5位;全省行政村通宽带比率达95.1%。广电网、通信网、互联网融合加快,电视台实现了7套节目的低码流网上直播和部分栏目的网上点播,网站日访问量超过100万次。电台网站实现了9个频道的在线直播,阳光热线实现了网上视频直播和点播。信息网络已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5.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建立了省信息安全测评中心、电子政务数字认证中心、信息安全通报中心和应急支援中心等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制定了《**省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试行)》,ca证书在国税、地税、质监等部门得到广泛推广。对811个党政群机关门户网站实施定期监测,完成了55个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测评。开展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试点。省市两级建立了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协调体系,省市县三级1074个重要信息系统实现了信息安全事件网上直报,对965个单位开展了信息安全专项检查,保障了全国重大活动期间我省网络信息安全。多次在全国性会议上介绍我省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经验和做法。

6.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增长。

期间,我省电子信息产业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年均30%以上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产业。**年底,全省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895.5亿元,工业增加值297.7亿元,实现利税174.51亿元,平均增速分别为35.98%、32.08%、44.24%,分别是末的4.65、4.02、和6.24倍。产业链逐步完善,形成了太阳能光伏、通信与卫星导航、平板显示、半导体照明、应用电子五大产业链,产业聚集效应凸显,形成了“四基地”、“八园区”和环京津发展的格局。

信息化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在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正确领导下,建立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重大事项协商沟通机制。开展了电子政务和企业信息化基础调研,建立了省级信息化专项资金项目绩效和设区市信息化水平测评指标体系,定期进行评估和发布,初步形成了信息化建设的评价机制。调整充实了省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充分发挥我省信息化领域各类协会作用,形成信息化宏观研究和辅助决策机制。倡导建立了京津冀信息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促进了与京津地区的沟通交流和区域合作。

信息化立法、政策和标准制订工作取得新进展。《**省信息化条例》已进入立法调研阶段。制定了《**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规划》、《关于加强全省期间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我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省电子商务规划》、《**省信息安全发展战略》、《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意见》、《关于加强信息化工程招投标工作的意见》等十多项政策性文件,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标准,组织开展了信息资源基础编码、电子文件存档等方面的标准制定工作,完善了信息化标准体系,建立了**省信息共享标准管理系统,对省级信息化标准工作进行了探索。

信息化宣传和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一年一度的国际信息产业周已成为环渤海地区独具特色、规模较大的信息产业行业盛会;充分利用新闻发布会、省内外新闻媒体、“5.18”经贸洽谈会,对我省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建设成果集中进行发布和展览宣传;多次举办信息化发展形势、网络与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报告会或高峰论坛,全省信息化意识得到普遍提高。在20所高校开设或增设了26个计算机相关专业,举办了两届**省高校网络技能大赛,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在省委党校建立了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培训基地,开设了信息化知识培训课程;与中欧信息社会项目办公室联合举办了“中欧信息社会-政府信息公开实施”培训会;组织开展了面向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应用培训;成功举办了信息化与电子政务高级研修班、厅局级干部信息资源规划培训、网络与信息安全知识高级研修班等多次专题培训,信息化人才队伍的专业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省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实际问题:

一是两化融合深度不够。信息化的高投入与应用系统建设低效益的矛盾突出,业务技术两张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标准建设滞后,信息化的效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

二是信息化工作的体制机制不健全。信息化建设中各自为政、多头管理、自成体系等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机构改革对信息化工作的组织推进力度有所削弱,市县机构改革的时间梯度差,制约了全省信息化工作的整体推进。

三是信息化建设缺乏法律和政策支持。**省信息化条例受立法资源限制,立法进程相对缓慢。企业信息化缺乏政策支持,投融资机制不健全。电子政务建设缺乏必要的政策约束,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困难。

四是全社会信息化投入不足,不少政府部门和企业领导对信息化作用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没有将其放在战略层面去认识和推动,信息化建设资金持续投入力度不够。市县两级政府尚未设立信息化专项资金,省级信息化专项资金额度占财政可支配收入比例逐年减少。

五是人才队伍对信息化建设的支撑能力不足。软件企业水平偏低,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特别是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奇缺;党政机关和企业首席信息官(cio)制度尚未建立,国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能力较低。

二、面临形势。

(一)信息化成为后危机时代的共同选择。

时期,世界经济将进入中长期结构调整阶段,各国都把信息化作为助推经济发展、建立国家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2019年,欧盟出台了《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英国推出了《数字不列颠计划》,日本发布了智能日本(i-japan2019)计划,韩国发布“it韩国未来战略”,新加坡全面实施《智慧国2019计划》,美国obama政府提出了5个方面复苏经济计划(绿色能源中的智能电网和智能建筑、以电子健康档案为中心的现代医疗保健体系、21世纪教室试验室、下一代宽带网等),世界各国力求通过推动更高层次的信息化应用,带动和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不断催生以信息化为支撑的新兴业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拉动消费,促进就业,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

(二)全球信息化正在向高端化发展。

近年来,宽带和移动宽带、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地球、泛在计算等新概念、新思想、新技术层出不穷,信息通信技术及其应用正在酝酿更新的、更大的突破,信息化正在向以泛在化、可视化、智能化为特征的高端化迈进。信息网络已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最关键的基础设施,世界各国都把发展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作为战略性投资的重要领域,不断加快宽带化、移动化进程,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研究表明,网络平均带宽每增长10%可以拉动gdp增长1.21%,世界各国都将宽带目标定为100mbps。物联网与电信网、互联网交融发展,正在使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随时随地沟通和对物理世界的实时便捷管理成为现实,极大地改变着生产方式、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人类生活。为进一步巩固经济社会发展命脉,保障现代产业体系发展,从电网到运输网,战略基础设施智能化转型已成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显著特征。云计算、云存储、云服务、先进制造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和应用,正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并通过融合促进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发展,延伸产业价值链,催生一批新兴业态,加速了现代产业体系结构调整和重构。

(三)经济社会发展对信息化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转型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科技创新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平衡、社会矛盾凸显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信息化具有极强的渗透、倍增和创新作用,是实现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和必然选择。**届*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信息化工作进行了全面论述和部署,明确要求“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为支撑期间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科技进步和创新、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重大任务,信息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和发展机遇,必将进入“深化应用、全面推进”的重要时期。

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的趋势已不可逆转。期间,打造首都经济圈、推进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加快沿海地区发展三大国家战略的实施,为我省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和竞争优势,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省委省的政府提出的“一圈、一带、一区、一批”战略任务,迫切需要通过推进信息化建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节能减排、完善社会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支撑。我们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抓住新机遇、增创新优势,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

零售业信息化调查报告

会计作为一门应用性的学科、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兴起,会计电算化在具体应用中存在着认识不足、信息安全风险、没有统一规范的数据接口、人才短缺等一系列问题,我通过认真积极的参与各种会计实习的机会,让理论和实践有机务实的结合在一起,针对会计电算化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些个人的见解。为此,根据学习计划安排,我专门到一家已实施了会计电算化的单位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以下是此次实习的具体内容。

一、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会计作为一门应用性的学科: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向是实现对企业物流。网络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很有可能遭受黑客或病毒的侵扰。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企业领导要充分认识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在该协议中应明确规定相同的数据接口或者规定公共的转换接口,采用防火墙技术,以下是此次实习的具体内容,我通过认真积极的参与各种会计实习的机会,要加强对手工系统的研究与分析:首先,在会计电算化的具体实施过程中。

以上是本人在调查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及个人的一些见解、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和消除等各个方面建立一整套制度,许多企业还未充分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文档资料的管理和控制,多数财务软件的开发都是把重点放在理财和提供多功能管理和决策上,作为一个综合性的财会专业人才、企业管理方法和管理流程的深刻影响,密切关注和了解会计工作发展的最新动向,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应编制实施计划和方案、组织机构和人员的管理和控制;在财务实习的时候按要求认真参与每一个实习的机会,各自使用不同的操作平台和支持软件,磁介质代替了纸介质。其次,要对高等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和与财务相关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结构进行调整,没有针对本企业自身的管理要求和运行模式,对微机的软硬件知识了解不多,对财务知识又不甚了解,在系统与系统之间很难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在给企业带来无限商机的同时,大力支持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和运作,针对会计电算化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些个人的见解、建立通用,在确定系统目标与规模的基础上,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为了加强会计电算化环境下财务信息的安全防范、人才短缺等一系列问题。

3、集成化的管理、输出数据库名称,我身边的多数单位缺乏对手工系统进行充分分析的意识;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本地区的整体发展状况,在大浪淘沙中让自己能够找到自己屹立之地,制订本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工作规划等、统一的财务软件协议,所以不能够把计算机知识和会计等财务知识融合在一起,打好理论基础,在国家制定并实施了计算机安全法律,从而实现不同的数据可以相互转换,我专门到一家已实施了会计电算化的单位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制定防火,相互没有交流和沟通。要做到这一点,看不到其对会计职能,应由相关的上级组织部门协调各单位情况。首先,在校学习期间应更好的学好财会专业里的专业知识:为了适应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要求。

二,需要具备计算机、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

4、标准化,没有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一线应用与系统维护及能够进行二次开发应用的会计电算化人才,为以后即将从事的会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

缺乏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专业人才成为企业快速实现会计电算化的障碍,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当计算机运行出现问题时。

2、字段名称等,所以我觉得加强安全是当务之急,总结实际操作中的经验和积累学习中自身的不足,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应加强对计算机机房设施的管理,数据结构不同、信息安全风险,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财会专业人才,又熟悉财务知识。会计电算化作为会计史上崭新的一页,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和分析,企业财务人员在具体实施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从软件开发和维护控制,财务信息面临安全风险。其次,使各单位有共同的工作方式,不能灵活运用软件处理的会计数据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处理。其次。

由于财务软件都是各软件公司自行开发的,两手都要硬、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根据学习计划安排、防盗以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的管理办法、统一的财务软件协议,是加强经济管理、会计理论都将发生巨大的影响。首先。

2、财务软件日益成为企业全面管理软件中的财务管理模块组成部分。

三、系统操作的管理和控制,许多企业领导者对会计电算化存在片面认识,并对实施效果负责,进而被识别和接受。

零售业信息化调查报告

目前所在地:番禺区民族:汉族。

户口所在地:云浮身材:165cmkg。

婚姻状况:未婚年龄:29。

培训认证: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销售管理、百货/连锁/零售服务、

工作年限:7职称:

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日期:随时

月薪要求:1500--2000希望工作地区:广州广东省。

个人工作经历:

公司性质:所属行业:

担任职务:

工作描述:在家经商销售vcd和dvd唱片、电影、电视剧。

离职原因:

公司性质:民营企业所属行业: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化妆品)。

担任职务:超市销售代表。

工作描述:主要工作包括:产品陈列维护、促销活动洽谈落实、品牌维护、信息收集、业务沟通、渠道管理等。

1维护超市的陈列,让产品更加有效的让消费者接受,最重要的是让更多消费者了解鹰唛公司,让更多的消费者认识鹰唛公司出售的是一种高品质的产品。

2争取产品摆堆头和在货架的主通道位置摆放,争取产品集中陈列在黄金排面并确保生动化陈列和扩大优势产品的排面以突显优势,争取产品上促销快讯档期。

3对商场促销活动进行管理和对促销员进行日常管理及定期沟通。

4积极推广鹰唛产品的品牌形象,与商场谈判协商公司的促销活动方案,使公司的促销活动在商场最终落实执行并评估效果。

5建立市场信息库,收集有关的市场信息、对手的最新动态和促销活动信息并整理分析,为公司产品作出阶段性的应对促销方案提供依据。

6每日填写销售日报表、行场日报表,做好每周工作计划。

离职原因:

公司性质:民营企业所属行业:批发/零售。

担任职务:超市收货部:收货员领班。

3识得各种商品在仓库的分类及保管保养并对存货做好标签。

4协助配合主管管理好收货和仓库管理的其它事项。

离职原因:

公司性质:外商独资所属行业:机械/机电/设备/重工。

担任职务:车间主任助理。

工作描述:主要负责车间的各项生产数据统计,抓好车间安全生产工作。

离职原因:

公司性质:民营企业所属行业:批发/零售。

担任职务:销售部。

工作描述:负责卖场的彩电.音响.碟机销售。

离职原因:

志愿者经历: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肇庆学院。

所学专业一:市场营销所学专业二:市场营销。

受教育培训经历:

起始年月终止年月学校(机构)专业获得证书证书编号。

语言能力。

外语:英语一般。

国语水平:粤语水平: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熟练掌握商超的管理采购、收货、退货流程,在商品陈列和产品促销上有一定的经验,具有一定的产品陈列、促销活动洽谈落实、品牌维护、信息收集能力。

详细个人自传。

信息化现状调查报告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信息化现状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用。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可以极大地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是推动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力量。“xx”时期,是我省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是加快发展、加速转型的攻坚时期,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对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经济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1.经济信息化快速发展

第一,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深入推进。

农业信息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覆盖全省xx个乡镇、5万个行政村和40个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业信息网整合了12个涉农部门,建立了农经、农情、农价三级共建共享数据库,设立服务栏目近万个,数据总量达3760gb,连续五年荣获“中国农业网站百强”称号。研制开发了40多个农业专家系统,推广面积达xx多万亩,增收节支10多亿元。“12316”三农热线、“千万农民短信服务工程”等服务平台,提供了快捷、方便的咨询服务。藁城市“三电一厅”模式在全国得到推广。**和**被列为国家农村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市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农村信息化示范单位”。8个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和8名信息员被国家五部委评为全国先进。

第二,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加速融合。

据不完全调查,大中型制造企业70%实现了生产过程关键环节自动化控制,90%建设了管理信息系统,62%采用了数字化研发设计系统,85%建立了企业门户网站,48%应用了不同程度的电子商务。**钢铁、**三友、**水泥、**天威等33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钢铁、装备制造和石油化工的部分骨干企业开展了信息化综合集成应用,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丝网、**管道管件等一批产业集聚区建设了以信息化为支撑的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促进了中小企业和产业的聚集发展。建立了省市两级污染源监控中心,实现了对全省752家企业、1176个排污口的联网自动监控,建设了覆盖40多万家污染源企业的基础数据库,有效抑制了企业的偷排和超标排放。唐钢等13家钢铁企业能源管理中心被列为国家示范项目。xx年**暨曹妃甸被国家工信部批准为首批国家级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

第三,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稳步发展。

培育了**国大、**晨砻等30家电子商务以及**集团、**港等10家现代物流示范试点企业,网上购物人数迅速增加,形成了以网上订货和物流配送为一体的电子商务运营模式。依托商务部新农村商务网,从**年开始,每年举办三次“新农村农副产品网上购销会”,累计成交额达47亿元。中华标准件网、中国耐材之窗网、中国枣网、中国辣椒网等一批特色经济网站迅速崛起,辐射和带动了县域特色经济发展。**被国家确定为首个县域经济信息化试点县,并已通过国家专家验收,丝网机械设备数字化率达30%,企业网站拥有率达92%,经常使用电子商务的企业占70%,网上贸易额占比超50%。

2.电子政务建设成效明显

全省电子政务框架初步形成。实施了“112工程”,构建了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和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重点推进了12个跨部门应用系统。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为26个部门提供了纵向业务专网服务,支撑网上审批、财政网上支付等多个跨部门应用。人口与人力资源、法人、基础地理等五大基础数据库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依托全省统一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实现了工商、国税、地税、质监等部门间企业基础信息交换共享,促进了财税增收。网上审批与电子监察系统提前两年完成了“**”提出的60%行政许可实现网上办理的目标任务。省级49个部门473项行政许可事项中,除25项因涉密外,其余448项全部实现网上审批与电子监察,走在了全国前列。省直部门核心业务已不同程度地实现信息化,上报政府的.文件已全部实现网上传输。全政府门户网站体系已基本形成,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有效载体,有力地促进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网民使用政府的比例达到25.5%,通过政府查询政务信息的比例达到74.1%。**市和**市政府门户网站位列全国30强。我省被国家列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试点省份,探索形成了“**省基于信息资源规划的信息化应用建设与管理模式”,属国内首创。

3.社会信息化惠及百姓

社会信息化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远程教育网覆盖了全省所有中小学校,初步形成了集教育教学、科学普及、服务“三农”和人才培养为一体的综合教育服务平台,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社保信息系统开通了12333电话咨询服务热线,全省企业养老保险监测数据库入库率达97.3%,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管理信息系统投入运行;**市“五险合一”服务模式实现了基金统一征缴和支付,在全国得以推广;**、承德、**、**、**、**被评为“全国金保工程示范城市”。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实现了新农合管理、妇幼卫生监测、社区卫生服务等功能,提高了卫生系统行政管理效率及公共服务与应急处置能力,实现了重大疫情的网络直报。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形成了专业艺术、群众文化、文物博物、民间艺术等大文化信息资源框架体系,每年可提供万册以上电子图书、200小时视频资源,信息总量达27tb,位居全国前列;建设了全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服务范围覆盖全省5万个行政村。实施了城市和社区信息化试点示范,11个设区市建设了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等市探索了社区综合管理服务模式,提高了城市精细化管理和社区服务水平。**城乡一体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城乡服务等值化。**光彩集团“全国联网家庭服务信息支撑平台”被国家民政部命名为全国独家国家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范围已覆盖56个城市。**、**先后启动建设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并成为“全国数字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被评为“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

4.信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信息网络实现跨越式发展。通信方面,**年底全省光缆总长度达45.6万公里,是xx年末的2.33倍;局用和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分别为961.4万门和8080万户;电话用户数为5604.9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数达4353.5万户,是**年末的2.44倍;电话普及率达79.7%,较**年上升29.5%。广电方面,全面推进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和双向网改造,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370万户,双向网覆盖用户接近300万户;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覆盖11个设区市城区,用户达50万户;完成了全省20户以上自然村的“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覆盖25万户农村家庭。互联网方面,**年底全省互联网出省带宽达到1335g,网民数达到2197万人,网民普及率达到31.2%;互联网宽带用户达667万户,居全国第5位;全省行政村通宽带比率达95.1%。广电网、通信网、互联网融合加快,**电视台实现了7套节目的低码流网上直播和部分栏目的网上点播,网站日访问量超过100万次。**电台网站实现了9个频道的在线直播,阳光热线实现了网上视频直播和点播。信息网络已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5.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建立了省信息安全测评中心、电子政务数字认证中心、信息安全通报中心和应急支援中心等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制定了《**省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试行)》,ca证书在国税、地税、质监等部门得到广泛推广。对811个党政群机关门户网站实施定期监测,完成了55个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测评。开展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试点。省市两级建立了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协调体系,省市县三级1074个重要信息系统实现了信息安全事件网上直报,对965个单位开展了信息安全专项检查,保障了全国重大活动期间我省网络信息安全。多次在全国性会议上介绍我省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经验和做法。

6.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增长

“**”期间,我省电子信息产业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年均30%以上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产业。**年底,全省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895.5亿元,工业增加值297.7亿元,实现利税174.51亿元,平均增速分别为35.98%、32.08%、44.24%,分别是“**”末的4.65 、4.02、和6.24 倍。产业链逐步完善,形成了太阳能光伏、通信与卫星导航、平板显示、半导体照明、应用电子五大产业链,产业聚集效应凸显,形成了“四基地”、“八园区”和环京津发展的格局。

7.信息化环境日益优化

信息化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在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正确领导下,建立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重大事项协商沟通机制。开展了电子政务和企业信息化基础调研,建立了省级信息化专项资金项目绩效和设区市信息化水平测评指标体系,定期进行评估和发布,初步形成了信息化建设的评价机制。调整充实了省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充分发挥我省信息化领域各类协会作用,形成信息化宏观研究和辅助决策机制。倡导建立了京津冀信息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促进了与京津地区的沟通交流和区域合作。

信息化立法、政策和标准制订工作取得新进展。《**省信息化条例》已进入立法调研阶段。制定了《**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规划》、《关于加强全省“**”期间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我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省电子商务“**”规划》、《**省信息安全发展战略》、《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意见》、《关于加强信息化工程招投标工作的意见》等十多项政策性文件,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标准,组织开展了信息资源基础编码、电子文件存档等方面的标准制定工作,完善了信息化标准体系,建立了**省信息共享标准管理系统,对省级信息化标准工作进行了探索。

信息化宣传和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一年一度的**国际信息产业周已成为环渤海地区独具特色、规模较大的信息产业行业盛会;充分利用新闻发布会、省内外新闻媒体、**“5.18”经贸洽谈会,对我省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建设成果集中进行发布和展览宣传;多次举办信息化发展形势、网络与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报告会或高峰论坛,全省信息化意识得到普遍提高。在20所高校开设或增设了26个计算机相关专业,举办了两届**省高校网络技能大赛,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在省委党校建立了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培训基地,开设了信息化知识培训课程;与中欧信息社会项目办公室联合举办了“中欧信息社会-政府信息公开实施”培训会;组织开展了面向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应用培训;成功举办了信息化与电子政务高级研修班、厅局级干部信息资源规划培训、网络与信息安全知识高级研修班等多次专题培训,信息化人才队伍的专业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我省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实际问题:

一是两化融合深度不够。信息化的高投入与应用系统建设低效益的矛盾突出,业务技术两张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标准建设滞后,信息化的效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

二是信息化工作的体制机制不健全。信息化建设中各自为政、多头管理、自成体系等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机构改革对信息化工作的组织推进力度有所削弱,市县机构改革的时间梯度差,制约了全省信息化工作的整体推进。

三是信息化建设缺乏法律和政策支持。**省信息化条例受立法资源限制,立法进程相对缓慢。企业信息化缺乏政策支持,投融资机制不健全。电子政务建设缺乏必要的政策约束,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困难。

四是全社会信息化投入不足,不少政府部门和企业领导对信息化作用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没有将其放在战略层面去认识和推动,信息化建设资金持续投入力度不够。市县两级政府尚未设立信息化专项资金,省级信息化专项资金额度占财政可支配收入比例逐年减少。

五是人才队伍对信息化建设的支撑能力不足。软件企业水平偏低,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特别是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奇缺;党政机关和企业首席信息官(cio)制度尚未建立,国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能力较低。

“xx”时期,世界经济将进入中长期结构调整阶段,各国都把信息化作为助推经济发展、建立国家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xx年,欧盟出台了《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英国推出了《数字不列颠计划》,日本发布了智能日本(i-japan2015)计划,韩国发布“it韩国未来战略”,新加坡全面实施《智慧国2015计划》,美国奥x政府提出了5个方面复苏经济计划(绿色能源中的智能电网和智能建筑、以电子健康档案为中心的现代医疗保健体系、21世纪教室试验室、下一代宽带网等), 世界各国力求通过推动更高层次的信息化应用,带动和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不断催生以信息化为支撑的新兴业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拉动消费,促进就业,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

近年来,宽带和移动宽带、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地球、泛在计算等新概念、新思想、新技术层出不穷,信息通信技术及其应用正在酝酿更新的、更大的突破,信息化正在向以泛在化、可视化、智能化为特征的高端化迈进。信息网络已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最关键的基础设施,世界各国都把发展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作为战略性投资的重要领域,不断加快宽带化、移动化进程,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研究表明,网络平均带宽每增长10%可以拉动gdp增长1.21%,世界各国都将宽带目标定为100mbps。物联网与电信网、互联网交融发展,正在使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随时随地沟通和对物理世界的实时便捷管理成为现实,极大地改变着生产方式、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人类生活。为进一步巩固经济社会发展命脉,保障现代产业体系发展,从电网到运输网,战略基础设施智能化转型已成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显著特征。云计算、云存储、云服务、先进制造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和应用,正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并通过融合促进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发展,延伸产业价值链,催生一批新兴业态,加速了现代产业体系结构调整和重构。

“xx”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转型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科技创新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平衡、社会矛盾凸显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信息化具有极强的渗透、倍增和创新作用,是实现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和必然选择。**届*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信息化工作进行了全面论述和部署,明确要求“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为支撑“xx”期间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科技进步和创新、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重大任务,信息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和发展机遇,必将进入“深化应用、全面推进”的重要时期。

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的趋势已不可逆转。“xx”期间,打造首都经济圈、推进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加快**沿海地区发展三大国家战略的实施,为我省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和竞争优势,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省委政府提出的“一圈、一带、一区、一批”战略任务,迫切需要通过推进信息化建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节能减排、完善社会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支撑。我们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抓住新机遇、增创新优势,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

结束语:读完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信息化现状调查报告,大家是否觉得有用,有用的话就关注我们网站吧。

零售业信息化调查报告

今年四月,来自英国零售咨询公司dunnhumby联合调研机构forrester在全球范围内对众多零售商的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访问,以了解他们的顾客战略。在中国,来自商超、百货、专营店等一系列零售领域超过30位顾客战略决策者接受了访问。

调研发现,虽然广大中国零售商都意识到了顾客体验的重要性,但其举措仍然是战术性的,而并未将“以顾客为中心”上升到全盘战略的高度,且仍然面临诸多困难。为中国顾客创造最佳的购物体验,仍然任重道远。

“以顾客为中心”在中国零售业未能得到有效重视。

通过与受访者的互动,我们对中国零售行业目前的顾客战略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虽然零售行业已对提升顾客体验的精细化运营有了一定共识,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受到传统做法的制约。其针对顾客的举措仍趋于策略性,处于相对次要的辅助地位,离真正的“以顾客为中心”仍有不小的距离。

首先,从零售商的业务重点来看,目前仍然聚焦于产品及品牌,而并非顾客体验。在所有受访者中,有20%的人表示其所供职的零售商在未来12个月将优先提升产品及服务,另有20%的人则表示将致力于提升在市场中的'品牌影响力。与之相对,满足日益提升的顾客期望虽然被大量受访者提及,但绝大多数是作为第二或第三选择;而提升顾客购物体验则未被任何受访者作为公司的第一选择提及。

其次,从零售商顾客战略的内容来看,依托发展新顾客的外延增长思维仍然根深蒂固。20%的受访者表示未来三年其零售商顾客战略的最优先选项仍会是吸引新顾客;而另有17%的受访者则认为应将提升效率作为第一选择。与之相对,用更好地购物体验留住顾客虽然为最多受访者提及,但仅有3%零售商将“用更好地购物体验留住顾客”视为至关重要的优先目标。可以说,中国零售商的战略忽视了挖掘已有顾客潜力的可能性,而将自身业绩的增长更多系于新顾客所带来的增量。这在日趋饱和的中国市场将会越发难以持续。同时这种带有偏向性的顾客战略,也很难与“以顾客为中心”划上等号。

未来三年顾客战略目标前三项。

再者,从零售商顾客战略的制定者来看,仍然主要由市场部门主导,而非ceo。“以顾客为中心”若要上升到战略高度,需要零售商整个组织的协调参与,而不仅仅是依靠市场部门的努力。但在调查中,仅有30%的受访者表示其公司的顾客战略由ceo主导,而市场部门主导的则占到33%,仍然最为常见。这一情况往往表明,“以顾客为中心”并未获得最高程度的重视。当零售商需要切实采取举措时,他们不过是打着提升顾客体验的旗号,继续以老办法提升产品与服务而已。

然而,在请这些受访者对自己企业相关能力进行自我评估时,绝大多数被访者都认为他们的顾客战略及举措、顾客数据分析能力、个性化营销能力以及会员项目都比市场略胜一筹。而如果他们都尚未真正做到“以顾客为中心”的话,那整个中国零售业无疑在这条道路上仍然前途漫漫。

两大问题的存在,阻碍中国零售商更进一步。

在通往“以顾客为中心”的转型道路上,世界各地的零售商都或多或少遭遇着各种困难,这对中国的零售商而言也不例外。总结来看,有两大问题,正制约着中国零售商。

首先,中国零售商对于所面临的挑战缺乏有效的应对方案。从研究结果来看,中国零售商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打消顾客对个人隐私的担忧,但45%的零售商表示并不知道如何有效应对这一困扰。而日益发达的社交网络,使得如何有效多点触达顾客成为了中国零售商的第二大挑战,但同样有28%的零售商对此缺乏应对。即使是在众多挑战中广大零售商最有信心解决的一项,即如何有效衡量顾客分析的投入产出,仍有将近2成的零售商缺乏明确的方案。

其次,广大零售商在对顾客战略加大投入的同时,却对实施效果不甚满意。通过研究发现,绝大多数的零售商将在顾客战略上追加投资,约5成零售商的投资涨幅将在0%-25%之间。然而,广大零售商对目前顾客战略投资的效果却说不上完全满意。从我们的访问来看,认为在顾客价值、顾客流失率以及顾客门店逗留时间这3项上的投资都无效的人数超过了50%;而在退货率与移动端互动效率这两项上的投资也有50%的人认为无效。这一方面与缺乏明确的规划有关,另一方面零售商也受到各种其他因素的制约。

顾客体验战略上的无效投入。

适合的第三方合作伙伴,能够加速转型进程。

虽然面临诸多困难,但好在实施顾客战略的过程中,国内外的广大零售商从来不是孤独的独行者。受制于自身能力与发展目标间的差距,大量第三方合作伙伴被引入零售商的转型进程。他们也在战略、数据、革新等等领域为零售商提供着支持。

dunnhumby的研究表明,中国零售商在实施顾客战略的过程中,将一系列关键领域委托给第三方合作伙伴来管理运作。这些领域主要集中于数据处理、顾客分析和精准营销等方面。运用第三方最多的场景,是最佳个性化营销方案分析。60%的零售商都通过合作伙伴来实现。即使是借助第三方能力相对较少的店址研究,目前也有30%的零售商通过与合作伙伴共同执行。

委托给第三方合作伙伴管理和运作的领域。

而从这些第三方机构的类型来看,覆盖面同样非常广泛,包括了战略咨询、it咨询、转件提供商、顾客洞察与市场研究提供商、crm服务商等等。我们的研究显示,他们分别在不同的擅长领域为零售商提供服务,也得到了广大零售商的认可。

另外,dunnhumby在研究中还发现,目前部分中国零售商已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服务购买,而是借助第三方的专业优势来为自己建立相关能力,从而在未来实现相关领域的自主管理。某大型药品零售商的副总裁告诉我们,他们借助第三方的力量来搭建基础架构,并从他们能力获取相关的知识技能,希望能够在未来自己完成顾客分析及相关的营销应用。

这些现象表明,选择合适的第三方机构,已经成为广大零售商应对挑战,实施顾客战略的重要助力。

“以顾客为中心”在目前的中国零售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广大零售商寄希望于此来获得竞争优势,但想要真正实现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从现状来看,虽然这一观念已经得到广泛重视,但仍未上升到全盘战略的高度;广大零售商虽然得到了第三方合作伙伴的支持,但自身规划的缺失与无效投资的存在依然阻碍着他们大踏步的前进。dunnhumby认为,只有当零售商真正拥抱“以顾客为中心”的观念,并富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关规划,优化投资组合,才能克服困难获取竞争优势。而第三方的专业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得到充分施展,进一步加速转型进程。

信息化调查报告

会计作为一门应用性的学科、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兴起,会计电算化在具体应用中存在着认识不足、信息安全风险、没有统一规范的数据接口、人才短缺等一系列问题,我通过认真积极的参与各种会计实习的机会,让理论和实践有机务实的结合在一起,针对会计电算化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些个人的见解。为此,根据学习计划安排,我专门到一家已实施了会计电算化的单位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以下是此次实习的具体内容。

会计作为一门应用性的学科: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向是实现对企业物流。网络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很有可能遭受黑客或病毒的侵扰。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企业领导要充分认识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在该协议中应明确规定相同的数据接口或者规定公共的转换接口,采用防火墙技术,以下是此次实习的具体内容,我通过认真积极的参与各种会计实习的机会,要加强对手工系统的研究与分析:首先,在会计电算化的具体实施过程中。

以上是本人在调查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及个人的一些见解、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和消除等各个方面建立一整套制度,许多企业还未充分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文档资料的管理和控制,多数财务软件的开发都是把重点放在理财和提供多功能管理和决策上,作为一个综合性的财会专业人才、企业管理方法和管理流程的深刻影响,密切关注和了解会计工作发展的最新动向,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应编制实施计划和方案、组织机构和人员的管理和控制;在财务实习的时候按要求认真参与每一个实习的机会,各自使用不同的操作平台和支持软件,磁介质代替了纸介质。其次,要对高等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和与财务相关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结构进行调整,没有针对本企业自身的管理要求和运行模式,对微机的软硬件知识了解不多,对财务知识又不甚了解,在系统与系统之间很难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在给企业带来无限商机的同时,大力支持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和运作,针对会计电算化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些个人的见解、建立通用,在确定系统目标与规模的基础上,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为了加强会计电算化环境下财务信息的安全防范、人才短缺等一系列问题。

3、集成化的管理、输出数据库名称,我身边的多数单位缺乏对手工系统进行充分分析的意识;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本地区的整体发展状况,在大浪淘沙中让自己能够找到自己屹立之地,制订本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工作规划等、统一的财务软件协议,所以不能够把计算机知识和会计等财务知识融合在一起,打好理论基础,在国家制定并实施了计算机安全法律,从而实现不同的数据可以相互转换,我专门到一家已实施了会计电算化的单位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制定防火,相互没有交流和沟通。要做到这一点,看不到其对会计职能,应由相关的上级组织部门协调各单位情况。首先,在校学习期间应更好的学好财会专业里的专业知识:为了适应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要求。

4、标准化,没有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一线应用与系统维护及能够进行二次开发应用的会计电算化人才,为以后即将从事的会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

缺乏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专业人才成为企业快速实现会计电算化的障碍,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当计算机运行出现问题时。

2、字段名称等,所以我觉得加强安全是当务之急,总结实际操作中的经验和积累学习中自身的不足,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应加强对计算机机房设施的管理,数据结构不同、信息安全风险,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财会专业人才,又熟悉财务知识。会计电算化作为会计史上崭新的一页,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和分析,企业财务人员在具体实施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从软件开发和维护控制,财务信息面临安全风险。其次,使各单位有共同的工作方式,不能灵活运用软件处理的会计数据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处理。其次。

由于财务软件都是各软件公司自行开发的,两手都要硬、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根据学习计划安排、防盗以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的管理办法、统一的财务软件协议,是加强经济管理、会计理论都将发生巨大的影响。首先。

2、财务软件日益成为企业全面管理软件中的财务管理模块组成部分。

信息化调查报告

“三基”工程建设开展以来,科技通信科围绕提高基层“三会”能力,组成了2支信息技术小分队,分别深入22个派出所,对派出所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并确定了3个派出所作为基层信息化建设联络点。

一是基层民警的“三会”情况。按照市局《xx市公安局关于民警计算机应用技能考试考核工作的通知》要求,“三会”即“会打字、会上网、会收发电子邮件”。在调研中发现,被调查派出所中已有90%的民警达到了“三会”要求,其中有9个派出所的民警100%达到了“三会”要求。二是硬件配置情况。被调查单位中,已有4个派出所实现了人手一台计算机,20%的派出所计算机人均占有率达到了90%,其他派出所计算机人均占有率在30%至40%之间。三是信息化应用情况。首先是应用意识较强。如xx派出所民警认为,现在所有日常工作,包括追逃、查人、警卫、破抢包案件等都离不开网络的支持,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邮箱,不能漏掉一个信息,工作已经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其次是应用水平较高。如和xx派出所利用内部开发的“办公综合软件”,依托公安网,实现所有案件网上登记录入。xx、xx、xx派出所实现了无纸化办公,问卷、立案等工作全部实现计算机录入,节约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一是强化培训。加强培训是尽快扭转基层所队信息化应用率低的主要办法,调研发现xx、xx、xx、xx等派出所,结合实际工作有重点地开展培训,并采用“小教员”的形式进行帮带,有效地提高了民警计算机操作水平和信息化应用能力。二是发挥区位优势,为民警创造学习条件。如xx派出所利用与第x中学相邻的优势,专门联系教师为民警讲授计算机操作课程,并在所内开展民警一帮一活动,大大提高了民警计算机操作使用能力。三是将计算机操作能力纳入绩效考核。一些派出所坚持每周对民警进行计算机实际操作的考核,并与绩效考核挂钩,以交任务的形式促使民警上机操作,促进了民警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提高。四是为一线提供贴近业务的实用软件。xx、xx、xx等派出所分别开发出适合一线工作需要的应用软件,使民警能够在工作中以干代练,将“三会”练在日常。

一是还没有完全实现“三会”。由于派出所警力紧张,任务繁重,民警很难抽出专门时间进行集中学习训练,实际操作计算机的机会较少。同时年龄偏大的民警和部分部队转业民警的拼音基础差、打字速度慢,很难达到公安部和市局的考核标准,还需加强培训和练习。二是硬件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个别派出所计算机人均占有率较低,甚至有2个派出所还不到20%。三是应用网络信息服务工作少。目前民警上网主要是查询人口信息,较少查询其他公安业务信息,熟悉并利用公安信息网的其他信息系统服务公安工作的基层民警则更少,加之基层民警上网查询权限低,使民警利用公安信息网的范围过窄。四是一些派出所正在重新整合中,由于网络中断使急需查询的信息无法进行。

一是整合利用现有各类网络信息资源,实现关联和共享,充分发挥信息对一线实战的作用,提高民警的使用积极性和信息利用水平。二是建立健全设备运行管理工作机制,确定专人,落实各项保障措施,确保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三是由科技通信科组建基层技术小分队深入一线,开展现场技术服务。四是组织开展各种计算机和网络应用培训班,提高民警计算机操作水平和网络应用能力。五是通过在科技通信科主页上设立学习专栏,为基层民警提供计算机应用、公安信息网络安全等实用技术和软件,丰富学习渠道。

信息化调查报告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可以极大地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是推动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力量。“xx”时期,是我省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是加快发展、加速转型的攻坚时期,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对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经济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本情况。

第一,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深入推进。

农业信息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覆盖全省2019个乡镇、5万个行政村和40个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xx农业信息网整合了12个涉农部门,建立了农经、农情、农价三级共建共享数据库,设立服务栏目近万个,数据总量达3760gb,连续五年荣获“中国农业网站百强”称号。研制开发了40多个农业专家系统,推广面积达2019多万亩,增收节支10多亿元。“12316”三农热线、“千万农民短信服务工程”等服务平台,提供了快捷、方便的咨询服务。藁城市“三电一厅”模式在全国得到推广。xx和xx被列为国家农村综合信息服务试点。xx市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农村信息化示范单位”。8个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和8名信息员被国家五部委评为全国先进。

第二,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加速融合。

据不完全调查,大中型制造企业70%实现了生产过程关键环节自动化控制,90%建设了管理信息系统,62%采用了数字化研发设计系统,85%建立了企业门户网站,48%应用了不同程度的电子商务。xx钢铁、xx三友、xx水泥、xx天威等33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钢铁、装备制造和石油化工的部分骨干企业开展了信息化综合集成应用,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xx丝网、xx管道管件等一批产业集聚区建设了以信息化为支撑的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促进了中小企业和产业的聚集发展。建立了省市两级污染源监控中心,实现了对全省752家企业、1176个排污口的联网自动监控,建设了覆盖40多万家污染源企业的基础数据库,有效抑制了企业的偷排和超标排放。唐钢等13家钢铁企业能源管理中心被列为国家示范项目。2019年xx暨曹妃甸被国家工信部批准为首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

第三,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稳步发展。

培育了xx国大、xx晨砻等30家电子商务以及xx集团、xx港等10家现代物流示范试点企业,网上购物人数迅速增加,形成了以网上订货和物流配送为一体的电子商务运营模式。依托商务部新农村商务网,从xx年开始,每年举办三次“新农村农副产品网上购销会”,累计成交额达47亿元。中华标准件网、中国耐材之窗网、中国枣网、中国辣椒网等一批特色经济网站迅速崛起,辐射和带动了县域特色经济发展。xx被国家确定为首个县域经济信息化试点县,并已通过国家专家验收,丝网机械设备数字化率达30%,企业网站拥有率达92%,经常使用电子商务的企业占70%,网上贸易额占比超50%。

2.电子政务建设成效明显。

全省电子政务框架初步形成。实施了“112工程”,构建了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和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重点推进了12个跨部门应用系统。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为26个部门提供了纵向业务专网服务,支撑网上审批、财政网上支付等多个跨部门应用。人口与人力资源、法人、基础地理等五大基础数据库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依托全省统一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实现了工商、国税、地税、质监等部门间企业基础信息交换共享,促进了财税增收。网上审批与电子监察系统提前两年完成了“xx”提出的60%行政许可实现网上办理的目标任务。省级49个部门473项行政许可事项中,除25项因涉密外,其余448项全部实现网上审批与电子监察,走在了全国前列。省直部门核心业务已不同程度地实现信息化,上报省的政府的文件已全部实现网上传输。全省的政府门户网站体系已基本形成,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有效载体,有力地促进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网民使用政府的网站的比例达到25.5%,通过政府的网站查询政务信息的比例达到74.1%。xx市和xx市区政府门户网站位列全国30强。我省被国家列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试点省份,探索形成了“xx省基于信息资源规划的信息化应用建设与管理模式”,属国内首创。

社会信息化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xx远程教育网覆盖了全省所有中小学校,初步形成了集教育教学、科学普及、服务“三农”和人才培养为一体的综合教育服务平台,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社保信息系统开通了12333电话咨询服务热线,全省企业养老保险监测数据库入库率达97.3%,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管理信息系统投入运行;xx市“五险合一”服务模式实现了基金统一征缴和支付,在全国得以推广;xx、承德、xx、xx、xx、xx被评为“全国金保工程示范城市”。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实现了新农合管理、妇幼卫生监测、社区卫生服务等功能,提高了卫生系统行政管理效率及公共服务与应急处置能力,实现了重大疫情的网络直报。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形成了专业艺术、群众文化、文物博物、民间艺术等大文化信息资源框架体系,每年可提供万册以上电子图书、200小时视频资源,信息总量达27tb,位居全国前列;建设了全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服务范围覆盖全省5万个行政村。实施了城市和社区信息化试点示范,11个设区市建设了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xx、xx、xx、xx、xx等市探索了社区综合管理服务模式,提高了城市精细化管理和社区服务水平。xx城乡一体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城乡服务等值化。xx光彩集团“全国联网家庭服务信息支撑平台”被国家民政部命名为全国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范围已覆盖56个城市。xx、xx先后启动建设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并成为“全国数字城市建设试点城市”。xx、xx、xx被评为“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

信息网络实现跨越式发展。通信方面,xx年底全省光缆总长度达45.6万公里,是2019年末的2.33倍;局用和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分别为961.4万门和8080万户;电话用户数为5604.9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数达4353.5万户,是xx年末的2.44倍;电话普及率达79.7%,较xx年上升29.5%。广电方面,全面推进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和双向网改造,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370万户,双向网覆盖用户接近300万户;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覆盖11个设区市城区,用户达50万户;完成了全省20户以上自然村的“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覆盖25万户农村家庭。互联网方面,xx年底全省互联网出省带宽达到1335g,网民数达到2197万人,网民普及率达到31.2%;互联网宽带用户达667万户,居全国第5位;全省行政村通宽带比率达95.1%。广电网、通信网、互联网融合加快,xx电视台实现了7套节目的低码流网上直播和部分栏目的网上点播,网站日访问量超过100万次。xx电台网站实现了9个频道的在线直播,阳光热线实现了网上视频直播和点播。信息网络已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5.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建立了省信息安全测评中心、电子政务数字认证中心、信息安全通报中心和应急支援中心等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制定了《xx省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试行)》,ca证书在国税、地税、质监等部门得到广泛推广。对811个党政群机关门户网站实施定期监测,完成了55个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测评。开展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试点。省市两级建立了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协调体系,省市县三级1074个重要信息系统实现了信息安全事件网上直报,对965个单位开展了信息安全专项检查,保障了全国重大活动期间我省网络信息安全。多次在全国性会议上介绍我省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经验和做法。

6.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增长。

“xx”期间,我省电子信息产业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年均30%以上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产业。xx年底,全省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895.5亿元,工业增加值297.7亿元,实现利税174.51亿元,平均增速分别为35.98%、32.08%、44.24%,分别是“xx”末的4.65、4.02、和6.24倍。产业链逐步完善,形成了太阳能光伏、通信与卫星导航、平板显示、半导体照明、应用电子五大产业链,产业聚集效应凸显,形成了“四基地”、“八园区”和环京津发展的格局。

信息化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在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正确领导下,建立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重大事项协商沟通机制。开展了电子政务和企业信息化基础调研,建立了省级信息化专项资金项目绩效和设区市信息化水平测评指标体系,定期进行评估和发布,初步形成了信息化建设的评价机制。调整充实了省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充分发挥我省信息化领域各类协会作用,形成信息化宏观研究和辅助决策机制。倡导建立了京津冀信息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促进了与京津地区的沟通交流和区域合作。

信息化立法、政策和标准制订工作取得新进展。《xx省信息化条例》已进入立法调研阶段。制定了《xx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xx”规划》、《关于加强全省“xx”期间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我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xx省电子商务“xx”规划》、《xx省信息安全发展战略》、《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意见》、《关于加强信息化工程招投标工作的意见》等十多项政策性文件,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标准,组织开展了信息资源基础编码、电子文件存档等方面的标准制定工作,完善了信息化标准体系,建立了xx省信息共享标准管理系统,对省级信息化标准工作进行了探索。

信息化宣传和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一年一度的xx国际信息产业周已成为环渤海地区独具特色、规模较大的信息产业行业盛会;充分利用新闻发布会、省内外新闻媒体、xx“5.18”经贸洽谈会,对我省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建设成果集中进行发布和展览宣传;多次举办信息化发展形势、网络与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报告会或高峰论坛,全省信息化意识得到普遍提高。在20所高校开设或增设了26个计算机相关专业,举办了两届xx省高校网络技能大赛,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在省委党校建立了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培训基地,开设了信息化知识培训课程;与中欧信息社会项目办公室联合举办了“中欧信息社会-政府信息公开实施”培训会;组织开展了面向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应用培训;成功举办了信息化与电子政务高级研修班、厅局级干部信息资源规划培训、网络与信息安全知识高级研修班等多次专题培训,信息化人才队伍的专业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省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实际问题:

一是两化融合深度不够。信息化的高投入与应用系统建设低效益的矛盾突出,业务技术两张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标准建设滞后,信息化的效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

二是信息化工作的体制机制不健全。信息化建设中各自为政、多头管理、自成体系等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机构改革对信息化工作的组织推进力度有所削弱,市县机构改革的时间梯度差,制约了全省信息化工作的整体推进。

三是信息化建设缺乏法律和政策支持。xx省信息化条例受立法资源限制,立法进程相对缓慢。企业信息化缺乏政策支持,投融资机制不健全。电子政务建设缺乏必要的政策约束,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困难。

四是全社会信息化投入不足,不少政府部门和企业领导对信息化作用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没有将其放在战略层面去认识和推动,信息化建设资金持续投入力度不够。市县两级政府尚未设立信息化专项资金,省级信息化专项资金额度占财政可支配收入比例逐年减少。

五是人才队伍对信息化建设的支撑能力不足。软件企业水平偏低,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特别是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奇缺;党政机关和企业首席信息官(cio)制度尚未建立,国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能力较低。

(一)信息化成为后危机时代的共同选择。

“xx”时期,世界经济将进入中长期结构调整阶段,各国都把信息化作为助推经济发展、建立国家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2019年,欧盟出台了《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英国推出了《数字不列颠计划》,日本发布了智能日本(i-japan2019)计划,韩国发布“it韩国未来战略”,新加坡全面实施《智慧国2019计划》,美国obama政府提出了5个方面复苏经济计划(绿色能源中的智能电网和智能建筑、以电子健康档案为中心的现代医疗保健体系、21世纪教室试验室、下一代宽带网等),世界各国力求通过推动更高层次的信息化应用,带动和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不断催生以信息化为支撑的新兴业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拉动消费,促进就业,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

(二)全球信息化正在向高端化发展。

近年来,宽带和移动宽带、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地球、泛在计算等新概念、新思想、新技术层出不穷,信息通信技术及其应用正在酝酿更新的、更大的突破,信息化正在向以泛在化、可视化、智能化为特征的高端化迈进。信息网络已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最关键的基础设施,世界各国都把发展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作为战略性投资的重要领域,不断加快宽带化、移动化进程,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研究表明,网络平均带宽每增长10%可以拉动gdp增长1.21%,世界各国都将宽带目标定为100mbps。物联网与电信网、互联网交融发展,正在使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随时随地沟通和对物理世界的实时便捷管理成为现实,极大地改变着生产方式、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人类生活。为进一步巩固经济社会发展命脉,保障现代产业体系发展,从电网到运输网,战略基础设施智能化转型已成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显著特征。云计算、云存储、云服务、先进制造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和应用,正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并通过融合促进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发展,延伸产业价值链,催生一批新兴业态,加速了现代产业体系结构调整和重构。

(三)经济社会发展对信息化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xx”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转型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科技创新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平衡、社会矛盾凸显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信息化具有极强的渗透、倍增和创新作用,是实现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和必然选择。xx届x中的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信息化工作进行了全面论述和部署,明确要求“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为支撑“xx”期间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科技进步和创新、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重大任务,信息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和发展机遇,必将进入“深化应用、全面推进”的重要时期。

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的趋势已不可逆转。“xx”期间,打造首都经济圈、推进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加快xx沿海地区发展三大国家战略的实施,为我省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和竞争优势,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省委省的政府提出的“一圈、一带、一区、一批”战略任务,迫切需要通过推进信息化建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节能减排、完善社会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支撑。我们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抓住新机遇、增创新优势,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

信息化调查报告

调查历时4个多月,先后接触各类企业2400余家,并从中筛选出有效答卷852份。

基于上述调查的数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专门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问题独立出来加以考察,尽可能将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最新发展和特点展现在读者面前。

本次调查的受访中小型企业中,pc机的平均拥有量为128.6台,笔记本电脑的平均拥有量为20.0台,服务器的平均拥有量为5.6台,集线器的平均拥有量为9.2台。调查发现,中小企业选购硬件与大企业一样,有尽可能使品牌一致的倾向,从而形成特定品牌在特定企业所占份额相对集中的现象。

全部受访企业中有98.8%已接入互联网。从接入终端看,平均有66%的企业计算机联上了互联网。在这两方面,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并无明显差异。各类企业接入互联网最主要的方式是采用adsl和数据专线,两种方式所占比例之和高达84.3%,其他方式比例均较小。

调查显示,企业规模越大,建立企业网的比例越高。大型企业中已有96.4%建立了企业网,中小型企业的建成比例稍低,其中已经建立90.5%,正在建立1.0%,计划建立1.9%,未建立的占6.1%。大型企业完全自主建立的比例占43.1%,完全由专业单位建立的占37.1%,19.8%的企业由专业单位协助完成。中小型企业完全自主建立的比例占43.0%,完全由专业单位建立的占34.3%,22.7%的企业由专业单位协助完成。

网站建成率也与企业规模成正比。其中大型企业中有96%已经建立网站,中小型企业中有93%已经建立网站。但企业网站应用目前还多停留在发布产品、服务信息和企业新闻,以及收集客户信息方面,而网上购销等涉及交易的应用尚不足四分之一,说明企业的网络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

在企业数据库建设上,中小企业的建设率均低于大型企业;在数据库共享方面,大型企业中,84.7%的企业实现了数据共享,正在建设的有4.1%,有计划的3.0%,尚有8.2%的企业还没有计划;中小型企业中,72.7%的企业实现了数据共享,正在建设的有4.1%,有计划的4.1%,尚有17.3%的企业还没有计划。

而在信息安全方面,受访企业中只有两家表示未采取安全措施,其他所有企业都采取了一定的安全措施。在采取了安全措施的中小型企业中,83.9%采取了防病毒措施,90.3%安装了防火墙,25.1%使用了数字加密技术,实行身份认证的企业有14.4%,14.1%的企业进行入侵侵犯检测,定期检测的企业有23.6%,12.7%的企业能够做到数据的自动恢复。

通过与中心20xx年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研究人员发现,中小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但变动幅度平缓。这说明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在经历了前些年的快速发展后,目前已进入平稳发展的阶段。

调查显示,办公自动化、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各项应用系统的建设率与企业规模有较明显的相关关系;电子商务应用系统的建设率与企业规模相关,但相对于其他应用系统,差距明显缩小。这说明电子商务作为企业市场竞争新的手段,中小企业也表现出强劲的需求。受访企业对各项业务应用系统的使用,回答很满意和满意程度两项加总的比例在71%~75%之间,可见,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在这方面并无明显差异。

至于企业信息化下一步建设的重点,排在前几名的分别是企业内部网、外部网、数据整合/数据仓库、互联网和企业资源计划、电子商务和办公自动化,其他方面的需求倾向则很小,几乎可以忽略。其中,中小企业对互联网、外部网、内部网的需求较大型企业要大,大型企业对办公自动化、决策支持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电子商务的需求较中小型企业要大。

除电子商务系统之外,其他大多数业务系统建设与应用的比例,中小企业相比大型企业一般要相差14个百分点左右。在电子商务应用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方面,上中小企业的指标与大型企业差距较小,说明中小企业在电子商务上也表现出强劲的需求。对各类业务系统的满意度,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并无明显差别。

调查显示,各类企业it有偿培训的需求总体不强,而中小型企业更弱。其中,大型企业当中有39.7%表示接受培训方式,有37.4%表示不接受这种方式,而22.9%的受访企业表示要视费用而定;中小型企业当中有27.0%表示接受培训方式,有48.4%表示不接受这种方式,而24.6%的受访企业表示要视费用而定。

针对培训内容需求的调查显示,包括中小企业在内,最需要的为软件知识和网络知识。大部分培训内容的指标,都是大型企业好于中小型企业,但在电子商务和人事管理知识上,中小型企业表现出更高的兴趣。

培训方式按被选择的频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外单位派人上门提供培训服务(40.6%)、到外单位提供的场所去培训(36.9%)、光盘(13%)、web方式(10.1%)。这说明企业还是习惯于传统的面对面培训,这可能是由于面对面培训方式比较有利于互相交流。对此,不同规模的企业未有明显差异。

受访企业中,大型企业上年度平均在it培训上的投入为14.9万元,中小型企业为4.1万元—就绝对数而言,大型企业是中小型企业的3.6倍;而就人均it培训投入而言,全部受访企业平均为96元/人年,其中大型企业为53.7元/人年,而中小型企业为162.7元/人年—中小型企业是大型企业的3倍。

在it咨询服务方面,数据显示,各类企业对it有偿咨询的需求较低,中小型企业更弱。其中,大型企业中有16.2%的受访企业回答需要,21.6%的受访企业选择视费用而定,而高达62.2%的受访企业选择不需要;有11.2%的受访中小型企业回答需要,18.1%选择视费用而定,而高达70.7%选择不需要。上一年度发生it咨询费用支出的中小型企业仅9.2%,平均支出为4.69万元/年。而大型企业此项支出是中小型企业的4倍左右。

专业的it系统维护的指标,落在it培训与咨询之间。其中,大型企业中有20.0%、中小型企业中仅有16.8%选择需要。上一年度有it系统维护支出的大型企业中有36.9%、中小型企业为31.0%。中小型企业平均支出额为6.30万元/年,仅为大型企业平均支出额的40%。

总体上看,各类企业对有偿的it培训、咨询、系统维护的需求都不够旺盛,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中小型企业的需求更弱。这说明国内与企业信息化相关的服务市场发育不足,各类服务提供商面临着严峻挑战。

从it培训、咨询、系统维护费用支出上看,大型企业的支出额虽是中小型企业的2.5~4倍,但相对于其资产或人数对比来说,这个比例差距不大。就人均水平而言,中小型企业在上述三方面都高于大型企业。这说明,比起大型企业,中小企业自身的it能力更不足以实现自我服务,it服务企业应该针对中小型用户企业的特点,通过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刺激需求,逐步做大市场。

调查显示,信息化投资额与企业规模明显相关。软件投资,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相差2.6倍;硬件投资额相差2.5倍;网站投资额相差2.3倍。见图1。

中小型企业对今年信息化投资的预期略高于大型企业。大型企业中,预计信息化投资额会增长的为22.6%,基本持平的为52.2%,投资额下滑的为9.2%,不一定的比例为16%;而中小型企业中这四项比例分别为23.3%、56.1%、7.5%和13%。

对比分析显示,更多的中小型企业认为在降低库存、缩短周期、提高履约率和改善企业管理等方面,信息化建设能有效帮助实现效率提高;在降低企业成本和加快资金周转方面,大型企业的评价较高。

综合考虑企业信息化投入和实际效果,受访大型企业中,16.1%认为企业信息化非常有效,73.4%认为比较有效,这两类合计达到89.5%。认为收效不大的占10.5%,认为目前没有实效的占3.5%。

中小型企业中,11.9%认为企业信息化非常有效,79.7%认为比较有效,这两类合计达到91.6%。认为收效不大的占8.5%,认为目前没有实效的占1.7%。说明绝大多数企业对企业信息化持积极的肯定态度。其中,中小型企业的指标稍好于大型企业。

通过交叉分析显示,中小企业在信息化机构设立、信息化规划、培训计划三大指标上与大型企业有明显差距。设立信息化机构的中小企业为72.9%,而大型企业为83.9%;制定信息化规划的中小企业为66.1%,而大型企业为81.1%;制定信息化培训计划的中小企业为50.8%,而大型企业为67.1%。

中小企业可能受企业规模所限,在信息化专门机构的设置上持保留的态度。但信息化整体规划和信息化相关培训的中长期安排对中小企业信息化至关重要,在这方面中小企业的工作还有待加强。

在信息化主管设立与信息管理制度制定上差距不大,分别为98.3%:97.9%、91.5%:91.6%。总起来看,两种信息化组织的几项指标均比较理想,成为企业信息化深入发展的重要保障。

信息化调查报告

年收入2亿。

上海精神卫生中心从xx年采用用友的his系统,运行5年以来反映比较稳定,用友软件采用产品化模式,由于上海精神卫生中心是专科医院特殊需求较多,所以进行了大规模的2次开发,上系统的第一年进行数据初始化,对人员、药品、物资、收费项目等进行数据录入工作量很大。医院信息科有10人负责医院软硬件的维护工作。医院实施了银行卡和医院一卡通系统,这几乎是上海医院的基本需求。医院门诊实现了排队叫号功能,每个病室门上都有显示排队叫号的led显示屏,候诊区提供大量供病人休息等候的座椅,井然有序。

医院信息系统硬件采用hp服务器、emc磁盘阵列、华为交换机,网络中心采用双机热备加双磁盘阵列,机房隔音、防尘、防暴,全院门诊、药房、住院护士工作站有100个左右。院方反映用友软件在财务和查询方面功能强大,特别是在院长查询、药品用量查询上能实时查询到相关的详细数据,方便了院长及时了解各方面的数据,对药品合理管理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还有在医保维护方面很及时。医保实时传输数据。

医院刚建成一座14层住院大楼,准备马上投入使用,计划马上上pacs、lis、门诊及住院医生工作站、门诊及住院电子病历,继续使用用友公司的软件和解决方案,预计将增加到300个工作站点,同时将在新住院大楼增加一个机房,采用异地容灾方案。

金仕达卫宁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医疗卫生领域信息化、数字化、软件研究与开发的高科技企业,上海明星软件企业,上海市十大信息工程的承建者。最初创建于1994年,多年来公司专一致力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产品研发及应用工作,定向为各医疗机构开发适应的管理软件,公司注册资本超3000万元,员工300余人,100人研发队伍,150人的实施队伍,在长沙设华中区总部,全国范围内有将近800的用户,三甲医院有90家,介绍在上海市场有近70%的市场占有率,在湖南有50家左右,其中长沙市妇幼保健院和省肿瘤医院就是采用的金仕达卫宁的this系统。

五官科医院是一家三甲医院,日门诊量达到3500—4000,全院600余人创造了年收入3.4亿—3.6亿的佳绩,其中医疗收入占总收入的80%,药品收入只占20%,医院不大,但人均收入却在上海医疗行业屈指可数。其中医院信息化管理对提高全院的工作效率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五官科医院使用上海金仕达卫宁公司的this、lis系统,his系统上了门诊工作站,尚未上住院医生工作站。在考察过程中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虽然日门诊量达到3500—4000,但是在挂号收费处却看不到排长队现象,病人大部分都集中在候诊区,井然有序的等待医生就诊。做到这点主要归功于金仕达卫宁公司的门诊流程优化方案:一方面挂号收费一体化,据调查一般早上9点以前挂号处排长队,收费处没什么人,而9点以后收费处就开始排起了长队,挂号处就门可罗雀,于是把挂号收费合为一体,收费处人员既可收费也可挂号,这样做既均衡了工作量,提高了收费处的工作效率,也减少了病人排队等待的时间;另一方面采用一卡通收费措施,这样一卡通病人进入医院只需2次经过收费处,一次是在入院时付预交款领取一张含有病人信息和预交金额信息的磁卡(病人在交款时,收费处自动语音报价,相当人性化),第二次是在病人离开医院进行结算的时候,这样做比传统模式大大减少了病人往返于收费处、医生、检验科等地点的次数,方便了病人也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当然有些病人还无法接受这种模式,也可以采用传统模式进行就诊。为了减轻医院护士的工作量,医院专门聘请礼仪小姐和文密人员进行培训,接替了护士的导诊和文字医嘱录入工作,由于是外聘人员所以工资只有正式员工的三分之一,而且管理起来也比较方便。

信息化调查报告范文

本文目录。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可以极大地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是推动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力量。“”时期,是我省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是加快发展、加速转型的攻坚时期,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对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经济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现有基础。

(一)基本情况。

1.经济信息化快速发展。

第一,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深入推进。

农业信息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覆盖全省xx个乡镇、5万个行政村和40个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业信息网整合了12个涉农部门,建立了农经、农情、农价三级共建共享数据库,设立服务栏目近万个,数据总量达3760gb,连续五年荣获“中国农业网站百强”称号。研制开发了40多个农业专家系统,推广面积达xx多万亩,增收节支10多亿元。“12316”三农热线、“千万农民短信服务工程”等服务平台,提供了快捷、方便的咨询服务。藁城市“三电一厅”模式在全国得到推广。和被列为国家农村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市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农村信息化示范单位”。8个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和8名信息员被国家五部委评为全国先进。

第二,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加速融合。

据不完全调查,大中型制造企业70%实现了生产过程关键环节自动化控制,90%建设了管理信息系统,62%采用了数化研发设计系统,85%建立了企业门户网站,48%应用了不同程度的电子商务。钢铁、三友、水泥、天威等33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钢铁、装备制造和石油化工的部分骨干企业开展了信息化综合集成应用,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丝网、管道管件等一批产业集聚区建设了以信息化为支撑的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促进了中小企业和产业的聚集发展。建立了省市两级污染源监控中心,实现了对全省752家企业、1176个排污口的联网自动监控,建设了覆盖40多万家污染源企业的基础数据库,有效抑制了企业的偷排和超标排放。唐钢等13家钢铁企业能源管理中心被列为国家示范项目。xx年暨曹妃甸被国家工信部批准为首批国家级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

第三,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稳步发展。

培育了国大、晨砻等30家电子商务以及**集团、港等10家现代物流示范试点企业,网上购物人数迅速增加,形成了以网上订货和物流配送为一体的电子商务运营模式。依托商务部新农村商务网,从**年开始,每年举办三次“新农村农副产品网上购销会”,累计成交额达47亿元。中华标准件网、中国耐材之窗网、中国枣网、中国辣椒网等一批特色经济网站迅速崛起,辐射和带动了县域特色经济发展。被国家确定为首个县域经济信息化试点县,并已通过国家专家验收,丝网机械设备数化率达30%,企业网站拥有率达92%,经常使用电子商务的企业占70%,网上贸易额占比超50%。

2.电子政务建设成效明显。

全省电子政务框架初步形成。实施了“112工程”,构建了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和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重点推进了12个跨部门应用系统。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为26个部门提供了纵向业务专网服务,支撑网上审批、财政网上支付等多个跨部门应用。人口与人力资源、法人、基础地理等五大基础数据库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依托全省统一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实现了工商、国税、地税、质监等部门间企业基础信息交换共享,促进了财税增收。网上审批与电子监察系统提前两年完成了“”提出的60%行政许可实现网上办理的目标任务。省级49个部门473项行政许可事项中,除25项因涉密外,其余448项全部实现网上审批与电子监察,走在了全国前列。省直部门核心业务已不同程度地实现信息化,上报省政府的文件已全部实现网上传输。全省政府门户网站体系已基本形成,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有效载体,有力地促进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网民使用政府网站的比例达到25.5%,通过政府网站查询政务信息的比例达到74.1%。**市和**市政府门户网站位列全国30强。我省被国家列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试点省份,探索形成了“**省基于信息资源规划的信息化应用建设与管理模式”,属国内首创。

3.社会信息化惠及百姓。

社会信息化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远程教育网覆盖了全省所有中小学校,初步形成了集教育教学、科学普及、服务“三农”和人才培养为一体的综合教育服务平台,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社保信息系统开通了12333电话咨询服务热线,全省企业养老保险监测数据库入库率达97.3%,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管理信息系统投入运行;**市“五险合一”服务模式实现了基金统一征缴和支付,在全国得以推广;、承德、被评为“全国金保工程示范城市”。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实现了新农合管理、妇幼卫生监测、社区卫生服务等功能,提高了卫生系统行政管理效率及公共服务与应急处置能力,实现了重大疫情的网络直报。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形成了专业艺术、群众文化、文物博物、民间艺术等大文化信息资源框架体系,每年可提供万册以上电子图书、200小时视频资源,信息总量达27tb,位居全国前列;建设了全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服务范围覆盖全省5万个行政村。实施了城市和社区信息化试点示范,11个设区市建设了数化城市管理平台,、等市探索了社区综合管理服务模式,提高了城市精细化管理和社区服务水平。城乡一体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城乡服务等值化。光彩集团“全国联网家庭服务信息支撑平台”被国家民政部命名为全国独家国家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范围已覆盖56个城市。、先后启动建设了数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并成为“全国数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被评为“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

4.信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信息网络实现跨越式发展。通信方面,**年底全省光缆总长度达45.6万公里,是xx年末的2.33倍;局用和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分别为961.4万门和8080万户;电话用户数为5604.9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数达4353.5万户,是**年末的2.44倍;电话普及率达79.7%,较**年上升29.5%。广电方面,全面推进有线数电视整体转换和双向网改造,有线数电视用户达370万户,双向网覆盖用户接近300万户;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覆盖11个设区市城区,用户达50万户;完成了全省20户以上自然村的“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覆盖25万户农村家庭。互联网方面,**年底全省互联网出省带宽达到1335g,网民数达到2197万人,网民普及率达到31.2%;互联网宽带用户达667万户,居全国第5位;全省行政村通宽带比率达95.1%。广电网、通信网、互联网融合加快,电视台实现了7套节目的低码流网上直播和部分栏目的网上点播,网站日访问量超过100万次。电台网站实现了9个频道的在线直播,阳光热线实现了网上视频直播和点播。信息网络已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5.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建立了省信息安全测评中心、电子政务数认证中心、信息安全通报中心和应急支援中心等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制定了《**省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试行)》,ca证书在国税、地税、质监等部门得到广泛推广。对811个党政群机关门户网站实施定期监测,完成了55个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测评。开展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试点。省市两级建立了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协调体系,省市县三级1074个重要信息系统实现了信息安全事件网上直报,对965个单位开展了信息安全专项检查,保障了全国重大活动期间我省网络信息安全。多次在全国性会议上介绍我省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经验和做法。

6.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增长。

“”期间,我省电子信息产业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年均30%以上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产业。**年底,全省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895.5亿元,工业增加值297.7亿元,实现利税174.51亿元,平均增速分别为35.98%、32.08%、44.24%,分别是“”末的4.65、4.02、和6.24倍。产业链逐步完善,形成了太阳能光伏、通信与卫星导航、平板显示、半导体照明、应用电子五大产业链,产业聚集效应凸显,形成了“四基地”、“八园区”和环京津发展的格局。

信息化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在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正确领导下,建立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重大事项协商沟通机制。开展了电子政务和企业信息化基础调研,建立了省级信息化专项资金项目绩效和设区市信息化水平测评指标体系,定期进行评估和发布,初步形成了信息化建设的评价机制。调整充实了省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充分发挥我省信息化领域各类协会作用,形成信息化宏观研究和辅助决策机制。倡导建立了京津冀信息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促进了与京津地区的沟通交流和区域合作。

信息化立法、政策和标准制订工作取得新进展。《**省信息化条例》已进入立法调研阶段。制定了《**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规划》、《关于加强全省“”期间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我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省电子商务“”规划》、《**省信息安全发展战略》、《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意见》、《关于加强信息化工程招投标工作的意见》等十多项政策性文件,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标准,组织开展了信息资源基础编码、电子文件存档等方面的标准制定工作,完善了信息化标准体系,建立了**省信息共享标准管理系统,对省级信息化标准工作进行了探索。

信息化宣传和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一年一度的国际信息产业周已成为环渤海地区独具特色、规模较大的信息产业行业盛会;充分利用新闻发布会、省内外新闻媒体、“5.18”经贸洽谈会,对我省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建设成果集中进行发布和展览宣传;多次举办信息化发展形势、网络与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报告会或高峰论坛,全省信息化意识得到普遍提高。在20所高校开设或增设了26个计算机相关专业,举办了两届**省高校网络技能大赛,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在省委党校建立了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培训基地,开设了信息化知识培训课程;与中欧信息社会项目办公室联合举办了“中欧信息社会-政府信息公开实施”培训会;组织开展了面向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应用培训;成功举办了信息化与电子政务高级研修班、厅局级干部信息资源规划培训、网络与信息安全知识高级研修班等多次专题培训,信息化人才队伍的专业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省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实际问题:

一是两化融合深度不够。信息化的高投入与应用系统建设低效益的矛盾突出,业务技术两张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标准建设滞后,信息化的效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

二是信息化工作的体制机制不健全。信息化建设中各自为政、多头管理、自成体系等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机构改革对信息化工作的组织推进力度有所削弱,市县机构改革的时间梯度差,制约了全省信息化工作的整体推进。

三是信息化建设缺乏法律和政策支持。**省信息化条例受立法资源限制,立法进程相对缓慢。企业信息化缺乏政策支持,投融资机制不健全。电子政务建设缺乏必要的政策约束,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困难。

四是全社会信息化投入不足,不少政府部门和企业领导对信息化作用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没有将其放在战略层面去认识和推动,信息化建设资金持续投入力度不够。市县两级政府尚未设立信息化专项资金,省级信息化专项资金额度占财政可支配收入比例逐年减少。

五是人才队伍对信息化建设的支撑能力不足。软件企业水平偏低,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特别是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奇缺;党政机关和企业首席信息官(cio)制度尚未建立,国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能力较低。

二、面临形势。

(一)信息化成为后危机时代的共同选择。

“”时期,世界经济将进入中长期结构调整阶段,各国都把信息化作为助推经济发展、建立国家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xx年,欧盟出台了《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英国推出了《数不列颠计划》,日本发布了智能日本(i-japan)计划,韩国发布“it韩国未来战略”,新加坡全面实施《智慧国计划》,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了5个方面复苏经济计划(绿色能源中的智能电网和智能建筑、以电子健康档案为中心的现代医疗保健体系、21世纪教室试验室、下一代宽带网等),世界各国力求通过推动更高层次的信息化应用,带动和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不断催生以信息化为支撑的新兴业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拉动消费,促进就业,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

(二)全球信息化正在向高端化发展。

近年来,宽带和移动宽带、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地球、泛在计算等新概念、新思想、新技术层出不穷,信息通信技术及其应用正在酝酿更新的、更大的突破,信息化正在向以泛在化、可视化、智能化为特征的高端化迈进。信息网络已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最关键的基础设施,世界各国都把发展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作为战略性投资的重要领域,不断加快宽带化、移动化进程,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研究表明,网络平均带宽每增长10%可以拉动gdp增长1.21%,世界各国都将宽带目标定为100mbps。物联网与电信网、互联网交融发展,正在使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随时随地沟通和对物理世界的实时便捷管理成为现实,极大地改变着生产方式、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人类生活。为进一步巩固经济社会发展命脉,保障现代产业体系发展,从电网到运输网,战略基础设施智能化转型已成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显著特征。云计算、云存储、云服务、先进制造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和应用,正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并通过融合促进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发展,延伸产业价值链,催生一批新兴业态,加速了现代产业体系结构调整和重构。

(三)经济社会发展对信息化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转型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科技创新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平衡、社会矛盾凸显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信息化具有极强的渗透、倍增和创新作用,是实现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和必然选择。**届*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信息化工作进行了全面论述和部署,明确要求“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为支撑“”期间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科技进步和创新、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重大任务,信息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和发展机遇,必将进入“深化应用、全面推进”的重要时期。

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的趋势已不可逆转。“”期间,打造首都经济圈、推进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加快沿海地区发展三大国家战略的实施,为我省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和竞争优势,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圈、一带、一区、一批”战略任务,迫切需要通过推进信息化建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节能减排、完善社会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支撑。我们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抓住新机遇、增创新优势,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

返回目录。

一、增强信息意识,为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奠定思想基础。

二、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业信息化建设奠定物质基础。

农业信息化建设是高技术、高投入的社会公益性工程项目,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统筹规划下,严格资金管理和项目管理,使有限资金按需合理使用,真正发挥实效,避免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农业信息化建设又是一项新兴的事业,政府要充分利用计划和市场的作用,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个人、集体、企业和外商多方投资,形成多元化投资渠道,共同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同时要尽快建立农业信息化引导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以扶持农业信息技术业和农业信息服务业的顺利健康发展。不断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尽快建成相对完整的县、乡、村三级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创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农业信息网站,建立和完善计算机局域网,加快信息网络软硬件设施的更新换代,加强各种农业适用数据库的研制与开发,加强并完善包括农业自然资源信息、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业科技信息、农业实用技术及科研成果等数据信息在内的各种类型数据库。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现有涉农信息资源,继续拓展实用性的信息资源的整合。在不断完善现有的信息资源的同时,应着手研发构建高质量的实用性农业应用系统。

三、强化组织和引导,为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领导保证。

政府部门特别是涉农部门要把推进农业信息化作为一项重要职能,把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作为一项重要职责,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四、加强专业队伍建设,为推进农业信息化提供人才保障。

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三农”服务,人才是农业信息化建设中最重要的因素。要强化农业信息管理和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组织开展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的能力和自身的服务水平。可以通过培养培训一批、引进一批的方法,建立一支由政府部门信息管理人员、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村信息员组成的信息服务队伍。以村组干部、农村经纪人、产业化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和经营大户等为重点,通过培训考核和资格认证,建立农村信息员队伍,及时收集传播信息,发挥好政府与广大农户之间的信息“二传手”作用。有效解决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突破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制约瓶颈。“最后一公里”实际上是从乡镇到农民的信息传递问题,也是制约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的最大障碍。

返回目录。

为了获得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数据,支持科学制定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措施,决定开展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工作。

一、调查的目的、方法、样本及实施。

(一)调查目的。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工作的成果要有助于对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情况做出准确判断,并为政府制定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

(二)调查组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小企业司、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推广应用组作为调查的指导单位,于xx年8月联合下发《关于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和典型案例收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信息产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工作。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信息化测评中心作为调查工作的承担单位,负责调查设计、组织实施和管理、数据分析和撰写调查报告等工作。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作为调查的支持机构,负责抽样调查样本的选定和调查结果的测算工作。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网通集团公司作为调查的协助单位,分别向下属机构发文,召开了全国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并协助开展调查工作。

(三)问卷设计。经过反复论证研究,调查问卷的设计首先保证能够形成对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情况的总体判断,同时兼顾具有长效作用,争取形成基础性指标以及相对稳定的工作机制。

(四)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主要为企业总经理/总裁、分管业务或者信息化的副总、信息化主管或者企业综合管理人员。

(五)调查内容。调查内容包括:影响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问题;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情况,特别针对尚未开展信息化的企业做了专门调查;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计划;企业信息化对政府和发展环境的要求;企业对第三方社会服务平台的评价;企业对信息化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与质量的意见。

(六)样本选取。根据《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抽样方案》的要求,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完成了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样本的抽取工作。抽样库采用了xx年最新维护的国家统计数据库。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在全国层面上选定了26022家样本企业。

“样本企业”既包括已经开展信息化的企业,也包括还没有开展信息化的企业。其中,21067家为支持分行业分析的样本,另外4955家为支持部分重点城市分析而补充的样本。支持部分重点城市分析的样本共6924家,其中1969家既可支持部分重点城市分析,又可支持分行业分析。

1、样本的规模属性。样本企业规模的标准,上限依据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共同签发的“国经贸中小企[xx]143号”文件中有关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下限是年销售收入在50万元(含)以上,或者职工人员在10人(含)以上的企业。满足以上两个条件中任何一个即可。

2、样本的行业分类。以xx年国家统计局等三部委对中小企业的分类为基础,增加了“农业”、“信息与服务业”(包括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教育)和“其他”。

七)问卷回收。数据汇总采取远程电子化汇总的方式,共回收有效问卷9200多份,回收率达35.35%。由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负责对调查结果进行测算。从对样本回收情况和问卷质量的分析表明,回收的有效问卷能够满足调查工作的要求。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情况。

(一)中小企业经营状况持续好转,信息化投资能力不断增强。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中小企业法人单位营业状况良好。全国中小企业法人单位中,正常营业的法人单位为205.68万户,占企业法人的88.6%。非正常营业的法人单位占11.4%。调查显示,由于中小企业经营情况持续好转,对信息化的投资能力不断增强。

(二)中小企业最优先的需求是市场与营销。调查中了解到,52.7%的企业首先关注市场与营销(销售)方面的问题。说明中小企业对于信息化的主要需求,集中在解决眼前急迫的生存问题,明显有别于更多关注长期效益和无形效益,更加关注战略、管理控制问题的大企业。此外,17%的企业强调管理方面的需求,13.3%的企业关注客户管理方面的需求,11.2%的企业强调生产与研发方面的需求。

将上述四方面的需求进一步分析,中小企业需求特点表现为:

第一,中小企业迫切需要通过信息化了解市场信息和扩大销售能力。59.6%的企业把了解市场信息作为市场与营销方面最主要的具体需求;46.5%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扩大销售区域;36.8%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加强产品的推广;28.5%的企业强调控制销售成本。其它需求还包括管好销售渠道(21.9%),改善售后服务等(16.9%)。

第二,在客户管理方面,与大企业普遍把如何保留优质客户看得更重要相比,中小企业最关心的是如何发现更多的客户。48.1%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发现更多客户;42.4%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客户满意度;39.8%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管好现有客户资料;34%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客户的购买行为;30.7%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客户对产品改进的需求;18.4%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客户信用信息。

第三,在生产和研发方面,与大企业更多关心创新等长期发展要素相比,中小企业把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作为信息化最需要解决的问题。50.8%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49.6%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控制、降低生产成本;41.5%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的信息;40.6%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加强生产管理,提升生产效率;15.5%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提高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

第四,在企业管理方面,与大企业重视加强集团管控能力和提高决策水平相比,中小企业列在首位的是及时掌握企业经营情况,其次是提高工作效率。51%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及时掌握企业经营状况;48.3%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提高工作效率;29.8%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改善财务管理;26.6%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改善进销存管理;22.7%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22.4%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加强人力资源管理;12%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支持领导决策。

返回目录。

为了获得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数据,支持科学制定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措施,决定开展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工作。

一、调查的目的、方法、样本及实施。

(一)调查目的。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工作的成果要有助于对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情况做出准确判断,并为政府制定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

(二)调查组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小企业司、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推广应用组作为调查的指导单位,于xx年8月联合下发《关于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和典型案例收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信息产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工作。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信息化测评中心作为调查工作的承担单位,负责调查设计、组织实施和管理、数据分析和撰写调查报告等工作。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作为调查的支持机构,负责抽样调查样本的选定和调查结果的测算工作。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网通集团公司作为调查的协助单位,分别向下属机构发文,召开了全国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并协助开展调查工作。

(三)问卷设计。经过反复论证研究,调查问卷的设计首先保证能够形成对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情况的总体判断,同时兼顾具有长效作用,争取形成基础性指标以及相对稳定的工作机制。

(四)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主要为企业总经理/总裁、分管业务或者信息化的副总、信息化主管或者企业综合管理人员。

(五)调查内容。调查内容包括:影响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问题;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情况,特别针对尚未开展信息化的企业做了专门调查;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计划;企业信息化对政府和发展环境的要求;企业对第三方社会服务平台的评价;企业对信息化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与质量的意见。

(六)样本选取。根据《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抽样方案》的要求,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完成了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样本的抽取工作。抽样库采用了xx年最新维护的国家统计数据库。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在全国层面上选定了26022家样本企业。

“样本企业”既包括已经开展信息化的企业,也包括还没有开展信息化的企业。其中,21067家为支持分行业分析的样本,另外4955家为支持部分重点城市分析而补充的样本。支持部分重点城市分析的样本共6924家,其中1969家既可支持部分重点城市分析,又可支持分行业分析。

1、样本的规模属性。样本企业规模的标准,上限依据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共同签发的“国经贸中小企[xx]143号”文件中有关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下限是年销售收入在50万元(含)以上,或者职工人员在10人(含)以上的企业。满足以上两个条件中任何一个即可。

2、样本的行业分类。以xx年国家统计局等三部委对中小企业的分类为基础,增加了“农业”、“信息与服务业”(包括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教育)和“其他”。

七)问卷回收。数据汇总采取远程电子化汇总的方式,共回收有效问卷9200多份,回收率达35.35%。由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负责对调查结果进行测算。从对样本回收情况和问卷质量的分析表明,回收的有效问卷能够满足调查工作的要求。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情况。

(一)中小企业经营状况持续好转,信息化投资能力不断增强。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中小企业法人单位营业状况良好。全国中小企业法人单位中,正常营业的法人单位为205.68万户,占企业法人的88.6%。非正常营业的法人单位占11.4%。调查显示,由于中小企业经营情况持续好转,对信息化的投资能力不断增强。

(二)中小企业最优先的需求是市场与营销。调查中了解到,52.7%的企业首先关注市场与营销(销售)方面的问题。说明中小企业对于信息化的主要需求,集中在解决眼前急迫的生存问题,明显有别于更多关注长期效益和无形效益,更加关注战略、管理控制问题的大企业。此外,17%的企业强调管理方面的需求,13.3%的企业关注客户管理方面的需求,11.2%的企业强调生产与研发方面的需求。

将上述四方面的需求进一步分析,中小企业需求特点表现为:

第一,中小企业迫切需要通过信息化了解市场信息和扩大销售能力。59.6%的企业把了解市场信息作为市场与营销方面最主要的具体需求;46.5%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扩大销售区域;36.8%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加强产品的推广;28.5%的企业强调控制销售成本。其它需求还包括管好销售渠道(21.9%),改善售后服务等(16.9%)。

第二,在客户管理方面,与大企业普遍把如何保留优质客户看得更重要相比,中小企业最关心的是如何发现更多的客户。48.1%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发现更多客户;42.4%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客户满意度;39.8%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管好现有客户资料;34%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客户的购买行为;30.7%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客户对产品改进的需求;18.4%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客户信用信息。

第三,在生产和研发方面,与大企业更多关心创新等长期发展要素相比,中小企业把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作为信息化最需要解决的问题。50.8%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49.6%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控制、降低生产成本;41.5%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的信息;40.6%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加强生产管理,提升生产效率;15.5%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提高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

第四,在企业管理方面,与大企业重视加强集团管控能力和提高决策水平相比,中小企业列在首位的是及时掌握企业经营情况,其次是提高工作效率。51%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及时掌握企业经营状况;48.3%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提高工作效率;29.8%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改善财务管理;26.6%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改善进销存管理;22.7%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22.4%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加强人力资源管理;12%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支持领导决策。

(三)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具有互联网接入能力。80.4%的中小企业具有互联网接入能力。其中,44.2%的企业将接入互联网用于企业信息化建设;只有16.7%企业有自己的网站,14.0%的企业具有建立企业门户网站应用。

(四)电子邮件系统是中小企业的主要应用。32.8%的企业具有电子邮件系统应用。管理层有39.3%使用电子邮箱,相应的比例对于老板是32.4%,对于基层员工是15.6%;26.2%的群体不使用电子邮箱。在使用电子邮箱的人中,57.5%使用免费邮箱。

(五)超过半数的企业已经开展信息化应用。52.3%的企业具有不同程度的信息化应用。但是,核心业务应用普及率普遍低于10%。

(六)中小企业网站以信息发布为主。其次是开展电子商务。

(七)已经应用erp的中小企业仅为4.8%。86.2%的企业没有应用erp,另有9%的企业没有明确回答。

(八)9%的中小企业已经开展电子商务。

(九)一半左右中小企业认同信息化的正面作用。55.5%认为能改善财务管理,53.0%认为能够更加及时、准确地获得市场需求信息,51.2%认为能改善人力资源管理,50.9%认为能够更好地管理经销渠道,50.5%认为能加强客户管理和防止客户流失,49.2%认为能全面提升竞争能力。

(十)四成多的中小企业愿意开展信息化。45.1%愿意投资于营销市场信息化,43.9%愿意投资于财务信息化,40.8%愿意投资于人力资源信息化。

(十一)影响中小企业行动的主要因素是投资回报。虽然中小企业认识到信息化的作用,但有出于对回报的担心,以及中小企业自身实力的限制,多数企业在信息化上行动谨慎,投资力度普遍不大。主要表现在:一是中小企业通过贷款投资信息化的意愿较低。二是在政府提供优惠贷款服务的前提下,企业愿意投入的自有资金仍然较少。

(十二)中小企业更加相信专家和政府。在决定是否开展信息化和选型决策时,中小企业更加相信专家和政府的意见,并且比较接受典型示范的方式。

(十三)多数中小企业对信息服务表示不满意。一半以上已开展信息化应用的中小企业对信息服务不满意,未应用者满意度更低。

(十四)下一步中小企业拟建和完善的信息化应用呈多元化。在报税、建设企业内部网、接入互联网、电子邮件系统、会计电算化、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办公自动化、客户关系管理/呼叫中心/销售管理、电子商务/网络营销、信息化培训等31个方面都有需求。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环境与服务体系的主要情况。

中小企业信息化不仅是中小企业自身的问题,与服务网络建设及发展环境改善也有密切关联。通过调查发现以下情况:

(一)企业无力单独把握信息化是信息化的主要障碍。在调查中发现,中小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有一些问题虽然出在企业自身,但解决问题需要政府支持和社会推动。

(二)信息化效果不明显是排在第一位的建设和应用问题。调查显示,20.1%的中小企业认为信息化效果不明显。19.3%的企业反映是资金不足。此外,还有缺乏信息化规划、业务与信息技术结合不紧密等,反映出服务平台建设引导滞后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需要在服务体系建设中加以解决。

(三)龙头企业和社会服务平台是主要带动力量。34.7%的企业开展信息化主要采用挂靠本行业龙头企业信息平台的方式,29.6%的企业依靠社会服务平台。

(四)中小企业关注asp服务的实用性。中小企业在asp应用方面首要关注简单应用。主要担心asp的费用太高,以及实际使用价值不高。

(五)价格与适用性是信息化产品和服务的主要问题。42.6%的企业认为市场上的中小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及配套产品过于昂贵;33.2%的企业认为当前的产品和服务不适合企业需求。

(六)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五个主要矛盾。一是中小企业直接、有效的信息化需求与信息化服务产品供给单一、错位的矛盾;二是中小企业信息化能力和资源匮乏与缺少社会服务平台的矛盾;三是中小企业在信息化中的信任危机与政府有效引导不足的矛盾;四是中小企业分散孤立的信息化模式与社会化生产和产业链信息化要求的矛盾;五是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期望与当前信息化效果不佳的矛盾。

(七)政府应当在营造环境上下功夫。对发展环境的意见主要集中在政策环境方面,包括财税政策、网络安全、技术政策、人才政策等。认为支撑环境(企业提供服务构成的发展环境,如支付、物流、信用、网络等商业环境)显著不足的比例,明显低于认为政策性环境显著不足的比例。说明政府应当继续加大营造发展环境的力度。

四、政策建议。

(一)建立政府服务、社会服务相结合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体系。调查发现,中小企业开展信息化主要以投资回报为导向,具体信息化需求以市场开拓为主;服务商则长于技术引导,希望通过服务获得更多利益;政府希望大规模普及能够提高中小企业生存、发展和创新的能力。这反映出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是企业、社会和政府互动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在政策指导下,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社会服务力量广泛参与,政府营造发展环境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体系。

(二)以服务体系建设为突破口,开创中小企业信息化新局面。

1、高度认识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从调查情况看,中小企业信息化既缺乏资金,而且有资金也不愿投入,关键是自建信息化的投资回报不符合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规律。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小生产与大社会的矛盾,需要通过社会服务体系实现资源共享,降低集群协调费用,均摊信息化建设成本。因此,信息化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口。需要从战略上提高认识,从中探索出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道路。

2、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应以中小企业需求为导向。中小企业信息化社会服务体系应从企业需求入手,以资金、市场、信息、人才和技术五大需求为主线,建立服务商、服务平台、支撑环境相互协调的生态链,充分发挥各个方面积极性和优势,利用市场机制调动社会资源。

3、支持和引导服务商建设规模化服务体系。应当大力推进规模化的信息化社会服务平台建设,使之形成服务网络。调查显示中小企业较多依靠行业龙头企业、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等实现信息化,应当鼓励这种与中小企业业务联系紧密的服务商规模化发展应用。

还要引导服务商以中小企业需求为导向,通过提供低价、简单、适用的解决方案,取得中小企业信任,实现双赢。

(三)加强营造中小企业信息化政策环境。调查显示,中小企业特别期望改善政策环境。其中,政策支持、人才培育、规范服务、建立信息库,是中小企业希望政府给予重要支持的主要方面。

从调查情况看,在信息化建设中,一方面企业不愿为自建而投资,即使有政府配套仍不愿投资;另一方面,却有19.3%的企业反映资金不足,49.2%的中小企业希望政府在资金、税收上予以引导、支持。这种矛盾现象的原因是,中小企业希望的是政府将资金投在社会服务上。一些地方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基金,或在现有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中设立专门的信息化部分,支持信息化社会服务平台和服务体系建设,是值得推荐和仿效的。

因此,建议政府资金投入采用“先评估后补贴”的原则,以保障对服务体系的投入真正以中小企业需求为导向。

调查中有35.6%的中小企业希望政府加强培养中小企业信息化适用人才的工作。说明政府当前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是顺应企业需求的,这项工作应进一步加大力度。

(四)重点建设网络安全环境和信用环境。中小企业信息化支撑环境,是为服务体系本身提供支撑保障的商业发展环境,从中小企业反映存在不足的支撑环境来看,电子支付(8.2%)、物流配送(10.1%)、电信服务(8.8%)等都是其中重要方面,需要持续改善;但是从调查来看,中小企业反映更为迫切的是改善网络安全环境(24.1%)和信用环境(16.7%)。因此,当前应以网络安全环境和信用环境为重点改善中小企业信息化支撑环境。

(五)改善中小企业信息化宣传普及方式。针对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接受特点,更积极地采用“政府宣传、专家引路、典型示范、分类指导”等形象生动、内容多样的普及教育方式,对中小企业进行广泛的信息化宣传,普及应知应会,让更多中小企业及早入门。

媒体、厂商应更加注重中小企业的需求,在宣传推广工作中,多。

介绍信。

息化对中小企业的实际价值和成功案例,多介绍中小企业比较信任的政府、专家意见,把着眼点放在如何提高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投资回报上。

(七)继续开展制度化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工作。以往调查更多偏重技术问题,而针对中小企业业务需求、信息化需求的调查较少,无法适应需求导向的信息化推进工作要求。政府应当继续支持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工作,并尽快形成制度,科学反映、正确指导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还要根据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调查工作。

信息化调查报告

为了获得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数据,支持科学制定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措施,决定开展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工作。

(一)调查目的。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工作的成果要有助于对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情况做出准确判断,并为政府制定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

(二)调查组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小企业司.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推广应用组作为调查的指导单位,于xx年8月联合下发《关于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和典型案例收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信息产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工作。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信息化测评中心作为调查工作的承担单位,负责调查设计.组织实施和管理.数据分析和撰写调查报告等工作。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作为调查的支持机构,负责抽样调查样本的选定和调查结果的测算工作。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网通集团公司作为调查的协助单位,分别向下属机构发文,召开了全国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并协助开展调查工作。

(三)问卷设计。经过反复论证研究,调查问卷的设计首先保证能够形成对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情况的总体判断,同时兼顾具有长效作用,争取形成基础性指标以及相对稳定的工作机制。

(四)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主要为企业总经理/总裁.分管业务或者信息化的副总.信息化主管或者企业综合管理人员。

(五)调查内容。调查内容包括:影响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问题;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情况,特别针对尚未开展信息化的企业做了专门调查;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计划;企业信息化对政府和发展环境的要求;企业对第三方社会服务平台的评价;企业对信息化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与质量的意见。

(六)样本选取。根据《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抽样方案》的要求,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完成了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样本的抽取工作。抽样库采用了xx年最新维护的国家统计数据库。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在全国层面上选定了26022家样本企业。

“样本企业”既包括已经开展信息化的企业,也包括还没有开展信息化的企业。其中,21067家为支持分行业分析的样本,另外4955家为支持部分重点城市分析而补充的样本。支持部分重点城市分析的样本共6924家,其中1969家既可支持部分重点城市分析,又可支持分行业分析。

1、样本的规模属性。样本企业规模的标准,上限依据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共同签发的“国经贸中小企[]143号”文件中有关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下限是年销售收入在50万元(含)以上,或者职工人员在10人(含)以上的企业。满足以上两个条件中任何一个即可。

2、样本的行业分类。以xx年国家统计局等三部委对中小企业的分类为基础,增加了“农业”.“信息与服务业”(包括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教育)和“其他”。

(七)问卷回收。数据汇总采取远程电子化汇总的方式,共回收有效问卷9200多份,回收率达35.35%。由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负责对调查结果进行测算。从对样本回收情况和问卷质量的分析表明,回收的有效问卷能够满足调查工作的要求。

(一)中小企业经营状况持续好转,信息化投资能力不断增强。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中小企业法人单位营业状况良好。全国中小企业法人单位中,正常营业的法人单位为205.68万户,占企业法人的88.6%。非正常营业的法人单位占11.4%。调查显示,由于中小企业经营情况持续好转,对信息化的投资能力不断增强。

(二)中小企业最优先的需求是市场与营销。调查中了解到,52.7%的企业首先关注市场与营销(销售)方面的问题。说明中小企业对于信息化的主要需求,集中在解决眼前急迫的生存问题,明显有别于更多关注长期效益和无形效益,更加关注战略.管理控制问题的大企业。此外,17%的企业强调管理方面的需求,13.3%的企业关注客户管理方面的需求,11.2%的企业强调生产与研发方面的需求。

将上述四方面的需求进一步分析,中小企业需求特点表现为:

第一,中小企业迫切需要通过信息化了解市场信息和扩大销售能力。59.6%的企业把了解市场信息作为市场与营销方面最主要的具体需求;46.5%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扩大销售区域;36.8%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加强产品的推广;28.5%的企业强调控制销售成本。其它需求还包括管好销售渠道(21.9%),改善售后服务等(16.9%)。

第二,在客户管理方面,与大企业普遍把如何保留优质客户看得更重要相比,中小企业最关心的是如何发现更多的客户。48.1%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发现更多客户;42.4%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客户满意度;39.8%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管好现有客户资料;34%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客户的购买行为;30.7%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客户对产品改进的需求;18.4%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客户信用信息。

第三,在生产和研发方面,与大企业更多关心创新等长期发展要素相比,中小企业把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作为信息化最需要解决的问题。50.8%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49.6%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控制.降低生产成本;41.5%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的信息;40.6%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加强生产管理,提升生产效率;15.5%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提高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

第四,在企业管理方面,与大企业重视加强集团管控能力和提高决策水平相比,中小企业列在首位的是及时掌握企业经营情况,其次是提高工作效率。51%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及时掌握企业经营状况;48.3%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提高工作效率;29.8%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改善财务管理;26.6%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改善进销存管理;22.7%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22.4%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加强人力资源管理;12%的企业希望通过信息化支持领导决策。

(三)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具有互联网接入能力。80.4%的中小企业具有互联网接入能力。其中,44.2%的企业将接入互联网用于企业信息化建设;只有16.7%企业有自己的网站,14.0%的企业具有建立企业门户网站应用。

(四)电子邮件系统是中小企业的主要应用。32.8%的企业具有电子邮件系统应用。管理层有39.3%使用电子邮箱,相应的比例对于老板是32.4%,对于基层员工是15.6%;26.2%的群体不使用电子邮箱。在使用电子邮箱的人中,57.5%使用免费邮箱。

(五)超过半数的企业已经开展信息化应用。52.3%的企业具有不同程度的信息化应用。但是,核心业务应用普及率普遍低于10%。

(六)中小企业网站以信息发布为主。其次是开展电子商务。

(七)已经应用erp的中小企业仅为4.8%。86.2%的企业没有应用erp,另有9%的企业没有明确回答。

(八)9%的中小企业已经开展电子商务。

(九)一半左右中小企业认同信息化的正面作用。55.5%认为能改善财务管理,53.0%认为能够更加及时.准确地获得市场需求信息,51.2%认为能改善人力资源管理,50.9%认为能够更好地管理经销渠道,50.5%认为能加强客户管理和防止客户流失,49.2%认为能全面提升竞争能力。

(十)四成多的中小企业愿意开展信息化。45.1%愿意投资于营销市场信息化,43.9%愿意投资于财务信息化,40.8%愿意投资于人力资源信息化。

(十一)影响中小企业行动的主要因素是投资回报。虽然中小企业认识到信息化的作用,但有出于对回报的担心,以及中小企业自身实力的限制,多数企业在信息化上行动谨慎,投资力度普遍不大。主要表现在:一是中小企业通过贷款投资信息化的意愿较低。二是在政府提供优惠贷款服务的前提下,企业愿意投入的自有资金仍然较少。

(十二)中小企业更加相信专家和政府。在决定是否开展信息化和选型决策时,中小企业更加相信专家和政府的意见,并且比较接受典型示范的方式。

(十三)多数中小企业对信息服务表示不满意。一半以上已开展信息化应用的中小企业对信息服务不满意,未应用者满意度更低。

(十四)下一步中小企业拟建和完善的信息化应用呈多元化。在报税.建设企业内部网.接入互联网.电子邮件系统.会计电算化.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办公自动化.客户关系管理/呼叫中心/销售管理.电子商务/网络营销.信息化培训等31个方面都有需求。

中小企业信息化不仅是中小企业自身的问题,与服务网络建设及发展环境改善也有密切关联。通过调查发现以下情况:

(一)企业无力单独把握信息化是信息化的主要障碍。在调查中发现,中小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有一些问题虽然出在企业自身,但解决问题需要政府支持和社会推动。

(二)信息化效果不明显是排在第一位的建设和应用问题。调查显示,20.1%的中小企业认为信息化效果不明显。19.3%的企业反映是资金不足。此外,还有缺乏信息化规划.业务与信息技术结合不紧密等,反映出服务平台建设引导滞后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需要在服务体系建设中加以解决。

(三)龙头企业和社会服务平台是主要带动力量。34.7%的企业开展信息化主要采用挂靠本行业龙头企业信息平台的方式,29.6%的企业依靠社会服务平台。

(四)中小企业关注asp服务的实用性。中小企业在asp应用方面首要关注简单应用。主要担心asp的费用太高,以及实际使用价值不高。

(五)价格与适用性是信息化产品和服务的主要问题。42.6%的企业认为市场上的中小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及配套产品过于昂贵;33.2%的企业认为当前的产品和服务不适合企业需求。

二是中小企业信息化能力和资源匮乏与缺少社会服务平台的矛盾;三是中小企业在信息化中的信任危机与政府有效引导不足的矛盾;四是中小企业分散孤立的信息化模式与社会化生产和产业链信息化要求的矛盾;五是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期望与当前信息化效果不佳的矛盾。

(七)政府应当在营造环境上下功夫。对发展环境的意见主要集中在政策环境方面,包括财税政策.网络安全.技术政策.人才政策等。认为支撑环境(企业提供服务构成的发展环境,如支付.物流.信用.网络等商业环境)显著不足的比例,明显低于认为政策性环境显著不足的比例。说明政府应当继续加大营造发展环境的力度。

(一)建立政府服务.社会服务相结合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体系。调查发现,中小企业开展信息化主要以投资回报为导向,具体信息化需求以市场开拓为主;服务商则长于技术引导,希望通过服务获得更多利益;政府希望大规模普及能够提高中小企业生存.发展和创新的能力。这反映出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是企业.社会和政府互动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在政策指导下,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社会服务力量广泛参与,政府营造发展环境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体系。

(二)以服务体系建设为突破口,开创中小企业信息化新局面。

1、高度认识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从调查情况看,中小企业信息化既缺乏资金,而且有资金也不愿投入,关键是自建信息化的投资回报不符合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规律。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小生产与大社会的矛盾,需要通过社会服务体系实现资源共享,降低集群协调费用,均摊信息化建设成本。因此,信息化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口。需要从战略上提高认识,从中探索出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道路。

2、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应以中小企业需求为导向。中小企业信息化社会服务体系应从企业需求入手,以资金.市场.信息.人才和技术五大需求为主线,建立服务商.服务平台.支撑环境相互协调的生态链,充分发挥各个方面积极性和优势,利用市场机制调动社会资源。

3、支持和引导服务商建设规模化服务体系。应当大力推进规模化的信息化社会服务平台建设,使之形成服务网络。调查显示中小企业较多依靠行业龙头企业.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等实现信息化,应当鼓励这种与中小企业业务联系紧密的服务商规模化发展应用。

还要引导服务商以中小企业需求为导向,通过提供低价.简单.适用的解决方案,取得中小企业信任,实现双赢。

(三)加强营造中小企业信息化政策环境。调查显示,中小企业特别期望改善政策环境。其中,政策支持.人才培育.规范服务.建立信息库,是中小企业希望政府给予重要支持的主要方面。

从调查情况看,在信息化建设中,一方面企业不愿为自建而投资,即使有政府配套仍不愿投资;另一方面,却有19.3%的企业反映资金不足,49.2%的中小企业希望政府在资金.税收上予以引导.支持。这种矛盾现象的原因是,中小企业希望的是政府将资金投在社会服务上。一些地方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基金,或在现有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中设立专门的信息化部分,支持信息化社会服务平台和服务体系建设,是值得推荐和仿效的。

因此,建议政府资金投入采用“先评估后补贴”的原则,以保障对服务体系的投入真正以中小企业需求为导向。

调查中有35.6%的中小企业希望政府加强培养中小企业信息化适用人才的工作。说明政府当前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是顺应企业需求的,这项工作应进一步加大力度。

(四)重点建设网络安全环境和信用环境。中小企业信息化支撑环境,是为服务体系本身提供支撑保障的商业发展环境,从中小企业反映存在不足的支撑环境来看,电子支付(8.2%).物流配送(10.1%).电信服务(8.8%)等都是其中重要方面,需要持续改善;但是从调查来看,中小企业反映更为迫切的是改善网络安全环境(24.1%)和信用环境(16.7%)。因此,当前应以网络安全环境和信用环境为重点改善中小企业信息化支撑环境。

(五)改善中小企业信息化宣传普及方式。针对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接受特点,更积极地采用“政府宣传.专家引路.典型示范.分类指导”等形象生动.内容多样的普及教育方式,对中小企业进行广泛的信息化宣传,普及应知应会,让更多中小企业及早入门。

媒体.厂商应更加注重中小企业的需求,在宣传推广工作中,多介绍信息化对中小企业的实际价值和成功案例,多介绍中小企业比较信任的政府.专家意见,把着眼点放在如何提高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投资回报上。

(七)继续开展制度化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工作。以往调查更多偏重技术问题,而针对中小企业业务需求.信息化需求的调查较少,无法适应需求导向的信息化推进工作要求。政府应当继续支持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工作,并尽快形成制度,科学反映.正确指导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还要根据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调查工作。

信息化调查报告

农业信息化建设是高技术、高投入的社会公益性工程项目,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统筹规划下,严格资金管理和项目管理,使有限资金按需合理使用,真正发挥实效,避免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农业信息化建设又是一项新兴的事业,政府要充分利用计划和市场的作用,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个人、集体、企业和外商多方投资,形成多元化投资渠道,共同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同时要尽快建立农业信息化引导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以扶持农业信息技术业和农业信息服务业的顺利健康发展。

不断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尽快建成相对完整的县、乡、村三级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创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农业信息网站,建立和完善计算机局域网,加快信息网络软硬件设施的更新换代,加强各种农业适用数据库的研制与开发,加强并完善包括农业自然资源信息、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业科技信息、农业实用技术及科研成果等数据信息在内的各种类型数据库。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现有涉农信息资源,继续拓展实用性的信息资源的整合。在不断完善现有的信息资源的同时,应着手研发构建高质量的实用性农业应用系统。

政府部门特别是涉农部门要把推进农业信息化作为一项重要职能,把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作为一项重要职责,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三农”服务,人才是农业信息化建设中最重要的因素。要强化农业信息管理和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组织开展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的能力和自身的服务水平。可以通过培养培训一批、引进一批的方法,建立一支由政府部门信息管理人员、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村信息员组成的信息服务队伍。以村组干部、农村经纪人、产业化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和经营大户等为重点,通过培训考核和资格认证,建立农村信息员队伍,及时收集传播信息,发挥好政府与广大农户之间的信息“二传手”作用。有效解决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突破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制约瓶颈。“最后一公里”实际上是从乡镇到农民的信息传递问题,也是制约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的最大障碍。

信息化调查报告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当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发展现代农业,已成为农业发展的热点之一。信息技术目前被广泛用在农业的各个领域,农业信息化已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是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增强信息意识,为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奠定思想基础。

要进一步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必须卓有成效地开展信息知识宣传和教育,增强政府管理部门及农业生产经营者的信息意识,提高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以观念的更新,思想的解放,来推动农业信息化的建设。政府作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组织管理者,同时也是信息服务的重要提供者,其管理人员的信息意识对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起着重要作用。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提高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对信息的重要性、严肃性、风险性、时效性的认识;基层科技人员作为农业基层科技的主体,要加深对农业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正确认识,找准自身的位置,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作用;农业企业和农户是信息服务的最终用户的接受主体,要加大信息的宣传力度,扩大宣传领域,提高他们的信息意识,刺激农民利用农业信息的欲望、动机,并积极引导其投入到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之中,使他们不仅成为农业信息所带来利益的享受者,而且成为农业信息的生产者。

二、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业信息化建设奠定物质基础。

农业信息化建设是高技术、高投入的社会公益性工程项目,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统筹规划下,严格资金管理和项目管理,使有限资金按需合理使用,真正发挥实效,避免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农业信息化建设又是一项新兴的事业,政府要充分利用计划和市场的作用,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个人、集体、企业和外商多方投资,形成多元化投资渠道,共同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同时要尽快建立农业信息化引导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以扶持农业信息技术业和农业信息服务业的顺利健康发展。不断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尽快建成相对完整的县、乡、村三级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创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农业信息网站,建立和完善计算机局域网,加快信息网络软硬件设施的更新换代,加强各种农业适用数据库的研制与开发,加强并完善包括农业自然资源信息、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业科技信息、农业实用技术及科研成果等数据信息在内的各种类型数据库。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现有涉农信息资源,继续拓展实用性的信息资源的整合。在不断完善现有的信息资源的同时,应着手研发构建高质量的实用性农业应用系统。

三、强化组织和引导,为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领导保证。

政府部门特别是涉农部门要把推进农业信息化作为一项重要职能,把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作为一项重要职责,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四、加强专业队伍建设,为推进农业信息化提供人才保障。

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三农”服务,人才是农业信息化建设中最重要的因素。要强化农业信息管理和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组织开展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的能力和自身的服务水平。可以通过培养培训一批、引进一批的方法,建立一支由政府部门信息管理人员、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村信息员组成的信息服务队伍。以村组干部、农村经纪人、产业化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和经营大户等为重点,通过培训考核和资格认证,建立农村信息员队伍,及时收集传播信息,发挥好政府与广大农户之间的信息“二传手”作用。有效解决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突破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制约瓶颈。“最后一公里”实际上是从乡镇到农民的信息传递问题,也是制约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的最大障碍。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